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手术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以麻醉方式为背景,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急诊科收入治疗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行舒芬太尼麻醉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瑞芬太尼麻醉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归纳分析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CM-RO2、CBF、ICP、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睁眼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临床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效果优于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颅脑功能稳定,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可作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在外科手术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急诊脑外伤;麻醉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139-02
Observ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ufentanil with Remifentanil in Emergency Brain Trauma Surgical Anesthesia and Safety Evaluation
KONG Jianzhong
Dalian Centrai Hospital,Dalian,Liaoning Province,1160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ufentanil and Remifentanil in emergency brain trauma surgical anesthesia and the safety.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brain trauma in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admitted and treatment by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the anesthesia as background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ies, 40 patients undergoing Sufentanil anesthes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search group, and remaining 40 patients undergoing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esthesia methods were indu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hit 7.5%, and that value in the control group hit 12.5%, and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P>0.05). The comparisons in CM - RO2,CBF,ICP,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recovery time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d the time of opening(P<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Sufentanil in clinical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brain trauma surgeri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emifentanil, hemodynamic index and cerebral function are stability, effectively reducing awakening tim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and it can be promoted as a safe and reliable way of anesthesia.
[Key words] Sufentanil;Remifentanil;Emergency Brain Trauma;Anesthesia Effect;Safety
[作者简介]孔建忠(1975,4,25-),男,湖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 。
临床神经外科麻醉研究内容包含术前用药、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以及术后监测等,因此临床对麻醉药物甚至麻醉方式等要求极高。并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如周围神经系统、脊髓以及大脑等进行研究,稍不注意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故对麻醉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极高[1]。急诊中脑外伤患者通常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降低颅脑损伤,手术与麻醉密不可分。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属于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对肾上腺素的分泌、代谢以及应激反应等产生抑制作用,有效降低心血管的反应;麻醉药物可对机体产生刺激,加强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机体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2]。为寻求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该研究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对4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并与40例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进行对比,形成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急诊科收入治疗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进行ASA分级[3],研究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1.7±9.3)岁;ASA分Ⅰ级17例、Ⅱ级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0.8±8.6)岁;ASA分Ⅰ级19例、Ⅱ级21例。排除伴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疾病史、药物过敏史、麻醉禁忌证等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两组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可比。
1.2 麻醉方式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无创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给予10~15 min的氧气吸入,桡动脉穿刺,对动脉血压进行监测,采用1.5~2.0 mg·kg-1的异丙酚以及0.07~0.15 mg·kg-1维库溴铵进行迅速诱导插管。研究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麻醉,导0.3~0.6μg·kg-1,麻醉维持0.003~0.006 μg·kg·min-1,直至硬膜关闭手术完成后拔除导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1 μg·kg诱导,0.1~0.2μg·kg·min-1进行麻醉维持。术后两组患者均送入ICU以便对病情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颅脑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4]。
1.4 统计方法
通过专业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录入数据保证其真实准确性,计量时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展示,实施t检验;计数时以(%)形式展示,实施c2检验,以α=0.05进行校正,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麻醉前两组患者的颅脑功能无明显差异,麻醉后脑氧气代谢率(CM-RO2)、脑血液流量(CBF)、颅内压(ICP)等指标均下降;术后恢复各项指标中研究组较对照组恢复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1。
②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等,研究组患者共发生3例,对照组共发生5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3 讨论
颅脑内部蕴含丰富血流,血流量高达全身血流的约15.0%~20.0%[5]。颅脑一旦发生损伤会导致极高的出血量,救治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诊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大部分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操作通常较复杂精准,且耗时久,故此项手术对麻醉医师的要求高,对整个麻醉过程的控制极其严格。为保证手术安全实施及顺利完成,既要保证充足的麻醉时间亦要保证麻醉的效果,有助于暴露术野,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控制,降低出血量。
急诊脑外伤手术过程中麻醉是关键步骤,麻醉的效果需以血压的稳定及呼吸道的畅通为前提,同时保证麻醉的管道和器械远离手术区域,不会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清醒[6-7]。因此配套、完善的麻醉方案有助于急诊脑外伤患者手术的实施,提高麻醉效果,减短睁眼时间,保证将麻醉风险降至最低。本文研究中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研究,实验得出:研究组(舒芬太尼麻醉)患者麻醉后在颅脑各项功能指标的恢复、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麻醉)(P<0.05),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的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诊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中,舒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颅脑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患者麻醉后及时恢复清醒。舒芬太尼是阿片类新型药物制剂,主要对μ阿片受体产生作用。其具有的亲脂性、血浆蛋白结合率、μ受体亲和力等均比芬太尼效果显著,故其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8]。瑞芬太尼则具有见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快、无蓄积作用、麻醉深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其在无痛肠镜、胃镜以及人流等手术中应用较广[9]。通过该研究发现在急诊脑外伤等操作复杂、时间久、麻醉要求高的大型手术中,舒芬太尼能够更好的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作用,使其稳定,有利于手术的实施;同时其作用时间久,通过对剂量的调整可有效缩短患者清醒时间,保证患者术后恢复。与何顺厚等[10]学者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但临床使用中应注意对不良反应的避免,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综合上述分析,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外科手术的麻醉使用中,可有效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确保手术安全性;同时患者清醒快速,不良反应法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迎春.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应用舒芬太尼阵痛的剂量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32):13.
[2]何万友,王汉兵,杨承祥,等.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恢复质量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4):447-450.
[3]李肇端,周汾,闫雨苗,等.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7):860-862.
[4]胡利国,潘建辉,李娟,等.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33-136.
[5]李雪兰,江伟航,黄焕森,等.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预镇痛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18(17):2765-2767.
[6]杜建阳.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9):100.
[7]孙海云,柴云飞,张建军,等.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6):635-636.
[8]赵玲,盛旭东,明婷,等.帕瑞昔布和舒芬太尼抑制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0):629-630,633.
[9]尉迟海琴,丁亚飞,朱海蓉,等.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恢复期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74-75.
