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使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从而使兴趣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上来。因此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数控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着手。

(一)入门引导

掌握入门知识是学好数控编程能力的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的定义、数控编程特点、加工中心的定义、加工中心的编程要求、程序的结构与格式及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等编程基础知识,是学生学好数控的前提。

(二)示范激发兴趣

数控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要让学生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一方面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得到训练,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提高。比如,在讲解数控铣床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时,先了解机床坐标系的建立,为什么要建立,再讲解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操作机床示范对刀方法,机床X、Y、Z轴正负方向的选择,让学生观察,再依次让学生进行示范练习的步骤。了解工件坐标系建立时对刀的注意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动手能力增强,对数控知识产生兴趣,就能对学好数控编程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利用考试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在实习教学中,一台机床一般安排三四个学生,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在学生刚到数控机床实习场地实习时,这种做法是有利的,因为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不太熟练,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错,学生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指导,从而提高实习教学的安全系数,也能使实习效率提高,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思想,尤其是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在实习中会利用别人编制好的程序来加工练习件,而这一现象老师很难发现。老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实习,还要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虽然实习课题加工完成后,老师都会要求将使用过的程序删除,并且经常去学生练习的机床上去为其删除程序,但总会发现个别学生不经常到机床上去编程,可是练习件却完成了。

我在数控铣床实习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对数控铣床的操作和编程基本熟悉后,按正常的教学方式先完成几个课题练习,之后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试,将课题图画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全部到教室里进行编程,限制时间,完成后将卷子收上来。这样做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在检查学生编程卷子时,不正确的程序、指令、容易出现的问题等一一用笔勾画出来,在下一堂课上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编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错误的原因所在,掌握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刚采用这种方式时,个别学生因为自身原因,程序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辅导,耐心讲解,找到问题的所在。经过多次考试,反复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利用产品加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生产实践是专业技术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各种技术开发本身就是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到提高。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亲自动手编过的程序才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因此产品加工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编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平时的实习教学中,练习的课题类型较为复杂,大多为综合件,尺寸较多,如果其中只有一个尺寸不合格,而其他尺寸都符合要求,则该课题及格不成问题。但产品加工不一样,只要一个尺寸不合格,该零件就是废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做练习件时就要向学生逐步灌输产品质量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样在加工产品件时学生就会有压力,在操作过程中会更加谨慎。当然,刚开始让学生加工产品时要选择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并适当缩小其公差值,作必要的指导,当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产品加工会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首先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在实习教学中重点结合产品,为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正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 《数控加工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在企业单位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编程及加工等工作能力,掌握数控加工的方法,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国内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出现严重短缺,数控加工技术已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需求热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这门技术,强化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轻松学好《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每个数控专业教师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我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在课程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手段、方式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本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制作 

1.应根据所任教学校的数控加工实训室中机床配备的数控系统型号,选择配套教材,以实现理论与实操内容的一致。任课教师还要根据学校的机床编程说明书和操作说明书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抓住重点和难点,将数控加工的实用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编程的学习,快速学会相应数控系统编程的指令代码及格式,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的方法,理论编程知识与实训设备操作要求匹配,防止不同系统指令代码及格式的混淆,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惑。 

2.可通过网络下载视频教程,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感受企业中技术工人规范化的数控加工操作要领和流程。 

3.根据学校配备的数控设备型号,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用于加工仿真和实操,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数控设备价值较高,难于配套齐全,不能达到每个学生一台进行练习,从而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可以采用计算机数控仿真加工软件辅助教学,制作实验实训指导书将有助于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手段、方式的采用 

1.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视频、图片、录像、动画。实践证明,这些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数控专业知识,入门快,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模拟仿真与动画教学,通过模拟软件系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模拟仿真是重点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2.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集体答疑、仿真教学、实训室实操加工示范,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对比演练多种形式交叉并用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程灵活运用下列多种教学方法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仿真教学法。数控仿真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将数控加工技术通过计算机再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交互式参与的方法将数控加工的每一个步骤或每个指令的各自含义,在计算机屏幕上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给学生。 

2.知识成组教学、对比教学法。将含义相近的编程指令编为一组,进行教学演示,便于学生分清层次,归纳共性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群;将数控指令功能相近,实际生产中使用条件不同的指令,采用对比法讲授,在总结出共性的基础上,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编程指令具体应用方法,可以通过对指令动作过程的仿真演示,比较出各自指令的不同之处和适用场合。 

