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资源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概念认知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使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二)特征解析
1、美学特征
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虽然说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光游览是所有旅游行程都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2、地域特征
因为地域风貌的差异而造就了旅游资源的多种多样,而且难以模仿或复制。尤其是那些历史感强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地理环境的历史背景,否则将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3、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一旦旅游资源被破坏将无法恢复。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概念的认知
本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二)应遵循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之魂。特色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开发建设中必须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开发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此外,特色性并不是单一性,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还应围绕重点项目,不断增添新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
2、保护性原则
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不仅会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在被旅游业利用过程中也会遭到耗损,而且相当多的旅游资源又不具有再生性,一旦毁掉了就难以复原。所以,旅游资源保护在旅游开发中极其重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本身保护;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
3、经济性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因此,应当进行旅游开发投入―产出分析,确保开发活动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进入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建设周期、资金回收周期等各方面,都应有细致的数据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开发实力(财力、人力、物力等供给保障因素),分阶段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之后再不断增添新项目和配套设施及服务,最终形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坚决禁止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发。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作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在经济方面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在社会文化方面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了解,增加认同感,同时也为保留我国灿烂的悠久文化历史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会产生负面经济影响,例如引起当地物价上涨、影响居国民经济稳定,滥用文化等
因此,操作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时,我们应当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结合当地特点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同发展。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1.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也是被实践所否认的,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很多景观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五、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所以,在规划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就如生态资源,其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篇2
【关键词】邻近旅游资源;关系解析;规划开发
1.旅游资源总体分布特征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旅游者的活动对象。中外学者对旅游资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界定,本文认为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有无形的精神资源也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不同地域内旅游资源的构成不同,在形态和文化上都显现出差异性,并表现出地域的不可移动性和内质的不可复制性。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直接欣赏、消遣的对象,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包括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服务以及纯接待的因素,因此,旅游资源的多寡、赋存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旅游者出游的选择趋向以及旅游者的空间流动。
2.邻近旅游资源的关系解析
旅游者在做旅游决策时,对所要前往的旅游景点的选择数量和范围一般都有限制,大多数旅游者都愿意在相对邻近的区域内选择景点,而对于旅游开发和规划而言,旅游经营者和开发者所关注的首先也是当地旅游资源的禀赋,及在一定地理空间内其它旅游资源的特征。
相邻的旅游资源个体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同,并且它们所产生的吸引力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近邻效应,近邻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即相邻旅游资源的关系存在着互补和替代。
2.1旅游资源的互补关系
如果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个体都具备独特性,相互之间形成强烈差异,在景观形态、类别和文化内涵方面各有特点,这些旅游资源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提升该旅游地的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在该地的游玩时间,它们可以在资源上相互补充形成正的近邻效益。旅游资源的互补关系主要包括:
(1)类型各异的旅游资源互补。集中表现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融,在相邻的旅游资源分布中存在这一现象,如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庐山就有此特征,它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拥有秀丽雄奇的自然景观,而庐山的名篇佳名、佛道儒遗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舞台又成就了内涵丰富的庐山文化景观,自然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就了天下名山的独特魅力。
(2)类别各异的旅游资源互补。自然和人文资源下还包含着各种小类的旅游资源类别,它们的形态风貌各异也构成了资源上的互补,如某地在自然观光旅游资源中既包含有山地、峡谷、又有湖泊、江河,就可形成山水相绕,“水因山而媚,山因水而秀”的自然风光。
2.2旅游资源的替代关系
如果某区域内旅游资源存在很大的共性,在资源等级、规模、类型、文化表现上大同小异,则这些旅游资源本身就会导致旅游者的分流,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会相互抑制,通常资源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旅游资源个体会吸引更多的客流,这就形成负的近邻效益,旅游资源的关系就表现为替代。旅游资源的替代关系主要集中于地域分布较广的自然景观、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相近的人文景观以及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的现代娱乐景观,如广西的溶洞、各地的宗教建筑及主题公园景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替代关系。
旅游资源的互补和替代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它由于观赏对象、资源规划开发、旅游地发展、旅游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促动下会相互转化。比如对于一个历史学家而言,某地的宗教建筑所代表的流派、历史年代、艺术风格都有其独特性,每个单体对他都有吸引力,因而是互补的;而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它们极其类似,在游览了其中几座之后便失去兴趣,因而它们是替代关系。
3.邻近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议
旅游资源品位、等级、类型的分布关系直接影响了它的吸引力和客流量,通过合理的规划开发使得邻近的旅游资源实现共生关系,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差异资源的互补,对客源市场形成一致的吸引力。
3.1合理挖掘资源特点,形成互利共生
旅游目的地在资源、旅游产品、客源市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实现旅游资源的互利共生,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资源类型不同而资源价值都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并且一般具备邻近的地理位置,距离相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地缘条件使旅游目的地的共生关系更能实现。
如果邻近的旅游资源的类型不同而资源价值都较高,那么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宣传上就可以形成各自的资源特点,如对江西庐山、三清山、井冈山三大名山分别以名山风光、道教文化、革命胜地被游客认可,旅游产品特色明显,市场认知程度高,因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共生的关系;并且通过旅游交通系统连接这些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单体,特别是独特性大、游玩时间长而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单体一定要配置便利的旅游交通,最大限度将游客留在本区域内,以使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在该区域内均衡分布,如近年来提出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无障碍”计划,就是利用便捷的区域交通体系将和长三角的旅游资源连成一体。
3.2合理组合旅游资源,形成偏利共生
偏利共生,指多个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紧密相连, 某些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发展得益于某一主体旅游目的地,同时对主体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发展不会产生明显的损害,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资源类型不同、品位差异较大且位置相近的旅游目的地之间,虽然附生旅游地不具备很强的旅游吸引力,但由于位置邻近,被附生旅游地的游客通常会顺便去附生旅游地游览,如浙江舟山的普陀山与朱家尖之间、安徽的黄山与黟县、歙县之间都是偏利共生的关系。 在现实旅游发展中,旅游目的地的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城乡旅游目的地的共生,城市的现代时尚和乡村的自然纯朴形成互补;传统和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共生,传统观光型的旅游景区景点与拥有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区、现代娱乐中心、主题公园景观的各种新兴旅游目的地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3.3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变竞争为共赢
同一地域范围内的两个或多个旅游资源,在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或交通区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时,会出现对客源市场和发展空间进行争夺的现象。对于存在竞争关系的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明确目标市场、形象定位、文化挖掘等方式突出各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将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出现互相抑制的游客分流现象,等级较低的旅游资源以周边城镇为客源市场,等级高的资源则吸引中长距离的游客,这就要求旅游交通系统做出相应的设置来积极调配客流;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各种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手段,如通过广告宣传、旅游信息引导等方式,使旅游目的地关系能够协调合作,由不利的关系转化为有利的关系。如“江南六大古镇”的统一营销、联合宣传使本来处于竞争关系的旅游目的地形成规模化、凝聚性的吸引力,从而转化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科]
【参考文献】
[1]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B].2004:62-66.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科学出版社[B].2003:136.
