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建筑设计

篇1

一般情况下,美术馆建筑大多由六部分组成,这六部分分别为收藏品展出部分、艺术品保存部分、修复加工部分、研究区域、观众活动地带以及管理用房,在展出部分中,包括普通陈列室、特殊陈列室、临时陈列室、展出庭院以及讲解员室等;艺术品的保存部分主要暴力卸车台、接纳室、登录编目室、摄影室、暂时存放室、化验室、真品库以及藏品等主要组成;对艺术收藏品进行修复和加工部分则主要包括基础修复室、摹拓室、装裱室、资料馆以及图书库等等。1.对功能区的基本要求美术馆内各个功能区部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功能区的分割都是为美术馆的正常开放服务,这就需要各个服务区之间要明确分工。因此,美术馆内的建筑的布置需要明确分区,制定便捷、精确的参观路线,避免线路繁复、迂回和交叉,要做到全部开放与部分开放灵活控制,此外也需要设置参观一部分或者中途退场时候的线路安排。此外,对于展览的艺术品的运输和拆装,必须严格规范的按照标准要求,避免对收藏品的破坏和损坏,此外,还需要设置和制定必要的运输保障,诸如特定的车道、电梯设施等等,运输线路要与游客的参观线路相区分,做到互不打扰,各个功能区之间还需要留有扩充的余地。2.美术馆内的艺术品的收藏条件对于陈列和摆放艺术品的房间有一定的严格限制,避免遭受尘土的干扰、火灾的威胁、被盗的风险、鼠虫的隐患,此外还要做好防潮、防蛀以及防止阳光直射和有害气体的直接接触等等,对于一些绘画、印刷品的要求则更高,这类物品一般情况下只适合在人工照明的情况下展览。综合来看,美术馆内展品的最理想环境条件是相对湿度在百分四十到百分六十之间,温度控制在十六摄氏度到二十四摄氏度之间。此外,还应该注重应该有充分的通风和换气条件,对馆内参观人群的数量加以限制,避免空气过于污浊,对所展览的物品造成损伤。

二、美术馆内良好的采光环境的相关设计

在对美术馆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要注重对光的物理特性的把握,合理利用其物理特性来营造优良的采光氛围。对光的利用日益普遍,现代的建筑师门大多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光的折射、反射等特点,使光在建筑物中或反射、或凝缩,有效体现出光的质感和厚度,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技法使光在空间中出现消失阴影、集中等特性,进而有效营造现代美术馆的天然采光环境。1.美术馆建筑画室采光设计中的透光在美术馆建筑窗户设计中,可以再侧窗部分采用大量的玻璃,诸如玻璃幕墙的采用以及普通毛玻璃的选用等等,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室内与室外的交融性,并且获得了一种近乎透明的虚幻效果。近几年来,建筑学理论的发展、建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推动了建筑师建筑思想的更新和建筑灵感的萌发,其在创作中追求透光的效果,无论是美术馆建筑的门、窗或者是顶棚位置,其都大胆的选用了玻璃材料,将外部的天然关线引入到室内中,或者是利用光进行构图和拼接。光宇大面积玻璃的有效结合,表现出强烈的吸引力,除了侧窗之外,在对拱顶、穹顶等部分进行自然光采集时,由于光从顶部直射到美术馆建筑内部,因此靠近顶部的部分则光线较为明亮,相反,靠近低端的部分则相对较为暗淡,这就给视觉以迷离的错觉。这在建筑形式上不仅有效表现出其强烈的表现力,而且对于独特的光氛围的营造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一点来说,可以利用这种光影的安排,获得所需要的透明效果和透视感,不仅有效拓展了视觉总的内部空间,而且也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明亮的室内环境,给人以视觉享受。这种利用局部或者是全部的玻璃幕墙透光的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室内空间充足的光照,有效影踪一种明净透彻的环境氛围。法国巴黎卢浮宫前面的玻璃金字塔,就是上述采光理论的典型建筑,此外,与之相类似的建筑还有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等。2.美术馆建筑画室采光设计中的遮光和控光美术馆建筑画室采光设计中的遮光和控光方面,可以有效借助于不同的透光特性开对室内的亮度和暗度加以有效的协调和控制,此外,也可以借助于一些遮光构件或者是物件来遮挡或者是部分遮挡光线,而这也是美术馆画室设计的对天然光进行处理的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如图一所示。当可调光先经过格片、格栅投射在建筑面中,就会形成一种类似于图案的光影变幻效果。同样,如果将光束投射在物体上,其后落在背景面上也会产生阴影的立体感。因此,倘若将植物的背影投射在墙上,将物体放在可视环境与背景光面之间,背景是亮面,物体是相对较暗的面,因此可以有效体现物体的外形轮廓形象。利用玻璃或者是玻璃砖等材料进行自然光的调节和控制时,可以有效的对画室内的自然光的亮度分布协调,进而营造出最为合适的亮度环境。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自然;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成功地炫耀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但的钢铁和玻璃却暴露出机器和美学之间的格格不入,刺激了人们探索新的美学规律的冲动,并试图寻求工业产品与艺术间的某种平衡。19世纪下半叶,理论家拉斯金、艺术家莫里斯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促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反对“纯艺术”和大机器生产,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实践活动,否定单纯制作工艺品的行为,艺术家应当自发地去改造社会,将美学与技术融合,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指引人们的审美走向。莫里斯身体力行地将拉斯金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复古风气,认为艺术设计应该服务于大众。他的设计有三个原则: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推崇中世纪的自然风格和手工创作,这样的设计是民族的、有品位的;二是将自然材料以及形态运用到设计中,保留了原始材料的特性;三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讲究协调,讲究美和功能的和谐。

