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物联网 EPC技术 RFID技术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不同的地区购买产品,增加了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商品购买也对物流、产品生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EPC与RFID技g应运而生,让人们可以在物联网中查阅物流信息。
一、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和EPC/RFID技术紧密结合。EPC/RFID技术必须以网络为基础,建立网络体系,它会利用网络现有的资源,并与世界各个地区建立连接,把各个点连在一其,变成一个大的实物互联网。在物联网中,包括数个组成部分,包括RFID电子标签、识别设备、Savant服务器等,识别设备对商品EPC码识别后,会变成一个指针,然后这个指针会在整个网络资源中找到其所属述的IP地址,得到商品的信息,再把信息交给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并按照顺序存放。因为每个商品的EPC码都是独一无二的,计算机需要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匹配,把信息放在服务器中,进行信息的交换。
二、物联网中EPC/RFID的条码技术
EPC/RFID条码技术的应用,会为每个商品贴上一个独有的条码,该条码可以让外部扫描人员指导包裹内商品的信息,是商品唯一的标识,为物流工作增加了便利。而原有的物流信息虽然也会采用条码扫描的技术,但传统的条码技术存在很多不足。EPC/RFID条码技术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条码技术提供的条码只是某类商品的统一条码,扫描人员扫描后,很难得到单品的信息,条码极易伪造[1]。但EPC的条码包含了单品的各项信息,不易模仿。并且,让条码的读取工作更加便捷,条码属于可视传播技术的一种,扫描仪必须对准条码,把全部条码扫上后,才可以进行识别,而EPC的条码采用是射频标签,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射频识别扫码,有时候也可以穿过包裹,完成扫码工作,提高了条码的识别率。其次,EPC条码可以长时间使用,它和纸型条码不同,条码表面光滑,在粉尘和油污环境中,也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传统条码技术一旦进行更改,就要把已经贴上的条码撕下来,重新粘贴,但RFID是电子标签,如果需要更改,即可把条码扫描到电脑上,对条码内的信息重新编辑,然后保存即可,可以调整条码内部的结构。而为了保证物流的安全,人们可以对电子标签设置密码,有良好的的保密性。最后,条码技术主要用于自动结算设计,虽然它已经在其他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某些因素的限制,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未来的应用方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电子商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它可以让顾客以网络为平台,浏览任意一家商店所有的商品,增加了选择的机会。并且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可以让仓储实现自动化管理,对物流信息进行跟踪,控制整个供应链,自动分配产品,并做好产品的防伪工作[2]。在生产过程中,运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加大管理力度。其应用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零售业
现在,人们去超市购物后都会到收银台结账,而EPC/ RFID技术的应用,人们只需把自己的账户输入到超市的系统中,把需要的商品放到购物车中,超市会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商品的价格,在消费者的账户中扣除即可。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让人们把身上已经开封或在其他地方购买的物品带进超市,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3.2物流业
这一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多余的工作步骤,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物流工作的效率。物流人员对包裹进行分类时,可以通过扫码,把包裹放到指定的区域,加快了工作的速度。
3.3制造业
企业在生产或制造过程中,把各项生产过程变成电子标签,可以让生产信息自动输入到系统中,准确记录生产的各项数据以及最后的结果,对各个加工环境实时追踪,管理信息。
3.4有效防伪
RFID的电子标签可以有效避免商品信息被拷贝,减少了假冒产品的出现。
结语: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也有一定得优势,因此,相关技术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应用现状,制定相应的战略,并根据这一战略,在不同的行业中尝试应用,得到各行业的支持,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物联网 邮检 检验检疫
一、国际邮件口岸检验检疫面临的形势
国际邮件寄送数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交往中友好往来程度,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邮件中的各类物品形形,其中动植物及其产品占了相当一部分。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邮件办事处(以下简称苏州局邮件办)所管辖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等地区属于江苏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与国际交流也十分密切和频繁,入境邮件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仅2011年邮件办查验并通过苏州邮政速递渠道入境的邮包快件就有217637多件,检疫人员从中截获了蔬菜花卉种苗、活体昆虫、燕窝、大麻种子等各种违禁物,并从中检出多个批次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目前对入境邮包快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苏州局邮件办自成立以来,截获了大量禁止进境的动植物产品及其他违禁物,如植物种苗、大麻种子、活体昆虫等,并做了相应的检疫处理,保护了农林业生产和公共安全。但是,由于快件本身具有的特性,也给邮检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主要有:
(一)监管形式有所变化。目前苏州局邮检办主要监管通过邮政渠道入境的国际邮件,今后随着联邦快递、UPS涉足国内业务、12家国内快递企业走向国际,有理由相信入境邮包快件无论在入境的渠道上,亦或是数量上都会大幅度增加。如何面对新的检验检疫形式,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继续做好把关和服务工作,这对苏州局邮检办未来开展工作时无法回避的课题。
(二)违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数量增多,而且绝大多数动植物产品并无输出国家或地区签发的检疫证书,疫情风险很大。这些邮寄物往往批次多、种类繁杂、疫情复杂。仅2011年,苏州局邮件办就截获各类违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690个批次,同比增长1545%;共截获有害生物108种185种次,同比分别增长350%和194%。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4种4种次,特别是从入境粮谷中检出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两种检疫性植物病毒,得到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为此专门国家级警示通报。
(三)快件时限要求高。快件业务的主要特点就是“快”,这就要求检疫人员在短时间要对大批入境快件进行快速严防。然而,目前邮检口岸主要以人工筛查为主,效率较低,针对性较差,如果货主采取瞒报、谎报等手段进行干扰,就极有可能致使部分带有违禁物的邮件成为漏网之鱼,致使部分夹带违禁物的邮件未经检疫而直接进入我国,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三、新形势下入境邮包快件监管模式的设想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的邮检业务需要一种既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又不影响邮件正常运抵的模式。而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似乎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大部分快递企业都能通过激光扫描器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的方式将快件信息录入电脑,在内部系统中进行传递,并能让用户在电脑上查询快件到达的地点和时间,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物联网系统。
据此,笔者提出一个设想,在统一的组织与规划下,采取统一的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业务模式和流程,以及相对统一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和开发工具,建立以电子审核和电子报检为主要功能的运行机制,同时结合本系统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对快件检验检疫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在此设想下,新的邮检监管模式如下:
(一)在技术部门和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的配合下把检疫局邮件办的计算机网络与邮局以及各快件运营单位的公司计算机进行联网。
(二)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每天在邮件到达检疫现场之前,先将邮件信息(包括邮件号、发件人、收件人、货物名称、数量、货值等)信息通过网络即时发送到检疫机关的电子平台,进行电子报检。
(三)系统接收到信息之后,自动通过CIQ2000系统中的HS编码与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发现申报货物名称中含有应检物或违禁物的立刻加以标识。检疫人员每天查阅收到的电子报检信息,发现被标识出应检物或违禁物的立刻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通知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要求将这些邮包快扣留不予投递,并第一时间送到检疫现场。
(四)检疫人员在检疫现场对需检疫的邮件进行现场检疫,检疫合格予以放行,不合格则依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则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实现了以一头对多头的管理,加强了检验检疫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其次是增强了对邮包快件检疫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减少漏检、误检。第三是提高了口岸把关效能,加快了邮寄物检疫的工作效率。第四是加快了验放速度,既维护了邮局以及其他快件运营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了为广大市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发展物联网的重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工信部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更是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网络与通信领域11个主要技术领域之一。我院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类工科院校,在工科的大环境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人才最为合适。以下就以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思考。
