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04-02
老年群体因骨质疏松已经成为骨折易发群体,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老年骨折愈合速度较慢,这样老年群体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影响其活动,严重的甚至要长期卧床,影响其机体功能,此外,在康复过程中老年患者还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基于此种现状,老年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一环。我院选取5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6.8±9.4)岁。52例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为经颈型骨折18例,头颈型骨折患者15例,头下型骨折患者12例,基底型骨折患者7例。52例老年骨折患者有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52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9例采取保守治疗法,有28例进行螺纹钉及多根螺钉加入固定治疗,另有15例患者行股骨头与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52例患者住院时长为23d-46d,骨折术后均实施精心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
1.3 康复训练内容 ①术前康复环节:术前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该类型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康复训练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还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康复训练包括日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患肢股四头肌各舒张与收缩30单元左右,且每天保证进行肌肉训练3-4次,且每次康复训练时长为30min左右;日训练还要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锻炼,该项锻炼中要保证患者持续最大耐力[1]。这两种康复训练方式要按照医护人员叮嘱,在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且训练的强度、时间、速度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2]。②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该环节的康复训练一般在术后患者引流管拔出后进行,其康复训练方法仍采用术前康复训练方式,但是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要在术后康复训练中逐步加大加强,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调整,切不可操之过急,引起副作用。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还包括参照患者的手术方法,于术后7天左右时添加运用下肢功能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在应用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要将患者的患肢置于仪器上,保证位置准确,康复训练之初从康复器一档开始每天3次康复训练,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二到四档的训练,每次康复训练要保证患者无痛苦。此外,患者的患肢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抬肢练习,该训练能够保证患者的协同训练,增强患者全身的功能锻炼,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③出院后康复环节: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出院后患者为保证肢体功能无障碍化仍要继续康复锻炼,出院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与安全护理措施,并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后对患者进行康复回访。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通过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关注老年患者生理需求两方面[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面,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对待患者的态度,对待反应较慢的患者要注重放慢语速,保持耐心;老年患者常伴有心理重负,医护人员要常关怀患者,并在治疗的每一环节都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注重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原因,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个性化的关注与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关注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训练工作的进展。此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还要针对患者的接受能力、心理状况、疼痛敏感性及合并疾病病情等予以关怀。
2.2 专科护理 专科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牵引护理、术后引流、感染预防等护理环节。其中牵引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皮牵引与骨牵引两方面护理,牵引护理应该进行位置控制,如患者牵引时肢体一般呈内旋位,肢体外展的角度要控制在20-30度,还要注意避免患者牵引绳的断裂与滑脱[4]。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要保证负压、堵塞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记录等护理环节。感染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骨牵引针眼感染的预防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针眼的清洁、干燥。
2.3 并发症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栓塞等[5],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或按摩,并保证患者肌肤干爽;还要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做好清洁;并进行静脉输液,或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2.4 功能锻炼 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还要进行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护理,该环节护理要叮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医护人员还要予以科学化的指导,以保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振美.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0,13(1):118-120.
[2] 孙玲.中老年骨折护理的研究与总结[J].中外医疗,2011,30(25):127-128.
[3] 赵秀芝.老年骨折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28-129.
