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9 21:1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

篇1

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必不可缺的精神生活需求。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并从强化引导创新机制、立足特色以及创新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创新

党的十提出“文化惠民工程”是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则是其起点。当前城镇社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无论从活动场所与设施,还是从人员等各方面来看,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再加上市场经济对文化领域的冲击,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探讨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是对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安排的工作。这也体现出了其基层性、针对性以及细微性的工作特征。我国13多亿人口中大部分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也直接反映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基层群众也有着越来越高的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群众接触到更新潮的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理念,从而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其能够给和谐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1、强化引导,创新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统筹规划,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将发展群众文化、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纳入城乡国民经济发展中。其次应创新观念,从思想意识上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健全基层文化工作新机制,结合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构建起促进文化活动高效开展的考核、培训、管理以及激励机制。此外需加大资金投入,构建起政府主导、基层自筹以及社会赞助的多元投资体系,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动经费;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以市场化的运作来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想发展好,必须要吸收学历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基层部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利用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入专业文化人才,通过提升待遇等多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其次应有效整合资源,吸引民间文艺人才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将舞蹈、音乐、书画、曲艺等业余文化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以及专业文艺退休人员的作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跃度。此外也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等一些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构建起业务文艺指导小组,加强对于基层文化团队的人才的业务引导,同时积极举办开展各类文艺培训班,培养后备力量。

3、立足特色,贴近实际

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身别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地方基层部门应当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地方文化工作者也需创新思路,让群众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间文化丰富活跃等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全面利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等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内容,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赋予其时代特征。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贴近群众实际,地方文化馆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文化的形式有效开展文化活动,反应群众精神风貌以及时代生活,使群众乐于接受,兴趣更高,认同感也更强。

4、创新活动载体

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创新载体,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地方部门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合理利用搭建起文化活动新平台,例如构建起“百姓剧场”舞台,引导与鼓励基层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活动,通过专业业余活动结合、大小型活动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汇报演出、文化交流以及竞技比赛等,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文化活动类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应当创新载体,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影视等多种方式来发展新的群众文化形态,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群众对于文化需求日趋增多,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在工作中密切与群众联系,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创新与实践,完善工作机制,将教育型、娱乐性以及知识性与群众文化活动相融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作者:宗毅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高国亮.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之浅谈[J].戏剧之家,2014(08):93-95.

篇2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群众文化将达到知识需求和精神生活为发展目标,依据文艺娱乐形式作为展现自我的基础。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群众文化存在于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促使群众文化生活也受到了改变。本文主要研究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

一、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颁布了相关政策方案之后,注重推广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并且组织进行多样化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农村文化市场,以此优化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为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正位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群众文化也面临着改革开放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的改革,一定要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限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引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建设,推广更为丰富的文化事业,这也是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对人类岗位之外的自主创新、参与以及娱乐的社会性活动,有组织并且有方案的实施设计和辅助的一项工作,而这一意义也影响了群众文化的特点,其中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基础性。其主要是指群众文化应该是面向大众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工作在商店、街道、车间、乡村等场所,这就需要群众文化要向这些机构展开工作。第二,针对性。因为人民群众的性格、性别、文化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需要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具备针对性。第三,细微性。其主要是群众文化要无所不知、不可或缺、不可懈怠的[1]。群众文化自身的公益性也要求基础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传递和推广现代化文化的相关要求,注重将社会效益放在重点,以此有效整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文化事业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和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代表了大众群体自身的基础效益。群众文化在宣传党与国家方案,提升党、政府以及人民政府之间的关联,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健康的生活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思想观念等工作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依据实施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自主参与其中,在丰富艺术的熏陶下,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分析

(一)构建服务观念

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为政府主导、为社会、公众提供供给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这一特点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正确解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结合政府的规定,深入推广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全面了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从而为推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2]。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特点,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构建“服务”的观念。实施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也就是指为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工作,需要确保群众享受文化的基础权益,从而将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是首要工作。只有构建服务的观念,才能更好推广和落实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从而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服务。

(二)注重构建基础群众文化团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群众工作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大,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目标面向全社会这一特点,促使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规定更加严格。由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群文团队的构建。要掌控优质的组织建设,选择好的领导班子。同时,也要深入学习党和政府提出的观念和政策,提升群文工作人员建设现代化基础群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小康社会中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所需的文化工作人员。在实际培育中,结合进修、教学等形式,不断提升现阶段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设计吸引人才、平稳团队的政策,为群文工作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要深入改革群文事业单位,全面调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

