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各国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不论是军事竞争,还是经济竞争。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是影响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重点与核心,一直以来都受到关注重视。从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格局来看,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融合路线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这使得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
国防科技工业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担负着强军和富国的双重使命,主要涵盖: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核六大行业[1]。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在于强军,提供必须的军需用品和供给,为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保卫国家安全提供物质条件,这是国防科技工业首要任务,更是立业之本。此外,国防科技工业在制造业中也发挥着引领作用,牵引着国家经济发展,通过把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技术开发投资量大。从目前实际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情况来看,军民融合是新时代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二、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
实际上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各国军事预算的减少,为了满足军事需求,西方发达国家便已开始通过扩大民用工业技术的方式来进行军事工业,从而满足军事需求。美国就是早期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国家,一九九四年九月美国针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制定了相关法规,并得到了许多西方国家认同,这为美国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框架创造了条件[2]。军民融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的总方针。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延伸,是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家创新潜力,合理配置民用资源与军用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军事环境及经济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各国都在纷纷发展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作用,并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支持。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
(一)建设方向
军民融合已成为一种主流模式,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就以军民融合为主要形式。日本也以这种模式为主,通过国防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另外俄罗斯也是如此。我国应认清当前国际军事及经济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进程,走军民融合路线。我国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借鉴现有经验,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同时反思目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教训,避免走弯路,增强创新体系优越性,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创新体系建设要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发挥技术优势,促进军民技术互转互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工业发展中的能耗问题、污染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3]。另外,要处理好军民关系,整合民用科技技术与军事科技技术,促进技术融合,建设统一的国防科技工业平台,以实现军民技术的互补、相互融合,突破军民行业限制,合理利用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解决公共平台技术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建设原则
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资源共享原则。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构建要符合目前我国实际经济科技实力情况,不能过于盲目,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构建不是孤立的,是在一定环境发展形成的,与我国基本国情有着直接关系,若脱离实际情况,反而会制约经济发展。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整,暂时不可能构建尽善尽美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应循循渐进,逐步建立,稳扎稳打。另外,应在不妨碍我国安全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国际市场,根据技术创新需求引进新技术,丰富技术资源供给渠道,以提高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另外,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高科技工业园区与国防科技园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活跃军民科学技术双向交流,发挥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推动军民融合市场化改革,构建军民一体化发展格局。
结束语: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际市场上,各国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已有很多国家走向军民一体化发展线路。我国也应积极构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促进军民融合,促进我国军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整合国内科学技术资源。
篇2
国防科工委颁布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科工法[*]17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是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指导意见》宣传贯彻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掌握和领会《指导意见》的政策内容及各项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开放,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地方国防科工委(办)负责做好本地区的宣传贯彻工作,重点做好面向社会、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渠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相关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了解、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创造有利条件。
军工集团公司负责做好本集团所属单位的宣传贯彻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把国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积极做好《指导意见》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机关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抓紧开展《指导意见》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的研究制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工作由政策法规司牵头,各有关司局各负其责,要按照《指导意见》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军品科研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承担军品任务、参与改组改制,以及推进国防科技资源共享、开展信息与交流、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等各有关方面,尽快研究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编制指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有关目录,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程序。对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中需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事项,要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公开相应制度、条件和程序。同时,要进一步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军品市场准入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地方国防科工委(办)要按照国防科工委的总体要求,研究提出指导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政策意见和具体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顺利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创造条件。
军工集团公司要结合实际研究具体措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促进本集团的发展,在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积极吸纳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增强发展活力,促进军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转变职能,进一步改进政府行政管理工作
