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的增加值是3577亿人民币,占GDP的3.1%,尽管比重还很小,但毕竟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尤为迅猛。据悉,北京市2001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达130亿元,已显现支柱产业的势头。不仅文化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而且文化市场迅速开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市场。音像市场最早脱颖而出,初具规模;演出市场(以至商业体育比赛)渐趋成熟,冷冷热热;图书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工艺美术品市场沟通海内外,机制健全;而文物市场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则从无到有,起点不凡;电影电视市场起起落落,交易热烈;娱乐、旅游市场遍及全国,迅速壮大;特别是文化广告传播市场,异军突起势头凶猛。[1]为发展文化产业,不少地方都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先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紧接着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天津、四川、重庆等地也都纷纷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所有这些规划中,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力图使文化产业在未来5-10年内占GDP的5-6%,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邯郸市在2004年也制定了《邯郸市2004——2010年文化强市工作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未能形成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不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很低,至今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部分没有开发,有的是低层次的开发,有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文化娱乐业是文华产业中最赚钱的行业,但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中,以名牌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企业或产品实在是匮乏和稚弱,品牌效应和品牌战略更是无从谈起。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是文化产业中最成熟的产业,但其在GDP中仅占0.3-0.5%。与国外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在中国当前文化市场领域,最赚钱的文化产品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自己的。电影,我们打不过好莱坞,卡通拚不过迪斯尼,美国每年都从我们的市场拿走数亿美金;计算机游戏,韩国、日本占据了我们90%以上的河山,我们给人家点钱到手软;电视剧、流行音乐、时尚产品,韩国、日本让我们的受众“哈”了七八年还经久不衰;至于传媒出版行业,就更不用说了,无不唯外国流行文化的马首是瞻。[2]
我国文化产业存在一系列影响自身发展的问题,这主要是:
第一,资金投入少,文化产业组织化、集体化程度低,规模小,获利能力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需要资金作后盾。1997年我国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出版)财政经费投入总计为109.66亿人民币,而美国文化(专指艺术)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从报刊行业来看,2000年全国共有报刊10732种,虽然数量多,但质量较差,实力较弱,处于低水平的竞争状态。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主要传播媒介就已被50家大公司控制,其中20家公司控制了日报销售的一半以上。美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文化产业集团也都有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撑,文化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之间互相渗透,互相渗股、控股,二者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然而我国文化产业投入少,获利也低。1999年我国电影全年的拍摄费用,仅相当于美国平均每部电影拍摄成本;全年票房收入为8.1亿人民币,而美国达75亿美元。
第二,科技水平较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中的支柱产业,因此,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主动和积极的,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停留于传统技术层面,以致中国的大多数文化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如音像制品的生产中,使用的都是发达国家淘汰的生产工具。
第三,缺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文化产品却仍只停留在孙悟空、黑猫的传统原始制作上,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与美国一比,这一点便一目了然。美国缺少文化产业的传统资源,但是美国文化产品中虚拟故事和人物却层出不穷,他们从其它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中取材的文化产品,同样也在丰富着受众的文化生活,一部《花木兰》一下子就获利7亿美元,一部《泰坦尼克号》从全球观众的腰包中直接拿走18亿美元,间接地从附加产品中收入53亿美元。现在他们又对孙悟空产生了兴趣,准备把这个形象搬上荧幕。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包装,既获得新的生命,也使美国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3]
[参考文献]
[1]罗江宁.乌昌经济一体化: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http://xjshtour.com/word/074.doc
篇2
背景
(一)统一部署:文化创意产业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十二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共同担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二五”期间在实施江苏省“三大计划”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耦合文化、促进精益、提升附加值等产业功能[1]。积聚优化整合各产业现有的处于分散、未专业化和资本化的科技、人才、品牌、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等产业价值链高端要素资源[2]。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积聚、优化,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互动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特点。
(二)生态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特色化之路江苏省内文化产业板块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3]单就文化创意而言只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几个项目在全国叫得响。与苏南相比,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苏北市、县均一样处于待开发阶段,亟待突破创新。在淮安周边区域中,山东地市一级的旅游产业集群效应初现端倪,市场品牌认可度节节攀升,其中潍坊风筝、临沂手工艺,还有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体验旅游占有一席之地。依托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要素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创新的生态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特色化之路,要注意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生态、商务观光、创意娱乐等形态。
(三)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于文化创意与旅游、生态资源的创意开发、创意设计、手工艺之间的关联、组织等进行系统研究,破解创意的制约因素,确立发展模式。第二,加快特色资源梳理,在本地文化规划中确立具有关联性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好的文化创意与生态产业嫁接的形态,形成核心明确、支撑众多、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文化创意与生态产业要素融合的主要内
首先,做好创意资源评估,掌握空间分异布局。其次,进行区域内外SWOT竞争分析,反复论证文创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确立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和基本形态。再次,按照“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思路,遵循“越界—扩散—渗透—联动”规律,因地制宜重点加强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民俗手工艺等产业要素的融合、联动。落实物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资产评估和商业开发模式,将之作为城市文化创意(网游动漫、影视演艺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植融入生态环境要素的特色农庄、现代手工艺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主推一批在文化产业分类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品牌在既有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域、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遴选特色文化区。最后,以生态文化创意园、特色文化产业园等大项目建设带动文化行业企业的集约化发展,形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构筑不同特色、相互补充、错位经营的产业格局。
(一)生态文化资源的活化和开发组织对传统文化物质资源、非物质文化资产的甄别,开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活化、开发,将其作为进一步挖掘、发展的重点,特别是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民间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遗产的民俗、节庆资源等[4]。开展民俗节庆品牌与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升级、开发工作,积极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名录,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生态节庆品牌、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和创新项目。
(二)构造生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模式生态经济与文化创意互动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乡村创意体验,其市场对接点就是乡村休闲、旅游。推进乡村旅游内涵建设,制定标准化方案,形成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思考创意农业模式以及向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演进发展。以创意旅游、创意设计为纽带,带动农业、生态、文化服务企业按照工业化标准要素,完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将区域比较优势的内容重新定位、包装设计,对农村手工艺、民俗文化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5],以创意生态产业为抓手,带动生态农庄休闲体验、会展商贸、娱乐观光购物等的发展,使更多的经济社会要素获得文化产业化形式和高附加值。(三)民间艺术的创意、创新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是深受都市人喜爱的诗意田园。乡村文化需要文化产业的现代性重构,对乡村文化的生产空间进行反思,对于其文化意象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从而在再生产与消费的制度性重构中建立起符合现代产业标准、规范和现代生活需求的的价值体系。探索区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的可持续性传承以及优化配置、利用,要秉持与城市文化创意合作开发的原则,创作现代性的产品。
(三)高科技支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软件园、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等信息服务、软件外包产业具有与文化创意的天然耦合性,应用创意文化、文化科技,融合生态资源要素,打造产业品牌,有效方式驱动、带动区域内居民文化消费。
(四)政府主导、协调,搭建平台,实现城市—农村互动的发展格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涵盖行政审批、创意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金融和孵化、中介、推介等),制定配套措施从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鼓励民间兴办文化企业,引进外资发展本地手工艺产业;重点资助重大产业项目,设立专项基金,完善文化产业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专业投资、担保向创意企业倾斜。利用文化周、文化日、节庆活动等带动城市消费者到乡村消费。
淮安的生态—文化创意模式:“河、湖联动外延开发”
淮安是历史上与扬州、杭州并称的运河四大都市之一,在2006年左右确立“运河之都”城市定位,十一五时期运河文化产业得到了开拓、发展,形成了市区清江浦里运河、古末口、古清口等四水环绕的水景空间。市区周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区等将区域内12个组团有机相连。一直以来,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是淮安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把生态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规划发展产业之一,2010年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构建食品工业、物流、动漫科技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对照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和19项考核指标,淮安已有4项基本条件和10项指标达到要求。2011年“建设以淮安蚌埠为双核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伟大设想又跃然纸上。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认为在推介城市经济发展的生态特色时提出“生态也是生产力”,这一提法正好和“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生产力”精神相得益彰。#p#分页标题#e#
淮安拥有淮河、洪泽湖、白马湖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周边高邮湖、宝应湖水域湖泊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国家粮食的主产区之一,以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盱眙龙虾、洪泽大闸蟹等)及其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经济产业在当地形成产业链条,这与以农(水)产品加工为特色淮安的淮扬菜以及众多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也为生态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耦合研发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淮安的五大战略“构筑大交通、发展大流通、培育大产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方面,培育了盱眙凹土等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生态产业,以生态特色景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在“开发大旅游”上主推“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五大品牌,但是生态产业与文化产业特别是和创意产业的结合能力比较弱,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形态与资源潜力、前景不相称。
