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与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实践与研究,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富有民族特色办学之路。一是创新教育理念,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突出朝鲜族艺术学科特点,使艺术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努力改善艺术教育设施,共投入50余万元,购置和补充了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设施。三是规范艺术教育教学,强化领导,完善制度,确保了艺术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是抓好全面普及和专业人才的培训,开好常规和朝鲜族艺术教育课程,招收朝鲜族艺术特长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五是丰富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艺术体验。六是狠抓师资培养提高工作,完善岗位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整体艺术教育水平。七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在语文、体育等各门教育中融入艺术教育,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本质上是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作品等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精神陶冶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艺术的感受、想像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实践与研究,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富有民族特色办学之路,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民族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
我国第一位艺术教育博士郭声健,在以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的论文中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我校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感受,提高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艺术特别是朝鲜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突出朝鲜族艺术学科特点,形成具有本县民族艺术教育的特色,让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其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学校抓住民族艺术教育这一突破口,使艺术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我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教育思想,科学的艺术教育实践,连续多年的艺术教育成果,使学校的艺术教育走在了全县中小学的前列。
二、多方筹资,改善艺术教育设施
艺术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要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积极为学校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物质保障。为此,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的硬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学校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共投入50余万元,布置装潢了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舞蹈室、艺术成果综合展室、多功能综合大礼堂、绘画室,配置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购置了与之配套的还有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幻灯机、种类齐全的石膏塑像、各种组合的静物、色彩、画架、画布和各种乐器、舞蹈服装、道具等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我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更好地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科学管理,规范艺术教育教学
我校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的原则,确立了继承和弘扬朝鲜族文化传统与发展现代艺术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技能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工作思路。为保证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民族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把艺术教育作为考核班级、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备课、课堂教学、教学科研、课外辅导及各种文化艺术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严格的标准和便于操作的考评机制。
艺术教师(主要是音乐、美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认真上足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开设艺术课和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艺术团的力量,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艺术团走向校外,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在课程、课时安排上,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认真执行,上足,上好。在教学过程中,对具有以前已学习过某一艺术单项且有一定水平的学生,采取再提高的教学方式进行个别辅导,对初学者分小组进行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学生按不同进度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同时,定期举行公开课,不断修正新的教学模式,确保艺术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四、普及教育,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人文环境的发展,家长和社会对于人才培训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不仅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还对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构成有很高的期待,要求我们民族教育在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出掌握基本民族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近几年我校着力加强民族艺术教学工作,在开设好常规艺术教育课程的同时,增设了朝鲜族器乐、舞蹈课和朝鲜族书法课、朝鲜族美术课程(均为选修课),力求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普遍提高民族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还招收了朝鲜族艺术特长生,并配置民族艺术专业教师,由主管校长直接负责,指导艺术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责任到人加强特长生的培养。在特长生的影响下,一些有艺术潜能的学生也加入了进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以美术学科为例,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育的同时,结合课程安排有意识地穿插民族绘画教学内容,十分注意普及学生民族绘画知识和学生美术潜能的发挥,让学生有时间有目的的进行发挥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艺术潜质,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名学生,临摹的达芬奇的《蒙那丽莎》那幅油画,人物造型准确,形象逼真,笔触细腻到位。后来,老师注意培养他的民族绘画水平,动员他加入到民族绘画特长班,三年后,他考入了大连民族学院设计专业。之后另外还有几位学生,以自己较好的绘画能力考取了大连民族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2006年,我校金延龙同学的作品在吉林省新闻社举办的美术作品比赛中获的银奖;同年李相姬同学在全县首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应该说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好例子。
五、拓展空间,丰富第二课堂教学
