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工艺制作方法

篇1

一、指导思想

围绕统计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联网直报、贯彻落实数据质量保障体系等中心工作,坚持统计普法与统计行政指导相结合,加大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稳步推进全市统计“六五”普法工作进程,进一步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重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省依法治省纲要》、《州依法治州实施意见》、《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县统计局依法治统等有关会议精神。

三、工作安排

(一)抓好统计人员学法工作。要把法律学习列入本单位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之一。同时要坚持抓好其他从业人员的学法工作。充分利用法制培训、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及征文评选等形式,深入开展统计法制知识、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活动,做到学法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形式多样地抓好本地区的统计普法教育并融入统计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律素质。(二)搞好公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抓住时机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统计普法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依法统计的认知程度。(三)做好统计普法基础工作。根据当前统计工作及新形势下统计普法工作需要,围绕宣传重点,组织编印针对不同宣传对象的统计法制宣传手册,提高统计宣传效果。加强统计普法工作痕迹化管理,认真记载、收集整理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资料。同时,加强统计普法工作动态的报送工作。

四、工作要求

篇2

新课程赋予美术的人文性质由此而来。同时新课程强调: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就对美术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以往学科本位的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的。而分享拓展式课堂能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课堂以外,搜索并分享更广泛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视野,从历史、文化角度更深层地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发展能力,同时获得审美素养的提高。

【案例精选】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新教材很多分享拓展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拓展,可以使用本课型。

《蓝白之美》是苏少版初中美术第18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为载体,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学会用替代的方法创造“新蓝”。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享拓展式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设计画稿的要点,体验不同涂染法决定的不同印染效果,最后通过积极有效的合作完成对“蓝白之美”的艺术畅想。

1.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展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板演、问答、讲解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交流。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本课型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相机做出合理调整,通过提出问题―调整方案―实践反思―再次调整这样的反复调整实践,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5)经验总结法:不断提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反思修正,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2.教学流程设计及简析:

蓝白之美

《蓝印花布》教学案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资料收集小组、访谈小组、问卷小组、调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小报制作小组。

学生选定组长进行课前小组分工。

1.资料收集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搜集印染文化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谣、诗歌、歌曲和短文及相关民间扎染、蜡染文化。

2.访谈小组分工:

A.确定采访对象,实施采访。

B.记录采访过程,分类汇总。

C.整理汇总访谈资料。

3.问卷小组分工:

A.拟写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B.散发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C.回收蓝印花布调查问卷做好统计工作。

D.整理调查问卷结果,写调查问卷报告。

4.调查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

5.成果展示小组分工:

A.收集用蓝印花布加工成的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B.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6.小报制作小组分工:

A.制作蓝印花布小报。

B.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

二、教学活动过程

1.走近蓝印花布:

资料收集小组的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蓝印花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江苏南通的蓝印花布最为人们熟悉。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的能力,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蓝印花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感,吸引学生做文化传承者。)

2.了解蓝印花布的工艺和特色:

调查小组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制作成PPT,汇报参观成果,向同学们提问: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教师归纳总结:

色彩: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简洁明快,质朴中带着雅致。

图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寓意:画面中的内容与形式巧妙地结合:

喜上眉梢、连年有余、龙凤呈祥,这些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蓝印花布应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作答。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有实用品(时装、鞋帽、拎包、扇子、遮阳伞),也有工艺品(布艺、壁挂、玩具、饰品)。

3.调查小组汇报参观的经历,观看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视频,介绍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过程,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调查小组归纳总结:

①刻版 ②刮浆 ③染色 ④刮白 ⑤清洗、晾晒

交流:其余小组针对这几个环节提出操作、材料上的疑问,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成果做出解答。教师作补充。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短片展示制作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观看后自己归纳,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提问:

复杂的传统工艺如何才能搬上课堂呢?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1)用铅笔直接画稿代替刻版。

(2)用白油画棒涂色代替刮浆。

(3)用蓝黑墨水染色代替靛蓝染料染色。

教师:再仔细观察蓝印花布的图案,发现什么特点?(断)为什么?

要求结合蓝印花布的工艺步骤特点进行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因为刻版方便刮浆,所以画稿类似剪纸中的阴刻,讲究一个“断”字。

教师演示:设计蓝印花布画稿时注意点、线、面之间不能相连,要相互独立,这样便于涂色。

教师演示。

观察图片,提问:这两幅蓝印花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分小组在给出的“心”形图案纸上,分别进行实验,探究两种不同的效果。

教师归纳总结:一幅蓝底白花(花纹上涂了白油画棒),一幅白底蓝花(背景上涂了白油画棒)。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难点。众多民间传统工艺都和地域特色息息相关,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不同材料的方法也造就了形色各异的艺术效果。学生只有处在一定文化情境中,才能更好地领略这蓝白之美的魅力。蓝印花布独有的图案特点,通过工艺过程解读,才能有豁然开朗之感,才能过目不忘,由此,画稿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主要借助学生分享的拓展性知识,教师稍加点拨,巧妙借助他山之石,一举攻破难点。)

5.成果展示小组通过课前探索,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手绘蓝印花布的设计方法。

蓝印花布设计方法:

(1)构思。(新颖、独特)

(2)铅笔直接画稿。(构图要饱满)