为此,我们提出淮安生态文化产业的“河湖联动———外延式”开发模式,旨在突破瓶颈制约,以水资源、农特产品、特色生态环境等生态资源为纽带,促进管辖区域内南、北片区的文化资源整合。淮安的南、北地理分布比较狭长,区域内南(盱眙、洪泽、金湖等)、北片区(淮阴、涟水等)处于对峙局面。这就需要在区域资源规划、整合时,解决协调一致的问题。将北片区淮阴区的韩信、漂母品牌、涟水县的人才教育以及它们共有的农业资源整合到全市统一部署安排之下。发挥南片区的白马湖沿岸的金湖前进镇、淮河流域的节点城市盱眙的生态优势以及马坝、朱坝等交通优势,扩大其在区域联动的功能。应以部门横向与纵向的协调运作为整合机制,比如农业局水产部门、农业委员会、文化旅游局、体育局在民间文艺、水乡体育、渔民风俗节庆等项目上加强协作,而区域内的横向区位整合则要以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纵向文化资源为整合内容,以主题、联盟为纽带,统筹安排时段、线路、客流、活动项目和形式,这样就形成了“集聚互补、融合联动、合理定位,错位发展”战略思路。
经过筛选论证、确立创意旅游(民俗、演艺、实景等)、生态创意农业为全局重点,以动漫、台资新高地、区域大物流等为区域重点的发展框架。形成南北交汇的河、湖联动的生态特色板块,包括:一是古城历史文化感受区,以河下等古镇、古街区为重点;二是清河新区文化体验区;三是古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区,将里运河等河段进行生态整理、遗址展示,打造水上文化长廊。四是洪泽湖生态旅游示范区。争取在南北片区的金湖、洪泽和盱眙等多点突破,分设湖区观光、实景演出、温泉休闲等不同功能区。
(一)生态文化创意的多元化应用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采用文化创意与经济社会产业要素的融合模式,构造生态、文化、旅游等耦合的多元化战略应用。2012年起,江苏旅游启动为期3年的“美好江苏欢乐游”活动,淮安22个景区(点)位列其中,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铁山寺、第一山、洪泽湖古堰景区、老子山温泉度假区、金湖水上森林公园等生态群落独树一帜。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盱眙龙虾节、洪泽湖大闸蟹节、金湖荷花节也成功入选。
1.发展支持型:金湖、淮阴等区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农耕、民俗、乡土文化等为特色的生态创意农业,要集中民俗演艺歌舞、原生态休闲等资源优势,抓住金湖前锋镇、盱眙盱城镇等节点形成服务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除了淮安生态农业园,因地制宜发展创意农庄,销售稻米、大闸蟹等特色产品、服务。在淮扬菜工业标准制定中融入、突出莲藕、龙虾等当地特色水产,与景区景点、会展博览等形成创意美食之旅。
2.资源复合利用型:洪泽湖渔文化生态创意园淮安的水利、渔业、农业等第二产业资源相对丰富,把文化创意与渔业、商务、生态农业等部类结合的文章做好,可以填补空白。洪泽湖沿岸区域交通便利,客源(宁、沪、苏南小三角)质量高,消费能力强,通过政府主导、外引内联,筹建洪泽湖生态渔文化创意产业园。洪泽县围绕“名湖名城”,依托大湖、古堰、名山等核心资源,打造美丽清纯洪泽湖品牌。规划沿洪三路两侧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开发温泉资源、鱼米之乡“一村一品”工程、特色船坞系列景观工程、古堰历史文化长廊、白马湖休闲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渔文化、水文化、生态养生,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等生态景区,建设“温泉养生、寻道访古、生态风光”的老子山度假区。发挥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金湖荷文化等品牌集聚、辐射效应,促进城区的生态观光、体验休闲(淮扬美食)、城区内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特色餐饮娱乐相互支撑、联动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品牌,促进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掼蛋、淮扬美食)与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产业的紧密结合,形成集吃住行食娱购一体的大文化、大旅游、大交通体系。对当地手工艺(渔具、渔鼓等水上产品)、民俗文化(渔歌等)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加强民俗节庆品牌的内涵建设。探索淮剧、十番锣鼓等区域民艺、民俗以及手工艺、特色淮扬菜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文化创意部门出人才、技术,农村提供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创作符合现代需求的产品。
3.替代融合型:传统文化旅游的集聚发展和升级改造在运河古镇河下以及西游记大舞台、吴承恩纪念馆形成西游记诞生地明清特色旅游景区;周边还集聚纪念馆、故居以及胯下桥、韩信祠、关天培祠、梁红玉祠构成近代名人展示区。在市区清浦区的清江浦里运河沿岸,形成自东向西文庙———慈云寺—都天庙—东西大街历史街区,连接都天庙的周信芳、王瑶卿等名人故居以及河道总督府旧址(清晏园)—童年读书处等众多景点。河下的明清特色区、清江浦的近代名人区等需要集聚发展和升级改造。
4.“原生境”全景开发:“印象洪泽湖”洪泽湖区水体丰美,景观独家,联合沿岸的洪泽等乡镇发展“印象洪泽湖”实景演出。在国家休闲旅游纲要颁布实施之际,顺势而上,打造集休憩、观光、影视展演为一体的全景式旅游文化平台。抓紧洪泽湖、高邮湖等四湖的水文化生态品牌的保护性开发,结合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演艺类民俗比较丰富的特点,开展水上实景演出等项目。#p#分页标题#e#
(二)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示范区”
在原有的洪泽、金湖等节点城镇的基础上,依托淮河生态打造盱眙为中心节点、聚合户外考古、温泉养生、影视体验、休闲美食娱乐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盱眙临近南京,有山有水,有“凹土之都”等美誉,拥有淮河、低山丘陵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汇集,以东阳为代表地的名人辈出,作家张贤亮出生于盱眙,后创建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华夏西部影视是以沙漠等原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他的经历和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泗州城遗址号称“东方的庞贝古城”,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大云山汉墓群作为江苏省古墓葬类文物代表,2010年位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加上原来的明祖陵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到5处,可称文物大县。省铁山寺林场属于原生态风景,适宜户外自助游,周边正在建成毗邻南京的养生游基地。大王山温泉正在开发之中,凤凰山影视基地和红楼梦大世界的建成将成为周边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洪泽湖—淮河—铁山寺—第一山”特色线路以游船为载体,开发水上游乐、垂钓等度假休闲项目,融入温泉(老子山)、中医疗养等项目,并将洪泽湖、白马湖度假、淮河游览结合起来,构筑“白天观光游乐,中午美食、垂钓、沐浴,晚上演出购物游(城区月光夜游)”的全天候、适合不同群体的产品组合。
(三)承接产业转型发展“生态新城—淮安开
发区—大学城”一线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聚区名人、名著、名湖等六名战略比较优势要重新定位、包装设计,利用清河新区西游记博物馆、淮扬美食博物馆为代表的城市橱窗式展示,结合生态新城、长荣大剧院的舞台演艺、古淮河生态园形成清河新区的文化特色产业园区。淮安目前已经成为“北有昆山,南有淮安”的台资新高地,浙商、闽商云集,形成了以台资企业富士康为代表的IT科技加工、电子制造企业,以浙商义乌商城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还有闽商的轻工制造等,这些都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基础。要利用淮安软件园、淮安开发区留创园、清河文创园等创意产业的孵化功能和科技支撑作用,在清浦区大学城附近,依托食品学院、工学院等筹建高教科技文化产业园,主打文化科技创意;在新的淮安市行政中心附近或者清浦区城南,打造动漫、网游的特色基地,加紧掼蛋网游、电子商务等开发。创意产业园将主要选择发展信息服务业(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设计服务业(影视、食品加工设计、广告包装等)、教育培训(高层次继续教育),以尽快形成优势产业,从而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随着“蚌埠———淮安”淮河流域生态走廊的战略构想的提出,一条横跨淮河两岸的生态产业前景已经跃然纸上,这里将吸收安徽省皖江经济带的成功经验,在跨区域合作中把生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篇3
乌海市作为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发展文化产业寄予了厚望。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如何壮大乌海市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大市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乌海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一、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对策建议:1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产业观念。2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3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展重点文化产业。4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5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6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富有乌海特色的文化产品。7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契机,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乌海市文化大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乌海市作为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发展文化产业寄予了厚望。文化大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重点突破,全面带动。文化产业是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率先发展。
一、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乌海市文化产业经多年培育,已有广播电视、广告、旅游、娱乐、网络文化市场、书刊和音像、演出、出版和印刷业及文化艺术培训等九个方面的文化市场。其中,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3%和97.2%,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文物保护点13处;全市书刊经营点40家;有专业演出团体1个,每年举办各类演出100余场;有印刷企业37家;报纸出版物有《乌海日报》和《乌海广播电视报》两种。可以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下,乌海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较好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乌海市文化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经济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发展相对滞后。从文化产业结构、管理机制和总体规模来分析,乌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乌海市文化产业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产业链;缺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文化产业市场发育滞后。乌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产值占GDP的比重很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还停留在简单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
(三)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乌海市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为主,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销售等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在自治区有影响的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现有文化企业原始发展资本不够雄厚,企业规模弱小,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体制性矛盾突出。现有管理体制仍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化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权、责、利不明晰,难以进行高效产业开发。
(五)认识滞后和发展观念不强。作为文化产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往往忽视文化的产业属性,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识,这种认识上的滞后导致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六)文化产业人才匮乏。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乌海市在这些方面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三、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乌海市的资源优势、工作基础和市场前景,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产业观念。文化产业是按市场规则运作的文化生产经营行业。文化资源丰富,不等于文化产业就必然发达。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经济。因此,乌海市文化产业要不断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扩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领域;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树立现代文化产业观念。
(二)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目前,乌海市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产业资本的积累都还处在一种初级状态。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具有乌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乌海市应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产业化基地,建立多条文化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群,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同时,要采取一切措施,来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引进一批文化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努力用好、用活、用足文化经济政策,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充分调动集体、个人等多渠道兴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经济政策,努力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格局,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乌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娱乐演艺业、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制造业、出版印刷业、网络文化业。以“中国书法城”建设为契机,发挥书法城建设的优势,推动书画艺术创作的繁荣。乌海市书画文化产业经过大力培育发展,可以说初步形成了集书画创作、研讨、装裱、销售为一体的书画产业基地。从事文房四宝、书画装裱、书法培训等经营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年经营总收入超过500万元。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书画艺术品市场管理法规,建立健全书画艺术市场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尽快形成比较规范有序的,具有乌海特色的书法、绘画、奇石、摄影、陶瓷和雕刻产业市场,积极打造乌海特色的书法艺术交易中心。
