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切术后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气切术后康复护理

篇1

【关键词】 气管切开手术; 康复护理管理; 综合气道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5.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74-03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Management Solu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HOU Cai-e.//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74-76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rehabilitation by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management solu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Method:From Febr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78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and undergoing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were col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arry out integrated airway nursing and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ervices,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aken fundamental airway nursing and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After nursing,the respiratory tract mucosa bleeding,respiratory cough,sputum with sticky stiff,sputum culture showed positive symptoms,lung infection situation an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ccur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uperio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racheotom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Quj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Qujing 655000,China

急性救治高危重Y患者时,若出现呼吸不畅或衰竭问题,医师通常会选择气管切开的方式施行急救[1]。由于此种手术的操作流程中及手术后都需要加强气道管理方面的护理工作,为此,医护人员务必妥善落实术后每个环节的康复护理操作,尤其要注重提升气道护理及相应医疗管理的水平[2]。本文在掌握临床病学及其有关资料条件下,抽选入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手术而接受住院医护服务的患者78例,入选病例划分作两组,试验组开展综合化气道护理及相应管理服务,对比组开展基础性气道护理,评比两组术后康复状况,现将研究过程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2年2月-2013年1月入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手术而接受住院医护服务的患者78例,在掌握临床病学及其有关资料条件下,医师对全部病例施行病情评估及判断,GCS评估分超出8分,且带有显著呼吸不畅或者呼吸衰竭体征。依据调研活动具体需求,将其分作试验组、对比组,试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1~84岁,平均(63.7±9.81)岁;患病类型:脑出血16例、颅脑受创14例、脑梗死10例。对比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2~85岁,平均(64.1±9.94)岁;患病类型:脑出血15例、颅脑受创14例、脑梗死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以基础气道护理方式开展日常医护工作,并适时探查患者各项体征,掌握其病情的归转状况,适时调改护理管理措施。

试验组开展综合化气道护理及相应管理服务,实施方法如以下几项:(1)以氧气雾化法湿化患者气道。选用医用型气切面罩雾化仪器连通氧气,然后向患者输送经雾化的氧气,使氧气吸入气道以内。(2)选取适合、规范的湿化溶液,并调节湿化操作频率。湿化溶液的成分、配比为:5~10 ml蒸馏水+4000 U稀释糜蛋白酶+30 mg氨溴索,充分混匀以后再行氧气雾化;依据痰液的黏稠状况调改湿化操作频率,4~6次/d。(3)适时拍打背部、协助吸痰。依循患者痰液性质、生成量、病情进展状况等拟制符合个人化的排痰吸取规划表;排痰以前,先翻转患者身体并均匀、适度地拍打背部,使气管内壁之上的痰液震动后脱离,进而运用规范化手法吸取痰液;吸痰开始前辅助患者清理干净口部、鼻部的分泌物质,替换吸痰导管以后抽吸气管中的分泌痰液,当患者吸气接近结束时插置吸痰导管,并行无负压送管,插入完毕再打开负压,一边往上提起导管一边左右旋转管道,不能一次性插置到底,幼骷挤ㄎ癖毓娣丁⑶崛幔一次排痰时间不超出15 s。(4)增强站立训练、功能性机体训练。待患者病情有所归转后,借助电动竖立起床位,2次/d,30 min/次,同时实施科学咳嗽练习,即开展一呼一吸方式,叮嘱患者用力地呼出气体,气体接近排净时咳嗽,之后深式吸气,稍微放松后持续循环以上呼气、吸气动作。(5)调护患者膳食行为及相应护理。基于辨证施护的有关规范内容,对术后患者施行膳食行为干预及情志疏解护理;气管切开术口要勤换药,3~4次/d;定时清理、消毒内套管;病房室内的条件环境需接受监控,空气温度在20 ℃~22 ℃,湿度在60%~70%,每日实施负离子消毒8 h。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症状的转归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各项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试验组呼吸道黏膜流血、呼吸道受刺激咳嗽、痰液较黏稠、痰液培养显阳性、肺感染等项症状情况都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出现率比较

试验组中有3例呼吸不畅,1例血氧饱和度不合格,没有气管塌落、重新置管等问题出现,总计4例,占比10.00%(4/40)。对比组中有7例呼吸不畅,5例血氧饱和度不合格、2例气管塌落、1例重新置管,总计15例,占39.47%(15/38)。试验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气管施行切开手术的患者来讲,其气道受到外界空气影响,使气道内部变得干燥,情况严重时候还会诱发黏膜组织损伤,致使气道中分泌生成结痂物质,并阻塞了呼吸道[3]。在医护操作流程中必须注重强化气道湿化的力度,雾化湿化气管气道的关键目的在于:使分泌物得以稀释,以便痰液更快、更顺利地咳出,确保分泌痰液的吸引流动顺畅[4]。如果分泌痰液及有关物质落入患者的肺脏内,很可能诱发感染,为此,护士相当注重术后的湿化管理[5]。常规医护模式中,运用间断性滴药法开展气道湿化处理,这可以缓解气道干燥、气管黏膜受损等现象,但用药剂量相对较大,容易激起咳嗽反应,消减了湿化防护效果[6]。本调研活动以综合施护理念为导向,调改湿化管理、机体康复性训练、膳食行为及相应护理,充分发挥出氧气雾化法的气道护理价值[7]。并注重施展多举措、系统化的医护管理服务,尽量满足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的湿化护理需求,既能改善各项术后不良症状,又可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诱发因素[8-9]。

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的各项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护理后,试验组呼吸道黏膜流血、呼吸道受刺激咳嗽、痰液较黏稠、痰液培养显阳性、肺感染等项症状情况都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气管切开后医护管理操作中践行综合化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可体现出较高的医疗实践价值,有助消除术后各种高危性致病因素,使护理服务总体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培培,刘业海,田春辉,等.喉罩辅助改良气管切开术在重症OSAHS多平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4):272-275,257.