1.1培养目标定位当前“物联网”市场短期内市场发展不完全,相关技术还未能普及到高职教育。我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成,当前成立“物联网”专业并不现实,只能在不改变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的原则上培养物联网应用类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物联网生产、管理和应用类企业技术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既具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等基础研发能力,又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各个智能应用领域的安装使用和调试维护的技术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1.2方法和途径的探索1)改革现有课程,建立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者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可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以外,增加适用于“物联网”行业的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编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训内容或案例进行“物联网”方面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有基本的“物联网”概念的认识。2)改革教学方法,将“物联网”的实用案例做为方法教授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播依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而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程时,可通过对学生列举“物联网”实用案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该专业课的同时,明白该专业课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具体应用。3)改革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切实将“物联网”方面知识传输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巩固和验证专业课教授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将“物联网”实用案例分解成每门专业课程各部分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渗入“物联网”方面的岗位能力要求。
1.3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让学生在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应用。2012年6月我院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条件下,挑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对“物联网”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参加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两个团队分别获得广东省2等奖、广东省3等奖,一支队伍出线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3等奖。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三位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分别工作在程序员、网络设计安装、系统测试的“物联网”相关联的岗位工作。由此可见,通过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方面的技能大赛,能够通过目地性培训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行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
1.4深入“物联网”相关校企合作,提前给学生实际的“物联网”工作环境我院早在2010年就面向市场需求,与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到2012年下半年,该订单班同学全部进入“基地”各工作岗位,在经过了半年的“智能家居”相关岗位的实习后,在2012年末,这批应届毕业生已经全部找到顶岗实习企业,从事“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岗位实习。
2结语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技术思想;应用原则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逐步的迈向现代化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化等方向之中,在实践当中,相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准进一步的提升。在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则和核心的原理,另外也应当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逐步的对其中关键性的网络通讯技术、布线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实现应用水准的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
1.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理和概念分析
明确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技术原则和技术的核心思想对于保证后期应用的效果和基本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重点的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深入分析,以更好的实现相关技术的革新与向前发展。随着当前全球范围之内的科学技术水准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呈现出不断改进的趋势,进而出现了一些智能化的相关概念,当前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再加上智能家居建设水准不断增强。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在今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和相关的发展也相当关键,在实践当中不仅应当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则和核心的原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设计基本现状的研究,进而使得设计的水准可以得到稳步的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科学技术的稳步向前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要点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的原则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其在实践当中应用的思想环节。下文将针对物联网技术在家居当中的应用基本现状等进行分析,重点的对家庭控制中心、家庭娱乐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的应用现状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物联网技术向前发展和创新。
2.1家庭安防中心和数据中心
家庭数据中心,常见的诸如游戏资料、电影资料以及音乐数据等等,均可以通过物联网存储至服务器之中,进而可以帮助居住者可以随时的进行查看,另外,在一些关键的数据中心之中还包含有家庭环境当中的必需品,使得其可以很好的与家庭当中的设备相互连接,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连接和相互交互的工具,进而使得交互的效应和应用的价值大大增强,更加的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整合,保证最佳的物联网连接状态,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很好的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享。
通过物联网技术设计,可以使得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运作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且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客观资料的调查,可以初步的确定得出最佳的初始运营方案,进而使得数值的检测以及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更加可靠,在实践当中应当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保证反馈的效益和质量,初步的修订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计划,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整改和创新。保证控制技术可以得到妥善的发展。
2.2家庭娱乐中心和控制中心
常用的家庭信息,如天气预报、咨询信息等可以通过连接入网的家庭终端设备及时了解到。娱乐的内容也是涵盖影视、音乐、游戏、通讯等众多应用,并且内容的来源需包含来自专业机构制作的、来自亲朋好友分享的、以及自己采集录制的三大部分,有的需付费,有的可分享,甚至还有的可以去收钱。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总的来讲加强物联网技术的改革,意义重大。自从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飞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很好的突破了技术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还应当加强相关物联网技术中关键性技术的分析,同时对应用的具体层面和应用过程当中应当掌握的重难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以更好的促进相关事业迈向成熟的发展局面。
3.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要点和基本思想原则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逐步的迈向现代化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化等方向之中,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和其在实践当中的广泛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一般性的思想原则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水准和效益的持续增强,为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葛东,张国海,胡国栋,孙立贤.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 价值工程. 2012(12)
