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

篇1

【关键词】 炎琥宁;病毒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90%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炎琥宁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在将作者应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应用病毒唑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治疗的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采用炎琥宁治疗)和对照组15例(采用病毒唑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其中,普通感冒8例,急性扁桃体炎9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咽峡炎5例,急性感染性喉炎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增高,部分见中性粒细胞偏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观察组用炎琥宁注射液5mg/(kg・d)静脉滴注,1次/d缓慢滴注。两组均使用对症治疗及酌情使用抗生素。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标准

①痊愈:体温在24~48h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正常;②显效:体温在48~72h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③有效:体温在72h以后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④无效:用药5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仍有发热,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加重[1]。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两样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15例患儿中治愈14例,其中显效11例,有效3例,另外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5例患儿中治愈12例,其中显效9例,有效3例,另外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

2.2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及血象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消失或改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及血象恢复时间对比(x―±s)

3 讨论

篇2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儿童;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hcumoniae,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直接黏附于人体呼吸道黏膜,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呼吸道炎症,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但是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临床症状较轻,阳性体征较少,临床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另外由于抗生素使用增多,导致病原体发生变异,出现耐药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本文通过分析1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儿童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5例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5±1.6)岁;对照组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3±1.4)岁。所有患儿均经我院专科医师检查,并行儿童胸部CR检查以及支原体抗体检测,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排除患有肺结核、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过敏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3638;生产单位: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30mg/kg・d,每日一次,共治疗2周。

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197;生产单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10mg/kg・d,每日一次,治疗3天停4天,共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作出评价,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咽痛、咽部充血等症状消失,肺部无干湿音等阳性体征;有效:体温下降,咳嗽咳痰、咽痛、咽部充血等症状得到改善,肺部干湿音等阳性体征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好转后又反弹。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儿童,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直接黏附于黏膜组织,引起人体细胞膜表面抗原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诱导了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广泛炎症[3]。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相比,没有严重的炎症渗出、化脓及组织损害,所以导致该病的临床症状较轻,阳性体征较少,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则危害较大,会威胁到患儿的呼吸道及肺部功能,严重的会导致慢性呼吸道感染甚至哮喘,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恢复[4]。

本文对患儿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所有患儿均为阳性,从而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对患儿行儿童胸部CR检查,发现患儿感染图像多为局限性,且形态多样,主要表现为肺纹理粗重模糊影像。通过上述检查可弥补该病诊断过程中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少所造成的缺陷,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在治疗方面,本文对比了红霉素与阿奇霉素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同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中红霉素是传统治疗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其疗效较好,但是红霉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且易发生恶心、腹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儿童,药物副作用较大。而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药效稳定、组织渗透性强,且对肝脏无损伤,不良反应较少,适宜儿童治疗。本文通过分析1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得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厉敏香,范铮,方成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996.

[2] 饶敏,刘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07.

篇3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诊断; 咳嗽; 发热;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在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患儿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反复发生,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患儿500例,其中男328例,女172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2岁;农村患儿408例,城镇患儿92例。500例患儿均以RRTI为主诉就诊,病程、病史长短不一,最长的病程10年之久,最短1年。平均呼吸道感染年发病率最多10次,最少7次。临床表现为患儿反复咳嗽,发热,痰多,食纳欠佳,消瘦,大便干燥,伴有汗多,夜间磨牙、口臭,腹疼腹胀,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幼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好动,爱哭闹。年龄偏大的患儿由于RRTI,经常需要治疗而影响身体发育和正常学习。3岁以下的幼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有所上升,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较学龄儿高。RRTI患儿伴随的临床症状还有迁延不愈的病毒性角膜炎等。

1.2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标准:0~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3~5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1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2]。注: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间隔7 d以上: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成立,需观察1年。

1.3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及血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幽门螺旋杆菌、呼吸道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支原体IgM抗体,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必要时拍胸片,做血常规以确诊呼吸道感染时的临床症状。

1.3.1 血清微量元素 锌元素

1.3.2 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 IgG正常值为8~14.4 g/L,IgG低于正常值202例;IgM正常值为0.8~1.85 g/L,IgM低于正常值81例;IgA正常值为1.14~2.26 g/L,IgA低于正常值140例。

1.3.3 T细胞亚群(细胞免疫) 由于实验室条件及试剂等因素仅做了100例,其中CD3正常值65%~78%,CD4正常值40%~51%,CD8正常值23%~33%,94例患儿低于正常值,6例正常;CD4/CD8正常比值1.2~1.8,其中有4例正常,其余96例均在1.2以下。