篇2
0引言
普通外科是急危重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自开展建立并实施外科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以来,我们一改过去抢救患者的盲目性,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对医方的满意率,降低了死亡率,使抢救工作更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临床资料
200001/200506收治的建立并实施应急预案的外科急危重患者1680(男724, 女956)例,年龄13~68岁,其中各类弥漫性腹膜炎患者980例,各类严重腹部外伤患者7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和前期(199901/200506)非建立并实施应急预案的外科急危重患者1590(男697,女893)例,年龄11.5~71.0岁,其中各类弥漫性腹膜炎患者951例,各类严重腹部外伤患者639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建立各种外科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包括创伤急救预案、抗休克预案、心肺脑复苏预案、手术预案等. 根据病情迅速初诊,积极实施并快速拟定科学的急救措施,如快速补液、常规开放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套管针)、吸氧、有效止血等. 有休克表现时立即按休克应急预案处理,积极病因治疗、抗休克、纠正酸碱失衡、止痛及抗感染治疗. 有心跳呼吸骤停时,迅速按心肺复苏的应急预案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接压,必要时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应用等. 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要做好包扎固定、止血及快速补液等处理. 并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做好各种手术前准备或安全的转移工作,病情危重的直接入手术室,争分夺秒手术抢救. 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 对照组处理方法:入院时按一般性处理,急救护理措施按常规实施. 结果观察组1680例,治愈1637例,治愈率97.5%、死亡43例(其中医方因素1例,占2.3%),死亡率2.5%,患者及家属满意率97.5%;对照组1590例,治愈1398例,治愈率87.9%,死亡192例(其中医方因素42例,占21.8%),总体死亡率12%,患者及家属满意率71.8%. 两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方面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
2讨论
应急预案建立与实施的突出优点为:①医生、护士有明显的紧迫感,可紧急、有目的的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而不是教条地按书本上的常规去按部就班的处理[1]. 如多数患者进入病房,直接入手术室手术抢救,床旁手术处理等等,争取了救治时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②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规范应用应急预案程序,体现出了他们的娴熟操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同时缓解了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了患者安全感. 在抢救同时,不应忘记关心患者需求,保证患者精神上的松驰和身体上的舒适,在做每一项操作和护理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孤独和恐惧的患者进行安抚,如握着患者手,抚摸患者的额头等. 让患者在急救的环境中感到到温馨、舒适,以减少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树立了窗口形象. ③通过实施规范化的应急预案[2],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了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和年轻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体现了自我价值. 同时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使工作有依可据,抢救患者得心应手. ④重视患者家属的安慰工作. 因外科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其家属的焦急心理较重,对患者愈后和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较高, 故接诊人员应保持镇静,以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解释病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引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性,和文献[3]报道一致,说明外科急危重患者建立并实施整体科学的应急预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且可使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更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现代急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76-77.
篇3
一、演练情况
2012年10月12日,我院为检验急救绿色通道是否畅通,切实加强急救队伍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
医政科组织在急诊科、护理部、病房、麻醉科、感染科、药房、检验科、放射科、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天津市口腔医院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演练在下午5点正式开始。现场模拟因公交车车祸致3人颌面部严重创伤,由同事陪同紧急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来院后急诊科值班医生明确诊断,及时分头处理,值班医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急救。
急救同时根据应急预案,通知行政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病房总值班、麻醉科、感染科、检验科、药房、放射科均按规定时间到场参与危急重症患者急救会诊。
行政总值班根据应急预案,协调设备科人员到场保障急救设备的正常使用。协调总务科安排病房电梯,确保急诊转入院快速便捷。
经抢救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专家会诊认为可以转入病房继续专科治疗。做好抢救后病历记录,通过急诊绿色通道为患者快速办理入院手续,急诊科与病房做好病情及药品交接。整个急救过程共历时30分钟。
一、
突发病情
1、发生时间:2012年10月12日
17:00
2、发生事件:公交车车祸多人严重外伤
3、地点:天津市口腔医院急诊科
4、考核内容:
(1)急诊科医生遇突发事件接诊能力及接诊处置流程
(2)现场如何协调及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会诊。
(3)入急诊后如何交班处理
5、事件经过:
卫津南路突发公交车与公交车车祸事件,多人严重外伤,其中3人颌面部严重创伤,被同事坐出租车送至我医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陈某:
(1)创伤性休克;(2)上颌骨骨折:(3)面部软组织严重挫裂伤
患者张某:
女,43岁,面部多处擦伤,有活动性出血。患者面色潮红,神志清晰,呼吸均匀。立即生命体征检测:体温36.5c,呼吸22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90/130mmhg。
临床诊断:
(1)
面部软组织挫裂伤
患者王某:
男,48岁,面部多处擦伤,下颌骨骨折,患者面色苍白,意识
清晰。生命体征检测:体温35.9c,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00/140mmhg。
临床诊断:
(1)下颌骨骨折
(2)面部软组织挫裂伤
6、处理流程:
17:00急诊科值班医生张伟主治医师、赵忱光医师检查患者,同时通知行政值班。
17:02
行政值班联系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感染科。就位。
17:02患者陈某出血突然加重,脉搏触及不到,血压听不清楚,呼吸微弱。主诊医生立即请王津惠主任医师会诊,心脏骤停的诊断成立。王主任立即组织抢救陈某。
赵忱光医师处理患者王某及张某,病情平稳,为其清创,止血,缝合,安排王某收入院。
紧急抢救陈某:
1、现场急救:
(1)建立静脉通道: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5mg(刘凤伟、金培、苏明月重复执行口头医嘱)。
(2)氧气吸入(彭立红护师重复执行口头医嘱)
(3)通知行政值班——病房总值班——医政科——主管院长
个循环。患者心跳出现,血压60/40mmhg。
2、17:13行政值班高璐赶到,负责总调度
向医政科张建科长;院办成伟主任;张建成院长;张兰成院长汇报现场的情况,并听取指示。
3、请病房总值班会诊(张萍主任+值班医师17:10分赶到)
病房总值班赶到后,立即加入急救工作。手术将错位的上颌骨复位,使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血压仍不能上升,处于休克状态,患者不能脱离危险。
同时,
4、请感染科会诊(何惠英主任17:12赶到)
(1)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2)肾上腺素推注0.5mg
5、请麻醉科会诊(李连群主任+麻醉值班医师17:12赶到)
(1)检测生命体征;(2)必要时气管插管(3)准备手术室麻醉。
6、请检验科会诊(关永强主任17:12赶到)
(1)血液化验;(2)核血;(3)向血站申请输血
7、请药房会诊(杨凤昆主任17:15赶到)
(1)提供保障抗休克药物(2)补充提供代血浆;(3)保障提供止血药物;(4)保障提供麻醉药物(5)保障抗菌素药物
8、请放射科会诊(肖玲主任17:20赶到)
(1)准备全景片检查;(2)准备ct检查
9、总务科、设备科(17:25赶到)
(1)检测患者感染情况;(2)准备电梯转运;(3)保障整个抢救工
