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

篇1

1 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

初发病时尽量保持患者的良肢位。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 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软枕上,肩部外展50°,内旋15°,屈肘40~5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手握健身球或纱布卷。下肢为屈曲位,在膝下放置小枕,腿外侧放置砂袋,防治下肢外展或外旋,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尾成直角,以防止足下垂和外翻。

2 防止患者肢体受压

在发病急性期最好采用健侧卧位。为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部静脉炎等并发症,要经常交换,每2 h翻身一次,在翻身时,应用健侧卧与平卧位交替的办法,尽量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侧肢体过度受压。

3 给予患者肢体按摩

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是注意患侧上下肢的按摩,达到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目的,且预防褥疮和静脉炎,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进行按摩时,动作应轻柔而有节奏,使瘫痪肌放松,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

4 床上被动运动

主要防止肌肉萎缩和足膝关节变形,采用关节活动被动运动的方法。被动运动时,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近关节到远端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关节方向活动度,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和急于求成,对肢体的小关节如腕、指、 踝关节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应按规定多做运动。

5 转移和平衡训练

发病次日即可在床上练习翻身,开始先作双髋向两侧摆动,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注意转动躯干时,健手应握住患手,随躯干配合头的转动同时翻转。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可用特制皮带栓系在床尾栏杆上,锻炼上肢伸肌及躯干肌肉的强度,之后进行坐位、立位的平衡训练,及步行、转身、上下楼的训练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篇2

关键词:pilon骨折;围术期;序贯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77-02

Pilon骨折一般是指累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主要表现为胫骨远端关节面碎裂严重、松质骨压缩及干骺端粉碎性骨折[1]。在围术期内采取积极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pilon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Pilon骨折手术病人通过精心的序贯护理干预,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10月间共收治Pilon骨折延期手术患者6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18例,碰撞伤15例。依照Ruedi-Allgower分型[2],65例骨折患者包括Ⅱ型37例,Ⅲ型28例。依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行序贯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性别 男女平均年龄(岁) 骨折分型 ⅡⅢ 实验组36201636.8±6.02015 对照组29191035.7±5.81713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均接受围术期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①开放性伤口护理②术前肢体的准备及护理③术后护理及临床观察:取合理卧位,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注意更换术后切口渗血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④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及肢体康复训练:术后疼痛反应消失后,指导病人尽快行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的关节屈伸锻炼,3~4次/d;6~8周时,如X线复查显示初步骨痂形成,可应用CPM机(下肢连续被动活动器)辅助关节功能锻炼活动,注意控制活动幅度和病人耐受性,30min/次,2~3次/d,循序渐进、由小至大,直至可练习下地行走。

1.2.2 序贯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验组注意加强序贯护理干预措施,包括:

①术前心理疏导。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注意与病人的沟通、交谈,掌握其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平复焦虑情绪,减少心理恐惧。

②无痛护理措施。应用临床无痛护理技术如无痛输液、注射、穿刺、换药等,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镇痛泵,减轻pilon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内的疼痛感。

③术后康复指导。嘱患者术后多食高钙、高锌、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坚持户外活动1h/d,适当补充维生素D、鱼肝油滴剂。定期随访或要求病人定期参加护理门诊,指导病人有计划地进行后期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来院复查时发放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使用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上述护理,65例Pilon骨折手术患者均取得理想疗效,围术期内未发现护理并发症。从术后预后指标来看,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负重锻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X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100%(3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6.1%(25/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ilon骨折属于关节内复杂骨折,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所造成,由于头、胸、腹等严重复合伤,基础性疾病或延误送诊等因素的影响,多数pilon患者会采取延期手术方案进行治疗[3,4]。正确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各项准备以及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实验组病人采用序贯式护理方式,从临床预后指标比较来看,序贯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原因反映为3点:①加强疾病认知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清楚地了解到延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②连续性的功能锻炼指导和饮食护理。合理饮食,为骨折患者补充体内消耗,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科学、合理的主被动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患者静脉回流和关节功能恢复,尤其是Pilon骨折踝部肿胀明显,早期行膝、踝关节CPM(持续被动锻炼)利于腓肠肌运动,改善下肢动脉血流,预防深静脉血栓。③无痛护理。疼痛是临床观察的第五项生命体征,应用临床无痛护理技术如无痛输液、穿刺、镇痛泵等,可以更好地疏导患者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功能锻炼。这也是实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100%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序贯护理干预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是改善pilon骨折患者护理质量与临床预后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华,程敏,姜为民.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58-1959

