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查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调查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维果斯基是前概念研究的奠基人物,他开创性地建立了日常概念(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分类体系,为概念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他使人们认识到,概念学习不只是概念获得,也包含着概念转变,因此,在教学科学概念时不能将学生视为“白纸一张”,应当考虑学生接受教育前已有的前概念。
调查目的
概念是初中学科知识中的系统元素。科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在运用科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前概念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科学概念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而中学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
我对衢州市菁才中学初一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初一学生认知冲突策略在科学概念教学中的有关研究。通过调查结果给出关于初中学生关于科学学科前概念教学的相关措施。
调查时间与地点
1. 调查时间:2012.03-2012.04
2. 调查地点:菁才中学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菁才中学初一全体学生
2.调查方法: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用自编问卷发给被试作答
问卷设计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1)中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了解;
(2)初中学生当前适应的科学教师授课方式;
(3)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学习方法。
3.问卷结构:选择题、判断题
4.问卷调查人数:645人(男生人数:368;女生人数:277)
5.本项研究发放问卷:645份,回收645份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两栖动物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A.对(52.1%) B.错(40%) C.不知道(7.9%)
2.无花果树无花而结果
A.对(74%) B.错(30%) C.不知道(6%)
3.白气是指水蒸气
A.对(51%) B.错(49%) C.不知道(0)
4.植物由小苗长成大植株,营养主要来自土壤
A.对(62.7%) B.错(37.3%) C.不知道(0%)
5.物体运动是因为有力,没有力就不能运动
A.对(80%) B.错(18.1%) C.不知道(1.9%)
6.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
A.对(84.4%) B.错(15.6%) C.不知道(0%)
7.甲队和乙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赢了,是因为甲队的拉力比乙队大
A.对(87.6%) B.错(10.4%) C.不知道(2%)
8.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足球受到向前的冲力
A.对(75.6%) B.错(24,4%) C.不知道(0%)
9.汽车刹车时不会马上停下,就是因为惯性
A.对(90.8%) B.错(9.2%) C.不知道(0%)
10.汽车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A.对(70%) B.错 (30%) C.不知道(0%)
11.同一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越大,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A.对(43.8%) B.错(54%) C.不知道(2.2%)
12.老师在讲解概念时,你喜欢老师怎样讲解让你容易接受
A.一味灌输(0%) B.通过实验讲解(51.7%)
C.创设一些矛盾情境,引发争议的(48.3%)
13、当你在上课时发现老师讲解的知识和你想的很不一样时,你会_____
A.认为老师是对的,没有必要讨论(27%) B.不理解,算了 (15%)
C.举手失意老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58%)
14、当你质疑老师时,老师的态度如何
( )
A、态度和蔼 (52.1%) B、态度恶劣(4.3%) C、表扬你(43.6%)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第1道题有52.1%的学生选择A,第2道题有74%的同学选择A,第3道题有51%的同学选择A。这3道题的出错率这么高,这么多的同学都选择A,这说明我们学生在理解有些科学知识时,单凭自己对一些科学概念的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凭自己的直觉推理、对名词、规律、定理进行错误推广。
(2)第4 道题有62.7%的学生选择A,学生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土壤,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在种植植物时,往往要施一些肥料,这个经验使学生认为植物所需营养来自土壤。这能说明我们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以生活常识先入为主。
(3)5、6、7、8这几道题目说明学生理解的力与物理学中的力有差别。第5题说明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是根据经验来判断的,存在很多错误的观点。有80%的同学认为物体运动要受到力的运动。第8题也是说明75.6%的学生认为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草地上运动是因为受到向前的冲力。也能说明学生在判断有没有受到这个力时,不能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联系起来。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但是有87.6%的学生认为拔河比赛时是甲队赢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的拉力大于乙对的拉力。
(4)第9题说明学生能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如90.8%的学生认为“汽车刹车时不会马上停下,就是因为惯性”,等等。但对惯性大小的问题,有70%的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5)第10、11题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约43.8%的学生认为同一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越大,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这一前科学概念完全是根据生活常识来判断的。
(6)第12、13、14题是关于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方法的认可。
首先,当老师在讲解概念时,学生比较喜欢通过实验讲解以及教师创设一些相比较好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式;
其次,当学生在上课时发现老师讲解的知识和你想的很不一样时,大家还是很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当学生质疑老师时,老师的态度一般是表扬和鼓励的时候被大多数同学所认可。
调查结论
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学生为什么会有疑问,就是老师在讲解时设置了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前概念。学生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在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很高兴的看到我们身边的老师已经非常重视学生质疑态度的养成。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强行纠正,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巧妙的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断讨论和对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允许学生为自己的前概念辩护,使学生间或师生间充分交换对同一事物与概念的不同看法。当学生发现自己所持有的概念、观念与他人不同时,他人的观念比自己的更合理,能更好的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先前所持有的观念提出怀疑。在这种认知冲突中,学生易于接收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2)通过本次的调查、访谈、统计分析、初中生在学习科学前已形成丰富的科学前概念。总体来看,有些核心概念,大部分学生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而有些概念几乎没有学生对此有正确的前概念。 科学概念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以生活常识先入为主。其次通过自己单凭直觉的推理、对名词、规律、定理进行错误推广。科学前概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和理解世界得出的结果,但却是学生思维的产物,也是学生理解新事物的基础,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教师不能忽视他的存在,更不能总是一味的指责和嘲笑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否则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只有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因势利导,有效的加以应用,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建议
现代心理学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造成然认知结构的不平衡性,可以调动学生认知的驱动力,促使学生去寻根究底。课堂中教学可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认知顺应,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发生转变。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利用个别交谈和小组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不同学生对同一事件、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课堂上应提供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得以充分表达和讨论。
(二)利用科学实验和实物演示,制造认知冲突,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消除错误前概念
科学实验所展示的神奇变化与直观鲜明的现象是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来源,能激发学生前后认知冲突。正确的实验结论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理解起来更形象。实验应尽可能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预测实验结果,先是定性的,然后是定量的把实验结果和自己预测的结果对比,使学生信服科学概念的正确。
