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风险防控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力资源风险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在信息化全球的形势下,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依然存在者很多的问题。当企业出现人才流失,以及无法聘用到合适的人才,就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概念和含义,并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人力资源带来的负面作用,最后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概述
在整个的市场行为中,所有相关人员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对于相关信息掌握比较充分的人员,通常都处于有利位置,相比较而言,那些信息掌握程度不够的人员,则处于不利位置。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因素,通常由两个不同的角度而划分的。如果是站在发生时间的角度上来说,信息不对称会出现在当事人进行签约以前,或者出现在签约以后,可以分别叫做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另外一种是站在内容的角度上来说,通常指的是相关参与人的行动,或者为部分参与者传达的相关信息,可以分别叫做隐藏行动和信息。
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人力资源产生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状态,通常是因为当交易主体获得越多的相关信息,就会对自身更加有利。所以,交易主体中具有信息掌握程度优势的一方,往往就会将得到的相关信息隐藏,或者提供一系列虚假的相关信息。此外,相关人员在进行信息的处理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最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不仅会致使信息获取较少的主体产生有误决断,而且会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的效率逐渐下降。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当出现人为的价值评定失误时,往往是受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它也会造成人力资源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致使企业在管理上出现无效管理的现象。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始终贯穿了所有环节,无论是对企业员工的试用、正式聘用和离职,还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与相关培训,都有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目标。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外部的防范策略
在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中,通常会由于社会信用缺失,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当社会信用缺失时,如果单纯的依赖企业与个人,往往是无法得到人力资源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的。政府一定要在适当的时机,将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施展出来,努力打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和进步,提供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尽力形成诚实守信的环境与氛围,对人们注入一些诚信的理念,打造出一个信用社会,努力培养人们的诚信素质,尽量规避因为信用缺失这一影响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是对人才市场进行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个人的电子档案,创建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将人才市场有关的一些机制做出规范,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企业要想在减少成本,并且掌握一定真实的相关信息,经常会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者很多层次的人才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要将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为企业获取真实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提供条件。此外还可以将人力资源的数据库不断完善,努力建立全国联网信息共享型的人才数据库,缓解由于制造假文凭来应聘的情况。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所消耗的成本。还可以成立人才测评委员会,组建高素质的人才测评团队,对高级人才进行测评。
2.企业内部的防范策略
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招聘机制,优化招聘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应聘者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相关信息表达时,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故意隐瞒不良信息,或者传达的不尽全面和完善,致使信息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企业在进行招聘时,通常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企业的人事部门在进行招聘之前,一定要制定出一个详尽的招聘计划,努力达到公正和客观,要将企业人事招聘的权威性体现出来。同时还要做到创新招聘,其中比较适用的有跟踪招聘,它体现在校园招聘当中,在学生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定期跟踪其各方面的素质及成绩。
3.回避风险模式
当前的诚信教育模式,通常为自身存在的道德感,始终无法形成体制,而其他国家很多都形成了诚信档案。所以当前形势下,很多企业都尽量采取策略来努力规避风险,但这种策略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经济损失或者市场契机。尽管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方式,但针对中小企业这类的机构来讲,抗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比较适用这种规避策略。当企业的信息状况无法明确的时候,尽量不要盲目的进行投资。在给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要灵活的制定培训费的承担方式,可以采用工资分期扣除等形式。
4.预防风险模式
首先应该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我国有很多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经过总结可以表明,该系统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系统的构建质量。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员工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员工道德问题。对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要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对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对企业内部的薪资制度、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付出成果。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对法律方面存在误区的时候,就会对用人单位双方带来负面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劳动法的普及和学习,经过相关培训,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规避企业与内部员工由于对某些法律条款产生偏差,而造成劳动纠纷。
5.风险转移模式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或者租赁公司,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转移。企业在拥有直接人才使用权的同时,不存在所属权关系。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租赁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在运用这种模式时,企业能够大胆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无需对人才的聘用和使用等消耗资金有所考虑。能够尽可能的发挥管理效益,将风险转移至最低,通过租赁方式,将用人单位的付出成本降至最低,并可以完成对应的工作内容,还大大降低了用人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要不断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到最低程度,要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共同着手,通过相关的改进措施,使信息部队称导致的人力资源风险逐渐减弱。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将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并运用有效的措施,将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有效规避。
参考文献:
[1] 张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浅析[J]. 硅谷. 2010(19)
[2] 刘清臻.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剖析[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9(07)
[3] 魏露盈,库向芳,周锋.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04)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贝叶斯网络;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1-0028-05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地位。然而,因为人力资源具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1-2],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企业防控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多数停留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内涵、分类、危害及防控措施等定性方面,只有少数采用了定量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风险矩阵法等工具来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水平[3-4]。虽然这些数学方法计算简便、容易操作,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涉及的指标大都具有非线性和模糊性,其准确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基于此,本文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方法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研究中,探索用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新方法,以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贝叶斯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 贝叶斯网络的应用综述