[2] 陈明阳,宋文广. 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与新构想[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
[3] 侯立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构想[J]. 数字通信. 2011(06)
篇5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专业建设
1 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等飞速发展,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并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物联网甚至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美国于2008年末由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智慧地球”框架下多个典型智能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推广;欧盟于2009年6月了全球首个国家级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信息化战略,其核心内容都是利用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连接,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我国政府于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并由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相关研究基地和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可见物联网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下一个必争的战略制高点。而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物联网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物联网专业人才还非常紧缺,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大批专门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等学校来承担。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和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批准在35所高校设立物联网工程和传感网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另外,全国有将近20所高职高专院校以及独立学院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专业,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南于物联网本身技术复杂、牵涉面广,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这就必然对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都需要进行全新的考虑。笔者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实践,对物联网丁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为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研究内容
2.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的,最初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现在普遍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对象实现互联互通,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特征的网络。从物联网的定义可以看出要实现物联网需要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的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等实现全面感知,借助现有的互联网和电信网来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以及数据的智能处理,进而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信息服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划分为4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以及智能测控设备等;网络层实现数据的传输,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接人层、会聚层和核心交换层;管理服务层实现数据存储、处理的和智能决策服务等,包括中间件、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等;综合应用层实现不同行业的综合应用,包括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医疗等。物联网4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2 物联网关键技术和研究内容
由物联网的4层体系结构图可以看出:感知层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位于物联网应用的最底层,也是物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重要方面之一。感知层主要涉及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主要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层与具体的应用领域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设计。物联网网络层的数据传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管理服务层涉及的数据存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各种支撑技术都是物联网应用和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内容。
由于物联网的研究内容比较宽泛而且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高校现有学科基础、专业设置以及研究内容的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案方面会存在的一定的差异。由物联网的4层体系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如电子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基础较好的高校可以侧重于感知层设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基础较好的高校可以侧重于物联网应用层和信息服务层,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较好的高校可以侧重于网络层和管理服务层,还有各相关交叉专业设置较为全面、研究基础较好的高校则可以在物联网的各层都平衡发展。具体设置什么样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基础和特点以及高校的行业背景,设置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培养方案和侧重研究方向。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煤炭行业背景和医学特色的理工类高校,目前设有相关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与仪器、网络信息安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具有较好的相关专业建设基础,尤其是面向煤矿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领域有着较强的优势。因此,基于学校的行业背景和专业基础现状,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侧重点是物联网的感知层设计和应用,兼顾管理服务层的相关技术研究,如中间件等。重点应用领域是矿山物联网以及智能移动医疗,结合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3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1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在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物联网专业的研究内容和市场需求定位,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联网中信息获取、传输、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电子标签射频识别、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工作。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原理,无线自组织组网、有线和无线网络拓扑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熟练并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与软件设计、互联网应用等,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能力;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熟悉矿山物联网的架构、应用环境和关键技术,并能够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熟悉物联网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技术,并在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医疗的智能终端、医疗传感设备、中间件、数据存储、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其他行业和应用领域。
3.2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综合多学科的新兴专业,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的设置。目前,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在现有较成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与物联网相关的核心课程,但侧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结合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物联网专业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公共基础模块;(2)专业必修课程模块:(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4)专业任选课程模块;(5)跨学科课程模块;(6)实践课程模块;(7)素质拓展模块。各模块包含的主要课程如表1所示。
