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篇1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信息化、知识经济化社会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文化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这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之一。因此,推动和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类齐全、服务质量稳定、能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管制体系;三是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四是合理的公共资源配置,包括公共财政、土地、城市空间、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合理配置;五是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

下面以江西省永新县为例,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实地重点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调研,其现状问题如下:

(一)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从政策法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人才队伍、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五方面建设进行开展。其中,在政策法规建设方面,针对永新县争创“全国文化大县”为目标要求,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15条)等政策法规,走出了一条“穷县办富文化、小县办大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采取“财政出一些、向上争一些、社会捐一些”的方式,加大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既加强了各级文化站的建设,又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完善了人才引进、激励的机制和措施,加强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改善和优化了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在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建设方面,注重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注重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方面,经多方筹资建成三湾改编纪念馆、龙源口大捷纪念馆、贺子珍纪念馆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永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和保护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永新县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包括:首先,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无法满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需要,使得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存在面积不足、购置经费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严重突出;其次,永新县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公共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干部队伍老化且存在断层现象,特别是高级、拔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第三,永新县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以永新县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以及农家书屋联姻,采取托管型建设模式为例。永新县建有24个文化站和241个农家书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一方面,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在后续管理经费方面基本为零,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图书更新、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农村读者新需求;此外,几乎所有农家书屋管理人员都是中小文化程度,在图书管理的专业化、技术化程度偏低,且服务形式单一,以致后期读者活动参加人数日益降低。

三、完善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针对当前永新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为加强和完善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采取以下几方面建议,具体有:

1.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级文化部门、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倾斜。以永新县为例,一是要借助城市规划和河东新区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二是升级改造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是启动乡镇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建设工程,巩固综合文化站建设成果,拓展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阵地服务功能,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2.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永新县为例,一是紧紧抓住列入中央苏区振兴、罗霄山脉片区开发范围这一战略契机,对接好中央、省市的文化扶贫政策,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力;二是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经济政策;三是在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享受融资、税收、规费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或融资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摆在全局重要位置;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政府资金投入方式;三是要结合县域经济考核,建立严格的文化发展考核体系,制定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

4.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一是要以文养文,要引导各文艺团体采取单位冠名、个人赞助等市场运作的方式;二是要以文联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一旦打上文化烙印,市场销售和商品价值就会好于一般商品,文化也借产品销售得以传播和弘扬;三是要以文招商,发掘城市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招商引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5.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惠民措施,将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作为民生净福利的重要指标,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措施,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权利问题。要制定专门计划、采取倾斜措施,实现他们的文化权利,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

6.根据江西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图书馆建设先进经验,应采用以下三种模式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即以农家书屋为基础的托管型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以共建单位(个人)为基础的合作型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以图书馆自身为基础的直管型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以实现图书馆场馆建设和服务设施配置的均等化。

篇2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服务设施,提高全社会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度,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着服务单一性的问题,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落后,其覆盖人群范围窄,惠及群体较少,从而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从地域的分布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差异性,同时在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情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从城乡结构来看,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后于城镇地区,同时农村已有的体系缺乏足够的运行保障,更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政策法规缺乏刚性支撑系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为了保障人们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维护人们的基本人权,而进行的一种公共服务的建设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公平性,每个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任何人都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隶属于政府部门领导,服务体系的范围和标准与政府有直接关系。但是当前相关政策法规缺乏刚性支撑系统,从而造成公共服务建设体系处于无序状态,部分地区的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失,文化教育等工作难以开展,从而造成了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此外,由于政策的缺失,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过大的现象。

(三)融资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并加大了其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预算,但是资金预算的增长速度依然远低于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建设资金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公共文化建设的矛盾将长时期存在。公共文化建设应当鼓励当地企业的参与,但是政府主导的体制限制了融资渠道,民间资本很难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融资渠道不畅造成体系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升级,当前很多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机构设施落后,服务能力逐渐减弱,在农村经济落后的地区,文化设施处于真空地带,民俗文化服务功能很少,因此造成了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流失和灭绝。

