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件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脑硬件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脑硬件的基础知识

篇1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减肥经历:无论当初的决心多么坚决,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食的诱惑?据英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最新研究证实,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能通过促进食欲使我们发胖。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体内携带这种“贪吃基因”,使得人们的节食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边吃边K”有伤胃健康

篇2

【关键词】pc机维护 动手能力 软件维护教学

随着pc的广泛使,相应的系统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要,pc机维护也有原来的选修课改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笔者在担任计算机维护课的教学工作中,就如何搞好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维护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技术性较强,需要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软、硬件知识,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学生参差不齐,开课之前,先进行摸底测试,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普遍存在的知识缺陷,补充相关内容。这虽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未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如总线、DMA、存储原理、I/O接口等内容,结合实践做较详细的讲解,为以后学习扫清了障碍。

二、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学习计算机维护课的最终目的是能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常见故障,因而培养动手能力极为重要。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保证实验课时及教学质量。在调整教学计划时,重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包括学生实验、教学演示、现场实习等。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由来的2:1调整为1;1,并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大实践的比重。为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将一个教室改建成专门的维护实验室,并购置了相配套的实验仪器、工具等。该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允许学生在课余仍可进入。学生实验时,须独立完成实验题目,并需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否则继续练习,并向教师申请考核。

加强实验考核。取消理论考试,平时实验均有成绩,按难易成度,每个实验均有不同分数及权重,视学生完成情况判定分数,分数累加后,即为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若实验成绩不合格,则期末考核不及格。期末上机考核占总成绩的40%,由学生从题库中随机抽出五道故障分析题,根据在规定时间内排除故障的完成情况判分。该考核标准一直在学生的实验考核中坚持下来,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已熟练掌握基本维护技能。

在允许训练以后,按自愿原则,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共620人参加由劳动部门主办的pc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岗位)证书考试,其中604人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现在,毕业生中已有很多人专职从事计算机系统维护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创造条件人、让学生接受锻炼。课余,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实习锻炼。笔者将常见软、硬件故障排除过程制成视频录像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内容。在机房日常维护工作中,允许学生在旁边观察并协助完成。把学生分成几批,轮流担任机房管理员,协助参与机房日常维护工作。联系相关电脑公司允许学生实习,协助进行系统维护,让学生有实践锻炼机会,将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巩固提高。教师在搞项目研究时,让学生参与其中部分研究,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教师组织下,学校成立了计算机维护站,无偿为师生进行电脑维护,现已成为校内最有名气的社团组织,其中一部分优秀学生还可以进行电脑主板的芯片级维修,他们已被沈阳、北京等地的大公司提前预定。

三、重视软件维护教学

篇3

论文摘 要: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它与网络游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项运动在高校里开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电子竞技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的意义的分析。提出了电子竞技进入高校体育课的途径。

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电子竞技运动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第78项体育运动。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反应和协调,可以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毅力,这项运动特别受到大学生们喜欢,在高等学校里开展这项运动有着广泛的基础。

1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1.1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

电子竞技运动是由“电子”和“竞技”这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这两个基本元素都为运动而服务的,“电子”是运动方式和手段,“竞技”是运动的目的。

“电子”是指这项运动是借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以各种软硬件及由其虚拟环境来进行的一种运动,这相当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器材和场地。这是电子竞技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的根本不同。

“竞技”即对抗、比赛。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的体育的比赛一样都是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并在这样的规则保障下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选手的技术水平,是要靠严格的训练来掌握和提高。

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的体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社会上有广泛群众性,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和普遍参与。

1.2 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

电子竞技运动目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对抗类项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FIFA2003等。另一类是休闲类项目,这类项目它是电子化的传统体育和民间娱乐项目,项目包括围棋、中国象棋、桥牌、麻将、台球等。

2 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区别

从历史渊源上来讲,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本是同根生,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都来源于电子游戏,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点而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由于具有的“对抗性”的游戏特征,最终成为体育项目的一种。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最大区别就是电子竞技运动是体育项目,而网络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游戏。

2.1 本质上区别

电子竞技运动这项体育运动,其器械、场地及比赛环境等等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运动的方式是对抗和比赛,它有统一的规则和相同的技术手段,也有传统体育比赛中的技、战术。选手通过日常刻苦的的训练,提高自己与电子设备这些比赛器械相关设备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使用的速度、反应和配合等等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技巧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获取在对抗中的胜利和好成绩。

