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器乐是音乐的基本形态,与声乐一同构成音乐,器乐是指通过乐器演奏产生的音乐,既可以单独演奏来表达情感,也可以为声乐伴奏,烘托气氛。
器乐是人类最早习得的音乐技能,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胎儿在妊娠早期听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就已经形成,随妊娠进展逐步完善和成熟。妊娠中晚期胎儿能感知外界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胎儿能够对外界的声音产生反映,也就是说胎儿能够对音乐产生反映。20周大的胎儿能够听见子宫外的声音包括母亲的心跳、肠胃的蠕动、血液流动的声音;并且能对说话、唱歌、击打乐器产生不同的反应。
1 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声音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原始的方式,早在孕期的20周,胎儿就能感知子宫外的声音,声音是有美丑之分的,优美的声音包括音乐,大自然中优美的鸟叫,水流声音;不优美的声音包括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噪音。
1.1 开发儿童智力的实践意义
经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大脑具有复杂的结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分工,指挥着感知器官(眼、耳、口、鼻、皮肤)分工合作,收集外界信息,加工外界信息,刺激感知器官采取回应。
音乐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声音刺激大脑的右半球,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解析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记忆、美感等,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有助于大脑整体的发育,结合左半球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全面促进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让儿童有效鉴赏音乐、歌唱表演、节奏练习、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等,引起其充分感受音乐独有的打动人心的情感。音乐启蒙教育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成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使儿童内心情感与艺术感染力展示得更为强烈。因此,我们需要在儿童阶段对其展开音乐启蒙教育,运用音乐教育来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想象。
同时,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波影响儿童的脑电波,这就是脑波音乐。
因此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下,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波段的脑波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人清醒时,波为优势脑波。随着脑波频率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回应外在环境作反应。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加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然而,适量的波,对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助益;同理,适当的播放恰当的脑波音乐也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1.2 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节奏感较强的语言,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使儿童能够获得较好的语言能力。
音乐是有节奏的,音乐的歌词伴随节奏,很容易被记住,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出现重新填词的类创作现象,这种类创作现象提高了儿童语言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表达能力。
1.3 有利于全面陶冶儿童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器乐和声乐表达人类的情感,将人类的情感以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方式表达出来,俗话讲唱的比说的好听。
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儿童借助自己的听觉、触觉,将自己感知到的音乐传入至大脑中,使其逐渐转变成为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由于音乐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形态上呈现一致性,有效熏陶儿童心灵,为儿童情感发展进行有效调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儿童对于美的认知。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误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着过分强调音乐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曲目太难,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常规的声乐训练中所选用的乐曲难度也是比较高的,这样的教学设置不仅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导致了声乐专业的实用性较低 。
中职学习主要是技能学习,而非专业理论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学技能的养成是首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前教育的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培养,辅以专业技能的养成,专业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技能训练,做到授人以渔,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技能的养成
学前教育是特定阶段3~6岁教育的统称,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等。
对于学前音乐课而言,有以下两项任务要完成:(1)培养儿童的节奏感;(2)培养儿童的旋律感。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不难发现,学前音乐教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简要的概括如下:
(1)积极引导幼儿倾听和朗读节奏。
(2)利用钢琴让幼儿感受旋律。
(3)通过TPR教学法巩固幼儿的旋律感。
结合时代需要,提高课程实用性。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用性,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
篇2
[关键词] 关键期假说 外语启蒙教育 语言习得
一、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
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历时已久。理论学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都对其提供了解释。其中支持关键期假说的证据主要来自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三个方面,而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和观点似乎也同样多。尽管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众说纷纭,许多学者对外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外语学习是否越早越好以及儿童、少年和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各自优势等课题展开的系列实证研究依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虽然他们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对于有些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
Ellis(1994)把这些共识总结如下:第一,从学习速度来看,成年学习者在最初的一个时期习得速度较快,尤其在语法学习方面的优势更明显。儿童学习者在接触到了足够多的外语学习机会后最终超过成年学习者,不过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下(如生活在目标语国家或双语制的环境里)接触外语。第二,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下,只有儿童学习者能够习得本族人的语音。有的学者如Long(1990)认为关键年龄是6岁,有的学者则声称对此观点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从而提出儿童习得自然语音的年龄是在青春期之前。然而也有的儿童尽管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却仍然达不到近似本族语的语音,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积极运用母语的结果。成人学习者在正规教学的帮助下也有可能习得近似本族语的语音,但是这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第三,儿童更有可能习得近似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习得的关键期可能要比语音习得的关键期晚,大约在15岁左右。不过,也有一些成年学习者可以在口语、写作方面习得近似本族语的语法能力。第四,撇开是否能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这一问题,儿童和成年人相比不论是在语音还是语法方面都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第五,在很大程度上,外语语法的习得过程并不受学习者年龄的影响,而语音的习得则可能受年龄的影响较大。
