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和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开发和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形态(即文化特色旅游)迅速显现,由于其能急剧提升旅游地的服务层次与水平,增强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受到了很多国家、地区的亲睐。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地,文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典型的地域以及时代特色。河南要想实现文化旅游强省的目标,必须在文化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中以自身优势为主导,充分展示并弘扬本省的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可视性与愉悦性的典型优势。
现阶段河南的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在产品品质和设计创新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1)产品设计开发上没有遵循市场导向原则,产品多样性不足,层次性欠缺,且缺乏地域特色,无法满足多层次旅游者多样性的需求;(2)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上没有突出文化创新原则,在产品的开发中缺乏创意,对于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对于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严重不足;(3)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人才匮乏,持续开发能力不强,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缓慢,导致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够;(4)旅游产品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对于旅游产品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更缺少以贴合实践的反馈信息为依托的产品再开研发。
针对河南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现阶段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应采取主体化、分层次开发的策略。从根文化、花卉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主题来进行河南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的主体化设计与开发。
一、河南根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根文化旅游资源是河南省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是河南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内容。
(一)开发始祖旅游品牌,建立寻根旅游基地。
中华姓氏的源头起源于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人文始祖,河南新郑有闻名中外的黄帝故里,灵宝有黄帝陵,淮阳有太昊伏羲陵,内黄有颛顼与帝喾二帝陵。虽然新郑黄帝故里借助“三月三黄帝拜祖大典”,努力塑造黄帝文化旅游品牌,但产生的旅游效应十分有限,应与淮阳、内黄等加强协作,利用三皇五帝为华夏众多姓氏共同祖先的共同特点,塑造河南寻根文化区域大品牌,创建河南寻根旅游基地。
(二)塑造中原名人品牌,建立寻根文化旅游基地。
周朝的姜太公是姜、吕、卢、丘、高、齐等50余个姓氏的祖先,河南卫辉的太公故里与太公墓,而周文王在h里城演绎八卦,洛阳的周公庙等中原名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以姬姓为代表的众多姓氏分支,塑造以中原名人品牌为代表的寻根旅游基地。
(三)弘扬古国旅游品牌,打造寻根文化旅游基地。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所在地安阳与商城郑州都是商朝著名的都城,67个姓氏与商朝有关;新郑又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国都城,与郑国有关的姓氏也有145个之多;此外还有与卫国相关的姓氏多达163个,与宋国有关的姓氏更多,达227个。河南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古国和古都旅游资源,要努力弘扬古国旅游品牌,积极打造以此为依托的寻根文化旅游基地。
二、河南省花卉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河南省有着丰富独特的花卉旅游资源,以洛阳牡丹、开封、鄢陵腊梅等花卉旅游区,现阶段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应当由单一的花卉观光扩展到花文化的综合开发。花文化是花卉旅游发展的灵魂。河南花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采取立体化的开发模式,对产品进行分层次开发,即基础产品层次、核心产品层次和延伸产品层次。通过旅游产品彰显旅游的市场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艺术功能。
基础型花卉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是指向旅游者提供的与花卉有关的有形旅游商品,如在洛阳、开封、鄢陵等花卉旅游区向花卉旅游者推出花卉相关旅游产品,如:花卉美容产品以及花卉家居旅游产品等。核心型花卉旅游产品主要指向花卉旅游者提供的与花卉有关的无形旅游产品, 即花卉文化旅游产品。应重点开发女性花卉旅游产品,开发花卉养生疗养旅游产品,开发健康美食文化旅游产品。延伸型花卉文化旅游产品主要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开发相关旅游衍生产品,增加花卉旅游综合收益。如开发花卉主题酒店增强花卉产品的住宿功能,开发花卉学术研讨会及相关专题讲座。综合型花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指通过对与花卉相关的山岳、温泉、河湖、林果、乡村民俗、农业生产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 并将之渗透到文化花卉旅游产品开发中, 从而拓宽花卉旅游的载体空间, 弥补和丰富旅游资源内涵, 向休闲度假深层次方向拓展深化, 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具体的综合型产品有花卉博览会、花卉节庆、花卉休闲农园等。
三、河南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河南省信阳市是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区,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拥有悠久灿烂的茶文化。在对茶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
(一)实现行业联动发展,开发茶文化组合旅游产品
信阳茶文化本身丰富多样的内涵和广阔外延, 注定了茶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道路必定要突破茶产业单一的行业局限, 与诸如旅游经营企业、养生行业、科研机构、美容美体行业、会展业等诸多行业实现融合发展,打造以信阳毛尖文化为核心的,但形式多样,内涵丰厚的组合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出别树一帜的毛尖文化旅游线路。如与中医药产业及景区(点) 联手开发茶养生之旅、与高端度假区或酒店联手开发美味茶食体验之旅、与茶叶研究学会或河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联手推出识茶、知茶、赏茶的科普体验之旅。同时, 积极推进茶馆业的标准化发展,多方联手打造信阳品牌茶楼。
