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TBL(Team-BasedLearning)的教学方法是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Michaelsen等提出的全新教学策略[3-4],TBL教学的优点是通过团队的相互促进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9年9-10月和2010年9-10月分别来我院急诊科见习的2004级和2005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全日制学生。其中2004级25名,2005级29名。
2.方法。两个年级见习课程编排顺序,需要掌握的急诊危重症病例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要求相同,由同一组带教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对2004级和2005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培训。
(1)教学方法。对于2004级的学生,我们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和操作示范为主,学生单项技术操作练习为辅的经典培训方法。对于2005级学生,我们在采用PBL教学法基础上,与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合作,使用生理驱动的高仿真急诊危重症监护模拟人(EmergencyCareSimula-tor,ECS),将学生分成6-7人一组,同时引入TBL教学法,采取教师理论讲课和操作示范为辅,学生团队讨论和分项技术练习为主,操作上改为综合模拟演练并使用录像回放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
(2)教学组织。教师先进行简短的理论讲授并进行操作示范,然后以临床真实病例为模板,设计并建立几个不同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患者”,并用ECS反映其临床表现,显示器显示“患者”的相应监测数据,尽量模拟急诊室真实环境,让学生在ECS模型人身上进行判断、抢救及其他紧急处置措施。
(3)训练方法。2004级使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4000简单模型人分组进行分项操作训练,对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两种情景的治疗进行反复训练,直到“救治成功”且操作熟练为止。2005级按小组组成急救团队,用ECS进行综合模拟演练,首先由教师报告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和研究患者的病情,制定该如何救治的计划,并设想在各种“突发和意外”情况出现时该怎样处理,人员该怎样合理分配等。训练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和抉择给予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尽可能不做过多干预,直到一次程序运行结束。然后学生角色互换,再次运行相同程序,每位学生分别担任指挥者3次,每名学生都按顺序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4)考核方法。所有临床科目见习结束后,按照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5]在ECS模型人上按照设定程序进行实习资格操作考试,包括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考试由计算机自动评分。
(5)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全体学生发放反馈问卷。包括急救意识、学习兴趣和效果、临床能力的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等,发放问卷全部收回,问卷有效率100%。(6)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进行统计学描述,使用Satterthwaite法t''''检验,校正自由度为v'''',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核成绩。2004级和2005级学生考试成绩如附表。
2.学生反馈。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在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激发,危重症判断能力提高,急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项技术操作能力,对今后临床是否有帮助,和以往教学方式比较,自学能力提高,增进对理论学习的理解10个方面反馈意见上,2005级明显好于2004级。
三、讨论
1.教学成绩比较。从成绩表可以看出,2005级成绩明显优于2004级。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按照“疾病概述—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思维程序授课,实行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其教学程序与教材一致,属于顺向思维教学[4],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易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复杂症状体征的能力缺乏,在临床中较易形成定向思维,从而容易使误诊或漏诊出现。PBL和TBL教学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具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决策为主的特点,可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它是主动与被动学习之间的比较,因此成绩较好是合理的。
2.PBL和TBL教学的优势。我们从调查反馈的实际数据得出2005级学生在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上达到100%,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达到96.6%,明显高于2004级。大部分学生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具备生动、形象、直观、易记忆的特点;能够明显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讨论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比较和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将在医院工作,对临床情景的模拟还可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可度,减少对临床的陌生感从而缩短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时间。也就是说PBL和TBL教学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3.团队合作和非技术性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是PBL教学实现的保障,由于病例的复杂性,单人自主学习和操作往往存在困难,因此通过分配任务和汇总可以实现团队学习资源共享和工作的完成,同时利于培养学生服务于团队的责任心和人际之间交流的技巧。相对于临床思维和操作技术,医生的指挥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对病情的交流、探讨等非技术性能力也在训练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这些非技术性因素有时也是临床救治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7]。
4.教师的角色定位。在TBL和PBL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聆听,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并能据此做出合理、符合逻辑的提问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来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5.八年制急诊教学的展望。急诊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见习教学不可能在真实危重患者身上演练,我们学生反馈的基础上积极改进,大胆创新,引进PBL和TBL教学模式,使用ECS进行急诊医学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操作的严格要求,达到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会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种模式,也使学生本人对如何获得更有效率的教学有了初步认识,从而为他们将来工作后为他人传授医学知识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
篇2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心肺复苏 学生 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他的先进性、科学性值得借鉴。该课程模式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段式教学过程,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心肺复苏(CPR)是临床每位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及时有效心肺复苏,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心肺复苏时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要有综合判断能力,抢救操作准确,有较高的技术性。在“心肺复苏”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彻底,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调查显示,67.3%学生不能熟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探讨2种心肺复苏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为心肺复苏的临床教学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3级三年制助产专业学生,其中助产37班学生62名同学为实验组,助产36班64名同学为对照组。两班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授课的方式均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常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灌输式被动教学。其过程为学生预习―教师授课―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练习―复习―考试。
