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培养IT专业技能和IT职业素养的一系列软硬件要素的结合体,承担着为社会及时输送高素质IT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
一、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
基地集校园网络中心、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类专业技能实训中心于一体,为数字化校园提供环境、为校园网应用搭建平台,为计算机技能实训提供保障。
1.1网络中心既要保障技术的成熟性,还要考虑技术的主流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学校投资建成架构合理、信息通畅、数据共享度高、可靠性强、应用集成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实施计算机教育、拓展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基本保障。
1.2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可提供500台计算机实训工位,承担全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实训,同时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的上机需求。
二、实训基地的立体化建设
为了适应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必须按照IT基本技能、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实训的功能要求进行建设,而且要与企业接轨,为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演变提供渐变的工序和环境。
2.1 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该中心的服务对象为全校学生。实训内容为:
(1)计算机软件操作。将指法练习及文字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Office组件的基本应用、实用软件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任务驱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和督察为辅的教学模式。该实训不仅要求网络环境,而且要有教师机和服务器。教师机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体广播、分组讨论和个别指导。学生可以从服务器上下载实训任务和实训指导,也可以将实训的结果上传到服务器。
(2)计算机硬件综合是将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拆装、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常用工具的使用、网线制作、简单网络互联等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培养学生硬件维护方面的动手能力。该实训要求至少2个场所:实训操作场所(学生在这里完成指定的实训任务。)和网络环境的机房(学生在这里可以查询各种配件和设备的性能与价格、撰写实训报告,锻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也是该实训的要求,并将实训报告上传到服务器)。
(3)数据库基础和程序逻辑,以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这2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生在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中心主要进行的是认知和感知的基本训练,以学生个体能力培养与展现为主。
2.2岗位能力实训中心的建设
该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划分专业后的计算机各专业学生。实训内容突出专业设色,根据专业培养位的岗位群,将每个岗位的课程组合成一个模块(称之为岗位模块)。对岗位模块内的课程,根据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并行或串行实施,时间要相对集中,一般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该阶段的教学内容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教学组织始于工程项目的提出,教学于工程项目的过程分解与实施,终于工程项目的竣工。一般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比例为1:1。课堂教学和实训应选用2个不同的工程项目同步进行。课堂教学的项目,形成一个使教学的组织由整体到肢解,由肢解再到整体的载体,将课程的知识形成一条主线连贯起来。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对课堂教学的消化、理解、模仿、拓展和创新的载体,使学生能完整地掌握相应岗位的技术和技能。
2.3综合能力实训中心的建设
该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岗位能力的学生。当学生完成了岗位模块课程学习后,要做一个将该岗位模块课程综合到一起的阶段项目,该项目需要集中时间进行,一般不应少于2周。如果说学生在岗位能力实训中心的学习和实训主要以线状开展,则综合能力实训中心的学习和实训应该是网状实施。该阶段的实训是将岗位的知识点、技术和职业素养交融到一起,要求以团队的形式组织教学,要采用真题真做或假题真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并选出项目组长,确定项目进度和实施计划,要有阶段汇报和项目验收。该实训中心的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兼指导。
该中心开展的实训是项目实训,重点培养团队精神。该中心的建设不仅要求设备要满足职业的需求,而且要构建企业氛围,仿真企业环境。
2.4 I T项目实战、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实际工位,可以采取挖掘内在潜力与积极向外拓展相结合的策略。基地研发室以教师为主的科技开发场所,采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技形式,可为学生提供约几个工位,通过承担小型软件开发、网站建设、学科竞赛等形式;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包括校园网络中心)本身的运行为学生。学生参加真实的项目开发或实际工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工程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意识,也为计算机类专业推行工学结合、师生参加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搭建了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机会,企业得到了满意的人才。
企业文化的熏陶对师生的职业素养产生良好的影响,也为把实际生产项目引进实训基地、引入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为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的立体化建设添加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篇2
>>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实验和计算机软件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项目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计算机软件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应用教学实践探析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本科生工具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软件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计算机软件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TSPi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Application of Introductory Project Teaching in Computer Softwar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Chong
(Computer Department,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7, China)
篇3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检测;维护对策
