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城市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1

__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__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工程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并于__月15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区委、区政府决定__月1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XX市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区正式运行,新模式的运行将使XX区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网格化、专业化、标准化。

一、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围绕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比较,初步确定数字化城管区域为:东到__路,西到__高速,北到__区交界,南到昌国路,约80平方公里, 按照“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的总体构想,确定了张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可以概括为“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

1、管理现状模式:双轴并行,监督到位。区里设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问题立案、核查和绩效评价,并对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覆盖监督检查。同时,区里设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数字化城管问题的派遣和处置。另外,在有关部门、街道(相关镇)设置数字化城管处置终端。

2、管理网络模式:分层构筑、条块结合。区政府城管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为一级网络平台,区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相关镇)为二级网络终端。

3、信息采集模式:选聘239名监督员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直接管理,对信息采集和处置后的核查两个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问题处置模式:部件、事件“以条为主,块块协同”。区城管指挥中心为城管问题的派遣中枢;各联动单位建立专业处置队伍对问题进行专业化处置;区城管监督中心对城管问题查处流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5、绩效评价模式:双轨运行,以外促内。整个评价体系由内评价系统和外评价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内评价系统指系统生成的运行数据;外评价系统指12319等公众评价形成的数据。对内、外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结果。

二、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整合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和管理方法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整合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等多项数字化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加上动态、实时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定位精确、反应快速、适时控制、远程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位,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张店区数字化城管划分为99个责任区(仅统计地图边界内的6办3镇,750个单元网格,其中科苑__个,公园80个,和平84个,车站66个,体育场134个,杏园92个,__镇15个,__镇91个,__个。城市部件管理法指把物化城市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张店区共普查各类部件6大类(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设施、及其它设施)92小类,151135个,赋予每个部件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如每一个井盖、每一杆路灯、每一个邮筒以及公交站牌、城市雕塑等,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相当于居民持有的“身份证”,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 “城管通”是集手机、无限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采集其管理区域内部件和事件信息,以及接收和报送来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分配的任务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区已经建立起“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首先是信息收集。监督员对分管责任区实行不间断巡视,当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向城管监督中心发送图、文、声信息报告情况,此外,也可以通过12319城管热线电话、互联网、新闻媒体、领导批示等获得信息。二是案卷建立。监督中心收到这些信息后,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平台迅速确定发生问题的地点,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三是任务派遣。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立即派遣数字化城管联动单位到现场进行处理。四是任务处理。数字化城管联动单位接到派遣单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结案标准”要求将问题案件进行处理。五是处理反馈。联动单位问题案件处理完毕后,向指挥中心传送处理结果,指挥中心将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六是核实结案。监督中心派监督员到问题案件现场进行核查,将核查结果上传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通过对立案、结案两方面信息核实一致后进行结案。七是综合评价。处置过程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自动存储在数据库中,作为考评依据。至此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结束。城市管理的问题可以不出门就能解决,应急事件在屏幕前就可以指挥,利用城管通就可以对事件的处理进行监控,随时指挥调度作业队伍。处理问题的考核微机可自动生成,使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动态的评价机制和适时监督机制。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工作时效,促进社会和谐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管工作有突破性发展,大大提高工作时效。一是变粗放和低效管理为精准和高效管理。通过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事件、部件处理优先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准确定位。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责、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二是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长效管理。通过监督员可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12319城市管理特服热线及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将影响城市健康运行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变断断续续的

突击清扫为长效的管理;变伤筋动骨式的大手术为和风细雨式的治疗与预防;使政府城管部门规范执法和文明管理。三是变管理主体的分散和职责的交叉扯皮为上下左右无缝隙拼接。新模式通过网格化进行技术的无缝拼接,实现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和系统化。管理行为从传统的单向指令变为循环反复检查落实,从发散变成反馈追踪。使他们的绩效、工作态度全部记录在案,便于上级、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四是使政府城管部门的处置能力变为高效、敏捷。12319城管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管的联动,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管理的效能革命。只要有群众电话举报或者信息员报告,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推卸不了、草率不了。城管部门掌握的信息,从粗放到精确、从定性到定量、处理的责任从不明确到明确,能办的事情不能推、不能拖、不能放,从而实现处置能力高效、敏捷。

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下一步扩展工作

(一)软件功能扩展

基于目前数据库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城市管理业务系统扩展开发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城市防汛指挥系统,根据需要可扩展建设基于数字城市技术的其他电子政务系统。

(二)视频监控系统

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应急指挥调度、城市防汛等多方面的需求,要实现对张店区主要道路、商业场所、低洼地带等地点最直观、全覆盖的实时视频监控,要求系统能提供现场最直观、最精确、最有效、最及时24小时不间断和不可更改的实时图像信息;实现数字化图像记录、存储和备份;在视频监视平台上依据授权回放历史图像。

(三)应急指挥车

在应急指挥车上安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计算机和打印机、GPS定位设备、3G无线传输设备及其它监察检测设备。该车辆平[,!]时用于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的监察监控,非常状态下作为现场指挥应急车。载设备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装备。

