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心理健康表现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女生心理健康表现

篇1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保证农村适龄儿童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农村地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观念滞后,对青春期学生,特别对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引导,从而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目标

1.现实意义

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是关怀关爱女生健康成长,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健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初中女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步入青春期的广大农村女生必将扮演未来育龄妇女的角色,对她们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也

是以后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2.预期目标

以学校女生为对象,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她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解决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帮助她们正确地掌握青春期知识;引导她们加强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及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寄宿女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交往、青春期卫生健康认知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观察分析法

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女生上课时的表现,与师生交往时的表现,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与舍友相处方面的表现。对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观察并及时分析归因。

3.走访调查法

走访部分女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女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个案分析法

对调查阶段发现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跟踪记录其发展状况。

5.经验总结法

总结适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资源;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甚至失败的教训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册。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谈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2.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担任知心姐姐的角色,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当面询问因紧张或其他原因说不清楚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给予安慰或解答,进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寄宿制女生对女性生理、心理知识基本处于不了解的认知程度,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为女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指导。

4.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学生与家长还是相处较多。学校应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作心理健康的讲座、亲子对话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导策略和整理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为她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经验,以便促进她们心理更平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压力应对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他们有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使他们成为贫困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国内已有的高校贫困生研究中多以工科专业和少数民族或者国防生群体中贫困生为调查对象,高职院校尤其是体育专业的高职生的研究则寥寥无几,为此本文选择了高职体育院校的贫困生心理这一部分还未被涉足的领域开展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职体育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了解高职体育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压力应对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抽取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489 人,年龄 18~20 岁。实际共发放问卷489份,回收480 份。剔除了填写不完整及有规律性填写12份,获得有效问卷 468份,其中贫困生157人,非贫困生311人。本文的贫困生指的是经过学生本人申请,由院系评定,获得缓交学费、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学生群体。

2. 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施测,在施测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便用统一的指导语。

SCL-90量表有9个因子共9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1表示无症状,2表示较轻症状,3表示中等程度症状。4表示较重症状,5表示严重症状。内容涉及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得分越高者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好,以因子分≥3分(中等严重程度)作为判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依据。该量表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共62个项目,共有直接应对型、寻求帮助型、计划应对型、主动应对型、间接应对型、逃避型、自我控制型7个维度。问卷采用1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记1分,“较多采用这种方式”记2分,“有时采用这种方式”记3分,“很少采用这种方式”记4分,“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记5分。在后文的比较中,就某一维度而言得分高说明较少采用这种应对策略,得分低说明较多采用这种应对策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我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各个因子上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体育院校贫困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征。

2.我校贫困生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2中可以看出我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男生要明显优于女生,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这几个因子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在这几个方面心理适应水平不如男生。

3.我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压力应对方式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直接应对型和逃避型两个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其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表现为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直接应对的策略,而非贫困生较贫困生更明显的表现为逃避型应对策略。

4.我校贫困生中男生与女生压力应对方式比较

我校贫困生在压力应对策略上表现出的男女差异主要体现在间接应对型这一维度,女生(13.02±4.20)与男生(10.77±4.62)在间接应对型因子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中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3**)。

三、讨论

1. 体育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再根据以往研究,我们发现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除了躯体化症状要显著高于常模水平以外,其他各方面均低于常模,而高职体育院校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间没有明显差异。

体育院校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而言,男生要明显优于女生,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这几个方面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大多以农村生源为主,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主要依靠劳动力强的男性,导致多数人保留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使得贫困女学生在读书、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太被重视,加上体能、专业以及求职上的相对弱势,女生要承受比男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从而造成女生在心理适应水平上不如男生。

2.高职体育院校贫困生压力应对方式情况

高职体育院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直接应对型和逃避型两个策略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其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表现为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直接应对的策略,而非贫困生较贫困生更明显的表现为逃避型应对策略。我们认为贫困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让他们有更多在挫折和逆境中锻炼的机会,这使得贫困生面对压力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理性妥善地解决问题,然后随之思考和产生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法,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乐观、坚毅、果敢的特点,让体育贫困生能够直面困难并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压力。

