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工业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了诸如石油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和问题。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
张梅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出席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的2012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时表示,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过去汽车是稀缺商品,进入不了家庭,油耗问题、排放问题也引不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可是,今天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亿辆,我国已经达到1亿多辆,汽车已经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汽车在给大家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拥堵、空气环境污染、能源价格高攀等诸多不利影响。
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污染物的排放。尽管,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但是中国也已经感受到了汽车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工业不应该再追求数量的快速增加,而是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良机,实现汽车产业新一轮重大的技术革命。
张梅颖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在重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新能源”,其实质是直接通过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取代原有的化石能源。但是,新能源汽车并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内燃机搬下来,安装两块电池上去那么简单。纯电驱动是对燃油动力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彻底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能快速拉动相关领域如高性能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基础设施及汽车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是将来的带动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不仅拥有生产电动汽车关键原料锂和稀土的资源优势,电动汽车全球刚刚起步,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而且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制订,竞争格局尚不明确。“先入为主”、“快者通吃”是产业竞争的特征。
任何一项新兴技术在发展初期难免都要经历一个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但并不是每一家汽车厂商都需要去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将造成许多内耗,也不利于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张梅颖强调说,我国的汽车产业“小而散”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家年产不到20万辆产能的汽车厂家,既在生产乘用车,又在生产商用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货车各个领域,每一样产品做都非常粗糙,每一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高,这样的企业又怎么能够投入很多的精力去做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呢?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将有限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集中攻关。国家必须以较大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尽管电动车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很难近期盈利,满足各级领导的当下政绩要求,但是以中国目前的优势来分析,争夺产业未来领导地位,将决定中国汽车发展前途。
李毅中: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带动上下游产业、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十年是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坚定不移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减排,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成世界汽车强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兼顾谋划发展。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一方面,实施以纯电驱动为取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快速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我国从2005年开始,分别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第二阶段标准,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从2005年的每百公里9.5升,用了六年时间下降至2011年的7.5升。新的第三阶段标准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要下降到6.9升,比第二阶段标准又加严了20%。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要再进一步下降至每百公里5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乘用车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分阶段目标值的核算管理,将新能源汽车也统一纳入核算。研究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奖惩制度,促进企业研发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组织行业技术攻关创新发展。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来,在电池、电机、电控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的来看,由于存在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的状况,而没有取得关键性进展。如锂电池的现有水平,能量密度只有0.1千瓦时/公斤。一次充电行驶150公里,电池重量超过200公斤,离产业化、市场化尚有较大差距。事实说明。必须组织行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密切结合,集中各方力量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应进一步组织对发动机、变速箱、电控技术的攻关、交流,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
三是坚持标准先行规范发展。要高度重视发挥标准法规的先导和规范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已实施了涉及电动汽车整车安全、动力电池、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6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初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和制修订电动汽车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充换电站等多项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特别是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检测等方面,早日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四是加强市场培育带动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在25个城市进行了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并在6个城市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据初步统计,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达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8千辆,建设和安装各类充电站、充电桩1万多个。在市场培育和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问题。由于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跟上,组织措施不够落实,实际推广数量未实现计划目标。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发展。为支持和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实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对购买1.6L以下以使用内燃机动力为主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的乘用车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鼓励节能汽车消费。截至去年年底,已补贴推广近460万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示范试点的新能源汽车按节油率和电池能量比进行补贴,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了《车船税法》和《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减免车船税。下一步,建议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杠杆调节和引导作用,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鼓励和约束政策体系。
