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实践反复证明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地位将更加稳固。为此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在提高农业机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业机械质量。稳步提高利用率和作业质量。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积极性,减少小型低性能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小型农机具只是起到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篇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港市开始推广水稻机械化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2005年实行的农机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逐步发展起来。
农村劳动力不足,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原因,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来,东港市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外出做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业生产必须用机械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经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相对集中,农民用机械化的积极性非常高,近几年来,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升温。
以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鼓励农民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自筹资金购置农业机械,提高本地农业机械化程度。2005年东港79台插秧机,水稻机收割面积6万亩,机插秧面积8万亩,均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2005年以来农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2016年东港拖拉机14496台,其中大中型2195台,小型12301台,配套农具13000多台。收割机436台,插秧机3460台,水稻机收割面积提高到53.1万亩,机插秧面积提高到53.6万亩,机插秧和机收割面积均达到99%。农机的保有量增大有效的提高了本地农业机械化程度。
在提高装备水平基础上推广农机技术,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证。近几年,东港引进推广新的插秧、收@、植保、烘干、整地等全套技术和设备。技术先进,适合东港水稻生产需要,机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农民很快就能接受。农机设备的整体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3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上是科技的进步,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正是新型机械与新技术的完美融合。农业的现代化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新技术,并且将新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生活当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也必然要培养大批量的新型农民,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建议农机部门要定期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朋友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得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合,将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农民朋友们学有所获。因此,我们说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其次,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看,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手巧不如家什妙”从生产效率的角度也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农业生产中,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这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是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也突破了传统的人力、畜力所不能承受的农业生产规模,在农业生产规模上有了量的突破。同时在农业生产技艺上,也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保证农业技术专业性的同时,还可以大批量的完成农业生产任务,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
从我国的实践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机化解放了劳动力,将我国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二是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减轻了人们劳动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单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效率低的局面。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机械化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了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因此,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最后,从加快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角度看,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三农”工作的一部分,新时期各部门也是越来越重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脚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建立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就要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这样才有利于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农机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非凡,不仅仅是解决了人力、畜力所不能及的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生产技艺,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农业发展结构,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篇4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篇5
1现代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种植技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人力耕作方式被机械所取代,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对种植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机械化起步晚,在现代农业种植中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在机械设备使用中生产人员对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成本较高[1]。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渐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始广泛引用自动灌溉设施等,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从长远来看,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阻碍。农业种植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借鉴多年来的农业种植经验,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采取的一种种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要改善农业生产状态,提高农业紧急效益,就要和农业机械化相互结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2]。在农业种植技术的实际使用中,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辅助,同样农业机械的使用,也需要农业种植技术作为其技术支撑,共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影响
2.1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通过利用机械设备,使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利用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种植,机械化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规模小,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技术并不重视,不仅增加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现代农业机械化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结合地区差异,根据地形环境,气候差异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机械设备,例如华北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较大,在农业生产中就可以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只能使用小型机械设备,不适合集中生产[3]。
2.2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已经更加重视对设备的使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集中生产,例如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中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种植,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实现了从体力劳动到机械劳动的转变,减少人力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实际生产中,还要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地区差异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及改进农业政策,增加设备使用范围,为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提供使用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4]。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保养及维修知识等,切实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水平。
2.3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对生产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使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还要提高生产人员机械设备的使用意识,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与生产技术。从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种植中年轻人较少,农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落后,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专业人才,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篇6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2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的作用
2.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2.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4]。
2.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一股机电一体化的浪潮。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奠定了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数控机床的出现则给机械工业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赋予了机电一体化更大的潜力。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激光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模糊技术等技术的发展,都让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与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分为2类,即整机与基础元件。前者包括数控机床、智能化仪表仪器、CAD/CAM系统等;后者包括传感器、模糊控制器和电力电子器件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带来了强劲动力,应该特别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现代化中的应用特点
