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化学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9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我校不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体系,培养多种类型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因而,随着大环境发展趋势和我校特点,我们必须优化整合适合农业院校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激活有利于各方面与各因素活力,提高全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探索和研究实际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1 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的现实状况

有机化学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应用性强和发展速度特别快等特点,有机化学是化学、环境、材料、能源、食品、生物、制药、农学和园林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部分同学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时感到有些困难,这是由于有机物的数量之多、记忆困难、结构方面复杂导致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副产物还比较多就难找到主产物等原因。另外随着现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减少基础课的学时数,增加专业课的学时数,这样就使得本来不断发展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增加和教学的学时数减少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更加突出。现在大多数教师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教学内容,表现为老师讲得快且很多学生当时清楚明白,同学们课上思考很少、创新能力就非常薄弱。所以培养多种类型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人才,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其寻找、探索和研究过程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过多注重本学科系统性,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结合不够,导致学生学习茫然,不了解有机化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关系,误认为有机化学对专业学习没有用或联系很少,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传统教学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因此,培养新世纪农业院校新型人才必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优化传统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效果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及培养创新能力人才。

2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农药学、医药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动植物学和园林园艺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科学各个领域,所以随时展,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模式整体优化和改革,构建适合于各个学科门类基础有机化学课程新型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与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关键。

合理优化整合适合农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公共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规律及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优化整合有机化学课程和灵活的综合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手段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对全校教学工作具有示范、辐射和推广作用。

有机化学是全校覆盖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每学期有7个学院2000名左右学生学习本课程,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服务;基础课教学质量、效果是教育评估部门重点考察目标,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水平评价,该研究工作可极大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既要解决重视知识的掌握,又要巧妙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探索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尽快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3 优化整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3.1 以五大模块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优化整合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充分研究考虑怎么去重组优化如此之多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凝炼教学内容,同时提炼出知识要点,才能够抓住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处理好现代化内容和经典知识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去完成有机化学内容优化整合,其目的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使有机化学能在有限的学时内适应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有充分的保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重组优化,分模块教学即绪论、立体化学、烃类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生命基础物质5大模块。通过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内容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具;然后以亲核取代、消除反应为核心学习卤代烃、醇、醚、脂肪胺;以亲电取代反应为核心学习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苯、萘、酚、芳香胺、杂环化合物;最后以亲核加成反应、负碳离子机理为核心的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同时包括生命物质基础糖和氨基酸等知识。这五模块教学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协调统一,它们又各自有所侧重,构成有机化学教学的整体。

3.2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需要,优化整合设计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把传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基本知识和不断更新的知识内容有机完美的结合起来,把有机化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论和谐统一起来,同时把21世纪有机化学内容和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整合联系起来。还要把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其科学发展的新知识有机协调统一,让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并提升他们的创新潜能。

由学生所学专业建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大纲要求,及时将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纳入课程教学并增加技巧、诀窍和能力等科技含量,确保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完整和谐统一。合理地、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和作用,目的是研究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更新和引入教研、教改成果为原则。利用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和研究型课程,激发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机化学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有机化学教学理念,组成完善合理的、科学可行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新体系。

3.3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有机结合

有机化学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优化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所以要把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日新月异的生活生产、新科研成果有机联系在一起,尽最大能力优化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根据有机化学教学内容适当地、适时地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或者已发明的专利协调统一结合在一起。这样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会激发学生学习时产生生动、深刻的印象,还会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学生们就会认识到科研成果的取得不是想象的那么难,这样就呈现出榜样就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此方法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学习内容高质量成功构建,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另外,把学者或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及其有机化学进展优化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将烯烃和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的内容优化整合在一起。揭示有机化学发展的规律性,引发学生到所学习的内容之中去发现理论知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找到获得。其实我们只要具有坚固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有端正的科学态度、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勤奋钻研,那么一定会有所突破和创新。

我们要坚持不断地将科研成果及时优化到教学内容之中,整合设计农业院校基础有机化学课教学内容达到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典型有特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有机化学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随时跟踪有机化学的科研成果,把科研成果优化整合到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之中,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精神的优化组合,达到学生掌握较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能力和较高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一批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 传统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整合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化科学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实现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为对经典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进行优化,适当补充化学前沿知识。根据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化学课程是学科基础和学科拓展的两大核心课程。优化整合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搭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体现为科学性、基础性、前沿性、可持续性,是对过去、国内与国外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比较和教学现状的优化,利用吉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教研课题研究机会,更新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探索、实施、尝试优化整合有机化学内容的新教学方式,实现全面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裴伟伟.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5):12-13.

