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

篇1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存在着现行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式、教学资源、教学考核方式都难以适应95后学生特性,难以适应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

首先,课程定位不明确,不同行业的仓储与配送流程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在讲解《仓储与配送管理》时不仅要讲解仓储与配送的通用知识,也需结合具体行业背景讲解仓储与配送的具体流程与操作规范。其次,教学手段单一,现在教学方式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抑或使用案例教学法或视频教学法,物流软件的实际运用,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最后,课程考核侧重于课后结果考核,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考核效果并不理想,而应该设计出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通过即时反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老师的课程内容设计。

2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内容设计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通过企业内典型仓储与配送岗位需求分析,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能力,设计教学模块。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核心,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内容设计。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

2.1 企业调研,开发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高职教育一般为3年制,大三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调研过程中,考虑学生就业偏好、岗位选择、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同时考虑企业物流人才现状、人才缺口类型、人才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开发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需求。

一般来讲,企业物流人才梯队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即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岗位。根据高职院校的课程定位,我们主要以培养第一层次的物流人才为主,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开发典型工作任务。

2.2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企业调研,针对各岗位具有挑战性的,能够快速成长的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得出的。将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地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生的即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盲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 《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内容设计实践

(1)行业调研,确定岗位群

通过物流企业调研,了解仓储部门及配送部门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学生看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及职业努力方向。

(2)根据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总结归纳各个岗位核心工作任务、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等最后得出岗位群的对应的具体岗位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

(3)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

《现代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开发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本文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参照企业要求的岗位能力,以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一方面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通过物流设施设备的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具体的出人库流程方案设计、波次管理策略、路线设计原则等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高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结语

篇2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误差,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库存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库存成本在总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二)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地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

2.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做好准备。货物作为商品要顺利进入市场满足购买者需要,必须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就做好准备。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3.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从整体上而言,仓储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4.仓储还是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物流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而仓储优势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得以顺利惊醒的保证。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更不多。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硬件设施也随之建立起来。现代商业体系的建立引导着仓储业向着合理、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仓储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快速接轨。

到2003年年底,中国内地现代化自动库已经超过200座,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在仓储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仓储业的管理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高高校纷纷建立物流专业。为仓储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各种社会物流培训机构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物流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

政府管理机构对仓储业的发展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颁布的物流技术标准等对仓储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为仓储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国物流业业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三) 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篇3

构成第三方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仓储系统的摆设设计、仓库内部货物的保管、仓储如何作业操作。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但却有着各种不同却相近的联系。

1.1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仓储系统是以三大运输干线为主要干线,分别为铁路、公路和大型船舶。在区域内送货,区域是送货的主要地区,其他为副中心地区,这就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布局系统模式,这就避免了复杂混乱的局面。枢纽就是一个配送中心,只不过这个配送中心的基地是个仓库。它还需要对配送中线的选址进行规划、仓储系统内的设施设备也要进行安排,同时也要设计规划区域。这些是仓储系统布局设计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在物流建筑的设计上,物流设置设施的配置上,还是物流供应链的设计上,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因为它对物流程序的运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仓储储藏不仅仅是布局中的顶层设计,更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部分。

1.2库存控制

要想确定仓库商业模式,就需要在控制库存的时候,以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为依据对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定好仓库的商业模式。第一,将控制目标定位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上,在企业商业模式中,让库存控制在一定量,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现象出现。第二,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将会成为控制目标,如果将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三,要指定一个控制目标,控制目标包括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并且将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样企业的盈利会更多。第四,物流仓储管理中库存控制有执行、反馈和分析这三个功能。因此,相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来说,它处于后端位置。

1.3仓储作业操作

仓储作业操作的传统作业流程包括进仓、盘点、账务处理、出仓等,因而说,它是整个仓储管理中的基础部分。在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中,是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中心来进行主导管理。仓储管理系统的仓储作业操作是信息化的,这是它与其他管理软件的不同之处,因而,它的这个特点对库存控制和信息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1进仓作业流程

首先是进行接单审单,然后开始检查车辆,再把车上的货物卸载下来,验收货品,验收成功后系统指导的进行上架,并对货品进行贴标签扫描,单据处理之后最后入账确认。

1.3.2盘点作业流程

首先是制订盘点计划,然后盘点食物,对实物和标签进行核对,盘点表与系统账务进行复核,最后计算库存准确率。

1.3.3出仓作业流程

首先是接单审单,然后把货品系统分配,分拣备货,发货,复核交接,单据处理,最后销账确认。

1.3.4账务处理

实时记录和检查每次进出库作业、质量状态、数量的改变;同时,对货品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备份相关凭证,这是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目的。