(二)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 打造创意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转变对茶文化的静态的传统认知,积极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积极挖掘出茶文化的时尚面貌,现代气息。更多地举办或举行具有强烈艺术气息和时代感的茶类设计大赛与主题展示活动, 必定能够吸引大量游客的眼球, 更能扩充和提升茶文化的高雅气质、内涵。同时, 积极接轨茶衍生制造行业, 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指导, 开发系列茶衍生创意产品, 尤其是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各种茶特色饮料, 使得这些富有创意的各种茶衍生用品, 积极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并成为符合健康、低碳背景的时尚风向标。
(三)打造茶文化节庆旅游产品,弱化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季节性特征
茶文化节庆旅游产品是信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茶文化多层次、立体化展示的重要舞台, 可以开拓思路, 积极利用信阳现有的规模较大的茶叶市场, 它们可以成为专题茶文化节庆举办地, 以茶文化为承载, 表现不同的节庆内容, 达到茶文化节庆产品日常化的目的, 以使在不同时期来信阳的游客都能通过茶节庆旅游产品, 领略信阳深厚的茶文化内涵。
四、加强河南省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以河南豫剧为代表历史悠久河南戏曲,剧种众多。尤其是豫剧唱腔悠扬,慷慨激昂,许多剧目广为人知。我们要以此为起点,以媒体为媒介,多加创新、修改,打造中原戏曲品牌,丰富河南文化旅游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篇2
关键词:UG;VC++;二次开发;工业产品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22
1 引言
UG(Unigraphics NX)是由SPS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业CAD/CAM产品设计软件,它针对用户的三维及多维产品设计需求,提供了交互化、虚拟化的设计体验。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UG体现出了强大的设计功能,其主要功能包含工业设计、产品仿真、NC加工、模具设计等,在不同的设计功能中,UG都为用户提供了人性化、便捷化的设计思维,尤其是UG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能够帮助客户全面地改善设计过程的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将产品制造的过程集成到一个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协同的框架中。可以说UG的应用使现代制造业产品设计、加工的方式实现了全面革新。
2 UG二次开发概述
2.1 UG二次开发的界定
二次开发是UG内含的功能之一,主要依赖于UG/Open工具集完成,亦是UG为用户提供的最为有效的开发工具之一。二次开发功能依托于开放性架构,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能够利用多种环境语言和工具完成工作,其中,在二次开发的程序编译环节,主要采用VC++语言完成。此外,C语言、Java语言也可用于UG的二次开发,通过上述高级计算机语言,UG能够在二次开发环节中建立起完美的人机交互界面,不仅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开发体验,还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便捷的开发辅助操作,可以说,UG二次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
2.2 UG二次开发的工具
UG二次开发工具包含很多,其主要的有:UG/Open MenuScript、UG/Open API和UG/Open GRIP等,上述工具在UG二次开发中各有应用领域且功能各异:(1)UG/Open MenuScript。应用于UG操作界面的二次开发,能够通过添加自定义菜单文件的形式,完成个性化UG操作界面的开发。(2)UG/Open API。是UG的开发封装工具集,内部包含2000多个二次开发函数,能够完成对UG图形终端、数据库管理器的二次开发。(3)UG/Open GRIP。是UG内含的专属编程语言,用于图形交互编程,设计者利用UG/Open GRIP能够实现UG二次开发中的图形编程操作。
3 UG环境下联合VC++进行波纹管开发的案例
3.1 波纹管结构分析
波纹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应用产品,利用可折叠纹片沿折叠伸缩方向进行连接,制成的一种管状元件,被广泛应用在仪器仪表、电力通信、机械加工等领域。波纹管的结构特点为:弹性佳,能够在外界压力、轴向力、纵向力的作用下产生偏移,强度高,耐久性好,应力比较小。从波形结构上分类,波纹管包含U型、C型两大类,本文主要探究U型波纹管在UG环境下的二次开发。
3.2 开发环境配置
利用UG软件进行波纹管的二次开发,需要创建开发环境,具体来说,需要设计者依托UG环境创设startup以及application两个文档,用于存放项目案例开发的文件,而创设这两个文档的过程,即是开发环境配置的主要工作。具体的操作为:首先,打开UG软件中的custom dirs.dat文档。其次,在文档最后一行键入startup以及application两个文档的路径。再次,采用VC++提供的MFA建立案例项目,同时创设一个MFC方式的静态链接DLL文件。最后,在UG工具栏的【选项】中选择【Directoris】,并在【Library files】以及【Includefiles】中添加相应的环境配置路径文件。
3.3 编写菜单文件
编写菜单文件,是进行项目开发的第二步,具体可采用UG/Open MenuScript进行编写。实际操作时,设计人员可利用记事本进行编辑,并将编辑好的文件保存在startup文件夹中以供后期调用。本设计的菜单程序可编写如下:
VERSION 120
EDIT UG GATEWAY MAIN MENUBAR
BUTTON MODEL BELLOW
END OF MENU
对话框是项目案例进行二次开发时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本项目开发中,需要使用UG/Open UIStyler工具开发,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在UG软件中淡季菜单【应用】-【用户界面编辑器】,进入UG/Open UIStyler界面,调取相应的开发控件进行设置,完成后单击【保存】按键,将设置好的对话框保存起来。UG二次开发环境会自动生成一个*.c和一个*.h文件,用于后期的对话框编辑调用。
主程序的编辑采用UG/Open API完成,在具体的编辑中,首先,需要将*.c和*.h文件导入到_发项目中,并利用主入口函数ufsta()进行编译;其次,利用Project_Model_bellow()函数打开波纹管几何模型对话框;再次,利用UF_CALL_GRIP函数调用波纹管建模的GRIP程序;最后,在UG菜单中点击【航天发动机项目产品】-【创建波纹管项目】,系统将显示出波纹管的集合建模参数,此时输入对应的尺寸数值,并点击【OK】按键,软件便可自动完成波纹管三维模型的绘制。
4 结语
利用VC++联合UG的二次开发功能,进行工业产品设计建模是一种较为实用的产品模型研发方案,本文仅截取一个小的应用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在今后的工业产品建模开发中,更深入地研究UG的二次开发技术,并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如忠.UG二次开发中利用MFC的方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06):166-168.