(三)创设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科学教学必须通过创设科学情境把学生引入科学的世界。创设一个适合探究的矛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及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从而激起认知冲突。
(四)强化变式训练,让学生反复运用新的科学概念
概念的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注意概念的巩固。
(五)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联系实际分析、对比,确立正确概念
篇2
在经合组织(OECD)组织进行的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上海中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方面均排名全球第一。这个测试结果让不少人士感到欢欣鼓舞,使备受诟病的我国基础教育有了信心和更多期待。但也有研究者认为PISA测试的还是知识,这本来就是我国学生的强项,这个测试结果不足为奇,不能由此遮蔽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尤其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不足。探究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系统的测试报告,我国一般是在学科考试中设置几道探究试题,这种小题量显然很难有效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便于国际比较,本研究将用一套国际著名的探究能力测试题进行测试,以了解我国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改善探究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1.测试对象
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把每市的城市、乡镇初中学校按照重点、一般和薄弱进行分类,每类学校随机抽出1所学校,再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出50名九年级学生,共4200名。城乡学生各2100名,男女生各2187名、2013名。
2.数据收集和处理
探究能力采用美国的Burns等人开发的探究测试题进行测试,共36道选择题,分别测试定义变量、识别变量、猜想假设、探究设计和分析数据等探究能力,信度为0.86,区分度为0.55。科学兴趣、探究程度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共15道选择题、3道开放题,信度为0.76。地理、生物、化学和物理成绩采用各学期期考成绩的平均分。使用SPSS18.0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均分差异显著性和相关系数。
三、结果和讨论
1.初中生探究能力的表现水平
从表1看到,本次测试平均得分率是56.5%;而上世纪80年代伯恩斯等人对美国九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平均得分率54.2%[1];早几年又有研究者用这套试题对美国九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平均得分率55.6%[2]。这次测试结果表明受测试的初中生探究能力并不逊色,虽然我国提倡探究教学不过十年光景,但毕竟有后发优势,有很多经验可资借鉴,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已见成效。
下面再逐一分析学生在各个探究要素上的表现水平。
定义变量即把需要操纵的自变量、观测的因变量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例子:一组学生在研究轮子的宽度对滚动难易程度的影响,他们首先把宽轮子和窄轮子安装在两辆相同的小车子上,分别让它们从斜面滚下,并在水平面继续运动。那么,为了比较轮子滚动难易程度,学生们会测量什么呢?A测量两辆小车的运动距离;B测量斜面的倾斜程度;C测量两种轮子的宽度;D测量两辆小车的重力。这道题要求把因变量“轮子滚动难易程度”具体化,正确答案为A,得分率为55.3%。定义变量共9道题,平均得分率54.5%,这个结果说明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较差,或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概念的能力较差,这与学生探究经历不足有关。
识别变量即找出自变量、控制变量和因变量。例子:小华很想知道地球和海洋是不是被太阳同等地加热,于是她用两个相同的桶分别装上相同体积的土壤和水,然后让它们接收同样多的太阳光照射。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小华每隔一小时就测一次土壤和水的温度。该研究的自变量是什么?A放在桶里的水的种类;B水和土壤的温度;C放在桶里的材料的种类;D每个桶在太阳中照射的时间。这道题答案为A,得分率22.3%。识别变量共9道题,平均得分率23.6%,得分率之低也许令人惊讶,但在笔者的意料之中,因为国内现行各个版本的初中理科教材无一出现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这些概念,而大部分教师担心增加学生负担,也没有在教学中涉及这些概念,以致大部分学生答题时凭猜测来揣摩这些概念的意思,接近1/4的得分率也恰好符合猜测规律。
猜想假设即运用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试探性解释或解决。例子:小刚在研究豆类植物的食物含量,他测量了淀粉含量,以此当作豆类植物中的食物含量;他还能改变植物所接收的光量、二氧化碳量和水量。那么,在这个研究中,小刚要检验的假设是什么呢?A豆类植物得到的二氧化碳越多,它产生的淀粉就越多;B豆类植物产生的淀粉越多,它需要的光量就越多;C豆类植物得到的水越多,它需要的二氧化碳就越多;D豆类植物得到的光量越多,它产生的二氧化碳就越多。这道题答案为A,得分率52.3%,答错者多数选了B,因为B是对一些豆类植物成立的书本知识,这些答错者就把书本知识当作正确的猜想假设,以为猜想假设总应该与知识吻合,但本题考查的并非知识,而是能否把欲探究的因果关系找出来,错选B表明潜在的“唯师唯上唯书”思想在作祟,还未建立开放的探究意识,未能区分探究和知识的关系。猜想假设共9道题,平均得分率63.7%,丢分的原因基本与以上类似。
探究设计即从操作角度把猜想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例子:小明认为篮球内的气压越高,它的弹跳就会越高。为了检验这个假设,他用几个篮球和一个能充气的气泵来进行探究。小明会怎样检验他的假设呢?A用不同的力把篮球从相同高度丢下;B让内气压不同的篮球从相同高度自由落下;C把内气压相同的篮球从不同角度丢下;D让内气压相同的篮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这道题答案为B,得分率为85.3%。探究设计共3道题,平均得分率83.4%。这3道题考查的都是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判断探究设计的合理性,说明学生对控制变量这个方法掌握较好。
分析数据即分析变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结论。例子:一个研究人员在研究植物生长需要多少水量时,给5块相同的小块土地施了不同的水量。两个月后,他测量了植物的高度,数据呈现在图中,从图中可看出植物生长与水量有什么关系?A增加水量会增加植物的高度;B增加植物的高度会增加水量;C减少水量会增加植物的高度;D降低植物的高度会减少水量。这道题答案为A,得分率为82.3%。分析数据共6道题,或者给出图形,要求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给出两个变量的数据表,要求判断哪个图正确描绘变量之间的关系。这6道题的平均得分率85.2%,说明学生能较好地利用已有数据或图形进行推理分析、归纳出结论。
2.不同学生群体的探究能力差异
对于性别差异,表2表明男生总体稍强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在这方面,国内外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差异较大,有的发现男生比女生强,有的发现男女生相当[2]。在本研究中男女生表现相当,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教育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男女生有了同等教育机会,提高女生学习质量的研究和关照日趋加强,影响性别差异的一些因素逐步消失。但总体表现也许难以反映男女生的探究特点,深入到各探究要素会有助于了解男女生的不同探究特点。从表2看到,在定义变量方面男生更强些,因为男生更喜欢动手探究,有更丰富的探究经历,这些特点有助于男生把抽象变量转换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而在探究设计方面女生更强些,这与男女生的平时探究表现很一致,男生胆子更大,好奇心和动手操作欲望更强,急于动手操作,往往在动手和尝试中调整设计;而女生胆子小些,在动手操作之前更谨慎、细心些,往往是先设计后动手,因此女生形成了良好的探究设计习惯和行为。至于在识别变量、猜想假设和分析数据方面,男女生稍有差异,但不显著。
对于城乡差异,表2表明城市学生总体强于乡镇学生,差异极其显著;在定义变量和探究设计方面,也是城市学生强于乡镇学生,差异显著。这些发现与一些国外研究发现不同,这显然是国情不同造成的。我国城乡教师素质、硬件配备等教育资源差异很大,乡镇学生很少经历完整探究过程,实验探究往往变成“理论探究”,即在嘴上讲探究,在黑板上画探究,在作业本上练探究。纸上谈兵对陈述性知识是奏效的,但对程序性知识却很难奏效,后者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多次实践,才能内化为一般能力并迁移到复杂情境中去。在识别变量、分析数据方面,城市学生稍强于乡镇学生,但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这两个要素的理论色彩更浓,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即使城市学生有更丰富的探究经历,其优势也无法体现。但是,在猜想假设方面,却是乡镇学生强于城市学生,差异显著,这是因为猜想假设既要用到学科知识也要用到生活经验,而本套试题所需的学科知识很浅显,城市学生的学科知识优势发挥不出来,但是在生活经验方面乡镇学生显然对大自然有更多的接触认识和经验,这些经验优势使其在猜想假设方面略胜一筹。
3.影响初中生探究能力的若干因素
对于探究要素、探究总体与各学科的相关系数,从低到高依次是地理、生物、化学和物理,但只有与物理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这个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发现有异同之处。美国的Lawrenz等人认为,任何科学探究都会涉及一定的学科知识,能否完成每个探究步骤不仅取决于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取决于先前步骤的完成质量,因此探究能力与学科知识有关系[2]。但是,以色列Tamir等人认为,虽然科学探究或多或少会涉及学科知识,但它毕竟与学科知识不同,它是一种类似于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的独特认知能力[3]。那么,在测试探究能力时,如何把嵌入的学科知识分离或剔除呢?Burns的做法是把所需的学科知识难度降到最低程度,使几乎所有学生都具备这些知识,这样测试结果即能代表探究能力水平。本套试题涉及到了地理、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科,测试结果与物理的相关系数最高,进一步证实了探究能力是一种独特的高水平认知能力,因为这些学科的知识容量、知识难度和科学探究不一样,相对而言物理知识容量最多、难度最大、探究时间和机会最多,即需要更高的认知水平。