[2] 罗颖,禹筱元,董先明.提高农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5):201-203.

[3]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基础有机化学(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 郑家茂,,潘晓卉.深化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14-16.

[5] 王广慧,于冬梅,侯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0,(8):215-216.

[6] Katie E. Amaral and Ivan A. Shibley ,Using Popular Nonfiction in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More Than Content[J], J. Chem. Educ., 2010, 87(4):400-404.

[7] 罗云清,刘文丛,钟双玲,赵淑杰.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4):22-25.

[8] 姚利民,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23.

[9] 陈红艳,廖蓉苏,胡伟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4):109-111.

篇2

关键词: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88-03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农学类各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机化学》也是报考农学类各专业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时数在不断压缩,而有机化学学科迅速发展,新知识大量涌现,使得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表现在该门课程中尤为明显。由于高中有机化学必修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牢固,甚至部分文转理的学生(茶学、茶艺等特色专业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有机化学,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难度加大,加上学习方法不得当,致使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直接影响了其学习兴趣。

如何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及课程学时数不断压缩带来的压力,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化学教师面对的新问题。

该门课程于2010年5月列为云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第七批一类课程建设项目。教研室以课程建设为契机,针对当前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在内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新体系。

一、更新教育观念,融入现代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较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的教育观念已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必备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更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研究传授知识的方法,更要注重探索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学时、重难点的深度及要求做合理的安排,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随时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适时调整讲课的难度、进度,最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二、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解决农科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我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本着“基础性、学术性、应用性相协调”的原则,进行了调整,目的是能使教学内容更为紧凑,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将经典的、具有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再学习奠定基础。

一是适当增加有机化学的新知识,为突出农学特色,注重与农科知识相关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

二是对于重复、简单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如:有机化学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内容较简单,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则是各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具体体现,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点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即解决了学时数紧、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知识点,调整了某些内容的讲授顺序。例如:把“次序规则”调整到烷烃去讲,有利于学生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把“诱导效应”调整到烯烃去讲,有利于学生理解马氏规则;把“立体化学”调整到“卤代烃”前面去讲,有助于学生对SN1、SN2反应历程的理解等。

四是针对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多、分布广、零散、庞杂,不易记忆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加强其规律性的总结,使学生通过掌握规律和方法,达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学习。

一是有机化学的物理性质,这些内容较简单,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则是各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具体体现,教师一般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点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用途”这部分内容,则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性质,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总结。可加深有机化学与农科各专业知识的联系。

二是针对有机化学知识点多、庞杂、零散、难于记忆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学完每一章后,都要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以思维导图(树状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和死记硬背。这样既可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又训练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是对于学生经常混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论,酸碱理论,有机化学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取代基效应等内容,则事先设置一些讨论体,课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这样可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主动认识过程来自主地构建知识。

四是对于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些重难点,例如: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有机合成的方法,电环化反应,立体化学等,则通过专题的形式来加强总结与归纳,通过不断地梳理,可增强有机化学内容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多媒体可解决农科有机化学历年来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多媒体教学不但可扩大教学容量,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还可通过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等效果,使表现困难的立体结构形象化,使抽象的化学反应历程可视化,这样学习内容更生动、有趣,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我们教研室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了适合我校农学类各专业学生实际的“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并获得了校级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树立“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仅起辅助作用,不能替代教师”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信息量的多少,课堂节奏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定,不能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同时注意发挥传统教学灵活、互动性强的优势,来弥补多媒体教学程序化、交流少的不足。多年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做到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利用网络平台,延伸课外学习

随着高校近年来的扩招,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且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在在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农科有机化学历年来存在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有机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延伸课外学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课堂讲授,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延伸。

我们建立了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该学习网主要面对农学类各专业的学生及从事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栏目: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验教案、课件、课后习题、考试、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园地、考研专栏,等等。其中较有特色的是“自主学习园地”和“考研专栏”。传统“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常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课堂讲授时精选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将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重、难点详细地进行讲解,为学生的再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借助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开辟了“自主学习园地”,自主学习园地中设置了“学习要求”、“内容概要”、“学法指导”、“例题解析”等,目的是课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和需要选定学习目标,拟定单元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不懂的还可通过交流平台随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对于学有余力“吃不饱”的学生,则通过开辟“考研专栏”,对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辅导。