1.1 提升了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机械正在融合越来越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优化了农业机械的结构,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还使得农业机械的用途不断增加,利用率大幅上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增加农业机械功能的基础上,使得其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与其他各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生产相呼应。
1.2 增加了农业机械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不是一个单项技术,是一系列技术的有机综合体,其囊括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传感测控与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与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这一系列技术赋予了农业机械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机械功能多、质量高、可靠性强于耗能少的发展趋势。
1.3 提高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水平与自动化水平,作业的规范性与精确性得到提升。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产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4 农业生产过程的人性化
电子监控与报警、故障诊断与自我防护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运用,能够充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机械故障。在数字化和程控技术的帮助下,农业机械人体学设计更加合理,操作也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同时,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其维护更加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2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运用中的实际情况
2.1 在国外的运用情况
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运用成熟。其农业机械设计有4大特点,即作业速度的提升、作业宽幅的提高、农机功率的增大和操作更加人性化。现在部分农机制造巨头正试图将一些尖端技术整合到农业机械上去,从而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增加其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尖端技术有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信息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批量处理技术等。农用激光平地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通过激光调平传感微机处理技术,能够获得高度平整的田地。约翰·迪尔公司将精密作业系统安装到水稻联合收割机中,对水稻的收获进行实时监控、计算与评估,能够快速获得产量、谷物湿度等信息;其内置的定位系统与示差定位能够帮助农场主获得位置信息,从而能够对机械实施有效调配。
2.2 在国内的运用情况
由于诸多原因,农机现代化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滞后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机械工业、信息化产业等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在微电子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上的突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这也让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加娴熟地运用到农业机械中来。同时,应该充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农业技术大国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现代化道路。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上取得一系列进展,施肥播种机、拖拉机和谷物干燥机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应该正视这一问题。
3 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农业机械的光机电一体化
在融合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会充分整合与优化农业机械的组成,获得最佳的工作机制,从传感系统、动力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3.2 农业机械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整合
柔性化即自律分配系统化,建立起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为总体服务的系统,能够充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子系统出现故障对于整体工作影响不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让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不断提升,在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双向联系加强,智能化整合力度不断上升。
3.3 农业机械的微型机电化与信息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纳米技术和蚀刻技术的发展,机械元件的小型化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为其微型机电化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将一些列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元件等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律元件。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处理外界最新技术信息,获得最佳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卢昕,林甦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132-133.
篇8
关键字: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发展历程 支撑作用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8-01-01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将农业的发展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也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目前已经逐步构建出一个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框架体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并已经步入农业机械化中级发展阶段。
回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建国之前的二十世纪初期,我们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并提出了引进、改良、制作和推广西方农业机械工具的思路。例如1920年我国有人已经研制出依靠人力或者畜力提拔井水的新型水车,这是我国早期比较典型的农业机械化的产品。虽然,此后还有较多类似的发明或改革,但是这一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主要依赖于对国外农业机器机具的引进或改良,并且没有在其推广与使用上取得成果,因此也就谈不上是“农业机械化”。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的中国刚刚从战乱阴影中走出来,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完成了任务,全国上下将重点产业聚焦在农村和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上,因此政策上就促进了“对旧式农具的增补”和“对新式农具的推广”。历史资料记载,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著名的论断,该理念对我国当时的农业机械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自党的以来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这一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在农村实行了,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将土地的经营规模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农业机械化进程。但是由于国家的及时推进,于1982年提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构想,并于1984年准许农民私人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为农村农业的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事业投资和经营的主体,农业机械化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保护引导下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我国于2004年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战略,并制定国家到21世纪中叶前的农业机械化规划,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合理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具有支撑作用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一贯重视和支持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尤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推进农业的机械化进程,有利于对现代农业形成有力的支撑,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有益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对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我们党在十七大中做了明确的指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将此作为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战略目标。
纵观中国农业漫长而稳定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中国在加强农村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和水平。
(一)农业机械化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快速转变。
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它要求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和研究上,不断地在农业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取得成就和突破,进而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农业机械化大大推动了现代农业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开发以及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工业化的发展,为农业的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以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今,我国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的产业化和设施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机的设施化配置,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一系列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二)农业机械化使现代农业的装备条件发生重要改变。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装备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来源于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因而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的装备条件,意指农业机械装备,同时还可以涵盖农业机械装备的制造、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配套设施建设等各个相关的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机械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等领域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对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起到推进作用。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升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重要因素,对现代农业的装备条件起到重要的改变。
(三)农业机械化使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和应用。