主要功能:

1、实现车载视频的本地录像与实时传输,指挥中心能随时查看即时的视频信息或查看历史视频记录,实现即时的视频监控与取证;

2、GPS定位,指挥中心可以对应急指挥车辆到达现场的时间、离开时间进行记录存储,实现对应急指挥车的监督管理职能。

3、快速指挥调度,利用语音、短信、无线网络建设一套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灵活可用的动态监控和实战指挥系统;

4、移动办公,利用车载计算机系统和3G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与在办公室相同功能的电子政务办公应用;

5、环境监测功能,利用相关车载监测设备,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上传。

(四)基础设施增加

需要增加必须的语音、视频设备;根据需要增加服务器、磁盘阵列、入侵检测、负载均衡器等硬件设备和GIS平台、备份系统、操作系统等软件应用平台。

篇2

一、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已迫在眉睫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从2005年开始推行“数字城管”建设工作,试点的三批共50个城市已全部通过住建部验收。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会议,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要求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3年实现地级城市数字城管的全省覆盖。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全省沿海设区城市在2011年前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12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管建设工作。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目前,东营市实施数字城管已具备成熟的基础条件。一是技术已比较成熟,特别是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互联网应用、3G通讯技术、视频监督、数据传输等应用广泛普及,为建设“数字化城管”提供了充分条件。二是2008年市园林处开发建设了数字园林项目,2009、2010年,东营市开发区、东营区相继开始建设“数字化城管”并已投入使用,为中心城区建设“数字化城管”积累了经验。三是机构改革后,我市的城市管理体制为数字化城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为数字城管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外地经验做法

杭州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管第一批试点城市,从2005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城管的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了体制顺畅、制度规范、运行高效的“杭州模式”,成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分开的“两个轴心”的代表。常州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2007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创造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地级市新模式,成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合二为一的“一个轴心”的代表。目前,两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均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深层次分析两市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措施效果,共同之处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保证城管工作组织有力。杭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城市管理办公室,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近期拟与同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整合,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处置中心为城管办所属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34人,内设5个处,由行政执法局信息中心和城管办信息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常州市专门成立了城管委(虚设机构),市长为主任,26个部门、县区为成员,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和监督指挥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其中监督指挥中心设置了监督受理、指挥协调、综合考评等3个职能科室。

(二)以严格考核为手段,提升城管工作权威性。杭州市通过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招聘400名监督员,将市直38个部门单位和15个县市区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每月在《杭州日报》排名公示,并形成市委、市政府专报,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目标;常州市招聘平台管理员30人,监督考评员50人,将26个部门和区纳入考评范围,天天打分、月月考评、季度考评,在政府年度综合考评中占1分,通过“问责制”来提升城管水平。

(三)以制度建设为支撑,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化。杭州市从2004年开始,围绕“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要求,先后修订、制定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环境作业规范》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0余件,基本做到有章理事、有法管事;常州市从2006年以来,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各类长效管理措施、规定20多件,为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以整合资源为途径,实现城市管理的联动高效。两地均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2319热线被整体并入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并与12345、110等应急服务热线无缝连接,实现数字化城管与市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

三、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构想

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移动通信、无线传输、高速网络、三维地图、地理信息、卫星定位、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建设事业12319”、“市政111”、“城管执法111”等城市管理资源,建立起完整高效闭合的,对城市管理领域内的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问题进行科学化处理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推行万米单元网格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建立起“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形成高位监督、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市直有关单位、区政府(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司其责、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于“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一)实施内容。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为依据,初步确定五大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和四大类事件(市容环境、广告牌匾、施工管理、街面秩序)为主要管理内容,随着系统完善,逐步扩大覆盖面,提升数字化城管的广度和深度。一期工程首先对东城区域内城市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管理,对东营区、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城市管理内容实行监督管理,预留向非城市管理部门、各县区扩展接口。二期工程逐渐扩大到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

(二)总体架构。构建“三个系统、六套程序、两项制度、十个子系统”。

1、三个系统:一是监督指挥系统。在市级设立一个监督中心,在东营区、开发区设立指挥中心。二是信息采集系统。参照杭州、烟台等地做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招标采集公司,订立合同,建立考核办法,由采集公司负责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三是处置办理系统。依托城域网在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单位,移动、电信、联通等有关企业及东营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油田相关单位建立信息传输网络,能够将指令及时下达到相关责任单位。

2、六套程序:依托信息中心平台,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工具将网格内的部件、事件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立案程序—派遣程序(协调派遣)—处置程序—核实程序—结案评价程序六套程序,建立起市场运作、高位监督、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3、两项制度:一是信息采集员考核制度。根据“市长热线”、“12319热线”、“市政111热线”、市领导批示、媒体曝光情况考核信息员工作成绩,并落实奖惩。二是责任单位考核制度。根据信息中心平台自动生成考核成绩,每月公布一次,年底成绩列入综合考核。