(3)白色油画棒防染。(涂色均匀)

(4)蓝黑墨水涂色。

6.布置作业:

在预先剪还图形的白纸上绘制蓝印花布图案,使其成为蓝印花布工艺品。

7.分享拓展:

举办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的展览。

把同学们制作的作品到网上。

8.小报制作小组负责安排同学制作蓝印花布小报,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学生布置展厅,自己写序言。把同学们制作的蓝印花布小报作品到网上。

(评析: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小报等内容的分享拓展,促进学生再学习、再创造,让蓝印花布成为文化传承的起点,加强学生对乡土美术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总结拓展

通过参加这次分享拓展学习,同学们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蓝印花布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参观现代蓝印花布工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不仅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充分体现,还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和人文意识。

同学们提出对蓝印花布产品进行再创作的设想,与老师、同学交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蓝印花布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日、美、欧几十个国家,深受各国的喜爱。但是,21世纪的今天,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服装潮流日新月异,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如何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设想一方面进一步收集和挖掘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对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进行研究分类,另一方面将一些流行元素设计在蓝印花布之中,为蓝印花布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实践反思】

1.优势:

(1)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有益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分享拓展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求证解答拓展运用”等基本过程,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问题情境化、研究简约化、知识建模化、能力拓展化),处处让学生主动探究(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拓展学习),通过实践,学生达到掌握并运用的目的,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相互间关系的理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目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刚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设计开放性、拓展性课后实践,采取各小组在课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方式,适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使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

2.实现的条件:

第一,教师要注意软环境的设置,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氛围,如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一旦学生知道教师信任自己,更容易取得成功。允许学生就合作学习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表示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如果教师能适当听取其中一些意见,就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营造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学生错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不必担心被他人嘲笑或贬低。

篇3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脉络基本是沿用西方教育模式进行的,也就是从纯美术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然而,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大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状态,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工艺美术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为现代设计。长期以来,无论是设计教育体系还是设计成果,一直是在模仿抄袭,都没有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中央工艺美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为首的学校和老师,将设计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为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设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强调中国艺术设计应该是两种设计体系,如李砚祖先生曾说:“在当代以设计为特征的造物体系外,还存在着本土的,历史的,传统的,民族的造物系统,这就是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美术。”[1]但是,大部分设计院校仍然沿袭西方教育体系,即使把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专业课程当中,也只是从保护的角度去学习,传统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向边缘化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收藏和展览依然是主要的传播模式,这样只会把传统工艺推向博物馆,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应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欣赏、学习、掌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还应该具备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美术底蕴,才能迅速转型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当代设计。

    二、发展地域性设计教育的措施———以长治堆锦为例

    (一)设计教育中的地域性“教育导向功能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面向传统的导向,即教育要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工艺美术是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如陶艺、染织、漆艺、金工等,都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这些规律,不仅是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内在要求。”[2]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所谓的地域性,是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孕育出来的,形成的具有显着特征的本土设计和地方风格。如云南云锦,景德镇陶瓷等。[3]而教育的发展程度也与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从设计教育的专业结构来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较集中,其他的中小城市则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不同地域,并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在设计教育中也突出地域性的特点,根据地域的不同来安排高等教育部分设计教育课程,体现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培养当地的设计人员,不仅有利于传播和发展当地工艺美术,更能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长治堆锦概述长治堆锦艺术是山西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所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丝织品包以棉花,通过堆贴、染色等工艺方式制作的艺术作品,因其制作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效果,所以被称为“堆锦”。堆锦在上党地区经过上百年的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和工艺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堆锦制作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清朝末年的李模家族。1915年李模曾带着堆锦作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从此以后堆锦艺术盛名远播,山西的富商贵胄竞相收藏李家父子的堆锦作品;20世纪60年代长治堆锦远销国外,堆锦的加工方式也从手工作坊变成流水作业,长治堆锦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之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再加上堆锦工艺过程繁琐单调,产品也缺乏创新,70年代初期堆锦艺术渐渐没落。直到1997年,李氏家族最后一个传人李时杰同凃必成才重新拾起堆锦艺术,让这门失传了二十多年的传统工艺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4]虽然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国内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的呼声不断提高,但仍然面对着困境:由于堆锦的生产研究组织大部分属于民间团体,对其的研究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缺乏有力的支持;人才短缺,制作工艺复杂繁琐等等都不利于堆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将长治堆锦纳入长治市高等设计教育体系,成为具有地域性色彩的设计专业课程,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长治堆锦这门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并转化为具有地域性的现代设计。需根据长治市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上突出特色,以地域性来体现设计教育的多样性。

