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标准化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标准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标准化

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复杂性

前言

城市的治理是一件任务繁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如何有效对这些人口的流动,生活工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治理,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考验。智慧城城市及治理是一项需要多个学科的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体系,数据信息化体系等多个方面。智慧城市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利用标准化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地集成起来,这是智慧城市能够运行起来的基础。

1智慧城市中标准化的应用

标准化在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中各种复杂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如果信息和数据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管理,这将会给后续数据的处理带来难以估量的工作量,同时对于计算机来说标准化的数据才能够进行识别和处理。其实这个概念很早就在我国提出了,提出这个概念的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钱学森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后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基础,适应未来的发展环境。

2城市管理,标准化及标准体系

2.1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的对象就是这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虽然它拥有众多的组成要素,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人在其中的流动。这个城市的管理依赖于城市的基本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包括城市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决策引导从而规范协调和服务经营行为。在城市的运行机制中包含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等,这是城市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然后通过政府和市场以及社会的互动来进行管理。传统城市治理一般指的是市政管理,但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引入对于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智慧城市的治理已经呈现出市政管理和社会服务高度融合的趋势。

2.2城市管理的标准化

对于一个智慧城市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这是实现城市管理最佳秩序的重要前提。标准化的城市治理有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工作?一方面要对管理的对象进行规划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进行固定下来。最后将这些制定成标准化的东西贯彻实施,并且在整个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城市的标准化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治理经验来看,这种标准化要达到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要求才能称之为标准化。实现这种标准化需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开放化的设计,这种开放主要在四个方面。①数据标准的开放,数据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信息支撑,标准化的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大型计算能力来进行处理。②平台接口规范开放,开放的平台接口规范可以实现多部门信息数据的互通和分享,实现资源共享[2]。③用户参与及用户体验设计的开放,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能够增强市民对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市民的城市主人翁地位。④建设复杂系统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应付复杂的城市治理环境。

2.3城市管理的标准体系建设

城市的管理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城市治理的有序而设定的,这种有序主要是指在城市的管理领域中按照城市管理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建立城市治理的标准体系可以方便以后的检索和查询相关信息,从而进行体系结构组成的分析。城市的标准规划和标准管理都需要标准的治理体系来提供依据,这些都是建立在理清法规和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然后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实际需要来进行具体的编辑和制定。只有加强城市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城市治理的长治久安。

3智慧城市的标准化

3.1创新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治理

新技术融合是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现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创新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推动创新民主化进程。今天的所有创新治理始终要以服务人为核心,这是城市治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城市形态的不断演进,智慧城市的出现加速了城市向智能化,社会化和人本化的服务转变,这是城市管理的创新之处。

3.2标准化对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

今天的城市发展正处在数字化城市向着智慧城市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是以标准化作为支撑依据的。今天的智慧城市发展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全面透彻的感知,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城市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城市运行的各方面信息,让管理及时掌握城市的动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3]。②宽带化的互联,网络建设的发展使得城市的信息流通更加便捷,而且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这为城市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③智能融合应用,城市管理引入更多的智能应用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让居民更加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化创新,城市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城市的治理也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源不断。

4结束语

西安市莲湖区也在城市管理标准化方面做出了四方面的有益尝试。标准化执法体系,服务体系,服务管理体系,效能监察体系的建立使得西安莲湖区的城市面貌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任冠华,宋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初探[J].标准科学,2014(3):14~17.

篇2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主要用于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评判,从而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在对施工质量检测时,应尽量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随机取样,这样选取的材料才能真正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数目较多的施工材料应采用整群取样及分组取样等方法,这样才能确保选取的试验真实有效。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选址问题也需要注意,应选在距离工地较近的位置,便于就地取材。试验仪器的选择也应该注意,应尽量选择检测频率相对较高的仪器。此外,在对施工质量检测时,应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检测方式,以满足不同条件下检测的需要。

2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要点

2.1组织机构管理

应切实加强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组织机构管理,使试验室的组织机构能够有效完善,充分满足施工质量检测的需要。试验室组织机构内部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真正为施工质量检测服务,并切实保证不能随便向外界出示检验报告。此外,工地试验室母体机构应具备一定的质量检测资质,这样才能有资格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2.2试验室人员管理

试验室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资质和专业水平,掌握科学的样品检验流程,同时应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勤劳刻苦的优良品质,能够积极的学习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真正愿意投身于质量检测中去。试验人员还应需要经常接受相关专家的考核,以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样才能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工地试验室还要建立健全的内部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确保内部人员的稳定,一旦出现内部人员变动的情况,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2.3试验室环境控制

试验室环境会对样品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加强试验室环境控制尤为重要。一旦环境失控,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检测出来的结果也不够真实,没有可信度,因此应切实加强试验室内部环境控制。由于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依赖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因此试验室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而试验室内部环境的控制工作更应落实到位。为此,试验室内部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针对试验室的温度、光照、湿度和噪声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切实达到试验室的检测标准。试验室还应做好对内部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及时做好监控记录,使设备始终保持在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对于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物,应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不能直接进行排放,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试验室内应切实注意用火安全和用电安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灾害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2.4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试验室仪器设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样品检测的质量,因此,加强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也较为关键。工地试验室要切实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试验仪器使用之前,应先进行校准,校准过程应切实遵循经济、科学、就近等原则,由相关专业人士操作,确保仪器维持在良好性能下工作。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时,应做好仪器的标识,标识上应明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使人一目了然。在对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切实进行规范化操作,以免引起设备的损坏,影响工作的及时开展。工地试验室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刻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对于出现报废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同时也应做好相关的记录。此外,工地试验室还应为每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对设备实行档案管理,从设备的购置直到设备出现故障都应该及时记录,这样才能方便设备的管理,从而保障施工质量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5试验室制度管理