1.3.4 幽门螺旋杆菌IgM抗体(方法为生物芯片法,检测结果为定性)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参考值为1.243~1.247,>1.243的68例为阳性。尿素酶参考值为1.265~1.277,>1.265的166例为阳性。空泡毒素相关蛋白参考值1.193~1.201,>1.193的143例为阳性,其中以上3项均阳性的46例。

1.3.5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450例患儿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提示胃黏膜增粗、紊乱、胃黏膜病变有381例,69例患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在正常范围。诊断胃炎的患儿381例。

1.3.6 呼吸道病毒系列 在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及时做病源菌检测: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很高,500例患儿90%都患过支原体感染。368例患儿检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EB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结果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过程,以上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也很高。有的患儿出现几种病毒同时感染的现象。

1.3.7 血常规检查 500例患儿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在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淋巴细胞高于正常值,尤其在病毒感染时会出现单核细胞增高趋势,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

1.3.8 X射线检查 258例患儿X射线检查:在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胸片提示肺部炎症改变,学龄儿及年龄较大的患儿大叶性肺炎、阶段性肺炎多见,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可多次发生。

2 讨论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机体抵抗力强,身体强壮,不容易发生疾病[3]。在RRTI的患儿的临床分析中不难看出,影响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儿的生理特点来看,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比成人多,可是RRTI的患儿多数伴有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纳差、挑食、时有腹痛、夜间磨牙、口臭、大便干燥等症状,严重的影响小儿营养吸收,加上经常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加重了以上的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从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必须引起重视,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东汉张仲景也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以上论述有力地证实这一点。脾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而导致小儿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异常。从实验室结果可以看出:脾胃虚弱不仅仅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可影响小儿全身的多个系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由于营养吸收不良导致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RRTI发病率增高。小儿的生长发育依赖脾胃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只有营养丰富、吸收良好,才能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达到阴阳平衡,正气存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4]。

另外从微量元素的分析来看,RRTI的患儿血清锌、铁元素均低于正常值,锌和铁元素均有增强呼吸道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是缺铁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另外由于消化道疾病影响了以上元素的摄入和吸收,进一步加重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以上患儿的微量元素分析血铅的增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来自陕北地区的患儿,在煤矿和油田生活环境中,不少小儿血铅超标,血铅增高同样影响免疫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呼吸道免疫功能:以上患儿呼吸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低于正常值,所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再一次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在原本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上尤如雪上加霜,有的患儿处在长期的感染状态中,咳嗽持续3个月甚至半年不愈。当然3岁以下的小儿处在生理性的免疫功能低下期,他们的健康状况更需要保护。

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近几年来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持续增高,本院仅能检测5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EB病毒。其他如微小病毒B19、人类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等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暂不能检测。病毒引起RRTI往往会出现合并症,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脑膜炎等严重病变。500例患儿在呼吸道感染发病中病毒感染(一种病毒或两种、三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90%以上。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祖国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观念,开创了人类预防医学的先河,“治未病”提出了预防为主,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5]。预防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3] 叶礼燕.儿科辨病专方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

篇4

关键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在由敏感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推广应用,相比于低剂量分次给药法,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在感染疾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1],国内众多医师逐渐接受并应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本组研究选取8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3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医院获得性肺炎6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鉴定其临床病症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喹诺酮类药物禁忌症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平喘、祛痰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静滴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北京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给予500mg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特别注意每次滴注时长不低于60min。对照组患者行莫西沙星(拜耳医药公司生产)静滴治疗:给予400mg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滴注时长不低于90min。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并结合X线及CT检查,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三级:治愈:临床病症及体征全部消失,病原菌转阴;有效:临床病症、体征、胸部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及痰菌检查指标中有3项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病症无明显改善,改用其它抗生素药物治疗[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相关资料行t或χ2检验,用P

结果

2.1两组临床病症改善效果比较 两组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发热及白细胞病症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咳嗽、咳痰、发热及白细胞指标等症状改善效果相似。