[2]吴永彪,马艳丽.持续负压吸引在气管切开术后高气道分泌物卧床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16-1017.

[3]陈通,付爱军,朱军,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6):581-584.

[4]郜杨,刘洋,唐荣,等.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2):106-109.

[5]陈通,金玉兰,付爱军,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3):2003-2005.

[6]李炬带,郭敏,刘力新,等.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下紧急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破伤风的应用价值[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4):248.

[7]秦枫,豆欣蔓,牟成华,等.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12):895-900.

[8]李勋,赵峰,王俊,等.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在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9):75-76.

篇2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3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多种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心脏供血突然中断、心肌发生急性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疼痛、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1]。随着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发展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传统理论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通过减少运动以降低心肌细胞的代谢压力,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康复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早期心脏康复不仅不会增加心脏负担,还能改善心肌血液循环,提高心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现就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心脏康复概述

1.1心脏康复定义:心脏康复是指通过联合治疗使心脏疾病患者达到理想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状态,使其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取最佳的社会功能,并通过健康训练不断延缓并改善疾病进程的一个过程。联合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以及运动训练等治疗方法。美国于1995年在《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中对心脏康复做出明确规定:“心脏康复是指通过医学评价、药物治疗、运动疗法、行为干预及心脏危险因素教育、矫正及咨询的综合的长期的治疗过程,用以缓解心脏疾病患者生理、心理的不良反应,降低再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稳定并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3]”

1.2心脏康复主要机制

(1)缓解衰弱效应。在20世纪初,临床出于运动会增加心肌压力、促进室壁瘤的形成、引发心力衰竭或猝死的担忧,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且禁止一切活动超过60天[4]。然而长期卧床不起会使血容量减小,安静心率增加,产生性低血压,并因长期不运动而使肺功能减退,骨骼、肌肉萎缩及栓塞形成的机会增多。心脏康复就是提倡早期活动以缓解并消除长期卧床所引起的上述衰弱效应。

(2)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张静洁[5]等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冠脉血流状况较对照组良好,冠脉在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调节神经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后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张力,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更好地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加速心脏自律性的快速恢复。

(4)提高机体功能储量。在绝对卧床休息3周左右,机体最大耗氧量会减少25%左右。贺敏霞[6]等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3个月后,患者最大摄氧量增加25%以上。摄氧量的增加可提高心绞痛阈,减少心绞痛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1.3心脏康复开始时间及疗程:刘熔雪[7]等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d开始实施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心脏康复,可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病情严重且已出现较为危重的并发症的患者,可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后7d左右开始实施低水平的限制性心脏康复训练。郭培琴[8]等认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降低心脏康复训练强度或者暂停康复训练: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步态不稳、头晕、疲乏;②收缩压上升>4 KPa或者下降≥2.67 KPa;③心率>110次/分;④心电图检查发现非梗死部位导联ST段水平上抬≥0.2 mv或者下移≥0.1mv。

李凤琴[9]等研究发现,在进行2个月左右的心脏康复训练后,45-75岁的中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而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上述指标提高幅度很小。出院后随访发现,中老年患者运动耐受量能保持良好水平,而高龄组于出院后半年或1年运动耐受量均下降到治疗前水平。由此可知,2个月的心脏康复训练对于高龄患者效果不显著,应适当延长高龄患者的训练时间。

2心脏康复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为突然,一般会伴有心绞痛、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会导致患者拒绝治疗;由于缺乏对心脏康复训练的了解及受传统治疗观念的影响,患者会对心脏康复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10]。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贯穿在心脏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在急性期主动与患者沟通,给其介绍以往成功治疗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采用触摸护理,面对紧张的患者可以热情与其握手,对于训练中难受的患者轻拍其肩膀,给予患者正面鼓励及支持,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对于对心脏康复训练有抵触情绪或者因绝望而拒绝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应通过热情沟通,告知患者心脏康复的优点,鼓励患者家属、朋友给予精神支持等方法,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11]。

2.2健康教育: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脏康复训练时期自我护理的知识及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吴静霞[12]等认为在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同时,指导患者在各种情况调控休息及运动量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心脏康复训练的质量,还能增强患者自我防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担心自己能否康复,而且担心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掌握该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情况,告知心脏康复训练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安排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身修养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指导患者维持理想体重、戒烟戒酒,预防便秘,酷冷、炎热的天气避免外出旅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观看体育比赛和惊险电影等刺激性强的节目。

2.3急性期心脏康复护理:急性期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TaylorR S[13]等认为急性期心脏康复护理应遵循下列程序:在发病第1天,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从第2天开始,患者取平卧位,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四肢,10min/次,2次/d;从第3天开始可将床头抬高75°左右,鼓励患者在床上主动翻身、漱口、刷牙、洗脸,适当主动活动四肢,告知患者如果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从第4-5天开始在床头垫一软枕头,鼓励患者90°靠背坐起,适当延长床上主动活动四肢的时间,对于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可鼓励其下地在床边站立10min。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尽量缓解患者紧张及激动情绪,通过准确评估训练状况及病情发展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无论患者是否有自觉症状,心脏康复训练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由护理人员指导进行,每次训练前活动均应监测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事先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14]。