    (三)长治堆锦的地域性设计教育发展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效益,只能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既然要发展堆锦艺术,就要使传统工艺美术进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编辑出版相关的堆锦教材,使堆锦艺术脱离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加强理论研究的支持;将堆锦艺术列入长治高等院校的设计课程,使每一位未来的美术教师或设计师完整地了解堆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对以后堆锦艺术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我国设计教育的学历层次划分,长治市目前的高等教育层次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专科学历,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长治经济培养一线操作型人才,着重堆锦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的培养,能够在客户主导下完成堆锦设计制作。第二级是本科学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专业设计人才,强调更加全面的个人素养,注重专业的创新。[5]本科学历的学生除了了解堆锦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之外,还应能够独立设计制作堆锦作品,从构图、色彩、造型设计到材料选择和工艺的制作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气息。其次,配合区域产业,产学研相结合。艺术设计是关注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并为生活服务,每个专业方向都应该有其相应的市场,目前我国的设计与产业脱节,一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所以只有产学研结合,才是培养实用型设计师的最佳途径。长治堆锦是长治乃至山西省内都非常有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手工艺,利用这个区域优势,在培养堆锦艺术人才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对堆锦制作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开发研究,用当代的创意为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使设计教育成为设计产业链的一环,并加强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解决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衔接问题。最后,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外,还应进行社会普及教育。设计教育是基础教育,或者通识教育,而上党堆锦主要作用是为百姓娱乐或者装饰用,能够就地取材,表现也大多贴近生活,是人人可以亲为的艺术活动,容易大众化传播,如果单纯从保护的角度考虑,不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流传和发展。运用如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还有堆锦博物馆等渠道,向社会普及堆锦的艺术特点及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全民的设计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仅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扬及传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篇4

特博会给参展的企业提供了展示机会,也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订单。邢台乐道木雕工艺品公司执行董事杨帆说,他们的很多展品都已经被客商预订一空。展会期间,有不少人咨询他们的产品,也有人有意向做他们的。

沧州郭氏镂空木雕艺术有限公司现有产值几百万,展会上,有客商表现出与他们合作的意向,如果合作成功,产值就能上翻几十倍。

特博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客商的目光,他们表示特博会把河北的一些文化亮点都展示出来了,希望通过展会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

市民大众的“淘宝”去处

首届河北省特博会不仅为商家提供了推广平台,也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大饱眼福,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用泥土和细沙做成的沙土画、用谷物粮食做成的五谷画,用丝帛制作成的织锦画,还有手工制作的布贴画等等,都风格各异,独具特色。

周末省会天气寒冷,可没有挡住市民参观特博会的热情,参观者络绎不绝,现场热闹非凡。多数市民表示,以前不知道河北有这么多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这次真是大开眼界。

前来参观的市民多半不会空手而归,或选购一小幅武强年画,或买个有特色的藁城宫灯,或买一幅窗花剪纸,价格不贵还有特色。手工布贴画展位前挤满了观众,市民们拿着刚买的手工布贴画喜笑颜开,“这些布贴画逼真美观,还现场教怎么做,算淘了个宝贝。”

感受本土文化 体验别样精彩

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沧县舞狮、杨式太极拳、邯郸草编舞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特博会开幕式上相继登台亮相,点燃了首届特博会的热烈气氛。展会期间,这些非遗项目每天两个时段定时展演,让参观群众充分领略了燕赵文化的丰富多彩。

篇5

艺术染衣就是用特定的工艺技术,在服装随意哪个部位染上任意的颜色、花型、图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任意设计你喜欢的颜色、图案,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一件可以是旧的、普通的、甚至不能再穿的衣服立刻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成为彰显你个性的代言人。

二、个性时代呼唤艺术染衣的到来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正经受着强大的生存竞争力带来的精神压抑和人性异化。他们迫切需要心理放松和个性释放,渴望得到休闲慰籍和人文关怀,人们不仅要穿暖、穿好,还要穿出个性、穿出品位,要张扬个性,这时,艺术染衣应运而生,它已远远超出传统的“省钱”的古老内涵,而成为人们追赶时尚,超越时尚,彰显品位的有力手段。

三、民间工艺在艺术染衣中的应用

民间工艺中的印染工艺主要有蜡染、扎染、模版印和糊印等几种,本文所讲的艺术染衣中的民间工艺,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时尚气息而创新的技法和图案,使古老的工艺焕发清新的气息,而又使现代时尚的衣饰艺术染衣总体有两大类:一类是染单色,根据个人爱好或时尚潮流配制色彩;另一类是染花,就是在衣物整体或局部染上之间自己喜欢的图案花样。前者根据三原色配色道理,运用红、黄、绿三原色配制出不同色彩,依据浅色染深色的总原则下,配以相应的工艺条件,从而达到艺术染衣的目的;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难度加大,这就涉及到相关工艺,下面就一一介绍:

3.1蜡染

蜡染即是在需要保留底色的部位上涂蜡,没上蜡的地方染色,涂蜡的部位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独特的冰纹,冰纹和上色的图案构成总体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以涤荡心灵的感受和亲切温情的抚慰。

蜡染效果可以是单色图案,也可以是彩色图案,只是后者工序较为复杂而已。染物可以是面料,也可以是成衣;既可以是新的,又可以是旧的。质地以浅色面麻为佳。

制作实例:染一件单色图案的针织汗衫,染料显用深蓝直接染料。

制作方法:

1)将汗衫固定在木板上(木板穿在汗衫中),用铅笔起稿;

2)用毛笔蘸取蜡液,勾勒出图案的造型;

3)染色,将直接染料充分化开后,加温至开锅后,冷却至30℃-40℃之间,投入织物,若要少裂纹,轻轻翻动;多裂纹,则在染衣过程中随意翻动,染色时间约半小时;

4)拿出洗去浮色,包扎报纸或旧棉布,用蒸锅猛火固色约40分钟;

5)脱蜡,开水加洗衣粉;

6)整平,熨干。

一件几元钱,随处可见的汗衫,立刻成了一件独特珍奇的艺术品,何乐而不为?

