次贷危机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次贷危机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次贷危机的影响

篇1

关键词:次贷危机;出口坏账;贸易保护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4月爆发,现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此影响,我国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比较困难,出口快速增长态

势面临挑战。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出口形势面临挑战

1、全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2008年1~9月延续了这种减速趋势: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上年同期增速减少8.1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下降4个百分点,仅为13.2%。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7.9%,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增速,而且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下降近11个百分点,出口数量仅增长3.5%。

2、对美出口金额大幅下降。2008年1~9月,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明显低于全国22.3%的平均增速,也低于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但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9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7.8%,远远高于全国7.9%的水平。

3、对不同行业出口的影响有所不同。次贷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放缓,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出口依存度达30%~80%的纺织品、家具、电子产品、玩具等行业,其业绩受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最大。我国是输美纺织成衣产品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在25%左右,纺织出口受次贷危机影响程度最大。调查发现,江浙一带一些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的利润率仅为千分之二左右,而且即使是这样的价格,订单数量也只有平时的1/3。江浙地区的部分机电企业同样遇到外贸订单锐减的情况,浙江德克玛液压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2008年的第三季度以后,他们公司的外贸订单数量较平时减少了百分之六七十。

4、众多出口企业席卷其中。对我国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外部环境恶化已是客观现实,订单缩减、生产规模减少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面对的共同问题。譬如,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零售商因为市场疲软导致服装和家庭用品销售下滑,竞争压力增大,美国零售商在终端市场不但不敢提价,反而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如沃尔玛比往年早三周就开始提供打折商品。为了转移压力,控制成本,美国零售商把压力直接传给了数量众多的服装和家庭用品类的中国出口企业。对于美国的价格打压,中国很多出口企业不能忍受,造成了我国出口数量的减少。

(二)进口状况喜忧参半。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7,60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而2007年我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总值为3,020.8亿美元,其中,从美国进口693.8亿美元,美国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导致我国进口成本上升。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的持续贬值,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水平高涨。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得国际游资缺乏投资机会,为回避风险及追求利益,大量游资流向国际商品期货市场,进一步推动了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成本,推动我国进口总体增速的提高。例如,2008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增长70.3%,增幅提高了47.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数量增长有限,而进口价格上涨明显。例如,进口铁矿砂均价上涨77.9%、原油均价上涨71.2%、成品油均价上涨91.7%、煤炭均价上涨64.9%、大豆均价上涨79.2%。

2、初级产品价格增速放缓有利于减轻我国进口成本压力。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美元汇率走势和投机资本的流向。目前,美元进一步贬值引发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逐渐消失,部分投机资本减少了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从而减缓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比如,2008年7月初,国际油价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历史高位后出现了连续下跌趋势,跌幅已超过30%。不过,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经济仍不乐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稳定利率的同时,继续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资金,初级产品价格回落态势并不稳定。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影响的渠道分析

(一)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外部市场需求不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贸易国,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其中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的4.10%上升到2006年的7.56%,2007年仍达6.89%,7年平均出口依存度为6.72%,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如果由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中金公司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消费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两年内累计下降5~6个百分点。

在素有“外贸风向标”之称的中国第104届广交会上,机电、家具、玩具等商品的成交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冲击不可避免。

(二)次贷危机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为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不仅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人民币升值步伐也明显加快。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利润将被侵蚀,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型企业可能无法生存。次贷危机爆发后,许多曾长期依赖出口、难以迅速转型升级的外贸企业遭遇了经营上的困难,广东已有上千家低附加值、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三低”外贸企业倒闭;另一方面人民币加速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对进口增加作用明显。2008年1~8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6.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6.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48.5%,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三)次贷危机增加了我国的出口坏账风险。美国企业的销售、经营状况均受到次贷危机不同程度的打击,从而,美国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变慢、违约率提高,我国企业对美出口业务的收汇安全受到了威胁。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美国周边地区包括欧盟在内的诸多行业、关联买家的信用风险亦持续上升。

目前,与中国出口企业有合作的美国公司为数不少是只有2~3名员工的企业,抗御风险能力差。浙江金华一家饰品生产企业的老板说,一家美国客户从2007年10月份开始拖延付款,至今已经累积到32万美元。上两个月他去美国,绕了半个地球去要钱,最终还是空手而归。美国个别大型公司信用也存在问题,比如受美国知名企业S&B公司破产的影响,出口企业福建天成集团现在只能拿回一半左右的拖欠货款。该集团相关业务部门经理透露,美国次贷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的纺织品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四)次贷危机导致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美国很可能会对近年来出口增势迅猛的中国产品进一步设置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从而造成中方企业的出口受阻、客商订单减少。另外,新一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贸易问题上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奥巴马曾明确主张对美国民众实施一些“有意义”的保护措施,阻止就业机会流失海外。

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从2008年12月1日起,对中国纺织品成衣进行数量监测,为今后对中国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或反倾销调查提供数据。

同时,欧盟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衰退过程中,也将通过贸易保护来转嫁国内危机,这些国家有可能利用

个别中国出口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

三、我国政府及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影响巨大,为了使我国外贸企业渡过这个难关,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次贷危机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较大,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巴西、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仍持续较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印度、巴西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9.8%和86.8%。外贸企业可在继续巩固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扩大新兴市场对外贸产品的需求,缓解出口压力。

(二)稳定或适度贬值人民币汇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会加大我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剧流动性泛滥,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外贸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出口;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下跌,导致了国际石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构成极大的压力。为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干预外汇市场,结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态势,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或在必要时适度贬值人民币,为中国出口营造良好的汇率环境。

(三)加强出口风险管理。外贸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中国信保与有关部门的各项风险预警信息,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协助与支持,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并完善合同条款,尽量改变赊销的出口方式,收集保存好单证及双方的往来函电等资料,以备不时之需。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小批量、多周期接单,避免远期大单。

(四)多角度防范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首先,外贸企业要积极有效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加强自律,运用出口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主动防范境外发起的各类贸易摩擦;其次,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有效地化解中外贸易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纠纷;最后,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市场和体制环境,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而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机会。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尚文涛.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2.