2.4恢复期心脏康复护理:恢复期是指发病1周后至完全康复时期。恢复期心脏康复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加运动量,使患者的康复训练逐步从床上过渡到地上及室外,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护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生活计划。患者自主完成理所能力的自我照料,在饭后2h左右开始康复训练。第10天开始离下床站立、离床坐椅子;第13天开始在病房内走动;第17天开始在室外缓慢步行100m,步行距离及步行时间应逐日增加;第22天开始在室外步行350m左右,鼓励患者上下一层楼梯;第28天开始室外步行500m左右,鼓励患者上下3层楼梯,原地踏车70 W左右[15]。患者运动全程进行脉搏监测,告知患者不宜操之过急,也不能因担心病情复发而停止运动。

3结束语

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起而产生的衰弱效应,改善冠脉循环,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在心脏康复训练的同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林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5):200-201

[2]王曼.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96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diovascula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Guideline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programs[M]. 3thed.Champaign:Human Kinetics,1999: 4

[4]刘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03):306-308

[5]张静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219-220

[6]贺敏霞,程云,周志梅.运动疗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9(06):70-72

[7]刘熔雪,江小燕,马兴群,等.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04):350-352

[8]郭培琴,王春燕,杨巧燕,等.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601-8602

[9]李凤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181-182

[10]郑逢博,张继红,李爱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14):139-140

[11]宋世谦,贾大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4(14):1645-1646

[12]吴静霞,刘惠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12):74-76

[13]TaylorRS, Brown A, Ebrahim S,et al.Exercise-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m J Med, 2004, 116(10): 682-692

篇3

方法:通过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做相应介绍。

结果:36例患儿中,除1例因分流管感染而拔除,其余均治愈出院。

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极为重要。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分流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4-02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颅内先天存在的一类由透明菲薄的膜包裹无色透亮脑脊液的囊肿,是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或组织异位发育所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75%发生于儿童[1]。

1临床资料

1.1本组病例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6天~13岁1个月,平均年龄2.6岁。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均行颅内囊肿—腹腔分流术。

1.2手术方法。患儿麻醉成功后,依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位置,于头颅表面做2cm的小切口行颅骨钻孔备用;于同侧脐旁上2cm经腹直肌切口3cm,用皮下通条经腹—胸—颈—头将分流管导入皮下;连接好分流系统后切开硬膜,将分流管放入囊肿腔内;分层切开腹壁各层,腹膜切小口,放入腹腔端分流管;逐层缝合头部和腹部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3结果。患儿平均住院12天,术后1例因感染而拔除分流管,其余均恢复良好。

2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儿童对医务人员存在恐惧心理,又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很难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儿接触,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精神上的恐惧,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主动介绍疾病治疗及预后的情况,向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耐心解答家属的各种问题,使其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2.2头痛的护理。由于颅内囊肿的刺激,患者会出现头痛伴呕吐,可适当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配合医生进行腰穿放液,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

2.3术前准备。帮助患儿完善术前相关检查:CT、核磁、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抽血、配血。术前1天晚剃头,特别注意颈部和脐周的皮肤清洁,禁食禁水8小时。术晨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生素静滴。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术后患儿返回重症室,专人看护,注意安全,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防止患儿在清醒前躁动碰及伤口,影响手术效果。麻醉未醒前予以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边备吸引器,同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

3.2头痛和呕吐观察与护理。由于术中部分囊液的流出,对周围脑组织的刺激,或囊液排出后突然的减压,使组织发生移位后造成的不均匀牵拉[2],导致患儿出现头痛和呕吐,表现为全额痛,持续时间较长,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应用止痛药及脱水剂效果不明显。患儿出现头痛呕吐时,要与颅高压出现的头痛进行鉴别。颅内高压呕吐呈喷射性,严重者有意识改变,一般应用脱水剂及止痛药效果明显。因此要密切观察头痛和呕吐的性质,才能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倾听患儿对头痛的描述,了解患者头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对不能表达清楚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经常哭闹和躁动不安等症状。患儿头痛时,给予心理安慰。短期出现剧烈头痛、高烧者,采取反复腰穿放脑脊液及使用激素预后较佳。随时注意保持病房安静和舒适的,家属陪伴在身边,同时分散其注意力。观察有无乏力、嗜睡及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3.3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短暂的一过性发热(称吸收热),但一般不超过3d,大多因创伤组织吸收有关。术后应密切观察头部及腹部伤口敷料,发现敷料污染、脱落,潮湿需及时告知医生消毒更换;如有切口红、肿、热、痛等症状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加强体温监测,一般每4~6h测1次。如体温超过38℃时,须同时监测其他相关指标,如血常规等,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先兆。患者如持续高热,同时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高度怀疑颅内感染。一旦高热,立即采用降温措施如冰袋、温水浴、口服退热药。大量出汗者,应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同时增加补液量。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室温维持在18~22℃。减少陪人和探视。本组有1例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被迫拔管。

