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资源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成果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土资源 经济科技 成果转化对策分析
前言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国土资源部就是来自政府方面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第一道的管理部门,其能否发挥充分自身的作用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房地产行业牵涉到的经济利益较为巨大、各个利益关系网络较为复杂,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好相关的行政审批流程,那么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影响到我国土地使用方面的问题,进而进一步的限制到我国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所以我国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者的从业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转变自身的工作流程,以及加快对于相关新技术的转变落实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进而使得我国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完美的解决。
1、我国国土资源经济科技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正在向着现代化迈进,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在经济科技的相关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理念的落实。
1.1、相关国土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专业技能素养
作为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经济科技转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从业人员在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实际情况上分析,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足够高的职业技能、素养来满足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其次,我国研究国土资源经济科技转化的相关人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很多地区的国土资源研究人员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新加入的国土资源研究人员并不具备足够多的从业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融合到我国的国土资源经济科技转化行业中去,自然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1.2、我国国土资源经济科技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意识
其次,我国国土资源研究人员在从事国土资源研究的最初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标准的国土资源研究方面的培训,往往是相关行业服从调剂的人员,这也就使得很多国土资源研究人员并没有具备实现国土资源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代化的意识。首先,我国的国土资源研究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的现象,这部分从业人员大部分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研究现代化的理念不感兴趣,安于现在的管理模式。其次,陈旧、死板的国土资源管理体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到我国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进而影响到我国国土资源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够落实到实际。在国土资源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因为我国的国土资源研究模式大多延续的国家行政体系,而在具体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中以行政化的思路去管理就会难免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严重的掣肘。
1.3、相关地区并不具备实现国土资源研究现代化的条件
在我国很多地区国土资源的管理着存在着落后、偏远、荒芜的现象,这也就在客观条件上束缚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在那些偏远地区的实施。首先,在这些相对较偏远的地区往往都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收入较为困难的地区,这样他就不会投入资金资源去进行相关管理的升级换代,而且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并不会使该地区的当地经济有一个较为显著的提升,这样就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升级的热情。其次,我国的国土资源研究管理并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这就使得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中,无法实现各相关地区的资源信息交流。而实现信息交流的目标对于提升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实现我国土资源研究经济与科技转化目标的实现与落实
2.1、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研究管理的现代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研究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要想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研究人员的技能水平,可以具体由以下两个措施来保证实施。首先要组织参与国土资源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能够定时定期的对于国土资源现代化有关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培训,从而保证这些一线实践者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其次,就是要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研究从业人员的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处于一个较为完善的状态,能够源源不断的为我国国土资源经济与科技的转化工作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证这一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关于行业忠诚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保证我国国土资源自身人才的稳定,减少人才流失现象的风险。
2.2、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研究人员现代化思维的培养
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在加强国土资源研究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学习培养的同时,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国土资源研究人员关于现代化科研思维的培养。首先,可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去国土资源研究管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学习与参观,使其明确我自身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掌握我国国土资源研究管理现代化的优势所在。其次要着重提高在国土资源研究人员中专业人士的比重,并使专业的国土资源研究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带动我国国土资源研究人员的思维向现代化跃进。
2.3、提高偏远落后地区国土资源经济科技转化的条件
我国很多地区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变,经济落后,对于实现国土资源经济科技转化的条件并不具备,这就导致国土资源研究的落实在这些地区进入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其次,我国国土资源研究的现代化实施离不开全国国土资源研究信息的互通,缺少了这些地区的国土资源信息,在决策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偏驳的现象。所以,我国的国土资源机构要不断提高我国偏远地区的办公条件,使其能够具备提升自身的国土资源研究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而促使国土资源经济与科技现代化发展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展开。
3、结语
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习惯与旧有的运行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国土资源管理的发展要求,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者要主动转变自身的管理思维,提升追求国土资源经济科技转化的速度,从而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资源;搜集;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78-01
幼儿园中的很多游戏,其实质是体育锻炼。在平常的游戏环节中,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在阳光下尽情奔跑,挥洒汗水,沉浸在快乐中,享受游戏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搜集与利用。
一、用儿歌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能力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语言是孩子进行沟通和了解社会的工具,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孩子能够在游戏中逐渐学会表达和交流的方法。儿歌趣味性强并且朗朗上口,孩子在背儿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和其他孩子进行交流,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速等等。利用儿歌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并且没有脱离课堂游戏化的本质,是对游戏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
