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

篇1

1、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

2、带来的影响有,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暴涨、经济萧条等现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营企业;问卷调查;评价分析;对外贸易

引言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宏观因素的影响,2009年温州对外贸易多数月份出现负增长,但减速趋于平缓,直接与国际市场紧密关联的出口行业遭受猛烈冲击。据温州海关统计,2009年1—12月份进出口总额132.75亿美元,同比下降5.13%,其中出口109.36亿美元,同比下降8.12%,进口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2%。传统主要出口商品增长缓慢,部分商品出现较大降幅。金融危机对温州企业最直接冲击至少有两点:一是全球市场需求下降使得订单相对减少;二是国外客户的财务困难或倒闭导致付款不及时或拖欠等收汇风险。对许多企业而言,保持原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变成了巨大的挑战。温州民营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并实现转型,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都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温州民营企业开展问卷,涉及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程度大小等方面,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影响温州外贸主要因素

(一)温州地区受访民营企业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课题组对温州地区(鹿城、龙湾、瑞安、乐清等)民营企业对外贸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考察对象为温州主导轻工生产型企业。此次企业调查分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包括纸质问卷、电子问卷)117份;二是企业实地调查及访谈,先后对温州哈杉鞋业、东艺鞋业、冠胜集团、嘉利特等20多家外向型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本次问卷就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影响因子对企业的影响方面及程度大小等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所获得的117家企业问卷数据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量表统计分析。

1.受访企业从事的出口产品类别情况。117家受访企业均为13大温州主导轻工生产型企业,其中出口鞋类占12.1%,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占5.2%,出口眼镜占5.2%,出口机电产品及汽摩配件占40.5%,出口打火机占10.3%,其他占26.7%。 受访企业出口贸易情况。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企业占81.1%,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企业占17.2%,二者皆有占1.7%。 受访企业出口市场划分情况。美国市场占36.2%,欧洲市场占62.1%,俄罗斯市场占26.7%,日本市场占19.7%。温州民营企业主要以美国及欧洲为主要市场。

(二)影响民营企业2009年出口主要因素分析

1.出口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在117家企业中,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影响很大的有35家,占到了总数的30%,认为影响较大15.4%,该选项平均评价为3.16。国际市场需求降低的影响,认为很大的占22.2%,认为影响较大占到了35.4%。此外,周边国家同行竞争、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国际贸易壁垒因素评价结果经测算,平均分值分别是2.23、1.69、1.89(见下页表1)。

表1 温州民营企业2009年出口的影响因素评价

注:每个选项按4个等级评分回答: 1=不大;2=较大; 3=大; 4=很大。 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被调查企业对产品结构调整、出口地区、国内外市场比重以及收汇风险四个具体影响指标方面评价不同。受影响最大是企业的收汇风险,评价得分为3.34。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买家的支付能力有所下降,一些买家付款速度变慢,或通过拖欠、拒收货物、退货以及破产等方式,转嫁由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排在第二位是产品出口地区变化(3.19),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企业出口不得不转移目标市场。其次,企业国内外市场比重发生变化(2.26),因国外市场疲软,许多企业转而开拓国内市场。最后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2.11),许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销售下降、出口量下降,为此要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评价(如表2所示)。

表2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

注:每个选项按4个等级评分回答: 1=不大;2=较大; 3=大; 4=很大 企业采取的对策及效果的评价分析。等级评分最高前三项对策分别是提高产品附加值(2.87)、节约及降低生产成本(2.65)、增加内销比重(2.57)。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90家企业曾采用过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对策,其中60家认为该对策效果好,占到总数的51.3%;认为节约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内销比重效果好,分别占46.41%、43.56%。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更多出口企业意识到只有不断加大研发及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保持适当的内外销比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效果不好的三个对策分别为重新谈判产品价格、将生产迁移他处、减少薪酬开支或裁员。在117家受访企业中有45家企业曾采取过重新谈判产品价格对策,其中30家认为不好。将生产迁移国外,有37家曾采取此措施,47.86%的企业认为该措施效果不好,37.18%的企业认为效果一般,14.96%的企业认为效果较好。企业经营者认为将生产基地迁移国外在短期内不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给企业增加了经营风险。有37.67%的企业认为减少薪酬开支或裁员的对策效果不好。企业采取的对策效果评价