3.4分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等症状。定时检查切口及皮下隧道是否有积液,由于囊肿内囊液蛋白含量高或囊内有出血而易堵塞分流管。可通过按压分流泵判断分流管堵塞情况,按下分流泵无阻力,说明分流管腹腔端通畅,松开时分流泵复位好说明颅内端通畅,轻度堵塞可通过反复的按压分流泵或经头皮穿刺分流泵,生理盐水冲洗而复通[3]。如经上述方法仍未能解决时,应立即协助患者行CT检查,确诊患者是否存在分流管堵塞,严重者应做好拔除分流管的手术准备。分流管一般在3个月后能与机体长合,以上症状也将减少。本组病例中无1例患者因分流管堵塞而拔管。

3.5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头部伤口敷料的干燥,如有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换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返流,引起颅内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每班进行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6低颅内压的观察与护理。由于术中部分囊液的流出,患者可出现暂时性低颅压,表现为头痛呕吐,与关系明显,坐起加重,平卧减轻。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采取头高位,头痛得以缓解,平卧或低头时症状加重。这是区别低颅压性头痛,还是高颅压性头痛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组有1例囊肿较大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颅内低压症状,给患儿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位。增加液体输入量,外出检查搬动患者时应注意动作缓慢,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经上述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

3.7癫痫的护理。蛛网膜囊肿患者常伴有癫痫,术后大脑皮层受刺激往往会诱发癫痫,术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前应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癫痫发作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肌注或静推地西泮(安定)同时放牙垫以防咬伤舌体,保持合适和头位,抽搐发作时不要用力压迫抽搐肢体;同时开放静脉通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尤其对术前已经出现癫痫的患者,必须应用抗癫痫药物。

3.8消化道症状的观察与护理。由于蛛网膜囊肿内的积液需经过腹腔分流,术后可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术后应保持患者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呕吐患儿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进行床上或床下运动。

3.9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后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教会患儿及家长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语言交流的技巧,对语言表达能力差者,多进行日常口语“手势语”音调的练习,坚持天天学、天天练;肢体功能障碍,按摩顺序应从近端到远端,按摩时注意手法。

4小结

出院指导:出院后嘱患儿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对带残或有癫痫发作的患儿,有的需继续服药,要教会家长或患儿服药与停药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服用抗癫痈药时,要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减量,以免诱发癫痫,并定期随访,不断修订康复锻炼计划。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8-349

[2]刘铮,蔡智基,黄绳跃.等.颅内蛛网膜囊肿歼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3):190—192

篇4

关键词: 高频电切 肠道息肉体会

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ity cut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HanLiLiXiaoRongZhangRuiLingNiYing

Jina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digesting internal medicine (25003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testinal polyps patients take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ity cut the whole duration rehabilitation guidance.Methodsthe 322 cases with surgery of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retrospective correctly trace.Resultsexcept 1 patients with early activity bleeding and 1 case of intraoperatie bleeding more change surgery hemostatic,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outside,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Conclusionhigh-frequency electric cut has replaced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accurat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reducing pain,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save the guarantee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operation.

[key words]high-frequency electric cutintestinal polyps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40-03

肠道息肉可引起腹痛、腹泻、便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有恶变倾向 临床处理原则 尽早摘除。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其损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而成为目 治疗肠道息肉的首选方法。它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病程,节约了医疗费,被广泛用于临床。我科自1998年开始采用该技术,治愈了数百例患者,通过对近5年治愈的322例患者回顾性追溯报告,除1例因过早活动出血和1例术中出血较多改外科手术止血外,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康复指导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22例患者中男224例,女98例,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37.2岁。单发息肉112例,占34.7%,多发息肉210例,占65.2%,基底宽大无蒂85例,占26.4%;其中直肠息肉106例,乙状结肠息肉88例,降结肠息肉67例,横结肠息肉34例,回盲部息肉27例。本组病例术后出现腹痛38例,腹胀25例,术中出血改外科手术1例,1例因过早活动出现出血,无 例穿孔。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痊愈。

2高频电切除的原理

高频电凝息肉摘除术是将电流频率提高到300kHz以上,当电流通过息肉时产生热效应,使其凝固、坏死而达到摘除息肉的目的[1].临床上凡无肠道内窥镜检查禁忌,无出血性疾病,不论是单发息肉或是多发息肉只要息肉基底部窄,无恶变,均可施行电凝切除术[2],切割止血(无神经效应,对心肌、人体无害)。电凝电流:间歇减幅波,使蛋白变性凝固而达到止血。电切电流:连续等高下弦波、单位面积中电流密度大,局部组织瞬间达到高温使组织水分蒸发坏死而达到切割效果。

3康复护理

3.1术前准备

3.1.1心理准备

由于过去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不了解内镜下切除息肉的安全性,对此种手术心存疑虑。因此,应详细向患者解释息肉切除方法、目的、并发症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内镜下切除息肉是一种较外科手术痛苦小,创伤小的技术,同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患者准备

术前1天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心电图、胸片均正常者;对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的,血压要控制好,有口服抗凝药的,要停后一周再做。

肠道准备手术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准备的好坏,因此应抓住饮食和清洁肠道两个环节.

饮食准备:术前两天给予无渣半流质或流质饮食,术日晨禁食.