2英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是莫里斯于1859年落成的新家——“红屋”(图1),其坐落在肯特郡内科斯利赫斯的郊外,周边地域开阔,环境优美。“红屋”的屋顶和窗户都保持了哥特风格的样式,外部简朴,采光良好,散发着浓郁的田园别墅气息。整体平面呈L型和非对称构造,房屋外表贴满了红色的砖瓦,没有粉刷,绿树环绕。室内装饰和家具用品则是由他亲自设计,秉承了忠实自然的原则,将自然界的植物藤蔓、花鸟鱼虫作为题材,以纯粹的中世纪手工方式创作,功能良好且不乏装饰性。整栋建筑、室内装修与周边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将功能、实用与舒适感完美结合。然而,英国的艺术改革者们反对工业化生产、否定机器产品、主张回归自然、回归中世纪的传统创作模式的思想,显然与工业化潮流背道而驰,这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之处。

3美国的建筑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漂洋过海迅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运动的代表人物阿什比等人先后前往游访,并在美国社会积极宣扬设计思想。美国的艺术家们认为这种风格的设计能展现这个新兴国家的民族特色,更能用来表达个性。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引领了美国建筑设计的潮流。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凸显了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性、立面简单利落的设计特征。沙利文最早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被奉为功能主义设计的首要准则,功能永远在第一位,形式服从于功能.赖特沿袭并发展了沙利文的设计思想,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使功能、结构、装饰、环境等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对莫里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思想的继承。赖特还有诸多设计理念,包括崇尚自然的建筑观、构筑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技术为艺术服务等。他认为:建筑本应是自然的一种延伸,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设计师要汲取传统的、有价值的营养,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他身体力行地将其草原式住宅保留了门廊这一传统构件;技术的进步能为艺术提供新鲜的血液。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源于他对材料的天然特性的尊重,既然材料来源于自然,那么建筑就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几何空间,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运动的。因此,他极力宣扬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他的流水别墅便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之一(图2),这栋建筑就像是从山林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生机勃勃地向四周伸展,粗犷的岩石材质与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内部装饰不是人为的强加,而是如从建筑中生长出来的那般自然。赖特作为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强调应用现代工业化材料,利用好每种材料的优点,不仅注重建筑自身各个部件的关系,而且充分考虑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心理感受。加州西海岸的格林兄弟有别于其他建筑设计师,他们更多地执着于手工艺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源于他们早年的手工艺创作训练。格林兄弟认为建筑设计是一项艺术活动,所以他们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都非常的细腻,且讲究工艺。格林兄弟还受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设计中可以找到日本工艺风格的影子

4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更像是知识分子反对工业化的逃跑计划,是没有出路的,但莫里斯作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拓荒者,他倡导的中世纪手工创作、自然主义、人性化设计等都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实践,给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更重要的是,美国建筑设计师经受了工艺美术运动思潮的洗礼后,在丰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的同时,扩充了设计创造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协调了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发扬了美国式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曹天慧.风格设计设计史点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邱佳妮.建筑师的匠心——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大师格林兄弟[J].家具,2014(4).

篇3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自然;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成功地炫耀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但的钢铁和玻璃却暴露出机器和美学之间的格格不入,刺激了人们探索新的美学规律的冲动,并试图寻求工业产品与艺术间的某种平衡。19世纪下半叶,理论家拉斯金、艺术家莫里斯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促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反对“纯艺术”和大机器生产,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实践活动,否定单纯制作工艺品的行为,艺术家应当自发地去改造社会,将美学与技术融合,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指引人们的审美走向。莫里斯身体力行地将拉斯金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复古风气,认为艺术设计应该服务于大众。他的设计有三个原则: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推崇中世纪的自然风格和手工创作,这样的设计是民族的、有品位的;二是将自然材料以及形态运用到设计中,保留了原始材料的特性;三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讲究协调,讲究美和功能的和谐。

2英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是莫里斯于1859年落成的新家——“红屋”(图1),其坐落在肯特郡内科斯利赫斯的郊外,周边地域开阔,环境优美。“红屋”的屋顶和窗户都保持了哥特风格的样式,外部简朴,采光良好,散发着浓郁的田园别墅气息。整体平面呈L型和非对称构造,房屋外表贴满了红色的砖瓦,没有粉刷,绿树环绕。室内装饰和家具用品则是由他亲自设计,秉承了忠实自然的原则,将自然界的植物藤蔓、花鸟鱼虫作为题材,以纯粹的中世纪手工方式创作,功能良好且不乏装饰性。整栋建筑、室内装修与周边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将功能、实用与舒适感完美结合。然而,英国的艺术改革者们反对工业化生产、否定机器产品、主张回归自然、回归中世纪的传统创作模式的思想,显然与工业化潮流背道而驰,这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之处。…图1