2.2两组患者总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支气管扩张、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痰菌检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痰菌阳性者31例,痰菌清除率达77.5%,对照组痰菌阳性者32例,痰菌清除率达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这里需要补充数据]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2例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经降低滴速处理后缓解,1例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1例白细胞减少,未经处理病症自行减缓,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出现2例腹胀,1例头晕、失眠,1例静脉炎,不良反应率为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较为复杂。临床上多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临床实践证明,莫西沙星具有较强的肺组织穿透性,安全性与耐受性十分良好,疗效已得到公认,当前,莫西沙星已经成为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理想药物之一[3]。所以本组研究将莫西沙星作为对照组,比较探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次研究所选取的80例感染患者包括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等患者,疾病治疗难度较大。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过程中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及拓扑异构酶IV的活性来发挥抗菌功效。临床上发现高剂量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局部反应,只要严格依说明书减缓滴注速度即可避免。有学者认为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血液浓度越高杀菌功效越强,因此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更为科学性。但是本组临床数据统计发现,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静脉滴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与静脉滴注莫西沙星药物治疗相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无显著差异,均是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总之,本组研究与相关临床研究都表明,大剂量的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药效发挥过程中组织穿透性较好,可以在肺泡及支气管上皮组织中积聚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进而具有较高的杀菌功效,其不良反应较小且可控,可以作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理想药物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邹家龙.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26(02):214-215.

篇5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心内三科

喘息性支气管炎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特性,部分病例可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也是婴幼儿诱发反复喘息常见病因[1],为了能够充分掌握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变化,作者对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儿童年龄< 3 岁,既往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 3 次; 本次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喘息,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查体:两肺部可闻及干性啰音及哮鸣音;胸部平片示:两肺纹理紊乱,无斑片状及絮状阴影。病毒感染指标:外周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血清IgM 抗体阳性,痰培养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2~2013.03符合入选标准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6月~3岁,平均18岁;依据疾病程度将78例分为轻度喘息组50例,重度喘息组28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健康体检组。

13 检查方法及观察内容 观察内容:对入选喘息病例急性期、恢复期、临床痊愈期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并对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健康体检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值观察比较。

检查方法:采取患儿2 ml静脉血,离心5 min(4 000 rpm/min)取血清低温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 ELISA 法定量检测血标本Eotaxin、MCP1;试剂盒来源于晶美生物(深圳)工程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检查结果 对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健康体检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值观察,健康体检组检测值明显低于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经统计学比较P

22 喘息性支气管炎分期观察 对入选喘息性支气管炎分期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值,并进行比较,急性期Eotaxin、MCP1检测值显著高于恢复期、临床痊愈期经统计学分析P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2 岁以内小儿常见到的以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本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特性,部分病例可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大量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出现喘息,严重时诱发哮喘发作。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位于人第17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2],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是嗜酸粒细胞选择性化学性趋化剂;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由结构性细胞(如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产生,呼吸道内主要由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产生;抗原致敏后由渗出性炎症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产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特异性结合嗜酸性粒细胞CCR3 受体[3],对嗜酸性粒细胞强烈的趋化作用,促进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从而促进炎症部位募集、活化,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并且Eotaxin能够促进[4]白三烯释放,嗜酸粒细胞神经毒素(EDN) 释放,加重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并且促进了气道高反应的形成。

通过本次各组病例观察,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在急性期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显著增高,明显高于恢复期和临床痊愈期;根据病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随着疾病程度加重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正常体检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与气道高反应程度呈正相关[5];证明了对喘息性支气管炎进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检测可以对疾病程度及临床分期进行指导。

参 考 文 献

[1] 邵美娟.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otaxin、MCP1 测定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233.

篇6

摘要目的:评价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呼吸系统感染患者500例,给予注射清开灵(冻干)1200mg/d,静脉滴注,每天1次,5~7天为1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1.6%。结论:清开灵(冻干)是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关键词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 呼吸道感染

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4月应用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治疗呼吸道感染,现将资料完整病例500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入选病例标准:①符合第6版《内科学》有关章节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岁以上。③伴有发热的上、下呼吸道感染。④1周内无应用抗生素及同类成分药物史。

排除病例标准:①年龄小于16岁。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重症、危重症感染。④清开灵(冻干)试敏阳性者。

病例全部来源于我院急诊留观室和住院患者,共500例,其中男196名,女304名,年龄16~74岁,平均40.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18例,急性支气管炎124例,肺炎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62例。

观察方法:使用的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1200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注,1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联用其他抗炎药物。发热者不予退热剂,仅嘱多饮水,39℃以上者予酒精或冰敷等物理方法降温。

观察项目:①每日记录体温、咽痛、咳嗽、咳痰症状、咽、扁桃体充血肿胀及肺内呼吸音、音等体征变化。②用药前及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胸部X线、肝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③记录不良反应,因不良反应停药者,计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用药5~7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用药5~7日,病情明显好转,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异常辅查指标接近正常或上述4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用药5~7日,病情有所好转,临床表现部分消失,异常辅查指标有所改善,但不够显著。④无效:用药5~7日,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所加重。

结果

结果与分析见表1。

观察组治愈388例,显效70例,总有效率91.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最好达100%,COPD急性加重疗效较差,与COPD患者病程长、反复用药、可能有耐药菌生长、菌株复杂均有关。