4、十个子系统:依托公安局地理信息平台,对市城市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供水、供暖、供气、市政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普查,标注地理坐标,绘制东营市城市管理三维地图,开发建设数字化城市供水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城市供暖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城市供气设施智能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无线监控信息传递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化城管通信等系统。

(1)城市供水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水源地、泵房、处理车间、主管网等主要供水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水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2)城市供暖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供热锅炉房、换热站、压力管线等重点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暖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3)城市供气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供气门站、减压箱、压力管线等重点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气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漏气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4)数字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对管理区域内的公园、绿地、水系等园林基础数据进行普查,为园林行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进工具,使其在绿线规划及管理,园林绿地现状和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园林绿化审批与执法,绿地系统养护,各种事件处理,珍贵树木的管理,绿地改造与设计,植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植保等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5)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在中心城区雨水管线、污水管线、排水泵站、道路、桥梁、路灯等重要位置安装监测监控、报警设备,对市政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时监控,对相关问题及时预警。

(6)数字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整合现有公安有效监控资源,新建部分监控设施,对城区市容管理重点区域进行全时监控,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及时得到有效处置。

(7)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建设指挥调度系统,在重大行动、重要活动、防汛、抢险等活动中,及时掌握相关城市管理资源情况,发现相关问题,合理布置人力物力,使相关资源最合理、最有效利用。

(8)无线监控信息传递系统。在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地等区域安装无线监控装置,24小时监控并实时传递信息到监督中心,有效解决工地带泥上路、噪音扰民、工地管理等相关问题。

篇3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指导思想

以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和处置机制,健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管理模式、实施范围及时间

(一)管理模式

对城市管理区域实施万米网格单元划分,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基础数据进行地理坐标定位和地理编码,开展应用技术系统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精确化、流程化和日常化,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

构建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组建成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负责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及事项的受理、核查、反馈,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交办、督促、检查。

(二)实施范围

全区*个街道辖区;五大类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园林绿化类、环卫环保类及其他类);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设施管理类、街面秩序类、综合管理类、突发事件类)。

(三)实施时间

20*年9月1日至10月28日。

三、队伍组建

按照“整合人员、分批招聘、分批培训、逐步到位”的原则,20*年完成部分监督员和技术操作员的招聘、培训及上岗工作。

四、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成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办、目督办、城管局、经发局、信息办、财政局、监察局、人事局(编办)、审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及14个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落实相应的工作人员。

(二)责任分工

1、由区政府目督办负责,将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纳入20*年度工作专项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目标,对有关责任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由区城管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组建、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

3、由区信息办负责,负责制定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配合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招标技术方案。

4、由区国资委负责,落实两个中心办公场地。

5、由区经发局负责,协助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以及招、投标相关工作。

6、由区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对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建设、运行过程进行执法监察工作;对承担任务的部门和街办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7、由区公安分局负责,提供“天网”图象监控系统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技术,协助做好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对接工作。

8、由区劳动局负责,完成城市管理监督员、技术操作员的招聘、培训及相关工作。

9、由区政府采购服务中心负责,对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进行招标工作。

10、由区人事局(区编办)负责,按要求完成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三定”方案。

11、由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的建设、运行经费(包括硬、软件采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招聘人员培训、运行等费用)。

12、由各街办负责,完成城市管理部件确权工作,配合完成区级平台到街办终端建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建设数字化成都的一项目标任务,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履职到位。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涉及众多的专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设计

1衡水市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现状

2010年6月确定衡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项目建设,2011年9月启动,2010年10月竣工,并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在全省11个实现了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资金最少、技术设备最优的目标。2010年10月21日项目建设通过了省住建厅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10年11月9日省住建厅为我市颁发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应用城市”的牌匾。2010年12月10日顺利通过省三年大变样考评组的考核验收。安平县为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结合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综合设计出了衡水市第一个县级数字化城管系统,于201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安平县结合本地实际,投资4000多万元于近年建设了天网工程,在县城主要街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高清摄像监控设备,覆盖面积达到25km2,为城管违章、交通违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等进行信息分类,以及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城管部门结合监控画面,安排城管队员不间断巡查,快速精准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信息化助力城市管理更加“耳聪目明”。冀州市近年来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快速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先后组织专业人员赴霸州市、迁安市、秦皇岛市,考察数字城管运行情况,学习数字城管先进经验。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建设数字城市系统,2014年8月冀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下一步,冀州市将对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进行普查建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将数字城管倒入数字城市系统,形成联动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2013年12月由衡水移动深州分公司负责建设管道光缆,搭载着深州市政府、深州住建局建设的深州数字城管网络,已施工完毕。衡水移动深州分公司与深州市住建局、设计院及施工方等单位积极协调沟通,经过了配合选址、勘测、随工督促建设,现已具备开通条件。