(四)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针对乌海市文化产业结构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特征,应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细致的分类与评估,对传统优势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实现产业升级;要大力开发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业、出版印刷业和文化服务业。
(五)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是事关能否顺利推进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重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产业单位中的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予以重奖,对经营效益好的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并落实社会保障衔接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篇4
为摸清底子,撑握情况,便于认真探讨和研究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问题,*市江南镇近期组织就本镇文化方面的建设情况对部分村干部和群众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该镇文化建设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呈削弱趋势,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发展,不适应群众需求,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三个“不适应”问题,不仅影响了现行政策在农村阵地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
一、昔日辉煌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市江南镇,地处长江沿岸,与湖北省洪湖市隔江相望。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个专业渔场,2.7万人,是*市唯一的纯平原农业大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该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始建于1950年的镇文化站于后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各项组织机构成立,工作有序展开,人员也由原来的1人增加到3人。80年—90年10年间文化工作进入顶峰时期,各文娱小组相继成立,并定期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1991年该镇龙舟队特邀参加国际龙舟赛并获得冠军,同年还应邀到美国塞纳河比赛,对开展国际文化友好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1991年、1994年相继举办了的两届较大规模的“金秋艺术节”,尽显湖湘文化特色,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文化建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二、现今窘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该镇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进反退、每况愈下,虽然政府财政尽力支持相关文体活动,但站在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文化事业的投入跟不上,致使发展受阻,前景令人担忧。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突出在三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有偏差。调查中,走访的11名村干部,大多数对文化工作的认识不深。有人说,10多年来,只在十七大报告中听到发展文化事业的说法,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会议,看不到一个文件,听到的都是关于经济工作、计划生育、社会稳定之类的词眼;文化系统一年不开展一个活动,上面还有没有这个机构;搞文化工作,是文化部门的事,抓与不抓一个样,不评估、不考核无关大局;每条线从上到下都有专干专人负责,而文化线到基层位置落空,说明该线不重要;有的还认为,目前有线电视覆盖率高、电视节目清晰、档次高,再搞其它的活动没有必要;农民田地多,体力劳动繁重,抓好了经济工作就算对了路,没有精力搞些务虚的事。事实上群众对文化生活是有希望有企盼的,调查中,走访的24个农户普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日子是一天天好起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他们想要的不单纯是在家看看电视,更想参加一些集体文化活动,起到交流经验,疑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问题二经费严重不足。该镇财政虽说财力十分紧张,对文化工作还是在尽量投入尽力扶持,但仍然是吃不饱养不大,85年新建图书馆投入2万多元,歌舞厅3万多元,新建影剧院50多万元,农民管乐队2万多元,各单位、各村组织文艺宣传队、篮球队的投入每年都在4000—8000元左右,实施税改政策后从镇到村经费严重短缺。因经费问题原的文化设施都难以维护,影剧院因年已久,每年的维修费用都在5万元左右,多时达10多万元,终因财力不堪而废;万册图书室建造投入5万多元,每年还要购进新书4000多元,当时读者、书客是源源不断,后因投入跟不上,书籍得不到补充更新,再无人问津,昔日门庭若市的场所,今朝却难觅踪影;文化站现有干部职工2人,一个全额编制,一个自筹编制,全额编除该镇财政补助和收取门面费外,另一名自筹编人员只好外出打工自谋生路;电影放映队每月在各村放映电影二场,放映员工报酬实行统筹,纳入财政预算(每户每年一元钱),后因政策原因取消,放映员因报酬无着落而告“电”还乡。
问题三文化队伍不稳。因经费短缺,形成文化部门的运转不灵,人才难留的局面。从78年算起近30年时间,文化站先后经历了几任站长,每人任期平均不到3年时间,大多都是不甘清贫守苦,刚熟悉情况就朝思暮迁,想法变动工作,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大都不愿进文化站岗位,怕得进不得出,得不到重用和提拔,被组织安排进去的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不大胆,满足一块牌子,一枚章子,工作无法推进。文化队伍是安身不安心,人员走向得不到定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三、未来对策
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文化意识,把文化事业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把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精心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坚持按照湘办发[*1]29号文件精神,将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则,对整个文化建设的问题做到既要有远景规划,又要有近期打算,定期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真正把文化阵地办成农民求知的课堂,求艺的窗口,求富的乐园,积极打造湖乡特色文化、创建地方文化品牌。
篇5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产业;县域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每个县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善于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实施经济开发,既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其备这种前沿的开发创新的思维理念,实乃明智之举。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河北省的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颇有特色。以红色文化著称的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杂技文化闻名海内外的吴桥杂技文化旅游项目,唐山迁西县依托青山、秀水、长城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的文化生态旅游,张家口张北县以中都草原和安固里草原为中心、大力发展的草原文化旅游产业,承德平泉县开发的“辽河源头,契丹祖源”文化旅游项目等,是河北省县域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张家口蔚县的以剪纸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产业,衡水武强县的年画、乐器制造产业,石家庄莫城的宫灯产业,邢台宁晋县工笔画产业,还有地方特产开发为主的保定曲阳县的石雕、邯郸馆陶县的黑陶、大名县的草编等文化产业的开发等等,也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这此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网络或其他途径传播为社会所知晓,无疑是在启发其它县域依据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产业开发。对文化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则有助于促进其他县域的经济持续发展。制,与重点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智能平台;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利用高端媒体集中展示平泉特色。多重举措的合力作用,使得平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剧增。平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强力实施“文化活县”发展战略,依托自然资源桌赋、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基础,推出了“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名片,通过文化产业与优势产业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跨界融合的绿色崛起之路,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2015年平泉县的文化企业达到231家,从业人数4.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9.57亿元。1.独特的菌文化产业食用菌是平泉县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为了提高食用菌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专门创建了食用菌文化产业园区和菌文化博览中心。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展示菌文化的专题展馆,从而推动了菌文化产业在国内知名度的提升。目前,平泉县的食用菌生产已覆盖全县20个乡镇,近三万五千农户参与了食用菌的生产。将传统的农作物生产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年生产的食用菌总量达到三千多万盘(袋),全县年食用菌产量达3万吨,产值超3亿元。从食用菌的生产、加工、生物制药、科研、菌文化的专题展览等方面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逐步将食用菌打造成了平泉县颇其特色的主导产业之。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剖析
某个县域的文化产业能否得以挖掘、开发,与地方领导的创新思维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滞后的领导者,难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善于挖掘文化产业潜力的典型案例实施A}`}J析,可以为其它县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平泉县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平泉县位于冀辽蒙三省交界处,古有“京冀门嵋,通偕辽蒙”之称,今以“契丹祖源,圣地平泉”而闻名。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平泉县,在挖掘地方文化潜力、发展经济方面颇有创意。该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就是地方领导者创新思维与宏伟气魄的展现。平泉县为了使本地的文化产业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专门编制了《平泉县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引导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多项激励举措,辅以优惠政策的支持。同时还将文化产业列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制定人才引进鼓励机2.靓丽的炭文化与酒文化炭文化产业也是平泉县的一个靓丽品牌。平泉的专业人士将活性炭产业赋子了文化内涵,实现资源炭向科技炭、环保炭、文化炭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使每公斤的纯利润提升100多倍。炭文化产业的建立,给活性炭产业发展插上双翅,把研发、体验、创意融为一体,使平泉县的炭文化产业成为了极其发展空间和文化动力的朝阳产业。平泉县的山庄老酒酿造技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对“山庄老酒”这一独特的酒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秉承“夷狄古井”孕育的“山庄老酒”文化内涵,酿造与品酒、赏酒、收藏相结合,工业生产与工业旅游相结合,创建了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区、山庄老酒观光生产线、建成酒文化广场及酒博物馆。把“山庄老酒”打造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自酒十大创新品牌”,与行业巨头五粮液共同入选“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在提升了平泉县酒文化的品牌档次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3.不甘落后的休闲旅游文化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为核心,将契丹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乡风民俗融入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建设,国家3A级景区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加入环渤海旅游联合会联盟。以辽文化为核心的泽州园建成开放,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河北省十佳公园和五星级公园。契丹水洞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油画产业园完成项目前期工程。这此围绕着区域文化的投资,在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探究文化历史的心理,也为休闲旅游、经济效益、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吴桥县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产业
