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

篇1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课程;职业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教育体系不断地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发展,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现如今绝大多数的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应用,传统地数学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才培B的需求,不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盲目地追求数学考试成绩,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往往过于看重数学成绩,不注重教学的过程,只重视最终成绩,忽视了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和思维性的培养,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发展,由此可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科学可行的数学课程改革也能够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教育得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中等职业教育不断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如今,我国的绝大多数中等职业教育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尤其是对于数学教育而言,其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数学教育中还停留在数学公式、定义等理论阶段,而对于数学疑难题目的解析也停留在教师的固定思维中,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多元化的数学题目,一旦变换题型学生便不能够正确解题,这种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遏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数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首先,教材选用不合理,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一定差异性,从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而言,应该以基础性的课程内容为主,然而在大多数的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内容设置中,所选用的教材主要是普通高中的笛Ы滩模其数学难度较大,不适合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

其次,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所传授的数学课程内容往往不能够与中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对几何、函数的实际应用,课本理论知识不能够运用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

(三)数学课程教师素质较低

从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师队伍的情况看来,其大部分的中职数学教师的学历为专科或者本科,其整体的专业素质较高,能够满足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育的基本需求,然而这些数学教师绝大多数只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中的数学应用,不能够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造成了中等职业数学教学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专业素质

较弱。

三、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完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中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基层数学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层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教育,避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倡和鼓励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充分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应用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育,例如多媒体教学、实例教学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数学教育的课堂氛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数学课程内容设置

首先,完善数学教材内容,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材要进行统一的编制,其在内容设置中应该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实例应用的课程内容,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理论公式运算,其教材内容必须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例如对于函数运算和几何运算等基础性的数学内容应该重点编制,并配合实例教学,完善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其次,加强实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在进行数学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实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

(三)提高数学课程教师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新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更直观的物体进行观察,以便其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另外创设学习情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他们比较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方面进行创设,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的创设课堂情境进行一下总结,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就是枯燥、难以理解,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而且容易接受的学习情境。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列举以下例子。

例如:某公司组织员工去东湖划船,公司一共有48人,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每只大船租金3元,可以载5个人,每只小船2元,可以载3个人,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学生在没有学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拿到这个题目,大多会想到只租大船或者只租小船的方案,这是老师可以提出有没有第三种方案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三种方案是什么呢?怎么求解呢?

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进行总结,提出此次课程要讲的内容。设:租的大船只数为x只,小船为y只,租金总额w元。那么可以列方程:5X+3y=48,w=3x+2y所以w=1/(3x)+32在进行解答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有什么特别之处,进而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因为0

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改变学生以前机械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增强情境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改变学生认为数学难以理解、乏味的观念,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数学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采用比较直观的手段进行辅助讲解。

比如,在进行几何部分三角形的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一些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然后要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几个解答的时候脑海中有一定的形象记忆。

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候,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从概念、性质、方法、特殊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 然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手段的提高,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可以将画面动态化,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立体几何里面的空间关系,另外在进行多媒体讲解的时候,重点的部分可以进行以一些特殊的强调,比如:变色处理、动态强调等。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个空间里会出现三条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纸上进行绘制,进而引出三维空间的概念。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立体几何部分会学到棱柱、棱锥、棱台等相关问题,并且证明其中某些线、角之间的关系,如果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讲解,学生很难想象出立体的画面,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三维表现空间关系,这样更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

例如: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长为8,宽为5,高为4,对角线的交点为o,求角aoa’的大小。

在用多媒体进行讲解之前,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个空间关系,并自行运算,然后再在多媒体上用《几何画板》画出长方体abcd-a’b’c’d’,连接ad’、db’,然后可以连接a’d、b’c,这样就可以将这个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在平面中解决,将面a’b’cd涂成别的颜色,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被转化成为一个平面问题,再利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一种新的解题手段,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

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力的锻炼,有助于他们将问题形象化,锻炼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需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但是也要兼顾到多个方面,把握科学的原则,尽量使课堂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带动他们进行思考。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就是立体几何方面空间想象力的锻炼和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以新的教育模式来进行科目的讲解,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趣味空间,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培养他们探索精神,进而引起他们创新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双芬.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途径例析[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12): 107-108.

