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型机械化农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做好农业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新农业机械装备。2011以来共投入资金3200万元,先后购进102台套农业机械及配套农具,对部分老旧机具进行了更新。大型农业机械的投入,场头机械的更新,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增强抗灾能力,圆满地完成了农作物生产的作业任务。
(一)添置美国凯斯7130收割机,进行大型收割机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了机械功效、抢时的优势,确保了我场大小麦和水稻及时颗粒归仓,改变了历年秋收租用小型久保田收割机收割水稻的现状。
(二)全面推广大马力复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耙地、施肥、开沟、播种、镇压、理沟等多项作业,减少机车设备和人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连续阴雨对秋播的影响,能够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麦播作业任务。
(三)主动引进新型插秧机,改进插秧机栽培模式。引进4台洋马2ZGQ-8D九行插秧机,在原有八行行距30cm的基础上,株距不变,将行距缩短至27.5cm,达到了缩行扩苗的目的,为水稻实现产量效益突破夯实了基础。
(四)购进改造筑埂机,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水稻田筑田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等缺点,引进新型筑埂机械,并进行技术改进、性能优化,采用大马力拖拉机后悬挂,一次作业完成覆土、成型、压实,筑出的土埂,埂实、线直、表面光滑,抗水渗泡,作业费用低,效率高。平均每小时筑埂1000米,耗油42.23元/km,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五)拓展思路,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引入农用抓草机,大大减轻了劳动力的强度。农用抓草机可用于装载、运输和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和利用等工况,适应能力强、操作舒适度好,维护保养方便,具有用途广泛、效率高等优势。
二、切实做好农机生产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生产零风险
(一)认真做好年度检验审验工作,把好安全源头关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年度农机检审工作。年检年审工作历来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点,农机部门早部署、早行动,年初及时下发年检年审通知,明确了时间和要求,公开检验项目、收费标准及办理程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检审率100%。年检年审中严格农业机械检验标准,实施双检验员签名,把好安全关。
(二)开展农机安全技术状态检查工作,为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篇2
关键词: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30-1
1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
公主岭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降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合大型机械耕作,特别适合玉米生长,且产量高。近些年来,我市玉米精深加工的企业日益发展壮大,高、新、特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种植、畜禽养殖、粮食加工良性循环日益形成。从实际情况看,尽管逐年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公主岭市的玉米面积始终稳定在430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的89%。这对保证国家粮食供给,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机械化是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2.1 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耕翻深松才可以解决耕地严重退化问题
公主岭市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曾达到2000台,机械耕翻面积曾达到1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但进入90年代后大型机械老化、流失严重,机翻地面积锐减到45万亩。虽然后期由小型农业机械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的农田耕作任务,但它只能实现简单的移换垄上作业,即将原垄中心用三角犁铧破开,以原垄垄沟为中心二犁形成一个新垄(即两犁挤)。经过十几年的重复作业绝大多数玉米田已形成了坚硬的三角形犁底层。三角形犁底层给耕地带来两个最直接的不利影响:一是三角形犁底层直接于垄底地表(约垄高的2/3强)。降雨时垄沟不但不能蓄存雨水,而且成为雨水的“导流明渠”,追施的化肥也往往被雨水冲刷带走。二是三角形犁底层的截面积(每条垄两个)占垄总截面积的60%,也就是说活土量不足40%。目前起垄深度一般为15厘米,折合有效耕深只有6厘米左右。活土量少不仅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空间缩小,而且耕层的肥容量、水容量、气容量等指标也显著降低。可以说解决耕地严重退化问题已迫在眉睫。大型机械耕翻耕深一般可达20厘米,而且活土量也是20厘米,全方位深松耕深可达40—50厘米,这些作业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改善土壤耕作条件,培肥地力。公主岭市“十年九春旱”,夏秋季雨水在土壤中的蓄积量是春季土壤是否有墒、能否达到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的关键,而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关键又恰恰在于必须配备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2.2 适应市场竞争和入世挑战上看,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必经之路
公主岭既是玉米生产大市(县),又是玉米出口基地,本市出品的玉米淀粉、甜玉米系列产品、玉米蛋白饲料、色拉油、淀粉糖和酒类食品等既销往全国又出口国外。要保证公主岭市玉米系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要在玉米规范化种植方面,全程机械化方面做好文章。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就是低成本、高质量的竞争。只有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载体,我们才能够把最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以及营销手段与之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既节省玉米生产的投资成本、作业成本又提高玉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开创公主岭市玉米生产的新局面。
3 机械化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
我市大多数农民受自家承包田的束缚,无法投入其他产业中去。只有实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才能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大批劳动力从田地里解决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并获得可观经济效益,尽快实现致富奔小康。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省级农机化示范区,从事农产品加工、多种经营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数达到8280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69%。2002年全镇人均收入3300元,比建立示范区前的2000年增产29.7%。正如该镇领导所讲,“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我镇的新变化”。
综上所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与推广,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吴转丰.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0,(02).