2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密切结合

随着我国物流技术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也逐渐壮大,它对于提高物资运输流通速度、节省仓库储存成本有极为重要的作用。WMS是集员工、流程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集合体,是由一系列计划模块有机组合并产生相应预期结果的系统,国内与国外相比,在WMS的运用上还有差距,在国外,WMS功能的强大和专业性通过实践的充分证明,在国内仅仅是在初级模块中WMS得到了广泛运用。仓储管理必须通过WMS作为工具来开展一些充足的辅工作,对于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这是必要的。要对自己自动存储货物、补充货物、RFID、企业产出的情况报表、库存控制指标等的运用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这样才能让企业的仓库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想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就需要在管理中有成熟的理念支持才可行。

2.2贴身个性化行业化服务意识

如食品饮料、服装、化工、IT、电信和汽车这些行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行业。支撑物流行业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支柱力量是行业发展速度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据调查显示,物流行业中比较大型的企业非常重视传统行业的物流需求,因为处理好这些物流需求,可以提高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要在熟悉客户企业、物流活动发展规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条件下给客户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在熟悉并且清楚的了解客户需求之后,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分析归纳行业的要求,为客户指定贴身计划。让每个企业客户都有一个符合自身的计划去实行,改变了过去第三方物流企业被动接受指令的情况。

2.3人才的战略型、管理型、技能型

要想让现代物流能够有一套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就要求提供物流实施的计划、对整体系统进行设计并且要加强物流的管理。不断与整体物流的成熟发展相联系,要想让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就要求企业中有物流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从理论方面讲,可以将仓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分为上三种:第一种是战略类型的物流人才,第二种是有管理能力的物流人才,第三种是有技术的物流人才。当然,这三者兼备在一起的人才才是企业最需要的。我国在近些年也很重视培养这方面人才,在不少大学设置了这一门课程,这类人才在学校中学到了很多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再经过后来在工作中不断汲取经验和在企业的培训课程中也学到不少专业知识,这都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途径。

3结语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物流专业人才的紧缺仍成为制约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仓储企业,其人才紧缺问题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作为紧贴市场和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结合物流业对仓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

一、 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业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更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针对这种特性,要根据人才的需求特性来确定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专业口径。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教育学论文,通过对仓储企业需求调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强调与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高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 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并通过图形、图表、声音、视频资料、教师教学录像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装卸与搬运作业管理的时候,结合多媒体动画教学演示野蛮装卸造成的后果,通过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装卸与搬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而对装卸与搬运作业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立即请学生对装卸与搬运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装卸搬运模拟操作,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准确表达及操作。趣味教学调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中愉快的接受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枯燥无趣,还可以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以仓储管理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仓储职业岗位――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

将实际仓储工作中一系列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解,通过细化的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例如,以仓储岗位――仓管员为例,其具体的思路为:首先根据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或行业专家对岗位所进行的分析,将仓管员岗位能力分解成两个基本任务(技能),仓储作业和叉车驾驶技术;叉车驾驶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5个操作单元:叉车组成及工作原理;叉车基本操作、叉车直线门洞标杆行驶;叉车“S”标杆绕行;叉车“8”字绕行等。叉车驾驶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叉车操作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使高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三)强化校内外实训教学

强化校内实训教学。利用仓储管理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性演示和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训练教育学论文,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步骤中国。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仓储业务操作,既是培养技能型仓储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校内实训中,学校配备模拟物流管理(洛捷斯特)的仿真教学软件,将企业的仓储实际业务在实验室中模拟,模拟货物的接运、入库、装卸与搬运、货物保管与养护、出库、盘点、验收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现代物流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通过训练,学生了解货物入库作业、货物出库作业以及盘点作业等的基本程序,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对专业认知的主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扩大校外实训教学。高职院校要与仓储物流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开始,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渡和飞跃。顶岗实习具有岗位性、独立性、有偿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生边实习,边劳动,边承担劳动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约束了学生的行为和纪律,也使学生像在职员工一样,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因此受到专门技能培训和适应社会锻炼。高职院校应当与仓储和物流企业间建立起互赢、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探索培养仓储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

(四)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提升课程实用性

通过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教育学论文,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模式。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是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结晶,它必然体现该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精品课建设应始终关注对课程的研究与改革,使其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手段上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领先地位。精品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没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必须十分注重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仅指纸质课本,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录像、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等内容。

(五)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

高职教育是培养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其突出特点是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考评学生成绩时就应带着工作实际问题来进行,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摘要求融通。

三、 结束语

仓储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要牢牢把握市场和产业需求,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变考评方式等手段全面提升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玲;李怀湘;刘亚梅.《仓储管理》精品课建设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2]朱虹.仓储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初探[J],中国储运,2005(1)

