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民经济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民经济计划

篇1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国民经济计划学看成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一门学科,非社会主义国家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这门学科,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国民计划学,但却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编制它们的国民经济计划.二战后,法国从1947年到1988年已连续制定并实施了九个发展计划旧本从1956年到1985年也已编制和实施了8个中长期计划;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的国家都普遍制订和实行各种类型的经济发展计划。这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践是不可能没有理论指导的·也相应的有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理论指导.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美国刘易斯的著作丛书《发展计划》、日本林武郎著的心发展计划指南》等书,都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计划的理论、实践和方法。它们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我们不能因为它们与社会主义的的国民经济计划学在体系、结构、理论和方法上的不同就否定其属于国民经济计划学。但这决不是说我们主张把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等同起来。

这里要说明的只是国民经济计划学是否只是社会主义专有的问题。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内容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问题。正是我们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主要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的内容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的内容就其自然属性而言具有共性,就其社会性质而言具有不同的特性。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民经济计划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及内容是存在着二重性的,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即通过计划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社会属性即通过计划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变动的规律性,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就要按比例的发展,就要研究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纯技术性的针划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它所涉及的是自然属性方面,各个社会并无什么区别。这也就是不同社会国民经济计划学所具有的共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指出的“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濡要t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二定数t的社会总劳动是,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①但人类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除了具有自然属性方面以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方面.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他们(指人们一编者注)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②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必须通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利用反映这种经济关系的各种经济手段来实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达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目的.这便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特性,亦即它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社会属性是不同的。

在国民经济计划科学体系建设上,要正确处理其内容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既不能象过去那样片面的否定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学,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单纯地强调它的社会属性产甚少研究自然属性方面,影响这门学科的发展,一也不能片面地否定国民经济计划学所具有的特性,一味地强调其共性,把两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计划学混为一谈。针对我国过去强调计划学社会属性较多的情况,现应在坚持必要的社会属性的前题下,来深人研究其自然属性方面,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发挥计划调节的应有作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现许多同志提出要建立“一般计划学”,其意义在于推动我们去大力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东西方制定计划的共性内容,强调研究计划的自然属性.但也应该看到,不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具体国情.建立只反映自然属性的“一般计划学”设想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是很难行通的。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首先是通过“一化三改”将国民经济转移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荃础的轨道上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无庸讳言,从那时起到为止这一段长时期中,我国搞的实质上是产品经济,国民经济实际上按产品经济模式运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学实际上也是产品经济计划学。党的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更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随粉产品经济的坚冰被打破,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指导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学虽然在某些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其科学体系、框架结构和内容上来看,却没有根本上从产品经济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血肉相联地注人到商品经济的肌体中去。

事实证明,现在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仍然相当严重的滞后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更不要说,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有力地指导实践的发展了。

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一般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市场机制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在这种体制下计划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当代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钧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调控包括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调节机制。法国经济学家马赛和帕斯卡隆,他们从法国实施计吃叼仁的实践中提出了二元调节的理论,认为计划与市场是有相互补充的关系,市场通过价格波动传递信息,对经济进行短期调节,计划则启发一种长期决定.提供未来环境中由珍贵信息组成的预测,象航标一样指导国家行动.计划是市场的调节者,是总市场化的研究者.是不确定因素的削减器,是反盲目生产的手段。因此,一个合理的权力体系应该结合计划与市场进行二元调节。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计划的基础是市场.从上可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不要国民经济计划学,而是不要产品型国民经济计划学.要的是市场型国民经济计划学,把国民经济计划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在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巨大作用。

要把计划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首先要在进一步彻底破除产品经济观念和确立商品经济观念的基础上,破除产品型计划观念,确立市场型计划观念。为此,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搞清产品型计划与市场型计划的不同特点:

(一)从计划的范围和着重点上看,产品型计划襄括一切,是有全面的搜盖性,即包括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经济、社会和科技所有方面,但其着重点实际上是重生产、投资计划,轻社会、科技计划,重生产环节的发展,轻流通、消费环节的发展.市场型计划从宏观调控的意义上讲仍具有全面的硬盖性,需制定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进行宏观控制,但它的着重点,是把市场能够正常调节的部分还给市场调节.而把市场不能正常调节的部分作为自己调节的重点,如去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把市场无力提供具有“同时共享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污染等外部效应问题纳人计划管理的范畴,把建立、维护和管理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反垄断以及弥补市场调节果,克服市场调节盲目性等列人计划工作的重点。

(二)从计划所使用的调节手段来看,产品型计划,项目无论大小,产品无论巨细均纳人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经济的运转和计划的实现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型计划的手段一般有国家订货或提供信息的指导性计划,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政策性计划;财政和金融手段,法津手段以及少量适当的行政手段,其计划不具有行政约束力;

(三)从计划的分配环节上看,产品型计划用物资分配和划拨清算的办法取代了市场交换,生产资料尤其如此,实际上实行的是否定市场无流通的产品分配制度.而市场型计划的确定则以市场为基础,列人计划的产品都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流通,而不是采取直接分配的形式;

(四)产品型计划是直接的计划,上下一般粗,企业没有自,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而市场型计划则尊重企业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实休的地位,给予企业微观计划的制定权;

(五)在许划所使用的方法上,产品型计划制定计划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静态的编制计划特别是年度计划的方法,经济的发展难以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而市场型计划制定计划的方法,主要以编制年度计划为主的方法转变为主要编制中长期计划的方法,由静态的计划方法转变为动态的计划方法.主要研究编制计划的方法转向主要研究规划和调控的方法,并加强市场调研的方法;

(六)在计划应履行的职能上,由产品型计划的指导、组织执行和监督的职能转变为市场型计划的宏观决策与调控、社会经济服务与协调和微观建立与塑造的职能.

从上可见,产品型计划和市场型计划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承认由产品型计划转变为市场型计划,意味着计划体制的根本性变化,它必须通过计划体制的改革来加以实现,这也是计划工作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因而是艰巨复杂的,不是轻而易举的。同样应看到的是,自以来,我国由产品型计划向市场型计划改革的轨道上已经前进了若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冷静地说这个转化仍处于初期阶段。国民经济计划学应对这个转化的全过程及其发展阶段作出理论概括并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以反映和指导这个转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必须根据市场型计划的特点来改造计划学的内容。

三、国民经济计划学中的定性和定t的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学要解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就应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定最分析.可以说,没有必要的数t分析就不能完成这门学科的任务.没有定性分析的定盆分析只是数学游戏,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也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可通过定全分析来完善定性分析。但是回顾这门学科过去的状况,则存在着重定性分析轻定t分析的倾向。在定t分析上,由于较多地采用静态传统计划方法,使定t分析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主观随意性、模糊性、不规范性,并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即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近几年强调采用的现代计划方法,对加强定量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方法和实践两张皮的结合上没有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定t分析的具体效用;在内容章阐述中所引人的数据上.也往往陈旧过时,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有些只适用过去产品经济的计划方法现仍保留在计划学内容中,这就更造成了定全分析与经济发展实践的脱节,在阐述某些理论原则时,不是把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理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已经阐明了原理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运用它来指导本学科独立内容的建设,而是相当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经济理论原理的现象,而且与部门经济学的内容也有相互重复现象。我们认为上述问题必须在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在定性分析上,要尽快使之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要在政治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已阐明原理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计划理论。要加强定量分析,除了前面市场型计划第五个特点所阐明的计划方法的几个转变而外,要变传统的静态的综合平衡分析为总量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性平衡是全面的价值平衡,过去的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和劳动力等专项核算,已不能完整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要变比例的量的分析为结构分析。市场经济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比例关系的静态的研究上,而应从动态的结构变动中研究产业变动的量的规律性;要加强现代化方法的运用如消费的分析和预测、资本产出比、部门间投人产出分析、线性规划、经济计量模型和模拟模型的研究和运用,要把现代方法和传统方法融合起来以计划工作的过程即计划调查、计划设计、计划预测、计划决策、计划调控和计划评价为脉络,研究汁划方法.研究计划方法在计划工作各了阶段上的具体运用,使计划方法的运用系统化、规范化;还要在内容的阐述由及时引入必要的数据,结合必要的实证案似分析。

四、正确处理自我完普与借鉴吸收的关系

商品经济及其相连的市场经济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世界性范畴。要真正完善地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型国民经济计划学,首先和主要地是把握我国吐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吸收其它让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必须有原则、有分析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工作的经验和国民经济计划学的有用成份。

篇2

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如果我们不想再做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消极接受者,将自己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用本国劳动人民在制造业和贸易中用血汗积攒的财富轻而易举的拿出来为美国人的过错买单,并任由他们通过汇率安排、金融危机等多种手段掠夺我们的财富,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有计划地推出了一系列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如人民币互换规模扩大、跨境贸易开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境外发行、人民币成为境外居民存款货币和官方储备货币、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区域日益扩大等)。这一切对降低未来在对外贸易与投资中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全面参与国际金融竞争并争取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加速对外流通,使之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并广泛使用,而这需要流通的市场和落脚点。此时,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一条必经之路。