篇2
[关键词] 腰椎 爆裂骨折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27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治疗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椎管内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植骨融合术,不仅起到了早期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爆裂骨折51例,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分期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5.7岁。 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21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部位: L119例,L221例,L39例,L42例。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16例,E级3例。
2术后康复训练
2.1术后早期(0-4周)
2.1.1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康复指导术后平卧24小时预防刀口血肿,同时进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5、6回,间隔5到十分钟。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十组/日,5-10 回/组,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直腿抬高运动3次/日,3次/组,抬高角度30°逐渐增加角度和抬高时间直至抬高70°以上,以预防神经纤维粘连。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平衡翻身预防褥疮发生。截瘫患者被动完成上述训练。
2.1.2增加肌肉力量和四肢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进行四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各关节屈伸运动,如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术后一周加强四肢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如肩、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术后二周进行腹背肌静力收缩运动,如双手拉吊环做引体向上运动。上述功能锻炼均在腰椎不负重,椎体各关节不活动下进行。
2.2术后中期(5周-12周)在巩固和加强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维持脊柱、骨盆、下肢的应力负荷防止骨脱钙。方法:患者先戴腰围俯卧于床上,然后上肢支撑跪于床边慢慢退下床,起身站起。逐步进行站立平衡练习,步行练习。上床方法则采取“爬上床”的方法。
2.3术后后期(13周-1年)X线复查显示骨块达到骨融性后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1)腰背肌的锻炼方法:
①挺胸法:患者仰卧,用双肘支撑胸部,使腰背部悬空。
②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和双足支撑全身,使背部尽量悬空后伸;
③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
④四点支撑法:以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
⑤背伸法:患者仰卧,抬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上述方法应逐步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功能性步行训练 方法:可做起下床进行家中活动,术后16周取下腰围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久坐,腰部剧烈运动。截瘫患者此期逐步离床坐轮椅继续康复训练。
二、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10-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螺钉松动,主要因过早负重有关。51例患者均达良好骨性愈合,其中2例截瘫患者借助轮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4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
1-2级(见表Ⅰ)。
三、讨论
腰椎骨折分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和爆裂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要求手术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而爆裂性骨折由于手术相对复杂,骨性愈合时期长,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是造成植骨块移位,内固定物松动,腰背肌萎缩的主要原因。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病情的观察者,更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健康行为的促进者。为患者制定并指导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费俊梁,王黎明,蒋纯志,王大林.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治疗严重腰椎爆
裂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3:10•3.
[2] Marino RJ.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ds for neuroagiral classfic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5th.ed.chicago.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2000
篇3
【关键词】 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e effect of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on malfunction of knee joint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Method] Randomly pide 41 cases into 2 groups,the treatment one takes synthetic therapy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CM fuming and healing exercise;the control one only healing training;to mak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m with two methods of joint movement,pain scores and manual muscle check.[Result] 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esp.to joint movement degree,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s from pure healing exercise.[Conclusion] 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knee joint mal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Key words: knee joint;malfunction;synthetic rehabilitation;joint movement degree;unarmed manual muscle
笔者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康复训练综合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65岁,股骨髁上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2例,病程4周~48周。治疗组22例,年龄:5~62岁,男11例,女11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5例,病程3周~52周,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病情平稳转康复科治疗病人。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温针灸、中药熏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2.1 温针灸
患者仰卧位,膝下垫枕,呈屈曲位,选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曲池、足三里、阿是穴,每次选5穴,用28号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处插入1寸艾条,点燃艾条,燃尽后再插入一寸艾条,燃尽拔针。每周3次,2个月为1疗程。
2.2 中药熏洗
采用伸筋草、海桐皮、木瓜、钩藤、丹参、秦艽、防风、独活各30g,红花、乳香、没药各9g。诸药装布袋,加水1500ml,加陈醋500ml,沸后煎20min,待水温降至不烫皮肤时,药汁熏洗,药袋敷膝关节3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2.3 康复训练
①膝关节CPM(continunous passive motion),每次30min,每日2次,逐渐增加终止角度;②关节松动术,包括髌骨松动,使髌骨上下左右滑动,屈曲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下滑,伸展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上滑。胫骨关节松动,使胫骨前后移动,屈曲受限者向后滑动胫骨,伸展受限者向前滑动胫骨。采用关节松动3、4级手法,病人稍感疼痛为度,每次30min;③肌力训练,疼痛明显者用静力性收缩为主,疼痛不明显者采用等张收缩,根据病人肌力情况,采用助力、主动、抗阻的运动方式。每次30min;④牵引,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屈曲小于90度时选坐位,屈曲大于90度时选俯卧位,调至膝屈曲最大范围处加合适铁饼重量,持续1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转贴于
3 疗效观察
3.1 评定标准
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测定健侧和患侧膝上15cm处大腿周径,采用徒手肌力测定肌力(MMT),治疗2月后关节ROM减去治疗前关节ROM为关节ROM改善度数。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是由0到10共11个数字组成,病人用0至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
3.2 疗效标准
优,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40度,屈伸肌肌力5级。良,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1~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15~40度,屈伸肌肌力4级。差,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
3.3 治疗结果
见表1、2。表1 两组方法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比较(略)表2 两组方法对关节度数和疼痛的改善情况(略)
4 讨论
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而康复医师在为病人行关节松动时又会引起内部黏连组织的撕裂及炎症反应,会加重疼痛和肿胀,病人难以坚持康复治疗达到做好疗效[1]。常规理疗如超短波,低、中频也不适于局部有金属内固定患者,温针灸、中药熏蒸适合内固定术后患者。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梁丘属足阳明胃经,共奏补气养血、解痉止痛功效。血海、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可养血祛风,取其血行而风自灭之义,使筋脉得养。阳陵泉为八脉交会之筋会,主筋病,血海为下病上治之义[2]。诸穴合用,温经通络止痛。灸法依据“寒者热之”理论,热量通过针身直达病所,温经止痛。针刺、艾灸合用,能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炎性渗出吸收,降低关节炎症部位IL1 TNF含量,提高患者痛阈[3]。中药熏洗方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止痛。
参考文献
[1]伊清.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5):304.
