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

篇1

(一)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由企业管理的目标决定。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企业获取最大利益,而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财务管理,用较低的成本筹集到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资金,同时对企业的结构要素加以调节,对企业的收入与消费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始终渗透和贯穿着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企业目标实现过程就是财务管理职能运作过程。

(二)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并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经济管理工作。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必须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所有的经济活动中都必须要有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比如:筹资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还是企业的销售阶段和存储阶段,都需要将财务目标的实现放在第一位,可以说,财务目标是统帅其它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三)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及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企业如果以产量、规模或者其他非价值的目标作为企业管理中心,而不是以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工作中心,就会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才能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自进入WTO,国家经济开放,国内企业受到国际企业的挤压和竞争,我国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深化改革财务体制,能有效帮助企业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没有好的财务管理体制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涵盖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反应在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上,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信水平及处理各种债务的能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较好的财务管理方式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降低成品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新的企业财务准则要求,企业要围绕强化成本管理,降低各项费用指标,强化工资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控制人工费用。原材料采购要做到精算,做到材料使用最大化,减少浪费。同时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能有效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及广大职工不但要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利益而且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和调动企业广大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让每个干部职工自觉维护企业利益,改变以往的监督服务在事中,阻止和惩罚在事后的情况,改为在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三)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但是目前企业通过强化管理能有效管理资金的流出,发现不当资金流出,控制浪费资金的流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债务款项的收回,及时办理结算,杜绝坏账,死账的出现,也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证,保证充足的资金流供应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开展。对于一些无法及时收回的款项要定期核对,保证债务的时效性,避免失去债权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负债企业,深化财务体制改革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企业决策力。负债资产结构中的不合理部分越多将使企业陷入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运转状态中,正常的生产和经营难以维持,会阻碍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转变。企业可以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将负债率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通过预测、控制、反馈等手段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降低负债率,让企业经营决策达到最优。

(四)企业财务管理者要参与到资金运作计划、企业经济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投资规模控制、参与讨论计划和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做好生产经营前的监督,在事中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使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对预算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严格考核,加强事后监督,让财务监督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和控制出现重大经济问题的主要手段,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论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 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持续性。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着力进行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它主要指运用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对企业中的人、资产、机器、原材料、信息、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等要素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并由此对应衍生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及营销管理等各个管理分支。财务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一项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形式组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价值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中的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广泛涉及企业经营领域

财务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领域,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管理规划都需要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的运作不可能脱离资金的运转,都需要财务工作的广泛支持。随着生产准备环节一定资本的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劳动者报酬的支付,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循环运动。接着是生产过程的进行,劳动者创造价值,通过生产劳动完成实现价值增值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资金表现为生产资金、在产品资金、产成品资金等各种形态。最后在流通环节,价值在资金循环的过程中得以变现。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企业的资金运作和价值形态管理表现出来,只要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资金就会循环运动,与之相对应的财务活动管理就会进行。

(二)财务管理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是通过财务数据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评价和剖析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检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总结已完成的财务活动,合理预测未来的财务活动,并以这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和有力的财务数据为主要依据,全面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优化企业经营决策,有效改进企业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同时财务管理直接反映企业发展动态。在企业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融资贷款、企业的投资支出、现金流量的变化以及企业收益的增加等是企业发展变化最常见的形式,这种直接的变化非财务部门很难体会,只有财务部门的资金流动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财务数据的变化才能直观体现企业发展的动态。

(三)财务管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企业组织理论,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通过投入一定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从而获得最大的产出。财务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它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其次,它全面权衡了过去和目前的利润以及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能避免企业发生追求短期利润的行为;再次,它科学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利用价值法则和货币关系配置经济资源,通过对企业各项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入和分配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以尽可能小的资源占用,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中心,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化和科学化的实现。

(一)财务管理活动奠定企业活动的基础

企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等基本经营活动离不开财务管理,在企业正常经营的过程中,大笔的开支和大量资金的流通等经济活动须在财务监督下进行。除此之外,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都涉及到财务管理,从资本发生的变动、长期短期的投资到运营结果的分配,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相关联。企业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制定所有活动策略提供基本依据和资料。