高职体育院校贫困生在压力应对策略上男女差异主要体现在女生在间接应对型方式上比男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与张林等人的研究相似,女生在面临压力时,更倾向于采用倾诉、调整认知、合理化和幻想等间接迂回的方式减少内心的不安于焦虑,而男生更喜欢直接面对问题。

四、结论

体育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而言男生要明显优于女生,女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这几方面这几个方面心理适应水平不如男生;体育院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压力应对策略上表现为,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表现为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直接应对的策略,而非贫困生较贫困生更明显的表现为逃避型应对策略;高职体育院校贫困生在压力应对策略上,女生在间接应对型方式上比男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女生在面临压力时,更倾向于采用间接迂回的方式应对。

参考文献:

[1]周 鹏.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115—119.

[2]张 林,车文博,黎 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1):36—41.

篇3

选取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按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回收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1.3%。其中男生68人(24.8%),女生206人(75.2%);大一学生92人(33.6%),大二学生85人(31.0%),大三学生97人(35.4%)。应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采用X²检验与LSD分析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74份,有77人出现心理健康障碍表现,检出率为28.1%。其中SCL-90各因子检出率如下:强迫症状(28.8%);焦虑(15.0%);人际关系敏感(9.85%);精神病性(8.76%);敌对(8.39%);抑郁(6.93%);偏执(4.38%);恐怖(3.65%);其他(3.65%);躯体化(2.91%),可以看出强迫症状检出率最高。

2.2不同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专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为:法学42.5%,物理学40.0%,统计学35.7%,心理学24.4%,历史19.4%,汉语言8.9%。经X²检验,p=0.001<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2.3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状况

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女生31.6%,男生17.6%。经X²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各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依次为:大三38.1%,大二32.9%,大一15.0%。经X²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3.1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普遍情况

本次对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在校生的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1%,就各因子症状分布而言,该师范学院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依次为: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其他、躯体化。显然,强迫症状问题突出。总体上来看,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专业、性别、年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科目不同,理念不同,学习的压力就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学习时的思维方式,环境以及所学专业面临的考研就业压力等,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对于性别,男女生相比,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6%,女生检出率为31.6%,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显著。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女性在择业上的困扰更多,她们想独立,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又害怕竞争,追求平稳踏实的生活,再加上日益更换的价值观,婚姻观,恋爱观使得女生的心理困扰更多,心理问题更加显著。对于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面临学习,就业,考研等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回升,再加上感情的困扰,对婚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使得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压力更为沉重,而大二与大三年级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其相似的生活与学习状态有关。

3.3构建以社区为单位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135-04

目前,我国高职在校生数量已经占全日制大学在校生数量的一半,高职学生在大学校园和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0年10月至12月,我们在北京22所公办高职院校中选择两所,对其2487名新生进行了心理调查。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处理后,我们对两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事实依据。虽然我们的普查只在两所院校进行,但我们还是认为其结果对整个北京市乃至全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参考意义。

一、调查工具

本次测查使用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组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测评量表》,该量表是由4个量表组成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这4个量表分别是《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在今年10月的心理健康测评中,为了减少参测学生的顾虑,4个量表依次分别称为《中国大学生心理量表(1)》、《中国大学生心理量表(2)》、《中国大学生心理量表(3)》和《中国大学生心理量表(4)》。

首先,《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CSLSS)可以测量大学生在一段时期内(例如一年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本量表在临床应用时主要参考学习、生活、社交、发展、家庭5个分量表的得分和总量表得分。

其次,《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以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障碍为评定对象,包含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型人格倾向、强迫型人格倾向、依赖型人格倾向、冲动型人格倾向、性心理障碍、社交攻击、社交退缩、自我意识偏差和精神病倾向等十二个分量表。按照各维度症状的描述,得分较高者表示相关症状比较明显或严重,但并不表明被试一定处于心理疾病状态;得分较低者表示无明显症状。

再次,《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SAS)是测量中国大学生适应状况的工具。共60个题目,七个大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其中前六个维度又各自包含两个小维度,分别为在这六个方面的适应现状和适应调节。

第四,《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SPS)根据王登峰教授的七大人格理论,从活跃、爽直、自信、严谨、趋利、重情、热情七个维度测查大学生人格健康状况。