机关各部门、地方国防科工委(办)要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管理理念,进一步树立大国防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切实履行我委行业管理职能,把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活动纳入我委行业管理范畴。
机关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内部职能,要以加强行业管理为目标,及时调整行业规划、行业政策、行业法规、行业标准和行业监督的管理范围,把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地方国防科工委(办)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重点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在军品市场准入、保密资格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的指导工作。要在继续做好对已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备案管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完善登记备案管理的具体程序,落实并公布具体受理部门和责任人,逐步规范登记备案工作。要根据本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积极建立军民互动信息沟通渠道,搭建信息平台,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
四、加强监管,促进军品市场进一步规范和有序
篇3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要逐步扩大非公有资本对国防科技工业投资的领域,形成规范、有序的开放性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格局。允许非公有资本对军品科研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具体投资领域及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和项目合作。非公有制企业可承担武器装备分系统和配套产品研制生产任务,具体承担任务的范围按照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及有关管理办法执行。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所列产品(技术)科研生产活动,应当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参与国防科技创新活动。
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除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外,允许其参与其他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以民为主或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和辅业改制。具体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的范围、方式和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按照加大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升产业规模的要求,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参与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认识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特殊性,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军品科研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和军工设备设施管理规定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相关制度,严格履行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
非公有制企业申请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或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应在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已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或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的,应及时向备案部门报告军品科研生产或改组改制进展情况。
六、向非公有制企业提出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与承担任务单位依法签订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及时跟踪任务进展情况,对于影响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完成的重大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单位)。
七、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可按有关规定使用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室、军工专用测试和试验设施等现有科技资源条件。
八、完善配套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非公有制企业在军品市场准入、任务竞争及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等方面应与国有军工企业一视同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以及租赁、借用、调配等多种方式,为非公有制企业完成重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完善军品科研生产招投标制度,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招投标。
九、完善信息制度,搭建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指导目录、军工产品和技术需求、技术标准等信息,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
十、中介服务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开展政策咨询、管理咨询、科技成果交流、人才培训、科技创新、技术支持、信息交流与共享、项目孵化、筹资融资、认证认可等方面服务。
篇4
资源导向。协调、整合学校内资源配置,争取并引导校内多种资源要素向国防科技聚集。在软、硬件上确保国防科技的发展,推进国防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创新,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建立起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国防科技工作的绩效评价制度,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保障机制,营造高校国防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环境。在资金上要给予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如在学校的“211工程”、“985工程”建设投入中,要优先安排、重点保障一些国防科技重点学科的建设以及重大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实施;在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申报管理过程中,可设立专项有针对性地支持瞄准国防领域的原始性创新、交叉集成创新以及有重大军事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的前期培育。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通过其他资金渠道,对开展国防科研项目的人员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完善国防科研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扶持高校国防科技发展。
政策导向。优化高校国防科研环境建设,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成果评价、利益分配、成果转化等环节上探索灵活、高效的特区政策。高校应根据科技创新优势,突破现有按单一学科组建、适合于教学管理的传统科研模式,建立跨院校、跨院系、跨学科的交叉学国防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优化配置高校学科、人才、仪器设备等多方面的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点从人才评价与聘用、国防科研财务政策、平台投入方面建立适应国防科研发展的配套政策,为新时期高校国防科研再上新台阶做好支撑工作。
提升人才培养贡献能力高校是国防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直接影响着国防科技人才队伍的质量以及创新的潜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向国防系统人才输出的质量。其次,加强师资建设,吸引大批高水平的教师投入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出贡献。(1)加强高校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建设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十二五”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创新战略,制订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引进优惠条件和国防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优惠政策。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大对国防科技人员的倾斜,培育一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开展武器装备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国防科技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2)加强高校国防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国防科技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要求更严、更规范,其管理水平对高校国防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是确保国防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加强国防科技管理业务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国防科技管理调研工作,借鉴国防科研院所及军工集团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高校国防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3)高校立足本校优质人力资源,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和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成长和使用机制,不断壮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由国防科技战略科学家、专家、青年骨干、研究生和管理团队组建成技术线、指挥线协同攻关的研发队伍。