篇3
关键词:设计;设计管理;新产品开发流程;关口
随着全球化发展、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企业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才可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产品生命周期在逐年缩短。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新产品渴望度越来越高,企业必须要有一种能持续研发根据市场需求的产品机制,产品开发流程是研发管理最不可忽视的。系统的产品开发流程必然是跨职能部门的,优秀的产品不会在企业中自然产生,它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才可以完成。设计已经成为创造产品提升附加值的关键,加强设计与管理的结合是进一步提升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有效途径。
一、设计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
至今设计管理都未有统一的定义,原因是从设计和管理两个不同背景学科考虑会有不同的涵义。目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设计管理定义是指:“界定设计问题和目标,寻找合适的设计师,整合、协调或者沟通设计所需的资源,运用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管理手段,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对设计战略、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在既定预算内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的”。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管理设计,保证整个产品研发过程顺利进行。设计管理对企业发展有以下必要性:(1)设计是否成功受多方因素影响,不仅是依靠设计师的个人能力,更需要科学的管理设计;(2)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个人或独立的部门根本无法承担整个产品研发,需要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协调、沟通;(3)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有越来越重要,设计的过程和对象也越来越复杂,设计本身不仅需要被管理,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管理手段。
二、新产品开发流程分析
索马斯•H•佩里认为:“流程是一种用来取代旧模式,指引公司保持恒久供货的方法。他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暂时的,更不是用来应付一阵子然后就抛弃的东西。2”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繁荣昌盛的关键,产品创新之战将是全球公司前所未有的,很多公司因为未能创新没有使产品顺应时代潮流而失去竞争力,甚至被竞争对手淘汰,一个成功的产品创新流程是新产品开发活动的一个重要的解决办法。研发新产品开发流程重点在于加速产品创新速度。
(一)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新产品开发虽然最具风险,但是也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要求。开发新产品需要耗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可它的收益是巨大的。据统计,新产品收入平均超过公司总收入的1/3,这个数据还在逐渐递升。甚至在一些富有活力的行业里新产品收入是企业的百分之百。这个数字表明不创新就可能面临淘汰。另一方面,新产品投资回报客观,成功的新产品投资回报率平均高达96.9%,平均投资回收期为2.49年。产品生命周期时间在缩短,因为成功的新产品不仅能保持并提高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可预测长期投资价值。新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它的背后有着必然的创新驱动因素。第一,成几何数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产品创新创造了客观环境,很多幻想出来的概念如今都变成现实;第二,客户的需求,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快速做出应对来迎合他们;第三,产品生命周期(PLM)的缩短,PLM的时间已经缩短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如果不及时研发出新产品,将被竞争对手超越;第四,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加速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
(二)系统的新产品开发流程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明显感觉到,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没有原来快了,竞争对手比自己快了;客户投诉多了,新产品的质量没有原来稳定了;企业内部沟通越来越不顺畅,如市场部抱怨研发部门并未完善产品的功能、质量等,研发部门抱怨市场部门提供的客户需求不完整、不及时;产品开发还处于串行工程阶段。解决以上问题最重要的需要有一套系统的产品开发流程。首先,要明确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目标:(1)重视质量管理;(2)加快并行工程以此提高产品研发效率;(3)实施跨职能部门的方法。新产品开发流程本质上是一个监管并保证质量的流程,包括从概念到产品整个过程。与此同时,需要把可能遇到的风险考虑进去。实施并行工程平衡产品开发流程中质量和速度这个矛盾目标,各个阶段和各部门同时工作,有问题及时沟通调整,即保证产品的质量又提高的研发速度,避免按先后顺序来实施。传统的串行流程如某一阶段出现问题就必须重头返工。并行工程要求产品开发流程必须是一个跨职能部门的。各职能部门不但有独立的研发权利,更加有与其他部门沟通的义务。流程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三、新产品开发流程中的设计管理
(一)产品开发流程需要设计管理者
设计管理者按照管理者的作用可以分为市场管理者、财务管理者、设计项目管理者、人事管理者。市场管理者与设计市场有关,做出前期调研、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等,前期调研的重要性决定了市场管理者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对市场的正确调研评估避免了产品开发的重复性工作和减少返工的数量,从新产品中取得利润自然更大。财务管理者负责设计项目资金的筹集、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监控等环节。这部分管理人员保证了企业更加高效的实施设计项目,对团队合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设计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定和控制设计活动、设计规划、设计质量监控、设计施工及其他相关布局。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设计项目管理者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及早发现失败的项目,潜在的可能失败的项目如果及早发现将为企业节约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企业竞争力。人事管理者负责对设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每个关口都采用了跨职能部门的准则,优质的设计人才需具备跨职能部门团队合作的能力,虽然不同的设计管理人员在产品开发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存在共同的作用,改善团队合作、减少返工和重复性工作、提高成功率、及早发现失败的项目、保证新产品顺利、缩短产品时间。
(二)设计管理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的职能管理
职能管理是指职责和效能管理,起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职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为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用科学的方法监管自身和企业行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流程管理将代替传统的以供给导向的职能管理,且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设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产品开发流程中各阶段由一组预先计划的、跨职能的、同时进行的活动所组成。新产品开发流程包括发现阶段、确定范围、确立并产生项目、开发、测试、等阶段。发现构思阶段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计划符合市场需求且具有技术可行性的方案。如果方案被采用将进入确定范围阶段,组织各部门进行调查和分析。下阶段确立商业项目并定义成功的新产品。产品开发阶段需要管理人员组织并领导各部门进行并行工程,控制产品质量且缩短研发时间。最后一个阶段的产品,需要实施市场营销部门的计划和生产部门的计划,控制一个完整的计划顺利进行。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不仅体现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的各阶段,更重要的体现在每个阶段前的一个关口,关口决定开发活动能否向流程的下一个阶段推进,它具备重要的质量控制作用。关口既有管理人员的参与,又有相关技术支持和市场因素。
四、结语
新产品的成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优化新产品开发流程和对每个阶段关口的决策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新产品开发流程是一个复杂、跨职能部门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人才对其重要环节作出指导。产品设计研发部门不仅贯穿整个产品开发流程,重要的是产品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壮大的动力。设计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组织机构有效支配设计资源,因此设计管理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汗青,邵宏,彭自力.设计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加]罗伯特•G•库伯.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以市场为驱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刘和山,李普红,范志君.设计管理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5.
[4]杨响亮,崔延琳.论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J].艺术与设计,2007(2X).
