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

篇1

方法:203名患者分别采取:A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B组:口服中药治疗,C组:穴位贴敷同时予以口服中药治疗。于每年三伏中各伏的第一天采取上述方法治疗,连续3a为一疗程。

结果:A、B、C三组明显好转率分别为20.45%,22.72%,28.16%,好转率分别为29.54%,31.81%,30.99%,总有效率分别为84.08%,81.82%,94.36%。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高于A组和B组,且与A组、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扶阳法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并且越早采取该方法效果越明显,综合疗法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扶阳法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疗法中医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8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29-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伴喘息,每年发作累计三个月以上。老年性咳喘证一是病程多在10年以上;二是患者年龄偏大,肾气匮乏。这两种情况都导致患者出现阳虚痰饮之证。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固阳,采取冬病夏治的思想,因为在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往往趋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扩张,有利于外敷药物的渗入以及口服药物的吸收,祛除寒气,同时也可以为秋冬季节储备阳气,使已被寒气侵袭的患者阳气充沛,对于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在冬季发病时的症状和病情有一定的帮助,达到促使其康复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慢性支气管炎203名患者,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6例;年龄47岁~75岁;吸烟者85例,吸烟时间3a~15a,吸烟指数100支~2000支/a;病程最长27a,最短5a。

1.2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伴或不伴有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持续≥2年。(或虽有咳嗽、咳痰和喘息等临床表现,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的患者,如果有可确诊的辅助检查,也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同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1.3方法。将20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中药穴位外敷组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51~72a,平均64.4a,病程9~24a,平均17.6±3.2a.B组:中药口服组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47~75a,平均65.6a。病程5~30a,平均16.2±4.4a。C组外敷加口服组67例。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51~75a,平均64.9a,病程11~27a,平均17.0±3.1a.3a为一疗程。各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2.1A组。药用白芥子、延胡索、白芷、甘遂、细辛的比例为2∶2∶2∶1调配并研细末,先生姜30g,榨汁后与药沫混匀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cm、厚为1cm的圆形药饼,贴敷前可用梅花针叩刺穴位,于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分别贴敷于膻中穴、涌泉穴、肺俞穴上,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贴上后应至少保持24h,如无烧灼感可延迟取下,最多不超过72h。贴敷期间,如有皮肤瘙痒属于正常情况,不应用手抓挠,如出现水泡、疼痛难忍、瘙痒难耐的情况应当取下药膏,情况严重应到皮肤科会诊。注意局部防止感染,避免与污水接触。不应进行剧烈运动防止汗液污染药膏。少食辛辣、酒精、油腻等。

2.2B组。取炮附子30克(先以文火煎至少1小时),干姜30克,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五味子15克,细辛15克,炙甘草15克,清半夏30克,茯苓30克,肉桂粉6克,可酌加党参15g,瓜蒌20g,栀子15g,黄芩15g,梨皮15g等,随症加减。分别于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服用6剂。

2.3C组。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应用。老人、儿童药量酌减。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患者治愈与否主要以其临床表现为主,观察其症状、体征是否得到明显好转,辅以实验室检查,根据其常规检查血液分析、肝肾功能、尿粪常规、胸部X线摄片等是否有明显变化为诊断标准。

3.2疗效分析。对A、B、C三组患者组按治疗结束后5日内检查病症治愈情况,包括临床表现、体征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同时检查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分别记录其治疗结果。在数据搜集完成之后可做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3.2.1不同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从表1可得出结论,综合疗法的效果比单一穴位贴敷或口服药物治疗有效。

3.2.2同组间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从表2中可得出结论,年龄越小,越早采取治疗效果越好。

3.2.3同组间不同性别患者治疗结果比较。从表3中可得,扶阳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与性别之间无明显联系。

4讨论

肺与外界交通,易受寒气侵袭,往往可因环境以及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秋冬季节,风寒袭肺,患者往往体内阳虚,寒气淤滞不能排出,引于脾、肾,脾功能减弱就会造成体内水湿停滞。“湿”可以转化为“饮”,“饮”又进一步转化为“痰”;肾有摄纳来自上部肺气的作用,当肾不能摄纳时,可导致“气机”的失调,最终产生气促和咳嗽、咳痰。所以中医认为慢性气管炎表现在肺,而病本则在肺脾肾三脏失调。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在人体内起着温煦、推动、固摄的重要作用,“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生气通天论》。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将温扶阳气之法作为《伤寒论》整个治疗法则中始终贯穿的基本大法。本文提到的“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多由患者饮食起居,吸烟嗜酒,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逐渐引起肺脾虚弱,复感外寒侵袭,诱发成疾。扶阳法在于固阳益气,驱寒健体,可起到补肺肾,健脾胃、化痰浊,通心脉的作用,能增强冬季御寒能力,预防感冒和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次数和程度。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88