提升创新产出贡献能力高校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保密管理制度不完全适应国防科研特点,创新产出与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需求还有一段差距。因此,高校在建立与国防科技相适应的成果评价机制前提下,首先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其次要提高专利和鉴定(验收)成果均量。(1)建立健全高校国防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由于高校缺少适合和促进国防科技发展的考核体系和评估指标,不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创新产出情况也不够理想。国家应出台关于国防科技成果评价指导意见,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解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师生从事国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成果产出。(2)高校针对国防科研,在考核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一些特殊的管理规定和优惠政策。对参与国防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激励和扶持;建立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评定国防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认定国防科研人员的职称;加快建立健全高校现有民口科技资源和成果的共享机制。
提升创新研究贡献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高校国防科技总经费达80亿元。但从各高校科研经费组成看,国防R&D研究投入、国防科研物质投入、人才投入的比例相对民口部分较小。如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经费比例约占全校总经费的45%,浙江大学约占11%。因此,高校在未来参与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首先要不断加强R&D能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高校国防科技创新平台、扶持高校国防科技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际合作交流、促进R&D能力提升,设立与国防科研院所、国防工业企业以及政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其次要加强国防科研的物质和人才投入。一方面,高校要争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和军工企业院所加大对高校国防科研经费和项目的投入,尤其是非竞争性培育经费的投入。以美国MIT林肯实验室为例,美国军方每年以非竞争性方式,拨付一定经费支持该实验室开展前沿探索研究。通过长期资助,林肯实验室广大科研人员在一种“衣食无忧”的工作状态下,以极高的科研热情,为美国军方提供了大量的、能够支撑长远发展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其从事国防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将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投入到国防科研项目中,提升国防科研项目的产出质量。
篇5
关键词:非公经济;国防工业;发展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军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战争的模式和军事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科技强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近年来,已经有一批优秀的非公企业在国防工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的参与了重点武器装备的科研开发,有的为军工系统生产配套设备,有的参与了引进国外装备的国产化研制,不同程度的做出了贡献。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促进国防工业快速发展
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国防工业提供了新的资金注入渠道、新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促进国防工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加深了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
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是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提高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客观需要。所谓的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就是非公有经济经过行业管理部门审批获准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参与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非公有经济进入国防工业领域,会给国防工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二)加强了国防工业的竞争力
国防工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垄断行业的状态,基于限制因素很多,使得非公经济望而却步,同时也造成了国防工业缺乏危机感和竞争力,发展缓慢的现状。大力引进非公经济,创造合理竞争的平台,是提高国防工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促进传统军工企业观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改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完善。要积极吸纳非公经济资本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参与国防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国防工业资本多元化,以提高国防工业的竞争生存能力。
(三)拓展了国防工业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来源渠道
国内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及其特殊优势,使其具备了参与国防科研生产的能力和条件,并正在成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现代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过去,我国的国防工业一直是“吃皇粮”的状态,资金来源单一,技术更新缓慢,引进非公经济之后,可以用导向型国家投资来指导非公经济的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率,融合地方的先进技术改良装备。
二、促进国防力的提高
伴随着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对于提高国防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和水平
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研生产活动,不仅能够降低武器装备的研制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而且通过非公经济自身的灵活运营机制和资本投入,可以进一步促进国有军工企业机制转变和自身发展,还可以规避国外对我国军费投入的舆论攻击;同时,也有利于引进国外禁运的一些高新技术的产品,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促进我国国防工业的创新发展和研制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是靠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来推进并实现的。人力资本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前,我国国防工业企业人才资源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除了通过军事院校,部队实践和自学成才等途径之外,更要充分利用非公经济科研机构学科专业,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上的优势,积极引进各类非公经济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国防工业企业的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三、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国防工业广阔的市场对社会开放,在宏观上扩大了内需,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领域是军民融合的切实表现。对于国防工业来说,它带来了更新的技术,更多的资本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进入国防工业,是投资渠道的另一种拓宽,是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方式。过去军民企业的互不相关,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以后,社会的资源得以重新整合,有效利用利用,大大节省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使得市场配置资源更好的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二)加快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化大协作体系
国防工业的技术创新保证了国防工业具有技术外溢的“势能”。使得国民经济中的其他经济体可以通过国防工业的技术外溢,吸收国防工业的知道存量,加速在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积累,进而提高国家平均技术水平,加快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杜人淮.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的理论探讨[J].军事经济研究,2004(4).