篇3
本文首先阐明金农禾生态农庄资源概况,然后对规划区内的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归类并做出评价,旅游资源评价可以将河北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强力拉动,将该园区打造成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流生态旅游景点,为正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金农禾生态农庄资源概况
(一)区位交通条件
规划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西平乐乡西安丰村行政范围内,距离正定国际机场5千米,距离正定县城20千米,距离石家庄市区30千米,距离保定市区101千米,距离首都北京253千米。区位优势明显。
此外,规划区紧邻京港澳高速正定机场出口,周边107国道、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绕城高速、京广铁路交织成网,交通极具优势。目前石家庄市市民经体育大街可直达正定县城,经中华大街快速路可直达正定机场,便捷的立体交通网为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太行山脉隆起带东侧,冀中凹陷区边缘,属于山前平原水文地质区,地质构造以新断裂构造为主。地貌较为单一,属于山前倾斜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总体趋势较为平坦,海拔在71米至75米之间,自然坡降值为1%。土壤类型主要为沙土地和中壤土,有少量沙漏土和沙壤。
2.气候水文
规划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日照2572.7小时,年平均温度13.0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69.8毫米,其中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地表水主要为南水北调工程过境水,自南向北横穿规划区。
3.生物资源
规划区农业发达,生长着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红薯、高粱等农作物以及南瓜、北瓜、辣椒、韭菜、茴香、豆角、丝瓜、萝卜、茄子、西红柿、白菜、荠菜、大葱等蔬菜。此外,部分村民还种植一定规模的草莓。
规划区植物种类众多,树木主要以杨树、槐树、柳树为主,其余植被主要为棒棒草、谷莠草、扒地蔓、红毛草、沙蓬、蒺藜、胡兰、牵牛花等野生草类。动物主要包括猪、狗、鸡、牛、羊等家畜家禽以及人工养殖的貂、狐狸等。
(三)人文条件
1.历史沿革
规划区所在的正定县历史悠久,春秋时,鲜虞国定都于此。战国时期,先后属于中山国和赵国。秦置东桓县,汉改为真定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更名为正定县,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汉至清,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寺,二十四座金牌楼”著称,并享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盛誉。
2.民风民俗
规划区所在的西安丰村民风淳朴,民俗活动多样,节日期间保持着传统的贴春联、吃元宵、逛灯会、看花会等民俗。其中花会有架鼓、大鼓、高跷、竹马、布龙、车子旱船、跑驴、中幡等30种艺术形式,在农村文化活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在节日期间,村中会有多种形式的花会表演,气氛活跃,热情洋溢。
此外,铿锵有力的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多次在国家级的庆典、活动中表演,得到了广泛赞誉,获得了众多的嘉奖,并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金农禾规划区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
(一)定量评价
由上表可知,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包括7个主类、13个亚类、22个基本类型。主类较为齐全,亚类和基本类型种类较为稀少。
由下表可知,规划区资源的主要构成为地文景观3类、水域风光1类、生物景观8类、遗址遗迹1类、建筑与设施6类、旅游商品2类、人文活动1类。金农禾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类型分布较为分散,只有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三个主类类型较为丰富,其他主类只有一种或两种基本类型。自然与人文两大资源类型比例较协调,但缺乏高等级旅游资源。
(二)定性评价
1.区内旅游资源评价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使规划区具备了良好的开发基础。规划区临近省会石家庄,毗邻正定古城及正定国际机场,客源市场需求旺盛,区位优势明显;107国道、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京广铁路环绕周边,交通便利。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规划区耕地分布集中,农业基础良好,有利于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规划区内耕地分布集中,面积广阔,地形平坦,生长着多种农作物、果蔬、花卉和树木,为开发具有规模效益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资源。
规划区内林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休闲娱乐旅游产品。规划区内有几处杨树林分布其间,白杨高大挺拔,枝叶茂密,林中地形平坦,适宜在局部改造地形的基础上开发拓展训练、运动健身、林间休闲、亲子娱乐等活动。
规划区地形单调、缺乏美感,为景区整体美的塑造带来一定挑战。规划区为耕地,地势平坦,地形单调,缺乏立体美感,为景观的塑造带来一定难度。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区内资源,综合运用多种造景方法,凸显区内的生态美和格局美。
2.区外旅游资源评价
正定古城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品牌依托。正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古城文化圈,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规划区位于古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内,正定古城为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品牌依托。
正定古城内实物资源等级较高,有利于产品集群和品牌形成。正定拥有隆兴寺、开元寺、荣国府、赵云庙、长乐门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集中,距规划区仅15分钟车程,资源差异大,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作发展,达到产业集群化效益。同时还能整合成旅游网络,实现一体化经营,便于在市场上共同营销,形成优势品牌。
