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的建议

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重要性;对策

一、引言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城市展示区域发展的窗口,其城市管理水平尤显重要,如何才能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条件。笔者结合自身在高新区工作的实践,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的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二、城市管理工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是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成为打造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就是资本、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流,人流物流就会增加,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发展很快。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力。优美的城市环境,配套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已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历年来取得的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作用,成功打造了国内一流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了园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互动,从而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专门强调了城市管理工作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逐步理顺的情况下,一般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在改善高新区环境、提升高新区形象、促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全国上下开始着力于进行转型发展,尤其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而城市管理是否科学和规范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投资至关重要,也是其能否抓住机遇的重要方面。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问题。“重建轻管”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存在的一个重要意识问题。尤其体现在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上,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强调先建后管,或以建代管。导致城市管理的思维观念和运作模式始终是问题式、突击式、应付式、表面式的,治标不治本。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环境治理为例,一些高新区环卫工人还是在用扫帚扫马路,用三轮车,手拉车运垃圾,其落后的作业方式和工具严重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体制不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过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城市管理局,这些机构的设置,对于加强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目前,建设、规划、工商、公安、卫生、环保、文化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管理城市的职能,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复现象,职责难以分清;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过程中出现“头重脚轻”,权力过于集中。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执法主体散乱,形不成合力,难以治理“城市违章综合症”。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规划滞后。在城市规划中,没有配套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数量充足的公益设施。而且,由于规划的监管力度不大,已规划了的公益设施有些也不能保证建设到位。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网络不畅。另一方面,道路地下管线建设滞后。如电信、供水、燃气、电力等没有配套到位,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和沿街果壳箱设置等还不能够满足居民要求。这些有些是因为资金问题难以配套,有些是因为规划问题导致。

四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地方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城市管理上的投入却远远低于这个比率,城市管理人员和经费相对比较紧缺。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缺乏长效性。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的动态性、反复性,加之管理人员少以及经费的投入不足,形不成长效管理的格局,一些长期困扰城市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导致乱扔乱倒垃圾和固体废弃物、违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车辆、城市“牛皮癣”等城市管理问题频发。

六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管执法环境差,执法难度大。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的对象成份复杂,一些人文化程度较低,法制意识淡薄,阻挠执法。另一方面因为城市管理的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部分人生活确实困难,以流动经营作为谋生的手段,执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难题。再就是法律法规赋予城市管理的强制力不够。

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进程进程的加快,传统城市管理工作机制面对诸多挑战:城市管理落实过程中缺乏明确、有效的工作制度,往往造成以执法代替管理;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以行政执法为例,如果缺少土地、规划、公安、街办、工商、税务、卫生、食品药监等部门之间的配合,违章建筑、店外店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特点,对传统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了创新。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机制,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强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切实解决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顽疾。

对此:一是高位协调,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需要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在沟通协调上做大量工作,很容易造成问题的拖延。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机制,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高新区城市管理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统一组织协调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行政执法、建设、土地、规划、公安、街办、工商、税务、卫生、食品药监等多个工作部门。召集人根据城市管理实际情况,综合各成员单位的情况反馈,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遇重大问题由召集人召集,既保证了会议的权威性,又不失工作的灵活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层面的协调下,城市管理工作可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舆论和群众自治等手段,不仅解决了过去单靠一家部门手段不足的问题,更能够提高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依法行政能力,从而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相对人的信服感。二是完善管理链条,管理与执法良性互动。高新区城市管理坚持“重心下移”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即将下属单位和部门联合共同做好联合执法。形成执法部门清理取缔违反城市管理规定行为,街道办事处跟进管理的工作机制,实现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和管理全过程的覆盖。

(二)推行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根据城市管理内容和实际,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年度或月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年底前,将通过检查考核和征求市民意见方式确定任务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的进行责任追究。 考核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表1所示。

(三)坚持学习,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开展干部学习班活动。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业务学习。组织城管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执法业务知识,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宽知识面,规范文书制作,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执法水平,逐步适应了新形势下的城管执法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新明,汤庆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评价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22卷第1期:114-120.

篇2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及若干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6日

城市社区是在城市中的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的生活基地,社区管理也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20多年来,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城市社区管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较浓。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它们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政府在街道设置办事处,通过办事处来管理各种事物。街道办事处处于政社不分状态,它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最基层组织,既是行政管理主体,又是社会管理主体,成了一个全能型组织。它由于承当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过大的工作量,导致其无法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更无法满足社区成员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此外,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其工作方式的行政色彩仍然较浓,居委会是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必须服从街道对日常工作的安排,终日忙于繁琐的具体事务,行政工作负担过重,无力在社区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中发挥协调作用。这些必然导致居委会协调作用缺失,弱化了居委会的管理职能,降低了管理效能。

2、社区管理的组织力量还较薄弱。目前,在社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基本设施等方面都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有些工作区政府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无法履行管理职能,即使有设置机构但人员以及设备力量都较薄弱,使任务的完成大打折扣。街道办事处本应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但由于其权力小,无法完全行使政府职能。所以,在城市社区管理上,责、权、利很难相互统一,执行部门有权执法但却无法直接把法律落实到社区,而街道和居委会虽然能做到但又缺乏相关的权力,导致相互配合不到位,工作效率低,条块之间推诿扯皮,这些必然制约了街道和居委会社区管理职能的发挥,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成效。