[2]楼亚云.寓情于境 和谐课堂——浅谈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1, (11): 37.

篇3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生应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学生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生应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中等职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教学倾向。在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既有学生方面的,也有教师方面的。

1、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学习的基本工具学科,无论在文化课的学习中,还是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中,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逻辑思维能力更强,数学与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给学生的感觉是同生活距离太远,常常使学生难于接受。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更是令学生头痛。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成绩普遍不高,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尤其在进入中职以后,自我认为摆脱了文化课的束缚,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数学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方法,思维僵化,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生普遍注重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对数学专业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2、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大部分沿袭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对中职教育教学特点认识不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学中缺乏责任心,在学生不愿学数学的态度下,课堂教学认为再好的老师也不会教出好成绩,忽视课堂纪律。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与专业脱节,没能达到数学知识与职业相融合。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在沿袭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仍以老师讲为主,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条件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在心理方面恐惧数学,心理对数学教学产生厌倦,数学教学根本完不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等职业数学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1、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基本上沿袭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之一就是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主动性的不到调动,学生对生僻、枯燥的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的教学效果始终得不到提高。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不断的更新。中职的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同教专业课的教师多沟通,了解专业课中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只有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2、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知识薄弱,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教师应与学生经常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只要有上进心,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不能因为以前学不好就永远学不好,帮助学生分析专业前景,专业学习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分为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也有把高中复杂的集合、函数、代数、几何称为中等数学。它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中职数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急需改革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3-01

两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中等职业教育从以前的被忽视到现在的蓬勃发展,说明国家的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职教育繁荣的背后,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为什么单单提出中职学生的管理呢?我们做一下分析就不难看到其中的道理。

现在虽然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很火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传统中的观念还是上大学。因此我们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所学校当中,学习成绩优异、良好甚至合格的孩子都选择了上高中,而选择上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很差的孩子。而这一类孩子当中,很大一部分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差,有这样那样的恶习,还有一定比例(我校新生约占6 %)来自单亲家庭,心理素质也较差,针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学校还拿应试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况且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还面临着一个课题,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短短的三年中能够从专业上,从心理上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管理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使你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要上档次,与这个学校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人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会省去很多麻烦。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总结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六个六”行为习惯。

一、“六个六”行为习惯的内涵

(一)六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错;5.勤于动笔;6.认真实践。

(二)六个做人好习惯:

1.积极向上;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诚实守信;6.善待他人。

(三)六个礼貌好习惯:

1.遇见老师要打招呼;2.使用礼貌用语;3.坐有坐相,站有站相;4.不乱翻别人东西;5.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6.公共场所要安静。

(四)六个卫生好习惯:

1.食堂吃饭用自己餐具;2.不边走边吃;3.不在校外吃饭;4.常换衣服常洗涤;5.不随地吐痰;6.不乱扔垃圾。

(五)六个阅读好习惯:

1.经常读课外书;2.做摘抄,划重点;3.读、写相结合;4.善于使用工具书;5.善于交流心得;6.爱护书籍。

(六)六个安全好习惯:

1.遵守交通规则;2.遵守公共秩序;3.公路上不急追猛跑;4.骑车、走路右行礼让;5.不做危险动作;6.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二、如何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我校几年来的生源来看,能拥有这些好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作为我们学生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讲,不仅仅是上好每一堂课,更主要的是教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我认为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养成习惯规范化、具体化

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科将新生入学军训后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北校区东二楼一楼大厅冬天拖完地面后,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科在通知版中及时提醒学生不准在走廊追逐打闹。由于规定比较清晰,一个星期后全校同学都自觉地做到了。

(二)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确保养成好习惯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五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弯下腰,捡起脚下的纸片,伸出手,拧紧滴水的龙头,礼貌地说声:“老师早”“同学好”。常言说得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自然会养成,文明的春风就会吹绿校园。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人人有礼貌、讲卫生、爱学习,培育出具有较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的新一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篇5

