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

篇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80-02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6月至12月入住我院的40例痴呆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为肢体功能训练、认知训练、文体训练、心理治疗等,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结果:40例患者通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都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痴呆患者通过综合康复训练,能减缓肢体功能,延缓痴呆的进展,提高日常生活处理能力。

[关键词]康复训练;老年痴呆;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脑器质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记忆、理解、判断、定向和推理能力障碍以及伴有一定精神症状的思维、情感、行为障碍等,直接影响这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痴呆又是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的一组疾病,因此我们采用了康复训练方法,得到了一定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来自云南省精神病老年病区的住院病人,根据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阿尔采末氏病36例,血管性痴呆4例,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5~85岁,平均75岁,其中大专以上4人,中专5人,高中5人,初中7人,小学12人,文盲7人。

1.2训练方法

1.2.1肢体功能训练:老年痴呆患者由于退化衰老的特点,社会活动减少,导致肢体功能衰退,站立及行走不稳,血管性痴呆,一侧肢体活动受限,采用PT对患者进行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能力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增强心肺功能训练,使患者恢复坐、站及行走能力,用OT进行吃饭、穿衣、洗漱、手工劳动等,提高认知、独立、休闲能力,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训练过程中不要催促,要耐心,鼓励患者自行完成。

1.2.2认知训练:采用智力拼图,拼装积木,认知玩具,下象棋,打麻将,识别日常用品,100以内的简单运算,反复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

1.2.3文体训练:教唱一些老年人喜爱的民歌、戏曲、花灯、京剧等,播放一段患者那个年代所流行的音乐或者一部电影,玩音乐游戏,观看一些旧照片,历史图片,让患者说出其内容,强化记忆。开展体育训练,拍皮球,推托彩色气球,玩彩色套图,鲜艳的颜色能刺激患者的感知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1.2.4心理治疗贯穿在整个康复训练的始终,对此类患者不能只是简单的日常活动训练,应保持关心、关爱、尊重的心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给予心理疏导、心理分析、心理治疗。

1.3疗效评定:采用ADL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分使用公共汽车、行走、料理家务、吃药、吃饭、洗衣、洗澡、穿衣、梳饰、购物、入厕、打电话、处理钱物共13项,采用四级评分法,1分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有些困难,3分需要帮助,4分根本无法做,每周做一次评分,6个月后,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以得出资料经统计学进行检验。

康复训练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训练前:ADL评分:42.6±9.04训练后:ADL评分:35.8±12.6。

3讨论

篇2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其发病急骤、病程长、致残率高为特点。中风病人在医院渡过急性期后,将会回到家中度过漫长的恢复期。我科自2012年8月始随机抽取了20例中风后遗症期病人,对其出院后的情况进行了电话随访、上门访视、康复护理指导工作,这20例病人出院后都不同程度遗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较严重后遗症,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家庭负担重,且由于家属康复知识缺乏,护理不到位等原因,病人开始不同程度出现压疮、附积性肺炎、营养不良、肢体挛缩等并发症,30%病人再次入院治疗,其生存状况堪忧,经社区护理干预,对此类病人的心理状况、饮食调节、康复锻炼、居住环境、用药治疗等进行评估和个体化指导,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8例病人能自由活动、自行进食,基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5例病人依靠鼻饲进食,身体状况得到改善,7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没有进一步加重。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期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的进一步康复,改善生存状况和重新回归社会。

1 环境要求

家庭环境要保持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物品摆放妥当安全,保证病人活动方便、无障碍。

2 心理护理

病人对疾病带来的生理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难以接受,而出现烦躁易怒、消极抑郁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庭所有成员都应关心体贴病人,保持乐观情绪,耐心与病人交流沟通,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情绪稳定,切不可在病人面前表现不耐烦或随意训斥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 肢体康复锻炼

要尽早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偏瘫后六个月内为黄金训练期,在这一阶段要努力使病人各项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卧床患者注意良肢位的保持,指导并教会家属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肢体的正确摆放位置,指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和被动活动上下肢,训练病人主动翻身能力,病情允许时要对病人进行逐步抬高床头训练,逐渐增大床头抬高的角度,每日抬高50,逐步向半坐位、坐位过渡,指导病人进行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当病人坐位可耐受1.5小时后进行站立训练,患侧扶椅或借助步行器进行行走训练,也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 语言康复训练

鼓励病人多讲话,为病人提供讲话机会,有什么需要时鼓励病人讲出来,而不要事事心领神会。根据语言障碍类型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如发音训练、听觉训练、书写训练、记忆训练等。

5 吞咽困难康复训练

据报道22%-65%的中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肺部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吞咽功能训练方法:

5.1 自主气道保护法:要求患者在吞咽前和吞咽过程中自主屏住呼吸,然后关闭真声带。

5.2 Mendelsohn法:是吞咽时自主延长并加强喉上举和前置运动来增强环咽肌打开程度的方法。

5.3 屏气发声法。

5.4 声带闭合训练法。

进食时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食物形态及摄食入口量,要少量多餐,每天5次为好。

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6.1 压疮: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更换,加强营养,保持床铺柔软平整及皮肤清洁干燥均有利于预防压疮的发生。实践证明,家庭中使用气垫床是非常有必要的,简单方便,极大的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率,已发生的I期压疮也能很快愈合。

6.2 肺内感染:鼓励病人咳嗽及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脊排痰,保持口腔清洁。饮食呛咳者取坐位进食,不能坐起者取健侧卧位,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吞咽困难,呛咳严重者应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

6.3 肩手综合症(RSD):是指患者的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皮温高、皮肤颜色暗、并使手功能受限,约20%-30%的中风患者发病后3周至3月内发生,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告知病人及家属RSD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指导患者的卧位姿势、肢体正确的摆放位置,并适当加强被动、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尽量避免在患手静脉注射。

6.4 关节挛缩畸形:疾病早期即开始患肢的康复锻炼,注意随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指导家属及病人正确的训练方法,并持之以恒。

7 饮食指导

宜摄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除烟酒,合并糖尿病者进食糖尿病饮食,饮食调节对预防中风再发具有重要作用。

7.1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对中风的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及临床表现以及中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有所了解,对疾病治疗康复过程的长期性有所认识,提升对疾病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