[2] 郭璐瑜,梁凤娇,梁秀兼.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67-68

篇3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组均给予以下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多为骨质疏松情况下稍微暴力作用所致。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到股骨颈骨折相关手术进行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关节置换术。本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59~72岁,平均67.2±5.7岁。其中头下型骨折24例,经颈骨折34例,基底部骨折7例。9例合并有糖尿病,17例合并有高血压。

护理措施如下。

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要了解患者合并相关慢性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处理,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度。如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降糖,降到手术允许范围,高血压患者实施控制血压,降低到手术许可范围内,嘱咐患者戒烟等。术前1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会因为骨折情况而出现焦虑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老年人性格特点,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寂寞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感觉到温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让患者对置换术有较深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配合治疗。

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前教会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意义,让患者指导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肢肌力的重要方法。让患者掌握股四头肌、上肢的舒缩功能锻炼过程。

术后护理:①术后要对患者采取正确:让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双腿之间放置T型枕,保持外展30°中立位,避免内收和内旋,防止关节脱出,在对患者搬动或翻身时,要注意髋关节和患肢整个脱去,避免关节脱出。②术后预防并发症: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早下床活动,嘱咐患者清醒后主动对下肢肌肉进行锻炼,可让患者穿戴高弹袜等。加强术后管理,特别是全麻患者术后可雾化吸入,利用患者痰液咳出。术后要监测血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天,患者可主动对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锻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并指导患者在锻炼期间正确的呼吸方法,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防治肺部坠积性肺炎发生。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踝关节和足趾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对患肢进行水平移动连续。术后1周,患者可站立练习,对髋关节进行伸展训练。进行骨盆左右摇摆锻炼,进行屈髋关节练习。术后2周左右进行扶拐或者负重练习等[1~3]。

结 果

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出现1例出现并发症。采用骨水泥固定患者可完全负重训练,非骨水泥固定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部分负重训练。多数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本组均随访,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多是骨折疏松发生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同时多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上述往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导致手术效果降低[4,5]。除了在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外,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述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避免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如护理,可防止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相关肌肉舒缩训练,提供肌力,并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护理干预,保证康复锻炼在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6,7]。

本文结果显示,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行康复锻炼,术后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说明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涪容,何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明[J].西南军医,2009,7(4):648-649.

2 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位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7(4):21.

3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14.

4 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372.

5 黎裕萍,杨熙华.程序式健康教育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72.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

【关键词】 康复护理模式;乳腺癌;影响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生率现已位居女性所患癌症中的首位⑴,且每年都呈递增的趋势,发病的年龄也渐趋年轻化。由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故实施系统、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院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了54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左乳腺癌22例,右乳腺癌32例。将5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文化程度及治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54例患者经细胞学穿刺或者术中冰冻切片均确诊为单侧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时护理干预,术前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模式,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功能训练方法。

1.3.1 入院时护理干预 按照常规的入院流程接待患者,仔细评估其病情、心理、家庭、社会支持等情况,并且向患者介绍责任护士,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⑵。生活上体贴关心患者,言语上尊重保护患者,为之后的护理干预打基础。