3.案例教学法。在数控编程指令学习的基础上,程序编制部分的教学,可采取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加工工艺进行制定及程序编制,对工、夹、量、刀具等选择,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化数控编程理论,综合运用所学的刀具知识、工艺知识、切削原理知识等分析出工程案例的加工工艺,切削参数,最后编制其加工程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针对工件所采取的不同工艺措施和编程方法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分组准备并派出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答案不统一,则不同的观点可以允许存在,比较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用渐进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分阶段、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采用渐进式教学法,逐步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6.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环节训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7.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企业实践,积极参加数控大赛学习培训,能熟练利用自动编程软件编制程序加工工件,让学生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教学内容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实践各种有效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加工的能力,那么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极大强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数控实训》课程学科是高等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之一,因此要求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或改进教学手段。这样的创新与改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专业数控人才,这类教学创新设计方案已经在实验室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的实训却没有取得较突出的成绩。数控人才应该以全国数控大赛的标准为基准,以企业的人才技能需求为导向,并采取教考分离的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设计综合实训项目的必要性

数控设备中的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具有功能多、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是目前相对先进的一种加工设备。这类设备的控制系统存在结构比较复杂、编程指令繁多的缺点,这样就导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如需要单项操作练习的项目较多、实训周期较长、学习难度较大。并且操作实训中还会面临各单项实训操作项目之间有机衔接,多项功能统一编程、整合应用的难点。在各大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中,虽然设立了相应的数控实训基地,但是缺乏生产条件、工艺设备不完善、练习材料匮乏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从而学生在实训过程的效果不佳。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开始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实训方式,这类实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模式的缺陷,但是却让学生在这样的生产性较强的企业中手足无措,因为他们还没有经过一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就直接面对陌生的零件,这样就使整个实训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实训的目的。这也要求有新的实训模式的诞生,只有符合数控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训方法才可以减少这些弊端,同时兼顾教学大纲要求及实习经费不足的现实状况。因此,我们应该以校内实训为基础,综合设计试切件,项目教学应该重视实际应用,在实训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以取得实训的预期效果。

二、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根据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的运行模式及操作要求,设计一种结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涵盖其各项加工能力,作为学生在机床操作实训中的试切件。我们在数控实训中仍然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认知规律,首先通过对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的单项功能进行训练,再在能够熟练单项功能的基础上来进行加工试切件的完整程序控制。如我们可以设计集方形、圆形、菱形、幢孔为一体的一个试切件,将这类复杂设备的加工工艺、编程与测试等环节通过试切件加工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零件的加工;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标准来进行检测分析。

三、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一)设备及参数

一项设计的完成是离不开相应的设备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数控实训项目设计中也是如此,在本文的实训设计中我们采用如表1的设备。

(二)综合实训教学计划

所谓兵马未动,粮秣先行就是让我们在开始行动之前,必须设计好我们的作战方案,要有充分的准备。那么对我们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的实训也是这样,需要以相应的方案为先导,然后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取得预期的实训效果。本文所设计的流程如下:

1.操作入门及安全教育

2.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3.数控编程设计

4.程序输入与试运行

5.试切件加工操作

6.精度测量基础知识

7.工件加工精度测量

8.综合实训报告

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要学会数控铣一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开机、维护、保养及操作规程,掌握手动方式;在数控编程阶段要完成铣削方形―圆形―菱形―瞳孔等工序设定,具有局部循环运行程序、刀库自动运行程序等项目;在试切件加工操作阶段,要进行试切件与夹具定位后做毛坯粗加工;局部循环运行加工菱形,观察加工过程与编程符合程度;局部循环运行加工圆形,观察加工过程与编程符合程度;局部循环运行加工正方形;观察加工过程记录参数变化;局部循环运行幢中心孔;程序控制加工其余八个均布孔,观察幢孔结束时幢刀与加工表面间的位置是否正确。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必须对操作实训进行总结,对试切件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以此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结论。通过综合试切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感悟:一是如果对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的掌握达不到多项功能、综合运用的整体把握,就等于没有掌握该设备的正确操作。第二,如果不对加工后的试切件进行精度检测,就无法了解数控铣一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的工作精度。实践表明,只有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展开系统的实训才是有价值的,也只有系统的实际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有 价值的。开发设计综合实训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操作实训综合练习的需要,达到提高数控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合理使用实训经费而设的,针对这方面的设计应该较多,但是本文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海鹰,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绿色材料-石蜡制品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 (10)。

[2]盛伯浩,我国数控机床现况与技术发展策略[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 (02)。