3美国的建筑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漂洋过海迅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运动的代表人物阿什比等人先后前往游访,并在美国社会积极宣扬设计思想。美国的艺术家们认为这种风格的设计能展现这个新兴国家的民族特色,更能用来表达个性。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引领了美国建筑设计的潮流。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凸显了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性、立面简单利落的设计特征。沙利文最早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被奉为功能主义设计的首要准则,功能永远在第一位,形式服从于功能。赖特沿袭并发展了沙利文的设计思想,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使功能、结构、装饰、环境等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对莫里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思想的继承。赖特还有诸多设计理念,包括崇尚自然的建筑观、构筑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技术为艺术服务等。他认为:建筑本应是自然的一种延伸,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设计师要汲取传统的、有价值的营养,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他身体力行地将其草原式住宅保留了门廊这一传统构件;技术的进步能为艺术提供新鲜的血液。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源于他对材料的天然特性的尊重,既然材料来源于自然,那么建筑就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几何空间,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运动的。因此,他极力宣扬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他的流水别墅便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之一(图2),这栋建筑就像是从山林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生机勃勃地向四周伸展,粗犷的岩石材质与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内部装饰不是人为的强加,而是如从建筑中生长出来的那般自然。赖特作为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强调应用现代工业化材料,利用好每种材料的优点,不仅注重建筑自身各个部件的关系,而且充分考虑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心理感受。加州西海岸的格林兄弟有别于其他建筑设计师,他们更多地执着于手工艺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源于他们早年的手工艺创作训练。格林兄弟认为建筑设计是一项艺术活动,所以他们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都非常的细腻,且讲究工艺。格林兄弟还受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设计中可以找到日本工艺风格的影子(图3)。

4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更像是知识分子反对工业化的逃跑计划,是没有出路的,但莫里斯作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拓荒者,他倡导的中世纪手工创作、自然主义、人性化设计等都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实践,给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更重要的是,美国建筑设计师经受了工艺美术运动思潮的洗礼后,在丰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的同时,扩充了设计创造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协调了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发扬了美国式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曹天慧.风格设计……设计史点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邱佳妮.建筑师的匠心——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大师格林兄弟[J].家具,2014(4).

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构想;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从本质上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构想是建筑项目设计的基础。在我国的设计领域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是重要的思想,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中,拥有很多创新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其创新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对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进行浅析。

一、现代建筑设计构想现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根据,并且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领域中有效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已经得到了发展,并且得到了很大提升。

(一)现代建筑设计各方面有所进步

为了对建筑设计进步进行表现,将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作对比。在设计方式上,过去传统建筑设计主要是对设计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再根据建筑设计规范来实施建筑设计活动,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则更加注重创造性,对预测和信号分析进行强调,将这些因素很好地配合来开展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在建筑设计性质方面,过去的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对建筑技术进行设计,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则对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现代建筑设计与工程性特征和实际情况更加符合。

(二)现代建筑设计更注重创新

伴随着当前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学习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便为现代建筑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要提升。正因如此,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创新,旨在对现代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满足。比如,在建筑企业设计人员开展工程设计的时候,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借鉴,进而实现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创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广泛运用了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均与数字化信息技术密切关联。有些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落实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运用计算机,对自己的设计能力进行提升,扩展自己的设计思维,特别是在实施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形体设计的时候,计算机的运用不仅能够为设计人员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可以实现很多人工无法实现的设计。

二、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创新运用的对策

(一)设计技术的创新运用对策

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越来越注重应用设计软件。例如Coreldraw、Photoshop等诸多软件均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良好发展。现代工艺美术的设计人员通过熟练操作设计软件,能够从本质上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升,为其节约了更多的工作时间,设计人员可以将这些时间运用到探索和钻研中。在所有设计软件中,Photoshop设计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通过Photoshop,设计人员可以完成设计工作的所有部分。所以,通过运用诸多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和时间,实施设计技术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现代建筑设计这三者紧密联系,使其更好地融合。对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把握,紧随时展的脚步,用技术来带动创新,提升建筑设计人员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水平和能力,使其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建筑作品。

(二)设计内容的创新运用对策

在当今社会中,一切竞争都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想要取得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必须要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实现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创新,必须要紧随时代脚步,扩展自身思维,开拓创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思理念、设计方法、设计内容进行创新。从艺术发展这一角度出发,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现代建筑设计构想模式。以前,建筑设计并不能很好地权衡工程功能和效用之间的关系,过于注重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设计作品缺乏时代感。而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本身就是对现代建筑设计构想内容的创新,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运用,不仅为现代建筑设计融入了时代感,更使现代建筑设计体现出了文化修养和时代特色,赋予了现代建筑生命和寓意,提升了其艺术品位。

(三)设计构思的创新运用对策

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构思,设计构思决定了设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设计人员在实施设计构思的时候,必须要运用创新思维,将审美观念通过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设计构思是一个完整的想象过程,建筑设计人员为了获得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构思,在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时候,要融入创新性思维。运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素材的收集,完成素材的加工工作。首先,要注重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内涵,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价值观方面、审美方面,都要将创新性全面体现出来。现代建筑设计人员是一个艺术家,因此,必须要对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全新的动态进行高度关注,及时将新的动态、新的素材和新的思想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之中,使现代建筑设计作品更加具有时效性。其次,设计人员要将创新思维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中体现出来,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揭示出来,对设计人员创新性的构思进行明确传达。现代建筑设计人员为了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很好地运用,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新的素材和资料,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推敲。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掌握丰富的知识,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灵感。

三、结语

当今社会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的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创新思维方面的竞争。工艺美术设计同样如此,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必须要提升设计者的艺术品位和创新能力,对现代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观念进行把握和了解,并且掌握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构想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方案与审美趣味和观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顺应时代的潮流,对现代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楠,年艳秋.浅谈信息技术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市商业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2012(07).