2衡水市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内容

针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项目建设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配制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大屏幕、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建立基于运用无线网络,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城市监督管理的移动办公。呼叫中心建设。建设接受城管监督信息员、相关街道、社区、市民呼入热线反映问题的受理接入、数据录入、问题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机房建设、大屏幕、硬件等设备的配置和集成等。存储体系总体规划。数据集中要求存储系统能够提供极高的性能和容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智能型企业存储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问题核心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存储子系统,本方案以存储区域网(SAN)为核心技术,由于考虑到不同存储设备的性能和互操作性问题,采用业界主流和先进的存储系统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制度、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保障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和信息内容的整体安全。

3衡水市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

3.1数据设计

基础数据,包括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单元网格数据,包括单元网格编码、面积、初始时间、变更时间以及备注等。部件数据,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事件定位成为可能,是数字城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在进行编码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CJ/T214制定城市部件、事件分类进行编码。地理编码数据,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3.2功能设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

3.3安全设计

地理信息数据要确保安全,不能泄密。各种业务办理信息要确保安全,不能在执行批转等一系列业务处理操作的时候发生数据泄漏的情况。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安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保证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网络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硬件和网络方面的要求要符合肥乡电子政务有关规定中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城市的管理水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相符合,它必将成为当下城市管理者的理想之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达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的目的。而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一种借助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处理对社会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利益有直接影响的城市公共问题,以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及管理体制革新的管理方式,它的出现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鉴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升高,城市管理问题也接二连三的涌现。由于城市管理问题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然无法适用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吁城市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可借助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完成对管理目标空间上及时间上的精准定位,缩减巡查及处置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推动节约型城市的发展。由此可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推行对于城市管理方法、技术的创新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下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公共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特别低

就我国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而言,它们所具有的职能重叠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公共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其二,机构改革不彻底;其三,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其四,基础机构认识不正确;其五,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等。

(二)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

事实上,我国城市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基层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却特别低,同时各机构间还存在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抑或仅有特别有限的可利用专项资金。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都知道:信息化建设除了开展项目时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外,还应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的更新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所以政府的投入及支持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此外,我国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一现状也给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阻碍。

(三)数字资源未进行统一的规划,未实施相应的整合

城市数字化属于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其信息量特别大,同时其信息也来自许多部门,因此其信息整合的任务便特别繁重,当然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比方说软件、人才及服务等等。现实生活中,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机构在实际管理时均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信息化建设的现象,尤其是市政、交通及公安等机构,创建了诸多面向行业主管机构的纵向信息项目,此类信息化项目均由机构自主决策,各机构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终便导致了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缺少应有的共享机构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局面出现。

(四)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

众所周知,公众需求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的情况,就算是基础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组织,其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也亟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政府机构受强化管理、弱化服务意识影响特别深的原因造成的。

三、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数字化城市管理所牵涉的内容特别多,它不但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各政府机构,同时还涉及了人员及职能的整合。完备的体系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序开展,政府理应统一牵头,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鉴于搞好数字规划系数字化城市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其也属于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城市管理者理应展开统一规划,解决管理及标准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推动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城市公共机构职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

为了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城市各公共机构不但应改掉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及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足,同时还应优化机构自身职能的划分,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关部门理应以数字化城市政府机构为着眼点,优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性质及职能,促进机构管理层次扁平化,优化对外服务窗口,促进机构人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强化城市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促进其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群众满意系数字化公共机构服务管理理念的重心,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均应围绕群众满意度展开。鉴于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出的审美、服务及产品等诸多需求,所以,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理应于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及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群众服务管理,明确关键服务管理策略,并借助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群众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进自身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城市管理团队信息素质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

数字城市并非仅牵涉技术及工程,它属于一个兼容性特别强的概念,主要涉及如下领域:其一,技术;其二,管理;其三,人文;其四,经济。数字城市建设并非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备的简单堆砌,它更重视体制的改革及机制的改革,以对现行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及行政流程展开重组及再造,让它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更好地运转,所以管理团队的信息素质建设所具有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者还应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行信息化要求为依据组织及协调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给予业务工作应有的重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城市管理属于时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障碍重重,但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前进,相关部门理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喜,方伟. 城市公共管理的新课题――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J]. 江苏科技信息,2007(16);

[2]叶裕民,皮定均,王冬岩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叶裕民,数字化城市与政府治理创新[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 市政管理 数字化网格化 市政管理满意度 市政管理效率

一、前言

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通讯、网络与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针对管理工作的具体行为来开展管理的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等活动,从而辅助传统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的现代方式。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城市的管理活动放置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将城市的信息数字化,将具体的管理行为转化为可传递的数字化手段,实现管理的可计算性,从而解决传统城市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首先要具备对城市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数据采集系统,借助无线装置与网络信息传递功能来实现远程化的监控。 结合GPS定位系统将城市划分为管理辖区 ,城市管理的监督员只需要在自己的管理终端将管区内的巡查结果上传到城市管理系统中,,完成整个城市管理的数据统计,将图像、文本等资料汇总起来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而管理中心的终端通常采用大型的城市全景电子屏幕,能够直观的显示管理人员上报的各地区的情况与详细的信息,便于中心调度各部门进行协同工作。

