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价格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供水价格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供水价格,保障供水、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城市供水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城市供水价格行为。
第三条城市供水价格是指城市供水企业通过一定的工程设施,将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城市的标准后供给用户使用的商品水价格。
污水处理费计入城市供水价格,按城市供水范围,根据用户使用量计量征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城市供水价格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助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
第五要城市供水价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定价,具体定价权限按价格分工管理目录执行。
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公告制度。
第二章水价分类与构成
第六条城市供水实行分类水价。根据使用性质可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行政事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特种用水等五类。各类水价之间的比价关系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成本和费用按国家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核定。
(一)城市供水成本是指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水费、电费、原材料费、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直接工资、水质检测和监测费以及其他应计入供水成本的直接费用。
(二)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税金是指供水企业应交纳的税金。
(四)城市供水价格中的利润,按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第八条输水、配水等环节中的水损可合理计入成本。
第九条污水处理成本按管理体制单独核算。
第三章水价的制定
第十条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
第十一条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具体的利润水平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征求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根据其不同的资金来源确定。
(一)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6%。
(二)主要靠企业投资的,包括利用贷款、引用外资、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筹资建设供水设施的供水价格,还贷期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12%。
还贷期结束后,供水价格应按本条规定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应逐步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或阶梯式计量水价。
容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固定资产成本。计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运营成本。
两部制水价计算公式如下:
(一)两部制水价=容量水价+计量水价;
(二)容量水价=容量基价+每户容量基数;
年固定资产折旧额+年固定资产投资利息
(三)容量基价=────────────────────;
年制水能力
(四)居民生活用水容量水价基数=每户平均人口×每人每月计划平均消费量;
(五)非居民生活用水容量水价基数为:前一年或前三年的平均用水量,新用水单位按审定后的用水量计算;
(六)计量水价=计量基价×实际用水量;
成本+费用+税金+利润-(年固定资产折旧额+年固定资产投资利息)
(七)计量基价=───────────────────────────────。
年实际售水量
第十三条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可根据条件先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
阶梯式计量水价可分为三级,级差为1∶1.5∶2。
阶梯式计量水价计算公式如下:
(一)阶梯式计量水价=第一级水价×第一级水量基数+第二级水价×第二级水量基数+第三级水价×第三级水量基数;
(二)居民生活用水计量水价第一级水量基数=每户平均人口×每人每月计划平均消费量;
具体比价关系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的第一级水量基数,根据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则制定;第二级水量基数,根据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原则制定;第三级水量基数,根据按市场价格满足特殊需要的原则制定。具体各级水量基数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以旅游业为主或季节性消费特点明显的地区可实行季节性水价。
第十六条城市非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两部制水价时,应与国务院及其所属职能部门的实行计划用水超计划加价的有关规定相衔接。
第十七条污水处理费的标准根据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和建设费用核定。
第十八条供水企业在未接管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等单位的供水职责之前,应对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等临时供水单位实行趸售价格。趸售价格在不改变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前提下由供水企业与临时供水单位协商议定,报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双方对临时供水价格有争议的,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协调。
第四章水价申报与审批
第十九条符合以下条件的供水企业可以提出调价申请:
(一)按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价格不足以补偿简单再生产的。
(二)政府给予补贴后仍有亏损的。
(三)合理补偿扩大再生产投资的。
第二十条城市供水企业需要调整供水价格时,应向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调价申报文件应抄送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意见函告同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以供同级价格主管部门统筹考虑。
第二十一条城市供水价格的调整,由供水企业所在的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所在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价格和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必要时,上一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对城市供水价格实行监审。监审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城市价格主管部门接到调整城市供水价格的申报后,开听证会,邀请人大、政协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各界用户代表参加。听证会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另行下达。
第二十三条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方案实施前,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四条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应按以下原则审批:
(一)有利于供水事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二)有利于节约用水。
(三)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理顺城市供水价格应分步实施。第一次制定两部制水价时,容量水价不得超过居民每月负担平均水价的三分之一。
(四)有利于规范供水价格,健全供水企业成本约束机制。
第二十五条对城市供水中涉及用户特别是带有垄断性质的供水设施建设、维护、服务等主要项目(如用户管网配套、增容、维修、计量器具安装),劳务及重要原材料、设施等价格标准,应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五章水价执行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城市中有水厂独立经营或管网独立经营的,允许不同供水企业执行不同上网水价,但对同类用户,必须执行同一价格。
第二十七条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
第二十八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各类量水、测水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加强供水计量监测,完善供水计量监测设施。
第二十九条混和用水应分表计量,未分表计量的从高适用水价。
第三十条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按月交纳水费。接到水费通知单15日内仍不交纳水费的,按应交纳水费额每日加收5‰的滞纳金。没有正当理由或特殊原因连续两个月不交水费的,供水企业可按照《城市供水条例》规定暂停供水。
第三十一条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水压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因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给用户造成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的,用户有权到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消协或司法部门投诉,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城市供水条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用户应根据所在城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在交纳水费的同时,交纳污水处理费。
篇2
关键词:水价调整节约用水 供水企业 改革 管理
Abstract: water price adjustment purpose is not to increase the income, but promote to save water. Water price adjustment to the service qua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o further strengthen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to the restructuring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 the service to improve water user satisfaction, to enhance the social reform of water price level of agreement.