[2]涂慷.论工艺美术品展示设计的文化与风格[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篇5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在进行美术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融入美术原则的,重视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不断吸收国内外建筑美术设计的重要理念,从而提升我国建筑美术设计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就针对建筑美术设计思想展开论述。

关键字:

建筑设计;美术设计;设计理念

正文:

1.建筑美术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追求,对于追求审美的步伐大大加快。建筑设计师也开始关注美术与建筑学思想结合的建筑理念,才能够紧跟国内外建筑领域的大环境,符合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变化。因此在建筑中深化美术思想,是建筑设计领域创新与进步的主要方向。我国传统建筑思想主要秉承古代建筑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思路、建筑的手法乃至建筑的选材无不围绕实用性展开着,因此艺术性的跳跃性、创新性设计很少运用。有美术思想的设计思路,是整个当代建筑设计思路的主流,是在传统的实用性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加入了美术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充分发挥了建筑设的艺术特性。当今是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可以说是当代整个建筑设计思想的核心,也是建筑设计理念的一个飞跃。

2.美术设计思想的应用

2.1建筑美术设计与地域特点的结合

优秀的建筑美术设计本身就应具备实用性的同时也不失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才是真正把建筑设计与美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俗人情,好的建筑设计都应采纳地域的特色、把握当地人的审美取向,然后融汇吸收结合建筑理念进行设计。建筑设计与其他设计有很大的区别,建筑设计作品使用时间长、对当地人文有一定影响力并且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部分建筑物的存在,甚至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上海的东方之珠等建筑,都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中国南北跨度大,地域广,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如何把建筑美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特色很好的结合起来,是值得建筑设计者们深思的。

2.2设计思想在建筑形象的创新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人们往往最先对给人视觉冲击的建筑物的外形着手,形成第一印象和第一层次的感知。好的建筑设计形象可以给观者一个深刻印象,从而引导观者去进一步了建筑物深层次的设计。因此第一个层次的设计思想主要是如何从感官上俘获观者的情感,并且让观者通过这一外形的设计产生的感情可以忽略整个建筑的色调、材料等细节。如撒哈拉大沙漠在夕阳下是多么迷人的一幅美景,让人可以忽视它的沙堆、狂风以及干涸。这种建筑美术设计的层次就是每一个设计者需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把美术那种美感融入到建筑中,让建筑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品,这就是建筑师达到的建筑领域的艺术境界。

3.建筑美术设计思想的应用

3.1建筑美术设计思想与科技结合

建筑美术设计思想是建筑设计理想模式一个革新与飞跃。在建筑设计思想的创新中实现美学的思想,那在建筑手法上就有很高的要求,势必要与科技紧密结合,通过科技的施工技术与设计思维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建筑物既保证实用性又能达到很高的审美效果,因此建筑美术设计思想是推动建筑物科技含量的主要动力。

3.2设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现在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筑设计理念完全体现了当代的科技发展技术,因此现代建筑美学设计思想就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建筑设计中不仅仅要有专业的建筑设计理念,还要有更多的科技元素、时代气息体现在设计作品中,是整个建筑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比如北京奥运会鸟巢的设计,这就是美术与设计很好结合的产物。场馆设计高低起伏使整个建筑充满了体量感,并且形状还极富戏剧性和寓意性。鸟巢的结构组建相互支撑,既有独立性又不失典雅,每一根相互搭建的钢材形成了网状的结构,犹如用小鸟树枝搭建的小窝,还引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元素,与当地人文风俗紧密结合,这也是在奥运会馆设计的13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3.3设计技术运用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的科技软件也越来越丰富,随着Coreldraw、Photoshop等诸多设计软件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了设计者的设计作品的质量与水平。很多西方著名的设计院校,设计软件的使用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水平发达的西方对设计软件的重视度,进而可以看出,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设计软件的灵活运用,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完美的呈现出来,并且在时间与精力方面都有所节省。因此设计技术的科技化是将科技、美术、建筑设计完美结合的最有效途径,用先进的技术带动设计思想的进步,从而带动美术水平的与时俱进,好的建筑设计作品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的核心就是创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建筑美术设计思想,就是从建筑的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理念,以全新的设计手法去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峻岩,李克超,邢越男,谭腾龙.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35.

[2]周大鹏.现代建筑设计中造型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J].艺术科技,2015,(11):192.

[3]周欢.现代建筑设计中美术设计的思想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52-53.

篇6

【关键字】建筑,美术,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 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

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 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

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 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

室内设计的意义 :室内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它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科学、艺术三方面,按照设计任务的类 别、个性及各自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取”、“舍”与“轻”、“重”。 室内设计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设计。 建筑的内部对人来说,它更接近人的生活,更应反映现代人的喜、闻、 乐、见和舒适的生活要求、艺术观点和科学技术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更是包括了两个方面:“人的生理要求”和“人的心理要求”。

室内设计的理念 :每个人对室内设计的理念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让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有的人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有的人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著名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说过『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室内设计的风格: 设计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地区密不可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他们的观念和特点也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

(一) 传统风格。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装饰、形式、明暗和家具形式、陈列造型等各个方面,吸收传统装饰的特性,更加注重“形” “神”的特征。

(二) 现代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 1919 年成立的鲍豪斯 (Bauhaus) 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三)后现代风格。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 1934 年的 (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 ) 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篇7

[关键词]文化建筑;环境艺术;审美心理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建筑的快速发展,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建筑数量与规模也获得了飞速增长。在文化建筑自身结构与功能设计上,如何从环境艺术设计上增强文化建筑的艺术价值,需要从关注人的审美艺术需求来探讨文化建筑的艺术性表现。

1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文化建筑具有广泛性,以满足人们参与、游嘻的综合性场所。如展览厅、博物院、音乐厅、游乐园等。当然,也包括过去的历史遗迹,如一些传统学府建筑等。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环境要素,从建筑的内部结构、使用功能上,融入环境学、艺术学理念,突出建筑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文化建筑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文化教育,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发挥文化教育功能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实际需求的满足,实现建筑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建筑内部、外部环境的有序性、和谐性。作为一种泛称,文化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从艺术审美心理上来增强建筑的文化魅力,必然需要立足文化建筑的基本载体,从环境艺术设计思路与手法上,强调不同的设计理念。如对于传统封建王朝的建筑,设计师往往通过相对独立的组墙来划分统治者与平民的领土。当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建筑设计师也更加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化价值。文化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建筑综合体,其建筑内部结构、使用功能的设定,必然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相关联,而体现在美学理论中,即是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