7.2 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状态。

7.3 嘱病人起床及站立时一定要缓慢,避免发生性低血压致疾病再发,鼓励病人多参加户外活动,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及暴饮暴食,保持心态平衡、身心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7.4 鼻饲病人定期为其更换胃管,约2周更换1次,指导家属学会鼻饲注食的方法,注意鼻饲液的温度、量及注食速度。

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中风病人恢复语言、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的关健,对中风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即减轻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类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疾患描述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它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性质,出现多种高级皮质功能的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在老年期出现的痴呆称为老年性痴呆。

病因 变性(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如梗死性痴呆),神经系统意外损伤(脑外伤后),感染(如脑炎、脑膜炎后),中毒(如酒精依赖性痴呆),占位病灶(如慢性硬膜下血肿),代谢/内分泌(如维生素B12缺乏),其他原因(如正颅压脑积水)。

危险因素 高龄,女性,有家族史,教育水平低,兴趣狭窄,头部外伤、癫痫等脑部疾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过多使用铝制品或摄入含铝的食物,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

症状和体征 记忆力减退;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语言障碍:说话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说出来的话无法让人理解;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判断力受损;抽象思维困难、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将物品放错地方;情绪或行为的改变;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兴趣丧失;晚期出现运动障碍。

检查和诊断 全身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维生素B1水平测定;神经心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量表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划分痴呆标准:文盲≤17,小学程度≤20,中学(包括中专)以上≤24;临床记忆量表;画钟测验;临床痴呆评定表(CDR)。

记忆康复训练

记忆训练 帮助病人记住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让病人看电视新闻,然后提问新闻的大概内容,可以经常询问,让病人回答。还可用以下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

图片刺激法 用几张单词组成的系列图片呈现给患者,每个单词占一定时间,之后抽出其中一张,要求患者指出最初此单词出现的顺序号,不断强化和训练患者记忆能力。

滑稽故事联想法 由电脑呈现包含有20个词汇的滑稽故事,然后要求患者记住这个故事,再让患者输入要记住的词汇。若输入有误,则不断提示。

思维及记忆训练 让病人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或是计算的测试,可以让病人围绕某一个物品或动物,尽量说出一些有关的事,比如,可以问“狗会做哪些事?”还可用以下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

人名联想法 用刺激物是彩色人像照片,照片上的人和患者有过交往,但患者想不起他们的名字,照片上的人名配以视觉联想描述,这些描述是通过人名联想的物体和活动提供一个视觉关联,然后测试和训练患者。

面孔与名字联想法 要求患者首先将要记住的人像外表特征与一个熟人或者名人联系起来。人像由电脑呈现,并由声音读出名字。20分钟以后将这些人像再次呈现给患者,但没有名字,并要求患者输入所看到的人像的名字。若患者输入不正确,应记忆康复训练有提示。

无错学习法 原则是消除学习中的错误。在训练中,受试者从容易辨别的项目开始,并通过逐步增加作业的难度,让其不经历失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语言训练 照料者应让患者多读书看报,多与之交流,可采用让患者读报或者看电视后对报纸和电视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就报纸的内容和电视情节和患者交流讨论,让患者记日记等。

游戏 用一些小游戏与患者不断交流和刺激患者,增加患者训练的趣味性。

作业、心理、行为治疗

ADIL训练 用简单的日常和过去习惯的活动项目,明确顺序的一项一项地进行,如洗脸、刷牙、穿衣服等,每天训练可辅以音乐。

睡眠训练 病人常有日夜颠倒现象,白天瞌睡,而夜里又不能入睡。针对这种情况,照料者应帮助病人改善这种习惯,白天多安排病人感兴趣的活动,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晚上临睡前减少不良刺激,不喝浓茶或咖啡,做些睡前按摩,或热水泡脚,有助于入睡。

日记训练 让患者通过每天记日记日常活动训练,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记忆力。

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 早期患者症状较轻,多数人尚有一定的自知力。此时应把疾病的性质、治疗和预后告诉病人,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病情。指导ADIL及进行记忆训练。同时告知患者应放弃做需紧张用脑和易出现危险的事情(如驾驶汽车、游泳等)。

中期患者症状已经严重,此时可开展怀旧治疗和音乐治疗。讲述以往难忘的美好回忆,看老照片,能改善病人心情,平和激越行为,提高残存的记忆力,另外,反复地给予定向和记忆强化(如反复强调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训练),与病人闲谈其感兴趣的书报杂志,让病人参加简单的智力游戏(如简单的拼图游戏)。

晚期患者大多数已经不能自理,记忆力大部丧失。除对患者生活照顾和躯体功能训练外,照料者应多同患者接触,态度要好,尽量满足其要求,以防止其产生“被遗弃”的想法。另外,本病在病程中常出现情绪抑郁、幻觉、妄想、兴奋躁动等精神症状。对有严重消极、伤人、暴力行为及明显幻觉、妄想等危险行为的患者,如照顾困难,应及时住院并加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晚期病人,应建议住老年护理院。

行为调节 如定时排尿,有助于减少尿失禁。

药物治疗、饮食治疗

药物治疗 脑血管性痴呆应首选脑血管扩张剂、改善脑循环和增加血氧含量的药,同时合用脑代谢复活剂和降低血黏度药物。而对脑细胞萎缩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应首选胆碱能药,同时合用脑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肽类等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 可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学习与记忆能力。

脑血管扩张剂 这类药具有松弛小动脉血管壁平滑肌作用,促使血管舒张和增加脑的血流,提高脑皮质细胞的供血供氧。如氟桂利嗪(西比灵),5~10 mg,每晚口服。尼莫地平,剂量为120~180 mg/日。

脑代谢复活药物 常用的有双氢麦角碱(喜得镇)、尼麦角林(脑通)、吡拉西坦(脑复康)、茴拉西坦(三乐喜)、吡硫醇(脑复新)等。

银杏叶提取物 如百路达、脑恩、斯泰隆、天保宁等,有一定的改善认知能力和神经保护作用。

篇4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脑卒中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医护重点也各有侧重。为了治疗和护理的方便,临床上常将脑卒中分为如下三期。

急性期 自脑血管病发生至第2周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患者病情不稳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发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进展为重点。

康复期 急性期过后到病后的1~6个月。此期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渐趋稳定。这一时期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病情可逆者,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高水平;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的治疗以理疗、针灸、运动疗法为主。