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考虑了物联网专业的核心研究内容和专业特色,同时考虑到物联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还没有专门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目前基本上都是作为计算机或相关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实现国家统一命题,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能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无缝对接,使得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轻松实现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基于这样的一种现状,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必修课程模块和核心课程模块中分别开设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相关的课程,同时开设了物联网导论、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原理与应用,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考研深造的需要。为了突出物联网专业知识,在专业任选课程模块中开设了大量与物联网和计算机相关和当前最为热门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该专业方向的知识面宽、技术先进等特点。跨学科课程模块的设置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煤矿行业的生产背景和主要技术装备,为以后从事煤矿物联网和数字矿山建设打下基础。实践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达到学以致用的主要途径,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素质拓展模块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
4.1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才,高校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优势以及综合其他因素来确定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能够全面反映高校对合格人才的理解和时代需求。安徽理工大学是行业特色鲜明、理工类为主的综合型大学,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结合煤炭行业特色,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构建多元化、多目标的培养模式,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等不同要求,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层次清晰、模式多元、制度配套、保障有力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借助现有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并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
安徽理工大学是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其他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方案制定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核心培养方式是采取的3+X培养模式,主要措施是其中3年时间在学校进行相关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学习,至少1年时间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将企业纳入到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可以进行订单式培养,大大增强学生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真正体现“卓越计划”的3个特点,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工程类的专门型应用人才,可以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一方面是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引入相关企业的参与。目前,我校已与安徽徽斯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科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由参与的公司提供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平台,并且公司有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的权利。另外,安徽理工大学与附属医院安徽淮南东方医院集团也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制订数字移动医疗系统方案。移动数字医疗系统的实施可为学校物联网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参与设计和开发的机会,同时也会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实习场所和平台。另外,安徽理工大学与两淮煤矿企业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双方都在积极准备联合培养矿山物联网建设人才,进行校企深度合作,为拓展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如上海、深圳、无锡、芜湖等,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提供深入企业实习机会,为进一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模式的效果已经在学校的一些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合作是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较为理想的模式。
4.2 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有定位准确的培养目标和合适的培养模式之外,还需要有配套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的支撑,教学资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高低往往与该专业的师资、实验室、教材、实习场所等建设水平有关。对于物联网专业这样一门新兴专业,面临的专业教学问题更为严重和急迫。学校在物联网专业建设过程中,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1)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所有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没有好的师资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培养的方式主要是从学院中挑选出一部分对物联网感兴趣而且嵌入式技术以及软件开发能力过硬的教师组建成物联网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通过申请物联网相关课题展开物联网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已有2项物联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物联网应用课题,多项企业物联网应用横向课题,通过科研课题工作的深入展开和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对物联网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水平,对推动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水平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学院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无锡、长沙等地参加“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教学和研讨”“高级物联网开发工程师物”等教学和专业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物联网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然后再通过校内的研讨和讲座带动更多教师物联网专业水平的提高。
(2)教材建设也是办好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物联网专业是新建专业,虽然已经出版了一些不错的物联网方面的图书,但适合作为本科教学的好教材还是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是技术类或普及类。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们根据开设的课程和目前已有教材的现状,挑选出相对较好的基本教材和参考书,通过大家阅读讨论,然后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来确定讲授的内容和学生需要自学的内容,并整理教学讲义和课件,为后续教材建设做好准备。通过这一环节,充分提高了对教学内容细节的掌握和理解,也对物联网技术掌握得更为全面。
(3)实验室建设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力保障。为了能够满足物联网实验教学的需求,学院对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建设经费,实验室采购了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SimpleRFID射频识别实验教学系统,并向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订制了无线传感网络教学系实验系统。在物联网实验建设过程中,物联网专业教学团队全程参与整个实验室建设过程,对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都进行全面掌握;并邀请物联网实验系统开发的T程技术人员给教师做专门的技术培训和讲座,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通过师资、教材和实验窜3个环节的建设,目前学校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物联网专业教学团队和完善的教学配套资源,完全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来进行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当然,任何一个新的专业的开设,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建设和完善,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并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及时修正不合理的方面。
5 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是所有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水平教学资源建设是办好物联网专业的前提,因此,各个高校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办学基础和行业特点,着眼于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在体现物联网工程专业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要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行业特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具有更宽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5.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6.