正定地区社会风情淳朴浓郁,为规划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依托。规划区所在的正定地区民风淳朴、乡情浓郁,现仍保留着一些古朴的民俗,如架鼓、大鼓、高跷、竹马、布龙、车子旱船、舞狮、跑驴等,其中常山战鼓、高照(中幡)已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淳朴浓郁的社会风情、民俗风貌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依托。
三、结语
金农禾生态农庄在开发中,以科学规划为依据,以成熟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科技队伍为支撑,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真正把生态农庄打造成生态、绿色、环保、富民的产业,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做出特色,做成精品。
金农禾生态园充分利用区内资源,综合运用多种造景方法,凸显区内的生态美和格局美,规避规划区地形单调造成的旅游资源单一且季节性强的现状,以增强本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性;充分利用区外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人文资源,使游客获得更多的乐趣、享受、情感和知识。
篇4
关键词:玉环;海岛旅游;度假资源;开发规划
一、玉环海岛旅游度假资源优势
位于东海之滨的玉环,与温州市及雁荡山隔海相望,海岸线329.14公里,岛屿岸线261.65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36个,众多海岛具有静寂、神秘、物资丰富的特征。相对于大陆,海岛群作为独立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所具有的特殊人文面貌和生态景观系统,为玉环众多海岛群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海岛特有的完整生态链和狭小空间更可以给游客以深刻、鲜明、完整的感知形象。因此,玉环众多海岛凭借自身特定的人文面貌和生态景观,以旅游者需要为目标而进行的海岛旅游开发更具有意义和价值。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决定了其独一无二的产业地位,玉环众多海岛的历史发展背景和自然文化景观特色,也决定了玉环众多海岛的旅游开发与其他海岛旅游开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目前,玉环海域目前海岛六十多座,在当地政府的辅助下,目前已经初步进行了生态养殖开发,但是从海岛旅游度假资源开发角度,目前玉环的海岛群在此方面仍处于初步状态。
二、玉环海岛旅游度假资源开发现状
玉环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大鹿岛景区、漩门湾观光农业园及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诸岛的岩雕艺术、滨海湿地、观光农业、休闲捕鱼等作为目前玉环海洋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渐呈现出各自独有的特色。按照当前玉环各个海岛的分布和开况来看,自2011年开始,玉环区域所进行的以打造“海上布达拉宫”为目标的海上生态旅游建设,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和推进海岛旅游度假基地建设起到了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此部分建设一期投入了1.8亿人民币,整个工程总投资量已经超过了5亿元。工程完成后,按照预先设定的筛选原则,洋屿岛区域人民开始部分搬迁,余留下来的民众将作为海岛旅游开发建设的人文资源,这也是目前玉环海岛旅游开发方兴未艾的主要原因,其中海岛风情游、渔家美食、民宿等已经成为玉环海岛旅游度假的代表产品。
玉环政府基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原则,开始实施“海岛生态和风情旅游基地”建设,以“生态旅游岛”作为执行目标,突出“休闲、生态”主题,重点进行以“休闲渔业、海洋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建设,玉环海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蓝图。
三、玉环海岛旅游度假资源开发优化策略
1.立足实际情况,完善现有规划及政策
从玉环当前的海岛开发现状来看,玉环目前的海岛旅游规划已经逐步形成体系。2002年,该区域《玉环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玉环海岛旅游行业的总体开发战略目标及思路已经初步成型。2007年玉环针对旅游总规实施了修编,以此为规划的依据,在《大鹿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玉环鹰捕岙传统渔业风情区规划设计》、《楚门东西村农家乐旅游规划》等以农村和海岛特色的基础上,作了专项旅游规划。2012年玉环县被浙江省政府批准列为浙江省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海洋生态旅游岛的战略定位,玉环的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的。
但从玉环海岛的整体性规划和旅游开发角度来看,现有的政策及规划战略显然已滞后该区域的开发要求,建议从目前玉环海岛开发需要和现实角度,重新梳理已经开发和尚未开发的岛屿的基本状况及资源优势、劣势,从玉环海岛开发的宏观资金投入角度入手,结合海岛旅游资源特色型开发的需要,最大凸显海岛特有的优势。如当前江岩旅游区、南排山、漩门湾观光农业区的开发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富有品味的渔家乐和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当前已有的经验可延展到其他荒岛的特色开发建设中。
2.以交通完善为枢纽,逐步完善海岛旅游基础设置
目前随着对海岛开发的日渐深入,在“统筹海洋产业发展、统筹发展空间布局、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而进行的旅游游览、交通、安全、购物、通讯、综合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软件和硬件配套基本完善,但从海岛旅游产业链角度而言,目前现已开发的情况尚未满足产业链延展的需要,可从不同海岛之间的关联度角度出发,以精细化管理为原则,逐步推进海岛区域交通建设。如以大青岛交通码头工程为基础,利用台州当前的“一港”、“诸岛”、“三湾”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的交通规划,逐步推进和改善海岛交通建设,以交通推动海岛“宜居、宜游、宜业”等度假型旅游的建设要求和海岛旅游基础设置要求。
3.引进高新技术开发,进一步拓展旅游推介方式
玉环海岛旅游基础设置中,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在高科技手段的引入下,相关管理部门逐步投入资金进行海岛生态房及垃圾处理房的构建,从以村庄、山体、滩涂为中心的生态建设模式构建入手,比如运用新技术引入红树林,强化生物多样性建设,建立多样性生物旅游植物园、湿地公园等。深入挖掘海岛特色海洋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玉环需要进一步调整旅游推介方式,比如引入民资和外来资本等方式构建区域特色海岛旅游品牌,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旅游资源和优秀旅游路线的推介等。
参考文献:
[1]彭健明.珠三角东部地区滨海旅游度假地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06).