[3]华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 (04)。

篇4

关键字:数控车床; 教材; 思考

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控车床这样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求都比较高的技术,必需从最浅的东西出发,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技术最基本及主要的内容,然后针对少数优生再强化训练,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及自己的实作经验,在对编制适合我们学生具体情况的教材方面,在此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进而进行研讨。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从以下两个大的阶段及八个模块入手:

一、

数车基础操作训练阶段:(含五个模块)

1、能够掌握数控基础理论模块:

1.1、数控基础理论部分:在编制教材时,这是数控操作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模块。

1.2、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基础理论,为实作打下足够的理论基础。

1.3、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

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组成、分类、特点、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工序的划分及必备的工艺基础知识,包括切削用量及工装设备的选择的基础知识。

安排教学时数:20学时。

通过这个模块,学生要有对数控车床的最基本的认识,对数控编程要有最一个感性的理解。

2. 能够掌握数控操作入门模块:

2.1、数控操作入门,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运动状态,掌握坐标系在实作时的实质含意。要求学生不是要学得快,而是要学得好。进而让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一方面手动操作数控机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及运动状态,坐标方向,并能用手动的方式加工简单零件;另一方面定义工件坐标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建立工作坐标系,并能自动加工简单零件,要求手动切断。

2.2 、教学课时:2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相关的理论教学是要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和现场充分认识数控车床的结构及运动状况,为其自动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专门针对现在的学生空间理解能力弱而设定的一个模块。

3. 掌握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基础的升华过渡模块

3.1、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建立工作工件系并自动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并能够掌握怎样在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磨外圆刀。

3.2、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教学内容:

3.2.1、阶梯小轴的加工。要求能独立编制简单零件的自动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过程。用手动的方式切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加工阶段的划分原则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以达到要求的加工精度。

3.2.2、实训课题二:锥度的加工。

3.2.3、实训课题三:圆弧面加工。

3.2.4、实训课题四:圆角及倒角的加工。

3.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原本在数控加工中是不能截然的将单把刀和多把刀的自动加工分开,但是由于我们是针对特殊的群体,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设定这个模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控程序的编定方法及自动加工过程中一些技巧。而且通过实践教学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自动加工程序及工件坐标系的确定,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4. 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的深化模块

4.1 、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编制较为复杂零件的数控程序并能使用多把刀具自动加工一些较为复杂的零件,并能进一步掌握怎样在数控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

4.2 、这个模块的的教学内容:

4.2.1、实训课题一:对刀的操作(对切断刀)。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刀,保证两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并用两把刀具自动加工简单外圆,不要求切断。

4.2.2、实训课题二:切槽及切断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槽及切断程序。并自动加工零件,要求自动切断。

4.2.3、实训课题三:切宽槽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宽槽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零件。

4.2.4、实训课题四:螺纹加工。要求学生能够对螺纹刀具,保证多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能够编制简单螺纹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

4.2.5:内凹圆弧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内凹圆弧的编程方法,并自动加工内凹圆弧。

4.3 、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数控编程及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深化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前一个模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具体,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扩展和延伸作用。

5. 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这个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

5.1、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切断并保证加工质量,熟练掌握多把刀具的对刀操作。

5. 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5. 2.1、实训课题一:综合零件一加工。要求独立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及自动加工及自动切断,保证加工质量,熟练对刀。

5. 2.2、实训课题二:综合零件二加工。要求同上。

5. 2.3、实训课题三:综合零件三加工。要求同上。

5. 2.4、实训课题四:综合零件四加工。要求同上。

5. 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并在操作上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可以在这个阶段划分出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以备下一步因材施教。

二.强化训练阶段:(含三个模块)

6. 异型表面的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6.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编制较特殊地一些零件表面的自动加工程序,并能自行选择刀具,初步掌握刀具的一些特殊要求。

6.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较深内凹表面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并能编制简单异型表面的程序且自动加工。

实训课题二:手柄的加工。能编制较复杂异型零件的加工,满足复杂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

实训课题三:葫芦的加工。

7. 内孔表面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7.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内孔表面的数控编程及自动加工方法。

7.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光孔的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光孔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保证加工质量。

实训课题二:圆弧内孔的加工。

实训课题三:螺纹内孔的加工。 8. 配合零件的加工:这个模块为竞赛模块(针对竞赛学生使用)

8.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加工较复杂的配合零件,并达到相关的配合要求,同时要能独立制作一些必需的专用夹具,刃磨刀具等工装设备。

8.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篇5

【关键词】数控 中职教育 培养目标 师资培训 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61-03

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在企业中体现为数控人员对数控机床的使用,其中数控机床是必备硬件。如果数控技术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资,那么数控机床就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人才主要由职业类学校培养,在中职类学校,数控教育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确定、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和教材开发四个方面。

