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梗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梗康复训练

篇1

脑梗塞,又称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该病起病急、病程长、致死和致残率高[1]。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但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病变。因此,医护人员应彻底改变“重治疗,轻康复”的现状,重视护理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愈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脑梗塞的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66.34±12.11。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女性15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为64.64±12.1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女性17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为65.66±11.26,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使用常规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经常翻身变换

瘫痪肢体肌肉松弛,静脉回流不顺畅,很容易出现水肿,通过翻身变换有利于预防肌肉萎缩。通常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健侧卧为主[2],频次为每隔1h定期翻身一次。手指尽量保持轻度弯曲、掌心向下、瘫痪下肢伸直、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畸形。翻身时,注意力道适中,动作轻盈谨慎,借助枕头和沙袋等物品作支撑,使患者处于不同的卧位。

1.2.2被动活动

对于瘫痪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他人协助完成瘫痪肢体运动,可以由专门的康复护士完成也可以在护士指导家属完成。被动活动主要有3项护理: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和协助关节运动。按摩时要求身体放松,侧肢体进行按摩。常用的手法包括摩法、滚法、揉法、振法和按法[3],方向沿手指,手臂,腕背,前臂至肩部,从患者远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一般情况下每天2次,每次至少需要20min。

1.2.3主动活动

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意识,根据肌力不同,患者的训练动作要遵循先简单后逐渐复杂的基本原则。膝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要反复屈伸,手指能动性的保持或恢复可以通过我健身球以实现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要自觉进行独立翻身运动, 包括健侧位翻身和患侧位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叉握完成独立翻身训练。逐渐改善肢体运动系统,为坐、立、行创造条件。

1.2.3.1坐位训练

当患者能抗重力做运动时,可以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康复护士先将病床调高,患者翻身为健侧位,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缓缓移向床边,再借助肘部和前臂支撑起上身。根据肢力情况,让患者保持坐立一段时间,肢体恢复较好后,转为轮椅坐位训练。

1.2.3.2站立训练

锻炼患者躯干肌和各大关节,刚开始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先在护士、家属或拐杖的搀扶下完成,然后逐渐减为单人独立站立。每次需维持站立一定时间,可以从1min开始训练,直至10min或以上为止。

1.2.3.3行走训练

当患者能抵抗重力且能抵抗一定阻力时,或者可以独立徒手站立较长时间(15min以上)时对其进行行走训练。应先在康复护士或家属的搀扶下原地上下抬放双腿,再试着迈开双腿、交替前行。视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独立行走,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若有不适则应回床躺卧休息。

1.3 观察指标

让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30天后进行偏瘫肢体肌力测试和选择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评定方法[4]:肌力等级通常分0级―5级。各级具体评定内容为: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Ⅰ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肌肉收缩;Ⅱ级:无法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Ⅲ级:能抗重力完成运动,但不能抵抗阻力;Ⅳ级:能克服中等阻力;Ⅴ级:能完成运动且能克服充分阻力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用Excel记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我院治疗30天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经过χ2检验,得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上肢 下肢

≤II

≥III

≤II

≥III

对照组 33 16 17 18 15

康复组 33 4 29 5 28

P值 ―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经t检验后发现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接受治疗30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的分数有一定差距,且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 住院第30天

对照组 33 6.4±4.54 45.67±6.87

康复组 33 6.5±5.34 60.57±5.67

P值 ― >0.05

(备注:计量资料为:平均值±标准差)

3 讨论

篇2

【关键词】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吞咽困难;针灸

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脑卒中而引起的并发症。统计资料显示部分患者吞咽障碍仅是一过性的,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可以影响患者的摄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更严重并发症是吸入性肺炎,这直接加大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对患者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说,对于患有这种障碍的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就是本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宗旨进行的,我们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加针灸联合治疗脑梗后遗的吞咽障碍比其它单纯一种方法的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后遗留有吞咽困难的69例患者进行此次的实验。所有的病例都进行MRI或是CT检查。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年龄区间在40-77岁,平均年龄为57岁。把他们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B组为康复训练,C组为针灸治疗,三组均为23人。三组患者在患病情况,轻重,性别比例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而且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且69例患者都对此实验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吞咽困难的程度用洼田饮水试验[1]评定。患者取坐位,饮30ml温水,观察患者反映,记录数据。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评定,进行疗效的对比。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无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不明显〕。