吴桥民谣中所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玩艺,人人有一手”m,就是对杂技艺术在吴桥广泛普及最精彩的描绘,杂技是吴桥县独特的文化品牌。1954年,总理出访欧洲十四国,所到之处接见的华侨中,几乎都有吴桥的杂技艺人。总理欣喜地说:“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啊!..}z,吴桥县是杂技艺术的发源地,其艺术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几千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艺人的历史传承,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杂技界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地域文化现象。1.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产业基地吴桥是举世无双的杂技之乡,有着极为丰富的杂技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真正把吴桥杂技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体现在2。世纪90年代吴桥县政府对杂技旅游产业的扶持。1993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在这个景区里,汇集了我国顶尖的杂技艺术。天下第一快手一一王保合宛如神话般的表演、吞剑艺人李印怀的绝活、还有许许多多吴桥杂技界艺人都在这里展示举世无双的功夫,为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中国吴桥特有的杂技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如今,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已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大集聚区”等50余项省级以上的殊荣。吴桥县现有各类杂技演出团体62个,有600。多人杂技从业人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杂技舞台上,杂技演出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全县从事与杂技相关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有26家、开发了包括杂技道其、魔术道其、杂技服装、纪念品、工艺品、娱乐品在内的产品多达60个大类的800多种规格、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杂技大世界景区发展的出租、餐饮、照相、娱乐等项目的个体营业户多达400多家。由此可见,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的开发,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群众提供了极好的就业机会。“杂技产业每年为吴桥创造了1.5亿元的文化产业效益,杂技文化旅游总收入完成640。万元,杂技对外演出实现6600万元,杂技教育收入1600万元,杂技道其收入1200万元。仅杂技旅游产业就占到吴桥地方经济发展的7.5%。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事杂技旅游产业人员达1.2万人,平均每2。个吴桥人中,就有1人从事杂技旅游产业。”}z,如此壮观的杂技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杂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在55万以上,其中海外游客逾5万人次。如此兴旺的杂技文化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杂技之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品牌。正如世界华商联合会轮值主席、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乌巴特尔建议的那样:“未来的吴桥应该打造成一个产城融合的杂技文化产业综合体,像美国百老汇演艺产业聚集区那样,形成一个以杂技为中心的演艺产业集群。”2.打造杂技情景剧《江湖》,提升文化品牌为了开发和提升吴桥杂技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吴桥欣赏杂技艺术,进一步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的艺术品味和品牌影响力,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公司投资600万元,将有着数千年文化颜渊的吴桥杂技搬上舞台。旅游公司与国内多家公司、团体合作,综合运用现代一流的声、光、电等舞台高科技手段,集魔术、舞蹈、武术、杂技、影视效果等融为一体,成功地打造出一台气势磅礴的杂技情景剧—《江湖》,并在2016年4月底在吴桥艺术文化中心成功演出。杂技剧《江湖》把吴桥杂技的历史、经历过的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杂技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既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又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收入,还为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创新是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墓础
篇6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我省文化产业从2009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百亿元左右,目前已位居全国第二位。文化产业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我省相继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和省文化产业振兴大会。文化产业在即将进入一个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的大发展阶段。
一、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分类标准,根据2010年末文化产业年报和相关文化产业抽样测算,到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三个层次实有经济单位(含个体经营户)970家。其中核心层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各类文化艺术服务单位265家;层的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单位378家;相关层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单位328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1866人。其中,核心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830人,层5580人,相关层3450人。文化产业总产值实现23.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高于全市增速三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层产值4.31亿元,层10.24亿元,相关层8.6亿元,三个层次的占有比分别是1.5%、3.6%、3%,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2000年以来,文化产业产值平均以每年17.8%的速度递增,就业人员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以20%的速度增加,涌现了一批投资与规模较大的文化骨干企业。二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市场发育,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已发展为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物、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九大门类,八十多个产业种类,近千家经营单位的产业格局,而且九大门类分别以城区为中心,上联域外,下串城乡经营实体,上下构成有机经营网络,从而增加了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产业的结构布局趋于合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得到优化。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传统行业加快发展,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印刷、数字音控以及网络文化、动漫游戏、旅游休闲、广告会展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文化艺术、出版印刷与发行、体育娱乐与休闲、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领域民营资本投资十分活跃,已占据所属领域行业投资的80%以上。而且全市依据特色区域文化资源和发展优势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四是整个产业的龙头和骨干框架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实现门票收入2亿元人民币,拉动其它景点及相关产业效益至少十倍于己,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今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华书店、宏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联通、移动和电信公司等一批文化生产和销售单位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五是品牌战略初见成效。以“中国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为代表的节庆活动,以及人间仙境阁、八仙过海口、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等景观誉满中外;新闻出版以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城乡连锁一体化网络建设在省乃至全国产生良好影响;“八仙传说”已确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阁旅游有限公司确定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品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根据县域文化产业的有关理论,某一县域的文化产业在于满足域外对于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县域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
我市的文化资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历史文化资源。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历史积淀出的“六大文化”:“”之名的由来;历史上的寻仙活动;登州府、登州古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国最早的水军基地的历史;以及神仙、精武、海洋、港口、开放以及和平“六大文化”。二是葡萄及葡萄酒特色文化资源。坐拥“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以建设国内最大的葡萄酒文化展示区为目标,大力发展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葡萄园、葡萄酒堡。三是海洋文化生态资源。围绕“蓝色文明”、“渔家风情”、“胶东民俗”、“妈祖信仰”等海洋文化资源和以丹霞山、田横山、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海市蜃楼奇观以及绵延漫长海岸线所形成的旖旎风光和海洋生态资源。四是自然生态资源。以胶东的自然地理风貌以及鹰逥山、艾山、崮山、温泉所形成的山水风光和完好的森林植被生态面貌。
(二)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观念意识相对滞后。我市在北方的县级行政区域中是较早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具有较为超前的观念意识,但是我们距离使文化产业真正繁荣所应当具有的意识还有较大差距。文化产业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展趋势决定了在21世纪,谁把握住文化,谁将把握未来。
2、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稀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城市间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是对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包括政府专业人才和企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既要懂文化,保证文化产业遵循正确的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又要懂经营,具备敏锐的眼光、良好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
3、文化创新能力薄弱。一方面是门类单一。包括我市在内的县域文化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网吧、图书音像制品经营、广告制作、舞厅娱乐等这些传统领域内,缺少如传媒、动漫、创意设计等先进的业态。这是全国范围内当前发展阶段下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有产业,没文化”。这是制约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文化产品的消费,关键是看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内容的需求。当前,作为经营主体的文化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欠缺,提供不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好的文化产品。以我市旅游纪念品为例,目前市面上还难以见到具有现代工业设计因素和具有现代营销模式特点的旅游工艺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
4、组织规划缺位。对全市文化产业统筹协调缺少相应的力度,缺少文化产业发展得总体规划和政策扶持。
三、科学论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极其广泛,本文将着重围绕文化产业曾和相关层等新兴业态展开论述。
1、文化旅游业。为了区别通常所说的旅游业,本文所述文化旅游产业是指通过文化资源的挖掘,打造出新的旅游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行为,带有明显的主动性;而通常所说的旅游业是用现有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通过满足游客对于文化多样性需求而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肩负更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
(1)、文化旅游观光。依托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建设好“八仙渡”、海洋极地世界、“三仙山”三大景区。要着眼于拓展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含量,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要。
(2)、休闲度假。一是“渔家乐”、“农家乐”游。渔家乐、农家乐这种在中国大陆新兴的旅游度假方式,在台湾叫做“民宿”产业,其在日本和台湾由来已久并受到广泛的追捧。这种以心灵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度假方式,意在摆脱旅行社加酒店式的传统模式,深受年轻人爱戴,我市特有的“渔家乐”旅游能够满足内陆及城市人群对户外生活的向往和不同于内陆生产方式的体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文化娱乐及大型游乐设施建设。第一、大力发展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游乐园或主题公园,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第二、引进一批档次高、国内知名连锁企业来蓬经营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游艺厅、酒吧、茶社等,丰富夜间文化生活。第三、重点扶持一批档次高、效益好、经营规范的龙头企业,促进其发展壮大。三是星级宾馆、酒店及大型旅游度假区建设。以世嘉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星级宾馆、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个层次的游客需求,促进旅游由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
2、广电传媒业。根据文化产业“内容为王”这一特性,应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打造名牌栏目、频道,推动生活、娱乐、体育类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高市场化开发和公司化运作水平。着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科技含量,推进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存储、交易及影视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产业,搭建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平台,开发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业务,积极开展数字广播、数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及其他业务。要以资产为纽带,以行政推动与市场调节为手段,做好“三网融合”的准备工作,加快全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加快全市有线电视向数字化的整体转移。要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与管理,全市广播电视广告增长比例和增加额度要大幅度提升,有机形成节目、网络、广告三大产业并举,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格局。
3、创意设计产业。