二、促进孩子和同伴的交流
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同学进行合作才能完成。比如“找东南西北”这类游戏,单独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同时,在游戏中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孩子必须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不同的孩子对于规则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不可避免地在游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需要孩子进行相互交流,友好协商,共同理解规则,使游戏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其他人合作与沟通,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也是对资源进行利用的一种方式。
三、游戏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间传统游戏包含着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积淀,它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比如,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说说风筝的起源、象征的意义,并且可以带孩子去亲手制作风筝,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再如“跳竹杆”“老鹰捉小鸡”“跳绳”“扔沙包”“木头人”,还有棋类游戏如“跳棋”“五子棋”“军旗”,在进行这些民间传统游戏时,孩子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荣誉感。因此,在课堂中进行游戏化教学至关重要。
四、游戏在课堂中的整合
游戏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是最基本的形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有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到游戏当中,有的孩子会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这时,教师就应该带动这样的孩子融入到集体当中。游戏能够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游戏中,学生不会有任何防备,会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这时,教师可以好好地进行观察,对每个学生进行最细致的评估。对学生而言,幼儿园是学习的开始。虽然幼儿园教的是最基础的知识,但这个时候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乐意融入课堂,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幼儿园的学生心理还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当学生在游戏中做错事时,不应该立马去批评教育,而是应该适当鼓励与引导,让学生知道教师和其他小伙伴都很欣赏他,这对于自信心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游戏的搜集与创新
如果很多时候只有那么几个重复的游戏,就很难有所创新,很难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平时教师要重视游戏资源的搜集与整理。不过,个别教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去寻找其他适合学生的游戏,导致课堂从一开始的有趣到最后的枯燥乏味。有时候,也是因为教师自己不会使用网络来搜索游戏资料。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这么快,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就能使课堂游戏化更为轻松。游戏也不一定要沿用传统方式,有时也可以尝试进行创新和创造,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步步进行改进。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平台,幼儿园也是一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创新性地使用游戏,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教师教的学生不同,因此,应对的方法也不同。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创新策略,使课堂游戏化的效果达到最大。
六、结束语
当然,游戏的使用要有一个度,不能过度。如果整堂课都完全进行游戏的话,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传授,学生的关注点也会转移,精力很难集中到学习上。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使用游戏,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重点课题。而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显得极为重要,它关乎着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重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同样的,相应的创新和改变也是必要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幼儿教师关注这些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晓娜.教师基本功全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
[2]马雪琴,马富成.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5).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48―04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与教学条件配置置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目前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资源的即时共享与方便快捷无疑给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途径,使他们获得了有别于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之处。
1 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主要指数字化和电子化了的、面向大学教学活动的资源和信息。它是高校教育技术运用中最关键的软件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高等教育的质量工程、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1]
课程资源可以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丰富性[2],从而使学生能够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灵活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
2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特点
基于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4]
它的特点是学习的目标侧重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侧重于问题的开放性,学习的对象侧重于学生参与研究的自主性,学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侧重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侧重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的多元性等。[5]
3 研究目的
皮肤科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必须与临床实践紧密接合。由于课堂教学多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感觉乏味,接受程度低,因此有必要利用专业的课程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学科纵深联系,拓宽临床视野,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该研究以皮肤科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学习平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同时找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4 研究中遵循的评价原则及其内容
(1)评价原则
发展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方向性:对专业知识点的目标指向性
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教学效果有一致性,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激励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判断学生的优劣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通过评价结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评价内容
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获得学习活动过程个人评价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完成情况,获得学习活动小组完成评价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获得测试考评分数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意见
二 研究实施过程
1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评价研究、统计处理
2 研究设计
(1)研究对像
本校同一年级、人数接近、学习成绩水平相同的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班(实验班)、社区卫生服务班(对照班)2个班进行研究比较。
研究实施前,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课(药理学和诊断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实施环境
