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

篇1

应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关系着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从而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改善滞后于其他教育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状态。

以针对就业教育为主导服务于

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随时按照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随着市场需要的转变而转变,积极推进“定单式”培养,优化资源结构。所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院校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就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院校与委托单位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监督和实习实训等方面,双方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和沟通,确保了培养质量。同时,院校在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即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灵活性,随着各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需要,进行内容的更新和改造。还应当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资质,持证上岗,保证其具备必要的素质、知识和技能,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法律保证。从制度上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普及,院校学生不仅应具有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还应获得与其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妥善政策,吸引全社会关心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学校加强管理,还必须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搞好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率为社会服务。

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

积极推进多元办学格局

建立适应市场的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有所突破,行业、企业办学的行为有所加强,形成以政府举办公办学校为主导,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行业企业办学、个人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多主体办学形式,形成以政府主导管理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体制,积极发挥多元办学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措施,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

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必须要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面对教师现实水准的整体偏低、培训基础薄弱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开辟教师在职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到高等院校脱产培训。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送本校教师到国外、综合类大学或师范类高校进行脱产教育。二是到培训基地在职进修。目前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利用假期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派教师到我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修,进行补偿性教育,使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三是进企业工厂业余锻炼。高职院校将教师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希望利用业余锻炼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本身也必须了解和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发展前景、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克服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办学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提高事业心,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全面发展自己。不断加强和完善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职业院校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把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以及个人工作绩效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发挥服务功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篇2

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情况下,培养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人才至关重要,而培养创新型的硕士研究生是其主要阵地之一,创新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理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但目前各个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理念陈旧,完全没有体现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背景下,在改革高等教育的整体态势下,职业技术教育学要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一次来促进改变职业技术教育学目前发展缓慢的状态,形成优势突出、步伐稳健、生机无限的螺旋式上升空间.我国各界现在都正在努力朝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前进,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职业技术教育学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这一模块,目前来说还处于薄弱环节,在其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积极讨论来解决这其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一、创新型人才理论

1.1创新型人才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创新型人才

本研究将创新型人才限定到科研创新的层面,即创新型人才是具有科研创新精神、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思维、科研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取得科研创新成果的人才.硕士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创新,因此从这个层面进一步限定创新,更具有可造作性和实际意义。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概念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创新精神是指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引起的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方法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愿望和设想,包括创新的动机、创新的兴趣、创新的情感和意志。创新思维是指开创、革新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包括理论思维、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等。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技能,不断产生新思想、研究新理论、应用新方法和获得新发明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信息检索能力和操作力。

1.1.2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本研究将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定义为,以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知识应用和有效转化为目的,打破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隔阂,将创新能力提高贯穿培养全过程的硕士研究生。其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具备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能力;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工作中,针对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独立解决非常规性的综合问题;具备终身发展要求和突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1.2创新与教育

创新是不会自己发生的,而是需要创新主体的研究与实践.创新主体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历史作用体现之一就是教育具有创新性。教育的创新型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的创新,而人才的创新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的飞跃反过来又推动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知识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地,知识创新成为教育与创新联系的第一层面;学校是创新人才发掘、培养和输出的场所,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教育与创新联系的第二层面。人才创新是主体,是学校的教育对象,人才将创新与学校联系起来,让教育以创新为指向,使创新以教育为基础。

二、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

2.1科研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在本科学习期间,大多数院校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没做什么要求,在转入研究生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创新基础,各个学院对学生创新意识养成的宣传没有怎么提上学校事务议程,也没有相应大范围的创新奖惩制度,学生总感觉创新是教师和科学家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在学科的学习中有没有创新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到将来的毕业,再者,研究生迫于繁多论文撰写及就业的压力,众多学生完全没有形成要在学科领域创新的意识。

2.2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竭力使学生成为职业领域中的专门人才.但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趋同,一直遵循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各个院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导致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下降,没有一个属于高职院校自己的明确的办学目标,也就无从谈到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整个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设置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偏重于实践课程的设置,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相对比较前沿的科学研究方法及信息没有及时传输给学生;教学的内容都是比较陈旧的知识,不能紧跟市场对职业技术的要求;教学方法上还是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方式,不能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模式.这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忽视,造成了难以形成创新型人才的直接原因。

2.3物质保证欠缺

依据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政策而言,职业教育方面相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在经费的投入上比例很少,创新方面的经费自然而然就更少,而这是培养创新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用于创新的设备仪器是进行科研的基本条件;图书馆可以给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源;实验室可以为学生进行科研提相应的空间.但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科研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不全,图书馆又不能提供全面的资料,而实验室虚设等现象极为严重,这些就从根本上抑制了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发展。