篇4
柯达公司的总部在美国纽约,但它最为关键的数字产品研发中心却在了日本,它的OEM生产制造基地则在我国台湾,纽约总部主要负责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
现代汽车的总部在韩国,但总部只负责汽车工程和元素设计。而汽车款式和沙漠测试由它在美国加州的分公司负责;柴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由它的德国法兰克福分公司负责;工程计量与测试则由美国底特律分公司主要负责。
柯达与现代汽车是两个典型的GPD案例。当前,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GPD已经成为国际上深受企业关注和青睐的一种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GDP正是我们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升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制造的一次良机。
GPD何以红火
GE(通用电气)是拥有1340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它的产品设计工作是由各附属设计中心和由第三方工程服务提供商经营的、由GE批准的全球开发中心承担的。2000年9月,GE(通用电气)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了John F.Welch技术中心,这是GE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它拥有价值8000万美元的基础设施和1800名专业人员,它承担了相当多GE产品的设计工作,包括一些最复杂的喷气式发动机。
除了最直接的“硬性”成本降低外,GE可以借此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并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它采用了“全世界、全天候”的产品开发运用模式,GPD是对“随处设计、随处制造”这一概念的更深层次应用。此外,还能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把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构建专业化的竞争能力。
制造企业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它的产品决定的,产品开发是一项关键性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昂贵的过程。在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中,每年都要把企业总收入的3%~8%投资到产品开发中去。
从GE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让产品开发创造利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低成本运作,投入到产品开发的资金主要消耗在了人力资源上,如果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成本优势互补的产品协同开发,自然可以降低成本;其二,通过协同开发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那么,企业就可以快速开发出新产品、缩短新产品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由此为企业创造出利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teve Eppinger教授认为,GPD模式可以给制造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如下几点因素:首先,可以通过国际性的合作伙伴将设计和产品进行本地化;其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市场和客户,将触角延伸到全球各地;三是通过地区优势互补,实现低成本的运作;四是通过适当的技术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敏捷运作。
GPD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GPD成为切实可行的现实。最近10 年来,为了提高企业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制造企业广泛部署了CAD、CAM、CAE、PLM、ERP等信息系统,这为GPD提供了必要的启动工具。
只有当企业的信息系统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实现GPD。具体而言,GPD需要产品开发过程具有如下这些能力:
产品开发过程数字化。通过甩图纸和纯数字化的产品建模,产品开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可在各个地方和团队之间传递。正是这种流动性允许美国工程师在白天从事设计,到夜间把该设计传送到印度继续完成,到第二天早晨则准备好对其评审。当然,统一的CAD工具是GPD的前提,但是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要使用CAM、CAE 和可视化技术。
自动化。一个有效的信息和过程管理环境使公司能捕捉数字化的数据内容、可靠地控制其不同的版本和配置、管理并行的变更、自动处理产品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流动。像CAD 一样,信息和过程控制的基线是极端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了它才能避免在向全球产品开发过渡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瘫痪性的混乱。
全球化。引进基于Internet的协作技术能建立“虚拟团队办公室”,它能跨越地域的限制,实现数字化产品的信息共享。当协作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集成在一起的时候,企业就能与海外的合作伙伴共享企业信息,既提高效率,又不影响知识产权。
如何成功开展GPD
Schneider Electric是一家电气系统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其产品种类繁多,从工业建筑、学校到风车场、炼油厂、水处理设备和交通基础设施应有尽有。2004年,Schneider Electric的总销售额超过100亿欧元。在收入和支出几乎同步增长的形势下,Schneider Electric把它的注意力转向增加利润,并重点放在产品开发的效率上。
从Schneider Electric雄心勃勃的目标来看,小小的渐进式的改良显然无济于事。Schneider Electric需要在其产品开发的方法上做根本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中心是“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意味着从一组数量不多的基本结构开始创建新产品,而不是从零开始设计新产品。
Schneider Electric的具体做法可以为我国企业开展GPD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平台式产品结构
“基于平台的产品结构能缩短产品开发的时间、实现模块化设计、提高子组装件的重复利用率,并利用全球化的技术资源发挥设计的协作优势。”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教授祁国宁教授介绍说,“这正是中国企业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途径。”
Schneider Electric经过计算得出,通过把现有的组件结合到新产品中,它可以增加30%的市场份额,而销售额估计可以增加20亿欧元。为此,Schneider Electric 确定了5个产品领域,并为每个领域开发了核心产品结构,在每个领域内还开发了单独的技术模块。
2.产品开发过程转换
由于将平台作为新产品的组织结构,Schneider Electric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其新产品开发过程,以实现分布式产品开发所具有的效率。Schneider Electric重新定义了其产品开发过程,明确阐明了产品开发过程模块及其之间的接口。此外,对于可以在一个领域内或跨不同领域通用的子系统,还定义了一个可以识别这些子系统的过程。
Schneider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些产品开发阶段,每个阶段可以与其他阶段分开,这样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各个不同机构中定位每个阶段。
3.组织结构调整
要实现向基于平台的产品开发过程转变,必然要进行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Schneider Electric按照能力、平台和子装配件开发团队进行了改组,对关键性系统体系结构实行集中控制;负责产品体系结构的团队只留用必不可少的人员,由此精简了工作场所;根据客户的地点,把应用工程设计分布到世界各地,许多工程设计活动转移到海外低成本地区,从而减少研发场所的总体数量;同时,在产品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之间仍保持密切的协作。
篇5
关键词:网络化制造;本体;产品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TH166
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制造资源分布于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和组织内,并散布Internet,Intranet等网络[1]。传统的产品模型主要有基于几何的产品模型和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不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协同企业之间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产品资源信息。需要构建一种面向产品生命周期,能够在语义层面进行交互和协同的共享产品信息模型,以提高网络化协同产品开发的效率。
1 现代产品开发特点及建模需求
1.1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现代产品开发的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制造环境下,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市场,有效组织产业链资源,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现代产品开发过程呈现如下特点:
1.1.1 多领域、跨企业协同产品开发
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核心企业基于产业链构建企业联盟进行跨企业协同产品开发,适应全球化竞争和用户需求多样化。他们并行协同完成各自的开发任务,他们通过产品开发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建立紧密的协作和约束关系。
1.1.2 面向产品族的产品开发
产品和工艺过程存在大量的相似性,产品和零部件存大量重复使用的可能。开发人员利用现有产品和零部件的设计资源,实现产品的模块化和标准化。面向产品族的产品开发就是建立可变型的、模块化的产品模型,对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实施定制生产,从而减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1.3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开发
现代产品开发不仅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还包括制造、装配、销售、维护等过程。因此,产品信息涉及从市场需求到将产品交付给用户的全过程。产品开发不仅要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设计质量,还要考虑到缩短产品加工和装配的周期、降低产品加工和装配成本,甚至考虑到减少产品维护和报废后回收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1.1.4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开发
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许多企业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和大批量定制的产品开发模式。企业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事先设计或制造好的产品构件模块,通过产品配置过程形成满足要求的最终产品。
1.2 共享产品信息模型
在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主机厂与供应商围绕共同的产品模型进行并行协同开发。为了有效地进行网络化协同产品开发,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产品信息、过程信息需要共享和协同。这些信息包括:开发任务、BOM配置、零部件几何结构、尺寸参数、装配关系、质量状态、工艺工装、设计状态、设计更改、版本信息等。
2 基于本体的共享产品信息模型
2.1 产品本体的定义
定义1。产品本体,产品本体是一个六元组O=(C,R,H,F,X,I),其中C,R,H,F,X,I分别表示共享产品信息概念集、概念之间的关系集合,关系的层次关系,函数集合,公理集合以概念的实例集合。
共享产品信息概念集也是一个六元组,即C=(FC,PC,SC,DC,AC,CC)。其中FC,PC,SC,DC,AC,CC分别表示产品的功能、性能、结构、设计知识信息、产品特征信息和协同管理信息。基于本体的共享产品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共享产品信息模型
2.2 共享产品信息形式化描述
通过对共享产品信息模型的概念和关系进行形式化定义和描述,所其具有明确定义的语义。因此,在信息共享和交互时能够进行基于语义的搜索和推理[2]。采用描述逻辑进行定义如下:
2.2.1 产品概念的定义
令Product,Component,Part为描述产品信息的原子概念,其分别表示类产品、类部件及类零件的概念,其形式化定义如下:
2.2.2 产品特征属性的定义
型号、颜色、尺寸等属于产品的特征信息,定义产品的特征属性如下(其中)
??