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基于Web的综合电教课室。
(3)学习内容
病毒性皮肤病
(4)实施步骤
第一,对对照班在课堂讲授病毒性皮肤病2学时完成知识点教学;第二,不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授课。将实验班分为9个小组在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皮肤科课程资源进行2学时的病毒性皮肤病研究性学习;第三,要求实验班课后分小组提交研究报告。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同学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教师给出个人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各小组学习完成情况评价;第四,学习完毕后,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病毒性皮肤病知识闭卷考试。实验班在考试前20分钟填写调查问卷。
三 研究结果
1 以评价内容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完成情况”为总体指标,根据本研究的评价原则,依据教育技术评价研究方法对评价指标依次拆分为各单项指标并加权设计出“学习活动过程个人评价表”以及“学习活动小组完成评价表”,综合小组内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最终教师评价结果,经统计得到了表1、表2。
2 为了“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评价本次研究的教学效果为设计思想,向实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6份,回收56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100%。获得主要项目双向等量表(表3):
3 运用统计学SPSS软件对实验班、对照班的病毒性皮肤病知识单元测试成绩进行分析,获得表4、表5:
四 结果分析
1 通过2个班的测试成绩统计能够看出,实验班成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
2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处于优、良的实际人数多于理论人数,说明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总体测试水平较高。
3 在表5中可以发现实验班虽然平均水平高,但与对照班都位于不稳定状态的第一象限(平均水平高,但较分散,存在低分生),未能处于最佳状态的第四象限(平均水平高,且相对集中),说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差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提高。
4 从学习活动过程个人及小组完成评价表1、表2可以得知,学生的态度较为认真、积极,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但实践技能不高,创新性没有展现出来。
5 根据调查问卷主要项目的双向等量表(表3)可以发现F2>F3>F1,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优越性给予了肯定,但并不认同它的学习效果,因此不完全赞成采用这种学习模式。
五 结论
基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者的成绩。对于新的学习模式持有乐观的态度,在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相互配合、团结努力。通过这次学习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和专业实践的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存在问题
(1)综合各项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但有少数几个学生由于始终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其他同学成绩差距太大,致使全班不能处在最佳的第一象限,因此可以推断基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无法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水平。
(2)由于长期的传统式教育,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大部分学生是以完成任务和应付考试作为学习动机去做研究,学习兴趣不够强,学习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未能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意义,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挥,在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方面未能获得突破。
(3)学生在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研究报告,这在学习任务紧迫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造成负面效应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2 建议
(1)教师应对学科课程资源经常性地作一些调整和补充,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实际,迎合他们不断变化的口味,使其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巨大帮助,逐渐从“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自发地进行基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有针对性地给一些意志消沉、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在教与学中师生地位和角色的转变,由“老师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它的优点是教学过程较为简单,知识传授快,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而研究性学习在知识的扩展和水平的提升上优于传统教学,但会耗费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议在教授一般性知识的时候采用传统式教学,在学习难点和重点知识时采用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新民,董文军,张沁文.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与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9):140-141.
[2] 李茂森.课程资源的教学论意义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34-37.
[3]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8-199.
[4] 张新明,余继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J].中国电 化教育,2003,(3):20-23.
[5] 薛萍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8-10.
篇4
关键词: 美国开放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 建设策略 建设做法
一、引言
开放教育资源始于2001年,对全球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网络获取高质学习资源已成为当前人们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免费使用优秀教育资源已成急需。近年来美国网络共享课程资源风起云涌,以开放共享为宗旨的开放课程将是推动全球教育资源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我国网络公开课资源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本文分析美国大型公开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和开放课程(OCW,Open Course Ware)的先进理念,结合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相关文件,并以我院建成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为例,探索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与做法。
二、美国开放课程的先进建设思路及成功经验
1.美国的开放课程的起源
将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观点早在2001年在美国就已出现,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MIT OCW)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型公开在线课程(MOOC)起步最早,取得巨大成功,并积累丰富的建设思路和成果。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MITOCW”项目,将学院所有课程面向大众免费开放,2005年,开放课程联盟成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在内的20个学校和机构展开合作,以传播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宗旨。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家机构和学校加入,该联盟将巨大的教育资源译成不同语言。在应用与推广时,需要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也就是在使用时相关素材时需要注明取自何处,并且仅能用于教育和研究之用,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2.MITOCW项目的先进思路
麻省理工学院最早进行开放课程,并影响世界开放课程的发展,其推出的MITOCW项目积累了优秀的经验和思路,特点如下:
(1)信息量大,学习人群广。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已将2000余门课程相关资源开放,不仅包括授课动画、视频、音频,还包括各种文本教材资源。学习者遍及全世界,据访问记录,有56%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地区,其中学生占45%,教师占9%,其他占42%。
(2)课程检索方便。在MITOCW网站上,可非常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课程主题或编号及开设课程的单位等多种搜索方式查找。
(3)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者可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获取资源。不仅可以在线通过网页学习,而且可以用iTunes U客户端访问学习;学习者还可以下载相关素材通过其他设备随时随地地学习;除了自学外,也可通过网站和其他学习者交流。