这些共识虽然没有最终确定有没有关键期,但我们可以看出关键期假说研究共识所强调的几个要点:自然的学习环境及自然的交际环境的重要性,正规教学的局限以及儿童在语音方面可能存在的优势,这将对我们分析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适用性
虽然关键期假说对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外语教育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毕竟关键期假说提出的出发点是针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的,那么探讨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就很必要了。而且我们应明确在我国外语并非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这将会对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提出挑战。戴炜栋(2001)指出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许多方面存在质与量的差别,如语言学习环境、语言输入、语言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等。
从关键期假说研究的一些共识以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上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虽然没有绝对否定关键期的存在,但至少也没有实证研究证明关键期的绝对存在。第二,即使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假说提出的初衷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而非外语的。第三,比较我国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与双语制国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语言学习环境、语言输入、语言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别,关键期假说认为的儿童在语音学习方面的优势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语言学习环等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不出。第四,已有研究证明,如果不谈较小儿童(0~7岁)在语音方面的微弱优势,而在其它条件相同尤其是在不具备双语制的正规课堂环境下,青少年或较大一点的儿童在句法、语法、口语、阅读及写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比较小的儿童大,学习效率也要高。
这就是说关键期假说由于其自身理论的不可证明性、产生背景和理论运用上等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合我国的外语教育,其提出的儿童学习者在语音上的优势在我国的正规课堂教学环境下并不能发挥出来,其认为儿童在语法等其他各方面可能达到的语言水平也由于我国外语教学现状而受到限制。那么社会和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对外语启蒙教育存在的误区,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外语学习应搭早班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应提前到一年级等都可以得以澄清。而且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在师资、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现存的问题以及考虑到教育投入及成本,我国外语启蒙教育越来越提前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且盲目提前外语启蒙教育还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影响母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完善,给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增加了额外的心理和经济方面的负担,使外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提早到来等。
三、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启示
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启示是:第一,儿童正处在母语思维的形成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不应过早地开设英语课或进行高强度的外语启蒙教育,以减少其对母语思维的干扰。第二,即使进行外语启蒙教育,其目的也应该以培养外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以外语语法知识的刻意积累为辅,不应额外加重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心理和思想负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在师资条件等都具备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开设英语课程,但必须在试点实践证明有效的基础上有选择有条件的推行。第四,家长同志们在对孩子外语启蒙教育上应目光长远,切忌急躁,急功近利,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使其接受丰富的情感,懂得艺术,享受体育,保持儿童纯真的天性。
四、结语
由于关键期假说理论的自身不可证明性、其产生背景和理论运用等方面的因素,关键期假说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不能作为指导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理论依据。家长和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应尽早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同时也希望相关人士对这个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Long, M. H.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
[3]戴炜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4]曹宁.“基于关键期假说”的“外语应从娃娃抓起”[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篇3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现状;策略探究;策略
1前言
农村儿童启蒙教育问题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引发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很多孩子不能跟随父母进城而与祖父母留守家乡。这群特殊的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却在思想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无法得到父母充分的引导和教育,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走向两种极端:一部分孩子在事物认知和价值观形成方面可能偏离正常轨迹,个性、心理发展异常;还有一部分孩子会过早独立,性格异常坚韧果敢,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宝剑锋从磨砺出”即是如此。然而,育人的工作是国家的千秋伟业,国与国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之基础又在小学,因此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责任重大。然而,农村青壮年为了减轻家庭生活的重担,给老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为祖国建设做贡献,远离家乡而留下年幼的孩子与隔辈的祖父母生活,老人们文化水平不高,容易宠溺孩子,多数都不懂英语,这就给农村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增加了困难。
2农村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学业成绩普遍偏低。纵观农村儿童英语学习现状,与同水平的同龄城市儿童相比,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后者。除此之外,也存在其他方面的明显缺陷,如发音不准、听力薄弱,羞于开口等。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于将来的任何职业都是一门必修课。我国大部分地区英语都已从娃娃抓起,初高中阶段更是将英语列为主干课程,大学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学习者需要通过专业四八级。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英语等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这些足以证明英语对于个人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学业水平。例如,在城镇,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已开始普及英语启蒙教育,而部分农村学生到小学甚至初中才初触英语,他们英语启蒙教育的时间短、起步晚、整体基础薄弱。加之,很多愿意留在农村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专业知识欠缺,尤其在发音方面,地方口音较重,加之外教资源短缺,学生难以掌握标准的发音,更难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学业水平自然难以提高。另外,大部分农村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其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三,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而当下很多学校或地区英语教学评价仍停留于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层面,并非课堂及时评价,在语言知识技能获得、情感态度培养、性别评价均等、表扬性评价方式的使用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影响农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3农村儿童英语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3.1加大农村地区英语师资力量的投入