Keywords: water price adjustment to save water supply enterprise refor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214.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当前城市水价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在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缓慢。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和和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当前城市水价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各地水价改革进程快慢不一、总体缓慢。二是水资源费征收的范围小、标准低。三是城市供水价格调整还没有到位,价格总水平较低。四是水价结构不尽合理,各种用水价格的差价较小。不同用水行业、不同用水量的消费群体的用水差价还不突出,价格差异对节约用水和限制高耗水产业的调节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五是污水处理费的开征时间较短,标准较低。六是水费的实收率低,征收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七是水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缓慢,特别是城市供水行业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滞后。
造成这种严峻局面的原因很多,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所存的某些不合理方面是其中重要原因。这些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
(1)水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基于水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及水资源的稀缺性,应当有偿使用水资源,并以价格形式反应在水价构成中。在我国当前城市水价(费)体系中,城市水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完全没有或只是象征性地得到了反映。
(2)过分强调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公益、福利性,设施的运行成本未能在城市水价中得到正确反映。
(3)与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相对应的外部成本没有在现行水价(费)体系中得到正确反映。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收费制度。
由于水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的各项成本没有在城市水价中得到正确反映,造成了相关效益的不合理分配和转移。也就是说,在我国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下,由于水价体系不完善、收费标准过低,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合理地从城市水利、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部门转移到了用水单位和个人。这导致人们在用水过程中忽略了水资源的宝贵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使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正常运行经费难以保证,新建改建项目筹资困难。因此,完善和理顺城市现行水价(费)体系,实现城市水价的合理定价,对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城市水价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各地对水价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
要充分认识水价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充分认识水价改革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关系,充分认识水价改革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水价改革与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二)明确当前水价改革的重点任务
水价改革要明确阶段性的总体目标。要按照国家有关水价改革精神,加大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步伐,制定切实可行的调价计划,逐步将供水价格调整到位,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到2010年各地综合水价总水平控制目标及制定分阶段分项目调节实施计划的目标调控机制。适度提高取用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资源费标准,拉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费的比价。大幅度提高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城市供水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自备取水的水资源费标准要按照高于自来水价格的原则来确定。逐步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到十一五末期,对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补偿供水成本的水平,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实现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合理计价,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逐步实行计量收费。建立供水成本及相关资料的定期报告制度,对影响成本的重点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供水企业每年向物价和水务主管部门上报影响水价变动的主要因素,经政府委托的中介机构审查后作为下一次水价调整的依据。将城市供水成本监审作为调整水价的必备制度。实行供水企业成本预审制度。物价部门通过对供水企业成本定期进行全方位稽核审查,实现价格调控的“关口前移”。严格区分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与非主营业务成本。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调价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
价格调整的幅度要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和相关改革的推进程度,避免引起社会震荡和不满情绪。要注意充分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承受能力的关系,确定科学合理的水价调整周期。对自来水运营成本构成中需外购的物质(如原水费和电费),其价格波动对自来水运营成本的影响很大,在今后的水价中可采取联动政策,即水价随原水价格、电价调整而进行相应波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推行枯水期水价政策。
(四)加快制定落实水价改革的配套措施
运用价格政策促进“一表一户、水表出户”改造工作。当前,要促进科学计价方式的改革,有计量且计量准确,按用水户的实际用水量缴费。在调整或制定城市供水价格时,不仅要考虑供水价格的调整,同时要将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更新、改造,实现抄表收费到户的比例,推行阶梯式水价的可能等作为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 科学制定各类用水定额和非居民用水计划。为促进城市供水计价方式的改革,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各类用水定额。要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实施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高档洗浴、洗车、纯净水生产等特殊行业的用水价格提高收费标准,限制用水,促进节约用水;对水资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项目,要通过拉开差价促进高耗水产业结构调整。为此,要抓紧制定供水企业的行业定额、各类用水定额。
三、充分认识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意义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促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城市供水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化的过程。水价改革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城市供水价格。截至2001年底,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已由1988年的每吨0.14元调整到每吨1.27元,年均涨幅18.5%,水价偏低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多数城市供水价格已基本达到保本水平。二是建立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其中,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广东、四川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规定所有城市开征污水处理费。三是制定相关规章依法推进水价改革。国家计委、建设部制定颁布了《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了水价构成,确立了阶梯式计量水价等科学的计价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14个城市进行了水价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水价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但从目前情况看,城市供水价格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供水价格方面,一是部分地区水价仍然偏低。近年来各地虽加大了调整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价格水平仍然偏低,用户感受不到水资源的紧缺,用水量远远大于实际需要量。二是水价计价方式需要改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不区分用水量的计价方式,有的地区还实行按月包费制或规定用户月用水底数等事实上鼓励用水的政策。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北方地区,没有考虑丰枯期的水量差别而实施季节性水价来缓解供需矛盾。三是水价构成不合理。此外,各地附加在供水价格上的附加费、基金、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较多,个别地方还存在乱收费和搭车加价的现象。
在水资源方面,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降水量的不平衡,以及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北方个别城市由于严重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南方一些地区可利用水资源下降,结构性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确定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城市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各地区、各部门要认清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供水行业;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对策与办法
中图分类号: TK28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是否完善、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行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与电力、交通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巨大反差,严重制约了城市公共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造成供水基础设施资金大量投入的成因
为满足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需要,如我市需投资额3.5亿,建设设计供水规模40万m3/日,占地约6.0公顷的给水水厂,如果政府不投入,仅靠供水企业自筹解决无疑是天方夜谭;城市新区和开发区扩大,我市新城区服务面积最终将达到50平方公里,配套道路亟待敷设供水管道70.2公里,概算总投资8000余万元无有着落;供水管网长期超期服役,老化严重;新技术、新产品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并与供水管网配套应用;现行的水价政策使供水企业亏损加剧,负债率不断提高;水源污染加剧,保障水质成本增高;城市消防用水及消防设施维护费补贴不到位;政企不分,企业负担加重;供水行业立法滞后造成成本增加。
二、对供水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建议
1.将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纳入政府投资范围,一方面尽量争取国家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将城市供水管网建设纳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考虑,将供水工程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合理解决应急工程建设费用。如城市新区和开发区扩大配套铺设的供水管网、执行国家新的水质标准进行水厂净化工艺改造、增加新的检测项目、扩建检测站、增添检测仪器设备等投资,列入地方投资计划,发挥地区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分重点地实施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为供水事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2.争取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按照全国其他城市的作法,地方政府是供水企业所有者,也可以说是唯一股东,是出资人和投资人。而供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给予了供水大力支持,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2011年政府投入就增加了3000万元。下一步,在水价调整及相关政策扶持上,自来水公司还将积极争取。