(三)构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

基础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基础的普遍性实施的,不会受到区域、民族、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是群众个体的资源、节约、业余的自主行为,不存在约束性,更为活跃。现阶段,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农家书屋等逐渐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发展中,且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落实。尤其是全民健身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逐渐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奠定了有效的基础。人们健身活动观念的不断优化,提升了全民自主参与的概率和数量,更为广场、校园等基础群众文化发展的载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生产活动中累积下来的千年民间文化经历了各种打磨和传递。青山绿水可入画、小桥流水能入诗、心中情慷可为歌,劳作场景能为舞。基础群众文化素材是多样化的,并且促使基础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现阶段,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歌舞以外,琴棋书画、雕塑等多样化的基础群众文化展现形式也在逐渐涌现。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促使很多兴趣相同、各个区域、不同年龄的人聚集到一起进行活动,其中蕴含的欢乐和文化是无法用语言可以形容的,这种活动可以吸引大众更为积极的参与其中。为了优化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节目、敲定细节,很多时候有人们不分黑天白天,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昂,尤其是以老年文化活动为主[4]。基础群众文化发展到现阶段,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优化和增加,基础群众文化提升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质量的提升。为了优化基层基础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含义,增加参与活动的数量,很多基础群众文化除了进行自身成员之间的沟通以外,还与其他群众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形式,不但可以引导彼此发展和优化,还可以彼此配合,共同创造新的基础群众文化活动。

(四)结合时展需要提升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众文化只有具备现代化特色,才能获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具备浓厚的乡土气息,才能获取基层的支持,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中实际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掌控时代的需求。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只展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观念、引导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工作上,更多展现在满足群众理想需求、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形式以及陶冶情操等方面。现阶段,群众文化需要以两方面构建文明,以广大群众为服务目标,全面依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第二,注重变化的创新,展现出文化特色,依据群众喜爱的形式,本着尊重、指导、充裕、发展的精神,创造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并在其中融入民族特色[5]。

(五)明确文化管理体制,引导群众文化有效发展

丰富的群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有效展现。各个区域政府、文化站等要想落实有效的职能作用,需要明确文化管理体制,自主引导群众文化发展。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需要构建创新文化事业发展观念。受到现代化发展观念的影响,各个县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优化文化市场系统和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将群众文化建设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建设中,结合到财政支出预算中。第二,需要构建优质的群众性文化资金投入机制。提升政府财政投资,每一年都要为财政预算设计专项资金,从而为群众活动的经费提供支持。政府也要提出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或者是捐助群众性文化基础设备的建设工作。另外,基础文化站也要深入分析、不断发掘文化经营服务项目,从而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促使文化单位有效发展。第三,提升城乡文化活动设备的建设。政府需要将这一项目融入到城乡整体规划中的公益性文化设备建设工作中,在选择地址、明确项目、投资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第四,改革创新,深入分析群众文化发展的新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化发展形式繁荣群众文化的新方向,注重公益性和现代化的特点,有效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从而达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目前群众文化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观念要高于群众文化建设,支持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从而确保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在行动中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深入发掘群众文化的建设方向,因为每一个区域的群众文化建设方向是存在差异性的。群众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政府从理念、行动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整合研究,从而为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童潇.对做好共青团基层工作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一个社会学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5,03:5-8.

[2]殷庆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视野,2015,04:51-53.

[3]齐淑伟.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考[J].奋斗,2014,12:54-55.

[4]刘莹.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内蒙古艺术,2015,01:80-82.

[5]彭启文.做好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大众文艺,2016,09:20-21.

篇3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

前言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目前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主要是以文驶疃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的,充分的反映了目前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了较大作用,我们需要结合目前时代的发展特点,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进行创新。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1.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部分

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做好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在目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下,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进行指引,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其整体素质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构建。

2.能够提升我国基层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精神文明

在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发展和人们实际需求相互结合,能够从不同方面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实现文化的融合和流通。也就是说,不同地域的群众能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相互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局部矛盾的产生,有利于和谐环境的构建。另外,整体思想道德的提升,能够与目前人们的物质文明发展相互匹配,使我国整体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稳定和谐的环节。

3.满足人们的文娱生活

目前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大多是被工作充斥,较为单调和无聊,缺少相应的文娱生活。而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主要是由相应的文娱工作进行表现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人们的生活,使其在工作之余能够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满足了群众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对于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来说,需要相应的文化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创新和加强,其主要策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计划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说,在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应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者需要深入基层,对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文明状态进行了解,并且加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计划。而相应的文化中心则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文化活动计划进行合适的调整,以此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