(二)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枢纽。财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决定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行为的理性化成为焦点话题。理性的企业行为是以市场规则与市场逻辑为背景,通过经营与财务决策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彰显出来的,它涉及公司治理、决策规则和价值标准等系列决策环境和决策依据,财务管理显然是建立企业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循环通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分析等环节综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同时基于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企业财务制度,通过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等,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调配,进而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企业管理的方向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上,价值成为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经济社会步入价值管理时代。价值管理引导企业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通过对投资机会的把握,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包括战略性投资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取兼并收购、资本重组等超常方式,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社会和民众对企业的收益和增长的预期,最终为投资者创造更多财富。作为权衡企业发展的动态指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促使企业在生命周期内追求价值的持续增长,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的有序和规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日常企业管理方面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性质、作用和内容深受影响。企业必须明确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深化财务制度改革,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1)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在财务管理系统、复杂的工作流程中,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对于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十分必要。首先是做好财务预测,通过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财务预测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财务人员认识和控制未来的财务预算不确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到最低限度,使财务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和经济条件保持一致,并对财务计划的实施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制定财务计划。作为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生产、销售、物资供应、劳动工资、设备维修、技术组织等计划的基础上编制的,为财务管理、财务监督提供依据,以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使生产经营活动按计划协调进行,挖掘增产节约潜力,提高经济效益。(2)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因此企业应当重点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建立合法、合理、科学的控制体系。(3)加强资金的控制管理。资金是企业有机运行的关键,加强资金的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企业可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考虑成本和风险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资本市场和一定的筹资渠道,运用合理的筹资方式,获取企业所需的资金。其次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流通的控制,合理地使用每笔资金,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它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和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严格安排资金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以反映企业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和全面性,因此制定相应措施、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应对宏微观环境的瞬息变化、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反应灵敏、及时的财务预警系统至关重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全面反映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同时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从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入手,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以防范财务风险。(2)树立正确的风险价值观念。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可避免会遇到风险,即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投资方案的选择,有可能出现收益,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企业冒风险投资的同时,期望获得超出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作为补偿。风险与收益是一种对称关系,它要求等量的风险带来等量的收益。现代财务管理活动要求管理人员时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价值观念,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树立风险价值观念,要求决策者全面衡量与分析财务活动的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风险收益均衡选择出合适的方案。(3)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决策。投资决策是生产环节的重要过程,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决策。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因此,对于一个投资项目,投资者应该从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和研究实现预期目标的多种方案,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

(四)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加强,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潮流的变化,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系统,对财务信息做出合理的集成式管理,以发挥人力资源潜能、优化组合工作流程,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应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设立科学的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对财务信息和资金的调控。(1)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提高自动化信息水平,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2)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依赖规范的信息化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约束和规范企业各个部门的经济行为,为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纽带。同时,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入手,防止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3)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需要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开发和使用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是目前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软件系统选择是否得当,对于企业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发和选择软件必须慎重,应将适用性放在首要位置,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确定关键功能需求以及改善的目标和远景,同时考虑整体拥有成本,借助专业的IT应用咨询公司,评估和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4)财务管理的网络化趋势明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运用推广,企业经营活动呈现迅猛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这势必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发展进程。网络的超时空性和跨领域性给财务信息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网上实体的出现和蔓延,带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建设。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经济全球化风浪中的现代企业应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通过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的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新枝.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工作的关系探析[J].中国商贸,2012(12).

[2]马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2(17).

[3]王平.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地位[J].中国商贸,2012(12).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关系 小微企业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述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含义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需要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现实给出相关意见和解决办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然而影响企业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内外因素所构成的财务管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其多变性、复杂性显而易见。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财务管理环境这一复杂整体,传统上大致将财务管理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这是从企业为主体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的分类,而与其相对的外部环境则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等。部分理论也将其划分为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与微观管理环境,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微观管理环境则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是按照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利益进行的划分,从而对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与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将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和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和财务管理环境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2011年7月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将小微企业纳入企业分类标准,并规定了小微企业在各行业中的不同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可见,小微企业的经营种类多种多样,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由于小微企业独特的组织建设和经营模式,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投资小、经营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普遍合伙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才形成小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小微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桎梏。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主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经营范围受地域限制较为严重,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国家经济扶持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本身的素质相对较低,这些方面都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继续发展,而这些困难归根结底就是小微企业理财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决定小微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按照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理论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管理环境与外部管理环境,以企业为利益主体角度划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能全面地诠释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环境。