工地试验室还应切实加强制度管理,加强对人员、设备、环境、样品等要素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从而保障施工质量检测的顺利进行。试验室制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试验室内部员工应切实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每台仪器设备都应加强管理,并由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养护和维修。第三,有效的卫生责任制度。切实做好试验室内部的卫生管理,使工作人员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第四,完善的工作汇报制度。施工人员和检测人员应加强交流合作,并及时对检测结果向上级汇报。

2.6样品和化学试剂管理

工地试验室对样品进行随机取样之后,还应加强对样品的管理。为了避免不同样品之间产生混淆,工作人员应对样品进行标识,在对样品试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切实遵循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以免样品的损坏而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样品在试验之后还应进行统一堆放、统一处理,避免造成污染。在试验的过程中,化学试剂的管理也应引起重视。为保障化学试剂的稳定性,应最好随买随用,不宜长时间进行贮存。在对化学用品储存时,应严格控制好储存环境,最好放置在柜内,温度应保持适宜并注意避光,化学试剂的密封性也应保持良好。对于危险易腐蚀的化学用品应单独进行储存,并进行标识。

2.7母体试验室管理

母体试验室应担负起监督管理工地试验室的责任,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督和管理,使工地试验室安全稳定运行。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大力扶持,向工地试验室提供一定的资金、人员和设备支持,并定期对工地试验室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切实保障工地试验室的检测质量。母体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人员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工地试验室应定期派人到母体试验室参加学习,并对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及时更换,认真履行新的规范制度。此外,母体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都应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从而便于授权管理,有利于工地试验室接受正常的检查和管理。从而真正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篇3

关键词:木头油田;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流程体系;实践应用

【分类号】:TE988.2

1实施油井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背景

木头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以低渗透为主的多断块砂岩油田,油井依靠压裂投产,通过水力压裂实现区块滚动开发,油层有效动用。目前油田绝大部分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稳产形势严峻,对压裂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实施压裂工程标准化精细管理尤为迫切。

1.1实施标准化管理是油田开发形势需要

木头油田经过多年滚动开发,物质条件好的断块单元基本得到了有效开发,为保持油田今后的长期稳产,对已开发区块差油层挖潜及对已动用油层进一步充分有效改造必不可少。近年来水力压裂比重在措施比重占60%以上,是油田主体增油措施,进一步沟通、改造、动用剩余油富集区和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潜力储层,离不开压裂技术。

1.2实施标准化管理是压裂技术本身需求

压裂技术在整个木头油田开发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压裂井都能达到预计的增产效果,找出造成压裂增油无效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压裂工程技术及标准化研究,发展完善其配套的工艺技术体系,对木头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1.3实施标准化管理是油田发展阶段需要

木头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地下油水分布日趋复杂,剩余油高度分散,压裂增产效果已影响到油田整体开发挖潜效果。压裂工艺标准化配套技术主要加强技术研究与攻关,找出不足加以丰富完善,与油田开发阶段相配套,适应体系尤为必要。

1.4实施压裂标准化管理是经济效益需求

近年来压裂原材料普遍面临涨价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压裂费用上涨,如何控制单井成本上升与提高压裂单井增油效果之间的矛关系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提高油井压裂效果对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2油井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主要做法

2.1完善规范选井流程体系,选井标准化

⑴建立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化体系

“注重油层条件,区分油层特征”是目前适合于木头油田压裂选井选层的基本原则。注重油层条件就是把剩余油条件作为选井的物质基础;把油层能量作为压裂动用时机的能量基础;把电性指标作为选井的重要依据;把储层完善程度做为选井选层的重要条件。区分油层特征一是掌握油层污染程度变化,掌握压裂时机;二是注意目标井层的含水差别,掌握压裂时机;三是针对不同区块不同油藏特点进行差别化选井。

⑵建立完善选井流程,编制高质量方案

首先根据潜力状况及选井选层原则精心优选压裂井层,同时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优选经济效益好的井层,优化目的层参数,精细编制地质方案。

⑶建全选井审批流程,提高方案质量

压裂措施选井选层为“三级”选井与审查过程管理,即选井技术人员、主管措施所长、厂总地质师“三级”目的井层优选、审查、审批制度,精细措施选井选层,优化提高油井措施方案、地质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2.2完善工艺技术评价体系,设计标准化

落实一个好的油藏地质方案,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有较好的工艺技术做保障。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实行一井一策的针对性标准化设计流程,建立压裂工艺设计工作标准化体系,增强压裂工艺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对提高油田剩余储层有效动用及改造效果作用重大。

⑴优化压裂设计原则

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裂缝的形态分布,合理的有效缝长,合适的加砂强度与穿透比;充分应用低滤失的压裂液体系,提高返排率,防止污染,保护油层;充分使用低成本的压裂液体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益。

⑵优化压裂设计体系

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对压裂裂缝、压裂材料等方面进行评价研究。

在确定的注采井网条件下,压裂人工裂缝长度是影响压后生产动态的最主要参数,必须针对不同的储层渗透率、不同层位及不同含水率的具体数据等开展不同组合综合有效分析,优化确定出适合不同的特定井网的裂缝长度。为了使水力裂缝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从整体压裂优化设计原则出发,优化设计排量、前置液百分比、加砂强度、穿透比、平均砂液比、替置液等参数。因此,根据新木储层特点,优化了压裂设计施工参数,一是采取低后置液战略;二是选择改性的羟丙基胍胶;三是在压裂液中加入过硫酸氨破胶剂等;保证压裂液快速破胶,实现快速返排;四是控制裂缝延伸高度,降低压裂液粘度,减少前置后置液用量,最大程度的减少储层伤害污染,改善填砂裂缝的渗透率,提高近井地带导流能力;五是优化支撑剂类型、粒径及其在裂缝中的铺置浓度,木头油田油层埋藏浅,闭合压力低,通过对通辽砂和兰州砂性能评价,通辽砂整体性质优于兰州砂,因此支撑剂类型选择通辽砂。