1.3.2 术前护理干预 由于乳腺癌的患者对癌症否认,对手术害怕,对预后恐惧及担忧术后胸部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详细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耐心地聆听患者的主诉,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治疗的进展和成活率等,请接受过此类手术而且已经痊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让患者了解重建的可能,以增强患者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1.3.3 术后护理 ①帮助患者顺利地渡过心理调适期,告诉患者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的促进患肢的淋巴回流,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患肢的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功能锻炼。②加强对患者伤口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患侧的上肢皮肤出现青紫且伴有胸带松脱或者皮肤温度降低,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如何妥善地固定负压吸引器;为了防止患者肢体发生肿胀,向患者介绍如何保护患者的上肢,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时使用两个垫枕以抬高患侧的上肢,下床活动时使用吊带托扶,如果需要他人搀扶则只能搀扶健侧;避免在患者的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术后2—3d,患者可开始进行手指的主动与被动活动,然后逐渐发展到肘部和肩部,锻炼患者自己梳头、洗脸、进餐和手指爬墙的运动,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1.3.4 功能锻炼 术后加强患肢功能训练非常重要⑶。告诉患者术后7d内不上举,10d内不外展。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适可而止的原则,加动作时不增加运动量,加量时不增加动作,但是不可停止训练。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24d内指导患者做伸指和握拳的动作,活动腕关节,每天3—4次,每次5—10min;术后2—3d患者可做前臂的身躯运动和坐位屈肘、屈腕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下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4—6d指导患者练习患肢触摸同侧的耳廓和对侧的肩部,待患者可顺利的触摸到同侧耳廓时,进行梳头练习,先从患侧梳起然后逐渐向对侧,告诉患者使用患肢洗脸、进餐的积极意义;术后7—9d患者可进行抬高上肢的锻炼,一直到与肩平行,还可以进行爬墙的锻炼;术后10—14d可以根据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体力逐渐的进行上肢抬举、外展、旋转等活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继续加强对患肢功能的锻炼,可以重复上述的动能练习,直到患肢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为止。

1.4 疗效评价指标

让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均进行功能锻炼演示,动作熟练并且达到预期目标的患者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的功能锻炼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切除后会出现胸部外形的改变,患者的思想负担重,担忧术后患肢的功能能否恢复良好,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固然重要,术后患肢的功能训练也必不可少。我院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患肢锻炼,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⑴ 郝. 群.任利秀.曾朝英.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导.2009.7(20):18—20.

篇5

关键词:InterTAN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临床上目前多倾向于微创手术治疗。InterTAN髓内钉是新一代髓内固定装置,主钉的近端采用梯形横截面设计犹如关节假体柄设计,能加强髓腔内的旋转稳定性,更符合力学要求,对抗外侧应力,提高对外侧壁的支持作用[2]。我院骨科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共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7 5.8岁;合并一种基础病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高血压病11例,2型糖尿病2例,脑血管病2例;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病3例。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予患肢制动、牵引,完善术前各项相关检查,评估手术麻醉风险,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因人施护,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对无明显手术麻醉禁忌证的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d下床负重行走,行功能锻炼。住院10~22 d,平均住院15.6 d,术后未发生1例护理并发症,均病情稳定出院。

3护理

3.1手术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心、肺、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术前要详细了解患者各器官功能状况,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增强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避免术后加重或诱发患者原发疾病的发生。

患者由于骨折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且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易发生焦虑、恐惧,担心预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护理人员应细心照顾患者,加强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耐心解释,介绍手术优点,讲解手术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参与护理,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精神及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2手术中护理 InterTAN手术术中需要使用骨科牵引床,老年患者骶部、会、足部软组织变薄,脆性增加,血供不良,在牵引复位的过程中,易造成褥疮。应协调手术室护士在复位时动作轻柔,安置好软垫,预防压疮、血管及神经损伤,同时注意保暖,及时观察体温变化。

3.3手术后护理 术后24 h常规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并记录1次/h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同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和患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汇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注意补液速度,维持出入量平衡,必要时应留置尿管。

为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后均给予PCEA泵镇痛,应做好PCEA的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PCEA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正确使用PCEA。