国内关于贝叶斯网络的应用研究比较晚,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最近几年,并且主要应用在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模式识别等领域,其中将贝叶斯网络应用于风险评估尤其是企业风险管理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如索秀花[6]在利用SCOR模型并结合社会领域的马林诺夫斯基理论对供应链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的基础上,以汽车备件供应链为例,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局部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消息传递算法(Pearl算法)对风险进行动态预测,并诊断出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李江飞[7]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损失、风险发生的可控性三个角度对地铁项目施工风险进行了评价,利用贝斯网络借助Netica软件完成了施工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尹凤阳[8]根据事故致因理论构造了船舶过闸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并在VS2008系统开发平台上开发了风险评价系统,得出多个风险因素共同作用时,事故发生概率呈多倍增长。王美怡[9]采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确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地规避风险,对高风险部分进行着重管理。熊涛[10]构造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上利用数据训练BN模型,并与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体现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用于风险评价的优越性。王爱文等[11]提出了基于因果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建模与分析方法,该方法被应用于某公司国际采购风险评估中,效果显著。周田[12]以IT企业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贝叶斯网络时加入时间因素,设计了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小型软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陆静和王捷[13]将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用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预警,利用Netica软件进行网络推理,完成了各种风险指标对全面风险影响程度的计算,结合预警系统灯号模型,对银行风险水平做出判断,有利于管理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内涵及其分类
何谓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虽然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但是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因为没有妥善地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给组织的经营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的可能性。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十分庞杂,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14],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例,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为五大类:(1)招聘配置风险:是指组织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招聘、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或是企业内外部因素不确定性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众所周知,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在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职不匹配、人员配置低效率等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2)培训开发风险: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的培训相当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也不例外,比如培训收益风险、培训后人员流失风险等。(3)绩效考核风险: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会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反之,若绩效考核不公正、不全面、员工满意度低,则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用人风险。(4)薪酬福利风险:是指由于薪酬设置不合理、福利待遇差等原因给企业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5)员工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复杂性、流动性、动态性,这就导致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员工违纪、人员冲突、劳资纠纷等风险。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行性、全面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构建贝叶斯网络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分类,结合文献查阅的结果,建立如表1所示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模型
(一)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析节点关系并咨询专家意见来构建,另一种是利用较完整的数据,通过网络学习功能来完成构建。鉴于人力资源管理各种风险的定量数据很难收集,本文采用第一种方法,利用因果关系结合专家经验构建贝叶斯网络。根据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变量顺序,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作为终端节点,一级风险指标作为次层节点,二级风险指标作为初始端节点,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系统的拓朴结构,如图1所示。
(二) 网络节点的设置
在确定了贝叶斯网络结构后,需要对节点进行设置并赋值,即获得节点参数,包括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布(CPD)。考虑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定量数据很难查阅到,因此通过向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业风险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征求意见,获得一个比较主观的结果。本模型实际运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数据对该模型中的先验概率进行修正。
本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若将这22个指标通过MATLAB软件,利用Full-BNT工具箱进行参数学习,学习过程复杂且长,限于篇幅,论文选取招聘配置风险及其下的3个二级指标进行贝叶斯网络的局部学习。
本文选取某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向该企业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风险管理专家组成的20人专家组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中招聘配置风险的数据,以便运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模型,判断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状况。
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参数时,为了克服专家过度自信等认知方面的偏差,论文给出了风险概率等级的分值量化表(如表2所示),拟先采用等级区间判断,专家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判断指标的风险等级,再结合等级量化表在相应的问卷调查表中填入概率值。同时,借助风险概率等级量化表,我们可以由参数学习得到的后验概率来判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所处的风险水平,为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提供依据。
在完成问卷调查之后,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分析,得到这次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
由表可知本次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75%,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可以使用的。利用SPSS19.0软件对1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各节点概率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节点参数,如表4、表5、表6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
将贝叶斯网络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预警研究中,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网络拓扑结构,将各类风险因素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总体风险的影响归入到具有因果关系的网络结构中,并以招聘配置风险为例进行贝叶斯网络的局部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在对各级网络节点进行赋值的基础上,利用Full-BNT工具箱,完成了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定量研究。管理者可以结合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实际数据,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根据推理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防范控制风险。当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因素种类很多,所以防控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势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全面防范的基础上,还需要企业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等,这样才能有效地落实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兰霞,王俊.基于BP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6):78-85.