三、城市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效果

随着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一些启用数字化管理较早的城市,管理系统日趋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各类市政设施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市政管理中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反馈至管理中心,及时发现并反馈,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响应时间。在北京等试点城市,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使市政问题的主动发现率达到90%以上。其次,实施数字化管理后,对原有的市政管理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可以是城市管理问题限时解决,并细化责任到人,通过现场监督员的确认,使管理指挥中心的决策更加有效,同时对市政设施的养护和损坏上报也提供了更加直接化的工作途径。

四、借鉴数字化城市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实施数字化网格化城市成管理的意义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提高市政管理服务的手段,是为了提高市政管理的实效性与公众的满意度而开发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尽管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仅仅是为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而管理决策的产生仍然依赖与人为的决定,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结合反馈信息来处理问题。数字化管理因需要投入大量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初期成本投入较大,应当纳入市政管理的总体支出,用于对原有市政管理系统的升级。此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根本意义,是提高政府实施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本着高效、准确的原则来构建城市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也是提升服务性政府工作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正确处理好数字化管理与原有的市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原有的市政管理体系,注重法令法规的建立,以刚性约束来实施城市管理,力求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并使政府的管理建立在行政基础上,与“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城市管理的效果,降低了市政管理问题的发生率。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市政管理体系,也存在很多不足,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力不从心的局面。数字化管理的出现,首先,缓解了市政管理的人员问题,以较少的人力投入实现了监控区域的扩大,减轻了原有管理体系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数字化管理更好的诠释了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将问题置于全局之中,使管理中心可以做出较为全局性的决策,避免了传统管理体系中就问题解决,忽视全局的工作疏漏。此外,数字化管理相对减轻了原有的管理体系在法令法规、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压力,使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体系能够互为工作补充,提高了市政管理工作的完善性。随着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将会持续提升,同时对问题的发生也能够形成很好的遏制。

五、结语

由此看来,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但是信息化技术进步的产物,同样也是城市管理需求的产物,是针对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而出现的一种高效的工作手段。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实现城市的长效发展,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加强与市民的管理沟通,将城市管理更加立体化、真实化,有利于市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承娟: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23-24

篇7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管理标准,构建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发现和处置,城市管理部件、城市管理事件相关信息,并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的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部件是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事件是指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者破坏,需要城市管理有关专业部门处理,使之恢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

第四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分级管理、分工协作、及时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全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设和协调运行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日常工作由其所属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机构承担。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含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新区、开发区、园区等管理机构,下同)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辖区)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实施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工作。

市政公用、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共交通、供水排水、油气加注、电力、燃气、通信、邮政、消防等城市管理部件的所有人、管理人和管理维护单位(以下统称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履行管理维护义务,负责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组织编制全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辖区)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规划,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更新升级等所需资金投入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八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信息采集、立案、处置、结案等地方标准和规范。

第九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兼容性和可拓展性,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城市管理有关单位建设的地理信息、应急指挥、公共安全视频、交通管理、地下管网等系统共享资源。

第十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备适当的信息采集、坐席话务、技术维护等专业人员,保障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等公众服务平台,纳入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24小时接受公众咨询,受理举报、投诉。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进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以及区域单元网格划分等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对象的综合普查。相关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基础信息。

承担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综合普查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质和业务范围的规定。

第十二条 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综合普查数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适时更新。

第十三条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问题处置,由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管理维护单位负责。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责任进行划分,确定处置责任单位。

处置责任单位不明确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协调确定处置责任单位;跨区县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确定处置责任单位。

第十四条 处置责任单位应当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日常处置方案。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应当通过日常巡查、系统监控等方法采集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等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并及时传输至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信息采集工作。

信息采集应当符合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以及信息采集规范,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对收到的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应当依照立案标准判别立案。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处置责任划分、处置标准和时限,将立案任务及时派遣到处置责任单位。

处置责任单位为公共服务单位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同步告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公共服务单位及时处置。

出现突发事件暂无法确定处置责任单位的,由所在地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先行派遣相关单位实施应急处置。

第十八条 处置责任单位接到处置任务后,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并按照处置规范要求向派遣任务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反馈处置情况。

第十九条 设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的消防、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油气加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设施附属的各类井盖、箱罐、杆柱、管线丢失、损坏、标志不清或者影响车辆、行人安全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处置责任单位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24小时内进行补充、修复或移除。

第二十条 处置责任单位未及时有效处置所承担的派遣任务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处置。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造成较大影响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 处置责任单位完成处置后应当向任务派遣单位结案。经核查符合结案标准的,予以结案;不符合结案标准的,任务派遣单位应当再次派遣相关单位重新处置。

第二十二条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处置和结案情况进行统计,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处置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情况和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效能考核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城市管理问题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按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工作中发现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六条 威胁、恐吓、侮辱信息采集员或者采取暴力手段致使信息采集人员的人身受到伤害以及盗窃、抢夺、毁损信息采集器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以外实行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的区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