实验组,采用PBL结合情景设置与SimMan综合模拟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和练习,具体操作如下:观察组分8个小组,每组8人。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心脏骤停的病例,各组员分别查阅资料然后汇总,得出可能的答案,并在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操作和练习,各组员分别充当组长、护士、患者家属、考官等角色。先由护士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判断是否心脏骤停。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开始现场心肺复苏。1人统一指挥抢救,2人分别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其余人员充当考官,观察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抢救结束后,充当患者家属的学生可以向护士询问病情。操作熟练后每个同学进行不同的角色轮换。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但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教与学、做中学、学中做”的互动,实现了教学所需的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
1.3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均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闭卷测试,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技能考核。考试结束后,对实验组同学采用无记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重点调查统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对PBL教学的评价,不计入成绩,作为PBL教学方法改进的指导。发放调查问卷62份,回收62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0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北曜疾睿xs)表示,p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成绩评分比较:
表1:两组在学习成绩上的比较
表2 :PBL组问卷调查结果
回顾实验教学过程,总结学生意见,对于PBL教学多数同学表示接受,并认为优于传统教学,培训后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提高,并全部通过心肺复苏术实际考核,可有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还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增强沟通及交流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3讨论
3.1有利于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医学知识
与传统讲授教学法相比,最明显优点是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综合医学知识,形成发散性临床思维。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和评价信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各个医学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病例。同时学生在完成了一次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之后,返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反复循环之后,记忆得牢,理解得深。
3.2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该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思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推动者,而非传统的教学中心,要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因而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打破了过去“填鸭式”陈旧教育方式,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和目标相一致。
3.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围绕患者的问题,利用教科书,查阅相关的参考书,文献资料、整理整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提高了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传播信息的技能,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同组之间、组组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机会增多,发现各自在CPR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集思广益,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互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增加了师生间的合作及学生间相互分享学习成果的优秀行为。
3.4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
在PBL教学中,学生通过在电脑模拟人身上心肺复苏的演练,使学生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精神,这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尤其对急救工作的救护,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能胜任整个抢救过程的,需要大家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从而保证抢救的效果。同时,学生查阅资料得到的问题答案多是书面的,而情景模拟下的电脑模拟人出现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预知的,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很好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通过PBL与情景教学结合来实现。
3.5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注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上课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对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始终重视诱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问题。心肺复苏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学会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动作敏捷,操作准确、熟练,从而得心应手地参加今后的抢救工作。
3.6 PBL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师资相对不足,同时带教老师既要充当引导人,又要担当裁判员、评论员,应具备全面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热情和学习兴趣,才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还有少数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较差、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归纳新知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个别学生成绩相对提高不大。
4结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分科门类愈来愈细,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接受大量的医学教育,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P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反复练习的机会,有利于操作手法的规范和增强记忆,又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及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不但为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而且培养了临床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应急能力、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等。目前临床教学中对PBL式教学方法在CPR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莉,崔宏霞,孙超,等.PBL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7):94-95.
[2] 吴双伟,陈冬娥,田敏.中专实习实施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3,1(2):79-81.
- 上一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 下一篇:有机化合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