清洁肠道:术前晚口服果导两片,术晨开始番泻叶6g代茶饮,或术前6h口服33%硫酸镁100ml及1000ml矿泉水。嘱患者 活动促进肠蠕动以达到好的肠道准备效果。观察排便情况,若便中仍有较多粪渣,给予清洁灌肠,直至排出无粪便清水为止,对于那些有痔疮,肛裂等直肠疾病的老年人,结肠蠕动能力减退,括约肌松弛,有时灌肠次数增加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甚至直肠粘膜损伤,出血而影响诊断,治疗,故操作时动作轻揉, 以防止损伤肠道粘膜,但禁止服用甘露醇,因为此药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可产生高浓度氢和甲烷,若进行高频电凝治疗,则有引起结肠内爆炸的危险,故临床上,一般不用甘露醇做肠道准备.

4术中

4.1术前准备好急救物品和止血药物,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安慰陪伴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保证手术顺利。

4.2术中切时,要分几次电凝,不要一次性切断。

4.3回盲瓣息肉因解剖位置特殊,大的息肉,特别是广基息肉更要小心,手术切时,要先电凝后切,凝切结合,术后绝对静卧;避免剧烈活动。

2.4对于广基大息肉,电切除前根部注射生理盐水或者1:1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可以减少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

5术后康复指导

5.1生命体征的观察:息肉切除术后留院观察生命体征和观察腹痛、腹胀、便血情况。

5.2休息:术后应注意卧床休息6h,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早,过度活动,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5.3饮食:术后应注意禁食6―8h,若无异常可进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无渣饮食3天,以后为普食,避免进食粗糙,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增加负压,造成局部创面血痂过早脱落或擦伤出血,必要时用绶泻剂保持通畅.避免食入牛奶,豆浆等产气过多的食物,对腹胀明显的可轻轻按摩,热敷腹部,不缓解者可遵医嘱肌注新斯的明。

5.4抗生素应用: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治疗3d以预防肠道感染,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和穿孔,出血发生率为1.0%--10.9%,穿孔发生率为0.3%--1.5%[3].因此应注意患者有无腹痛现象,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及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和止血剂治疗。

5.5复查:由于结肠息肉目前公认是癌前期病变,尤其是腺瘤肉[3],且易复发,应嘱患者高度重视,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复查时间(3 月~1年)。如为绒毛状息肉复查时间为3~6个月;如为增生肉复查时间可适当延长门诊复查时间。

6体会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肠道息肉首选及常用方法。精心护理十分重要。首先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消除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包括术前、术中、术后配合。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利于充分暴露病变部位,防止术后感染;而术后休息和饮食护理及病情的严密观察又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马淑华.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3,(4).

篇5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 病人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88-02

肺叶切除术病人开胸手术创伤大且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再加上患者对呼吸功能训练知识缺乏,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而改善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对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01。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效的肺功能训练的方法,有利于术后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促使肺复张和控制感染,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多年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一2011年7月共对78例肺结核损毁肺实施肺叶切除术,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岁,病史l―40年。

2 术前呼吸道准备的健康教育

2.1 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对机体功能恢复起积极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首要因素之一。

2.1.1 心理指导 患者的心理压力重,易出现焦虑等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运用心理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病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讲解手术前后肺功能训练和术后排痰的重要性,减轻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反应。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的治疗。

2.1.2 术前指导 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并适当练习。同时对吸烟、饮酒患者讲述吸烟、饮酒的危害性,让患者戒烟、戒酒,纠正营养不良,保持口腔卫生,练习床上排尿排便,向患者讲述手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出现的不舒适无法用语言表达,术前2―3d向患者示教手势语言,以取得患者配合。

2.2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术前指导哮掌握有效的咳嗽的肺功能训练方法,有利于术后排痰肺复张和控制感染。

2.2.1 胸式呼吸 指导患者由鼻部慢慢吸气,使胸廓扩张,然后从嘴部慢慢吐出。

2.2.2 腹式呼吸 指导口才反仰倒位、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两膝轻轻弯曲,使腹肌松弛,一手放在胸骨捅部,以控前胸部起伏,另一手放在脐部,以感觉腹部隆起程度和呼吸,帮助腹肌收缩,憋气约2秒,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韵2倍。

2.2.3 咳嗽运动瑚 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将手掌轻按胸部,当咳嗽时以手支撑伤口令患者做一深呼吸然后呼气,当自肺深部咳嗽时,做一短呼吸,连续三次短呼吸后,咳一声。

2.2.4 简单吹气球方法 指导患者深吸气,然后尽量把气球吹大,直至吹尽气为止,每4小时一次。

2.3 刺激气管诱发咳嗽 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多行刺激气管咳嗽。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斜卧位,患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稍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可重复多次至痰咯出。

2.4 协助患者咳嗽 嘱病人反复深吸气2次后,用腹部带动胸腔,同时由护士帮助按厍胸蒋翦缘或叩拍背部,将痰逐渐咳出。

2.5 刺激气管诱发咳嗽 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多行刺激气管咳嗽。刺激气管咳嗽前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斜卧位,患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端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可重复多次至痰咯出。

2.6 协助患者咳嗽 嘱病人反复深吸气2次后,用腹部带动胸腔,同时由护士帮助按压胸骨前缘或叩拍背部,将痰逐渐咳出。

2.7 对能自行活动的病人 鼓励病人每月进行上、下楼梯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3 术后呼吸道康复护理:增强病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

3.1 实施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和协助病人术后早期排痰。一般在麻醉清醒后4小时即开始进行呼吸系统的恢复护理。指导病人做呼吸操。如深呼吸、叩背、咳痰、雾化吸人等,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痰液粘稠者,可口服化痰法,如需时可给予雾化吸人,使附着小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实行用力呼气技术,将痰咳出。