一 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数控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定位,该专业有三个方向: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和机械CAD/CAM技术,涉及数控编程、数控设备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内容。根据安庆市纺织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调研情况来看,安庆市及长三角地区主要数控岗位有:数控设备操作技术员、数控编程员、数控维修技术员。

1.数控机床操作人员

数控机床操作人才是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2.数控编程及工艺人员

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

3.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

此类人员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确定自己的数控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方式研讨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构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以完成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的确定一定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切不可闭门造车,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 师资力量

数控专业科班出身且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教师在中职类学校实属凤毛麟角。我校的数控专业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的,有些教师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骨干教师短期培训,有些则是自学成才。大多数控专业教师存在理论功底不够、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扩充数控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制订培训目标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学校,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重点专业。根据我校数控专业建设的需要,我校数控专业教师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在培训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上,学校负责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带头人负责骨干教师培训目标、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骨干教师负责青年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目标、计划分级制定,培训任务层层落实。

2.落实培训途径

第一,生产实践。我市拥有十多家大型机械装备生产企业。我校以这些企业的技术精英和数控设备为依托,采取请师傅进课堂、送教师进车间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生产实践让我校的教师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环境,接触企业文化,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制造的全过程。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可以弥补操作经验的不足,接触各类生产设备、了解最新生产工艺可以开阔眼界,把握生产状况可以为今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理清思路。但生产实践并不能解决教师进修的所有问题。一方面企业关注的是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不可能长时间地为我校提供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也没有精力为我校制定并落实教师进修计划;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比较单一,教师很难通过生产实践全面、系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校内培训。我校拥有稳定的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有各类数控设备三十多台(套)。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在校内通过专题讲座、才艺展示、现场教学、技能比武等方式部分落实总体培训计划。

第三,骨干专训。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由教育部和人社部牵头,每年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骨干教师培训。这项培训已持续多年,我校多名教师参与其中。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们汲取了先进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与兄弟学校交流、分享了数控教学成果,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未来我校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该项培训,使中青年教师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第四,高校进修。为夯实数控理论功底,我校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高校进修。通过他们参与高校课程改革实验等活动,系统学习数控专业知识,把握数控领域的前沿信息。

3.检验培训成效

师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师资培训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我校从四个方面检验考核师资培训的成效:

第一,考核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各级各类培训均需由受训教师提交培训报告。校内培训由培训负责人为受训教师做点评;企业实践由厂方提供培训证明;骨干专训和高校进修需取得结业证书。以上资料存入教师培训专项档案,培训成绩与教师年终考评挂钩。

第二,考核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情况。从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校本教材的开发到目标任务的完成等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察教师培训成效,并将该项考察结论作为教师续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

第三,考核教师参与技能鉴定的情况。我校教师通过培训和自身的努力,要在双师两条线上不断进步:一条线是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另一条线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学生毕业时需要取得双证书。学生技能鉴定通过率列入任课教师业绩;青年教师及转岗教师双师成长情况列入骨干教师业绩;骨干教师双师成长情况列入专业带头人业绩,该项考核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

第四,考核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情况。技能竞赛是一个检验综合教学能力的平台。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数控专业学生参加校级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市级甚至国家级学生组和教工组的技能大赛。学生参加竞赛取得的成绩列入骨干教师业绩;教师参加竞赛取得的成绩列入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业绩,该项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优和获奖的主要依据。

三 实训设备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现有数控车床16台、数控铣床3台、数控加工中心5台、数控车装调实训装置13套。这些设备用于师资培训或参赛选手集训是没有问题的,可用于成建制班级的数控技能实训,这点设备远远不够。针对数控设备数量不足,我校的解决办法有三个: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增添设备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纺织高级技工培训中心,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自2008年起,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市人社局通过各种渠道为我校投入设备购置资金两千多万元。今后我校会将数控设备的采购列为资金支出的重点,分阶段充实完善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实训设备。

2.利用仿真技术解决初级实训问题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枯燥、难学,使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在实际教学中,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建有两个共100个工位的数控仿真实训室,安装有正版数控仿真软件。作为数控教学入门级实训平台,仿真软件的使用优点有:(1)资金投入少,规模化教学效果好;(2)有效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物料投入成本;(3)可以克服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能迅速上手操作;(4)可视化效果好。无论外圆或内圆加工均可清晰地观察到刀具的走位情况,为学生掌握循环加工指令提供帮助。