3.2扎染

扎染,顾名思义,扎结而染,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染色,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染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景,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彩鲜艳明快,只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扎染技法有自由扎染法、针缝扎法、折叠扎法,可单独运用,可互相结合,可即兴发挥。染色可单色,可多色(点染),艺术发挥空间很大。

制作实例:选用一件漂白棉裙,选用直接染料。

制作方法:

1)将裙子前后中央抓起来进行自由扎染;

2)再将整个裙子从群边进行手风琴式折叠式,折叠好后,每间隔三厘米进行自由扎捆;

3)用清水浸泡十分钟后,投入染液染色;

4)冲洗去除浮色,蒸锅固色;

5)拆除扎线,再固色;

7)洗净、熨烫、整平。

3.3糊印(即传统蓝印花)

糊染即浆糊防染,原理与蜡染相同,所不同的是防染材料是浆糊,图案不是绘制而是镂印。在面料上铺好镂好的花版,刮置浆糊,晾干、染色、固色,洗去浆糊,图案就出来了,与蜡染相比,图案简洁、明快,最重要的制作过程清新简便得多,而且能反复使用和适合大批量制作。

制作实例:白棉长裤、直接染料

制作方法:

1)卡纸上刷好桐油,晾干待用。设计好图案,描在卡纸上,进行镂空刻版(应考虑到镂空刻版的特点,有些地方需进行联线处理,使各部分都能很好地连接在一个整体,不能有局部脱落);

2)配制浆糊

糯米粉:细糠按4:6的比例调合,充分搅拌均匀,用热水捏成小球状,在蒸锅蒸大约一小时,再加入适量的石灰水和食盐拌匀,浓度大约等于白胶,待用;

3)刮置浆糊

把镂光花版放在衣物所需图案位置,用刮刀45℃角平行刮浆,要求用力均匀,厚薄适中;

4)上色,待浆糊全部干透可上色,可浸染,可刷染,刷染更富于表现力,可刷单色,可刷多色,还可作过渡色、叠色、肌理等手法的加工处理;

5)固色,待颜色干后,固色处理;

6)去除浆糊,熨干。

3.4戳印

戳印,类似于盖章,相比以上几种,它更简便易行。

材料可用金属、木头、瓜果,前两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后者则容易得多。

制作实例:

1)找来面料、直接染料、较大的萝卜,横切开,在截面上雕刻凸版图案(分阳刻、阴刻两种)。因易碎,图案不能过于精细。可运用几个不同图案,不同颜色,风格相近的印戳相组合;

2)(在需要图案的位置)将适量的染料刷在海绵上,把雕刻好图案的印戳在蘸有染料的海绵上轻轻反复拍打,然后在一小块相同的面料上试印,直到满意为止;

3)用直尺、铅笔在面料上按印戳大小画出收线,再将蘸有染料的印戳准确地盖在所需位置,用力往下压,注意用力要均匀,力求图案完整;

4)用电吹风吹干、熨烫固色、烫干。

篇6

关键词:中国传统布艺文化 营销策略 文化产品 文化市场

一、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简述

1.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布艺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生活和工作中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真实反映民族特质和实际的文化种类,中国传统布艺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和农耕风貌。中国传统布艺文化是创造新型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制造和使用布艺制品的思想的总前提,它具有特殊的理论、思维基础,对于当前的布艺文化发展有着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作用。

2.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优势

首先,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具有特殊性,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审美形式、生产材料和制作工艺无处不表现出中国的文化特征和传统,是中国传统生活和文化的概括和凝练。其次,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国传统布艺文化具有几千年的传统,这里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的广度,有能说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的深度。其三,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实用与美观相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都脱胎与传统手工制造,也是方便生产生活的生活用品,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存在是制造工艺、产品价值和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最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是综合性产物。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既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又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很多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物价值。

二、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政府部门职能还存在着各种漏洞和弱项,这导致当前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没有有效地引导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科学营销和市场开发的过程,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关键,这导致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自身的缺陷一直存在,且难于克服,特别是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制作人越来越少,制作方法纷繁复杂,生产利润越来越低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一直处于开发前的漫长时期,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和认可。

1.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市场有待于开发

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存在着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行业等级标准,这导致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价格定位准确性不够,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成熟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开发会引起市场没有权威性的价格,也不具备科学可靠的质量评定体系,同样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可能会因为对不同的人而出现价格上的巨大差异,顾客购买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可信度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没有一个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扶持,因而事实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原生市场状态。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增强,缺乏品牌企业支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流通领域就缺少应有的地位。

2.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出现萎缩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全国景点和旅游区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几乎一样,既没有做到紧扣景点和地方的特色,又缺乏对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现。此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因为“后继无人”只能“坐以待毙”,严重制约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生产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3.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良莠不齐

目前市面上的传统工艺品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质朴不等于低劣,很多市面上的传统工艺品生产环节粗制滥造的情况严重,质量低下。民间手工艺产品因为是人工手制,虽然不似机器批量生产的整齐划一,但是仍可制作出大量精品。好的手工艺产品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器物上渗透出手工艺者的匠心独运,这正是旅游者心仪的纪念品。其非均质化也让购买者更加认可其纪念意义。