[2] 郭洪元,周俭.浅谈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01).
[3] 宫玲,刘显辉.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0,(03).
[4]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赵杨,姜宇博,马军韬,王俊河,王萍.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及产量效益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
[5] 张汉夫.农业部提出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七措施[J].农机科技推广,2010,(08).
[6] 苗全,李慧敏,黄治岩.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2009,(01).
篇3
近年来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机机械信息化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讨论了农业机械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旨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家,目前可以说正是处在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使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农业机械;现代农业;作用
1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1.1保障作用
农业机械可以说是当前农业生产工具,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里有着十分主要的适宜价值,并且开始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改变,从而为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给予主要的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力低下,生产过程受到天气的影响。为了对于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有必要适宜农机自身的生产行使其代替一些人工生产的形式。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在进行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汇总,适宜农机的时候,也能够非常好的对于环境给予保持,有效适宜农业的生产资源,其中涉及到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2促进作用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在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用于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新科研成果的发展。最新农业科学研究的应用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尽快普及应用农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通常需要以农机为载体,运用经济,智能,功能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实践农业科学研究。例如,农业合成化学技术和植物的营养学技术,以及育种技术还有灌溉技术,以及良种技术还有农药的使用技术以及化肥的施用技术等。在农业机械种植和种植作物方面,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合理控制播种距离,种植深度,确保播种次数准确,距离准确,还可以利用农机完成种植沟渠工作,播种工作,施肥工作,套管工作和镇压工作。实践证明,与人造土地准备相比,使用农机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并确保出苗率达到要求,最重要的是减少施肥量,确保满足市场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机的应用也可以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商业化。传统农业属于生产活动,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和形式比较简单,而在现代农业中,需要确保农业产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活动实现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在促进产前活动,生产活动和产后活动相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明,高品质,高速,大型农机的应用可以统一选拔,种植,种植,灌溉,施肥,收获等一系列工作,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实现专业和社会管理。其主要作用是:
1.2.1农业机械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每个人都看到了表面存在的差异。然而,生产率和商品利率之间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机械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的土地开发更加广泛,种植面积更大。与以前的人畜生产不同,机械生产是其生产力的一百倍甚至一千倍。想象一下,我国农作物的广大土地,如果只是依赖于人和动物的力量,这是多么重的一份工作啊。可以说大机械只能在收获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自身的使用也非常的快速并且高效,方便快捷的运输是人类和动物力量不能匹敌。显着提高生产力,农业机械也大大提高了商品率。经济作物的人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商品转化率。我们可以想想,一年的果实如果在家里积累水果,没有机械帮助他们转运,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可一年那么其自身的劳动不就浪费了吗?尤其是奶农挤出来的主要是鲜牛奶,保质期可以说十分短的,假如不在最短的时间去转运出现,那么久会很快的超出了自身的保质期的。
1.2.2.农业机械对于土地出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的获得提升
古代传统农业往往依赖于自然的环境。一年下来,人民的艰苦工作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多种自然的灾害,人为的因素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对农民的收获产生影响。如古代旱灾,就会使得很多难民死亡,严重甚至颠覆权力。现代农业由于引进高新技术,大型机械,可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所以土地的生产可以做到农民的一切收入。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另外,机械选种和机械施肥等简便快捷的操作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作物本身的品质,令土地本身能够有更多的出产率,可以说是省市有非常的高效。
1.2.3农机推动了农业等行业的共同发展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农村许多年轻人选择在这个城市工作。在工厂,商场等领域工作,促进了许多非农业的发展。非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技术和机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简而言之,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现代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为其他非农业提供了劳动力。其他非农产业将其工业的成果事业在农业,使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加快
