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

篇1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给予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9%,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68-01

康复医学已近百年的历史,相对脑病康复、骨病康复来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并未被广泛认知,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本身存在各器官系统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而言,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5-82岁,平均71.6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止咳祛痰及茶碱类药物等支持对症治疗。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主动康复。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法。同时结合我国古代养生保健操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这些保健操可以带动胸背的呼吸肌运动,有助于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可增强下肢肌力及下肢的灵活性[2]。

1.2.2营养康复支持。肺康复患者病程较长,消耗大,患者体质虚弱,故应加强营养,尤其注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3]。我科室根据辨证施膳总结出一系列利于肺病康复的餐饮处方,同时嘱患者三餐定时定量,以餐后不感到腹胀为度,忌饮食过量,忌食用不卫生、不新鲜或生、冷食物。

1.2.3合理氧疗。肺病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肺部感染,进一步阻碍了肺泡气体的正常交换,结果引起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氧气又不能顺利地进入血液,因此大多数患者处在缺氧状态,要向患者介绍吸氧的好处,使其配合治疗。

1.2.4帮助排痰。支气管扩张、COPD、肺心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感染时,均可出现痰液增多的现象,应告知患者原因,使其消除恐惧心理,使用药物后或推拿、拍背、引流等手法帮助患者将痰液尽快排出体外。

1.3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急性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无咳嗽,无喘息、呼吸困难。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康复医学蓬勃发展的同时,肺病康复的诊疗方案也已成熟,在国内很多医院已将肺病康复作为康复科的一个项目进行临床科研,通过药物和呼吸肌的功能锻炼进行肺康复,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具体到本次研究,我们首先向患者普及疾病原、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措施及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等知识,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使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合理氧疗、食疗、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机体锻炼等。

我们为患者安排的主动康复主要着眼于呼吸功能的锻炼。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呼吸操练习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6]。其次,由于此类疾病的慢性进程,患者能量消耗大,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而使病情加重,及时补充营养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面。它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因此,呼吸肌的收缩力受到患者全身营养状态的制约。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利于提升其呼吸肌的肌力,改善疾病预后。

另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存在长期慢性低氧,可引发肺血管广泛收缩及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对此应特别注重对患者的氧疗。长期氧疗能显著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消除组织低氧状态,防止甚至逆转低氧所引发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掌握肺康复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青,余海滨,余学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5):642-645

[2]封玉琴,胡冰.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5):67-68

篇2

【关键词】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与治疗; 现状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77

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特别是在学龄前期的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于小儿的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其诊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1 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站在解剖学的角度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与成人的呼吸系统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别,其鼻腔相对来说是比较短小的,并且鼻道狭窄,黏膜下层没有海绵组织,咽部相对来说是垂直、狭窄的,喉部相对比较垂直,支气管、气管的管腔弹力纤维组织存在发育不良的现象,并且其黏膜比较柔弱,难以将废物有效排除,肺脏中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含气量相对较少,而含血量相对较多,这使得其气体交换面积较小,与成人相比,胸廓及肺的回缩能力均较小,并且由于其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导致其呼吸道免疫功能偏低,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1]。

2 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呼吸道感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冬季节[2-3],在其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病原学监测,这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关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越来越广泛,下面就对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予以简单介绍。

2.1 小儿呼吸道的细菌感染

有很多种细菌均能够导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对相关的致病细菌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等是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一些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的病原菌,并且这种类型的病菌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这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主要的消灭微生物病原体的方法就是应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耐药性细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导致抗生素的研发速度难以满足实际的抗菌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

2.2 小儿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非常的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有关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我国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在对39例持续喘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的方法,从中检出了12例博卡病毒,这是一种首先由瑞典学者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能够引发儿童肺炎、支气管炎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将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两者的大部分临床症状相似,其中较常出现的是发热[5]。

另外,有相关的研究中,对342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研究,发现其主要感染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则比较少见,在实际的病毒防治工作中,我国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安全有效的抵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有学者发现M2-1基因mRNA中的pshRNA7816对于该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其中M2nRNA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于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能够有效的提升被病毒感染了的细胞的存活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其有望成为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一种新型基因治疗类药物,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6]。

2.3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属于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其治疗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有关儿科哮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很多研究投入到了儿科哮喘的研究工作中,有研究发现,哮喘患儿中的白三烯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提升。另外,有学者在对28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婴幼儿的支气管炎是很容易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导致哮喘发生及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过敏体质,单纯母乳喂养、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BGG是其主要的防护措施[7]。

3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现状

3.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有研究表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主要与血清硒、锌等微量元素以及T细胞亚群等的浓度变化有关,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小儿的血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体内血清的硒与锌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硒的升高与血锌含量的显著降低[8]。因此,王曾礼[9]认为,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中,可以将患儿体内血硒与血锌的比值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应用超高倍显微镜对咽拭子进行检查,看其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活体,以此来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面,应用这种检查方法,与血清学检查的检出率相似,但是在抽血检查的过程中,不需要要求患者空腹,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直观,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接受度更高。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其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比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10]。研究表明,其在患儿体内的升高程度与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没有相关性,可以将其应用于药物疗效评价及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工作中[11]。将血清前清蛋白应用于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的感染的病因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观察工作中。