三、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营销策略

1.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售策略

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要想能够被他人欣赏、被市场认同、长久的存在,应该突出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特点,并应该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作用,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有机地融入到旅游的消费之中,扩大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售市场。首先,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生产要突出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地方特色,避免同类商品的同质化倾向,做到既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保护他人的收入,既延续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能丰富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样式和内容。其次,要建立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品牌,要树立品牌意识,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打上诚信和质量的烙印,在突出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品牌同时,达到方便宣传的效果。最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销售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转化为承载五千年历史的载体,既能保证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量,又能促进相关产业和环节的蓬勃发展。

2.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分销渠道策略

现今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生产呈现出规模小、周期长的特点,一些复杂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还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家庭式生产为主的模式,这对于生产集团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潮流来说无疑是一种制约,应该开发一种新型的策略,将生产和销售脱离,实现生产者专心生产,销售者专务销售的形式。在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售上应该统一标准和品牌,这样不但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还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增加销售渠道的资金流量,形成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格根哈斯,姚建岗.浅谈中小企业营销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06(11)

篇7

景德镇陶瓷工艺制作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没有做多少陶瓷饰品,而在异国它乡的陶瓷店却能看到很多的陶瓷饰品,是中国陶瓷饰品无缘于其他饰品行列,还是没有想到用陶瓷制作的产品去开发陶瓷饰品市场呢?无究可考。但是可以确定用陶瓷来做饰品应该是一种性能可靠的先进设想,它是用优良的天然环保材料,这里是指高温陶瓷饰品,不但原料取材于天然土壤,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而且价格不高、设计空间很大、又丰富了陶瓷市场,让人们对陶瓷增加新的了解和运用价值。

陶瓷饰品配料烧制和温差决定着陶瓷饰品的珍藏和应用价值,现在就来讲陶瓷饰品的温度差别的制作区分。

一、低温陶瓷饰品

(这是低温陶瓷图片)

低温陶瓷饰品其实它只能叫陶而不能叫瓷,甚至可叫泥,它没有什么光泽度,一般配料含镉、铅比较高。因为它还没有形成瓷,它是在(700度——900度)低温中烧制的产品,工艺简单成本也比较低。有一定的对人体有害元素存在,成品的颗粒度很大易进水藏菌,不宜暴晒冷冻,而且因时间气候退化会变色掉皮,不宜佩戴身上,作为观赏为好。

二、中温陶瓷饰品

(这是中温陶瓷图片)

中温陶瓷饰品比低温陶瓷饰品好些,它改善了原料配方,在它烧制过程中温度提高到(1000度——1100度)左右。含铅、镉等有害元素少。颗粒度细数点藏水率比低温的低,虽然含有不良元素,但对人体没有大害,在工艺设计上也可以广泛一点,创作花面颜色上也可以丰富点,比低温陶瓷饰品档次高一点,可作为佩戴欣赏的陶瓷饰品。

三、高温陶瓷饰品

(这是高温陶瓷图片)

高温陶瓷饰品比中低温陶瓷饰品精细多了、它应用了景德镇传统工艺流程的制作方法,结合了现代高科技的设计配方和当代时尚工艺,能淋漓尽致发挥它的多种特长,在高温1200度的温度以上成型,色釉丰富多彩,在原材料上也比中低温的陶瓷环保的多。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铅、镉等元素。而又能保存时间长,不会变质变色,还能像其他艺术高温陶瓷一样收藏待古,甚至有的人把过去的老瓷片镶上各种有色金属佩戴欣赏玩耍,这些如果不是高温陶瓷是做不到的,从而证实只有高温陶瓷饰品才有它在陶瓷饰品中的独领。所以说高温陶瓷饰品在其陶瓷饰品中的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在购买陶瓷饰品时,要一看瓷质、二看釉面、三看工艺等。一看在瓷质上看到的易碎程度,在太阳下暴晒或冷冻后会破碎的陶瓷饰品一般都是中低温的,而高温陶瓷饰品能抗晒、抗冷冻、不易破碎。二看在釉面上陶瓷饰品的聚光点,如没有什么聚光点,而是散光的或无光泽度的都是中低温的陶瓷饰品。而高温陶瓷饰品它的发光点强,聚光好集中。三看中低温的陶瓷饰品一般用工具机械制作的多,而手工的少见,这类饰品规格上比较机械,大小差别不大,在烧制过程中温度没有那么高,所以不容易变形,而高温陶瓷饰品不同,它以传统手工为主,画质精细,有点工艺难度,而烧制在1200度以上的高温中,易变形成活率低,成活率没有中低温的高。所以说高温陶瓷饰品要比中低温的陶瓷饰品珍贵多了。

在高温陶瓷饰品的领域中,人们有太多的暇想空间,应用广泛,它既能把它做成很高档的工艺艺术精品,也能做成大众群体的华丽装饰品,男女老少各有所喜的佩戴珍饰,还能点缀家具装饰、车饰、包饰等,用途相当广泛。