为了给艺术教育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民族文艺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艺术体验,使学生的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现,营造了一个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富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学校成立了民族舞蹈小组、声乐小组、书法小组、绘画小组及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团。每到课外活动时间,校园内歌声四起,学子们挥毫泼墨,其乐融融,校园中到处都洋溢着富有浓郁朝鲜族特色的合谐景致。
学校每年都定期举行不同的民族艺术活动,如以民族歌舞为主的大合唱比赛,开学、毕业典礼上的汇报演出、师生卡拉OK大赛,绘画展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活动,整个校园沉浸在民族艺术的海洋里。同时,学校还将这些活动推出校园,参加演出,并获得很好的成绩。每年在团县委组织的活动中,我校舞蹈队的民族舞蹈均获得出席领导和观众的普遍好评。2003年,在市第一届中小学艺术活动中,我校民族舞蹈《手绢舞》获得二等奖。2004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艺术大赛中民族舞蹈《扇子舞》获得二等奖。2005年我校应市艺术节的要求,到市演出民族舞蹈《喜庆舞》。2006年民族舞蹈“帽子舞”获得一等奖。同年在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民族舞蹈《刀舞》、《帽子舞》分获一、二等奖,金鑫的绘画作品《色彩》获二等奖。2008年,延边电视台组织的《长白杯》独唱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二等奖。
六、培养师资,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重视艺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让艺术教师学有所用,是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我校非常重视对全体教师和艺术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对艺术教师在艺术教学和艺术业务领域取得的成绩和教育成绩列入同等加分项,让奉献精神归化为教师的动力,把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稳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本培训,组织民族艺术专业教师定期为全体教师上公开课,重点普及民族艺术常识,由浅入深培养广大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克服经费紧张的实际困难,要想方设法让艺术教师参加一些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班和各种类型的研讨交流会,鼓励艺术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展览、比赛,对于完善艺术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整体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提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各科渗透,整体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生活是美的,艺术是生活的再现,同样也是美的。艺术的任务就是教学人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责任,同样各科教材都是各个领域中美的极致。所以每个学科都要认真挖掘美,各科任课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美,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正普及。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是促进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和艺术修养。
语文。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掘美育因素,提高教学效果。高中课本中《再别康桥》一课,教师把汉语文、音乐、美术(影视)有机地融在一起。多媒体的动态美景,配上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课文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学生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获得美的感受,领略了自然美、音乐美、色彩美、语言美,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体育。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还把以往枯燥的准备运动,改为配乐模拟操、韵律操,将各种难懂的形体动作画成挂图或者做成动画,既深化了对民族传统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做操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滥觞
一、艺术教育的式微
在古希腊,教育被称为缪斯教育,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与艺术之神,因而,缪斯教育也就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通称,它强调智育和美育二者协调、全面发展。文艺复兴巨匠意大利的达·芬奇在当时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其科学性和艺术性至今仍为设计界奉为典范;由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等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拉菲尔吸收佛罗伦萨画派与威尼斯画派的长处,形成独有的优美秀雅风格,在透视学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这些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有机统一的产物,更应归功于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艺术素质和启发人的创造性才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使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达到了有机结合,满足了人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了人的生存质量和境界,从而更好地促使科学教育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崭新高峰的重要原因。因而,所谓的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响人的感官和心理,培养人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1]。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超越现实的羁绊,达到人性与天道的合一,“正是凭借这样的艺术,人才在超越中实现了自己”[2] (P.118)。所以,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人文教育正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彰显和实现自己的。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和艺术产生了深入的分化;特别是受19世纪以来科技至上价值观的影响,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日趋分裂,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矛盾和冲突。以科学为文化依托的科学教育为工业革命培养了大批工业化急需的人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增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满足了人类的现实需求,因而倍受推崇和膜拜;而艺术及艺术教育难以满足这种显性的功利追求,因此倍受冷落,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科学教育的地位受到强化的同时而艺术教育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这就必然导致科技与艺术相分离、真善美相分离,功利与价值相分离,使人类失去了终极价值目标和人文关怀,从而迷失了精神家园,“艺术的精神功绩没有了分量,艺术失去了任何鼓舞的力量,在这个时代的喧嚣市场上,艺术正在消失” [3] (P.13)。科学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被遮蔽和遗忘,从而导致了人文教育的缺场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所谓科学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4]。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4]。从教育的历史渊源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水融、不分彼此、血肉相连的,他们同根共源,两者共同脱胎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古代,孔夫子提倡“君子不器”,并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在古希腊,为了培养德行高尚、思想缜密、能言善辩的所谓的“自由人”,逐步形成了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教学内容。在中世纪的欧洲,文、法、神、医是大学中普遍开设的四科;到了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为代表的大师们,既具有高超的人文修养,又具有高度的科学修养,这些充分体现在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中对数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规律的遵循。从大致上说,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中世纪、直到十八世纪的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始终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绝对优势。或者说,是“以人文教育为主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文理兼备的教育”[5]。