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病,体质虚弱,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床位护士应通过改变、药物治疗、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等措施预防相应的并发症。

3.4手术后功能锻炼 鼓励和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良好康复的必要保证,也是预防并发症最有效的措施。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患者肌肉的力量,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功能恢复,达到手术预期目的[3]。

InterTAN髓内钉是一种独创的联合交锁组合钉,保证了操作时骨折复位的维持,有确切的直线加压作用,远端采用独特的发夹分叉开槽设计,可有效分散远端压力,避免负重时股骨头颈不可控制的短缩、内翻塌陷的发生及股骨头的切割[4]。

术后依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第1~2 d 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足趾、踝关节背伸和曲髋、屈膝、抬腿锻炼;2~4 d,可在他人帮助或器械辅助下,进行坐立、床边站立、行走训练。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逐渐加大,运动时间逐渐延长。

3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各器官功能减退,体质虚弱,手术和麻醉风险大,临床上多采用InterTAN髓内钉微创手术治疗,固定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效果较好[5]。入院后依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因人施护,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基础病,术中注重体温保护,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积极预防并发症,重视功能锻炼,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Peleg E,Mosheif R,Liebergall M,et a1.A short plate compression screw with diagonal bolt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performed experimentally and by numerical computation[J].Clin Biomech,2006,9(6):963-968.

[2]赵京红,金侠,任文秀,等.InterTA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1,13(4):36-37.

[3]周维俊.InterTAN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4):503-504.

篇6

【关键词】整体护理;病毒性脑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7-02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多种病毒对脑实质侵犯引起的颅内发生急性的炎症,以高热、精神异常,意识改变、呕吐、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为临床表现。此病属于儿科急症,能够使脑膜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实质发生损害,常见于婴幼儿时期[1]。笔者现将整体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的患儿4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19±2.11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惊厥的护理、昏迷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整体护理干预措施①语言功能的锻炼;主要的锻炼方式包括发音训练以及咀嚼吞咽功能的训练[2]。对于患儿指导对面肌、舌肌、软腭以及声带运动功能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患儿的口型以及声带进行支配,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训练,能够使患儿的口腔肌肉运动和舌逐渐的协调,语言功能锻炼上主要是患儿通过模仿简单的发音、反复卷舌、张嘴呼气、吸气等动作,可以在训练时进行播放适当的轻柔的音乐或讲解患儿喜爱的故事,最终能够使声音反复呈现在患儿的大脑中,有利于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导或者督促患儿家长参与练习,此项练习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恢复是十分重要。②肢体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主要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是以肌肉的挛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来缓解肢体的痉挛,可以由上至下,首先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做一系列连续的动作。运动的幅度要从小至大,最终能够循序渐进,保证肢体活动在无痛的范围内进行,可以在运动时配合按摩和揉搓,这样能够诱发或者加强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并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配合能力以及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相同的训练计划。逐渐使各关节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练习,维持肢体正常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能力,预防发生关节挛缩及关节变形现象。采取有效的立位平衡训练,主要有步行训练和卧位训练两种方式。③知觉的训练:对患儿使用不同物体定时进行刺激,如热毛巾、温水带、冰块等不同的热、温以及冷物体对患儿皮肤进行刺激,但需注意训练时防止患儿皮肤发生损伤,使患儿能够逐渐分辨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感觉。④心理康复训练: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能够对患儿心理、情感等做出及时的反馈,多与患儿参加互动游戏。护理人员还要主动与家长做好交流,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病毒性脑炎的发生,病情的发展及生活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最终能够使整体护理渗透到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照顾当中,稳定患儿的情绪,并对家长说相关毒性脑炎治愈成功率的病例,最终使家长树立信心,能够更好的照料患儿。

1.3疗效评分标准根据Fugl-Meycrflz分法[3]分别于对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前与治疗后28d后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正常值为223分。轻度残损值为121―160分、中度受损值为101-120分,明显受损值为80-100分,总分少于80分为重度残损。

1.4统计方法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的评分比较,见表1,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膜脑炎可以引起患儿脑实质发生弥漫性破坏,致残率较高[4]。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治疗后,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的预防功能障碍和致残率的发生。此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后,Fugl-Meyerflz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因此对患儿早期采用系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科学整体护理措施后,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云.乙脑患者66例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10):128-129.