张相木:理性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早,经过十来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重要的进展。正因为这样,一段时间,业界出现了一种倾向,在一些人当中产生了心浮气躁,甚至急于求成的心理。比如有人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跟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也有人认为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了,还有人说可以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个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虽然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应该更理性,也更冷静了。但是,也出现另外一种倾向,最近推广应用示范也好,还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也好,效果不是太理想。原因就是说核心技术不掌握、配套体系不健全,另外,在实际试运行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比如说杭州的自燃,深圳的碰撞起火等事故。本来作为新的事物的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其实美国也出现过电池起火的事故,其他国家也有,我们关键还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现在出现有的人在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热情上有所减弱,有的企业甚至知难而退了,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实际上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比发达国家更重要,更紧迫。因为,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现在基本保持稳定,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刚刚超过1亿辆,占全球的10%,但人均保有量只有世界平均的一半。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还有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会再翻两番,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排放和油耗还会翻两番。所以,对中国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是跟潮流,也不完全是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所以,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但是,要做好这件事,必须正视差距、正视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脚踏实地,推进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个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更何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全世界也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外一些新的探索成果,包括电池隔膜的工艺,生产隔膜的装备等,对我国是保密的。所以,只要坚持自主创新,有了属于自己的成为,才能够在合作竞争中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
赵玉海:发展电动汽车的四大挑战
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气候变化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汽车工业的主产国都认识到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国政府把电动汽车列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转型和自主发展,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篇2
由于从多国引进产品基础,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使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严重的技术标准匹配、整合问题。繁杂的技术标准体系,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和中国大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在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也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体系与中国汽车工业配套原材料工业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这一问题尤其突出。随着我国大汽车公司纷纷与跨国公司合资,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分化成四个系统:遵循欧美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遵循日本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遵循韩国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基本遵循我国原油技术标准的生产厂家。四大系统受制于不同的技术标准体系,家具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分割、分散的状况,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难以实现战略联盟,严重限制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应。整车生产企业也难以在本集团内实现零部件的规模生产,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系列化生产。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中国汽车工业虽然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在许多整车、汽车零部件、原材料领域,仍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有些领域甚至由于批量小、标准混乱,不得不依靠进口;大汽车企业集团难以整合自己范围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我国汽车工业标准的问题
2.1我国汽车工业大企业在技术标准方面的以来和跟随状态,加大了我国汽车企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路径、制造工艺和零部件、原材料配套的以来。例如,在产品国产化方面就大大降低了我国汽车企业的话语权,汽车零部件认证要到跨国公司总部去,按照对方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因此,技术标准以来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形成了多方面的束缚,使自主创新成本增加,创建自己的产品平台更加困难。
2.2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制定中,存在着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的问题。在我国政府中,参与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制定的部门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环保总局、交通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乃至卫生部等部门。由于多头管理,导致技术标准出台缓慢,同一领域存在多个标准难以执行,修订技术标准之后,有些技术标准相互冲突,难以从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问题。
2.3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空白。例如,在汽车电子零部件标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在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欧洲汽车安全的概念已不仅是保护汽车乘员,2006年10月1日欧洲颁布“行人保护”标准,要求汽车设计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汽车相撞的行人的安全。中国的汽车安全标准无疑落后很多。我国国内目前的安全法规甚至没有规定汽车必须安装安全气囊。政体而言,我国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欧洲相比,还有一到两代的差距。
2.4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标准在执行中,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保护有关企业,检测试验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不认真执行、多头管理等原因的影响,往往难以得到严格的执行。技术标准对汽车工业本应起到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也未充分发挥其对落后生产力的淘汰作用。
2.5配套工业的技术标准之后于汽车工业的技术标准。汽车工业的配套工业在水平提高的速度上滞后于汽车工业,尤其反映在技术标准的滞后方面。例如,汽车工业用渗碳钢的技术标准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达到国外目前的技术标准,而且还存在较大的离散度。由于多来源引进技术,导致技术标准复杂、混乱,因而使配套工业面临由于品种杂、数量相对少、难以形成规模和体系困难等问题。
篇3
关键词:复合材料 汽车工业 应用 趋势
中图分类号:U4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117-02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人们在追求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而缩减风阻、提升发动机效率、控制摩擦和汽车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大量实践证明,适当地应用复合材料可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提升汽车性能,所以针对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各类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1.1 MMC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MMC又被称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具有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导热性较理想而特膨胀系数较差的特点,所以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由于铝基复合材料和镁基复合材料具有颗粒和短纤维增强的特点,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范围相对广泛,铝基复合材料作为以铝硅合金为主,添加陶瓷纤维等填充增强剂的复合材料,相比铝合金在强度、弹性模量、耐热耐磨性能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而且质量更轻,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对提升汽车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例如,将铝基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刹车轮,可使刹车轮质量缩减30%~60%左右,导热性能大幅提升,在450 ℃的高温下仍可正常作业;将其应用于汽车制动盘中可使导热和冷却性能得到显著提升,除此之外,人们发现将碳纤维增强铝基应用于轮胎螺栓,可明显提升其强度、刚度和动力效果;将氧化铝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连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提升稳定性,可见金属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理想[2]。
1.2 CMC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CMC又被称为陶瓷基复合材料,其通常以玻璃陶瓷、氧化铝、氮化硅等为基体,在强度、耐磨耐腐蚀性、隔热性方面性能突出,且具有膨胀系数和密度较低的特点,现阶段其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内燃机方面,将其应用于内燃机活塞,可在燃烧室内实现有效的隔热,进而为冷却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将其应用于高强化柴油机的活塞部分甚至可以舍去对其转向冷却处理;将其作为塑料材料的增强剂,对其耐热耐磨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应用于汽车的配气结构,如挺柱、弹簧座等结构,可使功率损耗得到有效的缩减,而且气门座等在应用中极易磨损的结构的使用寿命得到明显提升;将CMC制成的镶块应用于柴油机涡流室,可对燃烧噪声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进行改善,提升发动机的效率,陶瓷涡轮相比金属涡轮具有质量、转动惯性都较小,可提升动态响应性近40%;除此之外,在汽车气缸盖、排气管等位置应用CMC,也可使其使用的寿命得到提升,但实际应用中CMC仍受到价格、可靠性等方面的限制。