2、叶卫平.论树立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J].国防科技工业,2004(5).
3、赵建元.军民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国防科技工业,2005(8).
篇6
关键词 福岛事件;国防;科普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05-02
0引言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的简称,它是指将由科技共同体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有意识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科学技术普及实际上是一个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科普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使公众理解科学。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南海域发生9.0级地震和大范围海啸,受其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四台机组连续发生氢气爆炸,周边放射性浓度严重超标,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一时间,核辐射阴云遍布全世界,更引发了我国民众的极大恐慌,“抢盐”风波一天之间席卷了全国。面对突然出现的“福岛事件”,氢气爆炸是不是核爆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会影响到中国吗?海产品还能不能吃?我们要不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何防护?核电站到底安全不安全,我国还要不要发展核电?
一系列的疑问盘旋在人们心中,人们对“核”的陌生显而易见,谈“核”色变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人们对对核知识、核常识严重欠缺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国防科普工作缺失和存在的问题,福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全社会尤其国防科技工作者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使我国国防科普工作尽快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1 国防科技工业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国防科普意识相对缺乏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主要由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科技等几个部分组成,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标志性事件充分显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国防科技工业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防科技工业在以“高、精、尖”著称的同时,却忽略了向民众广泛传播和推广国防科技知识,科学研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科研方面的交流和工作也多限于系统内部和业内人士,国际上相互封锁,国内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对于科普的认识严重不足,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不能把国防工作放在相应的位置和高度上,也就难于有切实的行动进行科普活动。
1.2 面对紧急事件临时“恶补”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
福岛事件突发,引发了民众的极大关注,各家媒体的各种宣传报道呼啸而至,专家被请出来了,记者走进了“大亚湾”核电站,公众被动地接收着各种与“核”相关的信息。事隔两个月,许多疑问还未能解开,但福岛引发的“核”声音小了,一切恢复了平静。回想起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进行了72小时的连续报道,轰轰烈烈的宣传过后,相关信息很难再觅踪迹。这些 “大餐”并不能代替“家常便饭”,人们需要的是长期的、连续的、系统性的学习。
1.3 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内部组织机制不健全,难于形成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
1987年原国防科工委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一些科普活动,但基层单位并没有设立对应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任务没有落实到人,也就造成了科普工作缺乏系统规划,政策、措施难于落实;科普工作者队伍比较薄弱等一系列难于解决的问题。
2 启示与对策
2.1 严格区分与非密,专业与科普的界限
国防科技涉及国家安全,为提高本国战略地位和威慑力,各国无一例外的都采取着严格的保密措施,我国也在不断强化保密方面的政策措施。面对“泄密”危险,我们是不是就不能面向大众科普了呢,当然不是。严格区分“”和“非密”信息是摆在国防人面前的头道门槛,现在国防系统的科研单位都设有专职的保密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其相互配合管理下,严格区分内容和非密内容,指导科技人员在相应的范围内从事科普活动,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达到公众国防知识权益最大化是现实、可行的。
2.2 加强国防科技人员的科普意识
国防科技工业中聚集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拥有得天独厚的知识优势。但长期以来,相关管理部门以国家需要为导向,目光瞄准在国际前沿的学术问题上,科研人员则专心于自己科学研究,致力于科研课题的申请、实验,项目检查、鉴定、验收。在没有相关机制的引导之下,科研人员很难有意识,抽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普工作中去。因此,通过加强宣传报道、内部教育、社会舆论等形式使科研人员逐步树立科普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科普也应是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科研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如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所说:“应该认识到,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者份内的事,是则无旁贷的。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己科学工作的一部分。”
2.3 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长效机制,使国防科普工作走上系统化、正规化轨道
国防科技工业科普工作应从建立健全机构做起,由内而外,通过正规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科普运作。目前,国防科研工作已形成相对完善、正规的科研管理体系,国家对国防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加大,科研经费相对充足,在此形势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科普工作的组织机构和政策体系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把科普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和领导及科研人员考核的范围内,鼓励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科普工作,是时代赋予国防科技工作者的一项历史重要历史使命。
微观上,通过多种方式使人财物效益最大化,如: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在其退休后利用1年~2年的时间,鼓励其撰写一些科普著作,或是定期举行国防知识科普报告等。这样,既能缓解老同志突然从一线撤下来的不适应,又能发挥其余热,把多年的积累有效的传播下来。
3 请进来,走出去,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国防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形式灵活多样,国防科技知识的普及也不例外。除利用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电影等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外,利用国防系统内部的优势资源,建立开放的科普实验室、专题展馆,请一线的科学家定期开展科普课堂等活动传播国防知识等。还有,把内部展览、资料等经过整理、加工、解密后制作成适合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信息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国防科研单位内部设立或挂靠有许多的学会、协会,作为学术团体,充分挖掘其潜能,利用其内外兼修的优势可更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科普活动。
4结论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我国国防科普工作的警钟,加强国防科技知识宣传和普及已刻不容缓。反思国防科普工作,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内部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示我们应强化国防工作意识,尽快建立健全国防科普工作机构,积极有效的开展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国防意识和兴趣,努力开创国防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高云.对目前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天津科技,2001(1).