[2]Danielle S Beu,M.Ronald Buckley.Using Accountability to Create aMore Ethical Climate[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4(14):67-83.
[3]王爱莲,李君.基于风险矩阵法的石油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1):37-42.
[4]陈心德,周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J].商业研究,2006(15):12-16.
[5]黄友平.贝叶斯网络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5.
[6]索秀花.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评估[D].广州:暨南大学,2011.
[7]李江飞.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铁项目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8]尹凤阳.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过闸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9]王美怡.贝叶斯网络在不确定性风险决策中的应用[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2.
[10]熊涛.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11]王爱文,杨敏,段华蕾.基于因果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建模与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35(5):1023-1030.
[12]周田.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3]陆静,王捷.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预警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2):225-235.
篇3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分布及表现
1、招聘环节存在的风险
人才招聘是企业招贤纳士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人才引进,增强人力资源实力的基础与保障。招聘会的宣传方式,以及人才招聘的具体流程都影响到引进人才的公平性与人才的优秀程度。由于招聘流程的设计、人情、社会关系等的影响,部分企业人才招聘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在招聘预案与组织环节不科学、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导致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前来应聘,有可能影响到招聘计划的完成以及人员的及时调动与补充。其次,由于人情、社会关系等影响,加之部分企业对于招聘环节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会有一些不符合企业要求与用人标准的人员趁机进入。还有些应聘人员会伪造个人简历与经历,在应聘过程中无法体现其真实的水平与能力,严重影响到今后企业的发展。
2、培训环节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人才的培训过程中,主要存在观念上与技术上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及高层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认识出现偏差,没有认识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与给企业带来的无形收益。同时,部分员工在参加培训时,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未对培训的内容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使得培训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与意义。在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未对企业带来应有的收益与价值。[2]另一方面,是培训过程中技术方面的问题,属于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未将职工培训的内容、目标、形式等予以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使培训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薪酬管理环节存在的风险
公平、科学的薪酬制度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产生企业价值与效益的强大动力。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薪酬管理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体现为,不同部门、管理层与技术层之间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之分歧。例如,管理层人员自己所做的是决定公司发展的重要事宜,认为自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较大,应该获取较高的报酬,而技术层人员则认为,其所从事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技术层人员对于企业的贡献最为突出,应该比管理层获得更高的薪酬。由于对于薪酬分配的分歧,会影响到各自工作的积极性,给薪酬管理环节带来一定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1、人的特殊性
首先,人才是企业发展各项工作、事业有序进行的主体与关键因素。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学历、教育背景的不同,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态度也有所不同。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责任感与事业心的员工,会将自身的进步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不仅会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而且会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有机契合。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起人们努力工作,全力投身于企业发展。其次,人才具有流动性。较高的工资待遇、丰厚的福利是企业员工所向往与追求的,由于企业综合实力的不同,待遇会存在一定的差别。部分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会创新与完善薪酬管理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来为自己企业贡献力量。同时,由于年轻人才具有挑战与冒险精神,会不断尝试新的岗位与工作,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流动性。
2、环境的不确定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受到一定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了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比如,企业所处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等。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企业必然具有较强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亦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同时,社会环境因素是一个影响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比如国家政策,税收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与总体目标的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积极的社会环境因素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消极的因素必然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1、控制招聘环节风险
规范招聘流程。为了保证招聘员工能够正常进入公司,减少招聘过程存在的风险,企业在招聘环节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来组织招聘,规范整个招聘过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制定并落实招聘计划。当新的职位空缺在公司中出现,需要按照职位的类型、数量和时间要求,以确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同时建立相应的招聘团队。通过适当的方式组建招聘小组,通过合法的媒体,宣布招聘职位的数量,类型,并提供被招聘者和其他信息的具体要求,以鼓励满足要求的被招聘者进行应聘。
2、重点做好培训规划及流程管理
建立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是企业开展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可以使员工符合公司的正常工作要求。只有规划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有效保证系统的培训工作,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高层领导,各级管理人员要积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责任;其次,在组织内部,培训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分工;第三,专业培训部门要有明确的责任和职能,并拥有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3、控制薪酬环节风险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案件防范 对策