篇2

【关键词】次贷危机;次贷原因;次贷影响;次贷启示;金融监管

2006年春季,美国次贷危机初步显现,2007年8月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再到后来,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时,不论是危机中心的发达经济体或是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受到了巨大冲击。次贷危机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直到现在,它依然不失为一个热点。世界各国都将关注的目光抛在危机发源地――美国,纷纷探讨着危机的成因,关注着危机的影响,思考着应对之策。

一、危机的发生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起源――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在危机爆发前的一段时期,美国过度放松了美联储基准利率的缰绳,导致美国房地产业如脱缰野马般疯狂的前行,进而诱发了居民以及非居民对房地产投资的非理性狂热。当时,多数金融机构都执迷于房地产暴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因此降低了信贷门槛,大量地向那些缺乏足够收入、没有还款能力证明或其他负债较重的次级按揭贷款人发放次级按揭贷款。而恰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过度贪婪和非理性,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2007年,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伴随着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这使得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大大加重,加之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差,因此还不起房贷、违约是很容易发生的事,当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危机就发生了。

二、危机的起因

1.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扩张性政策,尤其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经历着由松到紧的变化。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自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开始从加息转为减息,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至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使得房地产市场上的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而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正是带动21世纪以来美国房市持续繁荣并引起次级房贷市场泡沫的重要因素,利率的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得以在房产市场上产生和扩张。然而,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有了逆转的趋势,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上升到5.25%。利息的连续上升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住房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使了房价下跌,但同时大量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2.低利率确实对房市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实际上泡沫发生的主因是马虎贷款,次贷危机的发生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次级按揭贷款的风险以及证券打包行为有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此倾心于房地产贷款,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额回报,暴涨的收入预期使各商业银行大开信贷闸门。当然,商业银行如此不计后果的将他们的资金注入房地产业,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除了上述原因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发放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和收入风险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中,因此,他们有意地降低信贷门槛,导致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

3.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如此肆无忌惮的发放次级贷款也与金融业严重的监管不足和监管不力有关。这是本文要说的最后一个原因。这次的危机证明了最少的监管并不是最好的监管。对于危机发源地的美国来说,美联储的监管范围应扩大,除了银行,还应覆盖到所有可能对金融稳定形成威胁的企业,如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危机的影响

此次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极为深远。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恶化,引起美国股市的剧烈动荡。而当危机逐渐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后,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又受到了影响,进而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在这次危机中,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且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起初,受害者基本都是投资银行,但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下行,很多商业银行也被拖垮了。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我国金融业,尤其是投资银行等金融业还不太发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化程度较低,而且资本项目也未完全开放,所以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没有造成根本性打击。然而,由于我国属于出口依赖型国家,因此此次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的,我国对美国出口依赖程度较高,而此次危机使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特别是美国消费水平下降,因此这从外需方面抑制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并且美国金融危机对日本、欧洲影响也较大,这也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另外,美国经济衰退导致贸易保护压力增大,“中国制造”将会面临更多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这也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我国出口增长的下降,不但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使得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所以我国面临的是经济增长趋缓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最后,次贷危机加大了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了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会加速流入国内市场,这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四、我国应对危机的措施

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我国应采取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1.采取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上仍然保持紧缩态势,但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实行谨慎加息。

2.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扩大政府投资。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扩大政府投资来对冲这部分影响。其次,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加大农业直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最后,减免税收,这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

3.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调整出口产业的结构。至少到目前,我国一直是出口依赖型国家,而且出口的产品大多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低端产品,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五、我国得到的启示

面对此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应该建立并且能够快速启动应急机制,这不论是对于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或是对于应对以后那些不可预见的危机来说都是必要的。其次,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化,使用各种政策组合来降低金融资产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对于房地产市场,应格外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是此次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掩盖了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针对我国目前的房市情况,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们必须严密监控房市价格,并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第三,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四,金融业要平衡好推动金融创新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关系,在发展金融衍生品时,要认识到衍生品的两面性,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强监管、严控风险。最后,认识到,通过扩大内需、提升内生性增长动力来应对外部需求下降才是应对风险更为有效的方法。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竭尽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然而在人类有限的理性与无限的贪婪面前,灾难和危机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在事后的解释或许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因此我们不如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放在处理危机上来。总的来说,由于我国储蓄率水平比较高、银行坏账率相对较低以及对外风险暴露少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我国在走出危机、走向复苏的进程中先于其他国家,另外,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影响力也正逐步增强,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再也无法回避的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

参考文献:

[1]什么是次贷危机[OL].凤凰财经.

[2]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5.

[3]娄馨月.美国次贷危机究竟祸起何处[J].经济研究参考,2008,63.