2.提高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建设和加强的过程中,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其中的主要引导者,其主要工作原则是为广大群众来进行服务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文化部门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来进行文化活动建设。另外,需要工作人员对人们的实际精神需求进行了解,并且根据相应的调查内容,来把握群众的心声,明确基层群众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另外,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以此来对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效性和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主要是根据基层群众的态度来进行的,这也就是说,文化工作者需要做到位基层群众服务,根据群众所需来建立文化活动,文化部门所计划和建立的一切文化活动所采用的发展形式,必须以基层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以此来保证整体文化工作建设的有效性。

3.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进行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整个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基层群众基数较大,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完善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以此来保证群众文化工作的稳定进行。首先,相关的文化部门需要结合人力资源部门对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选拔,在进行选拔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流程来进行,保证文化工作者能够按照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则和要求来进行,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责任心。其次需要对相应的服务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根据文化活动建设的多样方式和进度,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标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进行文化建设。另外,民间团体的建设也是文化活动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的文化部门来进行全权把握,同时也需要民间组织的协助,以此来对活动计划和发展目标进行完善,由于这些民间组织对基层群众的了解较为深刻,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够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一系列的文娱活动演出,一般情况下,这些民间文化组织主要包括专业文艺团体的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另外,也可以采取培养或者邀请的方式,来增加民间文化组织的整体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文化活动建设的快速有效开展。

4.打造地区特色文化

每一个地区都有相应的特色文化,而对这些特色文化进行发掘,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基层群众的归属感,另外,通过对这些特色文化进行精品打造和宣传,能够提高当地文化的知名度,扩大整体的影响力。一般情况下,当地的文化特色主要包括音乐、书法、美术、摄影和舞蹈等,这些特色文化有的是近期发展而来的,有的是长期的传承而来的,这就需要根据这些特色文化的实际特点和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作品进行创新和传承。

5.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政府的实际政府和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来进行。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资源使用制度,也就是说通过对应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对文化活动的建立进行专项资金安排,保证活动经费的充足。另外,需要建立相关的优惠或者鼓励政策,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文化活动的建设当中。最后,加强对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结合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的实际安排,对当地的设备进行加强建设,并且将建设的内容归纳到城乡建设当中。在这样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下,能够保证文化活动建设的规范性。

结束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目前时展的需求,从整体上来看,属于一项较为系统而又复杂的任务,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来使文化建设更快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包媚.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0):212-212.

[2]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 大众文艺, 2013(2):22-23.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式服务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为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就是:因为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群众文化在新形式下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明确指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群众文化呢?

群众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的群众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指当代社会所体现的主要意识形式和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制度。然而,目前我们一般讲的群众文化是指在群众自身职业之外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群众自己开发、自我娱乐和自己参与形成的一种娱乐方式。

二、落实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党的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先进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还应该是面向群众的文化。群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是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体现。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相互聚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站在民族富强和振兴的高度,建设群众文化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构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促进了四个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只有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其次,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

2、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生活在精神空虚的社会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也就过得不幸福。社会主义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社会,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也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幸福充实的日子的社会。因此,只有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全的文化服务,正确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使得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过得充实和美满。

三、新形式下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工作

1、广泛发动,激发群众热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要想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得群众化工作开展得更有意义。首先,通过大力宣传鼓舞,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文化条件等途径,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群众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其次,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发展一批热心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并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带头和榜样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再次,吸纳一些优秀的专业院校和社会人士进行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最后,各级政府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促进街道社区文化馆、文化站等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网络,让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更深入更彻底。

2、加强群众文化基础建设,拓展群众活动空间

群众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缺乏基础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就无法开展。因此,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拥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作用,鼓励群众参与到拥有设施条件的这些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例如,通过对文化广场、艺术馆、图书阅览室等进行有序的管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提高了群众素质。其次,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先进科学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在文化广场增添基础体育设施,为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来提供了条件。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和建设群众文化的基本保障,扩展了群众的活动空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结合群众实际,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不同于社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众是社会中比较广泛且普通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平凡的人生,具有着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因此,人民群众更喜欢现代化的,通俗化的,潮流化的文化艺术。我们在发展群众文化要考虑到群众主体的特点,发展通俗文化事业,让群众文化内容与群众亲近。首先,我们要转变群众文化工作的陈旧模式和体制。例如,各级政府在举办比较具有观赏价值的文艺比赛时,往往照搬照抄其他地区举办的模式,直接套用发言、表演、评委讲评和颁奖的模式,使得群众很难提起兴趣和想要继续观看的欲望。因此,我们要从群众的生活入手,举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只有这样,群众文化才会受到群众的青睐。其次,我们要让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去学习经验,培养专业群众表演人才和创作群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品牌。最后,我们要极大资金和设备投入,通过完善现代化器乐、音响设备等,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飞快,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多样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安排,促进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同时,拓展群众文化的活动空间;我们要结合群众实际生活,开展属于群众自己的文化建设内容,发展通俗文化事业,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宋清.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1)