[3]吴立鸿.仓储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7(8)

[4]王贵生.谈高职高专《仓储实务》课程教学的方法[J],网络财富(理论探讨),2009(10)

[5]陈斌;沈邦仪;王海船.高职院校创新性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篇5

仓储管理课程的内容多而杂,其包含着仓储规划、仓储设备、仓储商务、仓储运作、仓储成本、仓储效益等等各方面的内容。为了完成仓储管理课程这些庞大的理论教程,授课者往往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课堂上。然而我们知道,仓储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仓储管理课程除了要教授学生充实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需要革新我们传统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仓储管理工作的各项操作,让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不断地把学生培养成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单一,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离不开课堂的讲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单一的课堂就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所见所闻的空间窄。现如今,很多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大多数都在课堂上完成,这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单一,让学生倍感枯燥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面对真正的问题,只会空谈理论,却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惊人,课本上的知识更新得相对缓慢,其理论知识往往落后于现实社会中所需的理论指导。

1.2实践教学方式流于形式,社会实践阻碍多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高校也意识到光谈理论培养不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而也逐渐开设了实践课。然而,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仓储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实践教学是为完成教学而教学。而且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落后地区的硬件设施相对缺乏,关于仓储管理课程的模拟实验室和设备不足,只能说现如今关于仓储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并未能真正亲身实践。

而且,加之少有高校安排学生到社会上实习,就算有,都仅仅是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的几个月的时间内。然而实习门槛也很多,首先其所需的实习生相对较少,而且就算学生能去参加实习,他们所工作的内容都是相对杂而简单的工作,比如装卸、理货等等,学生并未能真正进入到仓库进行实践操作,因为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操作不慎,发生安全事故,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2仓储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善

2.1理论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法

学生之所以对理论课程提不起兴趣,主要是因为关于仓储管理的概念、特点等这些纯理论过于枯燥乏味。理论教学要遵循“够用”和“必须”的原则,反之则会适得其反。因而,在理论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图形、图表、声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列举仓储管理中典型的案例,提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在每一次理论课上课之前,在网上寻找典型的仓储管理案例,做成PPT在上课前向教师和学生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其所找的案例进行分析此类问题,提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2.2既要重视校内的实践课程教学,又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

这里所说校内的实践课程教学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设备的实际操作等形式。当然,要很好地实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就需要学校提供完备的硬件设施。同时,对于学校的仓储管理教学实验室,采取对学生开放的形式,也就是在非上课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凭证进入学校的仓储管理教学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仓储管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和技巧。此外,学校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多开设一些关于仓储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意思是除了大三或者大四后面几个月的实习安排外,对于平常的寒暑假,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到社会企业进行实习。为减少学生到社会实践的障碍,学校可以为想去实习的学生提供介绍信。此外,学校可以跟社会上的企业创立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自己到社会上找实习单位的难度,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积累学生的工作经验。这样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们的见识,从而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

篇6

【关键词】 中小仓储企业;管理瓶颈;资源优势

仓储企业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合理的仓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对实现资源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仓储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仓储企业是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实现仓储功能,提货、送货、运输、搬运、托运仅仅起到辅助作用。但是,这些中小型仓储企业有着自身的资源优势,例如硬件充足、资产庞大、网点广泛、客户稳定等。目前,这些传统中小型仓储企业的业务面不断拓展,货物吞吐量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改造完成。与此同时,企业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信息不流畅等诸多管理问题暴露出来。本文依据中小型仓储企业的现状,分析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此类企业突破管理瓶颈,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服务、实现与物流供应链的融合提供解决思路。

一、我国中小仓储企业的现状

(一)仓库规模在不断扩大

据有关数字统计,目前我国营业性的通用仓库总面积达到5亿多平米,立体仓库的比例已接近10%,普通平房库占70%左右,楼房库占20%左右。全国冷库的总容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次,虽然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二)仓储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传统的仓储设施要按现代物流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使仓库设施布局日趋网络化,促进了我国仓库设施建设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上更加规模化、规范化,由沿海城市到内地城市,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商贸、流通加工、物流一体化综合园区到各类专业(电器、零配件、化工、食品)园区,带动了各种类型仓库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我国仓库设施的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同时存在,一些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

(三)部分仓储企业正在向配送中心转变

许多仓储企业普遍购置配送车辆或租车,配送区域从同城扩大到异地。一些仓储企业正在向供应链的各环节深入,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JIT、供应链融资、零配件与商品的分销配送等业务,使配送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节点。配送中心为了更好的作送货的编组准备,必然需要采取零星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搜集工作和对货物的分整、配备等工作,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需要有比较强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还必须执行货物配备后的送达到户的使命,这是和仓储企业只管保存不管运达的重要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如果说仓储的职能还是较为单一的话,配送中心功能则较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送的功能。这种转变也为仓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仓储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行业纳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如物流各环节作业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突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使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