二、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量表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企业出口业务、出口利润、出口地区、收汇风险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企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不同效果。此外,笔者结合分析过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适时调整出口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及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已对温州民营企业出口业务造成较大影响。企业应适时调整出口贸易战略,及时调整出口地区结构,深度开发新兴市场,同时也可适当提高内销比例,扩大企业产品在国内销售份额。

(二)完善企业人民币风险规避体系

人民币升值趋势对报价及将来业务预期都十分不利。由此,政府应极力稳定本币币值,改变目前升值态势,能够给企业一个比较稳定的经营环境;完善人民币升值风险规避措施,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远期金融市场和多种货币结算等手段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应加大出口信用保险

外商付款不及时或拖欠,增加了企业收汇风险,出口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程度明显加大。为此企业应大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为企业出口外贸生意系上“保险带”,同时可提前收汇,预收货款,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四)积极拓展新兴国家市场

外贸出口企业应积极拓展美国、欧盟国家以外的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新兴市场出口,进一步降低出口地区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稀释美国、欧盟进口调整及贸易调整对温州出口贸易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出口地区结构多元化、合理化,构建温州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

[1]何守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基于温州企业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2).

孟卫东,吉进波,司林波.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

保建云.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篇3

关键词:外汇储备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

一、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内涵及具体表现形式

(一)外汇储备风险的内涵

外汇储备表现为两种形式:资源和财富,首先其作为资源通过以资源置换、债务形成的形式产生,并在相关管理机构中储存,然后出于风险规避和效益追逐的目的,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运作,进而转化为财富形式。在外汇储备由资源向财富转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风险积聚,能否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实现其保值和增值、作为国家风险有效屏障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对外汇储备风险应依其运作流程加以研究,既包括由于经济结构、金融体系和经济政策的变动造成外汇储备取得的不稳定性,也包括外汇储备所有者或投资人在持有、经营储备资产过程中,因偶发性、不完全确定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储备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二)具体表现形式

1、来源风险。外汇储备来源结构风险属性提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债权型外汇储备占总的外汇储备比率每年都以10%以上的比例递减,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在外汇储备中最不稳定的“热钱”部分,按照保守的残值法计算2008年上半年已经占比5.33%;在债权型外汇储备中,货物贸易贡献率为69.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创外汇988.7亿美元、-588.4亿美元、924.7亿美元,对货物贸易创汇贡献率分别为:74.62%、-44.41%、69.79%;在债务型外汇储备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所创外汇-333亿美元、741亿美元、198亿美元,对债务型外汇储备贡献率分别为-46.2%、103%、27.52%,另外,我国外债净发生额达到538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的19.16%。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的外汇储备来源结构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2、币种结构风险。近年来,我国注重增加欧元、日元等非美元世界货币币种的比重。但从我国2008年上半年外债币种结构来看,仍以美元债务为主。在2008年6月末的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70.1 %,约1954亿美元,比2007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占10.0%,比2007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6.8 %比2007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1%,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我国约占70%比例、高达2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致使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3、投资风险。第一,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近年来存在以下特点:货币资产储备占比过半,商品资产比例过小;在货币资产中,目前分布情况大致是:美元资产70%,欧元资产20%,日元资产10%;商品资产方面:黄金和石油储备量比例明显较小,我国黄金储备一直只有1929万盎司,占国际储备的1.1%,远远低于全球10.2%的平均水平。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其外资持有总额的比例从6%增加到30%,仅从2008年10月到12月,持有比例就从22.95%增持到23.54%。第二,时间结构:2007年,我国增持美国国债超过2000亿美元,虽然从去年我国一直保持净买入美国短期国债,但仍无法改变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占绝对主体的地位。但截至2008年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真实规模约为1.45万亿美元,我国对美证券投资已经明显转向短期品种。第三,投资主体:作为我国专业的外汇投资机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在收益率、运作模式和相关配套法规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收益率上,按照其发行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的收益至少应该达到10%的收益率,我国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收益率不超过5%,至2008年末中投投资黑石集团和摩士根丹利浮亏已超过95亿美元;在运作模式上,在中司的投资中,主要是营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而对事关国家长期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性投资较少。在相关配套法规上,对于外汇储备的运用运营责任追究、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等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投资运营,引起信用风险以及委托人问题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作用机制分析