(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同时人才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团队的工作能力也难以满足文化服务需求的发展要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广播电视等不能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工作模式的转变,陈旧落后的设备和服务方式造成服务水平落后。再者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偏低,行政人员比例过高,甚至很多文化机构严重依赖志愿者的参与,专业工作人才匮乏影响了体系的建设水平。例如,在民俗文化浓厚的城市中,应当加强对特色民俗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形成特色的文化品牌,但是专业服务人才的缺乏造成搜集整理工作开展较难,优秀的民俗文化开发效率低下。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运行机制,实现体系建设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健全运行机制,给予社会力量均等化的建设权利,政府部门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建设部门的建设任务,制定长期的规划方案,保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稳步增长,避免决策者的意愿左右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再者要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模式,当前文化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公共文化服务也应当顺应发展,实现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保持文化服务和时代创新的吻合,形成时代烙印明显、文化传承感突出的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要继承区域内的民俗文化传统,升华当地的特色优秀文化,打造优良的文化品牌。

(二)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地域差距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地域差距,实现公共文化的全社会覆盖,尊重全体人员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体系建设要遵循群众化的原则,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实质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从而带动整体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再者要重视城乡发展的差异性,政府在主导服务体系建设中,要适当进行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侧重于农村偏远地区的文化服务建设,保证广大农村人民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的资金投入,逐步扭转东西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差异性,政府可以给予投资西部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企业,以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落后地区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三)扩展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支撑

从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来看,资金的匮乏是制约建设推进的瓶颈之一。以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的投入为例,国家提供的免费开放政策在广大农村还远远不够,乡镇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任务过重。因此国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固的投入机制,保证建设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要扩展融资渠道,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民间资本进行文化服务建设的机会,鼓励企业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建设中来,并根据企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进行税收政策的优惠,形成当地企业和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同推进的局面。

(四)创新人才机制,实现资源整合

创新人才机制是优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文化服务部门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转变其人才引入机制,注重优秀文化人才的引进,如文化名人、文化爱好者等,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落后的地区,要发挥业余爱好团队的作用,建设全方位、深层次的文化队伍。再者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发挥群众的艺术才智,打造具有地区色彩的文化品牌,形成大品牌带动小品牌发展、小品牌逐渐壮大的发展局面,从而带动整个区域内文化服务工作的发展。科学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持文化资源整合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通过科学的引导来维持文化活动的开展热潮,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参与性。

(五)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文化馆建设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俗馆的建设工作,增加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同时各个文化馆要发挥其组织优势,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再者文化馆要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加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形成民俗文化理论体系。此外,城乡文化馆(站)之间要保持信息交流,城市文化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把先进的服务经验传播到农村文化馆(站)中,推动城乡文化的共同发展,形成全民共享文化服务的工作局面。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公共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0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对文化理论进行研究、文学艺术精品创作服务、文化传播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文化传承和农村文化建设等几方面主要内容。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公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彰显社会文化、促进国家软环境发展的主要方法。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基本的三点社会职能:第一,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和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是社会文化理论发展的主要方法。第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传播促进公民文化素质水平上升。第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城乡文化协调统一发展,缩小文化差异。(2)新时代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由信息科技引发的世界文化的大范围交流和融合,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基本环境存在两大特征:第一,人口流动的增使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体更加复杂;第二,由于公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2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评述

笔者所在的东莞市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都较为迅速的一个城市。东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大型的商业型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济发展为东莞的人口组成带来巨大的变化,目前,东莞常住人口中有70%来自外地,而每年出国、去港澳台地区发展的人口又占很大的比例。人口的流动和东莞本身的文化习惯产生巨大的冲突,为此,市属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1)体系内部结构更加完善。从2011年开始,东莞市文化部门针对农村和城镇文化服务设施配比不平衡、文化服务覆盖不全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部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建设。投入13.3亿元进行市、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的建设成果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兴起和服务内容的健全方面。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3年,东莞市在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联合支持下,投资9.7亿元进行农村网络覆盖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并以市区、街道为单位,耗资3.6亿建设文化广场、博物馆,并为已有的图书馆配备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图书查询设备。据2013年11月的《南方日报》报道,目前东莞市已经基本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2)体系内部服务人员素质得到提高。除了公共文化体系的服务设施建设之外,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方面,东莞市还重视对文化服务体系内部的服务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文化广场的维护和街道文化服务的组织,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服务范围,而在以往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由于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性文化服务(文化宣传、艺术作品创作和展示等)水平较低,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服务的效果也很低。面对这种情况,东莞市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服务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素质培训,主要针对各文化场馆的管理和人文服务水平以及文化宣传服务的组织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提高图书馆流通部服务人员的素质,扶持文艺作品创作比赛等,这些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软实力。(3)服务更具有针对性。由于东莞的经济发展模式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东莞的常住人口,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部分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这些流动人口的普遍文化素质水平都不高,又因为常年在外打工,使他们远离家乡的文化氛围,面对异乡的文化和风土民情,外来务工人员总会出现“不适应”的感受,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由文化交流不畅造成的生活幸福感低的问题,这对东莞社会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种状况,东莞市开展了大批针对外来