[2]郑善女.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5)

[3]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管理的新趋向[J].青年文学家,2007,(03)

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在群文战线工作了近30年的文化干部,本人深受鼓舞。结合本地实际,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改革和发展,开创莲都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做了认真的思考。

一、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必须着力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需要。

1、挖掘资源,打造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是指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的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莲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文化部门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前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在深入挖掘、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并形成特有的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如有着200多年历史却依然保留着其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融民间口头语言、歌舞、灯彩于一体的莲都区岱后采茶灯、丽水市政府公布的首批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太平庙会,曾经在处州(现丽水市)各地都很盛行的一种道教“求雨”的形式,目前已中断了五六十年的“翻龙泉”表演等,这些都是我们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要结合省、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丽水市文化名村、莲都区精品村等创建工作,在挖掘保护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把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再赋予它新的思想与活力,使之得到创新、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创新载体,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艺术型文化品牌着重体现群文艺术的主体形象,是群众文化部门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必须着力创建的文化核心品牌之一。为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生命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在挖掘和培育当地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艺术型文化品牌,对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今后,莲都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积极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使莲都文化花团锦簇,充满活力,并成为群众文化的新名片。一是以“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舞台展示莲都特色(莲都区所在地古时称“莲城”)。莲都区“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是以丰富乡村(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按照体现群众性、艺术性、思想性的要求,坚持娱乐与教育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而举办的乡村(社区)文化活动。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活动形式包括了乡镇(街道)文艺汇演、送戏、送电影、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成果展、美术写生、摄影创作、宣传车宣传活动等,活动涉及各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欢乐莲城”文化艺术节的多次成功举办,已经在莲都城乡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成了莲都深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品牌形象,将“欢乐莲城”打造成深受莲都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精品,更好地彰显“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的魅力。今后,要在2011年举办“欢乐莲城”标识及主题歌征集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围绕“欢乐莲城”这一主题,积极策划相关活动,如举办“欢乐莲城大舞台”,把历年“欢乐莲城”艺术节的精品文艺节目汇聚一起,向广大群众展示,扩大影响,促进“欢乐莲城”品牌的树立。二是开展“文化会亲”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建立完善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积极策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会亲”活动,即通过莲都和外县(市、区)的文化交流、莲都各乡镇(街道)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村和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增进友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使各地的文化资源得到共享,通过交流推出文艺精品,并打响“文化会亲”这一品牌。三是做大做强莲都“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自2008年启动以来,文化部门通过给活动点送器材、开展文体骨干培训、加强活动点规范管理等措施,使活动点范围不断拓展,参与人数不断增多。目前,日均参与活动人数达万余人次。广大群众早晚走出家门不远就可以在活动点跳舞、健身,真正享受到了就近、便捷、优质、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体活动点成了莲都城市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去年8月9日,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在丽水《莲都区“天天乐”小投入折射大民生》信息上做了批示,对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做了充分的肯定。今后,莲都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加大投入、增点扩面、特色鲜明、全城遍地开花”的活动点建设目标,继续抓好“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建设,加强对活动点义务管理员队伍的培训、监管力度,加大对群众的服务力度,积极拓展活动点的范围,使活动点从城区不断向农村延伸,使更多的群众受益,真正把“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建设成为“没有围墙的百姓文体乐园”,做到“天天乐”文体活动引领莲都城乡居民天天乐。

3、提高内涵,打造节庆型文化特色品牌。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节庆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依托。就莲都而言,节庆文化活动主要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畲族三月三、端午节、重阳节文化活动;附有政治意义的节庆文化活动,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文化活动;推动旅游或宣传当地的节庆活动,如“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等。其中,每年在畲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举办的、表现畲族人民生活习俗的“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畲族婚嫁表演,不仅深受当地畲汉群众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看。该活动由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松阳县板桥乡,金华市武义县柳城镇等4个毗邻畲族乡镇共同联合举办,自1994年4月13日在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举行首届“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以后,至2011年已成功举办18届,在金华、丽水两市三县(区)的四个乡镇及周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后,文化部门要继续以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设计载体,并改变以往多年不变的活动形式,给“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注入新的元素,充实其内容,提高其内涵,进一步促进四乡镇畲汉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文化吸引力