作设备的良好运转。
二、向院领导汇报抢救的效果
1、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抢救成功
2、出血性休克得到纠正
3、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
张兰成院长、张建成副院长检查病情后同意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转病房继续专科治疗。
三、患者陈某转运病房
1、再次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苏明月主管护师记录)
t:36.5c;p:76次/分;r:22次/分;bp:120/78mmhg
2、准备电梯(通知小周)运行
3、应用担架护送(物业赵师傅、刘师傅;赵忱光主治医师、苏明月主管护师护送)
4、17:30与病房医护人员交接
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病房,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交接(1)病情交接
(2)药品交接。
5、做好抢救后病历记录和科室的整理、消毒工作。重新补齐急救药品,设备检修完好,以备其他病人使用。
四、应急演练现场总结
五、演练结束
二、各部门值班人员到达时间:篇二:急诊科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急诊科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为全面提升我院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2012
年5月1日下午我院按照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方案的工作部署,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结合我院实际应急能力
,以急诊科为重点、内科icu
骨科
手术室等科室辅助,开展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技术培训和创伤、
急救理论及处置技
术培训,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推进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根椐《
市卫生系统
2012
年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将内容布置应急办,召集医务科、急诊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会议,并将
相关工作进行分解、落实、并提出要求。在推进我院卫生应急大练兵
活动中我们做到充分认识,同时将此项活动列入我院工作的重点,并
针对应急大练兵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多项活动的演练方案。
在此项活动
中各科室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明确,通过认真组织,全面动员,为全
院卫生大练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应急知识和枝能培训,积极开展模型-模拟演练,推动卫生
大练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一)是加强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学习
把卫生应急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作为本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
急诊科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纳入医院职工的
继续教育内容,认真学习并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技术档案,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以《2010
年国际心肺复苏术指南》为标准进行理论培训
与现场考核工作,已于
3月上旬前完成。培训考核方式:先以分批方式进行训练。经过合理有效训
练后的职工再参加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要进行补考直到考核通过。
此次参加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有
30
余人,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
在“大操练”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充分展现了他们科学的态度
和奉献的精神。即使他们工作再忙,但仍挤出时间,积极投入到训练
中,
认真操练,
扎实掌握好这项急救技能。
一些非一线临床工作者们,
虽然在他们实际的工作中很少遇到这类病人,
但他们仍认真努力地参
加训练,致力于掌握好这项“救命的本事”
,防范于未然,以备日后
能及时抢救伤病员。
(二)
是强化了医务人员特别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的培训
为了务实卫生应急基础,提升专业人员应急技能,我们积极创造
条件。组织了应急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课
程,通过培训,有效增强了全科卫
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
促进了保障措施、
预案体系、
应急队伍、
应急网络、模拟演练、信息管理、监测预警、协调联动、宣传教育、
指挥决策、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技能。
(三)是开展了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1.过敏性休克抢救演练
为了锻炼卫生应急队
伍,
提高我院职工的实战能力,
在急诊科的组织下
2012
年
5月
1
日下午开展1
过敏性休克抢救应急演练。2突发事故的院前急救
由急诊科组织参加。
演练历时一个半小时,
圆满结束。
通过演练使专业人员掌握过1敏性休克抢救应急处理工作的运行程序和方法,2
突发交通事故的现场急救技能操作。
更提高各专业队伍协调作战的能力和科室和各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此次大练兵活动不仅发挥了我院急救队伍的应急救治能力,同时展现了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能力篇三:医院消防演练总结
颍上县人民医院
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为了使我中心员工了解消防基础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对突发火灾的应变、逃生技能,学会灭火以及有序地进行人员、财物的疏散处理,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
。我院于2013年6月10日下午15时30分,在120急救中心路面旁边空地组织了一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本次消防演练由执行院长彭学生担任指挥长,保卫科科长王廷辉负责消防演练的组织与指挥。演练工作组分为:疏散组、灭火组、抢救组、通讯组等四个组。
当天下午15:30,安全检查小组成员发出火警报警信号。各演练工作组在听到指令后,迅速到位,参加演练的安保员和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于病房、楼梯间及安全出口处,通过口令加手势,指挥员工从指定路线进行有秩序地疏散;把现场所有人员,快捷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院内停车场)。
消防演练按照预定的方案,有序、紧张地进行。整体疏散到位后,进行了人员的清点统计。随后,安全检查小组成员演练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现场灭火。
演练结束后,总指挥彭学生、分项总指挥王廷辉、技术负责人罗柱为员工进行了消防安全应急操作与火场逃生技
巧讲解,教大家掌握一旦发生火情,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正确地报警、扑救、疏散,如何自救和逃生。最后,总指挥王廷辉对此次消防演练做了总评,对于演练结果给了充分的肯定,表扬了员工们听从指挥、行动迅速,要求大家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宣布消防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
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一些同志在听到报警后不知道做什么,都在等小组长来下达命令后才采取行动,没有做到主动出击。有得同志还在演练过程中有说有笑,希望在下一次演练中得到改进。
通过这次消防演练活动,参加消防演练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灭火能力有所增强,全体员工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抗火灾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消防演练过程中,也锻炼了各演练工作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颍上县人民医院
综治办
2013年6月10日篇四: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2012年6月12日下午2:30分,我院应急办主任陈涛率领院感染科、护理部、急诊科、传染病科相关人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演练工作。
下午2时30分,在必要的现场准备后,从西良庄社区二号楼一单元二楼电话医院120,告知该处有一昨天从上海回来的人,今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需到医院救治。急诊科护士庞静接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护士、消毒人员、驾驶员出车,并通知院办公室;院办公室分别电话分管院长、医务科长和应急办;应急办主任陈涛立即通知传染科医护人员做好收治病人准备工作,同时报告区疾控中心。护理部主任高灵芝和应急办主任陈涛到急诊科对工作人员现场准备情况和穿戴防护用品顺序进行考核。5名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消毒人员、工人、驾驶员)穿戴完毕后随救护车前往。2时44分到达现场,医生赵淑刚询问病史及相关情况后,确认病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