1.2.2康复训练的方法B组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医生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训练2周。方法有加强口面部肌群运动,咽部冷刺激训练、空吞咽,加强吮吸和喉部抬高训练等等,这是间接方法。直接方法是让患者直接从流食慢慢过渡到固体食物。在食用食物时要患者以45度角仰卧,患侧肩部垫起。用小勺喂患者。C组进行针灸治疗,选取适宜的穴位(舌三针,地仓,颊车,下关等等)由针灸师进行针灸。每次进行30分钟,一天一次,连续进行两星期。A组运用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和AB组相同。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饮水试验及效果评价用秩和检验,以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颅脑损害严重或者是有脑干病变常常会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包括有口腔期,咽期,食管期。任何一期出现问题都能影响到患者的饮食。因此有许多的吞咽困难的患者由于呛咳而拒绝进食引起了脱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消瘦等。若是把食物误吸到气管里,就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窒息。这种后遗症的致伤致残率都是非常高的。这种情况要是积极早期治疗,大于三分之二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恢复,若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吞咽功能将不能恢复,使患者不得不用鼻饲进食,同时更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所以,及早有效地进行吞咽困难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在第四版康复医学上介绍的常用治疗方法是①唇、舌、颜面肌和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②一般先用糊状或是胶状食物进行训练;③进食时多主张采取坐位,颈部稍前屈易引起咽反射;④软腭冰刺激有助于咽反射的恢复;⑤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有助于预防勿咽;⑥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这是常规的康复治疗。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急性脑梗死后所遗留下的吞咽困难障碍的治疗没有比较系统的处理方法。而还是有大多数的学者主张用联合的系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作者此项对比试验中,所用这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吞咽困难症,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与分析哪种方法最优,哪种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通过本试验,得出通过康复训练,针灸,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三组的患者功能都有所恢复。而尤其是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各方面功能都高于其他两组。本次研究还发现,针灸加康复训练的患者起效快,即使是患病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也有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创造性的联合使用,互相配合,各有其特点,从而各自发挥其功能,最终共同促进患者的中枢系统的恢复。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功能恢复(Rankin)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康复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76例和对照组68例。康复组男48例,女28例;平均62.51±11.08岁;对照组男45例,女23例;平均63.96±10.08岁。均经脑CT或脑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心、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均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中频电治疗及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康复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生命体征平稳者,在发病后或病情停止进展后48小时开始康复训练,生命体征不平稳,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中,由康复师与临床医生一起,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全身状态进行评定,根据评定制定及调整康复方案。康复训练程序:①正确的床上卧位(入院后即开始)。②关节活动度的训练。③早期上、下肢主动运动。④异常姿态的纠正。⑤促进随意运动及分离运动的训练。⑥坐、立位平衡功能训练、站立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翻身训练,练习床上起坐并从坐位恢复到卧位,学习从坐位起立和床到轮椅的转移等,加强穿衣、进食、洗漱和入厕等技能训练等。以上训练每周5天,每天2次,每次40分钟。⑧心理支持。⑨对家属的康复培训及参与。通过对家属的培训,康复师指导训练以外的其他时间由家属指导训练。

评定指标:神经功能评定(NIHSS量表)、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于康复治疗前1天、治疗后2周、出院前一天由同一医生对患者进行评定。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9.0 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 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出院时NIHSS、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讨 论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其原理大多认为康复训练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和代偿,充分发挥了脑的“可塑性”[2],有效地挽救可逆转的脑神经细胞以及促进功能重组。