3.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仪器检测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检测中,最为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就是胸片检测,其具有简便、经济、快捷的优点,这是胸部检查过程中的优先选择项目,与胸部透视相比,其显像更加的清楚,能够清楚地看到细微的病变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是应用X线检查,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怀疑是支气管异物的患儿来说,仅仅依靠X线检查,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对儿童实施X线检查,对其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12]。

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就是肺功能检测,通过该项检测能够对患儿气道中是否存在阻塞予以客观的反映,并且对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这是临床中的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等疾病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且其可以为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的评定提供有力依据,特别是在对症程度的评价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13]。由于小儿的依从性比较差,在对其开展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与仪器与成人检测是不同的,儿科肺功能检测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潮式呼吸意义快速胸腹腔挤压法、强迫震荡法、气流阻断法、超声波法、体描仪法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4]。

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由于其纤支镜柔软可以弯曲,具有较大的视野范围,将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中,能够直接检查到肺部局部出现的微小病变,并且能够对气管及支气管的动力学状况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集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特别是在小儿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不明原因的肺部病灶、咳血、气喘、反复咳嗽的检查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其还能够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发热、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于肺功能严重损害、近期具有大量咳血、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是严禁使用的,这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交大的损伤[15-16]。

在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明确其发病类型,才能保证相关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予以简单介绍。

4 小儿呼吸系统的治疗现状

4.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

氨溴索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药物,由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学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滞留于肺部及气管中,这会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常出现难以治愈或者是治愈之后反复发作的情况,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祛痰药物,其能够有效的稀释痰液,并且还能够湿润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抑制小儿呼吸系统炎症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型脑病、严重喘憋、全身严重中毒症状、高热不退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可以适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不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并且该种药物尽量不要应用于极低体重儿的慢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或者预防工作中。

免疫增敏剂,通过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应用免疫增敏剂来改善其免疫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已经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免疫增敏剂划分为:中草药、化学合成小分子、微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生物制剂就是免疫球蛋白,其能够通过调节补体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来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并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方面进行调节,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是斯奇康,其能够通过增强小儿体内U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嗜碱细胞膜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感染素的生成,从而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及集体细胞免疫进行调节[18]。

目前临床上报道的相关的中药组分也比较多,如:牛膝多糖、黄蔑多糖、香菇多糖等,其都是活性非常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提升患儿的免疫能力,以便于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9]。

4.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辅助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措施主要有:(1)吸入氧气雾化,这是一种将氧气作为驱动气的雾化吸入法,通过氧雾使药物形成微小颗粒,治疗过程中,患儿在吸入药物的同时,还会吸入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患者肺泡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20]。(2)吸入NO,这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舒张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其能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中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且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离子、提升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患儿在吸入NO之后,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这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的吸入持续时间、吸入最佳浓度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1]。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并且其种类众多,导致其发病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患儿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于患儿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其常见的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对于临床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胡长青.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1.

[2]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18(7):239-242.

[3]靳蓉,卢根,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28(19):555-558.

[4]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16):689-692.

[5]郝素莲,张亮.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6(9):1023-1026.

[6]韦珍爱.41例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21-122.

[7]范木英,杜晓华,余泽明.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5(7):456-459.

[8]赵昱.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13):1234-1236.

[9]王曾礼.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呼吸系统疾病(11)(上)[J].新医学,2013,12(11):1024-1028.

[10]邵彩虹,姚静,余琼,等.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5(19):306-309.

[11]张海英.被动吸烟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30(15):556-558.

[12]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7(13):741-743.

[13]童志杰,邓力,周名秀,等.小儿纤支镜在婴幼儿喘鸣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8):1145-1148.

[14]杨永弘,刘春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8(6):1026-1028.

[15]程雪艳.浅谈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7):852-854.

[16]陆权,曾玫.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5(5):101-103.

[17]于翠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37-138.

[18]薛辛东,黄敬孚,宋国维,等.常频呼吸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9):147-149.

[19]谢城.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0(7):303-304.

[20]古力尼沙・依明,拉・提.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常见小儿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疾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3,42(11):1023-1025.