陶瓷饰品现在还是刚刚起步,由于它不会含有对人体有害元素,而且高温陶瓷饰品还原自土壤中提取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永不褪色变样。高温陶瓷饰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产品,它和其它饰品造型艺术一样,其决定作用的造型艺术、色彩材料与配套材料等因素,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说高温陶瓷饰品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

高温陶瓷饰品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釉色,不同的造型,决定着不同的成型工艺产品,工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人们感知饰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饰品的装饰效果,是高温陶瓷饰品里飘逸出来的设计者巧工妙手的寄托内在修养寓意。市场流行的高温陶瓷饰品不仅追求了艺术的美,借鉴了绘画、雕塑、彩釉和其他姊妹艺术的经验,而且打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原有的艺术形式,强化了作品意境,探求了高温陶瓷饰品的装饰材料装饰技法的自然天成之美,达到人为装饰美与天然浑成的胎质美,釉色工艺美的高度美感,让人们在有限中找到无限的设想,成为充满美感、充满自由、使其它饰品所不能替代的珍贵饰品。

冯建华

1961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1977年属轻工业第一批小艺人,创作《元春省亲》《牡丹仙子》等作品多次获奖。

篇8

历史文化底蕴

满乡庄园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北台上村111国道西侧,始成立于2010年9月16日,是一家以民族风味与地方特色为主题的生态庄园,庄园创始人是满族正蓝旗传承人。庄园先后荣获北京国际美食盛典“特色餐饮名店”、怀柔区旅游行业业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殊荣,店内特色风味名菜“柏木熏肉”、 “满乡情米黄”等菜肴更是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金牌农家菜”,店内的独特民族特色也曾多次被“四海漫游”、“食全食美”等多家美食主题栏目报道。满族小吃年糕、米黄等产品均已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对满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满乡庄园已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小吃”。

丰韵文化体现

该庄园青砖灰瓦仿古建筑与蓝底红龙正蓝旗图案、吉祥满族旗和正蓝旗旗帜等交相辉映。院落的仿古屋檐、红漆廊柱,梳妆精致的宫廷侍女伫立两旁,待有客至,习传满族礼节接引入内,让人仿佛穿梭时空,置身宫廷之内。门廊里是典型的满清贵族家中的家具,四方座椅两侧摆,可供客人在等餐之余稍作小憩。步入门厅,映入眼帘的清朝龙袍、凤袍依然保持着那份庄严,在仿古家具的围衬之下,更添几分威严。一路走来,走廊两侧悬挂的清朝12位皇帝的画像和资料,让你深深体会到满族人的那份骄傲。雅间皆以满族威武八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为名,每个雅间依据满族族人风格装修各异,门厅还有清朝龙袍,凤袍的展示及仿古家具等;无不体现满族风情,不同风格的雅间分类挂置的清朝风格字画以及琳琅满目的满族剪纸、满文注解的门廊等,处处诠释着满族文化的特色。

风味特色菜肴

招牌二八席

二八席是由八个碗菜和八个盘菜组成,故称二八席。八凉八热,荦素搭配。八个碗菜具有固定的菜式,用肉均为猪五花肉,且全部用水煮后再过油炸(俗称走油肉)后制作菜肴。因此肥而不腻,酥烂爽口。

红木梳背

精选上等五花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口感咸鲜,肉质酥烂,肥而不腻,因切品和摆放近似梳子形状,故称红木梳背;作为满族二八席传统菜品,又有典故之称,农村办喜事的席面,寓意儿媳妇过门后,非常贤惠,可以缝缝补补。

柏木熏肉

据历史典故,此菜曾被慈禧太后点为贡品,故又名“宫廷熏肉”。柏木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此肉因系柏木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自然存放十天不变质,冷藏保质期半年。柏木熏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效。 此菜肴曾被评为“京郊十大金牌农家菜”,并荣获“民俗餐饮奖”等多项奖项。

特色年糕

粘糕也称“年糕”或“年糕饽饽”。因是用粘米面做成的,故称“粘糕”,又因有多在春节大年之前制作的习惯,故称“年糕”。农村历来喜用大黄米,次之用小黄米,后来有用糯米制作,但其米质不同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如在蒸屉上撒面时一层面一层豆(煮熟)或豆馅交替撒出的糕,出锅后切成小块,为“切糕”。有的根据食者喜好,内撒大枣,也叫“枣糕”。

满乡米黄

精选怀柔北部深山区优质小米,浸水泡制沥干后磨浆,发酵后摊制而成,有小米的香气,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食用方法:蒸锅放入适量开水,将米黄放入蒸锅内,蒸制柔软取出即可食用。也可将其放入微波炉内加热食用

项栅子大油饼

项栅子大油饼,俗称大油箅子,是一种满族特色小吃,精选深山区优质面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味道纯正,油而不腻,是老少皆宜的膳食佳品。

传统粘团子

精选怀柔北部深山区优质小米、大黄米,浸水泡制沥干后磨成潮面,加少许豆馅,采用传统蒸制方法精制而成,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农家煎饼

精选怀柔北部深山区优质玉米及大豆,浸水泡制沥干后磨浆,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精制而成有玉米、豆粉的香气,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食用方法:将煎饼放入蒸锅加适量水,蒸制10分钟左右取出即可食用,也可将炒菜或佳肴卷入煎饼之中,口感更佳。