2农业机械推进生物产业技术的快速普及
上世纪下半叶,生物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育种技术,混合技术,克隆技术等。科技突破性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农业的了解,慢慢开始接受跨作物,克隆作物。优秀的基因种子要将原作品替代为普通百姓的家园,当然需要机械作为推动者,播种在每一寸土地上的种子。其实只有大型机械才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生物技术革新之后,优质种子或栽培苗将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也需要收获和运输机械才能最大限度地获益。农业机械在实践中对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技术在实践中成熟的同时,必将培育新技术,改革原有的农业结构。
2.1农业机械推进了产业的社会化与商品化发展
以上详细描述了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收割,运输等巨大的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人民群众将有能力通过大型机械实现生产,供销,农业实现社会化生产,并能进入商业生产。农业机械的综合应用使农民作物多样化,符合社会各界的各种需要。应用机械多样化,可以保护农产品的新鲜度,种类,销售质量,促进农业专业发展。农业机械推动农业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社会化和商业化,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产业特色,使得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疲弱经济。希望能够吸收比较多的资金和相关人才,真正的达成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民增收的科学方式
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和主要因素。农业机械化能够极大的是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可以使得够很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重体力劳动里被真正的解放出来,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获得快速的转移。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核心手段,是进行先进的农艺技术以及水产养殖技术,还有想加工技术密集的桥梁以及纽带,同时还是当前农业生产朝着专业化以及商业化还有现代化的物质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例如:每年为农户开展农业跨越业务,产生的利润达到了亿元。
2.3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支撑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农业工人提高文化素质,创造新农民,为更好地把握农机经营,使用,维护等农技,农民必须有一定的科技素质和种植能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也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持续效益,加快农村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差距。
3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关措施
3.1设置相关的示范基地
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人选择比较先进适合的农业机械,使其能够是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减少生产的成本,提升农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3.2调整农业结构配套的农业机械
及时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和布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当是当地条件,注重效能,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的产业化,逐步形成区域优势。推进农业机械化从主要粮食作物大经济作物的发展,从种植转为森林和畜牧,还有养殖以及渔业的发展,是的农村经济能够获得飞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
3.3大力加强农机行业社会化
通过有效利用市场上的农业资源,克服了农机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拓宽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实现了农机规模和农机市场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3.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大型农机成本高昂,农业机械作为服务农业经营的风险很大。中央文件1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密切相关,制定了优化政策环境和增加农机支持的法律政策。积极利用WTO“绿箱”和“黄盒”政策,加大农业部门先进农机机械和新机械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力度,新技术投入,增加先进设备购置农民补贴,加快推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3.5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增加对农业社会服务机构的投资。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农机化;开展农机中心和农机管理服务重点站建设竞赛活动,推动农机示范园成功经验;加强农业技术和质量监督,维护用户权益。
3.6发挥农业机械作用的策略
为了可以科学的发挥出农业机械自身的作用,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首先要注意做农机购置补贴。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推进农机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农民可以主动采购机械,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民有购买能力的能力农机生产工作时,要注意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在实施采购补贴工作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农民选择是否购买农机,及时保证资金以及机构能够合理到位,保证补贴有效发挥自身的推进作用的农机效应。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可以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要重视利用有效的策略摆脱小农经济地位的发展,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推动使用现代农业机械。为了使农机能有效发挥维护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注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和运用农机,必要的材料支持。另外,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明确限制农机进一步普及的具体原因,避免盲目追求生产和效率的发展过程,使现代农业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丽,佟童,王丽娟,等.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前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07):3.
[2]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12(1):9-11.