1.3 SMC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SMC复合材料属于玻璃钢,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成本低且可循环应用的特点,其中短切纤维和连续纤维混杂应用的SMC C/R在汽车工业中应用更为广泛,其使SMC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具体应用中必须结合其应用结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短切纤维和连续纤维比例的针对性设计,将其应用于汽车的保险杠、加强梁、支撑架等受力结构,可以提升其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例如日本马自达轿车发动机架应用800 MPa弯曲强度、短切纤维R和连续纤维C均为30的SMC C/R,其质量相比钢制缩减近40%,同样受力弯曲度仅为钢制的70%。由于SMC复合材料具有循环利用的特性,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1.4 GMT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GMT复合材料的基体是热塑性树脂,增强剂为玻璃纤维毡等,具有低材料密度、高强度、可循环利用的特点,而且其相比多部分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均衡的特色,片材的GMT在弯曲、拉伸、抗冲击强度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将其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效果更加理想。实践证明通过对GMT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其可以成功地取代汽车工业中的部分金属材料,实现减重的目的,而且GMT模具费用通常仅为金属模具的10%~20%,有利于汽车零部件的模块化生产;GMT制件相比金属件质量缩减达30%~80%且相比同体积金属制件价格更低,能耗相比钢制品和铝制品明显缩减;现阶段GMT在奔驰轿车中的应用质量超过30 kg,福特、克莱斯勒等轿车上的备胎盘、行李架、保险杠等也应用了此种复合材料,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由于GMT力学性能均衡,所以为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将其应用于座椅、仪表等位置,例如别克、凯越的后靠背骨架基本由此材料制成;结合其各方面的性能,现阶段GMT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已达到近50种,如护板、脚踏板、遮阳板等,而且应用范围仍有扩大的空间。
1.5 LFT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LFT复合材料的纤维长度通常在2 mm以上,且随着加工工艺的逐步深化纤维长度不断增加,纤维长度与其冲击性能呈现正相关性,其通常具有冲击强度较大,强度高、成型收缩性低、抗蠕变性能强、耐疲劳性好,可注射或模压成型,流动性能强,可循环应用等特点,现阶段在汽车的前端支架、门板模块、行李架、缓冲器、蓄电池壳等结构中都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了广泛应用。例如迈腾系列和马自达3/6都将30%长波纤维复合材料直接注射成型,使其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质量等都明显缩减,效果突出;福特和马自达公司将其应用于门板模块,使扬声器、防盗装置等结构集成于门板模块中,有效地对其高温或低温状态下的蠕变、翘曲等进行了控制;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将行李架和缓冲器直接进行40%长波纤维复合材料注射成型,使其强度、韧性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质量和成本却相对缩减,实际意义突出;另外,奔驰公司将蓄电池壳直接用40%长波纤维复合材料注射成型,使其强度和硬度得到改善的同时,蠕变、质量、体积等都得到较大的改善。
1.6 NMT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NMT由于在耗能、造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现阶段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结构中,如汽车行李箱、衣帽架、仪表盘等,例如克莱斯勒公司将NMT应用于车门的内饰方面,使其质量、机械性能、安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福特汽车公司将此种复合材料应用冷却器架和引擎挡板等结构中,使其体积得到较大幅度的缩减;菲亚特公司将此种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坐椅、仪表板、车门把手等结构中,长春一汽四环将其应用于车内的杂物箱和其他车内装饰板中,都使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提升,使传统纤维材料在污染、耗能等方面的缺陷得到较好的改善,现阶段通过对其增强纤维材料的不断深入研究,NMT的质量、力学性能、化学性能、隔音效果、环保性和防辐射性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其适用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可能。
2 复合材料在各类汽车中的应用现状
2.1 复合材料在各类轿车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汽车大部分来源于进口,如美系的福特、日系的马自达、欧系的奔驰宝马等,完全自主品牌相对较少,如长城、猎豹等,现阶段进口车中应用的复合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本土化生产占有的比例较低,而国产车中对复合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少,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例如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A6车型,其尝试将SMC应用于后保险杠的被衬,将GMT应用于前端支架和发动机罩中,使汽车车身整体重量得到缩减,且相关结构的性能得到提升;海南马自达公司将马自达6的前端模板和车门模板进行LFT长波纤维直接注射成型,使其抗冲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能;上海通用公司针对凯悦、君悦系列车型的天窗板应用SMC复合材料,使其强度大幅提升的同时,车身重量得到减轻等。
2.2 复合材料在各类载货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载货车的市场需求数量不断提升,为满足使用者对载货车性能、安全性、耗能等方面的需求,复合材料在载货车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出现中型和重型载货车,例如一汽集团生产的解放奥威和解放J6系列车型都在其前保险杠和前围面板中应用了SMC复合材料,使其强度和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而货车自身的重量却相对缩减,耗能量明显减少;东风公司生产的153改型和天龙系列、新霸龙系列也在汽车的不同结构尝试应用了复合材料,例如天龙系列的前保险杠和前围面板都应用了SMC复合材料,153改型和天龙系列的导流罩都应用了FRP,使其机械性能和功能性都得到了提升;洛阳福赛特公司生产的福德重卡将RTM复合材料应用于其面罩和保险杠中,不仅使重卡的安全性得到提升,而且车身重量和性能也得到极大改善。
2.3 复合材料在各类客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客车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复合材料在客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现阶段几乎在所有种类的客车中都可以发现复合材料的身影,例如:西安西沃客车的前保险杠和行李箱门板;上海双龙客车的空调顶置壳体和前保险杠、翼子板、北方迪奥普毫客车的侧围板和后围等,另外,部分客车的座椅也采用了SMC复合材料,如申龙客车的连体座椅等。
3 未来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中应用的趋势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符合汽车发展对汽车车身轻量化的要求,而且可以使汽车在性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随着重量的不断减轻,油耗逐渐缩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所以在未来汽车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应用将逐步扩大。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促使汽车结构的使用寿命增长,性能提升,功能性得到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特别是部分复合材料具有循环应用的特性,使其环保性得到保证,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环保理念相一致;虽然部分复合材料属于易燃物质,而且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即使在成型后挥发作用下也会对空气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废弃处理的难度较大,但随着针对复合材料降解、再生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加深,其对环境的污染也会不断缩减,例如可通过熔融再生、溶解再生等方法实现复合CMC材料的再生;对MMC复合材料可进行组分分离或回收再利用等。由此可见,复合材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比其在汽车工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前者在不断减小,而后者在不断加强,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复合材料仍将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应用,而且应用的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将复合材料科学地应用于汽车工业,对提升汽车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尝试将复合材料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汽车中,实践证明其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效益突出,应结合实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天时地利抢占市场先机
在本届车展上,共有1000多个席位供展示,然而却有6000多家厂商竞争,能够站在这样一个全球汽车盛会的舞台上亮相本身就证明了一个公司的实力。好帮手公司继上届车展之后,再次凭借在汽车电子行业良好的信誉和影响力获得在国际展览中心仅有的200个汽车用品席位之中的一个,并且选择在位置极佳的4212号面积达56平方米的层位内展示,为业内外观众奉献一场技术和产品的盛宴。全球汽车盛会的契机和得天独厚的展示位置为好帮手公司立足后装市场,全面拓展前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抢占汽车电子市场的先机,开始新一轮进军前装市场的征程。
新颖布局先“形”夺人
好帮手公司在本次车展的展位布局上力求新颖、独特,首先以别致而含义隽永的造型抓住观众的眼球,使整个展位先“形”夺人,成为眼球经济的焦点。整个展位外形创意独特而有新意,以好帮手公司自行研发的CA3006丰田普拉多专用DVD影音系统主机外观造型作为整个展位效果图创作的原始素材,该款机型在开发时开模难度相当大,公司开发工程师克服了种种难关,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了产品开发并成功推向市场,受到车主的特别青睐,成为好帮手公司专车专用产品开发的经典之作。整个展位的门楣完全按照该款产品的面框形式布局,同时使用科技感极强的金属材料和高光材料配合绚丽的灯光搭建,将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使整个层位成为一件特别的艺术品。在展示区的分布上,采用宜动宜静、动静结合的方式将56平方米的展示区划分为动态体验区、静态展示区、VIP专区、前沿技术演示区等四大区域,使整个层位兼具展示、观赏、洽谈等多项功能,将前沿的技术、概念的新品、时尚的品位和温馨的感觉声形兼备地带给广大观众朋友,是整个展馆最有人气的展位,成为北京汽车工业展览会汽车用品展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突破模式展示公司实力