后遗症期 脑卒中患者经半年治疗后,即转入后遗症期。此期没有一定的时限,除非本病再次发作。此期特征是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但是经功能锻炼后,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亦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性。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脑卒中再发、治疗基础疾病和防止并发症。医疗方式主要是功能锻炼和必要的护理。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偏瘫 偏瘫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患者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3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失语 失语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白话。若同一患者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却叫不出它的名称。较大范围或复发多次的脑卒中患者,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甚至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张庆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

以往人们由于害怕再度发生脑出血,不敢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康复治疗引起再度脑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康复治疗和训练宜及早开展。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是: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后1周,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发病后第2天;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第3周后,即急性期过后。即只要神志清楚、病情平稳就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第一阶段:即脑卒中后急性期(从发病后到2周),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没有手动运动。

第二阶段:发病2周后。患者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主动运动。运动形式以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为主。

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达到病程中的极值,共同运动的活动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内进行活动。

第四阶段: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加强而有所减轻,共同运动模式削弱,主动运动开始出现。此时的主动运动虽然困难,但逐渐开始变得容易。

第五阶段:基本的四肢共同运动失去了优势,可以从事较难的分离运动或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第六阶段: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内容有:

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日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

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娱乐康复: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避免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绘画等。

下面重点介绍记忆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记忆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有记忆力减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障碍:大脑对新信息的储存时间缩短,刚发生的事情,一会儿就忘了,对过去的事却记忆犹新。

长期记忆障碍:往往在近事记忆受损的基础上形成,先有近事遗忘,慢慢发展为远事记忆力也下降。

不过,记忆力的康复是有办法的,如果患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以鼓励其写日记,将有助于扩大思维空间和加强记忆;还可以在房间内贴一些字条,如“讲究卫生”等,提醒他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有助于唤醒记忆;还可以让患者看过去的照片,激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还可以把数字如电话号码拆开让患者记忆,先记前面一半,再记后面的;也可以把事情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等。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语言康复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等单音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单词,会说的词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患者接上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熟练后再训练说复杂的句子,然后可让患者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指物说字、指字说字等。

若患者为感觉性失语,_可以存训练中反复将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患者盛好饭,告诉他“吃饭”;反复将于势与语言结合,如让患者洗脸,并用手做洗脸的动作,慢慢地患者就会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担心自己的生命小能保全;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等等。

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对患者要热情。照料其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伤害患者的感情;可介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实例,树立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要帮助患者赶走对死亡的恐惧,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发展及需注意的问题,如脑出血患者常担心血还未止住,这时可向患者解释: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已经稳定,等血块吸收后,病情还会好转,目前主要是防止再出血,要安心休息,不要用力咳嗽和排便,避免情绪激动等;在帮助患者肢体康复的过程中,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以形成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肢体如何康复

脑卒中患者在度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应尽早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大脑的新陈代谢,增强代偿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使后遗症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率。康复可以分为3个阶段:

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脑梗死患者为1~2周,脑出血患者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锻炼。首先,让患者学会自己将健侧腿放在患侧腿膝关节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系上绳子,让患者用健侧手拉着绳子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其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患者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床头抬高角度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患者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患者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行走时应平稳缓慢,培养正确的步态,纠正八字足,防止身体过于向健侧偏斜。待患者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按摩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按摩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痉挛。

上述3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使患者过于劳累。康复阶段需要患者及其家属投入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脑卒中患者的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就是患者不动,将全身放松,特别是要将准备接受治疗的部位放松,患者利用健侧肢体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对患侧肢体进行活动。

脑卒中患者应如何进行被动运动

如果瘫痪肢体不能活动,则取仰卧位,用健侧手拿起瘫痪的上肢,缓慢地伸展和屈曲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每次被动运动5分钟,上下午各1次;如果瘫痪的肢体已恢复活动,但运动仍不灵活,健侧手可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如帮助屈伸关节等。健侧的肢体也应经常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进行被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被活动的肢体应充分放松,置于舒适的位置,被活动的关节要充分予以支持。

2.被动运动应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做冲击性动作。被动活动范围要逐步加大。

3.做被动运动时应尽量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当关节明显粘连时,应避免用暴力强行运动。被动运动常用于肩、肘、腕、手指、髋、膝关节等部位。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的运动,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

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一侧偏瘫的患者,当患侧的肌力已有恢复时,应积极地做主动运动。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做外展肩运动,同时还要做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拳和伸掌动作。下肢要坚持做外展和内旋运动,屈曲下肢,以锻炼下肢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每次做10分钟,上下午各1次。一般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发病后两三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及早开始站立行走,是防止下肢萎缩畸形,特别是防止顽固足下垂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善全身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翻身动作

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性,是重要的治疗性动作。转换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被动翻身,并向患者交代要领,使其增加感觉,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

被动翻身时要注意:翻身前要求患者用健侧腿钩住患侧腿,以协助翻身,并按要求在健侧腿帮助下把患侧腿摆正;翻身训练可在病床上进行,有条件时也可在地板上进行,使患者解除从床上掉下来的恐惧感;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侧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部放在不引起痉挛的;患者经被动翻身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翻身技巧,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后,应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使患者过渡到主动翻身。

主动翻身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

①患者两手十指交叉相握,然后伸肘,两手上举过肩,使患侧肩在翻过身后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②两膝弯曲,两脚平放在床上。③若向患侧翻身时,患侧膝可不用弯曲。这样翻过来后髋关节是伸直内旋位,可防止将来行走时髋伸不直。④若向健侧翻身,患侧膝要放在健侧膝上面。如患者自己不能做,可给予帮助,这样翻过来后可使患侧处于正确位置。⑤把头转向要翻的一边,用手引导躯干旋转,随后腿再跟上。

第二种方法:

翻向健侧:①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肢放在胸前。②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面,把患侧腿放在健侧小腿上。③在转颈及肩的同时,用健侧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翻向患侧:①将患侧臂移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侧腿膝部立起。②抬头、颈前屈、转上半身,同时将脚稍向外移,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如果患者做以上两种主动翻身活动有困难,可选做主动辅助运动。即在床的两边各同定一条带子,用手拉着协助进行翻身训练,以后逐渐放开,以适应主动翻身。

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助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抬起。随着患者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桥式运动能帮助患者增加躯干的运动,一旦患者能熟练地完成,就可以随意地抬起臀部而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增加对关节的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防止以后步行时伸髋困难而引起行走不便。急性期也可用此姿势放置便盆和更换衣服。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每天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形、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形器,可以预防畸形的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瘫痪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0),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像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BARTHEL指数(BI)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改善(t=2.629~5.445,P