测试结果与科学兴趣、课内探究程度和课外探究程度等因素极其显著相关,这些因素比学科知识更影响探究能力。表明学生对科学具有兴趣,其投入科学和探究的精力会更多、牵涉的认知水平会更高;也表明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增加探究活动程度,会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测试结果与课外探究程度的相关系数最高。毫无疑问,提高课内探究程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探究机会,同时能得到教师的更多指导,但课内探究毕竟是自上而下的外在要求,并非完全是学生的内在需求。而课外探究不同,主要是发自内在兴趣,兴趣驱使学生把探究迁移到课外,这些兴趣和活动是提高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原动力。
尽管测试范围仅为广西,但也能窥斑见豹,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可比范围内我国初中生探究能力总体并不逊色于美国初中生,但总体仍属于一般,而且各要素水平不平衡,在与实践相关较大的定义变量和识别变量方面较差,在与逻辑推理相关较大的猜想假设、探究设计和分析数据方面较强;男女生总体相当,但男生在与实践相关较大的定义变量方面较强,女生在需要耐心细致的探究设计方面较强;城市学生总体强于乡镇学生,城市学生主要在需要丰富探究经历的定义变量和探究设计方面较强,乡镇学生主要在需要生活经验的猜想假设方面较强;科学探究能力与地理、生物和化学知识基本不相关,但与需要较高认知水平的物理知识相关,尤其与科学兴趣、课内探究程度和课外探究程度相关。
参考文献
[1] Burns J C,Okey J R,Wise K C.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Process Skill Test:TIPS II.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85,22(2).
篇3
一、调查实施情况
科学文化通常用来指一种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价值体系,是人们关于科学的价值、精神、信仰、惯例、态度和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经过社会的制度化和习俗化之后而形成的体系。科学文化成为普遍性文化的过程,也是价值、精神、信仰、惯例、态度和方法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科学文化走出科学家和学术组织的界限,成为公众普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的形成过程。从结构上看,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观念层面。从社区(村)的普通居民来说,对其科学文化状况的考察也依据上述三个层面展开。具体则集中在观念层面,主要通过考察居民的日常行为方式,以此来说明是否具备科学文化的观念。本研究问卷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察居民是否具备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部分考察居民的日常行为。2016年2月,课题组到椒江区的景元社区和下陈村进行抽样调查,实时发放和回收问卷,并由课题组成员逐份查验,剔除无效问卷,最后的数据整理和录入由专业助理完成,尽可能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样本人群年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在8岁至81岁之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本次调查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并做相关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访者中,男性占样本总人口的52.6%;女性占样本总人口的47.4%。被调查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0.97:100,该比例略高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的性别比105.20:100,但基本趋势一致。在年龄变量中,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81岁,具有一定离散程度。受教育程度也是反映人口特征的重要变量之一,在本次调查中,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最多,占比31.1%;接受过高中和大学本科教育的人数次之,占比均为20.0%;接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人数占比为17.8%;接受过中专或技校、大专教育的人数占比分别为8.1%和2.2%;接受过硕士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比0.7%。将被访者所属地区与其家庭月均收入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与家庭月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了卡方检验,统计量的双边检验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景元社区的被访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水平高于下陈村的被访者;景元社区中有76.1%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而下陈村有42.1%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含)以下;景元社区有61.2%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5001元及以上区间,而下陈村只有39.1%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5001元及以上区间;而且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被访者基本集中在下陈村。居民收入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区域差异。
二、主要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主体部分主要通过了解农村居民和社区居民关于科学相关性的基本态度,以及一些日常的典型行为,以映射出基层科学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内容主要涉及到居民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公共文化和群体文化生活、信息来源与获取等四个方面。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居民不相信“人的命,天注定”。在本次调查中,回答“不赞同”的比例最高,占比47.7%,回答“基本不赞同”的比例为12.3%,两者人数总共占比60.0%,表明大多数居民对所谓宿命论持否定或怀疑态度。但是,居民对“人死后不会有来生,什么都不存在了”的态度却不甚明晰。回答“非常赞同”的人数比例为26.5%,回答“不赞同”的人数比例为32.6%,可见在被调查居民中“不赞同”这一说法的比例还是高于“非常赞同”者。不过,对这一说法持“基本赞同”态度的人数比例为11.4%,所以仍有37.9%的人是不相信来生的。其实有大多数或更多数的人是不相信命运、神灵、祖宗庇佑和意识世界等这些说法的,但是却对“有无来生”难以形成鲜明的判断和笃定的态度。不过,仍有九成以上居民持有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在本次调查中,分别有高达98.5%的人赞同“勤俭持家,劳动致富”“科学和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好”以及“学习知识是改变的最好途径”等观点。
(二)居民日常生活方式
观察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可以从侧面反映个体的生活状态、主要关注点以及个体素质、思想等。1.居民参加活动的方式比较多样化从被调查者平时生活中参加活动的安排上看,有57.1%的人选择了“看电视、电影、打牌等”,占比最多;选择“旅游或郊游”和“聚会、聊天”的人数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48.1%和47.4%。显然,这三项活动成为居民平时参加最多的活动。对平时参加较多的活动与性别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被访者参加最多的三项活动中,男性被访者有60.6%愿意参加“看电视、电影、打牌等”,而女性被访者参加较多的活动是“聚会、聊天”,在选择“旅游或郊游”这一活动时,女性被访者高于男性。对于其他选项,男、女被访者的在选择意愿上差别不大。参加较多的活动与个人月收入的交叉分析表明,在所给出的10项活动中,中等收入人群(2001-4000元/月)是平时参加活动最多的群体,而并不是收入越高参加的活动就越多;总体上看,参加活动的人群按收入水平分呈现正态分布。2.居民较少去科技馆参加活动去公园(62.4%)和广场(58.6%)活动的居民最多,其次是去电影院、剧院(32.3%)和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30.1%)等公共文化知识场所。科技馆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有其特定意义,本次调查中,选择去科技馆的人群比例是17.3%,比例偏小,原因可能是景元社区和下陈村离科技馆路程较远或者是当地没有专门的科技场馆。3.超过一半居民对社区(村)的活动参与热情较高社区(村)组织的各项活动,既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在活动中融入文化、科技、教育等系列内容。有超过一半(54.1%)的居民“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社区(村)组织的活动,有33.1%的人参与意愿一般。表明绝大多数的居民还是有意愿参加社区(村)组织的活动。居民参加社区(村)活动的意愿和地区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参与活动意愿上,城市社区的居民和农村的居民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以上结论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城、村居民参加日常文化生活的意愿虽有一定差异,但已在逐渐缩小。4.将近一半居民每天花半小时读报居民每天读书(报纸等)时间一般在“半小时或以内”,人数比例为44.7%,在“0.5-1小时”的也有25.2%;读书(报纸等)在1.5小时以上的人群居少数,只有13.0%。表明被调查人群的长期阅读(纸媒)习惯偏弱,通常习惯于参加实践性的文化活动。5.社会关系是人们处理问题的首选方式对“当您或家人遇到困难时,通常采用过哪些方法”的提问,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找亲戚朋友帮忙”,占比66.2%,这表明社会关系是人们解决困难的主要途径,这也可以反映出社会关系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寻求“政府或官员帮忙”的占比36.1%,比例较低,这反映出居民对制度和官方机构的信任度偏低,一般不会主动寻求政府和官员的帮助;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占到32.3%,说明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大家已经认识到利用网络的优势和效率。
