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痰液; 病原菌培养; 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R714.1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18-01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多次反复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对抗生素的广泛耐药。因此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其药敏情况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极为重要。本文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及药敏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痰标本均来自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发感染患者,共348例,年龄在45~88周岁,留取痰液进行痰培养。采样方法:患者早晨起床后用温开水漱口或吐弃去第一口痰,然后再深咯痰标本于无菌器皿中送检。培养方法:痰标本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中国蓝平板和沙保罗平板,35℃培养18~24h做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温泰BIO-KONT微生物分析系统。
1.2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白色念珠菌ATCC90029 购自浙江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参照温州康泰BIO-KONT微生物分析系统细菌鉴定和耐药性人工判读MIC结果
1.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菌株的鉴定及判读以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AT)≥ 32 ug/ml;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C)、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C)≥ 4/4ug/ml对ESBL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病原菌构成:348例痰标本有210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6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5.2%,酵母样真菌32.9%,革兰阳性球菌21.9%。分布见表1
表1210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原菌分布
2.2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的耐药率: 亚胺培南2.11%、氨苄西林98%、哌拉西林85%、阿米卡星26.3%、左氧沙星22.0%、妥布霉素18.9%、头孢噻肟47.4%、头孢曲松20.1%、环丙沙星39.5%;产EESBL菌23株,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30.7%。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耐药率2.11%
2.3 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的耐药率:万古霉素0%、克拉霉素13.0%、青霉素52.2%、四环素56.5%、苯唑西林60.9%、庆大霉素54.3%、亚胺培南19.6%、头孢曲松15.2%、头孢西林21.7%、左氧氟沙星28.2%。、克林霉素23.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葡萄球菌10.9%。
2.4酵母样真菌的药敏的耐药率:两性霉素B0%、克霉唑46.4%、氟康唑27.9%、伊曲康唑26.0%、5-氟胞嘧啶26%、酮康唑26%。
3 讨伦
3.1 本组研究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酵母样真菌为主, 革兰阳性球菌也占一定比例。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酵母样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宁炎[1]报道了呼吸系统疾病375菌株细菌感染的比例:革兰阴性杆菌占66.7%,革兰阳性球菌占29.1%,念珠菌占4.2%,其念珠菌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本报告组。这可能与部分临床医生未作病原菌培养和药物监测,而给予感染者反复使用新型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耐药菌株产生,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真菌感染率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3.2 革兰阴性杆菌对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沙星、阿米卡星等,与杨文丽[2]报道的395株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首选药物是喹喏酮药物环丙沙星有较大差异。本菌株对一、二代头孢和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ESBL占30.7%,其临床上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治疗无效,即使体外对某个药物敏感。可选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头霉菌类(头孢美唑),含酶抑制的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多重耐药菌可选用亚胺培南加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或环丙沙星可得到协同作用。对天然耐药的可选用SMZ/TMP联合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四环素或氟喹诺酮并用最大可接受量. 革兰阴性菌目前倾向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甙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氨基糖甙类对老年者肝肾功能和耳毒副作用大,应调整给药剂量和间期。何松彬等[3]认为亚胺培南是治疗ESBL菌感染的最佳选择。
3.3 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其次是克拉霉素、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西林、克林霉素等,对青霉素、阿米卡星、苯唑西林有较高耐药性。1961年在英国发现了首例MRS,MRS在葡萄球菌中占一定比例,其对青霉素类、复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均耐药。治疗常选用万古霉素与利福平或磷霉素合用。必要时氨基糖甙类和磷霉素合用。肺炎链球菌主张不用青霉素。王清涛等[4]报道有耐万古霉素(VRE)肠球菌,在本例4株肠球菌中未见。韦志英[5]认为对所有肠球菌引起的感染,以万古霉素为代表的糖肽类敏感率是最高的.但一旦出现VRE,人们虽然已采取多种策略,从联合用药到基因治疗,仍没获得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现在用于治疗VRE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利奈唑烷还有Syncrcid,其有效成分为达福普丁和奎奴普丁。但已有VRE对Syncrcid产生耐药性的报道。耐高氨基糖甙类肠球菌(HLAR)表明:氨基糖甙类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等)已无协同作用。故应首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数种抗生素,可联用或试用:达托霉素、雷莫拉宁、晚霉素、普拉霉素、甘氨环素。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及四环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都存在着不同的耐药性。
3.4 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高敏感,但其毒性大,临床多用两性霉素B脂质,因它有前者的活性,又降低了毒性。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耐药率相近,因他们作用机理相同,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吡咯类药物之间也有交叉耐药。氟胞嘧啶毒性最低,但耐药性高,常和两性霉素B等联合应用。本组病例都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偏高,肺功能、形态结构退行性改变。且都反复使用过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是造成该菌上升主要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总之,临床用药前尽量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做鉴定,合理、准确使用抗生素,结合药敏试验指导性用药,尽可能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原性感染是极为重要的。仅凭主观判断,使用高标准、超广谱抗生素会造成更多的耐药菌株和耐药率增加。
参考文献
[1] 宁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5)
:877-878.
