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日式礼仪教育介绍
日本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要进入到家庭礼仪教育的系统影响中,父母根据惯例坚持培养孩子学习基础的礼仪日常口头用语,同时身体力行地教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那些行为准则和规范;到了孩子入读幼儿园和小学后,他们就进入到更成熟的礼仪体系教育中。礼仪是日本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在日本小学生的礼仪守则里面,包括了接人待物的礼仪规范都有详细的介绍。当日本人长大成年走上社会后,他们进一步接受社会的礼仪教育,日本企业对新入职的职员进行入职培训中,也包括礼仪训练,其中包括坐姿、站姿、发型、衣着、鞠躬的角度、打电话的口气、不同场合的用语,以及个人适合的表情,甚至包括如何为他人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端茶奉茶、如何和主管交谈等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则。不少用人公司甚至把数百页的礼仪手册发给新员工,旨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举止,提升礼仪水准。此外,日本还有不少机构和组织以及个人投入到推广和开展各类礼仪培养活动。
1.2日式礼仪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对每个人来说,将会成为一个人内涵思想、文化背景、社交技能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素质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大家同时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使得礼仪文化变得尤为重要,礼仪使人和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社会更多了一种判断个体与机构竞争力的参考值,而企业也能够通过礼仪水准在竞争中另辟蹊径,获得成功。礼仪教育是每个人综合竞争力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的礼貌程度、对礼节的重视、对自己仪容的把控、在仪表上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这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通过礼仪教育和长时间的内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实践训练,调整不合适的、违背礼仪准则的言谈举止,才能够使原有一些不理想行为慢慢转换为得到认可正面行为,对学校而言,也可以培养出比一般人更高水准的内在修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竞争力。而在服务类的行业中,这种个人综合实力的提高,无疑会使得个人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也会使得企业实现健康有竞争力的发展。
2.航空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2.1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航空服务
在航空公司的服务体系中,乘客对不同航空公司提供的空中服务这一板块感到比较强烈的同质化程度。换而言之,每个航空公司在空中的服务流程、内容、环境和服务的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很难做到有差异度。这是由于对空中服务这一环节而言,现行的服务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飞机的机型、座位空间布局这类硬件,以及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硬件这部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技术、成本等现实因素,短期之内很难有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软能力,能很大程度提升航空服务的体验,乘客的大量时间集中在空中服务的环节内,客户体验成败皆在细节,客户体验的第一线即服务人员与客户的互动,所以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无疑是最有效的。
2.2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要真正让一个企业实践“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这样的管理与培训理念,就要让关注客户体验这种意识落实到企业的文化中,形成一个内化的价值观。因此可以驱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里的员工。所以,想要建立以客户体验为目标的服务文化,就要调整与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制定出可以衡量的客户体验检验模式,辅以不同类型的奖惩体系,鼓励相关人员走进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感受、倾听客户的声音,继而推动整个企业的服务品质。
3.日式礼仪在我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2
1 模拟药房建设
职业院校在建设模拟药房过程中,应将满足公众安全合理用药需求作为前提和基础,将与实践岗位接轨作为目标,包括医药商品选购、销售、储存与养护、药学服务等。在建设模拟药房时,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为学生建立仿真零售药店,设置区域包括药品仓库和营业场所。
对药品仓库实施模拟色标管理,针对药品大包装盒进行分区,并且将药品分开存放。在药品仓库中,学生可以实施药品出库管理、入库管理、贮存养护、模拟验收等实践操作。模拟药房中的营业场所包括中药调配区域、非处方药区域、处方药区域、药师咨询区域以及收银区域,并且对以上区域进行标示。中药调配区域设置陈列柜以及药斗,陈列柜用于展示配方操作和常用饮片,依据斗谱将不同饮片有序、合理放置在药斗内。学生在此区域模拟中西药处方的调配和销售活动,实施问病荐药以及用药指导等技能训练。非处方药运用货架进行陈列,处方药运用柜台进行陈列,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按照药物用途、药物剂型、药物规格、药物品种等对药物进行分类摆放。收银区域配备收银机和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安装药品经营系统的软件,软件要具备GSP 管理功能,通过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学生能够模拟建立药品购进记录、价格管理记录以及品种审核记录等。
在营业场所悬挂仿真的执业人员执业证明、营业执照以及经营许可证,在非处方药区与处方药区张贴忠告语和警告语,将监督电话公布于众,将服务公约张贴在墙上。学生通过在模拟药房开展实训,明确药房的服务流程,感受真实的氛围,消除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陌生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 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应用模拟药房的意义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在当前形势下,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以及制药企业十分需要应用型药学人才。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具备销售、质控、服务、制剂生产、调配处方等能力。此外,各用人单位均希望毕业生能尽快熟悉工作岗位。但相关研究表明,药学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药品使用、药品经营和药品生产要求。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使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药学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将提升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作为根本。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应用模拟药房,能满足这一需求。模拟药房作为实践训练基地,可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模拟药房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渠道。
3 模拟药房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3.1 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药学职业教育中,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是沟通药学和医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涉及范围广,药名繁多,学习过程乏味枯燥。特别是一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及适应证十分相似,学生学习和记忆非常困难。再加上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觉得没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无法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此时,急需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模拟药房,通过模拟药房来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肯定和鼓励,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增强药理学教学的多样性、民主性以及科学性。教师组织学生到模拟药房,通过模拟临床用药来验证所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完心血管系统相关药物后,学生需要对此类药品进行识别。如利血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复方卡托普利片、厄贝沙坦片、非洛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甲磺酸氨氯地平片、马来酸氨氯地平片以及硝酸甘油片等,要求学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范围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明确和区别。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医师的处方组织学生模拟发药。案例:患者孙某,女,80 岁,因高血压住院治疗。住院当日,该患者的用药处方为:长期医嘱服用尼群地平,临时医嘱服用克咳胶囊,坚持两者联合用药。此时教师要求一名学生扮演药师,模拟药师发药,使学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回答该处方的药物搭配有无不妥之处,并且说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等。同时,教师还嘱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处方,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分析处方的不合理之处。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探索和寻求新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2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药事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应用模拟药房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条款和管理规范,而后全面了解药品分类摆放的规则。如在第一层摆放速效救心丸、头孢拉定霉素、阿莫西林胶囊、维A 酸乳膏等处方药;在第二层摆放伤湿止痛膏、新康泰克、皮炎平、芬必得等运动慎用药物;在第三层摆放OTC 的普通药物,如风油精、复方甘草合剂、西洋参含片、百为坦等。最后要求学生明确仓库药物的分类摆放规则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哪些药品需要密封保存(如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A、苯酚、肾上腺素等),避免药物氧化变质,明确哪些药品需要避光保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药物的属性和保存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