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脑梗死导致的功能障碍。功能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运动再学习的过程。通过早期积极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促进大脑皮质功能恢复,对促进大脑可塑性有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影响患者一旦出现脑梗塞后其致残率非常高,因此必须及早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1]。我院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共40例,全部患者均通过CT和磁共振获得确诊,排除没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脑梗塞并发出现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心肌梗塞患者等。将患者随机分为20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观察组其中1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段为56~70岁;对照组其中14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段为58~7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2.1防止出现肢体畸形和肌肉萎缩①指导患者积极想象肢体运动;②对处于瘫痪状态的皮肤、肌肉以及肌腱开展被动锻炼;③对瘫痪肢体进行抚摸等动作;④使用冷热毛巾进行擦拭;⑤针对肌肉力量等级为0-Ⅰ级的患者,用手掐或使用大头针刺的方式,对肢体造成刺激从而被动引起肢体运动;⑥对肌肉群施加阻力,指导患者对瘫痪肢体进行运动;⑦对肢体关节增加压力,提高关节的牢固性。

1.2.2 运用Bobath法引导肢体功能开展康复训练①从患者发病开始,每2h进行一次翻身,要妥善选择患者的,避免对健康肢体造成影响;②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和家属,将肢体康复训练要求贯穿患者每天的生活;③对患肢关节要采取被动锻炼,避免关节出现僵硬;④对患者早期坐位进行训练,并逐步使患者坐位时间获得延长;⑤进行床上训练;借助健康的手进行举肘运动、上举运动以及翻身运动。对髋部位进行控制和旋转,对患侧下肢的控制力开展相应训练;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将身体进行对角线运动,以及进行交叉运动;⑦进行变换训练以及爬行训练,通过重心变换逐渐变为训练;⑧患肢要进行负重站立,以及负重进行平衡训练;⑨开展上肢和手部训练,及早对关节进行活动。患者尽早通过患侧的手拿取东西。

1.2.3对自理生活能力进行训练 患者处于卧床期间,要积极对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在护理人员的相应辅助下进行自主洗脸、自主更衣、自主刷牙、自主吃饭以及对肢体进行按摩等。

1.2.4作业疗法 指导患者使用手指进行指鼻子,或进行拍手训练、画画、写字等活动,从而提高双手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1.2.5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比较突然,患者发病前还能正常生活,现在变为卧床,因此心理上会出现落差,情绪出现不稳定变化。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2 结果

患者的肌肉力量情况使用Lovert的6级分级法进行评估,以患者入院时的原始肌肉力量作为基准,患者采取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持续28d后的情况,见表1、表2。

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3.1患者出现急性脑梗塞会对中枢神经元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仅采取药物治疗不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恢复,而通过及早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对运动通路神经元起到刺激作用,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尽快康复。

3.2通过采取Bobath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并且在开展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还要求患者同家属共同进行,家属要对患者的患手以及患肢进行接触,从而使患者感到刺激,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和触觉功能[2]。

3.3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要对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进行掌握,并且因人而异,要分析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以及不同疾病阶段和动作恢复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训练方式,从容易倒困难,从简单逐渐到复杂,运动量要从小到大,并且不断坚持,训练过程要逐渐进行,如果训练用力过大,会导致患者出现骨折和运动障碍。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当患者逐渐恢复运动控制能力后,将辅助运动量逐渐减少,提高自主运动量的比例,最终恢复患者的自主运动,因此患者要进行反复训练,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3.4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使神经侧支以及神经轴突不断完善,从而使一侧大脑功能出现重组,并且对于健康一侧身体也要开展身体运动,能够对神经系统起到促进,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对身体功能进行改善[3]。

参考文献:

[1]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35(3): 177.