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伴随这种成功的是技术工业的兴起和工业化进程中对具有一定实用知识的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被看作是为技术工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科学教育的客观化、精确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特点恰好极大地满足了工业化的需求,因而其成为各个西方国家教育主旋律的局面,就初见端倪。同时,科学教育在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增强人类征服自然方面的巨大力量,使它日益被人类所强化甚至崇拜,致使科学教育在各国特别是在各个大学中急剧发展起来;后来,随着科学教育在促进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客观上促使了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取代人文教育并占据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它与人文教育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人文教育在科技的竭力推崇下意外地旁落了,无论人文教育家们怎样抵制和抗争,科学教育终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人文教育逐渐被科学教育压倒,甚至被忽视,进而导致了人文教育的缺场、人文性的遮蔽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篇3
芭蕾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芭蕾的教学目的不是通过单一的艺术手段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试图将具有几种艺术教育成分综合而成的艺术教育与芭蕾舞蹈教育课程联系起来,借鉴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芭蕾舞蹈教学水平。
芭蕾舞蹈教育课程与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可谓是殊途同归。因为,舞蹈与文学、音乐、美术等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姊妹艺术。如:芭蕾的肢体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人们自我表达的媒体,在起源时就是紧密相连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用语言和文字难以传达或不能透彻表现某种思想和感情时,我们往往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这些比拟式的动作可以代替文学中的语言,有时还可以获得比语言和文字更好的表达效果,而舞蹈还可以帮助人们体会语言的节奏、情感和韵律,提升语言的智能。舞蹈与音乐的相通之处更为人们所熟知,舞蹈创作是从音乐的乐章和乐曲中去找出舞蹈“意象”,即随着音乐的乐句和节奏展开人体动作的画面,包括动作和姿态上的点、线、形去表现舞蹈的表情、节奏和构图。一切乐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而表现各种不同的意境,很多舞蹈在塑造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这种意境完整地表现出来。音乐作为时间艺术可以促发空间智能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智能和音乐智能可以相互促进。通过舞蹈活动和音乐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与表达自己的感情,更好地缓解紧张的情绪,这对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美的感受及对节奏感表现力的体验,必然贯穿于舞蹈教育的全过程。美术是线条和色彩的艺术,其线条的轻重缓急、虚实相间以及色调的明暗、浓淡相宜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节奏和结构,同样与舞蹈动作中徐急轻缓、沉着有力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美术是静态的舞蹈,而舞蹈是动态立体的美术。综合艺术教育与舞蹈教育同属审美教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欣赏、创作优秀艺术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并在不断实践中培养起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其审美能力。它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审美感知经验不断从零碎的、分散的向整体综合的方面聚合、转化。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借鉴综合艺术的表现手段也就顺理成章。
舞蹈教育与综合艺术教育在教学手段上也有着明显的共性,舞蹈由各种身体动作语言组成,是通过摹仿进而感受、体验实施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综合艺术教育也同样需要由摹仿进而感受、体验来实施审美教育。只不过舞蹈教育的这种手段来得更加直接、更加快捷,而综合艺术教育的这种手段则相对显得间接、缓慢一些罢了。
篇4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首要的目标。创新素质的培养的首先是要从教育自身的创新开始。有创新才有发展。创新型人才,是指既能够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和能力的人。现代设计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的。在全面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加强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现代化生活需要的设计技能训练。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
引言
艺术设计与现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并在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②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③对文化生活发展的促进作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繁荣。当前,设计教育对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均有重大作用。艺术设计教育就是一种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在三个方面使学生终生受益:一是培养设计思维。二是培养设计美学品味。三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固基础。因此,设计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至关重要的措施。
一、概述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授,通过对同学艺术设计意识、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艺术创作、研究、生产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形式。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种传统领域,而是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为现代社会培养素质优秀的创新型专业设计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应有哪些基本素质
创新人才的可贵之处并不主要在于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而在于他们不会被已有的知识和常规束缚住,有着敢于超越前人和习惯的勇气和能力。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有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强烈兴趣和愿望。兴趣和愿望是促进他们在学术和工作领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和寻求真理的强大动力。第二,健康发展独立人格和个性。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健全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有不断进取的自信心、有理想有抱负,有毅力,有坚持真理的勇气。第三,具有批判精神和挑战意识。创新型人才应该是敢于对已有的知识、结论成果提出质疑和挑战的,能够表达独立见解。他们关注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有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的能力。我认为批判性思维和能力恰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第四,拥有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具有开拓精神,勇于竞争;另一方面又需要冷静的头脑,能客观的分析、判断问题并付诸行动。所以,重视实践,尊重实践,既是创新型人才必需的素质,也是教育体系需要重塑的必要内容。