(4)为在职教师服务。项目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可极大地方便教师备课,教师可将其充实到教学中,同时也可将该项目推广给更多的学习者,MITOCW也提供给广大教师合适的教学软件工具。
三、原国家精品课程的成功与不足
教育部启动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十年不断建设,形成国家、省、校三级资源体系,众多学校制作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使学习者可得到非常多的各类网络资源,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免费共享教学资源的热潮,奠定我国开放课程的坚实基础,给学习者尤其是广大教师提供诸多资源,众多精品课程都详尽展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精品课程网站都由各学校自行建立,普遍网站技术落后、资源共享性差、资源交互性差,且各个学校的精品课网站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评审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为成功申报而迎合评审指标,主要以展示课程建设团队的实力与成果,忽略最核心的资源建设,并且申报成功后便不再更新与使用,资源针对性差、网站利用率不高是通病。国家并未给精品课资源建设给出统一标准和规范,造成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五花八门,甚至仅仅是一堆word类型的文档的罗列。对于视频类资源,多数是课程授课的课堂实录,时间长,针对性差。
通过现实情况分析还可发现,美国先进开放课程理念为: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构建开放资源,我国的精品课程基本上做成面向教师展示教学理念的平台,面向学习者的有效资源非常少。
四、美国开放课程观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与做法
针对原精品课的弊端,2012年国家开始持续大力开展将原精品课程升级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新建一大批新精品资源共享课,不是对精品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它的完善与改良。笔者所在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在2012年大力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课程,并于2013年在爱课程网全面开放。
1.主要建设策略
新一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其与原精品课程建设之间的继承关系,做好衔接,充分利用原精品的建设成果,避免资源浪费;根据时展需要在原精品课程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与创新。尤其要充分领会并渗透目前广受欢迎的美国MOOC建设理念,应力求多建设一些利于实现学习者和课程(或主讲教师)间互动的有益素材元素。
2.资源类型的选取
在原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着力增加完整教学过程最急需的部分,包括关键性视频、动画、考核内容、文本、教案、作业等,最主要的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视频、动画和文本。各类素材不仅要实现系统化,更要实现资源的“碎片化”,将各资源设置关键词,有利于学习者搜索。
3.教学视频制作经验
(1)时长。教学视频应小巧精炼,不是课堂教学实录,而是经过精心编排提炼的微视频,可借鉴目前广为流行的微课视频,笔者认为时长应根据不同门类及特点的课程进行灵活确定,但不宜超过半小时。
(2)视频编辑。如课程团队教师中有擅长视频编辑的人员,建议视频拍摄与编辑自行完成,对于工科类等较为专业的课程,不建议委托专业公司完成,因为专业公司往往无法与课程要求达到完美融合,比如对于数控现场加工中的取景侧重点不能良好捕捉等。
(3)字幕。对于操作演示类视频,强烈建议添加关键提示性字幕,在不同阶段要加入关键字幕帧。
(4)视频格式。应将拍摄编辑的视频转为规定格式文件,转换中要注意码流大小。
五、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一直让一种一切为了学习者便利搜索便利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尽可能地建设更多系统性但“碎片化”的资源,让学习者不论何时何地用何种设备登录网站学习,都非常方便且“开网有益”。
参考文献:
[1]MIT.MIT OCW help[EB/OL].[2008-09-10].
[2]王海梅.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
篇5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而产品的成本则是制造和传递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是作业。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
“资源消耗会计(RCA)”是将以数量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和德国成本方法――弹性边际成本法(GP)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资源消耗会计重新整合了资源和作业的分析。与ABC强调的作业基础不同,RCA以资源为根本,依据成本消耗的因果关系将成本从资源分配到产品。对成本的分配,既可以用传统的动因(例如人工工时),也可以用作业动因,只要合乎成本的因果关系就行。
二、行为科学在作业成本法中的运用
引入行为科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我们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找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不能被成功采用的真正原因。
1 解决管理者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在高新技术条件下所产生的成本信息不准确,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单一的因素(直接劳动时间)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所依据的往往并非真实的成本动因。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当被分配的制造费用所占产品成本比例提高时(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产品成本高度扭曲;另一方面当产品种类很多时,产品成本分配不合理,从而误导产品定价、产品组合、自制或外购等企业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真实成本动因的分析与控制,改变了传统“酌情变动成本”甚至固定成本的范围。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甚至研发费用,都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被暴露在“阳光”下,其开支金额由相关作业的需求量决定,而不再由有关管理者“酌情”决定,固定成本也不是天经地义的“固定”这就大大限制了有关管理者的费用审批权限和经营决策中的自由裁量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的灰色费用被隐藏在这些“酌情变动成本”甚至固定成本中,而实施作业成本法后它们都要受到成本动因的“检验”。由于最了解成本动因的人很可能正是原来的既得利益者,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受到阻碍。在企业内部,往往管理级别越高,这种费用开支的“酌情”程度越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既得利益越大,因而产生的抵制就越大。
2 解决作业成本法下员工团队行为导向的对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先把成本归集到部门,再把部门成本分配到产品。这种以部门为单位的成本核算方法符合企业日常管理以部门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现实,成本管理也容易组织。传统的责任会计也以部门为单位,将企业划分为各种责任中心,通过对责任中心负责人(实际上也是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来实施企业战略。
作业成本管理从部门化管理转向流程管理。流程管理跨越部门界限,这固然符合企业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的客观现实,但是同时又给企业组织结构带来了冲击。在实施作业成本法之前,企业要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跨部门的团队管理与部门化管理很容易产生冲突,尤其是在分析原来部门存在的问题时。
如果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成员的组织隶属关系还保留在原部门,那么他们参加作业成本法团队是做部门利益的保护者呢,还是严格按照作业管理的要求,从价值链的角度审视自己所在部门的作业呢?如果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的成员不是部门负责人(一般情况下,部门负责人可能组成行政指导委员会,具体的工作由其副手或其他下属承担),他应服从部门负责人指令还是服从团队负责人指令?如果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成员都是原部门利益的捍卫者,则团队很可能沦为各部门之间讨价还价的工具,其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考虑到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不可能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在工作完成后团队成员很有可能还要回到原部门,这势必增加团队成员行为选择的难度。如果让团队成员在完成工作后调离原部门,理论上可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但是在作业成本法实施阶段,各部门又会缺乏来自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理解作业成本原理与实施宗旨的得力人员,工作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从资源消耗会计的角度分析实施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原理
RCA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二个核心部分:资源视角、以数量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对成本性态的不同观点。
1 RCA引入了资源库的概念,强调从资源消耗的视角分配成本。在RCA法下,确定资源库是成本模型的第一步。通过分析“资源――资源”、“资源――作业”的相互关系,将多项资源要素按照资源库的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将相关资源要素分到每个资源库,并收集了各种资源要素的数量、金额,作为这些要素制定成本计划、收集价值和数量等数据以及计算差异的成本目标。
资源及相关的资源要素的划分标准如下:一是同资源库的资源要素具有相似的技术;二是能够确定或者预计资源库的产出与消耗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三是能够收集或者估算各个资源库的成本和数量数据。