2审美心理下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2.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

从审美学视角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其根本在于通过环境要素的艺术化处理,使其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文化建筑本身是为了营造公共的审美空间,而艺术设计是基于人的审美规律、人的需求来布置的环境空间结构。马克思提出“劳动”是灵活的、而并非机械的、“死”的劳动,是基于有目的的、合规律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对于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在创造审美的过程,表现为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强调“越是复杂、高级的生产劳动,越需要进行周密的艺术设计,来体现审美创造的意义”,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审美创造,其本身在于对美的呈现与实践,创新作为艺术设计的生命,也需要从环境艺术的公众性、流行性上,融入时代性审美爱好与审美思想,并为受众所接受。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还需要倡导独创性、前瞻性,要基于社会公众对艺术审美的发展趋向,来推陈出新。如意大利设计师李斯特在设计椅子时,并非仅限于对椅子的设计,而是在设计一种坐的方式。可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本身的审美创造,包括对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他活动的满足,更是体现艺术设计社会性的基本内容。

2.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

从审美心理上来审视环境艺术设计,其本身不仅要突出艺术设计的内涵,还要体现审美心理的满足。审美欣赏是基于受众的心理体验和感知所获得的一种审美愉悦和享受。同样,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审美欣赏,需要从建筑的设计结构、功能表现、色彩、造型等方面,来满足受众的审美爱好,增强建筑环境的审美意义。对于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审美欣赏,其意义在于对文化建筑艺术形式的表达。任何文化建筑,其本身在满足使用价值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法来营造独特的审美欣赏环境,来激发人的情感愉悦,从而获得合理的、悦目的精神满足。如文化建筑外形结构美、文化建筑的内部装饰美等。

3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探析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

3.1从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中来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

文化建筑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从建筑环境设计上,一方面来体现文化建筑的思想性、艺术性情感;另一方面从建筑环境设计本身来传达特定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风格。如建筑结构对生活现实的贴近,建筑环境对公众情感的服务等。建筑设计师作为文化建筑的导向者,其思想与审美感受往往对建筑主题的设计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激发人与环境的协同关系上,要通过建筑环境艺术氛围的搭建来强化文化建筑所承载的独特艺术审美体验。首都博物馆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保存场馆,其所陈列的文物独具文化价值。在进行文物陈设、布置与分类管理上,按照时间、类别、内容、主题等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并结合文物自身特性来优化博物馆的内部结构,既突出了对文物的保护与收藏,又能够从博物馆环境艺术营造上,考虑到对受众内心审美的诉求。

3.2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思维变化

对于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探讨,过去的设计理念倾向于对服务功能的突出,并适度融入审美文化来增强文化建筑的艺术内涵。如通过导入一些艺术符号,借助环境艺术设计要素来提升文化建筑的审美意象。但对于文化建筑自身所蕴涵的文化要素很多,环境艺术设计无法从中反映和呈现,受众也无法从抽象的艺术符号中来感知文化建筑的设计思维。因此,迫切需要从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意蕴的融合上,突出服务性、自我性,以完成文化建筑环境艺术意蕴的增强。首都博物馆主展厅设计宽敞明亮,各陈列物品依照建筑格局进行整齐排列,表现出室内文物与室内环境的浑然一体,也增强了博物馆自身历史文化的浓重气息。

3.3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审美视野的传达

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建筑审美理念的融合并非单纯的依靠设计来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而是从提升文化建筑的服务价值、设计价值上,来充实和丰富文化建筑的审美视野的延伸,扩充文化建筑的审美意蕴传达效果。

4结语

在塑造和培养审美习惯中,设计师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挖掘感官意识,丰富人文导向。同样,在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主客体建筑元素的融合,从物质性、艺术性上创造审美文化,增强文物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满足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体味和感受博物馆空间环境的多样性,消除审美疲劳。

参考文献:

[1]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1,(3).

篇8

当代美术馆内部功能空间构成及功能理念的拓展

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美术博物馆,建于1764年,接踵其后的是法国巴黎卢浮宫。那个时期的美术馆强调的是藏品的文化价值与其社会地位。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美术馆的定义转向发展服务与向公众开放,其职能在收藏与展示基础上扩展了教育、研究、交流等内容。然而这时候的博物馆,美术馆代表的仍然是专业及少数人员的权威,是一个严肃且令人沉思的教诲的场所,其主要职能重点还是围绕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的工作。这样的定义与职能的限定使得美术馆建筑空间乏味刻板。进入20世纪,随着大众消费以及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美术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必须打破常规,改变沉静以及中规中矩的形象,丰富自身功能需求,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可以被大众消费的,并且能够与其他休闲娱乐场所相抗衡的地方。这样的理念转化必然对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影响巨大,以至美术馆建筑内部功能设置与分布产生深刻的变革。

