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入门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艺入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艺入门

篇1

查询时间

2019年广东江门专升本成绩查询入口已正式开通,广东江门专升本成绩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信息平台负责公布,网址:eeagd.edu.cn/bcks/ybmks/login.jsp

查询方式

2019年广东江门专升本考生可以通过广东专升本成绩查询系统(eeagd.edu.cn/bcks/ybmks/login.jsp)输入报名号、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即可获取成绩信息。

查询入口

篇2

【摘 要 题】实证研究

【英文摘要】This essay analyses the princip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 in wage earning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Xiamen City through utilizing the data from a series sample survey and establishing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wage earning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re related to their gender, educational level, former wage income and length of stay in Xiamen, but unrelated to their age, marital status and length of time working away from home. The essay makes a separate analysis of gender 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wage earning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explores how gender impacts one' s educational level and other factors and how those factors further affect the wage earnings of migrant women,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improvement of women' s educational level is the key to resolving gender difference in wage earnings.

【关 键 词】流动妇女/工资收入/性别差异

migrant women/wage earnings/gender difference

【正 文】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被大规模地吸纳进蓝领职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其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流动妇女。工业经济时代的农村女性由于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从事有偿报酬,在经济上不再像以前一样依赖于男性。通过在家庭以外自己赚钱得到应有的地位为途径,她们获得了一定权力,有助于在家庭里摆脱受压迫的地位。据新近的女性主义分析,这是公共父权制削弱了私人父权制对妇女生活的控制,是工业化的经济动力与现存与家庭和国家中的父权制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中国,流动妇女从私人父权制的坚固堡垒——农村家庭中走向国家和经济生活领域的公共父权制,会面临怎样的境地?流动人口中,就业的性别隔离状况如何?莱斯金(Reskin, 1988)认为,不论是妇女在政策上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成果,男性精英都会重塑资源分配的规则,使妇女相对来说总是处于失利的一方。[1] (P325)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如何?是否如莱斯金所说,整体上流动妇女的工薪工作的收入补偿要少于男性?

本文主要对厦门市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农村流动人口工资差异可以用性别、原工资收入、受教育年数以及目前工作上的年数等因素来解释,年龄、婚姻状况和从事非农工作年数对其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分析表明,决定农村流动人口收入的显著因素是性别和原工资收入状况。

二、样本特征简介

样本来自近几年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2002年厦门市流动儿童健康和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2003年厦门市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状况抽样调查)。前一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等距的抽样方法,对被抽取的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共940份。后一次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也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范围包括厦门市私营企业、学校、工地、饭店等各行各业的外来人口,总共有491个样本,有效问卷为487份。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大体可以反映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流动人口状况。

本文分析利用的是那些拥有工资收入的人,两次调查中,总共有1130个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样本。其中流动妇女有效样本个数为672个,占59.5%;流动男性人口样本个数为458个,占40.5%。表1给出了这些农村流动人口总体样本的基本特征,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表1 总体样本特征(1130个样本)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方差

现期工资(元)

<500

>3000

500-800

2.25

5.07

年龄(岁)

14

79

30

5.45

29.7

受教育程度

文盲

研究生

初中

0.93

0.86

打工年数(年)

26

7.4

4.69

22.02

原工资收入(元)

>3000

500-800

1.77

3.13

厦门滞留时间(年) 0

24

5.93

4.3

18.52

1. 流动人口的人口特征

在这次调查的样本中,他们年龄在1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男性平均年龄为31岁,女性为30岁。流动人口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主要年龄段均为20-35岁,分别为各自总人数的77.3%和84.3%。这与全国各地流动人口的年龄段相吻合,如据珠海市、广州市的抽样调查,流动人口也主要为年龄在16-35岁和18-35岁之间的青壮年。(见图1)

性别结构对流动人口的构成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行业对性别不同的劳动力要求也有所不同。据广东省公安厅1996年统计,在1101万流动人口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69万和532万,男性高于女性,而据1998年上半年的统计,男女分别上升为575.3万和578.5万,女性高于男性,总体上两性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有的地方因行业和工种的不同,使用性别不同的劳动力却有着诸多差别。这次调查中,59.5%为女性,40.5%为男性,性别比同广东省及全国大部分流入地区情况相差不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谭深认为,从外出类型上看,未婚者与已婚者的差别是很大的:未婚男女的外出基本上属于个人的自主性流动,而一旦结婚成家,男外女内、男主女辅的性别分工就立刻鲜明起来,结婚成家带来的责任感鼓励了男性的外出,但却是女性外出的制约因素。即使夫妻同出,往往是丈夫先出,然后回来接妻子,形成妻子的从属性流动。婚姻状况是否会加剧性别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与工资收入存在某种相关性呢?

2. 流动人口的文化特征

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是构成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层次的高低是衡量不同群体类型流动人口素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样本中有研究生学历,也有文盲,主要为小学和初中、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依次为25%、44.2%和20.4%,而大学以上学历和高中分别占4.2%、6.2%。这说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属于中低层次文化程度。调查中文盲、半文盲人数较少,这也与我国农村的教育普及程度相一致。

3. 流动人口的工作经验

样本中流动人口在外打工时间最长为26年,平均在外打工时间7年以上。在厦门滞留时间即表中“厦门年数”有些长达24年,平均滞留时间近6年。流动人口中有个别原工作工资收入(即前期工资)高达4000元。打工时间、厦门滞留时间可以作为反映工作经验的变量,前期工资可以反映出流动人员的工作经验。

当然,实际生活中影响个人工资高低的因素很多,如行业、劳动熟练程度、职务以及国家随机增资政策等。但由于本次调查农村流动人口多从事建筑业、加工业、环卫一些“脏、重、累”等工资低的行业,因此这里未将工种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厦门市近几年的流动人口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为500-800元,工资最高的为5000元,而最低的才300元,如此之大的收入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从表1中可看出工资高的人所受的教育年数要远远高于工资低的人,从事工作的年数也长于工资低的人。虽然我国长期实行的男女平等的社会政策,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特别是决策者形成了“社会发展自然带来妇女发展”的思维定势,会不会忽视发展可能带来的扩大差别、剥夺脆弱群体发展机会的负面作用?如果这样,在提高妇女地位的同时将不可避免会形成新的“性别盲点”。那么是否性别会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在后面的两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多元计量分析来具体解释这个问题。

三、流动人口工资的决定因素

我们下面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看看流动人口现期工资收入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打工时间、在厦门滞留时间、原工资收入等变量间的关系。回归的因变量是流动人口现期工资;自变量分成人口特征、文化特征和工作经验等三组。人口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男性=1,女性=0)和婚姻状况(结婚=1,单身=0)。文化特征为受教育程度(文盲、半文盲=0,小学文化程度=1,初中文化程度=2,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3,大学文化程度=4)。工作经验包括在外打工年数、在厦门滞留年数和原工资收入。

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回归。第一次是用Backward对全部因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第二次是对性别、受教育程度、在厦门滞留时间和原工资收入几个显著性因素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