3.3 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中医院校也不例外,在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各院校的重中之重。体育教育也应适应当前的形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多下功夫。针对这些情况,体育教育应加大教改力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导向,最终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关键词 职业能力 体育 教学 导向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中医院校体育课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就是以体育教学为重要手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中医专业技能的方法和手段。
一、体育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一)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健康包含身体、精神、情感、伦理诸多方面,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
(二)体育教育是学生学会生存技能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支点,是学生进入现代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体育运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观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新的民族形象。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震撼民族的心灵,它牢固地维系着民族感情,毫无疑义的,这将对于青少年一代维系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具有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价值。
二、体育教育中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会对将来参加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为以后参加工作,从事医疗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这些教学内容将会影响学生从事医疗专业,乃至一生。
三、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一)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体育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导向性。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健身方法,发挥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日后的就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加强职业能力导向,必须在体育教育中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从学生日后从事的实际工作出发,把有益于学生就业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融入现有的体育课程当中,比如将太极拳、五禽戏、健美操、形体训练等内容植入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当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体育教育。
(三)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在中医院校体育教育应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中医院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结合自身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特点,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建立“个性―职业协调发展”的中医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学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精神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所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养之一,在中医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其自身团队合作精神的舞台,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提高的乐趣,体会到自己与团队的密不可分,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团结有爱。
2.体育教学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体育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体育赛事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平静地接受竞争。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在竞赛中要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
篇4
摘要:传统教学理念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书育人为本,但是在本科生的教学中,这种理念会让当代大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制药专业本科生课堂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并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41-02
制药工程专业的各项专业课都包含了自然科学及数学的内容,是学生在具备了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等基础知识后,利用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制药生产中实际处理药物生产技术的课程。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对制药相关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改革,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改变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开展制药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重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一、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设计存在很多缺点。(1)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教学的绝对权威地位,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中心,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忽视了发展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心灵的成长和进步。(3)传统的教学设计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忽视了学生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面对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这种教学理念在肯定教师在教学中优势地位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生的需求将得到最大的满足。(2)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死板的,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甚至涉及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师生之间积极地互动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更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从此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而是一个充满有趣挑战的快乐旅途。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相关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灌输学生他们认为重要的课程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差,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在必要的环节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建立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二、教学转变
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放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规律,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快乐的教学氛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理解学生,不误解学生
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尤其是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人格还不是很完善,身心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一个博大和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们。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和认可,都需要被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敏感期,所以这种被理解和欣赏的需要是更加强烈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运用这些心理学原理,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
(二)积极启迪学生,不蒙蔽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能力去启迪和影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因为制药专业大学生都已经处于成年阶段,他们开始具备自己的独特判断,如果一味灌输他们理论知识,他们可能会产生学习倦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制药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激励学生,不压制学生
学生是需要被鼓励的,一味地批评和打压学生,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卑,失去学习的动力。由于受中国传统社会思维的影响,中国的教师普遍不愿意积极地鼓励学生,让他们获得宽松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学生在中学阶段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个性是受到压抑的,很多学生的气质几乎都是很相似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在进入大学阶段,尤其是在制药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过分受压抑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他们不要怕犯错误,从而让他们获得新生,重新获得自信,积极探索专业难题。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时刻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思考决策,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自由地创造设计情境,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让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让学生提出问题;第三,让学生创造设计情境;第四,让学生组织课堂活动;第五,让学生选择设计作业;第六,让学生督促检查。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刻领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适时转变教学观,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敖敖,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一种挑战性的先进教育理念[J].澳门教育,2006,(4).