数字化城市战略要点1.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实现数字城市的战略准备

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设计可以表达倩息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数字覆盖率、数字分辨率、数字传输速率和数字鸿沟差异率,是任何一个城市进入数字城市的先决条件和战略准备。一个城市的数字化水平,首先取决于它的息获取能力,以及与该能力有充分联系的信息产生、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等各个环节。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其中心始终围绕着城市对于信息获取总能力的持续提高。

对于一个高效、便捷、动态的数字城市建设而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居于战略基础地位,这事实上是一个联系着航天(外空间)、航空、地面、地下的立体网络,该网络通过各类传感器、各类凋制解凋装置、各类接受通道、各类应用终端、各类反馈系统、各类自动识别系统和各类虚拟现实中心等组成,从各类信号(包括卫星信号)接收、图形图像处理、光纤传输网络、超大型计算机枢纽同常规的社会、经济、环境统计资料的有机结合,形成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了不断更新的技术进步,也包括了不断提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还牵涉到城市立法与决策的相应转换,从而为信息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整体提高,编制出高质量的发展蓝图。同时,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作为最必要的战略准备,还必须针对每个城市的自身特点及城市的发展方向,严格地从空间布局、网络构建、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信息安全和效能评估诸多方面,做出与传统城市规划相连接的整体思考。

2.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础

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牲、可靠性、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宏观上去考察,一个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至少应包括以下10项内容:

(1)数字人口(户籍)管理:针对衡量城市人口整体状况的各项基本指标,特别是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动态变化、个人身份识别、个人信用档案、人的户籍管理、人的基本生理指标、人的职业流动等,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应当有全面的记录。

(2)数字土地(地籍)管理:主要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图形、地产价格及其动态变化、城市土地级差地租动态变化等,一直到门牌、户型、街道、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讯、自来水及排污管道等)的动态记录和识别。

(3)数字经济管理:主要针对贸易、企业、工商等的经济增长、统计报表等,做出实时的记录和存储。

(4)数字金融管理:涉及政府、企业、国际贸易、股票交易、债券、保险、投资、个人信用、供销支付等的电子管理。

(5)数字社区管理:对每一个社区的家庭、健康、教育、娱乐、社区活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做出系统的记录。

(6)数字环境管理:对于城市中环境污染源、治理状况、环保设施、环保产业以及城市生态、城市绿化、城市园林等的系统档案。

(7)数字文化管理:包括网络敦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图书、数字出版、数字新闻、多媒体娱乐等。

(8)数字交通管理:立体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网络管理。

(9)数字灾害管理:城市火灾、洪灾、风灾、地震、交通灾害、管道泄露、地面沉降等。

(10)数字犯罪管理:城市安全、罪犯识别等。

通过以上10大类的城市数据库建设,将为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加速电子政府的建设,应当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主导

数字城市建设中,电子政府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施政水平,优化服务功能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实现公正廉洁和有效监督重要工具。因此,数字政府是数字城市建设中占有战略主导地位的一项任务。

在全世界各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均被列为数字用的第一位。同传统定义下的政府运作相比,电子政府可以认为是行政管理的一场革命性变化。在数字城市中的计算机、数据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电子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和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通过过这个平台,引导城市管理迈向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和更加智能的台阶。政府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它肩负着对整个社会导向、协调、控制、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进步、城市文化的繁荣、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城市中,政府执行上述功能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广泛收集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在进行加工整理和方案预演后,向公众有关指令性的、调控性的、解释性的和服务性的高等级信息集合,同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收集到社会反馈的广泛信息,以便于对高等级信息进行修正和优化。鉴于这些原因,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一向把电子政府作为数字城市的神经、中枢去建设,它将打破现有行政机构的人为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突破时间限制(如现行的8小时工作制)、空间限制(如现行的严格属地原则)、流程限制(如现行的必须一级对一级的转送)、暗箱限制(如现行的关系寻租、政治寻租等),达到政务公开、采购公开、管理公开和服务公开。

篇8

1.1数字化管理有利于监督管理的可视化

在垃圾处理管理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环节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高。一方面,现有的管理体制中,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管理信息共享、配合协作的有效途径,难以将事先准入、事中监督与事后执法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部门管理的合力,致使城市管理往往处于事后被动管理的不良现状,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发现问题的方式是以人力巡查为主,而人力巡查发现问题效率相对不高、时间上较为滞后,致使管理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数字化管理对重点区域的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垃圾处理效率。

1.2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再造办事流程

实现垃圾处理流程的透明化;建立完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通过数字信息系统对相关行政部门进行量化考核,真正把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防止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发生;推进有关部门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力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1.3数字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经常性的、可持续性的、深入到每个角落细节的管理。通过现场监督,可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处理、及时处理,数字化管理模式产生的效应,实现了变断断续续的突击为持续的管理;变政府有些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2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2.1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法律规范的不断增加,执法主体的个数也会随之增加,执法主体很难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合并成一个或简单几个。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有效地克服了职能交叉、取证困难等问题,不管有多少个执法主体和部门,归根结底就两个工作轴:一个监督,一个指挥,把所有的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了协同效应。这就解决了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同时,科技手段的运用将发挥重要作用。