首先,加大对农村英语师资力量的投入。完善日常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推进农村地区整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创造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的机会。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模拟情景,将枯燥的英语知识以动画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将静态的教材内容以图文结合、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更加方便孩子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进行《MyFamily》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家庭关系图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所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下载与主题相契合的英文歌曲和情景对话等,以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提升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在进行《HappyBirthday》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英文歌曲,并将中西方过生日的不同场景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为广大师生创造了全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学习平台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开拓视野,各取所长。同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紧密联系,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可引入翻转课堂、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发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可为教学科研做出相应的贡献。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要立足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善学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
3.2加强德育教育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英语教学体系不完整。对英语启蒙阶段的儿童而言,家庭、学校、任课教师和社会等方方面面,都会对其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德树人”。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中,除了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教师还要适时地渗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榜样力量,树立学习标杆。第三,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等,在合作中互帮互学。第四,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经常对儿童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分享喜怒哀乐,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3.3丰富农村儿童生活
农村儿童思想单纯、生活方式单一。作为农村英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拓思维,解放思想。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还可能抑制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采用角色互换、情境模拟等方法,鼓励学生“人人争当小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备课、讲课,教师及时点评,为学生查补缺漏。课余生活中,鼓励学生将教材内容改编为情景剧,排演英语话剧,教师幕后指导,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How’stheWeatherToday?》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便可将教材文本改编成情景剧,练习重点词汇“snowy、windy、rainy”及句型“How’stheweathertoday?”“It’s…”等,让学生在会话交流中对课本知识学以致用。此外,还可积极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野外郊游等活动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丰富农村儿童单调的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4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大部分农村儿童性格存在自卑、内向、不愿开口与他人交流、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学生如果不主动提问,很难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英语课上,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培养学生“以提问为荣”的心理。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要积极回应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说好英语。3.5提倡“家校共育”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身心健康成长,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成长和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必须与学校、全社会一同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虽然农村家长不能时刻陪伴孩子左右,督促学习,但可以通过教师这一媒介,实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业表现情况,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处不在的关爱,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启蒙教育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和学前班里对语文并没有太多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启蒙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是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必经阶段,只有这项启蒙工作做得好了,才能令学生在以后都能够喜欢语文,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不贪玩不做小动作,这样我摩恩的课堂效率便会更高,以下便是本人对一年级语文教学启蒙的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无论做什么事,开端都是最重要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最重要的开端也是一年级语文启蒙教育,而在我们的一年级语文启蒙教育的课堂中,最重要的开端便是营造一种令学生喜爱的、愿意去配合老师认真听课的氛围,我们可以在课前利用一些多媒体动画、卡通图片或是动画录音等来营造出本节课堂的所学内容的氛围,这样学生便能跟随这些动画、图片或是录音来进入到角色中,就会在之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这样一来我们本节课的开端便达到了想要的目的。而对于那些多媒体动画、卡通图片以及动画录音的运用,我们可以设定出学生最喜爱并且热播的一些卡通人物,作为本节课的学生的导师或是陪他们学习的朋友,利用动画人物要求学生去学会需要掌握的内容,或是在学习一些动物的名字的时候,可以利用录音播放动物的叫声,并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去让学生认识这种动物,再比如学习公园及公园里的相关设施的名字的时候,可以利用大的公园示意图来引导学生们“逛公园”,边逛边学,这样一来,学生们便在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可以掌握这节课所需要学的内容了。
二、使用儿童拟人化语言