3、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不明确。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理应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目前在社区管理的具体操作中,街道却对自己社区管理的职能不明确,集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任务于一身,使其从派出机构转变为综合性机构。由于街道无法承受繁杂的社会管理事务,只能是把自己的部分职能转移到居委会身上,使居委会不得不承担了一部分行政职能,而自身的自治管理功能日益减缩。这最终必然导致街道无法充分发挥其综合管理职能,管理效能下降,而管理成本却大大提高。

4、社区管理缺乏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城市社区管理应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不利于社区管理,使许多本来应该属于政府、企业、社团的事物却往往由社区来做,目前也没有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使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5、社区管理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社区管理需要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但目前在实际运作中社区管理制度却欠规范,街道办事处对自身的管理范围未有明确的制度界定,导致无权管理甚至越权管理,而且到目前为止,社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尚未建立条块结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一些管理部门权力高度集中,无法从制度上对其管理质量和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和惩处。

6、社区管理人才匮乏。目前,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管理能力薄弱,已不能适应社区管理工作的要求,虽然这些年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应聘到居委会工作,但仍是杯水车薪。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拥有现代社区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或相关专业的人才进入社区管理层。这是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管理。

1、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三者的关系。区政府应履行对社区全面领导的职能,而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比如对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经济发展等行使相应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于不该管的事则转移出去。同时,在环境卫生和保护、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等方面也应行使综合执法职能。社区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城市社区组织,其对社区管理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要加强居委会的自身建设,由于它既不是一级政权,也不是行政性单位,不具备行政性的指挥和制约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靠自己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居民的自觉参与。在日常工作中,要关心和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靠居民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履行居委会的服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2、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强交通、卫生、环保、绿化等市容环境的综合管理,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为居民创造和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为社区居民的安家乐业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和愉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要培养新型社区管理人员。为了适应现代社区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提高对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内涵的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思维。与此同时,应注重培养新型社区级干部,可以考虑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干部进入街道、居委会任职,在工作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同时,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街道和居委会,提高街道和居委会人员的文化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质量,满足社区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

4、利用多种宣传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群众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如开展社区健身工程,在社区设置健身场所,组织各种健身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同时,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配合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此外,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建设和完善老年活动室,让社区内的老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从方方面面来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5、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社区的正常运行需要法制建设作为前提和基础,社区管理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所以,为了使社区管理能够有序地开展,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社区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对社区进行管理。首先,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一些配套的制度;其次,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这是社区管理法制化的保证,也是社区管理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在社区管理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人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管理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展开。所以,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而且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比如,重视社区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社会服务等建设,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受“社区是我家”,对社区拥有归属感,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参与社区的管理与建设,共同建设美好社区家园。

主要参考文献:

[1]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社区管理,2006.8.

篇3

1.以往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大多数K院也将成本管理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由于政策和体制原因,虽然通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一些问题:(1)参与成本核算的只有临床、医技等创收性质的部门;(2)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影响f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3)机关职能科室游离在成本核算管理范围之外,浪费现象严重。

2.新时期成本核算的思路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实施和相关管理文件的出台及政策要求,在“科学核算和质M效益管理”的指导下,围绕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评价这四个方面对成本管理进一步细分。某三级甲等医院对成本管理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2.1成本预算

医院在成本预算中运用信息化管理,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1C卡物流预算核算管理软件。

2.1.1软件设计指导思想。该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3000余张。医院根据医、教、研及医院实际情况,结合各科室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预算,做到既能满足科室需要,又能发挥科室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体现管理的公平、公开、科学和及时等要求。

2.1.2软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软件设计的指导思想,开发目前医院使用的物流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它采用1C卡式管理,不仅将医、教、研=类部门直接分开,而fl按1C卡的使用用途分成了限额领用和非限额领用两部分。此外,1C卡还拥有杳询、充值、挂失、汇总统计等功能,满足了不同使用方的需要。

2.1.31C卡核算管理软件的优势。根据使用部门和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以对各科室设定预算金额。科室可以随时了解1C卡的当前使用情况。当消耗金额超出预算后,系统就会及时做出提示,既有益于职能科室管理又便于科室使用。1C卡按用途分为限额领用和非限额领用,限额领用主要是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所需消耗的物品,比如:毛巾、香皂、打印纸等,非限额部分主要是用于患者治疗中消耗的物资材料,如手术刀、纱布、人工关节等一次性材料,分类管理使得管理更加灵活,更具HJ?操作性,使预算不流于形式。

2.1.41C卡核算管理效果。通过一个阶段的使用,医院的成本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非限额部分费用增长率与材料收人增长率相比,前者要低于后者,非限额的增长率也要低于医院每年的平均增长(表1)。

2.2成本核算

2.2.1建立新成本核算方法的必要性。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佴仅作为奖金发放的依据,会引发一些弊端。首先实行院、科网级核算和结余提成的奖金分配模式,造成部分医护人员“逐利”心态盛行,弱化医院的公益性特征,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保健权益。