3.靠企业自筹。这个方面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企业折旧来实现。我公司每年的折旧费大约在656万元,近几年来,这些资金约80%都用于供水管网的发展和改造上,其余的20%用于制水厂设备更新改造。今后随着企业资产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好转,投入这方面的资金可能更多一些。
4.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例如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加快发展区域供水等。过去在大多数城市,政府几乎是供水工程的唯一投资者,乡镇供水中政府投资比例较大。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不能满足供水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供水行业投资的限制,支持各类资本投入供水行业。国家计委《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近期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税收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城市供水水厂建设、经营属于鼓励外商投入的领域。中国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目前,跨国公司已在沈阳、天津、中山、成都、重庆、郑州、南昌等近20个城市投资建立了自来水厂。随着供水行业政企分开和水价调整,供水工程投资多元化成为必然。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将进入供水行业。
5.建立价格调整与补贴机制 。 物价主管部门要切实关注供水行业的困难,重申原国家计委、建设部[1998]1810号《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提出的“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和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为净资产8—10%,逐步解决水价低的问题,确保水价调整及时到位;并建议在我市制定一套可行的价格调整与政府适当补贴相结合的价格管理机制,若水价不能够及时调整到位,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及时给予补贴,以缓解由此带来的政策性亏损,指导供水行业向良性循环发展。
6.在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征收中,核入公共供水设施建设资金,并按合理的比例支付,以体现公用事业的社会效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属于政府的非税收入,专项用于城市道路、桥涵、供气、供热、给排水、路灯照明、环卫设施、园林绿化、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总公司可按上缴市财政规费额的30%部分,从附加费、加价水费、水资源费、城市配套费中列支补助;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水部分)按建筑面积参照供水行业其它水司标准收取一定费用,用于供水管网的改造与维护。
7.对消防用水及设施维护等公益事业,实行财政补贴。
8.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对学校、困难企业、困难居民等实行优惠水价,优惠部分由地方政府补贴。
9.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供水企业属公用事业,水价倒挂,又肩负着社会服务性任务,是否调低供水企业增值税率。供水企业代政府收取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建议免征代收项目的税费。供水企业占地主要是水厂,建议免征水厂土地使用税。
参考文献:[1] 刘松深.《我国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4
节约用水数学小论文论文关键词:节约用水 关爱水 珍惜水 永恒主题
论文摘要: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是一个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黄河水资源是主要的可供淡水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实施,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状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全面加强节水管理,有效治理水污染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加强城市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和水污染防治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地实施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已成为东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201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分别是“卫生用水”和“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看着这样的主题,我们不禁想起那句警世名言: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在此,笔者结合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现状,呼吁人们从自身做起,珍惜水、关爱水、重视水、节约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促进事业发展、生活提高、环境改善。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主题,是永恒的主题。
一、水是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世界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水的供应相适应,不能无限制地采水用水,不能超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水污染的加剧,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二、节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节水机制不够理顺、理论不够清晰、指导思想不明确。要针对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具体情况,形成建设节水防污型强市的理论,科学地指导节水工作。
二是节水目标不够明确。节水目标要定在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的范围内,应以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为基础,与开源相协调,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是工作重点不够突出。从水的需求来看,生活和生产用水都在抓节水,但目前重点不够突出。生产用水应以行业万元生产总值用水定额为纲,逐步与国际接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生活,尤其是城市生活用水应向国际节水型国家看齐;生态用水也应该节水,主要是系统规划,狠抓用水后的生态系统改善效益。
四是管理体制不够有力。节水应该是地域、流域和行业提高用水总效率的统一体,应该有权威机构在统一的法规和政策指导下,互相配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优化配置,才能实现用水总效率的科学提高。
总之,节水工作最主要的是解决机制问题。没有好的机制,节水工作只是口号,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在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机制的约束下与广大用水户的积极自觉行动相结合,才可能全面开创节水工作的新局面。
三、节水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节水是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生态平衡的先决条件。通过节水工作的良好运行,进一步处理好人和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节水用水应在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利用上做文章。效率的含义是降低单位实物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效益是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价值量,可持续是水资源利用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一是水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二是资源配置的高效益,构建节水型经济。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三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四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优先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实现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四、发挥节水潜力促进节水工作高效运行
目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用水效率较低,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节水效益低下的实际和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从源头上查找症结,做好节水工作潜力很大。
(一)用水效率较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的是粗放性利用资源的模式。在用水方面,普遍存在用水浪费和利用效率不高的弊端。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6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的8倍。具体到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的情况是:农业用水绝大部分为农田灌溉用水,主要由各类水利工程供水,形成分布于全国的大、中、小型灌区。农业灌区用水利用率只有40%左右,部分地区灌溉单位用水量偏高,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而发达国家农业用水利用率可达70%~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55%(含乡镇工业),而发达国家则为75%~85%,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3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城镇生活用水一是供水跑、冒、滴、漏现象相当严重,城市供水漏失率为9%以上;有的城市供水漏失率高达12%以上;因此,节水潜力巨大。
(二)治理水污染。污水处理回用是节水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设,提高污水的重复利用率,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回用量将进一步增大。
(三)利用微咸水和海水替代一部分淡水是沿海地区节约淡水的一条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淡水资源供应紧张,海水淡化、直接利用海水替代冲厕、冷却水等利用海水事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节水措施
(一)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形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建立健全节水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多形式、多层次组织社会公众参与节水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树立节水光荣的社会风尚。节水工作要与需水和开源相配合,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共同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节水型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系,达到区域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建设重大项目都必须考虑水资源条件,要附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专项规划或论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在缺水地区要妥善布局城镇建设,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和农作物的发展,严禁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确保全民节水意识的提高。
(二)健全节水法规体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规。制定明确的有利于节水事业和节水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同时节水主管部门也应与有关部门会商,制定一些有利于促进节水发展的优惠规定,强化节水治污措施,鼓励废水利用,促进节水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节水工作的领导
应当切实节水工作的领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民节水。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节水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职能,明确措施和责任人,定期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推动各部门、各行业的节水工作。应重点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进行监督和考核,将节水措施落在实处。