3.2 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应检查并记录气管插管位置的深度,防止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全麻清醒患者可通过手势或写字了解患者的需求。护士应向患者耐心地给予解释和安慰,清除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情绪,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7d,经鼻插管可留置7-14 d.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24h换一次呼吸管道,用过氧乙酸1、2、3溶液稀释后浸泡消毒。经常规的翻身叩背、吸痰,仅能排出气管分支的分泌物,而细小支气管末梢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对此病人我们采用膨肺技术,同时配合气管滴生理盐水、叩背引流等进行有效咳嗽。不能自行咳痰的吸管吸痰。

3.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当时引流量的性质、量、颜色及浓度。胸腔闭式引流瓶始终保持负压状态,使术后胸腔残气和积液能充分引流,使患者侧肺复张,护理的关键是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脱落、保持通畅,术后早期每30-60分钟就要向水封美工方向挤压,胸腔管1次,保持水柱能呼吸运动而上下波动。[4]操作应坚持无菌技术,换瓶拔出接头时应用消毒纱布包裹,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引流量>100ml/小时,应考虑开胸止血,如怀疑胸腔引流管被血块阻塞,可通过挤压旋转等排除。

3.4 雾化吸入的护理: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选用降低痰液粘弹性的雾化吸人液,即生理盐水 lOml加摩蛋白酶4000ral,庆大霉素8万Il及地塞米松5m9进行雾化吸人。病人术后麻醉全清醒后即可开始,每日3次,每次30rain,必要时增加雾化吸人次数,每日4~5次,使痰液粘弹性下降,病人能顺利咳出痰液。

4 结果

本组78例肺叶切除术病人,运用健康教育在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和肺功能训练,术后指导病人呼吸,湿化呼吸道,改善低氧状态,协助病人咳嗽与排痰,增强了病人自我能力,达到了强化呼吸功能,增加手术耐受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呼吸道的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

5 讨论

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排痰是肺切术后呼吸管理中的关键。人工辅助呼吸可有效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痰;咳嗽训练将支气管内痰液阻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肺不张和感染的发生;改善呼吸肌的功能,从而提高勇气功能,促进气体液体排出,缩短胸管置留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全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世红,韦成信,戴艳萍等.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心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应用的研究.护士进修杂 志2008.23(2)

篇6

[论文摘要] 断指再植满意的处理为动脉及静脉均吻合,重新建立动静脉血液循环。但静脉因细小表浅、壁薄、管腔压力低等原因易栓塞,探查又无条件再进行吻合,缺乏静脉回流者及严重末节断指无可供吻合静脉,再植后静脉回流障碍者,若不采取有效的处理很难使其成活。本文介绍行指端创面放血解决血液回流障碍的问题,并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由于断指再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再植技术得以全面普及和提高,我国的断指再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始终居世界第一[1]。其中在末节以远断指再植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吻合静脉的断指再植,此类再植指体术后需通过指端创面放血法解决静脉回流问题。术后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导致再植失败。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23例断指在显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指端创面放血治疗,借以维持再植指的血液循环,解决血液回流障碍问题,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指端放血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52岁,均为机器压砸伤。其中,拇指7例,示指8例,中指5例,环指3例。断面在指末节以远。缺血时间2~6 h。手术方法:由于残断端无法找到正常静脉,采用适当缩短指骨后,均采用双侧动脉吻合,非优势侧指动脉(即较对侧稍细之动脉)吻合中下端靠指根部处以结扎,同时以指端一侧切一约0.5 cm×0.5 cm创面,深度至真皮层,以创面渗血为度。

2护理

2.1环境

术后住单人病房,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限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室温在20~25℃,湿度50%~60%。避免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触再植指,尤其是冬天。术后用60 W照明灯照射再植的手指,灯距为30~45 cm,24 h维持,一般需1周左右。使肢体血管扩张。

2.2饮食

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食胀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禁食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室内禁止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小动脉痉挛影响再植肢(指)的成活。

2.3

绝对平卧1周,绝不可提前下床活动。上肢外展,禁止患侧卧位,以防肢体受压,影响静脉回流。抬高患肢10~15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加强夜班巡视,防止发生熟睡后移动或压迫患肢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2.4指端创面放血护理

注意:①术后伤指用无菌敷料包扎成喇叭状,然后将无菌纱布剪成约4 cm×3 cm 小纱布块,轻轻填塞在患指周围,以便敷料浸湿后及时更换(仅更换指端周围渗透血的小块纱布),并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更换敷料时,坚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及时擦净创面周围血迹。②术后2~3 d创面渗血会逐渐减少乃至停止,此时可再于创面周围注射肝素0.1 cm,几分钟后创面会继续渗血。一般局部注射肝素2~3 d即可维持创面渗血3~5 d,此时侧支循环基本建立[2]。局部注射肝素钠量一般为0.1 cm,注射量过多,创面渗血太快,肝素以不稀释为宜。③放血时间一般3~5 d,但应根据离断部位而定。停止放血应严格观察:以停止放血2 h指腹颜色、张力及充盈度无改变,可停止放血。