网络游戏其运行的环境和电子竞技运动差不多,有些规则也很相近,但是网络游戏是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玩家体会的是自己角色的成长快乐,自娱自乐。

2.2 运行环境的区别

网络游戏和和电子竞技运动的运行环境都是依靠网络来实现的,网络游戏的运行环境是完全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它离开了互联网,根本就无法存在。而电子竞技运动所依赖的是局域网环境,甚至可以是两台电脑的直接联接,互联网只是电子竞技运动用来训练或娱乐的一种手段而已。

3 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基础条件

3.1 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校的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对网络游戏都十分喜欢,可以看出,如果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个人电脑的不断普及和电子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竞技在高校将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

3.2 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和充足和时间

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和科研单位,有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为学校电子竞技运动奠定了硬件基础。高校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能胜任电子竞技运动教学和指导的也会大有人在的,这为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提供了要才保障。南方学校夏季炎热,北方学校冬季寒冷,都不易开展室外活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最佳时间。

4 电子竞技进入高校体育课的途径

4.1 选择适合学生的电子竞技项目

选择适合大学生开展的电子竞技项目,就要根据大学生生活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电子竞技的育人优势,要选择一些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毅力。例如可以选择象赛车、足球、蓝球等一些类似传统体育的项目。最好不去选择具有暴力、攻击、战斗倾向的电子竞技项目,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等,此类项目很容易使大学产生好斗的想法,从而造成心理上障碍。

4.2 提高学生对电子竞技的认识

目前在部分老师和学生中还是把电子竞技运动看成是一种网络游戏,对这项运动的开展持有排斥的态度。认为电子竞技有碍学生的学习。为此就要求我们要向老师和学生们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力。因此,改变对电子竞技的片面理解,消除人们对它的偏见,才能够使这项运动健康、文明有组织的开展。

4.3 建设一批专门的师资队伍

如果没有一批从事电子竞技教育的师资队伍,那么就很难开展电子竞技课程。其实在高校里拥有许多软件开发、软硬件维护和网络维护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教师,这些人都有过硬的电脑软硬件基础知识,对他们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相关培训,会很容易地胜任电子竞技课程的教学工作。

4.4 配置相应的电子竞技运动设备

电子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除了与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环境有关以外,电脑硬件和比赛的环境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课程,电脑设备当然不能够过于落伍,而且每一新款游戏的推出对电脑软硬件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配置相应的电子竞技运动设备,是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等医学院校麻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临床麻醉学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将接受大量专业临床知识,熟悉各类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为今后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临床麻醉教学多使用填鸭式教学,讲授以口述和板书为主,内容抽象、枯燥,理解较困难。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方泛应用,以其独特的声、光、色及动画等多维度效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逼切任务。

1 临床麻醉教学的特点

临床麻醉教学的特点是:①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教师需要讲授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并重点讲解各手术专科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麻醉处理[1]。②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虽然学了几年医学基础知识,却学不得法,底子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讲授内容过深,基础差的学生无法接受;过浅,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感兴趣,因材施教有一定难度。③操作实践性强。 麻醉学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学科,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动静脉穿刺置管、气管插管、硬膜外穿刺置管等技术。单凭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示意图,学生常常一知半解,而教师也无法在课堂上亲自示范。

2 传统的临床麻醉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临床麻醉教学模式特点是:①教师教讲授重点、难点,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强调知识点的记忆。②教师将学生带入临床见习,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理论讲授,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指导,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③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3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①生动形象 传统教学多依赖教师的板书和言语来传递信息,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在教师对学生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运用了文字、音频、视频、图像和动画等丰富的手段,生动而直观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以临床麻醉工作中常常实施的深静脉穿刺术为例,传统教学模式基本用语言描述,用板书和挂图解释,比较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深静脉的解剖层次、动静脉毗邻关系、穿刺的进针角度和路线转换成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感染力。②信息丰富 多媒体教学省时省力,可帮助教师拓展授课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用板书或口述的方式进行讲授,导致讲解一个章节至少要用2~4个课时,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一局面。教师在课前可将需要板书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上课时只需轻点鼠标而无需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3]。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介绍与临床麻醉有关的基础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图片、动画、麻醉手术录像等使内容更加丰富。③病例充足 多媒体教学解决了临床中难找典型病例的情况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遇见的典型病例,如麻醉前评估可能插管困难、饱胃患者行全身麻醉等,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示教录像,解决临床见习时典型病例不足的情况。对于临床麻醉上一些罕见病例、高难度插管穿刺等均可摄制成影像,同时对实验室检查及其他重要资料进行数码保存,为教学及科研提供原始数据。