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区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关爱;建立“新莞人人才培育与扶持机制”,促进农民工和城市文化之间的交流;积极组织各地方文化宣演和才艺比赛,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了解东莞文化和民俗特征,使他们快速融入东莞文化生活中。

3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

(1)突出文化的传承。文化是随着社会和经济在不断发展变革的,但文化又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经过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加工而展现的。因此,无论是哪个地区的文化,都负有“传承”的责任,一方面,将以前优秀的文化因素、文化理念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在新的社会现实要求下,实现文化因素、文化理念的传播和改进。以东莞为例,作为粤剧之乡、龙舟之乡,单纯重视现代文化艺术的宣传而摒弃传统文化,会使东莞整体文化建设失去根源,没有特色。因此,在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更加突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2)重视文化的融合。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人口的流动,像东莞这样吸收大量外来人口、依靠外来人口发展城市经济的地区,不仅应该重视对外来人口进行本地文化宣传,同时也应该重视研究其他地区的文化特征,以便更好地为“新城市人口”提供贴心的、人性化的文化服务;另外,文化交流早已不仅限于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在出国人口多、外商企业林立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还需要扩大文化服务的范围,重视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公民提供合适的文化服务。(3)促进公民的“自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说到底是服务于公民的、促进公民文化素质提升的社会,站在公民自身素质发展的角度上思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应该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要尊重公民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权利,就应该鼓励公民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给自足”。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动态发展的、活跃的文化发展过程,如何促进公民的“自主建设”是政府文化服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社会全体公民的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服务,包括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服务传播和传承各个方面。东莞目前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单位,在服务体系结构建设、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未来建设,应更重突出文化的传承、更重视文化的融合并应该想方设法促进公民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参考文献:

[1] 王富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5):812.

[2] 姜亦凤.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公民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710.

[3] 邬家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59.

篇4

1、重点放在提高公共满意度方面

通过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是否实施免费开放与公共是否满意进入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绝大部分公众都是因为馆藏资源比较匮乏、路程多远、缺少时间等原因,而无法积极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换言之,人们对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尤其是资源不够丰富。为此,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重点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民众的满意度,只有民众认可,给免费开放政策也才能更具吸引力。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转变发展理念,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环境,同时注重时尚。免费开放政策要想吸引更多的民众,有关机构就需要以民众需求为切入点,想民众之所想,解决民众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因为免费开放而降低服务质量;其次,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功能定位,结合物理空间、文化空间等要素。所谓的物理空间实际上就是指人性化,即公共的物理空间能够实现允许民众自由的出入,这里所讲的自由并不是将所有的规定性要求都取消,而是更多考虑人性化的因素。所谓文化空间,简单的说可以是指文化氛围,即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文化气氛,而不是娱乐。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人们对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会满意。

2、注重内容与服务方式的方式

第一,按照有主题、成系列、树品牌的思路创新服务内容。内容创新实际上是对服务资源构成方式的调整与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量创新,不断设计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比如展品、文献、活动等;另一种是存量创新,盘活资源,对已有服务内容进行新的整合,提高便利性!无论哪一种创新,都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遵循品质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强化主题,形成系列、保持规模,进行持续的内容创新。第二,创立指标体系,加强评估,提升免费开放的标准化水平。国家特别指出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评估考核。这意味着免费开放需要健全基本服务项目,确立基本服务标准,包括基础设施标准,服务项目标准,内容标准、效果评估标准等等一系列标准体系。