六、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各高校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为适应改革要求,我们以“基础――综合――设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主线,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充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目前正组织该课程的骨干教师编写一本适合时代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突出农学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新教材,并已正式被立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

七、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我校《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沿用“期中+期末”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追求分数,在考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甚至部分学生考前要求教师划重点,考试作弊的现象履禁不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期中闭卷考试。为将学生引导到对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平时成绩占30%~40%,增加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学习小结,综合讨论等。例如:要求学生每一章内容学习结束后,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以思维导图(树状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对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些重难点,例如: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立体化学,电子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论,酸碱理论,取代基效应等内容,则事先设置一些问题或讨论题,课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建立了试题库,期末对基本知识点仍进行闭卷统考,实行考教分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也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必备的知识点。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将通过继续引进高学历人才或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或到重点大学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上措施进行改革,不仅缓解了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多、学时紧的突出矛盾,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江文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4]张敏,袁先友.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20(1).

篇3

关键词: 生物专业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更易于发现问题,并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由于实验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然而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而适当做一些改变。

生物专业与化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其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学习及实验技能的锻炼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做到游刃有余。生物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限,而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接受、消化这些知识。针对生物专业及其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及时去发现问题,尽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下面将主要探讨近年来我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的若干实验性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认识到生物专业的学生与化学专业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理论课程的难度。一些年轻的教师为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结果生物专业的学生反应较为吃力,这足以说明实验内容选择不当,难度偏大。因此,我们应当把重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作为生物专业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沿着由易到难,逐渐由简单基本操作向以合成、制备实验为主的思路进行转变。稍微具体一些就是将实验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拿过来让学生反复练习,详细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操作有无危险等。在学生逐渐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将基本操作与性质实验相融合,即从有趣的试验现象中提出疑问,动手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设计性的综合实验

前面我们采取的教学思路即是由基本实验操作到性质实验,然后进行合制备实验。经过这一过程的强化训练,学生应该从整体上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设计性的实验却具有更大的难度。这是因为设计性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它不仅包含大量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提供学生发挥个人想象能力的机会。从另一角度去想,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出一个实验题目由学生去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因此,为了完成给定的任务,学生便独立动脑,查阅相关合成路线,在众多的合成路线中还要有所考虑和取舍。然后,学生才能动手尝试合成。总之,这种设计性实验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借此设计性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来说,设计性的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属于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改进,即要紧紧围绕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针对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进行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够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不但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非常关键。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谨记,教师的角色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有机化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制药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所学的学科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该课程知识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几门课程的学习,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然而,有机化学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搞好制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学生即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能过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及教学实践,取得一些经验与体会,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对有机会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以供交流。

 

一、目前制药、药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有机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性强、分子结构复杂、反应众多、反应机理抽象的特点,因此学习难度较大,难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再者,存在着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时数一再减少的矛盾,所以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够扎实,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普遍感到有机化学知识不够用,解决后续课程中一系列问题出现困难。而且有机化学与后续课程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在“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方面仍缺乏一定的联系。此外,有机化学中的“药物”实例与中药、药化的联系也不够,如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有机药物中有着重要地位的生物碱、杂环化合物、萜类、甾体等都没有得到更多的介绍,至于如蛋白质、核酸、酶等就更少讲授,而酶化合物、蛋白质化合物在药物中有重要地位,也是新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有机化学教学的改进建设

 

1、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需把握好“重点内容与系统性”,有机化学教材的编排内容通常是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和制备等,侧重于各类化合物系统性介绍,若如此按部就班地讲授,由于教学时数不允许,会出现重点不够突出的情况,学生也会感到单一、乏味。因此,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有必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制药、药剂专业相对于药学、中药专业来说基础稍有差距,教学内容应以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化学性质为主线,弱化其他内容,选择回避与“药”专业相关性小的内容(如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删去过于抽象、深奥的部分(如重氮甲烷以及卡宾、苯炔中间体等),在教学中从结构特征入手,重点介绍主要的化学性质,分析透彻结构和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的归纳,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学生最终能通过结构特征分析其主要性质,由性质推测其结构,进行合成和应用,这样,既可突出重点,又保证了有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既能拓展思维,又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讲授效率

 