2.2降低管理成本

数字化管理有效整合了分散在市级有关部门和各个区的管理力量,促进其他力量参与垃圾处理管理,实行统一的协同联动,彻底改变了过去管理部门独立奋战的局面。通过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系统网络的延伸,将新闻媒体与数字化管理、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链接,与街道、社区及各类主体结合,强化了各方面的关注与参与,提高了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此外,实行数字治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增效、减员减编和节约管理经费的目的。

2.3理顺管理流程

数字化管理通过采取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手段,建立了一个基于数字信息中心为中枢的数字化管理新流程,实现管理事项办理流程的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把建立两个“轴心”,作为数字化管理运转的“核心”。所谓“两个轴心”,即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监督中心负责发现和收集管理问题,将责任单位明确的事项直接派发到相关单位,将责任单位尚未明确的事项派发到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和落实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根据数字化中心派发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置完成。指挥中心对各部门涉及管理工作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3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及构建设想

篇9

关键词: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电子档案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1

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电力行业形势不断发展,纸质档案数量急剧激增,查阅、检索、备份变得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效快捷的信息时代。当前,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有效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常态,结合公司档案数字化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做进一步探讨。

1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定义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档案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扫描、拍摄、挂接、上传至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整理、保管和备份。随着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子化、程序化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

2 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庞大数据处理快捷性、改版时效性、传输网络性的特点。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保存在各载体、各方位的信息资源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共同利用提高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更适应电力工程建设实际的,可进行文件生成、归档和档案管理一起操作的应用软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公司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进一步提高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

2.1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解决电力工程点多面广、档案人员参差不齐难题的唯一手段即增加档案人员和增加办公费用,导致档案管理成本大幅上涨,管理效率是事倍功半的结果。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文件,录入、编辑、修改、目录、报表打印一次完成,省时省力,提高经济效益。按照公司档案数字化计划,由近及远,现行档案数字化归档,即电子版光盘备份和电子文本档案系统挂接移交归档。以往的纸质案卷目测用高速扫描还是平板扫描,校对目录拆分电子文本并标注文件档号保存,审核档案纸质原件目录、页码无误后装订还原,为提供准确的数据库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公司开发了“EEA亿普电子档案系统”,构建一个电子档案信息整合软件平台,实现公司各类电子档案数据大部分从网上采集归档,实现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为档案远程的借阅、查找、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2.2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新的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广泛使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变革,发挥了信息档案的增值作用,提高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中,利用纸质档案经常翻阅会造成原件破损,外借有可能造成缺页、篡改等不良现象,损害档案的安全保管。档案资料经过拍摄、扫描数字化处理后获得电子版,变更改版迅速快捷。各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有效版,实现资源共享。

保护档案原件的凭证作用,兼顾因素确保信息安全。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档案收集、导入、编辑、统计、保管、挂接、转库、远程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分散各地的电力工程项目资料室编制竣工档案全程监控,实现项目竣工档案网络上检查指导、修改,网络上审核、验收移交,有效解决和改善路途遥远、电力工程点多面广、管理员参差不齐的档案管理的困境,提高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管控力度。

2.3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效率

通过互联网、企业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利用阅读电子档案,提高档案标准规范宣贯的效率,迎接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国际、国内电力安装工程新项目的挑战。数字档案管理面向基层电力工程项目,提供高效率的远程时效服务,文件、标准、资质、荣誉等目录和电子版经过系统管理员权限设置即可下载原文信息。电力工程资料员在电子档案系统的收集整编端口录入或导入工程竣工档案的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挂接电子文本,做到一一对应。公司档案员检查指导修改、审核归档后,新项目工程竣工档案数据即转入公司总数据库。档案库除文件实体的保管外,更主要是利用高效率的文件数据库,成为提供优质服务的信息控制中心。按照档案业务工作流程,提升档案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档案从收集、整编基础管理向档案信息研究与开发利用的质的转变,为实现电子档案馆数字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 加强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3.1 继续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员成为复合型人才

随着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档案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基础管理。积极发挥档案管理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挖掘个人潜力,针对性地进行档案知识的宣贯、继续教育;坚持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讲政治、讲觉悟、讲奉献,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训练成为既具备档案业务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和数据库维护的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档案,为迅速发展的电力工程建设编制竣工档案服务。电子档案馆具有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传输与组织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检索利用便捷化等诸多优点,为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即电子档案馆)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2 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

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做好个性化服务。为电力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性档案管理服务。重要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照片、视频、实物档案和重要电力工程竣工档案数字化处理均要求达到100%;要求所属单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期分批对纸质档案以及重要特种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希望在移交新的竣工项目发文、计划、总结、申报材料和行政照片、光盘等归档文件材料的时候,必须同时移交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积极推广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便于公司构建一个档案信息整合交流的平台,弥补有些单位没有档案系统软件的不足,以解决工程项目分散、点多、路远带来的档案管理棘手问题,通过帮助单位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价值,从而构成强大的档案管理资源体系。