篇3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是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的,在通常平静的状态下,一个成人每天会有一万升的气体被呼吸道呼吸道内。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3亿-7.5亿肺泡),在人进行呼吸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一些细小的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等,都会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通常情况下,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表现主要是咳嗽、咳血、呼吸困难以及胸痛。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哮喘病、肺心病、气管炎等等。

一、导致呼吸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1.吸烟

在吸烟的时候,烟雾进入到人体内部,首先适合呼吸道粘膜相接触,烟雾具有干热的特性,会刺激人体咳嗽,又会激发这些粘膜逐渐的干燥,并会导致慢性充血。人体系统受到这样的刺激之后,会促使呼吸道粘膜继续变得湿润,粘膜细胞会持续性的分泌出过量的粘液以保证湿润,而这些大量的粘液排除体外,就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痰液,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吸烟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患有咳嗽和痰多的现象。

除此之外,烟尘微粒在烟雾中的存在要比空气中的存在多的多,达五万多倍,在烟雾的微粒中,存在更多的有害无纸化,会导致纤毛中度,受到损伤,凝固分泌的粘液,使得纤毛和粘液丧失了抵抗作用,对于人体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这就使得很多的有害物质和细菌毫无顾忌的侵入到人体和肺部,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长期吸烟者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是肺气肿的疾病。

2.大气污染

有调查显示,当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1000ug/m3的时候,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频率就会提高。而其他的有害物质或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粉尘等,会对于支气管粘膜造成刺激,降低人体抵御机能的下降,让有害疾病更容易的侵害人体健康。事实证明,肺癌的发病率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更高,这也说明了致癌因素中大气污染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3.气候因素

在秋冬的时候,由于气候的问题,人体比较轻易受到冷空气的侵入,使得呼吸道发生感染。秋冬的时候,天气比较干冷,鼻腔内粘膜会容易产生破裂,使得细菌轻易的侵入呼吸系统,造成疾病。

4.身体抵抗力弱

一些身体对于疾病抵抗力比较差的人,这是由于他的自身免疫系统比较弱。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疾病的防御系统,代表的是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所以免疫力比较弱的人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呼吸疾病的感染。小孩和老人相对来说免疫系统比较薄弱,所以更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和锻炼上重视,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

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

首先是需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和高兴,事实证明,当人在情绪比较好的时候,免疫力就会得到提升,不会轻易的受到病毒的侵害;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忧虑的状态,自然的其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很容易会生病。

其次,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营养的补充要适当。身体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可以减少的,也不能一味的强调补充。适当的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和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在饮食的控制上有做到饮食规律,不能一顿饥一顿饱。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重开水的摄入,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气候比较干冷,空气中的粉尘较多,水的摄入能够保持鼻腔内粘膜的湿润,有效的抑制病毒的侵入。水的摄入还能够促进身体内毒素的排除,保证身体环境的健康。

再次,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新鲜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去除或稀释房间内的粉尘和污染物。所以,房间内不要长时间的关闭门窗,适当的开窗通风换气,保持新鲜空气的注入;不要阻止阳光的照射,多晒被子,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有效的消灭细菌;在家中偶尔可以采取食醋熏蒸法,消灭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个人的卫生尤其需要注意,多洗手,尽量减少脏手触摸身体;在室外的时候尽量避免到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尤其是在比较疲惫的情况下,要站在空气畅通的地方。

此外,主动戒烟。吸烟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吸烟对于肺部的伤害尤其大,烟雾中的物质会对于肺癌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二手烟对于人体的伤害更是巨大。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主动的戒烟是笔畅有必要的。

当旁边有人吸烟的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所吸入的烟雾颗粒和有毒物质并不比吸烟的人少,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所吐出的烟雾中,烟焦油的含量要比吸进去的含量多一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在国际对于吸烟致癌的调查中显示,致癌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是吸二手烟导致的。更多的实验调查显示,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戒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当碰到周围的人或者是自己有咳嗽或者发烧、呼吸困难等现象的时候,有可能是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可将其忽略,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就诊检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都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内科学 第7版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钟南山 陆再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4

【摘要】呼吸内科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常因为着凉等因素导致小儿抵抗力低下时发病。本文就其预防在母乳喂养、均衡营养、保证睡眠、身体锻炼、保持卫生、避免公共感染以及按时接种疫苗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 呼吸系统疾病

在新生儿期到学龄期年龄段之间的儿童统称为小儿,据资料显示,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二、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一)对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的小儿进行母乳喂养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的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但不引起腹泻;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二)维持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

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三)维持均衡的营养和水分

婴幼儿的基础代谢率与成人相比相对较高,当机体能量供给不足时,可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的现象。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四)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应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五)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保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六)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篇5

关键词:沐舒坦注射液;儿科;呼吸系统;临床应用

对于儿童来讲,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常见病。原因在于,儿童的(支)气管偏窄,弹力组织和呼吸道免疫功能欠佳,且咳嗽反射不强,种种因素导致儿童易患呼吸道疾病。儿童患者的呼吸系统被感染后,呼吸系统会产生黏液成分,患者的呼吸道会被黏液堵住,从而使得痰较难被咳出。儿科呼吸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烧、痰多和咽喉肿痛等症状。如果儿童患者的呼吸道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那么患者的生命安全极有可能受到威胁[1]。沐舒坦又称作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黏痰溶解药,可用于祛痰和提升肺功能。同时,其还可以用于治疗排痰能力较差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除此之外,沐舒坦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会增加。由于疗效显著,沐舒坦在儿科呼吸系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沐舒坦的药理作用