各种症状、体征及血象、CRP改变情况见表2。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症状均有显著疗效,可达85%以上,尤其对上感发热疗效更为显著。随着感染控制,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CRP均明显恢复正常范围,有效率几乎均90%以上。

不良反应:观察病例仅在开始进行时有3例病人输注速度过快,达100滴/分钟(5ml/分)以上时出现输注部位疼痛,调整输液速度40~60滴/分后症状消失,以后用药患者控制输液速度在60滴/分以内未有发生疼痛者。全部皮试阴性者,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未见各系统不良反应症状,无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异常改变。

讨论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抑菌抗病毒作用,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鼻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篇7

【关键词】 头孢噻肟;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是心血管科及内分泌科临床常见病症,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1]。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多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由于临床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 使耐药菌株随着增加, 这导致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困难增加[2]。研究显示, 头孢噻肟对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本文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行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分组比较,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每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为49~82岁, 平均年龄为(59.41±1.2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 女性患者33例, 年龄为20~69岁, 平均年龄为(61.25±1.34)岁。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罗音等症状, 两组患者入院均进行常规检查。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进行治疗, 将2 g头孢曲松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 给予静脉注射治疗, 给药1次/d, 7~10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凯福隆、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治疗, 将2 g头孢曲松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 给予静脉注射治疗, 给药1次/d, 7~10 d为一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4]: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检查结果完全恢复;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但检查结果半数及以上未恢复;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缓解甚至有患者出现加重的情况。总有效患者数为治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 P

2 结果

2. 1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 实验组患者的无效率为2.5%, 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为10%。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及无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 1例患者发生皮疹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且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均自动消失。

3 讨论

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临床普遍具有病情较重, 免疫力低下, 多数患者卧床等特点, 因此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易引发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 组织器官功能相对退化, 因此, 普遍采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头孢噻肟是头孢菌类抗生素, 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5]。头孢噻肟具有抗菌活性强, 抗菌谱广, 安全性高等特点, 可以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6]。

本研究显示, 针对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及无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晓春.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17(1):31-32.

[2] 鲁社玲.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RP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3, 32(20):119-120.

[3] 高国立.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15):175-176.

[4] 李永芝,杨春华,刘玉芝,等.头孢硫脒治疗42例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合并呼吸道感染应用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09,7(6):69-70.

篇8

[关键词]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12-0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90%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易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故应早期给予有效治疗[1]。由于小儿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对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其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采用炎琥宁治疗3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8±3.2岁。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改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并与同期给予病毒唑治疗的3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 ①急性起病,病程≤3天;②体温≥38℃;③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声音嘶哑等症状;④年长儿可诉头痛、咽痛及全身酸痛等;⑤体检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算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之间。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对症治疗及酌情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mg/(kg・d),1次/d,静脉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3] 痊愈:临床咳嗽、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肺部检查正常。显效:临床发热、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但仍然有轻微咳嗽等轻微临床。有效:体温在37.3℃以下,肺部有轻微的感染症状,但咽部水肿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也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多发感染性疾病,任何季节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发病较为常见[4]。由于小儿上呼吸道鼻腔短小、没鼻毛、血管丰富及粘膜柔嫩,咽鼓管部宽且短,咽部狭窄、垂直喉部呈漏斗型且软骨发育较差,淋巴组织丰富,并且鼻泪管短、开口瓣膜发育不全等特点,而且小儿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婴幼儿时期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

炎琥宁是通过穿心莲萃取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具有可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的RNA/DNA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对抗人体炎症介质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减少组织炎性渗出和水肿,可早期抑制炎症发展[5]。

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306.

[2] 邓超.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0例[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7,8(10):82.

[3] 杨金漫.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与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6:161-162.

篇9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3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22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细菌和病毒的抗药性,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传统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病情需要。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细菌所引起,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疾病[1]。由于病毒增强了抗药性,因此采用普通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同时医生在开具药方时误区较大,如超出药物用量上限,患者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尤其是儿科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差,复发较易,且传染性较高,采用病原学难以诊断[2]。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喘促及发热等,用听诊器听胸部发现呼吸道音较粗,且存在干音、咆哮音或湿音,采用X线片检查呈片状阴影,并伴有显著的胸部纹理增粗,符合呼吸道感染检查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12岁,平均(5.3±1.6)岁。观察组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0.5~10岁,平均(5.1±1.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如平喘、祛痰、止咳及退烧等,并注意让患儿多喝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产于黑龙江葵花药业有限公司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属于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甘草、石膏、板蓝根、苦杏仁、知母及金银花等中药。在给予药物时需按照患儿年龄适量给药,8岁患儿则继续增加药量,20 ml/次,