[3]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1):26-29.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97-01
作为国家七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是通信网络的延伸,他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自动化,减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能够更加及吋的获取信息,借助通信网络,随时获取远端的信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能够让生产加安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便于实现安全的监管和监控;能够整体提高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总的来说,物联网将在提升信息传送效率、使信息应用范画得以不断延伸、改善民生、提高生产率、降低管理成本等社会各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
物联网相关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过相关技术可以实现物品间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其实质是利用事先在物品或设施中嵌入的传感器与现代化数据采集设备将客观世界中的物品信息最大程度的数据化,再利用物品识别技术与通讯技术将数据化的物品信息联入互联网,然后再把这些信息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上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分析与处理的结果对客观世界中的物品进行管理和相应控制。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客观世界中的物物相连,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革命,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延展。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将成为21世纪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隐私和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兴起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使得人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物联网被恶意的入侵和破坏,那么个人隐私和信息就会被窃取,更不必说国家的军事和财产安全。这一点,从互联网时代的黑客行为就可想象得到它的巨大危害性。
2、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一体化的协调机制是导致现在互联网能遍布全球的重要原因。但是,从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却令人堪忧。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作平台,导致进入这行业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各自为政,开发出大量不能相互适配和联通的技术,导致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长期发展的瓶颈。
3、物联网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物联网不是一种普通的技术和产品,它属于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利益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国家与政府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专利及行业立法保障方面未雨绸缪,先试先行。
4、开发成本太高,很难实现技术大规模推广
高昂的开发成本,导致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很难推进到产业化发展和应用的良性循环轨道。由于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进入的门槛太高,造成这一技术无法大规模的推广。而没有规模经济效应,这一技术只能停留在技术研发阶段,不能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国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对策分析
1、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三个产业相关领域非常多、应用非常之广泛、设计相关部门也很多,怎么才能提高物联网产业发展速率,提高物联网技术研发效率、加快物联网行业标准的制定?物联网跟其他发展成熟产业一样,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相关部门更好的统筹协调各部门合作,统筹安排物联网技术在重点领域的重点示范工程推进工作,成立关键技术研发部门、制定统一标准、建立相关安全保障机制,以更好的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2、制定一套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
任何一种产业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法律规定做作为行业约束标准,可以成立物联网发展形势研究院,专职做好国内外物联网政策研究工作,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遇到一些政策法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政策、法规,同时,总结国内物联网发达地区的先进政策、法规,制定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法规。
3、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完善政策措施
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组织专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各类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研究机构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
4、大力开展重点课题,加强科技创新
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国内RFID 产业仍然以低频为主,在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产业化难题尚待破解;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数据计算量庞大,需要算法革命来支撑。要想在抢占技术制高点,就必需要统筹组织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集中优势力量,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重点课题攻关,在掌控物联网核心技术获取先发优势上下功夫。
5、推进产业联盟建设,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当今世界,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谁掌握产业标准,就可能掌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要紧紧抓住标准的制定和采用的契机,尽快建立以现有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依托,联合运营商、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基于共同标准和制度的产业共同体,推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化联盟等联盟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联合创新。
6、通过搭建推广平台,推进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通过承办高级别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博览会,打造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搭建相关技术和产品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相关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推进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7、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结语
总之,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新革命,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商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密切追踪物联网新技术、新发展,把握物联网带来的各种机会,才能使我国的物联网逐步从成熟领域的闭环应用向外扩张,最终通过统一的标准实现互联共享的跨行业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寅.物联网技术特点与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2,(12).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网 信息感知 交互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19-0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两者相互促进下,物联网的概念随之诞生。如何以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发展,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物联网发源及定义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在此后一系列网络技术的发展中,也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此类技术的基础实践活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我国也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可以理解为通过芯片技术,连接互联网形成的物品网络。具体指对物品植入电子芯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技术连接互联网,最终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物品网络。
2 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与信息感知,只存在于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阅读和浏览编辑。信息感知方面的技术发展较好,但关于交互方面的技术发展则较少。物联网中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具体指通过网络连接具体物品或商品,物品芯片中则记录了物品的外在形象、触感等方面的数据。用户在进行物品浏览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软硬件,能够对物体外观质量等方面数据进行充分了解,以此达到对信息感知与交互方面的体验,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有助于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
3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由于国外此类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物联网方面的有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进口或付费使用专利的方式进行发展。前期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由于缺乏基础技术以及相关的产业链,我国关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物联网产业链方面的建设还应着重进行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我国政府方面也出台了较多的鼓励政策。但由于基础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缺乏,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有较多的攻坚课题。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相关的物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具备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好、效率高等方面的特点。
4 当前关于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发展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物品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对象也较为复杂。笔者针对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以及实际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其中具体的分析对象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的形成。针对此类应用对象以及技术实际作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4.1 VR技术