好帮手公司围绕本次车展“追逐梦想”的主题,结合公司实际发展目标和规划,将本次参加车展的主题定位于“影响・超越”,利用八年积淀的技术和良好的后装市场开发经验影。向汽车前装市场的拓展。为此,好帮手公司在本次展览会上以突出公司整体实力和研发能力为主,包括现有技术和即将突破的尖端技术,代替以往单一的产品展示推广模式。在技术上以前沿的汽车故障检测系统、车载MINI多媒体交互式平台为技术亮点,开辟VIP专区,对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同时配合现有的新款导航影音系统产品作为观众GPS体验专区,以丰田车系、通用车系、广州本田车系、现代车系、一汽车系、福特车系、大众车系、东风车系等车系专车专用产品集中展示,表明公司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与此同时还在静态展示区展示了已成功给车厂配套的产品,与动态展示区相呼应,全面展示公司八年积淀的研发实力和产品发展历程,为观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公司的平台,也让公司在消费者中的总体印象由后装市场的佼佼者转变为前装后装齐头并进的领头羊,使公司在整车配套领域有全新的定位,让业内外知晓好帮手公司不仅能在后装市场为车主带来驾乘娱乐,同时还是一个技术雄厚、能为整车厂提供最优化的汽车导航影音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
人气最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北京车展自11月18日媒体日开始至11月27日展示结束,整个展示日期持续十天,创下了历史最高期限。如此长的展示时期并没有降低观众的参观热情,每天到好帮手公司展位上参观、洽谈的观众和客户络绎不绝,将56平方米面积的层位围得水泄不通,相比其他层位冷冷清清的状况,好帮手公司展位成为汽车用品展区的一枝独秀,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凤凰卫视、广东电视台、佛山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汽车报》、《汽车杂志》、太平洋汽车网、TOM在线、慧聪网、天极网等众多媒体的现场报道,公司卢灿光董事长、罗大军总经理、甘茂煌副总经理和陈盛强营销总监均在展会上接受各大媒体的现场采访,使整个展位发挥了展示、洽谈、拓展的最佳功能,成为整个展览会的焦点。
自主成就品牌,创意影响未来
篇5
关键词: 汽车供应链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统计资料表明,汽车的国际贸易额己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额的12 %~15%,仅次于旅游、石油,居第3位。随着“入世”以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的逐年降低,未来“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是必然的趋势。汽车供应链管理在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汽车生产经营者的重视。
一、汽车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风险的识别
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仅偏重于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资源最佳化配置、制造与物流耗时的缩短、策略联盟等方面,着重考虑的是以企业利润的创造为核心,而对供应链的风险控制却考虑不多。2000年台湾发生大地震,造成全球计算机配件价格的上涨。同年3月,美国新墨西哥州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需要几星期才能使工厂恢复生产。这家工厂是爱立信公司供应链中的一环,为其提供多种重要的零件芯片。这场火灾导致爱立信公司损失了4亿美元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也由12%降至9%。由此可见,产业的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因此,汽车企业在构筑行业供应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首先我们要分析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风险来源,即识别风险。
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广大汽车企业追求的“零库存”导致的风险
让我们来理性和全面地审视一些实施“零库存”的企业,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实现零库存可行性的前提条件,也即其现实性。丰田汽车装配线做到“生产环节”的零库存,除了本身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之外,其上百家零配件供应商不是将配套厂设在其周围,就是有原材料仓库安排在丰田厂的四周,零库存不仅是基于“零”距离供应之上,也是基于供应商可靠库存的基础上。
(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运作与管理模式,如果没有信息网络技术作支撑是不可思议的。神州数码总裁郭为曾将供应链管理信息建设道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网络基础建设;第二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第三是一对一也就是B2B或B2C的互联互通;第四是网络社区的形成。汽车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建设与此前三阶段类似。第一阶段相对容易达成,第二阶段是基础,第三阶段是关键因素,难度也最大。在国内汽车供应链体系中,信息交互的障碍严重制约着汽车供应链的发展。一方面,现在一些先进的汽车企业已经不满足系统对接,订单直接生成,更需要了解供应厂商在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更多信息,如关键零件的库存信息等,以安排生产计划;另一方面,汽车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化基础相当薄弱的众多厂商,信息的交互容易出现断层。很多供应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使用的信息化工具仅限于电子表格;或者只是某些部门使用了部分信息系统,内部集成还存在很大问题,与外部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交互更是困难重重。
(三)外界环境制约导致的风险
美国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曾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供应链的管理今天面临几个重大挑战:基础设施薄弱、分销体系零散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缺乏第三方能力”。就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企业更加注重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中不仅有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还包括物流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了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然而在国内,一方面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物流需求有效需求不足;而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差不齐,信息化基础薄弱,一体化服务功能差,有效供给也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汽车供应链的发展。
(四)独家经销商问题即采取独家经销商政策存在的巨大风险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五)文化方面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都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导致供应链产生风险。
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停水停电,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二、汽车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
在完成了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就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供应链风险加以防范。针对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一)加强信息共享和保证物流通畅
强大的信息和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基础。加强信息的共享和物流的通畅有利于减少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信息共享包括库存信息、可供销量信息、最终用户需求信息等等。通过加强供应商与生产商、生产商与销售商的信息共享,使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成为可能,快速准确地响应终端用户的需求,有效地控制不合理库存以及协调生产上的不平衡。而通畅的物流系统又可以减少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供应链中运输的障碍,保证供应的及时性。
(二)发挥核心企业的领导作用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建立而成,并不是简单地从供应商到用户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优势,在供应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中,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第一,核心企业的领导作用在整个供应链中施加强大的改进压力,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协同性和运作效率;第二,核心企业要加强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管理,向其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不断提高节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降低节点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例如,为了强制供应商实现最低总成本来提高收益率,沃尔玛凭借其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地向供应商施加压力,迫使供应商进行流程改造,使其同沃尔玛一样致力于降低成本的运作。同时,依靠其先进独特的营运管理技能,沃尔玛还为供应商的人工成本、生产场所、存货控制及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帮助他们降低成本,从中获益。这种做法在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等世界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企业的影响力在降低节点企业运作低效率等所带来的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三)保持供应链的弹性
供应链的“弹性”是指整个供应链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是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和降低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合理的库存。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总成本最低,通过JIT生产和采购,实现零库存管理。但是,由于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供应链中也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个别节点企业因缺货不能正常生产,就可能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中断,因此建立合理的库存是必要的。库存的合理性源于客户服务水平的确定,应根据统计学原理来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第二,提高供应链中企业的柔性。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大规模制造出来的大众款式商品,而是要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并且需求时尚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供应链中的企业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快速调整生产,提高设计和生产的柔性。能够对产品的变型、工程更改做出迅速反应,实现多品种、高速度、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避免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不得不重新选择供应商而带来的风险和低效率。