三、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各种素质大致包括智力方面和品德方面,而且更加侧重于后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现行的教育观念、体制和评价模式提出的质疑。当然,并不是只有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才提出了这些智力和品德方面素质的培养目标。
1.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高校在校生科研实践参与度很低,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不强;学术论文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原创性成果稀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学生的激励不够,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保护性教育方式是重要原因。当然在校大学生能分配给科研实践类课程的时间也很有限,这也是重要原因。而且,在愈发追求短期获取学历的教学思路影响下,学校也不愿意给学生安排更多的研究实践类课程,因为从人员配备角度讲,这需要更高级、高效的教师队伍;从行政管理角度讲,也很难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明确有效的评估。
2.造成不良状态原因的初步分析。造成创新人才不足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校:教育体系封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这一方面表现在学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职前学历、轻职后培训;另一方面各学院之间教育资源分割明显,校际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转换和衔接,如果校际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共享与联系机制,学生就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最适合自身潜能发掘的教育资源;第三方面表现在,学校教育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使人才的可持续成长受到影响。(2)课程:高校滞后封闭。高校的课程及教材,相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当代文化的迅猛发展总体比较滞后;学科专业之间各设壁垒,自成体系。(3)教师:教学方式保守,自身创新素质欠佳。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是知识教授、课堂教学为主,注重规范、灌输,启发激励不够,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可能比较系统,但灵活应用不足。另外教师如果自身欠缺创新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很难培养或欣赏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4)社会: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缺乏。虽然许多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但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仍是松散的、缺乏成效的。社会对于学校教育支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资金的流入会使办学经费的来源更多样化,教学条件、教师科研和福利条件得到改善。②社会与学校的广泛接触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③社会评价的介入有助于建立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广泛、深入、有效的讨论和监督,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
3.解决方式的初步分析。(1)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经过专业的训练和有意识地锻炼、培养得到提高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除精神因素外,具体表现为培养他们的下述各项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具有系统性、主动性、意识性的知觉活动。良好的观察能力表现为:不仅对事物的表现发展有兴趣,还对于其后的规律有探究的热情。•记忆能力的培养。记忆力是创造型人才工作学习和发明创造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它是人脑储存和重现过去经验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在创作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独立思维习惯,建立合理思维结构对于学生提高创新素质至关重要。•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是创造力主导。想象力能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进行丰富的思维想象活动。•操作能力的培养。优秀的创造者,需要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这种动手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它是创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实践教学中场地、设备和有经验的培训人员对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展视野的基本能力。培养强化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走上创新型人才的成功之路。(2)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模式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设置结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课堂教学体系与社会教学、实践体系实现衔接。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体制,保证学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多专业交叉合作的重要渠道。四是建立大学生交流体系,使同学有更多机会开拓视野,接触到不同于本校的新鲜教学资源汲取丰富养料。(3)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从高校自我出发转向融入社会。(4)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结论
篇5
【关键词】包豪斯;创造思维;构成 工艺
包豪斯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约翰尼斯・伊顿则提出的理论:“教师成功点燃学生内心中的智慧之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将他们自身的体验和感觉存留在其真实坦诚的作品之中”。包豪斯创立的时期正是世界工业设计和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包豪斯聚集了当时世界级的抽象派艺术大师,比如康定斯基、克利、伊顿和莫霍利等,他们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为今天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和现代设计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的包豪斯,教学基础不是画室,而是作坊;学生要想进入自己理想的“作坊”学习,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包豪斯的课程没置里成了关健的一环。同时,基础课程作为一段实验期,如果学生在某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合格后将被送往适合自己发展的“作坊”内进一步深造;而哪个学生在基础课程中表现的不尽人意,就不能获准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在包豪斯,由伊顿和康定斯基等创立的关于图形和色彩的基础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课程,它通过创造性思维方法教学,训练学生严密的思考程序与灵活的构想方法,通过审美判断力教学,引导学生对文化、风格的综合性思考;通过构成方法与技能教学,让学生掌握造型原理与制作技巧以及熟识各类材料不同的性能、视觉效果差异,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体验与实践,开拓和扩展新的造型语言。在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基础教育创始者们的良苦用心。