二、中小仓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完全建立良好的战略联盟关系,难以实现供应链管理

在实际运营中,有的仓储企业与上游制造商之间只是有偿管货的单一的合作关系,会出现过期或积压的货物过多,导致仓库货物周转的速度较慢,影响资金的正常运转;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关系就略显被动,如给超市配送货物,有的超市通过缺一罚十等手段,来控制错发或串货等现象;从超市退回来的货,包装费用,残次品费用大部分都由物流公司来承担,无形中就给物流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仓储企业上下游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就是无稽之谈。

(二)中小仓储企业作业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效率较低,差错率较高

仓储企业内部的作业岗位设置经常会出现一人多岗,即一个人要负责入库、出库、盘点、分拣、备货、包装等所有业务的操作;或一岗多人,如两三人一组同时操作入库、出库、分拣、贴唛头、包装等业务操作。这样就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时常出现错发或串货等现象,岗位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中小仓储企业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在软件方面,有的仓储企业购买了ERP、供应链管理、仓库管理等软件,没有充分利用,主要由于物流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相应的物流软件,与上下游企业不能很好的对接;在硬件方面,普通仓库利用率普遍较低,货物存放比较分散,同一种货物与其他货物拼库,分散放在3、4个仓库里,这样给出库、备货、装车、盘点、造成很多麻烦。

(四)中小仓储企业服务单一,缺乏增值服务意识

由于目前70%的仓库都是平房库,其功能就是主要为客户储存产品,加上现在仓储市场不规范,竞争不平等,只能通过低价来吸引客户,仓储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小,有的甚至为零,不少项目长期亏损,如果仓储企业不拓展业务,不但缺乏发展后劲,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五)中小仓储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素质偏低

对于仓储企业,既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实际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实际工作中,这方面人才非常匮乏,大部分仓储企业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部分是老职工,真正学过物流专业的不多,仓库管理和作业人员素质较低,造成仓库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影响仓储的工作效率,加大仓储费用的支出。

三、解决仓储企业问题主要对策

(一)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战略联盟关系,尽快实施供应链管理

建立制造商、仓库、分销商、客户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尽快完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对货物实施动态跟踪。对于即将过期、过时的货物,分销商通过促销形式,及时处理,减少重复退货、重复包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并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一些合理的、公平的制度,共同商讨仓库规划、产品的改进、客户的需求等相关问题,使整个链条良性循环。

(二)合理设置仓储岗位,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差错率

仓储企业的作业岗位设置建议是:入库、出库(分拣、备货)、复核、包装、贴唛头、信息录入、退货、盘点等岗位。在作业时有两种方式分岗,一种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一个人负责一种或两种货物,从入库、出库(分拣、备货)、包装、退货、贴唛头全由此人负责;另一种是一人负责一岗,不管哪种方式,复核、盘点要由专人来负责。这样岗位明确,责任明确,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差错率。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在软件方面,仓储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相应的物流软件,而不是盲目购买市场上畅销的软件,还要考虑如何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建立制造商与仓库、仓库与仓库、仓库与客户之间的无缝对接,实施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对货物整个过程实时动态跟踪,从而解决缺货自动补货问题和仓库之间相互调拨货物。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减少积压,降低仓储成本。在硬件方面,根据客户的多少,每天货物的吞吐量和货物自身的特点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同一种货物最好放在一个仓库里,方便管理,便于出库、备货、装车、盘点等作业,减少人、财、物的耗费。

(四)延伸服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仓储增值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服务功能过于单一,单纯依靠仓储或运输功能,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相关配套要求。这种单一化的服务局限了企业的发展。传统的仓储服务,所带来的利润很单薄。实际上,仓储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很多,比如加工配送、提供信息、库存管理、货代、报关等。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外,现代仓储企业还要不断开拓业务渠道,向客户提供流通加工、包装、贴码、咨询、代办结算、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以仓单质押为主的金融服务等服务项目,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这样才能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才能提升仓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

物流专业人才是物流企业的重要资源,要想发展中小型仓储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就需要有技术、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人才。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各高等院校引进物流专业相关人才;或将表现较好的职工送出去学习参观,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或与学校合作,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适应就业岗位。学校也要定期对物流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尽快弥补中小型仓储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不足。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仓储业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仓储企业将成为客户的首选对象;仓储业将会与运输业日益密切结合。中小型仓储企业的发展虽然前景非常乐观,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如果想立于不败,中小仓储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居安思危,以服务制胜,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仓储业的现代化水平。不仅管理观念需要革新,同时要在信息技术、人员素质、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提高中小型仓储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会敏.我国仓储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总第516期.2007