(一)当前金融危机性质

从根本上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多年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和国际货币体系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实体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实体经济活动,发达国家从事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业)活动的分工和交换格局。而在发达国家内部,金融业的高收益和放松管制诱使金融业过度发展,为负债消费模式奠定了基础,次贷危机只是整个发展链条断裂的一个导火线。另一方面,由美元不断贬值引起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反馈到美国引起物价上涨,进而引起其流动性危机,暴露出当今由于没有对美元供给的有效约束,所引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作用机制

从外汇储备形成、储存、使用的角度,其风险可以分为来源风险、币种风险和投资风险3级风险。来源风险是通过金融危机对国内外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产生影响,币种风险则是以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作用为中介,投资风险可操作性强、最为复杂、经营效果最为直接,是可重点操作管理的风险。我们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作用机制。

1、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加深,美国、欧洲、日本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的过程过长,金融惜贷明显,通货紧缩压力巨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国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约占我国出口40%出口量的美国,于2009年2月2日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增加购买国货条款,调整负债消费模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经济先行指标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金流短缺,造成我国出口量大幅减少,民营企业对外汇储备贡献率也将下降,债权型外汇储备比重将进一步下滑。由于我国金融项目尚未开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但在短期内美元的升值将导致资本,尤其是热钱大量流向美国,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加深,国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债务型外汇储备风险加剧。

2、币种结构。2008年下半年,次贷危机逐渐向信贷领域渗入,为抑制其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虽然近期美元走向强势,但随着经济的稳定,其贬值预期不断增强,长期美元的贬值将会造成以美元为主要币种的我国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损失。欧元区金融体系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深,但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不得超越3%赤字上限的限制,短期内欧元会走向贬值,外汇储备欧元损失不可避免。相对而言,日本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健康,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低,不存在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通货膨胀压力较小,日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3、投资结构。在投资资产结构中,至2008年6月底,我国政府和银行机构持有房利美、房地美债券共约4700多亿,虽然美国政府对其采取了救助措施,但信用风险仍旧存在;随着美国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其债券信用等级也会不断下降;长期来看,为控制流动性过大,美国的加息政策也会致使债券价格下降,投资损失不可避免。在资产时间结构中,在金融危机使长期债券的时间价值骤减,收益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致使用于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高流动投资组合需求增加,用于盈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减少,用于发展性动机的缓冲资产组合进行调整。

三、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在金融危机时期,积极引导产业化政策定位

特别是城市化、清洁能源产业群、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并加强外汇服务和监管,逐步形成有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可以利用当前全球的低资源价格,推动具有战略性的大规模投资,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线,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能力提升,保证技术获取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促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清洁能源产业群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拉动经济新的支撑点;加快集约经营、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活动的商业化、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进行制度性变革,实现农村的转型与建设。

(二)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增加抵御风险能力,早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努力实现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注重防范金融体系风险,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供求机制,在保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在新的国际环境和金融条件下,积极开拓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增强企业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防范垮境资金的大进大出,维持国内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相对稳定,增强抵御外汇储备风险管理能力。