【关键词】 运动想像;脑血管意外;麻痹;上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vement imagery therapy on motor func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due to stroke. Methods Twentyone paraly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10 cases). All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 imagery therapy was added.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 (FMMA)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FMMA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2.629-5.445,P

[KEY WORDS] movement imagery;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ralysis; upper extremity

脑卒中病人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独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上肢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1例,将其随机分成运动想像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经颅脑CT或MR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偏侧上肢瘫痪,经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修订版) (KVIQ) [4]测试正常,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评价和治疗,并经“想像”练习合格。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多发病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接受康复科护理常规护理,执行良肢位摆放,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规的作业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诱发上肢分离运动训练、ADL训练等。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运动想像训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未起床时进行,房间应安静,随指导语进行训练。设计的指令要求为:假定一个舒适的坐位;以第一人称来想像运动,仿佛实际做这些运动;避免全身各部位运动或肌肉收缩,保持放松状态;想像跟实际运动一样看到及感觉到运动,强调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觉进行训练,直到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为止;在进行一组训练时要一直闭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组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应睁开眼睛,放松片刻,然后从头开始;记住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做动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想像指导语:首先设想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如沙滩),用2~3 min 进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举过头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将水杯推离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点点,然后做手腕旋转环形运动;想像五指用力伸开,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复5次,最后将上肢恢复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头后部的头发;想像拇指与每一个手指对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用力对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手臂前伸同时,松开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缓慢送入口中,最后将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温暖舒适的沙滩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将它拿到自己的身体旁边。每一个动作重复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睁开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共60 min。

1.3 疗效评价

ADL功能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5],选用与上肢功能有关的项目:修饰、进食、穿衣、洗澡等评价患侧上肢ADL功能,修饰及洗澡的评分为0和5分,进食和穿衣评分为0、5和1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上肢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6]坐位时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共33项,每项分3个等级记分(0~2分),累计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分离活动运动越好。上述评定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及PPMS 1.5[7]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病人FMA评分在治疗2~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4~5.445,P

x

治疗组BI评分在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3.97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1~2.174,P

3 讨 论

运动想像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像, 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8]。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像疗法前应该进行运动想像功能的评定。我们采用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对病人的运动想像功能进行评估。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由于两者在激活皮质区域及神经生理的相似性,因此运动想像可以影响实际运动[9]。运动想像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可以促进运动的学习和改善活动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的精确性[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运动想像疗法开始应用于脑卒中病人,近几年已经成为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LIU等[10]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运动想像训练的病人获得的训练和未训练的作业项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病人,而且在训练疗程结束后仍然保持这种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FMA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运动想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从心里层面认为患手可以做许多动作。我们认为进行运动想像疗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治疗间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导致焦虑发生;②运动想像前进行的放松训练,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患肢痉挛;③运动想像时利用全部的感觉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想像疗法对瘫痪病人的康复是有益的,但需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运动想像疗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6]。运动想像疗法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入选标准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动想像训练内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关节活动,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病人比较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钢花.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172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复医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8]DECETY J, GREZES J. Neural mechanisms subserving the perception of human actions[J]. Trends Cogn Sci, 1999,3:172178.

篇6

【关键词】学前聋儿 识字学语 训练方法 教育策略

1 识字学语的依据。语言康复旨在使听力残疾的人获得所要求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识字学语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相联系的特点来充分调动聋儿视觉器官作用,强化聋儿各感官交替参与语言学习,力求做到语言训练“视、听、说一体化。从这点上说,我们在开展特殊教育之初,就得了解汉字的主要特点,以及聋儿识字学语的条件。在这两点上,尤以聋儿识字学语的条件为重要。聋儿识字学语,就是充分利用聋儿视觉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以克服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聋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可缩短聋儿语言康复的时间。

2 如何开展识字学语的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2.1 直观演示法:适用于初学汉字的聋儿,主要学习名词、动词。方法是循序渐进①认识词语卡片:在每天活动中,教师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幼儿认识卡片,从两三张开始,教师示范演示,让幼儿在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跟读。②找出卡片,对已经教过的卡片,教师采用“找一找、看一看、对与错”的方法来复习。先是教师念一张卡片并伴有动作的演示,然后教师找出一张卡片。请幼儿来判断老师找的卡片是否正确,如错,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意思找出正确的一张卡片,运用此方法时注意,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听力差的幼儿一定要用实物、动作进行操作演示,对听力好的幼儿训练找卡片时,可不用动作演示,而且要避免无关动作和实物对所学词语的影响。

2.2 语境游戏法:此方法可运用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粮”,是儿童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让幼儿认识。以学习动词、形容词等比较适合。

2.3 情景表演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已经过半年以上学习的聋儿,因为这些孩子已初步学会了简单的表演,有的大些年龄的孩子已能理解情景表演中基本动作,而且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词语,为学习简单的句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情景表演不要太复杂,要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来设计情景。

2.4 参观法:此方法运用比较灵活,可适用于识字初级阶段以引起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可运用于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幼儿让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过在参观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让幼儿知道参观的内容,让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5 个别辅导法;此方法可运用于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优点可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缺点在于由于学习汉字比较枯燥,而且一个幼儿学,故竞争意识不够强,因此必须要有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才能让其专心学习汉字。

篇7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69例,其中选取中医内科病房住院患者46例为实验组,采取在常规静脉输液的基础上辅以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另设对照组,选取门诊病人23例,接诊医生按以往经验予以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以肌力评定方法,测评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推拿等手法治疗各种风格偏瘫患者的肌力,观察组的患者肌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表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肌力分级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促使其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肌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护理功能锻炼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1-02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但实际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直接对病人造成健康的危害,包括出现:严重肢体残疾,如瘫痪,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其次是造成病人认知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而生活。中风的危害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大大加重了病人家属的生活负担,第三方面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来发现:如何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康复的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4月-9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偏瘫病人46人,门诊病人23人,全部诊断为中风中经络,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标准。年龄55岁-76岁,平均年龄65.5岁。共收集中风中经络病人69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23例。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发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观察组:以灯盏花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如有血糖升高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14天为1个疗程。入院3天内推拿穴位(肩廖,曲池,合谷,足三里,承山,涌泉)并按压。护士掌握简单的取穴方法和推拿手法,每天在静脉输注完成后每个穴位用大拇指按压旋摩,以病人有酸,痛,胀感觉为度,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一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对照组:仅以灯盏花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如有血糖偏高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14天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治疗评价。按《重要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肌力评定:显效指治疗后肌力改善3级,有效指肌力改善1级-2级,无效指治疗后肌力无改善。