首先,大众消费的要求促使美术馆拓展其娱乐服务内容,满足公众的文化需要。如烹制不同风味食品的餐厅、使参观者能够休息闲聊的咖啡厅、可以选购商品的特色礼品店与书店等成为当代美术馆不可缺少的空间内容。此外,除了这些当代美术馆设置相对独立且固定不变的功能空间外,许多美术馆会将场馆租用出去,以便举办音乐会、酒会、时装会等商业活动。这就要求当代美术馆在空间布局上既要考虑日常的展览事务,又要兼顾临时性商业活动,使空间更具灵活与多用性。这些功能空间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为美术馆的经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丰富了美术馆的外延,使美术馆的展览与活动能够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甚至成为当地的社交空间。其次,当代美术馆功能需求还包括信息查询设施、安全停车场、空间内供参观者休息的座椅、清洁的卫生间以及残障人士设施、家庭活动场所、婴幼儿服务等基础功能内容。商业服务娱乐功能以及基础设施集中体现了当代美术馆各种愉悦体验的需求,它促使当代美术馆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改观,并向生动性、趣味性转变。

2013年博物馆主题定义其教育职能为“非正式教育机构――博物馆以娱乐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博物馆是启蒙教育之所,但并没有长期持续构建知识体系的义务”。美术馆作为博物馆的分支,其教育的功能当然也不仅仅在于“教”。当代美术馆提倡寓教于乐以及休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理念强调空间氛围和整体环境的生动与趣味性,注重布展形式的灵活以及观众与展品的互动与交流。如慕尼黑现代艺术绘画陈列馆在开敞的大厅空间将宽大的踢步走道设置为供参观者休息之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中庭设置可以使人直接躺卧的宽大的软垫;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其中一个展厅地面铺满地毯,使参观者能够躺在地毯上欣赏墙上的多媒体展示;北爱尔兰W5展馆专门设置了一个可以展示当代艺术品制作过程的参观室。当代美术馆教育理念的丰富与革新,回应了汉斯.乌里奇.奥布里斯提出的展览应该具有的波动性与开放性,这也直接促成了当代美术馆空间布局的包容性。

多义性的空间形态

1.装置意义的空间

“装置”一词中的“装”是指将构成物件的元素进行组构或者重新定义,建立新的系统,它就好像整体中的一个零件。而“置”是指将这些零件放置在一个精确联动的秩序构架之中,在这个构架中,“装”的元素相互咬合联动,并发生关系。

当代美术馆建筑空间就仿佛这样一个“置”,在这个构架中艺术品、参观者、场地空间之间相互发生着微妙的关系。早在1910年,美国潘神博览会上的景点简介中就有这样的导言:“请记住,当你一跨进门,你就已是被展示的一部分了!”。赖特在设计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的内部空间时,也同样考虑到了这种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整个展厅呈螺旋式上升,既是走道又是展厅的空间,使参观者在欣赏当代艺术的同时,也能彼此间形成互动。这表明,当代美术馆内部空间呈现的这种装置性重要的是基于人的体验,而不是展品本身。当空间、展品与人同时参与到当代美术馆的整个场景中,这时的当代美术馆空间成为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换的过程,在其中发生的事件,动态的创造以及未知的体验都将丰富这个“装置”框架。观众在其中获得前所未有独特体验的同时,展品也得到了全新的呈现与诠释。

此外,当代美术馆的策展人或管理者专门委托一些艺术家为展览空间“量身订做”艺术作品,更加突显了当代美术馆空间的装置性艺术特征。

2.中性特质空间

篇9

文化建筑的设计是功能-艺术-技术的空间组合,三者应达到高度的统一。优秀的建筑设计不能脱离总体关系孤立地进行,应将它融入特定的环境之中去考虑。(1)在建筑设计的环节中,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以环境来作为衬托,结合整体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相应的标准,通过物质手段的辅助以及美学原理的分析,从而创造出能够满足当下民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室内以及室外环境。(2)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仅仅可以实现文化建筑的基本使用价值,还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现环境氛围以及建筑特征等精神层次的要素和特征。(3)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将人作为设计的根本,设计的主要理念必须要围绕着为更多的民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来作为根本。(4)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要有调整自然环境的能力,也必须要能够照顾到视觉秩序,除此之外,更多的就是要装饰人的存在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只有将各方面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是一个合格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2从审美角度来考量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物的环境是对建筑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是建筑内涵的深层次的表现。我们从审美、审美活动的角度来对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考量的话,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入手进行探讨:

2.1审美主体更趋向于大众化①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大众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也正是传达和弘扬了这种大众文化。②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社会文化,抑或是公众的需求,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作为文化建筑,也必须要顺应这种趋势,力求创设出更加多元的文化需求,为公众营造出更为宽泛的空间。从艺术的宽泛概念来看,一切都应该是艺术,而文化建筑应该是将普通的生活当作一种人文景观,从大众的生活之中寻找灵感,从而去展示人类生活中不曾被留意到的美。以桂林木龙湖景区为范例:景区交通流线序列为入口、小广场、游客观演台,一次穿越花鼓楼、木龙塔、水榭,最后走过古城墙回到入口广场,因而、景区交通流线也是完美的景观流线。综上所述,无论是大范围的文化建筑,还是与之相关的环境艺术,都必须是与民众的生活相关的、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念,并可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休闲场所的。

2.2信息传达手段的多元化与建筑的人性化(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传播的手段和速度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②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介质和载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这种传播方式甚至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2)范例分析:①现代剧场在传统的“观赏与被观赏关系”这一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观演互动融为一体的亲密空间。②在桂林新区建筑群大剧院、博物馆等设计中,室外设置大面积的前广场组合水景景观和建筑小品,使建筑内外空间流动,用设计手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促进其城乡的文化交流。(3)上海大剧院(图2),是中国传统图腾的现代诠释。地基是方形的、屋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侧墙正面装有玻璃,面向广场,可以使人们饱览全城景胜。