[2]张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4):357.
篇4
【关键词】术后;骨科护理;康复训练
康复医学护理是一门针对功能障碍的学科,而骨科则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1]。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骨科医师对康复护理的认可和支持,是骨科康复以及护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肢骨折患者20例,下肢骨折14例,60岁以下13例,60岁以上21例,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征求患者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给予干预,完成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康复情况,具体体现如下:
1.2.1主动锻炼:
对于有能力进行活动的患者,则应指导并且鼓励其进行主动锻炼,并且叮嘱患者切勿急功近利地过度锻炼,而是要谨小慎微地进行身体锻炼,才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
1.2.2被动运动: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被动锻炼。由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只能依靠别人或者是部分肢体的协调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主要包含针灸、理疗、按摩、推拿以及借助工具等。对患者进行被动锻炼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来拿捏力度,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以不痛或者是稍微疼痛作为锻炼的界限,力度不宜过大,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
1.2.3助力运动:
由于此类患者的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得到外力协助,尤其是在起床时应该给予患者帮助。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和鼓励,给予适当的协助。在使用运动器之前要先检查其安全性。
1.2.4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
此类器具是专门给予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量身定做的,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明了。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可以对患者起到肿胀消退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弹性,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感觉的恢复,将康复护理的“代替”转化为“自主”,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实施3~8周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①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均消失,采用X线片对患者进行检查,骨折患者愈合良好。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在治疗后有所缓解,通过X线片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检查,愈合效果一般。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1~8周或者是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痊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回访发现,患者的康复状况比较良好,并且患处没有出现严重恶化的情况。
3讨论
3.1骨科手术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
患者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要尽量表现得可爱可亲,平易近人,便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及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进程[3]。
3.2提高康复训练护理的策略:
医院和科室要正确定位顾客就康复护理,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医风,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并且多举例正反面的典型医疗案例,以引起护理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建立学习响应机制,采用奖优罚劣的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改善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引导其想医师学习,多看书本,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多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医院定期开展关于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者是学术交流活动等培训活动,以扭转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以促进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综上所述,在骨科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仅要重视康复锻炼,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因此,应该在开展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要注意综合多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有效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金永红,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0(18):47-48.