在ABC法下往往将资源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不仅造成了核算上的不便,而且也忽略了资源间的相互关系。而RCA可以在资源库与消耗者之间搭建更直接的路径,更简单地反映了成本的因果关系。在一个资源库里资源的产出量和费用是相关联的,采用“资源到作业”的分配方式,既能核算“资源――资源”、“资源――作业”的单向相互关系,又能反映其互惠的相互关系。所以,RCA能使超额或空闲生产能力暴露出来,而不是武断地将它分配给产品或者其他成本目标。
2 RCA用数量而不是金额来计量所有的资源产出量。尽管在ABC中也经常用到数量,但这些数量除了计算分配率或百分比没有其他用处。RCA将同类生产能力合并到一个资源库中进行计量,并以数量为基础计量资源库的产出量。例如,所有人工费用都归集到人工资源库中进行分配,其资源产出量的计量单位为人工小时,所有关于机器的费用都归集到一个资源库中,以机器小时作为资源产出量的计量单位。而且在资源库中,资源产出量和费用相互联系。例如,在人工资源库中,既反映了人工的资源产出量是多少人工小时,又有人工费
用的金额,资源使用单价的固定金额及比例金额,清晰地反映了成本投入与产出量的关系。RCA的数量基础方法提出了资源消耗和成本分配的统一核算,促进了差异分析,也促进了对生产能力的分析。
(二)资源消耗会计中费用的划分
在RCA的资源库中,所有费用均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这反映了各项成本固有的初始性态。例如,折旧是固定成本,人工工资则是变动成本。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方案选择往往决定着成本的初始性态,例如年薪制和计件制的选择直接影响工资费用的习性。从资源消耗的成本分配角度看,变动成本的初始性态也许会在资源消耗时发生改变。
1 在消耗成本时,成本性态的变化有以下四种可能:
情况1:消耗量是固定的,成本费用率也是固定的,那么在消耗后资源消耗成本的性态不会发生变化,仍旧是固定成本。
情况2:如果消耗量是固定的,即使成本费用率是变动的,最终的资源消耗成本对于消耗者来说也成为了固定成本。也就是说,资源消耗成本的初始性态由变动成本变成了固定成本。
情况3:尽管消耗量是变动的,但由于成本费用率是固定的,即资源消耗成本的初始性态是固定成本,使得消耗后的成本结果仍旧是固定成本。
情况4:消耗量是变动的,成本费用率是变动的,最终的成本结果仍是变动成本。该消耗资源成本的初始性态没有变化。
篇6
关键词:教育影视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1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文化的沉淀,是学校良好校风的体现,是学校灵魂的所在,学校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信息技能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
1 教育影视资源的概述
教育影视资源通过形象的视频传播信息,比抽象概念较容易令学生接受,能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得到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卓别林在银幕上不说话,却能教学生辨别人的善恶丑美,动物没有人的理性思维,却能给予学生超越人类的博爱,战争片能有效成为历史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与其对学生讲很多的道理,不如给予学生教育影视资源,使学生在教育影视资源中领悟,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因此,教育影视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是德育工作最有力的助手。
2 教育影视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体现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性教育工作,能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也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视资源,以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Flas视频时,播放我国战争片,使学生了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国家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为国争光。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计算机操作中,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计算机操作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内容,分析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相关内容,对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错误的操作,通过播放错误操作视频或会出现问题的操作的影视资源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知识时,可以播放错误Windows XP关机顺序的影视视频,使学生能直观清楚地掌握正确的计算机操作规范,并能理解正确的计算机操作规范能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并且能有效地保护计算机储存中的数据资料。
2.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获得成功,团结合作的精神显得更加重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有效提高成功的几率,并且团体合作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和谐环境,使学生协调自身学习和生活的行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学生要学会团结合作,以促进自身的全面素质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教育片,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团体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项需要团体合作的任务,并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完成课堂任务,以锻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提高网络道德情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下载学习资源,以供自身学习和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创意或有价值的影视作品,并引导学生可以借鉴网络中相关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参考,并不能完全抄袭,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例如,在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03软件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电子板报和网页以供学生借鉴和欣赏,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资源进行借鉴和参考,但不能完全抄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网络道德规范,以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情操。
2.5 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的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很多学生却养成资源浪费的不良习惯,节约意识薄弱,特别是在节假日或学生生日派对上,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关于非洲儿童缺乏粮食的相关影视资料,以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提高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此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精品的生日卡片的视频,鼓励学生学习制作电子生日卡片,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程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节约环保的意识。
3 结语
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要借助教育影视资源,增强对学生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学习信息技能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刚.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后5分钟――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总结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浙江教育技术,2012,06(14):38-42.
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个领域的相继开放,各行各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就业涵盖了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等多种岗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作为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加之对外语能力的较高要求,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本专业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和作用。高职院校的国贸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同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学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效果。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系统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相应地,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问题的开展研究,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结合外贸工作实际需要,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专业教学标准,提高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教学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课程教学资源的概念。从国内研究现状看,课程资源涉及多层含义。作为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例如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从课程设计层面看,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立足于课程实施层面,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一切素材,也即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2.课程教学资源的分类。按不同标准,可以得出关于课程教学资源的不同分类。从功能特点看,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空间分布看,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组成要素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按存在形式分,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或者是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等。