[2]曹伟云,清热降火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36例临床观察,中医药早报,2012年3月第18卷第3期,1672-951X(2012)03-0044-02

[3]刘任能,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医学信息,1006-1959(2010)-07-1953-02

[4]张红英,董竞成,弓唯一.肺肾两虚证与若干呼吸系统常见病.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40卷第4期.1000-1719(2013)04-0656-5

篇2

【关键词】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且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然而现阶段还未完全明确该病有效的治疗方式,这一现状也引起了社会及医学机构的重视。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病症有着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讨论。

1病因病机

所有疾病都是在内因及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余学庆等在对此病临床治疗中提出痰瘀相互阻滞或痰邪阻肺,往往还伴有气虚或气阴两虚症状,虚实彼此影响,应将痰瘀相互阻滞作为治疗的关键,长时间痰热会导致气阴损伤现象发生,而气虚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气化津液无力现象,津液不得化生就会形成痰浊,从而导致阴津生化不足现象发生[2]。而痰壅肺则会对患者的肺朝百脉产生损伤,导致血瘀现象发生;而受到淤血内阻的影响又会对津液的正常运行产生阻滞,导致痰饮内生现象发生,最终形成痰瘀互阻现象。李建生在对此病及治疗方式进行研究时提出痰(热)瘀互阻、气阴两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个主要病机,而随着病期的不断发展,病机出现不同面的侧重。王国臣等在研究中提出根据疾病发作时期的不同对病症进行分期治疗[3]。虽然未对此病病理机制进行明确论述,然而其疾病分期中亦体现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不同病机。

2治疗原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多为肺肾两虚型,此外,肺脾两虚也是常见的一种类型。而缓解期则多为肺脾两虚型,同时脾肾阳虚、气虚痰瘀、肺郁痰阻也是常见的几种类型。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关键为驱邪,应加强对治痰、治热、治瘀等的重视。而在缓解期治疗的关键则是扶正,应加强对肾、肺、脾等脏器的重视,同时还要认真对气血阴阳进行分辨。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温补肾阳、补肺固表、健脾益气,且补虚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祛瘀化痰的重视。总而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原则应为对肾、肺、脾等脏器进行调摄,同时合理的对扶正祛邪及化瘀祛痰进行结合。

3分期论治

3.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患者多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咳嗽喘促、身热面赤、舌质红、痰多黄稠等症状,中医辩证属于痰热蕴肺[4]。因此要给予患者清热化瘀治疗。詹少峰通过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由冬瓜仁、苇茎、杏仁、桃仁、薏苡仁等组成的苇茎汤治疗的方式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对患者外周血IL-8、TNF-α等的作用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5]。吕英等给予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化痰清肺汤治疗,结果表明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对咳痰、咳嗽症状效果更佳。杭东辉以中医理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为依据,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虚及瘀,淤血是该病的重要一项重要病机[6]。因此,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活血化瘀方式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等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2缓解期张炜等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流受限发生气短喘促、呼长吸短等肺功能障碍,辩证属于肺病及肾。因此,其将滋阴补肾纳气平喘法作为该病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患者补肾益肺胶囊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柳慧明则通过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扶正固本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王胜等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益肺健脾方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FEV1/FVC、IL-8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这就说明该方可有效的减轻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这就说明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医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4问题与展望

近些年来,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体现了中医药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利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病因病机的统一认识,思路较为单一;第二,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剂型比较单一;第三,缺乏开阔的同病异治思路,实践上也多是以新制剂的临床试验及方药筛选为主;第四,存在有较多的重复观察、自拟处方现象;第五,大型的治法研究相对较少,且大样本、标准、规范的作用机理研究也相对较少;第六,疗效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等。因此,为取得了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在深入研究病因病机的同时,合理的对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统一。在治疗上则要明确最为合理有效的药物或方剂,从而研制出相应的剂型,供临床使用,从而使中医药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中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获取更大的突破。同时还应加强对预防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研究的重视,此外,还应加强对研究预防急性发作、恢复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组织症状加重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顺利.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1,8(03):90-92.