(三)坚持储备币种资产多元化组合政策

在外债的币种分配上,要逐步增加欧元、日元、英镑的比重,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预防性需求的币种依赖;结合我国的贸易结构而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加以调整,以减少在国际市场中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和非稳定性。在具体的组合模型选择上,要结合资产组合理论模型、Heller-Knight模型、Dooley模型等,充分考虑外汇储备的流动性、收益性、外债因素,推算大致的币种优化比例配置。

(四)外汇储备投资机制灵活化,优化投资结构

要注意投资金融资产的信用度、时限、流动性和收益性,并完善对投资机构主体的法规约束。可根据其不同需求,划分为流动性外汇储备、收益性外汇储备和外汇平准基金;在当前金融危机时期,应重点关注对商品资产的购置,规避货币资产的汇率风险。同时,可以结合我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变成增加的进口作为今后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渠道,从经常项目、贸易贷款方面给予企业方便,比如对进口投放一定的贷款支持,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流动性短缺明显,可以通过贷款获得一部分贸易资金,稳定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勒.美国次贷危机的解决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2、 刘辉.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3、黄金.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吴建飞,王绮.中国财富基金海外投资的风险及策略[J].管理观察,2008(7).

5、陈竞.中司投资策略分析[J].经济问题探讨,2008(33).

篇4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金融危机 管理 防范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也是不可能,因此企业要客观、科学的面对财务风险,在分析、了解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风险衡量机制,对风险进行的合理的控制和防范,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1 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使企业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大小是由企业遭受损失可能的大小决定的。导致我国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的环境瞬息万变,国家政策的变化、原材料市场的变化、利率的变化以及法律法规的修改等,都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1.2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许多经营者为了扩大经营的规模,盲目的借入资金,忽略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是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重偿付能力受到挑战。遇到市场低潮期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却减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得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利润支付利息,是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1.3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我国市场经济起步的比较晚,各项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市场的风险监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很多行业的收益和风险并不是成正比,很多企业为了生存要承担着很大的财务风险。

2 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日常的经营管理是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有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2.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现代企业经常面对的主要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最常见的经营方式,而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得资金之后,由于经营等原因不能按预期目的取得资金使用收益,从而无法按原定要求履约还款,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不能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实现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企业筹资成本费用过大、利率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财务危机。

2.2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各种投资是日常企业重要的运营手段,而企业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被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进而导致不能收回投资和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结果,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当然投资就一定有风险,预期的回报率越高,那么该项投资的风险就越大,企业应当在投资时采取各种手段规避这种风险。

2.3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企业由于资金的转化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而面临的风险。生产型企业将产品销售后,资金就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然后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转化过程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的产生,现代企业大规模赊销业务的开展,既为企业提供了机遇,也扩大了资金回收风险,导致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产生大量的坏账损失、利息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引发回收风险。

2.4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风险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类风险,现金链条的断裂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企业某一时点的存量现金不能够满足企业当时的支出需求,就会阻碍企业正常运行甚至导致破产倒闭。当然企业出现现金流风险,并不意味着企业资不抵债,只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产生的风险。

3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也是与日俱增,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与自身历史水平、同行平均水平、行业先进水平指标对比挖潜,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动态;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预付账款增加,成本上升,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3.3优化企业的投资决策方式,尽量减少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效,同时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每一个投资项目,企业应该从各个方面去加以分析和研究,要考虑国家的投资政策、市场的供求变化,还要组织高技术的专门人才,制定多种方案,采取科学的方法,从中选取最优的投资方案,减少企业因投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4改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要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运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并且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 孙琴英,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财经财会探析2009,04

篇5

随着经济金融化日益加深,现代金融危机以多种形式出现,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导致经济危机。所以,要从国际和国内不同角度探寻金融危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思维进行创新,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不是新生事物,自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主要有: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现代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无时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金融化”。银行、保险、股市、汇市等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风险,而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化又将各类金融风险叠加、放大,一旦出现局部动荡,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偿债困难、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并且金融危机越来越以混合形式呈现出来。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往往正值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普遍过度投资,信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整个经济社会就会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剧增,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区域内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缩减,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倒退。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加悲观,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二者有区别。