??
2.2.3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定义
产品由部件构成、部件由零件构成,产品与部件之间以及部件与零部件之间具有有整体与部分关系,用partOf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
? ,
?? ?
?? ?
2.2.4 实例关系的定义
一个具体产品是类产品的一个实例,一个具休的零部件也是类零部件的一个实例。因此,实例关系instanceOf定义如下:
a:C或者C(a),表示a是C的实例。
3 结束语
本文以产品信息在主机厂、多个供应商、多个领域之间的传递、共享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共享产品信息描述模型,通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结构等信息进行形式化语义表达,使网络化协同制造各方的信息在语义层进行有效的交互、集成和协作。
参考文献:
[1]汤华茂,柏占伟,杨智慧.网络化制造资源的分布式语义描述模型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07):267-269.
篇6
一般企业虽然对新产品开发立项时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但没有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价值评估。就产品的生命过程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分析,可以相应采取适当的技术、销售、制造等策略,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一些企业虽然项目管理本身比较完善,但由于外部不确定因素不断变化,常常出现项目成本控制不住、周期拖长、项目范围随意变更等问题,导致项目最终结果与预设目标严重脱节等问题。对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动态的投资收益分析,可以揭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核心价值,考量企业本身的资源和新产品开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把投资评价结果关联到对高层决策管理人员考核上,从新产品立项一直到产品退出市场进行客观连续的经济性评价,建立从头至尾的新产品开发激励约束机制,严控方向性风险。笔者所在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考核上采用“442”模式,即按照新品开发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产品的考核时间(从立项起3年),以及不同的奖励比例(新产品超额利润的30%~50%),按照“442”的比例,即上述奖励额度中,设计及工艺技术人员占40%;市场人员占40%;其他相关人员占20%。该考核方法覆盖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行新产品开发项目终身负责制。
2建立高效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制
新产品开发战略从属于公司发展战略。企业领导层应首先明确企业的重点经营方针、经营领域和发展方向等公司战略。在此基础上,制定与总体战略相符合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明确新产品开发方向、范围和目标,通过组织机制为纽带将新产品开发人员组成责权利统一的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需要设立灵活的新产品开发组织——项目管理委员会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组两级组织。项目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项目管理的最高领导和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公司重大项目建议和立项评审;确定重大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审批项目实施中超出计划的各种资源需求;审批重大项目计划调整及其关闭申请;确定项目奖惩意见;负责协调研发、工艺、生产、供应、市场、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合作与配合,明确各环节风险责任。新产品开发项目组的主要职责是编写项目策划书;提出并确定项目组成员;组织项目实施,按要求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审批项目计划内费用支出;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或超出项目计划的资源需求;项目小组成员的绩效考核;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应用情况的跟踪和应用总结的编写;项目关闭申请的提出等。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项目运营的管理权。这种两级新产品开发组织机制,突破了从以往新产品开发项目交给项目负责人或由职能部门承担的局限性,避免了项目组由于忙于管理其本职工作,对客户需求、技术工艺与其他资源配置部门的协调难以胜任,需要配置的人财物资源得不到落实等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因素。
3建立新产品开发流程机制,系统化管理新产品开发活动全过程
合理地运用项目PROJECT管理工具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从新产品项目立项、开发、工艺试验、研究性试验、性能测试、型式试验、批量生产到销售,建立一套严格的新产品流程决策程序、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周详的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研发费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后由财务部门进行专户记账列支汇总,原则上不得突破预算;项目负责人定期提交阶段成果报告,项目管理委员会按季度评估,并对项目实施中的有关请求进行审议评价。这种全方位的细致的分析与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多次反复进行,由传统一次性决策转变为多阶段追踪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产品开发风险。
4建立技术与市场双向适应的市场开发机制,化解市场风险
新产品开发最大的风险在于营销组织和规划的不力,导致技术与市场脱节。用户的潜在需求创造产品技术开发机会,产品技术的发展也会主动引导消费者需求,市场和技术的双向适应性是保证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新产品研发周期与客户需求开发周期的结合点必须重合。否则新产品开发出来对接不了市场需求,或竞争对手通过仿制快速与市场接轨而给对手“做菜”。市场前期策划与市场推广应超前于新产品实体开发,并且应与品牌定位相结合;市场定位后对潜在客户推广工作应与新产品实体研发进度同步实施;在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中必须有市场开发费用预算,市场开发人员必须是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成员。
5建立联合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投资收益体制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体制主要是各自为战。实践证明,企业内部采用并行工程并和外部合作研发,可以极大加快新产品项目开发进度和快速进入市场。建立联合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法律形式规范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在联合研发协议中,明确原有相关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研发本身产生知识产权归属、许可权限;同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经济成本数据、制度资料、流程规范、技术参数、试验数据、技术方案、工艺要求、图表、音像制品等),资料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保存完整;新产品研发人员与本企业签订保密协议,防范技术成果流失。
6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研发项目与标准化制造结合机制,拓展产品服务价值
借用CAD、CAPP、ERP和CAE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研发阶段,从物料选择到零件选用尽可能借用现有标准物料零件清单,采用通用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标准化率,减少在制品种占用和提高规模化制造水平;产品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尽可能借用已有标准设计模块功能,在电脑上实现产品模拟装配、机械及电气特性动态分析,快速完成设计优化。利用智能单元、在线检测、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从客户角度出发,在传统产品上加入服务要素,建立服务性制造创新机制,为市场提供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实物产品和以实物产品为载体而搭载的各种技术和资源、服务等为客户需求创新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经营全过程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企业也从单一产品制造转变为向客户提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创新开发服务产品,创造新的服务价值。
7结语
篇7
摘 要 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是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小企业非系统性的单个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行研究,思考小企业因自身的各种因素,而在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构思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产品设计 设计管理 小企业 非系统性