2.2.2新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要求“建立医院奖金分配综合H标考核制度,严禁将医务人员的收人与科室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据此,医院在新的成本核算中用芡金核算和绩效考核两条途径来进行管理。为适应新要求的规定,医院在奖金核算中应用平衡计分卡(bsc)法,在奖金核算中以收支和成本核算为基础,从财务、医疗、学习和患者四个方面综合指标来核算奖金。在绩效考核中也将成本核算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来对科室进行测评。(1)建立新体系的过程。新体系的建立,仍以收支核算为基础,首先核算出收支结余,其次根据平衡计分卡计算得出相应的系数,根据二者的乘积进行核算。(2)成本核算的方法。医疗科室的成本应按全成本核算,科室的人员薪酬、水.电、折旧、材料费全部计人科室成本;非医疗科宰按定额成本核算,确定限额消耗标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PDCA”(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总结)循环进行。机关后勤科室及支持辅助科室按人员定额预算核算,根据科室以往的消耗情况和科室的工作性质进行预算,要求科宰严格按预算金额执行。

2.2.3新体系运行效果。通过一阶段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改变了科室的观念,科室在T作中更加注重成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其次对非经济指标更加重视,比如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H等医疗指标更加关心;科室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对科研和学4的意识也有提高。

2.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执行得好与坏关系成本管理的成败。医院从以下三方面措施加强管理。2.3.1实施全院成本控制。全院各科室都在成本控制范围之内,以往只存医疗科宰实施成本管理,而机关职能科室、支持服务科室和后勤科室不在控制范围之内,后果是浪费严重。根据实际情况逐项进行制定办法,水电费问题,实施科主任负责制,对于“长流水”和“长明灯”现象,发现后直接与科主任岗位津贴挂钩,当月发现当月落实;办公用品实行1C卡预算限额管理,对于超出限额确有原因的,由科室写申请并经主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增加限额;电话费实行限额管理,超出部分科室自行承担。

2.3.2规范成本预算管理。为r使成本预算管理不流于形式,医院采用了科学、规范的方法对成本进行了制定,采用财务管理学中的零级预算、工作量法等方法,通过近5年的平均水平和预期的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及床位数的变化来及时修订预算端求,在保证适应科室需要的同时提高效率。

2.3.3严格内部监督。监督是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一环,医院的科室成本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原则,管理科室执行科室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及时了解科室领用消耗物品,使用科室也可以通过1C卡了解科室的消耗情况,管理科室、执行科室和使用科室通过信息平台相互监督。

2.4 成本分析评价

篇4

一、着力解决当前城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注意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切实解决城市建成区因规划置后所带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设施不配套这一突出问题,规划还建一批公厕、垃圾中转房、农贸市场、停车场等;

(二)从解决市民城管意识淡薄入手,广泛深入地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使市民自觉爱护市政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市容市貌秩序;

(三)从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着眼,疏堵结合,将人性化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四)从根本上解决城管体制不顺的问题,坚持“条块结合,以属地化管理为基础”的原则,积极推进城管工作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对重点规划区和重点镇的城管执法力度,逐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二、2005年全区城管工作意见

(一)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2005年的城市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一目标,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向重点规划区和重点镇延伸,以环保创模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以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实施建绿工程和电力、电信架空线下地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形象。

(二)要有扎实的工作措施

1、进一步端正城管执法指导思想。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公用服务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把市民利益放在首位,严格依法管理,增强执法效能。

2、结合职能实现经营城市新突破。合理有序地规划市政公共设施可供拍卖筹集城市管理资金的载体,对城区户外广告进行公开拍卖。

3、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结合我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力争建设2―3处城市景观。

4、加大对重点规划区和重点镇的城管力度。今年将在新繁、大丰、三河、龙桥、木兰、泰兴、石板滩、清流、斑竹园9个镇(街道办事处)开展城镇管理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篇5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市地处海河流域××河水系,担负防洪保安“四保”重任。建国以来,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防洪、排涝、抗旱、供水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持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水利工程现状为:全市××*条干支渠,总长××*公里,桥梁××*座,境内堤防总长××公里。全市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个,共有水管职工××人,实行财政年差额拨款。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调控保证,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其表现是:一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不明、职责不明,事企不分;二是管理单位社会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界限不清,既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三是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管职工工资无保证,大量公益性工程管理维护无投入;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确定水管单位性质

按有关规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有关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负有监督资金使用、资金管理、干部任免等责任。各类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针对目前一些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不准,事、企不分,这次改革将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明确划分水管单位类别,明确责任,理顺管理体制。

水务局在工程管理上负责市管以上河道上的闸、涵、站、闸桥、堤防的建设管理与维修养护,下辖××个闸站所。其中:排涝泵站*座(××、××)、节制闸*座(××*)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无经营,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按照《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二)明确责权范围,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划分水利工程级别,明确责权范围,规范水利工程管理。

1、河道堤防工程。河道堤防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定。我市实行统一管理的河道有××河、××河等××*条干支渠及××堤。其余乡、村级沟渠等配套工程由乡、村管理。市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河道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审批,防洪调度运行,水量调配等工作。其它工程日常维护管理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具体相关单位实施具体管理。