科学技术体制创新的滞后性是导致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主要原因,同时给科学技术创新带来了动力不足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业自身内部就严重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缺乏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科技创新主体,根本无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化是推广农业科技的最佳载体,而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技术转化和应用机制则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需要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以适应现代农业的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等特点。
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农机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农机化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高低。现代农业通过机械化,大大提高生产率和商品率,而农业机械则以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大功率、高速度、高质量进行高效率的生产作业,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孟祥宝;刘海峰;谢秋波;潘明;农业机械质量检验监督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11年04期
2.蒋志强;张春梅;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年03期
4.张蓝水;农业机械化: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方法——关于《矛盾论》所述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装备;2011年06期
5.王兆仓;李凤伟;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4期
6.宋骥;加快农业机械化 助推眉山现代农业跨越发展[J];四川农机;2011年03期
7.夏春艳;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8.雒庆生;贺玢;王宝济;刘清水;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机化;2011年04期
9.王刚;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趋势 现状 要求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而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先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也是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科学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粮食增产、企业增收为核心,认真落实集团及农场各项农机管理条例,立足大种植,发展大农机,促进全程机械化、全场机械化,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机生产现状
目前,八五三农场全场6个管理区,52个作业站,耕地面积6.8万公顷,农场现有4个标准化农机装备服务中心,拥有各类农用拖拉机、收获机2071台,配套农具3256余台件,田间标准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农具场标准化建设和农机标准化检修率达100%,农机总动力25.51万千瓦。农场农机部门在全场普及、推广、应用大中型农机具,对农田标准化作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机械先进化程度走在了垦区前列。
三、农机发展规划
1、农机装备更新规划
(1)拟投资1200万元,在第二管理区建设标准农机装备园一座;拟投资1800万元,在第一管理区建设具有农机人员培训功能的标准化农机装备园一座。继续完善第三、四、六管理区现代化农机装备中心设施建设。
(2)拟投资500万元补贴资金购置进口旱田精密播种机10台,购置卫星导航15台。100%的旱田作物使用精密播种机播种,100%旱田卫星导航耕整地及播种作业,选配大型拖拉机旱田整地配套农具20台套,购置大豆、玉米配套中耕施肥机10台。
(3)拟配套水田筑埂机,加快老稻田改造,水田筑埂机械化程度达到85%。
2、基层农机管理规划
(1)抓好农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年度农机工作要点,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措施,坚决取缔无证驾车、黑车非驾现象,安全教育签字率达100%。
(2)抓好农机标准化常态化管理。抓好机务区标准化环境建设,机具停放有序、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做好机务区的安全管护工作,防火、防盗。
(3)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应用工作。
(4)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加强田查路检工作,清理黑车非驾,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加强基层农机管理内业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档卡资料,及时做好各类活动、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的记录和机车台帐的登记工作,做到数据翔实、准确可靠。
(6)继续抓好农机队伍建设,抓好各类农机培训工作。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做好驾驶员的考前培训和上岗培训工作。
3、制定标准化管理
(1)制订《农机具保养标准化操作规程》,认真贯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抓好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经过保养的机具都要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检修后机械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参加作业。
(2)健全奖励机制,认真落实奖励罚劣,树立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差有处罚。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给予处理。驾驶员实行定额管理,任务到班组,责任到人,作业有定额,质量有标准;搞好单车核算,做到任务有要求,消耗有定额,质量有检查,成本有核算。
(3)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机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技术、业务考核制度。驾驶员每年进行一次技术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任职、评级及各类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四、未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坚定不移地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总局、分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监理执法、农机培训教育、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四大职能,把关系理顺,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2、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思路,加快高科技含量机械的发展步伐。
(1)推动农机装备机构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转变,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
(2)由单项作业机械向复式作业机械转变;
(3)由传统型装备向高新技术装备转变;
3、坚定不移地搞好机械化服务。
(1)面向农民增收。重点做好保持劳动力稳定转移和在农机化领域内扩展就业空间,突出做好为务工农民家庭提供机械化服务,为工业化、城镇化解放、提供劳动力。
篇10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
建国以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发生改变,从最初的铁犁牛耕发展到各种农业机械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都大幅度提升,比如小麦跨区机械化的突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除了经济交流,其他各方面的交流也相继展开,这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农业机械化从粮食作物逐步拓展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说明了我国农业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虽说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英国等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每公顷耕地上使用的拖拉机以及收割机的数量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生产规模有待提高
第一,我国部分农业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形不够平坦,不适宜大型机械的大规模运作。第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经济,土地被分割为小块的承包地,即使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的使用权仍分属多人。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推广。
2.2农民知识水平有限
在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多数都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知识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方式、不能准确认识到机械化的必要性。农民身在生产一线,对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耕作方式等都具有相当的了解,如果具有丰富知识的农民,则更容易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使用先进的机械,改善耕作条件。
2.3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结构复杂,东部为平原,而西部广大地区则广泛分布着高原山地。地形的限制,导致了西部广大地区不能开展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也给农业机械的普及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东部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农民可以支付农业机械的费用。而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不容易承担大量机械高昂的费用,也是中西部地区的机械使用率低于东部的一个原因。
3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3.1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推广
相比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高产量、高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等一系列优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就是生态农业,而实现生态农业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从播种、施肥、除草、驱虫、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化肥的吸收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发生的次数,降低了农药对水源、空气污染的程度,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而且实现了对环境的最小化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了产业结构。
3.2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在使用少量劳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大面积种植。通过对各种机械的操作,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纳入到农业机械化的体系中,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创造出远高于传统农业时期的产值。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出的农作物,产量高、质量好,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日益增高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其良好的销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购买力得以增强,进而拉动内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农业机械化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朝着工业化的目标奋斗,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由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实现工业化社会,但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使他们能够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身于工业生产中,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其次,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开展,农民获得更多收入,拉动内需,为工业化进行资金积累,从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3.4农业机械化可以避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 上一篇: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业机械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