著名的德国戏剧家莱辛曾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更何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依然拥有着一颗童心,儿童的好奇心与对任何事物的兴趣都是最浓厚的,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求知欲。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可是,据经验,一年级的学生不想搞年级的一样听话,他们注意力容易被别的事物带走,自制力不够,仅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我们作为他们的语文启蒙老师,我们教学的语言一定要去精心准备,认真设计,多用一些亲切、活泼、生动、易懂的词语,用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比如,我们可以称黑板为黑板先生,粉笔为粉笔姑娘,拼音为拼音宝宝,文字为文字小朋友等等,而做一些找同义词反义词的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帮喜羊羊找他的朋友(同义词),或是帮喜羊羊找出哪个是灰太狼并把他消灭(反义词)等等,这样以来,小朋友的兴趣与善良一定会驱使他们的兴趣,认真的找出同义词反义词的。若是哪个学生找不出来或是找错了,我们可以用儿童的语气比如:“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我们的某某小朋友一起为喜羊羊报仇啊?”鼓励别的学生帮他们找,而学生找到的并且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多做鼓励。教师使用儿童拟人化的语言不仅能令学生产生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赖老师,听老师的话。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普遍的教学方式,可是我们利用多媒体并不仅仅是做课件,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视频、动画以及科普知识等,这样子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会更加了解更加熟悉,不再局限于陌生的字、词,而是懂得了所学字、词是建筑物,动物、或是植物的名字。这样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四、布置有趣的课堂作业
我们以往的课堂作业都是些抄生字,识字、词以及默写字、词等等,这样学生只会拿这些当做是最为头疼的像魔鬼一般的字、词,而若是我们把这些作业转换为级几个人合作制作一套生词卡,或是你画我猜这类的游戏来进行的话,会比以往的布置繁重的作业更能有效的反馈本节课学生的收获,对于他们需要掌握但是没有掌握的一些字词,他们自己会由于在游戏中失败而明白自己的不足,更是对这些字词加深了印象。不仅如此,这种游戏类型的课堂作业更是让学生从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便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出他们的团结精神。
总结
对于一年级的语文启蒙教育,因为这关乎着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习惯与学习成绩,我们身为教师责任很重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对一年级语文教育的启蒙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芳.从孔子的教育思想看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语文学科是各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必要科目,语文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想让语文教学实现其真正的意义,主要决定于语文教师,一个能对教学艺术语言灵活运用的教师必然可以实现其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同时也是属于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教师的语言特色更加重要。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具备准确性及活力性。它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语言艺术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语言教学的规范性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务,尤其是处于小学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认为老师一切都是对的,所以他们潜意识中去模仿自己的老师。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它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口语的示范展现老师的职业素养。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具有规范性,尤其是对小学的语言学习更加重要,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对后期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他们认为教师是智慧的化身。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他们会去模仿自己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一定要注意规范性,从发音到词汇各个方面都要符合规范。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语言教学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同时能够准确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然后抓住重点,让学生领悟真正的精华。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课时里获得更多知识。
三、语言教学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差别,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启蒙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其形式与氛围,在口语教学方面一定要贴近儿童的生活,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要让儿童得到很好的理解与掌握,并且他们乐于接受采取的这种教学方式。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堂越活泼,学生学习兴趣越高,获取知识与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越好。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一定要采取儿童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
语文学科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纠正他们的错
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上只是本人的观点,希望各位同行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
篇6
关键词:孝道文化;童蒙教育;孝道缺失;复归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06-01
孝道作为道德的一种形式,其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而重视孝道教育在当今儿童启蒙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孝道的起源,孝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孝道缺失的现状以及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这五个方面来论述孝道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复归的必要性及其在当今儿童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 孝道的起源
文化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其他各种文化现象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它的成因、功能以及规律还得从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去加以寻找。孝道的发生发展最早起源于先秦,这与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结构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先秦家庭组织为父系制家庭类型,而且规模庞大,在社会及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是孝道发生发展的基础。而宗教、法律在史前时期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相反礼仪风俗却得到了充分发展,这决定了庞大的家庭组织只有依赖于道德的力量才能得以维持和巩固,正是在当时社会家庭组织类型、结构、地位,以及社会组织力等方面共同影响下,以父亲为一家之主,后辈无条件尽孝的孝道文化便得以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二 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20世纪早期的许多学者都将孝道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这正是比较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古典童蒙读物中孝道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组成部分。孝道哲学之父谢幼伟也说:“中国文化在某一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上作用至大,地位至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梁漱溟则将“孝”列为中国文化的第十三项特征,并指出中国人的孝道不仅闻名于世,色彩最显,而且堪称为中国文化的“根荄所在”,所以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
三 孝道缺失的现状