目前,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之外,通过创新开拓市场是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之路,新产品设计开发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小企业与非系统性产品开发
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区别于大企业,在生产资料和人员构成相对规模较小,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环境适应能力强,对市场反应灵敏,有以新取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保持市场活力的优势特征;也有着需要较短投资见效周期,获取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不高,生存压力较大和死亡率较高的劣势特征。
寻求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小企业通常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小生产加工企业,从事某种或某类产品的加工、代工与销售服务,在获得了一定资本积累后,为寻求企业长期发展而进行自主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第二种是贸易企业,在通过销售贸易取得资本积累后,想通过自主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谋求进入产业链的高端和拓展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种是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导型的创业型小企业,通常想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将自己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或填补市场空白,谋求发展。
新产品因开发模式不同而特征各异,其中具有一定继承性和系统性,属于长期设计开发规划的产品,可以称为系统性产品。而单独、零散的,只是具有较强针对性或市场探试性,最初没有明确长远规划的产品可以称为非系统性产品。非系统性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一种单品设计与开发行为。在开发原型上,非系统性产品又分为有参照模型和无参照模型两种。它们在开发创新层次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设计开发模型上则有一定的差异性。有参照模型的非系统性产品,是小企业应用本身掌握的创新技术,对现有同类产品进行改良创新;无参照模型的非系统性产品则是小企业在没有同类产品情况下,以自有创新技术进行的全新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取得了成功,则很有可能成为后续产品的原型和参考模型。
小企业因为其资金相对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小,往往通过非系统性产品开发,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能够获得投资回报,使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因而,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是小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种常见形态。
二、非系统性产品开发的问题与解决构想
新产品设计开发在小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功与否甚至直接关系企业存亡。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涉及项目管理、产品的具体设计、成本控制,市场运作等内容,且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结果。
1.产品开发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小企业将自己手中的技术转化成产品的过程是一个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涉及产品开发目的设定与决策、具体的设计开发与评估和市场营销等内容。大公司能有相对完备的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小企业只是一个较小的实体,只能从事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专项工作,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都相对不完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相对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很多决策缺少科学评估,产品设计开发的项目进度管理不严格。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产品设计的开发目的与开发策略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成败。非系统性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对小企业而言通常是陌生的。同时,开发决策往往由企业所有人或者负责人设计并做出,决策者的个人能力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因缺少经验和缺少科学评估方法,易造成开发目标不明确,设计变更反复,导致影响延误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甚至失败。
专业人才缺乏是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新产品涉及造型设计、工程与结构设计、系统集成等诸多方面。小企业只具备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的人员,在掌握项目核心的前提下只能完成产品开发项目的部分工作,其他工作通常采取外包和协助等方式进行。因人员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会出现因本企业人员与非本企业人员配合不好、协助方工作进度缓慢等原因,造成项目整体进度缓慢,甚至延误。
资金很大程度上约束小企业的发展,产品开发的成本控制不科学是小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企业自身开发、委托或协助工作,如外观与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及产品推广等都需要成本。这个过程中,很多小企业“重制造,轻设计”,缺乏经验和认识不足,对成本投入与控制不科学,造成设计反复与成本增加。如现在小企业认识到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但认识深度不够,片面追求低成本开发,容易造成设计质量不高,反复设计等情况,增加开发成本。
2.非系统性产品开发管理构想
产品创新是将新产品的构想或生产程序首先作为商业用途[1]。非系统性产品的商业性质也决定了其需要一套科学的开发管理体系来保证设计与开发成功。针对非系统性产品的特点,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从开发目的、进度管理与评估、成本管理、产品形象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以科学决策明确设计开发目的
非系统性产品作为企业的单独产品,要考虑非系统性产品具体的特点,从企业本身出发,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地设定产品开发目的和整合开发策略。如产品对企业的重要性、市场定位,产品功能设定等。决策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对项目决策进行内部讨论,以确定产品开发的内部可执行性。另外,适当引入外部智力对决策进行评估,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如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与专业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师合作,听取对方的专业建议,及时调整设计定位与设计方向。
(2)制定项目进度管理和评估体系
决策初步完成后,需要制定设计开发的项目进度管理体系。非系统性产品作为一个单品性质的产品开发,需要明确其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制定详细的项目开发进度。在整个体系中,明确项目进度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并严格地按照项目进度执行,同时要能够针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可控地进行调整,争取市场的先导性。
在项目进度管理与评估体系中,可以构建对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和事件评估等三种评估方式。内部评估包括内部开发绩效评估与内部与外部配合度评估,即企业内部人员产品开发绩效、企业与外部人员的配合度评估;外部评估则包括项目委托评估、外部与企业协调程度评估,即项目委托实施效果及外部与企业协作能力的评估;事件评估则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单独事件评估,具有通用性。如产品设计创新设计中包含造型、工艺、功能等三个方面,在造型中就需要对造型中的形态、色彩、材质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建立形成良好的项目评估体系,细化评估标准,能较好地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开发过程中的失误,提高开发质量。
(3)用专业合作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
全面认识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科学合理成本控制管理的前提,也能同时避免“重制造、轻设计”的情况出现。深化环节管理,能更有效的控制成本。小企业在非系统性产品开发时通常是缺少经验的,需要大量的外部委托开发,与专业机构合作是减少成本和有效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专业机构和人才能够提供在其领域的专业经验与咨询,帮助及时弥补开发中的不足和缺陷,避免设计变更反复,降低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4)适当的产品形象定位