⑶优选压裂配套技术

针对木头油田油藏及压裂开发等特点,主要采用压裂工艺技术:暂堵细分层法压裂工艺技术、转向压裂工艺技术、高压暂堵分层压裂技术、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全程携砂压裂技术等方面的技术。

2.3完善过程质量监管体系,过程标准化

按照项目过程管理内容及制度,完善流程、明确分工、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组织严密、衔接无缝、监管有力、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的原则,推行标准化压裂过程质量监督,注意管控过程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提高油井压裂全过程管理水平,实现质量效能和管理水平双提升。

2.4完善压裂效果评价体系,考评标准化

通过压裂后的日常管理,对压裂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分析油层改造状况、目标是否达到、经验教训总结等,进一步指导下步压裂挖潜方向,提高压裂效果。

综上,通过对压裂选井条件、方案设计、过程管理和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木头油田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压裂措施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今后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3压裂措施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木头油田在实施压裂措施标准化管理以来,在近年原材料涨价基础上,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可选井层指标变差,选井选层难度变大的情况下,油井压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单井压裂效果变好。从2009年到2013年压裂效果对比来看: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能力从0.65吨/日上升到0.8吨/日,平均单井年累增油从95吨/年上升到149吨/年,同时平均单井年末单井日增油能力从0.2吨/日上升到0.5吨/日。

参考文献

[1]田秀梅,王宪峰,姜余等.开发中后期油田压裂挖潜方法研究与应用,《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02-104

[2]刘明.多元化战略如何才能成功[J].经济论坛,2002(18):36-37

篇4

通过分析船闸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架了船闸工程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实行包含安全、施工、廉洁管理标准化在内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以确保船闸建设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

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措施

运东船闸是沟通京杭大运河与扬州、泰州、盐城、南通等地区的水上交通枢纽,船闸建设等级为III级,设计最大船舶总吨位为1000,是公、水、铁综合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船闸建设工程具有规模大、标准高、技术新、专业多、投资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影响安全、质量、工期的因素多。本文以运东船闸扩容工程实践为基础,就如何践行标准化施工理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船闸,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行探讨。

1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

由于船闸工程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等原因,部分标段并没有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建设目标,《工程量清单》中也没有相应的建设经费。导致各参建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安全生产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底线”,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满足于“守底线”现象十分突出。个别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不愿意投入,“人、机、物、料、法”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与此同时合同价中专项安全经费却大量闲置。

1.2质量管理

随着多年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推广,船闸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但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施工单位缺少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责任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处。现场作业人员包括一些工程监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疏于质量管理。由于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大都来自于农村富余劳力,缺乏专业系统的施工技能培训,技术及操作水平低,施工质量存在不满足标准规范现象。此外,内业资料管理与内业和外业同步推进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1.3进度管理

船闸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缓解突出的船闸通过能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对工期的要求普遍较高,对工程进度管理的也随之较高。部分参建单位对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编制的计划与实际脱节,施工组织不力,施工资源配备不足。多数项目的进度管理都凭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在工程进度管理受外部因素影响发生偏离时,计划和资源的调整及时、适当性较差,甚至存在牺牲质量赶工期现象。

1.4廉洁管理

参与船闸工程管理与建设的单位,有建设指挥部、服务指挥部,还有施工、监理等企业,廉洁管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现行工程建设管理中,都只讲廉政建设,这对监理、施工单位而言,就存在规定不明确、标准不具体、要求不适应等情况,导致其廉洁管理积极性不高,出现“一头热”现象,起不到廉洁互动、廉洁互为、廉洁互帮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闸工程项目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成效。

2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的体系构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落实到具体的船闸建设管理上面来,即表现为工地建设标准化和建设过程标准化两大方面,包含安全管理、驻地建设、施工工艺、监理程序、廉洁管理标准化等多个方面,其基本体系构架见图1。

3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每个子目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标准化建设具有普遍的联动性,笔者将近几年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加以总结,提出标准化联动建设的概念,将标准化要求贯穿于工程管理各个环节,初步构建了相应的体系框架,希望能为实现“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1]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3.1以工地建设标准化为联动基础

标准化的工地建设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具体要求。驻地建设、试验室建设、拌和楼建设、预制场建设、加工场建设、施工便道建设、临时用电应做到选址因地制宜,满足施工使用标准。办公生活实行分区管理,在实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满足运行需要的同时,营造品味和氛围,做到办公生活环境协调整洁、管理有序。同时各单位驻地在标识、标牌标准化设置方面应醒目、大气,在施工现场入口的明确位置应设置“五牌一图”;施工现场应设置危险源告知牌和相应的围挡和隔离设施,将危险源向广大施工人员进行告知。

3.2以施工工艺标准化为联动核心

施工工艺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船闸建设内容基本相同,如均包含船闸主体、导航墙、靠船墩、远调站等建筑物。在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重复性工艺偏多,施工管理具有相当的可复制性。可通过建立两项制度,即重大技术(安全)方案专家审查制和“首件认可制”,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是实行重大技术(安全)方案专家审查制。在方案编制时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加入其中;强化专家组作用,对项目的总体方案和重大技术(安全)方案实行专家专题审查,使各项方案更完善并具操作性,便于更好的指导工程实施。同时在方案的实施过程,注重检查施工单位对方案的执行情况,不断优化方案。其次是推行“首件认可”制度。根据船闸各分项工程特点,明确工序流程、施工要点、质量控制指标、工艺要求、安全文明施工及检查验收标准等,先对照标准确定首件,进而形成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成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编制该类分项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3.3以现场管理标准化为联动监督