[2]高聪.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ADL的促进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7(11):113-115.

篇7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患者多表现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等,对自身角色缺乏正确认识,对治疗没有信心,此时如果不加强护理措施,往往导致抑郁的加重,严重影响疾病转归和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分阶段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并取得一定效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8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螺旋CT 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HAMD)筛选抑郁患者,HAMD≥18 分。(3)意识清醒,家属和患者均表示愿意配合此项护理措施。1.2方法

1.2.1分组 8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2康复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将PS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分阶段康复护理措施。

1.2.2.1早期护理措施 ①加强心理康复护理:PSD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有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家属恐慌,因此要给予患者和家属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遵医行为。②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入院后早期要进行被动活动,由护士进行适度的被动活动,包括轻轻的活动患者的四肢,平稳的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所有动作都要由护士完成,以保证安全,无意外发生。③基础护理方面:要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维持室温18~22 ℃,湿度50 %~60 %。意识障碍和偏瘫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防止坠床的发生。要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能量的供给。

1.2.2.2稳定期的护理措施: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继续做好以上护理措施外,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①加强康复健康教育: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具体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知识、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以及如何做好保健,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进行功能锻炼等。另外,对PSD的护理措施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的结束而终止,对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1] 。② 肢体康复护理:鼓励患者进行肢体锻炼,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即强调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③加强安全管理:患者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患者自己活动的次数增多,特别要注意安全,患者入厕、进食、洗漱等需专人陪护,以防跌伤,地面要有防滑设备。

1.2.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20天均进行HAMD 评分,HAMD 是采用17 项版本,<8分为无抑郁状态,≥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18分为中度抑郁状态,≥24 分为重度抑郁状态[2]。

2结果

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PSD 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对照组是26.41±0.51,康复组是26.24±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2.7±0.74,康复组为15.41±0.82,经统计学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分阶段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发生率一般为20% ~ 79%,平均在40%~ 50%[3],如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是众望所失,更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在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也在积极探讨新的护理措施,以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措施。按照分阶段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思路更清晰,措施更严谨,工作有重点,本研究中所选护理对象经过细致的分阶段康复护理,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到减轻,从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同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池晓武.脑卒中抑郁症病人的护理[J].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2003,3 (2):48.

篇8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受伤截瘫以后,面对打击,思想上无法接受,而且因为截瘫,起居饮食都不能自理。多数患者带有悲观情绪。对病情的预后以及是否能够重新站立、工作等存在很大的焦虑。另外,对手术能否能否成功也报有很大的疑虑。护理人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关爱患者,多与患者谈心,用同俗的语言讲疾病知识、手术原理及手术的安全性,并以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解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有身残志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尽早康复。

1.2积极控制并发症

1.2.1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截瘫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为截瘫部位无感觉,又不能随意翻动,皮肤及皮下组织很容易因受压、缺血而发生褥疮。如果护理工作能够做得主动、积极且及时,在多数情况下,褥疮是可以避免的。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之一。同时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定时平衡翻身也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1.2.2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伤后多有排尿功能的暂时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这种功能改变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决定于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平面高低,同时还决定与伤后的适当的处理和认真、负责、细致的护理。患者因伤后小便失禁需留置尿管,所以,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措施。坚持每天更换引流尿袋,每2~4h开发尿管引流尿液1次。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尿液浓缩,每天进行会阴护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1.2.3大便失禁及便秘的护理 脊髓损伤后,肠道的神经机能也和膀胱的情况一样,因受到破坏而发生功能失调。脊髓受伤部位的高低和损伤程度也直接决定了肠道功能是否恢复。脊柱损伤后,患者的结肠蠕动大为减慢,但经过有计划的训练也可以象膀胱一样,建立起反射性排便。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做饮食指导。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及水果,多饮水,少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通过经常按摩小腹促进肠蠕动,或用指压法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排便。对于个别便秘无法自行排便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或肥皂水灌肠。