[2]刘萍.对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3]肖锋.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4]徐东彦,叶庆国,陶旭梅.化工专业多层次分离工程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7):168-169.
[5]张立昌.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高效课堂创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4,(8):26-31.
[6]Tungprapa T. Effect of Using the Electronic Mind Map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Course for Master-Degree Students i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2015,5(11):803-807.
[7]吴如春,谢涛.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新尝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2):101-104.
收稿日期:2016-11-23
课题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卓越工程计划的视角》,课题项目号:16YB023
篇5
关键词: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G434
一、引言
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近一半开设有英语专业,多数开办于十年之前。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各中医药院校纷纷创办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从“学院”升为“大学的“更名”需要,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该校的专业数量和学科门类。英语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在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被草率开办。实际上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都还很不成熟,在各校中的地位普遍不高。然而,当前各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创新――压力与动力
第一、 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阶段英语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重要依据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于 2015 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对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国标》倡导“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要求各高校以《国标》为教学蓝本,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本校的英语类专业培养方案。[1] 这一原则的要义就在于要使各个层级、各有专长的各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能摆脱“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必须在《国标》指导下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就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2016年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成为提升中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含金量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
总之,中医药事业的阔步前进将直接大大刺激中医药企业对兼具英语专业知识、基本中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作为“产学研”中重要一环的中医药院校,其培养的具有突出中医药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将在中医药的海外拓展中担当重要角色。为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原则,改革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在《国标》指导下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三、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标》,我们发现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层办学观念陈旧保守。
部分院校的管理层对于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的发展还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未将所占学生比例不大的英语专业办学进行全局性统筹规划。在陈旧保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中医药院校更多地还是把资源投入具有传统优势的医学药学学科研究与专业建设上,而对英语专业等“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有些院校的管理层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淡薄,缺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些都直接造成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不理想,培养的学生质量差强人意。
2.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未能体现《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
虽然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中医药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然而基于某些考虑,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幅调整。在保留英语专业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甚至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医药类相关课程,增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这样虽然着眼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学生的商务能力,但其专业办学所依托的中医药背景却被大大削弱。由此,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其他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缺乏自身突出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多少有所背离。
3. 实践环节薄弱导致交叉学科优势不明显
现阶段,理论教学在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际并未完全落实和开展。 还有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薄弱。而实践环节的薄弱则直接导致学生仅仅将英语专业知识、医药知识和商务贸易知识等模块进行简单地叠加,并未很好地贯通、协调好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因而使得其本应具有的交叉学科的优势体现得不明显。
4.僵化、落后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部分中医药院校唯“就业率”论,将其视为就业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指标和最关键因素,有些甚至直接以就业率考核代替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就业率统计没有综合反映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3] 这样的体系其实是僵化的、落后的,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导致评价对专业建设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实现。
四、《国标》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标》指导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邀请各校所在区域内相关中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甚至与各兄弟院校及其所属区域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联动,制定中医药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英语专业本科质量标准(“行标”)。各校英语专业依据《国标》与“行标”,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之后,各校英语专业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 形成专业教学团队,高质量、有特色地培养适合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类专业人才。
2.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
各校英语类专业要树立多元人才发展^,按《国标》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管理层应大胆革新,进行资源的优化升级配置,加大对实用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等具有长远创新能力的英语类专业的投入,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英语专业人才。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探索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高度关联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人才协作培养机制:一方面各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套改革,实现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和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雇员职业素养的对接;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在合作框架内,按照约定与自愿参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的就业。这样既可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也可稳定和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一举两得。
4.着眼于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改革目前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考察,并加大其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开拓专业见习新途径,如以恰当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和药用植物提取类的专业小型交易展示会,促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工作经验的转化。采取扶持政策,加大实践型、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力度。