(1)、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包含两层含意,广义上的创意产业就是指文化产业,狭义上的创意产业特指作为文化产业中高端的、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本文论述的创意产业特指后者。位于北京的“798”艺术区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每年创造的产值达20多亿元。它是以包豪斯工业建筑和当代艺术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区。除此之外,国内许多二三线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创意产业园区,如杭州、青岛、天津等地,创意产业不仅创造了财富、吸纳了就业,而且作为最典型的服务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由于它们的存在,增加了这些城市的魅力。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利用老工业遗产来发展创意产业,他们有的改造成主题博物馆,有的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还有的利用其举办工业博览或进行商务旅游开发。一汽汽车改装厂作为我市最老牌的工业企业如今面临拆迁,其旧厂房作为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有限的,其建筑年代算不上久远、建筑风格也没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它却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如果开发得当,便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也并非一味地保留旧厂房,但是它或许能为新建项目提供一定的启发,在设计规划上融入后工业风格,体现出历史的延续性。是亚洲唯一的葡萄酒文化聚集区,完全可以将这一区域打造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包含葡萄酒文化传播、葡萄酒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及各种风格酒吧等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创意设计。国内许多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往往就文化产业而论文化产业,其实,文化产业有许多的组成部分。其中,“设计”就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深圳市早在2005年就已经提出把打造“设计之都”作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西欧、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都把“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我市的创意设计目前还仅局限于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低端领域内。就拿我市包装印刷业来说,目前,平面设计创意人才基本属于空白,所提供的果品、酒类等的包装制品也相应地粗糙低劣;我市的制造业企业也大都缺乏对产品造型设计的重视,造成同质化的竞争严重,往往品质过硬但却卖不上好价格;有的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不注重企业形象的推广。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除了企业自身要重视创意设计这一环节、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建设外,引进或培育一批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影视广告制作、建筑与室内设计等机构迫在眉睫。
总之,作为产业的创意设计,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低端竞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文化产品制造与旅游工艺品产业。隶属文化产业层的文化产品制造业由于面对的是外部市场,对于县域这样一个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依赖性较小,是县域文化产业应当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文化产品制造、交易业包括旅游纪念品生产交易、家居装饰品生产交易、文化用品生产交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生产制作及销售等行业,并且与创意设计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
长期以来,我市的旅游工艺品仅仅局限于能够体现神仙文化的丫丫葫芦、鹅卵石、八仙肚兜;能够体现精武文化的仿古兵器、战船模型;能够体现海洋文化的贝壳项链及各种摆件等几个门类,缺乏创新,创意低下、设计老套,根本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广大游客的需求,急需提升产业档次。一是加大这一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生产企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寻找销路。二是搭建平台,通过组建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等形式,每年举办一次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为工艺美术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业户及业余爱好者进行产品展销、合作交流及经贸洽谈提供平台。三是加强文化技能技艺的培训。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形成产业规模,同时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四要大力培养市场主体,扶持以“公司+农户”、文化专业户等形式,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我市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
5、会展、体育产业。
会展、体育产业是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体育赛事活动,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及相关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产业。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阳光、沙滩、气候适宜,特别是位于环渤海城市圈的中心以及潮水机场、龙烟铁路的建设,使对于承接京津等北方地区的会展活动有着特殊的优势。
一是加快会议及体育场馆建设。加快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各类会所及网球、高尔夫等体育场馆的建设。同时,应加强政府主导的会议及体育场馆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会展业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举办好葡萄酒节会。借助“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美誉,充分利用国际葡萄酒节这一平台为葡萄酒造势,提高产区在葡萄酒产业中的分量和影响力,实现“中国葡萄酒看,葡萄酒看”的目标。策划相关文化活动,通过承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葡萄酒论坛、展览、赛事等活动,制造“眼球效应”,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会展产业发展。
6、新闻出版发行与包装印刷业。印刷包装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随着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壮大发展以及市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的迅速膨胀,对高档包装印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市印刷企业无法满足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壮大实力”的原则,大力发展印刷业,重点支持辅助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和宏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书报刊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外商投资印刷业,积极运用数字化印刷,个性化印刷等国际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印刷企业,鼓励发展“专、精、特、新”印刷企业,力争我市印刷能力和水平在市处于领先水平。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发行行业以连锁经营为主线,强化主业经营,探索多元发展,全力构建以市新华书店、市邮政局、市日报发行站为龙头的以城乡基层发行网点为依托的发行传输经营格局。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组织、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强有力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成员应当包括财政、税收、发改、工商、贸易与信息化、统计、旅游、文化等部门。二是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全民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文化产业纳入考核体系,形成衡量各级领导政绩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并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文化产业意识、知识的掌握。三是建议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并委托专业机构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并根据国家、省、市已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或政策实施方案,包括新创办文化企业的免税政策、出口退(免)税政策、鼓励捐赠文化事业政策以及土地、房屋、注册、审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真正做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会展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件环境,加强招商的专业性。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与境外企业对接,让最有投资意愿的文化企业找到最合适的投资土壤。二是发挥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有实力的非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增加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数量,扶持壮大阁旅游有限公司、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省级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鼓励创业。各类服务型中小文化产业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将文化产业创业纳入创业服务的范畴,并加强对文化产业创业的培训与指导。
3、人才保障。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在文化产业人才使用上,要打破常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之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对于我们自己的高水平人才,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形象,打破学历、职称、职务、年龄等限制,不拘一格大胆启用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各类文化人才,让他们脱颖而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制定专门的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由于县域在人才吸纳上的能力有限,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上。二是将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作为省内唯一、全国第二所以文化产业为办学方向的院校,开创了国内文化产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学院落户,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之一。首先,学院凝聚起的国内知名文化产业专家学者能够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丰富的信息,或许可以成为我市项目引进的桥梁。其次,学院能够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再次,学院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利用,实现产学研相融合。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和“校府合作”,不仅可以委托文化产业学院对我市企业及政府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同时我市的文化企业也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促进人才培养。
篇7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历史表明,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结果。如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带来了广播和电视的新生,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传统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网络游戏、数字视听、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兴业态,使文化内容更加引人、文化传播更加快捷、文化影响力更加深远。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公民的文化需求将有一次更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国电影电视、游戏市场火爆,黄金周文化旅游屡创新高,尤其是三网合一的数字文化产品不断创新,推动了文化市场新的繁荣。文化产业属于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兴产业,是升值空间大的“潜力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7%以上,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文化产业还具有高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具有创造就业岗位的优势。中国当前有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问题,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可以拓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思路。文化产业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催生文化新业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正在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文化产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从好莱坞电影到流行音乐,从媒介巨头到迪斯尼乐园,美国文化产业正是在科技的助力下,才会在国际上具备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归结为三类:一是部分传统文化产业渐趋萎缩,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戏曲、戏剧等。二是部分传统文化产业依靠新技术的“武装”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如出版、影视制作、报业传媒、演出会展业等传统文化行业,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结合,明显提升了传统业态的发展活力。三是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数字出版、网游、动漫等成为朝阳产业。后面两类,实质上就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结出的硕果。