1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为我国医院发展注入新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计算机普及度日渐增加,计算机软硬件稳定运行出现故障不可避免,导致计算机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影响医院工作稳定运行。因此,加强对医院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检测及维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出现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因素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软硬件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内部元件自身性能不佳,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脱焊和虚焊等问题,使得插接件、触点等被氧化,严重情况下,导致计算机故障;另一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用户外部条件造成的,例如:电压不稳造成的电源部分老化或者损坏、元器件积尘过多等,另外,在计算机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剧烈振动、私接乱改等现象均会造成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医院计算机中包含着大量信息,一旦发生故障,极易造成信息丢失,造成一定损失,另外,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设备的支持。因此,加强对医院计算机软硬件检修十分必要。
3医院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医院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要盲目进行修理,需要采取正确方法,对故障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明确其故障所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整和修理,恢复计算机程序,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故障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观察法
观察法是―种基本检查方法,主要是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要进行仔细、认真观察,确认计算机是否正常运行,外观方面,主要关注主板元器件是否存在物理变形现象。另外,计算机操作系统稳定,那么其对应的电源等也会正常运行,反之,就要观察电源供电情况,例如:适配器是否发热等,不仅如此,计算机运行声音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如果出现异常声音,那么要进行检查。
3.2插拔法
插拔法是上一方法无法进行检测时采用的,对可能出现故障的板卡进行检测,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采用插拔法的关键在于软件要正常运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发现主板、内存等之间的连接故障,并找到故障点,另外,插拔法还需要结合排除法进行故障检测,以此来提高检测效率。
3.3替换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替换法是另一种插拔法,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将所有硬件拔下,仅对硬件进行替换即可,例如:在替换显卡时,计算机仍然稳定运行,那么故障就在显卡上,但是,这种方法,对经验不足的人员来说,难度较大,检测效果也会相对降低。
3.4比较法
比较法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硬件间关系而言,例如:如果在检测中,其中某个硬件出现特殊电压时,电阻电压与正常标准存在一定差别,那么就能够说明这个位置的硬件出现故障,要进行及时调整。
3.5升降温法
升降温法顾名思义,主要是指计算机某元器件出现过热现象而采取的方法。由于受到运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电路升温现象会直接造成局部短路,此时,给局部加温,查看计算机运行状况,且在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行时,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找到故障点,并进行解决。
4医院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及维护
4.1内存问题
在出现主板变形、内存插槽损坏等问题时,会直接导致内存接触不良,可以利用尼龙扎带对内存进行加固处理,并稳定内存,避免接触不良隋况出现,且针对一些老旧设备,受到天气影响,其内存条上会出现氧化现象,出现接触不良,因此,要将内存条拆下来进行定期擦拭。另外,针对安装时没有发现的故障,要通过刷新相关设置进行有效处理,且在软件日新月异背景下,能够实现更好地配合,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4.2CPU问题
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其元器件集成度极高,也是故障发生最多的位置,医院计算机出现的死机问题,主要是CPU散热不良造成的。因此,在CPU故障出现时,系统不会有所反应,首先要查看CPU是否被烧坏,且CPU针脚在安装时,极易造成损坏,在检测过程中,要小心插拔,避免造成针脚损坏,针对CPU散热效果不良问题,要及时修复风扇,将CPU设备热量及时排出,另外,针对CPU故障,还可以利用Debug卡进行地址读取,经过译码器解释,显示到数码管上,进行判断CPU故障所在,及时解决问题。
4.3硬盘问题
硬盘问题一般包括两方面:一类是纯硬件问题,另一类是硬盘涉及到的软件相关问题,一般是主引导扇区被修改、逻辑坏道等问题,可以进行重新分区解决。但是,纯硬件问题,例如:电源不稳等都会影响计算机稳定运行,且处理难度较大,此时,要加强对电路芯片的观察,在主板boss设置中,如果难以识别硬盘,可以判断为磁头损坏等问题,及时进行元器件更换。不仅如此,在新加硬盘时,有可能出现矛盾,那么可以利用一定工具软件进行修复,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稳定运行,从而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4.4显卡问题
显卡问题表现为其驱动无法正常安装,主要是受到接触不良的影响,由此,要及时对主机显卡进行除尘处理,对显卡金手指等进行氧化处理。另外,在搬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振动,对显卡产生不良影响。相对来看,显卡发热量也较大,一旦散热较差,那么也会造成显卡故障,除了关注维修,还要加强对显卡的日常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医院计算机软硬件稳定运行。
4.5声卡问题
声卡问题显而易见为无声,在无声现象出现时,如果安装及外部链接都处于正常状态,那么可以确定为软件因素引起的问题,当人为因素排除后,需要更新安装程序,及时做好补丁处理。在MIDI文件无法正常播放时,极有可能设置问题,而针对安装网卡等设备后,声卡出现问题,是无法实现兼容原因,使得声卡程序受到干扰。因此,要及时更换相关设备,解决无法兼容问题,进而恢复声卡功能。
4.6驱动问题
驱动问题主要发生在软件上,要进行不断调试和测试,才能够判断故障位置。驱动作为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无法运行,那么计算机不能够正常发声、且图片等无法正常浏览,驱动老化问题,使得其无法适应最新版本导致的故障,要利用自动检测工具进行故障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
4.7显示器问题
黑屏是计算机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的问题,其与电源等存在直接关系。因此,要及时检查电源、显示器及主机连接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确保这些环节都没有问题前提下,检查板卡,找到影响显示器黑屏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促使计算机恢复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8软件问题
计算机软件问题主要是病毒、系统文件操作失误等造成的,软件故障主要包括BIOS、DOS等异常。因此,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故障进行排查,确定故障所在,并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之前,对信息进行备份,避免造成信息丢失,并严格按照检查流程,电源排查、线路检查及软硬件维护,循序渐进排除故障,从而保障医院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
篇4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Curriculum Study for Computer Undergraduate Embedded System
Li Biyun,Shi Junping,Li Zongs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lag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mbedded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bedded system,identify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building embedded systems of major computer science in colleges,a new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mbedded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urses of major in computer.