非系统性产品设计是一种产品创新设计,适当的产品形象定位有助于小企业产品开发的成功。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控制设计创新度[2],与同行竞争者进行比较和类似产品进行比对,能更好地对产品形象进行定位。同时,立足于长远发展规划,适当将产品发规划融入到非系统性产品中,有助于产品的后续开发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研究,需要针对企业的发展不断细化与深入。研究非系统性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管理问题,探讨建立和逐步完善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体系能更好地帮助小企业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李斌红为授牌仪式致辞。她表示,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在国内外急剧变化的环境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也迎来新的机遇。在从重视低成本大规模的“平面扩张”转向强调差异性多元化的“立体递进”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要优化“品种、品质、品牌”的产品组合结构,更要提升“技术和组织”的跨界与协同资源组合能力,因此,面对全面、开放的市场竞争,供给侧改革创新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肩负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纺织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职责,长期致力推动行业发展、产业升级、企业进步,持续不断地通过流行趋势研究与、产品开发咨询、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检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专业服务,为促进全行业转型升级与产品开发贡献力量。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纺织新材料产品创新中心’和‘纺织面料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李斌红在致辞中说道,“两个中心的成立,将对推动纺织新材料应用研究、纺织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纺织新材料是纺织产品创新的基础素材,是纺织纱线和面料创新的核心。据介绍,此次成立的“纺织新材料产品创新中心”将以新型纤维的可纺性研究、工艺优化、纱线结构创新与纺纱技术改良、面料时尚风格与功能设计等为目标,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快速开发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成为纺织新材料产品创新的孵化器。
创新型设计人才是企业产品开发的灵魂,强化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服务体系成为全行业共识。目前,我国纺织面料设计师普遍具有纺织技术专长,但在流行色彩应用、时尚风格设计、品牌策划与市场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07年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的推动下,国家社会与劳动保障部设立“纺织面料设计师”新型职业资格。9 年来,通过连续开展纺织面料设计师培训和鉴定工作,已经造就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新一代纺织面料设计师。而此次成立“纺织面料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将重点用于纺织面料设计师人才培养,进一步为国家纺织面料设计师培训与资格鉴定提供设施完备的教学考评基地与创新实践基地。
另外,在同期举行的“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 ―― 走进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活动上,来自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的专家和代表们对行业宏观经济形势、流行趋势与产品开发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纺织前沿技术进步与企业开发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产业发展部主任、《纺织导报》主编董奎勇,对“中国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展望”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表示,纺织工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包括了五大发展目标、六项重点任务、四个重点工程和五项政策措施,并就其内容作了详细分析。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主任、《纺织导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宝建分别从色彩、灵感源、织物呈现效果、风格演变以及使用的关键纱线等方面,对2017S/S SPINEXPOTM纱线产品流行趋势进行了详细解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分析师陈小倩进行了题为“2016年一季度中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的主题演讲,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纺织行业的景气感受、运行指标、市场需求和运行质效进行了详细分析。
篇9
[关键词] 虚拟现实新产品开发设计产品设计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技术、软件工程、硬件设计及控制工程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制造、医学、建筑等领域。将虚拟技术应用到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实现草图―效果图―结构图―模型全过程的交互和可逆,更会体现出它的很多优势,给设计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方式,极大地加快产品开发的进程,使设计者、消费者融为一体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一个高度逼真,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的虚拟环境,使置身于该环境中的人通过使用各种专用的传感交互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实体进行相互作用,达到交互考察与控制,融为一体的程度。将虚拟技术应用于产品的开发设计,本质上讲它是将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在计算机上构造的虚拟环境中虚拟地实现,其目标不仅是对产品的物质形态和制造过程进行模拟和可视化,而且对产品的性能、行为和功能以及在产品实现的各个阶段中的实施方案进行预测、评价和优化。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新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实现
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实现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1.虚拟现实硬件系统。简单的虚拟现实系统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设备来实现,只要能够满足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设备即可。但要充分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三个特征就需要专业的信息输入设备和信息输出设备。信息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数据手套、手柄等,信息输出设备包括高性能显示器适配器、单通道或多通道投影仪、立体眼镜等。
2.虚拟现实软件系统。要想让设计者和用户或者其他人员真正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临场感和沉浸感,首要的是建立一个与客观世界相符合或者与设计者头脑预想的设计方案相符合的虚拟三维模型,而且需要较真实的反映出产品的色彩、材质、光照等方面。要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从技术实现上可分为几何建模、形象建模和行为建模。
其中几何建模是可视化三维模型的基础,主要建立所需三维场景的几何构形。形象建模主要对几何建模的结果进行材质、颜色、光照等处理。行为模型主要处理物体的运动和行为描述,体现了虚拟环境的动态特征。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新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
1.产品的造形设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造形设计,可随时修改、评测、方案确定后的建模数据,可直接用于冲压模具设计、仿真和加工,甚至用于广告和宣传。
2.产品的色彩及材质设计。在产品的色彩及材质设计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直观地进行色彩和材质的选择与搭配,确定主调色和辅助色以及进行材质的确定。
3.产品的结构设计。设计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直观地进行产品结构设计,使用虚拟现实硬件和软件装备在虚拟环境中可直接指导操纵模型,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对虚拟产品原形的结构、功能、加工工艺、装配、生产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虚拟环境下的仿真,从而保证设计的可靠、高效。
4.产品的运动和动力学仿真,产品设计必须解决运动物件工作时的运动协调关系,运动范围设计,产品动力学性能、强度等,例如,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动作协调和配合是比较复杂的,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直观地进行配置和设计,保证工作的协调。