[2]宋东升,周庆伟.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6(04):132-134.

[3]王国臣,张念志.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0,5(01):123-125.

[4]安伟华.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3,5(4):143-145.

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病因 中医病机 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变特点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往往呈进行性发展,并伴有明显的肺外(全身)不良效应。与肺部对香烟、烟雾、有害颗粒或者气体的异常炎症有关[1],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是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近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约占我国40岁以上人口的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2]。中医学认为COPD多属“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其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3]。临床辨证常以病因病机为参考。本文结合目前研究的现状,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1 COPD的病因

中医学中,COPD的发生发展是因先天不足(易患基因),七情所伤,及六之邪(即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侵袭,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主症咳、痰、喘[4]。COPD以外感六为主要诱发因素,肺、脾、肾虚、痰浊、血瘀为本病的内在病理病机变化,病机的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外邪、痰浊、血瘀等为主,痰、虚、瘀三者是本病缠绵迁延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5]。《素问•评热病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温疫论》曰:“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COPD反复发作,并进行性的加重,呈现不可逆之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机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尤其是肺脾肾三脏之虚,成为COPD反复发作的核心[6]。COPD的病因病机转化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外感和内伤两方面。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致使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肺虚及脾肾亏虚,脾失健运,肾失摄纳,而成本病。

1.1 反复感邪:《丹溪心法•喘》曰:“六七情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认识到了六七情、饱食所伤、体质虚弱等皆为喘症的病因[7]。六厉气夹杂外袭于肺,经口鼻、皮毛蕴于肺,肺气郁闭,不得宣发,上逆而发为咳。风邪外袭,触动伏痰宿根,风痰交阻,肺失宣肃,故咳痰喘发作,临床多表现为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等证候,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慢阻肺急性发病或加剧的重要因素[8]。风热之邪犯肺又可蒸液为痰,阻滞气机。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此外还有风尘烟雾等,灼伤肺津,损伤肺体,阻碍气机,使肺失宣降,气逆咳喘;烟火易煎津为痰,痰阻气道,加重病情。反复感受外邪,致使肺虚,肺虚又易受外邪,导致本病久治不愈,而成慢性疾病[9]。

1.2 饮食不洁:饮食肥腻或嗜好生冷之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堕阻肺气,气机上逆。湿痰郁久化火,可致痰火内郁。

1.3 劳欲过度:劳欲过度或久病体虚年老体弱,肺脾肾等耗损,肺虚津液失布,脾虚运化失常,停而为饮,聚而为痰。肺虚及阳,阳气不足,寒痰内停,阻滞气机。

1.4 情志刺激:悲忧伤肺,忧思伤脾,肺气闭阻,脾气内结。《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精神抑郁还可使肝失条达,肝气逆肺,肺失肃降,咳而喘逆[9]。反复感受外邪,致久咳不愈,耗伤肺气,脾虚生痰,肾不纳气,肺脾肾三脏的亏虚是其关键。所谓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侯》曰:“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

2 肺虚是COPD的前提和基础

《灵枢•九针》云:“肺者, 五脏六腑之盖也。”故有“华盖”之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五脏之中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五藏生成论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也云:“肺者,气之本。”所以说肺和人体的呼吸功能最为密切,肺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司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气的生成,同时还对全身的气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0]。COPD的病位主要责之于肺,肺居胸中,宣行卫阳之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壅塞为逆,肺气宣畅,则全身气机调畅,呼吸均匀,气血生化充足,运行协调。但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受邪袭,肺主一身之气,肺病日久气虚,一则宗气化生不足;二则肺失宣肃,精气失布,最终致全身脏腑之气亏虚[11]。各种原因使肺气宣降失常,即可出现咳嗽、咳痰、气急、胸闷、喘息等症状。肺虚卫外不固,肺脏反复感邪,气机闭阻,宣降失宣,痰浊内生,久而不愈,损伤肺脏,波及脾肾,使其生理功能减退,并产生病理性产物痰、瘀等,如此反复,使COPD病程缠绵,终成久病[12]