现有仿真软件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仿真对加工工艺的要求不高,错误的加工工艺能在仿真时畅行无阻;(2)不利于学生养成谨慎的操作习惯;(3)刀具品类不全,有些加工内容无法通过仿真软件完成;(4)部分操作技能的训练无法通过仿真完成。如刀具安装、工件装夹与找正、掉头装夹、内外径测量与读数等。

3.充分发挥现有机床的作用

由于设备数量有限,能通过仿真解决的问题都在仿真机上去做,仿真机做不了的综合性实训只能上设备,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时间和师资,在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设备,使学生通过实训获得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

为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单人单机操作时间,我校采取下述三项措施给予改进:(1)减少每个数控专业班级学生数,改大班(40~50人)为小班(20人),使每个数控班的教学活动能不间断连续进行;(2)数控实训采取倒班制,不同班级轮流实训,歇人不歇设备,同时注意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3)配套充足的工量夹具、刀刃具及辅助用具,确保实训过程顺畅。

四 教材开发

教材的选用涉及用人单位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现有教学设备状况、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现有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活动中,我校与行业企业专家、数控岗位技术精英、兄弟学校数控专业同行一起共同研讨针对特定数控岗位的课程体系,并开发高效、实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现有的教材在实用性上往往做得不够,如编程时不考虑毛坯规格;切削时不强调刀具的规格;螺纹加工编程时螺纹小径究竟如何计算,为什么不同的算法结果会不一样等等。

校本教材是校企双方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内容和结构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特点和企业的需要。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突破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设备情况、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合理地安排知识点,从而最大化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达到老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提高数控专业教学效率。数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会用、实用、够用”这一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理论知识要把握分寸。实践教学应尽可能详细周到,对实操过程中的每一步应产生什么效果、会发生什么状况、应采取什么紧急措施等,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由于校本教材使理论教学总体难度降低,理论教学课时相对压缩,减轻了学生理论分析的难度,使学生便于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大大增加了实训的教学课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与原理,更熟练地掌握机床的使用,操作技能提高迅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由于教学活动以设备与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实用性更强,各部分知识联系更密切,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一线工作的适应性,并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为国.数控车削加工编程与操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数控教学;仿真软件;职专学生;技能操作;实际操作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抽象、难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诸多不利因素,使教学陷入困难的境地。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在教学中,我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做了些探索:

1理论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二者在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知道理论是靠实践来检验的,而实践则可用理论来进行指导。在仿真实习教学中,理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1.1从实践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我在仿真实习教学中,总是先拿出已加工好的真实的零件,精致的外观、光洁的表面,吸引着他们,使学生产生也要加工、想实践的心理,调动其积极性,为上好理论课做铺垫。如讲解点位快速移动代码G00,直线插补代码G01,顺时针插补代码G02,逆时针插补代码G03等,都是采用先看再做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的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一些错误,我就用仿真软件的授课演示功能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及时纠正程序的错误之处。使之明白没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就不能够加工合格的零件,产生一种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的渴望。

1.2让学生在仿真课中掌握一定的理论:在仿真实习课中,每次我都展示一张难度适当的零件图,用直观的方式提问学生,让他们分析图形及走刀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编程指令,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来获得知识。如编程时用G71粗车循环的优点是什么?为什么加工外圆用G01直线插补,而回刀用G00快速移动呢?加工锥度时,为什么要用G01指令使 X轴、Z轴同时移动产生角度?这些问题的提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习课中学生们感觉理论知识不够用时,我马上抓住时机把理论知识适当地拓展、加深,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掌握实践方法。

2坚持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职专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所谓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是将相关知识与能力,按照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编成便于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来。

在数控仿真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技能操作的积极性呢?首先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从学生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降低入门的门槛,避开空洞的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一开始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勇于战胜自己,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当学生激动的情绪趋于平静时,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样尺寸一样?机床为什么会自己加工?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找出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欠缺,促使自己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另外,在每一个仿真结束后,我都及时地引导他们思索,对于我们已经做好的零件,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或者还做哪些改进。当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后,再让他们通过讨论,看看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别人也存在,如果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再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其可行性,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把创新后的零件作出来。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零件,建议他们保留程序,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加工出来。目前,我校已有不少学生加工的零件作为展品存在学校的荣誉室中。这样既实现了“用中求创”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它需要青少年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职专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周岁之间,大多数意志品质还不够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模块教学中,应创设让学生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以此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体验到只有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如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发生撞刀现象,致使工件车不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当学生真正排除了故障后,就会在“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体验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意志的坚韧性。因此,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增强信心的重要一环。这把“双刃剑”用好了,会让学生获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仿真软件: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3.8.20050607版(25节点)