2结果

通过采用推拿等中医手法治疗的患者,在一个疗程后进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各级肌力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早期康复护理可恢复中风瘫痪病人肌力,四肢活动度及综合能力。我国是世界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之一,上海发病率每年为104.4/10万。据统计,在尚存的病人中,脑缺血性卒中约占75%,病残率为70~80%。有学者认为,脑梗死病人病后应立即开始康复训练,而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方法对中风的康复有着不可否认的效果。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而脑中风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康复手段,导致失用综合症的发生。因此,在明确诊断中风后一周内,意识清楚,心率和血压稳定的病人应及时给予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3.2血压按压作用。推拿护理是跟据及格洛学说寻经取穴,应用推拿手法疏通经络,恢复患病肢体的功能。取穴依据:风病多犯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住,使肌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经脉循行路径,分别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点穴是在病人的体表穴位和刺激线上实行揉、压、点、打等手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项目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为开拓中医护理,发扬中医特色做出有益的探索。可向社区推广,为中医进入社区提供技术指导。

3.3健康宣教。

3.3.1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对卒中病人康复的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涵盖身体功能锻炼并兼顾心里健康等在内的系列指导。护理人员与病人首次见面是就要面带微笑以乐观的情绪感染病人和其家属,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并围绕疾病的发生、发展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讲解和强调肢体早期康复训练及长期训练的重要性,是他们从心理上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并且自觉地参与,以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给其更多的情感支持,使其保持情绪乐观稳定,在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下早日康复。

3.3.2健康教育的内容。护理人员应详细的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相关知识。脑中风发作时一般有身体麻木无力,失语,意识障碍,口角歪斜等,若发作时间持续约10分钟,应当紧急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治疗过程中向病人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副反应,注意事项等。同时注意病人的饮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忌浓茶,咖啡等,应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等。其次,对中风病人还应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衣服,保持床单整洁平整,长期卧床应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3.3功能康复指导。加强病人的康复锻炼,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教会病人和家属康复训练方法和技能,包括肢体的被动及主动运动,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的恢复等。此外,待病人病情稳定,还应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康复促进计划,保证病人更快更好的康复。

3.3.3.1肌力锻炼。肌力训练可以分为等长,等张和等速训练。急性期可以进行等长肌力训练。持续被动运动是一种很好的等长肌力训练。等长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萎缩肌肉可逐渐肥大,使肌力和耐力得到增强和恢复,从而改善僵直肌体的功能;等速训练时,可同时对据抗肌群进行锻炼,保证了肌力训练的高级性和安全性。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化和适度。同时护士应告诉患者功能锻炼是必须持之以恒,甚至终生锻炼。

3.3.3.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如仰卧曲膝,髋关节的屈伸练习。下肢运动宜取坐位或卧位,以减少关节的应负荷。下肢功能锻炼可以防止中风患者因中风而引起的关节挛缩粘连,促进关节软骨的再生和韧带的恢复,促进微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

3.3.3.3身体适应性训练。主要是全身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跳舞,打太极拳,木兰拳和力量训练。

3.3.4心理健康指导。病人发生脑中风以后大多情绪低落,沮丧,抑郁,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应同情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快度过绝望期,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安慰家属,鼓励家属行动起来,一起帮助病人协助治疗。家庭治疗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式。亲人的支持对脑中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4结论

本项目采用手足阳明经寻经取穴,配三焦,肾经之经穴进行点揉手法以“补其荣而同其愈,调其虚实,和其顺逆”,观察组的肌力恢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987

篇8

2013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中播出了一期节目――《杜佳楣:点亮星星 传递梦想》。这期节目把一个普通的大学英语老师杜佳楣和她所守护的“星星的孩子”呈现在银屏之上,一个个动人的画面把一个平凡之人的精神状态、崇高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全变了

在2004年之前,杜佳楣一直生活在她理想的世界里。在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她来到了北京。不仅事业顺利,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两岁可爱的宝宝是她崭新的希望。那段时间,杜佳楣渴望发挥自己更大的力量去改变生活,可正在她准备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她所有的憧憬。

那是2004年的6月,在北京市首次0到6岁儿童的健康抽查中,医生认为杜佳楣的女儿煊煊疑似孤独症。

“不可能,一定是看错了!”当时杜佳楣不敢相信医生的诊断,“而且这还没有确诊,只是初步诊断,未必准的。”杜佳楣不停地在心里劝自己。

在第一次检查后,医生让杜佳楣带孩子来复查,但是杜佳楣没有去,其实是她不敢去。不久之后,医生登门拜访,又为煊煊做了一次检查,然后再次建议复查,可杜佳楣依然没有去。直到两个月后,煊煊要上幼儿园了,这时杜佳楣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不同”。她不跟老师打招呼,不和其他同学说话,而是一直机械地摇晃手里的玩具,老师的话她一概不理,甚至都不看周边的任何人。再看看其他的孩子,一个个都像小精灵一样,眼睛炯炯有神,很自然流畅地与人交流着。

无奈之下,杜佳楣终于抱着煊煊来到了医院。当她刚进诊室的一瞬间,两个大夫就指着孩子叹息:“你看,一点神色都没有!”

这一次复查的结果可想而知,医院给煊煊下了孤独症的“最终判决”。

“得知消息的一瞬间,我崩溃了!”