[2] 杨文丽.395株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敏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0):99-100
[3]何松彬,凌云,叶初阳.产ESBL菌株的检测及临床研究[J].淮海医学,2006(4),268-269.
[4]王清涛,徐英春,王辉.肠球菌耐药现状调查及抗感染用药探讨[J].中华医学检验
杂志,1999,22(3):154-156.
篇2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硬膜外 并发症 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ASA-Ⅱ级,年龄20~72岁,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病人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手术种类:剖宫产术2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前列腺摘除术15例,子宫全切术12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
方法:所有病人均选择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将镇痛泵排净空气,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始给药,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PCA配方:吗啡6mg+0.75%布比卡因20ml加入0.9%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PCA泵药袋内,负荷剂量5ml,单次追加剂量2ml/次,背景剂量2ml/分,锁定时间为20分钟,镇痛维持时间为48小时左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
观察项目:①镇痛效果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即0分为无痛,<3分为优,3~5分为良,>5分为差,10分为最痛[1]。②观察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③观察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连续观察48小时,然后分析总结。
预防及护理:①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术前严格禁食,术后做好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内禁饮食,6小时后可渐给少量饮水,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②皮肤瘙痒的预防与护理:皮肤瘙痒是PCEA病人常见且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地塞米松5~10mg加入镇痛液中预防性用药可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③腹胀的预防与护理:术后加强腹部体征的监测,观察腹胀及排气情况,经常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肠鸣音,了解患者饮水、进食情况,活动量大小、有无影响肠蠕动恢复的其他因素存在。④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条件者要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护。术后每0.5小时测量血压1次,直至血压平稳,方可改为每2小时监测1次,间隔时间随病情好转而延长。
结果
80例病人除2例因硬膜外导管脱出外,其余78例病人大多数术后镇痛效果评分在5分以下,取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经观察发现有30例出现并发症,以恶心呕吐常见,其中恶心呕吐24例,皮肤瘙痒14例,腹胀10例,低血压1例,无呼吸抑制发生。因所有病人均常规留置导尿管,所以无法对尿潴留进行统计。
讨论
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剂量小,镇痛时间长,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临床护理工作,用药个体化和有的放矢等优点[2],不仅能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还有利于调整病人的心态,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研究,使我们总结出了初步经验,针对施行PCEA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潜在因素,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积极的手术准备,改进镇痛药液配方,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作好健康宣教,可大大降低各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治疗新概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75.