沐舒坦属于非处方药,其可以促进痰的排除。盐酸氨溴索是沐舒坦中的活性成分,其不仅可以稀释呼吸道中的痰液,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新痰液的形成,这就在较大程度上清洁了患者的呼吸系统。具体而言,沐舒坦的药理作用如下:

1.1促进胎儿肺泡的发育 在产前运用沐舒坦注射液,可以有效促进胎儿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成分合成活性物质,并提升羊水内的磷脂浓度。磷脂浓度增加后,卵磷脂和鞘磷脂之间的比值就会随之变大,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则会因此减小[2]。

1.2有效缩减抗生素治疗的时间 沐舒坦可以提升肺组织与血浆浓度之间的比值,从而使抗生素治疗时间大大缩减。沐舒坦可以有效降低磷脂酶A的活性,并可对有效减少巨噬细胞对痰液的化学趋化反应。除此之外,沐舒坦注射液进入人体且满足特定生理浓度要求后,白细胞介素1L-1和肿瘤坏死因子所导致的炎性细胞爆发等将会被大大降低。

1.3促进痰液排出 痰液分泌物中包含黏蛋白纤维等成分,沐舒坦可以有效溶解此类成分。同时,沐舒坦能使气道上皮细胞吸收钠盐的能力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痰液中黏液的比值发生变化,这样痰液的黏附作用就会降低,痰液则更容易排出患者体外[3]。除此之外,沐舒坦还能活化纤毛运输系统,使痰液分泌物内的唾液成分含量降低,这样痰液黏度也会随之降低,痰液更易排除呼吸道。

1.4清除氧自由基 除了以上几种药理作用外,沐舒坦注射液还具备清楚氧自由基的功效。在此基础上,沐舒坦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从而使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可以预防肺损伤的细胞因子。

2 临床应用

2.1防治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在于,患者肺部发育不够成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所产生的活性物质比较稀少,幼儿患者出生后发生弥漫性肺不张的情况,患者肺的顺应能力也随之变小。由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点,气体在患者的肺部无法与血液相互交换,致使幼儿患者极有可能产生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并反过来影响到活性物质的形成。通常情况下,上述活动物质在胎龄20~24 w开始出现,并在胎龄35 w之后不断增加,可见这便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的原因所在[4]。为了有效降低此类早产儿患者的病死率,医疗工作人员有必要运用沐舒坦注射液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期促进患儿肺功能的发育和成熟。众所周知,活性成分Ps虽然可以用来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是其价格比较高昂,并且插管输入有一定的风险,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其应用范畴。应用大剂量的沐舒坦注射液可以有效促进肺部活性物质的生成,同时通过降低过氧化氢等有害成分的生成率来抑制肺所收到的氧化性伤害,并减轻炎症细胞对肺部的损伤,这很显然有助于肺部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肺部水肿的程度。经过临床研究表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经脐处给新生儿患者注射20~30 mg的沐舒坦,同时保证连续3~5 d内分别注射3~4 次/d。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沐舒坦注射液用药时间需要严格控制,过早或早晚的用药都会影响到沐舒坦注射液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效果。

2.2治疗小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相关临床数据表明,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是呼吸道炎症。呼吸道炎症的临床表现不外乎“咳”、“喘”、“痰”和“炎”这四大类。从病理学的角度出发,痰液就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炎性渗出成分。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而言,呼吸道的畅通非常重要。原因在于,小儿患者的排痰能力明显弱于成年人,炎性渗出物一旦出现就会堵塞幼儿患者的呼吸道。除此之外,幼儿的呼吸道较窄,痰液分泌物就很极有可能使呼吸道出现堵塞,从而使少儿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医疗工作人员需要从祛痰止咳等方面着手。从沐舒坦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出发,不难发现沐舒坦可以有效溶解人体痰液分泌物内的黏蛋白纤维和黏多糖,这就有助于呼吸道排出黏性成分,从而疏通呼吸道,改善少儿患者的呼吸状况[5]。并且,沐舒坦还可以对炎症加以抑制,同时还可以帮助抗生素更好地渗透到患处,大大提升血浆浓度比值,这就意味着抗生素治疗时间得以缩减。临床资料证明,沐舒坦注射液的进药速度和进药剂量等相比其他药物更容易被医疗工作人员控制,同时沐舒坦注射液的毒副作用极小,其对于幼儿患者肺部的发育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因而可以用来治疗小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2.3治疗重症新生儿患者的肺炎 在嚎坪粑系统疾病中,肺炎同样会危害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新生儿的呼吸道系统并没有完全发育,因而其肺部清除能力明显弱于成年人。新生儿在吸入羊水和乳汁等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的问题。由于呼吸道较窄,新生儿在呼吸的时候会有较大的阻力,并且由于身体的柔软性,导致肺部粘膜易受到损伤,这也正是肺炎出现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医疗方式通常为“吸痰法”,事实上这极容易造成小儿患者肺部及呼吸道的损伤,因为患者呼吸系统较为脆弱。沐舒坦中的主要成分“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促进人体形成活性成分,同时还有助于机体对粘痰的排除,这样就可以清除患儿肺部的有害物质,帮助患儿改善呼吸。

3 结论

对于儿童来讲,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常见病。儿童患者的呼吸系统被感染后,呼吸系统会产生黏液成分,患者的呼吸道会被黏液堵住,从而使得痰较难被咳出。沐舒坦有着显著的排痰能力,在治疗儿科呼吸疾病方面有着明显的疗效,对于小儿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广裕,曾虹,卢君,等.出生后不同时间应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2003,12(4):252.