1.内部环境。(1)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组成人员的数量较少,投资额不大,一般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采用的多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上述几种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环境的特点,由于小微企业的启动资金较少,往往企业的经营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其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同时小微企业的人员限制决定了企业多以家族性的形式存在,组织管理相对比较薄弱。(2)企业人员素质。小微企业经营人员少,多为自主创业人群,或者为合伙经营,企业内部雇佣关系不明确。小微企业经营者自主创新意识比较浓厚,相对团体合作与责任心较差,企业经营重心主要在企业生存上,很少顾及企业形象,加之规模小很难吸引人才,并且小微企业相对欠缺经营管理的正式培训,所以从总体上看,小微企业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2.外部环境。(1)政治环境。我国相对稳定和谐的政治大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相继出台的政治经济改革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更是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运行体制、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金融市场、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个体的经营和发展,并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小微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总体呈良好态势,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此类经济发展政策主要集中于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财税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以及收费减免等政策,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还出台了扩大抵押权范围的金融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国家成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为鼓励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国家还成立小微企业奖励机制,同时鼓励各级财政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由此可见我国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上述经济发展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小微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3)法律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会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多方利益主体在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利益主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复杂的财务关系,在复杂的财务关系中为保证利益主体各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经营活动中需要对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利益主体多以契约形式构建其财务关系,构建财务关系契约的合法有效性则需要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障。小微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应遵循企业组织法规、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等法律规范的约束。因小微企业的独特性质,将小微企业从企业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为鼓励和促进小微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颁布了针对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财政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保护了小微企业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一定的约束和要求。政策与法律的实施都进一步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新的经济状况的产生,其法律、法规也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诸多的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应该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和分析,以指导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

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经济制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经济环境,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所以其在财务活动中构建的财务关系也具有独特的性质。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影响着小微企业各方利益主体构造的财务关系。企业中的同一利益主体在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和特点,同时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形成对企业财务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可见,在小微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是决定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政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角色由全面控制转向为宏观调控,其调控手段也从单一的计划命令式手段转换为以法律、经济政策等为主要方式的调控手段,其调控手段的具体内容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政府是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中的重要方面。

小微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而产生,并在我国政府行政手段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促进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与小微企业相关的发展政策,颁布了维护小微企业利益主体的多种法律制度,此内容涵盖了从小微企业的建立到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政府与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等经济活动中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企业财务关系,小微企业经营者应清晰地认识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和作用。两者贯穿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与小微企业紧密相连。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内部机制与外部现状都不尽完善,小微企业经营者应该对企业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关系做明确的分析,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有利的财务管理环境建立良性的财务利益关系,从而为小微企业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利益。Z

参考文献:

1.田景梅.浅谈财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J].财务关系,2002,(21).

篇4

1.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2.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3.企业财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分季度、月份落实。

4.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财务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由母公司组织实施,分级归口管理。

5.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当按照内部经济活动的责任权限进行,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二、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1.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现代企业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协调。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这条主线就是预算管理。在国外,预算管理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应用和发展。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实施预算管理;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要求100%的企业都做预算。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搞好企业预算管理并在管理中产生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者(或所有者)。投资者(或所有者)关心的中心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中心当然与投资者相一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因此,推行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3.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必须逐渐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运行。企业的财务活动已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随着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还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以及对资金的日常运用进行管理。企业能否有效地预算所需资金的金额,是否能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将其配置在适当的地方等,这些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4.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引入“资本”概念,开展资本经营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最有意义的进步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和投资者得到最大限度的财富,即满足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要使资本真正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本经营机制,必须促使企业按照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广泛有效地进行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企业要进行资本经营,必然要引入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5.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在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把市场需求与企业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

(2)在产品销售价格定下来以后,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对外扩大销售的基础上,企业应始终坚持以控制成本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

篇5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一)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构成部分,是相关资金的取得与有效利用之管理工作,其借助价值形态对企业生产经营需求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资金的分配、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周转、资金的收益与资金的成本以及融会于整个过程的计划安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实施的综合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

(二)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即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各种企业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工作等一整套科学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成本管理通常包括企业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等职能。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对比

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的视野,决定了企业对风险的可预见与可控制水平。可是,企业成本管理又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成效优与劣的最佳的尺度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可谓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与制度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实现的最关键性的工具之一,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具体如以下几点说明:

(一)企业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可谓企业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当中。企业财务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谓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财务管理误区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

本核算结果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到位。主要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方面,将企业财务管理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企业财务机构的事情,忽略其整体管理职能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机构完全听企业管理者的命令,忽略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所具备的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导致企业成本核算不具备制度保障,企业成本核算结果未真实体现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数据

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皆属于企业管理工作,企业成本管理统计的数据综合体现企业财务管理是否成功。企业财务管理在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数据过程中起着各项决策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等功能。

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构成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

1.企业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同国家宏观背景的变化不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因受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此部分因素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讲可谓无法控制的,任何一环境原因的突变均可能让企业进入财务管理的风险当中。主要体现在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利率与外汇汇率的变动等两个方面。2.企业内部原因。企业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工作者大都以为只要合理使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管理风险,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造成财务管理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企业财务决策不合理、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如同虚设、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

(二)不断丰富管理内涵,强化财务预警,规避经营

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大风险。为最大程度地防止与控制企业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制定严谨的资金管理财务制度以及对外投资管理财务制度等。在企业及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等之间,构建严瑾的内部控制程序与相互制约手段,同时实施重大事项报告与集体决策等制度。特别在资产处理、资金调配、营销结算与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者与执行者以及会计工作者、经办者与保管者之间的职责权限与工作程序,规避由管理松懈抑或内部控制不严格给企业导致的财务风险。1.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发挥专业成本管理软件作用。利用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取代繁杂的手工核算,不仅促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愈来愈规范,而且也给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和预算管理软件顺利完成财务集中管控、数据集中、管理集中,为报表时效性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同时强化了费用预算管理,达到了管理会计的职能,进而以最优质的会计信息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管控能力与运行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实行,为加快实现企业由记帐模式向管理模式的转化,最终达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建立了基础。2.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全面提升财会工作者素质。一定要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者的素质,财务管理者不仅应精通业务,而且还要善于理财。财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通晓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内容,对于社会环境方面应有一定的观察、预测能力,同时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在企业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这个名词由来已久,其实务也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理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20世纪是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在这100年的时间里,财务管理历经了五次飞跃性的变化,即筹资管理理财阶段、资产管理理财阶段、投资管理理财阶段、通货膨胀理财阶段、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中小企业通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来综合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来协调债权人、职工、投资者等各方面关系,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调控。而资金运动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运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实物形态来看,表现为实物资产的不断购进、消耗、转化及其产品、劳务的销售;从价值形态看,表现为资金的不断运动以及利用价值形态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资金运动,哪里就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管理的实施中,要赋予财务管理核心地位,以财务管理综合协调其他各项管理,形成以实现企业目标为方向的合力。

2.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外关于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争议一直很大,根据现有资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股东财务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等14种观点。就我国中小企业大体情况而言,可认为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以企业治理、财务管理为两个基本点的综合性管理。

①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③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④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⑤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⑥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3.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种管理都无法取代的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关系的交叉点和枢纽,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财务来进行最终反映的。主要体现在:

①财务管理中的筹资与投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首先要投入资金,而筹资是投入的基础。有了资金才能形成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②制订财务计划,进行成本管理,对生产经营的耗费起控制作用。只有事先根据企业总的目标制订财务计划,提出成本控制的目标,才能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按照计划开支,有效地控制生产要素的耗费。

③组织收入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起保护作用。企业的收入实现是通过财务成本来体现的,通过资金的完成循环来实现。

④资金合理分配对企业实现扩大再生产起组织作用。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来源与内部积累和外部筹集。因此,合理运用资金是扩大生产规模优先考虑的资源。

二、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十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等。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维修成本、等。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三、完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篇7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创新

一、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意义

企业的预算目标控制着企业的日常活动,并且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在确立自己的预算目标以后,企业所有的部门员工的工作方向,以及活动执行都是按照预算标准来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切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具有控制的作用;企业的财务预算还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以后具有控制性,它所提供各类工作标准,因此推动企业的管理制度化;财务预算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的资金的预算工作,准确的现金预算能够为企业的资金使用提供预警信号,协助经营者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企业的财务预算还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预算目标是能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因此这会激励每个员工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企业管理创新中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内容脱节。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是会为了预算而做的预算,并不是为了企业的创新内容而做的预算,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行为,并不是企业的管理的主要方面。虽然现在我国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把预算管理的执行程度当做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内容脱节。