“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与“消费”和“生产”相对应。“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又有联系。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通常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消费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止,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当这种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出现时,生产过程就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据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这些游资又被称为“热钱”,是在市场上流动迅速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基于纯粹投机盈利的目的,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以各种形式入境,通常会进入易于产生泡沫的经济领域,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二)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于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弱化时,这些国家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转而通过举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内在的经济发展乏力,还债能力不足,经济泡沫导致银行贷款的坏账剧增,不良资产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三)“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实施“出口替代”战略可以提高一国经济的开放度,也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会提高,成本优势逐渐降低,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众多国家不约而同采用出口替展战略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恶性竞争乃至相互挤压;三是该战略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必不可少,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无法长期保持竞争力,但许多国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迅速,商品、信息、服务、资本、技术在国际间频繁流动,金融活动也趋于全球化。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是自发性的,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也蕴含着高风险,蕴藏着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当国际信贷和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不可调和,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三、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思维进行创新一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框架,废除泛福利化体制。二是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三是调整经济结构,鼓励实业投资。

(二)积极扶持金融机构一是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二是把妥善处理银行坏账,将银行的坏账打包、切割剥离。待银行复苏后再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则由政府出面埋单,将坏账清零。三是维护银行正常秩序,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出现挤兑现象时,及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帮助银行渡过难关,增加社会信心。四是解决“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要解决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更要解决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

(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实施产业振兴计划,扩大内需,培育市场主体,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渡过难关,降低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促进对外贸易,由于从事进出口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通过增加出口退税,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出口竞争力。三是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

(四)重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其间几经变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逐渐增强,但是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而从宏观上看,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积弊也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次贷危机、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也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势在必行。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加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构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

参考文献

[1]董彦岭,王菲菲.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救市政策的比较研究《.经济与管理评论》.2010.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 文化产业 影响 发展形势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67-01

中国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多严重?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到底是挑战还是机遇?金融危机后我国文化产业又该何去何从?考虑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涉及到了各行各业。通过各方的调查数据显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同时在文化产业内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市场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力量尚不够强大,不能抵挡金融危机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因索的影响。比如企业频繁的裁员,停工等。在金融危机中以出工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订单量大幅度减少,消费量和消费人数也急剧下降,另外出现部分恶性竞争的情况。受国内外经济疲软的影响,企业的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文化产业不同的领域所受的冲击程度不同。根据调查显示,高端文化产业和出口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高端文化市场低迷,文化企业举步维艰。例如报纸行业,话剧艺术,民俗风情表演,纸媒广告等等营业额大幅度下降。因为这些领域的消费者多来自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另外网吧,音像店等受到的影响较少。这个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洽谈业务少了,也因为心里恐慌等因素而减少了娱乐事项。

(三)部分文化产业呈现了复苏状态。在政府的调控和指导下,一些行业开始度过难关。娱乐行业通过加强内部整顿,减少成本,加强管理等方式拉动营业增长额。同时消费者恐慌心理的减少也促成了娱乐业的发展。另外,通过政府针对性的扶持,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或者自主创业或者重新上岗,使部分文化产业里现复苏状态。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发展策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产业结构转变中的机遇。金融危机刺激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将迎来发展的契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刺激消费,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被提升,也就扩大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

(三)政府重新定位中的机遇。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资金,促进消费,化解危机,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服务意识,积极转变成了服务型政府。文化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大增,文化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量。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意见