篇4
1.1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
据统计,2009年辽宁省完成机耕面积2778khm2,机播面积1778khm2,机收面积335khm2。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8%、51.2%、9.7%,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然而,2011年辽宁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就已经达到了66.8%,两年的时间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了21.8个百分点。吉林省在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也取得了显著进步,2010年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50%、65%和15%,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4.4个、48.5个和14.2个百分点,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而2011年吉林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较2010年又提高了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耕地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8.8%、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94.1%、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70.1%,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跃上90%台阶,达到91.67%,位居全国第一。农业田间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等实现了突破,但是这些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东北地区整体机械化水平,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如吉林省2011年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317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158个,6个列为农业部示范点,100个列为省级示范点,拥有农机原值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超过5000户。这些农机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其中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主要农机装备使用时间要比未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户高出10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的成员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2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义重大。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大型企业包括全国知名的拖拉机制造厂—哈尔滨拖拉机厂,全国最大的播种机厂—哈尔滨农机厂,全国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等等。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业产品、农机科研院校人才、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源源不断地支持了南方新兴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逐渐衰弱,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已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幸运的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猛。跨国农业机械巨头如凯斯纽荷兰公司、约翰迪尔公司和中国本土农机企业如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等纷纷进入东北地区进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也不遗余力的给予推动,谋划和建立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产业基地,并将振兴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面之一。仔细分析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形式,不能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与企业配合,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东北地区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正在起步,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发展本地化农机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东北三省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机制造业的发展,纷纷出台各自的农机产业发展计划。如黑龙江推出了大庆高新区农机产业园、哈南工业新城、哈尔滨松北农机产业园、佳木斯农机产业园、七台河市农机产业园、齐齐哈尔一拖农机产业园、农垦北大荒农机产业园七大农机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同时,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出也吸引了包括凯斯纽、迪尔、福田雷沃重工等国内外农机巨头在内的多家农机企业来黑龙江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各地的农机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逐步形成集整机、配套部件、相关服务于一体的农机装备产业链。二是选择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目前,我国大型高端农用机械的普及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东北平原地区对于大型农用机械装备的需求巨大。另外,大型高端农用机械行业的技术门槛高、利润丰厚。因而,目前选择在东北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都选择了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如一拖齐齐哈尔工业园定位在生产132.3~282.975kW大型拖拉机、高端中轮拖、大型复式作业农机具产品,爱科在大庆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139.65kW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建立了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制造基地。这些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三是吸引内地农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制造业形成了山东地区、洛阳及周边地区、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大产业集群。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农机政策向东北地区倾向和东北地区政府积极地推动,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机企业将投资和产业升级重心放在东北地区。这必然影响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换代。东北地区新建产业基地的大型高端农用机械大量销售到内地,抢占国内的农机市场,而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地位将遭受严峻的挑战。
3东北地区农机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用机械结构性不均衡
整体上,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很多地方耕种收全部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农用机械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小型农机具数量多,大中型农机具数量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东北地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保有量增长迅速,但不得不看到这些大型农机具大多都属于国有农场、示范农机户等,广大农村地区大型农机具的普及还远没有完成。二是机耕机械化水平显著高于机播和机收。如东北地区玉米的机耕整地水平已经达到了90%以上,但玉米的机收水平才只有30%左右。水稻的机插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机插水平也刚刚突破50%。三是主要粮食作物农用机械多,经济作物农用机械少,很多蔬菜、果树相关的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农机教育培训不足
虽然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形式良好,但还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效应;农机社会化服务还不够规范;农机教育和培训机构缺乏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能满足广大农机户的要求,造成很多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故障率高的局面。
3.3农机补贴标准混乱,作业收费标准不一
虽然国家在农机补贴上投入巨大,但很多地区的农机补贴各异,补贴标准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影响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机作业的收费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以工作量计费,有的以耗油量计费,还有的以作业面积或者作业时间收费,出现故障、转换地块多收费等等。一些地区农机大户垄断作业,存在乱收费现象,严重影响无农机化使用机械作业的热情。
3.4农机科研、开发能力不足
