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美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美术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美术设计

篇1

一、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相通之处

(一)产品设计思想的同向性。

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活动,针对的物质都是产品。工业设计比工艺美术针对的范围要更广阔一些。工业设计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等。其中还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工艺设计囊括了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相关联的所有设计类型。工艺美术针对的产品是其中的类型,也是能够独立成为一体的类型。工艺美术运用了艺术化的手段,而工业设计也是运用设计的手段进行产品创新。

(二)设计工艺与艺术性的融合。

工业设计针对的是不同的产品,工业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从机械设备到普通的日用品,都属于工业设计的类别。在现代经济中,工业设计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例如摄影、色彩学等。工业设计涉及产品的本身,也涉及产品本身带来的影响。工业设计在现代物质的发展中,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工艺美术能够在艺术性上与工业设计有本质的联系,能够给予工业设计更加现实的需求。

(三)多种资源的集中整合。

工业设计要求对资源有明确的使用要求,而工艺美术能够把资源更好地进行融合。工业设计中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资源,不同的设计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这就要求设计的总体过程,就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多种资源整合后,产品就会出现特殊的变化,就会把产品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实现工业产品和工艺美术设计的优质结合。

二、工艺美术对工业设计的促进作用

(一)工艺美术把工业设计变得更加丰富。

工艺美术是艺术性的创作,运用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工业设计中,需要把硬性的物质变得软化些,这就需要艺术性的加工。工艺美术具有的技术特点,能够成功将工业设计变得更加具有人文理念,以设计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加深工业设计对于产品本身的质量提升。工艺美术对于工业设计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工业设计转变传统方式的体验,也是工业设计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二)工业设计以工艺美术为技术升级标准。

工业设计是工业生产中必要的技术手段,工业设计决定了工业产品的类型和性能。工业设计注重产品的使用性和规范性。工艺美术如果成为工业设计的技术标准,那么,工业设计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例如工艺美术美化的工业产品的外形,工艺美术将丰富的色彩设计应用在产品外观上,工艺美术将心理需求思想应用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等。工艺美术是工业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良好应用,是工业设计发挥技术优势与设计优势的体现。

(三)工艺美术延展了工业设计的理念。

工业设计是批量生产的产品,批量生产就会发生设计形态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而现代人喜欢的产品则是具有个性化要求的,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必须要建立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工业设计理论创新是最为重要的尝试,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无法实现本质性的改变。工艺美术的优势就是在理念上有更加细致的要求,能够给予工业设计更加全面的技术帮助,工艺美术的优势将会在工业设计上逐步延展。工艺美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升级,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新方法,更新传统的工艺,使工艺美术在产品设计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工艺美术对于新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展示出工艺美术对工业设计的优势互补。

三、结语

篇2

造型能力多种多样,其中就有作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几个重要的方面,在这里面审美能力是工业设计美术基础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美术基础训练里,在学生实际接触这些课程的过程中,美的涵义会因为不同人的理解而不一样,因此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如细腻、粗犷等不统一的感悟标准。这种审美体验会触动每个学生自己生命中的某个层面。有些学生生性细腻,挖掘他细腻唯美的一面是老师必须做好的;有的可能表现得很理性,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鼓励才是关键,这样学生就会在更努力地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越来越自信。由此看来,当我们通过基础训练来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时,美术与设计学科的基础教学具有相通性的一面。

二、工业设计的美术基础训练方法

(一)做好工业设计相关训练工业设计教育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它的训练模式和其他设计专业有所不同。身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现代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中进行最大程度的学习与训练是必须的,为此学生必须练好绘图基础的技巧并深入研究美术史论,在实际训练中熟练模型制作和掌握设计软件。在基础训练中,在设计好模型形态之后的就要开始着手制作模型,这相当于是一幅制作效果图,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步骤。模型主要是利用金属、塑料、纸张、石膏以及油泥、木材等具有可塑性的材料所设计出来的具有三维形态的成品,其主要是根据设计师的想象来设计的。是对设计效果图的三维空间的直观表达,比平面图具有更具体的效果,因此它在工业设计课程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要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在美术基础训练中发挥出来,训练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模型制作和工艺技巧能力。

(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当工业设计的确立好设计的目标时,就该实事求是地使用科学手段和艺术手段去选择各种可能的设计方法。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集合了艺术与技术的有关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工业设计的设计者要通过不断地分析、判断和解决来解决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汲取多方面知识,掌握多种技巧。在工业设计的美术训练上必须做到“杂食”,否则,学习范围太小,就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三)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学生应该在工业设计的训练过程中打破时间上的限制,对于学习要不断进行思考。设计者只要通过自身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探索,这样就能获得设计和构想的灵感,为此必须培养工业设计的学生养成在衣食住行中不断思考、联想和发现美的形态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索中灵光闪现并迎刃而解。

(四)学会不断思考提出问题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提出疑问,来启发并激活自己的思维,突破现实的局限,增加对各种可能目标的多种探索。现代社会正在日益进步,身为一个设计师尤其需要通过多观察周围环境来提升自己的感官,尤其是工业设计,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进行思考,才能从设计角度发现如何改善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这并不是一种先天的能力,是需要后天通过大量的基础训练才得到的。

篇3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技术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建筑的三要素包括:坚固、适用、美观。所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空间的适用性,更要努力做到坚固、美观。

为使工业建筑具有建筑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

工业建筑形式上最好的表达就是体现空间的真实性,工业建筑空间的特点是“超大型”,正是由于生产活动所需的超大的空间属性,形成了工业建筑的形象可识别性。超大空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处于其中的人被空间的纯粹所感动。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需要重视新的结构形式和超大尺度空间的合理结合,材料表达和细部节点设计的表达,这些是工业建筑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巨大的建筑体量通过合理的建构逻辑和清晰的节点构造,展现其独有的审美和技术的严谨性。

通过在细节上的把握,使得工业建筑本身的“气质”得到精彩的体现和阐释。注重细部节点的精致,能更好地控制工业建筑的质量,正是这种设计和施工的高质量,为工业建筑的理性美提供了保障。在工业建筑的体型上,由于产业工艺的不同,建筑形式可以是极简主义风格的单个简单长方体,可以是解构主义风格的相互穿插的集几何块体,可以是通过对技术美学和机器最夸张的表现,来体现工业建筑机器美学的高技派建筑,也可以是由于特殊产业工艺所要求的比例各异的建筑,不同的形式可以对视觉构成不同的冲击力。