三、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策

3.1学生增强科研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都得不到国家足够的重视,它本身的发展目前还处于摸索状态,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所以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认识到这一现状,从而要树立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和创新的自信心,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学才能继续向前发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因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而且又兼跨很多专业,这些都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2学校要革新创新培养模式

首先学校应制定一个明确并且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创新培养目标,以提高最终的创新价值为目的来怎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管是今后老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自身的学习,都会向着创新这一目标迈进;另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实行产学研相互联系的培养模式,不断地为学生更新实践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创新的能力.再次,在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这主要是针对在职业技术教育学中跨专业的学生,开创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努力发挥各个专业学生的优势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

3.3社会要给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高度的认可和物质资助

社会环境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对他的发展给与支持;再者学会积极帮助职业技术教育学构建自己的学虎系统,尤其是教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要大力倡导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传授给其在办学模式,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方面的经验,助其尽快成长;最后大力要求国家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以有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大胆进行科研创新.当然充足的科研物质支持也少了,政府部门应号召社会各界力量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一些知名企业要为其发展提供实际技术支持,通过将校企办学落到实处,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学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支持。

四、结语

篇3

凉山州拥有以州府西昌市为中心、以安宁河谷为中轴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是川西地区重要的农业强州,南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立体分布,具有冬暖夏凉、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432.1小时;积温高,年平均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004.3毫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优质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近年来,凉山州将苦荞麦、石榴、青花椒、烤烟、花卉等作为特色产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发展,其中甘洛县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山地海拔高于1700米)以及气候、土壤条件,大规模种植黑苦荞,将市场开发价值极大的黑苦荞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了整个凉山州苦荞麦种植的发展,荣获了“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的殊荣;州府西昌市以花卉为特色进行大力宣传与发展,以花卉产业为增长极,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四大鲜切花的主要产地,并于2000年在由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举办的全国花木之乡评选活动中,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通过多个增长极的带动与乘数效应,凉山州逐步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高效经济增长模式发展。要改变凉山州农业落后现状,充分开发和利用其现有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技术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的作用

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其特定教育内容,使他们能很快提高其生产技能和操作水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供人才基础,可充分地开发当地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由于这些民族地区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不高,影响了当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影响农民的收入。要增加农民收入,培养当地农民具有不断增收的能力,就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地区相比,凉山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落后,农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民族地区的农业要实现由高投入、低产出向低投入、高产出的转变,由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型农业的转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素质,需要掌握先进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他们可将最先进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凉山州具有高海拔、低纬度的地形,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该地拥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由于其历史原因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些地区生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农业专业人才,当地人又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缺乏造成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束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可有效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专门人才缺乏的难题,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

(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凉山州拥有人口400多万,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样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三、凉山州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在凉山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凉山州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办学效益低下,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脱节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的实现。

(一)办学效益低下

凉山州共有1市16县,其中9个县市有职业学校,西昌市就有13所。地域分布极为分散。在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很多学校的专业都是重复设置,如计算机及应用、旅游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等这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些职业学校中也很少涉及农业方面的专业。其次,据2008年的统计,凉山州共有公办职业技术学校21所,这些学校主要培养中等专业人才。我州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381人,其中凉山卫校1578人、铁路技校1417人、德昌职中1253人,共占职业教育总人数的42%。而林业学校只有52人、喜德职中只有51人、州工业技校40人,共占职业教育总人数的14%。除学生人数较多的三所学校产出较高外,其他学校的发展难以为继。

(二)师资水平较低

师资队伍水平低是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凉山州职业学校中,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指导教师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另外,一些老教师知识老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更新缓慢,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农业类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更为艰苦,教师待遇不高,难以留住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因此其师资情况更为糟糕。

(三)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脱节

虽然凉山州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在2008年就达到21所,但涉及农业方面的学校较少,设置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就更少。这些学校主要设置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等专业,他们在设置专业时更多地是考虑能让学生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没能考虑如何培养人才去充分利用和开发凉山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即使是在设置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的学校里,更多地是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学用脱节,即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不能用于实践,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四、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

当前,很多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领导、群众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要让领导、群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家长形成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让他们认识到,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是人才。首先,政府应提高认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将此列入农村经济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全盘规划,长期实施。其次,民众也应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能仅仅只把普通高等教育作为跳出“龙门”的途径,还应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劳动者技能、科技水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同样是人们获得生产、生活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增加投入,优化布局