Keywords:Embedded system;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Compute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一、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由包括微处理器、定时器、微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一系列微电子芯片与器件,和嵌入在存储器中的微型操作系统、控制应用软件组成,共同实现诸如实时控制、监视、管理、移动计算、数据处理等各种自动化处理任务。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强调硬件软件的协同性与整合性,软件与硬件可剪裁,以满足系统对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要求[1]。
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如手机、PDA、MP3、手持设备、智能电话、机顶盒等,可以说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由于社会对掌握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成为未来几年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
目前,随着嵌入式技术越来越热,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建立了嵌入式实验室。但是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很多高校嵌入式课程开设的情况不理想,很多学校建立了优良的嵌入式实验室,却很难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二、需要合适的师资力量。吉首大学作为一所办在民族地区的省属高校,其办学宗旨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吉首大学计算机系一直就是秉承此种宗旨来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从目前的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不仅要面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应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相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需求相结合进行适时调整,从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师资能力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规划,以适应当前应用广泛的嵌入式系统人才需要。
二、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嵌入式技术及其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深厚嵌入式理论基础、能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无线通信等实际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嵌入式系统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软件工程及各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工具[2],毕业后学生将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能力,有能力适应巨大的嵌入式系统产品市场需求,成为嵌入式系统产品企业所急需的掌握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的人才。
毕业生具有的知识、素质、能力包括: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熟悉计算机方面的有关法规,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的基本能力。具体掌握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在该操作系统环境下设计、编程及开发的能力。兼具软件及硬件的协调开发能力。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嵌入式方向的研究与开发。
三、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子系统,需要掌握有关电子和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硬、软件综合知识。一般而言,自动化、测控和电子类的学生电子设计的基础较好,程序设计偏弱;而计算机类的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好,电子设计能力偏弱。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结合进行。
(一)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相结合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电子系统的智能化(工业控制、现代农业、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等),计算机应用的延伸(MP3、手机、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等)。从这些应用可以看出,要完成一个以MC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设计,需要硬件、软件及行业领域相关知识。硬件主要有MCU的硬件最小系统、输入/输出电路、人机接口设计。软件设计有固化软件的设计,也可能含PC机软件的设计,这些有关嵌入式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和测试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最主要的三大技术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设置应与这些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相结合,在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知识基础进一步拓展设计和应用知识。
(二)与嵌入式系统自身特点相结合
嵌入式系统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基础,但嵌入式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按照层次结构看待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不能片面地从“电子”或“计算机软件”角度认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密切相关,软硬件协同设计已经成为电子系统级工具和方法的主要应用,是软件与硬件的综合体,没有对硬件的理解就不可能写好嵌入式软件,同没有对软件的理解也不可能设计好嵌入式硬件。软硬件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是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要求之一[3]。嵌入式系统设计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以应用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关键,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
(三)与市场、企业需求相结合
高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从需求的角度,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市场紧缺,企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的软硬结合的复合型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充分培养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实际岗位的用人标准,满足企业应用需求,缩短企业二次岗前培训,成为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基本内容
要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设计,需要硬件、软件及行业领域相关知识与实践训练,嵌入式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综合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三个结合点,制定一套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4]。
(一)理论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硬件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和C++)、软件工程等软件课程;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也应该为嵌入式方向的支撑课程群。操作系统考虑嵌入式方向课程设置,应增加Linux操作系统的实训内容。
在这些计算机专业课程基础上,删减原来与嵌入式方向联系不大,相对独立的若干专业课程,适当增大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方向课程比例,构成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理论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中增加嵌入式系统概论,硬件层面上增加可编程逻辑器件及描述语言FPGA/VHDL、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软件层面上增设Linux下C语言编程、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嵌入式系统级别上考虑软硬结合增设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考虑嵌入式发展方向,增设WinCE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课程。