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代的特点也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就莲都而言,群众文化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的这种多元化的态势,要求我们每一个群文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常办常新,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1、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开展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老百姓对我国传统节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怀有一种特别浓郁的兴趣。因此,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彰显当地特色,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怎样办好这些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对这些活动,不能一成不变,要创新载体,力求新意。在举办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船、重阳节腰鼓表演等活动时,都要注重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等融入到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力求每年办出新意,既给群众带去耳目一新的观演感受,又在活动中发挥出群众文化寓教于乐的作用。

2、结合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表演。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离不开业余文艺团队的参与,业余文艺团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因此,近年来,莲都区文化馆、站把抓文艺团队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全区已有腰鼓队、彩灯队、排舞表演队等各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384支,人员遍及各乡镇,并从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文化能人。如莲都区的“天天乐”文体广场团队,遍及全区城乡,每到晚上,团队的成员就自觉地组织开展排舞等文化活动,真正做到了带动莲都城乡居民翩翩起舞。各类业余文艺团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成了莲都区文化活动的一支主力军。几年来,莲都文化部门结合文艺团队建设,连续举办了“天天乐”文体广场团队展演、优秀文艺团队大赛等,这些演员都来自各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活动激发了他们办好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要继续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有莲都特色的、有一定质量的业余文艺团队,并以发展文艺团队为契机,借助各类文艺团队和团队中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力量,组织开展以各个文艺团队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腰鼓展演、彩灯展演、排舞大赛、文艺汇演等,使团队之间相互比赛,相互促进,并在活动中彰显特色,提高水平,使莲都区各乡镇文艺团队不断壮大,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相应的文化评比活动。结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实施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的通知》精神,近年来,莲都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展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开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评星定级分三个星级:五星级、四级星、三星级,并制定了评定标准,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此举激励了莲都区农村干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室建设的热情,推动了全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加强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扩大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规模。同时,继续开展农场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以此为契机,逐步为活动室配置相关的文化活动设备器材,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莲都区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 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区农村文化阵地档次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化支撑力

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才能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支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不仅能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还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出积极、和谐、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更能发挥出“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创作出一大批群众既叫座又叫好的文艺作品,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前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作为大事要事来抓。

1、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良好的用人体制、机制是保证。要按照“从严控制入口、加快内部分流、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文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招聘一批专职文化干部到基层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充实基层乡镇(街道)文化工作队伍力量;大胆选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文化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真正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拔尖人才和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引人和引智相结合,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吸收到队伍中来。

2、建设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着力组建以专职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主体的基本文化队伍、以专家型文化人才为主体的咨询辅导队伍、以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队、以特长型文艺人士为主体的特色文艺队伍、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

篇6

摘要:为了探索促进基层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本文首先从政府、文化活动丰富度以及保障机制对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发挥政府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领导力、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以及建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思考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塑造,也关系到地方的进一步发展。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产业结构转型对配套文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现状

(一)政府对群众文化的支持力度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社会底层的基本文化形态,主要是通过各种民间活动体现并传播开来。虽然一直以来我国对基层群众文化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基本社会心理导致基层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必须遵循特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宏观政策虽然对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发展方向。基于此种情况,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以引导为主,主动干预策略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度不高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在进入新常态之后,转型发展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至今,发展是最重要的社会主题。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关注必然导致文化活动关注度的下降。从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主体来看,大部分活动的参与者都是离退休人员等年龄相对较大的群体,年轻人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力度明显不高,这必然导致群众文化丰富度明显较低。例如,在农村地区,麻将成为大多数老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而在城市当中,广场舞几乎已经成为大妈的唯一选择。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常态化保障机制

总体上来说,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主要依赖群众的自发性,并没有任何组织能够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的开展,这就必然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较为随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常态化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一,由于政府支持力度的不足,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无法获得必要的发展经费支持,文化活动开展基础无法落实;第二,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领导与管理机制,仅仅依赖于群众的自发性,无法保障常态化发展。

二、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路分析

在上文中笔者对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领导力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不仅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撑,同时也需要配套的政策服务,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依赖群众自身以及社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领导力,引导基层群众文化的稳定发展。第一,政府部门需要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部门还需要建立专业的基层群众文化管理队伍,以专业手段引导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发展。

(二)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度对群众的精神面貌与业余生活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度,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一方面,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活动,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文化创新、文化引进等方式引进优秀文化活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三)建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机制

缺乏常态化保障机制必然无法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当前阶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与稳定发展:(1)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投资与管理力度;(2)制定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促进政策;(3)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用经济效益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应对的策略,旨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苑霏.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X):238.

[2]廖泽斌.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8):316.

[3]江续兵.谈基层群众文化现状[J].大众文艺(理论),2009(1):184.