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保险员”和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管控的“排头兵”,也是整个现场管理工作的核心。监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监理内部工作程序标准化,主要包括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各类文件往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会议联络;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协调。这些程序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内在因素。②监理现场管控程序标准化,包括施工过程质量、进度控制程序;计量结算控制程序;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只有做到上述程序的有序开展和相互关联制约,才能保证了整个项目处于受控状态。

3.4以安全、廉洁管理标准化为联动保障

目前,安全管理标准化以“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为载体已成为船闸工程建设的“硬指标”;廉洁管理标准化交通系统内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安全、廉洁管理标准化的核心目的是“不出事”,在整个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中,既是基础更是保障。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管理要求,抓住重点对各环节进行全面把握和控制。依据“层项落实,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构建质量、安全和廉政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同时强化联动考核,动真碰硬,严格做到硬结帐、结硬帐,从而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船闸工程。

4结语

通过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渗透工程标准化理念,一方面将促进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另一方面将促进工程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对发挥集约化施工优势,提高施工效率和建设品质,实现工程建设“发展理论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2-3]管理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哲,周荣喜.零缺陷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框架探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5(10):66-68.

[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江苏省航道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M].南京: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2014.

篇5

【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解不深,工作方式不当

一些施工单位对于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彻,认为标准化管理就是简单的制定规章制度,是纸面上东西,导致了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工作思路不清晰,内容不具体,缺少具体的操作流程和作业指导,造成工作方式不当,降低了工作效率。

1.2工作落实力度不够

个别施工单位不重视对施工的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文件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一味的照搬照抄,造成了制度难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难以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1.3注重简单的表面工作

很多单位的标准化管理搞的有声有色,明显的标志标牌,大力的宣传,但却缺少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不重视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4片面提高标准

由于铁路隧道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施工线路较长的工程,在施工时,会划分为各个标段或区间,这些工程区间盲目的进行攀比,不考虑投资成本,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片面的提出高标准。实际上,并不是标准越高对施工越有利,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考量,制定出标准的管理办法,达到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效果。

2.施工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2.1大力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是铁路施工市场发展的需要。

目前,铁路建设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市场,仍带有很强的行政干预,每次施工单位信用评价都是各施工企业竞争的重要战场。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既是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的客观要求,也是铁路总公司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重要手段,强力推进的力度很大。参建单位必须按照铁路总公司的统一布署和要求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加快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这是企业进入铁路市场生存的需要,同时,这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实力的迫切需要。所以,施工企业必须深刻理解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推进措施。

2.2标准化管理可以使施工单位减少管理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资源共享。所谓标准化,是以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定、修改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就是制定、修订管理标准,执行管理标准并不断进行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过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统一化:是对重复性的同类工作和事物规定统一的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②规格化:是工程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形式,其实质是将工程质量定型化和定量化。③系列化:是同一项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使各个工作环节达到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系列配套的标准化工作。④规范化:主要是技术的标准化形式,如方案、措施等。

2.3建议各施工企业按照ISO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以贯标工作为基础,借鉴铁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经验,特别是铁路总公司强力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做法,在隧道工程等其它施工项目上推行标准化管理,创建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作业,以此促进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3.施工单位如何实行铁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

3.1健全制度,制定标准

严格按照铁路系统建设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实施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现场施工作业标准和指导书。充分发挥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加大力度对现场作业的监管工作,包括施工图纸的核对,原材料的检验,施工设备进场、工程质量的巡查和验收,施工人员的培训,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等工作,保证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顺利的做好本职工作。

3.2科学合理的配备施工管理人员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科学合理的配备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轻易更换工作人员,否则很容易出现工程交接不清晰,从而影响施工进程。同时,积极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掌握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标准和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工程人员整体素质符合施工要求。

3.3现场管理,落实标准

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管理规范,结合工程特点,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完善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悬挂相关的警示标志和安全生产条幅,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及时清理产生的施工垃圾,合理设置弃土场地;规范机械设备操作,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要加强物资材料管理,严把物资材料进场质量关,规范物资材料保管工作;要加强技术管理,组织做好施工图现场核对、施工技术调查、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测量等工作;要按照《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和施工需要建立工地试验室,规范试验程序,实现专业化管理,保证抽样的规范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完善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建立文明施工的行为标准,实现文明施工目标。施工工点要设置工程概况牌、组织机构牌、岗位责任分工牌、质量方针目标及保证措施牌、安全环境保护目标方针措施牌、文明施工措施牌、工程质量及工程监理行为监督牌、现场平面布置图等, 标牌的设置必须符合《标准化手册》的要求,工地的临时道路、临建设施、排水、围挡、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材料堆放等,也必须按《标准化手册》的要求布设。

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把制定的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例如,实验室、化工点、钢筋场、拌和站等场所,保证施工环境达到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保证施工人员和相关的设备材料达到标准化要求,从而确保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过程控制,样板先行

过程控制是让整个建设过程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将过程控制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要将建设单位确定并纳入施工合同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并将其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落实到每项工作、每道工序。要根据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按计划组织实施;要落实质量责任制和程序性文件,实现全员质量管理,对影响质量的要素实行重点管理;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分析影响安全的要素,配备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程序;要严格按照施工图和作业标准进行施工,推广符合现场实际、作业人员易记好用的应知应会卡片,真正将各种管理要求和措施融入到作业标准中,落实到作业人员的操作中;要严格施工过程考核、评定工作,做好工程自验、工艺工法的过程控制和创新等工作。