3 脾肾虚损是COPD的发展和转折

肺虚日久,子盗母气,致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精微反酿痰湿,深伏于肺,日久则成脾虚。肺气不足,壅遏不宣,不能将脾所输之津液接受并宣发敷布全身,必滞留于脾,脾阳受困,脾气亦虚[13]。同时,脾虚又是COPD的易发体质,脾气是卫气来源的一部分,脾虚气弱,则卫气不足,肺卫不密,易感外邪。脾虚是COPD迁延不愈和加重的重要原因,脾土的虚弱,不能生肺金,使肺虚而久咳不愈,甚至咳而兼喘[14]。

随着COPD病势深入,由肺及肾,而致肾气亏虚,肾失摄纳,肾精不足,精不化气,或摄纳无权,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肺与肾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上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的纳气功能使肺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13]。何梦瑶在《医碥•气》中论及“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中曰:“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肺虚及肾,肾不纳气,气喘日益加重,肾虚不能蒸化,津液不归正化,痰浊潴留愈盛,则喘咳持续难已[15]。肺肾有金水相生的“母子”关系,陈士铎在《辨证奇闻》中说:“久咳之人未有不伤肾者,以肺金不能生肾水而肾气自伤也。”故“母子相传”,肺病及肾,久则肾气衰惫,无力摄纳,气不归元,则喘出于肾也。若进一步导致肾阳虚微,无力化气,肾无生气之根,则肺亦难为气之主,可见喘促气短,动则益甚;肾阳虚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水凌心肺则心悸,喘咳不能平卧[16]。

中医慢性咳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在咳喘发展至呼吸衰竭的进程中,存在着肺气未虚(实证)―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脾肾俱虚的症候演变[17]。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角度分析,肺虚到脾虚、肾虚的发展过程是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肺脾肾三脏俱虚是COPD发生、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而肺脾肾虚弱又是形成痰瘀相结的原因。

4 痰瘀胶滞内阻是贯穿COPD病程的始终

痰和瘀是COPD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二者常相互影响,互生互助。慢阻肺瘀血是由多种内外致病因素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经运行,壅塞阻滞于脉道之中,或离经溢出于脉道之外。停积留着而成,使血液的形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既是某些病因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慢阻肺病情加重和产生并发症的病理因素成因虽多。但不外邪实与正虚这两方面病理因素所导致瘀血虽属有形实邪,但其本质又有正虚的一面,且与患者不同阶段的证候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18]。它们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肺气不足,气化无力而气滞,气滞而血瘀,瘀久化热化火,日久炼液成痰而致瘀毒胶滞,另一方面,脾虚则生痰,痰瘀互结,日久亦化热化火,致瘀毒胶滞不解[19]。可见,痰的产生离不开肺脾肾等脏器的影响,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传输,肾虚不能蒸化,津液不归正化,痰浊愈益潴留;肺为贮痰之器,痰浊蕴肺,病久势深,肺失治节,心脉失畅,不能鼓动血脉,则血瘀为凝;同时,气虚鼓动无力,也易致瘀,由此痰瘀互结互病,胶结难解[13]。

《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揭示了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痰热日久损伤气阴,气虚则气化津液无力,津液不得正化反酿成痰浊,而使阴津生化不足,相互影响,痰浊壅塞肺系气机,损及肺朝百脉,可致血瘀,气虚帅血无力可致瘀,瘀血内阻而使津液运行不畅,促使痰内生。终成痰瘀互阻,使肺之宣降失司,每感受外邪而诱发加重,喘嗽并作[20]。外邪入侵,又每借有形质者为依附,蕴贮于肺之痰浊是外邪最好的附着物,外邪与痰浊相合,胶着难去,危害身体。临证所见多种临床表现皆由痰而引起,如咳嗽、咯痰粘稠量多色白或呈泡沫状、胸闷、喘促等为痰浊阻肺所致[21]。清•唐容川说过:“有痰血作唆,其证咳逆倚息不能卧,……内有痰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开降是从壅而为痰,气壅则水壅,气即是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血所阻,则冲犯肺经……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

5 多脏腑功能失调是COPD病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肺病日久,肺脾肾俱虚,气病及血,其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由病络而传变,进一步累及其他脏器,其中尤其以心、脑功能失调最为显著。如《脉因证治》曰:“肺伤日久,必及于心……肺病血瘀,必损心气。”COPD病初在肺,延及脾肾,病末累及心、脑等多脏,是一个由气及血,由血及气,再由气及血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个循环在病势和病位上都存在着变化[13]。在现代医学研究中,COPD肺血管损伤后,导致肺循环障碍,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缺氧、二氧化碳的潴留等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微循环的障碍会带来多脏其功能的损害。