一 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育教学中,过程和结果虽然都很重要,但我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一味地填灌,要尝试从思想上转变,一堂成功的课所要求的不再是“量”的多少,而是“质”的优劣。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习的结果可以有偏差,出现偏差和失败从某种角度来论是一种学习的升华。有偏差可以重新认识,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之所以有重视结果的现象,主要是教育管理者的所谓教学指标,超出者奖之,达不到者罚之。“分数至上”的功利思想在起作用。再有就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与方法出现问题,为了升学,学生积极模仿所谓有名的作品,完全淹没了自己。这就需要教育者加以引导,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及知识的学习方面进行疏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得以顺畅而又有效地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疏忽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沟通与疏导。这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教与学的重要环节。

二 予以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当前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应试教学。如美术教学中,不组织写生练习只是一味地临摹。选一个范本,从临摹到默画,反复地默画,直到和范本一样为止,没有把艺术教育真正落实到自我发挥的状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创造力吗?德国教育家第斯德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学习态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通过轻松的讲解、融洽的交流、充分的引导激励他们自主学习,留给他们大胆猜测的空间,使他们放下包袱,解除顾虑。

三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的家庭以及性格、兴趣、意志等个性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其个性特点,予以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艺术教育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制定出详细目标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将艺术具体化,利于学生掌握和学习。为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同时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和细心指导,抓住要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学会自己用所学知识理解、判断和推理分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要努力尝试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更换教法,保持学生课堂的新鲜感,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时力求做一名好向导,使他们既不偏离轨道又能充分发挥潜能。

四 树立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参与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每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认真去探讨的,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是能够稳定、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能力结构,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由于素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体,所以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及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的,但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以下的误区:(1)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教学过于控制人的个性的发展,即过于鼓励学生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专心听讲的“好学生”角色行为,抑制学生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独立”行为;过于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而轻内在能动;(2)以为开发智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或者是全部内容,并有意无意地用开发智力来代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为在教学法中多设计一些问题,多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就素质教育了。其实创造力与智力不同,创造力包含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也就是说,培养创造力一定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混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的区别,用开发智力代替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误区。(3)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把“教”变成了“训练”。“教”和“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的内容是深邃丰富的且许多内容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没有错与对、好与坏之分的,如书画的欣赏,“教”的方式是点到为止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教”的方式,点到为止地把知识或技能传给学生,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受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忽视受训者的主动性。许多教师没有区别“教”和“训练”,把“教”混用于“训练”,甚至把“教”变成了“训练”,把学生训练成掌握某种技能或训练成考试高手。(4)学校或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轻视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所提出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和一个健康。

1.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强调: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要的。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一个庸才,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它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采用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

3.“三个掌握”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

4.“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继续学习的能力: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不继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生的全过程,学会学习、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的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选择职业定终身的传统择业观念已不是新时期的择业观,一个人一生中会面临着职业的多次变化,即使是同一个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员也会有新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已习惯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那是很难成功的,在职业选择面前也会显得束手无策的。因此,作为职前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立业创业能力:由于国家改变了以前“包分配”的就业制度,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仍在待业或失业,这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毕业生缺乏立业创业意识和能力,被动地在等待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没有主动的立业创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立业能力和意识,具体内容有:更新观念,实现学生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培养对创业的浓厚兴趣,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的情感,锻炼其创业意志,形成对创业起调节、整合作用的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生活的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等均是这种能力的表现,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5.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适应社会的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环境,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篇7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就业;人文;素质;技能;科技

目前,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转型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对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知识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等,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大胆改革创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发展的方向的探索

1.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被认可。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因素有三点:一是职业教育的性质及任务。二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三是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职业美术教育培养的人才既然服务于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文化品位也在不断提升,为此我们在目标的选择上,侧重于技能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人才全面素养的提高。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应培养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一部分学生还要加强专业基础训练为高考做好准备。我们要把应用性专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性,把技术业务型岗位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定向,把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重点。