表2 流动人口工资收入Backward法多元回归结果

未标准化的

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水平

系数估计值

估计值

模型

参数

标准误

Beta

常数

0.219

0.344

0.637

0.524

性别

1.320

0.120

0.288

11.000

0.000

年龄

0.01

0.012

0.021

0.719

0.472

1  婚姻状况

-0.284

0.215

-0.038

-1.318

0.188

受教育程度

0.710

0.061

0.293

11.569

0.000

打工年数

-0.013

0.017

-0.028

-0.787

0.432

原工资收入

0.319

0.033

0.250

9.786

0.000

在厦年数

0.089

0.019

0.170

4.813

0.000

常数

0.394

0.243

1.623

0.105

性别

1.336

0.118

0.291

11.328

0.000

婚姻状况

-0.214

0.192

-0.029

-1.114

0.266

2  受教育程度

0.708

0.061

0.292

11.550

0.000

打工年数

-0.013

0.017

-0.026

-0.747

0.455

原工资收入

.320

0.033

0.252

9.851

0.000

在厦年数

0.090

0.018

0.173

4.904

0.000

常数

0.385

0.242

1.588

0.113

性别

1.326

0.117

0.289

11.316

0.000

3  婚姻状况

-0.232

0.190

-0.031

-1.218

0.224

受教育程度

0.710

0.061

0.293

11.581

0.000

原工资收入

0.317

0.032

0.249

9.855

0.000

在厦年数

0.081

0.013

0.154

6.078

0.000

常数

0.170

0.167

1.023

0.306

性别

1.345

0.116

0.293

11.574

0.000

4  受教育程度

0.721

0.061

0.297

11.898

0.000

原工资收入

0.317

0.032

0.249

9.878

0.000

在厦年数

0.077

0.013

0.146

5.964

0.000

表3 对显著性因素的回归结果

未标准化的系数

标准化系数

估计值

估计值

t

显著性水平

参数  标准误

Beta

常数

0.170  0.167

1.023

0.306

性别

1.345  0.116

0.293

11.574

0.000

模型  受教育程度  0.721  0.061

0.297

11.898

0.000

原工资收入  0.317  0.032

0.249

9.878

0.000

在厦年数

0.07667 0.013

0.146

5.964

0.000

在对全部因素的回归中,有几个有意义的结果值得我们注意。首先,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中的“原工资收入、在厦年数”高度显著,说明所受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都可以增加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这就说明流动人口虽然大部分从事体力工作或简单脑力工作,但其工作收入仍要求有一定文化水平,与工资收入成正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流动人口知识水平要求必然还将继续提高。

其次,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人口特征中,只有“性别”对流动人口的工资会产生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与流动人口的工资的相关关系不强。因此可以认为,虽然随着流动人口的年龄增长,体力会逐渐减退,但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的增长可以弥补其影响。另外人们也许会认为婚姻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但模型显示它并不能给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带来显著变化。

第三,出乎意外的是,“打工时间”的长短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影响不大,反而是在流入地滞留时间的长短与工资收入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过打工时间不能影响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同“年龄”不能影响工资水平倒似乎保持了一致。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与其辍学外出打工赚钱,不如多读些书,提高受教育水平。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靠延长打工时间获得的工作经验的想法是错误的。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性别与农村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相关性很强。同等程度下,男性比女性的平均工资要高一个档次,近400元。排除男女体力上的差异,如此大的差距似乎说明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完全达到性别平等。关于性别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详细阐述。

第二,教育水平与现期工资相关程度也很强。平均而言,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工资水平就上升200多元,也就是说,同等条件下,小学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员工资收入要比文盲、半文盲的流动人员工资收入要高200多元;而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员工资收入又比小学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员工资收入要高200多元,其它依次类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育程度的要求应越来越高。因此,农村流动人口要获得更高的工资报酬,就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重视子女的教育。

第三,原工资收入与现期工资正相关。虽然原工资收入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可能的解释是,它可以传达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方面的信息。一般来说,流动人员若原工资收入高,工作能力必然较强,现期工资收入也不会低。

第四,在厦门滞留时间也与工资收入成正比。在厦门多滞留1年,可以增加流动人口工资23元左右。在劳动力输入地滞留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流动人口提高在当地的适应能力,获得语言优势,更加融入当地社会,人际关系也会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

农村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可以由性别、受教育程度、原工资收入以及在厦滞留时间所解释。决定农村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性别对农村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巨大。相比之下,除了性别外,受教育程度最重要,其次是工作能力,最后是在流入地的滞留时间。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弥补由于工作能力方面缺陷带来的工资损失。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接受2、3年教育的工资可以相当于在厦门多滞留10年的工资。而年龄、婚姻状况则对农村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影响不大。

这些结论说明,农村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状况明显有利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男子。工资收入与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相关这一结论表明,流入地看重流动人口的知识和能力积累。流动人口之所以被当地接纳,在于其经济价值,流入地也应按市场经济运作,给予他们相应的工资报酬。

四、工资收入中的性别差异

我们将结合多元回归的结果,从教育程度、工作能力和流入地滞留时间三方面来具体分析流动人口工资收入中的性别差异。

首先来看看流动人口的教育程度方面的性别差异。表4显示,文盲、半文盲的女性流动人口占女性流动人口总数的8.5%,而男性接近2.8%;女性中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初中占绝大多数为女性流动人口总数的73.5%,男性中绝大部分人受教育水平为初中、高中,占男性流动人口总数的73.6%;由于59.5%的样本为女性,所以大学文化程度的女性绝对数量比男性多1个,但从百分比的相对数来看,女性比男性少近两个百分点。因此,总体上来说女性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要比男性流动人口低于一个层次。

表4 不同性别流动人口教育程度状况

女性

男性

总人数 百分比

受教育程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文盲、半文盲

57

8.5

13

2.8

70

6.2

小学

198  29.5

85

18.6

283

25.0

初中

296  44.0

203

44.3

499

44.2

高中

97  14.4

134

29.3

231

20.4

大学

24

3.6

23

5.0

47

4.2

总数

672

100

458

100.0  1130

100.0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原工资收入状况。从表5中可以看到,少于500元工资收入的女性流动人口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远远多于男性流动人口,达到57.3%。男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相对较分散,虽然低于500元的也占男性流动人口总数的42.4%,但工资收入为500-800元、800-1100元之间的有23.1%和18.3%,比女性流动人口要多。中、高工资段的流动人口,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普遍偏少,这可以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培养等条件限制中得到解释。

表5 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原工资收入状况

女性

男性

总人数 百分比

原工资收入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少于500元

452

67.3  194

42.4

646

57.2

500-800元

121

18

106

23.1

227

20.1

800-1100元

53

7.9

84

18.3

137

12.1

1100-1400元

9

1.3

24

5.2

33

2.9

1400-1700元

5

0.7

21

4.6

26

2.3

1700-2000元

14

2.1

8

1.7

22

1.9

2000元以上

18

2.7

21

4.6

39

3.5

接下来看看在厦门市滞留时间长短会对男、女性流动人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很显然,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在流入地滞留时间方面的性别差异不大。(见表6)不过在滞留10年以上的时间段里,男性流动人口的百分比要大于女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流动人口多以夫妻共同流动以家庭的状态待在流入地,而且这种状况与滞留时间成正比。从这里看,滞留时间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差异的解释力度不大。

表6 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在厦门滞留时间状况

女性

男性

厦门年数

总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年内

50

7.4

29

6.4

79

7.0

1-3年

173

25.8

120

26.1

293

25.9

3-5年

150

22.30

93

20.4

243

21.5

5-10年

227

33.8

153

33.3

380

33.6

10年以上

72

10.7

63

13.8

135

12.0

平均(年)

5.55

6.49

5.93

将表5与表7进行对比,就能发现流动人口从流动中是获益的。工资收入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有大幅度的改善,尤其是男性流动人口少于500元的百分比由42.4%飞速下降至9%。相比之下,女性流动人口少于500元的百分比下降幅度仅为11.6%。而且男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女性流动人口,男性流动人口工资收入500-800元段的百分比变化不明显,800-1100元段的百分比上涨尤其突出,由18.3%变为30.6%,其它各工资段男性流动人口百分比均有小幅度上升。女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状况相形见绌,大部分工资收入上涨集中于500-800元段,虽然其它工资段百分比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增长幅度均小于男性流动人口。总体上说,女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集中于800元以下,占其总数的76.8%,而男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则位于500-1400之间,比例为66.2%。这样看来,流动能使女性流动人口获利,但不是最大获益者。比较而言,她们的整体状况相对下降。因此女性流动人口处于贫困状况的概率要远远高于男性流动人口。