(四)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计划用水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供水部门,根据水资源统一规划和水的供求计划,编制供水计划,报同级计划主管部门批准,下达执行。实行区域和流域总量控制、定额供水。
(五)合理提高供水价格促进节水
篇5
滁州市城西水库管理处隶属滁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是负责城西水库的工程管理、洪水调度、水利工程供水等运行管理工作。城西水库于1958年12月动工兴建,1965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库来水面积168平方公里,总库容85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400万立方米。水库原设计功能是防洪保安、农业供水、水产养殖等。随着滁州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水库的主要功能已转变为防洪保安、城市供水、水力蓄能发电。由于水库地理位置特殊在滁城上游,紧邻城区,因此其安全运行、城市供水的重要性愈显突出。滁州市城西水库管理处原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06年水管体制改革后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水管体制改革前水费收入是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水管体制改革后市财政局和水利局对我单位实行水费收入的指标管理,并把水费收入与财政拨款挂钩。目前主要供水服务对象是滁州市自来水公司和部分厂矿以及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年供水量近3000万立方米,水费及蓄能电站占用库容应承担的费用均能及时收取到位。
二、具体做法
我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把水费收缴工作与水库防汛抗旱工作看作同等重要。非农业水费收取的做法:一是积极主动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较好的水费征收环境。在水费征收过程中,我们经常对用水户进行《水法》及水法规的宣传,特别注意对用水户的领导以及具体经办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说明,使他们逐步认识到水是商品,要有偿使用,同时水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要节约用水,按计量交纳水费是法律的规定。经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宣传,使大部分用水户对水费征收有了一个正确认识,水费征收关系也逐步理顺。二是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及时做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调整和核定工作。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是决定水费收入的主要因素,目前的原水价格由政府定价,日常工作中认真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做好供水价格的测算基础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供水价格测算依据。同时关注国家、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宏观政策,及时把国家、省的有关政策和水价格的测算情况向物价部门和政府汇报,争取政策的支持,及时进行供水价格调整。近几次的价格调整都是在省出台价格调整政策后经市政府批准后调整的。二五年五月份省里《关于调整水利工程供水及城镇生活用水价格的通知》下达后,市局领导第一时间即向市政府汇报省文件精神和水价测算情况,经市政府同意市物价部门核准,从当年七月起执行新的供水价格。三是做好供水计量工作。供水计量是水费收取的关键。用水户对安装供水计量设备大都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要求用水户安装流量计,按计量收费难度大。过去水费收取一直是由单位与用水户根据用水户的财务状况协商解决,用水损耗也由水利部门承担,水费的收取比例也较低。为此,我们高度重视供水计量工作,多次到用水单位进行谈判、协调,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一一解决。在谈判、协调时既注意法规、政策的宣传,又注意尊重历史和现实情况,对不同单位采取不同解决方式。对个别单位我们还花钱为其安装流量计,并计量收费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按计量收费比例。在计量安装过程中,请计量管理部门全程监管,并委托有资质的计量检测单位对流量计进行现场核验,保证计量的合法、公正、可靠。同时对供水计量进行适时监控,及时掌握供水情况,对计量出现的异常及时分析处理。到2004年4月城西水库主要用户全部安装了流量计,同时实现远征监控,并按计量和协议约定及时收取水费。计量安装后水费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四是抓好供水协议的签订执行工作。供水协议是明确供需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我单位根据有关法规和文件精神,和用水户签订了供水协议书,协议书约定了供水方式、水量核定方式、水费结算方式、水费结算时间,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目前,我单位水费收缴都是根据和用水户签订的供水协议来收取的,确保水费按供水协议要求足额收缴。五是组建专门水费收取队伍。抓好水费的征收是城西水库工作正常运行运转的经济基础,也是城西水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此管理处专门成立了由水政大队人员组成的负责水费征收小组,对水费征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征收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责任到人,各尽其责;较好地完成了水规费的征收工作。六是规范蓄能电站承担水库运行费用的收取。蓄能电站是利用水库的循环水进行发电。由于市政府把城西水库部分库容作为资本入股蓄能电站,水费无法收取。我们根据安徽省电力公司和滁州市人民政府达成的关于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的协议的精神,要求蓄能电站承担城西水库的运行费用,在电站建设过程中进行多次商谈,最终达成蓄能电站按占用城西水库库容的比例承担城西水库的年运行费用的共识,双方并签订了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蓄能电站运营过程中,我们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双方建立起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蓄能电站能根据协议按季度支付运行费用,没有拖欠费用现象发生。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城西水库在水费征管工作中总体比较顺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个别用水户依法缴纳水费的意识不高,同时,由于历史等一些原因,部分用水户至今没有按计量额百分之百交纳水费。另外由于城市自来水供水无法区分工业和生活用水,所以原水价格只能综合计价。
篇6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兄弟水司进行交流。“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供水企业的重点和难点工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我们xx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供水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城市。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结合xx市区特点和供水现状,2002年xx市区开始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迄今为止已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约16000户。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但愿我们的这些做法能够对各兄弟水司今后的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有所裨益,也相信能够从各兄弟水司那里学到更多好的经验。
下面我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及总结出来的问题:
一、以“一户一表”改造为抓点,实现节水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时,原有的抄收方式已不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和用户服务需求,而且给供水公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确保水表计量公开、透明,使居民明明白白消费,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998年9月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并对居民用户实施阶梯水价做准备”,这就决定了“一户一表、水表出户、集中表井”已成为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02年,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运政办发[2002]79号文件专门印发了《xx市区供水支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组。决定用一年半的时间对市区严重老化的居民巷道支管进行“地毯式”改造,以彻底改变多年来市区供水不正常的状况。目前,xx市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已实施,对已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的居民用户,实行阶梯式水价, 第一步实施方案为: (一)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对已实施“一户一表”改造且具备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条件的居民用户,各级水量及对应用水价格如下:一级水量:2.5立方米/人·月及以下,2.3元/立方米; 二级水量:2.5~4立方米/人·月,3.45元/立方米;三级水量:4立方米/人·月及以上,4.6元/立方米。(二)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行政事业性用水3.5元/
立方米,工业用水和经营服务业用水3.9元/立方米,特种用水30元/立方米。 第二步实施方案:(一)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按照(晋价商字【2005】388号)文件执行。即:对已实施“一户一表”改造,且具备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条件的居民用户,各级水量及对应用水价格为: 一级水量:2.5立方米/人·月及以下,2.8元/立方米; 二级水量:2.5~4立方米/人·月,4.2元/立方米;三级水量:4立方米/人·月及以上,5.6元/立方米。对没有进行改造且不具备实施阶梯式水价的居民用户,其用水价格为2.4元/立方米,所以,实施“一户一表”改造不仅可以给供水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有效利用日益紧缺的水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
二、 以“一户一表”改造为基点,促进管理效益
“一户一表”改造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程,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为民工程。该工程主要为独院居民户、单位户和楼房户,其中楼房户占比例较小。新建楼房可通过建设部出台有关规定或设计规范,设计给水管廊或水表外装的建筑构造来解决。院落的改造也可以因地制宜,方法多样,按照方便抄收、减少扰民的原则进行。工程的难点在于已建楼房 “一户一表”的改造。xx市已建楼房多为多层建筑(六层及以下住宅),绝大多是为单元总表,各户分表都安装于私人室内。牵涉到产权、住户配合、施工场地狭窄等问题,改造难度极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作了许多尝试,方案大致是在已建旧楼内部进行给水系统改造,将每户水表移出室外安装在住宅的公共部位,也就是集中表井。
三、以“一户一表”改造为支点,挑战工程难题
1、政府支持和用户配合问题。 “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是一项建设现代化城市,造福子孙后代的利民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改善我市供水条件,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多方动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首先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要从供水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改造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不仅要坚持从源头抓起,杜绝前边建后边改的情况,同时对改造工程要给予倾斜和扶持。其次作为供水企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一户一表”工程的重要意义,对促进城市发展、服务居民的重要作用,使该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促使用户积极配合,创造条件,使“一户一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2、资金问题。因改造投资需要用户按一定比例筹资,能否按标准及时到位 通过改造,老住宅区里的旧水表将换成国家强检的合格水表,尤其是通过移表出户的全面改造,将不少老城区居民原来使用的易锈蚀老化的铸铁、镀锌等管材换成新型环保、抗腐蚀的管材,解决了旧水管暗漏、堵塞等问题,杜绝了旧管材对自来水的二次污染。“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已经经过了从摸索到逐步趋于完善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如何在技术上求创新、成本上求节约上下功夫,力求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可见,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是政府为民办的好事、实事。通过一户一表改造,让广大居民喝上了“满意水”、“放心水”。
篇7