5.建立动态的、立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摒弃唯就业率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将前述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动态性评价指标纳入其中,建立就业质量评价的雇员自我评价和雇主评价机制。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科学规范评价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价机制的权威性[3]5。由此建立起动态的、立体的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现行人才培养制度起到反拨作用。
五、结语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下,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据《国标》,依托本校优势资源,针对各校生源特征,着眼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培养能适应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中医药贸易迎全新机http://.cn/stock/t/2016-05-10/doc-ifxryahs0658909.shtml
[3]张娟.基于协同理论的医药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2-8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重要性表现;重要意义;发展前景
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
1.职业素质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开始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测,不仅要求员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而且也要求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基础、道德素质等方面较为薄弱,教师可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情况,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学习创新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2.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社交礼仪,良好的社交礼仪能使人际交往更为顺畅。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社交礼仪重在培养学生在面试、职场工作等环境中的礼仪素养。
3.政策与法律法规
就业指导课上的劳动法律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在求职应聘时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以及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如何解决;二是使学生在求职时,能够遵循相关劳动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有的学生在签订合同后违约,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也使自己面临种种法律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
因此,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上的法律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求职,帮助学生减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权益,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企业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表现
1.实践性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求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重要的优势。注重实践性是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原则,无论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还是进入职场的心理调整,都会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提前进入就业环境,使学生更具现场感,对学生的偏误进行指正,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供需见面或其他面试时准备的更加充分。
2.针对性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能够有效地解决他们在职业选择及应聘上的问题。其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时间也会早一些,虽然大多数学生较有个性,然而整体上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就业指导课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二是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专业与现实社会生产的需求更接近,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通过平常的专业学习不断加强,而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学生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认知,就业指导课针对这一状况,找出相应的对策,如:通过视频播放、模拟演练、参观实习等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
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更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专业发展态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做一些评测,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行改正,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就业指导课还会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的发展方案,使学生逐渐认知自己,确立发展目标,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高校持续扩招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也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课的构建与设置可谓意义重大。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多较为贪玩、懒散,当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多数学生都很困惑、迷茫,通过就业指导课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前景等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稳定情绪,进而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上对职业学校的就业环境,学生对自己如何求职、面试技巧等都有深入地理解,从而能够自信地应对求职上的困难,尤其是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道德上,就业指导课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因此,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就能够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择业观,也就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欣赏并接受。
3.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化的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此时,职业学校应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明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并更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可见,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进步的重要方向与目标,所以说,完善的就业指导课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就业指导课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专业优势,自信地步入社会,尽快地适应并融入职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就业指导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德恩.就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桂芳.中职生就业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 礼仪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影响
On the Impact of Etiquette Educ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LI Fengyu
(Jilin Financial School, Jilin, Jilin 132013)
Abstract Etiquette cours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not recogniz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no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the students' future life.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act
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的,礼仪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礼仪教育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能使他们进入社会后容易被社会所认同,同时也能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加强礼仪教育,更是符合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1 礼仪教育概述
1.1礼仪教育的涵义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1.2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2.1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优秀礼仪文化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传承。
1.2.2对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礼仪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礼仪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因此,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礼仪教育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他们礼仪程度的提高是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3对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正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立足社会,不仅要具有过硬的应用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自卑、自我封闭、交际恐惧、孤傲、自怜、嫉妒等心理问题。在与人交往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地与人沟通,进而很好地融入一个团队,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1.2.4对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内容,而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对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2.1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与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学校是理论实践学习的地方,社会是实践与应用的地方,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转折点,在学校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代表今后发展的好坏,能否很好地转变角色,关键是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这种适应能力需要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让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能让人很好地融入团体、融入社会。