为保证全线工程实体的质量符合统一的标准,隧道工程推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和“首件确认制”的制度,对于新开工的项目,先确定“先导段”,建立样板工程,经反复试验后将先导段中达到标准的工程确定为“样板工程”,组织相关单位参观学习,由样板工程施工单位介绍经验。所有单位必须按样板工程的标准施工,每个单位施工的第一段必须通过指挥部验收后再开始大规模铺开。通过严格的制度和开放的观摩学习系统,便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促进所有单位努力提高施工水平,让产品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完善

 

ISO9000 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 Organization)的关于质量、管理以及认证体系的标准化系列文件。在一系列文件中,阐述了关于如何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组织、协调与管理的方法。

一. 实施和完善体系是为了加强与世界不同经济管理模式之间的沟通

实施和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不同经济管理模式之间的沟通,以及不同经济或生产领域间的大范围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世界各国以及不同的经济或生产领域存在着不同的互补性的优势,然而,对于不同国家以及不同领域,各种管理模式、组织形态以及文化背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时相互间的合作犹如互不兼容的计算机软件。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对于各种合作必不可少的单元要素与程序间的可比性统一原则。

二、标准化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差异

ISO9000 系列标准以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论文参考。

依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于任何宏观事物(系统),均可以进行微观层次的分解,成为在特定组织结构支持下的微观要素的统一体。对于不同的宏观事物(系统)之所以产生差异,是因为:

1.要素相同,但组织结构不同;

2.要素不相同,组织结构也不同;

3.要素不相同,但组织结构同。

因此,对于不同的宏观事物(系统)间存在着的各种交流,有形或无形的,信息或产品,宏观事物的差异性为其交流设置了各种障碍,如不同轨距的铁路网,形成了各种限制。所以,将所有宏观系统的要素与组织结构进行可比性方面的统一化与标准化,既保证要素单元体的可比标准化、组织运行的标准程序化,从而保证有效的与多样的宏观组合的同时,也保证不同系统间可比性的统一,以确保不同体系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

要素单元体的可比性标准化是犹如不同比例模式的立方体单元,经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宏观效果。整体项目就相当于宏观效果,而其分部分项工作就相当于微观单元,在社会化生产的当代,社会分工使得单元工作由全面社会协作来具体完成成为可能。

三、标准化体系在建筑施工企业实践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投资方的业主、作为执行方的承包商、工程监理工程师、材料供应商、建筑设计师、工程造价师等要进行多边的合作。因此,能否形成相互间可以沟通的外部的基本协调原则以及各部门内部运行体系的可比性的统一,是工程顺利进行与成败的关键。

根据标准化原则的基本思想,对于不同合作各方,要从四个表现方面来加以协调,从而保证“接轨”:启动责任制、程序、标准以及识别系统。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部的组织结构:

在这个典型的组织结构中,各个职务的责任范畴如下:

(一).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一个项目中的全面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是所有工作人员的代表。

项目经理直接对公司上级主要领导负责,公司各辅助部门对于项目经理工作要全面配合、支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项目经理在项目工作进行中,负责与合作方(业主、咨询、设计、供应)协调工作。除项目经理外,一般规定项目组中的任何人或部门不能参与此方面工作,除非获得项目经理的同意与授权。

项目经理的一般控制性工作分为三方面:

1.工程进度的全面掌握与控制、及时调整工程进度,保证工程各部阶段及整体按期完成。

2.工程质量的全面掌握与控制、保证从原料、设备、工艺工序、工人及环境各方面上满足标准要求。论文参考。

3.成本投入的控制,保证以最小的投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内容,同时测算出每一工作子项目的基本消耗、成本。

(二).项目经理办公室与项目副经理

1.项目副经理一般辅助负责项目控制性工作中的一项或有专门的授权范围的工作,如商务与公关等。

2.经理办公室负责处理各种常务行政事物,包括:筹备会议、准备文件、材料、工程信息调查;为专项工程师提供有关技术资料、文件检索;为项目提供后勤保证。论文参考。

(三).现场工程师

当项目经理不能常驻现场时,现场工程师是项目经理在现场的全权代表,负责处理项目组现场事务。

(四).专项部门

1.经营部,从事商务事宜及测算,例如:工程有关商务以及营销活动;测算完成工程量,工料测量;综合测算成本、消耗、以及进行索赔计算;工程近期需求计算。

2.技术部,负责技术指导及协调:施工工艺、工序商讨与制定;施工方案的协调;现场定位与测量;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施工安全监管。

3.合同部,负责合同与档案处理:合同与合同文件处理;各种档案处理与分类保管;各种信息检索与收集。

4.劳务与人事部,负责劳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保障、培训与考核等行政工作:出勤考核;工资定级分发与考核;劳动保护与检查;工作培训计划;工作人员招聘。

5.供应与保障部,负责项目小组的各种工作所需的材料的采购供应,后勤保障,安全与保卫等。

(五).工作班组

由专业技术工人与劳务工人组成,由技术部进行技术指导,由劳务人事部进行行政领导。工作班组可以由社会专业分包与劳务分包公司来协作完成。

四、完善实施 ISO9000 系列标准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首先要保证小范围的,某一层次内的协调与统一。如公司内部,组织内部。

(二)要注意与社会其他各部门的协调与统一,与社会同步进行,不宜过度追求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因为我国普遍管理水平的制约,国外先进的模式不一定都能适用于我们国情,要保证是最好的模式,首先要保证其先进的合理性与适应性。

(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关键。制度对于工作效果,犹如堤岸对于水流的效果,是确保工程顺利竣工的防堤。

(四)不能只注意形式化,要认真从公司到基层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实质;保证和完善各部门分工去迎接来自世界不同经济的挑战。

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随着建筑市场的空前繁荣,企业市场规模必将持续扩张;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必将相应地延伸。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有效支撑,否则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推行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