然而,当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十分丰富的今天,青少年秉承孝道现状却不容乐观,孝道的缺失,说到底是文化底蕴的缺失。当下的父母对孩子可谓是疼爱有加,竭尽所能,把一切最好的事物都给孩子。伴随着房奴,卡奴的出现,网络新词孩奴也应运而生。孩奴是对当今许多独生子女父母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生活状态的一种形象的概括。很多时候父母的付出却并未换来子女的孝顺。在我国城乡不同的家庭结构中,青少年存在着不同情况的孝道缺失。在城市里“421”家庭结构较为普遍。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可谓是“爱幼有加”,有的已属溺爱。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青少年因此很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对人冷漠,缺少社会责任感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孝道的缺失就成为了必然。现在许多年轻人关心父母,尊敬老人的意识相对较差,究其根源,则是由于童蒙时期孝道教育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仅在城市,农村也普遍存在着孝道缺失的现状。我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家庭子女多的现状,父母对子女的孝道教育相对滞后,家庭中子女多因家产之争出现矛盾,导致老人得不到很好赡养的情况举不胜数。
四 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今我国出现城乡孝道缺失的现状,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孩子儿童启蒙时期的孝道教育。童蒙时期是每个孩子孝道观念的萌芽和养成时期,是孝道教育的关键时期。童蒙孝道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重视。当今社会孝道缺失的现状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忽视所导致的结果。
1.家庭孝道教育的忽视
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导致了当今社会的父母把关注的绝大多数注意力投入到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上,只要考试过关,只要能拿高分,只要课业成绩优秀,并不太重视孩子的孝道教育问题。当今社会的现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愿意去上培训班,愿意完成作业,绝大多数家长会迁就孩子的一切也许不合理的要求。而且,家长们,为了迎合所谓的高分教育,大多数给孩子买一些教辅书籍或是培优书籍,以期孩子的成绩能有一个快速提升,而忽视了对孩子传统孝道文化的熏陶,树立孩子的重孝意识。
2.校孝道教育的边缘化
在中小学校当中,虽然也提倡尊师重道,但人文道德教育之师和其所传之道,在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大环境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已经不知不觉地被边缘化,使学生难以树立道德养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儿童学校教育中孝道这一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内容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学校教育中以书本教育为主,而当今最普遍的儿童教育人教版书籍中则主要是以识字认字为主。对于孝道知识的传授只有寥寥可数的几篇文章谈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课本中有关孝道的知识几乎没有。这就给儿童最关键的孝道文化习得时期造成了巨大的教育空洞,不利于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扬。
3.来文化的冲击
穿“耐克”鞋、吃肯德基、看日本动漫……时下,从众多孩子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中,可以窥察到外来文化的熏染力度。而在儿童的课外阅读方面,卡通片、口袋书、漫画书……众多舶来品涌进孩子们的生活,而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中中华经典的比重几乎很少。据一项不完全调查统计,在各地的书店里,孩子们扎堆的多是日韩、欧美以及国内的快餐化图书,中华经典乏人问津,更别提受到古代经典文化孝道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了。文化的开放是件好事,它让我们在一个更加开阔的环境中交流思想,但一个民族脱离自己的文化基因而丢失主导性格,怎能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呢?不仅如此,当代童蒙读物中大部分灌输给孩子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只是,忽视了对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播,这也是孝道缺失的重要原因。
五 结语
孝道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足以证明孝道对于人类道德品行培养的重要性,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孝道灌输的重要性。
然而不幸的是孝道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而不断深华扩展,发扬光大,而是在社会演变的潮流中,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渐渐变得黯淡无光,失了曾经的风采。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经典。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启蒙时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最关键的时期,在当今儿童启蒙教育中复归中华孝道文化,重读中华经典童蒙读物,加强孝道方面的熏陶,使孩子从小就树立重孝意识,并在成长中一步步实践孝的德行显得意义深远而迫在眉睫。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参考文献
[1] 孔子.孝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伯峻,吴树平今译.论语今译[M].齐鲁书社,2009
[3] 张云风.二十四孝[M]. 三秦出版社,2000
[4] 夏初,惠玲校释. 蒙学十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李毓秀.弟子规[M].哈尔滨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影响
学前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将来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学前儿童发展年龄特征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基础道德素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最佳时期。抓紧和抓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夯实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对儿童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因材施教,结合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术来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
苏联心理学家安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正不断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由于广大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浅薄,所以学前儿童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明白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老师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飞跃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这些教材有幻灯片、投影片、无声电影片等视觉教材;有录音带、唱片、CD片等听觉教材;有电视片、有声电影片、激光视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视听结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这些教材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过去,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诸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等等,甚至还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
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新的角色,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其次,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判断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成为终身不断学习的学习者。
篇8
关键词: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学前英语教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07-02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已成为了目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幼教领域发展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儿童英语教育的热潮中,师资的问题是制约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具有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但是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创设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环境;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虽具备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