,决定将病人接回医院隔离观察治疗。在医生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应急办主任陈涛对工作人员防护、物品、药品准备进行了检查。回院后医务人员通过专用通道护送病人到达传染科,并与传染科医护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病情交接,消毒人员消毒救护车后、沿途进行消毒。诊治完毕,检查了脱防护用品顺序,及用物的处置等情况。演练结束后,所有参加医务人员进行了总结。
本次演练,检验了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警惕性、应急反应速度、和准备工作以及用物处置是否规范。结果,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反应敏捷、到位及时、准备工作较充分,疫情报告程序正确。不足之处:一是医生寻问病史欠熟练,未了解病人接触史。二是用后物品未按要求放置在专用桶内,脱下的统靴未准备专用器具盛装;三是浸泡护目镜容器太小,护目镜未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四是消毒员消毒液配制浓度不清楚,消毒范围未达到1.5米。五是通道上有自行车。希望各科室针对问题再次组织演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防控甲型h1n1流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2-6-12篇五: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白城中医院急诊急救事件
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2012年7月30日我院进行了急诊急救事件应急演练,目的是为了提高急诊科及临床科室对群死群伤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提高各科室间工作配合能力,提高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能力,检验我院各个行政部门和临床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和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参加此次演练的有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医教科、护理部、总务科保卫科、院办、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五官科、手术室、内一科、內二科、供应室、电诊科、检验科、ct科、放射线科等科室人员,本次演练依据急诊急救事件应急演练方案展开。相关人员通过演练培训,对急诊急救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的时间、地点、内容、流程、方式、场景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参与演练的科室、人员对主要流程等方面充分交换了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演练方案奠定基础。
演练以模拟群体车祸后急诊急救应急处置为背景,首先是120急救中心对院前群体突发车祸伤员进行应急抢救,转送回医院;其次是演练逐级报告及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能力;第三是急诊科对群体突发车祸伤员的紧急处置。第四是各科室对伤员的紧急处置能力。演练过程中我们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分步推进,检查应急处置各项措施是否科学、及时、准确、有效。各参演队员根据各自职责和应急
响应的程序进入角色,从120急救车出诊,到急诊科接诊、分诊,各临床科室处置伤员,到医技科室做检查,将伤员送入手术室、病房及急诊留观,完成了整个急诊急救应急处置工作。
篇4
总结了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主要包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预检分诊、快速分流;重伤救护、有序配合;做好陪检转运,保证物资供应;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成批伤员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批车祸;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大批车祸是指突然发生、涉及受伤人数多、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的事故灾难[1]。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经常承担各种大型车祸的救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突发性大批车祸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抢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将2016年5月15日13点29分在沈海高速盐城东台段一辆大型客车发生侧翻,造成车内50名乘客受伤的院内救治护理管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68%),女16例(32%);年龄3~72岁;颅脑伤14例(28%),腹部伤8例(16%),胸部伤6例(12%),脊柱伤3例(6%),骨盆伤1例(2%),四肢伤5例(10%),多发伤10例(20%),其他伤3例(6%)。其中危重伤员12例(占24%),患者在急诊抢救时间5~15min抢救成功后转入病房。参与抢救护理人员共34人,其中N410人、N316人、N28人,急诊急救及危重症专科护士8人。1.2结果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抢救成功率98%。50名伤员中死亡1人,为多发性损伤、双侧血气胸、严重创伤性休克;收住专科治疗45例;急诊留观4例。
2方法
2.1启动应急预案,开放“绿色通道”
2.1.1接到大批车祸报警电话后立即启动《东台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相关涉及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1.2对车祸伤员所有的检查、化验、用药全院开放“绿色通道”,一切检查治疗费用暂免,保证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2.1.3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成立人力资源组、分诊组、救护组、信息组、陪检组、协调组、供应组、后勤服务组小组。人力资源组由护理部副主任和急诊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救护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整个抢救的护理人员调配。紧急抽调院应急小组成员10名、危重症小组成员10名、急诊科全体护士(14名)立即到位准备救护;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在各自科室待命,准备接待患者。分诊组由平时二组增加至五组,由急诊科5名N2护师和5名院应急小组成员担任。救护组由平时三组增加至五组,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高年资护士和院应急、危重症小组护士组成。信息组由应急小组成员负责伤员编号、登记、录入,做好腕带和标识。陪检组由医生、急诊科护士和物业工人组成。协调组由门诊护士长、2名导医护士组成,负责协调检查秩序,防止伤员堆积一个检查科室影响抢救。供应组由供应室护士长及科室所有成员组成,负责各种物资供应及上收下送。后勤服务组由志愿服务队成员组成,负责伤员的生活照料。
2.2抢救分区分室、安排人员到位
抢救分区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区和清创室1室。红区(抢救室)主要负责救治重症及危重伤员,抢救室内设抢救用品、药品、监护仪、呼吸机等,共设5个救护组,每组3人,由急诊科1名N3护士、1名应急小组成员、1名危重症小组成员组成,急诊科N3护士任组长;黄区(抢救室门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1名患者,由急诊科N2护士和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绿区(诊室及诊室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2~3名患者,由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
2.3预检分诊、快速分流
信息组负责登记伤员就诊时间、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初步诊断、去向、联系人姓名、电话,身份不明者按无名氏登记,做好腕带标识。分诊组护师采取一看(看面色、看表情、看呼吸、看瞳孔、看伤口),二摸(摸脉搏、摸肢体的感觉);三听(听血压、听受伤经过、听患者的痛苦),全面观察伤员,迅速判断病情,边观察边分流,确保防止病情遗漏和延误,争分夺秒抢救伤者[2]。在大批受伤患者送来时,不要只注意到那些大声呼叫者,更要注意到那些无声者,因为危重伤患者可能就在其中[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患者胸前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记:Ⅰ类红色(进入红区,立刻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Ⅱ类黄色(进入黄区,立即监护生命体征),Ⅲ类绿色(进入绿区,安排患者顺序就诊);需止血、包扎、清创缝合的送清创室处理;诊断明确的尽快护送收住相应科室,尽快分流缓解急诊室压力。
2.4重伤救护、有序配合
三人一组,组长指挥。组长位于患者的床头,负责呼吸道管理和心电监护;治疗护士位于患者左腰位,负责输液、采血、配血,准确及时执行抢救医嘱,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巡回护士位于患者右侧,站在急救车旁,负责随时传递所需药物和抢救物品,备药、备物,做好特护记录,包括记录抢救中的各项措施、给予的药物及时间、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抢救后及时核对和补开口头医嘱,完善病历和护理记录,所有抢救记录6h内完成。
2.5护送陪检转运、做好物资供应