4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或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鲜事物,但它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多媒体只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个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感情交流,教师的启发式提问,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及鼓励等,都需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而不是依赖多媒体来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高电脑应用能力,熟悉电脑硬件的操作和软件的使用,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临床麻醉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灵活,最大程度的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房明.如何提高麻醉学课堂教学质量.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124.

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学本课堂 学生 主体 学习力

1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评析

尽管教改已经开展了多年,且每年都会有新的主题,然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仿佛是在教改的门外,并不是那么受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其与高考关系不密切,其会考分数并不能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产生什么作用;另一方面,高考也没有相关的考试要求,学生可学可不学。现实造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成为了影子学科,为了会考,会出现在课程表上,也可能会出现在各种计划中等等,然而,相对于教改的春风,仿佛是可望不可及。由此也就决定了其当前的尴尬课堂教学模式。

1.1超越学生小学、初中的学习基础

尽管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然而,由于各学校的硬件与师资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基础极为不平衡。再者,加上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别,特别是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电脑对于他们是一种奢想。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而言,由于中考、高考的主流考核方向不变,最终导致了家长、学校都在有意地去忽略信息技术的教育。上述问题,综合起来造成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差,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中非常吃力,甚或早就泯灭了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但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的编排上,基本上都是以小学起点开始的,这种超越学生基础实际的教材,也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只能造成拔苗助长式的学习兴趣伤害。最终,教师面对学生与教材没有办法教,学生看着教材与计算机没有兴趣学。

1.2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由于学生基础差的原因,教师必须把相关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补上来,才能继续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这样教师只能靠填鸭式的讲授,本来就是枯燥的内容,加上学生逆反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一是,学生掌握的上网、聊天等技术,并不是教学内容,教师也不允许学生运用学校的电脑上网进行学习以外的活动,让学生很是烦躁。二是,教师讲解的内容,一方面与高考内容无关,另一方面与他们平时需要运用的技术关联不大,让学生也无心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尽管付出很多,但是收效甚微。

1.3教学效果差

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其自然的结果就是教学效果差。信息技术课程,尽管在学生毕业时的综合评定中也是其中的一项,但是,由于其考核的严格性、公正性、公开性等,并不像高考那样,使得其具有人为操作的空间,只要学生的其他学科的文化课成绩可以,教师也会根据需要网开一面,根据学生升学的需要对学生展开评定。这种自降身价的考核过程与结果,也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一,使得学生不好好学习,认为就是学差了也无所谓。第二,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里更加忽视,他们为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甚至可以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第三,家长也不支持把更多的时间花到这样的学科上,特别是家长担心孩子学会了计算机技术去上网,更是雪上加霜。

2高中信息技术学本课堂实施意义探析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立足原来教学模式与一些名校教改经验的基础上,被相关地学者、专家与一线教师提升为“学本教育”,把学本课堂的创设作为“以人为本”的主要载体,即通过“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学习为本,及其主体性学习为本,会学为本,自为之学为本,学习能力为本”的课堂教学,培养自学、会学,具有学习力与发展力的学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与科学性并举的课程,也要积极地开展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力与发展力,把信息素养真正培养起来。

2.1突出学生自学会学

由于网络的普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教学从学生喜欢的上网,网上制作,信息的接收与传输等方面入手,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起。尽管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学生也会为了个人的各种需要积极投入学习。所以,教师要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地自学,一方面,学习课本上的书面知识,先把教材上要求的过程、步骤、方法等掌握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的实践来强化掌握;另一方面,给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任务,如制作FLASH、动漫等,可能学生并具备这样的基础,但是,这样的难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兴趣与好奇带着学生去探索,进而慢慢地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住学习的方法,为下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