2建筑尺度

建筑的尺度由面围合而成,无论围合的面是实或虚,围合出的空间传递给人尺度感。建筑通过尺度感营造或紧张,或放松的感觉。工业建筑很少通过过多的装饰构件传达其可识别性,功能至上的特点使现代主义建筑成为其选择最多的形式。对工业建筑尺度的分析可以在整体设计中创造秩序,建筑的工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尺度关系,大到整个工业建筑的生产车间,这样的大可以是360*126米,足足达到6个足球场的尺度,小到建筑过程中的所有细节,一直到各种作为连接构建的螺栓,都可以通过精心的组织安排创造出丰富的尺度感,避免空间呆板。

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的特点为“大”、这是这种大把工业建筑的灵活性、智能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人们对工业建筑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感觉。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同尺度的建筑构件相互组合可以搭配出合适的比例,以往设计师在建筑的设计中对比例的研究不在少数,成功的建筑作品都建立在掌握合理的尺度比例的基础上,优秀的建筑师都会迷上人体尺度,进行建筑设计时以人体尺度为标准,达到对建筑尺度自由的控制。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勒・柯布西耶就是如此,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从人体尺度出发,他整理出一套模数理论系统,在此系统中,发现两个关系:一为黄金比例关系,二为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以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

其中的黄金比例更是令很多建筑师痴迷。黄金分割被认为是建筑中最为理想的比例,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法国巴黎圣母院,都应用了黄金分割比,特别是法国巴黎圣母院不仅正面高宽比符合8:5,连在每扇窗户的长宽比设计中也都考虑到黄金分割比的作用。

黄金分割体现了典型的理性美,而工业建筑本身的空间特点就是机械化带来的现性。将对尺度的把握与工业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尺度感创造出视觉美感和感觉美感。

3建筑材料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是建立在建筑材料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如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的伦敦水晶宫,它在材料和技术上的应用开辟了工业建筑的革命。通过对钢和玻璃的运用,创造出空旷透明的空间。水晶宫的建造时间仅仅用了八个月,这栋建筑因其几何形状、建筑尺度的定型化、模数化、标准化,和坚硬晶莹的玻璃墙壁、工厂化生产,成为体现初期功能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预示了二十世纪建筑设计的三大发展方向――机器塑造风格;新建筑或新产品材料直接来源于技术;非专业建筑师取代专业建筑师的地位,成为建筑风格的革新者。

不仅是水晶,通过建筑材料营造出超大空间的著名建筑还有巴黎世博会机械馆,该馆也是通过运用玻璃和钢,继水晶宫之后,又一次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建筑空间。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于大跨度的工业建筑来说至关重要。

工业建筑通过钢、玻璃、铝合金等硬性材料体现其工业性、机械性,这样是一种美,是一种体现工业建筑独特魅力的一种方法。但作为设计者,应该将在工业建筑中进行生产活动的工人的舒适度摆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在一些近人尺度上以一些质感软化的材料对工业建筑中大面积的硬性材料做一些补充,例如木材、布衣等材料,可以让工人在情感上对建筑产生呼应,从而加强工业建筑的人性美。

4建筑色彩

工业建筑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来调整建筑的视觉感受,同时与城市中不同的空间层次相区分,突出工业建筑的特色。在工业建筑外部色彩设计上,受到工业生产工艺的限制很小,所以在色彩设计上,更具灵活性。

由于现在工业类型中高科技产业精密度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工业建筑在设计上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和“高技派”的风格,偏好玻璃、金属和新型的符合材料,色调则以偏冷的灰色调为主,略带彩色倾向,也会结合无彩色系,以少量的有彩色点缀其间,一银灰色系最为常见。

在工业建筑的色彩上体现建筑美感,可以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协调或者返朴归真的手法。采用高彩度、高纯度的色彩,让色彩之间在色相、明度和彩度上形成强烈对比,形成视觉的强烈冲击;采用与工业相符的偏冷色调,仅在局部点缀少许鲜亮色彩,但通过形体和色彩上的相互结合营造出丰富的变化,在柔和的变化中建立整体感;对地域色彩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适合工业建筑的色彩,突出地方材料本身的颜色,增加建筑的地域性。

工业建筑与周围民用建筑的和谐统一

各种建筑类型在形式美上有共通点,如通过与当地环境、文化的结合,可以取得一种和谐美,通过在材料上的呼应,可以使工业建筑与周围民用建筑产生互动,从而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整体美;可以通过工业园区的方式,建造出合适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使得人们对工厂产生情感上的认同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科学 美学 艺术 技术 历史 经典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随着有了新的转变。新的材料,新的科学技术同样带来了新的设计产品,而新的作品必然是吸收,消化了历史上经典的设计作品的。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工业设计的基础——科学技术,它推动了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从而为设计师们提供展示艺术与美的舞台,使艺术与美学更好的为科学技术,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服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设计家查尔斯·依姆斯的早期实验作品就脱颖而出,也印证了新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也必然会引起一定的艺术效果。1940年查尔斯·依姆斯与另一位年轻的建筑师艾诺·沙利宁一道设计了一种称之为“胎式椅”的椅子提供了一种大的杯状壳形造型,试图产生一种生理上的舒适感,在壳形中,坐着可以盘脚,也可以伸腿,当然,其中就用胶合技术,因此,技术实现了艺术的表达。1946年依姆斯以多胶合夹板热压成型生产模压胶合板椅Eames Chairs LCW and DCW,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经济实用,轻便化、大众化、关注新材料、新技术使其成为当代设计最早的典型,这种椅子一直生产到1957年,1994年再次投放到市场上[图1.图2.],1999年被时间杂志评选为“百年最佳设计”。1948年,批量生产浇注塑料椅 Eames Fiberglass Chairs,以玻璃纤维固定成网状,以聚酯浇注而成,网状结构在Harry Bertoia(1915-1978)设计的钻石椅子上得到完美体现。

正如1904年保尔·苏利约《理性的美》,在理论上提出美与实用应该吻合,理性美的形式是功能(科学性)表达:“只有在工业产品、一部机器、一种用具、一件工具里才找得到一件物品与其目的的完全而严格地适合的某些例子”、“机器是我们艺术的一种奇妙产品,人们始终没有对它的美给予正确的评价。一台机车、一辆汽车、一艘轮船,直到飞行器,这是人的天才在发展。在唯美主义者们蔑视的这堆沉重的大块、自然力的明显成就里,与大师的一幅画或一座雕像相比有着同样的思想、智慧、合目的性,一言以蔽之即真正的艺术。”1.