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短缺,吸引人才的能力弱,科研单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农机具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农机关键零部件加工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机产业链。企业只是把东北作为农用机械的组装厂,影响东北地区农用机械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4政策措施建议
4.1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推动重点农机具普及,提高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切断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和农机主管部门的利益联系,减少农机补贴的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了农民身上;努力做到农机购置政策的公开透明,提高农民对于农机补贴政策的认知度,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机补贴的好处。应尽快总结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新试点的问题和经验,尽快推出适应东北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办法。鉴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均衡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其他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将资金集中于重点农机具的推广上,凸显补贴效果。对于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深松整地等要给予重点关注,加大补贴力度,尽快提升其机械化水平。
4.2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打造高素质的农机服务队伍,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合作社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继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购置农机的银行贷款。同时也要培养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吸引人才加入农机服务行业,从农机的购置、作业、保养维护全过程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服务,保证农机户尽快掌握新型农业机械。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的收费标准,保证非农机户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4.3推动农机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提高农机科研、开发能力农机制造业的发展
篇5
关键词:大型农机具;发展空间;雏形;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8-1
1大型农机具在我市有发展空间
从2006年年底,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领导班子就谋划对我市劳动力情况、可机械收获土地量进行调研、论证,结果是全市农业收割主要依靠人力,费工费时且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发展农业机械化。加上近年来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等工作,大约有48%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和从事多种经营,这部分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总体素质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和作业成本的降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然要求机械化替代手工劳动。国家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在农村引起极大反响,拉动了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仅2007年桦甸市农民就利用农机具补贴政策购买大型拖拉机、玉米收割机40余台,2008年~2012年每年都有所增长,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处在观望中;桦甸市具有机械作业的良好基础,全市约有可大型机械种、收土地面积80000多公顷,这一切条件都为成立农机合作社奠定了基础。
2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成立了桦甸市第一个农机合作社
桦甸市主要农作物品种是玉米,因而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决定考察玉米收割机,王凯校长带领技术人员到“中国收获集团”、“山东宁联集团”、“九台市农机制造厂”、“榆树市华裕制造厂”等多家企业考察,参加农博会,多次参加玉米收割机现场会,并拿到第一手材料,最后确定购置山东宁联机械厂生产的玉米收割机二台,于2009年秋与金沙乡农业站联合成立了桦甸市第一个拥有玉米收割机、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一台面包车单一的试验性以玉米收割为主的农机服务合作社。
经过几个工作周期的运行,取得了一些经验,让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机械化耕种作业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承包到户分散经营与产业化经营的矛盾,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3带动农民成立了“桦甸市桦农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
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春耕、秋收示范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同,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壮大了自己,目前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拥有玉米收割机4台、水稻收割机2台、80马力以上大拖拉机5台、40马力拖拉机3台、复式旋耕机2台以及深松机2台;于在2012年由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和农业站牵头成立了桦甸市第一家有成员70人的“桦农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一个由所有入社成员自带农机具联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实现共同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注册资金350万元。
4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会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4.1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纽带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避免农机具重复购置、浪费资本,增加社员收入,实现规模化生产。
4.2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社员的协作意识,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利,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避免了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4.3为农民提供各种农机专业服务
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同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必将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加快桦甸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机化服务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合作社在桦甸市得到长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6
前言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东麓,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7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幅员面积258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000公顷,其中水田5000公顷。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兰平原和布尔哈通河两岸,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两条水质优良的河流为其灌溉提供了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全市水田黑土面积多,有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水稻。
玉米和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玉米和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市农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我市农业机械发展不均衡,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特别是玉米N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生产收获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热点,也是亮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053千瓦,各种农业动力机械684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52台,小型拖拉机3688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种植水稻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耕作技术粗放、落后,用工量大,产量也偏低,所以农业发展速度不快。从80年代初引进日本大棚盘育机械插秧技术,到近年来由于加大水稻和玉米的科技种植栽培力度,采用深施化肥、化学除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先进技术,引进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国家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市种植面积表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发展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2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006年, 我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104335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4896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经过10年的发展, 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了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053千瓦以上,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6840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7731套, 联合收获机械597台。
