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一、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职业精神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比较大,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为满足就业的需要,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收入低,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急功近利,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缺乏理想,不愿奉献,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涉及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处理问题,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护士该怎么办等,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遵守职业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习实训期间,严格规范纪律,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唤起其职业兴趣。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宣传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此外,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司志敏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篇2

摘 要: 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类高职院作为培养医学技能人才的摇篮,既担负着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任务又担负着培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重任。素质教育的阶梯培养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划分为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优秀医学生。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健康教育 阶梯培养

素|教育作为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已经达成共识。各高职院正在努力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内容和模式。高职院的素质教育既有一般高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过程中,既要克服学生在校时间短、专业课程繁重的困难,又要考虑如何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卫生类高职院是培养高素质卫生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关系着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平。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及与专业相匹配的综合素质。在目前一些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和病人情感交流淡化的情况下,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的服务对象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1]。因此,构建阶梯培养模式,即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的三层次培养,在卫生类高职院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加强“四类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使学生成为合格大学生。

所谓“四类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这四类教育可以说涵盖了一名合格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定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阳光开朗的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的学生。学校成立以学工处、团委、思政部为牵头部门,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组织架构,通过理论课程+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

第一,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学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创造性地丰富卫生类高职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渠道、载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交融,不仅拓展和深化卫生类高职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而且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从而获得良好的、深入且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课程教学方面,统筹三门思政课的内容和实践学时,综合设计实践教学形式,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建康学子祭奠死难同胞烛光追思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新生入学宣誓仪式、第二届“我心中的最美”主题评选活动等;各二级学院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我先行”、“校园文明我先行”、“创优良学风,从自身做起”等教育活动。

第二,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有学者认为创新素质是职业素质教育之魂,创业素质是职业素质教育之势”[2],足见创新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方面,将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SYB选修课程。在教育活动方面,学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学院职业规划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职业规划大赛;组织学院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普及就业创业知识;举办创业讲座、大学生实创新实训项目申报指导讲座等,助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阳光普照,身心健康。课程教学方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基础与美容心理》、《心理基础与医学心理》、《医护心理学》等课程,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有针对性强的各专业心理学课程。教育活动方面,学院学工处(大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困难帮扶档案,做好心理帮扶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动力团辅活动、人际关系团辅活动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3・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为契机,开展主题班会、广场宣传、“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扩大教育与咨询功能的辐射范围;充分运用“心窗”微信平台,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支持学生建好“阳光舞社”学生社团,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有益心身健康的文艺活动。

第四,心怀感恩,励志成才。在课程教学方面,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感教育。在教育活动方面,按照“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励志树人活动,引导贫困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强化典型人物的助推作用,拍摄励志成才微电影“所有的天空都是你的”;举办“学榜样争荣誉、树新风创佳绩”学生评优表彰大会,优秀学生宣讲会,表扬先进树立标杆;举办“励志成长典型事迹报告会”,形成朋辈引航、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使学生成为优秀医学生。

高职院素质教育除了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以外,还应紧密联系职业特点,体现学生的职业特色,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鲜明行业特征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其职业操守,塑造其职业修养,使之感受到相应的职业文化环境氛围,为今后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卫生类高职院应针对学生的职业特点,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因为“医学教育除了传授未来医学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未来医生的人格、价值观和对生命所持有的态度”[4]。对于医学生而言,敬畏生命的态度、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的品格、仁爱的精神都尤为重要。因此,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学院“勤慎诚爱”的校训精神,开展以“天人合一”的生命教育为统领,以“医乃仁术”的仁爱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精勤不倦、谦和谨慎、至诚至信”的职业素养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勤奋的专研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医术、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不嫌贫爱富、不畏权势等从医基本职业素养。

学院秉承“勤慎诚爱”的校训精神,以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大平台为载体,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勤学、慎行、诚信、仁爱的优秀医学生。以“生命观”教育、“大爱”教育、传统医德教育为主题,开展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塑造自身言行美,争做优秀医学生”为主题的政治活动;开展“扬建康雷锋精神,树药院榜样力量”、“感受南京文化气息,体验大学充实生活”、“党建带团建,校地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等党团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的认知与应对调查”、“不同地区护士服务态度的比较”、“聆医院之音,践白衣使命”、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开展“暖冬行动”、“爱心义卖献爱心”等感恩系列活动,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开展“选择建康,就是选择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入学宣誓”等启动,明确医学生责任与担当;通过讲座“审美培养与海报制作”、“完美人生,从‘礼’开始”等,教育学生谨言慎行;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户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勤于实践、身体力行,感受生命之美、文化之美;通过诚信考试黑板报评比活动、诚信主题绘画比赛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通过“学雷锋系列活动”、“红十字周系列活动”、“慈孝暖暖帮”公益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护航者”建康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等,培养学生大爱之情;通过中医书法大赛、青春形象素质大赛等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

三、结合人才需求特点,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特征的优秀医学生。

在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各二级学院除完成学院人文素质教育规定动作以外,也可进行各自的自选动作。所谓自选动作,就是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特别是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职业需求,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向。