篇7
[摘要]以电子科技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创新建设为例,重点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培养模式、专业培养体系建设、实
>> 国防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军民融合制度建设研究 走军民融合式道路 提升国防建设质量 依托国防特色文化,提高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 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探究 国防特色高校发展新形势分析 军民融合:现代国防安全之盾 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建立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时代的需要 新时期军民科技融合和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构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在国防、经济建设中走军民融合道路 军民融合式发展背景下深化国防动员建设的战略思考 军民融合发展视域下的南昌地区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创新途径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 军民融合式后勤装备维修体系建设研究 军民融合式国防油料储备体系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任君翔.生师比视角下高校扩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6,39(1):2833.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take an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 of the detec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UESTC) as an example, the major measures for specialty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We study this topic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staff and research group building.Aiming at the major problems faced to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detec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specialty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national defense specialty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防工业;政策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5102
1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1)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产品市场。国防工业产品市场(俗称军品市场)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市场规律组织武器装备科研技术研究、工程制造和生产采购的所有科研生产经济活动。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产品市场,要求逐步开放国防工业产品市场,打破军工系统内部大配套的格局,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在保障国防安全条件下,适当降低军品准入门槛,将一些零部件、原材料和中间加工制造采用许可证管理、招标、订货等办法分包出去,选择有条件的民用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进行研制与生产。
(2)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工业技术市场。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为141353家,企业数量比2003年增加了13.1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54270家,私营与个体经济企业52844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8.39%、37.38%,全国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3003亿元,这表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防科技的实力和能力。
(3)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防工业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明确表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国防工业企业的改组改制,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因此,要积极吸呐民间资本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参与我国国防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国防工业资本多元化,以提高国防工业的竞争生存能力。
(4)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人力资本市场。人力资本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直接决定了其服务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与质量,在国防工业系统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国防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不够雄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优秀人才紧缺。因此,加强国防工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和民营科研机构学科专业、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上的优势,积极引进各类民营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国防工业企业的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2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对于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制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2005年5月27日,国防科工委正式对外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对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进行“正名”与“鼓励”。根据该《办法》,民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将获准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民营企业可以进入国防工业,但也不一定完全就能够进入国防工业。因为,军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法规,确立了有关制度,但尚未构成民营企业进入军工市场的充分条件,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利润因素。
首先,武器装备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的产品,平时军队对武器装备的消耗量非常有限。同时,一国政府为了保持军事技术上的领先性和降低武器装备的淘汰成本,对同一型号的武器装备等产品采购量也十分有限。如果一次性订货批量过小,会造成企业生产和经营防务产品规模上的不经济,甚至可能陷入亏损。武器装备产品订货间隔期长。另外,一些武器装备更新周期长,当某种武器装备批量生产和装备军队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进行更新换代,期间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存在专用设备、人才等闲置浪费现象,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进入国防产业无利可获,或者获利甚微,民营企业就会缺乏进入国防产业的意愿。
(2)风险因素。