5.产品的展示。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产品广告具有逼真的效果,不仅可显示产品的形态,还可显示产品的内部结构,装配和维修过程、使用方法、工作性能等,尤其是利用网络进行的产品介绍,生动、直观,广告效果好,使人们能在城市、工厂、机器内部乃至图样和零部件之间直观地获取信息。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新产品开发设计中的作用
1.缩短产品开发设计流程,提高产品的成功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产品开发后,由于产品设计过程是数字化的,所以节省了传统设计中制造物理模型所需要的物质,时间也会大大缩短,而且通过使用虚拟技术让使用者直接参与设计,从而使产品在生产之前获得各方面的鉴定,这就为设计师改进设计、完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功率。如Mercedes―Benz公司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汽车。用户可按照自己的要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修改汽车模型的感受。
2.降低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和成本。通过使用者的直接参与,可以与设计师进行更好的交流互动,使用者与产品之间多了一些亲切的感觉,这就避免了产品只刻上某一个设计师的烙印。例如通用公司的新型电力机车。设计人员为用户提供的是三维数字化机车模型,若用户需要修改,可直接与设计人员一起对机车模型提出修改意见,使设计绘图的工作量比传统的绘图工作量减少一半以上。
五、结论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各生产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更要使产品的设计周期大大缩短以增多商机,在新产品开发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产品的完全数字化。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从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及材质,到动力学仿真,甚至于产品设计管理、产品展示等,虚拟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05)
篇10
关键词:产品化工程;科技队伍;配置模式
产品化工程要求逐步构建型号与产品并重的科研生产体系,形成一套满足型号高强度研制交付需求的、适应未来产业化发展要求的组织、研制和经营新模式。转变传统的基于“任务驱动”的科研生产方式及科技队伍配置模式,适应型号研制任务加重和客户需求转变。
一、产品化工程对于型号研制科技队伍建设的要求
根据产品化工程要求,采取以专业产品选用和系统集成创新为核心,以型号研制项目管理为主体的模式。建立与型号研制并行的专业化的产品开发队伍,系统规划队伍发展通道和配套机制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提升资源调配能力。
二、基于研发产出活动的专业化队伍配置思路
1、明晰型号线和技术资源线的配置关系,实现产品开发与型号项目队伍分离。突出型号线的产出,突出技术资源线的专业。型号线对产出和质量负责,而技术资源线对技术积累和人员培养负责。型号研制按项目方式运作,实行人员配的矩阵管理。对于基础成熟公共平台的型号,采用“弱矩阵”项目管理模式,将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资源线科技人员从型号项目队伍分离出来。对于新研的、技术复杂的型号,可采用“强矩阵”项目管理模式,配置完整的型号项目队伍,并按型号研制阶段动态调整人员配置。
2、区别管理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实现技术预研与产品开发队伍相对分离。技术开发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部分无产品平台的定制项目的技术开发,强调组织自主研究并掌握业界的成熟技术,构建技术平台,发现新的技术增长点;建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划,形成核心技术以主动引导客户,并在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同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以技术研究或承接技术攻关作为资金或利润来源;为核心产品提前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
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平台开发、内部共享模块及平台产品开发。产品开发强调立足于市场需求,要求准确、快速、低成本和高质量;以成熟技术和平台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在周期、成本和可靠性以及可生产性和可保障性上领先对手,在市场和财务指标上构建核心竞争力。
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的任务目标不同,技术开发着眼于技术和原理研究,而产品开发着眼于客户需求和产品质量。科技队伍建设鼓励加强技术预研和通用产品开发队伍配置,避免大部分科技人员在解决型号具体问题投入经历多,在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将缺乏内在动力,从事通用产品、共用模块研制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3、提高验证测试工作专业化,实现验证测试队伍与型号项目队伍相对分离。组建专职队伍,转变设计人员研发、设计与测试全程参与的职责分配模式,从重复性、程序化的测试工作中抽离出来;组建面向产品的,而非面向型号的测试队伍,强化测试设备的通用化、测试方法规范化、测试功能集成化。加强测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对测试技术和方法研究工作的时间精力,转变开发设计人员更注重于产品本身设计,忽视测试系统设计的问题。
三、科技队伍职责定位和通道建设
1.科技队伍职责定位。新模式改变了型号系统、分系统与产品研制的接口和责任关系,从型号队伍中释放单机型号设计人员并集约配置,重新调整验证测试工作的活动分配,各支队伍主要职责如下。
型号项目队伍的主要职责是以型号产品为核心开展的工作内容,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型号技术指标,完成跨产品或跨领域集成的总体方案设计,分解任务指标、参与技术方案评审、产品验收和交付。
产品开发队伍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新产品开发、更新换代产品研发和引进产品的国产化,并进行成熟度培育,并负责管理产品的核心技术,组织制定产品技术方案;按不同产品层次将发明、创新、研究和开发取得的技术成果、试验品转化为质量可靠、可稳定重复的货架式产品;根据型号研制任务要求,从技术货架上选取成熟技术,准确、快速、低成本地形成产品,并承担产品型号规划、新产品开发、产品成熟度提升等相关工作,为无共享产品或模块的新项目定制产品,组织开展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预研队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探索、研究与攻关,负责新产品发展路径规划及其应用技术开发,以形成技术和产品储备;依托重大背景型号项目,从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课题研究,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工作。
验证测试队伍的主要职责是主要负责测试与验证的工具、样例和环境开发,承担型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装配、测试、集成测试技术及故障诊断等工作,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技术参数、发现潜在质量问题。
2.科技队伍通道建设。基于专业化的队伍配置模式,人才发展通道以产品研发为主线,通道共设为六级,产品开发队伍由产品总设计师、产品副总设计师、产品主任设计师、产品副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构成,并划定职位晋升发展和队伍间人员流动规则。产品开发队伍新入职设计人员,需要熟悉技术方案和产品性能,优先从事产品测试工作,期满后再承担产品开发设计岗位;产品副总设计师原则上要求具有型号主任设计师或主任工艺师任职经历。产品开发队伍也是型号项目队伍总体设计师和主任设计师的主要人才输入来源,型号主任设计师和型号指挥原则上要求具有产品副主任设计师任职经历。
四、推进科技队伍分类配置实践的核心任务
1.强化任职资格管理,构建基于专业的发展通道。以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为基础,系统地构建技术队伍发展通道。强调以专业为主线,以加强专业或产品领域人才的培养、储备和选拔为导向。通过明确各职层的关键活动、任职条件,对科技人员进行等级认证和分级聘任,体现研制工作的层次性。明确个人发展的职位经历要求,形成跨队伍的流动规则,强化系统级工程师的培养,为队伍配置奠定基础。
2.基于产品工程流程重组,推动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模式转变。结合产品工程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优化,以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型号项目队伍与产品队伍分离,梳理并明晰型号研制中的产品技术方案决策、协调和状态控制的责任,新技术、新产品在项目中应用的审定责任,产品平台建设责任等。以薪酬导向为手段,逐步建立起导向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价值贡献的薪酬激励机制,鼓励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型号设计人员更多地从事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投入。
3.明确责任,完善评价与考核体系导向作用。根据型号项目管理责任,明确项目管理在总体和分系统集成研制、产品选用的职责与权力范围。强化项目经济责任,增强人力资源使用责任意识。引导型号项目关注重点的转移,将从目前的事无巨细转变为重点关注型号系统平台建设。根据产品供应单位的责任调整,进一步明确产品交付责任、产品质量责任、产品保障责任。建立对产品供应单位各技术资源部门的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强化技术资源部门关注平台建设和知识积累,提升技术和产品成熟度;关注提高专职从事技术开发人员比例,提升科技人员任职资格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周辉.产品研发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71-177.
- 上一篇:高职教育的现状
- 下一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