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耕、播种、收获率分别达到90.48%、90.62%、73.72%;2016 年水稻机收比2005 年提高了51%。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在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 影响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劳动力因素,我市朝鲜族人口比重大,达到66.4%,由于本地经济水平低,有大部分朝鲜族人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大量外流,特别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和农业户口的人更容易外出。农业生产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空间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导致农业不能规模生产,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土地因素,我市属于完整的山间丘岗性盆地,不适宜超大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很难推广,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一是中小型农业机械多, 更新大型机械乏力;二是动力机械多, 专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四是低档次机具多, 高性能机具少。
4.2 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市在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玉米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市有23000公顷旱田,玉米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5%,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旱田机械,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率低,机械收获占66.85%,严重地制约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但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板结现象与机械化严重滞后对粮食产量造成威胁。
4.3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使用取得效益。但是,我市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大型作业机械需要10万~20万元,一次性投资大,目前我市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有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 农机手的综合素质不高,农业机械的作用未能全部发挥。另外农机部门引导、服务不到位也是农机手用不好农机的一个方面。三是“效益差”。由于部分农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具闲置时间多,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更换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5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
5.1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
趋势一:农机的升级换代需求强劲。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趋势二:关键环节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
趋势三: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将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奔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2004年,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对农机购置方面的补贴,由此开启了1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黄金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文明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我地区为大部分为丘陵地带,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
2、农业机械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滞后实际发展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2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更好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通过土地整理,改以往大小不均,高低起伏、弯弯扭扭的田块为标准田块,便于耕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改良耕地环境,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改善路网的建设,提高了农田机械化耕作
水平。
2.2 加快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时下,我国农村改革整体进入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新时期,农业经济运行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的大事。实践表明,大力培育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大户承包经营,承包者根据所需购置各种农机具,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2.3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主产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使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2.4 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
献率。
2.5 农机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
篇8
关键字:机械化 农机装备 农业生产
平原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轻而易举。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令人振奋的是现在我省已有农机户48万多户,其中农机大户1.5万多户。这意味着我省农村在打破千百年传统耕作方式的进程中,向农业现代化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四是贵州山多地少,可耕种面积少,相对平原地带落后。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现代化农业 发展出路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改革不断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想提高农业收益,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解放农业生产力,这成为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来寻求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道路。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实现生物科技化,劳动机械化,经营社会化,朝着国际发展的目标前进,实现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增强农业科技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实现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与发展,主要以来的就是科技的发展,经过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技术都是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脱离机械化是无法实现的。农业机械化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借助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可以说,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依赖科技的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1.2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农业大国,以其作业的面积,作业的人员占据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收益提高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的收入息息相关,农民的收入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质变,是实现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关键。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益直接挂钩,国家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挥农机增产、增效的关键;同时其也可以发挥替代作用,减少农村作业人员,使其转移到城市建设中;还有要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民再就业。