6 肺络郁滞是COPD脏腑损伤的载体和脏腑传变通道

肺通过脉络灌注气血津液,作为肺脏所需营养物质的载体,同时也是沟通联系其他脏器的通道。邪气犯肺,经由脉络传变,影响各脏腑经络中血气运行和输布,可致气滞、痰结、津凝、血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10]。

总之,中医认为COPD发病主要在肺,肺脏感邪,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损伤正气,肺、脾、肾虚损,正虚卫外不固,外邪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发作,其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22]。探讨COPD的中医基本病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防发病,治已病。

COP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将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这会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萎缩,从而降低肺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卫系统,使肺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引起肺部的反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目前医学界对COPD的治疗不仅强调发作期的救治,更重视稳定期的康复治疗,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中医药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优势日益明显。本文重点探讨了COPD的发病机制问题,关于该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将在本研究的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辨证论治,佐以各式各样祖国传统药食疗法,经过试验论证,复核各项机能指标,进一步深化研究。

7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3):254-261.

[2]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3]陈永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58.

[4]许建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治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6,27(7):4-5.

[5]焦阳,傅开龙,周平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2(11):951.

[6]何海滨,张艳丽,陈孝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从气论治[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475-476.

[7]曾宝珠,白广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2):120.

[8]孙建.浅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风痰瘀虚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4):244.

[9]王学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68.

[10]朱志慧,韩明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病机演变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56-459.

[11]唐贻环.董国立教授治疗慢阻肺的经验[J].四川中医,1992,(10):19.

[12]余学庆,李建生,李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症候分布规律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107):45-46.

[13]朱慧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腑病机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5,23(6):1042-1044.

[14]要全宝.慢阻肺从脾论治初探[J].中医研究,1999,12(6):4.

[15]高海燕,钟红卫,彭素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治法及药理研究评述[J].甘肃中医,2009,22(1):15.

[16]黄纯美,刘小虹.刘小虹辨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7,8,42(8):439.

[17]王光玉,周平安.肾不纳气证新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5):27.

[18]林穗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瘀论治的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2):11-12.

[19]傅曙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4):4.

[20]李建生.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实践与若干思考[J].河南中医,2005,25(5):13.

[21]孙志佳.中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08.

篇4

[关键词] 中医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07-02

2007年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病率已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1]。COPD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加强COPD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use,GOLD)的制订和实施是全球防治COPD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4年5月,美国胸科协会(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共同制订并宣布了COPD新概念。2006年11月19日,GOLD执行委员会在日本京都颁布了2006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我国2007年出台了《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随着各版指南的出台,越来越强调了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也不容忽视等概念。

COPD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肺病者,咳喘逆气”、《证治汇补・咳嗽》“肺胀者,动着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以及《医宗必读・喘》“喘者,促促气急,喝喝痰声,张口抬肩,摇身颉肚”等等,均是古人对COPD的描述。由于中医药“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等治疗原则,根据COPD稳定期及加重期的发病特点,应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取长补短,形成了我国COPD的治疗特色,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 COPD稳定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1 治疗目标

COPD稳定期的治疗原则是以人为本,使COPD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充分信心和乐观精神,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即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尽可能控制和减少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症状,尽可能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使患者到医院就诊和住院的次数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疾病遗留的功能障碍和心理影响,开展积极的呼吸锻炼,发挥呼吸功能潜力,提高患者对运动和活动的耐力,延长有效寿命。

1.2 综合治疗

COPD稳定期的治疗策略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包括戒烟、药物治疗、营养干预、长期氧疗、康复锻炼、使用免疫调节剂或疫苗以及外科肺减容术及肺移植术等。

新指南(《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强调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认为戒烟是目前认为唯一阻止肺功能恶化的有效措施,中药、针灸戒烟均有较好效果。黄瑾明等[2]从肺、(脾)胃、心三脏论治,采用针灸、中药内服、壮医药线点灸的综合方法,每获良效。李雨桐[3]用中药戒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一些传统的康复医疗手段如气功、太极拳等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物理治疗也非常简便,可控制或缓解呼吸症状,为进一步进行康复锻炼提供了条件。