近几年,我国金融案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曝出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总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分析这些案件的特性,可以看到我们在防范案件的发生上做得不够,需要总结教训、探究原因,以未雨绸缪;而在发生案件后的迅速发现、坚决查处、及时披露上做得比过去有进步,需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水平,更好地做到“早发现、严处理、早披露”,将案件损失降到最低。
一、案件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有关情况分析,银行发生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市场竞争的多重压力,致使案件防范和业务经营错位。各商业银行为更快更多地抢占有限的金融市场,有的银行在发展的理念上存在偏差,粗放式经营发展的思想没有根本解决,错误的经营理念,埋下了案件风险的隐患,导致了案件多发、高发的态势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案件防控的人力资源体系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一是人员配备不足,致使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案件防控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监管规制掌握不一。三是案件防控工作人员的监管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够。案件防控人员往往只能以会代学和从实际操作中学,业务技能不系统。四是对案件防控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监管业务技能培训,存在一定的“瞎子摸象”现象。五是案件防控工作人员身兼多职,这种案件防控职能由部室兼业的做法容易造成案件防控工作开展不细以致深度不够。
(三)案件防控工作内容不系统。一是由于营业网点点多面宽与案件防控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难以解决,以致案件防控检查内容不全面,可能存在风险隐患遗漏的情况。二是时效性和有效性不相容,由于检查网点时间短,以致对检查内容的风险发现不足。三是案件防控检查内容与其他专项检查、内审和安全检查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
(四)案件防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案件防控独立性不充分,相关监管法规和行业规章没有明确对案件防控工作的独立性作出明确的规定,其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法规支撑。二是案件防控职能与业务监管的某些职能形成了模糊交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成本,形成监管资源浪费。三是由于案件防控检查内容覆盖的全面性,案件防控机构有形成监管机构外的监管机构的趋势。
(五)案件防控效果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对案件防控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力度不够,以致有些案件防控检查发现问题屡查屡犯。二是被检查机构对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不够。
二、案件防控的工作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案件防控成效,银行股东、董事会应在银行内部形成强大压力和动力,推动银行加强内控管理,强化审计与监督,引入高管引咎辞职或辞退高管等制度,严肃问责,在内部打造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
(一)以构建市场化的用工管理机制为中心,解决人员总量和素质结构问题。一是以人力资源产出效率为导向,实施市场化的人员总量调节控制机制。根据市场容量和单位员工理论创利边界,进行系统模拟测算,将用工控制数管理改为成本控制模型管理,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匹配人力资源,保证人力供给与市场份额相称。二是配合银行行岗位体系,科学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员工的发展路径。激励基层员工以岗位为基础,通过专业化工作实现自身发展,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和职业意识。三是优化人员的层级分布和前后台比例分布。通过科学界定各级管理行、经营行职能,合理界定不同岗位的人员需求,规范人员层级流动管理,切实减轻基层行失血压力。
(二)创新防范手段,强化渠道建设。在依靠传统防范方式的同时,要不断创新手段。逐级落实谈话制度,近距离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深入推进纪检监察特派员制度,合理确定考核目标内容,科学编制考核评价指标,并纳入全行内控与合规考核体系之中,持续关注并消除员工的不良思想;拓宽渠道建设,充分发挥网上举报、网上排查的作用,为员工举报违规违纪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多层面收集案件隐患信息或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跟踪评价防范结果;建立员工家属沟通联络制度,通过家访、召开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向员工家属通报情况,在家属与单位、家属与员工之间架起互相理解的桥梁,携手共筑一道稳定员工队伍思想和防范经济案件发生的后方防线。
(三)树立合规意识,全员合规操作。合规并不只是专职合规人员的责任。合规风险分布于银行的所有工作岗位,这种分散化特征决定了每一个业务点都是合规操作的风险点,对合规部门来说,要求其控制住每一个风险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我们每一名员工都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合规操作和管理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日常工作的神圣职责,自觉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逐步确立起“合规操作,人人有责”的理念。
(四)抓好制度建设,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把银行看成一个“生命体”,内部控制管理就是银行的免疫系统,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因此,商业银行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免疫系统――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保证银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首先,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其次,要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要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控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和风险提示制度。再次,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不断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
(五)贯彻制度执行力。如果没有较强的执行力,再完善的制度落实不到位也是空谈。有章不循,操作不规范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人们常常认为差一些要件不会有大的问题,过分相信自己,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出现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风险漏洞越来越多、越积越大,为案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要达成“提高执行力”的目标,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的学习,提高执行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建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责任制,通过建立“岗位明晰、权责分明、管理有序、操作有规”的岗位责任体系,精细化地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再次要制订精细化的落实措施,使制度和管理要求的制订、分解、落实、检查、整改、反馈、评价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链条,使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始终处于完全的掌控之中。
(六)搞好年度案件风险排查,做到“防治结合”。银行每年一次的案件风险排查作为营业单位的年度“强制体检”,有利于建立健全银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保障体系,可以达到中国中医理论“中医治欲病之病”的目标,从而促进业务的均衡发展。通过案件风险排查,就是要查找隐患,找出各项业务领域的风险点,找出各项规章制度和系统的漏洞,排查各经办人员的道德风险隐患;就是要及时阻止和纠正苗头性事件,检查督促制度的执行。同时,还要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
篇5
关键词: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软件企业的独特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财务状况上存在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或者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主要的财务风险由以下几种类型:即投资风险、融资风险以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财务风险的大小是与企业规模息息相关的,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相对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更大。软件企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较大,比其他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变化也就更大。