VR为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具体的意思为虚拟现实。此类概念最早出现于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一项报告中,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此类技术逐渐被实践并投入制作。随后出现了例如VR眼镜等硬件设备,此类设备在人机互动的实验研究中效果明显。当前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中,一般将VR技术看作物联网技术的入口。通过VR设备进行互联网商品或其他资源的浏览编辑。
4.2 智能家装技术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此项技术进入到了多个行业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其中关于家装行业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家庭是人们长期生活居住的环境,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人员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实践。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如无线控制空调、灯具、电脑、电视、门、沙发、用电开关等。此类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短期内便产生了较大的需求人群。
4.3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技术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过特殊设备将用户与互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用户通过特殊设备进行网络冲浪。在应用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用户与网路数据之间的互动,实现智能化体验。对于用户体验以及技术的革新意义重大,用户能够根据交互数据,进行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体验效果。
4.4 物联网社群的形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关的附属产业也快速产生。政府部门对此类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的支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其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指定物、网络、若干用户之间多方交互的现象。此类现象的产生,最终形成了物联网社群现象。物联网社群现象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重大。但在此类现象出现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两种效果。较好的方面为提升了工作效率、沟通效率;不良的方面为技术过度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无法跟进技术的发展,最终对于物联网产业,形成了较多的影响。
5 展望
物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其也具备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特性,例如: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信息的复杂性以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类技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难以避免产生中毒现象。但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直接关联物为智能家居、私人用品、保险物品等,对于人们的财产以及个人安全影响重大。因此为了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后续发展,在技术的发展中除去实用性、先进性的发展,还应注重安全性的发展。只有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此类技术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6 结语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良好的用户体验,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等现象。国家政府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对象以及实际作用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形成。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具备一定的网络特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注重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提升,以此保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娟,王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5):23-24.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钻石模型 产业 竞争力
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术界对物联网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技术赋予物品“智慧”,使物品间按指令相互关联,将物品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侯慧、岳中刚,2010)。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潜在的市场规模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辐射效应,受到各个国家及相关政府都普遍高度关注,各国积极部署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美、欧、日、韩、中五国(地区)的物联网发展战略或计划及时间如表1所示(卢涛、尤安军,2012)。
着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过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还不甚清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认清发展形势,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急需解决的难点,进而提出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及其同事在考察了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10个国家的100多个优势产业后,提出了评价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见图1)。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产业内能否获得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基本因素是指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这四个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直接决定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两个辅助因素是指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因素则是通过四个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赵学琳,2011)。
(一)生产要素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其中又将天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资源归类为初级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等归类为高级生产要素,并且认为在现代特定产业的竞争力中高级生产要素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产业属于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生产要素的分析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黄启堂,2009)。
人力资源方面。物联网产业是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参与研究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数量在逐年小幅度减少,但是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从业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其中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幅较大。2011年,研究与开发工作从业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数占到7.04%,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数占到14.25%。
知识资源方面。物联网产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战略性产业,因此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由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决定。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物联网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引进、消化与吸收和推广与应用方面都有所突破,从表2看到,近五年我国专利申请授权数逐年增加。但从国际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一批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部分重要的相关技术还需要向其他发达国家引进,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依赖性。以物联网产业中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为例:物联网产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但目前在全球RFID技术的专利中,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只达到了美国的6.5%、日本的45.73%,并且在我国申请的专利中发明型专利数量占少数,大部分是实用型创新。美国在空口接口协议、芯片等方面拥有全球大部分的专利数量,占到总数的53%。
基础设施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图2 所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保持低速增长。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则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但同时,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必须面对投入成本巨大这一现实问题,物联网的建设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每个层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高额的投资和应用成本是我国甚至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
(二)需求条件
迈克尔·波特认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是产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动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物联网产品需求的存在导致产品供给的发生,而不断增长、成熟的需求市场又会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完善,从而培育出更强的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目前市场需求就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两部分,要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切实做好供给分配方案,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
物联网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较大的产业市场规模。从图3可以看到,2009 -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逐年增加。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896亿元,未来三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熊三炉,2011)。
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终端机、微型传感器和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市场,拥有了从材料、器件、技术、系统到网络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王亚唯,2010)。我国B2B、B2C及C2C市场交易规模巨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也反映出我国较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巨大网民数量和电话用户数量以及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都为我国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潜力(杨小勇等,2011)。