篇5
1、同一主族,从上往下,核电荷数递增,会使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增加。
2、从上往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也递增,使得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减弱。
3、原子半径的递增导致吸引力的变化大于质子数增加产生的吸引力的变化,因此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总体是减弱的,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在增强,因此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变强。
4、同一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其余元素的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业发展
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然而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现在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更为贵州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2号文件把贵州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于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道路。给了贵州一个创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发展民族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业倍受人们的关注,它不仅丰富了国内旅游产品种类,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且成为国内外游客和都市人回归大自然,向往体验农村生活,促进新农村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丰富,民族饮食文化也很丰富,如苗族的酸汤系列在全国以被大家所知。本文以布依族村寨农耕饮食文化信息资源为视角,尝试探索贵州文化旅游创新中的乡村生态饮食文化旅游发展。
一.贵州布依族农耕文化资源概况。
布依族是以农耕种植为主体的民族在农耕文化上有着独特民俗习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广泛推进贵州布依族生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成为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布依族,现有2545059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 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 西等省。贵阳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花溪和乌当。(包括瓦窑、牛场、新堡、偏坡等地)。一般认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与壮族同源。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历史上布依族常被称为“夷”、“苗”、“仲苗”、“仲家”、“仲蛮”等。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才统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单家独户很少风。他们喜住楼房,房子一般为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堆放农具、杂物;二层住人,三层储存粮食等。有的地区也居住吊脚楼式的房子。?布依族服饰,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女性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大多数穿裤,也有穿裙的。喜欢腊染,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地区不同,服饰也各有异包头帕,系围腰,妇女喜欢银饰等。?布依族信鬼神,尤崇拜祖先。
二.贵州乡村农耕饮食旅游信息资源现状
(一)布依族农耕旅游资源;水稻是四川布依族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布依族长期种植水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耕作制度和耕作习俗。旧时,他们主要种植白日草、大白谷、小白谷、毛粘、红谷、白酒谷、红酒谷等品种,有早稻、中稻、晚稻三个类型。布依族农民一般将稻种分为粘稻和糯稻。粘稻为主要粮食,广泛栽培;糯稻仅作副食,栽培面积较小。布依族传统农耕文化中有许多祭祀神灵的活动,如;传统的“牛王节”,布依村民们要给牛过生日节,感谢牛的辛苦付出,希望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还有插秧季节的秧苗会,也是布依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传习,其寓意主要是为了驱除虫害祈求来年粮食丰收。丰收季节布依族还有喜迎丰收的尝新会。同时布依族还有六月六、三月三、四月八、赶干洞等民俗节庆活动。
(二)饮食文化资源:乡村生态饮食文化业发展,丰富了中国饮食品种类,延伸了饮食产业链,带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贵州布依族食品主食多以大米为主。住山地的兼吃玉米或以玉米为主。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节日或婚丧宴客离不开糯食,有"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之说。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的传统生活习惯造就了其独特的布依乡村生态饮食文化。它具有多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乡村饮食特征。
(三)布依民族艺术资源:布依族有无歌不成席的说法,布依山歌既是布依族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布依民族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以布依山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音调高昂大方,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
(四)贵州布依族民间工艺资源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布依族服饰的制作集蜡染、扎染、挑花、织锦、刺绣等多种工艺技术于一身,布依姑娘还根据自己喜好设计绣制。布依族刺绣 布依花包是布依族刺绣工艺品。又称“糠包”。流行于布依族聚居区,用布或绸缎制作。呈方形,绣上色彩艳丽的图案,一般都以花草、蝶、鸟、几何纹样为主。
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合理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已开发的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森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农业、湿地、海岛、海洋等各类旅游资源,也包括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第三条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
第四条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旅游资源的普查、分类、定级、公告及相关保护工作,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的普查、分类、定级、公告及相关保护工作。
第五条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本办法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国家标准做好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补充、更新相关信息,作为开展旅游资源保护、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数据库。
第六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与同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建设、土地、林业、文化、水利等部门密切合作,承担推进本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责任。
第七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旅行社、旅游景区、导游人员应担负起教育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保护旅游资源的职责。
第八条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依法从事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对于发现的旅游资源破坏事件,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当地旅游部门举报。
第九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确保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资金。
第十条鼓励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依法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专门用于旅游资源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海外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在我国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本地的“旅游资源保护监督员”和“旅游资源保护公益宣传大使”。监督员和公益宣传大使名单应向社会公布,并报相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若有变动,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告备案。
第十二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在本地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和鼓励。
第十三条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咨询专家组,建立旅游资源保护专家咨询报告制度。
专家组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建,并向社会公布。所聘专家应包括涉及旅游资源各种类型各方面的专家。专家组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发表评论。并在每个五年规划的末期,提交本时期的《旅游资源保护报告》,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向社会。
第十四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协调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单独编制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并将旅游资源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本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旅游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在取得有关部门的立项和建设许可后,应及时到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向备案的旅游资源开发单位或个人,提供本地的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发展预期等相关信息,并做好企业发展的有关业务指导工作。