1.2.4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截瘫患者因伤后疼痛而不敢深呼吸,不敢咳嗽;加之平卧位也不利于呼吸,因此,肺及器官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炎。护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在患者受伤初期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剂以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多翻身更换也可以做到引流。在每次翻身的同时,叩击胸背部也有助于排痰;鼓励患者吹气球也可增进肺泡功能;此外,加强消毒隔离避免着凉防治呼吸道感染也是措施之一。

1.3一般护理 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交叉配血、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皮试及普鲁卡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于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应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在患者接入手术室后,病房护士准备好麻醉床、麻醉盘、输液架、吸氧及负压吸引设施等,做好迎接患者术后返回病房的准备。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者因手术中出血、创伤及麻醉等原因病情不稳定。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因严格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伤口包扎及渗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此外,患者因品的作用,会出现全身发冷、体温降低、呼吸困难等症状,故护士还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通常术后24h内,患者疼痛较剧烈。护士因疼痛较剧烈。护士应遵医嘱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也可应用转移注意力及松弛疗法使患者精神放松,减轻疼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3伤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该手术暴露范围较大,术后渗血较多。故术后须行伤口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吸出渗出液,避免伤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护士应观察引流液的量、意思及形状,若引流量多且色鲜红则预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4加强营养支持 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差而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的重要内容。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应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篇9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方法:掌握术前宣教,指导患者呼吸功能的锻炼,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呼吸功能的锻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注意饮食护理等,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对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通过对48例肺癌患者术后进行以上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术前术后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从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当前,肺癌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肺癌治疗的基本措施,而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亦越来越强烈。因此,肺癌患者的手术后护理已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外,临床护理采用取力的护理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2005年48例肺癌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8例,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50岁。其中吸烟者40例,术式为右肺上叶切除术10例,右全肺切除6例,左肺上叶切除术20例,左肺下叶切除12例,以上48例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得知患了肺癌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得知病情后产生恐惧、悲观的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患者情绪波动大、厌世心理,此期心理护理的重点是采取防范措施,为了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我们开展了术前护理宣教,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同情、安慰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语言要亲切,态度和蔼可亲,讲解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对应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②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及时完成术前相应检查,胸部CT、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抽血做血常规、血型、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手术前1天常规手术野备皮、术晨,更衣、禁食、禁水。③术前指导呼吸系统训练:向家属和患者讲解呼吸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深呼吸训练2~3次/日,10~15分钟/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反复练习深呼吸和屏气,胸及腹部突然用力,使胸内压升高咳嗽后使气体或痰快速咳出,或练习吹气球,吹气球也是促进肺复张的一种方法。鼓励患者吹气球促使肺部膨胀,方法是先要深深地吸气,然后缩唇缓慢用力吹气,如此反复进行深呼吸锻炼,有利于将痰液排除。

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是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协助排痰方法有叩背法:患者取坐位,护理人员站在床边,将手成杯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从患者肺底部开始。在胸部或背部行有力叩击,应自上而下,从边缘到中间,同时嘱患者咳嗽并用手按压手术侧胸廓,吸气时及时放松,咳嗽时加压,以减轻伤口疼痛,雾化吸入;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左右,每次15~20分钟,烟雾不能过大,以免发生窒息,气管内吸痰;术后未拔除气管导管,患者应及时从气管内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诱发咳嗽反射,用手指在患善颈部按压气管或天突穴位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随痰而咳出。当患者咽干口渴而影响了咳嗽时,可酌情含漱或饮少量温开水。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肺叶切除术后安置引流管在于及时将患者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引流至体外,使余肺得以及时复张,有助于胸内残腔的消灭。因此,术后平卧6小时后则改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应注意观察水封瓶盖有无松动,管子有无脱开扭曲或打折。为了保持水封瓶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管腔,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水柱动情况、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早期活动,注意休息、止痛。适当给予镇痛,常用的止痛方法有镇痛泵,肌注杜冷丁等,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第2天可坐在床边,病情许可亦可稍微站立,3~4天后可在室内活动。早期活动可促进身体各机能的的恢复,增加肺的通气量,活动有利于痰的排出,亦可使积血、积气、积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促进肺复张。