(三)公共文化与群众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与群众文化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体现了文化生活在大众参与、娱乐及自我认识等方面的社会性文化。社区和农村作为城镇中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贯彻落实精神文明的最终实践者。1.文化馆等场所的建有率较高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76.8%的社区(村)建有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或科学书屋,远超过一半,但仍有提升空间。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和被访者所属地区做交叉分析,用来了解城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和我们一般的认识相反的是,下陈村的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或科学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的覆盖率(计数为55)优于景元社区(计数为41),且下陈村的居民对文化活动场所的知晓度(回答“不知道”的计数为3)也高于景元社区(回答“不知道”的计数为1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浙江省台州市,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普及率总体上略高于城市社区。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乐见的,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相关人员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居民风貌大有改观,他们对新时期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日益增长。2.文化活动时间分布比较均衡调查结果表明,参加文化活动在“半小时或以内”和“1-1.5小时”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多,分别占比28.9%和22.7%;参加活动在“0.5-1小时”“1.5-2小时”和“2小时或以上”居民分别占比18.8%、18.0%和11.7%。就整体上看,居民参加文化活动时长在每个时间区段的比例不相上下,说明居民参加活动的时间比较有规律性,不同群体有较为固定的活动时间。3.阅读在居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认为阅读“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18.2%和41.7%,还有认为“一般重要”的人数比例为37.9%,所以,共有97.7%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在个人生活中是重要的,没有人认为阅读是“很不重要的”,说明读书仍然在公众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公众对汲取“精神营养”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对我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阅读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水平的交叉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学历高低对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一定影响。大学本科学历中有51.9%的人认为阅读是重要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全部人认为阅读是重要的,说明有“学历越高越认为阅读是重要的”这样一种趋势。4.普遍希望自己和孩子能接受较高程度的教育根据被调查者对自己受教育程度的期望结果,希望自己读到大学本科的人最多,占比36.8%,且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期望自己读到研究生层次的占28.5%,有13.5%的受访者选择了“顺其自然”。根据被调查者对自己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望结果,希望孩子读到大学本科的人相对较多,占比30.3%,期望孩子能够读到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比例分别为26.5%和22.0%。相比较而言,人们对自己能够读到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要求反而不高,比例分别为12.0%和16.5%。可见,如果条件允许,人们对孩子们接受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是较高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更好。从大众对自己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的交叉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本科人群中,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博士研究生,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硕士研究生,有22.2%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大学本科;在硕士人群中,100%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博士教育;在大专人群中,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博士研究生,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硕士研究生,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大学本科;即便自己是初中、中专或技校、高中学历,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至少大专水平的教育。这些结论表明,自己的学历越高,对自己后代的学历要求也高,甚至超越自己;即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者,也同样有相当比例的人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取得高层次学历。5.教育支出是居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支出根据家庭年教育支出的统计结果,选择“10000元以上”的人最多,占比30.0%,选择“6001-10000元”的人数也有23.8%,选择“1000元以下”的人数最少,占比6.9%,表明现代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投入也随之增高。将家庭收入和家庭教育费用支出做交叉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教育费用支出也逐渐增加,且增势明显,尤其是年教育费用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比例,家庭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年教育花费最多。说明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注重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6.社区(村)科学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就“您所在社区(村)的文化活动还有哪些不足”这一问题,“缺少带动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共获得60次响应,比例为49.2%;“文化活动缺少更加新颖的内容,吸引力逐渐降低”以49次响应位列第二。此外,“文化场所太少”(38.5%)也是制约社区(村)文化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低”共被响应40次,相较前三个不足被响应频次较少,表明社区(村)文化活动相对来说还是较为丰富的,同时居民的参与度也还不错。“文化活动场所不能够实实在在地利用起来”共被响应36次,频次相对最低,说明社区(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尚可。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就“您希望所在社区(村)加强哪方面的建设”这一问题,居民最想“加强健身场所建设”,共获得66次响应,占比51.6%;对于在“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根据居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和“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村)管理”方面的建设并列在第二位,分别被响应51次(占比39.8%);“增设图书阅览室”的被响应频次相对其他方面的建议而言略低,共48次,占比37.5%。所以,这五个方面的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都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四)信息获取和来源
1.医学健康、饮食是居民日常重点关注的知识对于“您平常都关注哪些方面的知识”的回答,根据统计结果,居民对“医学和健康、养生”是最为关注的,响应频次93次;其次是对“食品”的关注度比较高,被响应72次。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居民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也就越来越关注身体和身心健康,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环境、天气”被响应55次,以及“旅游”被响应53次,都表明人们更加注重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品位。2.广播、电视是居民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根据被访问者的反馈,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了解科学知识的最多,共被响应102次,明显高于其他途径,这也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方式;其次是通过“网上查询”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共被响应85次),这与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有直接关系。“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等”也是一条被响应较多的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响应频次59次),这也是一条最为大众化和传统化的学习和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这一结果和“有高达97.7%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在个人生活中是重要的”结论相一致。3.近三成居民不相信电视上专家的观点公众对电视上或网络上专家们所讲解的知识并不全信,也不是完全不相信,信任程度一般(占比最多,为35.9%),以此为分界线,偏信任区域和偏不信任区域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当,整体趋势呈现出一个以“一般”信任为顶点的抛物线。这说明公众对这一类信息的获取是趋于理性的,也就是说,公众自身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判断能力的。将被调查者的回答和学历做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常相信”的人群中,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的占比最多,为77.7%;在“比较相信”的人群中也是如此;选择“一般”相信的人群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最多。这些结果表明,学历越高,对待“知识”越是比较理性,越拥有自己的判断和甄别能力。
三、主要结论和建议
篇4
【摘 要 题】体育研究
1 前言