美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就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创造力是每个艺术家、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构成是一个极佳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构成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学生:首先通过构成方法论的学习,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推理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表现速度、应变能力,包括学习情理结合的思考方法研究艺术心理学、生理学,创作具有意想特征、心理效应的情态构成以及逆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方式限制,创作悖理构成;其次,通过构成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构成的组织方法,研究形态、色彩、材料、立体、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合原理;最后,经过各项技术、技能的学习,包括不同材料的性能、加工、视觉效应,掌握构成造型的传达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作为基础教育的构成在形式和内容上也逐渐充实和完善;一些新的领域的涉入,让构成又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比如摄影技术、光电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普及,无疑为构成的研究和教学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方便快捷的功能以及灵活多变的操作为艺术家带来了无数的创作灵感。在广州美术学院,除了研究形、色、立体三大构成之外,研究以光作为造型元素的光的构成以及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着意创造新的运动方式的动感构成已经成为构成中新的成员。此外,“包豪斯”还全力以赴地想要拆除美术与工艺之间的藩篱,强调设计与工艺之间无法分割的渊源,在今天看来,意义仍然是重大的:在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在给学生灌输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的同时,如何利用精湛的工艺传达自己的作品内容无疑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另一方面讲,了解任何产品的制造生产工艺,甚至亲自动手加工生产某个产品,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对材料性能、制造工艺有了相当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去创造,开发具有时代意义的设计产品。
在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新的成果源源被不断地开发、运用的今天,掌握任何一门工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笔未来的财富,无论对他们的就业还是将来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今很多的美术院校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院校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教学,每个工作室都配备了相应的工艺教师及实验室,让每个学生既学到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又得到了制作各类产品的基础工艺。以广州美院为例,除了原有的各类设计创作工作室外,还开设了专项研究光电工作原理、机电工作原理与造型关系的工作室,尝试利用当代特有的材料与技术手段,着意创造新的运动方式的动感构成;以及专项研究材料构成的工作室,致力于探讨有形材料、无形材料各自的独特表现语汇与造型关系,不同加工工艺特点形成的特殊效果与造型的关系,以及材料综合利用的表现性等等,以挖掘开发材料的新造型性。这些工作室将新的设计理念与新材料、新工艺结合起来学习和研究,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在国外,设计院校与各大企业公司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学生可以直接到工厂车间实习,甚至直接参与设计、生产,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制造的工艺和流程,从而学到了学校中无法学到的知识,获得了最直接的宝贵经验。正如沃尔特・格罗庇乌斯所说:“一个手工艺工匠的基本技能对于各种艺术家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各种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源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将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完善的学习环境,动手动脑并驾齐驱,使学生创造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投身社会,服务社会之后更好地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为艺术设计事业的蓬勃兴起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无论是作为基础课程的构成学习,还是提倡与工艺结合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是我们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同样,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要富有创造性,才能带动和激励学生去创新、去思考。我们要像伊顿先生所说的那样:去点燃每位学生心中的智慧之光,解放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发掘他们独特的艺术见解,引领他们去尽情地发挥、充满激情地去创造,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包豪斯”!
参考文献
篇6
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可以直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的提升,又是高校自身整体品位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文化建设。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并将艺术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文化建设之中。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十分强调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该校开设了许多艺术类课程。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大学,也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全国率先实行艺术公选课学分制,带动了全国许多高校都相继成立了艺术学院、艺术中心。一个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正在全国高校中兴起。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内容是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也是一切事物的支撑与核心。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上得到切实的落实,并收到理想的效果。具体而言,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一)影视文化教育
影视文化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学生欢迎。因此,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在艺术教育中凸显影视文化教育。
(二)戏剧文化教育
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极受大学生欢迎的艺术。尤其是近年来戏剧小品的流行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眼球。所以高校的文化建设,也必须在艺术教育中加强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化教育。
(三)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贴得最紧、连得最密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高校的文化建设,同样必须在加强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教育的同时,使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融为一体。
(四)舞蹈文化教育
篇7
中国动画教育的问题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设计重复与单一。
很多院校的动画专业所沿用的都是国外的教学模式,并且不能兼顾地方文化和艺术的特色,不能将地方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文化融合在动画教学之中,从而很难有民族化风格的突破,在国际动画市场竞争中很难保持独立和优势,也不能适应中国动画产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中国动画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民族化的创作之路,才是中国动画的最终出路。
(二)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
在当代社会,只有重视民族文化才能使动画在创意与设计中突破西方文化对动画创作的影响,技术的应用应当服务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同时,对于民族化的创作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民间美术的形式,更应该抓住民间艺术的精髓,民间艺术中所蕴藏的文化是中国动画创作取之不竭的创新之源。
(三)学生长期以来深受日、美动画的影响。
尤其是时下接受日、美动画成长起来的大批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日美动画的影响,进而模仿日、美等国的动画形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国家片面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的创新,二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弊端造成的动画人才的缺乏。因此,只有改变动画教育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开启民族动画的创新之路。
(四)中国动画受众的偏儿童化现象。