第十六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辖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况资料库,收集、登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单位、建设规模、运营情况等信息,并将可以公开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开展旅游资源的招商开发活动,应提供全面和可信的项目立项、土地审批、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信息,严禁虚假宣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相关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提前制定专项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案。方案包括旅游资源开发过中的保护措施和建成后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并报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旅游景区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应在旅游资源保护允许容量范围内开展,并制定相应的旅游高峰安全运行预案,及时向社会公布游客流量占景区最大接待容量的信息,合理疏导游客。
第二十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未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区域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在以上区域开展科学研究、体育运动、探险等非赢利活动,应提前向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备案,包括活动目的、人数、停留天数、相应联系方式及预采取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建立旅游资源保护情况通报制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破坏旅游资源事件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经过批准后,及时向社会通报旅游资源破坏事件的相关情况,正确引导舆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十二条对于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由资源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为主体予以教育、批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法律、法规,协同有关部门做出相应处罚。
第二十三条对于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旅游资源保护未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篇8
关键词:旅游资源 可持续利用 模式
进入本世纪50年代之后,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壮大标志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升。在20世纪90年代,以自然景观、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国内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正因如此,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现如今如何让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取长补短,使我国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会给旅游资源带来压力和威胁。这种现象发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好处
1.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意义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促进了社会文明、科学文化的发展。首先,富有社会文明和科学文化烙印的旅游资源映射了某一时期美的东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历史和民族的传播和继承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世界各个角落的艺术、文化、科学和社会风俗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互相交流,进行传播;最后,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性就得以保护,避免了后代人看不到当代人看到的美丽景观,开阔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视野。
2.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公平性、共同性和持续性原则,其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来进行定义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机会,同时也重新给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开采和保护提出了价值观念。旅游业的发展要以旅游资源为前提,如果旅游资源不能持续的利用,那么旅游业也终将得不到发展。反过来看问题,如果某个区域的旅游开发注重可持续发展,那么其旅游资源也是以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为前提的。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妨碍子孙后代人进行利用的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避免了纯粹为了满足旅游活动的资源无序开发和人为破坏。
3.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意义
旅游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审美性、享受性、异地性、文化性、业余性和短期性等特点。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精神享受的一种活动,有目的的去旅行,或者是暂时停留在不同的地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现象的总和,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行为。旅游业针对人们进行旅游的目的,利用旅游资源的特点综合进行开采,为人类创造美的环境,充分体现出旅游资源的价值。之所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是人们想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休息、游玩的地方,充分保护和利用前人遗留下来的资源。所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1.客观问题
从某些方面来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身上就是一种破坏。在旅游景点中设置的道路、饭店、宾馆等本身就不在原有的环境内。其中不恰当的经济行为,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一个原因。在这些经济活动中,对旅游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破坏了旅游景点的原生态,继而旅游资源直接遭到破坏。第二,在计划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认清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导致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接轨。第三,废水、废弃、废渣及其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旅游区的安静。
2.人造问题
与客观因素相对应,还有不少主观的认为或非人为破坏。
主观的人为破坏。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如今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些人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素养不高的,他们所到之处,都要标记上特殊的符号,以此证明曾经来过;更有严重的人,他们竟然用硬物破坏及盗取古迹。对于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制止。还有一点比较常见的是,人们在旅游时,随地乱丢垃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视觉感官,还破坏了它的自然美,降低了游客的旅游兴致。
主观非故意破坏。有时在旅游区无意的一些动作、行为都可能会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例如游客在旅游区欣赏时,呼出的气体中包含很多的水蒸气,就可能损害古迹,尤其是在古墓、地下室、洞窟等地方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旅游者的肆意抚摸、踩踏等行为都有可能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例如北京长城的城砖在遭到无数人的踩踏、抚摸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
无论是人们无意识的还是故意的行为,旅游活动都不可避免的对文物进行着破坏。旅游区设置的车、船等工具在使用时排出大量有毒气体,污染了空气。设置的饭店、宾馆等排出的三废及油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水质。这些被污染的东西对文物古迹也是有腐蚀功能的。
短视行为导致旅游资源被破坏的后果。有些旅游部门为了获得眼前利益,不顾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文物古迹的原生态,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超负荷的接待游客使旅游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万能的,本身也有一个承载能力,当这种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时,如果还继续对它进行利用,那么就会使它的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个途径
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模式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指导,在好的模式指导下,效果会更加明显。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是将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具体、规范化,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用于实践,科学指导。这种模式规定旅游资源配置和使用要实现公平性和合理性,在以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前提下,把相对的旅游观、相对的人类中心作为认识基础,实现旅游资源在不同产业间和代际间综合利益共享。在模式的指导下,人们更容易的找到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方法,避免了因过分开采、开发不当等导致的损坏,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
1.根据环境容量进行适度限定
旅游区的环境虽然能够对污染净化、对旅游人群的承接,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能够承受的能力时,势必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甚至是危害到旅游者的人身安全。所以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意识到旅游环境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风景区制定不同的方案,指出可容纳游客的极限指标,通过控制出售的门票,来控制旅游者的人数,实现旅游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对环境容量进行限定,可以通过划定特殊的旅游景点并控制人数或者是提高旅游景点门票的价格来控制人数,扩大或者是缩小风景区的规模,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
2.注重防重于治
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就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休养生息的地方,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要建立防守比治理更重要的思想,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问题出来了,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找方法进行补救、治理。防止先污染后处理这种现象的发生。为此,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在规划阶段就要有防大于治、防重于治的意识,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3.注重环境规划