(二)实践课程体系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应用的,实践是整个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能力。在嵌入式课程实践中,采用多层次专业实践与培训认证相结合的实践体系。专业实践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课内实验学时占每门课总学时数比例不低于30%,课程设计包括软硬件和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综合项目实践以项目团队的形式使学生得到团队协作的训练,毕业实习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形式进行。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使学生课程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高,综合项目实践则培养学生阶段性综合性实践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设计的应用能力。目前,在嵌入式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厂商及相关认证也越来越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及在职工程师所关注,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国际和国内嵌入式认证的培训内容和知识更新体系,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在IEEE计算机协会和ACM共同制定的2004版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中,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是一项长期、艰难的任务,新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学科,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既重视融合学科的基础知识积累,又强调实践性,使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紧随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徐劲松,刘钰碧,蒋晶.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45-146
[3]徐敏,林瑞金,关健生.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5
[4]杨立林.从企业招聘需求看嵌入式系统教学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69-70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已经被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类型上说有大型机、小型机、还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微机。微机又以笔记本计算机和台式机为代表,所以为了让使用计算机的我们能够更好的对它进行维护和保养就很有必要了解一定的软硬件知识。
二、家用计算机的基本情况
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计算机的目的一是为了青少年的学习、另外则是出于家长们为了方便工作和休闲娱乐。实际上,很多家庭购买计算机的出发点是好的,实际上使用计算机多以娱乐游戏为主。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游戏能够顺畅的运行,计算机的硬件往往比较先进,性能优良,而计算机中的软件多以像OFFICE软件、杀毒软件、浏览器等为主。
三、家用台式机的日常保养
(一)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是配置高的计算机我们就应该更加注意对它的日常维护,让它尽可能的为我们正常服务。建议如下:
1.对计算机的主板要注意保持使用的清洁,避免因电路板上积灰短路而烧毁主板。
2.对cpu来说,必须注意CPU风扇的维护,若风扇处问题会导致其温度过高而出现频繁重启等故障,所以应经常清除风扇上的灰尘保持风扇的正常运转。
3.在清洁主板的时候注意对内存的保养,可用橡皮将内存的金手指部位进行擦拭,防止出现氧化而导致接触不良。
4.对计算机的硬盘也要经常维护,注意防震、防尘、防潮、防高温、防磁、还要防止突然断电,这些都会对硬盘造成损害。
5.开关机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进行维护。
6.对整机的维护是建立在各个部件正常维护的基础上的,保证正常湿度、温度、避免电磁干扰,保证电源有足够的功率和稳定电压。
(二)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第一次装机后,应及时对系统进行备份,以便将来系统出现问题时进行恢复还原。
3.一定要安装杀毒软件,以免病毒通过浏览器等渗透进你的计算机对你造成损害。
4.对你的文件系统要统筹安排,避免杂乱无章的进行文件管理,再日后的查找文件时候能够轻松快速的查到。
5.不要轻易的对系统盘进行文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以免损害系统文件,造成操作系统瘫痪而无法使用计算机。
6.注意软件冲突,同类型的软件经常会相互争夺系统资源,造成系统的死锁,而导致计算机死机。所以同种类型的软件选择一种进行安装即可。
7.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四、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微型计算机中出现的故障有很多种,单个用户不可能遇见所有的故障,在维修的时候应根据故障的表现形式加以分析判断,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及功能,能够进行拆装机。
2.能够熟练的安装操作系统,能根据需要安装必要的应用软件如浏览器、杀毒软件等。
3.会使用主板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诊断软件对硬件进行检测。
6.硬件故障的查找原则应该清楚。
7.CMOS的常见故障应该及时准确的发现并排除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在使用局域网的时候应该防止病毒入侵及常见软件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保成,向炜,宋清龙.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审计风险 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最终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过程。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紧跟信息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勿庸置疑,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已有的实践的确向我们展示了其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不容忽视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极可能使审计风险复杂化。如何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可能的风险?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力图对计算机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有意义的防范对策。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三大构成要素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未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最终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审计,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含有重要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计算机审计虽然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等方面与传统审计有很大不同,但仍然可以认为是由以上三大要素构成,以下试对其进行因素分析:
(一)计算机审计的固有风险因素分析
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是指:假定未对计算机会计软硬件系统进行安全控制的情况下,系统发生运行失常或数据丢失、错误的风险。其特点包括:①它是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所固有的特点决定的,其风险水平与系统硬件质量、软件稳定性及运行环境紧密相关,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风险水平,而无法对其实施控制和影响; ②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评判,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主观性和复杂性,难于准确计量;③其风险水平一方面会因为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实时性、正确性而降低,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而增加。
影响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的因素包括: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不恰当的运行环境,如在防火、防磁、电源等方面达不到要求,可能导致硬件系统运转失常;②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突然的硬件故障,可能令已完成的操作前功尽弃;③计算机软件系统质量,运行不稳定的软件系统,可能导致不正常中断或数据丢失;④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资料较易被破坏、篡改或窃取,且往往不留痕迹,难以追查。⑤系统的网络连接,与互联网络连接的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受到网络远程的恶意侵害。