例如:立体化学基础和有机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只能用二维空间讲述分子的三维结构,即使借助分子模型,也难表现复杂分子的结构。而对于一个连续的化学反应更是无法用动态的方式对反应过程进行描述,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可使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形象化,亦可模拟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及反应中间体的产生与转化,使学生理解易、掌握快。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对于有着繁多的反应方程式的有机化学作用尤为明显,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增加教学信息量,有利于知识的引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必需”和“够用”的理论基础。

 

3、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恰当运用比较法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与技能互相作用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不断获取新知识、获得新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发学生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相互链接,使学生原有知识得以巩固,并产生新的生长点和能力。比较法是认识对象间异同点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各种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正确区分事物的类别,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有机化学的教材都是按照官能团分类来安排的,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运用比较法教学对新旧知识点进行比较,如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醇和酚、醛和酮等等。通过对前后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紧扣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强调与专业课的紧密联系,结合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等相关知识讲述,注重知识的融合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简单举例,苯酚很容易被氧化,无色的苯酚在空气中能逐渐被氧化而显粉红色、红色或暗红色,产物复杂,做药用果导片时,一方面药典规定要检测杂质,另一方面要注意贮存方法;讲解烯烃顺反异构现象时,可以结合维生素A,其可以防治角膜软化症、干眼症、夜盲症、皮肤干燥等,其结构中具有4个双键,全部是反式构型,如果其中出现顺式构型,则生理活性大大降低;讲解旋光异构时,对映体的生理活性不同,为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此知识点,可以举例,如上世纪60年代一种镇静药沙利度胺(中国在仿制时称作反应停),它不但是良好的镇静药物,而且孕妇服用它之后可以减轻孕妊呕吐反应而被她们乐意使用。很快发现,特别是欧洲,其中一部分生产的婴儿是缺乏上肢,手掌直接连在肩上的畸胎,亦称作为海豹儿。这一现象震惊医学界。后来发现,由于当时使用的药物是消旋化合物造成了畸胎,原因出自代谢转化产物。S-(-)构型体内代谢物可渗入胎盘,干扰胎儿的发育,造成畸胎;而R-(+)构型不会产生相同的代谢物,因而并不致畸,这样解释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与“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院校有机化学的特点。

篇5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总结如下: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编排与深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很多,但适合药学专业的不多。因此,应该编著相配套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系统考虑,不能盲目选用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辨证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适当压缩经典内容,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要突出医用化学的特色。这部分选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药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课堂讲授的内容仅限于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叙述性内容多于逻辑推理及理论探讨,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记不住”,所以需要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做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科书通常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应用等部分编写,而实际上反应和合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笔者针对药学专业要求不同,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般不作深入讨论,而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药学上的用途三者结合起来讲授。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教学将文、图、声、像、动画各种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虚幻的情景,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单糖、核酸的构型与空间结构时,可以采用模型配合教学。笔者还采用组织学术讨论会、转换师生角色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引入教学中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的方法,如:每学期举行1~2次知识竞赛,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竞赛题目有基础知识题和综合应用题,由老师精心挑选,竞赛方式主要有相互提问、知识抢答和笔试等。邀请本教研室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作评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注重实验课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课时不多,但它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思考:① 实验教学内容应突出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精心安排;②必须强调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反应的原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验讲义和实验室仪器及试剂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试验,认真记录,并完成预试验报告;③实验指导教师应能认真地讲解实验,要有必要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④认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要求记录真实,不得随意涂改;⑤实验结果,即产率和质量应符合指导教师的预定要求,否则应督促其重做;⑥实验成绩的记录应能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只根据实验报告随意给出成绩;⑦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业余时间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既是对实验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水平。将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先提出要求鉴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不是同一章中出现的,可设计几道不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书上提供的方法,自己设计鉴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比,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启发。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改革考试内容,完善评价体系

有机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强、灵活性大、应用广泛和发展迅速的系统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单纯地靠基本知识点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传统教育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体系上则采用了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考试合格,他们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应付方法。这种考试评定办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考试内容的形式应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试,在必须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考试内容的形式,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题。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的习惯,虽然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将期末考试分成闭卷和开卷两部分,闭卷只考最基础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查、会用。开卷考试题目提前一周公布,学生自己准备,考前采取抽签方式,面对老师和学生讲解并回答师生的质疑。将成绩评定量化,分成科学性、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几个指标。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闭卷和开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50%和20%。改革考试内容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下机械记忆和考试死记硬背的局面。

5 结语

有机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倡导和推行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级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21-22.