广义的工业设计现代社会中工业设计的所有内容,我们通常理解的是狭义的工业设计,指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它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因此,工业设计具有多学科相互交融的特点,与工程技术、人机工学、美学、心理学、市场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产品又是由材料、结构、科技、工艺和形式构成的,它又和产品的使用对象、使用方式、与环境关系处理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是各种相关属性的综合实现。

在此,艺术与设计也常常存在这样的误区:“为艺术而设计;为技术而设计;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外形设计不是影响产品设计的前三位因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观念更为重要,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图3],但不同的设计门类对艺术与技术的要求各有侧重点,相对而言,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技术性高于艺术性。”2.

工业设计的长远意义在于对人工事物应当如何存在的深层思考,并协调处理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关系,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融合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必须赶上科技的进步!

“产品设计“赋予物质性开工与秩序”不仅遵循人的形式审美的原则,而且还必须具备准确反映产品内在品质与特征的设计符号学“语言”意义。正是后者规定并赋予了前者发设计方向与内容,使“形式与秩序”不再是随心所欲的形式与秩序。如电视机,其物质性的“形式与秩序”不是随心所欲状态下的如熊猫、如植物、如花朵般的形式,而必须与电视的声、像传播功能特征相关联,在满足审美的同时要依附于科学性的体现。”3.19世纪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观念,其本质是艺术设计中的图案的概念,其内容基本上是对产品表面进行平面与立体的装饰。通过平面与立体的纹样与花样装饰,创造出产品的形式美感。而现代设计的本质是整合产品的多种构成要素,使之全方位地满足人对产品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审美需求)。也就是把公众的消费需求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相结合,综合社会、文化、生理、心理、经济、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各个要素来求解设计目标,力求使得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可能,而且更加舒适、快乐,更有价值,即为科学与美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现。

在所谓的工业产品设计中,不能只存在单个的科学,单个的美学,艺术及技术,来支撑一个产品设计过程,一个好的设计,它的美学常常是以科学为基础而建立的,并不单纯是一个欣赏品,而是一个产品,是一个能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一种产品,因为有科学与美学的共同支撑,产品设计才会更有价值。当然,在设计中,艺术的思维是无限的,而技术却与现实挂钩,是有限的,过分的为产品添加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给现有的技术添加额外的难题,这样的艺术是没有意义的,也会大大减弱作为一个产品所要体现的价值,耗工耗时而带来的高价位并不能迎合大众需求,所以在设计中要权衡它们之间的主次,这样的设计才可谓是好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课堂笔记:现代主义设计(一)

2. 课堂笔记:工业设计的艺术属性(美观)

篇5

0 引言

我国从19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学校,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20世纪80年代,又开启了残疾人高职特殊教育历程,并且不断地研究深入,在教育模式中寻找最有效的教育制度。我国听障生高职教育学校建立了大约15所,并且这15所里听障生学习的专业都包括了工艺美术类别专业,但在相关工艺美术品设计的专业学习中,听障生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加强对听障生这方面专业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 工艺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听障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中出现了学习上的困难,降低了他们的听课学习效率,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业发展,其实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阶段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问题。首先就是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楚,造成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人才具有的技能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还有就是专业、教学内容、方法、师资、评价等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听障生在学习阶段不能清楚地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习效率下降。

高职特教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工艺美术品设计的高等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听障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够顺利地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这个专业的设立对听障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专业的教育,加强对教育制度更加深入的研究,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听障生提高听课的效率,实现他们的平等、参与、共享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解决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我国高职特教教育方面、听障生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找到正确的解决措施,完善教育的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听障生的教育制度与正常学生的教育制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找到听障生适应的教育手段非常的重要,听障生缺少听觉信息摄入的通道,并且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对于专业教学来说,听障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殊学情特点,而这些学情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预计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顺利完成。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像面对普通学生那样尽情地表达,所以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全部传授给听障生成为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困扰,所以就造成了教学制度上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对于艺术类的听障生来说,将知识组织成逻辑结构缜密的系统理论,可以实现有效指导教学方法的改进,所以将其构成逻辑结构可以简单地使用好、坏、中性这三种来表达,有助于逻辑结构能够简单直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提高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属于一种科学的指导手段。但是对面更加复杂的状况,这种教育的手段就不能使用了,不仅可能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会引发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听障生听课效率的提高。所以这时候可以应用将每一个内容的要点进行同级别关系的罗列,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艺术类听障生在自我解决问题方面欠缺自主的意识,所以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不能自主的学习,愿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全部都跟随着教师的脚步走,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第一个反应就是找老师,没有变通的意识,所以这种现象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听障生学习的障碍,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改革一下自己的教育制度,听障生为什么自主意识比较薄弱呢?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比较溺爱,什么事情都会帮助他们完成,没有给他们自己锻炼的机会,还有就是听障生属于弱势群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无疑收到了来自家长的呵护,使得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不会接受较多挑战的机遇,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缺乏自主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有问题就会找老师,完全不会自己动脑解决,并且在教育制度当中也没有完善的教育方案,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去挑战各个困难,所以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主要的问题还是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不能更好更有效地引领听障生的发展。