(二)计算机审计的控制风险因素分析
计算机审计的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操作和管理规范等安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有效,导致无法恰当地防止、发现和及时纠正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的风险。其特点包括:①它是由被审计单位有关安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有效所引起的,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风险水平而不能对其实施控制和影响;②对其风险水平的衡量由于需要兼顾传统内部控制的思想和计算机系统管理的知识,因而较为复杂且难以准确计量。
影响计算机审计控制风险的因素包括:①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相关安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或未能完全贯彻执行;②对会计软件系统的应用测试不够严密,采纳了潜伏某些错误的不合格系统;③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存在内部控制考虑不足,包括:a.软件系统中职责权限划分不明,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 缺乏相互制约机制,导致系统数据易遭篡改和操纵;b.软件系统数据控制设计不严密,如数据校验纠错措施不足,导致误将错误数据纳入系统;c.系统设计缺乏详细的日志记录,某些非法操作不留痕迹,审计线索丢失,导致对非法篡改数据的扼制力不足;d.软件系统设计中对系统运行故障的事后恢复措施考虑不足或数据备份方案设计不全面,导致数据保存不完整或前后不一致;e.系统没有预留审计接口,导致审计软件的自动运行及采集审计证据困难;④工作人员配备安排欠妥,电算化会计系统要求工作人员尤其是系统管理人员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如二者欠缺其一,必然增加操作管理失误的可能性;⑤系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措施不足,增加了会计数据遭侵害甚至丢失的可能性;⑥防范网络远程侵害的措施不足,如未设立有效的防火墙、实时监控程序、数据加密程序、电子密钥系统等,无法有效防止网络黑客或敌意方对系统数据、程序的恶意攻击。
(三)计算机审计的检查风险因素分析
计算机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相关安全控制措施未能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的错误, 审计人员也未能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的相关技术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发现该错误的风险。其特点包括:①它是惟一可由审计人员自主确定和控制的风险;②借助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审计抽样样本将大量增加,抽样风险有望被有效降低,则计算机审计的检查风险将主要表现为非抽样风险;③其风险水平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密切相关。
计算机审计的检查风险既存在降低的趋势也存在增加的可能。其趋于降低是因为:①抽样样本的大量增加,扩大了审计覆盖面;②利用查询、搜索等计算机系统功能可以迅速获得所需信息,提高了取证效率;③只要导入审计软件的初始数据无误,则其后的计算、统计过程交由计算机高效完成,可以有效避免手工审计的某些低级错误。而其风险水平可能增加的原因在于:①它与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的能力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多数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不足,导致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对所生成的电子账簿的审查,而对于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及运行还无法做到实质性审查;②审计软件的开发应用还未形成较统一的标准,实践中的审计软件或自行开发或委托研制,可能潜伏某些缺陷;③由于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商或开发时期不同,二者的系统数据格式可能不相兼容,这为审计软件的自动化应用带来了困难,数据格式转换过程中如发生转换错误或重复录入数据失误,都将直接带来检查风险。
二、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分析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为了探求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从而促进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前文所述: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惟一能够自主确定和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至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则只能对其进行评估。因此,对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同时从两方面入手:①提高评估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的正确性,从而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提供准确的依据;②降低计算机审计的检查风险。
(一)提高评估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正确性的对策
为提高评估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的正确性,应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考察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电源供应的稳定性、硬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各项安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2.考察被审计单位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备份情况,包括是否进行了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备份,备份方案是否全面。3.考察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软件系统是否合格,各项功能设置是否安全可靠,其运行的稳定性及系统内部控制手段如何,包括:①数据处理、报表处理等过程的正确性合法性,是否遵照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及法规;②软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职责权限是否划分明确,相互制约机制如何;③数据控制是否严密,是否包含了有效的数据校验和纠错措施;④系统能否提供详细的日志记录,以作为有效的审计线索。4.考察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配备、分工及其权限制约的有效性。5.考察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防范计算机病毒及网络远程侵害的相关措施,如有无设立防火墙、有无必要监控措施等。
篇7
关键词:硬件维护 教学改革 计算机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s about the course of hardware maintenance of computers
Jin Yaqu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hardware maintenance is a practical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Student can master computer hardware composition through study this course, assembly,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ng system install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cation can eliminate th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ilures, maintenance of common external equi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hardware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computer
计算机硬件维护课程不仅是我校信息专业本科生和网络专业专科生的必修课,也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及其软件和硬件的迅猛发展,有必要学会自己动手维修维护计算机;社会对掌握计算机维护维修技术的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排除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软硬件故障,还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工作。
1 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硬件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1)计算机硬件组成,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光驱等的技术指标,外观以及相关知识。(2)计算机的组装与设置。(3)计算机的维修维护技术。