二、调查程序

1.主试培训

2010年9月,我们对两院心理老师进行了关于本次测验的相关培训。

2.组织施测

2010年10月,两校老师各自在自己学校施测。共发出问卷2520份,全部回收。

3.数据处理与结果反馈

施测后,运用数据SPSS软件进行处理。根据约谈标准,筛选出约谈人员。

4.约谈干预

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与筛选出的学生个别约谈。

5.综合处理

2010年3月,对全部数据、事实进行综合处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普查结果

1.关于《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CSLSS)

高职学生生活应激各指标与常模的均值比较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除家庭压力高职学生与本科生常模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社交压力、发展压力,高职学生都非常显著地大于本科生(.01水平),整体心理压力也非常显著地大于本科生(.01水平)。

对性别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发现,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压力的各个指标上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1水平),男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社交压力、发展压力、家庭压力以及整体心理压力均非常显著地大于女生。

2关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

从表2可以看出,与常模相比,高职学生在躯体化、自我意识、攻击、依赖四个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其它指标则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01水平)。其中在焦虑、退缩、性心理、偏执、强迫五个指标上,高职学生得分非常显著地低于常模,说明在这些方面高职学生表现症状较轻,而在抑郁、冲动、精神病倾向三个指标上,高职学生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常模,说明在这几个方面高职学生的困扰较严重。整体上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似乎优于一般本科生。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与常模的均值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学生CSMHS各指标得分平均数

对性别差异的F检验表明,心理健康各指标中,抑郁、性心理两项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05水平),女生比男生更易受抑郁的困扰,而男生比女生更易受到性的困扰。强迫、冲动两项指标性别差异非常显著(.01水平),男生更易过分疑虑(强迫),女生更不易控制情绪(冲动)。其他指标性别差异不明显。

我们还对不同来源学生CSMHS各指标得分平均数进行了F检验,结果表明,来自于大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各指标中,只有自我意识和退缩两项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区差异(.01水平),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得分偏高,说明他们更易受到这方面的困扰。来自于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在退缩上得分偏高,说明他们在交往中更易陷入被动局面。

此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量表的编制”课题组还根据CSMHS确定了建议约谈的学生的标准,据此标准,两院共筛选出学生285人,占施测学生的11.45%。

3.关于《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SAS)

高职学生适应指标与常模的均值比较

表4:

表4续:

从表4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适应方面除情绪适应与本科生常模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01水平),其中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高职学生非常明显地优于常模,而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适应以及总体适应则非常显著地差于常模。

性别差异方面,F检验表明,高职男女学生的适应能力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方面差异非常显著(.01水平),男生对这两者的适应状况非常明显地好于女生。在满意度方面,性别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05水平),男生对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女生。在学习、择业、情绪、自我这四个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从总的适应状况看,男女生差异也显著(.05水平),男生的适应明显比女生好。

来源差异方面,F检验表明,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满意度方面适应状况非常不同(.01水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及对现实的满意度非常明显地好于其他类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学习的适应状况则非常明显地好于其他类学生。择业方面,来源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05水平),来自农村的学生择业适应明显好于其他类学生,他们对未来想法更明确。其他方面(校园生活、情绪、自我、总分)地区差异不明显。

4.关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SPS)

高职学生各项人格指标与常模的均值比较

表5:

表5续:

表5说明了高职学生人格特点与本科生常模的差异情况。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人格的爽直、自信、严谨、重情四个维度上与常模差异非常显著(.01水平),在活跃、趋利、热情三方面则与常模无明显差异。

而男女学生个性特点只在严谨方面有显著差异(.05水平),女生明显比男生更踏实、认真。人格的其他方面,性别差异不明显。

我们也发现家庭所在地对人格有一定影响,来自于不同地域的学生在个性的多个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包括活跃、自信、严谨、趋利(.01水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最活跃,来自农村的学生最不活跃;来自农村的学生最自信,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最不自信;来自农村的学生最严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最不严谨;趋利维度上,越是大城市的学生越友好,越是农村的学生越自私、虚伪。除此之外的爽直、重情、热情三维度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1.关于被调查高职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