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体现了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我国以“文化+科技”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实现产值349亿元,动漫产业从5年前的不足百亿元增长到470亿元,数字出版从2006年的200亿元增加到900亿元……这些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适应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将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率先提出“文化+科技”口号的深圳,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科技企业。腾讯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迅雷下载软件有超过3亿网民使用,A8音乐网有数以亿万计的音乐人、听众点击,印刷企业雅昌集团成为艺术品经纪行业巨鳄,中国第三大特种计算机企业深圳研祥集团在网游业风生水起。值得一提的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30年前以电子制造为主业起家,2000年,华强文化科技公司带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D电影成套设备赴美参展,大获海外客商青睐。2007年10月,安徽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开业。此后,方特欢乐世界整体输出伊朗、乌克兰、南非等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整体输出主题公园的国家。有专家在考察华强集团后认为,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平台、科技为保障”,用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创造消费、用消费需求刺激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生产。目前,华强文化集团已获得国内外专利200多项、近百项软件著作权和电影、动画片版权。从设计到制造、从软件到硬件、从管理到运营“,华强”品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集团总裁梁光伟说,只有“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并举,才能打造出“中国的迪斯尼”和“华强”品牌。面向世界“,我们要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先进科学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表现力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智慧,以创意理念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加工,赋予其经济属性和人文价值。广西的《印象?桂林》、《印象?刘三姐》等“印象”系列作品,取材于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久远的历史传说,以声光电为主要表现形式,使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现代传媒实现了完美结合,将山水景色凸显得更加瑰丽多姿,将人文景观彰显得更加精彩曼妙。世界三大名秀之一———杭州《宋城千古情》,在表现杭州深厚文化底蕴时,运用高科技,营造出令观众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的审美效果:“断桥相会”,300平方的湖面顷刻间出现在观众面前,湖水中浮起一座玉桥;“水漫金山”,几秒间,电闪雷鸣,几百吨水在活动的金山寺前飞流直下;“江南烟雨”,在《苏堤春晓》的柔和旋律中,2000名观众的头上忽然飘起蒙蒙细雨;“梁祝化蝶”,全彩激光灯打出了宛如宇宙星云般的梦幻效果……在多彩多姿、充满创新意识的新兴演艺样式背后是多学科、跨专业的支撑体系,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理念,成为艺术和技术完美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达?芬奇这句名言生动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文化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而且取决于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率。重视文化产业技术创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既能丰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又能加速文化的传播,提升文化的内涵。如传统图书出版业运用现代技术将庞大的文字信息浓缩为一张光盘,文字、声音和图像汇成的多媒体信息改变了人们传统获取信息的形式。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既拓展了艺术的思维空间,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艺术视觉审美。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一方面不能缺少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更脱离不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张力。在实现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两者的有机统一。
四、加强科技投入,促进蚌埠文化产业发展
篇8
伴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信息社会进入到内容时代,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有四种模式。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品缺乏原创性、产品种类较少以及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应从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化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密切,信息用户在追求海量的信息产品和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逐步追求蕴含更多文化内涵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与文化广泛结合,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社会进入“内容时代”,信息文化产品成为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汇流的新的亮点,在信息文化产品商品化的重大发展趋势下,需要促进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动因、机制和效应,如Oies-tad[1],Carreiro[2]发现信息技术对图书出版业的渗透催生出很多新的文化产品,如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阅读设备,图书流式服务等。YongGyuJoo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传统文化产品以新的形式快速发展,如网络游戏、移动内容、电子书、在线学习、电子音乐等。[3]Fagan发现媒体企业通过与信息企业合作形成产业聚集和融合,向消费者提供更新颖的文化产品。[4]144-166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厉无畏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催生了网络媒体、网络休闲等新的文化创意产品。[5]56-70花建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广播、电视、电影、照片、报纸、图书、杂志以及电子货币等信息内容融合为一种应用或服务方式。照片、文字、数据、图像、音乐、音像等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系统,从一种媒体迁移到另一种媒体。这种市场驱动型的融合,促使设计、软件、演艺、娱乐、影视、报刊、出版、网络服务各个门类通过相互渗透,来创造一种复合型的体验。[6]赖茂生认为数字文化产品从产品的形态上看,传统的文化产品通过数字化改造,从印刷出版的有形产品,改造成电子化的无形产品;从产品传播途径看,以纸介质、磁带、光碟为主的载体形式正在过度到以网络为主的传播方式。同时,单纯的文化产品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通过溶入数字技术对原有的文化产品进行了一次创新。[7]赵雪指出内容产业与数字技术的交义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合、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融合、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特点和趋势。[8]二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如Muller,[9]Mortimer[10]发现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拓展文化内容创意的传播渠道。Rothmann认为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信息产品形式的出现。[11]金业阳从产业价值链形成的角度研究发现,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从源头到消费者必须经历价值链的上游的文化内容创造、中游的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与下游的数字内容产品营销等3个核心环节,产品价值才得以实现[12]。赖茂生等认为文化信息产品从生产到传递到信息用户的过程中,要经历技术整合、产品整合、品牌整合、营销渠道整合几个环节。[13]杨全城认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分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纵向延伸表现为产业链向上延伸到文化信息的产生和来源,向下延伸到文化信息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张表现为信息服务和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主体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之中。常见的链式发展模式有链式协同发展、品牌乘数和掌控终端等。[14]另外,杨全城等人还认为可以打造产业园区这样一种由政府、民间组织规划或自发建设,介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平台,通过吸引信息内容相关企业入驻,在产业园区产生集聚形成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集聚和整合,可以将具有不同优势环节的企业联系起来,使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优,进而实现整体最优。[15]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但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尚缺乏对两类产业互动发展机理和模式的全面系统研究。因此,文章试图以广东省为例,对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进行梳理,寻求两者互动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为提升广东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二、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基本模式
1.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1)产业渗透的产品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主动向文化产业渗透,将文化元素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入到信息产品和服务中,进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现在内容的数字化和平台的数字化,例如通过信息服务业的数字化手段将影视、音乐、文学、动漫以及游戏等文化内容,转换成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展现的内容形态,例如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这些新的信息产品体现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在信息内容制作环节的融合。
(2)产业链交叉延伸的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通过功能互补和相互延伸来增加新的附加功能。如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除提供网页搜索服务外,通过与文化产业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向信息用户提供音乐、影视、视频、图片、图书等多样化的搜索服务;同时,还将产业链延伸至文化产业的文学、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建立了百度阅读、百度游戏、奇艺视频网站等提供相关数字文化内容服务的平台。由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延伸涉及信息内容的生产制作、传输、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形成一种由多个企业相互配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集群来共同完成。产业集群模式可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通过文化创造、数字化制作及营销等环节形成联动的协同效应。
(3)产业重组的新业态培育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将产品、业务进行重组和整合,开发出新型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培育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型业态。如近年来以网络游戏、网络电视、手机动漫、手机电视等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新兴业态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也形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传媒业、娱乐业、电信业、出版业等相互融合的新局面,出现了一大批大型的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根据万得数据显示,2013年证监会受理的并购重组企业申请行业分类中,信息服务类排名第二,占比11.22%。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并购重组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纵向收购,如乐视收购花儿影视,实现渠道向内容延伸;爱奇艺投资设立影视公司,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向上下游行业延伸,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中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门户———大佳网;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与华为公司共同打造数字出版平台;还有华谊兄弟与中国电信共建“天翼视讯”微电影、微剧频道。
(4)产业联动的信息文化产品传播营销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将文化产业纳入到其价值链中的营销环节,与原有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营销传播渠道。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在于它有强大的信息传播渠道,而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原创文化内容,两大产业的联动不仅能丰富和拓展文化产业内容的开发,而且还能增强信息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提供多样化的媒介和渠道。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联动的传播营销模式一方面体现在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即信息服务业将多元化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向信息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如腾讯、百度从原先的仅提供即时通讯和信息检索的技术平台制造商、运营商和服务商,转变为集成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等多样化文化资源的综合性文化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体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即以传播渠道见长的信息服务业与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合作,将人文设计渗透到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向信息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的现代信息产品。腾讯与华谊在游戏、电影营销、微博、视频等方面的多维度战略合作就是国内最优秀信息传播渠道提供商与内容生产商的融合联动。