2.5血管危象的观察处理

术后1周内严密观察患指腹颜色、皮温、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端出血情况。一般24 h内每30 分钟观察1次,24~72 h内每小时观察1次,72 h至1周每2小时观察1次。正常情况下皮肤色泽红润,温度、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①指体肤色:再植指体肤色应与健指一般红润,皱纹明显,指腹丰满。如由潮红转苍白,为动脉痉挛或栓塞所致,由潮红变暗紫说明静脉回流受阻。②指体温度:正常或略高于健侧1~2℃,若仅吻合1条指动脉,指温低于健侧1~2℃。如果指温下降4~5℃,应考虑有血循环危象的发生。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指压甲床后,1~2 s内恢复充盈。如果指动脉供血不足其充血缓慢,供血障碍时消失,静脉回流不畅时充盈加快。④指腹张力:静脉栓塞时,张力增高,而动脉痉挛时张力降低。⑤放血颜色:颜色鲜红说明血运正常,颜色暗红为静脉淤血,无血或少血为动脉痉挛。血循环危象的处理: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判断是静脉危象还是动脉危象。分析原因鉴别血管痉挛与栓塞形成。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罂粟碱30 mg肌内注射,观察30 min,如果缓解为血管痉挛。处理方法:拆除张力大的缝线,取舒适给予止痛。避免躁动,升高室温,用温热的洗必泰清洗皮肤缝合处。若无血循环恢复则应该疑为血管栓塞,报告医师进行手术探查。如指体颜色发绀、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加快,表明静脉淤滞。如指体变得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减慢,表明动脉痉挛或栓塞。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6疼痛护理

疼痛刺激机体引起生理变化,可诱发血管痉挛,同时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疼痛难以忍受时给药,术后预防性给药,口服曲马多1片,每日3次,加重时,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

2.7解痉抗凝药物应用

按医嘱及时正确给予解痉抗凝药。如:罂粟碱、双嘧达莫、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全身使用肝素应特别注意,以防有严重出血现象。需定时检测出、凝血时间 。全身使用肝素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钠12 500 U静滴,24 h维持,滴速一般为5~7滴/min,应用3~5 d,以延长凝血时间,利于指端创面持续渗血,可根据指端创面渗血情况适当调整滴速(用输液泵),若创面渗血较快,可适当降低滴数,否则,可适当增加滴速,但最快不要超过10滴/min。

2.8心理护理

患者伤后心理和情绪变化较大。所以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述成功病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强信心。

2.9康复护理

再植指成活术后2周后在不影响血循环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按摩患指,自指尖开始,向下轻轻揉捏指间关节,每天3~5次,每次5 min左右,这样起到软化关节及腱鞘的作用。术后4~6周拆除石膏后指导患者行患指主动屈伸动作,动作应缓和,用力恰当,每日10~15次,每次10 min左右。术后7周后可作对抗阻力活动。尽力主动屈伸手指活动,同时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可应用各种辅助器械和物体,增加锻炼时的兴趣和效果。用分指板主动练习手指外展活动,用手指夹物练习手指内收,用手握梳子、捏皮球等练习关节屈曲,并增加肌力。

3出院指导

出院时教会患者如何功能锻炼并讲述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4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23指成活20例,成活率为87.0%。随访3个月~1年,成活手指外观满意,皮肤红润,手指主动屈伸活动灵活,活动度接近正常水平,持物功能达到正常生活要求,指端皮肤两点辨别觉为4~8 mm。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术前;术中; 医护配合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8~80岁,体重(因卧床无法测量)。其中外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入院时合并有呼吸系统病22例,脑血管病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6例,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14例。

2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的准备 ①股骨颈骨折后患肢易产生缩短及成角畸形,为减少术中损伤股骨周围肌群和纠正患肢畸形,要将患肢部位的肌肉和股骨头牵松,以利术中将断裂的股骨头取出和假体种植,成人采用持续骨牵引,悬吊重量为体重的110~16,牵引时间一般为3~5 d。②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大,出血较多,其假体的生物特性要求高,为提高术后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手术前1周指导患者进高营养饮食,同时术前3 d备皮,每日用2%碘酒、75%乙醇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消毒部位,每日更换无菌治疗巾。

2.1.2 手术护士的准备 ①术前1 d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先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再向患者介绍入手术室须知、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须时间、手术及麻醉的配合、个人卫生及皮肤准备的重要性。②此类骨折老年人居多,在疼痛与功能障碍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心理活动与性格的改变,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患者,了解其心理特点,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的工作和疾病的健康教育,消除顾虑,使其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更好地配合手术。③协助医师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重点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如血压、血糖、心率、呼吸系统疾病等,充分评估病情及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关注术前用药情况:由于萝芙木类、胍乙定类和甲基多巴等药物能消耗病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影响血管反应性收缩,麻醉时易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因此,术前2~3 d应停服此类药物糖尿病患者宜将血糖降至10 mmol/L以下再手术,术中对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快速血糖监测仪对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并避免使用含糖类液体。术前常规备血:由于电刀的使用以及术时较短,该手术出血较少。若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基本正常,术中可不必输血,但可以适当输血补液,尤其在假体种植前的扩容,有利于维护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因此应依个体的不同,术前备好各类同型浓缩红细胞、血浆、止血和升压药物等。④了解手术步骤,认真准备手术器械,参照X线片,准备一般常规器械(如急诊包+下肢包和布类)外,还应备髓腔挫、人工股骨头锤入器,股骨头取出器,人工股骨头把持器及滑槽板等,选择与原来股骨头相近大小的人工股骨头。柄的粗细,应略小于股骨上端髓腔的内径,检查假体是否型号齐全,骨水泥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有无破损,电锯(钻)是否贮电充足且功能完好等,提前调试电刀、吸引器保证功能完备。将所用器械一次备齐,术前1 d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