1 什么是项目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项目管理标准化是指把项目管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通过在相同或相似管理模块内进行管理复制,使项目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转变。

2 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有何意义

(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3 项目标准化管理如何形成

3.1 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进行学习。

3.2 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3.3 进行动态优化

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项目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4 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4.1 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4.2 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4.3 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制订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劳务用工管理标准、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打造样板工程、建立检查制度和现场管理的定期分析制度。

4.4 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为了确保前3个标准落到实处。着眼于落实各环节的责任而实行的全过程监控。主要采用PDCA循环原理来制定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质量、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并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一是确定管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四是明确工作标准;五是制定工作程序;六是制定工序责任制;七是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八是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工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程程序。投资效益是对建设单位的提法,对我们而言,在抓好成本内控和开源创效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

5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5.1 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5.2 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

5.2.1 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5.2.2 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5.3 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

5.3.1 抓好现场文化建设

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全线管理和作业人员服装、迎检准备工作以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5.3.2 打造样板工程

以建设精品放心工程为核心,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质量创优、安全创效。

5.3.3 规范用工模式

取消“包工头”,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队长,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采用“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5.4 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

5.4.1 落实责任、强化约束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评比体系,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5.4.2 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

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落实终端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检查签认表格进行统一,建立定期收集、存档、建立台账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考评。

5.4.3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

要以质量、安全、环保、节点工期、现场管理5个方面为重点。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工区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

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正处于一个安全事故的多发期。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市场不规范、法制建设落后、安全监督不力和安全管理基础差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这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严重损害到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摆在工程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对企业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强化基础本质安全功能,同时还应加快安全生产监管团队的建设、并且加强现场管理、增强总承包管理意识。以此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 规范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1.1 全面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是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对所有项管部(分支机构)分别设立了安全总监岗位,健全了安全组织机构,为抓好和落实好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项目建设中引入准军事化管理方法,用严谨的作风、精细的管理来确保过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等万无一失。推行准军事化,即在于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和团队、大局意识,养成听从指挥、吃苦耐劳、创先争优的工作作风,打造“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团队,展央企风采、扬铁军精神。过程中,把安全工作摆到了“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位置,为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1.2.健全完善和更新各种规章制度

狠抓安全制度管理不放松。每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分类整理。对原来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书》等结合当前现有的法规、标准及公司实际,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第一时间下发至各单位贯彻学习和实施。同时,还建立了《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管理流程》等多项新措施,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DGJ08-2077-2010)的管理要求,对项目部危险源等级进行了划分,明确了项目的三级监管级别和监管内容,确保了各类危险源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为正确履行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供强了有力的保障。

1.3 编制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手册和图集

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核心,即在于形成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多年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编制和印发了、《施工现场会议室布置标准样式标准》、《施工现场CI管理标准》和《施工现场安全和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手册》等标准化管理手册和图集。手册和图集主要包括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整体规划,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临建设施的搭设标准和防护要求进行了明确。通过编制这一系列的全面、系统、规范的手册和图集,规范了采用统一、科学的方式进行现场管理,对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2 抓细节,讲策划,全面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1 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加强安全策划

坚持抓好项目过程控制,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和《项目管理手册》的精髓和各项管理要素在公司各项目中得到了全面贯彻与实施。对于新开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亲自带队、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策划小组亲临施工现场,对项目进行一级、二级和三级管理策划。一是通过各级策划和指导,能够促使工程项目全面掌握工程管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制度执行力;二是以各类手册和标准为依据,工程项目部能够严格编写《项目安全生产策划书》等各类管理方案,能够结合工程实际,灵活运用,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2 现场安全设施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

为扎实推进和确保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方面舍得投入,依据建筑业安全费用投入标准并结合工程规模大小,足额足够投入安全费用。在安全设施方面,采用了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编写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性意义。如:项目防护通道、楼层临边洞口、楼梯扶手、脚手架硬隔离、上下基坑的垂直梯笼、灯架、防尘洒水车、塔吊基础维护都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全面提升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水平。

2.3 重视消防危险品管理,加强特种作业审批制度

狠抓消防安全管理,杜绝火灾事故发生,要求在节假日期间、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及高空的动火作业必须提升动火审批级别,并严格动火审批制度。为此,统一印刷并下发了《施工现场二级动火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动火作业期间,必须明确动火监护人和动火人的责任制,并对动火人进行安全培训与考核,合格后办理监控员上岗证件。同时,认真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在施工项目的临时设施全部采用了防助燃的岩棉材质,职工生活区用电统一使用36V安全电压,宿舍不设任何插座,并落实专人对生活区进行管理。职工生活区单独设置手机充电房、电视房、职工夫妻房,通过合理布局,人性化管理,并经过长期实践,反应出职工生活区曾经的违章用电、私拉乱接等现象已经杜绝,生活区消防安全隐患得到了全面解决。与此同时,公司正在不断创新建设职工生活区的管理模式和办法,逐步推行工地物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以思想解放促进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加强对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积极监督项目对特殊工种行业主管部门持证的培训工作,对原持有安监局颁发的特殊工种证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作业人员重新进行培训,合格后颁发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件,做到了行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

2.4 安装门禁系统,推行全方位监控

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化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快速、准确、高效管理的根本保障。各项目施工现场均安装了门禁系统,通过在工地进出门口和周边围墙等区域安装彩色昼夜监控摄像机,严控人员进出,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和防范施工区域,在其施工的所有范围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安全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也是力争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真正意图的有效体现。

篇9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安全标准;问题;施工管理策略

这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在加速,相应的民用配网工程也在加快建设中,其中包括对新电网的建设和旧电网的改造。10kV配电网是我国配网工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其施工过程中切实执行安全标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能够保证配网工程的质量,以及社会群众的用电安全,对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一、10kV配网工程在两种状态下各自的安全施工标准