杜佳楣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那时,她坐在诊断室的板凳上,抱着头放声痛哭了近半个小时。那时的她是恐惧的,是无助的。站在一旁的丈夫,扶着妻子不断抽搐的身体,眼睛也红了。而怀中的女儿,却无动于衷,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表情。

杜佳楣已经记不清那天她是怎样走回家的,只记得那双抱着煊煊的手越来越紧,眼泪一直往下淌。

残酷的事实就这样降临到了这个原本美好的家庭。

失意的时光

虽然杜佳楣和他的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都是很阳光的人,但是再强大的内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么大的打击。

从小喜欢读书的杜佳楣,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哈佛读书,但她没能实现,于是把希望寄托在煊煊身上。从她怀孕的时候开始,就为这个宝宝做足了准备,她阅读了大量育儿的书籍,从女儿出生开始,就刻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并教她识字。“其实煊煊小时候很聪明,我说一个字,她就能相应地找出来。”杜佳楣还在那段幸福的时光中流连,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2004年8月破灭。

主治医生告诉杜佳楣,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即使成年,也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无法找到工作,无法结婚生子,多数患者一辈子只能依靠父母的照顾和供养,以及政府的救济。

知道这些后,杜佳楣既害怕、又担心。于是在煊煊被确诊的第二天,对孤独症完全不了解的杜佳楣,就跑到新华书店,几乎买光了所有与孤独症相关的书籍。

从那时起,她才真正了解孤独症。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脑发育障碍,属于精神系统的疾病,有人称之为“精神癌症”,是一种尚未被社会了解的病症。至今为止,孤独症依旧是世界性难题,还没有彻底医治孤独症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科学手段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高密度的康复训练。

在那之后的两三天内,杜佳楣夫妇几乎都没有合眼,也没怎么吃饭,他们除了陪煊煊说话外,一直都在看书,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书上,希望能找到一套最好的办法,最大程度地让煊煊康复。但是,那短短的几天,他们没有收获任何希望。

这时候,备受精神煎熬的杜佳楣,突然间被击垮了。她想放弃一切,包括她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当教师的工作,带着孩子回老家生活。

在家乡的两个月,一切重新平静下来,仿佛那个可怕的名词――孤独症,能够突然间消失了一样。那时杜佳楣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干脆放弃北京的一切,回家陪煊煊吧!因为孤独症儿童离不开陪伴,并且需要不能中断的康复训练。于是她就和学校的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校领导的答复是,鼓励她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但在这个阶段,煊煊是急需要钱的,如果杜佳楣放弃了工作,整个家庭的压力就都会压在她丈夫的身上,不如继续回到北京上班,北京还有更好的治疗环境。杜佳楣觉得领导说得很有道理。但让她意外的是,那之后不久,学校领导竟然从北京来到了她在湖南乡村的家里,因为当时杜佳楣生了一场大病,领导还带来了很多营养品,给她补身子。“我就是一个普通教师啊!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校领导竟然不远千里去老家看我,看到他们的那一瞬间,我眼泪就出来了。那时候我就想,无论多难,我都要坚持下来,不然对不起学校对我的关心!”说完,杜佳楣的眼睛红了。

从那时开始,杜佳楣一下子就振作了起来。在开学之前,她回到了北京,不仅认真地学习关于孤独症方面的知识,积极地给煊煊做康复训练,她又像原来一样走进了课堂,给学生们带来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英语课。

那段失落的时光,就这样被她拾起了。即便生活再难,又能如何呢?杜佳楣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艰难的训练

回到北京后,杜佳楣走进了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杜佳楣了解到美国有一种根据心理学ABA(应用行为分析)原理创立的DTT(行为分解训练)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使参与实验的19个患儿中的三分之一回归到社会。这个信息给杜佳楣带来了新的希望,“就像茫茫大海中突然看到了一盏灯一样。”

在杜佳楣的书柜上,有数不清的书,这些书都是杜佳楣的“教材”。几年来,杜佳楣自己领悟了孤独症的康复原理,并且总结了一套训练方法。她给煊煊制定的训练计划不计其数,每一个训练,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慢慢地,煊煊学会了吹蜡烛、拿筷子,煊煊的眼神不像原来那样木讷了,知道说话时要注视对方了,听到别人喊自己的名字,也开始回答了。然后,她又学会穿衣、刷牙、洗脸,再然后学会了骑车、滑冰、吹葫芦丝、弹钢琴、跳舞和打乒乓球……

在煊煊8岁那年,杜佳楣带她去北大未名湖滑冰,那天煊煊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男孩特别热心地指导煊煊滑冰的技巧,还牵着煊煊的手带着她滑了近两个小时。那天煊煊很开心,她和小伙伴相视而笑,有时感觉她想对小伙伴儿说话,直到男孩的爷爷叫他回家,他们才相互道别。

“那个画面,我曾在心里幻想过无数次。至今我还记得那个小男孩的名字。”杜佳楣又感动,又心酸。那一年,煊煊可以和人简单的交流了,虽然她依然很难辨别其他人的情绪,但这一切是没有经过高度训练的孤独症儿童永远无法达到的。

看着煊煊一天天好起来,杜佳楣感觉到了一丝曙光就在眼前,一天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把煊煊唤醒,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不要懒惰,也不要泄气,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杜佳楣就这样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儿,给自己加油,这个过程的确很辛苦,她就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对煊煊的爱,艰难但坚定地走着。

如今,经过杜佳楣对煊煊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康复训练,煊煊已经在一所普通的小学读五年级了,成绩还能排到中等水平。而且煊煊还学会了很多特长,她曾获得拉丁舞铜牌,童声独唱五级,钢琴五级,海淀区小学生唱歌比赛三等奖,英语抢答赛三等奖,而且她葫芦丝吹得也很好……到现在,煊煊获得的奖状一个桌子都摆不下了。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不可思议,结合多年来在煊煊身上的实践,杜佳楣整理出了一套很实用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并出版了《ABA挑战孤独症》一书。

“与其悲伤地过每一天,不如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杜佳楣脸上,岁月和劳累烙印的疲惫清晰可见,但她眼中透出的是坚毅和阳光,“感到累了,有压力了,我就好好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星星”的王国

多年以来,在不间断地对煊煊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杜佳楣一直坚持写博客。她把自己的训练方法以及煊煊一点一滴的成长和变化都记录在了博客上。煊煊的巨大进步让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羡慕不已,于是杜佳楣的博客点击率越来越高,后来,不仅有家长在网上向她咨询,甚至还亲自到她的家里,学习她的康复训练方法。

渐渐地,杜佳楣的家里几乎成了孤独症儿童家长们的小聚点。这时杜佳楣就想到,为什么不单独成立一个孤独症康复中心来帮助更多的家庭呢?这样一个小小的想法,燃起了杜佳楣帮助更多孤独症儿童的群体以及他们家庭的欲望。但是创建一个孤独症康复中心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简单,至少需要一间大房子啊!自己家里是肯定不行的,不仅地方不够,一些设施也摆放不进来,但如果在外租场地,北京高额的租金又让她望而却步。这时她想到,不如卖掉自己的房子,用这笔钱来建设康复中心。