[2]高改兰,张小斌,王凤洋,等.沐舒坦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2007,15(2):204-205.

[3]王亚文,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篇6

【关键词】 对应分析; 死亡率; 伤病死因

1 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当人们在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时,常常需要分析处理含有多个变量的数据问题,研究探索多元关系的复杂性。对应分析作为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高维空间的向量向低维空间的投影,从而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有直观、简便,降低计算复杂性的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医学、生物等各个领域。本文运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新疆居民伤病死因的前10种重大疾病及其在5个不同地区的居民伤病死因情况。

对应分析,也称相应分析,它是寻求样品(行)与变量(列)之间联系的低维图示法。其关键是利用一种数据变换方法,使含有n个样品m个变量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nm 变成另一个矩阵Z=(Zij)nm ,并使SR=Z′Z(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协方差矩阵)与SQ=ZZ′(分析样品之间关系的协方差矩阵)具有相同的非零特征根,它们相应的特征向量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对协方差矩阵SR、SQ进行因子分析,分别提取两个最重要的公因子R1、R2与Q1、Q2。由于采取的是一种特殊变换方法,公因子R1与Q1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理,R2与Q2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故可用dim1作为R1、Q1的统一标志,用dim2作为R2、Q2的统一标志。于是可将(R1,Q1)和(R2,Q2)两组数据点画在由(dim2,dim2)组成的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样,便于考察变量与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资料与方法

我们首先要确定导致居民伤亡的病种排序情况。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疾病控制中心),我们考察了2004年新疆5个地区男女合计的居民伤病死亡情况,得出居民伤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种,以及各种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10种疾病在死亡原因中占93.3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到全部死亡原因的78.32%。因此分析不同地区的这10种疾病情况,对于探讨新疆居民伤病死亡的病因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整理2004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新疆各地区的数据,我们得到表2。

3 结果与分析

对表2进行对应分析,我们首先得到其惯量和χ2的分解,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前两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49%,解释了表2中数据矩阵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两个公因子表示的二维因子载荷图可以基本表达疾病与地区两属性变量间的关系。进而得到疾病因子和地区因子在这两个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与信息量,见表4和表5。表1 死亡顺位构成表死亡顺位 疾病名称死亡人数构成比表2 新疆各地区居民10种疾病的死亡率表3 惯量和χ2的分解特征值主惯量 χ2值贡献率表4 疾病因子载荷与信息量疾病公因子1公因子2贡献率表5 地区因子载荷与信息量地区公因子1公因子2贡献率由表4可知,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与传染病(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各地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表4和表5分别显示了疾病因子和地区因子在两个公因子上的载荷,以表4中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其结果可表示为:呼吸系统疾病=0.3834*Dim1+0.0961*Dim2。即在Dim1与Dim2作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一种疾病就是一个点,如呼吸系统疾病的坐标为(0.3834,0.0961)。疾病与地区的平面聚合图如下:图1 疾病与地区的平面聚合图由图1可以看出,和田县与1(呼吸系统疾病)和8(消化系统疾病) 在第一象限,说明这两种疾病是导致和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5(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6(呼吸道结核)、7(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和9(起源于围生期疾病)是导致莎车县与新和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4(恶性肿瘤)、5(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和7(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导致新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而2(心脏病)、3(脑血管病)、4(恶性肿瘤)和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它疾病)是导致天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转贴于   4 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南疆地区表现的非常明显。同时,我们也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又一大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新疆经济最为发达的天山区表现的最为明显。而且,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这些也是导致新疆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做好疾病防控,减少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的力度是疾病防控的关键。同时应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培训,使在岗人员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而对待患者时,我们应正确面对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所采取的种种应对方式,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就科内同样疾病患者治愈的例子现实说教给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提高患者治愈率不懈努力。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探讨了新疆5个地区居民的死因情况。从而了解到在和田县、莎车县和新河县的居民伤病的死因情况,由于这3个县都是南疆的贫困县,其医疗卫生条件都比较差,需要提高居民的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居民疾病的预防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同时在进行预防保健机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包括公益性广告)和制作编译免费的结核病防治资料,不断提高全民对结核病传、防治和自身保健的知识水平,减少患病。

新源县是北疆以农牧为主的大县之一,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导致该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应该加大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尽量减少因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居民死亡,而对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要从医疗设备上改进,还应该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而天山区是医疗保险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它疾病等“富贵病”是导致该地区居民伤病死因的主要病因,应该加强居民合理膳食和体能方面的锻炼,加强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等疾病的力度。

通过对新疆5个地区导致居民死亡的10种疾病作对应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疾病在这五个地区的分布特征,以便对各种疾病的高发区分地区进行具体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本地区的各种疾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编著.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5~19.