对旅游区的环境规划实际上是对景点的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保护、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环境规划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以保证旅游区环境景点美学质量和有效使用旅游资源为基础,遵循经济发展和旅游区环境美学的法则,统筹规划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规模、结构和组织,实现经济发展、旅游业扩大和旅游资源得到保障三大目的。如果旅游区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良好,能够满足旅游者旅行的目的,那么这个旅游区就会被赞美、受欢迎。所以,我们要做好应用美学的观点规划环境。在风景区要禁止兴建各种建筑,防止环境受到污染。推行封山育林,可以保证风景区的生态平衡,努力把风景区建成适合人类放松娱乐的地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加强旅游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传播旅游环保知识,可以让旅客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虽然发展旅游业,能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益处,但也有不利的地方。主要是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带来的,例如有些人对那些惟妙惟肖的雕像爱不释手,总喜欢用手抚摸、细细观摩,这样有可能就会碰坏它们;还有的会在显眼的地方刻上特殊的标记,证明自己曾经来过此地。对于这种行为要严令禁止。在游客进入旅游区内,就要对其进行教育,宣传环保的知识。对那些不听劝告,导致严重后果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5.明确资源产权
现如今,虽然我们所有的资源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社团和个人都把这种所有权纳入自己手中,这样正规的资源所有制体系被取代,造成真正的法律效力无法实现。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许多公共资源,如空气质量、河流等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规定。对国家和实际利用资源的各经济主体而言,在这样的非正规体系下,还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和资源保护规范的占有、使用制度。因为在旅游资源的产权界定方面也存在产权虚置问题,所以旅游资源利用中短期的行为较为严重。所以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应该明确资源的产权,建立新体制,并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
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是要做到规划先行。上述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个途径,应当在规划阶段就明确提出并作出有关限定,杜绝无章可循、无序开发。
其次,采取渐进开发与绿色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在规划的基础上,实行渐进开发,避免大刀阔斧式的狂建滥造,注重环保、绿色开发,避免人为破坏。
总而言之,为了让更多的游客看到我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为了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必须要保护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是不能污染自然环境、不能破坏历史文化。所以,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好保护工作,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同时吸引更多的来自国外的游客,增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二十一世纪议(一)[J].旅游学刊, 2011
[2]李固.浅议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层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1)
[3]陈实.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2010(2)
篇9
关键词:吐鲁番旅游资源城市居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urfan tourism resources with its unique real original style has attracted numerous visitors to become a famous tourist area in Xinjiang, Turpan in many places the focus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ttractions.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urpan, Turpan is rich in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uniqu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s the basis, the charm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outstanding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new higher level planning and concept ualisation of ,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Keywords: Turpan, tourism resources, urban residents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吐鲁番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1. 地区地势:
吐鲁番地区位于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全地区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共有2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72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606758人。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7%;非农业人口16.8万人,农业人口43.2万人。吐鲁番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达270天。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被誉为“葡萄和瓜果之乡”。
2. 资源特色 :
吐鲁番不仅是新疆开展旅游业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吐鲁番已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有文化古迹、自然风景、土特产、民俗和民族特色的饮食等五种。现在吐鲁番人文旅游景点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石窟、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苏公塔、坎儿井、沙疗公园等,自然景点有火焰山、葡萄沟、艾丁湖、神泉等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古老、神秘、美丽的风景,除此之外还有阴房、葡萄街,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特色饮食、歌舞、土特产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二、吐鲁番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每个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资源特色,必须寻找自己的亮点,创立自己的品牌,适合自己的路。目前吐鲁番旅游资源开发量不足,开发深度不够,开发方向不明,旅游景点单一,规划不合理。以吐鲁番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突出旅游资源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规划和构思,不断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能力。吐鲁番地区地处丝绸之路要冲,高昌,交河古城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文化和经济枢纽,其丰富的文物资源,神奇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古丝绸之路人文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可以吸引更多的偏好丝路旅游的游客。
三、 旅游资源开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吐鲁番而言可以带来促进当地增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的外部经济效应。改变当地居民以旅游业经济影响为主的经济;使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增加;使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加;使本地的基础设施改善;使本地的交通条件改善;使本地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旅游资源开发提高了当地商场,餐馆与酒店的服务质量;促进自然与文化景观的保护;使本地房地产价格上涨。开发程度低或者设施不配套,造成吐鲁番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上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开发出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科学探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系列旅游产品,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开发除了对当地居民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上的影响之外,还影响了居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了较大变化,居民心理压力增加和居民服饰城市化等三个方面。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把双刃剑,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能够推动环境的好转,另一方面也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声学污染、土壤污。
四、 吐鲁番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力度不深
吐鲁番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吐鲁番文化特色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较低。尤其在新疆以外的地区,很多人对什么是旅游资源开发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吸引游客来旅游了。同时吐鲁番对疆内的一些旅行社宣传也不够,因为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旅行社作为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产品可以很好地通过旅行社向游客推荐,从而达到双盈的目的。现在相当多的当地居民都不知道当地旅游资源的有关信息,原因就在于各旅游景点没有大力向推荐和宣传其特色产品。
(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针对吐鲁番旅游资源开发出现的问题,在运用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不太明显,还要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按照依法监督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消费市场,旅游教育培训亭各个方面工作,推动和促进旅游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旅行社、景点景区、宾馆、餐馆、旅游运输、旅游娱乐和购物等进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三)高级专业人才欠缺