(四)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企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避开和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些意外的事件时常会发生,企业要有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内。这就要求企业在对供应链风险充分认识的同时,预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中多个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五)发展多个经销商,并对经销商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以确保产品销售稳定
供应链上应发展多个经销商,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经销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如果欲与经销商建立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找到针对哪些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确认用户的需求。同时分析现有经销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对经销商的业绩、成本控制、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也要做充分的调查,它很可能成为影响供应链安全的一个因素。一旦发现某个经销商出现问题,则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六)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输错误,并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GPS、EDI、条形码、RFID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总之,汽车工业企业与汽车工业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等在进行战略合作、实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加强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才能使汽车工业供应链得到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韩东东,施国洪,马汉武.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工业工程,2002,5.
[4]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6
关键词:农用汽车;发展需求;国内外对比
农用汽车一直是欧美,日等经济大国所关注其发展的重要项目,对于农用汽车的发展需求也十分的重视,都力求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创造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农用汽车,由此可见这是十分重要的,农用汽车的发展既能推动本产业与相关产业水平的提高,又能给国内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工作,也就减少了空闲的劳动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挣到钱,也就减少了犯罪率,为国家的和谐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随着国家慢慢的发展,对于农用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老百姓需要更多,更好地农用汽车去收获更多的粮食,去推动农业的发展,但我国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农用汽车工业水平的开发能力,与国外高水平开发技能相比,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的组织,体系和人员,治理工作等方面,因此,了解国外农用汽车的发展需求,了解国外农用汽车的发展体系,培养专业的跟农用汽车相关的人员,正确的治理这些,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要在这些基础上用于创新,这样才能有自己的风格,对于我国的农用汽车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找出不足,争取早日弥补。
1.美国农用汽车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汽车工业是从20世纪开始的,农用汽车的发展也比较早,在汽车工业发展不长时间,便有人把车运用于农业上,发现这样能大大的方便农民的种植,也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汽车运用在农业上,后来也就出现了专用于农业的汽车,随着汽车工业的越来越壮大,农用汽车的工业在美国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在别的国家还没有意识到农用汽车的重要性的时候,美国已经十分鼓励农用汽车的发展,所以对世界的农用汽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战后,美国实行大量生产方式,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农用汽车的发展上,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减小了生产成本,于是,大量的农用汽车也被生产出来,使美国的农业产值大量增加,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让美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加快了美国的发展,为现在美国在世界中成为第一大国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2.欧洲农用汽车的发展历程
欧洲也是农用汽车的发祥地,也是汽车的发祥地,欧洲的农用汽车工业以其细致的做工,潮流的独特造型,采用的都是最新世界的最高级的技术而出名的,创造出的农用汽车不仅价格比较低,性能也比较好,能更好的帮助植物的种植,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意大利,农用汽车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很不同的风格,都有自己国家的个性是别的国家不增拥有的,不管是造型还是工艺,欧洲的农用汽车在世界上的位置也是数一数二的,虽然美国的农用汽车发展的比较早,但欧美等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但现在欧洲的农用汽车在世界中还是非常的有名和值得尊重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领先世界的设计理念。
3.日本农用汽车的发展历程
日本农用汽车刚兴起的时候,世界的汽车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正式开展了,大量欧洲,美国等地的农用汽车已经进入了日本市场,所以日本的农用汽车的发展也落后其他国家很多,面对着欧美等汽车强国的挤压,日本的农用汽车的发展过程也十分艰难,如果不能制造出超越经济强国的农用汽车,日本人民是不会接受的,也打不开市场,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日本的农用汽车行业在技术管理营销维修等方面都与欧美有很大的差距,但日本人没有放弃,他们再向欧美等国家学习的基础上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找到欧美农用汽车的弱点,找到市场所需的空白,创造出出不同于欧美,甚至超于欧美的农用汽车,成功的让日本人民接受并乐于去使用日本自己国家创造的农用汽车,让日本农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与欧美并肩。完美的实现了超越。
4.中国农用汽车的发展需求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也很晚,农用汽车的发展也比较慢,这与日本的情况比较相似,日本既然能发展起来,达到与欧美农用汽车打过比肩的地步,中国也能,虽然过程可能十分艰辛,也十分困难,但中国只要有信心,敢于要求自己,就一定能成功,中国对于农用汽车的需求量很大,已经达到世界前几的需求量,可真正的核心技术中国没有,这也影响国家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向欧美等强国学习,学习人家农用汽车的技术,我们不能一味的复制,要充分的了解全世界农用汽车的市场和欧美日等农用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要找出市场所需的空白和对于农用汽车改良更好的办法,我们要以世界农用汽车强国的身份要求自己努力创新,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风格的农用汽车,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达到世界农用汽车强国,农业才会发展的更快,中国也会发展更快,才会更快的成为世界强国。
结论:总之农用汽车对百姓来说是很便利的工具,农用汽车工业也是一个国际的经济基础,所以,农用汽车的发展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中国没有核心技术,只是一味的去复制或者从国外买近的话,会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因此,中国农用汽车抓住机遇,准求定位,在一个科学的有系统规划的大环境下进行改革和发展,以此形成后来居上的形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汽保产业现状 开发重点 保障措施
汽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购买后必须不断地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对系统故障及时排除,才能保证其正常安全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汽车维修服务是汽车产业链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据统计,一辆汽车从购买到报废的整个使用期间,在维修保养上的支出占其主要部分,是汽车购买支出的2-3倍。根据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汽车产业的利润中,整车销售、配件经营、维修服务三者获得的比例结构为2:1:4。
1.汽保产业现状分析
国外,汽车产业比较发达的德国,每7个岗位中,就有1个与汽车的销售或汽车售后服务有关。日本丰田公司在全球有7300多家维修服务网点,近10万名员工,是从事制造员工的2倍多。
国内,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500余万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将会给汽车保修检测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又由于新车销售市场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汽车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完善的公路网等都将给汽车保修检测设备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据有关权威部门分析,汽车检修企业今后每年将以10-15倍的速度发展,各种类型的汽车安全检测站在全国各地将陆续地建立起来,预计划2012年,全国新建机动车检测站约2550-3000个。若按照每条检测线配备20台设备计算,加上原来已有的汽车检测站和全国数万家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量,将会达到非常宏大的数量。由此形成的汽车保修检测设备总产值将超过500亿人民币,再加之全球汽车保修检测设备向中国转移,到2012年,我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总产值将超过120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汽保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无可限量。
2.我国汽保产业发展与思考