这个想法,的确很实用,但又很冒险!一旦卖掉这唯一的房子,对于这一对年轻的夫妻而言,未来想继续在北京买房子,就难如登天了!但经过杜佳楣夫妇两个人的几番商量,最终他们还是狠下心来卖掉了位于朝阳区立水桥的房子,“50多平米的房子,当时卖了100多万,那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了,知道的朋友都说我们疯了。”杜佳楣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语调并没有那么沉重,但没人能想到,在没有“家”的那段日子,这个家庭是如何挨过来的。

2011年,在杜佳楣的全家人失去了生活的“栖息地”之后,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成立了。起初,康复中心是在一个小区里,那里成了孤独症儿童的乐园。但是,这样一群孩子,却引来社区居民的诸多不满,他们觉得这是一群怪孩子,敬而远之。还有一些居民觉得孩子们太吵,纷纷找上门来,提意见,而且很多话都说得很难听。这给杜佳楣带来很多压力,为了保护这些孩子,杜佳楣花了更大的价钱,在路边租了一个两层的大房子,并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属于“星星”的“童话世界”。

采访的那天中午,杜佳楣很忙。她一进门,一边招呼人陪我一会儿,一边向朝他跑过来的小男孩儿伸出双手,拥抱他,“吃什么呢?好吃吗?”杜佳楣的声音那么温柔!接着她拍拍小朋友的头,说:“真乖,吃完准备去上课吧。”这一幕幕画面,无不显露出杜佳楣对孩子们真纯的爱。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手把手教孩子拍手,和他们聊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2011年开业至今,来到星希望的孤独症儿童来自全国各地,这里有每期3个月、一年4期的长期班,还有四五天的短期班,周末的时候,杜佳楣还会亲自给孩子家长上免费的培训课。在这几年的时光里,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有的孩子已经可以进入普通的幼儿园或者学校上学了,这是杜佳楣最骄傲的事儿。

在近几年媒体的关注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孤独症,但是真正能够接受这个群体的人,依然很少。在“星希望”,几乎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曾遭遇过外界社会的排挤,甚至是辱骂。这让他们原本就灰暗的生活,更加暗淡了。

如何让更多人关心这个群体呢?杜佳楣找到了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她要让孤独症孩子和家长欢乐起来!

在杜佳楣的努力下,2012年4月,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和北京市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共同决定,举办一场属于孤独症孩子的专场音乐会。组委会还给音乐会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天使的微笑。待消息一发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近40多个家庭报了名。

这场公益演出,不仅为孤独症孩子提供了一个舞台,也满足家长们的心愿和梦想,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次重要的康复训练的机会。于是组委会决定:接收全部报名的孩子。

2013年1月19日,一场由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和北京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孤独症慈善公益音乐会“天使的微笑”在中间剧场上演。那天,四十多个孩子用他们的音乐和舞蹈点燃了台下四百多位观众的激情。

在音乐会举办当天,主办方还给孤独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个很大的惊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中央电视台制片人阿果、青年歌手雷佳、零点乐队主唱刘坤山等人都为音乐会公益出演。明星们与孤独症孩子的同台表演,让这场以“温暖、感动、希望”为主题的特殊音乐会,成为一场展现生命奇迹和爱的音乐会。

那天,杜佳楣在台下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流泪了。这些泪让她多年来所经历的苦辣酸甜都得到释放。

“我觉得人有梦想,才能活得更有劲儿。”多年以后,杜佳楣脸上的忧郁完全没有了,她又变成了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在成功举办了第一场音乐会之后,杜佳楣感觉到所有参与进来的家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场音乐会仅仅是一场充满爱的简单的表演,但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而言,却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舞台。甚至,这场晚会让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们脱胎换骨。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杜佳楣又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了更多的活动,希望给孤独症孩子和家长们带来更多温暖。

2013年4月2日,世界第六个孤独症日来临。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杜佳楣带着孤独症孩子们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报告厅中举办了一场大型公益活动“融化”,以此来呼吁社会为“星星的孩子”捐赠时间;2013年5月12日母亲节,为了让孤独症孩子的妈妈们有片刻的时间感受自己的人生,星希望举办了“让天使妈妈绽放笑容”大型公益活动;2013年6月,在杜佳楣的倡导下,成立了“蜗牛的梦想”孤独症儿童艺术团,杜佳楣出任艺术团团长,之后由杜佳楣、傅桦、紫君、伍彬组成的梦想四人组创作的孤独症儿童音乐剧《桃花源记》连续一个月在北广传媒的公交、地铁等电视媒体播放,得到了一致的好评;2013年8月19日,艺术团应北广传媒的邀请,参加《善聚公益》活动,拍摄的节目在公交、地铁、楼宇电视连续播放,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孤独症孩子的世界。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2014年很快就到来了,为迎接第七个世界孤独症日, 2014年4月1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素拓中心,一场盛大而不奢华、简朴而不失隆重的“有爱不孤独”世界孤独症日大型公益活动举行。届时,杜佳楣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当爱遇上孤独》举办了首发仪式。

活动当天,“蜗牛的梦想”孤独症儿童艺术团孩子们再次登台出演,其中“蜗牛的梦想”中那只坚持梦想的小蜗牛,已经成为孤独症儿童追求幸福的象征,她的执着打动了台下的每一位观众……

平凡中的崇高

篇9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2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28-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对1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以及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龄57-94岁,平均年龄68.4岁;股骨头坏死35例,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骨性关节炎28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单髋置换107例,双髋一期置换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全髋置换103例。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内科疾患,但可以承受手术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康复目标 1)对病残矫正后设法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解除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3)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恢复日常活动的能力,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良好。4)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1.2.2 康复护理方法 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

1.2.2.1 心理护理通过交流和沟通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忧虑。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并向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时间及方法等。请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恐惧,使患者始终能配合康复护理的进行。

1.2.2.2 术后常规护理 本组患者有80%在全麻下进行,术后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床旁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等。

1.2.2.3 预防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感染和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假体脱位,术后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大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应将患侧髋关节整个抬起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过度屈髋,以防脱位。深静脉栓塞,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及足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促进下肢血流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感染,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做好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

1.2.3 康复训练 1)关节功能训练:术后当日,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及屈趾活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术后第1天、第2天开始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屈髋