(一)政府应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国家和品牌的产品纷纷进驻我国。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下,我国表现出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对国内市场更是虎视眈眈。首先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合作,联系实际,及时把握文化市场的变化,制定适合文化市场发展的政策。其次政府要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创新。再次政府应该规范文化产业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为,积极扶持优秀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抓住机遇,尽快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都很低迷,但是文化产业却表现出相对独特的生命力,如电影业等。也正是金融危机的出现迫使我国产业升级,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第一,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价值,扬长避短,尽快将其建成我国的重要的经济产业。第二,社会各界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重视文化产业,尽快提出文化产业的振兴计划,趁机发展有优势的新型产业,如创意产业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大力培养和支持龙头企业。优秀企业能带动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以龙头产业为突破口,以此发展文化产业。1.大力培养和支持实力雄厚的龙头产业,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2.建立规范和先进的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创新,鼓励技术自主研发。3.拉长文化产业链,积极发展文化衍生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并不知道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它,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多的准备,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定能走出危机,迎来发展的繁荣时期。

参考文献:

[1]魏文彬,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选择[J],新湘评论2008(01).

篇7

关键词:金融安全;金融审计;当前形势;意义

一、新时期下国际国内金融安全形势分析

1 国内金融安全分析

(1)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国内金融稳定

当前时期下,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巨大冲击,我国的金融业受到了重创,国民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负增长,各大股市开始暴跌,楼市也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金融业出现了外向型行业贷款不良的比率呈现上升之趋势并有不断扩散的态势,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基金、QDII、保险等理财产品也在较大幅度上出现了下滑。由于出现了以上的金融困境,我国的各项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改革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2)金融危机给国内金融带来巨大的影响

2007年3月份在美国发生的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经过较短时间的酝酿,快速演变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海啸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国,也不能幸免于难。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受到此次金融风暴的严重创伤,导致大中小型企业的运营状况出现了“瓶颈”。企业的运营状况不佳,公司企业就会对员工进行裁剪,失业人数剧增,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2 国际金融安全形势分析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金融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的控制难度变得更大,尤其是2008年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造成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衰退、溃败和持续萎缩。这场金融危机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了,但是世界金融体系依然被笼罩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有经济学家称这一段时期为“后经济危机时代”。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三大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久以及破坏性大所决定的。

二、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的建设性作用

1 金融审计要发挥“盾牌”的预防作用

金融审计要积极地加强对宏观经济情况以及经济政策变化等方面的示踪性的工作,并运用审计专业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安全以及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的高低进行深入地分析,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对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严重侵袭了我国的金融领域,使我国的金融机构一时陷入瘫痪之中,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国政府就需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经济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调节和控制,这个时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免疫力”急剧下降之时,因此金融审计就需要充当其抵御外界风险的“盾牌”的作用,努力挽回我国金融体系所受的损失和巨大的冲击。

2 金融审计要发挥“交通警察”的协调管理作用

如果将我国的金融领域比作是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和过往的行人,那么金融审计就充当着“交通警察”的作用,起到对金融领域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这就要求金融审计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主要是对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创新的深度以及金融自由化三者进行有机地协调和控制,并把握好一定的度,若上述被调节的三个方面出现了过快或者过慢等异常发展的现象,都需要这位称职的“交通警察”加以协调、缓冲,以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三、金融审计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1 新型审计模式亟待探寻

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如下几点对策加以实现:(1)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绩效审计属于一种高层次的审计模式,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使公司在管理方面、风险预防方面进行很好地规范。(2)将审计和专项调查审计进行有机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审计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实践性的审计调查,才能够总结出金融体系的审计资料,这样审计才会有理有据。以上均为新型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在当前时期下非常有必要进行推广和宣传。

2 加强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积极构建

金融审计能够起着维持国家金融体系稳定、保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第二道防线就是它具有清除功能。或者直接称其为“免疫”的功能。它能够使一些在金融方面非法的损失浪费、以及账目上的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消除或清除,这些现象就相当于病毒,那么它就充当着“抗体”的作用对这些“病毒”进行高效地清除。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修补功能,主要指的是它能够使一些受到损伤的金融体系(如资金上的损失)及时地进行弥补,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力。因此,由上述三道“免疫防线”的介绍和论述可知,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条件下,需要积极地构建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不利于金融体系发展的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加强金融审计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金融审计,可以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之中;加强金融审计,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领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监管,使我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朝晖.发挥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建设性作用[J].南方金融,2009.