篇5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早期康复训练;脑梗死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370-02

中图分类号:R 743.33

文献标识码:A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开始在临床上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96例诊断明确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③发病72小时以内住院;④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中风史本次发病前后无后遗症;⑤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排除标准:①出血性梗死;②血液病患者;③严重心肝和肾功能损害;④严重精神症状者;⑤严重痴呆者;⑥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或近期有过敏性疾病;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脑栓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63±12.60岁(37~72岁),病程平均19.76±4.12 h;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4±11.80岁(38~70岁),病程平均20.26±3.94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程和伴发病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2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5 d ,并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计划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内容包括:①保持良好的肢置;②变换;③关节的被动活动;④预防吸入性肺炎;⑤床上移动训练;⑥床上动作训练;⑦起坐训练;⑧坐立平衡训练;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训练;⑩移动训练等。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5 d。两组患者使用其他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基本相同。

3.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进行评分[1]。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神经功能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为91%~100%,生活能力达0~1级;显著进步:改善率46%~90%,生活能力达1~3级;进步:改善率18%~45%;无变化:改善率为

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

3.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头晕2例,皮肤潮红1例,嗜睡1例,胃部不适3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晕,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对心电图,血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影响。

讨论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后由于脑供血障碍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一系列神经缺损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特效方法。近年来有关半暗带“时间窗”的研究为超早期溶栓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溶栓治疗由于条件要求严格,且有一定的出血危险性,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间超过了溶栓的最佳时间窗,因此并不能广泛应用。所以,临床以实施脑保护及改善循环为主要手段。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有关:①竞争性抑制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显著降低全血黏滞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增加了脑缺血组织局部的血流量[2];②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3]。③非特异性微弱的钙拮抗作用,脑缺血时存在严重Ca2+内流紊乱,大量Ca2+蓄积在神经组织内产生毒性作用,促发和加剧继发性脑缺血损害[4],盐酸丁咯地尔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内钙增加,而且对组胺受体依赖性钙通道有较弱的阻滞作用,减轻钙超载从而减轻或阻止继发性脑缺血损害。④增加氧节约的效率,盐酸丁咯地尔在未影响氧代谢的情况下,控制了氧节约效率,从而对组织氧的利用有潜在保护作用[5]。总之,盐酸丁咯地尔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降低血液黏度及组织钙内流,增加脑缺血局部血流量等达到防止急性脑梗死区的进一步扩大和促进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6]。早期康复训练也明显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7],康复的疗效是肯定的,脑卒中病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低病人的依赖,早期康复疗效优于延迟康复。

本组观察表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作用快、疗效好。盐酸丁咯地尔可降低血黏度,阻止钙离子内流,增加脑缺血局部的血流量,可减轻急性脑梗死区进一步扩大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部血流的灌流量而不产生盗血现象,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有利于减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特别是过去认为不可能的部位,如脑干的微循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促进病人回归家庭及社会。目前,药物治疗联合早期康复国内外报道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Tang LM,Cheng JT,Tong YC.Inhibitory effect of buflomedil on prostate alpha1A adrenoceptor in the Wistar rat[J].Neurosci Lett,2004,367(2):224-247.

[3]Carpentier PH,Imbert B,Picart C,et al.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erythrocyte aggregates in vitro: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 with buflomedil[J].J Mal Vasc,2000,25(5):356-359.

[4]丁新生,罗 阳,肖继臬,等.国产与进口丁洛地尔对新生大鼠单个脑细胞游离钙影响的比较[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3):174.

[5]Clissold SP,Lynch S,Sorkin EM.Buflomedil:A review of its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peripheral and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J].Drugs,1987,33(5):430-460.

[6]Holzer K,Thiel M,Kreimeier U,et al.Effects of prostaglandin E1 and buflomedil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cclusive arterial disease: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 trial[J].Am J Ther,1997,4(11~12):375-380.

[7]方定华.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42.