[4]王军,董方军,户海印.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若干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8,70.

篇3

【关键词】次级债 经济危机 股市 国际并购

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 50%。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美国银行向600万不合格贷款者提供了20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些贷款者就可以以房产增值部分继续向银行抵押而贷到新的贷款,再用这些新贷款去归还贷款。一旦房价不能继续上涨,他们就无力继续还贷。银行向贷款者发放了贷款,会把手中的贷款进行分类打包,做成资产抵押债券,在债券市场出售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会再把自己手中的债券分类打包做成资产抵押凭证出售;购买者再把自己手中的资产抵押凭证做成信誉违约掉期保险合同,基金公司之间互相投保,使次级贷款涉及的资金规模成几何级数扩张。而金融衍生工具还在衍生,信誉违约掉期保险合同还会被打包成合成资产抵押凭证。上述过程使得2000亿美元的坏账拖累了40―50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次贷危机因此全面爆发。

一、美国次级房贷危局成因

经济决定金融,次级债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911事件后,在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全球流动性过剩亦使得房贷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普遍增强,房屋抵押贷款快速增长,并推动了房价格迅猛上涨。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紧缩和油价不断上涨,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费者还贷压力不断加大,违约风险开始集中暴露,房价也开始下跌。这种风险迅速传至美国的信贷市场。

首先,次级债危机直接导致以房屋抵押贷款为证券化标的的各类债券的贬值,一些优质债券也由于市场的普遍看淡而遭到错杀,同时一些与次级债类似的企业债亦被投资者抛售。

其次,投资于次级债和其他高风险债券的基金遭到抛售和赎回,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股票也受到重创,加之不良的市场预期引导,美国股指近来下跌明显。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堆积以及居民的过度负债消费。房价下跌后,大量的房屋抵押消费贷款来源被切断,导致作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消费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次债方面也是有一些投资的,据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截止到2007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美国按揭证券1075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是次贷业务。我国少数商业银行如中行、工行因为次贷危机也蒙受了一些损失,据悉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债券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就已经受到影响。另有消息称中国银行受79.5亿美元次级债相关债券投资巨额冲减的拖累已公布其2007年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因此,这次危机提醒我们,国内企业在进入境外高风险行业时必须慎之又慎。

(二)间接的影响。股市有联动效应,全球的股价有攀比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另外,美国经济带动全球经济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包括在国际贸易方面产生的变化,这些对中国经济会有进一步的影响,这个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另外,这个影响有可能是一轮一轮的,美国的经济可能第一轮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比如说欧洲等方面,欧洲又间接的对中国经济有影响。所以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

(三)从政策层面来看,美国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美国降低利率以后,对中国的利率或者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会有影响的。同时,当今的全球经济,相互影响比以前大多了。过去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利率政策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现在各国利率的相互依赖性比以前增大,对我们来讲也是需要观察的挑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美国次级债券危机使美国经济减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像以前那样旺盛。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拉动了经济增长,而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占了很大比重。

2.对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

美联储通过降息来刺激美国经济发展,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中国基于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压力不能提高利率,美国降息使中国对利率这种货币工具的运用没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中国政府可能会用再提高准备金率来遏制流动性过剩。而美元加快贬值、美联储货币政策稳中趋松,在国内货币政策将进一步紧缩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可能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三、中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

(一)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当今世界是一个整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任何一国发生经济政治危机都有可能波及全世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们必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因此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加强防范是十分必要的。

篇4

1.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情况,通常用来观察通货膨胀的水平。我们选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这5个国家金融危机前10年的相关数据与中国近1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亚洲5国的CPI指数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且CPI超过5%的增幅,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夕,货币大幅贬值。以印度尼西亚为例,1987年该国CPI指数为80.70,其后9年CPI的指数依次从87.20、92.80逐渐增长到1996年的165.30,其平均增幅达到8.5%左右,通货膨胀情况严重。1997~2006年10年间,中国的CPI指数基本保持整体不变,且为小幅增长的趋势。不过,2007年以来CPI涨幅明显增大,11月份比2006年同期高6.9%,全年超过4.6%。我们认为,在石油价格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上升因素的冲击下,中国通货膨胀将迎来近10年来最大的压力,如果把房产价格和教育消费这些核心因素考虑进去,中国通胀形势实际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GDP增长率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这5个国家金融危机前10年数据与中国近10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在1987~1996年间,亚洲5国的GDP增长率波动不平稳,时高时低,这对长期抵抗危机是不利的。以菲律宾和泰国为例,1989年菲律宾GDP增长率达到6.8%,两年后跌至-0.6%,波动太大;泰国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前10年,GDP增长率曾达到13.3%(1988年),但到1996年降为5.8%。这种大起大落无疑是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隐患。2.中国自1997年至2006年的GDP增长率10年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对抵制金融危机是有利的。但是,中国的增长是一个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增长,这对抵制金融危机又是不利的。

3.货币汇率的变动率

货币汇率的激烈变化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前6年汇率变动率都不大。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采用盯住一国货币的浮动汇率制。但当国际收支账户发生很大不平衡时,一国中央银行被迫贬值脱离挂钩汇率制度后,汇率变化率往往发生激烈变化,这实际上是金融危机的动因。亚洲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夕和金融危机爆发后,汇率变化率达到10%以上,预警作用明显。