[2] 张玮,韩.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6):42-44.

[3] 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4] 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5):12-13.

篇6

教材的整体水平高于目前所用的生物类和医学类基础有机化学,但低于化学专业的基础有机化学。该书在编写的指导思想、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都有较大的改革和突破,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色[2]。编写教材的目的在满足学生有机化学知识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要知道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与知识为什么是这样。为此,教材将“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规则”应用并贯穿于所有章节[3-4],以培养学生逐渐掌握以结构为中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避免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教学内容和编排体系不刻意追求内容与体系的完整性,而是以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原则。例如,在介绍完各类单官能团化合物和一些重要合成反应(如周环反应)之后,在第十六章引入以单官能团转换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制备”。这种编排不同于现有其他教材的各章单独介绍的做法,避免了有些合成反应(如武兹反应)的过早出现,既达到对前面各章内容的复习和总结的效果,又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系统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共价键理论和电子效应理论为基础,以构性相关规则为指导和基本程序,以反应机理为重点。介绍反应机理时,不重要或不是很清楚的反应机理一般不做介绍,对重要的已经明确的具有普遍性的反应机理则一定要讲清讲透。例如,本书用较大的篇幅对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做了详细介绍,而不饱和烃的常规催化氢化反应、醇/酚类的氧化反应等机理则不做介绍或一带而过。英文专业词汇的补充为了便于双语教学,给出了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化学名词的英文名称。新发展学科与技术的介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每章的最后都附加了一些仅供学生自学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的介绍,如绿色化学、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抗体酶学、有机合成化学、不对称合成技术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如色谱技术;与相关章节密切相关的重要化合物的介绍,如生物碱、黄酮、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该教材难易适中,各章节内容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而广泛,有较大的专业覆盖面,可适用于各类应用化学专业以及对有机化学知识需要较多的生物类、医学类、制药类等专业的教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塔里木大学、渭南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使用,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量身定制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大纲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不同,课时的多少也不一样,专业侧重点也应当有所区别。我们收集了全国18所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其课时分配(表略)。调查中发现,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在理科化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稍作调整而制定的,这无法达到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此外,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18所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中,无论是总学时还是各章节的课时分配差异都很大,这不能满足新的课程建设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近10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其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表略)。

不断革新教学内容

调查中发现,各所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没有专业特色,自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在教材中安排了21章内容,划分为七大学习模块。第一模块为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从高中化学、大学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到大学有机化学的过渡性和共性的基础理论以及学习有机化学所必备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第二模块由第六章和第七章组成,分别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的立体化学和如何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三模块由第二到第五章、第八到第十四章组成,主要按照官能团分类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这是教学的重点。第四模块为第十五章,根据反应类型重点介绍周环反应。第五模块为第六章,该章是在学完各类有机化合物之后,集中介绍它们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不同单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对前面各章中一些具有重要合成价值的化学反应的复习、总结和归纳。第六模块为生物大分子,由第十七到第二十章组成,主要介绍与生物有机体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第七模块为第二十一章,是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学简介。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第四到第七模块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而选择讲授。以该教材为教学指南,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5点。(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效果。目标明确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不能单强调教师教的目标,更要让学生清楚学的目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一致,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的追求,形成教学合力[5]。我们从加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有机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对于每一章节,还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指出重点、难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都有针对性,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二)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例如,讲解命名时,重点讲述系统命名法,但也要提及习惯命名法和俗名法。讲解各类有机化合物时重点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制备等,化合物的分类和物理性质则应略讲或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能力也是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安排一些自学知识,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这样既节约了上课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略去部分过时和繁琐的内容,及时补充当代有机化学最新的科研发现和应用成果,特别是生物、材料、环境、能源、纺织等领域的交叉发展及应用,还应适当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标志性工作,力争把最新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和学习的劲头[6]。此外,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有机化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农药化学等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经典有机化学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可用性[7]。例如,自由基是生命过程、大气污染等有关问题中常用的一个术语;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已成为一种在加工工艺和材料科学中使用的新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合成技术等均可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当然它们所占时间很短,也许只有几分钟时间,而且不必每节课都涉及;但这些前沿问题一定要有,它们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四)导入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成型,大多是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较为枯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8]。教师平时应注意多收集和有机化学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将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引入教学,使课堂学习有趣生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中介绍有机化学在应用化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又如讲烯烃这一章内容时,介绍乙烯对水果的催熟作用,提醒学生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植物催熟剂,要求他们注意总结;讲解醇和酚时,结合过度饮酒对人体的危害,介绍红酒、白酒、医用酒精及工业酒精的区别、作用及危害,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安全教育。另外,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五)将绿色化学渗透到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绿色化学不仅是当前的热门话题,而且代表了化学的发展方向。课堂教学中把绿色化学与有机化学恰当地连接起来,在给学生讲解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自觉将绿色化学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进行强化,使学生自觉地树立起绿色化学意识。