(三)相关及支持产业
迈克尔·波特认为单独存在的一个特定的产业是很难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的,只有与此相关和支持产业形成完善、高效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同时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之间要形成稳定互动,才能保证该产业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保持长久。在物联网产业产生到目前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与很多相关和支持产业建立了不可脱离的关系,其中最多的就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另外,物联网产业还有大量的三网融合的融合性终端设备产生,而这些设备的正常运用需要有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因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和云计算平台产业就是物联网产业快速高效发展、获得强劲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产业(钟祥喜、肖美华,2012)。
表3给出的数据是我国2007-2011年近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的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投资额从2007年到2009年是逐年递增的,而从2009年到2011年,投资额是在下降的。更为严重的是,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的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在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还相当薄弱的情况下,这显然很不利于其发展和获得较好的竞争力。
另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云计算产业的支撑与帮助。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对云计算产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云计算产业的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追赶的势头明显。据Gartner估计,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内市场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创造特定产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它可以帮助产业内的相关企业不断提升改进和创新的技术。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物联网产业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不能由一家生产或提供单一或多种物联网产品的企业完成物联网产业所有技术和服务,而其只能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成员之一。因此,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产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便是形成了国内最庞大的物联网产业链。但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方面的其他企业还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还很薄弱,技术含量不够高,开发品种不齐全,低档产品居多等,这些导致其还无法与国际上的企业竞争。
另外,物联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拥有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但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并未实行规范统一化,加上物联网产业又属于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兴产业,产业的应用特点和客户的产品需求,这都大大制约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还没有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相抗衡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马飞等,2012)。
(五)机会和政府
迈克尔·波特认为钻石模型中的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变量主要是通过四个主要因素而发挥其作用的。其中,机会是通过国家、全球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对特定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金融危机,而物联网产业又在这个时间里快速发展着,很多国家政府部门把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后危机时代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大多也都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董新平,2012)。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注重提升其全球竞争力,了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物联网白皮书(2011)》、《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2013)》及《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文件。
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一规划发展
一是政府需要根据目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成立特定的部门或国家机构来落实和实施国家在支持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方针并规范物联网产业的正常发展;三是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在研发应用方面的财税支持力度,如加大政府补贴、减免财务税收、提供其他政策优惠,提升物联网产业竞争力。
(二)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一是加强自主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在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尽快突破技术瓶颈,构建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品牌;二是要拓宽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积极培养高素质研发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主动向国外发达地区学习,吸收其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并聘请相关技术专家到我国来;四是积极引进物联网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加强物联网企业内部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
(三)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形成独立自主体系
一是在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标准领域内,积极参与并能主导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产业标准的制定上,首先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依托,制定并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并力争成为国际标准。
(四)推进相关支持产业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支持鼓励国内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产业及云计算产业等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该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力度,拓展发展空间;二是构建相关支持产业的保障措施,维护产业产品的知识产权,加大安全保护力度,扩大产业内开发产品的应用范围,促进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三是做好相关支持产业产品的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夯实产业实力,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保障物联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注重应用需求培养,着力推广应用工作
一是根据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培育国内物联网的需求市场,找出产品需求障碍因素,疏通产品需求渠道,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循环发展;二是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将技术研发与产品产业化相结合,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聚集高端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产业及相关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和推广产品产业化工作;三是依靠政府、相关媒体,加强对物联网产业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对物联网产品的需求,同时对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实施一定的补贴政策,扩大市场,最终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推广部分高端物联网产品,进军国际市场,逐步占领世界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根据迈克尔·波特关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的钻石模型,本文从多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及时解决。在正确分析研究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文章指出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核心技术开发、科技人才保障、标准体系构建及支持体系支撑等对策来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有效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推广和市场化应用,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机构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占领世界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2.钟祥喜,肖美华.江西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商业研究,2012(7)
3.杨小勇,白晓辉,姜寒.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产业市场,2011(11)
4.卢涛,尤安军.美、欧、日、韩等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4)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第一版)[M].华夏出版社,2002
6.赵学琳.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要素的整体分析[J].探索,2011(6)
7.黄启堂.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
8.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
9.熊三炉.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10.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0(3)
11.马飞,王小建,王炼.低碳环境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9)
12.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计算机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主要是将当前各种新型技术及新型的理念进行紧密的结合,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材料技术等不同种类、此前联系性不强的技术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这些不同的技术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且将人与物进行了紧密结合。物联网的应用比较广泛,行业需求的潜力相对较大,计算机物联网目前已经在我国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合理应用。