篇7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思考

基层群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发展群众文化,贯彻“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明,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和谐社会得以发挥的要求。因为群众文化拥有很强的公益与现实理念,所以各级政府不管在投资还是在工作力度上,都必须努力发挥自身作用。在基层群众文化管理与领导上,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政治要求,通过积极探索民间艺术与文明,将现代元素应用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概述

1.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意义。首先,它能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它要求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所以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了达到该要求,必须让大众的精神素养与文化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逐步改善大众的文明素养,特别是经济欠发达、比较偏僻的农村。其次,有助于改善大众道德品质。开展积极的基层文化活动,不但能满足大众文化素养,还能让大众有更深入的理念、文化与思想触碰。通过进行基层群众活动,在弘扬与传播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同时,让社会经济、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在进行基层群众活动中,要求放弃消极庸俗的思想理念,从整体上不断提高道德品质。最后,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和谐,与大众努力有着很大关系。一旦缺乏群众文化,大众就如同没有了精神粮食,缺乏追求与信仰。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通过宣传政治主张与思想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群众文化工作原则。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当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部分,它对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在学习与工作之余,利用该方式可以达到娱乐自我与参与的要求。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和其他群众不同,基层群众是其主要对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基层原则。基层是和其他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区别,同时也是进行相关工作的准则。从整体来看:群众文化会受到大众映像,通常表现为:乡村、学校、岗位与街道组织。基层群众文化一般都是在这些机构或者组织中进行,故基层是基层群众文化开展的首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其次,针对性。它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中,结合群众的爱好、性别、年龄、性格与文化层次等特征,对相关工作部署以及活动开展进行协调,保障群众文化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然后,细致性。 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要整合细节规范与要求,在贯彻计划与决议的同时,尽量让大众满意、放心。最后,公益性。公益性要求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结合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如:在文化活动中,结合大众参与力度、喜好、文化宣传结果,做好文化产业建设与规划工作,并且整合文化发展与规定,改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潜存的问题

1.群众文化建设领域小。当前,国内群众文化发展与建设领地主要来自于文化站与文化馆,各种文化站与文化馆设备滞后于国内经济建设与发展,这样不仅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与建设,同时对全面推广与发展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对群众文化构成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受社会体系与发展过程影响,文化站与文化馆面临着裁员的压力,这样极大的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建设。

2.服务形式单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大众对精神的要求越来越大,事实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很难满足大众精神需要,当前的基层群众和群众文化工作并不在一个领域,外加群众文化活动单调,很难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求,以戏曲、文化表演为主,这样很难满足大众对文化建设的需要。

3.工作观念滞后。很多基层群众工作人员受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文化文明影响,思想滞后、创新理念薄弱,这样群众文化工作就难以胜任本地群众要求。

4.缺乏群众文化建设人才。从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反馈的信息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退休人员,很少有青年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这也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缺乏专业人才,不仅影响了群众文化发展的专业性,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群众文化发展质量。

三、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1.增强基层群众组织建设。在传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更多的是依赖领导要求进行部署,力量远远不够,这样就造成了效果单一的局面。对此,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必须不断健全基层群众文化组织,通过优化文化体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编制发展规划,并且将此作为基础,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提供健康、有序的保障。通过增强基层文化设备建设,改善文化站环境,为大众提供有力的发展平台;通过增强资金积累与投入,规划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这样才能满足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要求。

在创建基层群众工作监管体系与决策机制时,工作人员不仅要深入群众,更要结合群众需求与建议,通过专家探讨,从政府的角度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创建出领导、大众、专家整合的群众文化调研机构,通过收取不同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做好意见分析,并且作出决策,更好的统筹工作,完成相关任务。另外,还要整合监管体系与发展目标,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针对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惩罚,对于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员进行鼓励,及时做好与其他工作者之间的沟通的工作,这样才能推进文化工作建设与发展。

2.充分应用基层文化建设职能。基层文化馆一直是本地开展各种活动的场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整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首先,应该及时向人民大众宣传政府与党内法令、路线、政策和方针等,做好文化知识宣传与普及工作。其次,充分利用多种艺术文化手段,拓展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对基层文化进行业余指导,通过辅导与培养业余骨干,建成不同形式的文艺团队。最后,推展音乐活动,通过开展舞蹈、书画、诗词、曲艺、小品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整理、搜集本地本地民间文化,同时做好这些文化的保护工作,这样才能构建出相对健全的文化档案。

3.增强群众文化的综合素养。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必须对相关工作进行冷静、正确的分析,通过判别工作队伍,从根本上帮助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与思想品质。另外,对于群众文化工作除了要做好整理,还应该结合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该创新,这样才能吸收经验,渗透新元素,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情况下,才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满足更多人群的需要。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得以提高的重要方面,它对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与多形式,从各个方面优化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玲.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4,(3).