[2]郭秋,张爱莲,欧阳丽霞.骨科护理人员避免护患冲突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9(6):52-53.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骨折治疗的病人共计50例,进行研究。其中上肢骨折患者30例,下肢骨折20例,60岁以下19例,60岁以上31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在进行手术后给与常规的护理,在患者手术后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并确保康复训练时间为1-2个月,以此观察康复患者的训练结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给予干预,完成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康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就是对于有能力活动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并确保其进行主动的锻炼,但在锻炼的时候,要确保适当训练,不能超过自身的锻炼限度。对于有的患者,需要进行被动运动,就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被动锻炼。主要是患者的病情较重,所以不能够进行自我的主动锻炼,只能依靠依靠别人或者是部分肢体的协调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主要包含针灸、理疗、按摩、推拿以及借助工具等。对患者进行被动锻炼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来拿捏力度,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以不痛或者是稍微疼痛作为锻炼的界限,力度不宜过大,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适当的时候,可以选择实用性的康复锻炼固定带,这些器具一般都是通过专业定做的,并具有特殊的作用,而且使用方法比较简单。通过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可以确保患者的肿胀消退,而且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的肌肉弹性,并促进患者的神经恢复。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在患者进行1-2个月护理后,要对两组的患者进行骨折愈合情况全面观察和分析,一般情况分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在治疗后也逐渐消失,在进行X射线检查的时候,患者的骨折情况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有所缓解,利用X射线进行患者骨折情况检查,具有愈合效果,但是效果一般。无效: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而且没有任何效果出现。
1.4统计学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了X?检验组间数据对比,若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患者进行1-3年的回访,发现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比较好,而且患处并没有出现更为严重的恶化情况,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
3讨论
3.1骨科手术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并和医护人员做好全面的沟通。医护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不但要确保具有来更好的耐心,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及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进程。
篇6
关键词 关节镜 髌骨骨折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创伤小,痛苦少,复位确切,恢复功能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膝关节疾患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2006年2月~2009年12月我科对28例接受关节镜下治疗髌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护理和适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65岁,平均44岁,其中摔伤8例,车祸伤20例。骨折类型:均为新鲜闭合性髌骨横行骨折。手术方式:膝关节镜下空心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麻醉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出院随访:效果优良,膝关节功能评定:优26例,良2例,患者满意。
术后护理
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暂禁食,平卧位,膝下垫软枕,抬高患肢约15~20cm,使膝关节处于松驰状态,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肢的肿胀。
局部冷疗,手术完毕,放置冰袋于伤膝关节旁,每次30分钟,间隔1小时,反复冷敷24小时。可降低伤肢温度,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缓解疼痛。
密切观察麻醉反应,生命体征变化,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状况,足背动脉搏动和皮肤色泽温度变化,以及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弹力绷带包扎松紧度等,若患肢出现持续性剧烈胀痛、麻木、肤色苍白、皮温下降、肢体活动障碍等,应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置,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妥善固定关节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打折,每15~30分钟巡视,挤压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为拔管提供可靠依据。一旦发现血块堵塞,应协助医生进行关节穿刺,局部加压包扎、冰敷等。
术后早期,多数患者因怕疼痛和缺乏相关知识,不愿接受功能锻炼。我们应耐心说服患者,让其知道,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术后肿胀的消退,能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等并发症,是关节功能恢复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主动示范功能锻炼的方法,用精心的护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自觉进行锻炼,全面实施术后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术后8~12小时,行踝部主动及被动活动;术后第1天,在护士指导下作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和直腿抬高试验,每天10次,每次5~10分钟。对训练中不正确的动作要及时纠正,直至患者正确掌握为止。
术后第2天,用CPM机作膝关节被动训练。每日3次,每次1小时,活动从0~30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0。CPM可较快的消除术后出现的疼痛,减轻手术部位或关节的肿胀,加快关节损伤的修复,防止关节粘连。使用中应根据病人自身的感受调节角度,防止过度活动。同时,应专人守护,确保仪器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意外发生。