经费的短缺是制约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因素。解决经费短缺的这一难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努力。首先,政府要规范拨款机制。在国家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保证所有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获得优先的发展,但是,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什么教育需要优先发展,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但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在凉山州这种民族地区的农村地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的力度,在经费投入上适当向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企业行为的动机来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及应对外部的竞争压力。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专门人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应增加企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再次,增加个人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要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就要完善激励个人投资办职业技术教育的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个人投资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凉山州人口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在这种地区不应过分强调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数量,而应重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应集中办好几所基础好的职业学校,对专业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这几所职业学校的优势,在人口数量不多,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师资条件开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县,可以和附近的县合作,集中财力、人力办好一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支持当地的普通高等院校通过内部专业调整或是与外部合作举办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当地需要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专业。

(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提高凉山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现有水平,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不仅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要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组织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任教。同时,也可聘请各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四)因地制宜,设置专业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专业的设置要主动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其专业进行适时地调整。另一方面,凉山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针对当地的资源优势,设置当地特色专业,培养相应的人才,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五)拓宽就业渠道

篇4

几十年来,在全国已经建立起了成千上万的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的发展,不论是招生的总量还是招生的质量都特别大。极大地完善了我国的教育体系,给广大劳动者的就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高等职业技术的发展,中低等职业技术教育却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广大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往往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这就使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其中,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广大群众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不可避免的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较大的偏见。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只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是上不了台面的。这种“重文轻技”的社会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了。所以人们主观的认为这种差等生教育的不合理,他们对技术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待遇存在根本的观念歧视,社会也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对职业技术的培养,这往往会导致经济竞争能力的严重削弱。当然,一些技术者自身也对这个行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觉得丢人,不能主动的去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发展缓慢。

(二)职业教育投入少,实践教学环节落后。由于我国职业学校的经费短缺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职业学校导师的工薪问题以及人员经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很难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因为经费问题,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升级需要所配套的基础设施。不但老师没有办法出去进修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就连学生所必须的基本实习也远远没法满足。在基本的教育工作上,各级领导无法做到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对待,无法做到统筹兼顾,在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诱发了教师职业素养普遍较低和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严峻多变的就业形势。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拉动就业,它是以就业为方向的一种大众化教育,在我国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革新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微妙。据了解,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口正以几何数目增长,如今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它已经呈现出了多个向下的趋势,一个是就业率低下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薪资低下的问题。如今,社会中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的现象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在市场中,由于产业结构的失衡,整个市场对高级技工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这就必须依靠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了。

(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供需脱节。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模式固定,专业结构配置方面不合理,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完善和改变培养模式,这使得职业技术教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专业的需求都不一样,这让劳动力供求的平衡很难得到维持,劳动力的滞留和各个岗位的空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当然,职业技术教育这种理论远远大于实践的教学方法也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特色等缺点。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改善工作

(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体系化。我国早就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不仅能够让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平衡发展,而且两者又与普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能够沟通并协调发展。

(二)管理体制的改善也大大地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力。由于国家的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能够很大程度上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政府管理权加大的同时增强了教育的改革进度。当政府能够有效的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和管理时,各类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就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整合,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得到了积极的发挥。

(三)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直接性的影响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体制与风格,也解决了个人与企业供求的平衡性问题。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教育主体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努力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多方面的力量,让职业技术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但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篇5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 要:2005年10月11日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凉山作为西南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这里农村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层次相对较差,在这里进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彝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32-01

收稿日期:2015-02-12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彝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余滢(1980-),女,四川西昌人,硕士,讲师,从事民事诉讼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彝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1.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彝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经济正向着专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农民本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通过短训班、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培训中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彝区失地农民进行相关的实用技能的培训,且培训时间较短,收效较快,这就成为了促进彝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2.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调整彝区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彝区的农村经济模式相对单一,大多还是采用的传统农业耕种模式。但这种生产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且同时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即现有城乡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3.职业技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彝区农民自主创业的意识。因为凉山彝区的农村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较为落后。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在凉山尽管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但是文盲和半文盲率还是在全国偏高。由于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当地彝族群众的就业面临着重重困难。而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彝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很好的调动彝族群众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凉山目前已推出了“9+3”彝区免费职教计划,这就使得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普及的空间。

二、凉山彝区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短缺。山彝区农村,尽管在普九工作的推动下,在各乡村都建立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校,但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艰苦,因此很难留住老师。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而言,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在整个凉山州尽管已经开展了“9+3”彝区免费职教计划,但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要求更高,但彝区的教学环境偏差,这就使得职教的师资资源更为匮乏。

2.缺乏实践平台。彝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很少,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难成体系。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平台,就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至实践中,这也就很难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的。

3.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很多人的眼中都认为只有普教才是正经的教育模式,而职业技术教育完全属于不入流的教育方式。