2 陶凤梅,等编著.对应分析数学模型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0.

篇7

资料与方法

人口资料:根据徐州市公安局提供的2006年人口年报,计算徐州市区2006年死因监测的年均人口数。

年龄构成资料:根据徐州市统计局提供的2000年全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构成比,推算徐州市区2006年死因监测人口的年龄构成。

死因资料:来源于2006 年徐州市市区居民全死因登记,由各医疗单位报告及公安派出所提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经各区专职人员调查核实。

方法: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进行编码,采用死因登记系统软件录入死亡卡片,由市疾控中心对各区疾控中心录入的原始卡片数据库进行审核汇总分析。

调查结果

死因监测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006年市区死因监测平均人口为1 298 290人,男669 917人(51.60%),女628 373人(48.40%),性比例1.07∶1。死因监测人口出生13 911人,男7551人,女6360人,性比例1.19∶1。出生率10.71‰,比2005年(8.64‰)上升了2.07‰。死因监测人口共死亡7279人,男4249人,女3048人,死亡性比例1.39∶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总死亡率5.62‰,与2005年(5.38‰)相比,增加0.24‰。死因监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5.09‰,比2005年(3.26‰)上升1.83‰。

性别、年龄别死亡率:2006年市区死因监测人口中男性死亡率634.26/10万,女性死亡率485.06/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呈“V”字形分布:0岁组死亡率较高,为2232.36/10万,男性高达2540.50/10万,女性1872.18/10万,1岁组后死亡率急剧下降,至10岁组最低,仅15.50/10万,15岁组以后死亡率逐渐上升,且男女死亡率差距增大,60岁以后死亡率急剧上升,85岁及以上年龄死亡率最高达18871.77/10万。60岁及以上年龄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70.32%,男性66.27%,女性高达75.95%。

婴儿、新生儿死亡情况:2006年市区死因监测人口中婴儿死亡率为16.17‰(男18.26‰,女13.68‰),占总死亡的3.08%,新生儿死亡率为11.5‰(男13.38‰,女9.28‰),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婴儿死亡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1.11%,出生1周以内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0.63%。与2005年婴儿、新生儿死亡率(20.79‰、13.41‰)相比,分别减少了4.6‰、1.91‰。婴儿死亡原因中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占13.33%,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占12.44%,先天异常占11.11%,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占35.56%。以上提示,卫生有关部门应加强优生优育等妇幼保健工作,特别要采取各项措施搞好围产期、分娩期保健。

主要死因分析

根据2006年徐州市区死因监测统计结果揭示:前10位的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的其他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合计为472.47/10万;前3种疾病死因占死亡总数的58.95%,前10位死因共占死亡总数的84.06%;与2005年的死因顺位相比,脑血管病超过心脏病,居第2位,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升至第7位,而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的其他疾病降至第8位,神经系统疾病取代先天畸形与变性和染色体异常而位居第10位。

恶性肿瘤:2006年徐州市区死因顺位显示,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首位,占死亡总数的23.20%,死亡率为130.4/10万,男性157.93/10万,女性101.05/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明显,从10岁组开始,年龄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恶性肿瘤死亡率与2005年(133.13/10万)相比,略有下降。在恶性肿瘤中,以肺癌死亡居首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8.53%,以下依次为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白血病、乳腺癌,分别占21.56%、10.34%、5.43%、4.90%、2.89%、1.65%)。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21.75/10万,占死亡总数的39.45%,其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是101.52/10万、99.44/10万,各居死因顺位的第二、三位,分别占总死亡的18.06%、17.69%,两病合计占总死亡的35.75%,而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90.62%;与2005年相比,心脏病占总死亡的比例有所下降,而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的比例有所上升。2006年脑血管病男性死亡率为109.72/10万,女性92.78/10万;心脏病男性死亡率为107.18/10万,女性91.19/10万,男性均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中,因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的占42.37%,可见,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已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死因。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52.15/10万,占死亡总数的9.28%,居死因顺位的第4位,比2005年(47.79/10万),上升了4.36/10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引起死亡的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43.87%。

损伤和中毒:2006年,损伤和中毒死亡是居第5位的死因,其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6.62%,死亡率为37.2/10万,比2005年(30.81%)明显增加,男性(47.17/10万)高于女性(26.58/10万)。2006年的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仍高居第1位,占意外死亡的45.55%,死亡率为16.94/10万,男性为23.73/10万,显著高于女性(9.71/10万);其次为自杀,占意外死亡的9.73%,女性略高于男性。以后依次为意外中毒、意外跌落、淹死,分别占8.07%、8.07%、2.90%。以上说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以及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咨询与指导,解决其心理疾病,避免自杀悲剧的发生,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另外,加强劳动保护与安全措施,注重劳动者和少年儿童人身保护,均是不可忽视的意外伤害问题。