[2]唐东存.谈企业仓储管理的决策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第6期.2009

[3]汤云.加强仓储现代化建设提高仓储业竞争力[J].商品储运与养护.第2期.2008

[4]李永生.仓储与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物流;实践教学,仓储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物流迅速兴起,这加剧了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直接面对市场需求,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机构,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将直接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因此,现在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在研究、探索、强调实践教学。然而,实践教学受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经费投入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的内容,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薄弱环节。现代仓储管理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紧俏人才,在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加快《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工作探索与改革显得迫切且重要。

为此,笔者于2013年8月份开始在广东省六所高职院校,就《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次有关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清楚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及老师对实践教学的看法、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学生的动手能力、师资队伍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与特点,以便进一步探索、改革《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争取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发展、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及在校专职教师。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此课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顶岗实习对仓储岗位的技能、素质要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专职物流教师基本上也会对这门专业核心有一定的了解与接触。发放问卷的院校均为高职,有民办与公办性质,2011级与2012级共546位物流专业学生和21名科任教师参与了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4.50%,说明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问卷发放的方式是堂上发放,单独答题,当场回收。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一般有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实践内容、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1 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内容不清晰

在本次《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调查中,关于“是否了解这门课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馈,有45%的学生选择“一般”,而“了解”与“较了解”两项合计仅占8.5%,“不了解”与“很不了解”分别占到15%与31.5%,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技能要求是否匹配”的调查上,有由此可见大家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内容不清晰。

2.2 实践教学课时与实训场地安排不合理

调查显示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高校都开设了仓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回答“课时少”的占52.8%,回答“不多不少”与“不清楚”的分别占12.4%与19.2%。实践教学学时太少,致使教学内容太少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大多数依靠专职教师来完成导致学生就业还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而学校的实训场地太过单一与实训场地有限,也导致学生的实践内容无法多样化地进行,有504.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实训条件一般,27.2%认为很差,11%认为较好,7.3认为很好,而认为很差的则有27.2%。本次调查访问的几所高职院校,几乎每所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校内实训室,同时和校外的相关企业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所起的作用却不大,学生能够真正在学校实训室或企业实训的机会是极少的。大部分企业只能够供学生参观学习,甚至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挂实训基地的牌子而已。

2.3 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实践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在“是否接触过基于行动导向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中,选择“全都没有接触过”的占到了52.7%。在另外一个相关调查“学习仓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选择“课堂接受理论教学”占到了61.3,两者基本上是相吻合的,说明了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在“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的调查中,有47.2%的同学选择了“实践操作”考核。

2.4 实践教学师资的配置不合理

合格的实践教学师资与配置足够的实训器材、合理的实训场地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调查显示,《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大多数是学校的专职教师来完成,有73%的学生希望由“企业有实操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来完成,只有11%的学生选择了“大学专职教师”,选择“大学老师与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来完成”与选择“无所谓”分别占到12%与4%。同时在“该课程老师的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价上,39.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17.4%选择了“较差”,11.5%选择了“差”,三项合计是68.1%,与73%的学生希望“一线管理人员”来完成实践教学是相符合的。

3.对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原有的教学内容过于偏重课堂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必须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原则,重新制定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章节设置,分解为若干模块[1],每一模块根据岗位及企业仓储业务运作流程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建立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仓储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基于此,仓储管理实物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1:仓储管理的基础:仓储管理岗位职责的认知、仓储设施设备的认知。

模块2:货物入库管理:入库前的准备、货物接运、货物检验、验收中异常问题的处理、入库交接手续的办理、入库货物信息的处理。

模块3:货物在库管理:储位的规划管理、仓库5S的实施、消防安全管理。

模块4:货物出库管理:出库前的准备、出库交接手续办理、出库异常问题处理、出库货物信息处理。

模块5:仓储的绩效考核管理:作业时间与仓储成本之间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实施。

3.2 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践内容没有模块化,还是分散在各个章节里,编制教学计划时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进度,同时安排了大量的常规理论教学。而调查也显示理论学时过多导致实践学时偏少,不够用、实践内容过少及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占大多数。因此,在仓储管理实务这门实操性、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实物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开拓多种途径完善教学场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在调查中关于“对完成仓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实践教学地点安排”有高达61.8%的学生选择了在“企业公司仓库现场”,也充分说明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对实践教学多么重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到经费限制没能在实训设施设备、软件配置等软硬件上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投入,也直接导致在校内的实训室只能进行简单的、某个环节业务的模拟,根本没有办法跟企业的真实运作情况相比拟,因此造成仓储人才进入企业要二次培训也在所难免。要解决实践教学中场所的问题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满足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高职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同时寻找途径与企业合作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其中基于工学结合的“共建共享”式的校企合作基地[2],将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该模式的运作基础是,学校办学基础雄厚,企业管理水平高,能保障资金、技术、设备、技术和师资的持续投入。校企双方根据现在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素质要求共同建立教学小组,为物流、仓储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快速上岗,适应企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