在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从总体上来研究我国体科所科研工作发展的问题,《中国体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7版已有报道,但以人才问题为视角,专门研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却尚未见诸报道。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方面军,与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所组成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它是一支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本研究拟结合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从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今,其内在的涵义已得到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学者们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一种辩证的发展观。在对人才资源的看法上,该发展观注重人才资源与人才成长环境、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发展、科技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具体到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指伴随体育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当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要走优化结构之路,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推进体育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为重要使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科研人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更要注重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36所体育科学研究所。虽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还没有严格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去实施,科研工作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与科技创新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欲建设好这支队伍,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并努力营造有利于这支队伍茁壮成长的环境。只有科研人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预定目标,才能促使体科所的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进而提高这支队伍对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率。因而,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发展状况的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研究,对其作出合理规划。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体育科学研究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将其科研人员(专职)作为调研对象,共计178人。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读了我国体科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了解了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状况;从INTERNET网上浏览了朝鲜、韩国、德国体科所科研人员若干方面的情况;参阅了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专著,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论文。
(2)抽样调查法。从全国体科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科所,通过函调的方式,了解这些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承担课题研究的状况,为探讨如何优化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作好准备。调查从2002年10月中旬开始,至2003年元月上旬结束。
(3)比较研究法。为了研究的便利,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系、三峡大学体育系等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状况。将研究对象即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与上述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同类情况进行比较,于比较中评价其队伍结构之优劣。
(4)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众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科研人员的数量状况
1985年,我国共有2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共计729人。至2000年,体育科学研究所增至36所,科研人员则增至1700人,见图1。
附图
图1 科研人员的数量统计图
3.2 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状况
3.2.1 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学历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1可知,8所体科所中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有38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21.4%;学历为本科的有92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51.7%;学历为专科的有3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9.6%;学历为中专以下的有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3%。本科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共占73.1%,居主体地位,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与科研出成果需要较高比例的高学历人员的趋势不甚相符。中专以下学历的科研人员虽只占7.3%,但这部分人员学历太低,难以适应科研上水平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科研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上合理,但远不够理想。
表1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结构(人)
硕士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以下
总局体科所
24
11
7
5
山东体科所
3
20
8
2
福建体科所
1
11
1
山西体科所
4
19
6
广西体科所
2
4
1
湖北体科所
1
7
3
5
河北体科所
1
10
1
1
辽宁体科所
2
10
8
3.2.2 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职称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2可知,拥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初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26人,占14.6%。显然,高级职称人员与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持平,略显稍高;而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则略显偏低。这种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从有利于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搭配宜为1.5:2:1,即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稍大于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约为初级职称人员的2倍。
表2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职称结构(人)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总局体科所
24
篇5
关键词:本科学生 体质
1.研究目的
近年来,由于大学的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体质状况在扩招后整体是否下降?在当今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毕业以后的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一年级本科学生832人,其中男生511人,女生321人。
2.2研究方法
根据2006年广东工业大学体质测试的指标、方法和仪器,对832名学生分别进行了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男)、坐位体前屈(女),将所测得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再结合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经分析、对照而作。
3.结果与分析
3.1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3.2身体形态
3.2.1身高
由本次测试结果的体质指标可见(表1、表2),与全省同年龄人比较,男、女学生均低于全省同年龄人身高。
3.2.2体重
根据表1、表2,经对比,男学生体重重于全省同年龄人,女学生体重轻于全省同年龄人。
3.2.3胸围
根据表1、表2,经对比,男学生的胸围小于全省同年龄人,女学生的胸围大于全省同年龄人。
3.3身体机能
3.3.1肺活量
根据表1、表2,经对比,男、女的肺活量均低于全省同龄人。
3.4身体素质
3.4.1立定跳远
根据表1,经对比,男学生的立定跳远比全省同龄人差。
3.4.2坐位体前
根据表2,经对比,女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比全省同龄人差。
4.结论和分析
经过分析对比,广东工业大学一年级本科学生身高、胸围(除女生之外)都比全省同龄人差,体重比全省同龄人
重,立定跳远(男)、坐位体前屈(女)也比全省同龄人差。结果表明学生饮食不平衡,参加体育锻炼少。
5.建议
a)学生要注意改善日常生活观念,科学平衡自已的饮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
b)学校的体育课要改进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c)建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2004,24(10):56-59.