3 听障生心理问题分析

听障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制约和阻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时的情绪和情感、兴趣、信息、意志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听障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就是在阅读理解、计算、分析、思维、表达等能力方面都明显比较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是特别理解并且不很关心,理性地分析和表达能力欠缺;并且在交友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心理单纯,对交友有时缺乏全面的认知度;对学习没有自信,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听障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首先对学习生活没有激情,学校学的东西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学校多媒体功能教室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听障生的需求,阅读室的阅读范围比较窄,针对性较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无法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还有就是学校对于听障生的学习成绩过于重视,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一般的学校都是封闭式的规模,听障生在与正常的学生交流沟通次数比较少,不利于学生的正常交往活动,特别是和健全师生的沟通较少,导致听障生在学校的情绪越来越低,慢慢地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还有就是教师在上课时用的教材和教育的方式不适用于听障生,忽视了听障生的听课效率,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并没有给他们讲解清楚,造成了他们在上课时候非常吃力,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和教师不能及时地察觉到听障生的听课问题,教材存在陈旧、过时等问题不能及时地解决,导致教法单一,不能有效地提高听障生的听课效率,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就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方法应用的不正确,直接造成了对他们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成人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成长的问题,将孩子送到学校,甚至是不闻不问,导致孩子在学校枯燥的生活中,渐渐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心理方面承受不了巨大的差异变化,就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任性、出现许多的不良品格。

4 思考与建议

在进行听障生的教育时,我们一定要多多地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就是上课的效率问题,当前教育制度还有很多改革和完善的地方,特教学校不要放弃,坚持找到适合听障生学习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携手互通,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加强和他们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们的心理状况,注重形成性评价,家长在家庭中应该采取正常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保持人格平等,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沟通解决,避免他们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保护孩子,帮助他们健康乐观的成长非常重要。

篇6

关键词:色彩语言;传统色彩语言;创新实践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45-03

Basic and Generic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e of Color Schema Language System

LI Song-lin(Fine Arts and Design School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 cards and frameworks the visual schema language of color language system and proposed " the color of art is the color of emotion" 、”the language of color and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Key words :color language; traditional color language; creative practice

Internet :.cn

基于“美术与设计专业间基础性与共性”的色彩语言体系研究,对传统色彩知识进行了更新,内容由色彩语言的概念、发展、要素、创新实践四部分构成,其思路与黑白图式语言相呼应。简析如下:

一、色彩语言概念的更新

“色彩”从字面角度的理解是极富心理情感的词汇,非常抽象;从科学的角度体现的是色彩与光源的密切关系;而从“视觉”的角度,体现的是色彩与情感、视觉图像、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黑白图式语言主要是对形与单色的分析,那么色彩图式语言主要是对形与多色关系的分析,即“色彩图式语言”研究的是“彩色”的点线面关系,好比是学习如何给“点线面”搭配彩色外衣。

对于“学习色彩语言目的”认识的深度,决定了我们相应的学习方法及措施。如“应试目的”与“能灵活运用与表现”分别对应的方法及技能是截然不同的。从学科的更广阔、本质意义而言,学习色彩语言目的是为了我们能灵活的使用色彩!

为更好使用这一特殊的视觉语言,我们须涉及多种关系研究,如:色彩与情感,色彩与视觉形态,色彩三要素,色彩与物体结构、空间,色彩与材料,色彩与环境,色彩与生活应用的关系等。

虽然学习色彩语言所涉及的关系众多,但作者以为首先得有以下认识:“色彩”与“色彩图式语言”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前者语意倾向物理光学中的客观色彩,后者内核是“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属于视觉图式语言研究范畴!

二、色彩语言的发展

色彩是文化演变的象征符号,也是最醒目的视觉语言。中国现代色彩语言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一)中国传统“五色”理论起源于古代 “五行”思想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异德之故也”,是最早记载黄帝、炎帝诞生地的史料,我们从中可见中华民族“黄”“红”色彩标记的起始时间。《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的医之始祖。虽然难以考证其成书时代(相传为黄帝所作、后世公认此书成型于西汉),但溯源崇本之意是非明确的,其中理念显然是五行思想的体现。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核心文化,五行的五德轮回影响着各朝代的君主治国理念、百姓的生活习俗等各方面。

通过纵向的色彩历史比较,我们会发现五行对应的五色“青、红、黄、白、黑”居然与今天印刷与颜料色彩(印刷四色及三原色)中的物理原理基本一致,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由此我们可将“传统五色”作为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即中国传统色彩背后丰富的文化寓意。故色彩是文化的象征,想了解传统色彩应先了解其文化故事。

(二)中国现代色彩理论来源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随着18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谜,19世纪印象主义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进一步推进了色彩学的发展,20世纪初色彩学理论逐渐成熟(其理论代表是A・H・孟塞尔色立体和W・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包豪斯学院在色彩学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并形成了特色的色彩构成教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国内)。

21世纪初,喷绘打印技术、数码影像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对客观物理性色彩量化、系统化的掌控能力。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知识,我们可获得这样的理解:

“中”色(中国传统五色缘由)帮助我们更好知“情”(色彩象征性)。“西”色(西方色彩构成原理)帮助我们更好知“理”(光色理论)。

三、色彩图式语言要素的扩展

(一)情感要素

心理学中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并细分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如喜、怒、忧、思、悲等;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如爱情、幸福、厌恶、美感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从色彩语言的角度来看,其“色彩”是人主观心理情感的反映。人类情感本无色彩,只因艺术的作用让丰富的、不可见的精神世界转化为清晰、可视、易读的色彩物质图像。

由之可见,分析与体验情感要素尤为必要。

(二)光源要素

因为有光,才有视觉上的色彩。大多数时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大部分物象色彩都是因为反射光或透射光的作用。

对光源要素作一定分析,有助我们了解不同知识领域色彩的构成及应用的异同。如颜料与印刷与中国传统五行文化中的色原理相同,包含相同的三原色: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计算机与光源中的三原色理相同:红(Red)、绿(Green)、 蓝(Blue)。在光的原理中CMYK模式与RGB模式本质无区别,只是产生颜色方式不同。

不同时代背景下光源的本质虽相同,但科技的发展使工具材料发生了变化,光的来源方式也就不同。显然,光源是色彩语言中的重要要素。

(三)构成理论要素

科学促进了我们对物理色彩知识的了解。如何选择、调配更合适且丰富的色彩,犹如在积累语言的词汇量,它将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选择的范围。

自20世纪80年代始引入国内高校的色彩构成教学理论意义非凡,但也不乏弊端:其一,当时理论过于理性机械,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灵活转换措施;其二,时至今日国内不少院校仅作设计类专业所属课程设置;其三,未能与时代学科的发展同步。不同时代、环境影响色彩语言的因素也不同,以往的色彩构成因素仅限于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探索,情感体验、材质等因素被忽视。