1周后,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协助下扶拐行走,患肢不负重。针对个体,循序渐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促使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
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告知患者注意安全,患肢不负重,继续行膝关节康复训练,定期行X线复查及门诊随访,直至有明显的骨痂形成后方可弃拐行走。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受限,及时来医院就诊。
篇7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康复训练
肩胛骨骨折相对少见,发生率占肩胛带骨折的3%~5%[1,2],在全身骨折中不足1%。发生率低与肩胛骨被肌肉包裹受胸廓保护、与胸廓之间浮动性可缓冲损伤力量有关。肩胛骨的损伤常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同侧肺、胸廓、胸壁血管及臂丛神经损伤。大部分肩胛骨骨折经保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关节内骨折和有严重移位或累及关节盂的骨折需手术治疗[3 5]。文章通过对1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合并损伤主要包括肋骨骨折7例,血气胸2例,颅脑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
1.2 骨折类型
15例肩胛骨骨折通过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根据Hardegger骨折分型标准[1],本组肩胛骨体部骨折8处(53%),肩胛颈骨折6处(40%),关节盂骨折3处(20%),肩峰、肩胛岗喙突骨折共4处(26%)
1.3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伤后1~2周内完成手术。手术入路:①后侧入路(Judet)14例:用于处理肩胛骨、体部、颈、盂窝及盂后缘骨折。患者侧俯卧位,切口起于肩峰内侧沿肩胛岗至肩胛骨内缘转向肩胛下角,直视下切断并向外侧翻转三角肌后部纤维瓣到肩胛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在此界面操作可以充分显露肩胛颈及盂后下缘。术中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血管及三边孔、四边孔内容物。体部骨折可沿肩胛骨内、外缘钝性分离,显露骨折缘;②前方入路用于处理前缘骨折;③前后联合入路用于处理浮肩损伤的复杂骨折。固定方法:一般选用重建钢板固定在肩胛骨的颈部、肩胛岗和体部边缘,这些部位骨质相对坚厚,可很好用于固定钢板。一般肩胛骨体部边缘被固定后,体部形态大都自行恢复。
2 结果
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后X线和临床检查,确定均获得骨性愈合。按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3例,差2例。
表1
15例患者的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例数
关节活动范围
正常10例
轻度受限(外展障碍
中度受限(外展障碍 30°~40°)1例
严重受限(外展障碍>40°)2例
疼痛程度
无痛10例
轻度(持续活动偶有疼)3例
中度(常规活动偶有疼)2例
严重(持续疼)0例
肌力
5级12例
4级2例
3级0例
2级0例
1级0例
0级1例
3 讨论
3.1诊断 肩胛骨骨折的临床主要特征包括局部肿胀、疼痛、肩部活动受限,有移位明显的骨折会有畸形。更明确的诊断有赖于正确标准的投照位置和高质量的X光照片。体会肩胛骨真正的正位片(即30°前斜位)和真正的腋位片(即肩外展前后位),分别可以显示肩胛颈、外缘和关节盂、肩峰、喙突部位骨折及盂肱关节的稳定情况,三维重建CT可以充分显示损伤细节并立体展示骨折形态,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指导术中复位,合理选择固定部位提供依据。肩胛骨骨折常伴有合并伤,据报导高达80%[6,7]。在诊断时首先要确定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其次检查有无神经损伤,特别是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这两根神经损伤时有时确定较难,因为骨折移位,神经支配肌肉受损,增加了诊断难度。
3.2 骨折分型 有数种肩胛骨骨折的分型方法,各有优缺点,基本上均以影像学和解剖学基础进行分类:Ada和miller的肩胛骨骨折解剖分类应用简单,实用性好,具体方法:
Ⅰ肩峰、肩胛岗、喙突骨折;Ⅱ肩胛颈骨折;Ⅲ关节盂骨折;Ⅳ肩胛体骨折。
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即肩胛骨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式肩锁关节脱位。[8]
3.3 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3.3.1 手术治疗目的是 ①减轻局部疼痛症状;②可早期行肩关节有效的无痛活动,防止关节僵硬;③尽早恢复肩袖功能;④尽早恢复肩胛骨周围肌肉强度。关于手术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体会伤后两周内应力争完成手术,这有助于术中复位、提高远期疗效。根据多数学者主张和笔者自身体会MillerⅠ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只要存在移位就应开放复位手术治疗。Ⅱ型骨折成角>40°,移位>1 cm,Ⅲ型骨折关节面移位>3~5 mm,或合并肱骨头脱位及复位后疑有肩关节失稳。Ⅳ有肩胛骨体部外缘刺入盂肱关节;有明显移位,肩关节被动外展时疼痛持续存在。X线或CT检查:见骨折有重叠、分离移位者均应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的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应手术治疗。
3.3.2 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复杂性骨折,估计复位困难,术者技术掌握尚不完善。粉碎性关节盂骨折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手术反而会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与稳定性
3.3.4 术后康复训练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要考虑所采用的手术入路、合并伤及内固定方式与牢固性。现代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与牢固强度。要足以达到能耐受关节生理性活动。由于肩胛骨骨折局部制动或疼痛因素有发生肩关节僵硬的倾向,因而,肩关节的早期活动与训练显得特别重要。本组有1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因不能配合训练和进行主动训练,发生肩关节僵硬。术后患者最初先行肩部摆动训练,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充分利用健肢,家属协助进行被动活动,因肩胛骨血运丰富,骨折愈合快,被动活动在术后1周开始,主动活动在术后4周开始。抗阻力训练应在术后8周开始,3个月开始肩部负重训练[9]。
综上所述,肩胛骨骨折的明确诊断是建立在病史、查体和恰当的X线检查基础上,三维CT可以更加明确诊断、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肩胛骨骨折多继发于高能直接暴力,常伴有合并伤。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对于移位严重的体部骨折、肩胛岗骨折、肩峰及喙突骨折、有移位的肩胛颈骨折、盂缘骨折致盂肱关节失稳的及浮肩损伤均需手术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Hardegger FH.Simpson LA.Weber BG.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capular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Br),1984,66:725 731.