篇7

【关键词】数控教学;仿真软件;职专学生;技能操作;实际操作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抽象、难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诸多不利因素,使教学陷入困难的境地。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呢?2004年,我校购进了上海宇龙公司的数控仿真软件。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做了些探索:

1.理论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二者在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知道理论是靠实践来检验的,而实践则可用理论来进行指导。在仿真实习教学中,理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1.1 从实践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我在仿真实习教学中,总是先拿出已加工好的真实的零件,精致的外观、光洁的表面,吸引着他们,使学生产生也要加工、想实践的心理,调动其积极性,为上好理论课做铺垫。如讲解点位快速移动代码G00,直线插补代码G01,顺时针插补代码G02,逆时针插补代码G03等,都是采用先看再做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的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一些错误,我就用仿真软件的授课演示功能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及时纠正程序的错误之处。使之明白没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就不能够加工合格的零件,产生一种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的渴望。

1.2 让学生在仿真课中掌握一定的理论

在仿真实习课中,每次我都展示一张难度适当的零件图,用直观的方式提问学生,让他们分析图形及走刀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编程指令,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来获得知识。如编程时用G71粗车循环的优点是什么?为什么加工外圆用G01直线插补,而回刀用G00快速移动呢?加工锥度时,为什么要用G01指令使 X轴、Z轴同时移动产生角度?这些问题的提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习课中学生们感觉理论知识不够用时,我马上抓住时机把理论知识适当地拓展、加深,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掌握实践方法。

2.坚持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职专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所谓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是将相关知识与能力,按照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编成便于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来。

在数控仿真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技能操作的积极性呢?首先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从学生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降低入门的门槛,避开空洞的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一开始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勇于战胜自己,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当学生激动的情绪趋于平静时,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样尺寸一样?机床为什么会自己加工?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找出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欠缺,促使自己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另外,在每一个仿真结束后,我都及时地引导他们思索,对于我们已经做好的零件,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或者还做哪些改进。当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后,再让他们通过讨论,看看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别人也存在,如果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再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其可行性,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把创新后的零件作出来。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零件,建议他们保留程序,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加工出来。目前,我校已有不少学生加工的零件作为展品存在学校的荣誉室中。这样既实现了“用中求创”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把课本内容科学地整合到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中,应贯彻多元整合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职业中专学校培养的是能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因此,我们应努力摆脱现有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彻底更新观念。作为职专学校专业课教师,应从学校走出去,深入了解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要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哪些技术应用能力,在整合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应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课本内容取舍和仿真训练的标准。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多元整合的目的是精简课本内容,打破课本章、节体系的完整性,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必需的基础性。在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时,应注意:第一,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与实践,少讲多做;第二,仿真内容应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第三,课本内容的多元整合绝不是几个仿真的简单叠加或随意拼凑,而是根据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这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多元整合,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合理形成与协调发展,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4.1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体。师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学习必须匹配。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及其规律,为实践服务。要根据每次教学的经验认真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启迪学生思维,加强技能训练。

4.2 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知识,不断地扩大原有知识范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要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如在数控仿真中加工零件的步骤是:一回参考点,二校对程序,三对刀,四加工,这些已经学过了。而实际加工零件对他们来说又是新知识,要想达到安全正确,必须在仿真系统中反复操作。在仿真机上进行复习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地实际操作,并且加深了对此内容的认识。

4.3 “难与易”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把难懂的问题拆开变为易懂的。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如数控加工中,刀具补偿+刀尖半径补偿是较难理解、掌握的内容。在仿真教学中,分五步进行讲解、练习。第一步刀具车削工件端面,来确认Z轴坐标。第二步刀具车削工件外圆,来确认X轴坐标。第三步在刀补中,输入刀尖半径和刀尖方向代码。第四步复位。第五步加工出零件。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懂,比较复杂的地方,学生很快地接受了。

再如对刀过程中的计算测量,难度虽然不大,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刀具长度补偿和刀尖半径补偿理解的不透,于是我就用教具画图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们很快就搞懂了,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出准确的数值,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它需要青少年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职专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周岁之间,大多数意志品质还不够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模块教学中,应创设让学生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以此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体验到只有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如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发生撞刀现象,致使工件车不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当学生真正排除了故障后,就会在“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体验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意志的坚韧性。因此,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增强信心的重要一环。这把“双刃剑”用好了,会让学生获益终生。

6.仿真教学中,还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评价要做到:第一,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行。如一些仿真操作中学生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实操过程中加工线路等。第二,既要评价技能操作结果,又要评价技能操作的过程。在技能操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肯定、嘉奖。第三,转换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由教师来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如加工线路的制定、某些图样的理解、坐标点的计算,可采用学生讨论评价的方式,在研讨中发现问题,得出正确结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调动出来了。