三、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取得的成绩。
(1)打造出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的精品名牌。
一是广东开发出一系列原创数字文化新产品,如由网易、腾讯、中青宝等企业自主研发的“超人气”民族网络游戏,由原创动力创作的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广州漫友文化开发的数字出版动漫娱乐平台———“动漫魔盒”,奥飞动漫打造的“火力少年王”、“铠甲勇士”、“果宝特工”、“巴拉拉小魔仙”等一系列动漫形象。二是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企业,如网络文化服务业的腾讯、网易,动漫产业的原创动力、奥飞动漫,数字影视音乐的中凯、孔雀廊,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也成为代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亮丽品牌。三是打造出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活动品牌,如从2010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通过开展一系列多媒体移动阅读、数字出版、网游动漫等教育培训体验活动和游戏互动体验活动,成为广东数字文化项目的品牌;在广东率先推出的“手机报读者俱乐部”开创了新媒体运营模式,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2)培育了一批新兴的数字文化企业。
广东大力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推动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数字文化企业。一类是提供内容服务与提供平台服务相结合的以数字出版、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游戏、网络动漫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如广东数字出版产业打造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等两大平台,推动数字出版内容、技术、载体、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流合作与资源整合,使广东数字出版产业一直处于全国领跑地位。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数字出版产业2013年全省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并且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快速增长,连续六年占全国总量1/5。根据广东网络文化协会数据,广东网络文化及相关数字互动游戏产业年收入占全国1/3,居全国第一;广东动漫产值占到全国动漫产业总值3成以上。粤产游戏产品已形成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平台运营、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赢利模式。二是以内容创造见长的传统媒体与以信息传播见长的网络媒体跨界融合形成的集内容创新、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媒体产业。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积极推进媒体创新,打造全新传媒产品线,推出手机报、网络杂志、第二代门户网站———奥一网、南方数码港等新兴的媒体产品;大洋网作为《广州日报》的数字平台,积极布局媒体新介质形态,将传统纸媒的影响力扩大到数字平台。
(3)建设了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示范区。
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空间集聚、分工协作、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且已经成为我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广东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30多个,入驻企业超过20000家,形成了文化创意、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网络文化服务等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仅广州市就有主要文化产业园区6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0个,主要分布在越秀、天河、番禺、海珠、荔湾、萝岗等区域。从2005年起广东就开始重金打造以广州为核心的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培育出一大批研发数字出版、网游动漫产品的著名企业,更形成了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平台运营、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赢利模式,成为全国在数字出版网游动漫领域著名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设计制作中心和市场辐射中心。2011年正式落户广东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利用广东现有的数字出版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以广州为核心,采取基地“一中心、多园区”建设方式,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技术研发,着力市场培育,实现集聚发展,打造广东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出版产业群。2012、2014年深圳和广州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出版三大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和知识经济示范基地。
2.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存在的问题。
(1)信息文化产品种类较少、结构单一。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产业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同时,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年来也得到迅猛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从目前来看,两大产业的融合偏重于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领域,而在数字媒体、数字学习、地方特色数据库等行业缺乏融合互动,特别是缺乏将广东特有的区域文化资源如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融入到数字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营销中。另外,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也偏重动漫游戏等行业,导致广东省信息文化产品种类较少,产品结构单一,呈现出游戏动漫一支独大的局面。
(2)信息文化产品缺乏原创性。
广东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升信息产品的文化内涵,一些创新信息文化产品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存在创新性不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例如数字影音、数字游戏方面大量游戏内容的背景、情节颇为相似;数字出版方面集中在玄幻小说、时事新闻的碎片化与再整合。除广州、深圳外,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形成“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的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显得比较缺乏。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科学技术含量高和自主创新品牌的数字文化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的产品低创意、低附加值。以广东最具知名度的数字动漫业为例,文化部的数据显示,广东动漫产值占全国比重在33%—38%之间,为全国第一,但产值的90%都由动漫衍生市场创造,而非原创内容本身。广东数字动漫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历由“加工”向“原创”的过度,虽然涌现出一些具有较强原创能力的龙头企业,如奥飞动漫、原创动力、华强动漫、方块动漫等,但90%以上的数字动漫企业大多由软件开发企业扩张而来,原创能力不足,依然徘徊在“代加工”与原创之间。
(3)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够。
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过程是生产、制作、传输和销售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这条产业价值链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是产业链上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创造,第二个环节是产业链中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制作,第三个环节是产业链下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传播与营销。只有把这三个环节连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就需要传统的传媒业、出版业、教育业、影视业、互联网、通信运营商等实现创意和技术的融合,才能提升新型业态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广东信息服务业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偏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信息文化产品制作、传输方面,在产业链上游即内容原创环节的融合相对较弱,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性不够,造成产业链环节的缺失。例如南方报业集团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而旗下由以“内容流程再造”为主的南都新媒体和腾讯合作的“大粤网”全年营业收入只有5528万元,所占份额非常小,且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广告、无线增值、合作建设网站、频道合作等,涉及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创作非常少。
四、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1.培育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打造数字文化全产业链模式。
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涉及信息文化产品创意、制作、营销多个环节,新型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只有和优质的信息内容相结合,才能形成更为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更为完整的内容价值链。因此,需要进行多渠道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内容+渠道+平台”的产业链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和信息文化产品多样化的横向一体化的生态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广东除腾讯、华侨城等少数企业形成了从创意研发到产品制作、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外,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还不多,因此,应引导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重组,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加快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从上游到末端的内外配套,打造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
2.深化粤港澳台创意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信息文化产品。
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的产品制造和基础设施方面,在人力资源和运营中具备成本优势,但是极度缺乏有创意的运营管理人才。而毗邻广东的港澳两地凭借独特的国际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在内容创新、专业服务以及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正好可弥补广东的不足。粤港澳三地可通过优势互补,一方面打造出上下游紧密合作、功能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另一方面也可发挥粤港澳岭南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区域产业特色,打造走向国际的产业品牌。与台湾的合作方面,广东特别是粤东、粤北的潮汕地区与台湾地缘相近,广东文化特别是潮汕文化与台湾有着极深的渊源,早已融入到台湾文化之中。目前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相对落后,粤台两地的深化合作有利于广东利用台湾地区丰富的国际行销经验及创意人才深入挖掘广东文化资源特别是潮汕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形成更多的新的信息文化产业品牌,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广东各区域之间信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3.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自生能力。
当前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产业边界加速融合,跨界竞争愈演愈烈,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土壤中成长和发展壮大。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新的商业模式能够聚合更多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形成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如盛大文学推出的云中书城,百度所推出的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淘宝推出的在线阅读淘宝书城,都是通过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特别是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通过建立数字内容运营平台,打造完整的电子书行销产业链,开发多样化的渠道和建立科学、良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成功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目前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导致众多中小型信息文化企业不能准确把握产业融合的特征,只是简单地借鉴成功企业或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导致信息产品严重同质化。因此,实现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依靠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的创新趋势,结合企业和产品的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并形成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品牌。
作者:丁玲华 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5]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6]花建.创新•融合•集聚———论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三者间的互动趋势[J].社会科学,2006,(6).
[7]赖茂生,叶元龄,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J].情报科学,2009,(7).
[8]赵雪,周庆山,赵需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的融合与新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7).
[12]金业阳.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13]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J].情报科学,2009,(1).