护理类专业重在“外塑形象、内修气质”。护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是护士,是“白衣天使”,除了“一针见血”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美的形象和优雅的行为举止。护理专业通过组织举办“护理礼仪大赛”、“书画大赛”、“读书沙龙”等活动,_展特色精英班教育,从意志力训练、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综合素质提高三个层面培养具有“乐于牺牲、勇于坚守、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等精神的优秀护生。药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药企,因此如何将在校的素质培养和企业的形象及文化相结合尤为重要。药学专业将素质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企业认可的药学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联合药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组织药企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宣讲活动、参加药企校园形象大使的评选等活动,紧密对接企业文化。医技类专业,如“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除了康复医院以外,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随着社会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刮痧、拔罐、推拿等社会机构蓬勃而起。因此,在教育学生拥有精湛的技能之余学院还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康复治疗技术的“建康养生堂”项目、“慧生活”O2O康复工作室参加创业大赛并最终获奖。卫生管理类专业,将来工作岗位很多是医院的文职工作,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字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学院积极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评选活动”、“纪念80周年学生手绘海报大赛”、“诚信主题绘画大赛”及演讲、写作、信息技术等竞赛活动,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各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培养出具有本专业特质的优秀医学生。

高职院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保证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使高职学生在“职业性”和“人文性”教育中保持平衡,获得完整健全人格,使高职教育脱离仅仅为机器而生产人的教育巢穴”[5]。因此,搭建素质教育的阶梯培养模式,从基本素质的培养到医学素养的培养,再结合专业素质的需求,不仅体现了卫生类高职院的素质教育特色,还满足了全面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雯妍.浅谈传统医德思想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融合[J].传承,2016(12).

[2]钟芸.当前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2013(11).

[3]佟晓露,袁江峰.生命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1).

[4]胡文华,张金凤,徐永良.人文精神是医德教育之根本[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5).

篇3

关键词 护理学 专业思想 稳定性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 Stability

——Tak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inking instability, i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nursing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professional confusion for students,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to help students with enhance confidence and smooth employment.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thinking; stability; investigation; reflection

1 我校护理学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

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本科专业创办于2005年,迄今已招收六批学生、毕业三届学生。从六批护理学本科生招生情况来看,每年均面临生源不足的状况。2005年,计划录取40人,第一志愿录取28人;2006年,计划录取40人,第一志愿录取26人;2007年,计划录取45人,第一志愿录取30人;2008年,计划录取32人,第一志愿录取9人;2009年,计划录取50人,第一志愿录取7人;2010年,计划录取52人,第一志愿录取8人;2011年,计划录取37人,第一志愿录取9人。每年第一计划录取学生分数为报考我校本科各分数段的最低档,计划不足部分均从非第一志愿学生中调剂。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09届毕业生只有56%选择从事护理行业,考取研究生的15名同学中12名同学选择非护理学学科方向;10届毕业生只有62%选择从事护理行业,考取研究生的13名同学中10名同学选择非护理学学科方向;09届毕业生只有61%选择从事护理行业,考取研究生的14名同学中9名同学选择非护理学学科方向。

从目前在校生的情况看,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等现象。一年级新生入校后提交转专业方向的人数比例较大,10级50新生中递交申请的有23人,11级60名新生中递交申请的有26人。

2 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1)外部原因。社会认同感不高:在当前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很多毕业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专业认同感不高:本身我国护理学专业起步较晚,而我校的护理学专业为新办专业,其他院系认同感小,部分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归属感,多数感觉被边缘化,造成不少同学情绪低落,感觉前途暗淡,产生消极懈怠的现象。

(2)内部原因:受社会偏见的影响,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因为成绩所限、为了进入武汉科技大学而填报护理系,但对专业并不了解、不认可、不接受,对护理学专业的认知不足,与其他专业学习强度和社会接纳度相比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导致对护理学专业兴趣不大,从而影响对专业的学习态度。

3 稳定护理学学生专业思想的主要措施

(1)以更加活泼生动的方法激发因志愿调剂和征集志愿入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邀请专业老教授和资深护士与学生交流,举行“我的专业,我的未来”系列讲座,介绍专业前景、指导规划未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我们积极推动护理学学生与医学院其他专业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加学生对医学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医科学生的归宿感;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护理系教学平台和实训中心,举办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举行护理征文、演讲、辩论和“护士节”文艺汇演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手段帮助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看到乐观的发展前景。对于本来就热爱医学、主动选择本专业的同学,在老师课堂教学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穿插医德医风及“南丁格尔”精神教育,用崇高的信念陶冶学生情操,使其感受自己职业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神圣与伟大,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最精密、最复杂的生物体,挽救生命的工作崇高而伟大;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实现对病人的责任和对自己的成就。专业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垂范,将对专业的热爱、专业责任感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共鸣,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内化为自身永恒的追求、建立起学好专业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

(3)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一方面,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护理教育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大力加强,应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