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 课余生活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after School Stud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ive Universities in Hai'nan
FU Caihua, ZHANG 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network is smooth,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ditional lifestyles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particularly because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s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network and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fe on a downward trend. Unreasonable after school lif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work and life, Phoenix has a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the thesis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ves, scheduled on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fe guidance,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w period; university student; after school; survey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海南省五所高校的1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51人,女生49 人,城市学生48人,农村学生52人,大一36人,大二 33人,大三 31人,海南大学21人,海南师范大学14 人,海南医学院14人,海口经济学院18人, 琼州学院15人,三亚学院 18人。共发放100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 100%。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2.1.1 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
调查显示,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课余时间为6.12小时,每天课余时间3~6小时的占78%,超过九小时的占22%,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在对海南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活动的调查中,有55%的学生表示学习占主要部分,有60%的学生表示上网占主要部分;有43%的学生表示睡觉占主要部分;有35%的学生表示兼职占主要部分;有33%的学生表示聊天占主要部分。从调查结果来看,上网在海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学习,再次是睡觉和聊天。
在关于学习、上网、睡觉、兼职等在课余时间里所占的时间比例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平均每天学习1-2小时的有40%,超过3小时的人数只有15%;每天上网1-2小时的有80%,超过3小时的有60%;每天睡懒觉1-2小时的人数有43%。大学生课余时间用于上网、睡觉的时间远远大于用于学习的时间,课余活动属于典型的娱乐型。
2.1.2 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的态度
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课余时间认真安排,有30%的学生会稍作安排,有50%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太在意,基本处于得过且过、随心所欲的状态。这说明,海南高校大部分学生在对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这个问题上重视度不够。
2.2 对比研究
2.2.1 不同时间段的课余生活的对比
学生在工作日和周末的课余时间中所从事的活动有所区别,周末学习的人比平时减少10%;而周末从事上网的比率比工作日多20%。周末玩游戏比在工作日增加19%,周末网购比在工作日多出12%;这说明周末大学生学习的人数减少,而用于娱乐的人数增多,大学生在周末更趋向于放松。
2.2.2 高、低年级的课余生活情况对比
调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社团活动、聊天、睡觉的比率比高年级的高, 而高年级的学生在课余生活里选择看书学习的比率比低年级的高。这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在安排课余生活上更趋理性化。
2.2.3 对课余生活的期望和实际行动的对比
在 “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这个问题上,65%的学生选择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这跟实际中高上网率、高聊天率和高睡觉率相矛盾。而认为在课余活动中应进行兼职或义工的人仅有15%,但是实际平时参加兼职的比率大于他们认为应该兼职的比率,这反映了海南高校很多学生选择兼职也是迫于现实需要,比如说生活费的需要,因为自从2009年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后,海南省各大城市特别是三亚,消费水平普遍较高。“在课余时间里就应该尽情的娱乐交友”这个问题上,只有12%的学生持赞同意见,但是实际调查中课余时间进行娱乐交友的比率远远大于1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进行了一些自己并不认为合适的课余活动,比如说上网、聊天、睡觉等。大部分学生在对课余生活的期望和实际行动具有矛盾性。
3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究
3.1 存在的问题
3.1.1 课余安排被动 ,自律力差
调查得知,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态度不够认真,有一半的同学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有40%的同学课余时间主要用来睡觉,在高额的上网率中,有将近70%的同学选择经常网购,且有90%的同学认为课余生活上网花费时间和金钱。根据当前“双十一网购”日交易金额过亿的新闻报道,80%的网购交易人群的年龄段是在20~27,这充分说明海南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安排处于盲目被动状态且自制能力较差。
3.1.2 课余时间多但缺乏有效利用
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平均课余时间为6.12 h/d,课余时间3~6 h/d的占62%,超过9 h/d的有38%(h/d指“小时/每天”)。但在问及自己的课余时间是否充裕时,有 84% 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或正好。课余时间很多,但是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少,而用于上网、闲聊、睡觉的时间太多, 有效利用率较低。
3.1.3 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
从“课余生活对你有何影响?”这一调查结果看,认为能提高学习成绩和增加社会经验的不足50%,而认为会造成经常无所事事及上网花费时间金钱所占的大于50%。这说明当前海南高校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29%的同学认为课余生活无所事事,说明本校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大学规划。
3.2 成因探究
主观原因,首先,大学生进入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就会过于放松,做事情往往随心所欲;其次,大学生是一个喜欢接触新事物的活跃群体,再加之自制力较差 ,容易受到一些诸如来自网购、网络游戏的诱惑而沉溺其中,从而造成了课余生活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客观上,第一,大学生是典型的群居人群,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彼此间容易相互影响。第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学生在家里过多被宠爱或约束, 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就会放任自流。第三,学校缺少关注及适当的引导。第四,学校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五,学校缺少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平台。
4 结论和对策
4.1 结论
通过对海南省五所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我们大体了解了新时期下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余安排被动 ,自律力差,课余时间多但缺乏有效利用;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等,并从主客观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成因。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量高质不高”,无论是学生、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问题,提高课余生活质量。
4.2 对策和建议
4.2.1 大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个人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课余生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为自己充电而不是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其次,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可以通过自我提醒、同学监督等方式,加强自我约束力,以免过多从事不必要的课余活动,如上网、打游戏;第三,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第四,加强体育锻炼,只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第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这样能有效避免睡懒觉等不良生活习惯。
4.2.2 家庭和社会方面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要起到关心、引导、监督和鼓励作用。由于孩子进了大学,远离家人,他们很渴望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理解和认可。其次,社会方面,社会应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的社会舆论,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评价和引导当代大学生。
4.2.3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和指导,经常性深入调查和研究本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形成理论体系,以此来指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其次,加强大学生心理指导,使他们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认识到课余生活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思想与行动互相统一。第三,社团管理机构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适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课余活动,能促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从而避免无所事事的不良生活方式。第四,学校还应多组织一些校外的活动,比如说多设置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走向社会。第五,完善课余活动场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定时向学生开放,如游泳池、健身房、第二课堂活动室等等,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活动和娱乐空间。第六,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有效地对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包括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只有让学生从一开始养成良好的规划意识,才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大学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明确目标的指引,课余生活才能变得更合理有序。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2] 王广红.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及成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AHP;对策
与高考生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似乎有许多课余时间可自由支配,所以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的不同,所以在阅读上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书籍似乎被部分中国大学生冷落了。而且,大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极为担心的现象,比如重网络轻纸本、重英语轻母语、重消遣轻求知、重时尚轻经典、重泛读轻精读。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严重。
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其中吴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文学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争鸣作品和热点作品颇为抢手;经贸理论、金融知识及公关知识类的图书依然是大学生阅读兴趣所在。侯雪林等对南京农业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借阅的书社会科学高于自然科学,最热门的书籍是文史哲、经济、外语类,其中经济类里市场营销、金融、经济管理分别为44.6%,42.1%,24%。工具书利用率低。姚本先对5所本专科学生进行了兴趣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的首选仍是文学作品。
本文通过向西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荣昌校区)发放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的资料,通过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针对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网购存在的现状
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西南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各系部在校大学生。采用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为91.7%,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在回收的550份问卷中,有450人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100人无此习惯。数据经整理之后,其中男性225人,占总人数的50%,女性225人,占总人数的50%。其中理工类学生210人,占总人数的46.7%,文史类学生240人,占总人数的53.3%。(见表1)。大学一年级学生75人,占总体人数16.7%,大学二年级学生105人,占总体人数23.3%,大学三年级学生210人,占总体人数46.7%,大学四年级学生60人,占总体人数13.3%(见表2)。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文学类的书籍最感兴趣,并且自然科学类,国内外小说等图书也有部分学生经常阅读。男同学更喜欢自然科学类书籍,而女同学偏爱小说类,详情见图1。
表1 调查对象性别、专业门类分布情况
指标 性别 专业门类
男 女 理工类 文史类
人数 225 225 210 240
百分比 50% 50% 46.7% 53.3%
表2 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人数 75 105 210 60
百分比 16.7% 23.3% 46.7% 13.3%
图1 大学生阅读书籍分类
而每月的阅读量,有225人每月阅读1-2本,只有15人每月的阅读量达到7本及其以上。说明我国大学生书籍的阅读量不足。每周进图书馆的次数为2-3次的最多,有210人,详情见图2:
图2 大学生每月阅读量及每周去图书馆次数
二、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我们建立了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模型如下图: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关于如何确定aij的值,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下表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表 3 1―9标度法示意表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公式一)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公式二)
③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1,…,9,Saaty给出了RI的值,如下表所示:
表4 RI取值表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④计算一致性比例CR
(公式三)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设上一层次(A层)包含A1,…,Am共m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a1,…,am。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B层)包含n个因素B1,…,Bn,它们关于Aj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b1j,…,bnj(当Bi与Aj无关联时,bij=0)。现求B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b1,…,bn,,i=1,…,n。
设B层中与Aj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1,…,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CI(j)、R(j)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B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公式四)
当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二)判断矩阵以及权重分析
本文运用yahp软件,进行矩阵运算,最终算的各个指标权重并进行检验,如以下表格所示:
表5 最终结果
备选方案 权重 排名
阅读范围窄 0.1461 3
诱惑多 0.4426 1
个人兴趣 0.1195 4
浅阅读 0.2918 2
1.阅读存在的问题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88;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0;\lambda_{max}:3.0092
阅读存在的问题 急功近利 阅读量少 重消遣 Wi
急功近利 1.0000 0.5000 2.0000 0.2970
阅读量少 2.0000 1.0000 3.0000 0.5396
重消遣 0.5000 0.3333 1.0000 0.1634
2.阅读量少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805;对总目标的权重:0.5396;\lambda_{max}:4.2148
阅读量少 阅读范围窄 诱惑多 个人兴趣 浅阅读 Wi
阅读范围窄 1.0000 0.3333 2.0000 0.3333 0.1540
诱惑多 3.0000 1.0000 2.0000 2.0000 0.4175
个人兴趣 0.5000 0.5000 1.0000 0.5000 0.1334
浅阅读 3.0000 0.5000 2.0000 1.0000 0.2952
综上所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多种诱惑而导致阅读减少,虽然多数学生认为阅读的重要性很大,但由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书籍偏休闲娱乐类,如小说等,阅读无目的性,重消遣轻知识,阅读量偏少。浅阅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吸取到知识,花费了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急功近利而导致阅读的范围窄,不能很好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功利性太强导致阅读内容单一,考级、考证、考研最为接近的书籍借阅频率较高,这类书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但对学生全面成长并没有多大影响,最后培养出的学生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高手而不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素质的学生。
四、促进大学生理课外阅读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该明确阅读目的,确立高尚的课外阅读目的对于改进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获取资讯,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还在于“为求得理解而阅读”,以及为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而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书籍入手,由泛读到精读,抛开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多接触纸质书籍,提升自己的阅读档次,摒弃低俗书籍。
(二)学校方面
根据大学教育特点,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有线电视、橱窗、校园网和校内各社团的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体,通过有关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阅读提供直接的帮助。新颖生动的读书心得和书评文章,通过有声广播、报纸文字和电视画而展现,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从而达到辅导读者,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品位,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的目的。加强学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增加藏书量和新书刊的流通,实行藏、借、阅合一的大开架,实行自动化管理,增加光盘检索和终端查询,及时扩大阅览空间。并且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或者辅助阅读,但不可过分依赖网络电子书籍。
参考文献
[1] 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吴锐.谈大学生的阅读动机田[J].图书馆学刊,1995(04).
[3] 侯雪林.南京农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2).
[4] 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兴趣研究[J].心理科学,2001(01).
[5]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8
关键词: 第二课堂 问卷调查 自主性 多样性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1983)提出,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开放性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第二课课堂是否以教学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呢?答案不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张海彦(2009)指出:第一,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第二,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而言,我国高校仍对此未形成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第三,许多高校还是过于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缺乏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意识;第四,高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投入不足。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大体系,学院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我院开展了“英语角”第二课堂的活动,旨在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英语角”活动基本每周两次,时间都在晚上,并且都有外教在场。学生围绕既定话题进行分组活动,老师走下讲台,外教与学生随时随地用英语交谈,创造轻松愉快、交互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在“说”和“做”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语言在具体情境下的使用,活化语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虽然独立学院英语第二课堂一直存在,但学生对英语角等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课堂的成效并不明显。
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冯智文(2012)指出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延伸拓展和补充第一课堂教学,加速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开设第二课堂确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角”立足于日常英语学习,同时是对其有利、有效的补充和扩展,增进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刘本香(2014)提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实验基地。的确,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李瑞芳(2012)着重探讨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当然,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在此基础上着重深入调查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缺乏兴趣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基于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目前第二课堂面临的困境,笔者将立足本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就第二课堂英语角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兴趣缺乏、开展方式及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通过探究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考查大学生对开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了解大学生喜欢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校非英语专业班级作为被试,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3.研究工具及施测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10个问题包含: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原因(1-3),第二课堂优势(4-6),第二课堂的形式及希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7-9),第10题为开放式提问: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四、结果与讨论
针对独立学院第二课堂英语角的调研,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角的看法,以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英语角的目的广泛多样。50%的学生参加英语角的原因是为锻炼英语口语,掌握新的知识,还有部分学生是为扩大人际交往,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可见学生本身对第二课堂英语角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但是有51%的学生认为英语角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有些学生觉得用英语交流有压力。因此在一次调研中,笔者针对英语角这种沟通交流型的活动,学生喜欢以哪种形式开展做了调查,并制成以下表格。
很多学生认为本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太单调,主要为英语角,内容不够丰富,让人对此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觉得英语角无聊,自己自顾自地在一旁玩手机,根本不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且由于外教少的原因,很多学生想与外教交流却没有机会,同学与同学交流习惯用中文,根本不能达到英语角强化学生口语能力的效果。如果对英语角形式或内容做一点改善,第二课堂英语角对大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五、建议
目前,对于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运用用到英语等,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在以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玩一些英语小游戏,开展英语短剧配音、英文朗诵、英文书法等比赛,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也可以分组用英文举一场小型的role play。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所擅长的比赛,从中选拔出优胜者,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在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提高之后,开展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等难度稍高一些的活动,还可以开展英语猜谜会、英语故事会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此外,还应该增加外教老师的数量,不让学生觉得与外教说不上话,更不让学生觉得没事可做。针对学生对第二课堂英语角提出的意见,我们也会向学院反馈,以便更好地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六、结语
第二课堂英语角的举办,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英语角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英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而且应该有目的地制订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每星期至少举行一次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活动内容不宜过难,便于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能让第二课堂的成效性更明显。总之,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冯智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调查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2]胡壮麟.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瑞芳.英语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刘本香.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与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
篇9
Wang Yan
(Sha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Xi'an 710043,China)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对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中学体育大纲不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且存在严重的器材、设施不足。并得出结论,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虽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进度,但与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单一化、枯燥,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的素质健康,影响着阳光体育的真正实施。需要增设的项目较多,体育教学设施不足。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was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so on,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al outline in northern Shaanxi i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re is a serious lack of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The conclusion was obtained, namely, although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has complete teaching syllabus and progress, there is still a gap with require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simple and uninteresting,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restrict the student's qualitative health, and influe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sports. In addition, the facilities of sports teaching are deficiency, and more projects should be added.