(一)停电状态下的配网工程安全施工标准

在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中,停电施工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施工方式,当施工人员所带的施工工具无法满足带电施工的要求时,或者根据实际施工的具体要求,一般就会采取对施工线路进行停电处理然后施工,有时候如果停电的线路和附近的带电线路相隔的距离小于安全施工的标准距离时,为了保证安全,也会将带电线路进行接地或者直接停电,以保障施工的安全。停电施工从字面上看,似乎停电了施工就不会出现任何安全事故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施工人员也一定不能在这个观点上面麻痹大意。根据10kV配网工程的具体施工安全距离标准,施工的安全距离是1米,而人体和线路上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要保持在0.7米之外,试验人员适当近一些,但也不能低于0.35米。除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距离标准外,施工管理人员也要在施工前和现场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制定科学合理而全面详实的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提前制定应急方案。在断电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经管理人员发出指令,施工人员才可以开始进行停电施工,而负责人要对配电人员做好沟通,严禁出现提前恢复供电的状况,何时送点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决定,任何人不能提前决定。除此之外,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风大雨等,施工要能紧急暂停,避免出现不可预料的施工事故,所有施工都停止后,再和配电人员联系确定是否恢复送电。

(二)带电状态下的配网工程安全施工标准

带电施工能够避免由于施工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同时也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设备,当施工人员具有合格的技术和相应设备时,就可以视实际情况选择采取带电施工。带电施工的安全施工标准和停电施工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就在于严禁施工人员和带电线路及设备的直接接触。为了确保带电施工的安全,施工人员的绝缘措施一定要齐全,包括穿绝缘服,戴绝缘手套和工作帽等,在施工过程中,绝对不能让施工人员同时接触两个带电设备或接地体,避免形成带电回路给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施工人员间有肢体接触或交流时,必须在脱离带电体的前提下进行。除此之外,相应的其他防护措施要提前预备好,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短路或单相接地的现象。例如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变压器会产生串联铁磁谐振过电压,其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知,电容上的电压Uc和电感电压Ul都会增大很多。谐振产生一般很难消除,从而给配网工程施工及日后的运行安全造成压力。

图1 串联铁磁谐振电路过电压特性曲线

以上只是对10kV的配网工程在带电和停电两种施工状态下的安全施工标准进行了简要阐述,具体还有很多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中严格遵守这些安全标准,保障自身的安全,使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能够安全且顺利开展。

二、10kV配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网络设计不够完善

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基础是施工网络的设计,然而在当前的施工网络设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网络设计之前,没有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搜集资料,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相关参考意见就直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施工网络将无法完全适应施工现场。常见的缺陷就是供电半径的设计不符合实际要求,从而使供电线路的压力高于设计标准,这样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安全无疑得不到保障了。

(二)没有及时对完工线路进行核查和验收

10kV配网工程的很多线路施工都是分段进行的,每条线路的施工尽管互不关联,但是施工完成后是必须要对整体线路进行核查的,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后的电网能顺利投入运行。但是在目前10kV配网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选择的都是分段核查和验收的方法,一条线路完工后只对该条线路进行简单复查就没有再管了,有的施工单位甚至根本就没有合格的验收程序。这对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安全影响是很大的,很多施工隐患和故障都是在线路投入运行后才出现,既造成了安全隐患,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三)外力因素对施工现场的破坏

(1)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

在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对施工有着很大影响的外力因素,也很容易对施工现场造成破坏。10kV配网工程在线路的架设上会和很多其他设施出现交集,从而在进行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临近其他施工现场的影响。图2所示即为输电线路施工受到了附近采石场的干扰,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容易出现工程事故。

图2 输电线路施工受到附近施工现场干扰

(2)防雷措施不够全面

雷电可以说是对电力工程最大的自然灾害威胁之一,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也不例外,需要在施工中做好科学而且全面的防雷措施。很多10kV配网工程的线路都架设在很空旷的地面上,成为雷电最有可能供给的对象。有的施工单位对防雷措施的准备不够重视,这给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配网工程的施工安全措施

(一)优化施工中的计划供电

10kV配网工程的停电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线路进行分段和分区供电可以减小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这就需要提前制定好完善的供电计划。另外在城区的线路施工中,尽量将供电半径限制在3000米之内,从而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

(二)提高电气设备的质量

提高10kV配网工程线路上电气设备的质量能够有效减少供电故障的出现,也使平时的维护工作更有方向,保障线路供电的稳定,也能给线路施工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三)施工中完善各项防护措施

(1)做好相应防护标志,减少人为破坏可能性

人为因素对输电线路和设备造成的破坏是完全可以在10kV配网系统中借助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预防的。为了避免车辆误撞配网的电线杆或者电线塔,应该在杆或塔上悬挂反光性能良好的醒目标志,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力。在施工现场固定距离周围要放置警示牌,避免和其他施工工程形成冲突,必要时可以设置专人看守。

(2)做好防雷击措施

为了防止在施工中遭遇雷击,对于架设在空旷地面上的10kV配网线路设备要用支柱式的绝缘子或者陶瓷横担,也可以通过安装避雷器的措施来防止雷击,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

(3)定期维护电气设备

除了采取上面两种措施来避免外力对电力线路和施工现场造成破坏外,还需要重视对电气设备的维护,通过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运行,减少安全隐患,从而便于10kV配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四、总结

做好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清楚了解不同状态施工的安全施工标准,对当前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缺陷进行审视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施工安全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10kV配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志球.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J].科技传播,2011,20:127.