目前,吐鲁番业人才缺口较大,在旅游业尤为突出。旅游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管理粗放、旅游服务质量不到位,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服务质量低导致了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五、 发展对策
(一)整体性开发策略
吐鲁番旅游资源是一个完善的整体, 应统一规划,统一开发, 搞好旅游资源区划和总体规划, 利用和保护好整个旅游资源,不断扩大吐鲁番的旅游环境容量,丰厚的无形资产和多年投资建设形成的一定基础的有形资产,同时迎合新世纪旅游者的消费方向,适度地开发生态旅游和文化历史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进入自然,与自然交流融合”的需要,建立以市区为中心,包括其它各县在内的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增彩的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巨大吸引吐鲁番旅游。
(二)综合性开发策略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事业。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能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活动的开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又有赖于当地经济各有关部门的设施的同步配套和大力支持。
(三)加强旅游宣传,招徕旅游客源
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本地区的宣传,是旅游资源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吐鲁番旅游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因此,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
总而言之,吐鲁番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例在三种产业中越来越提高了。由此可见,在吐鲁番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占了重要和主导的作用。因此我们为得到可持续发展,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要利用优势条件发挥自己的特点,重视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它产业对主导产业的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体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支撑要素;开发;策划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2-0032-03
体育旅游资源就是一切为人们开展体育和健身活动所提供的身体活动场所、项目和物质环境。具有多样性、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依据体育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及形成机理(特征),可以将体育旅游资源分为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两类。体育旅游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所赋予的,已存在并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经过适当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各种天然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则指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体育元素经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我国体育旅游资源聚集程度较高,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着多种类型的自然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东北各省有天然滑雪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数十个,是冬季滑雪旅游的胜地;在万里海岸线上,有许多著名的海滨城市,如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地,是游泳、潜水、冲浪、帆板运动等理想的体育旅游场所;内陆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水库多可用于开展漂流、划船等体育娱乐活动;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也可为登山、攀岩等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部分体育旅游资源尚处于未开发和开发程度很低的状态,体育旅游资源的潜力有待挖掘。
体育旅游的发展有依赖于旅游资源。一个区域体育旅游业的兴衰、效益的高低,首先取决体育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体育旅游开发价值的大小。近几年,随着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渐为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主体所接受、认同,在开发中,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的风景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以外,不同尺度区域的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管理规划也相继出台,甚至个别乡、镇、村落也编制了体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虽然不少,但是经过市场检验,能够较为成功实施的却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策划水平不高。目前体育旅游最缺少的就是高水平的开发策划。开发策划更多的是要求遵循技术性规范,而体育旅游开发策划则是对体育旅游规划的创新,尽管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业界已开始重视开发策划的研究,但对它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建树,更缺乏有成功案例支撑的理论。必须认识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部分互为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构成要素
体育旅游项目投资、规划越来越重视开发策划,这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开发策划是体育旅游发展的灵魂,可以救活一个景区、一个企业;可以为政府体育旅游开发项目的立项提供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以它全面的创新和科学严密的论证为体育旅游目的地注入新的血液,使体育旅游目的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发策划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形成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有学者认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是一种思
维活动、智力活动,必须有创意和理念,必须有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高低在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不同。也有学者认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利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变化无穷的体育旅游市场和各种相关要素的把握,设计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科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的可行性方案和计划,并使这样的方案和计划达到最优化,使效益和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过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由体育旅游地形象策划、体育旅游地产品策划、体育旅游地市场策划三大部分构成,三大部分在策划过程中相互关系,相互证明,构成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有机整体,见图1。
图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基本构成要素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是庞大的工程,它是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优化进行预测,讲综合效益和协调发展。策划更多的指向政府行为,强调整体战略性、方向性,其实质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只有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要求搞好体育旅
游项日策划和体育旅游景区(点)规划设计,高品位的体育旅游资源才有可能开发成一流的旅游体育产品,体育旅游资源和环境也才能得到切实保护。为此,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学习借鉴国际高水平的策划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策划水平。同时加强开发策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开发策划对旅游体育产品开发的指导作用。
2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支撑要素
体育旅游资源体系庞大,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体育旅游资源深受大众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是促进我国旅游业走向强大的重要战略。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广泛,目前体育旅游界已达成了共识,凡是能销售给旅游者供消费、享用的产品,通通可称为体育旅游资源,这包含了体育旅游线路,供享用的设施、服务,已开发为产品的供观赏、参与的资源等。策划的目的是在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可进入性,旅游者对资源的感知、认知,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情况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数据后,充分把握旅游资源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品质和特色,设计出满足客源市场需求的有独特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产品的过程。策划的支撑要素可以通过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可进入性、旅游者对资源的感知、认知以及市场情况和可以通过实地勘测、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得,见图2。
图2 体育旅游资源策划的基本支撑要素
对体育旅游资源特质的把握却是一个较多地渗入了策划者自身主观认识、经历以及价值观的过程。不同的策划者,由于自身条件不同,可能在掌握相同基础资料的情况下,对体育旅游资源特质的把握有较大差异。体育旅游资源策划在空间布局上需考虑地形、地势、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基础及功能选型、游线设计、经营运作等要素,注意单一和整体的关系,形成主辅配合的结构。
3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划战略