重患者病情稳定后由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一同护送患者做辅助检查,护送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简易皮囊等,随时准备抢救[4]。转运途中患者取中凹位,推车要平稳,平车两旁要加护栏,防止患者坠落。保持液体点滴通畅,防止血液回流堵塞针头或输液管脱落[5]。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或病房,需将抢救用药、病情向护士详细交班,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严防差错。轻患者可由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和物业工人一同护送。供应室、后勤管理科做好医疗、生活用品的供给,医院志愿者做好伤员的生活照料。
2.6清创配合、心理疏导
由应急小组护士配合医生做好伤口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等工作。患者在经历车祸后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由本院心理咨询师负责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和心理疏导。
2.7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抢救结束后第2天,由护理部召集所有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召开“5.15大型车祸应急救援反馈会”,听取多方意见,分析此次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6],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达到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目的。
3讨论
大型车祸事故发生后,情况紧急、伤员多、变化快、病情危重,如果救护组织不合理,会耽误患者抢救[7]。因此,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组织相应人员到位救治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重点,为此,我们配备完善的各级护理救治小组,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每次抢救结束后进行质量反馈,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抢救程序。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如在此次抢救中我们发现应急救护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成员因为家到医院距离远近不一,接到电话后,距离较远的人员不能在规定时间到岗,为此,我们将救护人员信息进一步细化,按照距医院的距离远近,分为第一、第二梯队,并将外出学习进修人员及时标注,保证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医院参加救护。平时经常组织大规模应急预案演练和危重症患者抢救演练,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护理管理组织得力,全院护理人员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紧张而不慌乱。在抢救大批车祸伤员时,护士在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因此,具备相关急救知识技能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难点。我们首先加强急诊科护士的三基训练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才能在大批车祸的抢救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9];其次,护理部抽调全院各科室2~4名优秀护理人员成立院“护理应急救护小组”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每年相应课程理论学习后参加急诊、ICU各3个月院内进修并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作为应急人力和技术储备,保证抢救时能拉得出、打得响。
参考文献
[1]魏芳.最新急救服务规范及考评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许玉冰,马春.成批车祸患者抢救中的护理优化管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688-689.
[3]吕军,袁慧军,马凌.重大交通事故伤521例院前和院内的急救[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6):888-889.
[4]黄向红.成批车祸伤员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23-224.
[5]刘选英.大型车祸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8):457.
[6]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05-107.
[7]余志华,何满红,黎小群,等.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5-296.
[8]吕丽萍,项玉兰,毛小媛.抢救成批车祸伤的护理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12):75.
篇5
1.接到通知之际做好迎接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2.患者进入手术室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吸氧、备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3.通知医学专用师与有关科室的手术医师立即到达。
4.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备好抢救药品及医学专用机,积极配合抢救。
5.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物品。
6.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并安慰患者。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与抗过敏药物。
2.情况严重者应通知立即停止手术,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已备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学专用医生进行紧急救治,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的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7.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措施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配合医学专用师进行处理。
3.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停止手术,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物品供应中心、护理部和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去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火灾的应急程序
1.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灭火,同时报告保卫处及上级领导,夜间电话通知院总值班。
2.根据火势,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灭,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诉准确方位。
4.关好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6.尽可能切断电源、撤除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科技资料。
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
术中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立即启用应急照明设备(应急灯、手电筒)。
2术中如有出血情况时,可暂用大沙垫按压处理,或用大针筒抽吸。
3如为个别手术间发生意外而仃电时,立即检查是否跳闸或保险丝有问题,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可启用手术室备用电路(每个医院都有备用电路,并备有长接线板)。
4及时与总机及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仃电情况,尽快恢复通电。
5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时间、原因记录于意外事件登记本上。
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一)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用药。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二)术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先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静脉通道。
(三)参加抢救人员应主要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保留各种药物安瓿及药瓶,做到如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四)护理值班人员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五)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位”,班班清点,完好率达100%,保证应急使用。
(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手术室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
(一)手术室平时应备有足量的手术器械和敷料,每日清点补充,以保证应急是使用.