[2] Nordqvist A,Petersson C.Fracture of the body,neck,or spine of the scapula:a long term follow up study.Clin Orthop,1992,(283):139 144.
[3] Edwards SG.Whittle AP.Wood GW 2nd.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 and clavicle.J Bone Joint Surg(Am),2000.82(6):774 780.
[4] McKoy BE,Bensen CV,Hartsock LA.Fractures about the shoulde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Orthop Clin North Am,2000,31:205 216.
[5] Van Noort A,Van Kampen A.Fractures of the scapula 8Urgical neck: outcome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1 3 cases.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5,125:696 700.
[6] Brown CV,Velmahos G,Wang D,et al.Association of scapular frac tures and blunt thoracic aortic injury:fact or fiction Am Surg.2005, 71:54 57.
[7] Weening B,Walton C,Cole PA,et al.Lower mortalityin patientswith scapular fractures.JTrauma,2005,59:1477 1481.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均为2011年6~12月我科的骨折术后患者,其中下肢骨折术后20例,上肢骨折术后16例,60岁以下14例,60岁以上50例,所有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方法
1.2.1被动运动
适应于瘫痪严重的患者,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针灸、推拿、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
1.2.2主动锻炼
是康复锻炼的主要方法,适应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的微小进步。
1.2.3助力运动
此类患者的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外力协助,尤其在起床时需要帮助。外力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护理时要给予其指导、鼓励和协助。运动器用前要检查,以确保安全。
1.2.4肌肉锻炼的形式
(1)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肌肉长度改变;(2)等动收缩(等速收缩)。指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最大用力的收缩;(3)等长收缩。在保持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进行肌肉的舒缩运动,是肌肉锻炼的初期阶段。应由护士指导患者肌肉收缩的方法。
1.2.5患者出院前的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保证患者安全,如有不适需及时随诊;给予患者家中训练时间的指导,并嘱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康复锻炼顺序可遵循站—立—坐—蹲的原则。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a按时进行门诊复查。
2结果
经1-8周的康复锻炼后,完全无肢体障碍患者有34例,轻度障碍患者有2例,康复率达94.44%。随访1-2年,患者康复状况良好,病情无恶化。
3讨论
3.1骨科术后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
护理人员应平易近人,真正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详细介绍康复锻炼的原则、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3.2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篇9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康复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32岁。左侧15例,右侧7例。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1例,横型骨折4例,双柱骨折2例,T型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37 d,17例在14 d内完成手术。术前常规摄髋臼前后位、闭孔斜径、髂骨斜位三个角度X线片和CT检查(5例行CT三维图像重建),骨折累及臼顶(Matta顶弧角标准)移位>3 mm、后壁大块骨折致髋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游离骨块及有坐骨神经损伤者为手术指征。