1.3 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的中、西药相加,而是发挥中、西药各自的优势,互相弥补其不足,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作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脾、肾亏虚是COPD最基本的病理改变。COPD稳定期治则以扶正固本为主。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稳定期应以补益肺气为主。COPD患者营养不良现象较普遍,这部分患者全身和呼吸系统局部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使肺部感染反复发生,不易控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脾生肉,肉生肺”,脾虚失运,可致气血生化乏源,脾之精气不足以充养四肢肌肉,而出现四肢瘦削,大肉将脱,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因此,稳定期还要注意保护脾胃、培补元气能够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营养障碍,提高免疫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母病及子,肺病日久均会伤及肾气,补肺益肾法对于提高机体免疫防御能力有较好的功效,可具有控制COPD病变进程的作用。

COPD稳定期患者在规律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选择性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化痰药物的同时,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服用中药,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少西药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2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COPD急性加重期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防止药物不良作用的发生。其主要优势为以下几点:

2.1 改善通气

中药宣肺平喘、化痰止咳药物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分泌物和稀化痰液等作用,配合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和茶碱类药物)及祛痰药,综合疗效显著。中药祛痰药颇具优势,其疗效机制多端,轻者可化、可豁,进而可祛、可涤,甚者予以吐利攻逐。

2.2 抗凝、抗血小板

COPD患者肺组织微循环高凝状态,引起肺动脉高压,COPD 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导致肺心病等并发症。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是治疗 COPD 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脏象学说提出“瘀”乃COPD致病的根本因素,认为肺朝百脉,血液能够正常运行,需依赖肺气的推动和调节,肺之功能失调,必有碍于气血的运行,而气血运行失常,也会导致肺的失用,两者相互影响。运用活血祛瘀治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充分发挥。

3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面临的问题

3.1 规范中医症状术语

症状的规范化问题是当今中医现代化、规范化的热点[4]。浏览国内期刊与COPD相关的文献,也存在这一问题。例如文献中出现的“喉中痰鸣”、“喉中吼鸣”、“发作性喉中痰鸣”、“喉间痰鸣"、“喉间喘鸣有声”、“痰鸣”等,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均应表述为“喉中痰鸣”[5]。因此,规范症状名称,形成COPD症状标准化,是进一步探索COPD病因病机、统一中医证型及其标准、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统一中医证候分型

中医的重要特色是辨证论治,而中医辨证的准确度又难以把握,使其缺乏国际公认的学术语言和理论。规范中医“证”的标准化研究尤其在中医证型方面,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尤其是量化不够,可操作性差,不利于中医辨证治疗的规范化发展。这一问题在中医药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中也较为突出,徐雯洁等[6]收集中医药治疗COPD文献853篇,大部分文献采用的是自拟标准甚或无标准,其中无标准文献292篇,占全部文献的30.5%,自拟标准文献203篇,比例为21.2%。

中医药治疗COPD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能就中医证型特点进行大样本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则会使中医药治疗COPD的有效性评价建立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3.3 具有科学性的疗效评价

中医治疗COPD,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特色,分期、分型、辨证论治。周维等[7]在对近年来中药治疗COPD稳定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中发现,在COPD 稳定期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好,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同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的临床试验,缺乏一些重要的中间指标和终点指标,尚需进一步开展设计科学、指标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

因此,开展具有科学性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试验,将有利于深化对 COPD 的认识,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技术规范。

4 展望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中医临床研究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中医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中医如何借鉴循证医学为中医临床服务,使中医早日走向世界是中医界目前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目前,已经有学者致力于COPD的稳定期及急性发作期证候标准化研究[8-9]。2009年1月5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已经通过了验收。这项研究创造性地以国际通行的PRO为基础,针对中医临床医疗的特点,制定了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氟骨症、HIV/AIDS等在内的10种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包括COPD的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也可以纳入其中,这将推动中医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COPD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3.

[2]黄瑾明,宋宁,黄凯.黄瑾明医案选之戒烟(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94.

[3]李雨桐.中药戒烟有办法[J].现代中医药,2007,(4):54-57.

[4]刘旺华,朱文锋.中医症状规范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7, 48(6):555-556.

[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徐雯洁,王天芳,王智瑜,等.基于现代中医文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症状特点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20-25.

[7]周维,钟云青,杨红梅,等.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3):311-318.