1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1 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中,射频识别技术是相对最为重要的一种关键技术,也可以被称作是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发展中的基础部分与核心部分。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的就是射频信号,物联网可以利用射频信号来实现相应的信息传输,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相应的识别工作。在射频识别技术中,主要包括了标签、阅读器、天线3个主要部分。
射频识别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利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不同状态下的物体进行相应的识别管理。射频识别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无需耗费较多人力,且适用于大多数环境,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某大型连锁超市在日常管理中就应用了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该超市的管理者将这项技术用于供应链管理中。这样一来,在具体管理中,不仅不需要过多的工作人员,还保证了管理的效率与整体质量,该超市在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之后,供应链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1.2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将计算分布在相应不同的计算机中,这里的计算机不能是本地计算机。这样一来,相关的使用者就可以将资源进行切换,根据具体的需求去访问相应的计算系统。物联网中的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对计算实体进行整合,使其成为计算能力较强的整体系统。
1.3 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物与物之间的互相通信是较为重要的,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在网络通信技术中,包括了有线技术、无线技术、网关技术等。在网络通信技术中,M2M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可以与近距离传输技术进行较好结合,如WiFi、RFID、BlueTooth等。M2M技术的重点之处就在于无线通信,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给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2 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物联网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具体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家庭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物联网可以将家庭住宅作为具体的应用平台,利用家庭住宅的网络技术来实现具体应用。某高级住宅小区在样板间的布置工作中就对物联网进行了具体应用,利用物联网在住宅的内部设置了较多的系统。这些系统主要包括了住宅安防系统、布线系统、温度调节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等。这样一来,住户就可以利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住宅内部所有系统的操控与应用,使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高效与舒适,也使住宅内部的各个系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该小区的样板间在应用了计算机物联网之后,将所有的家居设施进行了高效集成,给住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保证了住宅环境的整体舒适度。
2.2 物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物流领域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在物流领域中,物联网可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来实现物流领域的合理发展。在物流领域内部应用计算机物联网,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物联网内部的集成性和智能性的主要特征,这两点特征可以使物流系统具备较强的智能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模仿人类智能,像人类一样去进行思考与判断。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用来掌控物流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信息,对物流运输环节中的所有运输车辆的性能及路线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掌握物流运输中货物的自身状态与性能。也就是说,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掌控物流运输中的各个环节,对主要的物流信息进行相应采集。
2.3 农业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之外,计算机物联网还可以被用于农业领域中。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农业生产的控制系统、安全系统与智能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高效整合,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与信息化。农业生产应用计算机物联网,可以将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因素,如环境因素、人工因素等通过计算机物联网内部的传感器进行上传。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整合分析,把握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整体质量,对农业生产实行远程监控与操作。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使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的方向进行合理转变,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具体效率,还能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4 交通应用
智能交通建设将会是未来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计算机物联网是有效实现这一趋势的重要工具,这是由于计算机物联网可以将电子传感技术、先进信息技术、通讯传输技术、控制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结合,并运用于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中,进而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高效、准确等特点生适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将现有交通设施有效的利用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的超负荷量,与此同时,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减轻交通压力对环境的污染,进而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输效率,所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电网应用
除了以上几种应用领域之外,计算机物联网还可以被用于电力行业及交通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网中,可以达到电网智能化的效果,也就是可以使整个电网系统更加先进、可靠、安全,同时可以提升整个电网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计算机物联网的运用,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数据和信息都是被时刻记录的,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都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此问题及时做出应急方案,这样才可以确保电网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安全性能,减少电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和电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一定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对电能质量的需求,使未来的电力系统更加完善。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具体体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物联网的体系可分为感知层、处理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近几年,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充满智慧化的网络世界中,人类不需要对商品的干预和交流,正如日本操作系统之父所说的:物联网在未来十年将会得到普及并无处不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物联网也在推陈出新,目前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从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来看,同计算机物联网相关的社会市场价值已经从年的亿美元增长到了亿美元。由此看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价值,想要挖掘出计算机物联网的市场潜力,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相关专家预测,物联网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更关系到新兴领域的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力量的整合。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变革一定会为信息产业结构带来巨变,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篇10
“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日前,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点: 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和产业促进政策; 构建开放架构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重视物联网在中国制造、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中的战略性应用。
其一,是要高度重视国家物联网产业战略规划,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统一的协调指导。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在信息领域竞争力获得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机遇。目前,部分省市地方政府均将物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物联网热潮,甚至股市都出现了“物联网概念”。这对于物联网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好事。但是,由于目前物联网产业仍处于产业形成期,产业界和技术界目前仍处于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相对混乱阶段,因此,有必要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划。结合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制定,明确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其所涉及的行业应用、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等各相关领域的架构、标准、关键技术等给予明确的方向和资源投入部署。
其二,是要高度重视共性技术标准的制定,重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体系。应重视标准问题的战略性地位,但不应盲目夸大其影响。物联网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应用的实践性技术领域,其领域跨度非常广,因此期望做出完全统一、自成体系的标准是不现实的,也不具可操作性。应在涉及互联互通等共性问题方面尽早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统一编码规则、基础应用平台的中间件接口标准等。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势必与各类行业应用、个人应用紧密相关。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应广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协调创新的机制,才能制定出适合行业应用、顺应产业发展的物联网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