2.2教会学生学会信息的接收、传输与处理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与深化发展,不懂得信息技术就是新时代的文盲。在当前电话、书信等被快速的E-MAIL、MSN、QQ等取代的时代,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也是必须的素质。通过强化个人需要,来引领学生克服基础知识较差的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底子薄的问题,从学习实用性地技术入手,如邮件的接收、传输,以及各种上网遇到危机的处理等,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如网络病毒的处理、电脑硬件故障的排除、个人信息的保护等,因为其切身学生的真实利益,所以会引发学生的关注。

2.3服务于自己的学习

信息技术的学习,关键是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网络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生活场所之一。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各种学习资料在网上几乎是在弹指一挥间,就可以横扫天下,把所有课本有的东西都能找到,且还会配套各种相关的知识讲解、练习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就会把这种高效快速的学习途径变为现实,把原来需要扛着的很多书籍化为一片薄薄的“掌中宝”等,不仅容量大,且图文、音、像等并茂,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学习。

3高中信息技术学本课堂创建探析

目前,学本课堂教学的一般环节是:课前导入,自学引馈,探究释疑,当堂练评。但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根据学科的实际、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做出灵活地变通。笔者创建了下面的高中信息技术学本课堂模式。

3.1任务前置导学

该步骤,是把原来作为一节新授课学习结束后的课后练习拿到前面来的做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学习,先为了去完成所谓的“练习”或“作业”,按图索骥,去认真地学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试图去完成所谓的作业时,他们自然地会遇到困难,也会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收获。这个过程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决一部分问题;二是留下一些疑惑。

3.2课堂完善深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还是教会学生操作运用。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运用中去进一步地摸索,把发现、思考、分析等环节深入与提升,真正把导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运用中去。教师此时要注意随时指导,典型的问题要全体指点,非典型的要个人讲解。这个过程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主要还是留给学生自学多练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挫折中提高。

3.3教师指导精学

最后剩下的几分钟时间,教师要根据学生们集中反映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普遍不理解、难掌握、易出错等情况的问题,展开讲解。讲解的同时,自己可以模拟操作,学生模仿,也可以教师逐步指点学生逐步学习跟进。通过学生的挫折体验,让学生强化了自己的薄弱,再经过教师的指点,使得学生顿悟升华为自己的知识,并在最后成功的体验中掌握。

参考文献:

[1]何继育,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微[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赵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3]展慧玲,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

篇6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不佳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直接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1.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软、硬件基础设施老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班级多、学生人数也多,尽管采用了安装相关软件在教师机上进行广播教学的方法,但是由于机房没有配备扩音设备,机房后几排的学生常常听不清讲课内容,甚至有的机房电脑配置使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里讲的却是较新的windows8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讲的也是较新的office2010。这导致教学软、硬件不配套,教学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思路

就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各种应用软件,并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该校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2.1对课程教学目标重新定位

按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两种类型的学校性质,制定符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应与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也进行了区别对待,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

2.2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层次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时首先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构建多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基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通过教学对象分层化、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设计项目化、课程考核无纸化、应用能力评价社会化,来构建适合分层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设适应分层教学的立体化资源库,按照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和实训指导书,建设一系列适合分层教学的模块化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另外还建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学习和在线测试资源库。

2.3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需要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变满堂灌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认知结构。使用任务式驱动法教学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过程感兴趣,使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态度。

2.4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软硬件环境

环境对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针对合班上大课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房应配置扩音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解决教师课难讲学生课难上的问题。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房应配备较新的电脑,保证教学过程中不因电脑硬件故障中断教学,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房还应安装较新的教学软件,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该校作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如下实践。

3.1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

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资源库,每年根据学校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情况,核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专任教师编制,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兼职教师队伍。对全校所有非计算机类专业按文科类和理工科类两大类别来划分,制订各自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实践表明效果较好。

3.2分层分班教学应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个体差异

在制定课程大纲时,负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就与各专业带头人进行充分的沟通,熟悉这些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来确定课程教学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对计算机类专业和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所有新生做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区分出新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再进行分层次、分班级组织教学,并且对基础较好,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测试通过了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的学生还可以免修该门课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还提高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启发式学习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实验课的讲授以及课后自学三个方面。理论课的讲授主要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自由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互动。实践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目的。另外,除课堂教学外,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开设公选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组织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3.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课程组在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及教育技术的整合与深化的实践中,建立了学习网站,制作了电子教案,完善了题库,使教与学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实行了两大教学改革,一是由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改革为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与课外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二是由单纯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改革为导学式教学,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全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带头作用。通过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语