首先,是投资风险。软件企业由于竞争大、更新换代快、投入较大等特点,投资风险就显得十分巨大,由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周期较长,且开发期间的不确定性较强,对于投资的收回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软件人才的要求技术较高,流动性大,且需要的成本较高,对于投资的回报率来说也增添了不确定性。
其次,为融资风险。软件企业的产品为无形的软件,其开发周期长、适用范围较窄,一旦开发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导致企业无力偿债。加之软件公司的主要资源为人力资源,一旦出现融资无法偿还时难以进行偿债。
再次,为回收账款的风险。随着软件企业的业务的日益增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也就逐渐增多,而如果企业片面的追求业务量而忽视应收账款的收回则会产生很大的回收账款的风险。加之软件企业的开发周期本来就长,开发效率地下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带来资金折现率风险。如果难以及时收回资金,会产生较大的资金缺口,阻碍软件企业的发展。
二、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作为软件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防范风险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执行力,以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其次,可以聘请专业的风险防控人员对于公司重大业务执行之前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做出可行性报告,并通过开会的讨论予以研究,如在进行重大融资和投资的决策时,要聘请相关财务分析师对项目失败的风险和债务缺口风险进行综合评定,设立几套方案,最终结合软件公司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进行。
再次,还应充分加强软件公司全体员工对于风险防控的认识。要求其重视风险防控,使得软件开发人员时刻注意风险的防控,在日常软件开发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开发的效率,不断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软件开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等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第四,应建立风险防控的监督与激励体系。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风险的防控,并充分调动其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将风险防控的效果与员工的工资考评相挂钩,激励其积极参与配合整个企业的风险防控。并结合公司的实力有效提升优秀软件开发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在平时也应多关注其发展的需要,真正的留住优秀人才,降低优秀人才的流失率,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招聘和培养的成本,有效降低软件公司的相关风险。
(二)做好事前评估
软件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投资、融资时要处理好事前的问题,要对评估的全过程加以规范,不断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可行性评估人员的水平和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不断改进可行性评估的方法,更加全面的进行可行性评估。
除了做好可行性评估外,还应该做好风险的正确识别与评估。软件企业要不断的认识和识别风险,软件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经济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应关注在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冲击的事情,并据此去评估风险的大小,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控的预案,有效为之后风险的防控、风险的决策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三)做好事中风险控制问题
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应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只有良好的控制风险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投资风险。要降低此风险就需要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风险控制来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预测和预警,有效防范风险。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对对方公司做具体而深入的全方位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考查与合作企业的诚信度,以及本公司的实力来承接软件开发的工作,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的效率提升。
其次是融资风险。经过对近年来我国软件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软件企业开发资金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其次来自于银行的贷款。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软件企业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融资相对较难,融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控制融资风险时应主要注意做好相关的融资预算,首先应考虑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大小和资金的来源,根据此来设定整体融资的方案和预算,并根据预算来展开融资活动。应对各个环节所用资金进行需求测算并对其相应的融资风险进行考量和评估,进而结合企业财务的状况和资金的实力进行融资计划的制度。其二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融资方式,优先选择企业内部融资,保证融资成本的相对较低和风险偏小,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软件企业时再考虑外部融资,应在外部融资中重点注意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方式,可以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相对成本较低速度较快。其三,要做好融资结构的设计,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制作出相对合理比例,做到整个融资成本与风险的最小化。
再次,做好回收资金的工作。软件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财务的核心指标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财务的支付能力、财务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管控,关注企业的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净利润、成本等多个指标,而回收资金的快慢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的健康状况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因此,软件企业在重视软件的开发与创新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关的部门进行资金的回收,有效方法软件企业的财务风险。
总之,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防控就显得十分重要。软件企业应充分重视企业内部外部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重组过程中的事前、事中风险控制,使软件企业的风险控制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篇6
1.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一项基础体制,其是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实行中被确定下来的一种管理模式。为了保障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我们应当从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内部测评体系入手,不断挖掘现行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的去改进、去优化,以保障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实现创新与发展。当前,采用“管理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有效结合企业长期、短期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考评,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不断发挥出更高的效应,可以说是优化经济管理体制最有效的方案。
2.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可以说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我们应当注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改善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为员工创造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说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设置公平、科学的晋升机制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为一体的多元化激励方式,不断挖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并有效防止人才的流失。