面对当前国内外汽保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汽保产业应把握机遇,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汽保产业,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2.1转变模式,向国际化发展。我国汽保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十二五中国汽保设备行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产业集聚发展,增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壮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为方向,着力推进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由分散生产向规模产业化方向转变,逐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生产模式。
2.2我国汽保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协调统一、有机结合、集聚生成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发展汽车保修检测设备产业与发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原则。以营口汽车保修检测设备产业基地为龙头,以资源集约与生态环保汽车保修检测设备产业区为标志,制定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研发、贸易、教育、中介等功能分区。实现协调、可持续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跨越式发展原则。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流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采取直接从国内外引进的快速发展方式,在规划中予以重点考虑。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基地内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保护好区域环境特色,建设环境美好型产业基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2.3汽保产业开发重点。我国汽保产业发展必须以新项目、新产品作为支撑不断拉长汽车设备产业链,开发拓宽高新技术产品领域。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开发生产立体车库、超大型剪式举升机、超大型轮胎拆装机、大梁校正仪、烤漆房、大流量高纯度氮气机等汽车保修设备系列新产品。汽车检测设备及重点开发检车线、动平衡仪、四轮定位仪、解码仪、发动机综合检测仪产品。
2.4汽保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我国汽保产业发展必须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需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2.4.1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加快推进企业行业的自主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把电子、激光、数显等高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保修检测设备行业产品中,积极打造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市汽保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篇8
[关键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发展环境;效益分析;战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76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的空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电动汽车作为零排放、超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21世纪,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其市场需求是广阔的,主要是由于其开发与推广,缓解了石化能源紧缺的局面,减少了交通工具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全面加快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其发展环境,旨在全面提高其竞争力。
1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概况
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与内燃机汽车相比,前者的续驶里程较短,因此,其发展一度停滞。内燃机汽车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汽车的排放被控制,而电动汽车的零污染与超低排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21世纪,电动汽车成为最广泛的交通工具,各个国家均对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使其安全性、科学性与可靠性等均大幅度提升。
电动汽车拥有一系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无污染、低噪声、高效率,以及便捷的操作与简单的结构;但其缺点体现在较短的续驶里程与较高的动力能源使用成本。
2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效益分析
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主要是由于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较高、使用十分便捷。但目前,电动汽车对充电站的依赖性较强,续驶里程较短,因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关于电动汽车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其成本与税费两方面。汽车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设备与厂房折旧、生产与流通环节、人员费用及各种税费等,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为开发成本,主要是由于电动汽车的技术含量较高,相关的技术水平较低,制约着电动汽车的批量化与专业化生产,因此,其研发成本偏高。
同时,电动汽车的成本下调空间有限,主要是由于电池成本偏高,而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电动汽车的成本也不能下降。电动汽车的其他零部件、原材料价格等均偏高,因此,降价空间不足。为了控制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通常情况下,需要牺牲经销商与制造商的利润,在此情况下,导致电动汽车的生产与销售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
现阶段,在税费政策方面,为了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减免税费的手段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较少,通过征收燃油税,使消费者的购买倾向逐渐转变,同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进而推动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3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31 发展阶段
电动汽车的发展将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处于成长阶段,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一部分,在成长时期,为了保证自身的高效、有序与健康发展,要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根据调查可知,我国汽车的普及程度较高,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私人车辆在不断增多。但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各个城市均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的零排放使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在大中型城市中,电动汽车在诸多场所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其具有创新性与多样性,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是广阔的。
32 发展探索
在21世纪,节能与环保成为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主要是由于石油资源在日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均对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展开了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其研究的时间较短,因此,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政府、研究机构与汽车行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动汽车才得到研发与应用。
我国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明确了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含义。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多,及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同时,能源储量的有限性及能源结构的多样性,使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具有了多元化的特点,对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等均进行了调整,从而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动汽车的零排放与低污染,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者具有了一致性。
其二,提出了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内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电动汽车的能源具有清洁性,其推广与应用,符合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主要有:第一,改进了油品质量,促进了汽车环保技术的开发,推进了燃油汽车的清洁化;第二,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如技术研发、市场培育、政策引导与基础设施建设等,使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周期不断缩短;第三,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同时,要不断创新,使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国际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其三,提出了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电动汽车发展的短期任务是提高燃油的经济性与燃油的品质,推动汽车的清洁化与产业化,攻破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其中期任务是扩大其产业化的规模,并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探索新能源的应用;其长期任务是扩大电动汽车的应用,使其能源效益、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均逐渐增多。
33 运作机制
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在此项工程中涉及着诸多的内容,如环保、资源、汽车、规划、财税与运输等,对于各个部门来说,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要保持有效的配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运作机制。