(二)财务预算管理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编制。现实情况是企业的预算管理的制定缺乏指导性,更缺少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的规划,这样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指导性,不利于在企业中的经营管理的内容的发挥,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也是依然缺少经验,不利于应用在市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做财务预算的时候,没有科学的企业发展的规划作为指导,所以在做预算编制的时候缺少客观性的原则,只是依靠企业的过去的经营作为企业的指导数据来对企业下一年的预算进行评估和编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经过考核这一关,这样的情况自然导致企业的预算发挥不出来应有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方式模式化严重。我国的企业大部分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经常使用增量和减量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让企业员工掌握,这种方式过于模式化,大家大都套用这种模式来进行预算的增减量工作,这种增减量工作有很大的漏洞,方法不灵活,所以说需要受到广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关注。企业的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和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要,它影响着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企业的预算管理的效果。

(四)预算管理缺少审查监督作用。企业评价预算的主要依据是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这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预算结果的满意程度,管理者满意企业就会很容的通过预算,管理者不满,企业就很难通过预算。企业的这种做法不符合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在进行预算的时候缺少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而一味地依照管理者的意思办事,监督全力执行不到位,所以说监督缺乏。企业的这种非客观的因素影响着企业预算工作,是企业预算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的工作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同时需要有一定自己的制度作为保障,这样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有据可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真正在企业落实并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前提是制度的规定,然后要把制度和规定落实下去,所以企业需要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因为这是制度落实的前提。在制度完成以后,员工工作就能够按规矩办事,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制度发挥自己的效果,以至于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效益。预算管理工作指引着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关系着未来企业的业绩的怎样,所以这个工作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完整的组织机构,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大家相互合作,才能够保障预算管理的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使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前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大都采用固定的预算方法,凭借以前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营业空间,以此直接来进行预算工作,而不是对企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等作深入分析然后才进行企业的预算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变化,传统的预算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时候,预算方法也应该做改变,弹性预算方法应用在企业的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依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做预算;二企业的市场情况稳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固定的预算。

(三)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力。企业的预算管理约束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预算管理一定是依据所有目标来完成的。企业在执行预算的时候应该落实经营战略,加强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企业的预算目标确立以后,企业各部门个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都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活动。企业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和方案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企业把自己的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在整个企业的预算中执行,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有控制力,企业做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局面,以适应企业管理的创新工作。

(四)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科学考核。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应该注意规避在考核过程中收到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要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客观。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工作考核,目的是查看预算管理内容制定的是否科学,同时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侧面的评价一下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企业进行这样的考核,便于企业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整改措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要严格,进行预算例会制度、预算执行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的制度和监督制度面对这些都执行制约的手段,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急能够肯定预算的成绩,查找问题,总结原因,对后续工作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惩制度客观,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五)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及时反馈。企业做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多变量的数据和数值,因此企业应该及时作出调整,对这些变化的数据做好分析和安排,以便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依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规定,便于以后企业对预算的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先进性和现实性的预算工作,才能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本身是需要准确性的,员工的责任感就体现预算的准确性,预算准确方便预算信息的及时反馈给企业,便于企业做决策和决定,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增强预算的认可度,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

(六)对企业员工进行预算知识的培训。企业对员工做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纠正大家对预算管理知识的错误认识,避免员工成为企业预算管理落实的障碍性因素。企业要在日常管理经营中建立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各类条件,并且促使工作人员做好条件的准备,也能保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预算知识的培训可以是技术知识的也可以是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等都算在财务管理的知识范围内。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该相互配合,大家共同为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做好人力支持,以此来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沂.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5)

[2]黄朝阳.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创新方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02)

篇8

关键词:非营利;财务管理;差异

和企业财务管理一样,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它最能体现现代医院管理精准、实效的要求,医院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都可以通过财务绩效体现出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但是二者也有差异,现试比较如下:

1、医院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目的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要对其所有者负责,完全为市场化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医院则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价格严格遵从政府定价,不得进行无序的市场竞争,不以盈利为目的。

2、运用手段相同,但使用深度不同

电算化管理使财务管理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医院和企业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管理,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已进入到ERP管理的应用层次,实现了财务管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管,而医院财务电算化还普遍停留在用电算化进行算账、报账的事后核算监管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