我们观察中国近20年来的汇率变动率的变化情况。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开始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2005年7月,中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启动了更为灵活的新汇率制度,人民币呈走强之势,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承受升值的压力,在国内市场则因通胀而承受贬值的压力,一升一贬,使人民币处于风险倍增的境地,必须特别谨慎。

4.外汇储备/GDP

东亚5国发生金融危机前,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相对较少,以韩国为例,10年间基本维持在5%左右,这一水平外汇储备很难抵御金融危机。但是,马来西亚等国家外汇储备一直比较高,1993年曾达到43%,也没有抵御住金融危机。其原因有二:第一,马国外汇储备表现为只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不利于对冲风险。第二,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相应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近10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外汇储备达到1.43万亿美元,占GDP之比超过40%。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来自贸易,其中一大部分来自加工贸易,且与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能源材料消耗大,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附加值低。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及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等潜在对外负债数额较大。这与马来西亚当时的情况相似。一旦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动荡,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跨境资本很可能大量流出,增加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此外,外汇储备增长过大增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影响物价长期稳定的同时,造成国内资金泛滥,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了投资反弹的泡沫压力。因此,大额顺差与大额逆差同样都存在风险因素,值得高度重视。

5.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讲是由产业的结构性矛盾积累和演化而来的,所以说,研究各国产业结构的分布对正确判断金融危机是很重要的。我们比较了1995/2005和1996/2006连续两年产业结构情况,结果发现: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前东亚5国的产业结构很类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产业结构风险。

6.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

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用于衡量外债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之内。按照国际惯例,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重不超过25%才被视为是安全的。我们通过数据比较: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洲5国的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都显著增加了,且泰国和韩国已经明显超过了警戒线25%,接近60%,预示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自2001年至今,该指标均超过警戒线,且呈现出递增趋势,以2006年最大,达到了56.85%,该指标亦说明目前的中国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很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1.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

通过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按揭债券总额为1075亿美元,占亚洲国家购入总量的47.6%。通常,次级按揭债券在整个按揭债券市场中的占比接近15%。如果单纯按照该比例推算,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中国的金融企业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但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损失规模不大。

2.对投资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因素、热钱流向、管理层的判断、国内企业的效益和加息等方面。对投资者心理,次贷危机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对风险类资产的偏好度降低。欧美股市大跌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同时,次贷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减息预期增加,导致美元汇率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减轻次级债各方压力,缓解危机升级。

3.中国出口企业受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

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很难独善其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市场早已紧密相连。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而拖累美国经济,那么就可能导致美国消费减少,进而给中国出口产品造成压力,最终影响境内上市公司业绩。汇丰银行在2007年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出口有60%是输出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就占了28%,因此美国经济的放缓将使中国的出口增长受到压力。

4.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美国的房地产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房地产市场同样是在低利率、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形成泡沫,泡沫又在高利率和经济走软的情况下被挤破。前车之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可能让管理层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力度,避免形成恶性泡沫。随着“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神话的破灭,居民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暴露无遗,这种资产的优质性受到了严重质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中国有很大警示。

三、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严格防范房地产金融危机的产生

由于住房市场的高风险性和周期性的存在,住房金融市场是一个风险市场,其产生的机制与影响力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准确测定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政府政策对住房市场的作用,以及合理权衡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是降低住房金融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也应当是我们在向市场上推行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时,所应采取的方法。

2.加强审慎的监管体系

根据中国目前实施监管的现状,应当重点从制度上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运作和权力制约,改进和完善监管手段,培育金融监管体系运转的微观金融基础,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

3.完善和稳定金融体系

一个“好的”金融系统应当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会计标准,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规范的公司治理。中国要正确处理好改革途径和目标的关系。上市是银行治理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不是改革的目标;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着力解决好农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投资结构的改变,促进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内需的增加。

4.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往往是金融风险积累的结果,因而事先监控金融风险,将金融危机化解于未然极为重要。中国要结合国情,加快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潜在因素,如通货膨胀、汇率、银行体系风险、债务风险都应当纳入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

篇5

次贷危机的成因

美国长期超前消费的经济模式。长期以来,美国人不储蓄,超前消费,而且借钱消费。在这种消费模式引导下,没有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购房者也能而且也敢贷款买房。房价上涨时,这些贷款购房者还能从房价差中获利,但是房价预期下降之时这些中低收入者就面临难以还贷的困境,从而大批次的个人违约拖垮发放次级贷款的公司和银行,也拖垮了打包次贷的投资银行巨头和为次贷增信担保的保险巨头们。而且,这种超前消费模式是建立在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基础之上,美国经济靠借全世界的钱来拉动超前消费,一旦世界各国对美元强势失去信心,超前消费模式的根基就受到动摇。次贷危机恰好触到了美国的痛处。

美国投资银行的过度创新。资产证券化的膨胀是次贷危机得以酝酿的温床。正是由于金融创新使次级贷款得以证券化,美国住房贷款进入了一个“发放-销售”的证券化过程。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复杂性,不单是普通投资者,就是具有相当分析能力的机构投资者,都难以对这些高度创新的证券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使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价值链条愈拉愈长,加之华尔街投资银行参与次贷证券的高杠杆交易,使金融风险不断叠加和放大,当次级贷款购房者断供时,围绕次级贷款开发的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就发生了动摇和崩塌。