(收稿日期:2007-04-16 修回日期:2007-07-04)

篇6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塞偏瘫;肩关节半脱位

【中图分类号】R49;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36-02

脑梗塞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肩关节半脱位,这种症状一般发生在患者发病的3周内,一般都发生在偏瘫侧上肢弛缓状态下[1]。患者发生这种症状,会引发其发生肩关节活动受限和肩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训练不规范也能导致其发生副作用,对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脑梗塞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280例脑梗塞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24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为(65.0±1.5)岁;病程在15~67d之间,平均为(24.5±2.0)d;124例为脑出血、156例为脑梗死;左侧偏瘫144例、右侧偏瘫136例。排除患者因其他外伤而引发的肩部疾病。患者就诊前均未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1.2 方法

良肢位摆放:患者处于仰卧位,将患肩垫高,避免肩后缩;患侧上肢要伸展并稍微外展,前臂旋后,让腕关节和手指伸展开。患侧位为卧位,将患肩充分向前伸,避免其患肩后缩和受压,伸展患肘。患者处于坐位时,将患肢伸直,放在前方的桌子上。站立或者行走时,要避免和防止患肢自然下垂。Bobath握手:将双手交叉,让双上肢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活动肩胛带:采用手法对肩胛骨的位置进行纠正,让肩胛骨充分的外展和前屈以及上抬,同时还要向上旋转。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前后,对患者的双侧肩关节进行X线片拍摄,同时测量肩峰与肱骨头间的距离。0度: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肩胛盂与肱骨头的间隙增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肩关节半脱位情况

280例患者中,80例I患者,64例复位;152例II度患者,36例复位,88例患者转为I度;48例III度患者,12例转为I度,20例转为II度;复位率为35.7%,治疗有效率为78.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现象,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0,P

2.2 FMA和VAS评分

2.3 不良反应 8例患者发生肩关节旋肌袖损伤,占2.9%。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肩关节稳定性主要是依赖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间的特殊位置所形成的“锁定机制”,对患者进行前瞻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其而引起的功能障碍等,经过对患者进行肩胛骨位置的矫正,防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强化和形成。有效地避免和防止患者的肩胛骨往后缩和下移等,恢复患者关节位置,进而恢复肩关节的锁定机制。

总之,患者的FMA和VAS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改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是,如果出现训练不规范的情况,则会引发相关的副作用,进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庄礼兴等,韩德雄,庄.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0,03:5

篇7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是指在目标肌肉的对应皮肤表面放置电极,采集患者肌电信号,再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患者,患者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肌肉活动进行控制[1]。为了探讨分析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相关脑梗死的临床指标,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有精神病患者,病程范围均为1到12个月。26例实验组患者中22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1到72岁,平均年龄为(56.5±14.1)岁;26例对照组患者中21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2到73岁,平均年龄为(57.8±13.8)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M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例如吞咽训练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以及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

常规训练内容主要有口颜面功能的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导管球囊扩张术以及吞咽功能训练等[2]。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方法为使患者端坐,处于放松状态,保持平静呼吸,放松颌下,使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吞咽唾液,连续五次,观察记录患者的波形和波峰值,取平均值为目标值,之后使患者用力吞咽唾液,从低目标值开始,逐渐提高,最后使患者用力吞咽并屏住呼吸2到3秒。

1.3 评价方法

1.3.1 通过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总体评价。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主要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对应1到7分,分数越高代表吞咽功能越好。

1.3.2 通过吞咽造影检查对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段的开放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以及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相应训练后,实验组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21例,5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对照组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18例,8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出现神经性的吞咽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但这种由脑梗死引起的吞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患者出现脱水以及吸入性肺炎等众多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神经性吞咽障碍主要体现在患者咽部肌肉活动的延迟,食管上段括约肌无法完全开放,导致出现机体内有食物滞留现象,吞咽活动与机体气道之间失去了平衡等。常规的治疗内容主要有口颜面功能的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以及吞咽训练等。

将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与吞咽训练结合运用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能够更加直接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吞咽活动情况,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过程中运用多种吞咽动作方式,设定了的合理目标值,循序渐进,逐渐递增,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适应训练。另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讲患者进行吞咽的波形图进行记录,更加直接和形象化,也利于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治疗。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以及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相应训练后,实验组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21例,5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对照组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18例,8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恢复吞咽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栓塞性脑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急诊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治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平衡功能得分(12.84±2.31)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30.9±3.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得分(7.85±1.49)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27.6±3.2)分(P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栓塞;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b)-0109-03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Embolism