二、结语

篇5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43-01

民族生存需要文化,民族发展需要创新,公共文化的建设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建设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党的十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引入创新驱动机制,解决现有的问题,发挥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更需要理论研究做参考。

一、理念创新――树立“文化爱民”的群众观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首位,突出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和均等性,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利益,热爱人民的文化事业。

“文化爱民”的具体要求是政府要增强意识,转变立场,改进方法,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让更多居民就近、就便享受文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近年来,番禺区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实用、便利、均衡为特点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并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文、博、图三馆齐全,建有番禺广场等6个区级文化广场,16个镇(街)均建有文体服务中心,260个村(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100%,并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以上农村数字电影。

二、路径创新――实现市场、社会和系统的多元构建格局

1.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供给模式。公共文化服务采取多元供给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文化服务具有不同程度公共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范政府失灵或者市场失灵,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达到最优化。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以公益性为前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的作用,同时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以及各阶层人士积极自愿参与,共同建设,以期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2.鼓励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国外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合理的多元化产业主体结构才能适应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时代,企业应当成为补充政府职能的承担者。企业具备比政府、文化事业单位更多的优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尤其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中,政府要积极扶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灵活的运作机制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宣传与扶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理论界普遍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治理社会的除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支社会中坚力量。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对政府、市场的有效补充和平衡。正确引导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发挥其伦理精神的诉求使命,在社会道德环境构建的基础上,使公众的同情心、爱心等社会美德和公共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慈善、公益、志愿的行为越来越多。

4.发挥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强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区由于是一种新的社会实体,也孕育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在社区中的群众,由于具有相同的成员归属感,更愿意平等地行使自己的基本文化权利,因此社区文化既承载着群众休闲娱乐、学习提高等实用功能,还具有整合、导向、传承和发展的功能,肩负着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目前,全区有16个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其中11个特级站、4个一级站、1个二级站,全区站室总面积7.48万平方米。全区镇(街)级文体广场16个,总面积15.73万平方米。南村镇、沙湾镇、钟村街等3个镇(街)文化站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百佳文化站;南村镇、沙湾镇、钟村街、石镇、东环街等5个镇(街)文化站被广州市文广新局评为广州市街坊最喜爱的文化站。

三、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持久力

(一)创新技术平台,构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平台,就是要科技与文化融合。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向公众大力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度,向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公共文化启蒙。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技术平台建设,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的表现手段。主要是指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全面集成。充分调动和发挥该市众多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加大整合数字图书馆建设力度,将公共图书馆,大学、中小学数字信息资源和乡镇、社区文化站进行联网建设,提高网络数字资源的广泛共享和高效利用。

(二)创新机制平台,科学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神经中枢是科学的运行机制,必须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要创新文化建设资金使用办法,设立市、区县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政府文化采购、基层特色文化项目补助、基层文艺人才培训、公共文化设施维护和文化辅导员生活补贴等;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资各类文化设施及公益文化事业活动,使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绩效评估体系。至2013年12月,番禺区260个文化室中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有252个,达标率96.92%。已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的文化室194个,占全区文化室总数的74.62%,包括三星级155个、四星级10个、五星级6个、五星示范点23个。其中:南村镇坑头村文化室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2年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市桥街康乐园社区、南村镇坑头村两个“农家书屋”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农家书屋;2012年,坑头村、罗边村、钟一村等8个文化室被广州市文广新局评为广州市街坊最喜爱的文化室。各文化室均建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据区体育局统计,截止2014年2月,已达500平方米的村(社区)级文体广场195个,达标率75%。

3.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管理机制。通过委托经营、国有民营、民办国助等多种途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机构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将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从“重建设、轻管理”转变为“重利用、重服务”,成立专业队伍有效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同时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以“就近、就便”为原则,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构筑“十分钟文化活动圈”,对区域内大中专院校的文化设施,适时面向社会开放,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4.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是关键。应大力改变目前我们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和薄弱的现状,积极实施创新型文化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文化人才工作的重视,成立专门的文化人才管理机构,建立文化人才的认定、考评机制。