[关键词] 价格节约型建设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它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
1.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总理指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人均耕地平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又减少耕地面积近700万公顷。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总理指出:“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一是从历史纵向看,资源应用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率十分低下。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约型社会的路子。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的表现: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归纳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二是近几年我国资源需求增长过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三是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总之,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决定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外国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的进口资源,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安全等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4.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客观必然性。
二、进一步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随着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的不断加强,我国利用价格杠杆对促进资源节约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大量浪费现象的依然存在以及高能耗产业的过度发展,其透露出的基本市场信号则在于资源价格过于低廉;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无论在土地、水流、矿产、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未建立起真正全面反映稀缺程度以及与成本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以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而造成的浪费,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1.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运用价格杠杆,研究水价制定依据、分析水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价对水需求的抑制作用、分析水资源短缺地区因缺水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是价格管理部门和价格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科学的水价来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以满足三个主要方面的需求:一是优先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要求,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改善用水设施和生活环境,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二是重点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用水要求,保障国民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三是基本满足粮食生产对水的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水利保障;此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逐步增加生态环境用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人居环境。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目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节水型价格机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加快建立节水型价格机制,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首先要制定、完善、实施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将价格对节水的作用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颁布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标准,确定各项用水计划和定额,拉开各类用水的差价,对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三是要规范水价形成机制,从制度上促进节约用水;四是要科学制定水价改革规划,逐步提高各类用水价格,使各类用水价格都能真正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2)实施鼓励性价格政策,促进再生水的开发利用。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再生水的开发利用,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提高征收标准。到2003年底,全国除自治区外,其余30个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收费制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平均污水处理费标准为居民生活用水0.41元立方米,其他用水为0.58元立方米;全国污水处理收费率达70%左右,污水处理费总额达48.7亿元;全国共有250多个城市建有600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为147.99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42.4%。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污水处理率还很低,还必须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的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尽快提高污水处理率。其次要积极扶持再生水的开发利用。对再生水生产用电执行优惠电价、免征水资源费和公共事业附加费,对企事业单位回用的再生水免收污水处理费,对再生水与自来水保持显著的差价,引导和鼓励适用再生水的行业和用户使用再生水。再次,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再生水的税收政策,减低再生水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提高再生水的使用比率。
(3)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首先要建立与地下水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大幅度提高地下水资源费的收费标准,抑制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其次要将农业用水的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序列,改变农村和农业用水的传统习惯和制度,合理确定农业供水价格并实施计量收费,实施促进农村和农业节水的价格政策,从经济利益上推动农村和农业节水;其三是要对城市特殊行业实施价格抑制措施,如对纯净水生产、高档洗浴等行业用水确定较高的价格,以限制其发展、控制其用水量的增长;其四是在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同时,合理安排循环水价格,促使用水大户想方设法节水降耗;其五是要改变水价计费办法和结算方式,供销双方由按售水量计费结算改为按供水量计费结算,促使售水单位在自来水的产销环节加强成本约束,抑制跑冒滴漏;其六是要大力推广节水器具使用,完善居民用水计量收费,实施水表出户工程,为进一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奠定基础。
2.建立规范、透明的电价管理制度,引导合理和优化消费电能
电力是重要的垄断行业,按照深化电力价格改革的要求,必须改革和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强化成本约束,促进公平竞争。过去的电价改革虽然在规范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对促进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然是成本补充型的定价机制,不利于吸引对电网的投资,导致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销售电价结构不合理,交叉补贴普遍存在,不能充分体现公平负担原则;电价由政府管制和确定,没有充分考虑市场供求因素和资源稀缺程度,不能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全社会节约用电的制约作用。
进一步进行电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因人为的价格扭曲,给消费者提供错误的价格信号,造成粗放经营、资源浪费、保护落后的不良社会现象。
我国电价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在进一步改革电力体制的基础上,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近期目标是:在厂网分开的基础上,建立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应的上网电价机制;初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机制;实现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优化销售电价结构;具备条件的地区,在合理制定输配电价的基础上,实现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电量的用户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就目前来看,电价改革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厂网价格分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有一大批原来与电网实行统一核算的电厂从电网中分离出来,划归新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公司。这些电厂原来没有上网电价,实行独立核算后必须制定上网电价,厂网价格分离就是指对这些电厂核定临时结算价格。
(2)改革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上网电价实行两部制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按发电机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定比率确定,具体比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
(3)建立规范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目前我国没有单独核定输配电价,为了适应厂网分开的需要,加强对输配电企业的监管,并且为形成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奠定基础,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4)建立有利于公平负担的销售电价定价机制。销售电价改革方向是在给全部用户以自由选择供电商权利的基础上,价格由市场决定。竞争性电价形成的初期,销售电价仍需由政府管理。政府制定销售电价的原则是:坚持公平负担、有效调节电力需求、兼顾公共政策目标,并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机制。
(5)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电价管理体制。电价由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电价管理原则和各电力市场的容量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对终端用户的销售电价,在输配分开前,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在输配分开后,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但跨省的配电价格和销售电价需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批。
水、电都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必需品,水、电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进程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承受能力,以提高价格改革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良好风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每一个人都要增强节约意识,肩负起一份社会责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汇集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就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而言,还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方式;逐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大实施峰谷分时、丰枯和季节性电价力度,不断扩大执行范围;对高能耗行业中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实行较大的差别电价;研究制定建立煤电、煤热价格联动机制;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其他产品的比价关系;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等。