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可以利用在经济扶持、政策优惠与法律规范等手段,从而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环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各个产业与部门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此基础上,经济资源的利用将更加高效,市场发育的水平也将不断提升。汽车工业要注重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电动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利于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中国交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不断增多。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能源紧缺与环保问题,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高效节能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全面的研发与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长,能源与环保问题更加严峻,直接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因此,本文研究了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环境,在其发展过程中,其研发成本与制造成本偏高,同时其推广应用不足,但为了实现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化、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要采取发展策略、完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于晓勇,赵晨晓,马晶,等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4):44-51
篇9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提速阶段
国务院总理于2012年4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这是继2012年3月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后,短短一个月内再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了提速阶段,未来五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五年”。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2011年全球共销售出混合动力车HEV约80万辆,共销售出各类电动汽车(这里仅指EV和PHEV)接近7万辆。
日本在锂电池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不论从技术还是产量方面,都是全球的领导者。2011年全球的混合动力车市场约80万辆,其中丰田、本田和福特分别以49万辆、14万辆和2.2万辆的成绩位居前三位。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以来,就决定举全国之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此为突破口让美国的制造业重返世界巅峰。美国目前是全球混合动力商业化最早的市场。截止2011年7月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共在美国销售103万辆,超过混合动力总销量204万辆的5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注重研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末,经过10年左右的研发投入与攻关,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就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珠三角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汽车消费旺盛,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广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较为厚实,目前广东的传统汽车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这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重要的依托。
珠三角重金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10年3月,作为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大省,广东省就率先出台《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根据计划,2011年起,珠三角地区所有更新或新增公交车均要采用电动汽车、LNG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市政、邮政等行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在2012年前达到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3万辆。
2012年3月,广东省政府网站全文公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中混以上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鼓励发展特种用途电动汽车、新一代轻型纯电动汽车和LNG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和行业准入。其中,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要形成2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含中、重混动力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将投资153.2亿元重点打造12个项目,涉及在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以及使用。
珠三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领先优势 相对与其他地区,珠三角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整车生产、新型电池、电机技术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拥有相对领先的优势。同时,我们认为,珠三角发展 “新能源汽车”拥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不足,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合理发展。
汽车整车生产和消费领先全国 珠三角作为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汽车消费和汽车工业都走在全国前列。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日前的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末,广东民用汽车保有量占全国的8.62%;而私人轿车的保有量广东则占了全国的11.05%。汽车工业不仅是广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在以珠三角为主的广东省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12月,广东省汽车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二。在全球排名中,广东汽车生产总量也已超过英国,除中国外排在世界第11位;乘用车的生产量排在法国之后,除中国外列世界第9位。
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明显 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个横向维度,即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其中动力控制与电池控制均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长期位于全国前列。2011年广东的电子制造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4,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该产业已连续20年位居国内第一,已发展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电池工业占全国一半以上 据统计,2010年珠三角地区锂电池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的50%以上,其中深圳占据广东省锂电生产量的3/4。这里有相对完整的充电电池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二次电池产业化基地,拥有东莞新能源、珠海银通、迈科、力柏、TCL金能、亿纬锂能、沃特玛等一批优秀企业。
珠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国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较国内其他地区更早一些。除了政策推出得更早、产业链配套更完善之外,在整车方面,广东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部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LNG客车车型已开始批量生产。比亚迪当属其中翘楚,五洲龙、广汽集团、广通、飞驶、陆地方舟等企业也均涉足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在2010年实现了480台,这一数字看似不多,但已经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最高年销量。
在社会配套方面,深圳先行一步,深圳宣布到2012年建2万个充电桩,力争充电设施网络密度突破深圳现有加油站密度的50%。
篇10
【关键词】汽车业;规模化;道路交通安全;均衡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现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和运输车辆的迅猛增加,交通安全事故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不难发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高发生率除了与道路使用者人和车辆因素有关外,还与高速公路道路状况因素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编撰的《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报告》(2004)。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的2%,公路通车里程仅占世界公路总里程的5.6%,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我国交通部认为是17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位。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交通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职责之所在。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让人们意识到对交通道路的安全进行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协同合作,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做好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二、汽车业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关系探究