篇8

关键词:报业;金融危机;机遇

一、金融危机对报业的影响

“危中有机”研究世界报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对我们拓展视野、判断形势、寻求对策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的报业危机凸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业股票大幅下挫。二是在高额负债的压力下,许多报业集团不得不变卖资产、减薪、裁员。三是开始出现停刊、转网、请求破产保护等情况。与以往的倒闭风潮相比,这次美国报业危机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危机范围更广,过去是个案,强吞弱、大吃小,而这次是全行业的;二是危机程度更深,以致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报业集团也难以幸免。

美国的这次报业危机固然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关,但根本问题还在于,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主要依赖广告支撑的报业传统商业模式开始失效了。中国报业由于体制等方面的优势,能够维系更长的稳定期,不会像美国那样突然发生大的动荡。但是,全球报业已经开始进入衰落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报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2.98亿,居世界第一,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高速增长,势必对报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3G手机在我国陆续上市并逐步普及,对报业更是雪上加霜。新闻纸价格高位运行及广告形势的不景气,对报社影响很大且非常直接,导致一些报业集团和报社的收支失衡,资金链紧张。如果因势利导,国家适当增加投资,新闻媒体抓住机遇,将能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加快发展。金融危机对报业带来的机遇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为媒体加强和创新经济报道带来的机遇。危机中人们更关注经济走势对经济发展及民生的影响,更关注媒体的经济报道。媒体要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走出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二是要抓住金融危机为强势媒体扩大市场份额带来的机遇。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争取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要抓住金融危机为报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要借助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集团内容产品升级,使集团形成以报刊为主业,兼具互联网、数字出版、商务印刷等一体化的大传媒产业格局。

四是金融危机为报业提供危机管理的机遇。在当前形势下,广大读者对主流媒体提供权威性、解读性的信息需求大大增加。

二、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与措施

做好当前宣传工作,必须把提振信心摆在第一位。宣传报道以提振信心为主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显现,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报纸应做到:第一,强化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权威性和报道深度;第二,强化编辑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第四,强化报纸的文化娱乐功能;第五,加强对报纸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力度;第六,需要重视借用新媒体,提升报纸媒体的品牌价值。

党报要大力宣传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解读“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重大举措。面对挑战,党报无可替代的两大优势集中表现在:首先,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传媒行业里最主要、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内容制造者和提供商;其次,它具有长期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秉持社会责任感的传统。

在机制创新方面,一是建立基于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新旧媒体复合出版机制,实现采编部门、采编人员的多角色管理机制;建立面向多元化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二是建立面向新媒体的绩效考核机制。调整经营策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同,各家报纸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广告经营策略进行战略性、阶段性的调整,捕捉、培育和发展新的广告增长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国报业结构单一,尚未走出单纯靠广告支撑的阶段。报社可以围绕读者需求,考虑成本控制,主动出击,走出去与读者和广告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析广告市场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召开广告版面推广招商会,使这些客户与报社广告的合作更稳固持久。广告策划创新,一是活动策划。二是版面策划。三是建立品牌推广机制。既要增加广告客户和特定消费群体对报业的信任感、忠诚度,又要为报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另外,可以盘活广告价格,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随市场波动的广告价格运行体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建立新市场开发价格体系,推出不同时段的广告价格;针对不同的广告淡旺季节,运用广告价格杠杆拉动广告市场需求。