1.2 手术方法 22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对后壁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横型伴后壁骨折,横型骨折,T型骨折选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双柱骨折选用髂股延长切口,2例横型向前移位骨折伴后壁骨折选用KocherLangenbeck与髂腹沟联合切口,前柱骨折选用髂腹沟切口。KocherLangenbeck切口内的骨折复位固定,先充分显露髋臼后柱,髂骨后壁及坐骨大切迹缘,避免过分向上外侧牵拉臀中肌,以防臀上血管神经束损伤;切开关节囊探查清理关节内骨折块,髋臼后壁骨折多可直视下复位,大巾钳固定后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或弧形钢板螺钉固定;后柱骨折或横型骨折时骨折远端向内后侧移位,将一带有T形把手的丝锥固定在后柱坐骨支上。牵拉矫正移位,暂时在骨折两侧各拧入一枚螺钉,在外露螺帽上安装复位钳,使骨折断端嵌紧用钢板固定。横型及T型骨折复位方法与后柱骨折相近,固定以钢板和螺钉为主,有3例辅以钢丝捆扎,利用按装复位钳的螺钉钉帽作固定点。双柱骨折在髂股延长入路完成,取半侧卧位,患侧半身垫高45°需切断外旋肌群,显露后柱,切断股直肌、髂肌显露前柱,复位后柱固定用钢板,前柱用钢丝捆扎,在髂腹股切口内完成前柱骨折复位固定,骨折块向前内移位,顶压即可复位,为使固定操作方便,将髂腰肌与血管神经束两侧纵形分离,分别形成几个间隙,固定以钢板螺钉及钢丝相结合。
1.3 康复治疗 术后第2天,用海棉枕固定患髋外展15°屈曲30°位。鼓励患者主动踝关节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术后第3~14天,此期已拔出负压引流,开始应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做下肢持续被动运动,以30°开始,2次/d,50 min/次,隔日增加5°,鼓励患者每天2~3次主动髋、膝关节屈伸运动,并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2周以后,切口愈合,病员多数可出院回家,应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主动下肢屈伸运动、股四头肌锻炼、床边站立、扶拐不负重行走。术后8周随访,根据X线片及体检情况,增加臀外展肌群及月国绳肌的锻炼,开始主动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练习。根据骨折类型、固定坚固程度逐渐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术后12~14周后完全负重行走。
2 结果
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学会评价髋关节功能标准[1]和Matta[2]X线评定分级标准。优:无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至少为正常活动范围的75%,X线表现正常。良:轻微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的50%,X线轻度改变,轻度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在1.0 mm以内,较小骨赘形成。可:中度疼痛或轻度跛行,关节活动少于正常的50%,X线中度改变,关节硬化,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在正常的50%以内。差:显著疼痛,跛行,关节僵硬伴有畸形,X线有进行性改变,关节间隙小于正常的50%,明显骨硬化和骨赘形成。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2%。
3 讨论
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在,没有哪种切口能显露各种类型的骨折,目前常用的KL入路创伤小,出血少,能完成多种类型骨折的显露。注意用复位钳复位,避免下肢牵引复位,则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可能较小。延长髂股切口可显露髋臼前、后柱,但创伤大,出血多,易发生异位骨化,其他入路如可替代,尽量不用。髂腹股沟入路用于前柱、前壁骨折,向前移位的横型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是术后髋关节恢复功能的基础。把有T形把手的丝锥或螺旋股骨头取出器拧入坐骨支来整复向内后方移位的后柱或横形骨折的骨折远端,容易使骨折复位。骨盆固定钢板比普通接骨板易弯成不同弧度,孔距小易选择螺钉位置,故尽量应用骨盆内固定钢板。通过髋臼外表面可确定复位程度,不常规切开关节,脱出股骨头,以减少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早期CPM机应用,可加快肿胀消退,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关节软骨修复,增加关节活动度,为骨折初步愈合后的大幅度关节运动打下基础[3]。另外术后不间断的肌肉训练,即可减轻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也可防止下肢深静脉炎的发生。本组病例没有因早期康复训练而使骨折移位。笔者认为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后早期有规律、有限度的康复训练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Andersson G.Hip assessment:a comparison of nine different methods.J Bone Joint Surg (Br),2001,54:621.