3.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责任管理企业想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必须从强化责任管理入手,建立起层层传递职责的工作责任机制。只有防范责任被落实了,过程控制做好了,风险控制防范体系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各类风险才能被科学避免、才能合理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实践证明,企业工作责任需要层层传递,这样才能建立起工作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风险防范责任机制建立以后,我们需要将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并将细化后的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的身上,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目标的实现进行严格监督监管,以此保证企业经济管理风险被层层分解。
4.注重经济资本管理的应用目前,经济资本管理可谓是企业经济管理最科学、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资本更加注重风险的定量计算和模型化,其以科学、缜密的模型为基础,能够使风险计量更加谨慎、精确与周密,所以说采用经济资本管理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精确度。(2)经济资本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风险状况,同时它还能够进行分解与合并,从而更清晰地展现出企业各部门、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让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提升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3)经济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虚拟资本,它可以让企业更直观的去审视自身的经济风险状况,从而提升对企业对风险的预见能力。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状况下,当虚拟资本的数量接近或者是超过可用资本时,表明其风险水平将要接近或超过它的实际承受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策略去增加企业的实际资本,或者是提升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现代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具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行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财务行为的多样性和内部治理行为的复杂性。融资、投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企业的财务活动充斥着各色各异的财务风险,而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则为企业应对这些风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内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目的,通过计划、协调、控制、分配、考核等多种手段合理调度企业资源,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效益,增强风险抵御防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内控管理现状
1.内控意识不足
当前不少企业在内控管理和建设上存在实施效果不理想、人员荒芜、推进过程遭遇各部门抵制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内控意识不足是导致企业内控建设和管理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荒废的首要原因。许多企业领导者只重视看得见的“硬实力”,对市场开发、营销推广等业绩关心备至,却对为这些业绩完成创造条件的“软环境”建设视而不见,企业的人力和资源过多向外向性部门倾斜,内控建设经费和人手偏弱,难以跟上企业迅猛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步伐,成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短板。
2.内控环境建设不到位
内控环境应由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卓越有效的执行力等构成,给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声的关怀和保障。然而在当前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不少企业的内控环境建设不尽人意,如组织机构不给力,或缺乏机构而无人领导,或依附于财务部门下难以一展拳脚,丧失应有的企业地位和尊重;内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的计划、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缺乏完备的制度覆盖,管理漏洞比比皆是,生产浪费、库件遗失等现象难以遏制;某些企业因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导致上面的政策被下面念歪了经,适得其反。
3.信息沟通不畅
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是企业各项指令正确下达并被贯彻执行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获取内部信息、掌握生产经营状况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却存在信息拥堵、沟通不畅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社会下企业所应付和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导致信息壅塞而产生沟通不畅,更多的却是企业内部沟通意识不足、上层自我意识浓厚、部门受利己主义驱动导致的自我封闭等内部因素,此外信息传递与处理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因素。
4.内部监督缺位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以评判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查找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多重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企业实践中这重要的一环却经常被忽视和遗忘,不少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明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无从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缺乏内省式的责任追究,致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安全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漏洞一再侵蚀企业本身,甚至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1.防范意识不强,财务风险隐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
个性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在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现代企业面临较以往企业更为严峻激烈的挑战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企业生产面临着各种交织缠绕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水平显著上升。然而,在这本应谨慎经营、小心翼翼的环境中,仍有不少企业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自我膨胀、自我迷信,罔顾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将企业置于风险环伺的危险境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自身管理的疏失等又加剧了这种风险变为现实损失的可能性,而高度激烈的竞争市场和被逐渐垄断的客户群则增加了企业失利后翻盘的难度,因此面对财务风险应谨慎而为。
2.风险机制形同虚设,难以抑制企业盲目性生产驱动
在市场竞争高度激化而财务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没有建立风险机制的企业就如同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裸机,在病毒肆虐和黑客充斥的世界中危险前行。不少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财务活动诸如投资、融资等上,没有经过必要的风险论证阶段,盲目上马各项投资项目,或不顾企业自身偿债能力肆意扩大融资规模,最终惨淡收场;对一些在建或在营项目没有进行风险监控,致使项目中途夭折;缺乏必要的风险应急和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迫近时无法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手段而只能束手待毙或仓皇应对而致使损失扩大。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警醒性
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健康有序运转,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自身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会计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硬性规定。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从思想上惊醒起来,摒弃对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错误认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认真看待和重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提高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管理地位,自上而下推动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学习,通过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体系营造出规范有序、安全可靠的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氛围。