我校从2003年始,依托自身成熟的幼教专业优势,开设了五年制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近十二年的实践证明,通过专业教育,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地培育专门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是一条有效解决学前英语教育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2009年我校升格成为高等学校以后,我校是迄今广西唯一开设有英语教育(学前方向)专业的高等学校,该专业从2009年首次招收三年制大专生以来,培养的600多名毕业生已经奔赴工作岗位。
学前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怎样设定、课程怎样设计等虽然已经有初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重英语语言知识灌输,忽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忽略学生作为双语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忽略英语能力和学前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忽略学生学前教学技能培养。本文旨在重新审视学前英语教育的目标、挖掘学前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分析幼儿英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探讨英语学前师资的有效培养模式。
二、学前英语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是一种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英语启蒙教育。其目标定位在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感;感受英美国家文化、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
基于以上对学前英语教育目标的认识,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园所,开展学前英语教学活动可以成为幼儿教育语言领域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为孩子将来英语学习做积极的准备。
三、学前英语教师的培养规格分析
(一)学前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1.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是向幼儿园培养基础性的、应用性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特殊的职业素养。正如陶行知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心、有童心、有奉献精神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
2.专业素养。学前英语教师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卫生保健学知识能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分析实践,把握好幼儿教育的契机和方法;另外,幼儿教师的技能素养,弹、唱、跳、画、说和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素养条件。
在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基础之上,突出教师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首先,作为启蒙教师的幼儿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向幼儿输入正确的语音信息,创设条件让幼儿乐于模仿,才能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做好铺垫。其次,幼儿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儿童英语教学技能,如英语儿歌弹唱和排演英语童话剧等,创设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乐于参与英语活动,达到儿童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最后,教师还需要有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儿童对不同文化的感悟,是通过同伴和成人的感悟来实现的,作为启蒙老师的英语教师,这一点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学前英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学前英语教师的工作场所是幼儿园,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环节的基础之上,笔者梳理出了学前英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
1.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将双语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帮助引导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有效保护幼儿,处理常见事故。
2.开展各项幼儿教育双语活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实施双语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评价等。
3.创设幼儿园双语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规则;创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户内外双语教育环境;为幼儿园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
4.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组织家访、家长座谈会、节日亲子活动,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养育和家庭英语教育活动。
5.主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不断反思,改进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和双语素质。
四、学前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
篇9
一、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旅程,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些都说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幼儿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教学活动反思是以教学为指向,对教学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教师自身反思是以教师自身为指向,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不是一种面向幼儿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用来提高幼儿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幼儿教师二度教研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其目标具有双重性,既要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学习”,又要让幼儿教师自己“学会教学”。教学反思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幼儿教师把反思当作一种习惯,在具有丰富、生动的幼教活动中,借助于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学过程,能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幼儿教师不断从经验中学习,不断在反思中成长,并努力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探究教学的一种对话形式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具有生命智慧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的性质。“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可见,对话是教学反思的表现形式。幼儿教师反思教学的心灵对话主要有:
与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理念倡导的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幼儿教师对教学理念反思对话为: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幼儿为中心,是否确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坚持了“依标施教”;是否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怎样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些知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等。
与教学过程对话。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师演绎精彩人生的舞台,也是幼儿心智发展的主要阵地。与教学过程对话就是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流程是否合理;教学前是否考虑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幼儿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到赞赏和激励;教学是否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还是让幼儿处于专制、服从、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还是“演员”;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等。