2、闸涵、泵站工程。我市范围内的重点水利工程:电力排水站、闸站由市水务局维护管理。其它闸涵、泵站按工程级别和受益情况由所在乡、村维护管理。

3、桥梁工程:国、省干线和县道上的水利桥梁(具有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除外),由交通部门负责养护管理;乡、村道路上的桥梁由乡镇政府负责养护管理,乡镇政府也可按受益范围指定由主要受益村或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城区内桥梁由建设部门负责养护管理;专用道路上的桥梁由道路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公路上具有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水利桥梁(如桥闸)按水利工程管理权限划分,由水利部门及相应工程管理单位分级管理。

(三)实行管养分离,严格定岗定编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水管单位岗位设置严格按照《××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执行,按需设岗,严格定岗定编。事业性质水管单位的编制由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实行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

因此,各闸、站和堤防管理单位,其编制由市编制办会同市财政局和市水务局核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核算定员数为××*人。

(四)规范财政支付,明确划拨经费

按上级政策,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我市各闸站、堤防管理单位,在严格水管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基础上,职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等基本支出由市财政负担。在职人员经费和离退人员经费支出标准,根据工资政策和人事财政部门确定的工资支出标准确定;对公用经费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事业单位支出标准和编制人员人数确定;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按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进行计算,由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由市财政拨款。

(五)规范劳动保障政策,充实水管基层人员

这次改革要规范编制,落实管理人员。以改善我市水管单位人员不足、管理粗放状况。一是实行人员内部调整;二是对现有水管单位人员进行全同合同管理,实行聘任制;三是符合提前离岗退养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离岗退养。申请自谋职业的,可按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安置费。

各水管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实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

(六)广泛筹集资金,加强工程维修养护

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合理确定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并广泛筹集资金,努力保证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要加大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力度,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维修养护资金要足额到位,不得挤占、挪用;要足额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并把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利工程安全

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护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安全,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规范操作,并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安全运行。水管单位遇到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险情,应采取应急抢险保护措施,保证工程安全,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为打击违法乱挖乱掘、盗窃水利工程设备、破坏河道堤防的行为,公安机关要加大保护水利工程安全力度,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管单位,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活动及案件,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篇6

【关键词】县城;城市规划;管理

1. 目前县级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市规划执法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机关有对城市规划建设审批监督、审批后的监督检查及对未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的权利。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政府执法部门除公安机关外没有对人的强制执行权,造成了执法主体管理的职能被弱化,监督力度不足,对违法建设行为难以有效制止,影响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此外,尽管有一些县级城市解决了城市规划管理权限统一的问题,但是对于规划建设中各项资源的投入却十分有限,使得城市规划执法明显滞后于城市规划的发展。

1.2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

当前城市规划部门既是规划编制与审批单位,又是规划决策与执行机构,致使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清楚使得政府和规划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政府对于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居民对政府城市规划政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规划部门和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增加了规划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此外,部分城市在城市规划编制时不能和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需求相适应,导致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后难以利用现有资源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难以形成全面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3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的文物古迹众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县级城市政府及规划部门不能充分意识到文物古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缺乏对文物古迹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缮,盲目的追求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甚至有的城市对一些文物古迹进行拆除,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在城市发展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城市的发展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1.4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问题

土地规划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总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普遍超前于土地利用规划,并且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由于分属不用的部门,造成了再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其次,部分城市在规划中对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城市商业区不断占用公共区空间,使得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区面积逐渐缩小,城市商业区人流和交通过分密集;最后,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废气及污水的大量排放,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

2.县级城市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

为了科学指导和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采取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决策原则,加强城市规划指导、规范审批、强化监督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对县城重大的规划建设事项统一进行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县级政府重大规划的决策性机构,在人员组成上应由县城主要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大中型企业代表以及部分市民组成。在规划委员会下应设办公室 ,作为常设办事机构,与规划部门合署办公 ,处理规划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事务、行使执行、协调 、组织、监督的职能。通过建立督办制度,及时将例会确定的事项,性质,进行责任分解 , 明确时间节点,进行跟踪督办,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委员会报告。

2.2 推动城市规划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目前我国指导城市规划的法律是《城乡规划法》,它对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环境和历史文物古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环境权、公共安全和卫生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同时,对于乡、镇及村庄的规划也应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结合乡镇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实际,加强乡镇规划管理。

2.3 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为了给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及规划实施的各个层面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指导,政府及规划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以能够有效管理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活动,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2.4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市民参与的程度还较低,仅处于告知性参与。城市规划不仅是规划者或者政府部门的政务,公众作为城市的主人,也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同时公众也有智慧和能力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出言献策,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城市重大规划决策时可以采取利用规划展览的方式,广泛征求咨询公众的意见,并听取和采纳其中合理性建设性的意见。

2.5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执法监督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对于既定的规划政策规划执法部门应该切实执行,在规划审批过程及行使权利时应加强监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发生。发挥各部门及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积极维护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结论

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规划、建设、管理每个环节,规划是指导,建设是手段,管理则是保障。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推进城市开发发展,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何青.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川建材,2010,(1).

[2]肖国庆.对县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理论研究,2010,08.

[3]杨富堂.县城的城市化意义及发展思路[J].许昌学院学报.2007,(6).

[4]石运峰,蒋济同.关于城市规划执法工作部分难点问题的对策与研究[J].城建档案,2008,(3).

[5]陈湛.浅谈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的科学管理[J].市政建设,2005.