2.教学方面应该如何发展。当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已偏离了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把“培养初中级美术专业人才”作为基础;一方面还要把握高考的脉搏,向高校输送合格人才。

我们在传授学生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创造美表现美的技能,完善个人的全面发展,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提倡美术专业教育应以人为本,在专业教学乃至技法传授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性化,张扬个性。

一个能发现美的学生,他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而现在我们职高的美术专业教育还停留在技法训练上。学生没有创造性,一个班的学生作品大致相同,为了适应高校招生的口味,还不得不勉强迎合。美术也需要熏陶,需要艺术氛围。看尽世界名画,然后才能发现美、创造美。这样学生的美术素质和人格素质才能得以不断提高。那么,在专业教学中,欣赏课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从学生进校那天起就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艺术资源,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大力倡导写生教学,写生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与写实能力,发挥出美术教育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和发展的教育影响。我校一直坚持写生训练,学生收获很大,提高了造型能力和色彩的表现力,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画室,深入实践基地,进入广告装潢公司、印刷厂等观摩或顶岗实习,了解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学会与人沟通,在实践中得到技能锻炼。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深入社会,可以协调学生就业和教学的关系,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二、去除陈旧的教学观念

1.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办学模式。当前中职美术专业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升学与就业两条腿走路,学生进校后,鼓励一部分文化课较好的学生进入高考班,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另一部分以就业为目的,进入职高班。学校开设的课程,应根据不同培养目标而有区别。高考班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同时,也应进行一定的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掌握一至两种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能。职业班的学生就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要把满足市场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办学的标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把握培养目标的要素,保证培养的目标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应进行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准确定位。

2.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的成败大多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中职美术专业的教师,既是导师又是导演,指导学生努力把迸发的灵感火花转化为创作欲望,从而形成美术创作的强烈动机;指导学生以形成强烈的创作欲望作为动力,把感受的材料变成构思,再根据构思的框架,深入到实践去体验、推敲、成形;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美术方法和技巧圆满地完成美术作品的传达。

篇8

关键词:高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网络多媒体技术

    虽然高职改革在我国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受到大背景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在我国也只仅仅出现了七年,因此还是不能落入传统观念的俗套,很多院校还是把主要精力和目光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招生规模上,对教学改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投入的精力不够、资金不足、时间不充裕。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或技校升格而来,观念还是老式的观念,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举措方案落到实处,依然是教育改革中的薄弱环节。

一、高职教学改革带来的要求

1.定向培养目标,沟通学生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挂钩,为人才就业市场服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向培养各方面专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这既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的本质区别,即高职教育是一种主要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如“灰领”、“蓝领”等的高等教育。其毕业生走上社会将要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工作,而不是像传统大学毕业生出来就是干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跟职高或者技校的毕业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正因为院校是定向培养学生进入企业从事生产工作,所以要在学生入校时就正确认识其自身情况,避免以后就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不过同时也不需要太多压抑,致使学生们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毕竟在学校中两三年的学习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练就的学习能力也是一门巨大优势,为学生今后在企业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改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普通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转化过来的,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试验学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压抑人才的培养和其优势的突出,很难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求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相应设置专业课程。弄清楚社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再针对性地调节课程内容,避免设置繁难且使用价值不高的课程来无谓消耗师生的经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应以“基本够用”为前提,多学习最有用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多实行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从多种途径定位来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才。

3.投入师资建设,活跃学习方法

高职院校能否办出自身的特色学校,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有着实行推动教学改革的决定性作用,也掌握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师,严格来讲都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虽然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教师的学历、职称、相关技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也日益成熟,但这些仍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需继续提高,师资建设也是日趋重要。因此,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现场和作业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这样,老师才会因材施教,多学生们采用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就更容易学习到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既是高职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要实现的目标,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高职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19世纪90年代,当时就有了幻灯教学这一方法,开创了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新篇章。以后又陆续有电影和唱片、广播录音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卫星电视等媒体先后进入教育领域,使其教育手段大大提升。而现如今,随着信息的革命,现代化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与创新,各种现代化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无法匹敌的巨大优势作用,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教师搭配使用多种技术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逼真地教授给学生们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又对学生智能发展的环节如理解记忆应用方面都有着无法衡量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堂思维,加深记忆从而全面理解所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使高职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再多的内容也能用一张小小的光盘包含,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吸纳专业知识,为以后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既能结合高职理论和实践内容,又可以节约教学经费。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所以高职教育要把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会导致经费不足。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完美地解决这一难题。