表7 流动人口不同性别现工资收入状况

女性

男性

总人数 百分比

现工资收入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少于500元

374

55.7

41

9

416

36.8

500-800元

142

21.1  107

23.4

249

22.0

800-1100元

72

10.7  140

30.6

212

18.8

1100-1400元

22

3.3

56

12.2

78

6.9

1400-1700元

17

2.5

34

7.4

51

4.5

1700-2000元

13

1.9

24

5.2

37

3.2

2000元以上

32

4.8

56

12.2

88

7.8

最后让我们对将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纳入性别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与未纳入性别因素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即表8。很明显,有性别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更好。性别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相当于教育程度提高两个层次,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文盲、半文盲男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一般情况下与一名初中文化程度女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相当,而一名初中文化程度的男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会达到一名大学文化程度的女性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水平。

表8 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有无性别因素的多元回归结果比较解释变量

模型1

模型2

回归系数

标准化系数 回归系数 标准化系数

性别

1.345

0.293

0.85

0.35

受教育程度

0.721

0.297

0.394

0.309

原工资收入

0.317

0.249

在厦年数

0.07667

0.146

0.09918

0.189

AdjR[2]

0.347

151.188

0.27

F值

1.954

140.357

DW值

1.767

五、结语

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性别差异是两性不平等在工作报酬上的反映。目前,两性不平等状况在我国甚至全球普遍存在。如我们前面分析的流动人口男女两性受教育程度不同,就与两性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密不可分。前者是果,后者就是因。男性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工资水平。虽然我国在工资分配上实行“同工同酬”,不同的工作的确也存在不同的性别要求,而且流动人口大多从事体力活,男性流动人口具有先天的生理优势,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挑选性歧视”。受教育机会的两性不平等加剧了这种工作机会上的两性不平等,从而带来一定的工作报酬不平等。在已经制度化的职业分层上,流动妇女同其他女性一样处于不利的位置上。正如莱斯金(Reskin, 1988)所预言的,不论是妇女在政策上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成果,男性精英都会重塑资源分配的规则,使妇女相对来说总是处于失利的一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流动也慢慢在农村扩散开。现代爱情婚姻模式已经被人们认可,家庭轴心在向夫妻平等的生活模式转变,家庭规模变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然而经济上刚刚获得独立的流动妇女,在职业进入、工作性质、工资收入和工作评价等方面遇到明显性别差别和性别等级化。这些将给她们带来社会资源利用的不平等,使她们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经济发展而女性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如上一部分我们就说到改换工作,反而使流动妇女整体状况变坏的情形。这些不平等状况会对流动妇女的整体发展起着负面作用,鼓励她们从经济上更加依赖男性,从思想上更加接受女性的从属地位,最终促使她们接受采用其他手段来获取社会资源的倾向,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即使真的有性别差别存在,量也是很小的,很容易被个体差异或没有控制的其他因素所掩盖。在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已渗透、融化在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的方方面面,积淀在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和心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走出家庭,成为职业女性,男女交往机会越来越多,都可能导致男女之间性格的“对流”,从而缩小两性个性人格上的差异,改变人们的性别观念和社会期待,流动妇女也能获得它带来的外溢效应。显然,改善流动妇女地位,需提高包含流动妇女在内的所有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女性在整个社会的地位。

总的来说,流动妇女走出农村,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流动妇女的职业生活,明晰的个人收入,促使她们的社会地位、社会心理、家庭地位发生相应变化。它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社会人力资源,为流动妇女的自立创造条件,更好地展示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女性群体的新形象。农村妇女的真正解放是对我们这个社会进步发展的最好证明。

篇3

在茶艺表演教学中加入音乐教育,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于茶艺表演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茶道文化的传授,让学生感知艺术与知识交融的美感,有效提升其审美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对于艺术作品的深入认识。当然,更深层次上也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通过对茶文化传承理解,明确茶文化传承中的音乐教育功能,并结合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理解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结合的方式,深化对于茶文化以及茶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的解读。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茶道

从茶席设计,到茶艺表演的具体实践,利用自然、优美的动作传承天人合一、物我相荣的理念,赋予茶具、音乐、整体环境以和谐的韵味,实现茶道艺术和音乐的有效融合,向参观者传递茶道的文化观念,当然也传达着中华茶文化的精神。这,即是茶道教学中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音乐学习,抽象的审美能够伴随着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展开,丰富视觉体验的同时,升华听觉感受,进而加深对于茶色、茶汤、茶味的感受以及茶道表演本身所传达意境的感受,超越表演本身看到茶艺表演的本质,泡茶技能自然也随之上升,进而促进个人修养的有效提高。

1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人民饮茶的习惯,源于神农时期,周、汉时被世人所认可,唐宋时期更成为文人雅士的必备技能,加之元、明、清的发展以致形成当前时代的茶道,可谓经历了饮茶、煮茶、茶艺表演、茶道、茶文化沉淀等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中,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相互融合,在综合三家天人合一精神的同时,也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潮流,形成了清净淡雅、自然随顺的茶艺风格,并将其赋予茶艺表演过程中,实现以动传静的目的。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也有着新的发展,比如各地采茶歌、采茶戏的表演,以幽默的风格传达着采茶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各地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茶馆中,茶艺表演中与各类传统乐器的结合,也丰富了个人饮茶的体验。当然,采茶戏和茶馆茶艺都是在茶道与音乐相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创造意境,茶艺渲染意境,两者都在传递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当然,音乐教育功能在茶文化中也愈加凸显。

2茶文化中音乐教育功能分析

音乐教育能够加深个人的五官感受,改变人们对于基本物质的情感体验,对于帮助个人发现美、理解美、深化美并再次认识美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认知体验,增强个人想象力,提高个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在茶文化传承中,音乐教育的展开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2.1提高个人协作能力

在以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传承中,煮茶、洗茶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不同表演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加入音乐演奏的茶艺表演,需要茶艺师和乐师之间相互理解,把握每一个音乐节奏或者是茶艺表演的具体过程,以促进两者的和谐。在具体的茶艺表演教学中,加入音乐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个人理解音乐对于茶艺表演的促进作用,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美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在茶艺表演中与其他表演者相互配合的能力,实现其具体表演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提升其协作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其对天人合一理念的理解。

2.2传递茶文化和历史

在茶文化中,采茶戏、采茶歌等可以说是接受度比较广泛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当然,采茶戏并非简单的滑稽表演,其借助于采茶时候的步调、采茶的技艺与音乐之间的相互融合,展现我国采茶文化的同时,也向大众传递着采茶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着采茶者面对艰苦的生活依然乐观的态度。而在茶艺表演中,托壶、旋转、倒茶等的一系列富有音乐韵味的肢体动作,一方面展示着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表明茶文化可以与音乐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利用人民丰富的智慧创造出新型文化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更突显茶文化发展背景下的茶道、音乐等中华文化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创造,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状态,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茶艺表演中的音乐,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的内涵,融于茶道表演当中,让人们能够在音乐欣赏和茶艺表演中了解音乐,更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承效果。