(二)健全内控管理,筑起坚实的内部屏障
首先,企业应筑起坚实的组织保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外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以企业战略管理层为核心,吸纳各部门负责人和子公司负责人加入,提高内控建设的管理地位,减少实施阻力。其次,应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内控管理机制应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设计,在对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和剖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各部门的全覆盖,堵住管理漏洞,防范财务风险。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倡纵向、横向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降低信息处理的人力成本和失真率,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最后,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创新审计方法,完善问询机制和追责机制,强化对企业内部的二次管理。
(三)构建多重安全的财务风险智能防御机制
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特征库。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识别和预判系统,筛选过滤企业财务行为和生态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依据评级标准进行风险定级,归入风险特征库加以管理,加强对核心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其次,强化财务风险扫描和监控能力。对企业生产进行中的财务行为,尤其是重大财务行为,及时进行风险扫描和评估,加强对后续行为的监控和防范。最后,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通过引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模拟企业遭遇财务风险时的行为状况,研究制订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高素质、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团队是确保企业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企业应加强对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人力资源建设,选聘和吸收优秀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重点、定向培养,建立人才梯队,充实人才储备。企业应重视对核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专家库,严格控制专家库的选拔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做好人才培养的后勤管理工作,健全薪资福利、期权鼓励等人才激励措施,通过合理配置物质刺激与精神奖励,提高人才黏性和归属感。
四、结论
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管理层需做好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提高意识,完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鹏.初探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3(05).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风险防控
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安全问题。在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安全风险,使得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时候会泄露一些内部的机密信息,降低企业的整体水平。而且,在发现漏洞的时候,如果不进行维修,或维修工作不及时,可能造成企业较大的利益损失问题。(2)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黑客入侵问题。对于网络黑客入侵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个是针对性的,另一个是被动的。黑客通常使用其计算机技能来破解其他计算机系统,入侵其他计算机系统,从而从公司或企业中窃取重要文件或一些有用信息。其中之一是病毒攻击,黑客设计病毒后,将病毒发送到发送到其他网络平台,并在其他网络平台上使用。(3)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中IT管理的不足之处。如果由于计算机的开放性特点而导致网站被攻击,则会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性及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这种情况还导致计算机上存在隐患,这很容易影响站点的安全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和完善的站点管理。通常,对互联网及企业内网管理的缺失、不足以及服务器防护的漏洞,会加大计算机病毒植入与黑客入侵的风险。
二、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企业日常管理的应用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以对企业进行更优质的内部管理,获取所需的资源。具体的应用评估包括:第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公司可以通过实时了解人力资源的变化,并实施适当的业务,从而取得最佳效果。第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帮助会计人员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同时管理帐户信息和记录,并有效地监控企业和员工。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比较和分析其他帐户,使财务人员可以有效地向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财务报告,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第三,利用计算机技术推动业务发展。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之间的互通有无。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学生的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集合,以有效地从教师和学生那里收集信息。例如,为学生和老师创建文件,为老师创建时间表,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平台,并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第二,利用计算机信息进行学习支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查找各种课程材料,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通过在多媒体教育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学生可以在充满活力的、引人入胜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如众所知,在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包括计算机技术缺陷、黑客入侵和管理问题,这些风险阻碍了计算机信息的使用以及公司和机构的健康发展。为了确保有效地预防风险,发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一)制定周密规划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地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降低运维成本,这是企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有效开展工作,管理人员应制定详尽的计划,优先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加强安全管理,推进制度化发展。
(二)加大信息化投入通过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预防和控制,有必要加大硬件投入。硬件设备的更新可以消除应用程序运行瓶颈,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注意,应用程序单元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来构建和改进操作信息机制,改进信息网络结构,提高总体管理水平。首先,选择适当的应用防护软件,增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并进行定期清理、定期更新、定期维护,以提高防火墙等安全软件的使用效率。其次,有必要加强员工的培训能力,确定培训材料,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例如进行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相关技能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并确保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的安全性。