篇3
1外科病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护士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对有疑问医嘱也机械地执行。未按级别护理要求观察病程,呼叫铃响才前往,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抢救不及时,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对患者没有认真识别、对手术部位不进行标识,导致接错手术患者或手术部位错误。
1.1.2专科护理理论不熟练或技术水平低
外科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多,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因理论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1.2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差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严格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或落实不到位,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
1.2.2护士缺编严重
目前医院普遍护士缺编,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护理人员不足,她们只能疲于应付患者的常规治疗及抢救,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缺乏时间,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由家属承担,造成护理质量低下,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
1.3患者方面因素
1.3.1对手术治愈的期望值过高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术后恢复达不到期望值,不信任医师护士,怀疑诊断、治疗、手术操作错误,引起医疗纠纷。
1.3.2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外科患者治疗需要在体内安置各种管道,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虽然护士反复说明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个别患者仍擅自拔管。
2对策
2.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安全相关知识。
2.2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让她们热爱护理专业,加强责任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重点对新毕业、低年资、刚转科护理人员培训,使她们尽快掌握术前术后的护理常规及必要的抢救技术。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可选送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听课、学术交流、进修深造。
2.3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帮助,善意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4提升管理水平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也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长不仅要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新动态;学习心理学、管理学、关系学,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制定好专科护理常规、枝术操作流程;建立应急预案、告知制度、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各种仪器操作流程等;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护理安全打好扎实基础。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质控,特别是薄弱环节,要抓关键病人、关键制度、关键时间、关键人员、抢救仪器及药品。制订好各项质量标准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每月1次,科室组织护理质控每周1次,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护理人员能背诵护理核心制度,更强调的是将核心制度的要求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及时总结及反馈科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将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之中。
2.5合理配制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
护理部根据外科特点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护士长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当天安排手术多、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都应增加人员上班,尽可能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患者抢救,及时启动人力资源应急预案,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6加强医患沟通,消除纠纷隐患
据统计,80%的护患纠纷是因为沟通不足或沟通无效所致。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沟通,重要的是站在患者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便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对病人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也能谅解并心平气和的解释和安慰,以实际行动获得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
篇4
[关键词] 糖尿病;儿童;对策;护理难点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148-03
近几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育,与成人糖尿病相比,儿童糖尿病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治疗依从性较差、认知性较差、饮食控制较困难等[1-2]。其中值得注意的包括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不是十分明显,临床治疗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从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根据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患儿的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60例糖尿病患儿作为该研究对象,均选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有患儿入院治疗前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均确诊,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3]公布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为初次发病,多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降低等;测得其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平均值在8.6 mmol/L以上[4],对其尿糖进行检测后显示为阳性。
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患儿30例,男女患儿各有16例,14例,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9个月,平均(5.4±2.8)岁;实验组患儿30例,男女患儿各有17例,13例,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10个月,平均(5.5±2.9)岁。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疾病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如:指导患儿正确饮食,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包括针对性的饮食指导、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适当运动、出院指导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量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统计,题目均设置为选择题,将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收治的60例糖尿病儿童的相关资料均纳入SPSS17.0的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常规组:十分满意11例,满意13例,满意度为80.0%;实验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8例,满意度为96.7%。说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分析
常规组:出现5例(16.7%)并发症;实验组:出现1例(3.3%)并发症。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护理难点分析
儿童糖尿病作为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家族遗传病史、自身免疫功能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可判定为慢性终身疾病,其分期过程较为明显,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急性新陈代谢紊乱、短暂缓解、强化,并最终形成终身性糖尿病[6-7]。儿童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年龄在青春期与学龄前,且症状通常表现不明显,进行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从而耽误了疾病的后期治疗,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发育与身体健康。近几年来,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引发了酮症酸中毒[8]等多种并发症,这就提示相关研究学者应加大力度对糖尿病儿童进行分析探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确诊率,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儿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难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皮肤与肌肉组织发育不够完善,导致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时的位置选择较为困难,且恢复所需时间较长,为此,应指导患儿家属指导患儿正确注射胰岛素,遵医嘱服药等。
②治疗执行力度不够。由于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较低,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需要家属进行全程监督与帮助,如:合理摄取日常饮食、给予针对性的运动指导等。
③进行标本采集时的难度较大。该类患儿年龄一般集中于几个月至十几岁,自身控制能力较差,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家属的协调配合帮助进行。
④糖尿病患儿流失问题日益严重[9]。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农村人口的占比较大,该次收治的糖尿病儿童中13例来自农村,其中7例放弃疾病治疗,其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等。
3.2 护理对策分析
①合理摄取日常饮食:糖尿病儿童在饮食方面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保证儿童日常活动与身体发育所需;此外,合理控制日常饮食,保证良好的身体机能,根据患儿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饮食计划,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与食物种类等。
②给予针对性的心理与健康指导: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其治疗时间十分漫长,对于儿童糖尿病来说更为典型。为此,应在疾病治疗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此外,时刻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根据其不同的情绪变化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给予心理辅导时要告知糖尿病对患儿身体的危害,引起患儿家属对该类疾病的重视,告知其应做好长期接受疾病治疗的准备,排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担忧、害怕等不稳定情绪,积极配合疾病治疗与护理,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等。
此外,还应告知患儿及家属糖尿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流程、注意事项等,使得患儿及其家属对该类疾病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学会一些基础的护理技巧,如:正确注射胰岛素、检查血糖与尿糖的变化情况、制定完善的饮食计划等,帮助患儿出院后依然能够继续进行疾病护理。
③运动指导:糖尿病患儿大多以新陈代谢紊乱作为首要的临床表现,实际治疗与护理时还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强运动训练,根据患儿的身体状态与年龄等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临床研究[10]表明,给予运动指导可以有效发挥胰岛素的效用,从而利于降低血糖,在进行运动时身体能量得到消耗,可有效抑制过度肥胖,改善患儿血脂水平,增强患儿身体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在此基础上结合饮食指导与胰岛素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但是,若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儿不宜采纳该种运动方式。
④定期进行疾病复诊,加强日常检测:若患儿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后病情稳定可出院回家,且需要继续进行疾病的检测与复诊。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属具体的疾病检测方法与复诊时间等,通过复诊可详细了解患儿疾病的现状与预后问题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儿童依据其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儿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从而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Skrivarhaug T,Stene LC,DrivvollAK, et al.Incidence of type 1 diabetes in Norway among children aged 0-14 years between 1989 and 2012: Has the incidence stopped rising? Results from the Norwegian Childhood Diabetes Registry[J].Diabetologi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 Orga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2014,57(1):57-62.