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面对投资与生产的双重风险。首先是专用性投资风险。武器装备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防务的特殊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工艺、材料和人员等都有一定特殊的要求,客观上要进行一些专用性的投资。这个专用性投资,仅仅“锁定”在武器装备生产上,企业能否获得武器装备订货任务,以及获得武器装备订货规模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武器装备生产专用性投资的效率。其次是武器装备技术开发的风险。在武器装备的技术开发中,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面临失败率极高的风险。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所承担的这些风险,如果不能使企业有获得高收益的预期,甚至使企业产生利益受损的预期,那么民营企业就不愿去积极面对这些风险,也就不敢进入国防产业。
(3)准入的高门槛。
国防工业准入的高门槛增加民营企业的进入难度。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事关国防安全,因此,武器装备需求方出于对国防安全的考虑,对武器装备的生产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而,民营企业要进入国防工业,必然面临着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主要表现在:①特定技术要求高;②进入成本高;③特殊标准要求高;④安全保密要求高。
(4)政府的严格管制。
武器装备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进入国防工业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管制。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入国防工业的企业通常采取的是政府指定办法,即由政府直接指定某些企业作为专业性军工队伍从事武器装备的生产活动,任何企业不得随意进入和退出国防工业。目前,虽然民营企业可以参与部分武器装备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也被严格限制在非常有限的产品生产范围内。政府对进入国防产业的严格管制,导致民营企业与国有军工企业在武器装备生产上的不平等地位。
3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政策保障机制
(1)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资质认证机制。
民营企业要想准入国防工业,必须符合国防科工委制定的“许可证”制度和军队制定的“资格审查制度”所规定的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严格审查,才能具有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资格。①要验证民营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要验证民营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资信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良好的资信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能够作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安全保密,并在合同履行中有良好的业绩。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国家或军队有关标准和要求,管理正规有序,体系运行有效。③要验证民营企业是否具有履行装备研制生产合同的条件和能力。
(2)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项目招标机制。
项目招标机制是指武器装备采办方拟采办武器装备的内容、要求等以招引或邀请某些愿意承包的企业对武器装备采办项目所要求的条件等进行报价,从而通过比较来确定理想的中标企业,达成协议的活动。在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行项目招标制度,能够促进民营企业与军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降低国防采办经费,优化国防工业结构的目的。
同时,要界定实行招标制度的武器装备领域。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投标制度在实际中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不完全适用于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产业。完全适合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的武器装备多数为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普通的原材料等。而大型高技术武器装备,由于高技术性和保密性的原因,只能采取分阶段竞争,招标制度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至于战略层面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实行竞争,所以招标制度完全被弃用。
(3)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信息交流机制。
由于我国没有国防科技装备制度,武器装备需求信息缺乏沟通渠道,军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标准是什么,民营企业无从知道;政府和军队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技术状况和产品也不清楚。因此,在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过程中,要强化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供需信息的收集及交流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交流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①完善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公共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归集部门,制定信息归集标准,建立联动监督制度,推动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供需数据信息开放共享。②定期举行一次“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情况通报会”,为民用工业企业界向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提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建议提供一个正式途径。③成立涉及国防科工委、军方、地方政府、民营科技工业企业界的小组或专门委员会,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4)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质量监管机制。
能否满足合同规定的“需要”,是衡量合同履行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武器装备质量的好坏只有在军方购买之后才能观测到,属于一种典型“经验品”。因此,要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由民营企业承担的武器装备研制任务的质量可靠。
①实行全指标、全过程、全系统质量综合管理,针对武器装备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方法、制度等内容。使质量管理扎根于质量生产的每一个环节。②实行军用标准的简化改革,大力推行性能规范政策。③建立合格制造商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要确保武器装备质量安全可靠,就要实行资格认证。资格认证合格者载入合格制造商名录,并将成为按性能规范订货的优先选择对象。
(5)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政府科学决策机制。
政府对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运行进行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政策。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运行效率。为了使政府政策能够合理地指导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活动,从而确保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就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政府决策失误造成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低效率或无效率,防止出现军工发展的大起大落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现象。构建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最重要的是在决策主体、决策机构思维和决策程序三个方面实现根本的转变,以通过界明决策主体进一步解决好谁来决策的问题、通过端正决策思维进一步解决好为什么决策的问题、通过优化决策程序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决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海平.民转军―世界军工发展的新趋势[J].国防科技,2004,(4).