课程资源分类的多样性说明了课程资源的不同种类与存在方式和范围,更进一步证明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丰富性与灵活性。
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岗位较多,都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按照“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原则,针对不同业务环节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学校通常会开设“国际商务会展”、“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单证”、“国际商务跟单”、“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运”、“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在课程资源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课程可以基于相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相同的载体,因此,我们遵循整合性原则,综合性、系统化地设计教学资源。国际贸易实务各门核心课程都要求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的不同当事人,进行模拟性操作。学生将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相关金融部门人员和政府部门人员,熟悉和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掌握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方式。整合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专业课程学习的连续性,便于实施和评价,更有利于降低课程资源建设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实践性原则。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多是在一线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体现实践性。我们发现,学生对理论教学环节兴趣不浓,他们更渴望参与模拟业务操作,亲自体验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变性,在风险中释放激情。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思维方式、相应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掌握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找有利信息的基本技巧,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开放性原则。从事国际贸易,尽管有大量相关的贸易操作公约可以遵循,但具体业务中涉及的细节往往是公约和法律所不可及的,因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开放性。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巧只有通过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以国际商务洽谈为例,一般包括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四个环节,其中发盘和接受是达成交易必不可少的两个法律步骤,从字面和含义上看好像并不难,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外贸一线专家强调,现实中交易的达成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发盘和还盘。因此,学生们在“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中,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应用技巧。我们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将资源来源延伸到网络论坛、时事媒体,将最新的实务、视角和案例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真实的环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能力。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
1.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纸质单据、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主要在校内课堂上使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和学生自身选定一个典型的交易项目。以小组为单位,指派学生扮演不同的当事人,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决定成交的条件,拟订合同等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程序和步骤的实际操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模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课题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运用知识。这种教学资源的特点是简便易用、节省时间、比较经济,但其现场氛围不浓,真实性欠佳。
2.虚拟教学资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上国际贸易已成为现实。目前,很多网站开设了虚拟的“模拟国际贸易”,这就为我们组建虚拟“国际贸易”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网上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贸易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网上模拟贸易不仅具有快捷性、完备性及全面性的特点,而且也具有真实性、方便性的特点,备受学生欢迎。学校只要开通宽带网和校园局域网,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虚拟“国际贸易”的教学资源。
3.企业教学资源。企业教学资源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上的企业资源,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企业教学资源用于现场教学,到外贸口岸现场开展“业务实战”。企业教学资源是由教师和外贸专业人员联合开发,根据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编制类似的交易案例,从事签订合同、报关、报验等实践操作,然后由口岸专业人员、教师联合进行现场指导和评议。这种企业教学资源更具真实性、直观性,效果更为明显。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典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也要紧密结合外贸实务需要,将教学资源建设成实用、有趣的体验素材,既培养学生必需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又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为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最近,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专家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是28分。“有些父母动不动就用‘打屁股’来教育孩子,这对孩子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打屁股”会造成孩子臀部周围血肿、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另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身体各个器官也比较娇嫩,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很容易出现出血和心脑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人体的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可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打孩子屁股不但令他们皮肉受苦,还会在他们心灵中留下阴影。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英国新研究发现多吃橙子防中风
文/李泽
近日,权威学术期刊《中风》杂志刊登英国东英吉利大学诺里奇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吃橙子及其他柑橘类水果有助于降低女性中风危险。
新研究负责人伊丁・卡西迪博士表示,总黄酮是食物类黄酮的一种,具有降低中风危险的功效。柑橘类中的总黄酮较多,其中,橙子和葡萄柚中总黄酮含量尤其丰富,一个橙子或一片葡萄柚大约含总黄酮45-50毫克。研究发现,总黄酮可改善血管功能,减少炎症发生,而血管功能失常和炎症是导致中风的主因。卡西迪博士表示,柑橘类水果直接食用比饮用果汁更好,因为新鲜水果中总黄酮含量更高,而且没有添加食糖。
饥饿可以减压
文/周旭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在饥饿时胃黏膜会分泌一种饥饿激素,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预防抑郁与焦虑的情绪。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了这一研究,该中心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齐格曼博士表示,使人产生饥饿感的主要原因是胃中的激素。