2.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影响

资源数字化。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基础,可有效实现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形象化和动态化,提供了可重用、可同用、可共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数字资源。

通信网络化。网络技术基于高速宽带,传递信息更加便捷迅速,且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网上办公、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并且很多代价高、危险性大或难以实物操作的高职 实训和实习环节还可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和实习来实现,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教育经费支出和不必要的伤亡。

教学现代化。网络教学可以实现线性与非线性、实时与非实时、协同与非协同、交互与非交互的分布式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学改革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加强硬件基础建设非常重要。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室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院校在多个教室与图书馆都有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必要。

当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课件都能够满足要求时,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不仅要提高其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要求她们熟练掌握及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这样的话,学校通过培养和训练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队伍,能够更有效地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应改革和完善。只要我们能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思考

一、中职教育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目标

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有效教学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队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中职学校有效教学的总目标是在对课程改革开展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师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二、中职教育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

1.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教学的最终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成长,中职教育的有效教学则要以能力培养为立足点,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学生愿意学习和积极学习,在教学活动后表现为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衡量有效教学,要看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为与教学目标是否吻合,与职业需求和个人需求是否吻合,是否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冷尽可能好的收益。

2.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教”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解决。

三、中职教育有效教学的要素分析

中职教育有效教学的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合一个有机系统,发挥有效教学的整体功能,其中关键要素有三个:学生要素、教师要素和教学内容要素。

(一)学生要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大都是中考成绩中的中等差等水平,基础差别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扎实的基础,刻苦认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他们接受能力较强。这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作用,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形成比、学、赶、超的强烈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一部分学生是基础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老实可靠,也愿意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从训练他们的学习习惯入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适当的降低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学一点、会一点。在一部分是文化课基础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愿意学习的“混混学生”。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新超前卫,接受好坏事物都比较快,但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很差。对这一部分学生不应歧视他们,要以转化教育,安抚为主,在校期间应以规范其言行,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能使他们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目的。

(二)教师要素分析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有效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确定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尽量发挥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教师常见的高效授课行为有:教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从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入话题,用适合学生特点的语言对知识内容进行浅显解读,传授学生有效的听讲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留时间消化、讨论所学内容;以竞争、游戏形式组织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的过程评价。

四、中职教育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老师以真情、爱心对待学生,学生才愿意和老师接近,直到主动和老师接近。

(二)结合职业特点,呈现工作工程知识的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建立起职业教育的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的学习,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的实践活动作为学习任务。产教结合时职业教育的特征,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建议学校与产业界建立稳定联系。定期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三)行动导向的教学

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在教学方法上,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则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去思维和探索,评价和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近几年中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升格的不断升温,因升格而暴露的新问题也逐渐增多,这些问题有些是涉及到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方面,而更多的则是涉及到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面。办学层次的成功升格,不仅仅要求在管理形式上体现出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提升,必须体现出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较之中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高”来。

区分高职与中职的主要标尺,也就是高职的“高”,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中科技文化的含量和水平上。这不仅仅包括培养高的医学专业技能,还包括培养对于强有力的应用工具——计算机的更高层次的使用技能。现在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对医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如何使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以往中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状况,提出了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调整计算机教学重点,由传授基础知识向传授服务于专业的应用型知识转变