[2] Ehehalt,S.,Dietz,K.,Willasch,A.M. et al.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Evidence for a cohort-dependent increase within the next two decades in Germany[J].Pediatric diabetes,2012,13(1):15-20.
[3] 张玉英.儿童Ⅰ型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7):871-873.
[4] 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5] 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70-3471.
[6] 魏荣,柯晓燕.需要层次理论对儿童糖尿病住院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47-148.
[7] 陆群,孙海峰,姚孝娟,等.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6):43-46.
[8] 胡云,邹海英.双“C”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91-93.
[9] 郦丹军,侯宝霞.儿童糖尿病病人个性化护理的思考与实践[J].健康必读,2013,12(1中旬刊):372-373.
篇5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的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1],而气流受限往往是进行性的且伴随有肺对气体以及有害颗粒的炎性异常反应。近年来,很多医学专家经临床研究证实,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明显地改善缺氧、保持气道通畅以及增加CO2的排出等等[2],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纠正呼吸衰竭等,从而为常规治疗赢得了较多的时间。本文主要采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4-79岁,平均(71.02±12.03)岁;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呼吸兴奋剂以及解痉平喘化痰、吸氧、使用激素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呼吸机通过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以及动脉血气指标。调节起始吸气压力,从5mH2O(1cmH2O=0.098kPa)开始缓缓往上调节,一般可以调节吸气压力至18cmH2O,呼气压力逐渐微调至6cmH2O,让患者感觉舒适即可[3]。
1.3患者满意度治疗后由医生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询问,主要可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不满意则需说明具体的理由。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加以统计学及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检测结果对比见表1。由下表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及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往往会由于一些临床症状而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常规临床治疗一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无创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能够显著地改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滞留的状态[4],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不经过气管插管且增加了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是无创通气的总称。用面罩机械通气(FMMv)是无创通气中最经常使用的方式,面罩机械通气在多种疾病抢救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同时也取得较好的疗效,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已经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5]。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及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施字衡,时国朝.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1):90.
[2]王义阳.郭兵.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3):419.
[3]郭连英,张朝晖,谢碧珍.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8-29.
篇6
Application of RA disease activity scoring system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nursing management
WU Zhuqun WANG Hongzhi ZHANG Bin MA Juanmei MIAO Guofang ZHANG Ye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Jiaxing City First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RA) disease activity scoring system(DAS28) in nursing care management of RA patients. Methods 55 patients with RA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Patients were trained to master the DAS28 assessment methods, and underwent self periodic re-evaluation to carry out "treat-to-target". Results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 of mean TJCs, SJCs and DAS28 scores in the self-assessment of patients were 0.96, 0.96 and 0.9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hysician/nurse assessment until September 2015. Follow-up found that medication program of 31% patients were adjusted, and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DAS28 activity compliance rate increased from 63.64% to 89.09%. Conclusion Self-assessment of patients and assessment results of medical staff are consistent through training by the DAS28 scoring system. The DAS28 score can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more accurately and adjust the medication program to carry the "treat-to-target".