关键词: 陕北地区 中学体育课 素质健康
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qualitative health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70-02
0引言
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6到18岁的学生中,肥胖生高达15%,一些地区的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了30%,令人担忧。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所应具备的根本基础,而当代青年的体质却令人担忧。提高当代青年身体素质,保证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健康发展。在此前提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全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让我们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能少于10个小时,中学生不能少于9个小时,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关键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天不能少于一个小时。所以这次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起到了增强人民体质中的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一个问题。从孩子们的长远来考虑,应该增强体质,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按照我们过去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是极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就是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含义。[1]陕北地区是陕西省的重要经济发展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现状如何?怎样把国家好的政策落到实处,从陕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陕北地区八所中学:横山中学、横山职教中心、甘泉县初级中学和:甘泉第二中学、神木第三中学,神木第八中学,延安市宝塔区一中、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中。
1.2 研究方法①调查问卷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了一份比较适合陕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了64份调查问卷(每校限8份),收回有效问卷数为48份,回收率达到了75%,成为我们研究的事实根据。②文献资料法。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③访问法。走访了陕北两地的体育界教育界相关领导,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及社会界的专家和学者;走访了所调查的八所中学的领导和多名专业体育教师。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存在弊端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架,它规定了各个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表1中的资料可以发现,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有教学大纲,有相应的分年级大纲,且有教学进度,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分不开的。但是教学大纲并未按照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的相关规定来制定。学校有教学大纲,而教师根本就不按照大纲来进行教学,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上课,甚至就让学生只有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怎么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另外从他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从学生的体育健康程度出发,而是以应付对策、图省事、求安全为目的,导致阳光体育不能很好实施。
其实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从总的方面来说就是因为:①上级单位只会下发文件、作出要求,而并没有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对结果进行检查。②就是作为教育的实施单位――学校,并没有把这个大纲的实施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只认为是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上级要是检查了就做做样子,要是不检查了就无所谓了。要知道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教育单位对学生的责任,而且是对祖国未来健康成长的责任。
2.2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结构单一根据表2调查结果显示,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所开设的项目单一,其中田径,球类均有开设,但田径、球类具体能开展哪些不得而知。体操仅有2所学校开设而且还只是技巧,而武术只有1所学校开设。更有甚的还有两所学校开设的是体育健康、体育理论、体育实践,这些课究竟怎么上的就不知道了。教学内容单调概念化、笼统化,使得多数学生失去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阳光体育运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阻碍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2.3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需要增设项目较多从表3中的结果可以发现,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需要增设的项目还是有很多,这说明这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没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其中有37.5%的学校希望开设体育舞蹈;有25%的学校希望开设带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25%的学校希望开设体育基础知识或与体育相关的理论课;25%的学校需要开设可以拓展学生智力综合能力的项目,如定向竞技、户外运动、拓展运动等更多的新兴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轮滑,跆拳道等也被提出。从长远来看,中学体育的教学更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都带到明媚的阳光中去参加锻炼,不仅是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是愉悦他们的身心,以便他们不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应试教育所给他们带来的繁重压力。现在虽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由于当前社会的竞争边的越来越强,促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课业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其实这也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活动是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参加快节奏工作应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其实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保持人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许多从体育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可以转化为“生活技能”。勇敢、自我控制、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树立目标、团结精神、耐心、成就感、自尊、不屈不扰和正义感,所有这些都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
2.4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从表4中可以发现,87.5%的学校对现有的体育设施不满意,12.5%的学校对现有的体育设施满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学校体育也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否则无法保证体育教学大纲的实行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阳光体育也就不能保证见到“阳光”。
著名教育家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都曾指出:如果不锻炼身体的话,那么头脑是工作不好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上的片面认识,端正锻炼态度。其次,体育设施的有限也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有的学生说自己想参加体育锻炼,但缺少器材,因此不知道练什么好。学生对体育有没有兴趣是他们能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所在。有些运动项目对活动器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比如说慢跑、跳绳等。再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要交给学生有效的锻炼方法。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使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①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虽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进度,但与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②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化,枯燥,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的素质健康,影响着阳光体育的真正实施。③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需要增设的项目较多,且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3.2 建议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专业心与责任心,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观,知识结构,个性品质等因素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志向及态度,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学者是护自己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并加以侧重强化。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有效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效果。②加强领导,完善实施和监管与支持力度。学校体育工作要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为课程目标。开设能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习惯与能力的项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课程结构体系。③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丰富学生锻炼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是指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建设。对器材设施建设的发展要制定总体规划,根据教学和训练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发展。否则,盲目费资置办,必造成浪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并且能给教师更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让体育课更有意义。同时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体育社团。
参考文献:
[1]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A].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1):44-45.
篇10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是指学生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所学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问的差异做出的主观评价[1]。一般而言,满意度水平体现着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也决定着学生学业完成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
通过此次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找出其中不满意的指标,作为今后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完善。为此,在2012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查时间在学生毕业时期,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安排已经在各医院检验科实习10个月,部分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主要调查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原因
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因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声誉好、就业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欢而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数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调剂的占12.50%,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对所学的医检专业非常满意的占6.25%,较满意的占56.25%,满意的占31.25%,不满意的占6.25%,满意度达到94.75。说明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非常满意的。
2.3 对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根据表1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职业岗位课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97.75%,对职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40%。说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职业岗位课程,满意度在95%以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培养不够、操作技能培养与岗位不符。
2.4 对所有职业岗位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时数、岗位吻合度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各项指标满意度分别为教学内容99.17%、教学方法98.43%、学习效果97.93%、学时数98.22%、岗位吻合度97.72%。说明对9们课程的5项指标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均达到97%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9%以上。所有课程中,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检验课程,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老化、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够不够合理。
2.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教材选用、仪器设备先进性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满意度为95%,教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的满意度为86.6%。说明在实际授课中教学上的设备跟临床中实际运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根据表2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满意度为96.2%。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为91.9%,虽然满意度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学感到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为实习时间过长、轮转安排不合理。
2.7 在课程设置上,在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
学生认为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临床基础检验73.75%、微生物检验68.75%、生物化学检验48.75%、免疫学检验42.50%、血液学检验40.63%。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满意度为7.50%,通识教育课程(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大学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学生中,87.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必要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9 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满意度
调查的数据中,96.2%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满意的,9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满意的,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1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调查的数据中,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43.13%,其次是专业知识33.75%、开始医患沟通方面课程32.50%、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27.50%、外语能力26.88%。医学基础知识20.00%、卫生法律知识16.25%、反映最新医学发展前沿的课程或内容 14.38%、人文素质14.38%、科研能力12.50%,数据可作为今后课程设置修改的参考依据。
2.11 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的能力是专业课程知识55%,其次分别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50%、社会交际能力34.38%、自主学习能力30.63%,科研创新能力28.13%、基础课程知识26.25%、文献检索与总结能力13.75%、论文撰写能力10.63%、通识课程知识10.00%。说明,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
3 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应尽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需要,加强科学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方式上,课程中多增加案例讨论课,这些课程从形式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加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现今,“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在医学界呼吁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改革公共政治课和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调整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置的适当调整,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