篇7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块面负总责,条线负主责”的原则,整合现有管理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和方式,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城管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城管体制改革,充实区级城管部门职能,加快构建大城管工作体系;继续深化城管机制改革,调整现行区级城管考评机制,试行构建区级条块同步考核平台;继续深化城管专项治理活动,采取相关条线单位牵头落实和区、街、居分级组织实施的条块联动举措,根本解决城市管理中的显见性、反复性顽症;为建设“三个*”奠定扎实的环境基础。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城管体制改革

1、充实区和街道城管部门的职能。区级市政、环卫、绿化的管理职能划归区城管局,区城创办划归区建设局;建立区、街道两级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区级城管办设在区城管局内,街道城管办设在街道城管科内。通过调整职能、建立机构,充分发挥区、街两级对城管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作用,有效推进相关部门(单位)认真履行城管工作职责。

2、明晰区、街、居城市管理职责。区级城管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将市下达的城市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落实责任,监督实施,抓好区管范围内的市容、市政、环卫、绿化等日常管理、考核;街道城管科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区级下达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结合所辖区域管理实际情况,组织监督各社居委逐项实施到位;社居委主要职责是健全和落实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时监督、制止和举报城市管理的违法违章行为,动员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支持城市管理。(详见锡委发[20*]36号文)

3、建立健全管理、执法长效联管机制。强化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充分发挥街道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基础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牵头组织街道辖区内的城管中队、行政执法中队、工商所、公安派出所、国土、卫生、环保等执法力量,加大管理执法的协同力,通过强势管理执法、反复管理执法,根本解决城市管理中的显见性顽症。

(二)完善城管创优考评机制

1、建立一级抓一级的考评机制。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群众投诉热点的解决率、管理举措的有效性为考核重点,区成立综合考评办,对照市、区标准,结合*实际,拟定*区城市管理考评标准,对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各街道实施天天巡查考评,月月点评排序,绩效奖惩挂钩的工作考核;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区制定的考评标准,对照自身的城管职责和行业管理及作业标准,建立相应的自查考评机制;街道要承接上情,结合实际,对所辖社区建立标准统一、奖惩统一的考核机制,以考核引导社区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2、试行社会化考评机制。以建设服务型、责任型、低成本型政府为宗旨,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调动热心城管工作的公众力量,参与地区环境卫生的日常检查、考评;在考评中,政府与群众互动、沟通,汇集民智,寻求解决疑难杂症的良策,形成共识,形成合乎民情、合乎政策的管理举措,从而深化以严格考核改进管理举措,以实效考核赢得民众支持,以高效考核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

3、建立条块互评考核机制。以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标准、以“路长制”考核,“太湖杯”城管创优考核为抓手,建立区对驻区市条线单位的考核办法,完善区对职能部门、街道同步考核的办法,建立街道对区职能部门的考核办法,通过双向考核、同目标、同考核的方式使条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突出抓好七个城管专项整治活动

1、道路卫生突出清扫保洁到位。加强辖区73条118万平方米主次干道、125座公厕的清扫保洁,严格落实一天二清扫二保洁、定期洒水制度,确保路面、公厕持续保持清洁无尘垢状态;加强隔离栏的清洗,绿地隔离带内枯枝、杂物的清扫,确保隔离栏、绿地持续保持清洁;及时清扫路面残留渣土、杂物,加大运输车辆抛洒滴漏的查处力度,加大工地规范施工的管理力度;严格落实保洁自查机制,确保道路自清晨3:00起至晚间21:00,持续保持有专人清扫的状态。非环卫保洁路段由街道全面负责清扫保洁,确保保持持续清洁状态。(责任单位:区环卫处;配合单位:各街道、建设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

2、道路容貌突出规范有序到位。以规范审批、规范设置、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19条“路长制”道路为核心,着重抓好户外广告、门头广告的整治管理;着重整治无证设摊、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着重抓好道路两侧破墙开店、乱搭建、乱堆放和违法建设的专项整治;着重抓好非机动车乱停放、机动车占用人行道板停车的专项整治和分类停放的管理工作;规范车亭棚点的设置范围、经营时间、经营项目。(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配合单位:城管局、各街道)

3、河容岸貌突出水清岸洁到位。加强辖区26条通航河道、81条非通航河道的水面保洁、岸坡垃圾的打捞清运工作;认真严格执行日打捞、日检查、周考核、季通报的工作机制;加强沿河居民单位的自律教育,严厉查处向河道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沿河擅自搭建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环卫处,配合单位:各街道、城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

4、城市绿地突出色绿地净到位。突出抓好6.*平方公里主干道绿地和公共绿地(带)的护绿、修绿、补绿、修剪、防虫害工作,严厉查处毁绿毁树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建设局,配合单位:天合景观公司、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

5、市场环境突出卫生秩序到位。对辖区15个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市场经营户管理,配备垃圾收集容器;配足专职人员,落实一天二清扫,每周消杀工作;加强市场周边车辆分类停放管理和周边无证设摊的管理。(责任单位:工商*分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各街道、相关市场主办单位)