平均期望寿命:2006年市区死因监测居民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为74.49岁,男71.79岁,女77.57岁,男女期望寿命相差5.78岁。

篇8

下患者, 所造成的真菌感染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特点, 且有利于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呼吸系统;真菌感染

近年来, 真菌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问题; 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 已成为医院的常见疾病之一;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存在分歧, 且病死率高, 已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 值得重视。

1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现状

由于临床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性、激素的滥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以及慢性疾病、年老体弱、免疫能力低下患者, 所造成的真菌感染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问题。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又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 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 而新药的研发远远落后于不断出新的真菌种类和不断变异的真菌个体。真菌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美国 49 家医院肺真菌感染率60%, 居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 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 10%~ 15%, 美国院内感染监测系统报道 180 所医院真菌感染病原体中, 念珠菌占 72.1%。据国内文献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尸检资料显示, 近 20 年的深部真菌感染率较 20 年前有明显上升,并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肺部真菌感染占所有深部真菌感染之首, 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 是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引起气道严重病变, 并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 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 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命,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2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致病性

肺真菌感染的发病取决于宿主免疫状态、真菌毒力、数量和宿主体内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宿主免疫力下降时, 孢子繁殖转化为菌丝, 黏附于气管黏膜上皮, 真菌分泌磷脂酶、蛋白酶、水解酶和毒素, 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如宿主免疫状态占优势, 病变呈局限性结节、肿块或纤维增生; 免疫状态处于劣势时, 则以化脓坏死性炎症向周围及全身播散, 形成系统入性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还可产生不同的真菌毒素, 抑制宿主细胞防御系统的形成及其功能。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引起气道严重病变, 并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 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白色念珠菌菌丝及牙管相对不易被吞噬, 致病性强, 且较其他酵母菌菌丝形成快而多, 尤其是该菌能分离出磷脂酶 A 和溶血磷脂酶, 前者将机体上皮细胞切断, 使真菌很容易侵入机体细胞内繁殖, 后者保护自身长繁殖, 可造成二重感染、混合感染、多部位感染, 使患者出现诊断困难、预后差、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已成为引起医院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菌种。

3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3.1 易发生于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 加之肺心病患者大多营养不良、多种疾病并存、长期慢性缺氧、反复感染, 生理防御功能、免疫功能下降, 为真菌侵袭提供了机会。

3.2 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

主要表现在, 一是试验性抗生素的应用, 应用抗生素治疗时, 采用由高级到低级、再由低级到高级的轮翻战术, 这种抗生素无效用那种, 那种抗生素无效用这种, 反复试用抗生素;二是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 临床医师往往以自身的经验, 相当然的应用抗生素; 三是患者自主抗生素的应用, 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所有疾病均应抗炎治疗, 因此大小疾病自主应用抗生素。由于长期反复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 以及抗生素的频繁更换, 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或抑制, 真菌得以恶性繁殖, 而极易发生真菌感染。

3.3 临床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淡薄

多数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 只考虑抗生素应用的种类不正确, 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种类, 而忽略了感染菌谱的检查, 这就造成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增加了真菌感染率。

3.4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放疗或化疗,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可破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易发生真菌感染。

3.5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肺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 为了预防因化疗药物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细菌感染, 同时应用大量预防性抗生素。其实放化疗治疗所造成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本身就易发生真菌感染, 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破坏了机体的正常菌群, 更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

3.6 激素的滥用

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 特别是农村, 盲目追求治疗效果,任何疾病均应用激素类药物, 使激素成了常规用药。激素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抑制炎症反应, 使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 导致菌群失调, 真菌感染。

4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现代医学对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以感染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实验为主要研究对象, 注重减少真菌的耐药性和新药的研究, 而新药的研发远远落后于不断出新的细菌种类和不断变异的细菌个体。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目前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西药为主, 抗真菌合成药物有限, 选择范围较小, 且存在着疗效差、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等不良反应, 易出现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 可以提供治疗真菌感染呼吸道炎症的新手段, 但这项研究内容较少。传统中医经过国内学者近 10 年来对 187 味中草药进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 其中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 77 味、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 44 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 41 味、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 5 味、无抗真菌作用的 20 味, 中草药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很少出现耐药, 适合于长期或预防性应用的特点,使研究开发中草药具有良好的前景。由此可以看出, 单味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初见成效, 而中医临床对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远远落后于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 还是沿用以宏观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要手段, 而忽略了真菌感染微观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制约了中药对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作用的有效发挥。

5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研究方向

系统研究真菌感染在呼吸系统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中的分布特点, 真菌从感染到消失中医证型发展的演变特点和规律性, 明确真菌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加强中药针对真菌感染菌种的治疗研究。

篇9

感染性疾病:

发热头痛有细微差别

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春天是感冒发热的高发期,而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出现在感冒发热之后。常见感染性神经疾病都会表现为头痛、发热、抽筋、昏迷。