三、对策研究

1.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改变传统偏见。在彝区发展职教,一定要抓住当地人民群众的排斥心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抓住“9+3”彝区免费职教计划这个宣传重点,让更多的彝族群众了解职教,明白职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处,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偏见思想。

2.在办学方式上要符合彝区特色。首先,要考虑到彝族群众的语言问题。因此在凉山彝区兴办职教,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贴合实际需要,最好用双语教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不认识汉字的问题。

3.着力打造适合彝区特色的专业课程。 在彝区开展职教,一定要考虑到彝区的地方特色。比如特色产业,特色行业。在凉山彝族漆器,苦荞茶,旅游等都可以成为特色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很容易接受。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的特色课程,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大众需要。很容易吸引生源。

4.强化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很多彝区群众不了解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很好的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去找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当地的高校以及劳动人事部门派遣专门人员去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对就业有全新的认识。同时,让这些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专业技术知识为自己谋求一个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张洪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J].吉林

教育出版社,2008(13):13-15.

[2] 李绍达.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职教发展思路初探[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2(2):15-18.

[3] 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

篇6

24. 为了支持在将弱势群体纳入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方面遭遇困难的国家,教科文组织将制定指导方针,并且收集和分享有希望的政策措施和解决办法。教科文组织还将向会员国提供政策建议和能力培养服务,使所有处境不利的群体和弱势群体更容易获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包括通过投资于作为提高获得和参与比率的创新手段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25. 教科文组织将在加强非正规部门和农村地区的技能发展方面与有关会员国合作。将特别关注加强会员国对工作领域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满足雇主、个人和社区的技能需求方面价值的认识。为实现非正规部门和农村地区更大的技能发展,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在工作场所和农村社区提供优质的和相关的培训,包括通过传统的学徒制,以及鼓励行业协会、地方当局和社区在治理和供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增加妇女和女童参加有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的机会并在工作领域提供平等的机会

26. 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的性别平等以及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实现性别平等,教科文组织将试图填补在各种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理解该问题方面的知识缺口,推动政策学习并提供政策支持和能力建设服务。将特别关注制定相关战略,以推动妇女进入就业前景更好的职业领域;确定国际上有希望的相关做法,包括改进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性别平等的监测和评估;以及促进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和针对重要伙伴包括劳动力市场利益攸关方的宣传。除了推广有针对性的措施,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在审查和制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战略和活动时把性别平等问题置于重要位置,以便性别平等因素对政策优先事项和支出模式产生积极影响。

3. 促进向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社会转变

27. 所有发展部门都有着巨大的和动态的技能需求。各国需根据具体环境来确定方法和优先事项,以确保可持续的国家发展道路。然而,对所有国家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的并且有可能无法逆转的威胁。所有会员国都将把向绿色经济以及能够抵御气候变化的社会转型作为优先事项。此种转变将积极影响就业并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未来20年,转向绿色经济能够在全球新增1500万到6000万个工作岗位,让数千万工人摆脱贫困。

28. 数字技术在世界许多地方快速传播,对所有学科、经济体、行业和工作领域产生影响。尽管如此,60%的世界人口仍未上网,不能充分参与数字经济。会员国和国际社会需共同作出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减少在获取这些服务以及服务质量方面的不平等,以确保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利益。

29. 这样的发展需要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及技能发展方面的能力建设努力。实现这一点需要适合具体环境的政策解决办法以及一个在国内利益攸关方中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为此,教科文组织将促进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联系的跨部门做法,以支持会员国实现向可持续发展顺利过渡。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跨部门做法

30. 教科文组织将开发实用工具,帮助会员国设计和实施关于技能需求、供应和利用的适当和有效战略,以实现优先领域的预期发展成果,例如健康、水、可持续工业化和能源、农业和食品安全及安保。为此,将制定一个框架,以便确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技能战略的组成部分和行动要点、指导这些战略制定和审查的一系列原则以及这些战略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方面良好做法的具体例子。为了支持实施工作,教科文组织将关注如何在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和地方级别的相关机构之间创建有效的伙伴关系。

31. 教科文组织还将支持会员国利用数字技术来确保技能的缺乏不妨碍国家向着数字变革推进,并确保广泛分享好处。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各国查明所需的一系列技能,包括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以及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技能。教科文组织还将支持会员国努力实现资格和课程的现代化、培训教学人员;以及加强在工作场所对这些技能的学习和承认。

32. 在全球一级,教科文组织将与劳工组织以及其他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如粮农组织、环境署、《气候公约》、工发组织和世卫组织合作,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复杂的相关关系,并查明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影响。