6、社区环境突出保洁纠违到位。辖区52个社区保洁全面落实8小时工作制,落实一天二清扫;力争露天垃圾清运不过夜,确保垃圾房周围垃圾率不超过5%(垃圾房总数);社区垃圾房、花坛等公共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及时组织力量清理公共车库楼道内乱涂写、乱堆放等违章现象;健全违法行为特别是违法建设行为的监控组织网络、工作机制,及时教育、劝阻、举报;组织拆除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活动;严格管理辖区内疏导点的经营秩序,落实专人管理环境卫生;落实新村内高大树木的修剪、防虫害工作、新村公建配套设施到位工作。区房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对辖区34个物业管理的小区进行管理考核,督促新物业公司持续配足保洁、保安队伍,持续保持良好的管理状态,以点带面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改造后的老新村,健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突出做好保洁、保安工作;依照物业管理条例及时制止乱搭建、乱堆放等违章行为,保持辖区卫生设施的清洁、完好。(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环卫处、房管局)

7、建设工地管理突出文明施工到位。对辖区内个工地实行定期考评通报机制和文明施工责任机制;着重抓运输车辆密闭改造、文明运输管理,减少路面污染率;着重抓封闭式施工管理,建筑工地设置墙体围墙、市政拆迁工地用彩钢板围护施工;着重抓工地出入口道路硬化、车辆冲洗设备到位率;严厉查处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建设局;配合单位:城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队)

四、工作措施及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条块要根据意见所确定的工作重点、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标准逐项分解,逐项排查差距,制定对策,逐项确定责任人、确定工作举措、资金保障、工作进度、奖惩措施,使年内各项既定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地稳步推进,如期取得成效。

2、加强队伍建设。成立区城市管理局城管大队,着重维护主干道市容秩序、指导协调社区城管工作;整合街道城管队伍资源,科学核定工作职责、工作经费,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措施;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环卫队伍、社区保洁队伍的工作量,切实提高保洁质量;选调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专职督查队伍,采取定期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考核标准、既定目标推进城管工作。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于二〇〇二年五月一日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比较全面的一套法律法规,它将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将其建筑工程管理机制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后来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和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落后性和局限性的缺点。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相应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就很难也无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各部门分工以及职责难以落实下去,更加无法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2 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许多建筑企业片面强调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建筑施工在地理、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甚至是安全隐患的存在。

1.3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不够健全。

建筑工程体制的不够健全是制约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方面不够健全、不完善,建筑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专业性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和机构,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素质高且专业性强的复合人才非常缺乏,人才培训以及技术引进工作相对滞后。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2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简单地概括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2.1 进度控制

进行进度控制的目的,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时间和节点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计划目标。在项目实施之前, 必须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参加,统筹谋划以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节点控制, 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实施时,要求施工企业制订详细的工期进度附图,采取各种手段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开始实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记录各工序的开始及完成时间,在每周或定期工程例会上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序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分项及整个项目的完成效率,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并对下期工作作出安排。

2.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为此要制订科学的目标成本:(1)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按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进行取价;(2)以效益为目的,要分析研究各种因素与项目成本的依存关系,对项目目标成本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控制好“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和“管理成本”,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效益和经济指标做到统筹兼顾。(3)具体控制要素: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避免返工,材料、人工的有效利用和综合管理,进度的调整、合理工期的安排,工程量的增加与设计变更,因客观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索赔,工程一切险和工伤保险的理赔等各种因素。

2.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2)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和使用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通过招标、评判、筛选,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名录,并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评价,通过合同等方式达到有效的控制。

(3)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4)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要有创新和特色。

(5)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 既是施工的难点, 又是检查的重点, 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在工程管理上,要在施工、材料和设备、运行管理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2.4 安全管理

为确保员工安全,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与健康管理,降低和预防安全风险,保证各项建筑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法》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相关规定,应当制订安全与健康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与健康管理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和为运营所做出的工作,能够满足设计所定下的功能要求,并全面地考虑及满足人为因素、安全性、可靠性、可适用性及可维护性。

3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大多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保证能够有效的实行。于此同时,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应该及时制定,将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推广开来,制定严格的考核和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顺利进行。

3.2 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

在信息化时代,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维现代化,已逐步走进了现代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和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针对建筑行业的高危性特点,应当不断探索和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包括隐患消除机制、安全监控机制、应急处置机制、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通过这套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相结合的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做到技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防、控一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3.3 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不仅能够胜任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能掌握管理方面以及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当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很多,需要着力培养同时掌握管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劳动力需求情况,合理地调配劳动力,将劳动力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3.4 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包含诸多方面,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成本、机械使用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方面。其中,材料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工程材料的有效使用及合理价格来降低工程成本;人工费用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使得有限的劳动力达到最高的劳动效率;机械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有序调配、维护保养等手段,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些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必须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了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意在对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言建策,促使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高效、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内部控制;执法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人民生活不断攀升,也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越加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一味追求个性与美观的建筑始终持续不了多久,质量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真正有力保障。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产品的成败,还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种类多,技术性强。因此,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市场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的建筑业市场总体得到了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轻微混乱的现象。有一些建筑企业仍旧没有办理营业资格证,或者本身经济、技术力量还有一些欠缺,却硬承担超过自身实力的工程业务,这也为建筑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招标时报价价格随意度大,一些工程或业主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故意压低或者抬高价格,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存在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中标后,转身却将承包的工程又转交给其他企业,也不管其能不能承担此建设任务。业主在选择承包企业时,常常为了控制成本而选择低报价或者高回扣的企业,却不以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以及人员素质高低来定夺。