1.2.4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肢体活动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在病情略稳定后,要经常变换,每2-3h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1.2.5 出院指导 一般情况下患者第l2-14天切口愈合拆线出院。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包括翻身、坐椅子、坐便、上下楼梯等。翻身: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夹厚30-40cm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可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练习坐椅时要选择高度大于45cm,最好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时最好使用可升高的恭凳。上下楼梯时,坚持上楼梯时健侧先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下的原则。可从事日常家务活动,但应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另外不可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前倾。不可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可屈髋超过90。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术后第l、2、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进行复查。

1.2.6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最后观察的置换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并通过配对t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平均观察14.2月,通过康复护理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4±11.2,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67.2±17.3,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为82.7±9.1,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无1例压疮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通过多饮水及静脉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证实),通过抬高患肢、制动溶栓等治疗,肿胀逐渐消退,观察1年,未出现下肢肿胀情况。

3 讨论 关节置换患者入院时,其与家属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这种压力情景造成心理环境失衡并激发了与护士健康宣教相联系的基本和本能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方法及效果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值高,使部分患者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因此,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采取主动热情、耐心介绍,操作认真仔细,动作轻柔,关心他们的病情,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多解释。又因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过程,围手术期患者不仅要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麻醉和手术的打击,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满足患者围手术期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依据患者的需求,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用药,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练指导,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2]。

多数患者理解力不够,讲解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社会背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健康教育登记表的内容,逐次逐条落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自己掌握的内容及时评价,未达标的项目要有标识,并反复讲解和交流指导,直到达标后再填写,使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一目了然,同时经过对患者健康需求的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反复提问和复述,使患者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具有个体差异和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内容,使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即应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旨在强调早期开始[3]。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4,5]。肌力训练对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康复训练的最主要部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髋关置换术患者术后正确的功能训练是保持治疗成功,恢复肢体的关键[6]。采用了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范围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功能训练的指导无1例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压疮。

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需要与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更好地完成康复护理[7]。

参考文献

[1] 张回珍.病区护士长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68-69.

[2] 陈映琼,肖育卿,肖贤娟等.补偿性护理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1-32.

[3] 刘玮琪.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骨科护理杂志,2008,14(1):23-24.

[4] 周蓉.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M].吉林医学,2008,29(24):2433-2434.

[5] 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9-30.

篇10

关键词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一、早期干预的定义

美国学者McConnell(1944)给早期干预作出了定义,即早期干预是家庭和学校为残障儿童(0-3岁)尽量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1)为有可能在日后生活中存在学习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的预防措施或补偿服务,一般在小学阶段开始提供这种服务;(2)为已出现的缺陷或症状提供的医疗服务(转引自韩同美,2007)。该定义认为早期干预的对象是残障儿童,而且很注重家庭的支持。

二、早期干预的对象

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接受早期干预的特殊儿童有:听力障碍婴幼儿、视力障碍婴幼儿、智力障碍婴幼儿、自闭症婴幼儿、运动障碍婴幼儿、脑性瘫痪婴幼儿、感统失调婴幼儿、多动症婴幼儿、颜面损伤婴幼儿、多重障碍婴幼儿。以上这些专有名词,在内涵上可能有彼此重叠的地方。例如,“感统失调”婴幼儿中,可能就包括了“多动症”婴幼儿。另外,医学研究者特别关注低体重儿、早产儿和高危儿的早期干预,这三个专有名词在内涵上也可能有彼此重叠的地方(杨希洁,2003)。

三、早期干预的主要研究内容

(1)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0-3岁聋儿的早期干预,是最关键的时期,越早干预越好。婴儿期聋儿干预方法包括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交往训练、动作发展训练、认知能力的训练以及个人―社会行为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以半年为单位进行的(万选蓉,2004)。另外,也有研究者对儿童进行唇、齿、舌、气息的训练。例如,口唇运动练习包括张口、闭唇、示齿、圆唇等,父母将各种运动按一定顺序编排成唇操让儿童训练,起到很好的效果(徐雪娇,江琴娣,2009)。如果家庭与康复机构共同干预,效果是很好的。康复机构培训家长,家长学会对聋儿特殊教育的方法,回家后再对聋儿进行训练,儿童就有可能聋而不哑,也会更早回归社会。

(2)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视残幼儿入学后,对其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及日常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进行干预。对视力障碍儿童的训练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进行行为干预,主要采用游戏活动法、认知行为塑造法、忽视和增强法、奖励和惩罚疗法、身体放松法来对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进行干预(谭间心,2006)。但是,行为干预的效果在短期内不明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教育过程,所以需要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并且需要老师把训练、康复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方可达到显著的效果。

(3)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主要从五大领域着手,即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或认知能力)和个人-社会行为(包括生活自理),这五个领域几乎包括了儿童早期的所有行为。和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一样,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也需要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同步。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家强化的训练,比单纯在校训练要好得多,这样也有助于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

(4)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陆汝文等(2000)采用“早期训练纲要”(FFK)对自闭症儿童早期社会能力评估和家庭训练指导。“早期训练纲要”是将儿童早期的260项社会技能,以生活自理、精细动作、粗大动作、语言能力、思维感知五个方面内容系统排列而成的。使用“早期训练纲要”持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家庭训练,可以使患儿达到五岁正常儿童的基本技能,且内容系统、规范、易于操作。

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和教育干预来控制。关威(2006)认为药物能帮助改善其症状,若是结合行为治疗和教育康复训练,可以有很大的发挥潜能,并能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药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某些症状,但是要注意个别化,因为不同儿童的症状不同,且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虽然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后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给他们良好的干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症状有所改善。

总结

特殊儿童家长需要参与到子女的早期教育中,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尽最大努力挖掘儿童自身潜力。教师应对特殊儿童充满热心,且具有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康复等方面的知识,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并与医生、家长、社区服务者等密切合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早期干预亟需各方人士加强关注,贡献各自所长,我们要认识到早期干预对儿童发展,尤其是对残障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医院、家庭都要积极的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早期干预、参与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关威.谈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2.

[2]韩同美.法律保障下的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9):5-6.

[3]胡岢.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1):49-50.

[4]李琳.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探析[J].教师,2009,(4):55.

[5]陆汝文,邹冰,陈玉珍.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方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2):30.

[6]谭间心.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个案分析[J].教育导刊,2006,(3):55-56.

[7]万选蓉.简述聋儿早期干预理论及实施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3):46.

[8]徐雪娇,江琴娣.听力障碍幼儿家庭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