庄园负责人张文静介绍说:“庄园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诚邀淮扬菜名厨加盟,在品尝到正宗地道的满族特色风味菜肴的同时,也可伴以淮扬名菜特色。”

篇9

问:我厂有一条380m的辊道窑,采用水煤气作为燃料,主要生产800mm×800mm规格的微粉产品,很容易出现边裂和面裂。如果长时间空窑,再进砖生产,稍微操作不当,也容易出现炸砖现象。请问潘工,在日常操作中,应该如何掌控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答:辊道窑从入口至350℃这一阶段,通常称为窑头干燥阶段,坯体经过这一阶段时有如下特征产生,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坯体在此阶段的物理性能变化,及时采取预防调整措施。

(1) 室温~50℃阶段,此阶段利用窑头预热区的废烟气来对坯体加热。烟气温度高于坯体温度;

(2) 室温~150℃阶段,主要是排除坯体中的“吸附水”和颗粒间的“结构水”。坯体不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体积收缩、气孔率增加等物理变化;

(3) 当坯体温度升至250℃时,存在于颗粒间的“结晶水”开始排除;坯体 体积会因水份蒸发而收缩,强度增加;

(4) 100~450℃时,如果升温太快,坯体会因为排水速度过快而急速膨胀,导致爆裂。

控温要点如下:

(1) 此阶段要避免急速升温,以防止坯体水分蒸发过快,坯体内释放应力不均而引起裂纹或爆砖;

(2) 保持在负压状态下以利于排气、排湿等,避免裂纹等缺陷的产生;

(3) 控制好入窑坯体的水分,非渗花砖

(4) 此阶段温度的控制主要是调整窑头抽力、排烟支闸以及挡火板、挡火墙的高度等;

(5) 单位时间内产量大时,窑炉前几排排烟支管的开度尽可能开到最大,以便提高该区域的温度;

(6) 此阶段的窑道内高空间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使之有充足的热量快速加热,又不至于过早地流失热能,可减少热能损失;

(7) 此阶段窑炉两边的辊棒间隙一定要密封好,不允许有漏风现象,否则容易引起窑内气体分层,上下温差大而产生裂纹;

(8) 此阶段如果排烟支管开度不合理,温差大时容易造成单行砖出现边裂或面裂。

(9) 坯体在这区域是排水阶段,300mm×300mm以下规格的产品可以紧密靠拢,但是大规格抛光砖在此阶段则不能紧密靠拢,前后排之间要预留1cm以上的间隙,不然会造成出窑产品出现裂纹或碰崩现象;

如果砖坯的入窑水份大,且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也大(烧成周期

如果砖坯入窑水份偏大,且前后排之间的间距很疏时,出现出砖方向前边裂纹,则为窑头温度过高或者窑头气流冲击太大所致,可通过调整砖坯间距或降低前温来协助解决;

如果短时间空窑再进砖时,为预防因窑头段的温度过高出现裂纹或炸砖现象,可以提前打开此处辊棒上下的一些事故处理口,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在正常入砖之后,一定要及时封上该事故口,否则容易引起砖坯发蓝、黑心或变形。(潘雄)

利用铬铁矿生产陶瓷色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合理配方,选用合适的矿化剂,利用铬铁矿可以生产出性价比非常高的坯用咖啡和黑色料。在以上两种坯体色料的生产中,主要是利用铬铁矿中的氧化铬,铬的含量越高,生产的坯体黑色料质量越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会有明显提升。坯用咖啡色料,其配方中的氧化铁含量可以高达70%以上,因而高温稳定性不是很好,要想提高其耐高温性,就需要额外添加氧化铬或者是选择铬含量高的铬铁矿,当然,选择高质量的氧化铁红也是关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利用铬铁矿生产陶瓷色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铬铁矿的进厂检验

由于铬铁矿一般都是将原矿进行粉碎磨细的半成品,受矿脉和自然因素影响其品质波动很大,通常根据外观颜色很难判断其中的铬含量。生产中发现,随着原料中铬含量的增加,其原矿的相对比重会有改变,一般铬含量高的比重相对高些,外观颜色也倾向于墨绿色。而越是外观颜色倾向于铁红的,其原矿中的铬含量就越低,相对利用价值不高,尽管其价格便宜(通常几百至上千元每吨)。

除了进厂时进行比重和外观颜色对比外,原矿细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由于陶瓷色料的发色是在固相反应中进行,因此原料的细度关乎到产品反应的接触面的大小,原矿细度越小,反应就越充分,而且烧成时的温度也低。

(2) 咖啡色料的配方调整和控制

坯用咖啡色料烧成时对温度十分敏感。当烧成温度偏高时,产品就会偏向于紫红调或者是黑色;温度过低时,产品发色偏向于红黄调,在坯体中的饱和度不好,而且还容易在坯体中分解,导致坯体中间起泡或者发黑,不耐温。

因此,在生产中需要掌握两个关键点:第一是控制烧成温度,根据烧成温度来控制产品的发色,产品配方不做任何调整。第二,如果不想调整窑炉温度和推进速度,就需要调整配方中的铬铁矿的含量。减少铬铁矿在配方中的含量,色调会朝向红黄调发展,同时产品的耐高温性有所降低;增加配方中的铬铁矿的含量,产品的发色饱和度会有明显提高,色调朝向紫红调,但是耐高温性会明显提高。

(3) 坯用黑色料的配方调整和控制

坯用黑色料对窑炉的气氛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弱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产品发色饱和度最好。坯体黑色料中要尽量减少矿化剂的使用,因矿化剂会明显降低铬铁矿类型黑色料产品的高温稳定性。配方中铬铁矿的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但是选用铁红色料对成品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

(秦威)

关于陶瓷印章问题的答疑

问:本人对陶瓷印很感兴趣,因为对陶瓷知识不太了解,最近遇到了许多问题。我想知道陶瓷印的制作方法,硬质瓷和软质瓷的区别?什么样的陶瓷材料适合做陶瓷印?