(三)创新活动载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以群众需求为根本,明确政府职责,积极探索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编印公共文化服务地图、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站等多种方式,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注重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残疾人的基本文化权利,通过财政补贴、企业赞助等方式,定期向他们免费开放各种文化活动场所,组织文化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文化关怀服务活动。举行文化特色村、文化示范社区、文化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不断推进基层文化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建设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树立“文化爱民”的群众观点,实现市场、社会和系统的多元构建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持久力,从三个创新入手构建创新驱动机制,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期以更好的方式为人们服务,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继续发展深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意识;创新

群众文化是一种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则成为广大群文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重任与使命。

一、群众文化服务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

群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文化服务机构为骨干,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涵盖了文化工作的众多方面,包括群众文化服务系统、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博物馆服务系统、广播电视村村通服务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化服务系统等。在我国,群众文化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文化价值的服务系统,从而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遵循公益性原则是群众文化未来发展主方向。群众文化需求是群众文化本原的集中表现,是群众文化的第一要素,是群众文化的动力与前提,也同样决定了群众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群众文化的客观需求是广泛的、多样的、不断发展的,而当这种需求处于自在状态时,会产生盲目性和从众性。如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前提下,群众文化必须迅速转变“有偿服务”的发展模式,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道路,在“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四位一体中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基于此,遵循公益性原则,推行“免费服务”的发展模式将是群众文化未来发展的主方向。

公益性文化服务将成为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公益性文化服务是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城乡文化品位,提高公众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公益性文化的创建与完善,对加快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优化人文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品牌意识引导群众文化转变

品牌意识,引导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商业领域里,推出著名的商业品牌,将直接作用于物质财富的量变;同样,在文化领域里,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将作用人们思想情感潜移默化的质变。随着对品牌意识的认识不断加深,涟水县文广新局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活动的素质和品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求新求变的文化需求。2009年,“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正式命名以来,已持续开展百余场,万余人次登台演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多姿多彩的各种形式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彰显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坚持群众参与和良性互动相结合。 “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的成功举办,已成为了联系群众的活动阵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坚持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群众性,并注重表演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互动,尤其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如近几年举办的涟水县 “幸福涟水 感恩重阳”广场文艺演出、 “百村千场文化行”系列活动、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参与表演或观看者,上千上万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展示出和谐社会良好的精神面貌。

坚持人才培育和创造精品相结合。“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时也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和专业人才。民俗表演《真假美猴王》、歌曲联唱《缘分天空》、戏曲小品《鸡村大事》等多件作品,喜获省级“五星工程奖”和省优秀小戏小品大奖等;民俗表演《真假美猴王》还走上了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舞台。

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

创新是发展之本。对于一个彰显特色的文化品牌来说,“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的发展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以创新的理论拓宽思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以机制创新增强群众文化的凝聚力。“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群众性参与活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急需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统筹、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协调和沟通,按职责共同开展工作,形成统一力量,确保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长盛不衰。

以形式创新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文化活动形式,是文化活动内容的载体,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直接作用于群众的审美认知。多年来,文化工作者一直力求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对于“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这一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方面多层次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内容创新提高群众文化的创造力。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人的心灵,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只有在活动内容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使群众文化产生影响力、亲和力、兼容性及参与性,才能发挥出群众文化服务的社会功能。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创新上,涟水文化人意识到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季节转换及传统节假日的特点,推陈出新,做到月月主题多样,周周节目精彩。

篇7

党的十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小康社会的特点是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大幅提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将出版物及时的传播到城市、农村读者的手中,特别是贫困地区更要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

贵州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实力远落后于发达省区。在此背景下,贵州进一步抓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出版物发行网点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事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事关文化产品及时、通畅、便利的鞑ィ事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加快、加强贵州省出版物发行体系建设。

以“农家书屋”为依托

积极推进乡镇发行网点建设

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它的辐射作用仅限于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及其周边,辐射力有限,农家书屋的图书相对固定化,群众适时和个性化的购书需求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贵州省有1459个乡镇,以农家书屋为基础,在乡镇建设出版物发行网点,才能形成完整的基层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发行网点可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倡导大型企业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参与建设乡镇发行网点的工作;地方政府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制定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支持乡镇发行网点建设。