与教学得失对话。教学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这节课的价值在哪里;我的教学有效吗;教学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还有哪些瑕疵、“败笔”之处。通过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形式将有价值的教学感受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剖析,加以研究、改进和完善,形成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再设计,从而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 “预案+反思”的备课形式应成为幼儿教师“终身备课”的重要形式。
三、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没有专业的行为反思过得将是单调呆板的职业生活。教学反思起源于幼儿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追问,寄寓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人生价值。自觉性的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应成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学习引领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为了反思,幼儿教师必须多读书、多学习,要读经典著作,读专业理论,读文化知识。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也就意味着教育。在幼教领域中,一大批教育专家成长的过程表现出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在阅读他们教育思想的时候才能明白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才能知晓怎样去继承、发展和创新。通过与教育大师的对话,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并从书籍中寻找出自己的精神同伴和人生范例。这样,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在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明确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
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儿童 家庭内部教育 走访调研
一、特殊教育儿童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的第一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启蒙之师。而特殊教育儿童,他们比普通家庭儿童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在特殊教育儿童的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孩子的家长必须要承担其他家庭常面临的紧张和压力,还要加上抚养特殊教育儿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要经受比一般家长更大的压力。在经过了五天对桂岭镇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走访,我们也了解到了一系列相关的情况:
关于对平安村几户特殊教育儿童的家访:
桂岭镇平安村是贺州市的众多贫困村之一,全村8500人左右,适龄儿童600人,在校学生618人,其中幼儿150人。在平安村,75%的青壮年农民人士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较多,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是哥哥姐姐照顾,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此,我们了解到,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且全部为留守特殊教育儿童。
通过我们对这几户家庭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家长为了治疗特殊教育儿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同时,山区的落后,资源的匮乏,家长们并没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所以也并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教育保障。而在这里的特殊教育儿童并不能受到必须的特殊教育,仅有1名可以跟着正常儿童一起上课,已在桂岭镇中心小学上到了三年级,成绩优秀,并能够很好地和大家相处。
二、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在几天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平安村,无论是哪类家庭,家庭教育普遍薄弱,而这又要分成3类去分析:
(1)监护人文化背景欠缺。监护人作为孩子从小最早接触到的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我们在平安村了解到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在这区间内的78%的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普遍为长兄长姐,祖父母,他们所接受过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几乎为0,初中以上的也仅仅占到了11%。这样的文化背景并不能够对这些孩子起到典范作用,也没有办法去真正的以特殊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他们眼里认为保障孩子的温饱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
(2)家长默认了不完善的全纳教育的存在。据了解,学龄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在平安村,能够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教育儿童也只有1名,其他情况严重的儿童在学校并不予以录取。针对这点,大多数的家长默认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如果孩子不能够接受到正常学校的录取,多数家长将放任孩子在家,不接受任何教育。
(3)没有特殊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估制度等不能适应为残疾儿童少年今后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的需要。全区58所特殊教育学校(含3所民办学校)仅有111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19%,而高达8l%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平安村作为仅有一所普通小学的贫困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还落后于其他地区,并没有针对教育,仅有11%的特教儿童会与正常儿童一起上课,89%的特殊教育儿童则放弃上学,家长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就错过了孩子恢复的黄金阶段,以至于孩子成长压力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大许多。
三、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所面临的众多教育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既然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的作用则不容小觑。将家长的整体教育意识增强,才能贯彻落实到孩子的身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树立家长对待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观念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将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到家长的脑海里,特殊教育儿童的前景才有希望可言。我们将会定期回访桂岭镇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向家长们推广有关于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并讲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重视全纳教育。针对于桂岭镇平安村的家长默认不完善的全纳教育问题,我们认为,除了要对平安村家长们定期的开展特殊儿童需要教育的知识讲座以外,我们还建议贺州市政府要加快对于完善教育机构的专业化问题,鼓励社会就业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上岗就业,在教育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创造新颖独特的康复训练,正确引导特殊教育儿童,给予他们所需的特殊教育,让乡镇儿童也能一样的接受到所需要的特殊教育。
3、贡献一份力量,呼吁社会团体加强支持意识,特殊教育不容小觑。经我们对于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92%的乡村人民对待特殊教育儿童处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相关了解的人民群众仅占8%。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自己的力量,联合桂岭镇社区机构呼吁并宣传,定期在乡镇组织关爱特殊教育儿童的活动,宣传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大家了解,并不断重视起来,让他们的教育前景变得更为敞亮。
- 上一篇:化工设备发展趋势
- 下一篇: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