(三)重视系统维护通过有效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风险防护,不仅可以保护企业信息,提高员工风险意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质量。此外,用户需要升级系统软件,以增加信息网络的设计和维护,改善公司的内部警报机制,并运行相关的系统修复操作,购买正版防病毒软件。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身份验证,以使组织的有效恢复不会影响企业或机构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自身管理在有效工作中,既要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又要着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以充分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利用先进技术促进业务发展。第一,需要改进安全管理机制。例如,对于机密文档,需要设置并使用登录密码来防止数据泄漏,并提高信息技术程序的安全性。第二,规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流程。例如,制定制度约束敏感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存储过程,以防止重要数据外泄、丢失。最后,在发生特殊紧急情况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尽快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以实现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执行控制。
篇9
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全县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现在各单位常规性纪律教育学习安排中加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环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和实施范围
(一)时间安排:2021年8月
(二)实施范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机关、团县委机关、县妇联机关、县委党校、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中心、县文联机关、县社科联。
二、主要内容
部门风险廉政排查。深入查找本部门在权力运行关键环节、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实施步骤
(一)全面自查自纠阶段(8月20日前)
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定位,围绕重点工作环节和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并提出具体整改、防控措施,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以扎实有力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填写《部门廉政风险排查情况表》(附件)。
(二)完善防控措施阶段(8月30日前)
各部门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逐一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务求见真招、出实效,以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问题逐项解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纪律教育学习。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纪律教育学习,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为主要抓手,落实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做到边学边干边改。
(二)注重建章立制。对查摆出的较常见、普遍性问题要深入剖析,查找制度机制方面的原因,推动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请于8月20日前,以科室(股室)为单位填写相应附件,附室负责人签名,纸质版报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
联系人:。
篇10
1.1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
农村信用社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方面与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差别。在人才选拔上,招聘需求计划的制定没有完全按照人才需求进行有目的地招聘人才,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人才招聘中存在员工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在“行政化”的风气影响下,员工大多以管理职务晋升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业务能力和业绩提升,这些不利于优化人员配置。薪酬制度也存在问题,没有体现以贡献获取报酬的科学薪酬制度,员工的工资上升空间过小、晋升渠道狭窄,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信用社历来重视业务发展,而员工的业务胜任能力却被忽视。近年来进入农村信用社的大多为本专科学历,大多通过招考进入,整体学历层次仍不高。老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先进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待提升,新员工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战经验又缺乏,而员工培训制度也不完善,不利于迅速提升专业技能。整理来看,农村信用社员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风险防控意识较淡薄,另外,农村信用社培训制度不完善,对于员工素质提升不重视,没有树立全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操作风险高的原因。
1.3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以及农村个体工商业户、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创业者,对象的特殊性带来了信贷风险隐患。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而且受自然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如果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气象灾害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的损失,影响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一些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创业者对信贷知识了解不多、法律意识不强、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诚信。近年来国人的诚信度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趋势,同时,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一些本来就不诚信的个体和企业违约机会成本降低。为减少或杜绝该类现象,农村信用社一方面要做好贷前调查的工作,另一方面,当该类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2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降低信贷风险
农村信用社应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视角来设计管理流程,体现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监督等环节。首先,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坚决落实贷款责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审贷分离制度、授权授信制度、信贷“三查”等,对每个工作环节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严格约束和限制,杜绝违规、越权操作。其次,严格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问责制,在运行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制度,通过信用社班子的考评、问责来做好信贷管理。再次,建立贷款业务制衡机制,强化信贷转授权的管理,依据业务种类、地区风险状况、贷款管理者能力来制定授权并不定期调整。最后,优化信贷流程设计,加强流程管理。
2.2坚持信贷风险管理原则,健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原则要求即风险管理应当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通过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控制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程序性原则。程序性原则要求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应当严格遵循事前授权审批、事中执行和事后审计监督三道程序。协同效应原则。各部门权责清晰,信息能够传递通畅,提高执行力,各流程环节能够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最终实现整体效益。
2.3借鉴信贷风险量化模型,建立新的预警系统
近年来有影响力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主要有:信用风险度量模型、KMV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和信用组合观点模型,这四种模型各有优缺点。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通过制定并组织实施一系列制度、措施、发放和程序,对风险进行事情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对操作人员进行制约和协调。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风险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四个重点,创新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也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判断风险警情、诊断风险因素、检测风险情况、预警风险发生、化解或降低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2.4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完善激励制度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