我国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

一、经济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己成为世界最有市场潜力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长期稳定保持在 8%左右。持续稳定的增长带来积极的未来预期,而且人民币稳定的币值为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持。

二、经营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率的差。因此,其他方面经营成本的大小对于离岸金融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选择在成本较低的地方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是客观的选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多数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本与固定资产租金等物质成本较低,所以在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将具有经营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

三、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各种金融业务不断对外开放,利率逐步取消管制,正在循序渐进的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速度,同时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还有一些不足条件。主要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

首先是司法体系尚不健全。离岸市场的根本要求是契约精神体现在合同中,投资和资产能受到保护。强有力的司法制度对企业和个人、对股东和投资者都是平等的。但我国司法体系仍不健全,离岸银行、离岸保险、离岸证券、离岸税务等金融法规仍未制定,这无形中就阻碍了国际资金进入离岸市场,不利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

其次是监管体系亟待改进。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之一就是基本不受政府政令管辖, 交易自由,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监管。一个监管得力的离岸金融中心不仅不会赶走离岸资金, 还有利于中心的长期发展。监管应达到国际标准,并贯彻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制度, 推动市场自律, 形成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是缺乏充沛的优质人力资源。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离岸金融中心要求银行家、律师、会计师、咨询顾问、审计师、风险管理人员都要有国际视野,需要良好的教育。我国近些年培养了不少涉外经济及金融的专业人员,但同时了解国际金融实务又精通法律外语和相关管理技能的高级金融人才仍旧十分匮乏。大量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篇3

【关键词】深化体制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 利率市场化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GDP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8%以上的高速发展中,未来的20年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中国经济作为“引擎”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纵观历史,每一个划时代的经济强国的诞生,都将伴随着该国的货币国际化。无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镑,还是战后的美元,以及日元,欧元都是本国或者本地区作为世界“引擎”所伴随的产物。中国,作为未来20年,世界经济的风向标,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迫在眉睫。如何让人民币作为世界结算货币之一,并且很好的规避或者减少因人民币国际化所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伤害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一、世界货币国际化的选择

(一)英镑国际化――帝国的必然产物

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金融改革”的国家,17世纪末已经诞生较为完善的信贷制度,银行网络等的金融体系。并在1816年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推行金本位制,使得英镑的国际化进程有了强劲的后盾。实际上,金本位制就是英镑本位制,英镑凭借英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成为了当时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

英镑的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第一次世界中,英国失去大量的殖民地,其黄金储备在这一期间也迅速被耗损,经济实力相继被美国、德国超越,英镑也因此失去了唯一的世界货币的地位,在二战后彻底被美元所取代。

(二)美元国际化――天子骄子般的宠儿

美元是当今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应用程度最为广泛的货币。美元国际化进程可谓是厚积薄发,在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远离欧洲主战场,很好的为本国创造了经济,政治的发展空间。在二战后,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双挂钩的汇率制度,使得美元成为最值钱的货币。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滞涨”的危机,但是美元很好的摆脱黄金与黄金的挂钩,凭借美国自身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凭着自身的信用确立了美元本位制的汇率体系。

美国通过对外印钞票用以维持其自身国内的发展,通过举债维持国内经济增长。随着美国债券不断增发,美国对于债务的偿还能力让人怀疑,美国利用新债偿还旧债的“庞氏骗局”式的危机一旦发生,将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中国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有必要通过减持债券与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防止外汇风险,债务风险的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以及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世界的必然选择

毫无疑问,世界未来的20年的经济“引擎”在东亚,在中国。没有任何人怀疑中国在今后20年的发展能力。纵观历史,每一个引领时代的国家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世界通用的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近十年的GDP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才能保持这样的速度。中国也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3.6万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日本高出将近3倍。当然高外汇储备意味着高风险,一旦美元贬值,我们手中的外汇储备将会承受巨大的缩水。

(二)深化国内金融体系改革

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后,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市场的活力得到很好的释放。虽然如此,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存在制度不健全,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金融管制较多等等诸多问题。因此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稳步进行,应先深化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再稳健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

1.政府主导,合理放宽金融管制

目前人民币还未能自由兑换,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民币自由兑换需求正在不断的上升。对于外汇的管制以及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应该稳步放松。可以采用试点的方式进行,可以先从沿海地区,进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进行自由兑换的试点。优先放松企业的外汇管制,为进出口企业贸易结算提高灵活性,增加企业自身对于贸易的汇率风险,结算风险的控制。

2.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纵观美元,英镑,日元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健康健全的金融市场能够更好的规避与抵御国际的风险冲击。纽约、伦敦、东京在美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

中国应该大力发展上海使其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完善自身的市龌盍Γ减少政府的干预,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活跃,以及最近网络上的各种“宝宝”的理财对于银行间的利率市场化有着不小刺激作用,而央行也放松银行的利率管制,银行可以自主对存款利率上浮10%,银行自身拥有对于利率的议价权。利率市场化的推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市场自身消化风险。有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

建设国际金融市场,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

我国政府已经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对于外商的投资方面,可以加快实现兑现自由。促进市场证券市场化,促进证券市场的流通性,增加企业,金融机构的活力,从而降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对于境内投资者,可以逐步放松境外投资的限制。目前,境内居民可以在上海自贸区开立专门的账户进行境外投资,如果自贸区试点成功,可以适当加大试点的范围与力度。

加快建设国际性金融市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市场中心的建设,完善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并通过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为中国企业以及居民提供境外储存,流通的渠道。

(三)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来自欧美对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外国热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差、利率差的所进行的套利行为。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能忽视对于风险的防范。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体系

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双边贸易结算机制。通过建立双边结算机制,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结算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对于双边贸易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监管。将人民币境外流通{入商业银行体系,规范化人民币境外结算,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境外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服务,还为人民币回流增加方便的渠道。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加入与建立双边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例如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自由贸易区组织的建立与加入。加强双边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贸易投资的合作。加入国际性组织,例如中国于2007年加入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T),加强国际性金融监管的合作。积极参与和履行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协议,例如巴尔塞协议等,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实现金融监管。

三、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坚持以“资本输出+跨国企业”的模式进行。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国际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如何合理通过对外资本输出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国际性资本输出有利于人民币成为世界结算货币,也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例如中国对于非洲的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矿产能源的投资,有利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有利于建立双边的结算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对于矿产等战略性能源的投资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

跨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是人们最为容易接受的一种模式。企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中国的华为、中兴、联想、吉利等集团,在海外的投资扩张十分顺利与迅速。而海外人民对于中国企业的接受程度也日益提高,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人民币通过企业这种“软实力”的扩张得到国际化的发展。而国际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今世界上已经存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强大的国际货币,通过“结算货币+离岸市场”的模式已经被日元证明是无效的。中国更应该坚定人民币坚持以“资本输出+跨国企业”的模式进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推进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有效防范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保护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等等的好处。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能操之过急,以日元国际化作为前车之鉴,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在国内经济,国内金融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必须拥有健康的经济作为支撑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杨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基于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的比较.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3).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 深度 广度

人民币国际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民币超越我国范围,自由的在世界各国流通、兑换、交易,并且能够作为支付、储藏的手段,以及具有国际价值尺度的职能。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币需求量在国际市场中也不断提高,致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不断走强的货币。并且这一趋势被市场预期所强化,使得人民币币值稳定,汇率坚挺成为实际中的强势货币,充分发挥出了人民币的硬通货效应。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存量实现保值增值,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对外汇储备增长有效控制,协调与其他经济体系之间的平衡发展,缓解汇率压力,使得我国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话语权。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效应分析

(一)国际贸易规模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硬条件

我国虽然有浮动汇率管理制度,并以市场供求作为基础、参考其他国家货币进行调节的原则,但是在实际中,我国仍旧进行汇率制度的固定管理制度,且只有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才能够自由兑换,有限度的开放资本项目,使得其并不具备高度的流动性,以至于人民币并没有打破小货币的现状。我国通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也同样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其中的信用支付、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商品定价等,则很难看见人民币的踪影,显然我国人民币的地位与巨量经济体逐渐出现矛盾激化。因此,我国政府需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无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趋势所在,有目的、有步骤的化解我国经济体与人民币之间的矛盾。

目前来看,在境外的货币使用中,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中,仍旧处于非常低的使用率,仅仅被限制在跨境流通中使用,要想人民币成为能够在国际流通的通行货币,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第一,即最重要的一点,要让金融产品以人民币为计价,成为各个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投资工具。第二,需要在境外促使人民币的现金结算形成一定流通度。第三,提高国际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交易的总比重。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现阶段还并未符合这三个条件,因此,可以说我国人民币尚处在初级的国际化阶段。

我国经济的特点以及迅速提升的国际竞争力,极大地提高了普通群众,以及参与国际经济交易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扩大了其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我国持续增高的经济总量,能够有效扩大人民币的普遍接受性。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我国有约四分之一的人民币汇率硬通货效应,即获得百分之二十四的升值,对应贸易上升4个位次,增长7倍,对应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波幅在30%,在42%-72%之间波动,其所占GDP比重振幅约为5%。根据贸易条件的理论来看,一旦货币出现显著升值其贸易必然大幅度增长,并且出现高额贸易顺差,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贸易条件,而一旦贸易条件明显改善,便能够极大提高人民币的硬通货效应。