篇7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是一门抽象和不易理解的课程。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原理,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方便进一步开展之后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好这门软硬件都涉及的综合性课程,实践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由于客观因素例如高校学生人数日渐增多,实验设备、场地、经费的相对落后和不足,使得传统依靠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来模拟计算机某些组成部分运行的实践教学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可否认,尽管以往的传统实践教学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解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虚拟实验室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共享便利、使用高效等多方面优势有效改进传统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不仅从各方面降低了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成本负担,学生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掉比较多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虚拟实验室的认识

虚拟实验室这一概念是用来描述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环境,最早是由美国教授William Wulf提出的。它追求的其实是构建一个融合了不同工具和技术的电子化、网络化的科学研究和集合实验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通常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有效利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丰富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科学实验或研究活动。相比较传统的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室能使科学研究更为人性化、便利和环保,不论是从实验安全、共享范围、还是节省成本都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虚拟实验中不用担心实验本身带来的对人体的伤害,也不用担心在实验时会缺少研究人员之间的互动,更不用担心关于实验器材的损耗、毁坏所带来的资金问题。因此,虚拟实验室无疑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它为进行科学实验的研究者创建了一个看得见的虚拟环境,让研究者在做实验中,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对电脑硬件设备的操作,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观察实验效果,得出实验结论。

二、虚拟实验室的设计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环境设计目标

因为本文探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环境的建成主要是为了方便高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堂实践教学,因此设计目标就是以校园网为基础的虚拟实验室环境。这样的实验系统务求要达到仿真度高、安全度高、操作性强等特点,真正摆脱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除了固有的实验教学内容以外还可以允许用户们自行设计实验,这会很大程度上节省自行发起的科学研究的研究成本,鼓励了用户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积极进行探索,提高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环境的设计流程

从对系统模块的划分来看,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网络服务功能、仿真实验以及数据库服务。其中网络服务功能实现了虚拟实验的网络化功能,仿真实验则包括诸如运算器实验、带进位运算器实验、移位运算器实验、存储器实验和微控制器实验等内容,方便用户观察自己的实验状况。数据库则是仿真实验的支撑,妥善保存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实验数据。根据这三个板块,再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本身的特性,选用C/S模式对系统进行构建。想要进行虚拟实验,先是建立一个对应的网络实验系统,然后学生只需要通过输入其用户名以及密码后,通过系统的相关认证后,学生即可根据界面显示的选项,根据自己的专业和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而且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实验系统中对于如何进行实验来了解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等等,并通过上传实验结果,提问等方式和老师互动。实验指导老师则可以通过自己专有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实验系统,根据教学要求对实验系统里的各个板块进行完善,也便于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实验动态,更新和调整自己的实验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设立特殊用户进行更高级别的操作,如系统管理员,负责对学生、老师以及其他各种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

三、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环境的实现

该系统可以使用Microsoft Visual C+6.0语言开发实施,另外利用OpenGL对器件进行二维或三维显示,数据库存储则选择使用SQL Server2000软件。用户登录后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并操作。服务器端会对上传的实验操作内容和数据加以判断,并进行仿真计算,最后由相应的客户端显示出仿真结果。本虚拟实验环境仿真方法建立在离散事件模型的基础上,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出发,进行仿真建模框架,最后形成仿真建模包。在多人合作实验项目中,可以利用web进行连接,这样也方便老师可以进行远程教学。虚拟实验室和计算机协同工作技术相结合,利用组播的通信方式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远程实验教学的功能。

四、结束语

针对高校因为受限于各方面因素不能很好进行实验教学的现状,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虚拟实验环境的探索就显得更为必要,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成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突破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实践的改革。它的实验成本低、实验效果好、交互性增强、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等优势以及对远程教育实现的贡献都让我们看到了其光明的前途。在此系统中,用户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和余地进行实验,将实践与知识良好地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虚拟实验环境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必然会成为一种高校实验教学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淖,易向阳,黄恒杰.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134-138.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微信平台;应用