3、成本核算具有不同特点

区别于企业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成本核算本质的非价值补偿性

企业通过核算成本作为补偿商品生产耗费的价值尺度,这把尺也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基础。而公立医院的经营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医疗经营不收税,医院的各项收费价格由国家的物价部门根据政策制定,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医务劳动“产品”价值的真实反映。

3.2、 成本和费用在会计处理上的无差异性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应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而医院的财务制度则明确:管理费用等作为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然后结转收支结余。

3.3、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的不同性

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与方法,一般根据企业生产技术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来确定。主要有:以产品品种为对象特征的品种法、以产品品种分步骤为对象特征的分步法和以产品批别为对象特征的分批法。但医院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的确定,无法考虑兼顾到各专业专门医疗技术的特殊性,只能依据于管理上的需要加以选择,一般分为医院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

4、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现在不少医院开展 ISO9001 质量认证,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规章都制定得很完整,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但无法落实到位,执行力很差,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从属被动地位,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控制严密、操作性强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5、 非营利性医院缺少明确的、清晰的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医院的所有业务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很少顾及资金来源和医疗成本,管理者不用考虑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实现的主要目标,也是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的影响,人们总认为医院谈经济效益有悖于政府办医的初衷,故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明晰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6、 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渠道狭窄,形成潜在的财务危机

企业的筹资渠道包括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贷款、赊购、租赁等多种手段。而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狭窄,医院的资金补偿渠道主要是政府补助、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另外还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银行贷款容易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贷款的比例要有一定的限制。医院单纯依靠以上几种筹资方式将越来越难以满足资金的需求。

7、 非营利性医院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如有的医院在没有考虑本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未分析存在的服务需求和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是竞相购进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

8、 非营利性医院预算编制与控制存在问题

预算编制是医院财务计划的书面体现,也是执行控制的依据。但许多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预算流于形式,预算编制的内容在实践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没有充分了解医院的环境变化,缺少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大部分医院的预算编制都是在上年度编制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变动而得出的,在医疗活动实践中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9、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管理组织的职能缺乏和人员水平不高

我们反对医疗行业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汲取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仿效:

9.1、 非营利性医院应明确本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性医院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讲求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的最高目标。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医院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90%多的资金需要依靠市场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否则医院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得到发展,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稳健生存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

9.2 、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扩大筹资渠道,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中来。但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例,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9.3、借鉴科学的财物管理方法进行投资管理,提高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医院要搞好日常性的、例行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特别要重视现金、银行存款和应收帐款的管理,减少呆帐的发生;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预算与实际发生额差异之所在,避免出现资金周转与调度不灵等不良管理行为,避免现金使用空缺或大量闲置这种现象的发生。

医院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9.4 、科学的编制计划年度的财务预算,真正发挥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作用

对于预算的编制方法建议采用零基预算法替代以往的基期法。零基预算法是对任何一项预算都以收支为零为始点,分析预算期内实际的需要和效益,而后确定其发生额的一种预算。

篇9

(一)过分重视单个部门的作用,而忽略整体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的财务制度也日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由单部门财务制度发展为复合型财务制度。但是在财务制度方面,中国企业存在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的情况,很多企业缺乏管理观念,存在财务制度上的疏漏情况。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没有将组织经营的各个相关部门结合起来的情况,对预算工作的管理缺乏管理上的统一性。只有充分发挥部门企业的统一规划发展,将企业的预算工作调动起来,才能够促进中国企业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

(二)业绩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推行效果不佳

业绩评价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的实现。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如果预算没有对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控制企业的支出过去起到促进的作用,那么预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阻碍的作用。在企业的规划当中,责、权、利如果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明确进行规划,使企业的绩效也不能得到明确的规定。如果在预算的年度统计工作当中,只是对预算值与实际的财务支出进行简单的数值比对,而没有对预算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无法对企业的规划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财务指标是对企业的预算工作全面落实的时候主要估算的指标,而对非财务指标没有进行很好的核实,对企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企业的工作业绩无法进行科学的预算。

二、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企业的领导层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