篇9
一、资金来源、用途和扶持方式
1、资金来源。市财政预算内专项拨款;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赞助或捐赠;其他合法收入。
2、资金用途。专项资金适用于文化、体育,以及教育、卫生领域,主要扶持市级文化单位和在*市税务部门登记、税收缴入市级国库的文化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对财政体制直接与省结算的区、县(市)的文化产业项目可以"以奖代拨"为主要方式给予适当扶持。
3、扶持方式。资金主要扶持方式为奖励、资助和贴息。
二、资金扶持的条件、重点
1、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市大文化产业投资指南》,能提升我市文化水平,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除市文产委确定扶持的重大文化项目外,其他项目原则要求为部门、单位自筹资金兴办或社会化、市场化运作;(3)项目已经审批单位批准并投入资金,申报单位经营管理完善,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范,无违规违法经营记录,申请贴息的项目还贷及时。
2、专项资金扶持重点:(1)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品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和发展;(2)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3)文化艺术内容生产和文化品牌的打造;(4)社会力量兴办或社会化运作的重大活动、赛事和展览;(5)公益事业产业化运作项目;(6)社会力量兴办或单位自筹资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及设备更新;(7)市文产委研究确定的其他全市重大文化项目等。
三、资金扶持的标准
1、奖励:每年从专项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对*市文化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单位的奖励,具体按《*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评选奖励办法》(试行)(市宣通[*]38号、杭财教[*]591号)文件操作。
2、资助:实际完成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项目按定额补助办法进行资助,资助额度根据项目重要性、影响力确定,扶持额度一般不超过4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3-6%资助(其中公益性文化项目除享受上述资助外,可再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以内增加资助)。
3、贴息:根据申请单位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参照当年人民银行同类同期基准利率核定该项目的利息补贴率和贴息金额,当年最高贴息金额不超过该单位同年支付该项目的贷款利息额。具体贴息标准是:
(1)对非营利性公益性文化项目按贷款利息全额贴息;
(2)对准公益性文化项目可按贷款利息的50%-100%贴息;
(3)对经营性文化项目的贴息额不超过项目贷款利息额的50%。
对区、县(市)上报的文化产业项目,其"以奖代拨"或资助一般不超过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3%,贴息项目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对各区、县(市)上报的项目,各区、县(市)委宣传部和财政局应签署意见,并承诺进行配套支持,配套比例不少于1:1。
申请资助或贴息的项目,只能适用其中一种扶持方式。专项资金对同一项目的扶持最长时限一般不超过三年,确需要超过此期限扶持的,由市文产委分年核准。部分对*文化建设具有突出影响和意义的重大项目,其扶持方式和额度可由市文产委另行议定。
四、资金扶持的办法、程序
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科学决策、公正透明、分类管理的原则,对重点项目、公开征集立项项目和专项项目实施不同的办法。
1、重点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市文产委列为当年度重点扶持的项目,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内单列。扶持额度和办法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制订完善相关办法和程序,并经市文产委研究后拨付。
2、公开征集立项项目。按照《*市文化产业扶持项目立项管理暂行办法》(杭文产办[*]2号)规定,实行专家评审和行政决策相结合的审批制度,经过公开征集、项目受理、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联合审查等程序并经市文产委研究决定后,由市文产办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后拨付。
3、专项项目。按照文化发展实际需要和工作进度安排,由各项目承办单位的主管部门专项上报市发展文化产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产办,设在市委宣传部)经市文产办、市财政局审核并提交市文产委研究同意后拨付。
部分项目也可采用招投标等形式确定。
五、资金审批
1、组织领导。专项资金管理和审批工作在市文产委领导下,由市文产办和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文产办每年编制预算计划,报市文产委审核后,列入市财政预算。
2、时间安排。重点项目在年初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预算中明确;专项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批申请;公开征集项目一般每年1次,在当年6月底前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在9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在当年11月底前,提出次年资金预算。
3、资金拨付。市文产委研究确定扶持项目后,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市财政局根据文件规定拨付扶持款。除重要项目、专项项目及奖励项目按扶持款和奖励额100%一次性拨付外,其它项目一般先拨付扶持额的70%,其余30%部分待项目考核(可以跨年度)合格后再拨付。符合国库直接拨付条件的资金,一般实行国库直接拨付。
六、资金监管
1、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财政局对扶持项目实行跟踪检查,各受助的企事业单位应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和核算,规范办法,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及时向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财政局报送资金使用情况。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财政局将视情节轻重,除追回已拨付资金外,将取消两年内享受财政扶持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1)申报内容不真实骗取专项资金;
(2)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
(3)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4)无故拖延拨付专项资金;
(5)不按规定上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6)因管理不善,造成专项资金损失的。
3、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财政局将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制度,以委托中介机构等方式对扶持项目进行考核、审计,评估项目实效,并及时向市文产委提交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同时接受市审计局等部门的监督。
篇10
文化产业冰火两重天 、一边泡沫一边被低估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出现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突破万亿元大关,电影产量和票房双双创造历史新高,舞台演出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近六成,网络游戏销售收入增长30%达到256亿元。在资本市场上,文化产业的成绩可圈可点。2010年有14家文化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规模达到157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的21亿增长了近8倍。大多数企业均获得过VC/PE的注资,当中既有外资机构如IDGVC、红杉资本等,也有国内投资机构如达晨、深创投、红马创投等。
然而,政策支持传导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效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关心过、质疑过。从行业属性来讲,文化产业是轻资产的行业。对文化企业来说,无论是国有性质还是民营性质,主要的资产无外乎两块:管理团队和产业链优势。但核心资产大部分还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某位IPO(首次公开募股)咨询部分析师指出:当前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资本运作能力弱,而在于民营文化企业很难整合文化产业链,无法在体制下获取规模优势,导致文化竞争氛围不足。
一边是极少数的民营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获得大量资金的追捧,甚至出现泡沫,却无法突破产业链稀缺资源的限制而无所作为,一边是绝大多数的民营文化企业仍然在饥渴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边是国有文化企业坐拥强大、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却因体制的原因使其无法向业绩转化,甚至难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边是由于没有业绩支撑,再加上令民间资本望而生畏的国有背景,使得国有文化企业难以走上资本化的道路。因此,在没有理清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发展脱离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将无异于揠苗助长。
“问渠水涨愈不清,唯有源头水不活”
目前,国内已经有24个省份宣布设立省级文化产业投资专项基(资)金,已公布基金的总规模超过270亿元人民币。“水源”不可谓不丰沛,然而这水却难以流动起来。
一方面是与其他新兴行业相比,如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可投的文化企业太少,仅有的体量适合投资的文化企业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让巨大的文化资本无从下手;另一方面,目前成立的这些文化产业基金大多是由政府或者国有金融机构主导的,产业基金的法律架构和运作机制上深深打下国有体制的烙印,甚至出现市场化管理团队形同虚设、LP(投资人担任有限合伙人)各方明争暗斗的局面。
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有明显的特殊性,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的个体经济较多,经营方法随意,管理模式杂乱,无法对其真正的收入来源和构成进行标准化的分析,从而导致基金的募、投、管、退市场都不成熟。还有人认为由于这些文化产业的特殊性,LP在选择基金管理团队时存在困难。
笔者认为产业特性、GP(发起人担任一般合伙人)不成熟确实构成短期障碍,但真正的原因在于利益各方没有找到合适的体制和合理的架构。通俗点说,在目前的文化产业基金中,GP和LP都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更没有资格指责对方。因此,从“源头”灌入的“水”没有“活”的动能促进其新陈代谢,所以,必然的结果是:“水”越多,“渠”越“不清”。
“歌华模式”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尝试
针对文化产业投融资困难的问题,歌华集团作为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正担负起“引入活水”的责任。歌华集团提出了文化与资本结合的“歌华模式”。
一、加强资本管理运作。首先,在国际资本方面,歌华集团不满足于与国际知名的文化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为了推动文化与资本的结合,歌华集团利用自身的规模、信用优势,大力开展与国际文化产业资本合作。第二,在国家资本方面,歌华集团深化文化金融服务,充当文化企业与银行等信贷机构的沟通桥梁。歌华集团发起成立文化产业资本联盟,旨在推进文化产业与资本的结合。第三,在社会资本方面,歌华集团探索出一条可以大力推进文化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基金平台战略,即由母基金管理公司与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成立子基金管理公司,由子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成立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文化产业基金。这样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掘歌华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在产业中的优势资源,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市场化的专业团队和社会资本。歌华集团正与知名基金管理机构金瓴资本合作成立歌华一号基金――歌华金瓴文化平台产业基金,该基金利用金瓴资本的投资能力和社会资本重点投资文化平台服务产业。
二、做好有限合伙基金:目前的文化产业基金继承了其他产业基金的法律架构,即有限合伙制。它使得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成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
要做好有限合伙制基金,无外乎两个层面的工作,GP和LP,而首先是找谁做GP的问题。即好项目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好项目。其次是解决好LP与GP的机制问题。在这两个方面,歌华集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文化金融服务是歌华集团的重大战略性业务。而文化金融服务的重点在于歌华集团搭建了文化产业基金平台。首先,歌华集团作为老牌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其品牌效应和在文化产业中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是其他非文化类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歌华集团与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团队,发起文化产业基金。这样便解决了GP的专业化问题,既满足了对于基金管理团队资本运作能力的要求,又满足了对其文化产业背景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歌华集团的国有身份,为社会资本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化产业国有资源的大门。最为重要的是,歌华集团作为老牌国有文化企业,深知国有文化企业的顽疾所在,可以更好地激发国有文化产业资源释放盈利潜能。
另一方面,歌华集团奉行的处事原则是“合规合理,略有谦让”,文化金融服务的原则是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因此,在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法律架构上,可以灵活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团队的专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