“色彩构成”是现代色彩教学中不可缺的因素,对以往“色彩构成”理念优点进行吸收,对之弊端进行调整与弥补是色彩构成学科的前进方向。

(四)形态要素

“色”“形”相依!在视觉图式语言中,没有无色的形,也没有无形的色。形态要素是色彩语言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从纯粹意识的角度,“形与色”可以各自孤立存在,如“红颜色”一词中没有形态,“方块形”也不依色彩存在,但在色彩图式语言中“色彩”必须有清晰的范围。如着色的笔在物质空间上任意一点,均会留下清晰轮廓,即视觉中的形。

视觉图式语言的表现中虽然形色并存,但对它们比重关系不注意将会顾此失彼。如初学者在色彩语言的练习中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容易识别的物象结构与空间或其它关系上时,便已经偏离此时学习的方向。

(五)载体要素

色彩语言如同文字语言需要特殊的物质载体进行传达,如文字与不同特性纸张或其它材质的关系,没有这些相关载体要素,文字不可能产生。

不同语言的载体材料不同,载体材料之中有着许多确定与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去探索实验。在不断的去载体因素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色彩语言”的表达技能也将随之提高。色彩需要物质的载体繁复众多,各材料载体有不同特性,所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了解与实验是必须的前提功课。

四、色彩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实践

怎样的思考方式决定了对应的表现方式。意象与结构性思维是中、西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同思维方式集大成的体现,与之对应的是相应的理论与技能,如谢赫六法对应的是写意技法,解剖透视学对应的是结构性绘画技法。在现今高校的色彩语言教学理念中理应对两者进行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即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同时文化是发展的,“发展”意味着传承与创新。人类“语言”也一直在发展,“色彩语言”同样如是。“对色彩载体进行创新思考、对传统色彩语言形式及内容进行创新实验”等均可构成色彩语言创新实践的方向及内容。

简而言之,“色彩语言与黑白图式语言应一脉相承”是一个上下文呼应的科学理念,将有助我们建构一个全面的视觉图式语言课程体系。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与科技发展程度不一,所以人类对色彩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近30年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科技飞速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时代背景中,“色彩”被我们更广泛的应用,社会生活中的色彩更加丰富,其本质也更加清晰,相较以前任何时代,“色彩语言”知识理应更容易被认知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大卫・科恩.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课程设计;微媒体语境下;微课程

一、学前美术手工教育

针对于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特点以及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性的体验对儿童艺术才能的培养作用、进行手工创作时多样化材料的选择和创造对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微课程在时间上显著的“微”的特色及教学内容集中明确的特点、面对儿童学生时所需要选择的易于儿童理解的教育语言与富有趣味性教育方式的合理选择。下面我将针对以上四点进行较为详细地讲解。

1.技术性的提升

手工课不分年龄,其所首要注重提升的能力都是技术方面的提升,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这门课程就是手工的实践和提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一技能,打好手工制作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熟练,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当然,手工课是一门锻炼艺术才能的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各种方法所能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效果碰撞下会产生何种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过程中,切记要避免机械性的重复,单一的形象对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教师需要明确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性,因为他们的耐性相比于成年人来说通常会小很多,于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重复性技能练习的质和量,尽可能地“多质少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材料的难易不同,手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都会影响学生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学生们一些表扬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们通过这种创造艺术的成就感来保持对美术手工学习的热情,以此达到增加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成果的目的。

手工作品之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更能打动人,关键在于它的制作过程中有浓重的个人气息,作品保存着足够多的个人的痕迹,在制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每一步、每一种情绪都清晰地反映在这上面,使得在作品成型后,这些情感都能更直观地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教授技巧、制作流程和培养艺术思维之外,还需要适当地带领和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选择材料对儿童的影响

自古以来,评价一个手工作品的好坏,从来都不可以只看重其材质而进行片面的评价,在进行艺术鉴赏时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材料的搭配和艺术加工,这才是艺术品的灵魂所在。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色:特有的纹理、独特的颜色、浑然天成的形状……甚至有些最初看来是瑕疵的部分,在创作者独有的想象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变成闪光点。因此,我们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时,需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发掘每一块材料的特色,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艺术的学习来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发现生活中闪光点的视角,因此在进行手工美术教育的时候所选择的材料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甚至是一些废品,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废报纸、碎布头、水瓶等,为学生们讲解一下这些材料适合用什么手工技能进行加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雏形来进行引导。因为这些材料本身的花色就很丰富,并且利于改造,所以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创作难度较低,而且由于这种材料本身十分常见,在课后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材料处理方面知识的教育,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材料的特性以及处理各类不同材料时最恰当的方法。材料虽然不是艺术品唯一的评价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艺术品中所占的比重极大,恰当的处理方法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锻炼学生这种处理和搭配不同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创造;或者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个特定的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这两种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手工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

3.时长的把握

在时间的把握上主要注重两点:一是教学的时间尽可能短;二是给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尽可能长。

第一点是教学时间的“短”。在微媒体语境下,学习者通常不需要也不喜欢长时间地听课,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简且丰富,最重要的是时间尽可能短;同时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情况,长时间的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幼儿的记忆力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差,如果教学时间太长,从记忆力方面也会影响教学成果。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时,课程中教学的部分最好保持在3~8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有研究表明这是能保证教学成果最大化的一个时间段。

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尽可能缩短教学时间实际上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它所需要的艺术构思的时间其实是不固定的,灵感虽然可能会是在一瞬间就降临作者身上的,但是更多时候这种灵感是源于对材料和主题长时间地思考后的结果。因此,尽量长时间地构思对手工创作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并且手工创作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材料的复杂度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并且有的时候可能因此出现失误或者构思的突然改变而临时需要重新创作,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作时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和主题的难易程度、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注意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推动一个优秀的手工作品的产生,这样才能培养一个未来的“小艺术家”。

4.教育方式(运作模式)的选择

对于学前美术手工的教育,在教育时选择的教学方式应尽量是游戏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最好多样化,不要随便套用,这种乏味的做法有时反而会妨碍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时语言的选择,教师应当尽量亲和友爱,选择学生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正面评价,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要努力给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媒体语境下的课程设计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师口述和手写板书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制作PPT、flash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智能式的学习。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凭借网络的力量可以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自身因知识或技能水平所受到的限制,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来说明一下在微媒体语境下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所需要做的课程准备。