在释放这种激素时,人们会对食物产生兴趣。同时,抑郁或焦虑情绪也会减轻,抵抗压力的能力会明显增强。“尽管饥饿激素可能让人们吃得多,但也会让你有一份好心情。”齐格曼说,“一方面对食物的兴趣分散了我们对压力来源的注意;另一方面,这种激素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让身体进行自我调节。想到美味的食物,心情应该不会太差,热爱美食的人一般都比较乐观。”
过去研究者曾通过抑制饥饿激素的分泌,帮助减肥。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利用饥饿激素,帮助厌食者和抑郁症患者,通过增加饥饿激素,使这些人的情绪发生积极的变化。
摸摸圆东西,心情更放松
文/徐艺珊
据美国《女性健康》杂志报道:《自主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摸摸圆东西可以让人更放松。
篇9
一、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战略价值
(一)西部地区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新疆、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面积68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1%;人口约3.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西部地区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煤气油等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但大多处于经济落后地区,急需加快开发。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把加快西部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加以重点建设。
(二)西部地区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施展空间。
我国西部地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好,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主要基地,为后来西部地区工业、农业、科技、交通、国防等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为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落地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二、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面向一线大城市和东南部发达地区,较少向西部地区转移。
我国北上广深、江浙一带等东南方经济发达省市较早前就意识到科技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积极与高校加强联系主动沟通,同时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户建桥修路,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资源,从而使高校科技成果能顺利落地取得显著效益。而广大西部地区,由于受观念、资金、环境、政策、人才、成本、交通、资源等的影响和制约,高校科技成果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转化,加之缺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倾斜和激励政策,高校科研人员对在西部地区转化其科技成果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
(二)缺少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激励政策。
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能够鼓励科研人员将其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但由于国家对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转化的推广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激励转化政策,各高校也缺少相应的配置措施,西部地方政府也缺少吸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优惠政策。导致目前高校对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移缺乏信心,高校科技人员也缺乏向西部地区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西部地区缺少接收、消化吸收高校科技成果的良好环境。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相对较差,思想观念落伍,接收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较弱,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规范、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系机制,缺乏引进吸收高校科技成果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对如何引进、消化吸收高校科技成果缺乏经验;科技成果引进落地后如何开展后续工作,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缺乏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另外,在引进高校科技成果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科技成果引进不力、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四)缺少各类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落地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
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连接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科技成果只有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牵线搭桥,才能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效益。而当前高校与西部地区对接中缺少这样的专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校、科技人员、地方政府、企业等有关部门及人员缺乏沟通,缺少信任,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但未取得预期成效,降低了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利于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的转化推广。
三、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重要性。
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中长期规划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西部地区科技发展,让科技成为助推西部现代化的锐利武器。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排头兵,理应在加快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领头羊作用,而高校科技成果优先向西部倾斜、转移,就是发挥这种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尽快出台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激励政策。
国家要在宏观层面出台鼓励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激励政策,如优先安排面向西部的专项科研项目、对向西部转化的科技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立西部项目投资风险资金、免征科技成果专利使用费、“蓝火计划”中设置有专门面向西部的项目等;高校要尽快出台一系列鼓励科研人员将其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优惠政策。依照“京校十条”文件,在科研人员的成果认定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收益奖金比例、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计算、项目申报以及工资待遇、职务晋级、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西部地区应尽快营造出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良好环境。
一是西部地方政府、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引进机构,专门负责高校科技成果引进和管理工作;二是要尽快出台一系列引进、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落地的制度政策和激励措施;三是简政放权,减少项目审批手续,促使高校科技项目快速落地,尽快实现产业化;四是要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五是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落户,并及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四)尽快建立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向西部地区转化的专业科技推广中介服务机构。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科技人才
近年来,面对世界性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重大战略。