大多数中国人一直认为动画是儿童的专属,同时中国的动画制作人过于缩减动画的受众群体,导致很多动画的设计制作幼稚而说教,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内涵,说到底这和动画教育脱不了关系。
二、中国动画教育的民族化改革
国产动画要重振中国学派的东方气韵,必须将动画技术与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形式相融合,只有具备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在当代社会应当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作用,承担起民族文化的传播任务。
(一)高校的动画专业应当充分借鉴本土艺术文化发展民族特色。
高校动画专业的开设不能一窝蜂地向一个方向发展,更不能走模仿日、美动画的路子。就像中国的地方戏剧,每一个地方都有相对独立的一套戏剧种类,中国动画也应当借鉴戏剧发展的形式,充分借鉴地方传统与文化,发展具有中国色彩的动画风格。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承担地方文化传承的同时,将地方文化融入动画专业的教学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动画的民族化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民族化品牌树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而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种种文化构成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建设民族化动画的过程中应当从地方文化入手,充分发挥驻地高校的优势,在动画专业的创作指导过程中重视本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比如,本土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动画形象创作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越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往往民族色彩越是浓厚。同时,在故事题材的选取中也可以借鉴地方的故事传说,越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动画往往越能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从而为中国动画学派的成长夯实基础。
(二)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学习。
古代的绘画在思想上更多的是受到儒家、道家和禅宗哲学思想影响的三位一体的表现方式,今天则更多的是受到西方现代哲学影响的将现实、批判和表现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现当代艺术中对于苦难现实的描绘一是受徐悲鸿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影响,二是西方绘画方法的传入导致写实主义的盛行,三是由于古典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缺失,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艺术现状。当然,“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觉醒,更多年轻的艺术家开始探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民族文化思想的关照”。国产动画的发展在经历的对美、日动画的模仿之后,当代社会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性,转而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动画的新鲜血液。因此,高校动画专业的开设应当加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教育,只有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才能明白中国民间艺术色彩与形式的构成关系。
(三)应当努力培养中国动画的受众群体。
中国动画应当从各个层次建立民族动画的受众,只有拥有广泛的受众才能改变中国动画的市场面貌。这就需要中国动画的教育应当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找到动画与受众相连接的关键点,也就是能唤起受众情感、思想等方面共鸣的民族符号。“从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角度来看,一件艺术品要想获得认可,不仅需要艺术家,同时更要有观众的参与,并且其艺术作品和观众的期望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接触点,否则,观众不仅会对他们的艺术作品感到困惑不解,而且还会表现出厌烦和漠不关心”。动画的创作同样如此,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应当上升到艺术的角度探讨设计的思路,用好的动画艺术迎接受众的“回归”,改变中国动画片说教色彩和儿童色彩过于浓厚的局面。
(四)开设中国民间美术和本土民间美术课程。
中国历史悠久,很多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往往存在于民间美术的形式之中,并与西方的文化艺术具有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观念。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母体艺术,拥有自身所特有的文化艺术符号,而这些恰是动画专业的每一个学生所应当熟悉和知晓的。这是动画创作民族化道路的源泉,在熟悉中国民间美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本土民间美术的形式将为动画民族化打开更多的创新之路,同时对各地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依托地方高校建立动画艺术品牌。
高校动画教育要实现自身的民族化建设,就应当建立高校的动画品牌。高校动画艺术品牌的建立既要依靠本土文化,又要依赖这种文化所生存的土壤。因此,地方高校建立动画品牌,不仅能为教学提供方便,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提供可供学习借鉴的优秀本土动画形式,这种承载着地域文化特色的动画艺术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民俗文化,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时代要求进行合理的借鉴和吸收,并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质和审美风尚。高校在创立动画品牌的同时应当充分考查本土文化艺术的种类,并对这些文化艺术形式进行有目的的传承和发扬,在引入本土文化形成民族动画品牌竞争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作用,从而使创作出的动画作品更有文化和精神内涵。
(六)建立高校动画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高校应为当下动画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作品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与社会和市场建立一定的联系,改变教学和实际应用相对分离的状态,为动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校亦要利用此平台吸纳社会资金的注入,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品牌共享和共赢,使各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三、结语
篇8
此类课程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学院鼓励艺术类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修,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再学会一个或多个更实用、针对性更强的技能。如FLASH动画设计、广告设计、陶艺制作、油画等。学院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整合各系的公共艺术资源,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力推动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我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公共艺术教育目标。
二、依托艺术社团和校园艺术活动,主题共演,有效激发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活力
除了显性课程之外,我院还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即通过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将艺术教育延续到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中,围绕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同一主题,让学生参加不同的艺术社团活动和校园艺术活动,将有导向性的艺术教育渗入学生课外生活,从而建立起一个艺术教育的网络,扩大素质教育的辐射面。
1.依托各艺术社团的活动,普及公共艺术教育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相声社、油画社等社团,社团经常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艺术活动,保证了艺术活动的高参与度。清风书画社作为我院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书法、国画、陶艺于一体的艺术创作型社团,在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奖,2008年获无锡市高校十佳大学生社团称号。油画社、相声社、ST秀社荣获2011、2012年度无锡市高校十佳社团。乐陶社学生陶艺作品《紫泷玉》组壶获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大赛”银奖。