在开展一个微课程时,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内容简洁、主题明确、PPT上的内容要醒目且有提示意义,进口教学内容、录制的视频的开头应当有视频内容的简要说明、在视频的结尾必须有结束性的部分,这一部分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总结,可以是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可以是下一节课的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一定要精简,时长一定要尽可能短,内容最好是以手工制作过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通过播放有关制作过程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手工制作流程,视频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教师简单的口述来说更为直观。在进行视频拍摄时,尽可能选择像素好的视频设备,有条件的教师建议选择相机进行拍摄。通过拍摄视频教师最好能完成声音、影响、教学内容、材料讲解方面的准备,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时间。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或视频中可以适当添加当下学生们喜好的内容,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光头强等),这样能给教学视频增加一定的趣味性。

具体的微课程拍摄流程分为以下四步。

1.教学设备的准备工作

因为教师需要拍摄一个教学视频,所以需要准备一个摄像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等),另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手工制作工具,如有特殊要求,可能还需要布置一定的场景。为了让儿童更易于接受,教师在录制时可以选择儿童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场景进行拍摄。例如,在幼儿园教授手工课的教室,或者是家庭化的环境,尽量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亲和的教学环境,不让儿童因为刻板冷硬的背景而对教学视频失去观看的兴趣。

2.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由于我们是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所以主要的拍摄内容是材料讲解与准备过程以及手工制作过程。在进行材料的讲解时,对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接下来实际课程中提供给儿童的材料相符,这样才能达到讲解的最佳效果。每一个材料都应当有适当时间的特写,便于学生的观察。在拍摄手工制作过程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拍摄角度,必要时可以寻求一个助手进行辅助拍摄,这样可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视角,能够更好地记录手工制作的过程。

3.后期视频制作

因为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内容其实是重复性的,没有讲解和播放的必要,因此在拍摄完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和制作。比如,长时间的同样的步骤,教师可以只保留最初的步骤教学和成果展示,在此期间的单调重复的内容可以加以删除,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降低参与观看的学生的耐心值。对于视频中需要特殊说明或者着重注意的部分,教师可以后期在视频里加上标注。再有就是片头和片尾的部分,教师需要表明课程主题,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视频。为了增加参与观看的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视频中适当添加学生喜欢的元素。例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富有个性的音效或者是一些儿童喜欢的、可爱的小特效,但是这些内容切记不要过度,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结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果。

4.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有的课程不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仅需一个PPT即可,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实用录屏软件将对PPT的演示加以录制,同时进行语音讲解并录音,这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加上字幕,这样相比于单纯地播放PPT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三、结语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课程设计和运作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吸取微课程的长处,不断地为手工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并利用新鲜的知识,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为祖国的花朵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

[2]汪志萍.加强手工教学,促进美术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 2009(52).

[3]张先发.浅议手工课在幼师美术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8

1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的价值

(1)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的价值,主要可以从精神形态入手分析。许多来自西方的思想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常常为之倾倒与赞叹,在1988年的1月,来自全世界的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共同思考人类未来所可能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在会议结束时的一个宣言中曾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东方文化经过重新锻炼,必将焕发青春,鉴照今天与未来。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属于过去,也会照耀未来。”西方思想家所提出这种东方文化,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价值的一种使命感、符合国际形态的传统文化中精髓的东方文化,其中就包括: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情间的冷漠、文化的低迷等社会现象。(2)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思想。传统文化在物质形态上,常常被有些人理解为陈旧与保守,已不能在当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了。即便如他们所言,传统文化无法占据主导地位,但他们也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中传统文化的“陈旧”与“保守”正是可以被利用为创新的一种元素之一。这种传统式的创新在现代社会的美术设计中,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成为设计的导向原则。中国现存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几千年来,在中国人民不断地探索出来的“吐故纳新”的产物,是当今中华文化的奠基之石。

2传统文化对于美术设计创新的价值

现代美术设计是科学、艺术、工业以及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艺术产物,也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领域。[2]近代以来,由于诸多的历史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在科技与工业方面落后于许多西方国家,这也导致了美术设计在我国有着起步时间晚,普及时间长的不利因素。尽管在近数十年取得一定成就,但整体发展依然缓慢,直到20世纪后半期,依靠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才打开了美术设计的大门,进入了美术设计的发展中来。由于西方国家对美术设计起步较早,所以,在美术设计的大潮之中,所出现的许多功能元素,都受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潮影响,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艺术思想都是如此,当然,这也是很自然一件事。西方文化对于美术设计中功能主义的构成理解,多会用几何方式以抽象简洁化处理为设计主流。当美术设计大门为中国打开时,与国际设计接轨,成了许多中国设计家所迫切追求的一种时尚标准之一,这也使当时的众多设计作品走向了平庸,整体进入了一个设计误区,使之作品毫无民族特色与设计创新可言。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对于美术设计的启迪方面,西方的美术设计界就曾出现过较大的争议。其中,现代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风格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事例之一。现代主义风格是主张剔除一切美术设计中的烦琐性,力求简洁的几何美,在当时,现代主义的美术设计曾引领世界潮流达数十年之久,但久而久之,后现代主义开始在传统之中探索着一种新的思路,他们主张以装饰的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让传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正是这一股复古之风,再次引领了世界潮流,在各地涌现出了以借鉴传统为根基孕育而生的优秀作品。可见,传统与现代美术设计的关系,完全是可以解决与借鉴的事情,这在世界范围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所保留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它的优秀的文学与艺术类作品都为现代美术设计中所需要的素材,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使得美术设计所能运用到的元素大幅增加。同时,也让美术设计的作品更具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底蕴。但是,借鉴传统文化对于美术设计的帮助,并不意味着照搬全抄,我们应当正确地看待部分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腐朽与老化的问题,只有取其精华,通过合理地创新、巧妙地借鉴,才能打造极具创新的现代作品。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段时间,我们的祖先创作了一系列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随着历史的进程,也变得历久弥新,是现代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所使用的传统图案设计中,诸如“招财进宝”“年年有余(鱼)”“福禄寿喜(以蝙蝠、鹿、鹤、喜鹊为象征)”,不仅蕴藏着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满足了国人的欣赏需求,在设计的创新上有着极大的消费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百鸟之王“凤”之纹为图案内涵,众所周知,凤在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名为火,正符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主题,且凤也有着“浴火重生”的传统文化意义,更是与奥运“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高度切合。这一项美术设计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所以,此设计一公布,立刻被全世界所认同与欣赏。另外,传统文化本身在美术设计方面就有着革新意义。传统的文艺创作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最后达到“形神兼备”,注重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作品的“神韵”之气,这种创作手法与现代美术设计亦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这也是现代美术设计可重点借鉴的手法。当然,传统文化中的工艺作品所创造的条件与方法,是十分庞大与复杂的,这与现代美术设计所追求的快速化、效率化有些偏差,但虽如此,利用现在的电脑技术方法所进行相关改造,就可以让美术设计达到创新的终极目的。