美国金融监管缺失。美国在实践中仍保持了各监管机构对证券、期货、保险和银行业分别监管这种不适应美国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现实的格局,导致美国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监管重叠和一定程度的监管缺位问题。在监管放松下,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曾经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远低于标准房贷首付率20%。监管放松使得次贷过度发展,缺乏约束,如脱缰之马。

美国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增长模式。本世纪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增长乏力,金融成为其维持活力的关键手段。2007年美国金融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占全美公司利润的比例竟高达40%,但这种扩张所支撑的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已超出了美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前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放松金融市场的监管并连续28次降低利息,在他的任期内放纵美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票券业务和房地产上毫无止境的疯狂贷款,助涨了房市泡沫,最后导致房市崩溃拖垮了信贷市场。

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传导了这次危机。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的“双挂钩”机制,美元成为各国储备货币、国际清偿力的最主要来源。尽管近年美元持续贬值,大量资金仍然不断流入美国金融市场,各国央行也通过不同方式购买美国金融产品(如中长期国债)作为外汇储备,这实际上就是美国不断在向全世界发售其金融产品。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世界各国都将难以逃脱其影响,波及层面自然非常广泛。

次贷危机

对于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国内机构海外投资严重受损。据测算,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美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1.20亿、2.52亿、1.03亿、0.19亿美元。不仅商业银行遭受海外投资的巨额损失,投资公司、QDII和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也面临巨额的亏损。截至2008年10月9日,中司投资于黑石的浮亏相当于人民币144亿元,超过30亿美元投资额的70%。投资富通集团4.99%的股权的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富通的股价持续下跌,到2008年11月份,导致中国平安238亿元投资只剩下10亿元左右。

外贸出口下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亏损与倒闭。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停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停产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经济增长将放缓。对中国众多的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外需减弱已是客观现实,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不仅如此,国内钢铁业也由于经济下滑出现系列的问题。于是,中央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9%,这是前几年两位数增长的时代所不能想象的。与此同时,“保8”已成为一项严峻而坚决的政治任务。

就业和社会稳定面临新课题。珠江、长江三角洲及沿海一批出口加工型企业倒闭,许多大中型制造企业也迅速收紧扩充步伐,导致大批农民工被裁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中国2.1亿农民工中已有近千万人提前返乡。失业率上升及大量农民工返乡必将对社会稳定提出新的要求。

总的来说,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目前尚不十分突出。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金融机构的债券或资产规模不是很大,次贷危机的直接投资损失是可控的,而外汇储备、资本管制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危机也将为我国带来一些机遇。例如,混乱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我国提升国家金融地位的最佳时机,收购国内外资企业也是发展民族产业的一次契机,同时,网罗面临失业之苦的国际金融精英也是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发展我国金融业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次贷危机

对贵州经济的启示

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要认真研究危机的形成机理和传导过程,全面衡量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的影响,紧密联系我省目前的经济形势,慎重应对,把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危机与妥善利用机遇等有机结合起来。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我省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率低,应对危机能力弱,次贷危机的影响正逐步显现。目前我省一些企业已经受到冲击,开工不足,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效益下滑。近期闭幕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为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吹响了冲锋号。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加快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千方百计实现我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现代金融危机具有高度传染性,危机一旦发生,将迅速传导。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首先由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引起次级抵押房贷风险,然后风险立即被放大传递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继而放大传递并影响全世界的投资信心,引起信贷、证券市场流动性危机。当前我省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要未雨绸缪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对金融链条中可能出现风险的任何环节都要时刻保持警惕。

注意防范房贷风险。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且和金融业紧密相连,一旦房地产行业发生整体性的行业风险,对贵州经济的冲击不可低估。虽然贵阳房地产业没有我国多数省会城市泡沫显著,但要谨防房价受大气候影响补跌。目前,贵阳商品房成交低迷,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一个敏感的发展时期。如何让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防止房地产市场快速逆转,特别是要防止“断供”现象的泛滥和由此引起的银行房贷危机,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篇6

关键词:次贷危机;升值;外汇储备;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69-01

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在06年春季已经凸显出来,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07年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而中国也难逃此劫。由于金融市场的密切联系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自从金融危机带来的惨重危害,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性政策导致美元贬值,而美国作为中国最大贸易出口国中国不免受其影响。

一、原因

(一)外汇储备增长对人民币升值有较大影响。我国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即企业的外汇所得只能与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当企业需要外汇时再向银行购买回来。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增强,使得出口贸易持续贸易顺差;又因为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增势迅猛,并进一步带动我国出口的增长,最终形成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双顺差”的局面。这使得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不平衡、收入大于支出、入超长期积累形成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至2008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外汇供大于求,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保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收购大量外汇,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形成外汇占款),而投放基础货币量过大会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的比例高达60%―70%,这给我国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加以缓解。(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投资空间。中国经济的利好发展消息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已成为各界人士谈论焦点,所以这种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加剧了升值的步伐。

二、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人民币升值更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显而易见:提高人民币地位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减轻外债压力增强购买力等等。虽然升值会带来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它带来的不利影响。恰恰不利影响是惨重又深远的。人民币升值将会制约着中或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二)我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我国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008年1―5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三)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今年会引起大量廉价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唯一可以消逝资金的就是房地产,到那时房地产泡沫破裂,内部需求急剧下降,中国将面临同日本易样的困境。“目前人民币升值已超出自我承受范围,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短期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政策管理层可考虑在合适时机采取一次性贬值对策”。