2.2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今社会的竞争往往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与企业、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这对中职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而礼仪教育则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这些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2.3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观察日本企业的员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团队意识极强,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而我国很多企业员工缺乏的就是这种团队意识,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中职礼仪教育要围绕团队精神开展,强调团队的力量,一个缺乏团队意识的个体,不仅会阻碍团队的整体发展,也会对个体本身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4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由于目前中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溺爱,克服困难的精神、心理承受力不是很乐观。社会不是学校,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遇到困难、犯了错误,还有机会改正,但进入社会后,需要个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勇于承担责任。礼仪教育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2.5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它不仅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准,还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顽强的克服困难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团队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忘我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礼仪教育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2.6 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
社会道德往往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这种行为规范,是属于道德的范畴。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积淀的社会文化。因此,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在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7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个人,不仅具有超强的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缺乏沟通能力的企业,会失去自己的消费者;缺乏沟通能力的个人,会失去自己的合作团队、伙伴。良好的交际能力,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赖程度,增加合作机会。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守信、关心、平等、宽容、团结、互助、理解、同情、真诚、尊重等,礼仪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关心和爱护别人、尊重别人,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8礼仪教育能塑造中职学生的良好形象
良好形象不仅要求外表美,还要求具备内在美。中职礼仪教育的内容完全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自我形象,使他们举止得体、谈吐真诚、气质高雅、衣着大方整洁。同时,讲诚信、可信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9礼仪教育能调适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普遍会面临社会竞争、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多重压力。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往往心理素质较差,他们缺乏自信心,缺乏顽强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社会交往能力差,独立自主能力差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学校日常的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礼仪水准,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完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1提高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中职教育中,专业知识和技术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往往忽略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礼仪教育,学生重视起来,教师更应该重视起来。只有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切实的行动,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
3.2教材要规范
当前,中职礼仪教材普遍存在不规范或缺乏的问题。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结合不同专业和行业的礼仪规范,有效普及礼仪文化知识,可有效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
3.3将礼仪教育纳入考核范围
要加强对礼仪教育的考核力度以及教学管理,这样可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4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礼仪教育实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礼仪教育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规范校内生活的一切行为习惯,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内生活,使礼仪教育习惯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中职教育;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意义
1 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在各大高校扩招,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企业转制、机构调整而导致技术工人下岗和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对子女期望颇高的背景下,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在招生过程中已不设门槛,学生入学非常容易,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
从思想方面来说,由于这些学生普遍上来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备,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尊重,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心理比较脆弱自卑,以自我为中心,待人待事消极,上进心不够,易于自暴自弃,缺乏诚信和爱心,没有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从行为方面来说,由于中职生入学年龄普遍在15—17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导致他们普遍存在纪律性差,行为散漫,喜欢寻衅滋事,不能吃苦耐劳,不尊敬师长,多数还有抽烟、早恋、沉溺于网游、恶意毁坏公物、逃课、逃学的恶习。由于入学门槛低,生源综合素质较低,学习自觉性不足,文化课基础薄弱,厌学心理严重,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较低。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欠佳是普遍现象,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2 中职养成教育的实质与内容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问及他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说:“习惯”。习惯是一股巨大且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而养成教育的实质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养成教育大体包括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两方面的养成。养成教育就是人的思想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详细来说,养成教育就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训练着手,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对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纪律行为、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理想目标、学习和意志品质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养成教育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养成教育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工作的主题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重视养成教育,把对学生德育习惯的养成融汇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2)养成教育服务于中职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高素质劳动人员,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等技术人才不可或缺,所以近年来,中职教育由于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养成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宏观上来看,其服务于中职教育的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养成教育可以保证学校的管理秩序。良好的养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觉性,保证学校和老师井然有序地进行教育活动,使得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易于进行,会使师生的教与学之间产生良性循环,这种良好的秩序可以保障中职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4)养成教育是对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养成教育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道德修养而进行的。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不但是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益于保护中职学校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