HE Mai-ding, QIAN Yan, JI Mei-lia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Qujing Frist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embolism.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9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was treated with early general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alance function scor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ie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12.84±2.31)points, (30.9±3.5)points vs (7.85±1.49)points, (27.6±3.2)points](P

[Key words]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cute cerebral embolism; Clinical effect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对原发疾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并进行相应的综合康复运动护理,已有研究表明对急性脑血栓脑梗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1-4],为此方便选取该院急诊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治的89例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9例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9.3±2.6)岁。观察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8.3±2.9)岁。两组患者均为自愿选择康复治疗方式,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性治疗,包括调整血压、保持呼吸通畅、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营养等治疗。

对对照组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如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肢体语言等恢复性训练治疗等。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式进行:(1)心理康复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即行心理沟通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病症给予详细说明,用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的病例来激励患者治疗的信心;在每次心理沟通时对患者的进步加以表扬鼓励,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并与患者家属不定期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采用多种方式来鼓励患者而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2)评估及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经济情况、社会关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如平衡功能评定、ADL评定、徒手肌力评定、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程度评定等。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确定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详细计划。(3)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在患者治疗的48 h后即开始以下内容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①肢体康复治疗:本着先简单后复杂、先短时间并逐步延长的原则进行,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主动按摩(按摩时主要手法、力度轻重、位置、时间等)等来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让患者有意识配合,利用专用设施锻炼恢复相应部分肢体,并逐步加大康复活动的力度和频度等。②中医辅助治疗:针灸治疗:取患者的足三里、委中、血海、三阴交、阴陵泉穴及曲池、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行常规平补平泄手法针刺,刺入深度控制在1.5~5 mm左右,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3 min左右;中药治疗:取生黄芪50 g、丹参15 g、桑寄生15 g、枸杞子15 g、地龙15 g、土鳖虫9 g、茯苓15 g、全蝎3 g,取水煎服。每天取汁200 mL午后服用。针灸和中药均以30 d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将平衡功能(用Fugl_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S)、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脑卒中运动功能(用Burnnstrom分级法)、肢体运动功能为评价指标内容[5-6]。

1.4 统计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量比较

观察组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分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研究看到,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与钟志强等[7]人的研究相似,其研究结果表示:治疗前常规组与康复组在上肢体运动功能、下肢体运动功能及STREAM总评分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常规组上肢体运动功能、下肢体运动功能及STREAM总评分分别为(10.15±5.07)分、(9.25±3.87)分、(28.02±3.48)分,康复组分别为(12.35±4.34)分、(12.68±4.14)分、(41.26±6.25)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栓塞性脑梗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健康回归社会,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敏.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淮海医药,2016,34(4):492-493.

[2] 陈小龙.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14-216.

[3] 于华.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3):132-133.

[4] 付涛.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早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1):289-291.

[5] 晋艳华.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35(2):207-208.

[6] 王敏.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5):286-287.

[7] 钟志强,王坤,孙伟,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73-74.

[8] 蔡淑娜,安静娜.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3):402-404.

[9] 韦献萍,岑婉平,胡雪玲,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8):99-100.