利用新华书店的优势

稳步开拓农村图书市场

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网点对于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为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新华书店的自有优势,稳步开拓广袤的农村市场已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发行网点,新华书店有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的主渠道,积极探索开发和培育农村图书市场,已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华书店从省(市)店到基层县店,能够上下贯通,及时、准确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灵敏反映图书市场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互通信息,为稳定农村图书市场提供保障。

农村图书市场的开拓,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必须稳步推进,不能盲目行事。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利用乡镇邮政、供销、农技等部门的资源与其合作经营;二是在一些小型乡镇和农村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寨设立售书机自动售书;三是借助“全民阅读”、“送书下乡”、“农家书屋图书配送”等活动,组织员工到农村摆摊设点,对农民进行优惠售书。

借“全民阅读”东风

开展农村阅报栏建设

篇8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一)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巩固完善文化活动阵地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实完善设备配置,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不断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要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到20*年要基本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的目标。

2.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广播电视、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县(市、区)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乡镇管理。全市乡镇、村(社区)要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每个乡镇建一个综合性文化广场,一个多功能影剧院,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文化宣传画廊,一个儿童文化园;每个村(社区)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个阅报栏(宣传橱窗),一个多功能综合活动室,一个符合演出和放映条件的小型广场。到20*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

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利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强化放映队伍培训,建立流动影院,确保农村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到2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借助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每个书屋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长效机制,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目标,争取到20*年在全市建设近120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

5.职工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吸纳社会捐助、工会组织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批职工书屋。

(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中心城区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立项启动鹰潭市文化艺术中心(含鹰潭市群艺馆、美术馆、群众文化骨干培训基地、会展中心等)的建设,按标准新建、改造一批县(市、区)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完成对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职工文化设施的改造。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促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注意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火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要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实现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二、加快文化艺术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县级文化馆(站)、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支持国家投资建设的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为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及其他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演出。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人文化宫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

(二)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体现鹰潭特色的优秀作品,力争推出一批艺术精品,在“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评选中获得好成绩。市艺术团每年推出2—3台、各县(市、区)每年推出1—2台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剧(节)目。在重点抓好歌曲、歌舞、创作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力争不断有精品推出。加大对市、县剧团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市、县艺术团体多创作“三贴近”的作品,多深入农村基层乡村和厂矿企业演出。建立和完善艺术团体想下去、能下去的工作机制,使“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三)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1.继续实施“新农村文化下乡工程”,做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乡、科普书籍下乡、戏剧下乡、电影下乡、书画下乡,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享有度和满意度。

2.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继续积极打造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欢乐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精心安排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广场文化,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工厂工地、田间等。与此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公益性文化活动。

3.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与的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办文化的积极性,推动全市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的蓬勃开展。

(四)加强文化知识普及工作。以普及人文社科、文艺欣赏、法制、科技卫生等基础知识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全力推进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人员、创业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经营素质、健康素质、道德素质等。同时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扶持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户、农村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和民间艺人,从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一)加强文物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旅游的关系,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配合新修订的《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宣传。组织在全市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暨文物保护宣传周”活动与“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加强文物安全、文物维修管理工作。配合做好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继续创造条件,做好角山文化遗存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形成道教文化、战国崖墓文化、角山文化三足鼎立的古色文化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和馆藏文物的保管、修复工作。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初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制定保护规划。市、县(市、区)均应建立保护中心。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积极创建全国和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做强歌舞娱乐市场。逐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娱乐场所。进一步规范已设立的歌舞娱乐场所。各县(市、区)要逐步将歌舞娱乐场所集中经营,做到规模化、特色化、超市化、综合化。

(二)做优网络文化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做大音像市场。改变音像小企业规模状况,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做新电影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城市,要加速影院升级换代改造,以影院多厅化、经营多元化、设施现代化方向改造现有影院,逐步从单一经营电影向复合型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转变。在农村,推动数字电影改革,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做活演出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演出团体和举办演出活动,加快营业性演出的市场化进程,大力倡导和扶持高雅艺术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演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做好艺术培训市场。以群艺馆及各级文化馆、剧团等文化单位为骨干,由城市和县城,向乡镇、社区和学校延伸的文化艺术培训规模基地,构建全市城乡文化艺术培训平台。