[2]甄艳红.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5,(7).

篇8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现状 原则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57-01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不难发现,农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却较为落后,这就给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必要的要求。如果农村没有较高的群众文化水平,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的素质,进而影响到整个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

(一)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不深,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农民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参与热情不够。农民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自己家庭的经济建设上,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不理解,不关心,不实践。其次,负责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官员能力不够,素质不强,不能很好的组织农民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并且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教育的工作人员,导致整个教育班子十分松散,水平不高。

(二)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帮扶力度不够,资金来源不足

许多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政府对该项工作的帮扶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不够充足。 有时即使做好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在实际中也未能按照计划进行。另外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需要上级政府层层拨款,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时效上都大打折扣,也给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投入的基础设施不够充分

据调研发现,目前在农村中,关于群众文化工作所投入的基础设施寥寥无几,一方面场地不够,另一方面设施的提供也不够完备。有的地方即使规划好了文化建设所用的场所,也未能真正投入使用来发挥作用。另外,农村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都普遍偏低,导致其文化活动单一乏味,不能很好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二、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原则

(一)针对性

文化工作应针对当地特色、人文气息展开,在工作前深入调查,了解当地是否存在具有特色的文化传承,让健康文化发扬光大。另外,也可以根据当地特色,认识到当地群众在爱好、性格、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特异性,让群众文化工作具有特色性,在提升群众参与性的基础上促进文化工作的进程。

(二)基层性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其文化工作不应仅针对部分村民或是某一地区,应具有大众性、基层性。在工作过程中,应认识到文化工作的基本目标,将工作点设置为深入基层的位置,例如学校操场、繁华街道、乡村政府等。选取这类型偏向前沿的机构更易拉近与群众之间距离,促进文化的吸收。

(三) 细微性

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严谨,细微不至,注意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之处。同时还应该注意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所以要注意发挥好其社会效益。

三、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民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就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它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够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强化农民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深度,可以考虑新建一些乡镇文化站或者文化室等等,来帮助农民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也应该有规划、有目标的进行文化建设,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考核纳入全年的工作考核之中,努力的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氛围。

(二)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帮扶力度

要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充足的活动经费。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的支持经费进行重新的考量,适当增加费用。同时还要开展各项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来出资帮扶,只有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才能流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三)完善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投入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那么也是寸步难行。虽然在有些村庄已经建设起了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等等设施,但是纵观全国,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在有些较为偏远的村庄,甚至根本就没有基础设施。所以,应该将文化大院的建设提上日程,不仅要完善一些硬件设施,例如加大纸质书籍的投入,或者提供文艺活动必须的器材(如服装、音响等等)。同时还应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另外,健身广场的建设也应该逐步的推广,给农民提供一些基本的健身器材,丰富农民闲暇时光娱乐的场所。

(四)健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

一方面,要健全人才选拔制度。实行聘用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中要重公平,重实力。同时在工作的考核中,要按岗定酬,根据自身的业绩与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还要提升其文化修养。适时的给员工安排一些进修、培训、调研的机会,让工作人员去学习和充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队伍,进而更好的为建设对农村群众文化而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提升硬实力,也要进一步的提升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文化建设的工作、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仁德.关于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04:12.

[2] 东明县三春集镇政府高海亮.关于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N].山西青年报,2013-10-19002.

篇9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7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公共文化产业处于最佳发展机遇期。但是,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中需要破解的时代命题。笔者认为,要在坚持社会效益首要地位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事业、合理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结合,以进一步丰富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及引领价值

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要任务。群众文化工作是指对人民群众在业余生活中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性质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一系列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始终坚持此项工作的公益性质,把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在具体工作中,要尽量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一些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引领时代文明风尚,陶冶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操,构建起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激发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要坚决杜绝那些不良的“伪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积极、进步的社会风气,切实提高全民的文明程度。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效益及助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对于文化活动有了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多创作艺术精品,才有可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一需求。党在十报告中也明确了近一阶段的文化事业发展目标,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因此,要尽量扩大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主体,鼓励、引导一些艺术家、文化艺术团体和单位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事业之中来。应当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一定社会效益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地对于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创设更加丰富的文化艺术精品。