2.3文化传达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量信息,它具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特征。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而非限制性信息,不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得到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必须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模糊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2](2)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感觉和品味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仅仅需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或者最主要的一点进行感受和分析。例如,上海东方东方艺术中心(图3):似五瓣之莲花,中心外壳通透,三个音乐厅如珍宝般地被装在里面,外壁点缀有七彩陶瓷珍珠。整个建筑充满活力,如流动的曲线般优美。

2.4审美是一种直观性的活动视觉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与人的其他感官相比,视觉手段更加的直观,譬如说和语言相比,视觉具有图像优势,所以,审美活动的直观性也是当下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要注意的特点,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手段来传达的信息,通常都是通过视觉手段实现的,可能也需要其他的视听媒介和设计图像的方式对整体的观感进行传播,从而完成对作品的影响。例如,东京艺术大学演奏厅:设计注重其周围的神社和树木的历史以及信仰精神方面的环境。该厅设计时,使用木头、石头、皮革等材料,并采取了独特的尝试,当顶棚过到最高的15m时,光线从上面泄下,如同置身森林中的广场,从“森林”中释放出全部的音乐。

3结语

篇10

[关键词] 动画技术;数字建筑;运动;再媒体化

数字技术以各种方式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批先锋设计机构的带领下,“数字建筑”① 及其设计方法已成为建筑设计中最前沿的探索方向。

1988年,SoftImage公司推出了Creative Environment(CE)1.0版本,这是当时业内第一款能够同时提供建模、动画和渲染功能的整合软件包,后来使用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特效中。1994年,微软购买了CE更名为SoftImage3D,1998年获得奥斯卡视效成就奖提名的《泰坦尼克号》等三部影片都使用了SoftImage3D。1998年Wavefront公司了Maya,目前Maya被认为是当今在三维造型、动画、渲染领域最为强大的软件,但长期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其在电影动画、游戏等娱乐领域的特效功能。动画软件能否在满足娱乐功能以外,从应用领域、设计、文化意义上有所拓展,促进媒体融合,已经引起了当代先锋建筑师的关注和研究。

“媒体融合”是指媒体信息跨越各种媒体形式,被整合为一个新媒体。媒体融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仅指新旧媒体的整合,如电子杂志等;后者除了包括前者外,还包括媒体功能、应用平台、组织形式的融合,如微博网站。数字建筑的出现是媒体应用平台融合的结果,动画软件打通了动画电影与建筑设计的平台界限,促使两者从存在形式到功能、意义发生跨界联系,使建筑逐渐发展成为容纳、传达与表现动态信息的媒体。

动画软件主要从两个途径影响数字建筑设计过程,首先是创意思维途径。

自动画软件问世后,一些建筑设计机构就用它制作设计过程中的三维尺度模拟和竣工后的场景演示。例如,弗兰克•盖里是最早把动画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的人物之一,他在1997年落成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过程中,用飞机制造和船舶工业使用的CATIA软件的动画功能演示了博物馆的虚拟现实场景。但此时盖里只是把动画演示当作设计的辅助工具,与设计创意本身无直接联系。

当大多数建筑师把动画软件当演示工具时,另一些人开始思考如何开发它的创意能力。先锋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对动画软件进行试验的方法,来寻找其创意的可能性。最早将动画软件以一种有别于人手替代工具的“关键性” ②方式引入创意的是格雷格•林恩,他的设计思想一开始就受到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恐怖科幻电影《变形怪体》The Blob的启发,Blob是一个异空间生物,身似凝胶一样可以随意改变外形,林恩看出了Blob的构造原理与Maya的塑形原理潜在的相通之处――“我完全被Blob的数学和几何能力所吸引,Blob能够任意聚合离散达到变形,所谓‘新形式’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小尺度的元素聚合成大尺度的结构,且保持元素的细节”;在对《终结者II》“液金人”的评价中,林恩延续了对软件的迷恋,《终结者II》的魅力不在于其暴力,而是液金人令人惊叹的任意变形力,软件技术完全能够呈现图像之间的丰富的变化细节,为设计过程带来规律和意外并存的成果”;Maya进一步转变了林恩的建筑空间的理解,林恩认为:“以往建筑师在做方案时,会大量、随机地勾画零碎的、概念性的草图,而使用Maya后,人们会由此改变传统的空间思维,围合的空间不再被当作生硬、稳定的直角形态,它更像是一条柔软易曲的手帕。”[1]

通过比较盖里和林恩的创作方式我们发现,盖里仍是凭借主观创意来描绘对象,最后用动画来演示对象形体的虚拟场景,继而修正并优化,动画软件只是作为渲染、展示和成像的工具;而林恩在设计开端就让Maya以主创者的身份“关键性”介入了造型创意,这涉及一个争议问题:计算机能否代替人脑进行创意?林恩坚信,计算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二为技术层面,动画软件对数字建筑设计的影响就是产生了“自生成”技术,简单地说,“自生成”就是指计算机在脱离人的操作下的自我组织、演化的能力。“自生成”技术直接体现在对建筑的形态的突破上。

在传统观念中,建筑是静态的物质实体。然而在软件支持下,建筑能够像动画电影一样通过虚拟手法来表现时空运动。例如,诺瓦克的“超建筑”论,他完全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出“可视化元数据”,输入动画软件再生成出一系列异调的虚拟空间;纽约的“渐近线”建筑事务所以设计互动的虚拟空间而闻名,代表作如纽约股票交易虚拟平台和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两者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空间概念发起了挑战,形成了一种类似于银幕的时空场景,颠覆了使用者观赏或体验艺术创作的感知与接受模式。

“动态”建筑是建筑设计界长期的梦想,按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同时间和空间不可分离。而在林恩看来,世间万物都是靠“力”来联系的,动静状态的改变关键在于“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动态建筑不是在强调建筑是运动还是静止,而是用造型形式来传达转变为其他状态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数字建筑的运动是人为赋予造型的一种观念。