经济持续性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优势所在,目前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二十左右波动,处于世界国际竞争力的中上游水平。从2000年至2011年的十一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五位,增长五倍,对外贸易、消费以及投资各占三分之一,国际贸易七倍增长,约贡献了1.5倍的外部效应与3.5倍的内部效应,使得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连越两个台阶,上升二十个位次,平均每4个位次上升对应约4%的人民币硬通货效应增长。可以看出,日益增长的经济国际竞争力能够明显增加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借势成为强势货币,这一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直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二)经济增长平稳夯实人民币国际化软条件

我国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需要保持宏观经济动态,平衡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需要将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一起实现。动态内部平衡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核心要素就是经济增长。目前来看,人民币缺乏在资本项目中的高流动性。因此,实现外部动态平衡,也就是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内部效应其实具有两个层面含义。第一层面是指存量效应,也就是我国GDP总量的影响。第二层面则是流量效应,即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所引起的动态结果。我国在35年来罕见地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自2000年以后,在世界经济中我国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我国每日剧增的国际竞争力与逐步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了重要的人民币国际化物质基础。在经济飞速提升的内部效应中,显著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的乘数效应,以及不断加强的进出口贸易外部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以及扩大了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推进了人民币强势货币的不断增强,出现了人民币发展的国际化软条件。可以说决定了人民币在客观条件上的必须国际化,并且为其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软基础。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就是跨境结算,我国政府在2008年以后,鼓励对周边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且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相关货币互换协议。截止2013年底,与我国中央银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的国家以及地区共有十四个,涉及到一万三千多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量在2010年时为五千零六十三亿元,占据全年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五。而到了2011年前三个季度时,已经高升至一万五千四百亿元,占据全年贸易总量的百分之八点九,截止2013年底,其结算额已经突破两万六千亿元。然而在这两万六千亿元贸易结算中,来自中资企业境内外关联公司结算额占据了极大一部分,并且按照真正意义来说,这一部分的数据并不应该算做跨境贸易结算。因此,只有向大型跨国企业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或是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使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离岸市场的发展。任何一个世界上主要储备货币均有着庞大的离岸市场。一个发达的离岸市场能够促进货币的国际化,使其在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我国需要对新加波,香港地区以及伦敦等离岸人民币中心加强合作,使人民币能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流货币。

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作为股权转让、境内企业并购、新设企业出资、对已拥有企业增资以及提供股东贷款等。这就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外资企业,能够申请将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以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回流内地提供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资本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在2011年,人民币合法境外投资者方案与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方案通过确认。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在2012年时高达600亿美元,其中投资方式为并购的投资额度高达220美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2012年初出台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力争到2015年能够确立起全球性人民币产品清算、创新、定价以及交易的中心地位,并且在提出这一目标三年后,进一步将改革规划方向进行明确,并且对建设金融中心的步骤进一步细化。

人民币国际化尽管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是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旧偏低,尚处于对货币国际化的初期摸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机构以及学者为了得出我国人民币目前国际化程度的一系列数据,先后对其国际化程度进行测度。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在2007年至2009年间,美元国际化程度接近一百,欧元国际化程度约为四十,而人民币甚至低于日元的28.2。到了2010年至2012年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其不断增强了资本项目中可自由兑换性,人民币对外商直接投资、贸易结算以及货币互换程度持续改善。根据新货币国际度指标测度,也就是在国际货币储备比与国际投资比中,一国货币境外流通的数量以及范围,发现在2007年至2009年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虽然远低于美元、日元以及欧元,不过其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中重要的测度指标还包括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国外购买的中国国债,以及人民币是否进入过多国贮备货币篮子,且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等。根据调查结果,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人民币能够飞速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并且达成速度很可能突破预期时间。相关各界普遍认为我国能够在日后若干年内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即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与自由交易货币。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

国际贸易外部效应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内部效应,有效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优秀的内外部条件,为了解决我国经济总量与人民币之间的矛盾,必须使人民币国际化广化与深化。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民币处于硬通货效应中,这一点对人民币国际化极其有利。

从根本上说,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与使用范围就是其国际化的广化。实际中,我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且流通日益频繁。政府之间通过近年来巨量的货币互换,将人民币打造成为了区域化货币,并且成为了亚洲地区的硬通货。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加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断通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扎实的推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根本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广化。

对于广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地域扩展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周边国家使人民币出现硬通货效应;其次,将周边化演变为正式区域化与准国际化;最后,从而真正实现国际化。广化的另一层意义则是扩大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这一点也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让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使用人民币。第二是使区域性投资货币成为人民币。第三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储备货币。

同样,想要做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需要对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性不断增强,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的份额,同时需要对跨境贸易结算扩大,才能够使得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中与国际金融中不断提升流动性,从根本上增加资本市场中人民币的交易份额。

增强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与引导境内境外有效资本流动,是做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的极为重要一步。更好的将利率市场化实现与巩固,需要建立起更深更广的债券市场。这样一来,在资本流动的大环境下,境内市场拥有较深的债券资产池,能够更好的对利率水平进行调节,从根本上说就是需要将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统一起来发展。相关研究认为,债券市场的大规模设立,能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深化夯实国内金融保障。另外,更需要建立起高包容性的市场机制与降低相关准入门槛。

参考文献:

1.王鸿飞.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影响及未来货币政策取向[J].科学决策,2013(2)

2.许越.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和成本分析[J].商业时代,2013,9(26)

3.郭建伟,赵媛媛.人民币国际化:现实与前瞻[J].经济问题,2013(1)

篇5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市*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三大转变”和“两大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积极作为、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初步预计,*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17.8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339.7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1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3亿元,增长36.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9亿元,增长39.8%;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273万美元,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1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增长18.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8%和1.1%。

农业发展形势良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总产量达139.2亿斤,增产10.2亿斤,增长8%,总产量占全省的1/7,稳居全省第一。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101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管理;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4.2万亩,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村村通工程2812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1304个,建成乡镇客运站58个;解决了20.6万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沼气用户20万户,让300多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完成1.1万户无电户和203个盲点村的电力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家店2407家;建成生态文明村207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畜牧业、林业发展迅速,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2.6%和7.8%。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3.2万人,劳务输出25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2亿元。

工业、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01.9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8亿元,增长22.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8.9亿元,增长33.9%;实现利税126.6亿元,增长83.3%。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2家,其中,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13家,超20亿元的企业5家。工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市11个工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全部得到省发改委批复,纳入省重点支持范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37.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64户。服务业发展提速,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5.8亿元,增长18.4%。旅游综合性收入26.8亿元,增长1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8.4亿元,较年初增加51.6亿元,贷款余额455.9亿元,较年初增加45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15.7亿元,增长31.6%;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184.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4万平方米。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33.2:41:25.8调整到32.1:41.5:26.4,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7.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全省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政策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专项资金项目1196个,资金8.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5亿元,省专项资金2.9亿元。争取黄淮四市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9个,资金6510万元,占总资金的33%,居黄淮四市第一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开工和建成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双十五工程”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十五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占年计划的103.5%。1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亿元,占年计划的101.3%。其中,纳入省重点管理的23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0.8%。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7.6公里,达到451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1/10;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3公里;涡河航运开发、沙颍河上游航运开发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总投资27亿元的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做前期工作。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应对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实行流域限批的严峻形势,深入开展环保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清理62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对174家“挂牌保护”企业实施摘牌;对37家企业派驻环境管理员,在39家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控仪,新建完善65家企业重点治污设施,规范排污口140个,提前一个月在6个限批城市中第一个解限,环境保护迈上了新台阶。列入*7年计划内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关停小火电19台机组、18.4万千瓦,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关闭大型黏土砖瓦窑厂693座,复耕面积1.3万亩,发展新型墙材企业300多家,土地“三项整治”新增土地5万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改制国有企业27家,盘活资产近20亿元。重点企业改制取得重大进展,莲花集团完成精干主业、辅业分流改制和股权分置改革;*纱厂、康鑫电缆厂改制成效显著,产销两旺;北京三吉利能源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发电公司资产;*电缆厂破产重组启动生产;广东联塑集团租赁华林恢复生产。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5个县(市、区)联社实行了统一法人;城市信用社组建商业银行工作取得新进展;邮政储蓄银行挂牌开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86%,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7.5%。同时,文化、投资、财税、交通、价格、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也都迈出了新的步伐。