篇10
[关键词] 老年;脊柱骨折;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3-0030-03
既往研究多针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迄今为止,采用SF-36量表评价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一般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的报道所见尚甚少[1,2]。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量表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测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82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
1.1.1 观察组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较典型的脊柱骨折临床症状和体征;②患者行相关检查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③患者为中学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并独自顺利完成问卷填写;④经过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患者均有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指针;⑤患者年龄均>65岁;⑥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②患者无典型脊柱骨折临床症状和体征,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③患者存在言语交流障碍、听力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④患者较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⑤患者有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禁忌证;⑥患者有麻醉禁忌证;⑦患者脊柱感染或皮肤状况不佳;⑧患者既往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⑨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⑩患者为过敏体质。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为(70.89±3.28)岁。
1.1.2 对照组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社区82例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为中学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并独自顺利完成问卷填写;②行相关检查排外骨质疏松性骨折;③年龄均>65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言语交流障碍、听力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②既往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③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为(70.78±3.35)岁。
两组在性别构成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量表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测评。调查时间为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治疗3个月后。在实施调查前,对本研究问卷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调查员经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再开始实施问卷调查。本研究笔者发放164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164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调查工具和评价方法 ①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配偶、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认为经济状况、经济压力、营养状态、睡眠情况、食欲、性格、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血钠水平、围手术期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胃肠道营养、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情况、照顾者照顾情况等;②焦虑自评量表[3]: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量表的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量表标准分≥50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50~60分则认为是轻度焦虑,61~70分则认为是中度焦虑,>70分则认为是重度焦虑。③抑郁自评量表[4]:该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用来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水平。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量表的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量表标准分≥53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抑郁指数=抑郁总得分/总分满分(80),指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两组患者年龄和两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而两患者性别构成等计数比较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10,α出=0.05。
2 结果
2.1 两组SF-36量表得分
术后患者SF-36量表得分情况与同期正常老年人比较,脊柱骨折术后患者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维度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 > 0.05),而其余维度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量表得分比较(x±s)
2.2 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患者SF-36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配偶、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评经济状况、经济压力、营养状态、睡眠情况、食欲、性格、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血钠水平、围手术期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胃肠道营养、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情况、照顾者照顾情况、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10,α出=0.05。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康复训练情况和照顾者照顾情况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负相关,见表2。
表2 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患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严重者甚至因该病而丧失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6,7]。治疗方法众多,疗效尚存在一定的差异,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8,9]。临床上,患者的预后多采用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进行相关的评估,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一般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指标全面评估的研究报道所见较少,该量表更强调患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人文关怀原则,将患者家庭、社区保健和康复训练等指标均纳入考量的范畴。目前,生存质量的研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包括肺癌、膀胱癌、哮喘和混合痔患者等生存质量的评价[10]。
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量表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和82例同期正常老年人进行测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与同期正常老年人比较,脊柱骨折术后患者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维度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 > 0.05),可见患者经过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其总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而患者其他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仍要卧床休息,该疾病仍然限制了患者的社会活动,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而且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教会患者调节情绪的方式和方法,重视社区、家庭教育的参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康复训练情况和照顾者照顾情况是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文化程度高能够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避免盲目的担心和恐惧,同时,照顾者照顾到位不但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而且还能够确保康复训练落实到位,康复训练到位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到患者病前的水平,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这提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教会患者情绪宣泄和调节的方式方法,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加强对疾病的健康宣教和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确保各项康复训练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65例[J]. 光明中医,2011,26(8):1655-1656.
[2] 王岩松,李玉前,李宏斌.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 工企医刊,2011,24(3):35-37.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35-238,194-196.
[4] 罗伟,陈顺兴,游钦.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16-118.
[5] 范海涛,申才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473-476.
[6] 程志安,何伟,杨波,等. 广州市1808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多中心住院患者医疗资源分析[J]. 广东医学,2012,33(12):1807-1811.
[7] Figueiredo N,Rotta R,Cavicchioli A,et al. Kyphoplasty versu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using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new side-opening cannula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J]. J Neurosurg Sci,2011, 55(4):365-370.
[8] Yan D,Duan L,Li J,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1,131(5):645-650.
[9] 张悦,魏志军,廖颖婴,等. TST 加微创手工处理术与外剥内扎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比观察[J]. 河南中医,2012,32(9):116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