一、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与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一样,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且技术是一个关键因素,但从技术支撑水平看,服务于循环经济实践的技术体系还没形成,在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资源化技术等发展水平上,距离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还相差较远,这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突出难题。只有在先进科学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循环经济才有可能有效、快速地建立。另一方面,我国经过长期发展积累,现有大量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一批科技人才,经过努力产生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些成果中的相当一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停留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里面,停留在科技成果持有人手里面,没有和循环经济实践结合起来,没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很大浪费。去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了“全球创新指数”,对2011年世界上125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和排名。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在第29位,2010年中国的排名是第43位。虽然跟以往相比,排名显著上升,这使得中国成为唯一创新指数排名在前30名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比严重偏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资源和环境目标。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实现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是: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引擎,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科技园区承载,高端人才驱动,创新平台支撑,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成果持有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创新园区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作用,围绕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分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园区,对其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进行专项扶持,对产业化转化项目优先给予土地、配套、公共服务、财税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各类科技资源有序聚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园区承载,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科技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台湾科技产业园和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等,吸引科技企业聚集,汇集创新要素,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1]。
2、建立良好的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1)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及成果持有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第一、建立循环经济科技人员及科技成果持有人股权激励机制。鼓励循环经济科技成果持有人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参与创办科技企业。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政府可以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投入一定比例的股权资金作为创业资金支持。对科研院所、高校等在转化循环经济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技术人员的奖励,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优惠,甚至免交。第二、建立发明权属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通过合同约定发明创造成果权属和收益分配,发明人或设计人依法享有享有署名权和取得荣誉权,在专利权有效期内实施专利或转让专利,从税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报酬。第三、建立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设立高端人才创业扶持资金,对高端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或科技创新园区进行产业投资、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给予资金扶持。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促进高端人才聚集。
(2)破解中试瓶颈,建立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或专业转移转化中心。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大中型企业,自主或联合建立中试基地、工业性实验基地、实验站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政府以划拨或限价方式提供土地,减免相关建设规费,对基地的工程施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给予资金补助[2]。
3、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新环境
(1)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1)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第二、转变财政投入方向,将财政资金从重点支持科技研发项目向支持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并重。第三、建立科技保险补贴机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政府给予一定比例保费补贴。鼓励、支持担保机构为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政府对其担保业务给予一定比例补贴。第四、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完善上市奖励政策,促使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2)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发挥社会资金的主渠道作用。第一、推动金融机构的科技信贷投入。与银行合作,成立科技分行、支行等,鼓励、引导和支持科技分行、支行为循环经济科技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并给予一定贴息资助。第二、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以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杠杆,引导社会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利用社会资金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第三、创新科技担保体系。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探索和建立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企业信用贷款等贷款担保方式。
3)引导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科技投入,发挥企业资金的主体作用。第一、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有关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政府通过指定用途拨款、配套资金、财政贴息、贷款担保、风险补贴等方式,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引导和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第二、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建立的各类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政府予以一定补助,通过国家和省、市级别认定的,给予更高奖励。
(2)建立政府采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机制
在财政预算中加大政府采购成果转化产品支持力度,对于循环经济企业和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新产品,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符合政府采购需求条件的,政府进行首购和订购。建立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于纳入目录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
(3)建立领军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和高技能人才技术等级评定机制
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突破传统的职称评审程序,破除参评传统条件,建立以业绩和能力评价为导向的领军人才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等级评定机制,形成高级技师、技师等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评定体系,吸引、聚集高技能人才[3]。
4、建设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
(1)建设循环经济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建立循环经济科技网、科技专家库、项目库和成果数据库。建设循环经济科技大市场,构建集科技政策推介、成果展示、项目、项目鉴定、技术成果交易、科技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平台。
(2)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对接服务。建设区域循环经济科技服务大厅,引进知识产权服务、评价等中介机构,构建有形技术要素市场,提供科技成果、项目对接、政策落实等专项服务,实现科技要素的对接和转移。
(3)建设科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好循环经济实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平台内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机构和数量,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共享科技资源,降低科研成本,面相企业开展市场化运营服务,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研发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4):68.
[2]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N].华商报,2012-4-19(13).
[3]本·斯泰尔,等.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