(二)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安全、有序施工,都会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系,但由于工程建设过于复杂,这些体系往往得不到深层次的管理,只能流于片面,从而使管理体系或者文件的有效运行受到阻碍,不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整体设计与规划中,只是大概轮廓的勾画,缺乏完善性、精确性以及针对性;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对于其数量、合格证以及质量检验不严格,从而故意或失误使材料流入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涉及专业种类多、技术交叉频繁,因此各个专业部门间的沟通就显得极其关键,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通常都是只走过场而已,过于形式化;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要求尤为严格,这也是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最有力措施。管理人员大多以尽快完工为目的,为免造成多余麻烦,能应付就应付,能凑合就凑合,从而松懈检查施工工程;在工程竣工以后,相关部门要进行审核和评定,但大多却不能够以公正、客观、透明的审视目光来评定工程质量。

(三)相关法律意识太浅薄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建筑业市场的整顿从未停止过脚步。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对工程质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以及规定。从操作要求到管理办法,具体详尽。但是目前仍旧存在一些施工企业无视国家法律,违法操作、胡乱施工现象等依然屡禁不止。原因都是由于这些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浅薄,还未真正明白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不按图施工,造成降低了建筑工程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建筑工程运转,因此,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质量标准,以标准为核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部门要配合有序,同时也要严格把关,确保前一项工作能使后一项工作的开展顺利进行。要从全局出发,构建局部的整体性,为施工技术提供有利保障。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也就没有市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若不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便很难存活下来,更别谈将来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是建筑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加强设计单位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在于施工技术有多精湛严密,同时也与设计水平的高低分不开联系。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标准,是工程动工的先决条件。因此,要保证设计单位的质量,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来实施:一种是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对比分析,从而选择实力雄厚、口碑良好的设计单位。另一种则是通过公开评比的方式,设计单位事先根据业主要求进行方案设计,最后由业主从中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首先企业要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教育培训,宣传工程质量的必要性以及作用。从而激发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感,提升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最大落实。其次编制工程质量预控计划,其中内容包括:工程质量的总目标、施工技术或缓解的关键步骤、施工分项目的责任与权力、材料与机械设备的审核标准、突发环境变化的应付措施等。最后是加强建筑企业、施工单位以及质检机构之间的监督职能,若一方发现问题,工程则必须进行整改,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大限度优化。

(四)加强建筑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建筑企业要积极吸收先进管理经验,组织项目负责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利用例会、讨论会等渠道,让各部门之间进行深层次认识,从而协调关系。例如各项目负责人共同为质量管理体系出谋划策,完善制度,再如若有一单位再进行创优工程的验收时,其他单位可进入现场观摩学习,总结经验。同时,各单位要收集创优工程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可取之处加以吸收,存在的问题可提出相应建议,从而精益求精,建设出更优质的建筑工程。

(五)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要构建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使工程质量在不断进行中提升改进,达到最终完善。即施工——审核——改进的过程,从而使工程质量逐步优化。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质量监管体系进行,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划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分配具体任务,制定工作标准与计划,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要构建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即“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关注、企业自检”。首先制定施工总体规划、质量保证制度以及材料审核原则,再针对具体的实施项目一一严格把关,从施工技术到施工材料再到整体工程,将具体办法深入每一道工序,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六)加强质量监督执法力度

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要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一旦发现有问题出现,坚决依法办理。建筑企业可依据“分项保分部、分布保单位工程”的要求,进行深入具体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监督执法力度,要做到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及个人,要求每个人严格执行,针对施工质量组织中的难点,召集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协商解决。与此同时,相关责任人要密切追踪整个工程进度,严守每一道质量关卡,严检每一道工序,以严谨、科学的执法态度开展执法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建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7):145-146.

[2] 符显林.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措施[J].科技风,2009,(19):99.

[3] 张凌 .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篇10

关键词: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概述

在管理科学中,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并且建筑工程管理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近年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而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全面控制好成本,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管理工作蕴含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控制,从本质上来讲没有控制就不存在管理。控制就是某一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制定和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成本控制,是在工程施工成本形成过程中,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对实施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加以合理控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按照对成本实行全面、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将控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工程投标阶段。在预测成本时,要以工程概况以及招标文件出发,继而为投标提出科学化的意见;其次,施工准备阶段。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完成自审、会审等工作,同时要编制合理的成本方案,以便于事前控制成本;再次,施工阶段。在控制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时要以施工预算、材料消耗定额等作为依据;最后,竣工阶段及后期维护阶段,合理的控制竣工验收过程中的费用与后期维护的费用。

二、控制成本的原则

1、全员控制

工程成本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通常情况下,通过该指标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由于工程成本涉及施工单位的各部门,同时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组织或部门,以及个人等担负起责任,通过对成本目标进行分解,利用规章制度将成本责任具体到个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

对于工程来说,成本控制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形成成本的全过程中树立成本意识。首先投标阶段,做好成本预测工作,进而为签好施工合同奠定基础;其次中标施工阶段,通过制订成本计划和相应的成本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最后竣工验收阶段,对于工程结算要及时的办理,同时做好相应的成本核算,进而为下次的成本控制积累经验。