改善民生卓有成效。全市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达到41.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0.7%。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五件实事全部兑现。投资9710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394所、23.9万平方米;更新农村中小学课桌凳60.7万套;投资1亿多元,实施“一建五扩”工程,市区中小学生上学难和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改造乡镇卫生院18所,市中心医院病房大楼、市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基本建成,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六县市新农合参合农民522.1万人,参合率达85%;新增就业人员7.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8万人、38.1万人和38.6万人,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对象11.3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1亿元;农村低保对象32.3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亿元。75所敬老院全部建成入住,农村五保户集户供养率由20.5%提高到30.5%。15万平方米安居小区、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6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性住房正在加紧施工,补贴中心城区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租金349万元,市区困难群体住房难得到缓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三农”问题突出、对外开放程度低等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制约因素增多,经济加快发展的压力增大。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控制信贷总量,继续严控土地闸门,进一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资金、土地等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将更为突出。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受粮油、肉类等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等因素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4个百分点,对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三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持续增多,粮食稳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粮食连续四年丰产丰收,继续增产的空间有限,农资价格上升压力不减,对种粮农民补贴政策的增收效应减弱,务工收入持续增加的困难仍然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四是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经济总量小,大型企业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工业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五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弱、覆盖范围小,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任务比较繁重。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制定和实施今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改革开放和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一致性,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我市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建议*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17.3%和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67%和1.13%。并对节能减排目标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

——价格涨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低于上年实际水平。

三、*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创造性开展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改革创新、资金投入和战略重组力度,培育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重点行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构建适应新阶段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抓好现有重点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研究发展优势、明确发展战略,搞好发展规划、做好具体项目。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中方实业、莲花味精、财鑫集团等重点企业内引外联,利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壮大主导产业。认真抓好益海粮油、中方纺织、辅仁药业、金丹乳酸等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提高主导产业的产能和规模。注重引进关联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主导产业由群体优势向“品牌+规模”优势转化。同时,着力培育机械制造、新兴能源和新型建材等成长性强和贡献率高的优势产业。努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意识,加大人才和资金两个关键环节的投入,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三项原则,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经济技术合作的机遇,依托我市2家国家级、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出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等重大科研项目,不断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其逐步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工业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区重点加快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城西重工业区、城北创业孵化区、商水纺织服装工业区、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区5个功能区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入驻。各县市区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工业集聚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保证新入驻企业投资强度和节能减排。

(二)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先导,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转移农民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现代化,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加快整治村容村貌,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完成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抓好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单产水平,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35亿斤左右,力争突破140亿斤。继续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蔬菜、油料、棉花等作物生产能力,扩大优质农产品和短缺农产品生产。推动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落实好生猪、奶牛和肉牛生产扶持政策,以大用集团、陈州华英、志元食品、金丝猴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不断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26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力争使畜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海燕职专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职能作用,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切实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培训农民工10万人以上,劳务输出达到270万人次。巩固提升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推动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劳务输出大市向技工输出大市转变。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再解决2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继续改造升级600公里县乡公路,新建改造50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争取新建10万农村户用沼气,积极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70个以上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和14万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三)着力推动投资持续增长和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有保有压,积极作为,继续谋划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促进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社会事业、城镇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国家鼓励的领域及我市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升级项目。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快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工条件,限制盲目建设“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中的粗加工项目。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市初步拟定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74.4亿元,年计划投资68.6亿元。紧紧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稽察,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早达产、早见效。一是全力推进“双十五工程”,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二是继续推动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大重点上市企业培育力度,扎实做好上市培训和推荐等工作,争取河南漯阜铁路、金丝猴集团等企业尽早上市融资,努力缓解资金制约。三是加快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重大项目推进配合联动机制,超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切实加强对项目可行性的论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项目库。全力做好中石油炼油厂项目争取工作,确保未来几年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拉动。

(四)着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力争今年取得更明显的成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关帝庙维修扩建和外部环境整治,启动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工程,建成市多功能影视城等文化事业设施。积极整合书画经营、艺术培训、杂技培训与演出等文化资源,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引导支持*日报、广播电视等单位,在广告传媒、印刷发行等方面,深化体制改革,整合优良资产,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切实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以沙河景观带、太昊伏羲景区、老子故里景区、关帝庙景区、故居景区为重点,搞好旅游发展总规划,加快景区建设,提升景区品位,形成“周—淮—鹿”、“周—项—淮”、“周—西—淮”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豫东南医药物流中心、*粮食现代物流中心、豫周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和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

周淮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市场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现代物流业水平。

(五)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走集约节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加快发展中心城市。依据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以东区开发、旧城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东区加快项目入驻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和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项目,加快市广电中心、报业大厦综合建设、安居小区二期三期、市委党校新校区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旧城改造着力抓好文昌大道西段、关帝庙文化旅游广场、颍河社区、回民社区、半岛城邦、滨江·国际星城六大重点改造和建设工程,加大中心城区路况改造力度,力争完成六一路南段和新建路西段的改造任务,积极做好八一路铁路地下通道工程协调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小街小巷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完成10条次干道亮化,实现所有小街小巷硬化亮化。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新建和完善街头绿地16处,确保今年实现创建目标。把城市发展和培育城市产业结合起来,逐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增强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加速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县城和沈丘付井、鹿邑玄武、项城秣陵等39个国家、省、市重点小城镇的扩容提质,加快城镇化步伐,力争今年城镇化率达到28%。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积极探索周商一体化管理途径,加快推进周淮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资源互促互补、协调发展。

(六)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对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对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县市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严把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切实抓好“禁实”工作,今年上半年县级以上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大力发展新型墙材生产企业,解决好“禁实”后的建材接续,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建设需要。强化对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抓好造林绿化,进一步提升全市整体绿化水平。

(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推动邦杰集团、华林集团、*纱厂、宋河酒厂等企业的改制完善工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抓好投融资、财税、金融、文化、事业单位等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市开发区和县(市、区)工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由零散向集群化转变。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明确主攻地区、主攻产业,瞄准国内工业企业、民营企业500强,搞好项目策划,鼓励和促进境内外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引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努力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

篇6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县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揽,有效应对“土地、信贷、市场准入”等宏观调控政策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认真落实五个“两手抓”的措施,突出发展工业和旅游,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狠抓结构调整,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3亿元,增长12.2%,超计划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44.6∶36.1,第二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二三一”产业格局进一步稳固。县内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增长51.6%,超计划36.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投资)完成29.5亿元,增长17.7%,超计划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9亿元,增长14.8%,超计划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183元,增长10.2%,超计划2.2个百分点;因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529元,增长1.3%,欠计划5.7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未超过4.0%控制目标;城镇化率达到30.9%,提高1.6个百分点,超计划0.1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巩固惠农成果,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劳务外输力度,实现了农民减产不减收目标,农业增加值实现14.1亿元。新农村建设顺利启动。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配合市“千百工程”实施了“133”工程,完成村级规划并顺利通过市级审定;三个市级示范村完成投资1662万元,一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设施、产业发展项目扎实推进。产业调整稳步实施。“三大示范区、五大主导产业、六大特色基地”加速发展,荷莲、黄金梨、黑山羊等优质农产品逐步壮大。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全县龙头企业达40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6户,建成全国最大蜂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及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巩固。成功申报绿色食品品牌6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牧业产值达7.1亿元,增长2.9%;出栏山羊、肉兔分别增长58.1%、22.6%。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20处,恢复改善灌面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2万亩,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24个村、3340户。完成退耕还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2%。完成通乡沥青公路改造110公里、村道锶渣公路改造100公里,新建乡村道路153.9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61.6%,通客车行政村达84.0%。经济强镇工程扎实推进。3个镇经济总量达32.8亿元,完成镇级财政收入1.5亿元;新增房屋面积20.9万平方米,新增常住人口6150人。投资2550万元的5个扶持项目正抓紧建设。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引进新品种65个,推广新技术35项,水稻旱育秧28万亩,新增优质稻、玉米等7万亩,建立高产示范基地5万亩。推广各种农机469台,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达到28.1%。

工业经济走势高扬。按照“工业园区发展年”要求,以园区为抓手,优化布局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实现总产值92.3亿元,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23.9亿元,增长34.5%,超计划9.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2.8%,增长13.1个百分点。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土地储备大幅增加,达2600亩;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形象有效提升;春兴胜科等一大批企业入驻园区,入驻企业达130多户;长恒通讯等一批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园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年实现产值35.0亿元,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占工业总产值的64.0%。锶盐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锶盐深加工取得突破;五金产业快速发展,被国家授予“中国西部五金之都”称号。汽摩配件和机电生产规模企业达35家,占规模企业的41.0%。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16203户,增加710户,就业人数达5.5万人,已成为解决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优势继续扩张。**石刻被列为**四大旅游精品之一,并成功创建全国5A旅游景区。景区国际质量与环境整合体系认证顺利推进,景区建设正朝着国际化目标迈进。**石刻景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石都宾馆、石刻旅游文化区等项目加速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突出“**石刻”主题宣传和促销,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34.1万人(次),增长11.8%,超计划6.8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增长10.8%,超计划2.8个百分点;旅游门票收入达2160万元,增长8.0%。商贸流通业更加活跃。按照“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发展思路,强化流通网点和市场体系建设,以县城、龙水、邮亭为核心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形成,流通服务功能和环境更加优化。大宗消费、高档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居民消费层次稳步提高,物流配送、品牌经营、连锁经营等营销模式迅速发展,商业业态调整步伐加快。**年,全县新上户小汽车560辆;社会消费品批发零售贸易额18.8亿元、增长14.4%,餐饮业3.6亿元、增长17.3%。金融邮电运输业迅猛发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为47.6亿元、38.6亿元和17.1亿元,增长12.4%、12.3%和5.4%。运输业完成货物周转量35864万吨公里,增长59.2%;实现客运周转量99098万人公里,增长87.8%。全县电话普及率达34.0%;邮政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8961万元,增长9.9%。