合理进行仿真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仿真软件: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3.8.20050607版(25节点)

[2] 《数控编程与操作》 沈阳机床厂出版 2005

篇8

【关键词】数控编程;职业技能;仿真教学

一、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中求创”的方针贯穿于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始终,让“用”字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社会对知识,特别是应用性知识内涵的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的“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与原理)问题。二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经验)的问题(用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创的问题)。针对学院学员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所谓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是将相关知识与能力,按照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编成便于学员进行技能操作的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来。从学员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学员兴趣的问题和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员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降低入门的门槛,避开空洞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设计较简单的零件图样。教员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员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员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员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员所取得的成绩,激发每位学员的学习自信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当学员激动的情绪趋于平静时,及时引导学员积极地思考,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样尺寸一样?机床为什么会自己加工?这样也就顺理成章导出了机床由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由程序控制,程序是由人编写的。这样就让学员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既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员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找出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欠缺。另外,在每一个仿真结束后,我都及时地引导他们思索,对于我们已经做好的零件,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或者还做哪些改进。这样既实现了“用中求创”的教学目标,也为学员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产品开发、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课本内容科学地整合到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中,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决定了它必须适应工作需求,服务于技术领域。因此,我们应努力摆脱现有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彻底更新观念。作为学院专业课教员,应从学校走出去,深入了解需求,准确把握学员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应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课本内容取舍和仿真组合的标准。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在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时,应注意:第一,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与实践,少讲多做;第二,仿真内容应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第三,课本内容的多元整合绝不是几个仿真的简单叠加或随意拼凑,而是根据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

三、在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还应重视学员的抗挫能力的培养

在模块教学中,应创设让学员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以此来磨炼学员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员体验到只有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如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发生撞刀现象,致使工件车不出来,让学员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当学员真正排除了故障后,就会在“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体验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意志的坚韧性。因此,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也是帮助学员增强信心的重要一环。

四、仿真教学中,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篇9

关键字:就业导向 数控 实训教学

本文从培养企业实际需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向导、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任务为载体,以项目驱动实训内容,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将产品加工引入到实训过程中,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训模式。实现了数控教学与数控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措施

1、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结构

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的理念,贯彻“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使整个教学计划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种知识所占的比例,重点开设几门能反映该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需要的核心课程,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要着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应保持其必要的连续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少到多、由入门到提高,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重心,把着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持必要的连续性。在课程结构调整上,充分体现以专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纽带的指导思想。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实施整合课程结构,对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又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破除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与界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裁减重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对于数控专业而言,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始终围绕对学生利用数控机床进行有关数控加工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最终目标,通常数控加工的过程具体又要牵涉到识图、造型、加工工艺、编程等几个方面,可见,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机械制图、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以及造型、编程的相关软件如Pro/E、UG、Mastercam、Cimatron等,而传统机械专业的一些课程如机械基础、钳工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等等课程的课时量可以适当减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学生进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的时间。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场所

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是数控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启动点,应重点投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毕业前短短几个月的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来实现。一般来说,校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生产的组织以及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从职前的见习等等。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设备管理较严格,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设备,如数控机床,不可能一下子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得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加强校内实习场所的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校内实训场所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操作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主动操作,学习掌握有关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当然,校内实习场所的建立要尽量贴近实际生产,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相关设备,改善实习条件,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能具备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3、构建“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

所谓“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生产实践的环境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数控加工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掌握、领会数控加工的基本步骤、一般处理方法、需注意的事项等等,从而形成对数控加工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其具体操作思路为:先由指导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析,将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项小任务还可以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要说明学生应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在训练的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指导和组织者的作用。如针对某一压铸模的数控加工,我们通常可以把任务分成产品设计、模具型腔设计、浇道设计、脱模顶出机构、复位机构、数控编程、机床操作等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落实到不同的学生小组来完成。

近三年来,我校数控专业在进行数控课程教学的同时,利用学校的数控加工中心,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数控加工任务,使整个数控课程的教学过程完全贴近生产实际,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是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二、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实践教学中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数控行业结构性的调整和职业教育实训力度的加大,目前实践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1、实训设备、场地不足

近年来学生数量猛增,校内生产实习的场所狭小,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生均仪器设备值不高。这样,学生实习中动手机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企业的实际上岗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匮乏。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具有生产经验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部分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问题解决方案