2.依托校园艺术活动,创新公共艺术教育多年来,校园艺术活动依据“大型艺术活动届次化,届次艺术活动品牌化;中型艺术活动各系化,各系艺术活动专业化;小型艺术活动社团化,社团艺术活动精品化”的原则,探索艺术活动品牌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发展途径。每年的迎新晚会,学院都邀请青年喜欢的明星与学生同台表演;每年的科技文化节和“五四”文化艺术节,学院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几乎全院学生都会积极参加。我们立足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传统与优势,立足艺术活动的实际变化和师生实际需求,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形式,让校园艺术活动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我院经常举办经典诗歌朗诵会、专场文艺晚会、大学生艺术团汇报演出、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设计竞赛、书画展等活动,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承创新,活跃青年大学生校园艺术文化,从而提升大学生素质。2012年12月,在共青团无锡市委主办的无锡大学生十佳歌手总决赛上,来自无锡12所高校的22名选手参加决赛,我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姚志鑫同学获得金奖。
3.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公共艺术教育影响力我院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既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力。我们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与群众共享教育成果,扩大社会影响。第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以服务地方文化为指导,以文艺宣传演出等社会实践形式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优秀的校园艺术文化移植到地方,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本土化、个性化,实现校园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第二,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青年志愿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服务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我院公共艺术教育成果的舞台。我院礼仪队受国家林业局的邀请,参加了2012年中国宜兴素食文化节和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的接待工作,礼仪队的仪表仪态受到了中外来宾的高度称赞。
三、依托校园艺术环境,潜移默化,有效形成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力
1.开设艺术讲座,普及艺术欣赏知识为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拓展素质教育的形式,学院根据自身特色,有计划地聘请艺术大师和传统工艺专家开办普及讲座,力求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前沿设计等艺术教育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如蓝印花布传人吴元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陶艺家吴鸣的《传统陶艺与现代文化》、徐秀棠大师的《雕塑与空间以及中国传统陶艺》、省工艺美术协会马达理事长的《江苏工艺美术的“过去、现在、未来”》、省陶瓷行业协会时顺华的《紫砂茶具的论文写作》、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的《工艺美术的非物质文化申遗》等,这些讲座不仅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2.立足学院实际,建设赋有艺术特色的校园环境。为更好地展示校园的艺术教育特色,我院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上因地制宜,精心营造浓厚的陶瓷艺术文化氛围。特色校园建筑、古龙窑、路边随处可见的陶瓷雕塑、陶器和艺术摆件,各个楼宇走廊墙壁悬挂的艺术名家作品,无不显示着学院的艺术特色。学院营造的艺术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现优秀艺术文化,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篇9
1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对于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而言,艺术教育主要是在创建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有关民间艺术的众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具有的艺术能力、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喜爱,帮助学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种文化自然综合的环境是艺术学习最佳优良的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综合使得对于艺术的学习变得更加的附有生命力。要学生更多的参与民间的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民间艺术活动中含有很多艺术教育的素材。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民间艺术承载着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历史进程。现代艺术教育是帮助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以往民间艺术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子承父业的形式进行传承。很多民间艺术的创作人员都是没有经过很长时间文化教育的农民群众,他们本身具有的经验不能够应用文字表述进行传达,对于民间艺术技能传授的方式就是应用“口头”讲述,将自身丰富的经验授予艺术传承者。现代学校的艺术教学系统是非常完善,并且具有科学化、现代化特点的,将学校对于学生的艺术教学与民间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选择对于学生民间艺术培养的切入点,当然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本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要取其民间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并且将其写入学校艺术教学的课本中去,学会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可以对本区域的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有着更多的热爱,同时对于传承民间艺术,弘扬区域文化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够丰富学校艺术教学内容[1]。
2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经典的民间艺术尽心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过程。继承和弘扬民间意识,是人类在如今时展民族文化,使得民族精神受到强烈的鼓舞,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并且使得区域文化快速形成的关键。很多的民间文化正在被划为非物质遗产中,遗产两个字同样也表明了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的危机。在新时期很多的青年人员对于民间艺术文化并没有太多的重视,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文化太过于低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也有一些人认为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并不与自身的发展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错误的思想误区最终导致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无人问津,不仅消失了很多民间艺术文化,同时也有着一些民间艺术文化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传承发展下去,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学校艺术教学需要承担起的责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要学生能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民间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类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学生能够对生活区域的文化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学校艺术教育是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员和热爱人员的主要路径,也是对于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必须要明确自身需要肩负的重大义务和责任[2]。