参考文献:
[1]黄兴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第6期
篇8
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保证供水安全,维护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供水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质量技监、国土资源、水利、经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城市供水事业发展,鼓励从事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供水质量。
第五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利用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与确保水质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利、城市规划、城市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 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八条 城市供水应当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
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境保护、水利、城市供水、城市规划、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城市供水水源地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依照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水源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集体组织有责任保护饮用水水源。
第三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和设施维护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实行谁投资、谁受益,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城市供水行业。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下同),应当按照城市供水规划实施。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应当同时安排排污管网和城市消防用水设施建设。
第十三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验收。组织验收的部门应当通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城市供水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扩大城市规模,应当按照城市供水规划,设置集中转输加压、城市供水管道、消火栓等配套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建筑,其高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水压标准的,建设单位应当设置转输加压站、蓄水池等二次城市供水设施,并由产权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城市供水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使用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第十六条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投资。
第十七条 用户自行建设的供水进户计量水表以外的供水输配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城市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其统一管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自建设施供水的管网系统,不得擅自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相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禁止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使用的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对水质、水压有特殊要求并自行采取措施加压的用户,必须设置中间水池间接加压。
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公共设施,从取水口至进户总水表(含进户总水表)由城市供水企业维护和管理;从进户总水表至用户的供水设施由所有者或者管理者负责维护和管理。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必须与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相衔接。在规定的城市供水输配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护范围内,
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开沟挖渠或者挖坑取土;
(三)打桩或者顶进作业;
(四)其他损坏城市供水设施或者危害城市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供水输配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上下或者两侧埋设其他地下管线的,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遵守管线工程规划和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涉及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向城市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影响城市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装、迁移或拆除公共供水设施。
工程建设确需改装、迁移或拆除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报经县级以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二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安装的计费水表,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统一管理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卸、启封;不得围压、堆占、掩埋。
第二十五条 城市消防用水设施实行专用,除火警用水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因特殊情况确需动用的,必须征得城市供水企业的同意,并报公安消防部门批准。
城市公共消火栓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安装和维修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第四章城市供水经营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定期检验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防止二次污染,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公共供水企业必须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城市供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公共供水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在供水输配管网上设立供水水压测压点,确保供水水压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供水水压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城市供水企业或者供水设施的所有者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确保供水设施正常、安全运行。
第二十九条 城市供水企业或者供水设施的所有者应当按照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不得擅自停止供水。
因供水工程施工或者供水设施检修等原因,确需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压的,应在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压前24小时通知用户,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无法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
连续超过24小时不能恢复正常供水的,城市供水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供水措施,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前款规定的通知用户方式应当采取直接书面通知或其他易于用户知晓的方式。
第三十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对影响抢修作业的设施或其他物件,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同时通知产权所有者,事后应当及时恢复原状、给予适当补偿。应当给予补偿
的,由城市供水企业与产权所有者依法协商解决。
第三十一条 供水企业应当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制,计量到户。
城市供水企业按用户计量水表的计量和水价标准收取水费。
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缴纳水费。逾期不缴纳的,供水企业可以催缴,并可按照合同约定对用户收取违约金。
第三十二条 城市供水按照用水性质和用途实行分类、分级计价,鼓励用户节约用水。
城市供水水价的确定和调整,按价格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城市供水企业不得自行确定和调整水价。城市供水水价管理办法,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城市供用水双方应当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四条 禁止城市用水用户有下列行为:
(一)盗用城市供水;
(二)擅自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转供公共供水;
(三)擅自改变用水性质和用途。
第三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使用的供水设备、供水管材、供水器具和水化学处理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国家尚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的,应当符合地方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备、供水管材、用水器具和水化学处理剂。
城市供水、质量技监、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供水设备、供水管材、用水器具和水化学处理剂的开发和使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和采用先进节水型工艺、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供水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按规定对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洗、消毒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抢修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20xx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有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国有企业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第三十八条 违反城市供水规划未经批准兴建供水工程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有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国有企业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可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有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国有企业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一)损坏供水设施或者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
(二)涉及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施工时,未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或者未按规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或者补救措施的;
(三)擅自改装、迁移、拆除公共供水设施或者虽经批准但未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
(四)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的;
(五)将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的。