综合各项测量结果,高职学生心理状况大致为:

其一,精神压力普遍较大。他们感到学习艰难无趣,应付日常生活困难,社交困扰多,也为个人发展操心。

其二,心理健康状况较好。12个指标中,五个指标得分优于本科生常模,四个与常模持平,只有三个比常模差。当然抑郁、冲动、精神病倾向三项指标的不良表现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其三,适应情况非常不好。他们不会学习,对学校的软硬环境都不满,对未来没有明确思考,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对现状不满,整体适应很不好。这也许与施测对象是入学不久的新生有关。

其四,人格特点为性情爽直,但不自信、不严谨且功利性较强。

2.关于性别差异

被调查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占35.35%,女生64.65%。从测量结果看,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首先,男生心理压力比女生大。

其次,心理健康方面男生更多受性的困扰,也更爱疑虑、守旧;女生的抑郁倾向、冲动性比男生更明显。

再次,男生适应比女生好,尤其在人际、校园生活、满意度方面。

3.关于家庭所在地类型的影响

比较突出的是农村学生(占14.62%)的表现,他们应付日常生活的能力最强,更适应学习,有较明确的发展规划,也更自信、严谨,但同时他们自我意识不佳,比较退缩,不活跃,也更自私冷漠一些。大城市学生(占66.44%)的表现也值得注意,他们自我意识良好,擅长社交,比较友好、城实,性情多外向,但做事较马虎、懒惰、不善于合作。

4.关于下一步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首先,思想态度上,要尊重、爱护、接纳学生,真诚帮助学生成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有关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除定期普查外,更应常规性地开展其他心理卫生工作。

再次,对筛查出的学生要在尊重、保密的原则下进行有效监控,确保其安全、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小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丛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职高专教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冉超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秦瑞连、曹晓平.辽宁3000名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1997(4).

[5]桂守才.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差异[J].心理科学,2007(4).

篇5

【关键字】职业学校 农村女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女性心理特点

现在的中专女生一般年龄在15-18岁,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她们心理上的特点也逐步明朗化。概括而言,中专女生的心理特点相较与男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人际空间比较小

对人和事物比男孩子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外环境中较小的变动也容易引起她们的反映,总体而言,女孩子较为细腻、观察敏锐,度量较小。

2、闭锁性与渴求理解相矛盾

这个阶段的女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坦率纯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生,她们有话不想对人说,把话埋藏在心底,她们拥有自己的秘密,她们开始不准别人观看自己的日记,她们开始锁上自己的抽屉,她们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此同时,她们又如饥似渴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希望别人无缘无故地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理解自己。

3、对他人的认同感比较高

在团体中力图维持团体成员间的相互融洽,与男孩子相比,不具有挑衅性和攻击性。

4、对自已成功的期望值比较低,与男孩子相比抱负不是很高

如果让女孩子单独完成任务而不必将她的成绩与他人比较时,她们的自我评价还比较公平,但如果要让她们在公众场合进行自我评价,那么她们往往会把自已的成绩估计得过低。由于自信心不足,女孩子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已,也不能充分认识自已的价值,不去想方设法挖掘自身的潜力,安于现状而不去树立自身奋斗的远大目标,遇见困难也很容易放弃。

二、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1、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据马可比总结: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父母强调服从、尊重权威,更倾向于严厉和专制;社会经注地位高的父母与孩子交谈、说理更多,向孩子表示更多的温情。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亲子间的角色关系从而引发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受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缺乏感情交流;有的孩子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小孩”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祖辈或亲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母大多是文盲,既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使“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一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甚大。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农村中的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女不如男”的思想,女孩子被认为是没有必要接受教育的,她们一生的归属就是家庭,女性的角色被定格为丈夫的附属。到了现代,我国农村家庭还是对男性的期望普遍高于女性,家里首先考虑送儿子入学。对于女童,家庭条件尚可,成绩也一般的情况下,便选择送入到职业学校读书。使得女生普遍受整体舆论影响下,自我评价不高,甚至无关紧要。

3、学校教育不当

由于各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在存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之前,普遍是学习上的差生,大部分被老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入校时这些学生表现为课堂上只喜欢听老师满堂贯式的讲解,自已不会看书,不会思考分析,更谈不上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外知识也很贫乏。