三、对策

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面对继续升值的压力,我们应该从容、冷静、沉着应对,兼顾现实和未来。(一)变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确立市场的地位。其一,在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使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由经常项目逐步过渡到经常项目为主多因素共同决定。其二,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向意愿结售汇制直至自由结售汇制转变,从而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三,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包括扩大汇率波动区间,运用经济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其四,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抑制其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促其合理使用,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运营效率。其五,推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造竞争优势。单一地依靠比较优势,易陷入“比较利益陷阱”。人民币升值与我国比较优势单一也有很大关系。为此,我国应该在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政策引导出口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变静态比较优势为动态比较优势。国家要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的发展。(三)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期指标的推进。今年以来,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不仅上升幅度超出中国汇率改革以来的预期目标,而且也超出中国目前经济金融压力的现实。一次性人民币贬值是打消预期的重要措施,是表明中国汇率态度的重要对策。(四)人民币升值也使得热钱在国内导致严重后果大量热钱的涌入,导致国内人民币过剩、CPI飞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严重;所以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准备金、发行央票等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流通量,但央行的紧缩政策无法只针对国际热钱收缴多余的流动性,而是针对全社会包括产业部门来收缴流通中的资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影响

2007年4月2日,因没有能力偿付投资人的贷款,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它是美国的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这次事件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或者金融机构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者某个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的暴跌等。

一、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由于金融创新在美国有非常发达的水平,私人证券市场在美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高于很多发达经济体。但是,随着金融在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在世界各国进行跨区域的金融交易的壁垒也有所下降,发达经济体的资金此时更偏向于投资境外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在美国,金融机构将一些流动性很差,无法转让交易的资产通过层层包装,提高了它们的流动性,能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资产,这些举措都推动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产品,使其面临更高的杠杠水平。通过这样的创新,市场上的各方都能各取所需,既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和机会。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的天性,过度的投资生产也累积了非常可观的利润总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资本和各类资源必然会在全球各国寻找投资可能。而美国由于其在全世界内所占据的金融领先地位,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金融活力,以及其庞大的国内内需市场,吸引了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现状上再浇上一层油,过度的投资也就是危机开始潜伏的时候。

(二)过度信贷扩张导致投机过热

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把资金集中在自己手中,这样作为所有贷出贷款代表的而不是单一的贷款人或贷款机构,与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处于对应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为整个企业界进行借款,他们也将所有的贷款者和借款者处于一个对应的境地。因此,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在社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银行本身为了高利润会从事投机的业务,吸收存款来购买大量高风险债券和股票。银行投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在操作处理上自然不会像处理自有资金那么谨慎和小心。银行家特别倾心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行为。一旦投机成功,他们会赚很多钱;即使投资失败,亏损的也是客户的资金。这也为这次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一旦基础的金融产品出现了问题,金融危机也就自然地爆发了。

(三)美国金融监管的缺失

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金融体系再也不能有效地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反而有所限制,实行了五十多年的金融分业经营首当其中,成为大家抨击的对象,金融机构开始尝试进行混业经营,不在局限于单独的金融市场。但是,在金融自由化的同时,美国国家的监管层面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导致在某些金融市场上受到政府严格的监管限制,而在另一些金融市场上政府却鲜有管控。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一些金融机构就会铤而走险,大量投资于拥有高收益水平的资产,尽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上述指出的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们会对这些资产进行包装,将资产池里的未来收益作为资金来源发行衍生证券给大众投资者,当然这些衍生证券与市场上的传统证券相比有更高的收益率。一旦市场上,基础资产上的违约情况大量发生,金融机构就会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衍生证券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给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损失惨重,最终导致破产清算,进而引起次贷危机的发生。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有利的影响

这场危机,美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救市,可以从中国购买中国债券,中国因此会获得一定收益。同时,次贷危机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会,能以较低的成本来并购国际上的一些知名企业。但中国银行持有了一定数量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银行造成了莫大的损失。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教训,中国的银行“走出去”投资应更多地关注投资风险,减少损失。为了增强资本的流动性,美国在中国收回一些资本,回流到美国,这有助于减少投资在中国的国际热钱,失去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支柱,房价会有所下降。

(二)不利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经济的迟缓,各国的消费水平也出现了严重的下降,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因此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大量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工厂生产运营面临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对危机的恐慌,中国的股市也一泄千里。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达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比去年同期低3.1个百分点。在广东,对美国的出口走弱的趋势更加明显,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7月,广东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出口企业由于销量不振,生产运营出现了瓶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度过这一波危机,纷纷转战东南亚和劳动力充裕的地区。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9日了一组数据,上面显示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较同期大幅下降。128.1、131.7和126.8,这是今年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景气指数,比二季度下降11.7、6和5.5;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率在10到20之间。

2007年以来,由于受国内通胀的影响,中国一直在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持续提高,这也使得出口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越来越大,经营困难。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一点点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

参考文献:

[1]金融战争[M],廖子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2]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甄炳禧,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11期

篇8

一、次贷危机对

(二)加快产业调整,完善实体 经济 建设

实体经济终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面的稳定发展是 金融 、股市等稳定的坚强后盾。次贷危机的影响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扩大内需为主;在进出口方面,要加大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尽快建立健全并实施能源、农产品等商品的战略和商业储备机制。