2.3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饮茶,讲究慢条斯理,以心境理解茶境,以茶境感染心性,在淡然的氛围中,体味茶色、茶香和茶汤。同时,在舒缓的音乐中,放缓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心情,在品茶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感受文化本身带给人的滋养。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的心情也跌宕起伏,很难平静下来。包括茶艺表演在内的很多艺术都变得相对浮躁,人们都希望找一个不忙的时候放松心情。茶文化,则给了人们这个机会。茶艺中音乐的加入本身是为了给人营造平和的环境,而茶艺表演,则利用茶香与音乐情境的融合,茶艺表演与音乐节奏的融合,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它的的平静,加深对于生活的体验,更在品茶的过程中寻得片刻休息的机会。可以说,音乐教育让人们对于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给茶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以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以此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并在传递茶道文化精神的同时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帮助个人提高应对世俗凡务的能力,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更促进个人品格的塑造。

2.4培养个人审美能力

经常在品茶的同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周遭事物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增强其审美体验也有帮助。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节奏、音调、音色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基本的音乐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缺乏具体的情感经历,其很难把握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因无法专注音乐本身而影响最终音乐效果。但是茶文化则给音乐提供了具体的表演情境,茶艺表演中融合的茶道精神,与音乐本身相互作用,让学生在音乐表现技法熟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茶道文化的体味、茶艺表演的观察等,丰富其个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就好比,一个经常去茶馆听曲的人,因为原有的茶文化滋养,对茶艺表演已经相当熟悉,而音乐人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与茶艺表演节奏不和谐、音乐表演人情绪过于紧张的状态,其一下子就能辨认出来。

2.5促进个人身心健康

当一个人出现状态问题时,喝一杯茶,感受一下《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大好河山,能够再次拓宽其视野,让人不再沉浸于原有的情感天地中,而是放眼于更大的局面去感知生活本身的美好;当一个人经过长久的漂泊,于一处安闲的地方喝一杯温暖的茶,听一曲家乡的采茶戏,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带给个人的亲近感,还能够在茶香中获得愈加沉静的感受,进而从这种感受中汲取再次奋斗的力量。而当个人十分失意,充满沮丧感时,以茶代酒,在慢慢品味茶汤的过程中,感知《高山流水》中知音之音,感受渔舟唱晚的闲散舒适,感受《沧海一声笑》的壮阔豪情,发泄心中的沉闷,同时也提升思想境界,重新变得斗志昂扬。在茶文化中,优秀音乐曲目的展现,不仅能够平复个人的心情,让人能够深入到茶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帮助个人和缓心情,同时也能够通过思想境界的升华,保证个人身心健康。

3茶文化中音乐教育的实践

结合茶文化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节奏、音乐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于茶文化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采茶戏、采茶歌等具体的茶与音乐的结合形式,了解茶与音乐之间的动静结合之美,明确茶文化不仅是静止的历史和文化,其在不同的地域、历史中,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当然也接受历史、人类智慧的滋养,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表现形式,以多样的状态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美好,加深人们生活的体验,更促进个人生活态度的转化。当然,茶文化的音乐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在赏析音乐的同时,提升其对于音乐本身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审美体验,实现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与音乐精神的相互融合,让抽象的理解变得更加真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想象境界。同时,在整体的音乐感受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对于音乐的认识,尤其加深对于不同音乐小节中所表达情感的认识,进而将一个个音乐片段联系起来,以新的音乐展现形式传递音乐带给自身的感动,更向周围的人再次传达音乐理念,深化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音乐实践本身是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过程,进行音乐的具体演奏实践,有助于个人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得原有的以静态方式的曲谱灵活展现于手指尖,让音乐的表演更加鲜活可感。而在音乐表现过程中,学生自身情感的加入,也可以让身心全都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进而在感知音乐情感的同时实现个人精神的升华,帮助塑造音乐品质。茶文化中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与茶相关的音乐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为茶文化的深层次构建、茶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式理解创造条件,更为茶文化的深度发展和时代传承做出贡献。

结语

从茶文化的传承当中,了解茶文化的具体韵味;从茶文化与音乐结合当中,明晰音乐的功能,明确音乐教育的加入对于茶文化教育的具体作用,音乐与茶文化结合的具体形式以及茶文化中音乐教育的具体展开形式;在以茶文化为背景的音乐教育实践的展开,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音乐审美体验,丰富个人形象感知能力,提高个人对于音乐和茶文化的认识,更有助于茶文化本身的时代解读和发展。

作者:杨珊 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贞文.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4):174-176.

[2]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

篇4

转年,陈柯辞职,流涟于茶庄、茶馆之中,“他的作息时间是下午和晚上活动。一天喝8个小时的茶。一家家不停地喝。还好,没有将嘴喝‘坏’。”陈柯的发小儿吴先生说。陈柯结识了诸多茶人,特别是台湾茶界有“茶痴”之称的罗健武。他常跟罗先生“挑场子”:到一家茶馆品茶,指茶不地道,再沏泡上自己携带的茶与茶馆老板共品。这是结友的过程,也是习茶的过程。

陈柯短暂开过茶馆和茶庄。“越了解茶,越觉得不适合开茶馆。因为,我只会找品质好的茶,而茶馆的高档茶消费群体极少,难以营利。再者,北京茶馆生存空间狭小,不少茶馆兼顾麻将,成休闲娱乐室了。”他现担任一家茶馆的顾问。“他是茶馆的‘镇馆之宝’,有人‘挑场子’,他是最后一道防线。”吴先生说。行走茶界多年,陈柯对茶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神话

“‘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是台湾茶界策划出的普洱茶宣传口号。”陈柯说。

港台是中国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亦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引领者,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如此,茶界也如此。有人说,相关人士挣得盆满钵满。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有知识的先知先觉者本应得到丰厚的回报,而不是相反。

二三十年前,普洱茶是廉价茶,一片七两重的茶,价格一元左右。有早茶习俗的香港和东南亚是主要消费区。香港茶商多“做仓”,即在一定条件下仓储新茶,促其发酵,以求最短时间内做出几十年自然发酵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台湾茶商通过香港大量引入普洱老茶,逐渐推广开来,掀起了普洱茶热,普洱茶成为高档茶,价格持续攀升。一片上世纪50年代勐海茶厂的“大红印”(原重357克,现重约300来克)初卖5000新台币,20年后的今天已达百万以上新台币。

市场容量有限,台湾茶商将视线转到广阔的中国大陆。于是,“收藏能喝的古董”就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尚流行语。在股市模式操作下,普洱茶热在大陆成功复制。“中关村IT业人士是首批接受普洱的人。为什么?IT业投资者或高管中,台湾籍人多,上行下效使然。”

在火热的普洱茶行情中,有知名茶厂改变经销模式:缴500万元成为经销商,茶厂以货冲抵,这种“入门费”一度涨至1500万元。“新茶一大件(84片)出厂价2000多元,曾涨到2万多元。”过度投机终使“普洱茶神话”在2007年崩盘。“回想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接触了普洱茶,是这场炒作的最大收获。”陈柯说。投资

近年,茶叶生产成为部分大型企业的投资目标,其目的能添新农业的身份,可能得到政策方面的照顾,且投资额不大。但对大众而言,并不是随便买些茶叶放起来就会越来越值钱的,更不是所有的茶叶都可以长期存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老茶有普洱、乌龙和白茶等。茶品的升值与否,跟茶叶品质、工艺和存储条件息息相关。

普洱茶泡沫破灭后,广东投资者囤积了茶,出货的台湾投资者转战云南包起了茶山,以垄断茶生产链的上游资源。就大厂货而言,“‘大益’短暂下挫后重拾升势,而‘下关’则一蹶不振。”陈柯说。