(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挑战,也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汽车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工业汽车和家用汽车的广泛普及,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基数大的国家而言,这种普及在量上的积累是非常可观的。与我国的人口众多对应的是,我国的人均可使用面积小,交通道路的面积和使用范围都极其有限。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我国的道路交通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道路交通的扩张速度和整个道路交通体系的建立与我国汽车使用的增长速率完全不成正比,道路交通无法满足当前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也导致了我国道路交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道路交通的压力,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近些年,我国的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数量上不断攀升,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安全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关注。在认识到汽车数量的剧增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转化为推进事物进步的动力的。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直是我国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这种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特别是汽车数量的增多,更是将道路交通推到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汽车规模化的发展,促使政府对道路交通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种潮流和趋势也促使道路交通的管理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特征,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做出调整,进而推动整个道路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为我国的汽车业发展设定了局限
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发展的初具规模,特别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制造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得越发抢眼。但相对于我国的道路交通状况,无限制的发展汽车工业是不现实的。当我国的道路交通达到饱和的状态时,过多的汽车制造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我国的道路交通状况决定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局限性,汽车制造工业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这一基本现状和基本国情,在制定各项战略规划时必须将这个内容充分考虑其中。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我国的道路交通状况会完全阻碍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国内市场的局限反而会刺激企业更多的向国际市场靠拢,重视出口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以国际市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汽车制造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整个汽车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上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实现我国汽车工业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协调发展
汽车工业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均衡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展开需要相关单位、部门,甚至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调动这一系统中的每一环节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不对我国的道路交通的安全发展带来阻碍,实现经济的发展与道路交通发展的共赢局面。
(一)汽车制造工业应该积极的研发汽车安全技术,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
在我国的交通安全事故中,汽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当然,引发交通事故和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汽车工业的这个角度来看,它能够为道路交通做出贡献的方式就是研发更多更科学的安全保护技术,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将事故发生以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是汽车制造工业在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中应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应承担的职责。汽车安全技术,确切的讲,应该分为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装置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门、灭火器等各项技术,汽车制造企业就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完善汽车的各项安全性能,保障其行驶安全和驾驶者的人生安全,这是从汽车本身的技术安全方面对汽车制造业提出的要求。
(二)重视交通部门在这个均衡机制中的作用发挥
交通部门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对交通的通畅进行监控和管理,具体到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中,交通部门应该发挥管理和监管的多项职能。交通部门应该重视基础道路设施的安全设置,道路基础设施工作是保障整个道路交通有序进行的重要工作,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炫设施等,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规范安全地操纵车辆,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提高个体的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个体原因始终是导致道路交通安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个体交通安全常识的提高,能够有效的防范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安全常识应该包括天气因素对道路的影响,据笔者多年的驾驶经验总结出温度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高温和低寒天气。高温时,沥青混凝土路面变软,承载能力降低,路面容易出现车辙、壅包等病害,对行车的舒适性造成严重影响,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会不断变换车道,扰通流的稳定状态,引发交通事故;低温时,路面收缩,容易产生各类裂缝病害,引发唧浆等病害,使路面摩擦力降低;低温使汽车燃油发粘,难以点燃,当气温低于-5℃时,剂也不易渗透到各个部位,使汽车机械性能变差,车辆抛锚等故障增多,容易导致追尾事故。除此以外,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路段的安全系数也大有不同。笔者曾驾车通过高架桥和普通公路,他们的驾驶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发生后,这种差异的表现更为明显。一般的公路由于与地面的直接融合,这就是通俗所讲的“接地气”,交通道路的表面温度要比高架桥表面的温度高上许多,所以在普通交通道路上雨雪已经融化后,高架桥上的路面通常还会持续一段冰冻状态,这种路面湿滑,并通常高架桥与普通公立连贯行驶,司机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在路面情况发生变化后,对车况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机动车上路准则,大力贯彻交通规则的强制实施和执行
在众多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新生或者尚未取得驾驶证的驾驶员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就是通常社会上所讲的“马路杀手”。严格机动车的上路准入制度,在我国当前的体系中主要是通过驾驶证制度来进行规制,虽然我国的驾驶证制度也有比较严格的考核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在监管和执行上的不力,许多没有驾驶证的个人会趁机上路,这种个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在道路行驶中容易紧张,因此引发道路安全事故的频率也比较高。除此以外,要加强道路交通规范的贯彻和执行,我国的道路交通规范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期,但具体的实施强度和处罚力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交通规则经常被忽视,例如夜间行驶中的亮灯规则,夜间视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机理。据笔者多年的驾车经验,80%~90%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驾驶员的视觉机能对行车交通的安全影响最大,而夜间的视觉特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统计,在完全黑暗的夜晚,视力只能达到白天的3%~5%。车速变化的影响。我国对夜间行驶的车辆在灯光的设置上有着明确的规定,汽车本身的灯光不仅是为自身的驾驶照明,在夜间情况下,也是对其他车辆的形式安全进行提醒。所以,如果一个驾驶人员在夜间行驶时,对各种照明灯使用错误,就会对其他驾驶人员的判断产生干扰,由于判断失误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一大缘由。对已经成文的道路交通规则必须按照明文正确的实施和执行,避免由于操作差异而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形出现,这是道路交通安全需要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
(五)经过多年对汽车工业的了解,其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合理的管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
要保证汽车工业与道路安全的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利用现有资源不断的拓展,像现在很多高校及企业的车队,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如:开设汽车美容店、建设驾校等,这样既增加了利润和收入来源,又减轻了上级单位的补贴金额,同时也可扩大本车队的各项福利待遇。
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看似是两个并无联系的独特命题,但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并且彼此发挥着影响作用。实现我国汽车工业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均衡机制构建,需要各方面的协作来完成,单靠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的力量是难以保证这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发展的。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安全的均衡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相协调,实现两者的与相互促进。
参 考 文 献
[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方守恩,郭忠印,陈雨人.道路安全系统与道路安全工程[J].中国公路学报.2001
[3]王吉吉.高速公路灾害性天气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汽车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