3.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立的探索

从问卷调查反应的师资情况来看,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队伍过于年轻化,职称偏低。此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也不合理,大多数物流专业教师并不是物流管理专业出身,大多数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换过来的,特别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比较欠缺,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因此构建高职物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称。要改变现有的状况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外出进修,组织任课教师到技术先进的物流作业现场参观实践,将最新的作业流程、设备和技术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具先进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可以采取聘任校外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社会上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到校内兼职,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有效实施工学结合实践课程的教学。

3.4 实践教学考核的探索

教学效果需要合适的考核方式来评价。考核方式应该根据专业课程的培养素质、能力与培养目标来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实务性、操作性比较强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除了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中设置案例分析来考核,还可以要求学生采取仓储成本调研、仓库调研报告等方式考核,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仓储作业的流程模拟实操来考核,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综合式的考核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应倾向于实操考核,或者加大这一方面的分值,同时,考核的过程企业也应该参与进来,因为企业更清楚是怎么发挥人才的作用,所以由学生、教师、企业共同来参与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过程考核体系更加重要,这也是要探索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4.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改革在本校应用情况

4.1 实践教学方式方面

本人针对仓储管理进出库流程操作内容的学习,安排了学生到广州益力多饮品有限公司及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仓库参观实习。在现场由企业管理人员讲解作业流程,比之前在教室单纯听专业老师讲解作业流程要直观得多,学生们对此赞不绝口,期望有更多这样实地学习的机会。

4.2 师资力量方面

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聘请校外的物流专家进校举办讲座。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经验丰富,对很多问题都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学生的解答非常到位,学生对此很钦佩,美中不足,普遍反应由于专家工作繁忙业务缠身讲座时间还是过短。

4.3 实践教学考核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对于仓储管理实务的考核计划是理论加实践技能考核,但是由于实训设备及场地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个计划落空,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这是本次课题的一个缺陷,同时也是高职物流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5.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不再单纯地培养理论水平高的学生,而是以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师资队伍建立等多方面的支持,学校要联合企业一起构建双赢人才培养平台,专任老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飞速发展的物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班奕.《仓储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59-61.

[2]冯雪萍.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8(5):192-193.

[3]吴彩霞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3):32-39.

[4]吴红姣.基于CTC教学模式的高职物流专业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02):144.

[5]刘晨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69.

基金项目: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3JG11)。

篇8

【关键词】电力物流;一体化;建设;信息技术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资源作为国内经济的支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2年,我国已经出现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电力资源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给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带来不便。一体化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电力资源调配的高效性。

2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分析

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对需要流通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调配,使其被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主要就是指,将物流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资金、物资、设施、信息等进行有效优化重组,使得物资运输、仓储更加方便、快捷。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的电力输出,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电力设施建设则是这一效率提升的关键和基础,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应急抢险物资调配的及时、准确都是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管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在电力企业电力调配、基建物资运输、仓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1电力物流管理组织繁杂

目前,国内电力物流的主要管理方式还是采用多级管理,层层约束的方式。各个省电力企业及下级的供电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机构。电力系统结构严谨的物流管理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由于系统的庞大,这一层层管理的物流组织形式有时影响了现代电力物资调配的时间,层层审批,有时一些领导不在,审批效率低下,电力物资调配的速度下滑。另外这种多层的管理方式使得物流管理的成本进一步增加,管理方式出现一些混乱的局面。

2.2新的物流技术应用不到位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迅速,例如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物资运输、仓储的准确性、快捷性。就仓储管理而言,很多的基层电力企业没有实现条码技术的有效应用。物资的仓储还是运用人工登记的方式,这就使得调配物资的时候,更多的信息需要从管理员那里,人工查询,这样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电力设施基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没有给专业技术人员配备PDA设备,在实施现场管理的时候,对所需物资的仓储情况难以有效掌握。在物资配送的过程中,只有少数电力物流中心配有全球定位系统,实现所需物资地理位置的有效确定。这些技术和设备都没有全面的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管理之中,使得整个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一直不是很高。相关物流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情况见图1。