关于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国家教委提出按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等)、计算机技术基础 (高级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等)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专业有关的应用软件)的三个层次教学方法。 近十几年来,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完成第一、二层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第三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大专院校也对计算机技术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但对于中等卫生学校,将计算机应用于基础实验教学,特别是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动物活体和离体器官生理信号的获取、转换、处理、再现实验过程的研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中等卫生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处于单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阶段,计算机技术辅助专业应用教学还处于酝酿建设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向学生开放。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应用实际上的脱节对由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升格之后的高职计算机教学除了讲解较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应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系统地讲解一种计算机语言——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数据库中表的基本操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对语言工具的应用,要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应用紧密结合,协助医学老师指导学生开发简单的专业应用程序。如利用计算机设计简单的生物信号测量分析程序,从生物体内或离体器官中获取心电、脑电、肌电等多种电信号或压力、张力、位移等多种非电信号,经过信号调理、模数转换、离散成数字信号后由计算机处理,显示或打印出结果。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既可以有效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说教型向探讨、应用型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成熟,计算机凭借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传统说课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计算机技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这一成功范例,触类旁通和学生探讨计算机是如何深入医学各个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

1.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医学数据分析的能力。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虽旨在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处理医学数据的问题。学院在讲解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处理医学数据的能力。科研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整个医学科研过程中重要的步骤,直接关系到科研的质量。随着医学数据的复杂化和多元化,手工处理科研数据既不规范又容易出错。利用计算机对科研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包有 spss与sas 。它们是第四代计算机语言,是权威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全世界的科研中应用广泛,国内一些高校也将其用于统计学教学。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应当根据本校特点,适当开设《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技术处理医学数据的能力。上述两款软件就操作方式而言,有菜单操作与编程操作两种方式,从内容上讲spss与sas各有特点。另外,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软件包中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功能,学习这些软件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学生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以spass或sas中的一种方法为主进行讲解,同时辅助讲解其他软件包的使用。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以便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这三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讲解内容应有所侧重,如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多讲一些编程知识,对护理专业学生主要以菜单操作为主等。

2.重视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使用中的作用。现代医学设备从CT、核磁共振仪到各种医疗仪器,如医学化验、基因测序等仪器都离不开计算机。他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计算机如何采集这些信号并进行处理的?许多操作人员只会操作而不清楚其中的工作原理。由于各种检查设备在医学科研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今后协助专业人员开发新的医疗仪器也大有益处,也将对医疗器械的革新产生推动作用。

3.强化实验教学环节。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很多学科的教学不同,其实践操作性很强。大部分知识是通过图形界面进行讲解的。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学生迫切需要上机实践,这就要求学院必须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让学生上机实习,学生通过大量上机实验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且学生自学内容、作业,也需要通过上机进行验证。为此,学院课时计划设置应保证实验与理论教学之比不低于1:1,多媒体机房在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对学生开放,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上机练习的时间。另外,学院还将教学课件及大量习题放到服务器上供学生上网自行练习。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技能培养,改革了传统的考试模式,采用笔试(占20%)和上机操作(占80%)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上机实验的重要性。

(三)加强学生利用互联网医学教育资源进行知识更新的自学能力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新知识不断出现。学生需不断学习,及时进行自我更新。因此,教师除讲授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除了在课堂上尽量讲授新知识外,教师还可把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放在学院的“网上选课”系统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合适的课程,另外也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讲解新知识,介绍学术新动态。正确处理新知识与基本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另外,教师在授课之余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中的医学教育资源,促进自己知识的更新。互联网中有着众多与医学教育相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在线分布于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计算机中,任何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各种查询、访问,以获得最新、最全面的医学咨询。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服务,如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陆服务、各种新闻工作组以及以各种主题为核心的论坛等等。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利用网络上不同的服务类型进行相关问题的检索和传播。学校应适当地安排一些网络课程,并留出一定的自由上机时间让学生进行联网操作,既补充了医学教育资源,还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愈加为广泛。通过计算机技术介入传统教学过程,推动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选择地开设医学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等计算机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课程,是凸显高职卫生教育较之中职卫生教育“高”的必然措施。通过计算机教学改革,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结合大量上机实验和互联网资源,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以便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祖新. 高等职业教育高在何处[J].职教通讯,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