作者:林松山 林瑶 单位:黑龙江省龙港装修有限责任公 哈尔滨工业大学

篇9

关键词: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造型艺术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服装表演艺术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服装表演从最初的“商品推介会”,到现如今多元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以多种艺术手段设计舞台,传达更准确的时尚流行信息。服装表演的发展,也给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兴起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独特的表现形式。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

1 传统造型艺术手段在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的造型艺术手段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

(1)绘画。我们知道,传统的绘画艺术作品一般是以帛、绢、纸或画布等材料作为介质的,它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它的构成元素中的构图、色彩、造型早已成为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也经常被设计师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如2002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总决赛在拉萨布达拉宫前举办。设计师利用布达拉宫特有的绘画装饰构建舞台造型:屋顶和房檐用木质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布达拉宫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梁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夜晚的布达拉宫在灯光的映衬下表现出清晰的影像质感和艳丽的色彩,明暗立体的效果表现出主体的轮廓美。

(2)雕塑。雕塑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美化功能,古希腊及史前雕塑都是以模仿人体存在,这是人类对美的需求,如著名的维纳斯雕像。二是教化功能,就是给伟人和名人塑像。雕塑被舞台美术设计师们所看好,主要是它的美化功能,它的空间形式及体积感,如北京服装学院与台湾实践大学2010年优秀毕业作品展演舞台,运用多个白色雕塑魔方构建舞台背景。白色魔方的神秘感传达了服装设计师变幻莫测的设计构思,加上台面多层台阶的变化,给整场演出营造了一个优美而广阔的表演空间,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3)建筑。建筑在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最早是理念上的。建筑的空间是三维的,服装表演舞台造型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三维空间的视觉幻觉。三维空间除长度和宽度外,最主要的就是深度,而深度的建构就要有近景、中景、远景,这正是建筑的主要特征。设计师当然不会把建筑的造型直接搬上舞台,但可以巧妙地运用建筑的框架式结构,如1995年在北京故宫举办的主题名称为“紫禁城”服装表演,就是以故宫大殿为背景进行设计,所展示的服装灵感也全部来源于故宫的建筑,整场演出古朴凝重,庄严大气,营造出浓重的历史怀旧氛围。再如2002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总决赛在拉萨布达拉宫前举办。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矗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现代造型艺术手段在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1)构成艺术。构成艺术是在近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和俄国的构成主义。它是一门平面设计,广告、装潢、工业设计、网页设计、商业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等行业的专业人员必修的基础课。它以抽象的、数理式或多种综合形态的思维方式对点、线、面进行重组和建构。在一场香奈儿(Chanel)时装展示中,模特们从一个38cm(15英寸)大小的软面料手提包造型通道上场。软面料手提包为点,模特的展示路径为线,加之舞台的背景,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整体结构加深了对香奈儿服装服饰的总体印象。

(2)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著名日裔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曾在地铁站举行过时装会,运用地铁站通道设计演出空间,利用川流不息的地铁作为表演背景,以期望达到一种时空穿梭的效果[1];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也曾将自己的会移师敦煌大漠,苍凉悠远的天空、广袤无垠的沙漠与飘逸空灵的服装、悠然前行的模特相得益彰,给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设计师托马斯曾经设计的舞台背景很容易使人想起在阿尔卑斯山上滑雪时看到的牧人小屋。白色的伸展台用具有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特色的华丽装饰品装饰。为了更好地将阿尔卑斯山场景展现在舞台上,部分表演舞台还采用人工降雪。

(3)展示设计。展示设计是人们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和视觉传达等有效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展示环境,通过这种展示面貌,有计划、有目的、合乎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传递给观众,力求对观众的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综合性创造工作。服装表演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展示艺术。山本耀司,一个简约主义设计师,也常常通过舞台布局来反映其设计理念。他通过一张狭窄的未经加工的木制伸展台设计出了一个斯巴达克式的舞台布景,以强调作品的纯粹简约风格。装饰性的物品作为舞台美术设计的一部分可以用来突出主题和增强气氛。美国本土印第安民族的服装展往往用五彩斑斓的干玉米、各种篮子以及当地的一些植物混合着纳瓦霍人独具特色的毯子和船板来做装饰,以突出独具特色的模特和服装。美国德克萨斯州向来以种植传统农业为荣,所以舞台美术设计往往在舞台上使用马刺、缰绳、马鞍以及其他一些西部饰品来体现他们的这种自豪感。当然,德克萨斯州的大幅地图也常常用作舞台背景。

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把舞台美术设计融入服装表演之中,并合理运用传统和现代的造型艺术手段,突出创意上的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特色,服装表演艺术定会以新的姿态赢得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张轶.舞台编排与氛围设计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纺织与设计,2011(4).