微信是继QQ后迅速崛起的又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更多承载于移动通讯终端。随着手机等移动数码通讯设备的日渐普及,微信自2011年诞生后,短短几年间的用户群数量就扩大至超八亿国内人口,不仅成为国内即时通讯产品中的佼佼者,也是亚洲移动通讯用户使用量最大的一款产品。正因微信受众覆盖范围的广阔性,时下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微信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间建立联系的最主要通讯软件。不仅如此,作为一款高度兼容的网络通讯软件,微信即可传输文字与图片信息,又同样支持语音和视频数据。加之其承载于互联网的高速度,微信也日渐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辅助日常教学的免费工具之一。

1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常见问题

传统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常见问题。也就是课堂教学过度倾向于书本知识的灌输式讲解,却对实践技能的具体应用有所忽略。对于计算机这样一个必须通过实践展现教学成效的专业来说,单一机械的理论阐释只能培养出擅长死记硬背的高分低能型考试机器,却很难真正培育出既懂理论又善操作的计算机人才。与此同时,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初衷就是尽快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够独立生存。但是,原本应当落实到手头操作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却被异化为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学生面对这样的心理落差自然很难激发出学习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学生或是对该专业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影响学习成绩,或是为了单纯地应付教师或考试而选择背试题、背答案。如此一来,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学生依然如同白纸一张,不仅无法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要求,更可能因此制约了自身职业生涯的快速发展。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用微信平台的可行性与积极意义

2.1可行性

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和不断深入应用的当下,移动通讯终端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中已经普及,尤其是学生群体中几乎达到人手一部的程度。学生不仅将手机作为联系家人朋友的通讯工具,更多时候则是将手机作为娱乐休闲的主要手段。甚至,部分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还会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偷偷玩手机,比如进行网络社交、线上游戏或阅读小说之类。这种对教学秩序明显的干扰自然会令教师一方头痛,然而全然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又非现实之举,因为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没收了学生的手机,在下课后还得还给学生,下次上课他们仍然继续会玩。这样,教师的禁止不仅无用,还会影响师生间的关系,造成双方的矛盾冲突。既然移动通讯终端已然如此普及,不妨将其也纳入到教育的辅助工具范畴中。如同治理洪水堵不如疏的道理,借助微信平台之类的工具嵌入适宜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挤占”学生空闲时间的手段,则不仅能够将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浪费时间的机会。

2.2积极意义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全面落实到手头操作的技能型应用学科。针对这类专业学科的教学,照本宣科显然是背道而驰之举。教师虽然需要阐释基础理论,但更要将平面二维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立体三维的操作过程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而传送音视频、图片图像恰是微信的强项。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微课、慕课等多重手段,让包括概念、定义和操作步骤、流程在内的教学内容在微信平台上一一体现,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还能够模仿和创新。不仅如此,面对好奇心重、探究欲强烈的中职学生,生动活跃的音视频教学素材显然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在更为放松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微信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遗漏的部分,还是进一步巩固实践技能,学生都能借此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对职业教育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的能力不仅决定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水平高低,更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提升和拓展的程度。

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微信平台的应用举措

3.1构筑起相对完备的微信教学平台

要让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承担起教育平台的功能,教学资源、教育素材的前期准备不可或缺。教育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转化过程,正所谓有备而无患,足够的资源贮备才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以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基础知识部分“组装、维护”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始微信平台教学之前,首先要在微信公众平台登陆并申请一个公众号码。申请成功后,再让学生用微信的“扫一扫、加关注”功能扫瞄该公众号的二维码。由此将全班学生纳入此公众号下的微信教学平台。之后,教师需要将涉及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历史、电脑硬件组成部分的名称与功能介绍、核心与外设硬件设备的图形与发展历程、自主装配所需配件与流程图等内容尽可能详尽全面地归纳整理,并将其传输至指定微信帐号下,检验无误后完成保存,作为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教学的数据库。为尽量降低教师人工回复学生提问的比例,将有限的时间尽量投入到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中,同时并提高微信平台的教学成效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自带的高级编辑功能。比如“自动回复”,也就是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可以提前指定相关的图片图像或音频视频等内容作为自动回复的备选答案。一旦学生提交的问题符合微信自动回复预设的条款或要求,则无须人工操作,系统会自动生成标准答案反馈给提问者。只要教师事先给予平台足够充分和丰富的数据资源,则这类高级编辑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人工操作的负担。不仅如此,借助这种人机对话和自动回复功能,学生既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学意识和能力。