增强绿色技能,以便向绿色经济平稳过渡

33. 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实现向绿色经济平稳过渡,并增强其能力以履行其对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承诺。在这一背景下,教科文组织将通过促进与包括企业、社区和发展伙伴在内的不同利益攸关方在绿色技能方面的伙伴关系和协同作用,加强对会员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支持。

34. 按照《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教科文组织在机构和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工作将支持会员国实现绿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具体办法是采取一种机构整体变革的方式,这就使得领导、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进行能力建设,以便实施系统的改革措施,将可持续的概念植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将在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能力计划中开发合适的培训课程。

35. 在全球一级,教科文组织将确保绿色技能领域的知识发展和共享,特别是通过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将加强与绿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技能发展问题机构间工作组(IAWG)的合作,并将为开展联合活动以推进教科文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创造机会。

交叉干预行动

36. 为了使《战略》优先领域的成果最大化,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对其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并查明和预见技能需求,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战略和计划提供信息。此外,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创建国家、地区和部门利益攸关方平台,以促进私营部门的参与以及教育领域与工作领域之间的沟通。

37. 教科文组织还将开展研究,支持会员国收集和分析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成果的数据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可能性,包括大数据和开放数据。将与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一起制定一个关键指标框架,以提高会员国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4及技术和职业技能方面相关具体目标的实现进展的能力。将为报告准则性文书的执行情况制定准则。

38. 教科文组织将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促进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和机构间合作。此外,教科文组织将促进有关跨界承认资格的讨论,具体做法是探索制订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资格认可质量保证国际准则的可能性,以及确定一系列国际参照基准以便于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的国际比较和认可,其别提及移民和难民的需要。

组织方面的影响

39. 为了使本《战略》更加有效并便利其实施、监测和评估,教科文组织将按照本组织的规则和程序,应用一种注重成果的计划编制、管理和监测方法。

40. 教科文组织将编制一张责任和结果汇总表,纳入使得可以持续跟踪《战略》实施进展的具体指标。

41. 将在2019年进行一次中期审查,以评估进展情况,视需要并根据情况及业务背景对《战略》进行调整。对《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的监测也将为中期评估提供信息。

42. 在2021年即《战略》实施的最后一年将对《战略》进行评估。《战略》评估将考虑一项对《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影响的独立研究结论。

43. 将利用第四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的机会来分享进展并制定2021年后的新战略。

监测和评估

44. 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工作将按照本组织的职能进行,考虑到总部、地区办事处、总部外办事处与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总部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处将领导本战略的实施工作,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充当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的中心以及研究和创新、知识共享和能力发展的资源中心。通过建立一个“实践社区”以及通过由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为相关的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团体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45. 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将成为相互学习、能力建设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驱动力量。

46. 与教科文组织及其网络一样,广泛的发展方面的利益攸关方和网络活跃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工作组的成员将继续开展集体行动,并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指标和统计数字、绿色技能以及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问题上联合开展工作。鉴于2030年议程的重要性以及挑战之严峻,教科文组织将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工作组的成员合作,以扩大范围并让其他联合国机构、发展银行和双边组织参与进来,以期加强和扩大国际合作以及对其他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宣传和动员。

47. 教科文组织在地区层面的参与将涉及与地区经济共同体(REC)秘书处以及其他相关的地区组织在其重点领域内的密切合作。尤其是,教科文组织将通过同伴学习、能力发展和知识共享举措继续支持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地区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重点是地区资格框架、用于监测和评估的指标以及地区准则和工具的制定和开发。

48. 在国家一级,教科文组织还将建立或加强与技术和财务利益攸关方的密切合作,特别是通过地方教育小组(LEG)和联合国国家工作队(UNCT)机制,并在必要时增强会员国的捐助者协调能力。

建议作出的决定

49. 鉴于以上所述,执行局可考虑作出以下决定:

执行局,

1. 忆及第196 EX/6号决定;

2. 审议了第199 EX/6号文件;

3. 对总干事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草案与“2030年教育”相一致表示赞赏;

4. 批准第199 EX/6号文件所载拟议战略,并请总干事实施该战略;

5. 还要求总干事考虑到来自会员国的报告,将在实施该战略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采取的措施等情况纳入其已计划提交大会第三会议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报告;

篇7

1.一名教育学研究生的学术苦旅

2.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某省教育学研究生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研究生专业观的调查研究——教育学研究生的个案分析

4.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6所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实证研究

5.论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策略——基于价值学视角的审视

6.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

7.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8.学科危机与学科突围——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论略

9.教育学研究生阶段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研究——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例

10.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11.关于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1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研究

13.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综述

14.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15.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16.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背景