4次/d。若患儿发生呕吐、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症状,则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以10 mg/(kg・d)标准溶于5%葡萄糖溶液并通过静脉注入,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三种,治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发烧等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发烧等临床表现显著减轻,体温趋于正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减轻,咳嗽、发烧等比较严重。总有效=治愈+有效。患儿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所有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家属满意度比较

所有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5.1%,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儿科疾病,其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小儿免疫力较低,影响失调等[3-4]。同时患儿鼻腔较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鼻道狭窄及鼻黏膜柔嫩等因素均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由于患儿在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方面较差,血液含免疫蛋白的量低,病毒、细菌IgA水平偏低等,可证实小儿呼吸道感染也属于抗生素应用较多的疾病[5]。一般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首发症状为咳嗽,后随着炎性反应的蔓延,炎性物质会从支气管细胞内渗出,对患儿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通气、换气障碍,引起咳痰及咳嗽等症状。传统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方案为抗病毒、平喘、清热、止咳及应用抗生素等,但由于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不强,病原体不同,在给药时缺乏针对性,因此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属于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有石膏、金银花、麻黄、板蓝根、鱼腥草、知母及苦杏仁等11味中药,在治疗小儿阴常不足、脾胃虚弱及肺常不足方面疗效显著,因其具有倾泻胃火与滋阴润肺的功效,故能达到肺胃同治及标本兼治[6]。通过药理学对小儿肺热咳嗽口服液的研究表明,配方中的板蓝根、鱼腥草及金银花皆是抑菌的重要药物,对于抑制各种细菌及病毒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病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能对细胞微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能对菌体合成蛋白质产生抑制作用,同时针对上呼吸道炎性反应能有效的抗感染;知母能有效的一直细胞膜上分布的Na+-K+-ATP酶,具有清热等作用;麻黄对于炎性刺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为在过敏介质释放或传递时进行阻断,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因此具有平喘功效[7-8]。此外,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抗病毒及抗菌抗炎方面作用显著,特别适合治疗由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咳痰或发热等病。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伟燕.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22.

[2]王改利.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134-135.

[3]陈志兴.热毒平联合尼美舒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3):9.

[4]孙晓东,张宝芹.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0):6547.

[5]高瑞珍.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4,7(16):123-124.

[6]赵英召.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6(6):1066-1067.

[7]杨秀亭.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139.

篇10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呼吸感染;效果分析;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80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诊治, 会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学者研究显示, 在呼吸感染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高[1]。为此, 本次实验活动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给予部分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经临床诊断后均被证实为呼吸道感染[2]。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5例。对照组男29例, 女6例, 年龄最大71岁, 最小12岁, 平均年龄(46.9±8.0)岁, 病程1~4 d。实验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10岁, 平均年龄(42.8±8.4)岁, 病程1~5 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营养支撑及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①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 如卫生、无菌技术以及隔离制度等, 与此同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3]。②检查工作需加强。呼吸道感染护理工作, 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病房管理、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工作、消毒工作、药品与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以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 与此同时对其加强监督, 可以使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得以顺利实施, 并提高护理质量。③对护理工作的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对感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找出主要原因, 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并对其进行监督与持续跟进。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继发性感染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统计, 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文书、基础操作、健康教育以及消毒隔离等, 分数100分。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呼吸内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非常满意20例(57.1%), 一般满意14例(40.0%), 不满意1例(2.9%), 护理总满意度为97.1%;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14例(40.0%), 一般满意12例(34.3%), 不满意9例(25.7%), 护理总满意度为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继发感染率比较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6±4.3)分, 2例患者为继发感染, 发生率为5.7%;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75.3±4.1)分, 7例患者为继发感染, 发生率为20.0%,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且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治疗。近年来, 抗生素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耐药菌株也逐渐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诸多困难[4]。为此, 要想提高其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持续质量改进作为治疗管理体系, 被临床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对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与此同时, 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服务行为, 使医院护理工作更具有规范性和人性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5]。

本文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 护理满意度为97.1%, 护理质量评分为(95.6±4.3)分, 继发感染发生率为5.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后, 护理总满意度为74.3%, 护理质量评分为(75.3±4.1)分, 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0.0%,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呼吸感染护理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其护理效果显著, 在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的同时, 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庄美云.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33):143.

[2] 杨淑梅.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研究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0):184-185.

[3] 郭兵兵.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231-232.

[4] 崔玉婷, 崔健, 沈云龙, 等.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 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干预.中国医药指南, 2013(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