2.1.3 手术间准备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无菌手术,对手术间要求很高,采用百级洁净层流手术间,一般术前1 d晚上清扫手术间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间各台面及仪器表面灰尘,手术前1 h打开层流空调系统运行。

2.2 手术配合

2.2.1 麻醉方法与 采用经口插管全麻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由于患肢疼痛,不能屈膝,给麻醉的摆放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手术护士要协助麻醉师给患者实施麻醉,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肢内踝处垫以软枕以保持整个患肢处于同一水平面,可减轻患肢因骨折端错位而产生的疼痛,让患者主动配合麻醉。②根据手术者的要求摆放,如采用后外侧切口,宜侧卧位,患肢在上,使患侧髋关节屈曲45°,便于术中必要时进行各方向的活动。如有髋关曲挛缩,可采用前外侧切口,则宜侧卧位,患侧臀部垫高30°。

2.22 手术步骤与配合 ①髋关节后外侧作弧形切口。②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后,切开髂胫束向后牵引,保护好坐骨神经。切断外旋肌和股方肌,暴露后关节囊。将关节囊做“T”字形切开或“I”字形切开,将附着在股骨颈基底的关节囊推开,可充分暴露股骨头、颈及基底部。③在股骨头颈的骨折端插入股骨头取出器,取出股骨头并测量股骨头之直径,选择比股骨头直径小2~3 mm的人造股骨头。股骨颈截骨时应保留部分股骨颈基底部,以用其作为人工股骨头支柱。扩大与否,视股骨颈骨质而定。④人工股骨头的柄部有两个孔,空内可嵌入松质骨块,愈合后可达到固定目的。将柄的前缘对准小转子,保持12°前倾角,用人工股骨把器,钩往人工股骨头外侧的把持孔,用锤徐徐锤入。⑤将患肢向远端牵引外旋并用手指推挤人工股骨头,使进入髋臼内,帮助人工股骨头复位。复位后可试验屈髋、外展,有否脱位现象。⑥彻底止血,冲洗伤口,用丝线间断方式缝合关节囊。需要时可放置负压吸引管,分层缝合切口。

2.3 术中护理要点 妥善安置。该类患者由于损伤出血,卧床时间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等,易形成血管内栓子,术中摆放或抬高肢体消毒以及术中肢体的旋屈等动作都可能导致栓子的脱落,引起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栓塞,严重者可瞬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进行这类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平稳,避免肢体的过度活动静脉通路及物品准备:静脉通路应保持通畅,至少采用20~18#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常规连接三通,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紧急用药、输血、补液,同时,抽取麻黄素(稀释至5 mg/ml)、阿托品(稀释至02 mg/ml)注射液放于治疗盘内备用,肾上腺素视情况稀释备用,急救插管用具放于麻醉师随手可取之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灌注骨水泥前适当扩容,少量平稳提高患者当前血压。若舒张压(DBP)下降幅度20%基础值时,应加快输液(血)速度,同时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素5~30 mg静脉注射。股骨头置换:严格按2B1比例(即20 g粉剂+10 ml液态单位)进行骨水泥粉剂和液态单位的调配,先将粉剂倒入杯中,然后加入液剂,搅拌时尽量减少单体的产生和空气进入,防止骨水泥种植并发症的发生。假体种植前,髓腔用加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灌洗(500 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32单位),然后用小血垫擦干髓腔和假体柄,假体种植后及时清除溢出髓腔外的骨水泥。

3 结果

术前及术中准备充分,医护配合较好,100例患者均顺利成功完成手术。

4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可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患者群以及手术所用材料的特殊性,使这一手术的风险也较为突出。骨水泥(PMMA)假体种植数分钟内出现的机体反应称为骨水泥种植综合征[6,7],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突然下降、低氧血症、心率不齐甚至心脏骤停、猝死。若不能给予必要的预防和适当的处理,患者可在瞬间失去生命。作为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并加强对该手术的风险评估意识,前瞻性的分析风险发生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避免陷入被动、机械的配合状态,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8]。

完善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骨科手术是必不可少的,而种植人工材料的骨科手术对于无菌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因此,术前对手术间及一切手术用品均进行严格消毒灭菌,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9]。通过术前访视,患者认识了负责当日手术的巡回护士,增加了护患关系融洽度,解除其恐惧心理,术中给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尽量满足老年患者需要和要求,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10]。术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术中意外情况的应急准备,确保患者安全。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注意力集中,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及时传递术中所需。

所以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要对患者行完善的术前护理评估及术中护理,积极配合手术医生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赵云鹅,朱延兵,王伟华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214.

[2] 杨刚,吕厚山,高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527.

[3] 陈莉,邵春燕开展病人术前教育的做法及体会.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93.

[4] 葛智纯,王慧玲.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190192.

[5] 刘茂转,李麦玲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4.

[6] 许学猛,孔畅,许树柴,等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探讨.实用医学杂志,1997,13(3):145147.

[7] Fordlyce MJ,Ling RS A venous foot pump reduces thrombou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Br,1992,74:75.

[8] 杜杏利,方汉萍,陈海霞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0,15(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