三、中专女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综合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使得中专女生在学校当中极易呈现如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1、自卑

在学校学习当中,智力水平一般 ,学习成绩不拔尖,自然得不到老师的有效鼓励,在家庭生活中,也不寄于厚望。因此,相较于男生,中专女生普遍呈现出对自已有明显偏低的自我评价,没有太大的兴趣、信心去参加学校活动,一旦遇到挫折,也极容易放弃,不相信自已有能力去战胜困难。有部分女生在与对方交流时甚至不敢与双方正视,更不用提与陌生人、在公开场合讲话,在校表现极为胆怯。

2、缺乏生理健康知识

由于家庭里母亲的忽视,学校缺乏生理卫生课,使得大部分女生对于生理健康知识一无所知。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例假”现象产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对性知识更是一无所知,而仅获的一点知识是从同学、杂志、电视上看到,听到,缺乏正确、系统的生理知识。而现代社会的各种媒体出现带来了大量信息,极易使孩子们形成错误的关于“性”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中专女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朦胧、幼稚性。一旦出现恋爱情况,则很容易导致痛苦和烦恼。

3、人际关系调适能力差

上职业学校之前的生活是比较单一的,而进入职业学校后,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一下变得不知道所措,加之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的情感特点,常使得职校女生普遍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考虑问题简单、偏激,而常挂嘴边的脏话,则往往会使与周围同学的关系激化。

四、开展针对职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社会角度来看,妇女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由于比之男性,女性更多地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相联系,和子女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母亲对子女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父亲。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就显现出这种信息。日本妇女中,很多人结婚生子后就不在工作,但大多数日本母亲都受过高等教育的,这对日本民族素质的传承起到关键的作用。总之,女性的整体素质提高会带动整个下一代素质的提高。

从个人角度来看,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而中专女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职业女性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对开展职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培养具有“四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注重情感教育,多表扬鼓励,填补心理荒漠,激发上进心理

情感是医治心理的良药。中专女生由于常被“忽视”的历史,及时给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爱护、对有了进步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赏;行动上有了偏差及时纠正,在任何场合要尊重、善待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而女性较为敏感的特点使得女生一旦得到了教师的理解、表扬激励,则容易内化为心理需要,产生上进的欲望。

2、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树立理想,发展自强品质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帮助找出其缺点及不足,但也在及时发现自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不以已之长来比人之短,也不以已之短比人之长,学会扬长辟短。

作为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设置合理、恰当的目标,适度给予鼓励,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进而形成上进心理和自强品质,让学生重扬理想的风帆;在评价工作中则要求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3、开设女性生理卫生与保健知识课程

为了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消除女生因对健康知识的匮乏及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困惑,有必要在学校内针对女生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就青春期女生会面临到一些问题进行讲解:一是生理方面的特征;主要从月经期要注意的个人卫生,怎样预防青春痘,节食与减肥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三是青春期要注意的营养。通过一系列地讲座可以让女生获得必要的生理保健知识,帮助女生了解自已,了解女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具有健全统一人格的年轻一代。

4、构建高层次的文化氛围,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校园文化具有熏陶、培训的强大功能,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活动、艺术体操、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诗歌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参加者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共事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帮助女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审美意识,调整女生当中失衡的心态。

结尾

中专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如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校农村女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调动女生成才的积极性,帮助女生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培养女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提高女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增强女生敢于面对自我,面对世界的勇气等方面。从而真正树立起新一代女性的新形象,展示女生的新风采。

【参考文献】

[1]王俊明、曹建波,《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维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3月

[2]贺丽娟,《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3]马瑛、杨先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6月

篇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应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该量表用8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小于8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8分为异常焦虑。8项标准分的和为学生的总焦虑分,故总标准分临界点为65分(小于65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65分为异常焦虑)。这8项因素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其中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为正常焦虑生;至少有一个因素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

问卷调查对四所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1024名学生以纸笔形式在同一时间施测。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1份。

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l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对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性别与年级,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21分,而最高分高达96分,同时12.145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习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平均数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习好、听话等。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习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4.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228.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

篇7

摘要:目的 评定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四川省射洪县城地区及其中心镇所在中学的初中一、二、三年级的1300名学生进行SCL-90测试,并将结果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有33.1%的初中学生存在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问题,5.1%的初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等九个因子均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女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师生关系和知心朋友的数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tatus.Pu Zhao-qian,Zheng Xiao-hua ,Pu Zhao xiao,et al.She H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 She Hong 629200, Sichuan , China.