(二)对特殊器械如开胸器、骨科包等常规准备,同时备有足量的一次性消耗材料,以保突发抢救的应急。
(三)各类抢救药品定量,仪器固定房间放置,严格交接班,以备应急使用。
(四)全体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抢救药品的药物作用和使用方法。
(五)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急能力,如遇有以外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到达手术室进行抢救。
(六)按通知根据伤员的伤情,合理安排手术房间和人员,有护士长和科主任统一指挥
(七)值班护士准备好一切器械包、敷料和一次性用物、液体、药品,并送入手术间。
(八)巡回护士力求备好电刀、吸引器、输液、输血用品、给氧装置等。同时准备好一切抢救用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九)洗手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
(十)根据情况随时与护理部、急诊科联系,做好一切记录。
篇6
关键词: 左房破裂;急诊;护理;手术配合;应急管理
心房破裂主要原因为外伤性和医源性,准确而及时地诊断和处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当,将因失血引起严重并发症而死亡[1]..我院2012年10月24日成功对1例心脏创伤性瓣膜置换术后左房破裂患者进行抢救,在紧急体外循环下实施左心房修补术,现将手术抢救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6岁。因活动后胸闷、乏力伴双下肢浮肿2年入院,7年前曾行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2012年10月24日,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给药复合麻醉,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为快速房颤心律,160~180次/分,收缩压80~90 mmHg,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强心利尿治疗无明显好转,于术后5小时出现心跳骤停,行胸外心脏按压及电除颤10分钟后,突然自心包引流管涌出大量动脉血,急行床旁开胸探查,左心耳近房室沟左房破裂,破口8 mm,累及房室沟,压迫止血同时行心脏按压,转入手术室,经股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循环后经原切口入左心房,选择4/0普理灵带垫片修补左心房。修补完毕检查吻合口,止血,撤去体外循环,放置引流管,完成手术。
2。护理配合
对心房破裂患者的早期诊断并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例患者经1-2min的初步判断即明确诊断,经绿色通道直接手术,为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在手术室急救中,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对有低血压甚至休克患者,应在快速补液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2】。
2.1巡回护士配合
2.1.1护士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即启用应急管理路径,迅速通知麻醉医生备好麻醉机及物,连接监测系统,调节最佳状态。巡回护士准备好急救车,开胸器械,高频电刀,自体血液回收机,除颤仪,中心吸引,加压输血袋、变温毯等`,同时备好各类液体及药品,包括胶体液、晶体液、5%碳酸氢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肝素钠,鱼精蛋白等,电话通知血库备好红细胞、血浆、凝血因子、冷沉淀等。
2.1.2患者进入手术室迅速开通2路静脉通路,连接好微量泵,迅速扩容,便于术中输血、输液,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变化,随时调整输血、输液速度及用量,防止引起心功能补全及肺水肿等并发症,加压输血时防止空气栓塞,遵医嘱,合理安排好输血、输液顺序。
2.1.3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气管插管及锁骨下穿刺、桡动脉穿刺,协助体外循环师迅速将体外循环管路连接好,及早建立体外循环。术中所用药物及输血双人核查并签字,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所有药物的安瓿均需保留,以备术后查对。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减少异体输血量。检测尿量、尿色的变化,随时做好记录。
2.1.4术中及时调节房间温度、湿度及变温毯的温度,做好患者皮肤的护理,防止压疮,停体外循环后,及时将加温至38摄氏度的生理盐水供给台上,防止水温过低刺激心脏引起心律失常。
2.1.5术中注意脑保护 对于开胸手术前出现心跳骤停或低血压时间过长的患者必须重视脑保护,术中可用冰帽降温【3】。
2.1.6术后送患者回病房时,在途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微量泵的正常运行,防止管路的滑脱及引流不畅。
2.2洗手护士配合
2.2.1 主动、准确、及时传递器械,熟练配合医生,洗手护士此时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快速准备好建立体外循环的管道、缝线及器械,配合医生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准备自体回输吸收器吸回心包内血液进行过滤回收。
2.2.2 及时清点术中器械和物品 由于术中紧急添加体外器械和心脏缝线及各种管道,极容易在忙乱中物品丢失,既影响手术过程又延误抢救,给病人增加新的风险。此时应及时与巡回护士将每一件手术台的物品清点齐全,并保持头脑清醒、心中有数,准确无误配合医生手术。
2.2.3保持术中无菌 器械护士要及时收回使用后的器械,保持手术台的整洁并适当做好遮挡,时刻注意保障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体会
左室破裂是二尖瓣置换术后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此例急诊左心房破裂修补术,手术复杂、风险大,转流时间长,病人本身的状况较差,术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很高,由于心房破裂形成破口,导致病人血压骤降,所以必须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修补术。由于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积极有效,患者术后血压稳定,心率正常,术后返ICU。手术室是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此次患者的抢救成功与手术室日常的应急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在广泛共识及循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手术室应急预案,并加强日常培训及演练,所以应对危重急诊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措施,故巡回护士术前能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术中抢救时反应快速,配合麻醉师维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和体外循环的迅速建立。器械护士术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应对、密切配合,避免造成严重后果【4】。
其次,建立了弹性排班制,合理安排人员配备,每班次人员配备都保证力量。设应急小组成员三级配备:护士长、值班护士、听班护士,充分调度充分的人力资源,增援急救力量,平时加强培训急诊手术,配合相关知识、理论、技能,加强培训护理人员急救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应变能力。严格监督、总结经验,加强沟通反馈,确保急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总之,手术室应急管理,在手术室急诊手术配合中效果显著。通过改进手术室工作制度及流程,完善管理细节,在广泛管理共识及循证的基础上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并通过各专项预案的演习,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是手术室急诊护理高效、安全、有序,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拓展和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的应对处理能力,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参考文献:
篇7
一、总则
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 严格规范,处置有力。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 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四)预案适用范围
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2.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网络故障等意外。
3.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门诊就诊期间,因医疗争议在院内突然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坏行为的事件。主要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医院财物等行为。
2. 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门诊整体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本部门及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
(4)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门诊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只需要调度本部门或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成立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
2.做好日常安全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3.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注意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预警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门诊办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短信、微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四、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 报送的主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统计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报送科室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实施情况;
(3)需要门诊办协调的有关事宜;
(4)事件现场的即时状态;
(5)事件的后续报告即抢救或处理的情况(直到处理完毕)。
2. 信息报送的方式。
(1)医院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向科室领导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报告,非工作时间同时报告总值班。
(2)报告采用电话口述上报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做好记录。
(3)发现有隐报、瞒报、缓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 信息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及时进行受理、记录(登记)、报告,做好联系沟通等信息处理相关工作。
(一)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处理及上报
(1)最先发现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包括导诊及分诊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呼叫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做出判断。如病情允许搬动,立即将病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立刻进行就地抢救,如患者心跳停止,需立即行心肺复苏。
(2)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第二责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内线电话610,外线电话xxxxxxxx),并与第一责任人配合抢救。
(3)急诊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携带急救物品到现场进行抢救。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多学科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
(5)门诊办公室(总值班)应到现场指挥抢救,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必要时上报院长。
(6)经紧急处理后,根据病情办理住院、留观或离院。
(7)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门诊办公室向医务处、主管院长汇报抢救经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病历并填写死亡证,行政保卫处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
2.工作要求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定时清点,保持状态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参加抢救人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详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
(5)如患者无家属陪同,应及时联系家属并保管好患者的随时物品。
(二)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
1.风险分级
一级风险:
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三级风险:
(1)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2)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3)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4)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2. 处置及报告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不能自行处理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科室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行保处协调处理,其他科室及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处处理,必要时主管院长出面处置。