1、校企合作,订单办学

订单式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学生的综合实习提供场所。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形式,争取企业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等方面给学校更多的支持,进行订单式办学。如汇纵模塑公司在学校投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数控纺织专业提供了三台加工中心。

2、积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这一互动过程逐步形成的。由于现存教学体系的客观原因,许多专业教师是直接从高等学校出来的,一般没有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任职经验,而本身的专业技能也可想而知。职业教育特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改变教师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模拟生产经营和从事生产工艺的训练,使他们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近年来,我校数控专业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进修,迄今为止,已有7名教师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顾问,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应用为主旨”的数控实践教学体系,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同时,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迅速顶岗,基本实现“零过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UG CAM;后处理;TCL语言;数控程序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UGNX/POSTBUILDER扩展了TCL语言,下面代码会涉及到一些扩展命令,这些命令是以MOM或mom开头的,以适应一些UGNX/POSTBUILDER中的特殊用途。例如调用和输出在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操作文件等。在UGNX/POSTBUILDER中仍然可以使用TCL语言,具体方法是在用户命令中使用TCL语言来实现用户功能更扩展,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功能能够实现的基础。

1 自动添加符合要求的程序头

在平时的UG程序编制中,几乎每个程序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程序头的修改。因为车间机床系统的多样性,使得每个机床系统都需要对应不同的程序头才能使程序正确的读入到机床中。而UGNX/POSTBUILDER中只能输出较为简单的程序头,比较复杂的程序头实现很困难,这样编程人员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给程序修改程序头的工作,而且几乎每个程序都要修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

下面以制作西门子 802D系统的程序头及结尾后处理文件为例,首先,在802D系统中的正确识别的程序头及尾部格式是:

%_N_1000_MPF

;$PATH=/_N_WKS_DIR_/_N _PREDATOR_WPD

N001 G40 G00 G90 X0 Y0 Z200.

……

M30

由以上格式可以看出,如果仅仅用UGNX/POSTBUILDER自身更改程序头的办法只能是将“%_N_1000_MPF”这些字符强制输入到程序中,而且对于与文件名相对应的字段“1000”,则不能更改。即使可以输出程序,也需要对生成的程序进行修改。另外第二行中的“$”符号,本身具有特殊含义,也不能将它直接加入到程序开头部分。显然,这样无法满足机床对程序的要求。其实利用TCL语言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这个功能,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件名,操作名而改变其对应的头文件部分的,使生成的程序与文件名保持一致。对应802D的程序头,其TCL语言代码如下:

global mom_output_file_basename

set a $mom_output_file_basename

set b %_N_

set c _MPF

mom_output_literal “$a$b$c”

mom_output_literal {;$PATH=/_N_WKS_DIR_/_N _PREDATOR_WPD}

将上述代码在UGNX/POSTBUILDER的Program&ToolPath标签下的Custom Command下建立一个新的命令,将新命令插入到后处理程序的头部位置,并将原来包含“%”的块替代,生成的程序如图1,与原来的默认生成的程序的对比:

通过前后程序的对比可以看出,生成的程序将根据输入的名称不同而改变相应的字符,这样的程序无需再频繁的复制粘贴程序头,大大节省了下发程序的时间。

2 程序走刀时间输出

可以看出,只要在UG软件中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对应信息的变量值,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值通过TCL语言,将这个值输出到程序中,供编程和操作人员参考。

程序的走刀时间在生产上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排产还是提高效率,零件的加工时间都是不错的参考。而走刀时间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直接记下机床走刀的时间,但是,车间生产任务繁重,不能一一测试,那么UG中能不能给我们计算出时间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信息也在UG中有着对应的变量,它就是“mom_machine_time”。将它在程序结束(End of Program)中插入,可以对程序切削时间进行统计,并在结尾输出。实现该功能的代码如下:

编制模型文件时,有时需要对不同工序,或者不同状态进行建模,这样,程序输出时会产生混淆,不易判断是那个模型文件输出的程序,一旦混乱,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生成的程序可以自己将源模型文件的位置及文件名指定好,那么产生错误模型二次输出程序的几率将大大减少,而且对于反复编程的研制零件来说,模型统一意味着不但程序生成的快,而且易于在原程序基础上进行优化,提高效率。实现代码如下:

结语

通过TCL与UGNX/POSTBUILDER结合的二次开发,解决了困扰实际工作的一些问题,相信对今后减少程序编制中的失误,提高编程效率,正确向操作人员传达关键信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对TCL语言的研究中,自己不仅对TCL语言的运用有了一定了解,还对建立UG后处理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将UG这个工具软件更好的服务于技术及生产。

参考文献

[1]张磊.UGNX4后处理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