篇7

关键词 高职护理 有机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中的有机化学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生物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由于普高热的持续升温及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扩招,使进入高职校学习的学生成绩相对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医用化学学习成绩差,尤其是医用化学中的有机化学部分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历来是医用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时有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学时不顾学生的实际现状,一味对他们进行灌输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加上有机化学知识的连续性,其中有部分内容未理解,会造成前后脱节,久而久之,将疲于应付学习,觉得学习医用化学犹如学“天书”(学生语)。因此,如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现状因材施教,改变目前学生学习困难的局面,值得医用化学老师探讨。近年来,笔者在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认为要上好医用化学课,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知识点,为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打好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强同课程教师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近年来,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如何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必然要求同一学科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借助集体智慧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在同课程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亦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反思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根据集体备课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去设计、发挥、拓展每一堂课,有针对性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分解、转化、代谢无不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组成人体的物质除水和一些无机盐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物。①因此,有机化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与医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通过提出这些与人类生活、与医学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逐渐成为必要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教学服务。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优势:(1)使有机物的结构以二维或三维形体形式生动、逼真、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形成视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2)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教学中适当穿插多媒体课件,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3)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动态变化,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交流互动时间更为充裕。(4)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有机化学教学中常涉及到有机物结构的书写和命名,在第一次系统讲解烃的命名时,为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可利用ISIS-DRAW化学软件,②预先制作相关的原子或原子团,见图1,先将常用的基团画好,如CH3,CH2,(CH3)2,CH,C,然后根据具体有机物的结构,将其拼接完成,如CH3CH2CH(CH3)2CH(CH3)C(CH3)3,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变换连接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做到触类旁通,达到正确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在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结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观察特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优势更明显。对各类有机物的特征,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十分醒目,并且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结构式进行变换,对学生进行当场提问,了解掌握程度,也可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4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篇8

对于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而言,这门基础学科,一般都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内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多,涉及到的面广,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因此知识点多而繁琐难以记忆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最大瓶颈。同样,对于教师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但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又必须与临床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相匹配,为此,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准备精选一些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内容,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对于一些经典的内容适当压缩,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有机化学的特色。

二、教学方式不断的改革创新

1.现代的高校教学方式已经基本完成了“粉笔加板书”到“多媒体”的转变。多媒体的教学将图片和影像融入到抽象难懂的理论教学中,这样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具体形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比如:乙烷的碘代,其反应的过程利用动画非常形象清晰的动态过程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变得直观而又形象,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化学反应的奇妙和壮观,从而增强了进一步的求知欲,也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如下弊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课的过程中更注重了知识的讲解而减弱了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存在课程进度加快,容量过大等弊端。可见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有利又有弊,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有机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古板的知识传授型转变到现代教育导向性,在教学方法中既要有所继承也要有所创新,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时效性。2.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高校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无论你听懂与否,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何况老师课堂讲授基础知识叙述性内容多而繁琐,需要记忆内容较多,学生往往苦不堪言,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用”。针对这一大难题,我认为应该改变目前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民主而又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1)教学中充实着与医学相关的最新科研动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精选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学生比较感兴趣。如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拆分方法;芳香烃和C60、石墨烯等材料的结构区别及其性质不同;简单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等。紧跟医学行业发展的潮流,不断充实有机化学与医学有关的新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注重理论阐述服务于知识应用,让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的关注度也会提升。比如在讲到《醇、酚、醚》一章中,让学生知道呼吸分析仪的使用原理是与醇被氧化的化学性质有关,并强调“醉酒驾车”的危害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含氮有机化合物》一章中穿插“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讲解三聚氰胺结构和性质,阐述其增添在奶粉中产生的危害。《羧酸衍生物》一章中可以结合糖尿病人晚期酮症酸中毒现象来教学。通过诸如此类的实例和医学现象的讲解,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明确学习有机化学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性。