与大厂货不同,古树茶成了新的炒作目标。“茶园多是人工栽植的小树。古树茶散布高山,根深叶茂。古茶树按区域山头划分,不是所有的古树都好喝。古树茶先是‘易武’领衔,接着‘班章’又充领头羊多年,这两年‘冰岛’已一马当先。”之所以如此,陈柯分析:“班章出名早,采摘过度的情况也最先出现。班章有‘茶王’之誉,刺激性强;‘冰岛’柔、甜、香,更易为人接受。”

连年颇有起色的大厂货行情,今年再度下挫。陈柯认为原因有二:“广东地区的消费能力下降和大茶厂的调整。”普洱茶主要消费地在广东,囤茶人少了,价格自然下跌。“茶厂也意识到,市场一旦饱和,先‘死’的就是茶厂。价格降下来,鼓励大众消费是解决之道。”

识茶

“好茶的基础是原料。工艺只能稍补缺憾,改变不了茶的本质。”陈柯总结出评判好茶的四个原则:原产地、原生态、原树种和原工艺。“遵守这四个原则找到的茶,一定是好茶。”

事实上,有的茶叶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铲除原有树种,移栽新品种。这样的情况下,原产地还在,原生态、原树种均“物是人非”了。

传统加工工艺是针对茶叶特性,历经千百年探索出来的,而新工艺则是短期的“急就章”。“以乌龙茶为例,新工艺源自台湾。为了赢得年青消费群体的喜爱。茶商采用减轻发酵和焙火,做成清香型乌龙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影响到铁观音、武夷岩茶。这种快餐型的茶慢慢地流行起来。”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发酵度在40%至50%。新工艺发酵度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下,偏绿茶。乌龙茶传统工艺的最后一道是焙火,意在使茶叶醇化。无焙火工序,茶的滋味、香气便不能稳定持久,只能存放于冰箱。“这还不是主要问题”,陈柯说:“轻发酵的茶喝多了伤肠胃。有位朋友喝铁观音两年,脸色灰暗,吃不了饭。停喝好一阵儿才恢复过来。”

省工艺也有成本考量。“比如龙井炒完茶后,有收灰工艺:用草纸包好茶放在缸里,边上放生石灰,密封存放十天以上,吸附茶叶中的水气和火气,稳定茶性。如今,市场上多少龙井茶有这道工艺?”陈柯问,“且工艺环节越多越易出问题,一旦出问题,茶就坏了,损失就更大。”

某些黑茶传统工艺在现代不易复制或复制成本过高,为此,茶企借鉴成功的普洱茶模式,改变工艺,人工加速发酵,也分生茶和熟茶了。“这样的茶,名是还原来的名,茶已不是原来的茶了。”陈柯不赞同盲目饮用野生茶,因为“野生茶树在自然界中为抵御虫害和其他侵害,多具毒性。”茶艺

中国大陆茶业复兴,茶艺馆遍地开花,台湾茶人西进,包括失意者、边缘人、“南郭先生”,经幕后团队专业包装为茶艺大师,创造了个人事业的辉煌,或重启个人事业的“第二春”,收徒动辄万元、十万元,俨然茶界符号。港台三流歌星凭一首歌红遍大陆的歌坛奇观,在茶界重现。

“‘茶艺’是台湾茶界倡导茶文化复兴时确定的名称,以别于日本茶道,并演绎出相应的程式。”陈柯说。“艺”和“道”两字,意义差之大矣。日本禅宗思想是茶道的核心,某种程度上,茶道就是包着茶外衣的佛教。而“茶艺”从字面上看就是侧重外在和仪式,事实亦是如此。“报名学个高级茶艺师证,必需自己编一套茶艺表演”陈柯说,“各式各样的茶艺表演太多了。”

当然,很多有识之士也在探索纯正的中国茶规。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茶禅学会会长吴立民(信如法师,1926―2009)精心研究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茶具,依此设计了一套密宗茶规。

品牌

“全国七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只相当于立顿一家。”这是媒体对中国茶没有品牌的感叹。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的英国立顿,定位大众化、年轻化、小资情调,已涉足红茶、绿茶、奶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20多个品类,发展成中国茶界的“恐龙”。

立顿是工业化生产的典型:寻找足够便宜、足够多的原料,按一定比例磨碎混合,以保证统一的口味。中国茶地域性强,多以产地为名,如普洱、龙井,茶企缺乏品牌;在花茶流行的北方,几人知道四川的碧潭飘雪、江苏的苏茗毫这花茶翘楚?

篇5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

篇6

作者:[美]摩顿森等著、黄玉华译

市场价:¥28.00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页码:257页

出版日期:2008年

内容简介:

书中描述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尔蒂人交朋友的方式,第一杯茶,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很敬重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承诺与相信的感觉,可以感到人性光芒的温暖。

摩顿森把一次旅行化作了一个生命的承诺,从而改变了他在路途中所遇见的人的命运,并通过文字将看似不相干的人拉在一起。娓娓道来,他朴素的心便很快让你跳进《三杯茶》的友情世界里去,令你也嗅到茶的清幽香味。他教晓我们爱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有了爱,他才在黑暗中看见星辰。

此书除了震撼人心的承诺外,还屡次描写了喀喇昆仑、巴托罗冰川、乔戈里峰等山川的美丽壮观令人震惊的自然风光,让人满怀想象,异常神往。这本书让人震撼于人世间的大爱,震撼于人世间的自然美景,震撼于人性光辉的美丽。这本书还让人领略到隔绝于文明世界外的纯真和无奈。

《中日韩英四国茶道》

作者:林瑞萱

市场价:¥39 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16页

出版日期:2008年

内容简介:中、日、韩、英同为茶道国家。但由于国情、民俗及产业的变迁,造就了不同的茶道文化。该书主要介绍中、日、韩、英四国的茶道文化知识,包括各国的茶道简史、茶道道具、茶道礼仪、茶事茶话等内容,并配有精美的手绘图片,世界各国的茶道爱好者,都能领略茶道艺术的风貌。

体验《一杯茶的生活哲学》

作者:池宗宪

市场价:¥27.0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171页

出版:2005年3月

内容简介:

《一杯茶的生活哲学》乍看像是一本借茶发挥的生活小品,细看才知道作者乃知茶之士,懂茶、泡茶、饮茶,不是不懂茶爱喝茶。也不是爱谈茶不喝茶,也不是爱喝茶不泡茶。这有什么关系呢?前者写出来的人生有茶境,不辱《一杯茶的生活哲学》书名;后者写出来的,于茶已不对味,自然引不起读者对他的人生起共鸣。再说,后者会误导许多喝茶的知识与观念,更是茶人们痛心疾首之事。

本书收录了近百件作者珍藏的茶器,即使从器物的观赏上,也有一大飨宴。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他对这些古物、收藏品的态度以及使用她们、与之一起喝茶的情形,这是有“能力”的收藏家,玩得起的收藏家,不只是深锁保险箱,手边只留一本账册的人。作者将文字与器物并陈,直截了当地显现了他的生活态度,我们读他书的人,也获得了一并欣赏的实惠。

《品茶图鉴》

作者:陈宗懋 俞永明 梁国彪 周智修

市场价:¥56.0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86页

出版日期:2006年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了种茶叶、茶汤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叶底原色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教您识茶、泡茶、饮茶、品茶,领您走进茶叶的世界。

希望通过本书可以丰富您的茶叶知识,提升您的生活品质,促进您的身心健康。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

作者:蔡荣章

市场价:¥38.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6年

内容简介:

这本书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一是“茶如何制成?”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第二是“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作者蔡荣章,在台北陆羽茶艺中心任职,兼任北京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总监,30年从事茶道教育与实践工作。