答:最好的传统制印材料是叶腊石,叶腊石因质地温润、细腻晶莹、色彩丰富、纹理奇特,又因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吸油率高、遮盖率好等特点,可用作印章雕刻材料。

陶瓷印章始于唐朝,但由于硬度高,不易雕刻且质地粗糙无法与叶腊石媲美而很少见。陶瓷印章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分为图样设计、坯体设计、装饰设计、坯体制作、坯体装饰、坯体加工、干燥烧成、瓷品加工、检测处理、装裱处理10个阶段。装饰设计涉及造型、釉料、坯体、彩绘、印刷等工艺技术,如结晶釉、流纹釉、窑变花釉、裂纹釉等艺术釉装饰技术,胎模造型、色泥、质感泥、纹理、颗粒等坯体装饰工艺技术,坯体加工中的刻、划、镂、钻、粘等传统工艺技术等。

在制作过程中,坯体设计涉及材料的硬度、质感、韧性、色泽和与拓印质量密切相关的吸水率、吸油率等物性,也涉及生产制作过程的工艺特性如泥浆性能、坯体性能、烧成性能、刻坯刻瓷性能,是制作的关键。坯体制作方法有多种,有粉料等静压压制、塑性泥条压制、塑性泥手工捏制和泥浆模具内注浆成形,其制作方法随产品种类、技术要求、装备条件、资金实力而定。干燥烧成随材料性质、产品要求、设计风格、投资规模而定。检测目前尚无标准可依,但要有安全使用性、艺术可比性去模糊限制,如做工精细度、釉胎质量、吸墨情况和可加工情况等。总之陶瓷印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事物,很多方面还在探索实践中。

篇10

说起闽西“珍”,伴随着龙岩人祖祖辈辈的采善堂万应茶毫无疑问上榜。万应茶从200多年前一直流传至今,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据传,清朝嘉庆年间,著名客家老中医卢曾雄机缘之下从一位江西籍的游医老人那得到了一本民间验方。卢曾雄根据书中验方,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临床经验,发明了“万应茶”的配方和制作方法:精心筛选明党、肉桂、檀香、白术、砂仁等30多种地道中药材,配以适量的茶叶,通过独特工艺制成棕褐色小饼状的成药。“万应茶”一经问世,便广受当地人的赞誉。当时,浙江天台一云游老和尚亲身体验后,对“万应茶饼”的疗效深为叹服,即赠联一幅:“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卢曾雄便将药铺更名为“采善堂”。

此次,记者一行有幸来到龙岩市永定区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采善堂执业中药师、副总经理沈洪海带我们参观了公司车间、产品展示厅等。“要说起公司历史,得从清道光九年说起,那时永定进士翰林院编修巫宜福回乡返京时,创始人卢曾雄之子卢宏汉赠巫‘万应茶饼’。此后,‘万应茶饼’美名远扬,远销海内外。1926年冬卢宏汉之子卢斗三、卢乐三及同宗卢作屏等人为了交通运输和销售的需要,从老家陈东迁至广东大埔(今广东大埔县茶阳镇)设厂经营20年。1956年卢曾雄的后裔卢文华、卢文寿将秘方献给当地人民政府。经永定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永定县公私合营采善堂制药厂’。1961年药品‘万应茶饼’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商标注册,经批准注册证39627号,注册商标为‘金丰山牌’。1985年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从永定县陈东乡迁至永定城关,成立国营‘福建永定采善堂制药厂’,2000年转制成立 ‘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可谓是历经百年啊。”沈洪海说。

在采善堂产品展示厅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对采善堂产品进行了宣传策划,提高产品档次,“万应茶”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以及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采善堂制药厂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研制成功“万应茶袋泡剂”,既保留了“万应茶饼”原有药效,又具有泡服方便,溶出快,以及包装新颖、实用等优点,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永定人赠送亲朋好友和海外侨胞的佳品。记者迫不及待想要去品尝一番。工作人员小陈说,记忆中,儿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备有万应茶的茶饼。每次可以抠一小块下来,或直接冲泡,或放进大茶壶里加水煮,甚至还可以加进排骨汤里来煲。

据龙岩市农业局产业科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万应茶年产量87.11吨,年产值0.33亿元,并且有望在2020年,年产量高达380吨,年产值1亿元。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中药深加工,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制药企业,2007年“采善堂”被授予“福建老字号”称号;2008年“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万应茶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获“福建名牌产品”;2013年延续“福建省著名商标”;2014年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