有前款第(三)、(四)、(五)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盗用公共供水的,责令其改正,补交公共供水水费,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擅自转供公共供水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经批准擅自通过消防专用供水设施用水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阻挠或者干扰供水设施抢修工作的,责令其改正,可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合同约定缴纳水费的,责令其补缴所欠水费,并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有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项所列行为之一的和第二款行为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一条城市供水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相关名词解释:
(一)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城乡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二)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三)城市供水企业是指从事城市原水供水、公共供水(包括二次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企业。
第四十四条乡(镇)村供水、用水及其管理活动,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1月15日省人民政府的《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9号)同时废止。
供水保证率基本内容预期供水量在多年供水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出现的概率。供水保证率是评价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供水工程设计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百分率表示。供水工程的水源以地表水、地下水为主。当水源为地表水时,由于天然来水变化的随机性和蓄水工程调蓄能力的限制,供水工程在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份由于供水量的加大、可供水量的降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水量,从而未能满足用水户的需水要求,产生供水破坏现象。当水源为地下水时,由于地下水库的调节能力较强,水量变化不大,供水保证率相对较高。但随着地下水的超采,供水工程的正常供水量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供水保证率。由于地下水更新速度较慢,重新加大开采深度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一旦供水保证率降低,其供水破坏的程度将大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一般而言,地下水水质较好,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不易更新恢复,而地表水每年更新,但水质易受污染且水量变化较大。因此,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地下水为备用水源是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的基本策略。
篇9
一、充分认识海水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省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28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属资源性缺水,且为极度缺水。按照*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预测,2010年,全省需要水资源311亿立方米,但可供水资源只有278亿立方米,即使加上南水北调13亿立方米,缺口仍达20亿立方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海水利用是解决*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省沿海*、*、*、*、*、*、*7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年实现的GDP占全省一半以上,但拥有的水资源总量却只有全省的1/3,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可通过大力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跨区域调水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走利用海水替代淡水的路子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建设海水淡化厂1万多座,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年直接利用海水超过7000亿立方米。加快海水开发利用是*省沿海地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省具备发展海水利用的条件。*省东部半岛地区位于黄海、渤海之间,海岸线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具有发展海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沿海各市在海水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海水利用能力逐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水利用产业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海水淡化工程15处,淡化能力1.96万立方米/日,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的淡化技术日渐成熟。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应用在电力、化工等领域,年利用海水30亿立方米。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省创出了“一水多用”的生产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海水利用在*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保障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工作目标,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依靠科技支撑,实施示范带动,优化用水结构,实现有效替代,促进全省水资源平衡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培育有利于海水利用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优化海水利用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海水利用由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2.政策激励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制订和实施促进海水利用的激励政策,延伸海水利用领域,扩大海水利用规模,支持海水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鼓励利用海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3.有效替代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在合理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海水替代淡水,具备利用海水条件的环节都要利用海水,不断提高海水替代淡水资源的贡献率,进而优化*省沿海各市的水资源使用结构。
4.海水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把开展海水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统一起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防止由于海水利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海水利用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
5.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在城市供水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火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突出抓好一批海水利用重点工程。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省海水利用工作全面开展。
(三)目标任务。到2010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0-25万立方米/日,直接利用海水130亿立方米/年,初步建立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
到2020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45-50万立方米/日,直接利用海水245亿立方米/年,建立完善的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海水淡化。重点解决海岛军民、沿海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作为锅炉补水等工业用的高纯水,使海水淡化水成为海岛的第一水源、沿海城市的重要水源。主要发展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鼓励发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开发推广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化技术,降低海水淡化的生产成本。建设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形成沿海城市较为可靠的海水淡化水供应能力。
(二)海水直接利用。在沿海各市具备海水利用条件的电力、化工等行业以解决冷却用水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鼓励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建设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扩大海水直接利用领域,推广海水源热泵技术,鼓励电力、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利用海水脱硫、冲灰、冲渣。建设一批海水抽水站、配水库、输送管道等设施,逐步扩大大生活用海水的使用范围。
(三)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在循环经济原则指导下,重点发展海水“一水多用”技术,加大从海水中提取盐、溴、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设大规模海水提溴、提镁示范项目。将海水淡化与发展新型制盐业相结合,建设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制盐示范项目。发展系统海水利用,把海水循环冷却、余热海水利用、海水淡化以及化学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海水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四)工厂化海水养殖。鼓励利用热电厂海水冷却排放的温排水开展海水养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研究节能高效的封闭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建立封闭型循环海水养殖示范项目,避免或减少养殖排水对海域的污染。
(五)海水利用技术装备。组织重大技术攻关,积极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直接利用技术,以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工艺与技术。提高现有技术水平,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和预处理能力,增强抗污染能力。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循环冷却装置,攻克海水利用防腐蚀技术、防生物附着技术。加快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以及高效蒸馏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六)实施“134”海水利用推进工程。打造1个综合区。把*建成集科研、应用、产业化示范于一体的海水利用中心发展区,为沿海其他地区提供海水利用咨询、设备设计加工等服务。建设3个产业带。在*、*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带,在*、*、*建设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形成环*半岛沿海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带。实施4个示范工程。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牟平区养马岛16万立方米/日低温核能海水淡化工程、*黄岛电厂8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工程、*百发10万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沿海高耗水企业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年新增直接利用海水量100亿立方米以上;大生活用海水住宅小区示范工程:建设2-3处使用大生活用海水的住宅小区;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支持*市创建国家级海水利用示范城市,组织开展省级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海水利用的宏观指导。