(七)做特古玩艺术品市场。一要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群体;二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努力把我市做成文物强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五、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坚持管理和繁荣并重,着力构建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机制和坚强有力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继续开展“文化市场诚信工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管理者文明执法,经营者守法诚信的素质,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联合举办“诚信工程看网吧”和评选“三优”(优良设施、优雅环境、优质服务)文化经营单位等活动,面向社会评选文化市场诚信单位,使文化市场的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互信互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版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解决好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音像市场侵权盗版、演出市场的问题。统筹发展,不断繁荣文化市场。通过结构调整,控制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的总量,提升质量和品位,使之朝着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三)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杜绝各种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和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制定文化单位改革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文化单位职工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搞好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加快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

七、加大投入,加强领导

(一)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工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明确责任、提高效能,重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制度,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根据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特点,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强绩效评估。要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支持各级各类文化单位开展文化法制政策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和维护文化权益的自觉性。

篇9

【关键词】“中国梦” 抓文化 抓设施 抓项目

党的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向全党提出了“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建设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就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有益探讨。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凤翔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

(一)、深挖内涵造声势

文化积淀往往是一个地域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凤翔古称雍,总人口52万。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凤翔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自古就是南通巴蜀、西达甘新的“旱码头”。

(二)、狠抓项目全覆盖

抓文化就要抓设施,抓设施就要抓项目。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精心打造标志性文化工程,建立起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一是“三馆”提升改造工程。县图书馆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造提升,年可接待读者7.6万人。县文化馆为国家三级馆,免费开放民间美术展厅、非遗陈列馆、免费开展舞蹈、戏剧创作等五项技能培训。县博物馆“天下九州・唯雍其昌”精品文物展免费开放。二是各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全县累计投资563.2万元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5个,配齐灯光、音响、电脑、桌椅等内部设施。三是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县图书馆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一个,10个镇文化站建有电子阅览室。四是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全县建成农家书屋233个,数字农家书屋10个。五是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250套“村村通”广播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六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从2010年3月,我县启动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了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七是文化惠民戏曲演出工程。从2012年实施了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县人民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为城乡群众送戏60多场。

(三)、创优服务暖民心

一是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15年成功举办全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2场次。二是服务阵地前移,免费开放“三馆”、文化站。三是服务性质公益,基层文化服务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县剧团演出有限公司年文化惠民演出45场,县雍城电影放映有限公司数字电影放映2800多场次。四是服务人群广泛。积极参加大型文化赛事。参加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宝鸡分会场比赛,县文化馆获组织奖。参加“陕西省群众美术摄影大赛”。参加第七届宝鸡文艺大奖评选,王会平的罩金漆器“平安富贵”获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胡新民的泥塑获优秀文艺创作奖,乔凤琴的文学作品《蜜月》获三等奖。

(四)、广建平台惠万家

积极整合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业部门“农民科技培训”、组织部门“基层党员教育”等信息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一个县中心、17个支中心、233个村级服务点,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给沿山10个镇、社区178个自然村的群众配送11692套“村村通”“户户通”设备。

(五)、壮大队伍换新颜

目前全县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团队300多个,文化从业人员3600多人。县文化馆组建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大队志愿者多达200名,并定期下基层服务。目前,全县233个村都有自己的业余文艺团队。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畅,导致服务机构软弱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一是管理体制问题。虽然中央和省市一再强调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但是多次改革的结果却是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整体合并,“挪用”文化专干现象普遍。二是干部选用机制。由于机制上的问题,聘用基层文化干部是放宽了准入条件的,有些不适合这份工作的同志也进入了这支队伍。

(二)、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活动场地建设滞后。群众普遍期望能在镇中心划出一块公共地块,作为公众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二是设施设备建设滞后。在镇区,群众反映较多的是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影音设备、体育健身器材等;在村组,许多群众则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图书、影碟,配齐电脑、电视、音响等设备。

(三)、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文化生活单一

在这次调研中多数群众在劳作之余,除了看书、看电视、听广播,就是打牌消谴娱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农村的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是本土文化产品的再生能力弱。如西府曲子、江湖、耍社火、扭秧歌、踩高跷、滑旱船等,如今也成了偶尔出现的节庆助兴节目。二是新兴文化产品的传输发展慢。以互联网、现代体育竞技、吹拉弹唱跳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文化产品,在农村的传输发展相对滞后。