3、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通过对成本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形成成本的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一方面“以收定支”,对成本进行定期核算和分析,同时查找成本节、超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对合同加强管理,及时办理合同价款的结算。

4、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是组织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也要遵守设定、分解目标-落实目标责任-检查执行结果-对目标进行评价和调整的原则,同时确保目标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对设定的目标进行分析,确保目标的真实性,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组织或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具体,一方面有工作责任,另一方面有成本责任。例如,在选择施工方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确保技术的可行性,既要符合工作的责任要求,又要满足经济方面的要求;及时检查目标,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对目标进行评价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合理性。

5、责、权、利相结合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责、权、利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经理及各管理人员需要担负相应的成本责任,进而对成本形成责任控制网络。进一步落实成本责任,同时赋予责任人一定的权力,从实质上对成本进行控制。例如,采购人员采购材料的过程中,在不违规的情况下,需要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材料价格的最低性。

三、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常见的不合理现象

1、成本控制意识的不足

建设工程单位中的成本控制就是需要采用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实际的建设工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严格地控制在预算之内。在此基础上,应当着重削减建设工程造价中的成本费用。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措施,认真地核算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对建设工程成本做出详细分析,从而发现产生差距的原因,并需要科学的方法予以处理。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设工程单位成本控制意识非常缺乏。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投标中忽略了施工成本的得失,盲目地承包工程,以量取胜。这种总是想先承包下工程,而不去科学地核算成本,使得施工单位需要使用非常多的现金流,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2、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工程单位的成本管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直接成本管理和间接成本管理。直接成本管理就是对具体的可见的成本进行管理,而间接成本管理就是对那些表面不可见但是对工程成本有影响的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往往会忽视间接成本管理。除此之外,由于建设工程单位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具体的施工成本落实不到位,不能够有效对成本进行控制。

3、原材、设备等的管理纰漏

建设工程单位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是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材料成本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周转性材料、原材料以及辅材料的成本。设备就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而购置的设备以及设备的损耗等成本。一般而言,对于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占据施工单位成本的一大部分。原材料以及设备的成本管理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好坏的关键点。而在当前大多数建设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材料设备控制成本管理机制。

四、加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1、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1.1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前要深入研究招标文件,深入开展标前调查,结合企业的各项管理定额,在预测成本基础上合理确定投标价。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投标评审制度,着重对所投标的成本利润水平进行专业评价。对于风险性大、缺乏盈利空间的,要予以放弃。对企业营销部门的考核,不应仅停留在“中标率”、“中标额”上,还应将中标的预计成本、预期利润与营销部门的业绩挂钩,避免营销部门盲目追求中标而忽视中标的质量。

1.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以设计图纸以及有关技术资料为依据来认真分析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以及技术组织措施等,并且这一阶段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方案。但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同时要编制具体的成本预算,将部门、施工队的责任落实到位,为成本控制奠定可靠的基础。

1.3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一方面,应当管理好施工任务单及限额领料单。尤其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之后的验收,还要核对实际消耗材料的数量,确保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的准确性,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要核对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情况,对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进行计算,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收集、整理成本的原始资料,正确的计算月季度成本,定期开展成本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

1.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工程结算的工作。在工程保修期间,由经理来引导工作人员按照保修计划进行保修,加强保修费用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工程结算的审查工作,但是要想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注意以下环节:分析竣工材料;核实工程数量;在结算过程中扣除未完成的工作。同时还要审查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审查签证单的内容与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是否有重复内容,如果确实存在重复内容,务必要尽快予以消除。

2、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2.1以经理为核心,建立管理团队

施工的成本控制不单单是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所有管理人员的职责,为此必须突出经理对于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与作用。在成本控制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关键岗位必须由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具备职业道德的人来担任。为了进一步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经理必须要求并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作业单位统一思想和行动,密切合作,切实做好自身的岗位工作。

2.2从企业和部两个层面,构建成本控制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部的监督检查和考评管理,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成本效益考核指标,签订责任状或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并发挥激励约束机制应有的作用,做到奖罚分明。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将部成本效益指标完成情况的好坏作为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依据,成本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须依据内部独立审计结果予以认定。经理对成本控制负责,为此经理应调动部部门和人员,进一步细化编制成本控制指标,并进行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各部门、施工队乃至个人。

2.3施工队分包成本控制的责任制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使用外部劳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经理部与施工队要通过劳务合同建立起发包与承包的关系后,如何对施工队分包成本进行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第一,建筑施工企业选用施工队,必须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录用和相对透明的原则,建立制度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第二,要在劳务合同中明确规定双发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工作内容和结算单价,无论是正式工程、临建工程,其工作内容必须是可以计量的,杜绝模糊的合同规定和模糊的结算,以实物工程量为基础进行结算,合同单价必须控制在成本预算之内。第三,对于劳务队伍完成规定作业所使用的材料物资,必须严格领用手续,堵塞由于使用施工队可能出现物资管理方面的漏洞。

五、结束语

统而言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是一项复合性较强的工作,要想控制好工程成本,需要从企业层面、部层面建立起一整套成本管理制度和控制体系,需要各部门和员工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所以,在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找出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出现成本控制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以及工程整体效益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信燕.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及成本计划[J].山西建筑,2014,36:260-261.

[2]李文.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管理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49-51.

[3]贺凤义,杜诗恩.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14,30: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