[Key words] DAS28 scoring system; Rheumatoid arthritis; Nursing; Patient management; Treat-to-target
?风湿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类型,常侵袭性损害手、足等小关节,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1]。国际上常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系统(DAS28)对RA患者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以指导医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2,3]。既往研究表明,DAS28评分系统的资料采集、数据处理等流程均较为复杂,评分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病情评价的客观性[4]。为此,本研究以我院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医务人员评分的相关性,更科学地评价治疗前后RA患者关节活动度达标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3~9月我院风湿科收治的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RA的诊断标准[5];②有初步的智能手机或相应终端的使用能力;③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影响正常研究者;②随访期间数据采集不完整或失访者。截止2015年9月,1位医生、2位护士参与研究,回收患者调查问卷63份,排除8例未评估疾病患者,累计入组55例。其中男8例,女47例,男∶女=1∶5.9;年龄19~83岁,平均(52.16±12.86)岁;病程0.5~20年,平均(3.90±5.37)年。职业分布:退休11例,无业5例,未填写12例,在职27例;受教育程度:文盲5例,小学17例,初中17例,高中13例,大学3例。见封三图8、9。
1.2 疾病管理体系
哥特医疗网(gw.91dr.cn)开发的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MART SYSTEM OF DISEASE MANAGEMENT SSDM)包括2个APP:“风湿咨询中心”和“风湿管理专家”,医生界面有苹果版、网页版,患者界面有苹果版、安卓版、网页版。基本思路为患者录入疾病数据、医生进行管理,形成以“医生为中心,患者为主体”的疾病管理体系。
1.3 研究方法
(1)患者:通过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是否进行自我评估、治疗等)作为基线,小群组(每次4~6名患者)接受自我管理教育,使用“风湿咨询中心”应用APP,对触痛关节数(TJCs)、肿胀关节数(SJCs)及病情整体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结合血液检查结果(ESR/CRP),录入APP,得出28个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使用APP进行HAQ指数评估。(2)专业人员:医生/护士使用“风湿咨询中心”应用APP,对患者进行TJCs、SJCs及病情整体情况评估,结合血液检查结果(ESR/CRP)得出DAS28评分。(3)DAS28以28个关节计分,其计算公式为:(0.56×sqrtTJC+0.28×sqrtSJC+0.7×lnESR)×1.08+0.16[6]。参考2010年EULAR推荐的关于疾病活动度的规定[7],分为缓解:DAS28≤2.6;低活动度:2.6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采集的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并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RA患者与医护人员DAS28评估结果比较
通过比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DAS评分,评价同类相关系数(ICC),结果基本一致,ICC均不低于0.96,一致性较好,见表1。
2.2 用药方案调整
55例RA患者共采用11种用药方案,在3个月治疗期间,共有17例患者的用药方案发生调整,占比31%,各治疗方案应用情况见封三图10。
2.3治疗前后DAS28评分达标率变化
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与治疗前比较,达标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累及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进展型自身免疫病,好发于女性,其发病率约为男性患者的2~3倍[8]。一旦患病,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及精神负担,国外将RA的预后结局归纳为“5D”,即痛苦(discomfort)、残疾(disability)、花钱(dollar lost)、药物并发症(drug toxity)、死亡(death)之说[9]。Gabriel等[10]报道了美国综合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对609例RA患者进行为期40年的随访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RA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10~15年。最新的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11]均建议所有RA患者的治疗均应该以实现缓解或降低RA活动度为首要目标。目前国内外关于RA患者治疗的达标率仍然偏低,与EULAR和ACR建议的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12-14]。?M早给予明确诊断,并实施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病后致残、致畸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5]。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妇科产手术行硬膜外麻自控镇痛患者2800例,患者年龄在21-34岁,平均年龄为(28.9±2.1)岁。术前全部患者经检查腰椎状态良好,在患者L2-3段进行穿刺,实施硬膜外麻醉,术后将麻醉导管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连接,先注入硬外腔0.2%的罗哌卡因3ml,之后将0.75%的罗哌卡因10ml与50vg的舒芬太尼和0.9%的生理盐水90ml混合后泵入,恒定流速为每小时2ml,如患者感觉到疼痛可追加每次0.5ml。
1.2并发症观察对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第1d、第2d、第3d,第5d、第7d的并发症情况观察,并按照并发症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5.0,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在2800例患者中有4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并发症情况如下表1。
3讨论
篇8
妇产科手术需麻醉镇痛,常见方式有如下两种:一是在硬膜外行以自控镇痛麻醉,二是肌注哌替啶并进行安慰镇痛。前者由于在控制性上以及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度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然而,自控镇痛麻醉同样会在术后发生并发症,但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本文试对此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这三年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过手术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22-41岁,平均(30.48±1.85)岁。妇科受术者354例,251例剥除卵巢囊肿、103切除全部子宫;产科受术者246例,全部行以剖宫取胎手术。按照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300例在硬膜外行以自控镇痛麻醉的自控组与300例行以肌注哌替啶进行安慰镇痛的对照组。全部患者无麻醉禁忌。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禁忌症上无明显不同,P>0.05,可比。
1.2 方法
为自控组在硬膜外行以自控镇痛麻醉,于患者L3和L4两根棘骨间隙借助电子镇痛泵进行硬膜外穿刺与持续性麻醉。术后将导管保留,以便进行麻醉剂导入。麻醉剂为4ml的0.2%罗哌卡因。注入后观察患者实时反应,若无不良反应,则继续使用镇痛剂,即“90ml的0.9%氯化钠生理盐水注射液+0.1mg芬太尼+10ml的0.2%罗哌卡因”,给药速率为每小时2ml[1]。若有明显疼痛感受,则需加注0.5ml。加注间隔为0.25小时。保证全部患者所花费的平均镇痛时间达到(39.20±0.29)小时。而对照组患者则在术后立刻撤去导管,不继续行以麻醉,仅进行肌注哌替啶并给予安慰镇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所发生的具体术后并发症以及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对并发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全部计数以采用(n,%)表示、卡方检验。