互联网等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对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如何加强管理,加强建设,做到管理与建设并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高度重视主流媒体和互联网的建设,努力建设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篇9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财务指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危机的影响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期盼经济能够快速复苏。后危机时代,我国各个行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企业的货物积压严重,为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如何能够有效的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创新变革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必要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大大加深了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创新的需求,主要是基于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影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全球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致使众多企业破产倒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迫切的要求我国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资源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获得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相较于国外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存在众多突出问题,包括对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人员素质不高、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以及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催化了我国企业内部矛盾的产生,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首要研究课题。由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新经济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谋求更大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极速下滑,加剧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需要。就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而言,可以总结出三个具体表现方面[2]。首先,企业经济管理同其他管理工作联系密切,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企业为了谋求持续发展,内部所有的管理工作均涉及到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调配,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的联系性愈加密切。基于此,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下属部门人员的薪酬待遇,同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好坏息息相关,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在工作开展中取得预期成效,确保企业其他管理措施的有序开展。经济管理中财务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现状。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高层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管理工作成效,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在年度、季度以及月份财务报表直接反映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财务报表中所呈现的生产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针,调整生产经营方式、营销手段以及工作开展方向,进而确保企业能够在实现既定经济管理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对策

(一)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

无论是任何企业管理活动,与时俱进,观念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员领导阶层以及下属员工的观念创新十分有必要的,能够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3]。此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强化战略危机意识,确保企业领导者在制定相应的方针和管理目标时,能够有效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水平,具备大局观念。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同其他管理工作联系较为密切,涉及范围广,所以企业在创新经济管理观念时,应注重管理方法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

(二)经营策略的创新

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秉着与时俱进的态度,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形成更为虚拟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健全相应企业经营组织结构,进而确保后续企业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方式主要有企业间经营联盟以及品牌,企业间经营联盟主要是指同行业发展水平类似的企业之间联合,形成固定的经营联盟,来应对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谋求共同发展。品牌的创新是指转变传统代加工的生产模式,创新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三)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诸如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的约束制度以及其他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费用的支出明细,做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健全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一方面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建立部门预算制度,详细记录部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预算明细,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萎靡状态,企业为了谋求持续发展,只有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从经营策略、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获得长远发展的资本。

作者:苏一丹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后金融危机时代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是经济重创后的脆弱复苏阶段,并且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完全回升尚不明确情况下的一段缓慢复苏阶段。具体表现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GDP触底回升;制造业领先指标重新步入扩张区域;股指出现恢复性上涨等。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企业内部融通的资金,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中小企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尚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传统人文因素的作用,在企业的合作方面也因缺乏相互信任和完善的制度安排而难以协调多个出资人的利益关系,从而主要所有者的投入仍然相当有限。

2.直接融资门槛高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能力不能达到上市的要求;中小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种种问题;资产证券化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银行实行证券化意愿不强烈,以及相关法律金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3.间接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间接融资一般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中,银行贷款是世界各国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渠道。然而,按我们国家现在的基本情况,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流入了一些大企业,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那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机会

1.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所提供的机会

2008年8月以来,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利好政策和措施密集出台:8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初,明确各银行业机构信贷规模在年初基础上增加10%,新增贷款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等领域;9月中旬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11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10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全面放开贷款规划限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央行再次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比大型金融机构多下调1个百分点。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此外,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之大更是罕见。

2.税收改革所提供的机会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2008年11月,国家适时推出了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将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此外,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自12月1日起,国家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中小企业自身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应从根本上提高内源融资能力。具体措施例如:规范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硬化企业财务约束,严格执行折旧提成制度,建立以留存盈利增补企业资本金的制度等。此外,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应该抓住金融危机给其带来的诸多机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尽可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应是不一样的,企业应根据所处的时期(如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及风险规避方式。

2.银行方面

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针对中小企业不动产少的情况,积极扩大贷款担保抵押物权的范围,同时对有良好信用的中小企业,应适度发放信用贷款。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和制度及奖惩机制,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客户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改进信贷授信审批机制,完善信用评估机制。

3.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加强政府为中小企业的服务职能,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其次,政府应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各种形式繁杂的收费项目,把收费项目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政府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暂行办法,依法推进融资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宋小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究.财会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