(5)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是每个社会成员人生奋斗的源泉,而信念是保障奋斗热情的动力。对于中职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理想信念更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养成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端正的生活态度,调动学生的奋斗热情。
(6)养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对中职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目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一门或者多门技术技能是最为实际的目标和要求,而养成教育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帮助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方面的学习品质和坚忍不拔,力求上进的意志品质。
(7)养成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教育可以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家庭的责任感,这些是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同时,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诚信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职业品质,这些综合职业素质对于中职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的意义重大。
4 结语。对中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中职学校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但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掌握生活学习的常识和技能,更能引导这一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养成教育不但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可以促进中职教育的稳步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美玲.重视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0(18).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业 互动平台 相关因素 有效平台
职教院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企业是职教院校毕业生创造个人价值的组织机构,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应当积极搭建职教院校与企业的互动平台,使双方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在整个社会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应用环境。
一、搭建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能够胜任某种职业所开展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细胞,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满足社会生产或服务需求,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职教院校,是人力资本市场的供方,企业则是人力资本市场的需方。职业教育应当努力走出校园的“白塔”,努力找准市场需方的需求热点,使自己的办学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企业及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完全对接,以争取拿到“需方”的“人才订单”。因此,搭建职教院校与企业的互动平台,畅通职教院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搭建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的不利因素
搭建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平台的沟通协调功能,这对于职教院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关系十分有利。但这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各方投入巨大努力的艰巨任务,从现实情况来看,影响任务完成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教院校的行动力有待加强
当前,大部分的职教院校已经意识到做好与企业及人力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意义。但客观地说,职教院校在这一过程中的行动力仍有待于加强。大部分职教院校仍“闭门办教育”,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企业进行沟通,不知道如何开展人力资本市场调研,即便是在详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之后,也很难及时进行相应调整,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始终滞后于市场变化,很难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2.企业参与职教热情尚待激发
企业是互动平台中重要的一极。但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有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天性,而参与职业教育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虽然有利,短期之内却要投入一定的经济和人力成本。因此,一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并不高,也很难在与职教院校进行互动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3.政府的补偿制度执行不到位
补偿制度是指当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为职教院校提供相应支持时,政府所给予的包括减免税收在内的一些有利政策。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必须承担起促进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搭建及其功能发挥的重要责任。如前所述,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人力成本,如果政府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补偿,将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个别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表现的略显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职教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搭建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的有效策略
促进职教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是职教院校为了实现基本办学目标,提高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劳动力市场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推动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的搭建、促进平台功能的发挥,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职教院校与企业都是社会中的独立机构,搭建二者之间的互动平台,需要有一定威信力的第三方介入。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富有重要的协调、引导和支持责任。在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平台的搭建及运行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如,成立专门的部门作为沟通职教院校和企业的中介机构,制定促进职教院校与企业互动的相关政策,做好企业实习实训基地资格审查和质量评估工作,协调职教院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矛盾,等等。
2.职教院校形成良好的办学机制
职教院校应当对企业及人力资本市场进行充分研究,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及“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经济”的办学原则,依据政府、企业的相关要求,拓展办学区域、扩大办学规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办学机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互动平台中更为积极的一极。
3.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篇10
究竟什么是职业教育哲学研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尝试对其做如下定义,职业教育哲学研究是指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思考和研究职业教育中的一些根基性、规范性、价值性的本源性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呈现职业教育存在的本真状态,从而为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研究奠定前提性基础。具体而言,职业教育哲学研究至少要关注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职业教育本体问题。“本体”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具有“基础或根据”之义。以往学者们对职业教育的本质主义研究,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但由于其将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局限于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技术技能的培养活动,导致原本作为一种生成性存在的职业教育被阐释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遮蔽了职业教育存在的本真状态。职业教育并非是某种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它根植于人的技术生存与自我生成的教育允诺之中。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更显著地与人的技术生存联系在一起。未来研究应关注技术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对理解职业教育本体的重要意义。
第二,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基础问题。本质上讲,职业教育教育目的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等环节都以特定的技术认识論作为理论基础。但以往很多研究只是从普通教育的科学认识论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对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研究仍然延续着对科学知识的分析方法,依照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普遍性、可言传性标准来分析和规约技术实践知识或工作过程知识。如何从技术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职业教育基本问题是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
- 上一篇:慢性病管理概念
- 下一篇: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