1.3 是实现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以设备的技术含量为指标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改善,提升其文化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再次,农业机械化需要高素质人才才能进行操作与维修,这就对当代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来看,一般都是个体经营,农业现代化需要以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基础,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业的文化素质,新时代的农业才能创造新时代的经济;同时,农业机械化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4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史来看,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农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2、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其可以实现农业优良耕作,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是必然的手段,改善农业机械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拥有传统农业作业所不具备的能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其与其他的先进技术共同作业,大大改善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大大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其次,降低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再次,推进现代农业化的进程;最后,推动农村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建立奠定基础。因此,不论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实现农业机械化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正在逐年的提升,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地位将更加稳固,为此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在不断地加大农业机械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农业机械质量的提高,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水平。
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提高农业的措施,还必须注重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推广农业新技术,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因此,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是重要的途径,首先,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其次是加大大型农业机械开发的规模,最后是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优越性。
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正在逐年上升,农业机械的性价比也在逐年提升,相信今后其必将迅速发展,实现大型机械的发展,实现农业高科技作业,实现经济的腾飞。
4、结语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大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机械深松整地;土壤质地;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24-1
1 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深松整地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打破犁底层,保护原有耕作层,便于雨水下渗或植物的根系生长,增加了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降低了土壤的容重,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在进行田间作业时降低了成本,值得大力推广。
机械化深松整地具有众多优势,其一是通过机械化深松整地,耕地的抗旱与抗涝能力得到了提高,机械化地深松耕作,实现耕深30公分及以上,有效改善了耕地的理化性能,耕地因此可以接纳大量雨水,进而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机械化深松整地可以打破犁地层,有助于植物根系延伸生长,在吸收更多养分的同时,变得日益发达强壮,植物由此抗倒伏能力变强。深松整地是将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进行调和,实现了抗旱减害,防止植物早衰。
机械化深松整地调和了土壤的颗粒、空气、水分等。在干旱时节,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地下水;在雨季时节,雨水借助植物根系毛细管下渗,减少了径流,避免了水土肥的流失,水土肥的保留利于作物的增产增收。
机械化深松整地比旋耕得优势明显,保护了土壤团粒结构,保护了作物根系的毛细管,有助于土壤胶体的形成。与此同时,土壤胶体负离子的提高可以吸附大量的氨根离子,防止氨态氮的过度挥发,增强了肥料的效用。
2 机械深松整地的应用
(1)对于适宜型土壤要深松,在较为干旱的年份,进行深松可以在土壤中获得水分,提墒或是引墒,从而利于作物生长;在雨水较多的年份,进行深松可以促进水分下渗,缓解了水涝,利于作物良好生长。
(2)对于疏松型土壤要墒情而定,当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时,便要进行深松,以改变耕地的孔隙状态,提高耕地的渗透性,促使水分下渗;当土壤较为干旱时,不可深松,防止因深松土壤而使水分流失,保留作物正常生长的所需水分。
(3)对于紧实型土壤要全面深松,最佳的深松时间是伏、秋之时,中耕期间要墒情而定,雨水较多时,深松和中耕可联合进行,以避免水土流失,利于水分下渗至深层土壤;干旱时节,不可深松,防止水分蒸发,致使作物缺水而枯死。
(4)对于混合型土壤也要墒情而定,这类土壤可能是滑坡泥石流或河床受水冲刷所形成的,通常含有大量沙粒。沙粒含量占半或更少的混合型土壤可以参照适宜型土壤进行深松,含沙量较大的混合型土壤切不可深松。
3 推广技术时存在的问题
(1)认知度不够,大多数人对于机械深松整地的认识度不足,为了节省成本,仅用自家小拖拉机进行作业;此外,相关部门的一些干部主观认为机械深松整地是非必要的,没有明确的规章要求,所以并未广泛推广应用。
(2)机具不全面。我国深松整地的机具普遍缺失,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合作社的机具选型不合理,几乎都以旋耕机与粑地机为主,缺少深松机具。
(3)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不够,机具的燃油费用不断上涨,增加了整地的成本,加大了农民的作业负担,同时各级政府对于深松整地政府缺少扶持,较低的资金投入致使相关项目发展后劲不足。
(4)连片耕地较少。大型机械适宜在大面积的连片耕地进行深松整地,然而当前我国土地较为分散、面积较小,难以发挥大型机械的优势。
(5)相关培训练习不足。深松整地技术的相关培训并不完善、并不全面,导致很多农民不了解此项技术,从而难以普及、难以推广。
4 推广技术的具体措施
(1)加大深松整地技术的推广力度,深松整地技术作为重要的抵御自然灾害手段,各部门领导必须加强重视,将其作为大事来管理,以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发展。主要表现两方面:其一是在政策资金上要有相应的补贴,减少农民的作业负担,同时要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有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深松整地,尤其是进行大面积的作业;其二是做好技术服务,组件技术人员团队走进农户、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或是检修机具,以确保深松整地作业良性运转。
(2)对于机械深松整地技术,要大力推广宣传,该技术不仅可以耕暄土壤,蓄水保墒,而且可以抢农时增积温,提高作物产量,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优势,自然会将深松整地作为必要技术进行运用。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每年秋季整地之前,大力宣传深松整地技术,让农民了解此技术的优势与意义,以改变农民陈旧的作业思想模式;第二,创建一片示范区域,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良好结合,发挥以点带面的效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让参与者亲身感悟到深松整地的可观效果;第三,融入科学技术,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要将深松整地技术作为重点内容向农民讲解宣传,帮助农民牢固掌握此项技术的基本内容及作业要求。
(3)要确保深松整地的农机数量,只要数量可靠了,才能保障此项技术的推广实现。要保障深松整地机具数量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鼓励广大农户购置或者改造深松整地的机具,与此同时,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第二,借助农村合作社与政府的补贴扶持,积极引进新式深松整地的设备,确保此项技术的发展后劲。
(4)深松整地技术在运用时需要大面积耕地,因此,当地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努力扩大土地的连片面积,以保障大型机械深松整地作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邹志君.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02).
- 上一篇: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
- 下一篇:车床数控编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