篇10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规范管理;作用;实践探索。

1. 概述

1.1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基本内容

如图1所示,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QHSE管理、内控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集合。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应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企业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 技术性标准、作业性流程文件为基础,建立健全以管理标准为主体核心,以工作标准、流程文件为支持,以岗位标准为保障的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进而在企业设立管理标准化部门统一负责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3]

图1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2.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规范管理作用的实践探索

2.1 宣城烟草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背景

体系建设工作是烟草行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挑战,真正目的是推进企业内部管理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国家局在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相继提出了"管理创一流"和"精益管理"评价标准,都是以体系为抓手和主体,阶段性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市级烟草公司的主要抓手就是要导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思想,使管理体系运行更加上水平。宣城烟草按照国家局和省局要求,结合宣烟实际,始终把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推进、深化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宣城烟草坚持顺应行业改革发展趋势,把握大势,正确判断发展形势,顺势而为,从思想上、文化上、情感上主动融入,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紧紧围绕规范管理这个核心,不断提高消费者和零售户的满意度。

但也不难发现,在体系运行中,矛盾日渐凸显。一是文件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面对行业政策规范新的要求,制度的完善和修订需要逐步落实;二是流程要持续优化,很大程度上来说客户需求转化为服务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存在着部门间横向沟通的问题,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失误和扯皮现象,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三是法律法规要不断更新,国家法律法规的识别需要进一步跟进,要把更新部分及时、准确融入、导入流程,行业政策法规、政策规范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员工对体系要加强认识,特别是针对新员工、新技术、新设备等,还需加强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实现管理理论和企业规范管理的创新及再生。

2.2 健全和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措施

2.2.1 标准化体系策划

1.完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为使标准化工作有序进行,成立标准化委员会,下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设立管理小组和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宣传及信息机制,标准文件审核机制,集中编写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等。

2.深入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内外部标准管理小组既是调查小组,又是标准完善小组。小组对内外部进行调研,通过座谈、访谈、参观学习、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国内外管理动态,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水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企业内部管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了员工的标准化知识水平,摸清标准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制定出标准化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做好标准化完善工作。

3.加强标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全面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采用专门会议、网站、企业管理动态等形式,大力宣传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同时采用聘请专家、外部学习、内部传授,有针对性的组织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素养。

4.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和计划。标准管理办公室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标准化计划。在规划和计划中,认真分析企业标准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明确三年、五年、十年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实现更加规范管理的方针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阶段规划目标完成的内容、期望、职责、考核办法和责任人等,确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提升。[4]

2.2.2 完善标准化体系总结构

为确保标准化体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在完善标准化体系总结构时以企业方针目标、认证体系,结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编制标准化法规和标准化制度体系表,明确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制定了详尽可行的技术标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标准,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工作标准。

2.2.3 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

为使标准化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员工,达到学习到位的目的,宣城烟草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了标准化模板,形成了标准、技术规程,标准制修订、标准化会议等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制修订审批管理和系统优化动态管理,确保了公司标准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有效对接和公司所用标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2.2.4 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国外的先进标准主要是指工业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及公司团体标准。宣城烟草认真学习和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确保管理科学化、有序化,更好的利用了资源,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2.5 优化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检查

宣城烟草建立了标准化内部评价体系,每半年进行一次内部评价,外聘专家对标准化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审查,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完善,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有序进行。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不执行或执行效果不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标准化管理效果良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3 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规范管理的作用

2.3.1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企业管理二者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二者相辅相成。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进行指挥,组织,计划,调节等一系列的管理,而在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适用企业规范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再创新和规范了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化、流程再造化、标准一致化、制度体系化、改进持续化的管理机制,使公司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更加富有效率。从任务的制定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层层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每一个员工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量化的任务指标,工作环节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2.3.2 加速企业员工素质提高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惰性的,标准化是克服人的惰性的有效方法。如果企业的员工没有工作责任心,没有热情,工作都做不好,就更不要说企业的规范管理。标准化体系做好定位,把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了标准化规划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并进行有计划的推进,提供了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从而使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使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每个岗位都围绕企业的目标高效率的、协调的运作,使流程精确化,也使企业的各项管理程序和管理业务规范化。[5]通过建立内审员、外审员培训机制,充实标准化体系建设队伍,增强了员工的自身素质,端正了工作态度,改进了工作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做好每项工作,工作中按标准实践了"严、实、快、新"四字要求,使企业员工逐步把标准的强制性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而进行标准化教育和培训,进一步使他们形成自觉的标准化意识,最终把个人的专长和兴趣用在工作中,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2.3.3 提升工作效率

一是紧紧围绕市场和国家政策做工作,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检验,利用管理平台把生产要素加以科学、系统的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二是不仅解决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还开展了前瞻性的研发, 在工作流程开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精确性,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2.3.4 深化企业文化的影响

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严格的绩效管理,有效提升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的水平,在"管理创一流"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果。企业文化和标准化体系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企业文化利用标准化体系达到具体化,思想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落地生根,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中生根开花,在企业业绩和整体形象上开花结果,使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在思维模式和行为上外化于行。

2.3.5 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标准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实施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宣贯,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检验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3. 结束语

标准化体系建设对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意义巨大。标准化工作并不是为了标准而标准,要将标准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去,以实现标准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实现标准文件的共享、贯标和继承,避免标准文件与整体的信息化办公脱节,杜绝标准的遗漏、重复等问题。利用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以促进生产管理过程的高效、顺利、有序的进行,减少重复劳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和管理的规范化,保障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英.依托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提升屯力服务品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V旬刊),2011,(8).

[2]张小勇.兰州供电公司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研究[D].2012.

[3]齐涛,尚锋.基层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J].2012,(7).

[4]孟凡智,赵百里,赵德义,代杰杰.健全和完善标准化体系,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