[8]王至婉,李建生,李素云.基于文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诊断标准研究[J].中医研究,2008,21(8):55-58.

篇5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槐杞黄颗粒 辅助治疗 儿童

Efficacy of Huaiqihuang granules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 a real-world study

WANG Hui-Min LIU Chuan-He LIU Chang-Shan WANG Ying HAN Zhi-Ying SUN Xin CHEN Xing AN Shu-Hua DUOLIKUN Muzhapaer LU Ai-Ping WANG Min CHENG Yan YIN Xiao-Mei LIU Han-Min WANG Hong HUA Shan DONG Li HUANG Ying JIANG Yi XIONG Jian-Xin DING Sheng-Gang ZHAO Shun-Ying WANG Jin-Rong HUANG Gui-Min MU Jing-Hui CHEN Yu-Zhi

Children's Hospit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Huaiqihuang granules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 Methods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and registered real-world study was performed for the children, aged 2-5 years, who had a confirmed diagnosis of bronchial asthma in the outpatient service of 21 hospitals in China. Among these children, the children treated with medications for long-term asthma control(inhaled corticosteroid and/or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 without Huaiqihuang granules were enrolled as the control treatment group, and those treated with medications for long-term asthma control combined with Huaiqihuang granules were enrolled a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The medical data of all children were collected. Outpatient or telephone follow-up was performed at weeks 4, 8, 12, 20, 28, and 36 after treatment, including asthma attacks and rhinitis symptom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hanges in these indice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of asthma attacks or rhinitis attack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frequencies of asthma attacks, severe asthma attacks, and rhinitis attack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tion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667). Conclusions Huaiqihuang granules in addition to medications for long-term asthma control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rhiniti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asthma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with good safety and little adverse effect.[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2021, 23(9): 877-881]

Keyword:Bronchial asthma; Huaiqihuang granules; Adjuvant therapy; Child;

支气管哮喘是年幼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推荐长期吸入低剂量激素控制哮喘发作,但由于家长对于激素不良反应的恐惧,导致用药依从性差[2]。中医中药治疗哮喘历史悠久,具有其自身特色,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在2020年制定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3],但是中医治疗哮喘研究不够广泛和深入,大数据研究较少[4],本研究选择真实世界研究探讨中药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5],病程在6个月以上;(2)年龄2~5岁,性别不限;(3)采用下列长期治疗方案之一: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即吸入激素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未使用槐杞黄颗粒治疗(控制治疗组);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同时加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联合治疗组);(4)患儿及监护人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哮喘急性发作期;(2)合并有心、肝、肾、血液、精神等疾病;(3)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4)不能按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和随访。

1.2 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 CTR-OPC-16010009,网址:chictr.org.cn/showproj.aspx?proj=15007)的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已获得首都儿科研究所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SHERLL2015058)。自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来自全国共21家医院参与本研究。各研究单位于其门诊依序纳入符合以上标准的患儿,分析其入组治疗后每月哮喘发作及鼻炎症状天数。长期控制药物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推荐采用阶梯治疗方案[5];槐杞黄颗粒(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使用方法参照其说明书,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期间,所有患儿按需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或其他药物,如止咳祛痰药物、抗生素等。

1.3 入组与随访

纳入时对所有患儿收集其基线资料,包括现病史、个人史、出生史、过敏史、家族史,近1个月哮喘发作、并发症及用药等信息。在入组后第4、8、12、20、28、36周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如哮喘发作天数、重度哮喘发作次数,以及鼻炎[6]发作天数等。哮喘发作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视为重度哮喘发作[5]:(1)影响睡眠;(2)休息状态下呼吸急促;(3)烦躁、精神萎靡;(4)讲话不成句;(5)三凹征阳性;(6)紫绀;(7)肺部听诊广泛或弥漫哮鸣音;(8)呼吸音降低/沉默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组对象基本特征

对完成全部随访的患儿进行分析,共1 404例,其中联合治疗组1 014例,控制治疗组390例。对入组患儿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儿性别、民族、出生方式、是否足月、过敏史、湿疹史、一级亲属过敏史、首次哮喘发作年龄、入组前3个月哮喘发作次数、入组前1个月哮喘发作天数、入组前1个月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及入组前1个月鼻炎发作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鼻炎史比较,控制治疗组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基本特征比较