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按照组团城市和“一轴三点、三区五片”城镇体系发展要求,加大城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玉龙、万古、珠溪等12个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组团城市4个片区5.22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龙桥小区、中央城市花园、五星华府等项目修建性详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5个、64.6万平方米。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博物馆南侧道路投入使用;南环二路棠香段已具雏形,遂洞工程进展顺利;宝顶川东民居街区建设启动实施,龙古路风貌建设一条街如期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县城电网改造、城乡供水工程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五星华府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香榭雅筑4.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润泰花园三期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99.0%,工人俱乐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新开工项目86个、55.1万平方米,竣工项目63个、44.3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新开工34.8万平方米,竣工27.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5亿元。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国家卫生县城、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2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达到2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9%。

重点项目全面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5.2亿元,增长29.6%。其中,80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4.3亿元,占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的56.8%。25个开工项目进展顺利。除市粮食职工中专学校和龙水湖水土保持两个项目外,其余23个项目顺利开工,完成投资6.35亿元,基本实现年内开工预期目标。生态县建设工程顺利启动,兴业船舶、长安永升、宝顶古镇、农村公路、龙宇丽景等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25个续建项目成效显著。完成投资8.0亿元。农网二期西部完善工程完成58个村、3471万元投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完成投资2860万元,占计划的55.8%;濑溪河(龙水段)综合整治工程河堤整治涉及城镇房屋拆迁和污水处理厂进厂道路建设完成投资4121万元;白仙路(南环二路)棠香段路面铺设基本竣工完成投资9450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000万元,科技教育城完成投资4500万元。30个前期项目强势推进。县域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主城至**高速公路(渝大高速公路)、玉滩水库改扩建、县城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等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为全面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规划实施启动顺利。《规划纲要》顺利通过县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成为指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3个区域、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陆续印发实施;“十一五”规划55个重点项目已启动实施26项,其余29项正加紧前期准备工作,其它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开局良好。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经济改革继续深化。建设领域“三部门五大环节并联(合并)审批”深入开展,投资工作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巩固,农村财务“双代管”、涉农收费“公示制”、义务教育一费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乡村不良债务有效化解。农业系统“三场一站”、新石煤矿、西山煤矿、商业系统和工程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管件厂引进县外资金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发展机制更加灵活。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展。组建了县金融及保险协调工作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银政银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进一步加强,完成政府综合授信和中小企业年度贷款5100万元;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强。“政府、银行、县外、民间”投资并举的投资主体、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宝顶酿造公司、海天石魂公司获自营出口权。外贸出口和三资企业实现自营出口创汇470.0万美元,增长5.9%;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1.3亿元,增长20.4%。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强化招商意识,落实招商政策,采取“组团、定点”招商等方式,共引进有一定规模的项目46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协议引资15.5亿元,实际到位6.6亿元(其中无偿资金1.2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成绩突出。全国首个荷莲太空育种基地建成,聘请科技首席专家制度得到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拆除危房5218平方米、新建校舍60824平方米,教育基础进一步夯实;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17.8%;高中、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力量办学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中在校生达2万余人;初升高比例达75.0%;高考上线人数2901人,上线率达75.2%。文化广电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数字电视进入家庭,有线电视用户综合覆盖率达54.0%。投入国债800万元的18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专科)二甲医院,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兑现计生补贴186.9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比控制目标低1.3‰。就业与社会保障全面开展。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6733人,其中劳务输出426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50个,指导就业2610人,帮助723名“4050”人员再就业。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全面开展,培训7500人(次);实施各种就业补贴7797人、521.2万元,新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63人、357.5万元。完成24个街镇乡社保服务大厅建设;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全面推行,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有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各位代表:**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三农”问题仍较突出,工业经济较弱,五金、旅游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进步明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收入分配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等还任重道远。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预期目标

发展形势。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主题;世界经济主体力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强劲,国际环境总体对加快发展有利。从国内形势看,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增长运行周期不断延伸;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双稳健”政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延续;“稳定、完善、落实”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年,国家将安排投资1304亿元,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投资重点。**市打“直辖牌”、建设“1小时经济圈”、投资300亿元支持以农村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措施,为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预期目标。按照“加快发展”战略部署,根据“十一五”规划和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要求,结合**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议**年预期目标为:在优化结构、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0%;工业总产值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住“加快发展”机遇,着力争取各方支持

抓住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把握国家有保有压的政策,积极争取农村、社会事业等六个方面的投入;利用国家促进消费的机遇,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水平和消费能力;利用国家减顺差的机遇,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及设备,争取支持一批新型工业化项目,提高产业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机遇。利用国家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的机遇,争取加大我县公共教育的投入力度;利用国家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和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农村的机遇,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住西部大开发投资倾斜机遇。围绕“建立成渝等经济区……发展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五金铸造、机械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再策划一批项目纳入市以上规划;围绕健全西部大开发长效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抓住直辖牌打造区位提升机遇。围绕打造“**1小时经济圈”,加快主城至**(渝大)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段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提前开工建设,尽快改善我县区位不佳的现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壮大旅游、五金、锶盐、生态四大特色产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加快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继续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切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实施县级重点项目制度,选择一批事关**发展的重点项目,按照“开工、续建、前期”的工作要求,落实部门牵头推进,力争完成投资18亿元。加快玉滩水库改扩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力争4月底前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议书、年底或明年初动工建设;完成上游、龙水湖病险水库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人畜饮水、抗旱应急打井、濑溪河大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不断提高抗灾减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完成公路硬化273.9公里(其中:村道232公里),不断提高行政村通车率。优化供电资源,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和500kv板桥变电站220kv送出工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濑溪河(龙岗城区段)景观建设和组团城市连接道路(龙水城区段)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启动翠堤公园、东城新区道路网络等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主城干道、龙水主干道沥青路面改造和邮亭、宝顶特色一条街建设。加快各种网络互联互通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启动实施县域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强化天然林保护,促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突出“加快发展”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带状经济

按照“点—线”相连的思路,积极发展“带状经济”。瞄准机械装备、五金铸造、旅游商品,着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商贸物流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着力培育壮大宝(顶)邮(亭)路经济带,逐步建设成为**直辖市的“窗口”和“门户”;积极引导发展大(足)铜(梁)、龙(水)铜(梁)路和大(足)荣(昌)、大(足)安(岳)路经济带,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生态农业和商贸物流业,形成纵横交错、贯穿全镜的生产力布局,搭建起经济发展的骨干框架,并通过“三条经济带”上重点镇建设和聚合功能的培育提升,实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聚集,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

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突出三产”的思路,以工业和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五金、旅游、锶盐、生态”四大特色产业,尽快做大县域经济总量。

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创新为动力,市场为导向,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抓特色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快速度、有特色”的思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园区形象,增强园区承载力;强化园区经营意识,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园区土地;规范园区管理,抓好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尽快形成区域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资本相对集中、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抓特色产业发展。引进五金新品,加快嫁接改造,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打造“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以**汽摩产业为依托,加速汽摩配件生产基地建设,壮大机电铸造业规模。鼓励企业引进农产品加工、贮藏新技术,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石雕、竹编等旅游新产品,努力扩大旅游商品加工企业规模。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墙体材料、玻璃、陶瓷等现代建筑材料产业。抓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围绕重点企业、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强企业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能力,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抓品牌龙头培育。继续实施名牌名品名企工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发展壮大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石刻、龙水五金、红蝶锶业等名牌产品为核心、关联产品为支撑的产业群体。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要素市场建设,构建企业融资、创业、技术、质量、安全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信息服务,建立物流交易信息网络,构建辐射内外、联系紧密的多层次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108.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

旅游。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抓住**石刻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电集团入驻等契机,按照“高起点做好旅游规划、高标准打造旅游景区、高质量加强宣传促销、高水平搞好旅游服务、高效益优化经营管理”的要求,以世界文化遗产—**石刻为主体,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发规划,重点打造宝顶山化龙湖石刻艺术人文旅游区和玉龙山龙水湖生态旅游区,着力推进**石刻旅游文化区、**石刻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投资完成4.0亿元。加快龙水湖环湖公路、“五山”石刻安防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景区环境整治工作,提升文物保护水平,逐步形成“大旅游、大环线”格局。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精美石刻”品牌宣传促销战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促销格局。积极开展旅游服务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竞争和景区服务秩序,全面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促进**旅游逐步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主题旅游转变。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0%、10.0%。