如果高热40摄氏度持续五天,出现头痛、抽筋、意识障碍等症状,很可能是病毒性脑膜炎的表现。如果发热五天以上、一个月之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则有可能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表现。如果低烧五天以上,出现盗汗、消瘦、纳差,则有可能为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频繁复发可致病情加重

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有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受损和渐进式致残。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表现是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有些患者从手指开始逐渐身体麻木、眩晕甚至小便失禁,有的视力下降,有的走路一瘸一拐,表现很像中风。

周围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有格林巴利综合症。通常患者会先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五天到一个月内,从下肢开始出现对称分布的瘫软无力,且症状逐渐向上蔓延,有些病人最终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

该病在起病之初容易被错当成普通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有病人甚至上了呼吸机后才发现是神经系统病变。对该病常规方案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以重症肌无力为代表。重症肌无力的突出特点是眼睑下垂、重影,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吞咽、喝水困难,四肢无力,最终出现呼吸困难和四肢瘫痪。患者出现的四肢无力具有波动性,即“早轻晚重、运动后加重”。如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取得很大进步,病人可以长期生存。

北方的春季经常出现雾霾和沙尘天气,气候也较之南方更为多风干燥,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

预防哮喘发作,首先要避免与发病有关的过敏源接触。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的花粉颗粒浓度显著升高,这些漂浮于空气中的花粉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

其次,要预防呼吸道感染。春天天气冷热变化较大,昼夜温差也大,使人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

第三,居室环境要适宜。在居室的地毯、沙发、空调中的灰尘中往往寄生着看不见的螨虫、霉菌等微生物,春季的气温、湿度很适合它们生长繁殖,而这些微生物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第四,防治变应性鼻炎(也称过敏性鼻炎)。有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中有60%左右的人患有变应性鼻炎。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鼻炎能明显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并减轻哮喘的症状。

哮喘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以备哮喘发作时缓解症状,以上这两种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同时也是容易在春季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

春季日夜温差大,慢阻肺患者若不注意保暖,也会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

在饮食方面,慢阻肺患者要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高糖食物会增加呼吸功耗。经常咳嗽导致浑身无力,消耗量大,在饮食上可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营养。

篇10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1]。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发病,反复发作,最后导致慢性死亡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护理的研究,本文给予了归纳总结,以期能引起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生活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已有明显损伤,因此要嘱患者坚决戒烟酒,要有良好的治病修养环境,住地空气要新鲜,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湿度50%~7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有害气的吸入,不用地毯和皮毛装饰品。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如:抬高床头或半卧位[3]。

2 饮食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合理的搭配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如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等饮食,适当增加含游离脂肪酸较丰富的食物,如植物油,海产和鱼类食品,减少钠盐的摄入,以免引起钠水潴留;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粘稠,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4]。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要供给足量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饮食有利于保持二氧化碳产量尽可能达到最低值,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将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已经证明,消耗相同的脂肪和糖类,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脂肪仅为糖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应提醒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尽量减少糖类,增加脂肪摄入,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增加热量的消耗,否则不能很好的利用,因此,如果患者未成明显消瘦等蛋白质衰退迹象,蛋白质的摄入不宜过量;呼吸系统疾患可增加患者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所以应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矿物质尤其是钙剂应保持日常摄入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戒烟。烟内含有焦油,烟碱,尼古丁,铬等大量有害物质,吸烟能抑制气道的纤毛运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呼吸道黏液腺,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肥大,增加粘液的分泌,使气管,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和化生,降低气道防御功能,容易诱发感染,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现已公认吸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直接原因和是疾病加重的因素,护士应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量增多,痰液粘稠,易形成黏液栓引起气道狭窄阻塞。此时应湿化气道:如蒸汽吸入,超生雾化吸入,并联和应用祛痰药及黏液溶解药,也可轻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教会患者有效的排痰方法:①尽量坐直,缓慢的呼吸;②做横膈式呼吸;③屏住呼吸3~5 s,然后慢慢的尽量由口将气体呼出;④做第二次深呼吸,屏住气用力的自肺的深部咳出,做第二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后休息,保持房间湿度为70%,遵医嘱使用痰易净等药物[2]。

4 运动疗法指导

运动疗法包括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吸氧量及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运动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 min,4~5次/d,适应后延长至20~30 min,3~4次/d。其运动量由慢至快,有小至快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两周后心肺功能显著改善[1]。

5 心理护理

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由于病程长,多方治疗不能痊愈,且病情有逐渐进展的趋势,往往对药物治疗缺乏信心,极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不良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折磨,因此必须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其康复治疗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热情的与患者交谈,耐心的听取患者诉说病情,保持理解尊重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赖,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活动,分散注意力,与其家庭沟通,让患者同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医护人员给予的支持和温暖。使患者松弛紧张情绪,克服孤独感,增加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的调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措施上不仅要重视患者本人的整体护理,还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给予帮助,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使患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胡国英,马金凤,刘淑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护理实验与研究,2008:5.

[2] 黄育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