2.2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及鼻炎发作情况

联合治疗组及控制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第4周,哮喘发作天数及鼻炎发作天数均有下降趋势,无哮喘、重度哮喘及鼻炎发作患儿人数占比有上升趋势;随访第8~36周,上述数据变化趋于平稳。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及鼻炎发作情况

2.3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两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vs控制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每月哮喘发作天数、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及鼻炎发作天数均少于控制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广义估计方程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

2.4 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组共8例(0.79%)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2例、腹痛1例、恶心1例、消化不良2例;鼻衄1例、皮疹1例。控制治疗组共4例(1.03%)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腹泻1例、腹痛1例、皮疹2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

3 讨论

槐杞黄颗粒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三味中药组成,槐耳菌质经抽提后获得槐耳清膏。槐耳可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裂,具有抗过敏、调节免疫力的功效;枸杞子可以促进脾T淋巴细胞增殖,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黄精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7],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中应用成熟[8-11]。刘金等[12]研究显示槐杞黄颗粒能降低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短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单丽沈等[13]研究显示在肺炎支原体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可显著缩短发热天数、住院天数,降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

李想等[14]研究显示《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能明显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及哮喘发作的次数,赵德育等[15]研究显示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本研究显示在长期控制药物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可能是因为:首先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Th1/Th2失衡机制学说备受关注,贾春梅等[16]研究显示槐杞黄颗粒可以降低哮喘患儿外周血中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高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其次本研究中患儿入组时年龄为2~5岁,此年龄段患儿免疫力较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17],而槐杞黄颗粒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显著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18]。虽然本研究显示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重度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控制治疗组,但由于两组患儿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均较少,故对于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重度哮喘发作的疗效仍需探讨。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提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应同时治疗的理念[19]。马莉等[20]研究发现槐杞黄颗粒可治疗鼻窦炎,并显著减少其复发率。本研究中显示槐杞黄颗粒可减少鼻炎症状天数,目前对于槐杞黄颗粒治疗鼻炎的研究较少,其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其有抗过敏作用有关。

总之,本研究显示,槐杞黄颗粒应用于儿童哮喘辅助治疗安全性良好,在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可减少哮喘发作天数及重度哮喘发作次数,改善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提高控制水平,对其伴发的鼻炎症状亦具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书文,李梦龙,李子昂,等.中国哮喘监测城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8):875-883.PMID:32842317.DOI:10.3760/cma.j.cn112150-20191015-00788.

[2]尉耘翠,贾露露,胡利华,等.儿童哮喘缓解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用药依从性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4):1494-1498.DOI: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9.14.16.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47(6):373-379.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06.001.

[4]张雄飞,黄娟萍,李碧云,等.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344-347.DOI:10.11653/syfj2013150344.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PMID:26957061.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3.003.

[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7-8.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1.01.004.

[7]张书琳,崔岚巍.槐耳及其复方制剂槐杞黄颗粒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114-116.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1.045.

[8]王忠健,邱奕宁,余慧,等.16例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8):772-776.PMID:31416501.PMCID:PMC7389893.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9.08.007.

[9]李智超,郭夏,王石,等.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患儿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4):525-529.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1.

[10]耿海云,曹力,王薇,等.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31-34.PMID:25616289.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5.01.007.

[11]张振华,侯俊,赖建铭,等.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7):60-62.DOI:10.3969/j.issn.1672-3384.2019.07.014.

[12]刘金,闫虹,陈小庚,等.槐杞黄颗粒对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7):759-762.PMID:28697827.PMCID:PMC7389914.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7.07.006.

[13]单丽沈,尚云晓,李淼,等.槐杞黄颗粒佐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8,45(1):53-57.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8.01.014.

[14]李想,尚云晓,成焕吉,等.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2):145-14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6.02.015.

[15]赵德育,刘红霞,田曼,等.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效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5):355-358.DOI:10.19538/j.ek2020050607.

[16]贾春梅,王冬梅,宁立华,等.槐杞黄辅助治疗哮喘儿童疗效及外周血中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对氧磷酶1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5):365-369.DOI:10.19538/j.ek2018050611.

[17]艾键娜,王秀宇.生命早期呼吸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3):211-213.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9.03.016.

[18]安黎,戴启刚,张雅婷,等.槐杞黄颗粒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5):1-6.DOI:10.16840/j.issn1673-4297.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