1.编制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在遵循*国中长期水资源节约和替代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统筹,编制和实施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分析*省海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海水利用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确定促进*省海水利用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2.沿海各市制定海水利用发展规划。沿海各市要根据本市在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市的海水利用发展规划,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规划一批重点海水利用项目,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二)建立促进海水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1.从源头把好海水利用关口。严格限制沿海各市新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项目,鼓励电力、石化、化工、钢铁等高用水行业利用海水替代淡水发展生产。年用淡水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的工业项目,必须配套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对海水淡化、水电联产、海水冷却、海水冲洗等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支持。
2.多渠道筹措海水利用资金。在保证政府对淡化水控制权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采取BOT(建设-经营-转移)融资模式。鼓励企业自有资金、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投资建设海水利用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将国家重点支持的海水利用项目和*省海水利用示范项目列入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范围。
3.改造既有用水设施。沿海各市要对大宗用水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排队。凡是具备利用海水替代淡水条件的,都要进行技术改造,限期改用海水作为主要水源;逾期不改造的,要限制供水。
4.积极探索实施新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省和沿海各市要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按照水源、用水性质等,合理制定分类水价,稳妥提高供水基础价格。实行鼓励海水淡化的价格政策。适当提高钢铁、电力等高耗水行业的淡水价格,增强海水利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的淡化水,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5.对海水利用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优惠。允许私营经济和国外企业投资建设海水利用项目,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对以供应居民生活用水为主要目的的海水淡化水厂和以海水作为锅炉软化水、冷却用水的工业企业,在电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其供水管网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6.实行海水利用考核奖励制度。沿海各市要对重点企业、单位和县(市、区)海水利用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发展海水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重大海水利用科研成果,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三)构筑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充分发挥高校、海水利用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优势,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海水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大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培育海水利用技术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
2.引进消化吸收海水利用先进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总结*省海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海水利用技术,结合*省实际进行再创新。
3.建立海水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能够迅速连接省内外、国内外海水利用技术研发、使用单位,并能及时交换海水利用相关资讯的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海水利用学术交流和技术产品推介等活动。加强海水利用技术交流、信息沟通、政策咨询,降低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成本,提高利用效率。
(四)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
1.发展节水型产业。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沿海各市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实行“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鼓励新建发电厂、热电厂、化工厂等高耗水企业趋海布局建设,便于海水的大规模应用。
2.加快海水替代步伐。在项目规划、设计、审批、水资源论证等环节,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利用海水。淘汰耗水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落后技术、产品、设备和工艺。稳步推进海水置换,实现有效替代,逐步提高海水在沿海各市水资源结构中的比重。
3.支持淡化海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供水价格由各地按照《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五)建立海水利用标准体系。
1.加快制定和实施海水利用标准。制定一批海水淡化、直接利用以及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发电、钢铁、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海水利用技术规范。加强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的质量监督检验,促进海水利用产业规范化发展。
2.制定海水利用环保标准。依据环境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防止海水利用造成海洋污染的措施。通过建立海水利用环保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海水利用系列环保标准,为所有海水利用建设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所有海水利用建设项目都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达标排放,确保海水利用产业与海洋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
1.把海水利用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沿海各市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海水利用的重要意义,确立海水是水资源的战略观念,把海水利用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建立海水利用综合协调机制。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发改、海洋与渔业、财政、建设、水利、科技、环保、质监、物价等部门,建立海水利用综合协调机制,确保海水利用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推进。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省、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要定期研究海水利用的重大问题。
篇10
【关键字】住宅用水;一户一表;水表出户;工程
一、“一户一表”工程的改造方案
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主要针对的建筑物是新建和已建的住宅楼房、院落等。改造方案根据改造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用新型的水表对新旧楼房的原水表进行改造;二是对于新旧楼房内部的供水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将安装在房间内的水表安装到屋外去。
对于方案一,在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市时,使用的新型水表主要包括了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两种。IC卡水表必须“先买水,后用水”,其工作原理是水表按照用户在IC卡内的预付费购得的水量,自动开阀供水,在水量低于报警值或者在水用尽的时候,阀门关闭,停止供水。IC卡水表能够帮助自来水公司有效地解决用水住户拖欠水费和抄表人员抄表率低的问题。远传水表主要由户内的远传水表、户外的水表显示仪两部分组成,这种远传水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将户内水表采集的数据传送到室外的显示仪上,方便抄写员的工作,免去了入户抄表过程,提高了抄表效率。
但是,新型水表也有着很多缺陷,使用起来仍然不够成熟。如价格昂贵,其价格几乎是普通水表价格的十倍;新型水表的品种繁多,水表之间相互不能兼容;水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还不够成熟,有待提高;传感线路过长,容易受到人为破坏、电气干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防盗功能不够完善,易出现水表欠费或者电源耗尽情况下,水表仍然正常供水;新型水表电源的安装是一个棘手问题,若安装在单元格内,会给用户造成额外的负担,若用UPS电源替代,电量又不够持久。
对于方案二,在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时,室内供水系统的全面改造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形式是在楼道集中立管,在室外集中安装;第二种形式是在户外单独立管和安装;第三种形式是在房间内单独立管和安装。在楼道集中立管的形式,根据环境情况的不同可设置一根或者两根立管,分楼层给用户送水,水管和水表都明装在各个楼层间。此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用户靠近楼梯间的套型,降低了安装水表时对用户室内的破坏程度,但是增加了室外的施工工程量以及施工的难度系数,为了保证正常供水,冬天还需要对管道和水表进行复杂的保温处理。由于,表箱比较分散和安装在楼道内,可能会有防盗门阻碍抄表人员,从而增加了抄表的难度和工作量。
在室外单独立管的安装形式,要求每家每户都采用单独的进水管,水表安装在楼下表箱内。这种方式方便了抄表人员的工作,因为水管不用穿越楼道和用户的墙体,故而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但是沿楼房建筑外墙面设置管线,容易影响建筑美观,而且用户也对这种形式缺乏安全感。
单独立管室内安装形式,用户采用单独的进水管,管道主要排列在用户的厨房里,亦或者是用户的卫生间里,连接用户的室内水管,保证正常供水。一般来说,每栋楼的单侧六户水表组成一个组,并将水表集中安装到楼下。这种将水表集中安排到楼下的方式方面了自来水公司职员对水表进行维护和管理,抄收水表数据,而且曝露在户外的管道很少,解决了需要为水管、水表保温的问题。缺点在于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而且在水管穿越楼层时必须做好上下层的防水处理。
二、改造工程选用器材分析
在“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改造工程中,PE管主要用于地下埋管;钢塑复合主要用于室外;PP-R管主要用在用户的房间内部。这几类水管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优点。
(一)这几种管道都不会锈蚀,不会产生第二次污染
(二)这几种管道打的内壁都十分光滑,阻力小,水力条件较好
在水管管径相同的情况下,钢塑复合管管材价格最高,PP-R管次之,最后才是PE管。从机械性能的优良来说,钢塑复合管最好,它具有塑料管和钢管的双重优点。PP-R管道和PE管道质量轻、材质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弯曲使用,为施工带去了便利。但是PP-R和PE管道是由塑料管组成,冷水PP-R和PE管热变形较大,抵抗紫外线的能力较弱,其中PE管道最弱。
综上所述,在“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改造工程中,选取管材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施工所需,选取不同的管材进行合理的配合使用。
三、“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一)穿墙开孔的问题
在新建成的建筑物内的铺设水管十分方便,因为之前在规划该建筑物的施工方案时,已经预留了管道通道。但是旧建筑物就不一样了,因为很多旧的建筑物的已使用了多年,结构完整,不能轻易的损坏。所以在改造工程的施工中,改造人员必须要保证建筑物主体结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改造过程中,新装的管道线路要尽量与以前旧水管的管道保持一致。如果能利用原管道孔就可以免去重新开孔的麻烦和不必要的建筑破坏。需要扩大孔径就在原孔上扩大。如果需要开凿新孔,则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图,选择对整体建筑物影响最小的地方开孔,并尽量避免断筋锯梁。
(二)室内防水的问题
因为水表的改造工程需要在室内开孔,所以做好上下层的防水工作异常重要,否则就会影响居民生活。对于已经使用的住宅楼改造中,开孔使用的工具一般都是水钻,孔的内壁十分光滑,与套管间的缝隙狭小,造成了防水工作的困难度加大。在防水工程中,需要先打粗糙PVC套管的外壁,再依次先填入油麻、水泥和防水包。处理妥当后,最好再筑起20mm高的水泥台。如果遇到当前的孔径小于了管径,可以先将管道周围的部分水泥打掉,然后再防水。对于贯穿整个堵外墙的管道,不仅需要对墙洞进行防水,还要对管道间进行防水。此时可以将墙孔的直径凿大,可以加大管道间的间隙,方便填入油麻和水利进行防水。
(三)改造施工的要求
“一户一表”工程的改造施工应该严格按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鉴于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详细的PP—R管道施工的统一规范,现在可以借鉴《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PVC套管道的改造施工应严格按照《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素平.住宅供水“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工程探讨[J].商情,20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