[2]张晓军.英国军民两用政策的启示[J].中国国防报,2006,7(25).
篇9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计划编制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是从国防科工委下达的第一批投资计划到该项目实施完成的时间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批复中专门有建设周期遥要确保该工程项目在规定的周期完成袁项目管理部门必须合理安排该项目实施进度袁要具有超前谋划的意识袁统领全局袁根据工程批复的建设周期袁合理设计安排投资计划袁根据已到位工程资金情况渊有企业单位自筹和贷款资金的项目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投资计划袁在计划下达后抓紧自筹资金的落实和贷款手续的办理冤及科研生产实际需要袁合理安排资金和项目实施年度尧季度和月份计划袁严格计划管理袁定期召开计划协调会袁落实项目责任人袁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遥。
二、加强责任落实,规范过程管理
军工固定资产项目实施最终目的是保障科研生产顺利进行袁并为各单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袁尽快发挥对科研生产的保障功能遥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袁同时要把建立项目建设的责任制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袁一方面是项目单位实行法人责任制袁另一方面每个子项实施都要确立项目管理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袁认真履行职责袁细化落实责任目标袁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遥严格按项目批复和规章制度执行袁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袁必须履行调整报批手续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袁对需要招投标的项目袁严格执行招投标相关规定执行遥2007年4月袁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司刘副司长作为嘉宾袁在网上和网友就国防科工委就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329个问题进行了答问袁随后又针对工程建设中相关问题编制下发了叶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手册曳袁2009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又下发了叶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和审批若干规定曳袁这些制度的出台袁很好的解决了军工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袁指导和规范了项目申报尧审批和实施验收工作袁提高了国防科技固定资产投资行业管理水平遥只要在项目管理和实施中严格遵照制度执行袁才能顺利完成项目实施袁最终确保项目通过验收遥。
三、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监督,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要想使项目顺利完成袁必要加强沟通袁一方面是本单位和上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袁另一方面是单位内部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所在车间渊研究室冤之间的关系袁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袁动员各种资源和力量袁才能加强实施的力量袁最终推进项目建设遥另外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实行过程监督袁各单位都必须成立相应的部门并配备相关人员参与项目关键过程监督袁在项目招投标尧合同洽谈签订尧子项目验收尧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严格监督管理并加强监督考核力度袁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袁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袁并进行整改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袁举一反三袁把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实处袁避免出类似问题袁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遥。
四、严格基建程序和资金管理,加强项目自查
项目资金管理要实行野专户管理尧专户存储尧专人管理和专款专用冶十六字方针袁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曳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曳尧叶集团公司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曳等相关规章制度袁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尧足额到位和安全使用袁努力防范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发生遥项目建设单位要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单位建设项目进行自查袁检查是否存在严重违规尧是否擅自调整项目概算和建设内容尧对需要调整的项目是否按规定和程序办理了审批手续尧是否存在乱摊成本尧挪用资金和违反基本建设规定等问题袁如果存在袁则应立即整改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袁使项目管理做到理性化尧规范化和合法化袁为项目顺利实施和将来通过竣工验收奠定良好的基础遥。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袁各单位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对固定的人员袁加强投资队伍的力量袁使项目管理具有连续性袁要不定期对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宣贯和学习袁提高认识袁从思想上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袁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袁从行动上加强对投资工作的实施管理遥造就一支适应集团公司发展需要袁熟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和程序袁了解航天科研生产特点和流程袁具有较高全局意识尧专业化管理素质尧职业化管理水平的人才遥。
篇10
一、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利益的调整,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的宏观调控制度。
1、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发展,我国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市场化取向也日益明确。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即使市场机制是完全地发挥作用,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而国家利益的刚性又使国防经济运行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离不开国家计划的宏观指导,在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取向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指导性的计划制度。
针对现有计划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市场化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计划制度改革,从总体上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国家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制度模式。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制订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计划来推动制度创新顺利进行。今后一段时间,在促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需要尽快建立以下支持系统:一是科学的宏观调控计划目标系统;二是强力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统;三是计划的决策、审议、咨询与评估系统;四是现代化的经济预测和信息系统;五是重要商品、物资的采购、储存与调节系统等。
2、完善多元化的投资制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文件的出台并实施,我国国防经济领域多元化的投资制度已初步形成,大量的非政府财政资金不断进入国防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的渠道也不断得到拓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必须进一步完善。
第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管理方式,确立相关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国家投资的保全制度,加强投资和项目监管,强化各方面、各环节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探索采用代建、租赁、借用、补偿和调配等新的投资方式。