【Abstract】PurposeTo determin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thods In Shehong, Sichuan, 1,300 students from the central towns of the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1, 2, 3-year was tested with SCL-90 test, and compared to the norm of the results of China's youth. Results 33.1 perc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 more moderat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5.1 percen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istence of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matization, obses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pression and other nine factors were below the national norm of young people group. The four factors of female relationship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err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lose friend of the number.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SCL-90

研究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方面。因心理障碍等问题而退学的占退学总人数的30%~60%。目前研究大多只针对大学生而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评定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结果与中国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以期为其他研究者和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射洪县地处四川中部,面积1497平方公里,人口104万,06年国内生产总值88.5亿元,县域财政收入5.49亿元,该县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次研究对象为该县县城及其中心镇的初中学生,在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共抽取9所学校33个班1300名初中学生。于2007年9~11月施测。

1.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3 调查方法 专业人员与班主任配合,利用上课时间实施测查,共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296份,有效问卷1274份,有效率98%。其中初一学生307份,初二学生444份,初三学生523份。男生639份,占50.16%,女生635份,占49.84%。

1.4 统计方法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1274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体结果 总症状指数均分(总均分平均分):0.94阳性项目均数:51.44(其中≥2的项目均数为21.62,≥3的项目均数为8.44)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均分:1.56。

2.2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从表1中可见:1274名初中学生中,有422名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因子分≥2分,其中男生191人,女生231人;有65人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因子分≥3分,其中男生26人,女生39人。经检验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由上可知,有33.1%的初中学生存在各种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5.1%的初中学生存在各种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 初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将本次调查的初中学生在SCL-90九个因子上所得均分与国内青年常模进行比较(见表2),1274名初中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系关系敏感、焦虑等九个因子的均分都显著低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表明总体上本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全国青年平均水平较高。从表3中可以看出,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症状等方面,且女生更加明显。(见表3)。

2.4 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被调查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如表4所示,男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五个因子均分上显著低于女生,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抑郁和恐怖三因子均分上显著低于女生;其他无显著差异。(见表4)。

2.5 不同年级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在SCL-90九个因子上所得均分的比较结果见表5所示,初一和初二在九个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初一和初三在九个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但是初二和初三在九个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2.6 不同师生关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不同师生关系初中学生SCL-90因子均分比较如表6所示,表中显示,自感与班主任老师关系好的学生的九个因子分明显低于自感与老师关系一般、差的学生;自认为与老师关系一般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均分明显低于自感与老师关系差的学生,与老师关系一般和差的学生在强迫、焦虑、恐怖三个因子均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见表6)。

2.7 不同知心朋友数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的知心朋友数量差异如表6,表中显示,没有知心朋友的学生在九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有4个及以上知心朋友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的学生除了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与有1~3个知心朋友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以外在其他七个因子上都有显著差异;有1~3个知心朋友的学生与有4个及以上知心朋友的学生在强迫、人际和抑郁三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过去有关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有23.6%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障碍,有5.2%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有33.1%的初中学生存在各种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5.1%的初中学生存在各种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高于国内同一群体研究结果。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症状、偏执等症状上。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正常青年常模,本次研究所调查的学生各因子均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也就是说本地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平均水平高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从统计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1%,这与相关研究的比例基本相符,而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反而比以往研究结果高了。也就是说在总体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却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出现两极化的不平衡发展现象,这暴露出初等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存在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有的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将心理健康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或有计划也没有真正落实,出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校间的不平衡。有的学校只重视中等成绩以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部分调皮学生或差生的心理问题的个体辅导,致使最需要心理支持的学生群体没有得到正规的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使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个体间的不平衡性。