17.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群体特征研究

18.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研究:回顾与展望

19.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20.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协同理论的讨论

21.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2.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23.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音乐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4.我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方略  

25.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

26.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27.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与反思——以陕西地区为研究对象

28.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以H大学为例

29.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30.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回眸:1978~2008 

31.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的合用性、合法性与合理性

32.护理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3.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

34.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

35.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36.从就业视角谈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7.对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再解读

38.高等教育学研究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SWOT分析

39.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40.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下)——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41.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42.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3.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4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设想 

45.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与启示——以高等教育学专业为例

46.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47.“动态培养”: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探析

48.关于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思考

49.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50.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51.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上)——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52.愿景与可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之思 

53.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困境

54.对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55.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56.中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

57.就业导向下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理性思考

58.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9.制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60.基于“发现教法”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为例

61.中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文献综述

62.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调查研究

63.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角色定位

64.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65.对构建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思考

66.略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67.办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68.成人教育学研究生远程教育培养模式论析

69.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现状及原因分析

70.地方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想

71.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

72.思考与展望——浅谈音乐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73.我国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

74.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76.关于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未来走向的思考

77.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集注

78.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H师范学院为例

79.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综述

80.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81.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创新 

82.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83.基于学术劳动力市场对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思考

84.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基于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

85.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点及其启示

86.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 

87.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

88.生活即研究:我读教育学研究生期间的感悟

89.科学方法论与《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探究

90.美国教育学研究生院50强 

91.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92.我国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应然构建  

93.成长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5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

94.困厄与出路: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

95.开拓、创新、求真,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

96.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选拔问题研究——基于中国15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的分析

97.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及其实现路径

98.动态学习模式构建: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石 

99.试析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

100.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  

101.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0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

10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104.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105.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征、挑战和对策 

106.影响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合理抽象的因素分析

107.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调查:理想与现实 

108.发挥同辈群体优势 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调查

109.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10.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实践性学习摭论 

111.省属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

11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的的价值冲突分析

113.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教育部部署六所全国重点师范院校为例

114.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养成

115.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第六届全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交流研讨会综述

116.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117.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新生学习适应障碍及应对

118.职业技术教育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119.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借鉴——兼论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120.西部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探讨

121.从开题答辩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122.高等教育学专业核心知识研究领域的构建——以研究生必读书目为例

123.暨南国际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其启示

124.师范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SWOT分析

125.全日制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以某师范大学为例

126.全国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学术影响力——基于2010年度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127.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究

篇8

关键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质量观念 定位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办学规模及办学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形成了一批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较为低下的现实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大多数中职毕业生都存在工作能力不强,竞争牛存意识薄弱,就业率低下,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得提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其教育质量目标就应该是指承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满足个人需求程度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程度两个方面所追求的目标。对一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来说,其教育质量目标则具体体现为:管理质量目标和专业教学质量目标两个方面,作为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体现,社会服务质量目标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综合质量的外在体现形式。

教育质量目标则是教育目的在质量追求上的体现,并在一定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育类型、教育性质和教育层次的不同,各级各类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即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它们对教育质量目标的追求也是有差异的。

根据我们国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和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实际用人需要和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目标也应该体现这一教育目的,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个人求知、求技和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就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熟练技能型、劳动型劳动者的层次上。偏离这一定位。势必影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基础建设,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甚至丧失其应有的基本办学特色,无法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应该看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陈旧的择业观念、对学历的宠爱、对技能的偏见以及不正当竞争需要,致使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质量定位产生了漂移,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对办学层次和教育目标作不必要的拔高,追求学历档次,不安心中等职业教育甚至自我轻视。暂且不谈“拔高”是否恰当,试想经过多层筛选,基本素质一般较差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成具有中级技术人员水准,又有中级劳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若无非常之举,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定位的漂移,必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材建设攀高、学科及课程教学各自为战、学科之间由紧密关联趋向松散、实践教学跟不上,理论教学过多。

社会需求是制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目标的基础和基本动力,没有社会需求就谈不上人才培养,更谈不上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确定质量目标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观念定位的基本出发点。一般而言,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评判,即教学质量、管理质量、社会服务质量,其中教学质量是核心,管理质量是保证,社会服务质量是前二者的综合反映。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其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主要体现在其办学是否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被市场和社会接受,这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旨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就业准备教育,主要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直接面向应用型人才市场,为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篇9

构建科学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体育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数量在不断扩大,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教学设施逐步地得到充实和改善,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是学院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结果,也是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高职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些问题与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存在不科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需要加以改进和加强。

1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然而,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思想认识不高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因此,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和方法,缺乏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的引进和更新,从而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落后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落后于体育教学的新需求。