《鉴壹》

作者:阮浩耕

市场价:¥15.00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页码:157页

出版日期:2006年

内容简介:

茶叶与茶具是不可分离的,茶具随着饮茶方法的改变而不断创造出新的品种来,历来是非常讲究的。品茶不仅仅是生理上需要饮水解渴,并且升华到一种文化,为全民族所共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以及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不管在语言、文字、习俗方面有多大差异,但在饮茶、品茶上,对茶具使用的讲究却是一致的,茶和茶具是珠联壁合的文化载体。这套丛书并非严肃的专著,而是融学术性于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之中,其宗旨是介绍茶文化的有关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本书是系列之一,介绍的是茶具的鉴赏文化。

《用心吃茶》

作者:胡付照

市场价:¥48.00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页码:275页

出版日期:2009年

内容简介:

篇7

城市山民・谷

Jasmine和Ping这两个上海女孩无论是设计服装还是开了家小店,在这座城市都算小有名气。然而这绝非源于她们的高调,事实上,从她们设计的衣裳、店铺的环境、装饰的器物到时不时举办的小活动,无一不透露出其简洁、自然与朴素的气质,倒真有点大隐于市的味道。室外的几棵老树,几张木桌,不能遮风挡雨,只有郁郁葱葱的景色,谁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院子呢?但这儿有雨后泥土青草散发出的独特气味,有阳光透过树叶映在地上斑驳的影子,有三五好友品茗燃香、谈笑风生,也有独自一人的静默沉思。如果你一一了解她们的服装、首饰、陶艺、家具、旅行用品,感受棉、麻、陶、木、藤等元素,参与她们的茶课、展览以及活动,便会发现每一件出现在这里的事物都是再合适不过,茶同样不可替代。它们低调地展现着原始感、传统感与民族感,传达着城市里的“山民”态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133号

电话:021-64335366

知了茶和艺术空间

你总记得这个城市的光怪陆离,是因为你还未曾到达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静谧的小路,高大的梧桐,错过的入口,以及诱人的橱窗,上海租界的别墅大概总藏着些秘密等你去探索,譬如坐落在永嘉路上的知了茶馆。你可以在这个两层楼的空间中找到许多,典雅的室内座位适合倾听与分享,风格不同的包间可供商务人士洽谈事宜,露天座位实在适合去寻觅阳光与绿意,楼上则可以腾出地方进行一堂茶课、或是瑜伽、太极、古琴课,配之以茶,意境十足。而最大的亮点或许在于这里还会举行一些展览活动,譬如小女子・中国当代先锋女艺术家联展、景德镇当代艺术家联展等,别墅里摆放的除了各色茶具、传统文化书籍之外,还放着不少展览的宣传册子,墙上也挂着一些当代艺术家的画作。至于你路过之时从橱窗里看到的服装、饰品、小物件等,同样来自于此。这便是知了,一个有关茶的地方,一个不只和茶有关的空间。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689弄1号

电话:021-64458830

友人家

有茶、有点心、有猫、有棉麻系自然风的衣物,这些东西共同存在于友人家这个空间,相映成趣,勾勒一片静谧与安宁。然而,每家店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友人家也一样,传达它想要传达的观点,并且吸引会被它吸引的人们。

这里的姑娘和她的茶

“这个茶喝起来是不是甜甜的?”小颖是友人家的茶艺师,同时也是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她一边泡着红茶,一边说着关于友人家的观点与理念,讲述她自己的经历与想法,聊着聊着,你便会发现,一切关于茶的感觉与相应的生活状态都能清晰地从她身上感受到。她说起童年时茶留给她的味道和记忆,说起在一线城市感受到的不可避免的快速和压力,说起她如何离开外贸公司而来到友人家,说起她现在的生活状态:可以睡到自然醒,从事她所喜欢的工作,和一群妈妈、孩子以及友善的人们交流与分享世界,慢悠悠地喝茶、慢悠悠地过着日子,仿佛轻易便收集了生活的美好。因此,如果你来到友人家,想了解茶,想知道慢下来的生活是什么样,不妨和她谈谈。

具有人情味的社区文化

你可以在友人家主持一场小小的茶会,与同好一起品茗、鉴赏茶具,或是分享旅途中那些有意思的事儿;你若是对中医小有研究,也可在这里来一场迷你讲座,说说你的养生心得;妈妈们在这里分享育儿经,而孩子们则在友人家的小竹林里种下了萝卜苗;若是中秋时节,银色的月光撒在竹林之中,焚香、煮茶、听琴音,吃着月饼赏着月,意境自然再好不过。友人家的创始人将台湾日月潭无污染、纯有机、环保纯净的茶叶带到这里,同样也将他们的社区文化一并带来。以“茶”作为核心,以友人家作为平台,打破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膜与冰冷,通过共有的兴趣、文化与生活方式将不同人群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分享、温暖、友善、具有人情味的社区文化。而正是这样人与人联结而成的社区,使得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得有质感、有美感、有幸福感起来。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2000号万科五d坊商街106室

电话:021-50610882

天地香舍

说来想写“茶”文化的念头早就有了,但如同许多年轻人一样,想起背后复杂的礼仪与程式,想起其中“博大精深”又不是一时一刻理得清的文化内涵,便生退却之心。然而,天地香舍告诉我们,茶香文化不应是做作、矫揉、俗气、无古趣的模样,不复古、不做旧、回溯千年不是为了穿越时光,都市生活也不见得是需要挣脱的桎梏。如何将“茶”之精髓融入当下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或许这正是我们努力解答的命题。

让你静心的并非茶

周荣桥先生是天地香舍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香艺师,微博名说自己是手工业者兼职写字的。曾是广告人,后迷上香再了解茶,和他相谈,你会发现,他并不只是一个手艺人或是店主而已,对如今这个时代与环境之下的茶香文化他有着格外清晰的认识。对于茶,我们总是随口便说,“它可以让生活慢下来”,而天地香舍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自然的茶香生活,但周荣桥先生也坦白指出“这大概是很难的。”就以他开设的茶香课程来说,其定位非常准确,作为入门级的科普,让学员们了解一些关于茶的文化内涵与意味,掌握一些茶的基本常识,再到学习鉴茶、品茶以及泡一杯好茶。显然这是非职业而尚致用的课程,而一轮学习结束,你是否就能因此过上一种慢生活,是否就能超脱世俗心沉人静?清幽朴素的环境固然会带你进入另一个氛围,不过穿上汉服模仿古人的一言一行却是形式主义,你若心静,即便处于喧闹之中也无人可扰你烦你,你若心浮气躁,那天地之间大概也无安心之处。引你入门,结果却因人而异,或许若干年后,当你见过一些人、遇过一些事,才终能体会到,茶香为你的生活所带来的点滴改变。

茶香 存在于现代与城市之中

“可能只有上海才会容得下这样的茶文化”。周荣桥先生说道,然后继续谈着关于传统与现代、关于上海和茶的关系。如今依然存在着不少传统的茶馆,大多以喝茶、打牌、胡天海地为主,而另一种则更注重于茶的礼仪以及这种礼仪所代表的特有文化意义、以茶为媒介或辅助形成的生活艺术、以及包含但不仅限于此的修身养性之道。我们汲取其中的精髓与本质内容,在都市之中以静谧的环境氛围、现代化的载体作为展现空间,而通过其中的人、事、物共同传递这种生活态度。上海以“快”著称,但也正是由于其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使得茶的“慢”文化得以悠然地存在于此,一群慢的人,一群想喘口气的人,以及一群仅仅想体验一把、了解几分的人,寻觅至此,领略一二。一个最为摩登的地方,却给予这种茶文化最大的空间,吸引着许多年轻人,并且隐隐地成为一种风尚,大概有人觉出了讽刺的意味,而有人觉得幸运罢。