3.3 实现集团信息和企业档案信息的互联结合

在企业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档案信息网上开通集团公司信息站点,上级文件、政策、标准、办法及时下达,并宣传贯彻落实。直接面对面网上交流沟通,参加视频会议,公文流转处理等,实现档案信息的互联结合。数字化档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行文件的数字化归档;另一方面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档案,有重要意义的,需要长久保存的,也经常要查阅或者使用的,都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扫描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这样可以使原来一些库存的档案,分期分批也能够实现现代化管理。集团企业具有机构庞大、下属单位较多,位置分散层次复杂等特点,通过电话和网络逐步形成一个迅速发展的循环往复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集团公司指标文件、档案标准、最新规范信息传达通畅,企业对应及时修订并遵照执行。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N830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科技和电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力自动化的出现给电力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配电网的先进性。电力自动化,实际上就是应用现代化的电子科技技术来提高电力工程效率,以信息处理和网络通讯为主要任务,是电力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主要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输配电网络以及发电厂等。

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1、电力自动化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信息调度智能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电力信息的采集、显示、整理以及监管。电力自动化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效率,使管理人员等对整个电网实施即时监控,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2、电力自动化输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到输配电网络系统是其基本要求。通过对城乡配电网技术的改造,提高国家电网的覆盖范围,为更多的客户服务。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发电厂。其中主要包括火电发电厂和水电发电厂两种。火力发电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发电设备的检测、火力发电的过程控制和母线无功功率的自动增减等。而水电发电厂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对水坝的监测、水库的调度以及水利发电站的管理等方面。从而实现对水库中水量的及时了解与合理调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水利系统故障以提高发电效率。

三、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在电力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中,基于人员的流动性强,专业涉及面广,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造就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也相对的比较复杂,施工管理工作中整个工程自动化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2全面性。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施工较其他的项目施工不同,其施工过程中不仅工艺众多,而且不同领域的技术交叉性很强,在施工中的工艺及技术复杂多变,对施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细节性。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涉及多种、大量结构元件,而这些元件的质量管理及技术应用等细节都直接关系工程建设质量,这就要求工程建设中要注重细节上的施工管理工作。

四.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上已经拥有了一套成热的经验。根据我国的电力施工的特点,在施工中重视施工图纸预算,以此来强化成本、人力、材料、设备等消耗的控制;而其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则是以电力基建企业的“内部定额”为依据。现行的管理模式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管理准则,同时也是电力自动化管理合理化、规范化的实现的基本保障但是随着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的不断实现,现行管理的一些不足也日益凸显出来:

1、电力工程施工的设计和建设任务不断加重,从而使项目的研究不够细致、深入。

2、随着任务的加重,设计单位为完成任务,从而使项目的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

3、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所需的物资设备供应日趋紧张,由此可见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项目复杂的工艺与技术要求及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急需施工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

五.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要点

1、施工前期的宏观把控。在电力施工项目的施工前期,应对工程的整体过程及具体的流程有所规划,要结合以往成功的项目经验及其他企业单位的成功经历制定符合本次项目施工的,合理的、适合的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成本、质量、安全、监理及信息建设管理目标,建立施工工作中的管理工作考核指标,并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及管理项目制定合理的规范管理条例,并随时根据不同施工环节及管理项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施工工作的全面、系统、有序的进行。

2、施工成本管理的技术要点。成本是关系到一个项目甚至是企业盈亏的要点所在,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中合理的成本管理是控制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成本、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要点,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践,统筹全局,全面考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施工成本。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专业化人员深入研究工程自动化施工流程及所有用到的工艺及材料,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二是施工前期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施工所用原材料及相关机械设备,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及流程规划对不同施工环节中原料使用及施工方式监督控制,避免弄虚作假,从细微处节省各环节开支。

3、施工质量管理的技术要点。在电力自动化施工的整体过程中,保证质量是其一切工作的前提,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水平,而且也影响电力系统后续运行的安全与效率。实现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管理,为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在投入使用之后拥有安全的运行环境创造可靠的条件。这就要求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质量的管理,针对工程的特点,施工前制定质量计划,施工中强化质量、提高质量,施工后严格检查质量。要全程监控项目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以判断工程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关策略来消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因素,保障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4、施工安全管理技术要点。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中,有很多的高处作业、带电作业,施工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很高,这就要求在电力自动化施工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实施安全监督,从而保证工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一是施工前对作业地点的实地勘察非常重要,实地研究现场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及潜在的危险源,制定措施加强防范,并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二是加强现场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强调安全第一,提高安全意识;三是制定施工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及施工的具体环节按规定执行,要求细节完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对于违规违纪操作及时纠正;五是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资金,保证安全施工所需的一切供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管理是的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的要点所在,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它覆盖了整个的施工过程,因此,在施工中要有效促进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管理且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挖掘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确保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进行,让施工管理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我国电力产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春,王涛.关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究.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48--66.

[2]陈伟强.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广东科技.2009(0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