2.3仓储规划不到位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仓储管理。对物资的有效保管可以有效提升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一旦物资由于保存不当,出现故障或者直接报废,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这一问题主要在于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的有效性。很多地区的电力仓储地理位置选择存在问题,在规划选址的时候,电力系统没有考虑均匀分布的问题,使得一些地区的仓储基地较多,一些地区仓储基地较少,在物资调配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另外,仓储中的管理还没有实现信息化,更多物资管理还需要依靠人工,一些地区的人工依靠率超过七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仓储物资信息的统计。已经完全采用信息化数据采集的基层仓储基地不到两成。

3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3.1组织结构的优化

电力企业有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对物流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就需要提升这一管理组织结构的有效性,使其高速运转起来,从而服务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强化物流管理岗位制度,当一个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外出办事的时候,单位还有另一个管理人员可以实施相关的审批权。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物资调配过程中由于审批人员不在,影响物资调配速度的情况。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对整个组织结构的认识,不同等级的物资需要申请到不同级别的部门,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物资调配需要不同部门的有序管理,电力企业需要从总部梳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在物流一体化管理中的权责,从而有效降低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首先,采购。一体化的管理应用在电力企业管理采购问题上就是集中采购,针对电力企业所需要的基建等物质进行统一上报,集中采用,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流程,有效提升采购问题上的公正、透明性,这样使得更多的供货商可以参与到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之中。这种集中采购也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物资的价格成本,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得到更高的物资性价比;其次,仓储。仓储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零库存,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物资在仓库中可能出现的损耗,也大大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要想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仓储效率。各个仓储单位需要针对自己的物资进行有效清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补充物资。同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对物资的保存、进出库房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清点,不出现物资的丢失情况。例如:仓储部门根据每月电力运转情况,测算出电力事故频率,计算出易损件数量,从而对库存量提供依据;最后,运输。物流的快捷性主要体现在运输的效率。当电力事故出现之后,电力企业第一时间需要检测故障点,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这就需要从最近的仓储基地中调配相关的电力设备,从而提升他们维修的高效性。一体化的物流管理需要将运输环节纳入其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运输有效性的掌握,强化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技术(GPS等)的应用,从而保证他们运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物资的损毁,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运输装卸过程中的物资完好,不断强化运输人员的责任心。

3.2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物流一体化管理需要不断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这种有效的管理建立在专业管理人才的基础上。在物资采购、调配、仓储、运输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平台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在这一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电力企业需要从多角度开展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中所涉及的常识性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教授,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组织相关的经验交流,让从事不同环节的管理人员坐在一起,讨论一体化物流管理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交流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另外,还可以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到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请专业人员给我们行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物流一体化管理的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不断培养他们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这样专业化的物流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管理工作之中。

3.3深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企业的物流一体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将大大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就是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需要加大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这些都是保障高效物流管理的有效支撑。另外,信息化网络系统的优化,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仓储设备、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也是电力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改进现代电力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提升物资调配的准确性、高效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实现电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深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物流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凡.电力系统物资供应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篇9

1.课程设计思路

1.1课程设计原则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培养企业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各类企业的仓储或配送工作流程和一线工作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以及岗位素质要求。

1.2课程设计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以职业性为原则,通过综合分析仓储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岗位,确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与仓储相关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商品检验岗、仓库管理岗、仓储业务岗、仓库统计岗、订单管理岗、商品分拣岗、仓库安全岗等。

教师应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掌握技能,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阶段是以实践性为原则来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由改革前教师独立开发课程、通过“虚拟工厂”实训、“学”“做”分离转变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真实项目实训和学中做及做中学。

1.3教学内容设计

本着开放性原则,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分析所考查的企业仓储管理的工作流程,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把理论和原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利用校外企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项目,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课程定位

本课程体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另外,还要与前后课程衔接得当。

2.1知识能力分析

与仓储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物流基础知识、电子商务、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这些内容都涉及仓储知识或仓储环节。

仓储管理课程还与物流包装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特殊货物存储管理相关或相衔接。

所以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仓储管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学情分析

教学离不了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一般来讲,仓储管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学生还要有一定自学能力,除了课堂中教师带领学习外,在课外学生应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从其他书籍中更深刻、更广泛地领会和灵活运用仓储知识。

学生还要有动手能力。《仓储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动手能力或不喜欢实际操作,怎么学都基本是无效的,因为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中,才最能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特别难把握的环节。