篇9

[关键词] 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偏瘫;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09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aused by the effect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miplegia patients. Methods Select the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were treated 60 cases and by CT scan or MRI and confirmed for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aused hemiplegia patients as the test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the acceptance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erms of gender, age and diseas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of all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hree months of The vital signs, CT or MRI and the side limb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ree months of rehabilit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ured 13 case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7%;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howed 7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76.7%,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troke; Hemiplegia; Treatment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意外中最普遍的后遗症症状也是照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早期治疗是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手段[1]。康复治疗是临床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后根据患者需求与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康复方案由康复医师与专业康复治疗师采取多种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达到使患者身心功能康复的目的的治疗技术[2]。采取康复治疗是为了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社会生活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由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在病发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肢体功能基本丧失,采取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所接诊的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比较观察,综合分析综合性康复治疗在本病中的作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综合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康复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全部经过颅脑CT或磁共振证实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脑部血管意外为首次发病且为急性脑梗48 h或脑出血2周后生命体征平稳,年龄在40~75岁之间,患者神志清楚可配合相应治疗,排除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及有着既往影响四肢活动的病史如关节炎等以及痴呆、聋哑等不可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将全部实验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3.8±5.6)岁,急性脑出血15例,脑梗塞15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4.2±5.8)岁,急性脑出血16例,脑梗塞1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及利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性治疗以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对脑梗死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脑出血患者使用止血剂等对症治疗。并且当两组患者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同时接受相应的康复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传统康复治疗包括接受传统中药内服以及针灸刺穴治疗以刺激患者全身血气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达督阳激发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同样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又接受中药外敷以及进行针对性的有计划的运动治疗,特别是运动疗法的制定必须由专门的康复治疗师结合患者的肢体肌肉张力及神经控制力并与患者的主诊医生协商制定,并且在患者每次接受运动治疗时全程陪伴,并先从肌肉按摩、远端关节小范围活动等缓慢开始,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还可随时参照患者体验进行调整。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工具和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工作,避免患者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1.3 治疗效果评价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3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和患侧偏瘫肢体的功能评定[3]。评定标准包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情况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可分为4个等级:自理能力良好、自理能力轻微受限、自理能力部分受限、自理能力严重受限[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 18.0软件处理该次试验中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接受3个月的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6.7,P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脑血管病变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极大的促进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5],因此在患者急性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因急性脑血管意外而受损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适应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一般在脑梗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和脑出血患者出血控制10~14 d后就开展早期康复治疗[6]。

该研究中接受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良好7例,轻微5例,部分9例,相对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赵英子,何丹,张小明,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15(10):1174-1176.

[2] 陆春光,谭秀芬,李东永.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9(3):13-15.

[3] 杨志艺 .针刺与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方案选择[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8(9):1156-1157.

[4] 王宁华,陈卓铭,姚稻逃.脑瘁中运动功能训练的询证医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564-569.

[5] 骆岚. 70例脑瘁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31.

[6] 王科英.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236-237.

[7] 利泰,吴炳香,孙娜.分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2(4):300-302

篇10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其发病急促,病情严重,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对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8.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8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大范围的活动,可以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较为简单的体育活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给予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改善脑水肿等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主要是将作业和运动疗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护理方法[2]。①运动疗法[2]:主要是包括患者在床上肢体的摆放,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被动的活动(肩胛骨的活动),诱导患者的随意运动(采用Rood技术叩击、拍打等促进活动的方法),对患者的床头进行抬高训练,对患者进行床边坐位的平衡训练及坐位到站位的平衡训练等。②作业疗法[2]:只要是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梳洗,饮食,穿衣等)和手工操作方面的训练等。③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有抑郁、心烦气躁等,应该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向着乐观、积极的方向发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显效有11例,有效15例,没有变化有9例,发生恶化的患者有3例,其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显效有6例,有效13例,没有变化有8例,发生恶化的患者有11例患者,其有效率为71.1%,对两组间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主要发生于50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主要是因为脑中血流梗阻,常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3]。患者主要的病理表现有脑缺血、缺氧、水肿及坏死等,临床上,患者主要头晕、恶心、呕吐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其发病较急,病情严重[3],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训练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进行合适的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的运动能力,其主要的机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塑能力,而其功能重塑主要是通过休眠突出重新活化和侧枝的发芽而产生的,神经系统受损后能够恢复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可以进行功能重塑,而提高患者功能恢复是康复训练的主要作用之一[3]。

本次研究主要对于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其结果表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可以认为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