(三)对金融行业的相关启示

1.审慎创新。规避风险,赚取更多利润是 金融创新 的重要目的。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创新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载体转嫁到另一种载体上而已,金融创新并不是没有风险,相反,由于不确定性,由金融创新诱发的金融风险有时可能还更大,带来更严重的冲击。尽管如此,并不能就此否认或抑制金融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金融创新无疑是 市场 制胜的最重要利器之一。所要做的是,在进行金融创新时,要对金融创新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和潜在风险要予以更多关注,并不能仅聚焦在金融创新带来的收益上面。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全面转轨时期,融入国际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严峻的市场竞争使我国金融创新意识异常强烈,我国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尤其要考虑到金融创新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审慎创新对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2.加强房地产贷款 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发无疑对我国房贷管理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贷款,还是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都呈现快速发展之势。由于我国房屋价格上涨迅猛,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美、德、法、日等高收入发达国家,我国房贷大多为浮动利率贷款,随着我国利率的调整提升及用地规范等,房地产开发、支付 成本 必然加大,消费及 投资 者房贷成本也必将提升。借鉴吸取美国次贷危机教训,加强房贷管理,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鉴于在分业经营体制下,房地产信贷仍然是商业 银行 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因此,在房地产信贷风险不断加大状况下,商业银行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完善各类房地产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建立动态的风险拨备机制,严密关注房地产业发展周期及房地产市场、客户出现的新变化,及时对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3.健全内控建设。由于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对风险认识不足,同时受“ 道德 风险”意识作祟,在利益驱使下,美国住房信贷 金融机构 降低了住房消费者的市场准入标准,让一些无资格或没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甚至一些美国住房信贷金融机构明知次级房贷者提供的收入信息虚假而在房地产市场向好预期下,仍然让这部分人获得了次级房贷。更为严重的是,受利益驱使还有一部分住房信贷金融机构不但不认真审核次级房贷者的信息,不向次级房贷者提示相关风险,反而向次级房贷者隐瞒风险,通过“猎杀贷款”方式提供次级房贷。种种宽松的次贷准入埋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这一教训对风险把控明显不足的我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值得吸取的。

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同样存在虚假按揭以及由于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得到贷款的现象。面对住房贷款风险的不断加大,我国银行业要强化内控建设,加大对住房贷款的审查力度,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 材料 进行判断和决策,提高对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

4.专业精细化海外投资。受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推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近期我国加快了包括qdii在内的海外投资步伐,海外投资品种不断增多。特别是欲打造成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国内银行,更是加快了海外投资力度。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并由此给中资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加之以前中航油、持有美国黑石公司股份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都出现过投资亏损等,也给我国海外投资敲响了一记警钟,上了生动一课。

篇9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但当前国际市场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文章通过两国贸易依存度展开,然后探讨次贷危机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能得到持续飞速的增长,是与世界市场所提供的大量机会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分不开的。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所有的主要综合指标中,外资与外贸的分量日益加重,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增加,FDI也大量涌入,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力量之一。然而,近期在全球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能否对我国实体经济中的出口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呢?

一、我国贸易对美国的依存度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和对美贸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高位,均在38%以上,其中出口依存度更是高于20%。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从1997年的5.4%上升到2006年的9.76%,2007年是8.95%,其中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的4.1%上升到2006年的7.56%,2007年达6.89%,七年平均依存度为6.72%,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我国目前已经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地。根据美国商务部最新统计,2007年美自华进口3215.1亿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元。由此可见在美中贸易中,我国扮演着出口国的角色,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美国经济的波动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较大。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2007年4月次贷危机爆发,源于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中的次级贷款,势如金融海啸,源于美国,波及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尽管远隔万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海啸”的威力。这场危机对中美贸易这一问题而言,美国经济减速造成中国外部需求减少,并向就业和消费领域扩散,其中非农就业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跌,为5年内最大减少幅度。

今年1~7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189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尽管美国仍然为我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但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其中,我国对美出口1403.9亿美元,增长9.9%,增速下滑8.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个位数。

(一)通过贸易的渠道导致我国出口增长趋缓

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迅速大幅度提高。当美国经济减速,世界贸易和美国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主要产品贸易价格指数呈负增长时,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增长产生直接影响。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的产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费、公司资本开支以及产出的下降导致美国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进口的消费品、资本货物、农矿产品以及其他原材料减少。房价下降的负财富效应以及负债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意味着美国消费疲软将持续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而美国政府的数据以及企业高管已经指出,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需求速度放慢,美国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国家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对美国出口1403.9亿美元,增长9.95,增速下滑8.1个百分点,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个位数,相关专家认为,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加速下滑已成定局。

(二)通过资本与金融渠道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

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度充当了黄金的职能,对于进口商品的美国而言,在美国与黄金脱钩的条件下,美元的滥发不再受其本国黄金储备限制。因为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美国是全球原料及商品的最大消费国,美元贬值的间接结果就是美国消费价格的上扬,这影响了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次贷危机负面影响蔓延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是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美出口减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自去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其负面影响仍在深化,7月份美国失业率创4年以来最高的5.7%,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51.9,仅为去年同期值的一半,美国经济疲软直接导致对我国出口商品需求减缓,据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弱势美元战略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截至7月31日,相对于汇改当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8%,削弱了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优势。三)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加大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美国虽然一直提倡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由,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转弱,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当前,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美国掌控国会两院后,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对华贸易政策更趋强硬。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的的“337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美参众两院还将继续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据统计,今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83.3%。

三、我国出口贸易化解次贷危机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对美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但是现今,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及金融环境不容乐