篇8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长沙的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西湖龙井茶叶,产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群山翠谷中,因龙井泉和龙井寺而得名)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冲泡时极为讲究,应高冲,用水流冲击茶叶,使其泛出茶香,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三次,这一动作称为“凤凰三点头”。其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击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的有效成分迅速渗出;二十也是对客人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就像行鞠躬礼。投茶的方式有:上投,下投,中投。古有言投茶应有序,即: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分茶汤时有两个成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关公巡城是指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了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另外冲泡时还有刮沫一个环节,即茶道中的春面扶风:用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的泡沫。淋壶可以冲淋壶盖和壶身,但是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洗,二是为了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自古有言茗茶配名水,众多天下第一泉林立无不源于茶而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将水分为不同等级,古虽有蓄水方法种种,加之如今交通方便,蓄水更易,但是名泉终归有限,若泡茶均用名水,则茶之味非凡人所能享。况且水之好坏不在其是否江井,而在于其清、活、轻、甘、冽,唯有五味皆齐,才可算得上是好水,如蒸馏水虽有其清轻,却终因少甘冽而不为所用。

 

茶叶得包装也是极有潜力的,有着精美包装的茶叶更适合于作为礼品,因此有了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应委托制作或自制包装盒,由于小包装茶是直接供消费者使用的,固在包装上要多加讲究。在设计中,应力求使广告宣传、艺术欣赏、礼品器具融于一体,集多功能于一体,使包装既具有良好的保质作用,又能宣传茶叶,传递商业信息。品牌和标签文字优美,商标突出,字形、符号、图案得体,使消费者一看就能产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内容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标明品名。质量等级,净重,单价,出厂单位和地址,生产日期,保存期限和品饮方法等。如果是外销的,其外包装的文字,图案要充分考虑销售对象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民族习惯而定。

 

       科学地储藏茶叶是开茶店,茶馆所必须的,特别是精制茶,应找到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储藏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茶叶品质损失。常见的储藏方法有常温储藏法,低温储存法,充氮储存法,除氧储存法,真空储存法。单就绿茶而言,因绿茶易于变性,固宜低温储藏,高档绿茶在冷藏时,还必须同时采用抽气充氮法收藏,外销绿茶,由于运输周期长,加上运销地区温度普遍较高,茶叶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免受高温影响,使绿茶品质降低。红茶、乌龙茶与绿茶稍有不同,它经一定时间后熟,品质反而会有所提高,故一般适宜常温下储藏。但在高温高湿季节,茶叶易于吸潮,并伴有高湿气味和酸味,有的还会有酶陈味,所以也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此外,经过较长时间高温储藏的红茶,乌龙茶业已后熟,如需继续收藏,则以冷藏为好。对于一些较大宗的名茶,价值较高,在储藏上必须十分讲究,凡有条件的以抽气充氮法兼冷藏为佳,如果批量较大,又缺少现代储藏条件,则可采用传统的灰储藏法或炭储藏法。为保持龙井、旗枪、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极品名茶固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可采用石灰块储茶法。它是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以延缓变质。木炭储茶法适用于各种名贵绿茶、乌龙茶和花茶的收藏。

 

   

 总结:茶叶是比较有潜力的行业,一是市场需求稳定且较大,二是作为农业的延伸,政府有扶持之意。另外,喝茶,特别是在环境幽雅的茶馆并不亚于在咖啡厅。该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关键在于对茶道的领悟、茶品的准确把握。

 

        消费人群分析:社会人员,主要是休闲,谈生意,朋友聊天;再校学生和社会青年,更注重于朋友聊天和浪漫情调。

 

        营业时间主要在下午三点至5:30,晚上7点至12点,晚上生意相对较好,另可开出早茶,提供粥之类的早点,应该也不错,但营业时间相对拉长,小规模的茶馆一般难以办到。

篇9

2、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3、从来佳茗似佳人。、

4、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

5、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6、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7、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8、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9、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10、吾年向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1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12、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13、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14、年有四季,天有四时,喝茶有益,喝茶有异。一年春喝绿茶,夏饮红茶,秋冬黑茶;一天当中上午绿茶,下午红茶,晚上黑茶,健康相随。茶者,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15、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16、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

17、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18、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19、茶为万病之药。

20、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当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21、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22、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23、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24、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25、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26、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27、饮茶作别出萝门,相送犹怀握手温。

28、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29、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族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30、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31、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32、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33、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34、鸟幽声忽断,茶好味重回。

35、喝茶:当饮料解渴,生理需求。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形,讲究水质茶具茶境,喝时能细细品味,精神需求。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社交需求。茶道: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

36、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

37、饮茶未胜薄酒倾,若人所辱伊人荣。

38、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39、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40、大抵,茶的妙处,抑或可以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

41、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42、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茶人角度而言,缘分本就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43、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44、日出日落,春种秋收,该来则来,该去则取,生活其实很简单。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如饮禅洱,随心,随性,平淡而醇厚,简单而真实。丑别寅来,虎年运。

4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46、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47、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48、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49、丑妻终胜长为客,薄酒能无更饮茶。

50、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51、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52、不应辜负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饮茶。

53、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54、日长知道游车倦,自汲新泉唤饮茶。

55、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56、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

57、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58、升堂饮茶礼未毕,索纸为画云山图。

59、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60、茶事,人生事。

61、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62、茶好客自来。

63、分将默坐更搜句,肯以衔杯当饮茶。

64、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65、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6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67、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68、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69、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70、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71、吃茶吃味道,看戏看成套。

72、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73、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74、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

75、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

76、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77、本为饮茶妨睡早,强寻诗句拟寒山。

78、烫茶伤人,糖茶和胃,姜茶治痢;饭后茶消食,空腹茶心慌;午茶提神,晚茶失眠;隔夜茶伤脾,过量茶消瘦;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79、高山茶叶,低山茶子。

80、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81、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

82、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

83、雅倩樊蛮诵长恨,饮茶亦可拟芳斟。

84、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85、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静心,过得从容。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

86、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87、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88、壮志锁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篇10

冯建华是个有意思的老北京人,一口京片子,随时能引经据典把人说得一愣。在他眼里,世间万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您看不开,就是因为没放下,您说对不?”他一笑呵呵,手里的两个铁核桃就转得飞快,笑容里闪过一丝慧黠。

曾经茶馆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在冯建华眼里,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时候,北京的茶馆业正方兴未艾。“我说的茶馆,可不是现今连唱卡拉OK带搓澡的那些四不像,而是真正老北京的茶馆,是集传统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戏、社会交往为一体的休闲地方,来的都是好文化这一口的客人,多是二环里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就像我,祖上打乾隆中叶到的城里,打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哪儿有好玩好看招人乐的,我都门清。”

冯建华不无遗憾地回忆过去:二十年前,崇文门还是一片低矮的平房,一直往北走才能看到当时还算高耸的哈德门饭店、新侨饭店和同仁医院,自然也有购物的好去处,但不是新世界百货,而是崇文门菜市场;两广路也还不存在,只是一条条狭窄的街道串在广安门和广渠门之间,行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不然从某条胡同飞出来的自行车会把你撞个正着;那时候的永定门只有一条简单的过河桥,两边都是狭窄的通道,而东便门的城墙还很破败,也没有城墙下长长的草坪;绕过鼓楼站到后海的银锭桥上,仍然可以观山,因为海淀还没有今天的中关村这些园区,连“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都还能在胡同里听见。总而言之,那是一个不算现代化,但挺北京的北京。