做好饮食护理。术后清醒后6小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利于提高机体组织修复力及防御能力。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由于术后卧床时问较长,术后6小时后应每2小时翻身1次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术后第2天嘱患者使用上肢梳头、端碗,从头顶触摸对侧耳廓等动作,其目的是锻炼患侧的胸大肌,预防患侧上肢费用性瘫痪。

讨 论

篇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5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肌间隔、骨间膜、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神经和肌肉因急性缺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体征和症状[1]。在小腿和前臂掌侧中比较常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功能丧失、剧烈疼痛、感觉障碍、被动牵拉痛、肢体肿胀等, 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创伤并发症。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前臂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市委保健委员会管辖范围内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前臂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0例, 其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7~42岁, 平均年龄(36.1±2.6)岁, 全部患者均诊断为尺桡骨骨折。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安慰, 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 告知患者切开减压治疗的作用以及延误治疗可能出现的后果, 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常规备皮, 并给予血常规检查和药物过敏实验。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疼痛护理 前臂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创伤后肢体表现为肢体持续剧烈疼痛, 表现为进行性加剧, 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潜在危机, 也是临床护理中的关键。如果发生被动牵伸导致的剧烈疼痛, 则为肌肉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这种情况下会增加局部组织压力, 可以将其当成切开减压的手术指征。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要对患者患肢外固定解除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并认真记录, 及时给予有效处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 防止延误患者病情[2]。

1. 2. 2. 2 肿胀护理 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 要对皮肤挫伤、擦伤等导致的局部皮肤变化和患肢肿胀进行有效区分。当患者患肢出现肿胀时, 应将全部固定去除, 并解除敷料, 给予脱水药物抽吸张力性水疱后外涂龙胆紫药水。

1. 2. 2. 3 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作用, 能对关节僵硬、患肢萎缩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 从而充分激发患者的锻炼主动性, 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在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就应对患者进行指导, 让其进行规律性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主要为主动锻炼, 同时辅以被动锻炼。最早应进行全关节任意活动, 处理患肢, 30~50 min/次, 3次/d, 之后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活动量进行调整, 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不能出现疲劳感, 通过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 避免肌肉萎缩[3]。

1. 2. 2. 4 肢端循环护理 ①对患者的局部皮肤温度进行仔细观察, 如果患者室内压连续上升会导致血液循环严重障碍, 进而引起患肢皮肤温度低于健侧[4]。②观察患肢远端的脉搏改变情况, 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 关闭供给肌肉血液循环小动脉, 并不会对患肢主要动脉血流造成影响, 所以存在远侧动脉搏动并不是安全的标志。在血液循环存在严重障碍时, 患肢可能出现发绀、苍白以及大理石花纹等,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给予切开减压, 甚至截肢。

1. 2. 2. 5 神经功能障碍 感觉异常也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是皮神经受累的一种表现, 早期患者患肢会发生异样和麻木感觉, 同时会随着病情的加剧而加重, 常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存在异常或感觉麻木, 如果患者损伤和临床症状不相符, 则表示神经功能存在障碍。

1. 3 观察指标 利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伤口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NR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急, 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 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感, 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 另外还应该认真掌握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 针对小腿和前臂损伤患者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让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护, 进而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准确判断, 掌握好切开减压的时机和指征, 进而保证临床疗效, 促进患者更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