目前企业最高领导层的认识程度决定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因此要让领导者从企业治理以及企业管理创新的高度来认识财务预算管理。首先要让领导者重视起来,建立各级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从预测、决策到执行、监督、考核,按各级责任层次划分的责任制,做到权责明确,管理到位。这样既有利于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活动,指导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并控制经济活动全过程,又有利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管理制度约束和监督、检查、考核有机结合。其次由领导者亲自挂帅、主要职能部门等组成的预算委员会,应制定详细的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预算控制借助规则渗透在业务活动中,从而确保一切活动均为受控,预算执行及变动必须先经批准,按照分权逐级批准规则进行,防止盲目调整。从而保证经济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协同效应

企业整体战略管理规划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预算没有对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到促进的作用,那么预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阻碍的作用。在企业的规划当中,责、权、利如果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明确进行规划,使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也不能得到明确的规定。如果在预算的年度统计工作当中,只是对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简单的数值比对,而没有对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规划管理分析,无法对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规划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才能够在促进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发展的统一性的积极方面,通过系统化的规划管理,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预算评价机制

篇10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财务 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作为现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层层面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也叫精益化管理,“精”体现在质量上,涵盖所有的产品、服务,工作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效益和成本上,强调要获得收益。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精细化管理可以出效益。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在管理上有其精细之处,无论是日本的丰田公司、美国的通用、福特公司、还是我国的海尔集团,他们成功的秘诀在管理上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精细。可见,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然会集聚在管理的精细上,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我国的海尔集团以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优良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打开了国际国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海尔集团从领导决策、管理制度、人才运用、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生产、质量监测、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都体现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购买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行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与精细化相对应的就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无处不在,具体到企业中表现为:管理精细化、质量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物流精细化、营销精细化、业务流程精细化、宣传广告精细化、企业文化精细化,等等。精细化的结果是促使产品或质量更具竞争力。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项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很多企业都认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细中求精。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还应该有正确的思路和原则。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正确地定位财务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的精细化;重视执行成本,强调效益。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有两大主要任务:控制成本和促进收入增加。这两大任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权益分配管理等,是一项涉及面广而且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也就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把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同收入和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程参与。在企业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实行有效跟踪与监控,做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为此,企业要实施大财务战略。

1、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例如,在项目管理上,财务部门需要从可行行研究、设备寻价、报价评估、合同谈判、合同审核、会签到合同签订后的付款和履约情况的跟踪管理。这种制度将财务控制延伸到采购、建设、事后评估等环节,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

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通过制定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从人治向法治过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首先是要加强成本的控制,在每一个生产过程,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服务中都应以标准成本控制费用的开支,计算出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原因。成本控制由责任部门及个人负责实施,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以达到成本管理的要求;其次还要加强成本分析,综合成本分析、计划、定额等资料采用统计、数学等专门方法 分析影响成本升降变动因素和成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决控制成本,研究分析生产、销售、市场各种因素对成本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加强成本考核,考核各单位成本状况,定期按照责任归属评价、报告各自工作业绩,为企业管理阶层决策提供依据,管理者应及时分析差异的形成及原因,找出责任者并给予奖惩,促进全面完成目标成本。

3、提供精确的财务信息,引导企业运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财务分析要“从财务的观点来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来看财务”,对重点业务和重点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各种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不仅是企业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而且还应该担当起挖掘潜力、改进工作的重任。

二、管理手段的精细化

管理手段的精细化是指财务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推进,保证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标准化管理,大量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流动,势必会导致产生“信息孤岛”。与此同时,要实现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监控,财务部门需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面,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和利用程序,整合会计信息和销售、网络、工程等业务数据信息,形成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没有信息手段,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其他业务数据,都很难实现高效率的采集,并进行汇总、分析和监控。

三、重视执行成本,强调效益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慎重考虑执行的效率和成本。在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出现了过分追求精细化而伤害运营效率的问题,过分拘泥于步骤和程序的细分,这意味着企业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包括时间、人力和物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步骤和程序等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向精细化推进的奠基石,但是,规范化、细致的制度,其执行成本也越高。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夯实基础,但在拓展工作领域、与其他部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制度执行的成本,避免掉入繁琐冗杂的流程处理之中。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在“大财务“战略之下破除部门壁垒拓展职能范围,为企业运营活动提供精确的信息,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充分考虑执行成本,不违背效率原则。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管理手段,已被各行各业的管理层所重视,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看到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