“那时候北京的茶馆,出现了四大家,有尹盛喜先生的老舍茶馆,有段云松先生的五福茶馆,有我冯建华的京味茶馆,再加上后来的天桥乐茶园,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茶客。就说我们京味茶馆吧,那是个什么场面?总共不过一百平方米的屋子里,十来张桌子,却挤了有一百多号人,连柜台里都站了人,我自个儿就只好上过道里待着。”冯建华一乐,眼神却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1996年,刚刚三十来岁的冯建华,辞去了机关工作,通过一位北京晚报的朋友介绍,在当时西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旁,租了两间房子。当年的3月26日,京味茶馆开张,很快就成了京城茶客们喜欢聚齐儿的地方。做了掌柜的冯建华,终日里戴着一副旧式黑框眼镜,身着褐色或蓝色棉布长衫,见人进来就领着中式短打扮的小伙计高声招呼:“里边请吧您呐!”活脱脱一个老舍笔下的茶馆大当家形象。为开这家茶馆,冯建华可没少下功夫,他从17岁起就拜师学艺,所以一招一式,都还原了老北京传统茶馆的套路。无论是茶馆的摆设还是掌柜、伙计们的打扮,乃至茶具茶食,再到服务方式,无不再现了老北京茶馆的风情。

京味茶馆的红火,首先是因它的文艺气息浓厚。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纪念京剧老家谭鑫培先生、肖长华先生的聚会,比如迎中秋的曲艺晚会等等,另外每逢周二,茶馆里都会有一场“子弟八角鼓”票房,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和票友同台互动。也因此,在冯建华的茶馆里,经常能见到一些梨园行和民俗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如刘曾复、刘乃崇、崔琦、周桓、孙岳、高宝贤、刘嵩昆、崔普权等。冯建华十分尊敬这些老前辈,同时他也不断练习相声、双簧等传统技艺,并有了“小茶房”的艺名。有时候为了娱乐,他自己也上台玩一把,结果逗个满堂彩。而最让冯建华感到拔份儿的事是,京味茶馆是后第一家恢复了传统相声大会和“灯晚儿评书”表演的京城茶馆。

这红火的第二条原因,是冯建华的善于经营得人缘。他认识茶馆的每位熟客,有客登门,立马招呼伙计用烧得热热的茶水,给人先沏上一壶香片;客人在京味茶馆一进门,便可见亲切的八仙桌和长条板凳,以及民国年间的招贴画。茶馆东南角是个电茶炉,西南角是柜台,柜台上摆着十来样茶食,有炒花生、咸瓜子、大杏干、木樨枣、葡萄干、柿饼儿、酥蚕豆等,任人随意挑选。最绝的是,一到夏天,茶馆自制的冰镇酸梅汤和玫瑰露,总让前来光顾的茶客直呼过瘾—做玫瑰露的糖玫瑰,是京西妙峰山的特产,醇香馥郁,做出的玫瑰露汤色红润,喝上一口,让人香透唇舌、流连忘返。而直到如今的大众点评网上,都还有年轻的顾客谈起京味茶馆:“小时候,老跟着爷爷去京味茶馆听相声,最忘不了那儿的冰镇酸梅汤,那个味正啊,到现在想起来腮帮子还透着股子酸甜。”

尽管生意红火,京味茶馆却依旧坚持它亲民的价格:听一下午的相声曲艺,才交两块钱;沏一杯普通花茶,三五块钱;还有许多老人自带茶杯和茶叶,就添茶馆里的开水,喝上一整天,才一块钱。因为冯建华觉得,人生在世的最大目的,不应该是为了钱,而是人活着,得有个精神头儿,爽爽利利、大大方方地奔着理想去干,心里才会塌实。“咱有咱的活法、咱有咱的乐,我不跟别人比,那比不了,也没法比。”坐在我面前的冯建华,特认真地说。

曾经红火的一切,在2000年时突然戛然而止:那一年,因为中国书店的上层发生了变动,冯建华得到房租大幅上涨的通知,这之后,他与新上任的经理关于房租的谈判彻底破裂。冯建华一怒之下,一拍桌子摔了茶碗就走人,茶馆里所有的桌椅板凳等物件一概不要,当时就撂了挑子。“老北京人讲究的是个理儿,伤了这个理,我不能接受,我的茶客们也不会答应,我就得较这个真。”冯建华如是说。

在文化民俗中呐喊

离开了京味茶馆,冯建华的日子依旧没消停。十几年来,他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考察并钻研民俗、佛学、茶经等各种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活动,成了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现在是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师大以及人大等高校的客座教授,专门讲授老北京的民俗和茶文化。每次当他讲课时,平时空荡荡的教室就坐满了人,学生们对冯建华的妙语连珠印象十分深刻,他们会向这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冯建华一个玩笑,就能轻松解决。

习惯收听调频87.6兆赫北京文艺电台的听众,一定记得多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文艺类广播节目《闲话京城》。当年因为跟梨园世家出身的主持人梁倩相识,冯建华应邀策划并主讲了一年半的《闲话京城》,一直到它改版为止。每期25分钟的节目,被冯建华说得妙趣横生,以致造成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每天一到上午10点,所有奔跑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出租车上,放的全是《闲话京城》。风里来雨里去的的哥们,成了这个节目的铁杆粉丝,甚至有人因为听得入迷,闯过了红灯还浑然不觉。这之后,他又担纲主创了《什刹海》、《北京时间》等广播和电视栏目,同样深受观众欢迎。“北京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它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一个景能说出几个版本的传说,所以做这些节目,就熟门熟路。”冯建华说,自己在做节目时,始终坚持着文化这个“瓤子”。因为自古以来,所有类别的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都要经过时光不断的冲刷和磨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当年他之所以能再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茶文化,能将各种掌故和风俗应用到真实的生活里,就是因为它有着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它连接的是极其珍贵又将要断层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近些年我开始四处走走,结果发现各地的传统文化缺乏保护和失传的现象极其严重。比方说安徽池州的傩舞,它有4000多年历史,源于远古时的祭祀仪式,蕴涵着极典型的社祭和宗族色彩,且深受儒、佛、道三教的渗透和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古朴和粗犷的原始风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它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民俗文化、社会风尚和宗教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可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民间瑰宝。可如今它却因各种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造成演出市场的急剧萎缩,因而后继乏人,濒临危亡。 我当时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急在心里啊!”冯建华叹了一口气,他把目光投向窗外。我看到不远处的建外SOHO楼群间,林立着各种招牌,捧着iPad的年轻人正在用耳机打电话。

2009年时,冯建华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名为《保护濒危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提案,很快就得到回复,由文化部亲自挂帅,在全国各地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登记造册这些艺术种类和艺术传承人,以挽救民族瑰宝。欣慰之余的冯建华,喝着盖碗茶咂摸出特别的清香:“我是两届农工的中央文化委员,能为保护文化起到一点小作用,我这日子就算没白过!”

冯建华自称为中国茶文化北派茶礼的传承人,对现今茶文化市场的乱局忧心忡忡:“现在很多人连茶艺和茶道还没搞清楚,就开起了茶馆。要知道,艺讲究的是表演,道讲究的是自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找几个漂亮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坐在店里泡茶,它就是茶道了吗?明眼人看了只能摇头。茶叶市场也是一个字—乱,‘傻子买傻子卖傻子今天赚两块’,是指不仅仅是买茶叶的消费者,就连一些茶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导致各种怪现象发生的。一个刚学两年茶的年轻人就能当上评茶师,这可能吗?中国的茶知识深了去了,你学十年才不过入门,要想达到公正权威的评定水准,怎么也得有二十年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