五金。按照“工艺做精、市场做大、交易做宽、品牌做响”的要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赢得更大市场、获取更多利益的中小企业发展新路子,力争3-5年制定出**五金行业标准、培育3-5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金企业和4-7个国家级、市级名牌产品,产值达60.0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五金产销基地之一。当前要重点抓好“六个一”工作思路的落实:建立一个中心,即建立**五金创新服务中心,为全县五金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检测服务。构建一张网络,建成**五金电子商务平台,为五金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技术、人才、市场供需等全方位的服务。培育一个品牌,设计、制作“**五金”标识,加快注册“**五金”集体商标,多渠道、全方位对外推介和宣传“**五金”品牌。培养一支队伍,搞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具有较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一个园区,计划在**特色工业园区(龙水A区)内先期征地100亩建设五金产业园,培育带动五金企业,使之做大做强。完善一个体系,加强市场物流体系建设,新建**西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提升龙水五金交易城、废旧金属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档次,加快五金旅游城、西部金属交易市场的发展,努力建成设施完备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锶盐。按照“保护资源、延长链条、提高价值”的思路,进一步加大锶矿资源勘探力度,实行保护性开采,延长开采寿命;继续发挥锶盐资源优势,在引进或自主开发锶盐产品深加工企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延长锶盐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子级(高纯度)氯化锶、硝酸锶、金属锶以及高档磁性材料,不断提高锶矿的综合效益,力争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1.0亿元以上。

生态。以实施生态县为载体,围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支撑”等体系的构建,大力实施蓝天、绿地、碧水、宁静“四大行动”计划,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东部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南部10万亩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和西北部1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以荷花山庄等现代农业复合型观光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完成水泥制造行业大气污染整治任务,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龙岗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配套工程建设,力争4月底前投入正常运行,确保县城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0%以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抓好农村沼气和改水改厕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市道路、公园、生态隔离带等绿化工程,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加大对**五金、鲤鱼灯舞等民俗、民间文化的发掘、整理与保护,着力发展生态文化。合理规划和调整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6.0%以上。积极开展生态镇、村、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一批生态示范工程。

3.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新农村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三百”工程为抓手、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五大产业、六大特色基地和黑山羊、荷莲、黄金梨等新兴产业,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万亩左右,实现农业增加值14.7亿元。利用现代装备、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扩大农副产品经营范围,有效提升农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发展节约型循环农业,提升产业层次。支持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实施“133”工程为载体,按照“三建四改五提高”思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力度,搞好水库渠系配套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灌溉能力;推进“一校三室一园”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搞好“一池三改”工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配套完善住房改造,鼓励和引导农民向规划建设的居民点适度集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农村新型社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切实维护农民的民利。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农村安全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4.加速商贸流通发展,增强经济增长拉动力

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商业信用等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增强区域聚合辐射能力。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商圈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商贸购物中心,促进新型业态发展;加快城南旅游商品一条街建设,全面推进“双建工程”,逐步提高现代流通水平;以万古、中敖、铁山为重点,积极发展边贸交易市场,构建和完善城区、中心镇和乡村(社区)三个层次商业网络,不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

(四)创新“加快发展”机制,大力提升发展活力

深化投融资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探索项目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水平。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胆探索建立投资担保体系,尽力为企业融资服务;密切银政、银企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与国开行市分行的全方位合作,切实做好政府授信和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抓紧做好财政垫付性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力求与农发行的合作有重大突破。鼓励在足各金融机构增大金融信贷投入,逐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非税收入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政府债务预警和偿债机制。进一步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继续推进水利、“两社两化”等改革;加强土地市场监管,规范建设市场管理;扎实开展“效率革命深化年”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以是否有利于加快发展为标准,科学合理把好准入门槛,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营造政府鼓励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鼓励创业增加一批、政策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资本重组扩张一批,促进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努力培育一批民营骨干企业。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突出招商重点,依托五金、旅游、锶盐、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围绕国内外重点区域,高起点锁定招商目标。创新招商方式,继续推进网上招商、组团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力争在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和知名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出实效。

(五)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竭力构建和谐**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逐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五金机电、机械铸造、锶盐化工、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取得新突破。突出教育优先地位,积极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小学入学率和年巩固率达到100.0%,初中入学率和年巩固率达到98.0%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0%以上。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培养、储备机制和政策,不断提高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坚持传承历史文脉与彰显时代精神相结合,开展市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塑造文化**新形象。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继续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深化文化、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城乡群众文化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无线数据“村村通”工程,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调节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指导就业和再就业2500人。

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加快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服务能力。实施医疗医药救助,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药品贵的问题。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贫困学生不失学。抓好混合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保工作,继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建立防止欠薪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积极发展老年事业,逐步建立灾难救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相结合的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篇7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化; 路径

近期,人民币“走出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引人关注。先是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称,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继而国务院副总理出访香港时宣布,中央将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随后不久,香港证监会署理行政总裁张灼华表示,香港的监管平台已准备就绪,目前已具备审批和管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下零售基金产品的能力。尼日利亚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谅解备忘录后宣布,尼日利亚计划将5%~10%的外汇储备转换成人民币。这些迹象表明,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提速。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在当前的国际金融背景下如何实施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国际背景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停滞。欧美发达国家刚刚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加剧了债务负担,在经济停滞的背景下形成了债务危机,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1.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其实更多是“发达”国家的危机。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危机爆发后的连锁效应波及到这些国家。与次贷相关的产品的投资人,也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投资机构。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开放程度低,受到的影响也较小。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投资损失,但是相对来说不大。受出口下降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普遍经历了经济低迷或者短暂的萧条,但是危机过后,大约从2009年下半年,普遍经历了快速的反转。2.债务危机。2011年8月初爆发的美国债务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债务问题已经渗透到发达经济体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美国。“债务危机”这个词,本来是和发展中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前面似乎常常有“拉美”两个字。2009年9月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协调不当,财政纪律没有好好遵守导致。而2011年8月初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应该让人们意识到,债务危机不管国家大小,经济强弱都会发生。3.经济停滞。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使得居民的财富大幅缩水,因此消费动力不足,而消费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占大约三分之二的比重,消费增长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缺乏明显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2000年代的增长靠的是房地产行业。而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尚不明朗,经济增长也就缺乏突破口。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需要防范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是否会放缓。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形是发达国家继续开放资本自由流动,并竞相超发货币,发展中国家则关闭短期资本流动的大门,把资本的洪水拒于国门之外。实际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国家,包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巴西、秘鲁,已经采取了一些限制短期资本流入的措施。

二、国外货币国际化的实践

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为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国际货币积极组织的第八条款国,从而开始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之路(陈卫东和李建军,2010)。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从日元的可自由兑换,到开放资本项目,日元国际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12月,日本大藏省颁布了新的《外汇法》,实现了日元的可自由兑换。紧随其后,日本加速了金融自由化改革。1984年对外汇交易的两个规则作了修订,第一个是外币期货交易中的“实际需求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外汇期货交易,而不受任何实体贸易的限制。第二个是“外币换为日元原则”,企业可以自由将外币换成日元,也可以将在欧洲日元市场上筹集的资本全部带回日本。此后,日本政府又在东京创设离岸金融市场,开放境外金融市场这些改革举措为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创造了条件,有力推动了日元的国际化。这一进程一直发展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欧元的诞生给日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大大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转而追寻以区域金融合作为基础的日元国际化新战略。2000年5月,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合作(10+3)就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了共识。至此,“日元亚洲化战略”正式形成。尽管日元的国际化已经推行了30多年,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日元并没有能够实现其结算货币、储备货币、交易货币的国际化功能。日本过去30多年一直持续进行的日元国际化之所以成效不显著,在目前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比非常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是贸易顺差国,无法通过贸易赤字的形式对外输出货币,而只能通过金融资本渠道进行货币输出。因此,日本在对外贸易中显著的特点便是“单向的国际化”。另外日本推行日元国际化,主要建立在其出口优势的基础上,但是本地金融市场并未得到发展。在资本项目迅速开放的过程中,日本国内的金融改革滞后,如日本对债券市场的管制直到1995年前后才放松,这使得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没有改变,从而未能给国际化的货币提供一个价值储藏的渠道。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直接导致了两个空心化――企业资金流出,居民投资国际化。对于本地市场来说,造成了消费和就业的低迷,影响了本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经济实力,并对日元的国际地位产生了影响(孙海霞和斯琴图雅,2010)。

日本采用的也是贸易结算加上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的模式,结果是日元在外汇储备和贸易结算中的份额都很少,日元成了投机日元升值的工具。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日本实行低息政策以后,日元又成为“套息交易”的载体,在实体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很少,且进入新世纪以来呈下降趋势。日元国际化的努力,应该说是不成功的。日本的教训,至少说明开放未必可以促进改革。