教师的教学手段从黑板加粉笔转换成多媒体课件,节省了时间但也只是更改了板书形式,单向授课的模式并没有改变。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如果教师对概念的阐述枯燥,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参数技术指标理解单调,难于掌握,学习兴趣难以调动,遇到故障无从下手。
计算机业界的摩尔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硬件发展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了解行业动态,然而课本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速度。正常的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最快也要一年时间,即便在编写时内容是最新的,到学生手中时已经是过时的,满足不了学生对当前主流设备了解的要求。另外,教材中涉及对笔记本电脑的内容也很少。
本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现有的实践内容相对陈旧,实用性不强。动手操作方面,学校一般不会提供最新设备供学生拆装,学生接触到的往往是已经淘汰的设备。用于拆装实验的设备的不确定性比较大,都是当年报废的机器,经实验人员整理后,用于学生拆装练习和各部件认知。
考核方式为笔试,偏重于概念的死记硬背,无法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改革探索
2.1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地加入图片、视频制作出生动的PPT课件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学习兴趣。需要课堂演示时,配合讲课进度,尽量找到硬件实体,带到课堂进行实物教学。教师先在课上演示,课间可以让学生传看,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还可以事先在网络上找好各部分安装拆卸演示视频,放给学生看。安排学生开展市场调研,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调查结果,作为平时作业计入课程成绩。
采用虚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机上学习光驱的设置、CMOS参数设置、硬盘初始化设置、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软件测试,设置网络参数等,还可实现多操作系统的安装。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比他们在课堂上听讲印象要深刻得多。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选择最新版教材,补充前沿知识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维修;日常维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20-01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时时离不开计算机,它在我们生活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这是个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国家政各府机构,大中型公司企业、家庭及个人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各类病毒的侵蚀、误操作、文件丢失、数据破坏、系统瘫痪等,以及日常的开机失败、软硬件故障等,多数人就毫无办法,只好送进电脑医院,这些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事实上,大部分计算机的故障只是很小毛病。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维修维护知识,能很好解决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学习使用中遇到的麻烦。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教学工作,有必要教会学生懂得电脑的日常维护知识和维修技术,这些基本而有用的知识无法在课本或教学过程中直接体现,只有结合个人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和日常使用经验分享给学生,它也应该作为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重要知识体系。
一、计算机的基本维修知识
其实对于计算的基本维修可以引导学生直接通过,“看、听、闻、摸”四个步骤来诊断。首先是看,一般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看故障现象,根据现象来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二是看外观包括是否变形、是否变色、是否有裂纹、是否有虚焊等。在是听,主要是听报警声和异响声,根据声音来判断故障。然后就是闻,主要是闻主机是否有烧焦的味道。最后才是摸,主要是触摸元器件表面是否有烫手的感觉,在系统运行时可用手轻触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一般元器件表面温度为40℃-50℃,注意在触摸前要放掉身上的静电。
二、日常维护知识
日常维护人人可以做到,但是学生在学习使用过程中不会去关注,也没有专业的课程或资料可以参照,从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可以将维护知识列清单分发给学生,内容如;电脑理想的工作温度在10--35摄氏度,防灰尘:灰尘太大,时间长了会腐蚀电脑各配件的电路板,开关机顺序:先打开打印机,扫瞄仪等外部设备的电源,再打开电脑主机的电源,关机顺序:先关掉主机的电源,再关闭各种外部设备的电源,关机后一段时间,不要频繁地开关机,至小间隔10秒以上。当电脑工作时,请勿关机,以免损坏正在读取数据的驱动器,电脑工作时,尽量避免搬动机器,过大的振动会对硬盘等造成损害。在应用软件运行时请勿关机,如需关机,请先关闭所有的程序。在卸载文件时,不要删除共享文件,这些共享文件可能被系统或者其他程序使用,删除后会造成运行软件或启动系统时死机等。
三、一般故障识别和排除
遇到电脑故障很多学生束手无策,一般电脑的故障大部分是使用过程中的软故障,教会学生遇到电脑故障要静下心来,首先检查主机上的各种连线是否有松动,如果完好,再检查应用软件,修改或重装软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一般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检查WINDOWS系统,大部分问题在完善系统或重装系统后都可解决,最后才是硬件的兼容性或故障问题,请及时检修,如;按键的失灵,可能是由于鼠标按键和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距离太远或点击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而反DAN能力下降。也可能是因为当按键下方微动开关中的碗形接触片断裂引起的,尤其是塑料簧片长期使用后比较容易断裂。拆开微动开关可以焊下,然后再细心清洗,可以上一些脂;有如文件的恢复,删除的文件有时候也会想要再用,重新制作会比较麻烦,所以,恢复删除的文件也很重要,可以深层搜索之前编辑的文件,深层搜索能够将前些日期编辑的同名文档一一列出,这样你就可以恢复到你星期二或者随便哪一天建立的文档了。当然这些方法不是绝对的,要学生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习
计算机课程重在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基本障碍识别和维护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标准也要求要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在实践环节教学中去实现。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特意设置相关计算机故障,要求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学生懂得了这次基本的问题排查排除,将来把计算技术和机维护知识带进工作,在工作中能很轻松解决此类问题给工作带来的麻烦。
总之,计算机软硬件的日常维护教学应作为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时候简单基本的知识、技术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比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更重要、更实用,在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白拥华.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19-03
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在我们大众生活中日益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巨大的作用。但随之而来也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例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在兼容性上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每天要面临着计算机病毒和系统漏洞的威胁。虽然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编写初步程序,但是当面临这些软硬件系统的故障时,由于缺少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实际维修经验,他们显得茫然失措,各种问题随之而来[1-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简称《组装》)在我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必修课之后开设的一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的素质教育选修课,该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的重要衔接和补充。本门课程的学时数为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面向全校选修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同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安装、系统维护,并具备对微机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该课程的特点是门槛较低,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广,可延展性强。然而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环境的限制,学生缺少的具体实践机会,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综合性实用人才的需要[5-7]。