建筑的“运动”大致有三种表现方式,一为自由曲线,方法是用Maya的动力场动画,通过生成曲线来模拟运动时间。林恩列举了电影“《壮志凌云》(TopGun)中空战的例子来解释“自由曲线”,他认为寻找敌机的最佳截击点需要具备三个假设条件:(1)敌机的飞行方向和速度;(2)环境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的气流;(3)为了准确截击敌机,我机必须根据敌机航向不断地调整飞行方向和姿态。因此我机的航迹一定是自由曲线的,曲线上每个位置的矢量速度、方向和时间,都代表了我机在每一个时间维度上都受着敌机牵制力的作用。[2]

在横滨港国际竞赛项目中,林恩对港口周围水陆、建筑与景观、人流、车流、船舶等一系列动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Maya动力场动画的粒子喷射界面内输入数据,将这些因素转化为有影响力的力与场,以一定的力量、密度和速度等向场地中喷射粒子束,生成了一套混杂着海流、人车流、建筑与景观概念化的曲线系统,林恩从中抽取了两股来自于陆地和海洋的强势曲线,作为建筑外观的主要形式;同样的手法还反映在1995年纽约“灰狗巴士汽车总站”设计方案中,林恩将喷射技术生成的曲线,转换成一套管束状建筑结构。

同林恩相仿,另一个来自纽约的设计师古斯霍普也从电影的时空运动中看到了提取自由曲线的可能性。在Ether/I的概念模型设计中,他对两个舞者的表演进行摄像并随机捕捉视频,然后将舞者的运动曲线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用Maya生成出与运动曲线相一致的铝合金建筑结构。从各个方面来看,“自生成”技术是对一定时间段内虚拟运动的抽象表现,它突出了虚拟运动的叙事成分和时间概念。

二为移形,在SoftImage3D中,移形是一种由一幅图像渐变至另一幅图像的变形技术。当林恩等人致力于从无形的运动模式中抽象出建筑形式时,纽约的建筑师科勒登和麦克唐纳声称从杰克逊的MTV《黑与白》中找到了灵感,通过移形,杰克逊的身体可以从男人变到女人,再从白人变到黑人。动画能使人轻松移形,SoftImage3D也能让环境与物体之间连续展现肉眼不可见的细腻平滑的移形过程。在纽约的O/K公寓改造方案中,他们先是用SoftImage3D的“共引制图”功能,将室内空间中的各种家具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的编类,然后用各种环境虚拟力驱动移形技术,从视觉上抹去所有空间对象的棱角,最后再将空间整体扫描制图,实现了从家具到墙面全部无缝连接,地板既可以“移形”为一张桌子也可以“移形”为一面墙,流动的曲线形式将彼此不同的元素构成连续而异质的系统。

三为叠合。在SoftImage3D中,叠加是指将已知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图像置入动画合成器中,把光源、空气及景深等场景参数转化为虚拟力,从而推动图像在合成器中不断被捕捉、重叠,让形象经合成器混合处理后变成时间的定格。叠合用于创造新建筑表皮,建立建筑与环境的文脉。在法国圣路易斯的巴芬霍体育中心上,设计者H&DM公司用SoftImage3D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在合成器中混合重叠,用各种虚拟力对重叠过程施加影响,最终使建筑表皮抽象地反映了周围自然环境;H&DM 对SoftImage3D的偏爱延续到了德国埃伯斯瓦尔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图书馆外立面上,H&DM把德国艺术家托马斯•鲁夫制作的“德国印刷史”电影纪录片,与建筑物同时输入动画合成器叠合,形成了一段时空穿梭的动态叙事场景,造成建筑的“去物质化”。H&DM用特制丝网印刷技术将叠合结果转换成一层建筑表皮,以虚拟时空的方式丰富了视觉体验。

以动画软件为媒介,林恩为代表的设计师发展了一套生成技术,使建筑能够像动画电影一样虚拟地反映创意、对象和时空场景,从而突破了建筑形态的限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体》书中强调,“媒体热葑苁橇硪幻教濉保波特在考察了从口语书写印刷文字电脑处理的历史过程后,在《再媒体化》一书中继续认为,不存在“新”媒体,当代我们看到的媒体,其实都和过去的媒体有所联系,新旧媒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再媒体化”,即“新媒体转引或重构旧媒体的文本内容,并重组成文化空间。”所以,数字建筑能够抽象地表现“运动”,表现出“再媒体化”的趋势,是媒体演变内在规律的结果,而动画技术是它的外部推力。

如果说数字建筑是对传统建筑设计从实践到理论的突破,尝试通过运动、时空关系来重构新空间和新表皮的话,那么,上述案例反映了“再媒体化”的不仅是外观、空间、体量、位置等传统建筑元素,数字建筑“再媒体化”正在转引和虚拟电影等时空艺术的运动形式和叙事情节,重组成新的媒体文化。

注释:

① 凡将各种数字媒体,关键性地引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概念创意、设计发展、细部设计、施工、营造等任一阶段或几个阶段甚至全部过程,并因而在功能、形式、体量、空间或建筑理念上有“关键性”的成果的建筑,均可广义地视为数字建筑。引自邱茂林:《CAAD Talk 1:数位建筑发展》,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3页。

② 在上书中,笔者用了“关键性”一词,借以将数字建筑设计与一般计算机设计流程相区别。

[参考文献]

[1] John K Waters.Blobitecture:Waveform Architecture and Digital Design[M].Gloucester,MA:Rockport,20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