回顾历史,只有英镑和美元曾经在黄金的帮助下成为基础性的国际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马克、英镑、欧元、日元等重要货币都仅仅是对美元的有限补充,加元、澳元、瑞士法郎等小国货币虽然能自由兑换但不占国际货币的主角。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该也定位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定份额。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被广泛使用,倘若实现,则对我国有两大好处。一是降低交易成本,自然规避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促进对外贸易;二是成为国际间投资和外汇储备的标的,取得铸币收入。因此,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的长远目标,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手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带来的贸易和投资便利,而币值稳定,是实现这些便利的基础。币值稳定是交易媒介的首要要求,币值不稳定,就难以完成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的功能。币值稳定同样是投资职能的基础。一种观点认为投资不一定要求币值稳定。比如,现在一些国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就是为了在人民币升值后卖出获利。这也是一种投资,国际货币投资包括利用不同货币之间币值的变化获利。但是这里面隐含的问题是,人民币不能总是保持一个升值预期,这样意味着人民币总是低估,代价太大,那么升值预期消退以后,人家还会不会持有人民币?会不会抛售获利了结?人民币重新回流国内?若继续以人民币为投资介质,那么一定是人民币资产(如债券,股票,直接投资等)可以提供稳定的收益,而不单单是币值的上升。在长期内,币值单边上升是不可能的,保持相对稳定才是基础性国际货币的首要特征。

币值稳定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对外币值稳定,即汇率稳定;二是对内币值稳定,即稳定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对外与对内这两方面的币值稳定是联系在一起的,会互相影响。夯实币值稳定的基础,一方面要实现人民币的对外币值稳定,人民币汇率不能有显著的升值或者贬值趋势;另一方面要实现对内币值稳定,寻找长期稳定通货膨胀的政策机制,把通货膨胀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不能有大起大落(戴金平,2011)。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8.27人民币元上升到1美元兑6.35人民币元,升值约30%,且依然存在强烈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根源在于,199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贸易部门的技术进步,这一技术进步是人民币升值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直到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启动,人民币汇率一直盯住美元没有调整,累积了升值压力。而且,2002年以来没有处于贬值的趋势当中,导致盯住美元的人民币跟随贬值,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一压力在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后才开始慢慢释放,而且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还停止了一段时间。剩下的就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一直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也已经具备了一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征。在通货膨胀率升高以后,我们往往采取紧缩性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抗通胀。但是,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远非如此简单,还要包括:1.保障物价稳定的制度性承诺和安排;2.公开透明的货币政策策略,包括在政策计划与目标方面加强与公众和市场的交流;3.央行达成通胀目标的可置信性。在这些方面,改进的空间依然很大。2011年7月,通货膨胀又上升到6.5%的水平,8月虽然降低了0.3%,但还是远超过能够容忍的温和通胀的程度。短短两年间通胀出现大起大落,说明现行的货币政策机制无法保障稳定的低通货膨胀。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企业的成长、金融市场的发育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并行的进程。这个进程中,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当局放松人民币流出和流入的管制,允许企业在贸易和投资当中使用人民币,不要妨碍自发的、合理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以,允许企业在贸易结算当中使用人民币的政策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汇率政策改革严重滞后,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政策试验发生了扭曲。因为货币当局还在不断大规模地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一直保持单边升值预期,人民币贸易结算不仅给货币当局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而且促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虚假繁荣。

应该尽快结束基于套利动机的人民币外流。为此,要么加快人民币汇改,形成有弹性的、双边波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么放缓或者停止人民币进口贸易结算。比较而言,前者是进步,更加可取。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消除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我们将会看到:1.中国企业打消了对外投资中的汇率损失顾虑,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人民币也将跟着中国企业一道走出国境;2.投机资本减少,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面临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宏观经济稳定和人民币币值稳定得到更大保障,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中长期价值更有信心;3.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进一步的资本项目开放松绑,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4.套利动机驱动下的人民币外流下降,但是出口贸易结算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如此,才是可持续的、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民币国际化。

(三)发展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或影子市场的地位

就像当年美国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欧洲美元和石油美元,应把香港作为海外人民币市场的一个目标来做。相应地,在香港除了制造人民币资产外,还可以允许亚洲地区乃至全球人民币在香港市场回流,比如香港可以发行人民币债券,组建一个人民币股票市场,允许大陆企业到香港直接用人民币发行股票。影子市场的好处,一是形成人民币国际市场标杆,二是成为内地人民币管理市场化发展的引导方向和参照系统。

(四)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

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是滞后于经济改革的,有很多例证,如金融市场化程度、“走出去”战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等,在金融领域里还存在相当多的管制。很多时候我们假设市场失灵所以进行市场干预,但有时候该相信市场的时候却没有相信,所以某种程度上管制还是偏多。金融改革滞后当然有其原因,改革前期,如1994年以前,国务院出台金融体制改革决定之前是把金融业当作实体经济改革的支撑、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当时国有银行背了很多国企改革的包袱,这些包袱其实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和代价,由金融部门来承担,最后由国家消化。改革后期,中国政府对风险看得比较重,从监管角度来说,除了比较担心系统性风险,对于微观的小机构风险也看得比较重,经常把个别机构的风险夸大,总担心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所以要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李建军.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10(6):4-14.

篇8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贸易 影响分析 贸易结构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贸易比重逐年增加,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使得许多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虽然目前对人民币是否需要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路怎么走,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中国决策层的动作来看,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更大的imf投票权、与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近期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行动也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

中国如何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更深入更全方位地审视和评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我国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避免人民币国家化后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过大的冲击,趋利避害,是本文重点关注和研究重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当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仍然众说纷纭。有乐观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币必将成为和美元、欧元并立的三大国际货币之一;有专家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由于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资本项目等方面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没有消除之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路还很漫长。本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二是该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不少的阻碍,国际化的前景不是特别明朗。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还没转型成功。二是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三是中国政府的态度还不坚决。综上可以看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有学者研究表示,到2012年时估计将有价值2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使人民币快速提升为世界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呈现出区域化的现象,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如箭在弦,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否则国际化进程不会反转,只会加快。人民币力压日元成为国际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不是梦想。

三、国际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要系统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先要理清一国货币国际化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对其结果进行判断。通过对我国贸易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步伐来看,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国际货币发展史表明,正是国际贸易的推动使得黄金和白银最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而之后的英镑、美元、欧元、日元等成为国际货币,都是以其货币发行国强大的国际贸易地位为支撑的。具体来说,当一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影响力越强,他国对该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越高,越能提高该国货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使用程度,推进该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和结算手段,进而实现货币国际化。可以说,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决定该国货币能否国际化的主要因素。这一点也可以从几个主要国家在世界商品进出口总额的份额变化可以看出。

1.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

人民币的升值,美元和欧元的相对贬值使我国大量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得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接单。在人民币试点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后,外贸企业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贸易伙伴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大部分消除,对出口企业来说应当是重大利好,尤其对于长单和薄利产品影响更大。

2.有利于促进对外投资

我国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方针与日本相类似,在经济发展之初,就坚持“贸易立国”的方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都比较高。日本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本国经济地位的快速提升,同时也推动了日元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确定了日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与此同时,日本的对外投资业急剧扩大。

3.有利于降低结算成本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在海外储备以及参与国际结算的功能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最近我国与多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定,也使得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可以大大节省汇兑成本、贸易融资的费用,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贸易 结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也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货币,而人民币的结算是其走向国际道路上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的人民币结算在发展上还不是很理想,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系统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过程

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很大冲击,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缺陷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显露无遗。以此为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阶段为缓慢起步期,时间为2008年至2009年底,这一时期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只有5个,市场交易量也相对较小,与当前进出口量相比成绩并不理想;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时间为2010年到2011年期间,这一时期相关试点中的业务量有了稳步提升,试点也从原来的五个增加到了20个,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到了传统货物贸易之外,业务量也有了明显提升;第三阶段为快速增长期,时间为2012年以后,这一时期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得到快速提升,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得到了稳定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双边贸易有了明显增加。

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跨境贸易结算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然而,当前人民币的影响力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推进方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汇率机制问题

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在汇率方面维持稳定,才能够保障人民币能够相对顺利的进入国际货币体系中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汇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货币的稳定性,而国际上更偏爱使用相对稳定的货币进行国际结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外汇的风险降低[1]。但当前我国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过程中,收入与支出的比值却始终处于失衡状态,而原因在于进出口双方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货币进行交易,而选择的结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同,这也就造成无论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其对进出口贸易中的一方,都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二)人民币回流机制问题

我国的国际贸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得到快速发展,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范围也在随之增加。在过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中,我国一直致力于将人民币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发展到境外市场中,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越来越多的离岸投资者想要持有或使用人民币,这便需要使离岸人民币有效完成市场回流,停留于在岸市场中。但我国当前对人民币回流的渠道相对较少,规模也比较小,这样的状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的境外使用需求,还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出口竞争力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贸易出口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也相对较多,但这种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整个产品加工利益链条中,地位也较低,但其主要优势在于劳动成本较低。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劳动成本也在逐渐升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瓦解,在出口过程中的竞争力也在逐渐降低,正因如此,在对国际贸易中对计价货币进行选择时,人民币也就处于相对弱势[2]。在国际贸易中失去主导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结算地位。