三、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们教研室采取了如下有效的策略:(1)鼓励年轻教师去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我们教研室50岁以下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促进他们不断的吸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从而来提高整个教研室的学历结构,并为我们教研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2)开展了“一帮一”教学活动。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一个新教师组成一个互助组,支持和鼓励相互间多听对方的课,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从而促进教师间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适当增设一些与医学、预防、保健和环境相关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71-02

1 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必充条件

《有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提供必要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化学》的地位与作用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开设《有机化学》的必充条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和相关领域从事医学检验技术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正确理解《有机化学》教学的作用,予以恰当的课程定位,才能做到有目的教学和怎样教学。

1.1 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

医学检验技术主要任务是检测人体内基本(特定)组成的含量及其变化,而人体组成除体液外,主要组成为有机物,因此认识有机物,学习有机物的结构、清楚有机物的分类、学会有机物的命名,掌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因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性质。

1.2 服务于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化学知识,通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课程提供必要与必须的知识基础,本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提供知识基础,有些知识也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医学有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行业岗位实际应用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意识,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明确学习目标,达到培养实用型医学技术人才的目标。

2 以服务、实用、学以致用的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依据我院指定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打破学科界线,根据行业需求、岗位需要,本着《有机化学》的课程定位,服务于后续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为其提供必要和必须的知识保障,如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糖、脂、蛋白质等三大物质代谢的学习,提供糖、脂类、蛋白质的基本知识(分类、结构、命名、性质);为其他有机物代谢学习,提供所牵涉到的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的基本知识。

2.1 横向

后续课程直接需要的知识为重点教学任务,如:糖、脂类、蛋白质等,精学、精练,学以致用;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牵涉到为一般教学任务,如:杂环、生物碱等达到熟悉知晓。

2.2 纵向

本着实用性、基础性,基本分类、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基本命名为重点任务,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为一般任务(表1)。

3 紧扣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宗旨组织教学

3.1 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设置实验

根据专业和课程目标,保留基本的、实用性的、知识学习必须的实验,删除了与本专业联系不大、不需要或不实际的实验,如:制备实验、内容及熔沸点测定实验等。

3.2 重视基本实验技能培养

有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先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学习,还应承担学生基本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室基本技能的培训。如:(1)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试管、刻度吸管使用与读数(基本操作)。(2)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正确洗涤的方法与要求。(3)水浴的操作与要求。(4)加热的基本操作与要求。采取两人一组,人人动手,人人操作,人人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3.3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联系生活、医疗实际,设置最适宜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剖析问题本质,寻找解决问题切入点,进而引入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如对单糖的学习(表2)。

3.4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将一些有综合性的、易混淆的并且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内容,以问题形式交给学生,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教师最终引导学生炼讨论课结果,将其整合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如脂类教学中,在学习油脂后,对类脂学习采用讨论式教学,提出两个问题交给学生:(1)脂肪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卵磷脂和脑磷脂,二者都属磷脂,那么二者又具有什么样结构,性质及生理、生化意义?(2)随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高血脂病人越来越多,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是血脂的二项重要指标,特别是胆固醇增高,患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大,胆固醇的结构,性质,检验方法及生理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通过讨论:(1)正确认识卵磷脂,脑磷脂结构,二者的结构、性质,生理意义异同点。(2)认识胆固醇结构、生理意义及检验方法,了解甾醇类其它衍生物,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学的内涵要融入新观念、新问题、新要求,与时俱进

教师要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教学的内涵应及时融入新观念、新问题、新要求。

4.1 引入安全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将实验安全贯穿于所有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应对事故能力,加强环保教育。如:(1)防火、防电及着火事故应对与处理。(2)腐蚀试剂的使用及灼伤的应对与处理。(3)有毒试剂、刺激性试剂的取用及防护措施。(4)加热的正确方式及烫伤的处理。

4.2 引入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废弃液的回收与正确处理;在学习到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时,联系房屋装修材料、化工类工厂废气、废液排放对人体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检验行业常用的一次性物品的收集,引入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4.3 引入食品安全教育