篇10

本文主要阐述了摄影与美术设计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基础,并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影响,为我们在摄影与美术设计之间的融合应用寻找理论指导,这对摄影与美术设计的交融创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摄影;美术设计;交融

摄影与美术设计都是传统艺术形式,这两种艺术所涉及的内容大有不同,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与美术设计逐渐展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本文探讨了摄影与美术设计的交叉与融合并分析了二者交融的基础和相互影响情况。

一、摄影与美术设计交融的基础

美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不仅沉淀了传统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还不断吸纳新时期、新社会的思想和运用模式。美术设计归根究底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演化的艺术形式,社会对某个方面的审美要求越高,那么对该方面的美术设计要求自然越高。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与美术设计相互交叉的方面越来越多,例如在图案设计方面,美术设计可利用摄影所得的图案资料,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软件可在原有图案基础上,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剪裁、重叠、透视、旋转等处理,改变部分要素,从而使图案、图像达到美术设计的要求。其中,图像软件处理软件则是摄影与美术设计交叉与融合的重要基础。图像处理软件不仅可以将摄影获得的图像、视频等基础资料进行处理,还可融合美术设计的原理和表现方式来美化图像、图像,使图像最终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目前,图像编辑处理软件的类型较多,而photoshop软件则是比较常用且功能齐全的图像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如工业中的机械图案设计与处理,服务业中婚纱摄影等。在婚纱摄影是摄影行业中,不仅需要运用摄影理论和专业技术操作知识,还需要应用美术设计的相关理论和表现方法来处理摄影图片、图像,从而最大限度地美化图片,给人以美的体验。总之,计算机图片、视频处理软件是现代美术设计与摄影交融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

二、摄影与美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摄影艺术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艺术类型,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摄影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表现形式和手法随着时代技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其拍摄的方式、传播的手段和创造方法与传统摄影艺术均有所不同,且形式多样化,有效拓展了摄影艺术的创作途径。摄影师可根据美术设计的要求设置各项拍摄参数,融合美术设计要素,例如数码摄影工具可即时对所拍摄的图像的颜色、曝光等要素进行调节,以强化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而专业图像处理工作人员则可应用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来处理图像,弥补图像不足之处,从而保证艺术作品的美感。由此可见,在摄影艺术中,美术设计有效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是美化摄影艺术作品的重要影响要素,在摄影艺术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获取的地位。美术设计通常应用于广告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而摄影图片是美术设计素材的重要来源,是美术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大量摄影图像的集合并不利于美术设计的创作。美术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地发挥自身地想象力,从而制作出可表现出艺术价值的作品。如果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应用既有的摄影图像,则可能受到原有摄影图像的影响,无法有效地探索该项美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从而降低了该项设计作品的独特魅力。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图片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其艺术美感也逐渐提高,而设计师在美术设计创作过程中,容易受这些图片影响且为了简化创作过程,会直接应用这些图片,从而使得许多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涵义等均有雷同的痕迹。这种方式直接忽视了美术设计创作最关键的探索和创造环节,使得美术设计作品缺乏独特的魅力。真正的美术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图片、图像的处理,更多的是艺术内涵的展现,这种艺术魅力才是艺术设计作品富含长久吸引力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摄影艺术的发展对美术设计的创作本身并没有极大的影响,且美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过多地应用摄影图片,只有合理地应用摄影元素才能有效地发挥摄影艺术的价值,从而促使摄影艺术和美术设计共同发展。

三、摄影与美术设计的应用情况

(一)摄影与美术设计各自的性质。

摄影是反应真实的艺术表现手段,所有的摄影作品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摄影创作。摄影师通过控制摄影工具和利用现实景物的搭配来拍摄作品,其中图像的构图、光线、焦距、速度、颜色、角度等因素是摄影作品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的不同搭配可能展现出感觉完全不同的摄影作品。从这里可以看出,良好的摄影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可以表达出艺术美感,可以说就是一幅艺术作品。而美术设计作品与摄影作品具有不同的性质。美术设计作品是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创作,美术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和相关艺术知识进行设计。例如,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根据用户的要求对室内的结构布局、颜色分配等内容进行设计,且必须保证室内的结构、颜色分布必须具有美感,能够给居住者带来舒适的感觉。由此可见,美术设计师并不是一味地进行自由创作,而是根据既定的要求进行再创作。在该再创作的过程中,美术设计师必须将各类元素整合在一起,并从局部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美化具有既定框架的设计作品。美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能够得到美的体验。而摄影艺术则与美术设计有较大的差异。摄影艺术作品可随着摄影师的感觉变化而变化,摄影师可直接随着主观感觉进行拍摄,从而获得视觉美感。摄影并没有既定的框架和要求,摄影师可采用任何表现方式来进行作品拍摄。在新闻事件摄影中,摄影师通常注重摄影图像的真实性,而不会特意运用艺术方式来进行摄影,拍摄所得的作品看似与艺术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这类摄影作品在情景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摄影与美术设计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且与科学技术存在紧密联系。高新科技的出现促使摄影与美术设计进入了新而广阔的天地,而二者的实际应用价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受到重视。

(二)摄影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数码摄影极大地丰富了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图像的颜色、构图、背景搭配等元素的不同搭配都可能会给人们全新的感受。而美术设计者应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应用视觉流程和视域,利用自身艺术创作能力进行作品设计,保证美术设计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能够引起他人的认同。数码摄影的发展给美术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们推崇的摄影艺术表达类型可能限制了美术设计师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对此,美术设计师应根据设计的主题,结合视觉流程影响因素来设计作品,让人们能够从设计作品中感受到艺术美。美术设计作品的最终欣赏者是人,因此,美术设计师应从人的角度来设计作品,让设计作品最终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如实际应用需求或精神需求等。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环境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生存、生活压力,美术设计师应根据时展中人的特点来设计作品,从而促使人们能够从设计作品中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美术设计的核心是人,美术设计师应从视觉流程和时代环境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人们欣赏、了解美术设计作品。艺术创作过程是创作者在各种艺术表达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分配、整合等方式合理地设置各类艺术要素来进行艺术表达的过程。在数码工具和图像处理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摄影和美术设计者更应科学地应用这些技术来丰富艺术作品内涵,以推动摄影和美术设计的发展。对此,美术设计者可随时携带数码拍摄工具,将生活中各种片段记录下来,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丰富艺术素材,从而完善自己的艺术作品。而摄影创作者可通过综合分析摄影工具的各项控制参数,结合美术艺术中构图、色彩的应用等知识,合理地拍摄各类摄影作品。在构图方面,摄影师应先确定主题以及所表现的形象,之后再寻找可以表现出主题的素材。

结语

摄影与美术设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方面,艺术创作者应把握摄影与美术设计的性质和相互交融的特点,合理地应用各类科学技术,从而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张子涵 董小龙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官彬.《平面美术设计中摄影艺术的运用》.大舞台,2014,01

[2]魏传涛.《数码摄影与美术设计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大众文艺,2014,05

[3]樊亚丽.《摄影与美术设计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