(四)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也使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而言,我国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却发展得相对较慢,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比如:只针对几种国际货币之间的的自由兑换,在其他货币进行兑换的过程中,都要先兑换成这几种货币,才能够完成交易;支付系统存在局限性,清算体制不够合理,使人民币在跨境资金结算中的效率受到制约;人民币清算机构分布过于集中,不利于人民币的境外结算。因此,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促进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促进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一)健全汇率机制

上文所述,汇率的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要健全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以保证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价格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对内价格与对外价格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分别受利率与汇率的影响。在汇率方面,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在健全汇率机制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汇率调节的规则更加透明化,还要适当的将政府方面的干预降低,同时,运用渐进的方式,对人民币进行小幅度的升值以保障汇率稳定。

(二)强化人民币回流机制

想要进一步发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要使境内外的货币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流通,当前,我国存在人民币无法回流的现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人员和机构承担着一定风险,进而对人民币的境外使用产生消极影响[3]。因此,我国需要强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不仅要开放境外企业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在政策方面,对收支申报与审批等环节做出相应调整,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境外人民币债券的主要发行渠道,增加发行机构、扩大发行范围、提高业务种类。

(三)提升贸易竞争力

根据上文所述,贸易竞争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影响,因此,想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到有效发展,还需要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尽可能的拿到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动权。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额虽然增长速度较快,却仍缺乏产品竞争力,所以,在对我国贸易竞争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对外贸易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并积极对产品进行创新,还要对我国当前的贸易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不仅如此,在我国的相关政策方面,也需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支持,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四)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

当前,传统意义上的人民币制度清算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快速发展,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亟待建立。在跨境贸易中,绝大多数在清算时会跨越一些国家与时区,但当前我国的银行网络却并不能完成科学的跨时区清算。另一方面,如果运用境外银行在中国很行开户的方式进行贸易清算,还会受到很多政治因素与利率因素的影响,可行性不强。因此,中行在2012年提出,将构建起一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技术支持。

(五)开拓人民币离岸市场

现阶段,在资本项下,人民币尚且无法完成自由兑换,因此,境外人民币流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但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不能完成相关人民币市场的建立,所以,人民币离岸市场便日渐发展起来,更强大的流动性特征使得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具备发展的潜力,还能够有效解决境外人民币不足的现实问题,不仅如此,人民币离岸还能够有效释放人民币汇率的相关风险。因此,应大力开拓离岸人民币市场,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对金融方面的立法加强完善;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标准;强化对市场的相关管理;发展境外人民币离岸中心;促进跨境的融资与投资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虽发展速度较快,但当前在汇率机制、回流机制、出口竞争力以及支付清算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制约。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健全汇率机制、强化人民币回流机制、提升贸易竞争力、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开拓人民币离岸市场,以保障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婧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 温州 转型 治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的创业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成功大多与企业主的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特殊禀赋有关。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这一时期的多数温州民营企业采取了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凝聚力的主要来源,这对保证决策高效率和企业初期的凝聚力起了决定作用。

随着国内、国际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受技术专业化和管理专业化的挑战,管理问题和人才问题由此凸显。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典型代表的温州民企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近年来更是跨入了国际竞争的行列。由民营企业支撑起的温州经济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而是一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放大了的“温州人经济”。

温州民企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尽快完成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企业股权结构转型,从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切实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才能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转型的治理

大部分温州民企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的扩大,是老板家族传统文化的扩大。其企业的运作具有“人治”的性质并带有私密性。从带有私密的民企运作文化,转型为现代企业的透明化运作,由“人治”向“法治”转型,是民企老板首先应理智面对的问题。

民营企业文化多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实质是企业家文化的一种体现。民企老板往往缺乏哲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襟怀和政治家的眼光,即一种文化素养、一种人文精神、一种道德感、一种经营哲学的缺乏。这是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与现代先进企业之间显而易见的区别。经营的哲学思想是民企转型治理的首要障碍。老板是企业文化的主导人物,老板不仅要改造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员工的文化需要,打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易犯的毛病,民营企业尤其要注意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共同成长的文化精神;要严防老板掌控,唯我独尊,封建等级制度文化;要反对企业文化建设追求时尚、喊空洞口号,把文化当作企业的装饰或附庸,错误地把实现利润的目标作为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观来推崇,改变将企业员工视为经营发展工具的思想,将创业热情传递给企业员工,逐渐培养起共同的价值认同感。做强企业需要胆略和眼光,做大企业则需要文化精神的统一,这是成功企业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

管理结构转型的治理

温州民企老板往往都有这么一种潜意识:“企业之所以管理不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员工们的无能,而自己的很多思想和做法都是对的,只要请一个懂管理的人来管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想法落到实处。”但事实上,真正懂管理的人请来之后,首先要对付的并不是中下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而是老板本人,正是老板的管理观念造成了企业的混乱,不消除老板的种种错误做法,企业就无法走上正轨。所以,首先要提高的往往就是老板本人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而这往往是老板所接受不了的。因此,在温州民企中,大部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温州人具备很强的经商意识和市场观念,这种精神造就了一批企业家,依靠企业家精神造就了千万个温州中小企业。温州大量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在几千万左右徘徊,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便是如何从企业家精神上升到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的企业运行平台,它包括战略计划、组织结构、管理开发、组织控制、有效领导和企业文化等完整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企业行政制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述的职业化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管理结构转型的治理表现为:从家族管理结构转型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团队和谐相处,管理由单纯个人的经验化管理转向规范的科学现代化管理,企业制度逐步转向现代企业制度。温州民企惟有跨出创业团队的小圈子,企业才有坚实的未来保障。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逐步分离,才能从外部吸引优秀的国内、甚至国际人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利益分享转型的治理

在温州家族企业经营过程中,有一个始终困扰管理者的问题—当家族成员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长远发展利益发生矛盾时,舍谁取谁?事实上,在两者之间寻求妥协和平衡的努力往往很难长久维持。这种平衡和妥协的基础是建立在非理性、缺乏合理机制的基础之上,所以,从中舍弃一个、留取一个成为必然选择。必须从独占利益、独家决策转型到学会与人分享,分担投资风险,上市、引进国外投资等一系列的合作方式。与人合作不仅是引入资金,还应包括引进投资者的决策理念,无保留地与人分享自己的盈利能力,提高增强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产权由私人独资或家族独资转向资本社会化转型。温州民企要有“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理念,凝聚人心,吸引人才,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同舟共济的使命感。学会同社会、企业员工、人才分享利益。必须具备平衡心态,具有双赢,以至多赢的理性思维。

产业结构转型的治理

产业结构提升可以确保企业的竞争力,拓展产业链条,在行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温州民企绝大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低成本、劳动密集的“小商品”生产,先天的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条造成了目前产业结构转型障碍。温州民企应好好审视自己的企业是否真的具有长远的竞争力,要敢于放弃未来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仍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上,因此,温州的产业结构必须以全球化的思维,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做出调整。温州民企与西方现代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现代企业大都是为了一种目标、一个产业而奋斗,而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只是为了一个产品,为了一块市场,即发现了一个好产品,然后倾力投入,再无限扩大,而一旦这个产品完结,就再找一个新产品,始终不愈的就是产品取向。在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狭隘性,这就必然造成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及企业长远战略的忽略。

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治理

几乎所有的民企老板创业初期都抱着名利为企业第一目标,这一原生态温州民企就更为突出。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就需要整合很多内外部资源,企业主的价值观取向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如果没有以社会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企业整体的提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温州民营企业更应该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对内部员工的责任,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是互动关系,无论是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还是一个产权单一的私营企业,既要为投资者着想,也要为它所存在的国家、社区和消费者着想,更要为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只有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企业,这个企业所在的社区和国家才能真正的发达繁荣,企业自身才能走上更高的层次乃至实现长盛不衰。因此,把社会责任感“抛在身后”的民营企业应该向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学习,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自己的各种社会责任。

核心竞争力的转型治理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扎根于企业组织内部的、能获得超额收益并使自己立于一种竞争优势地位的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的巨大战略资源,有了这样的能力,企业就可以从小到大,有力地抢占市场,最后赢得超额收益。核心能力的培育,就是要抓住企业竞争中最关键、最有实质性的问题来施展自己的方法和机制,通过这种方法和机制,确实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核心能力是企业独占的资产,这种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比某一项技术创新或者某一项改革更大的收益,它是一个持久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多年,温州民营企业原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不复存在,其竞争的优势已经丧失。同时,温州民营企业本身还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类同等诸多制约其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温州民营企业如果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实现以品牌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模式的转换。那么就会使小企业变成大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温州传统产业提升和温州民营经济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条件。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加快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积极推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切实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温州的轻工产品一直以来以低价优势为竞争手段,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低价往往会走向低质低服务,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低价的竞争力总是难以持久的。同时,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对温州民营企业进行整合,扩大单体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效益与温州特有的产业集群产生的地区规模经济效益的互动,提升整体的竞争力。温州的招商引资,不仅是资金,也不仅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应该是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民营企业如何再进一步提升的一种探索,一条必由之路的选择。

目前,温州民营经济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运作模式。外企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温州民企还显得陌生。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温州民企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孙早等.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J〕.经济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