1 目前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组装》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缺乏硬件设备的支持,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介绍,对器件的发展构造、原理用途等进行枯燥地阐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5-7]。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门课程如果采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需要配套建立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因为计算机组装与实验机房的建设对设备材料的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提供大量的设备。而计算机硬件设备经过反复拆装,设备的故障率比较高,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很大。因此在一般的高校里面,按照“理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开设本门课程,还不是很多。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加速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更新速度,而随计算机设备更新配套的教材和资源库的建设相对滞后很多[8]。现有的教材和资料知识体系相对陈旧,类似于视频文件形式的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不是很充足和新颖,因此展现给学生的信息量不是很丰富和生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兴趣、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差别很大,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授课老师面临着的重要挑战。
2 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1 教学方式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提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以互动教学为理念,网络教学为辅助,项目驱动教学为线索,团队协作精神为灵魂。首先利用基础中心已有资源,进行优化再利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组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分为硬件拆装区和系统安装区,为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场地保障。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尝试互动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上学生被动的地位。教师主要是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实践性强的部分,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方式;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这样学生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
2.2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之组织与安排,我们采用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为载体,把所有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四个教学情境中:计算机拆卸与组装、计算机选型与配置、计算机系统安装备份及优化配置、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然后按照这条主线细分为12个项目,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按照学生对计算机的一般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在项目1的“课程开篇导读”模块中,教师首先介绍组装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进度安排,让同学们对课程有个整体认识与了解,随后参观计算机硬件配件的展示区,学习计算机发展史,增强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填写计算机组装课程学习调查表,反馈计算机基础知识背景,最想学习的知识和最喜欢的教学模式等内容,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这样为后期的因材施教和课程项目调整提前做好准备。项目3的“微型计算机硬件部件市场调研”的亮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加市场调查和社会实践,跟踪计算机的软硬件市场最新行情,从市场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学生首先在网上了解计算机整件和散件市场行情,熟悉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性能指标,然后到周边的电脑市场做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计算机配件的最新产品和采用的最新技术,回来以后做总结,写成社会实践报告。在适当的时候,给同学提供发言机会,交流他们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主流硬件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指标,满足社会对综合性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他的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前后照应的思路,让学生逐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3 实践教学过程改革,分层次和分组教学
由于本门课程是全校公选课,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选修本门课程。同学们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起点不一样,差别很大,如果按照统一的模式教学,将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情况。因此在本门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高起点的学生,按照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一点,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学会解决多种情况下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部分同学自发组成电脑维修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免费为别人维修电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新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底起点的学生,要求稍微低点,主要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主要参与回答电脑咨询和市场行情调查相关事宜,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实验环节,由于需要指导学生拆装电脑,如果学生的人数过多,老师往往指导不过来,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发挥优秀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竞选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然后按照不同的专业和层次的组队原则,分成不同小组,每组4人,团队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加强了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取长补短,在分工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通过团队成员的帮传代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了提高他们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组装计算机软硬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实验项目安排小组之间竞赛,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使每个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2.4 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考核的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把这门课程定位考查课,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既不同于期末一次性纸质考试,也不同于大作业的提交,而是采用过程考核模式,从课程初始阶段即明确课程学习所需完成的任务,形式灵活多样,如实验报告、市场调研、分组讨论、成果展示、课程答辩等等。