观,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为了使中国现行的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得以持续发挥作用,中国应从战略性的角度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展内需型经济

在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战略调整阶段,当前世界市场上中低档制成品出现生产过剩的局面,扩大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只有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并经过激烈国内竞争的产品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不断深化内需,尤其是培育和扩大包括住宅、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信用消费、负债消费、农村最终消费、休闲服务消费、人力投资等新内需结构。

(二)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和培育新的出口商品,推动出口结构调整,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新市场的开拓主要是加强中国出口比较少的发达国家,以及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一方面注意目标市场的经济与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注重出口秩序,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防范新的贸易摩擦。培育新的出口商品,既要注重技术的引进,又要注重技术的自我研发与创新,把生产与消费有效结合起来,避免生产体系与国内外需求相脱节。

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缓解贸易不平衡矛盾。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优势农产品和环保节能型产品出口;支持轻工和纺织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自主创新,保持出口有序增长;深入实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促进品牌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加强建设外贸信用体系和行业自律,稳步推进外贸秩序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处理商业诈骗、低价出口等活动。这些政策的实施,既有利于提高国内工人的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我国的稀缺资源和环境,又有利于缓解美国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指责。

(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是跨国公司主导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贸易与投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带动本国出口,又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还可以缓解经济环境不稳定局面下的贸易不稳定问题。根据中国的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以投资带动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我国应继续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综合司.美国经贸形势及中美贸易关系[EB/OL].

篇10

关键词:次贷危机;成因;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成因

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合力作用形成,主要原因有一下三点:

(一)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经历2000年至2001年短暂的经济衰退后,特别是9•11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促使了美国经济的连续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至2004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近5年的新高,至4.2%。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美国次贷市场迅速膨胀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宏观环境,由于人们普遍持经济增长向好预期,次级抵押贷款经营机构也放松了次贷准入标准。经过了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周期,2004年以后,美国经济开始步入下滑周期,经济增长的逆转带来了连锁反应,次级抵押贷款所积累的风险逐步展现,并在世界范围蔓延。

(二)房地产市场萎缩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房地产持续了十几年的繁荣,住房销售量不断创下新记录,房价也以每年增幅超过10%的速度攀升,1995年至2006年美国房价翻了一番。受房地产上升态势影响,美国次贷规模不断扩大。从2006年中期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2006年三季度至2007年7月,美国房价下跌超过10%,房屋销售锐减,2007年5月美国成屋待售房屋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400万套。随着美国房地产形势逆转,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表现出来。

(三)宽松的市场准入及对金融衍生品创新认识不足埋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

2001年至2004年期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等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首要选择。利益的驱使及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迫使次级抵押贷款经营机构不得不加快产品创新,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不查收入、不查资产,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证明的情况下贷款购房。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

我国经济受此轮美国次贷风波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因为我国内地金融系统相对独立,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仍不可完全自由兑换,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不会立即传递到我国。由于次级贷款属于结构性产品,目前主要存在于欧美市场,我国参与的程度较低,我国政府及机构的海外投资的直接投资损失亦比较轻微。

(二)间接影响

首先,在国际范围内出现持续信贷收缩的条件下,部分“热钱”可能被迫退出我国市场,从而对资本市场构成资金面的压力。但鉴于目前QFII资金在A股市场的比重很小,A股的流动性损失应当不大,而且我国资产重估的支持力主要来源于贸易项下的顺差和国内银行的信贷创造,热钱退出的影响不会是方向性的。

其次,美联储通过直接注资和下调再贴现率等措施缓解了减息压力,后续的政策操作将可能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产生影响。目前评估美国次级房贷风波对我国的最终影响尚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如果美国楼市出现“软着陆”或经过暂时回落后出现反弹,美联储就可保持当前的货币政策,我国亦能赢得时间与空间进行汇率改革和宏观调整。但是,如果出现美国楼市继续大幅度下跌的局面,美联储很可能再次采取放松银根的政策。这样将对我国的汇率改革和宏观调控十分不利:在美国放松银根的同时,对人民币汇率施加更大的压力,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我国,我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性更加过剩,股市和楼市的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泡沫迅速膨胀。最后在外界压力之下,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国际资本从我国撤出,经济出现降温,资产泡沫破灭,当年的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

三、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一)重视和研究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产生机制和影响力

住房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高风险性,其产生的机制与影响力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紧密相联,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过度借贷造成的,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而且次级贷款危机发生前,美国楼市和金融市场并没有太多的征兆,风暴好似一夜袭来,所以要格外注意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目前我国居民财富的增长是建立在高额房贷的基础上,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对金融市场以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当提前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说,金融市场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这种逆转可能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干预影响;也可能是房地产市场本身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政府政策对住房市场的作用,以及合理权衡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是降低住房金融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也应当是向市场上推行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时所应采取的方法。

(二)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以分散市场风险,避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虽然我国金融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股票市场还不太规范,企业债券市场刚刚起步,所以,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这非常不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的金融和经济发展环境。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这两年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和各种监管法规的出台使得股票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已逐步走向规范化,越来越能够配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直接融资渠道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融资功能,逐步分散市场风险,保证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业和谐发展。

(三)加强金融监管,提升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或监管漏洞,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这次危机对于我国未来的监管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教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是把双刃剑,必须在趋利避害中寻求利益最大化,金融监管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自己的监管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黎.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传导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