1.2评价标准滞后

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必然影响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需要的结合,更没有考虑学生今后就业需求,这样的教学评价标准,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学生就业需求还有距离。

1.3评价内容不全面

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整体的评价,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体质更健康、成长更和谐。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是以体育课成绩评定为主,缺乏对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参与状况的考评。这种评价结果,不但具有一定的偏差性,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必然要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1.4激励作用缺失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不仅要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体育教学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自学、自我的理解、同学之间的交流来巩固和提高。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恰恰缺乏这种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环节。而这个环节的缺失,也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也缺少了活力、缺少了更加有效的激励的效果。

2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全面、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提高对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认识,把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放到重要位置来抓

提高对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认识,是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关键,思想认识不提高,构建活动就不会有新发展。要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用正确的思想、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在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发扬长处,补足短板,使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完善、更实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多部门多教师的参与,更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因此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2)努力构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要认真学习国内外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按照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努力构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原则。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如果缺失了这种特色,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活力;二是有利于职业需求的原则。高职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三是有利于就业的原则。要紧密地同学生就业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上好课堂体育课程的同时,自觉参加业余体育运动,使自己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努力激活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原则,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对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参与情况,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业余时间锻炼身体的主观意识,防止评价的偏差,实现评价的公平、公正。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来激活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使体育教学效果更好、质量更高。

2.2积极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也与其它制度和机制一样,需要不断探索、能力创新,才能更符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使教学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巧,刘烜华.高职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37.

[2]李晓春,应兰英.基于职业观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9.

篇10

[关键词] TAFE教育特色 职业技术教育 启示

一、TAFE教育特色

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力量。澳大利亚TAFE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一个框架,一套标准,一个认证体系

1995年,由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长会议制定了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该框架将职业资格与教育、就业、培训三者联系在一起且高度统一。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将职业技术教育资格认证集中在统一的工作环境中。这种国家技能框架为高质量的、灵活的、国家统一的、满足行业需求的、企业信任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基础保证。

该框架由国家签署的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行业开发的培训包组成,包括一个部级公司提供拥有更好培训质量保证的客户支撑材料和信息。AQTF于2002年7月开始全面执行,是一部包含对培训机构的注册和审计、课程鉴定、各州和地区政府职权界定的国家标准。

澳大利亚“培训包”(简称TP)和职业认证框架(简称AQF)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培训包”是TAFE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依据,每个“培训包”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培训包”的主体,包括能力标准、资格证书和评估指南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非国家认证部分,由学习方法指导、评估材料和教学辅助材料构成,对学生学习和参加考核鉴定起指导作用。

澳大利亚的职业认证框架是对资格证书和学分转换进行认可的国家权威体系,该框架的鉴定依据是全国通用的能力标准。在这个资格框架中,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和相关工作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格证书学习起点,或者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继续学习,进而获得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因此,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任何阶段计划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

2.两大功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TAFE教育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技术教育,既包括就业准备阶段接受的技术教育,也包括就业后通过脱岗培训和在职培训接受的旨在提高职业技能的技术教育。第二类是与职业生涯无关的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一书解释为:广义的继续教育指已脱离正规教育,己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分析TAEF学院生源构成就不难发现,其生源主要有以下几类群体:在职人员、失业人员、高中毕业生、其他就业准备人员。ATEF学院提供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满足多种社会群体的需求,高中毕业生只不过是其服务对象群体之一,而且并非最主要顾客群。据统计,高中毕业生只占TAEF生源的40%,约60%的学员是工作后再回到校园学习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中相当部分也要进入TAEF学院接受短期培训后方能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

TAFE学院所培养和传授的技能并不一定使用在职业中,如有些TAFE学院的艺术专业开设制陶课程,其服务对象除了那些想以此谋生的制陶工人外,还有那些想丰富自己业余文化生活的市民。可见,虽然TAEF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但实际上还融合了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企校三向合作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由政府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政府决定是否筹建TAEF学院,TAEF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TAFE体系的管理也主要由政府牵头。同时,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并不直接干预TAFE学院的具体经营管理,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精力,政府将管理职能交给更加专业化的教育管理部门―国家培训局(ANAT),由其组织建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框架,为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规范的机制,对TAEF学院的活动方向进行间接调控,可以说澳大利亚政府对于自身的教育管理职能定位明确、施政连贯,在处理与TAFE学院之间关系时做到了“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TAFE体系将行业和企业囊括在内,澳大利亚颁布了许多教育经济法律,这些法律对于规范和保障TAFE与产业的有效合作发了重要作用。由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法律的规定和促进,企业参与TAFE学院培训的积极性不断高涨。2002年,雇主用于培训的费用为30.6亿澳元,比1996年同类的投入增长了52%。此举使TAFE学院始终与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了TAFE学院提供的教育始终符合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得到行业和企业的欢迎。1999年至2000年,对6000位企业业主调查结果看,其中83%的业主对TAFE总体上表示满意,74%认为培训的价值己体现在雇员素质改善和生产力的提高上了。另外,数据显示,愿意接收ATEF毕业生的企业从1995年的约63000家增加到1999年的117000家。