(3)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保安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在向主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或云岗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直接报警),并随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事件动态。
(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积极处理,职能科室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当患方有攻击倾向时,当事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发生冲突的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患方直接接触。
(6)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7)收集和保全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资料、有异议的药品、事发过程中的影音资料等。
(8)科室应做好其他患者的诊疗和解释工作。
(三)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
1.门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局部小范围或单个楼层停电,由各科室负责人直接电话联系电工班处理。
(2)门诊楼全楼停电,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总值班)立即电话联系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电工班应尽快查明原因,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专人现场与相关部门(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协调处理。
(3)如短时间内无法供电,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后勤保障中心立即将情况通告门诊办公室(总值班)。
②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解释工作,门诊办公室(总值班)与行政保卫处共同维持正常秩序,及时疏散病人。
③需低温保存的试剂、各种标本、药品,妥善安置转移到有电区存放。一旦供电恢复,应尽快完成各种标本的化验。
④手工挂号、划价、收费,手工开具各类检查单、治疗单及处方,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引导去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安全。
⑤正在进行的门诊手术,在确保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
⑥正在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必要时立即转入病房。
⑦各科室增派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同时加强巡视,注意防火、防盗。
⑧恢复供电后,电话通知患者来院完成相关检查、治疗,领取门诊收费收据。
(4)各科室应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状态,放置在固定地点。各种可充电的抢救仪器应保证有电。
2.门诊电梯运行意外应急预案
(1)电梯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摔倒、夹手等),电梯安全管理员应立即处理,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报告行政保卫处。
(2)如果导致人员受伤,行政保卫处应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夜间总值班),安排伤者就医,保留就诊资料。
(3)如电梯内有人员被困,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夜间报总值班),派人现场协调处理。
(4)预期会出现较严重后果,门诊办公室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
(6)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时,应关闭电梯,并在各电梯口安放停用标识。
(7)重症患者转运需有医护人员陪同。
3.门诊火警应急预案
(1)小的火情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同时报告科室主任和行政保卫处,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一旦发生大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首先发现起火者立即告知周围人员,如遇到电起火,立即断开电源。
②同时报告119、行政保卫处组织灭火。报告时应讲清楚自已的姓名、单位和起火点的地址、楼层。
③接到报告后,行保处、门诊办公室要明确火灾方位,迅速赶到现场,察看火势,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④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
⑤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家属按就近原则从安全出口疏散、撤离。先疏散危重和不能行走的病人,同时引导能行走的病人自行撤离。疏散时告知病人抓住楼梯扶手,不要拥挤争先,防止挤倒踩压。
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切忌慌乱、相互拥挤。
(二)响应指挥调度程序。
1. 突发事件发生,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决定相关应急预案的启动,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到岗开展工作,落实医院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及人员,根据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相关支援事项,跟踪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门诊办公室始终与事件发生科室保持联系,根据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 门诊办公室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
(三)应急响应终结。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必要时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单位报告。
(四)调查与评估。
1.事件完成之后,调查、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科室和个人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医院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规定》和医院的其他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8
(1)接错患者;(2)手术部位错误;术中给药错误;术中输错血;(3)摔伤和碰伤患者;(4)术中器械不足和质量不良造成意外;(5)遗留物品于患者体腔;(6)组织压伤或坏死,如四肢手术时,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导致四肢缺血,甚至肢体坏死,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7)术中灼或烧伤患者;(8)标本弄错或丢失;(9)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甚至患者坠车等;(10)术中低体温。
2手术护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2.1随着手术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3]。
2.1.1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接患者时为了防止接错患者严格执行患者交接制度,认真做好四查八对,内容为四查:查术前用药是否执行,是否禁食、水,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八对:对病房、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腕带、诊断及手术名称。为避免弄错手术部位,我们及时增加了核对手术部位流程和三方(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核对手术部位登记本。术中手术室护士所执行的医嘱均为口头医嘱,护士在接到医嘱时要口头复述,给药前与麻醉师再次核对;同时做好三查七对工作。输血时护士不仅要与麻醉师共同核对,且做好输血的三查八对,密切观察输血后反应。
2.1.2术中清点制度严格执行术中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前、关伤口前、关伤口后清点手术物品并用具体数字记录在术中护理记录单上。如发现物品不符,立即报告手术大夫,认真检查伤口,必要时X线检查,确保体内无遗留物后,方可关闭伤口。手术过程中刷手护士原则上不允许调换,如需要调换严格按照刷手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以确保将手术物品出现差错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2.1.3标本交接制度病理标本放入标本袋并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术毕刷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核对后,由巡回护士放到指定位置,并按照标本交接登记本的项目登记,如标本的数量等。专人核对签字后送病理科,送到病理科后病理科人员核对签字。如术中需送冰冻,巡回护士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部位,由专人及时送到病理科直接交予病理科人员进行检查。
2.2安全接送手术患者接送患者一律使用手术室专用平车(车轮带锁),并将平车的床档支起,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避免手术患者摔伤或坠床。在运送手术患者时特别是手术后不仅要迅速平稳,还要有效地固定好患者的各条管路,以免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管路滑脱的现象。我科还制订了管路滑脱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如果发生管路滑脱,立即按照应急预案执行,确保患者的安全。
2.3妥善安置手术,防止患者组织压伤或坏死护士在安置手术时严格按照手术安置制度执行。对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术中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可在局部实施按摩,防止局部组织压伤。2009年骨科共行手术时间在5h以上的手术77例,由于加强术中护理,未发生组织压伤的现象。对术中使用止血带的手术患者,术中准确记录止血带的开始时间,定时提醒手术大夫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免止血带使用过长,导致患者组织坏死。骨科术中使用止血带的患者42例,没有组织坏死的现象发生。
2.4正确安全使用高频电刀,防止术中灼伤或烧伤患者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4],因此一定要待消毒剂充分干燥后方可使用,以免引起皮肤烧伤。据文献报道,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中使用电刀有灼伤心肌导致心搏骤停的可能。[5],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慎用电刀。使用高频电刀前将负极板置于患者肌肉丰富处与皮肤完全接触,一般选择小腿、大腿或臀部,术中经常检查,防止负极板松脱、移位,避免灼伤患者。使用电刀时不仅要保证患者与金属床之间有4cm的绝缘层[6],而且至少用双层敷料隔开架、头架,防止旁路性电灼伤。
2.5防止术中低体温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温,给重症患者使用保温毯,将保温毯的温度调节为38°C;术中使用恒温箱中的冲洗液冲洗伤口,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2.6准备充足的手术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包包裹前和使用前均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存在质量不良的现象,如发现及时更换,以免手术器械质量不良发生意外,延误手术。手术室要按照手术需求准备器械,且将术中易被意外污染的器械准备备用包,以保证手术器械的供应。手术室是手术患者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做好常规手术器械的准备,备好急诊手术和急救器械,还要做好手术室的应急预案和流程,2009年我们成功完成了4例急诊大咯血患者的手术配合。新晨
2.7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检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设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组,护士长和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组每月分别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定期组织分析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及时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安全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是判断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实施完整的安全质量控制,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优质地护理,不断提高推动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我科通过对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规范了操作流程,而且也完善了手术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得我们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危重症;转运;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b)-0133-02