2 结果
表1为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自控组的30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6.33%;对照组的300例患者中有1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0.68%。对比显著,P
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注:*自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t=43.59,P=0.00
3 讨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临床上会使用芬太尼等麻醉剂,这些药剂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常见并发症及对应护理措施如下:
(1) 头晕目眩:出现率较高但程度普遍较轻,一般通过充足的休息与通畅的呼吸可以缓解。护理时可以令患者卧床休息,并保持病房的通风,保证空气畅通。
(2)皮肤瘙痒:多因麻醉剂――吗啡引起的,患者容易因抓痒导致皮肤破损,从而造成感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告知患者注意,为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于严重瘙痒者可以为其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其瘙痒感[2]。
(3)腹痛腹胀:出现率较低,一般是由于镇痛剂刺激胃肠导致胃肠蠕动过慢而造成的,这种并发症可轻可重,对于重症者需要进行灌肠或者服药进行胃肠减压。
(4)尿潴留:此并发症极为常见。患者排尿困难而感到下腹肿胀,强烈不适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护理时需要从心理角度进行引导,并安排患者排尿。
(5)恶心呕吐:芬太尼与吗啡等麻醉剂会引起恶心呕吐现象,这是因为这类镇痛药物具有催吐作用。若患者呕吐则要进行病房卫生的清扫,如换床单、擦地,使病房保持洁净,通风排除异味。
(6)低血压: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血容可能会降低,血压也会随之降低。这类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是:时刻关注患者血压变化,通过输液速率的调整以及增压药的给予来实现血压的上升。
(7)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频率的变化是该并发症的直接反映[3]。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两项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必须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临床麻醉来说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与对照组(40.68%)相比,不易出现并发症(16.33%)。即使出现并发症,程度也比较轻微(表2中呼吸困难为自控组0例、对照组4例),因此,临床上多选择这种方法进行麻醉。
篇9
关键词:护理干预;AECOPD;呼吸衰竭;护理效果
AECOPD也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用辅助通气的治疗形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无创通气治疗和常规性治疗方式存在本质性的差异,能让患者免于气管插管,但是在具体应用阶段必须做好全方面护理干预,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无创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留了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的功能,能迅速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甚至造成上机失败。在本次研究中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在48~87岁,平均年龄(68.9±1.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不存在气胸、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心理干预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会出现心理压力大的情况,同时存在抵触治疗的情况,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告知患者无创通气的治疗程序和效果,及时让患者了解相关注意事项,明确病理机制,进而减少心理压力。
1.2.2通气中干预护理 在通气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状态的变化,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和主观感觉,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让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必须控制碳水化合物,避免出现较多的二氧化碳CO2,加重CO2潴留。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生命指标的变化,对血气进行检查,及时调整结果参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2.3其他护理 在通气过程中必须做好患者的全身护理工作,让患者取半卧位姿势,将头、颈、肩放在同一个水平线长,保证气道的开放性。同时根据患者的脸型选择适合的面罩,将其固定在面部,根据患者的头颅大小确定硅胶带的长度,同时进行适当的移位,避免出现漏气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无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49例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出现明显的变化,护理后各项指标明显比护理前少,前后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高气道阻力、高功能残气量和高呼吸功能消耗等,容易造成呼吸肌的疲劳。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经常采用在无创通气治疗,基于该治疗方式的特殊性,在具体应用阶段必须做好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同时要做好并发症护理,不断提升患者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无创通气治疗形式对患者自身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及时检查和干预。患者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不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还与其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认识、护患关系密切与否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则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提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方法,详细评估,充分沟通,真诚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基础。通过相关医学知识和成功病例的示范作用,使患者以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同时在上机过程中倾听美妙的音乐,和谐悦耳的音乐旋律甚至能直接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从而使患者消除心理恐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调节吸气和呼气,与呼吸机良好配合,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4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出现明显的变化,护理后各项指标明显比护理前少,前后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基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特殊性,在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要做好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强化呼吸检测职能,避免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汪晓艳.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2(23):90-92.