3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在上文中也提到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的保护不是侧重于对于文化进行变革,而是需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民间文化的原始性。但是也需要了解到,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如果想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的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使得自身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的去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学校需要在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最佳的艺术文化传播环境,为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走入教学课堂,使得学校的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特点,使得民间艺术人可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度,对生活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文化进行调查,不断的找寻具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以学生的实际调查为基础,找寻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并且与相关人员讨论其具有的内涵,将民间艺术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区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结语
篇10
一、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完美心灵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是艺术与教学的高度耦合,强化围绕着艺术为媒介,展开一系统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艺术教育涵盖了音乐教育、美学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并提供人生经验、知识,超越个体私欲的层次。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日后的成才,起着重大作用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艺术教育正是感化人心,规范行为,使之化为内心情感的自觉要求。中国教育家孔子的“兴于诗、立于乐、成于乐”(《论语泰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的主张。旨在人生寻求的是心灵之安静、探求的是价值之理想,需要的是人间和谐融洽,游艺的是笑对一切洒脱。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充分肯定音乐感化人心,陶冶性情的作用,指出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深入的、巨大的,它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心性,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②。音乐家李斯特在《柏辽兹与舒曼》一文中也谈到:“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碑的最纯的感情火焰”③艺术教育的内在平等精神和人道内涵,是人生意义实现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唱着《祖国颂》、《保卫黄河》,一种热爱祖国的激情油然而生;听着《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就感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整个艺术天堂中,音乐是可以抒发人的情感,喜怒哀乐,动人心弦,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更直接、更真切、更深刻。
二、艺术教育在全面开发大学生智力中具有特殊功效
艺术教育包含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经验的内容,利用艺术媒介把它传达给大学生,能极大地充实和提高大学生智力素质中的知识结构层面与水平。开发和训练大脑功能,使大脑两半球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功能互补和协作,共同管理人的意识、心理、思维活动和一切行为方式。左脑处理言语、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中心,主要承担逻辑思维能力的功能;而右脑属于非结构化、不规则的语言,俗称音乐脑,主要处理人的情感职责,更是具体形象、发散、直觉思维的中枢。钱学森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④人类登月、电脑发明、机器人、3D打印等的使用,都离不开想象力。加强形象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更广泛的拓展,达到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维、理想追求和现实态度、科学规范和道德情怀、规范操作和意志自由等多方面的统一。大学生艺术团成员普遍反映,艺术教育活动给人以知识、给人以理想、给人以教喻。通过艺术中的美、和谐的感受去认识、领悟和体验具体门类的科学中的对称、规则、和谐,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都会对智力发展产生特殊功效。
三、艺术向科学渗透会给大学生注入新的创造力
艺术给人的影响是多元的,是以情感为核心交织多种心理机能而进行的意象创造活动,可从多元的现象、形式中去寻找事物的本质和因果联系;科学给人的影响是抽象的理想秩序,是以认知理性为主交织感性机能所进行的概念系统的构建活动,从而揭示自然或社会的某种本质和规律。艺术与科学的不同,不会影响二者的渗透和融合,还会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两个手段,彼此容纳、互补、互渗、借重,共同发展。艺术渗入科学,带给科学以自由想象,把灵感、顿悟以及自由想象带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的因果性;科学渗入艺术,极大地改善艺术创造力,拓宽艺术视野,丰富艺术内涵,深化艺术境界。创造力的培养和创造才能的发挥与广泛的兴趣和广博的知识基础密切相关。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经指出“:知识学问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的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如果入手就想造一个尖顶,结果只有倒塌。”⑤对大学生而言,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多维思维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热爱科学、积极地学习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科学为立足点来创造设计人生,就能使人生中有情感的寄托、意义的关怀、价值的创造、梦想的制造和实现,使个性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生动性。
四、艺术教育与科技联姻来营造美丽校园
人生是科学和创造的统一。科学文化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果,理性使人类解脱了经验的爬行状态而进入社会文明的历史。艺术创造慰藉了灵魂,显示人生的价值和情怀,并通过理性来传播和接受。这种创造性活动协调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建构了科学创造的人生的中介环节,使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和谐统一于人生意义的实现过程之中。人的自我实现和潜能的发挥,离不开生存的社会环境。面对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就要与科技携手、科学联姻、通过运用各种新软件,重新综合设计音频、视频,以及图象、文字、声响等艺术,形成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多彩的校园文化。正如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科学家要学点艺术,艺术家要学点科学。科学家多懂一些艺术,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提高人生境界,从而成就更伟大的事业”,“科学与艺术兼备的通才定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他还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⑥法国作家雨果先生也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⑦。无限宽广的艺术知识海洋,可通过媒介传达给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经验,能够极大地充实和提高大学生智力素质中的知识结构层面与水平。参与艺术教育活动,通向群体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得以升华,心灵纯洁,意志坚定,综合素质获取大幅度的提升。这就是艺术教育对大学校园有序发展的意义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艺术教育是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具备理想和信念:不畏困难、直面命运、积极改变外在环境、条件、去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当代中国“四有”新人。
五、艺术教育是促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和达成
- 上一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
- 下一篇:小学教育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