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是院内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急诊危重症患者接诊后需要转入住院部专科病房或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但因其生命体征稳定性较差,甚至意识不清,而且在急诊诊治期间难以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因此,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准备措施不充分、转运过程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导致的转运意外发生并不少见。计划实施检查评价(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循环是较为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1],在实施过程中对护理措施的制订、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评价。近年来我院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转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转运危重症患者24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19~71岁,平均(48.05±16.2)岁;腹部外伤84例,颅脑外伤48例,四肢骨折72例,胸部外伤36例;转住院部病房104例,转ICU病房28例,转手术室108例。实施PDCA循环模式(2010年1月)前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转运过程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由值班护士联系转入科室,简要叙述患者病情及可能需要的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措施,转运车准备需要设备,如氧气袋等,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进行转运。
1.2.2 实验组PDCA循环程序转运过程
实验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程序进行转运,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及评估阶段。
1.2.2.1 计划阶段(plan) 首先对人员进行培训,包括PDCA循环模式的含义及内容,并通过讨论制订各类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规范流程,明确转运过程中医生、护士的职责范围,制订转运过程的应急预案内容。
1.2.2.2 实施阶段(do) 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认真分析在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转运人员明确转运配备,检查急救及监护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做好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工作,说明转运目的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评估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病情选择转运方案、设备及辅助人员,转运过程携带急救箱,转运过程中注意患者各管道固定通畅,防范牵拉脱落。转运至目的科室后进行床头详细交接。
1.2.2.3 检查阶段(check) 科室护理管理人员不定期对PDCA循环模式转运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转运方案是否按预定计划实施,
1.2.2.4 评价阶段(action) 定期召集参加转运的医务人员进行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调整转运计划及应急预案,以便开展下一轮的护士搬运技能培训中重新启动PDCA循环管理程序。
1.3 评估指标及方法
比较PDCA转运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转运过程意外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率。患者家属满意率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调查,单独就转运过程进行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转运意外发生率及安全转运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无转运意外发生,对照组患者转运期间发生低血氧4例,接收科室未做好接收准备2例,发生坠床1例,转运意外发生率为5.83%(7/120)。实验组转运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 = 0.016)。
2.2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转运患者家属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86.7%,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8.3%,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 = 0.024)。见表2。
3 讨论
PDCA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在各个领域及学科的质量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2],并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PDCA循环程序包括计划制订、实施、检查及评估多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计划方案进行系统的评价,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近年来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3-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能够改善患者的转运质量,实验组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是临床急救护理的重要内容。危重患者转运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及转运期间相关的护理措施做出明确判断,但既往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的准备多依据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系统性较差。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能够对不同病种患者的转运计划进行系统制订[5],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同时,通过对转运过程的评估,能够及时对转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转运质量。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理解[6],能够改善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质量。
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严谨性较差,因此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②评估指标较为单一,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其他指标进行观察。
总之,采用PDCA循环程序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转运能够提高转运安全,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东辉.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7):299-230.
[2] 班玲玲.PDCA在心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3):355-356.
[3] 任小琴.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急诊护理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393-394.
[4] 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6.
[5] 陈玉萍,罗远芳,张帆,等. 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15-17.
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效果
风险管理是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预见性差,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1]鉴于此,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以来对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设有病床8张,输液位34个,护理人员16人,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46岁;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0人;职称:主管护理4名,护师6名,护士6名;2名接受过急诊专科护理培训。2009年3月-2010年5抢救的车祸伤、殴打伤急诊病人2501例。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评估
使用风险评估表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病人进行系统评估,急诊科室常见的风险因素有用错药、抽血、跌倒、误吸、导管脱落等。护理人员可以建立跌倒评估表等来评估风险因素。也可利用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寻找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针对存在的护理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找出避免及控制风险的方法。
1.2.2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我们在平时的风险管理中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系统,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强化专科理论及操作技术、急救技能,提高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质量控制,对低年资护士做好帮、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可以定期组织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及护士对风险的预见性和防范技能。
1.2.3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采取抽查与每日有重点跟班检查,及时收集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时发现科室不安全隐患,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笔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1.2.4加强急救药品及设备的管理
抢救室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检查所有抢救仪器和药品,特别对于一些不常用的抢救仪器,决不能疏于管理,确保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应急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1.2.5完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管理
重视流程的细节管理,确保流程无缝隙,一个完善的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应该是普通急诊室与抢救室分开,[3]按患者的病情需求安排就诊先后顺序和诊疗区域,危重患者先救治后挂号。对于高危时段如节假日、晚上或患者多时要重点加强监管,人员不足时及时进行人员调配;危重患者、大手术或有心理障碍等高危患者要重点管理,在保证治疗、护理的同时,还要尊重、关怀患者。
1.3评价指标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发放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每月统计出病人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事件:患者投诉到科室负责人处的为科室投诉,投诉到护理部和医院的为医院投诉,每月统计科室和医院投诉情况。
2 结果
2.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比较
在急诊科实行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前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96%,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降低至0.12%,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比较[n(%)]
注:*P<0.05
2.2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发生率都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n(%)]
注:*P<0.05
2.3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前患者满意率为80.97%,实施后为95.40%,实施后后患者满意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项目
n
满意人数
满意度(%)
实施前
2407
1949
80.97
实施后
2501
2386
95.40*
注:*P<0.05
3 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医者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4]目前发达国家对医疗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5]在我国,医疗风险管理刚刚起步,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很欠缺。而急诊护理有更大的风险与责任,急诊科是与危重病人接触机会最多、护理职业风险最集中的区域。因此,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意义重大。[6]通过积极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增强风险意识,针对薄弱环节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我院通过在急诊科应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在急诊科实行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事件明显降低,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实施风险评估、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加强急救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完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管理等措施,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余摸,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预防[J].护理研究,2005,14:1288.
[2] 沈馨,沈艳君.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0):1257.
[3] 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4] 林瑛,郭柳珍,曾丽平,等.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