本次研究中,36.4%的女生和29.9%的男生存在各种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问题,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主要表现为,女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及家长、学校对其的教育有关。

从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上,有初中、高中至大学呈递增趋势。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初一学生九个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初二、初三学生;而初二、初三的学生在九个因子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初二、初三较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增加,初三较初二却没有太多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这与国内相关研究基本相符。

师生关系好的学生的九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师生关系一般、差的学生,师生关系一般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师生关系差的学生。师生关系一般和差的学生在强迫、焦虑、恐怖三个因子均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中还表明,知心朋友多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没有知心朋友的学生,知心朋友的多少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其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朋友越多,越易形成开放型人格,越利于健康心态的养成。这不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同时也与学校的引导教育有关。

参考文献:

[1] 赵靖平.低年级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2):76-81.

[2] 曲力秋.香港青少年的心健康问题.青年研究,1996,244-47.

[3] 王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篇8

关键词:中职女生;脆弱心理;教育对策

我校现有中职学生近一千多人,其中,女生约占50%多,她们多是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家长“望女成凤”的心愿较强,期望值较高,使得这些女孩子承受着较大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根据我从事多年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认为,目前对中职女生进行正确的脆弱心理调适,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上学期,针对我校2011秋级幼师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女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原毕业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自身学业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二是对女生个性心理问题,主要对女生的心理特点,包括抑郁心理、敌对心理、焦虑心理、异往心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三是对女生的在校心理问题,包括学生在校面临的困惑和所需要的帮助、对班级管理中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进行调查。

一、中职女生脆弱心理表现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职生的来源地环境不同,原来受教的初级中学及家庭背景各具特点,导致她们的心理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其脆弱心理呈现出多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

1.虚荣攀比

就我校而言,女生多来自农村,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不相同,家长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在穿衣打扮上,有些女生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美,浓妆艳抹,发型怪异,还自诩这是新潮,这是美丽。在消费观念上,更有些女生不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几乎每天至少要花费几十元钱买零食吃。这是一种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爱慕虚荣、盲目攀比、不能理性看待自己及环境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2.盲目早恋

中职女生年龄大都在16至18岁之间,天真率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理发育期提前成熟。加之现在大量的杂志、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过多地渲染了男女之情,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女生来说更具有不小的诱惑力,产生了一些误导。促使部分女生爱幻想,而且她们在恋爱期间心理波动更大,易冲动,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消沉厌学

有25%左右的女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就不理想,常常

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读中职成了无奈的选择。因此,厌学情绪严重,上课时连书本也不愿拿出来,课堂提问答非所问,课堂练习似是而非,课内外作业从不愿做,技能训练似动非动,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暗淡,似乎捕捉不到一点理想和目标,在自身的生活空间中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寄托,于是,整日歪头耷脑,情绪萎靡,意志消沉,昏昏欲睡。

4.顶撞发泄

性格倔犟的女生约占6%,承认自以为是,对于教师或家长一些善意的批评、好意的劝慰要么不予理会,要么非得顶撞一番,碰不着,摸不得,甚至恶语抗争。而且,个别女生也学男生动辄靠“拳脚功夫”欺负胆小女生,无理取闹、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5.烦躁不安

烦躁是脆弱心理的主要表现。处于青年初期的女生的情绪变化很快,冲动性强,理智性差。有90%的女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生活方式的攀比、技能竞赛的失误、人际关系的繁杂、异往的不愉快等,常常让她们烦躁不安。更有一些女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小病大养、无病的印象。

二、中职女生脆弱心理的解决措施

中职女生的脆弱心理形成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细作分析,主要还是我们的教育不够得法。因此,对中职女生脆弱心理的解决可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女生的进取心理

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操作实践、文体活动、技能训练等途径,善于发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总盯住她们的缺点和考试分数。只要她们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树立她们的信心。

2.以活动为载体,让女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部分中职女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但她们活泼好动,有着自己的特长。如何把她们的爱好表现出来,把她们的特长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些活泼好动的中职女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让她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她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3.强化挫折教育,通过沟通转变学生的逆反心理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现实生活中,心想不一定事成。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中职女生心理严重扭曲,不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当一回事,认为教师的教育是形式上的说教,有的甚至想破罐子破摔。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我认为,感情的沟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可以集体座谈,也可个别座谈;可在教室座谈,也可深入到学生宿舍座谈。只有通过师生之间推心置腹的沟通,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苦心,并从心里感激教师对她们的关心爱护,促使她们学习的主动性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转变逆反心理,培养其心理的和谐性。