[2]闫长青,颜新艳,姚红霞,等.潘静四种机械通气方法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23(02):80-82.
[3]王凤琼,刘加芳,李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高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3(12):80-82
篇10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居民;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66-02
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区老城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对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生命统计数据库中所有死于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
1.2 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度根本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越秀区居民的性别、寿命、死亡时间等特点,死因分类按ICD-10的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变量分组频数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
死因分析发现,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共死亡44 213人,死亡人数超过10%的死因由高至低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12 177例,占全死因的27.54%;男性7 561例,占62.1%;女性4 616例,占37.9%,男女性别比达1.64∶1,分年度计算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详见表1。
2.2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在各类致死呼吸系统疾病中,男女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男性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5.5%)、肺炎(2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COPD)(18.7%);女性则为肺炎(40.9%)、恶性肿瘤(26.9%)、COPD(13.0%);具体见表2。而且,从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构成对比来看,肺炎的死亡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PD死亡者比例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太大;而恶性肿瘤、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死亡病例则有下降的趋势,详见图1。
2.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分布
经统计,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死亡居民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平均年龄为(76.9±12.8)岁。从表3可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老年人(70岁以上)为主,从60岁开始,呼吸系统病死人数明显增加,80~89岁年龄段达最高峰(35.9%)。而在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超过10%的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死亡分析可见,恶性肿瘤在70~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38.7%);而肺炎和COPD均在80~8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4.5%和46.7%);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因肺炎致死超过半数(52.6%)。
2.4 呼吸系统病死亡的气候变化
据统计可知,越秀区居民呼吸疾病死亡与气候有关,死亡人数以1月份最多(1 256例,占全年的10.3%),10月份最少(874例,占7.2%)。对具体病种而言,则各有不同:肺炎在1、2月份较高,10月最低;恶性肿瘤在1、5、9月份较高,3、7、12月较低;COPD在1、3、12月较高,10月最低。详见图2。
3 讨论
根据本次资料统计可知,广州市越秀区近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表明此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形势较严峻,在今后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处于主要死因顺位中第三位,与上海市2010年[1]分析一致。呼吸系统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与广州市城区COPD的患病率和年龄特点相符[2],也与新疆26年的病例统计一致[3],但主要死亡病因则不同,经过多年的努力,肺结核已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我区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重点是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在三级预防中可以对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和天气寒冷的季节有所侧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防治重点是肺炎。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且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体征较少,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在1月份最多,不论是总数还是肺炎、恶性肿瘤或COPD,均以1月份死亡为最,估计与广州的气候特征有关。北京H区研究结果[5]显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广州市的情况不同,杨军等[6]利用广州市2003~2007年全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显示,低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020(1.001~1.037),而高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广州市1、2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份则通常是骤冷陆续发生的时候,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发生、加重。此外,李宁等[7]统计广州市多家医院2006~2008年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资料,结合同时期环境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在冬季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高于夏季。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较多月份与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月份趋于一致。钟南山院士长年对COPD的研究也表明,空气污染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环境治理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春凤,陈仲庆,刘文斌. 上海市五角场镇2010年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2,24(2):160-162.
[2] 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等.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5(5):314-316.
[3] 曹建江,朱武. 2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疾病构成比分析[J]. 农垦医学,2001,23(6):374-375.
[4] 郭丽. 186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2(2):258-259.
[5]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等.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7):569-572,659.
[6] 杨军,欧春泉,丁研,等. 广州市逐日死亡人数与气温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136-138.
[7] 李宁,彭晓武,张本延,等. 广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时间序列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86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