4.师资市场化与专业市场化

(1)师资的市场化主要指:一是专职教师须具备能满足市场要求的职业素养和技能。TAFE学院对专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与国内的“双师”资格要求基本类似,必须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要取得职业资格,则必须具有3~5年从事该职业的经历,具备符合市场需要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二是通过市场选聘兼职教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要在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也很匾乏。ATEF学院通过从人才市场选聘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有效充实了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虽然学历不一定很高,但是直接来自生产、服务一线,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因此其讲授的内容更贴近社会实践,更受学生欢迎。其三,ATEF学院教师培训的市场化,ATEF学院的教师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经常或定期去企业进行技术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新需要。

(2)TAFE学院专业市场化

澳大利亚TAFE的课程是指多个科目(module)的组合,也可以叫做模块的集合,类似于我国各类院校中开设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学习科目的数量不同。一般来说,TAFE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行业、企业需要;第二,学生兴趣;第三,开设条件,如师资、设备和实习场所等;第四,政府和行业机构调整。澳大利TAFE学院提供了一般以下四类课程:

①国家资格课程(Qual1fiactino),即澳大利亚职业资格培训课程,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AQF)的标准为就业者提供培训或训练。

②用户选择的培训课程(User一choice),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和意愿,在已有的课程菜单中选择参加的培训课程。

③商业运作的培训课程(Fee for service),根据客户需要,采用商业运作手段,为客户度身订做的培训课程。

④培训招标项目(Tender),参与公开竞标胜出后根据招标客户需要提供的培训课程。

可见,TAFE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主要以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类型人才,TAFE就设置什么样类型课程。TAFE学院的课程是否开设某门课程,要由地方教育部门及行业对劳动力市场调查后才能决定。

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中、澳两国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企业和行业都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中、澳两国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可见,中、澳职业技术教育环境和主导力量较为相似,参考澳大利亚TAFE教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了以下启示:

1.建构完整的、贯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已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但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相对隔绝;高职学生缺少到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机会。笔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着手在国内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个新体系应当囊括原有的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使其相互贯通,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

2.完善职业体系和职业资格制度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完善的教育体系,还需要依靠规范的职业体系。澳大利亚TAEF学院颁发的I、n、m、W级证书实际上就是职业资格证书,而国家培训局(ANTA)组织开发、推广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就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标准。

参考澳大利亚职教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分类,职业分类是建立职业体系的基础。我国着手进行职业分类的时间较晚,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建立和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应该对大典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二是应尽快出台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职业资格就是“为完成特定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提出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制度要求职业资格的获得必须经过规范的教育和培训,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这种制度保证具备特定技能的人才有资格进入职业,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定了明确的方向。

3.建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高职教育的服务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以刚毕业的中学生为对象,局限在学历教育的范畴,没有突破学科本位,致使职业学院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职人员转岗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等,使得继续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这无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应当突破时空限制,把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的界限,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使学习者能够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并使学习者能够不断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得到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与非学历并存的高职院校是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场所,是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应当得到大力提倡,它将有效地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学历,把高职教育看成是低水平、低层次的高考落榜生的专科教育的错误倾向与认识。

4.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

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得劳动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那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社交能力、自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会越来越受到青睐,这些素质要求必然反映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所以,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市场化原则,根据市场需要决定课程设置,并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课程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专业性和灵活性,主要就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市场化操作上。惟有与市场对接,适应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行业的需要,学生就业率就会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就会受到欢迎,得到发展。

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澳大利亚TAFE教育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兼职教师多来源于公司企业第一线员工,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技术和宽阔的视野,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空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兼职教师人数较少,聘任兼职教师的学校,一般聘用两类兼职教师,一类是各高校的知名教授,他们授课方式多为短时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一类是在读研究生,多从事基础课的任教。可见,兼职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且兼职教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尚未形成体系。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学校应深入到企业中寻求资深人士担任学校一定课程的教学任务,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聘任机制。其次,加强与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再次,充分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同林,张敬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和几点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5,(12).

[2]刘培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王德海,赵维宁.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4]肖玉.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与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5]张辉,冯鸿滔.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