4.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自制力

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讲究方法,正确引导,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情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如,办好学校健康小报、书画展览、班级墙报;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录像或电视剧等,也可进行一些人生观、青春期性教育讲座,让她们经常参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转移她们盲目产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

篇9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共计518名学生展开调查,范围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年龄10~14周岁,平均年龄11.6岁,男女学生分别为337人与181人。问卷回收518份,回收率为100%,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6.71%。其中,按性别统计,男生共计325份,占64.9%;女生共计176份,占35.1%。按年级统计,四年级有160份,占31.9%;五年级有169份,占33.7%;六年级有172份,占34.4%。

(二)研究工具与方式

本研究采用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在1991年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检测,该量表广泛适用于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MH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是: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均是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信度较高,其各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84和0.88之间,分半信度值在0.635和0.809之间,量表结构效度良好。测量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协助下,使用规定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指导学生测验,现场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二级计分方法,计算出每位被测者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所得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行了主成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MHT测验当中,若总量表得分≥65分,表示该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表2不难得出,在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501名合格被测高年级学生当中,存在着26名有较为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被测学生的5.19%。在MHT测验当中,若分量表得分≥8分,表示该名学生在该项内容上存在适应不良,需对其进行特别心理辅导。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数达247人次,比例为49.31%。各分量表得分超过8分的人数由多至少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分析表3中数据不难看出,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男女生在MHT测验的各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均低于女生,且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这几个方面更是趋于显著,这说明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在各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四年级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吓倾向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且呈显著差异;五年级学生在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的得分稍稍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但并无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在MHT总量表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且呈显著差异。

三、讨论

篇10

【关键词】个性 心理健康 EPQ SCL-90

个性是在社会现象中形成的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适应社会有关。

一 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的作用。据第13届“世界精神卫生日”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表明,国内大学生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占16%以上。那么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 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1.研究方法

2.结果及分析讨论

第一,大学生个性分析

表2 EPQ各分量表不同等级人数(实际百分比%)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精神质量表、内外倾向量表、情绪性量表的第五个等级均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分值高的人数多。精神质的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分数低表明随和、富于同情心,喜欢和他人友好相处。大学生的精神质分数高需要在教育中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与家长要多与学生沟通,多引导。

内外倾向性分数高表示外向,可能是好交际,不爱阅读研究,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倾向进攻,乐观,迅速,不踏实。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喜读书,富于内省,有秩序,严谨,保守,少有进攻行为,踏实可靠。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倾性,多数大学生是乐观、好交际的。

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分数高表示情绪不稳,焦虑,紧张,易怒,忧心忡仲,闷闷不乐,睡眠不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分数低表示情绪稳定,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弱,通常是有节制的,不紧张。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家人和老师的管制比高中少了,在生活和学习中,又会出现一些焦虑、紧张和不理智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调理饮食与睡眠,平稳情绪,遇事多思考,冷静行事。

在效度量表高分表明回答多掩饰、可靠性差。除去不合格的问卷外,效度量表的分值普遍低,说明大学生还是朴实、真诚的。

不同性别学生在躯体化因子有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多表现出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肠胃道、呼吸道系统的不适和头疼、脊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男女生在其他分量表上均没有显著差异。文理科学生在EPQ与SCL-90各分量表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3、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精神质与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相关显著。在测试中发现精神质高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问题是:多疑、敏感、与同学不易相处。

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内外向与焦虑因子相关显著。内倾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上已具有高度的兴奋水平,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那么就会降低被试的工作效果;外倾的人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相对较低,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就会提高被试的工作效果。

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性与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睡眠及饮食因子相关显著。情绪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情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效度量表与忧郁因子、偏执因子相关显著。因此,个性与心理健康有重要的相关,良好的个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一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1)

[2]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

[3]张丽宏、姜晶、胡玉娇.大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