第二,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现实要求,积极引入非政府性的社会资本,切实推进国防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军队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性引导和资投入,可采用事后补偿等办法,鼓励相关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前期研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同时加强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对国防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研究,合理、科学地确定国防经济投资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相关投资主体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三,加快培育国防投资领域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深化现有军工企业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市场投资主体;二是大力发展投资市场化的投资中介体系,鼓励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咨询、信息、资产项目评估、预决算审计验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规范的投资中介机构;三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以适当的形式整体上市,适度增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3、完善相关财税金融制度。在历史上,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对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资助和扶持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时期,现有财税金融制度离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要对承担国防任务的有关企业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建立规范、公平的财政、税收支持、服务体系。从财政、税收上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开放具有军民两用或通用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防领域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生产、引进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其次,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营造更加有利的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国防市场。同时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进入国防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具体、有效的国防经济运行机制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离不开健全、成熟的运行机制。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以下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准入与退出制度。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军品市场的准入与认证,把符合法定条件、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用高技术企业广泛吸纳进来,与军工企业一道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对进入军品市场的单位和任务承制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形成灵活有序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标准制度。可借鉴、参照发达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要求的尽量直接采用,不再单独制订军用标准,在确保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符合军用要求的民用标准,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用标准代替的军用标准,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各种已经失去先进型的军用标准进行修改,并使之制度化。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建设和研发;通过设立民用高技术提升国防基础能力的专项资金,鼓励吸纳、引进民用高技术和相关能力。二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消民用高技术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顾虑。对于企业自行投资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建设设备,其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成果转让时应缴纳知识产权转让费或培训费;鼓励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化收益。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要建立有利于推进军民融合的信息服务和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并动态跟踪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相关情况和动向,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级别的军品需求信息制度,建设开通政府主管的军品市场网站,搭建适合民用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等信息,指导民用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为民用企业提供了解军品市场进入政策和程序的低成本渠道,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障碍与问题。二是建立军品市场信息统计、补充、完善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并适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军品市场的经济分析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基础,成为有关政策制度形成的有力支撑。
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引进民用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程序的监督,强化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军品任务招投标制度的要求,分别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寻租等腐败现象滋生。二是加强对程度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保密规定和相关行业的特殊要求,建立军工科研生产资格审查、资质认证制度和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对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相关企业进行诚信跟踪和管理,切实把好民用企业的进入关。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要受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在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
1、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采购方面。首先要制订、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法》(规范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确立投资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明确各层次投资主体的经济权益和责任风险,以及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等;将承担国防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等纳入投资计划等)、《军品信息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军品信息的范围、军品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渠道、军品信息的权限等)、《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范国防科技成果产权的属性、管理权限与职责等,明确在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国家、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权属关系),等等。其次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如要完善《合同法》中对军品合同的具体规定、修订有关军品税收政策,对承担国防任务的企业包括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一视同仁等。此外,要对一些已经过时、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或总体上已不适应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甚至相抵触的法律或法律条款进行废止。
-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题研究范例
- 下一篇:关于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