《有机化学》很多内容和知识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既可丰富学生知识的内容,又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食品染色剂、添加剂的成分、性质和危害,引入食品安全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4 引入责任感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检测项目要求结果精准,所以对每一次实验结束后,不仅要书写实验报告,特别强调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是培养学生追求结果精准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正确予以课程定位,清楚课程的任务,适宜取舍教学内容,紧扣职业教育特质,与时俱进、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才能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2] 蒲泉州,李晓阳,蒲泓江.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基础教育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

篇10

化繁为简、因势利导地创新教学方法

1.注重形象化教学。有机化学中难懂、难理解的概念比比皆是,改进的方法是尽可能将其形象化,其中,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同学理解最简单有效。如学习烯烃及苯的结构,介绍π电子云将其比喻成两只香蕉和两个连续的面包圈分布在σ键平面的上、下方一下子就生动起来;再如学习用丙二酸酯合成指定结构的羧酸,讲到是先引入大基团还是先引入小基团时,可列举搬家时是会先搬大家俱进屋还是先把小东西堆满屋来形象说明,这样,空间阻碍影响反应性能的原理,以生活常识比喻就迎刃而解,需要注意的是,形象化教学的关键在比喻要恰当、通俗,片面追求形象化去生拉硬扯,画虎不成反类犬,效果适得其反。2.增强直观化教学。有机化学反应本身比较抽象,但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变得具体化、简单化,如学习杂化轨道理论、烷烃的构象、反应历程以及各种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的反应等,语言讲述艰涩、深奥,苍白无力;图片展示不能所示动态变化,而将其制成三维动态画面展示结学生,这样既可以使内容更加直观、更清楚、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为高职有机化学直观教学拓展很多空间,开辟许多新路。3.应用实际化教学。认识规律总是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单从理论上讲解,有机化学的现象和原理普遍存在难记、难懂,这就需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事实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有机化合物,人们赖以生存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木材、煤、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化妆品几乎都是有机化合物。可以说,有机化合物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的必需品[5]。因此,极有必要将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如家居装潢材料所用的有机溶剂不少是有毒的,有的甚至是剧毒,分析其成分可正确选择装潢材料,再如菠菜含有草酸,豆腐含钙较多,两者一起炖会生成草酸钙,长期食用易得结石,乳品或鸡蛋清等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可与汞盐结合成为变性的不溶解物质,可以此阻止有毒的汞盐离子吸人体内,防止汞盐中毒。如此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入有机教学课堂,不但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有机化学,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增强学习动力,而且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易懂易记,也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基础。4.开展示范化教学。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演示实验、虚拟演示实验或仿真训练,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枯燥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示范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加深理解、加深记忆。5.重视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是客观现实,教学中不能强求一律,必须点面结合,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低的同学要根据他们程度个别辅导;对存在自卑、失落心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握其心理特点,加强沟通疏导,防止经产生厌学情绪;对思维活跃,上进心强的学生,要帮助其开拓视野、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技能。6.推行多元化教学。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质疑能力和发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实行多元化变式教学,其中包括导学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回答)和学导式(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通过辅导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积极性)、结合讲授式等多种形式[6],在师生互动中开发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传授必要的质疑策略,有的要引导学生问原因,如醇的沸点为什么高于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烷烃、卤代烃,而低于分子质量接近的梭酸;有的在找异同。如烯烃和炔烃同属不饱和烃,醛和酮互为同分异构体,这些物质性质上有何异同。多元化教学核心在问题设计多样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最终目的在将学生的单向、线性的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非线性的思维活动。

改进考试方式,注重能力评价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应试教育产生后果也造成了高职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不良习惯。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要有考试方式的改革来配套和促进,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那么有机化学考试的目的也要强调注重能力评价。如今对高职学生的考核和考试方式已走向多样化,有开卷与闭卷,有笔试与操作,有标准化考试与个别能力考核等等,事实上各种形式都各有利弊,笔者认为。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应齐头并进,不分轻重,其中,理论考试中对有机化学课程要求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只宜采用闭卷考试,成绩比例约占60%,有关有机合成、推导有机化合物结构这种综合性比较强的考试宜开卷考试,成绩比例约占30%,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参考书,学会查找网络资料,培养分析思考能力,平时作业、学结等占成绩的10%。实验教学的成绩是单独列出为100分,既要检验学生单独的操作水平、技能和对实验的态度,还要注重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考核。改进考试方式,目的不仅仅在强化评价方式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总结,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总之,改进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办法和途径多种多样,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但目标必须明确,那就是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切要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作者:彭经寿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