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群众文化工作这一方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公益性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本质,确保社会效益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创建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及其社会效益的的顺利实现。在现有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文化市场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又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宣传公益性文化的使命,就必须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因此,在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中,必须牢牢记住,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运用政治、经济和政策等扶持手段,帮助那些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当前文化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的文化行业,使我国的文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也要打击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价值的文化产业经营行为,推动文化产业步入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必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文化产业的逐步形成,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分析并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明确下一步群众文化工作目标、制定群众文化工作路线的关键因素。群众文化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要重视社会效益,为构建以社会主义价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积极的努力;而与此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已经逐步成熟的现时阶段,也要重视经济效益,构建群众文化工作机制,使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走上常态化、特色化的轨道。目前,我国文化事业正处于最佳发展机遇期,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事业改革,强化群众文化工作职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为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对策与思考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新时期下的基层文化馆工作要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就必须充分提高和认识自身的职能优势、地位和作用,把握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大胆创新,把群众文化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处于基层的文化馆,由于当地的经济一般较发达地区要落后得多,导致开展各种活动的经费严重不足。因此,基础文化馆工作要走出困难圈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认准目标,冲破存在的困难和各种阻力,着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路子。

1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现状

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但地处基层的文化馆存在的一些现状却令人担忧:传统的管理模式使文化馆工作处于一种较“被动”的地位,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社会功能薄弱,现有的馆办条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日益更新的、高质量的文化消费要求。这种“被动”,形成了文化馆工作只能够“等文化”的尴尬局面,往往是人浮于事,工作缺乏竞争力和推动力,加上专业人才的短缺和流失,这些都限制了文化馆工作的自身发展规律。在新时期的今天,基层文化馆工作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把自身的工作摆上一个正确的位置,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困难现状,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摆脱困境,开拓创新,使基层文化馆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演出、展览、宣传、培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做到寓教于乐,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公民道德的不断提升,为广大的社会群众提供更多、更为丰富、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群众才是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主体,是一种社会群众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其中的社会现象之一。不断的加快并且推进与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才能够适应现代化对于群众文化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如何才能够寻找到新的突破点、寻求创新,这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仔细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2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对策

文化馆工作要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就要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的影响作用,看清其发展态势,把握其发展规律。文化馆工作要拓展一条使之越走越宽的新路子,就不能停留在某些条框子里,要让其焕发生机、活力,就必须打破旧体制的管理制度,化“被动”为“主动”,化“困难”为动力,彻底地更换新观念,完善新的管理措施,改变现有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创新中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一)改变管理模式。过去那种以人设岗的管理模式,大大地限制了广大职工干部的工作创造性和主动积极性,常常会导致有的岗位工作没人干,有人干的工作又没质量等局面。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可实行以岗位指标责任制,按各艺术门类设岗位,定编、定计划、定任务、定工作量,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职工干部的专长,充分调动职工干部的积极因素,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着力做到人人年初有计划、有指标,年终有总结,业绩。同时,要对职工干部实行德、能、勤、绩的百分制考核个人得分。这种奖勤罚懒的做法,有效地调动职工干部的工作热情,营造一种人人讲奉献,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文化馆就要借着这股春风,突破以往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偿性,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紧跟时代脉搏,解放思想,改变思路,同时鼓励一些社会文艺团体和广大文化志愿者参与到群众文化公益事业中来,借助社会力量搞文化公益、正确引导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群众文化事业要大繁荣大发展,就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要留住人才,就要客观地对待和使用人才。在“留人才”的同时,要考虑给予相应的待遇,努力为其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如为其创造去省市以及兄弟县市单位进行学习深造的机会,为其创造更多学习、交流、培训、观摩乃至采风写生等机会,满足其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开拓创新。新时期下,基层文化馆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也只有突破过去那种旧体制管理,掌握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和思考,才能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

3 开展好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

基层文化馆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一点也不轻松,不但肩负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同时也担负着乡镇的群众文化工作,在新时期下,如何去开展好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城乡文化网络的建立。文化馆是县级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部门,肩负着全县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和研究工作,是群众文化辅导中心和活动中心。文化馆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要花大力气去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开展健康有意的文化艺术活动。建立城乡文化网络,有利于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利用城乡文化网络,调动当地业余文艺爱好者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参与,努力为其创作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为其营造一股热烈的文化氛围,使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掀起,从而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屋村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文化是无界限的,哪里有人,那里就有文化。文化馆工作要开展得有声有色,就要开拓视野,不能抱“画地为牢,固守为营”的守旧思想。要走出自己狭窄的圈子,就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首先要组织人员到兄弟县进行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交流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文艺演出形式开展,也可以介绍工作经验或观摩学习等形式。

总之,文化馆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基层文化馆工作,光靠有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当地政府以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爱护,更需要的是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参考文献

[1]上官友珍.浅谈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