三、几点建议

(一)、理顺组织关系,激活内生动力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了,如果服务没跟上,仍然等于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 必须配备专职的文化干部,兼职时也要以文化工作为主。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认真按照“农村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健全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四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要放宽视野,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引进机制,使更多甘愿服务基层、具备较强能力的各类人才,挑起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担。五是加强业务培训。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基层文化干部开展各类业务培训。

(二)、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惠民工程

只有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硬件环境,才能真正从物质上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结合实际,搞好规划。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村文化室、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的内涵建设。二是先易后难,统筹推进。要充分整合政策资源、社会力量和群众基础,条件成熟一个就落实一个。三是健全机制,科学管理。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后,要坚持权责分离(所有权与管理责任)、服务为主、适当补贴、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四是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要重点惠民工程为主体,根据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加大投入。

篇10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趋于成熟与完善,所以,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服务十分重要,一定要准确定位公共图书馆服务,确保公民文化权利,不断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分析

所谓的公共服务,具体指的就是为更好满足有关公民利益关系的公共需求,国家通过相应权利而从事的职责活动[1]。为此,公共服务也是国家政府最为基本与正常的职能,对于国家与政府的存在十分关键。而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公共服务当中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为不断满足公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并且为其提供所需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体系、人才体系、网络覆盖体系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构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当关键,不仅可以提高全民素质,还能够凝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中,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重要生产者,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显著,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柱力量。为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准确定位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与实现具有直接联系,同样关系到公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塑造国家的形象。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性质与作用直接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的就是实现国家文化层面的公平与正义,全面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进而在精神方面始终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文化事业单位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主体。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组织与监督者,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其中,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而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则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延伸。

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服务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所以始终秉持职业信念,需要将服务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进而保证人民群众可以获取免费文化服务。正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作用之下,全面保障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展现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将人民需求作为重点,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服务还能够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地调节,并且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整,对信息资源与服务中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3]。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作用

通过政府或者是社区所组建的信息中心,即公共图书馆能够对不同的文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化信息服务,并且充分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充分展现出国家意志,而公民履行了纳税义务,就一定要享受公民所能够享受的权利。而当前,公共图书馆被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属于信息分配调整并维护信息公平的一种保障制度,其经费主要源自政府财政,而各公民都享受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权利,所以,能够平等且自由的获取信息服务[4]。另外,公共图书馆也是确保公平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制度,充分展现个体以及社会权利义务的公平性特点,进而保证弱势群体可以充分享受同等级的服务。正是因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社区与城乡范围内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功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权利,也是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定位

4.1角色定位

因为公共图书馆主要是由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创办或者资助,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所以,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讲,首先要具备政策、财政以及人员和制度的保障。另外,同样应当有人民群众为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以及意识。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热情对待读者,进而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以及服务。而公共图书馆以及内部工作人员也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明确个人所处位置,积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更好地提供文化服务。

4.2资源定位

在公共图书馆中,特色馆藏资源丰富多彩,特别是收藏了民国文献以及旧报纸杂志以及古籍等,而且电子资源也十分丰富,例如免费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等[5]。另外,很多图书馆被纳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分中心与支中心,所以,同样也具备了工程中的共享资源。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对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予以充分把控,进而发挥其特色资源优势,特别是信息资源,与时展趋势相一致,积极更新并完善,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4.3职能定位

因为公共图书馆中保存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且具备社会教育培训、信息资源与电子资源开发等多种职能,所以,为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内的先进信息、文化遗产以及社会教育培训与文化服务等优势,将其当作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全面发挥其资源与条件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公共图书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职能作用的发挥。

4.4文化定位

目前阶段,我国图书馆类型较多,具体包括了国家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军事图书馆以及盲人和少数民族图书馆等多种类型[6]。一般情况下,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是国内图书馆事业中的最重要支柱。然而,不同类型图书馆的职能有所不同,且其自身的文化定位也同样存在差异。其中,公共图书馆属于始终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机构与场所,所以,其文化定位就是时代性、普及性与群众性,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为此,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定位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具有极强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