3.2利用微信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对计算机专业这类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来说,上机操作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设置。特别是在有了微信平台的辅助教育工具后,一些可以自行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就可以从课堂教学中转移到微信平台上进行。而教师就可以腾出更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开展上机操作的教学和辅导。因此,利用微信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仍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相对基础的“认识硬件”内容为例,此单元的教学涉及三个任务,其中关于计算机硬件基本定义、图示、概念等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微信平台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结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制作微视频课程,将其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待学生先自行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到正式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的过程验证微信平台上学过的基础理论。同时,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若干微信平台课后复习的内容,并继续推送下节课堂教学需要预习的部分。由此形成以微信平台开展预习和复习的循环。这不仅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够让教师在帮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一旦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能够在课堂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有的放矢的专业教学既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微信教学平台的应用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不只限于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同样是对教师教学思想和能力的促进。在互联网+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这样的教学优化显然极为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是信息时代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3.3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微课或慕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中职学校中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技能外,还有一个潜在目标是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相对纯粹的理论专业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技能型专业学科。计算机技术之所以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超越了传统科技数百年才能达到的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其更新换代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卓越不凡。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应用微信平台不能仅满足于对课本内容按部就班的教学,而是应当有所拓展和延伸,比如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微课或慕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尤其是慕课教学,这一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界的新型网络教育形式的核心就在于大规模与开放,借助网络的无国界属性开展免费且不限学习人数的线上教学。包括麻省理工、耶鲁、哈佛、斯坦福在内的众多世界名校都已经开设了慕课课程,且其率先打造成型的正是计算机和IT专业教育。国内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通过慕课充分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并选择其中适宜的形式和内容纳入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中。例如AutoCAD、Photoshop、Offic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中比较基础的内容和操作技巧,并选择其中易于中职学生理解的案例制作成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微信平台教学内容。进行这样的拓展和延伸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打开中职学生的眼界,使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本质上就存在的创意性和创造力。有了国际上更加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引导,学生才能跳出井底之蛙式的思维局限,在既有的教材内容基础上不断有所突破。与此同时,有了国际同行无所拘囿的教育理念和手段的示例,国内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也能更为清晰地观察和掌握未来的职业发展动态与方向。显然,这种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教学绝不只是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良好参考,更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生产岗位有着决定性意义。能够相对准确地把握住计算机专业发展命脉的教学无疑可以让学生在潜在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在求职就业过程里赢得更大的胜算。

3.4组织学生共同开展微信教学平台维护,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要借助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还有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从纯粹的旁观者向积极的参与者转换,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对微信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微信平台与计算机专业之间并非楚河汉界式的界限清晰,反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建设和维护微信平台的过程也是对IT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不仅如此,面对同龄人在学习上的种种疑问,参与平台建设与维护的学生更能感同身受,无论是向教师转述问题寻求解答还是直接给予回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都会更少隔阂、更多融洽。这种联合学生共同开展的微信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对教师而言是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强度,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来说则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强化与固化,无论专业学习还是沟通能力都会更上一层楼。还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在于,这些参与微信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的学生可以起到榜样带头作用,让其他学生认识到手机不只是移动通讯和休闲娱乐的工具,也是辅助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途径。一旦这些参与者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则上课玩手机、浪费学习时间的现象就能相应减少。

4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微信平台的实质正是创新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一个具体展示。在培养中等职业人才的应用型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尤其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和技能培养。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对地点的局限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一专业教学的成效性。承载于互联网的微信平台实现对教学时间与地点的突破,教师可以在网上教,学生可以在线上学。微信教学平台不止让互联网成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也成为了知识成型、技能落地的载体。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用微信平台开创的是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整合,也是让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拓展到无限的时间与地点中的再创造。正如2015年中国互联网+创新河北峰会上教育界专家得出的结论那样,包括微信平台在内的互联网+教育不会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替代,而是让传统学校教育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吴珂.运用微信公众号建立通识课程教学互动平台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17):2690-2692.

[2]蒿景兰.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CorelDRAW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5(14):21.

[3]曾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微课程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