本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因此取消了理论考试,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考核,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关,制定出相应的考试标准。具体的考核模式为:通过期末考查,结合平时作业和实验作业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期末考查:通过综合能力考核与测试,记录学生的综合成绩,成绩占50%,要求学生当场提交实验结果。平时成绩占50%,主要依据为平时作业及平时考勤。平时上课时,教师应认真检查和记录,给出科学合理的平时成绩。平时的实验项目以案例驱动为主进行设计,在完成实验项目以后,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对于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采用现场考核模式,计入平时成绩。这样以来,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出勤率高,完成实验的认真程度很高,期末提交作品的质量很高。
3 结束语
本门课程是我校于2009年新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选修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深受同学们的重视和欢迎,形成了“抢选”、“旁听”等热烈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兴趣浓厚、积极回答问题,出勤率提高;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与人相处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好。当然,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硬件拆装的计算机主要是台式计算机,设备的配置相对过时;随着笔记本电脑在大量普及,学生渴望了解关于笔记本电脑方面的更多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郝心耀.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谈公选课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34).
[2] 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0(2).
[4] 张错玲,张佑生,张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收获与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0(1).
[5] 张晶,李心广,王金矿.全校性选修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5).
[6] 陶建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19).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51-01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当前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认知模糊,教学模式及方法滞后。实践教学的宗旨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体验整个实践的过程获得真知。但中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演示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学生操作。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差,学生的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对专业教学培养方向不明确,计算机知识的体系结构缺乏完整清晰的认识,教学方法上照本宣科,没有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这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工作岗位相脱节,影响教师教学成效和学生再学习能力的提高。
(2)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促使软件不断更新,版本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这对硬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硬件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新软件的需求,即使安装成功也只是勉强运行;很多中职院校对正版软件的专项投入少之又少,使用的大多是破解版,这些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远不如正版软件,老师和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奇怪的错误,误导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成功实操验证,学生逐渐对上机实践产生厌倦,不能达到上机实习的目的,教师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被大打折扣,也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3)实践教学的考评措施老套。在计算机课程的考核评价中,许多中职学校仍然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以教师讲的内容为“纲”,学生只要考前突击复习一下便可过关。而对于计算机这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来说,这种考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评,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部分中职学校即便安排有实操考试,可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支撑,没有积累和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实践教学试题库,造成教师无法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学生对上机实习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对策
(1)要提高和落实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直接关系着中职教育的成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设法安排实践课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以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应积极寻找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促使中职教育良性发展。而作为计算机实践课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把最新鲜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学情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安排合适的实训项目,并在实训中充当项目实践的引导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提高学生实践参与度,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极性。
(2)要加大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证。“画饼充饥”“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条件,会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所教内容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严重脱钩,学生所学知识可能没走出校园就已经被淘汰了。因此,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建设与专业教学标准配套的实训室,购买配套的正版软件,为计算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同时,学校应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及时做好软硬件的补充、升级和日常维护工作,提升机房管理水平,提高机房设备的开出率和使用率,以保证教师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要改革计算机实践教学考评的方式方法。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考评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在考评方式上,应摒弃过去卷面考试的单一方法,可通过直接购买或自己实践积累的方法建立标准化试题库,逐步加大上机考试的力度。在考评方法上,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有协作,又有竞争,教师最终的点评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考评内容上,要将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通,形成计算机课程实用性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具有真正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真正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2]秦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02).
[3]邢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09).
- 上一篇:城市管理新理念
- 下一篇: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