另外,学生要有锻炼技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愿望,这样才能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2.3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仓库规划设计(建库)、仓储功能拓展(用库)和仓库管理维护(管库)三大部分。教师应以物流企业或企业仓储部门的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仓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主线分解教学项目,构建学习和实训任务,依据项目任务,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内容,并考核。结合培养能力目标――“综合素质+一技之长”,在教学中穿插与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3.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反复演练透彻掌握。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小组,要求学生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相当于仓储部门的班组长,对各自的学习情境进行研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上网查资料,同时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各个小组做出PPT和讲稿。当老师将学习情境全部讲完后,学生项目小组上讲台讲解,并当场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作出答辩,然后进入仓储配送作业的流程实训。这样反复讲解,反复演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考试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评分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权重可以视情况不同。该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3.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3.2.1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按作业流程分为八个学习项目,按作业性质分为三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设计一个案例,教师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仓储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求。

3.2.2角色演练教学法

教师应通过对仓储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设计出若干个不同的角色,由师生共同扮演各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在仓储配送作业的操作中履行不同的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3.2.3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问,以此活跃学生思维。讲解习题时,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思考题,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做出答案,在课堂上宣讲,教师给予点评。

3.2.4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物流仿真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实训室能基本仿真完成仓储相关的所有作业,操作过程与真实的职业环境基本相同。

3.2.5现场教学法

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中心。学生观看企业员工的操作,观摩相关的设施设备,能感受企业文化,并对现场的新技术、新设备产生感性认识。

3.2.6六步教学法

篇10

一、熟练驾驶叉车的重要性

通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和物流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可知:

1.毕业生反馈信息

通过对几年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无论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男、女学生就业时,均受到不能熟练驾驶叉车瓶颈问题制约,调查显示女生就业相对难,其原因除了用人单位考虑女生的性别差异外,也暴露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没有充分认识到驾驶叉车熟练程度的重要性,没有切合实际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改革,更没有考虑到女生群体的优势,扬长避短地进行差异性教学改革,因为女生心细、耐力强等特点,适合驾驶叉车。

2.物流企业反馈信息

很多物流企业反馈信息表明需求具有熟练驾驶叉车技能的物流人才,很多物流企业需求熟练驾驶叉车女驾驶员这是物流公司切合实际的需求。笔者多年国际DHL物流公司实践工作经验,在我们的公司,基于物流仓储管理工作过程的需要,无论男女,也无论是仓管员还是报关员,乃至公司经理,总经理均能熟练地驾驶叉车。熟练驾驶叉车是物流人应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

二、在物流仓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叉车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

在物流仓储管理业务中,无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工作过程都开叉车这一物流器具的使用,熟练使用叉车可使物流仓储管理作业过程更加流畅,对于货物的搬运来说没有哪种物流器具比它效率更高,叉车工作稳定性强,对于搬运人员人身保障更安全。叉车的工作任务为装卸货物与搬运货物,物流仓库内、外,货物沉重或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工作环境均可使用叉车。

三、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中及叉车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

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分为学习性的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工作过程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有相应的工作过程。

1.叉车在入库管理中的学习性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

(1)听从教师指令,场地清场,叉车点火;

(2)叉车进行托盘准备,将空托盘码放整齐,放在入库区相应的位置,等待入库;

(3)叉车从货车上叉下承载货物托盘,前叉贴地,叉车熄火,放下货物,等待库管验货;

(4)叉车将承载货物托盘码放地磅上,叉车撤出前叉,离开地磅,前叉贴地,叉车熄火等待,进行称重,测量尺寸;

(5)根据库管的要求,叉车将货物码放到相应的储位;

(6)叉车返回,前叉贴地,叉车熄火。

学习性工作环境:带有栅栏相对封闭的场地

2.设计叉车在库管理中的学习性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

(1)听从教师指令,场地清场,叉车点火;

(2)仓管员确定货物存放的位置,指挥叉车驾驶员到相应的储物取货;

(3)将货物按照运送线路区域码放成一直线,等待仓储员与送货员验货;

(4)叉车返回,前叉贴地,叉车熄火。

学习性工作环境:带有栅栏相对封闭的场地。

3.设计叉车出库管理中的学习性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

(1)听从教师指令,场地清场,叉车点火;

(2)将货物叉起装上相应的货车上;

(3)整理场地空托盘和剩下的承载货物的托盘;

(4)叉车返回,前叉贴地,叉车熄火。

学习性工作环境:带有栅栏相对封闭的场地。

要求指导教师坐在学员驾驶座位的旁边进行一对一指导,严格地控制叉车的行驶速度,学员严格遵守叉车驾驶交通规则。严格控制要求场地内人员数量,仅限学员与教师各一名。学员操作前严格听从教师指挥,其余学员必须离场地栅栏有20米的安全距离。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叉车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叉车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是否具有能够熟练驾驶叉车的师资力量;

2.是否具有一整套安全教学的措施和教学场地;

3.是否投入叉车设备和汽油供应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