体育旅游资源不只是指一定地理空间区域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它是一个综合体,其涵盖的范围很广,指所有客观存在着的并相互产生吸引力的能带来旅游效益的人和物。体育旅游资源包括客源市场(旅游者是其主体)、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旅游服务设施三大主要因素。当资源系统保持综合平衡时,表明该系统的三大要素基本上处于同步协调发展的状态,体育旅游资源系统呈现出有序的局面,开发处于良性状态中。反之,系统就会处于无序混乱中,体育旅游资源系统的三大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因为失调而出现难以制约的局面,正常吸引关系失去平衡。此时,开发策划的战略重点应尽力使该系统的运行从无序到有序,以保持三大要素相互吸引关系的平衡和同步协调发展。
3.1正确把握开发策划中的资源要素
在开发策划中,要善于敏锐地把握能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的资源要素,这既需要非凡的眼光和胆略,又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特别需要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当然,对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是所有这一切的基础。
3.1.1发现和挖掘资源的独特性
开发策划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新资源,挖掘有价值、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开发策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化腐朽为神奇”。要做到有新发现,基本的素质是要十分了解、熟识体育旅游资源,对其能够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并能判断它们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特色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判断这些资源开发为体育旅游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和市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这对策划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积淀,并能很快整合这些学科知识。体育旅游产品形象策划及其产品创新是开发策划的重要环节。任何体育旅游市场形成的初期,吸引的人数总是有限的,然而通过设计旅游产品形象进行产品创新,可以使富有创意的新产品得以生存与发展。如1984年山东潍坊推出“风筝节”,集健身与旅游于一体,通过“蓝天――风筝”旅游形象的策划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3.1.2要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
整合各类体育旅游资源要素,使其形成一个全新的体育旅游产品,是体育旅游开发走向全面商品化的产物。这种整合具有较强的人工痕迹,但如果整合得好,充分地考虑到市场需求,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以市场需求为准,将各种相关的体育旅游资源按一定的主题组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巨大的体育旅游产品平台,再进行商业化运作。这种情形以人造的主题体育公园为代表,北京市龙潭湖体育主题公园、处体育主题公园;宁夏大漠体育公园、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宁波市体育主题公园、汉阳江体育主题公园等为代表。这个平台提供了一个体育旅游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的大舞台,通过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观光、参与体育娱乐活动和现代体育科技的包装,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现代商品化的体育旅游产品,与原始野味的体育旅游产品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此外,关键在于这类场所往往在大都市近郊,通过这个平台带动了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和主题酒店、主题商业、主题文化产业的建设,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和主题社区。
3.1.3把握体育旅游资源要素与产品要素间的逻辑联系
体育旅游资源依照是否能开发为体育旅游产品的标准,可分为可开发为产品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作为环境类型产品的体育旅游资源两大类。可开发为产品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即是说资源通过开发可直接转化为产品,如海滨的海滩,近海的海水,山中的温泉等。作为环境类型产品的体育旅游资源,指这类资源本身不能通过开发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但它是直接销售的体育旅游产品背景因素,它的价值,比如作为生态环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直接销售的旅游产品的价值。产品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环境产品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划必须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资源的整合也不能太过分,应把握适度的原则,策划的产品应是体育旅游资源特色在逻辑上的必然延伸。也即是说,策划好了的体育旅游产品与体育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样的产品才有生命力。既然产品是对旅游资源特色的展现,那么在挖掘资源时,对体育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一项科学的评估工作,如果过高,则可能策划、开发出来的体育旅游产品缺乏生命力,导致孤芳自赏,难以获得市场认同;如果过低,则不能显示出旅游资源的魅力,或者使本可以开发的资源价值被忽视而打入冷宫。
3.1.4把握体育旅游资源的共生性
体育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就是这一项目与另一项目之间是共生的。体育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体育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体育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体育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3.2策划既需市场导向又需充分把握资源的本质特色
3.2.1不能因为强调市场导向而忽略资源本质特色
开发策划一定要强调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策划的核心内容是体育旅游资源的特性和特色在逻辑上的合理的延伸,以前我们强调体育旅游资源自身特色的把握。要知道,体育旅游开发策划与一般的产品开发策划不一样。总的说来,目前体育旅游开发策划出现了两种偏差:一方面是缺乏对细分市场的深入研究,推出的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卖点;另一方面,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又严重脱离了资源的特性和特色。必须指出,开发策划还是要以体育旅游资源作为根本。保留本质特色,探索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之路。在开发策划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体育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风格,保护自然遗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原本性。鲜明的体育旅游本质特色是体育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体育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体育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本质特色。开发利用体育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体育旅游资源的本质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体育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本质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
3.2.2体育旅游资源的本质特色需要合理释放
所谓体育旅游资源的本质特色,即自身所具备的根本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核心品质,它区别于体育旅游产品的非根本价值和非核心品质,它决定了体育旅游资源自身的级别,它是体育旅游资源形象定位的基础,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在开发策划中,若不能发现体育旅游资源的本质特色,规划、策划就会偏离方向。离开了体育旅游资源本质特色这一基础而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通过炒作可能在短期内带来大量客源,但其生命力一定不大,生命周期一定不长。另外,像我国新建的大型体育主题公园这一类体育旅游资源,它不是原赋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而是对原赋旅游资源的仿制和整合,对这类体育旅游资源,虽然不具备历史价值,但仍具备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经历了体育与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这种对原赋体育旅游资源的仿制和整合,仿制和整合的水平也能体现主题体育公园的品质和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只是具备本质特色还不行,还应兼具本质特色的释放功能。体育旅游资源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以不同的方式释放自己、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体育旅游资源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度,它的观赏性、参与性,它释放出来的气质往往决定了它的吸引力的大小。有的体育旅游资源价值很大,但形不成风景,那么它就难以转化为产品,即使开发成体育旅游产品,也难于为世人认同。因此,并不是所有级别高、价值大的体育旅游资源都能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在旅游体育资源开发策划中,要善于找准独特的方式使体育旅游资源的本质特色得到合理释放。这又是开发策划成功的一个关键。
3.3注意体育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
3.3.1提高体育旅游资源的环保意识
体育旅游资源是发展现代体育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基本条件,只有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才能使得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体育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体育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体育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2强化保护投入力度,加大资源环保经费的投入
从体育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要求,把体育旅游资源环境的治理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应本着以预防为主,以治理为辅。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治理和建设被污染及质量退化的环境。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资源环境保护经费,只有环保经费投入到位才能保证各方面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完善。
参考文献:
[1]于素梅, 易春燕. 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26-28.
[2]黄贵. 初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8~9.
[3]邓凤莲,于素梅,武胜奇.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与影响因素[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35-40.
[4]吴永芳,杨铁黎.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探[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