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经济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经济的内涵

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教育;内涵分析;对策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需要把握德育教育的新内涵,采取新的富有成效的对策。

1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新内涵

1、科技道德教育。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技、信息的创造和使用,将成为社会生产的最主要形式,但是以人为载体。人不仅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人不仅要掌握经济发展的科学知识,更要具备能够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科技道德。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约束,良好的科技道德素质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2、创新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高科技是知识经济的生命,而创造性是高科技的生命。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要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科技史,就是不断发现、创新的历史。一个人仅仅知识渊博,缺乏创新精神,是不能给社会创造出新东西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主体人所具备的宝贵品质,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命之源。

3、环境道德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时,也会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如煤和石油的开发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汽车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制冷产品对臭氧层构成了破坏作用,核武器带来的核战争是人类文明最直接、最明显的威胁。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培养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人类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4、经济伦理教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法律并不能包罗万象,仍需强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伦理道德有自己影响市场经济的渠道,市场经济则有自己的道德尺度。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异常激烈的竞争,更需倡导经济伦理教育,以规范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

5、协作教育。知识经济时代团队协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知识社会里,受过教育的人仍是知识的载体,但管理和开发社会也不是个人可以独立承担的工作。当创造知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关键时,知识会成为集体劳动的结晶。在知识社会,合作将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协作精神实质上是知识经济赋予集体主义以新的内涵。

2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对策

2.1 科技道德的培养

1、要培养学生求知的科学精神,如怀疑、求实、进取、严谨、崇尚真理等精神。

2、要帮助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信念,以理性的目光正确地审视和判断科学的价值,反对迷信和伪科学。

3、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人类在知识、技术运用活动中的行为导向,正确对待科学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以便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在教学中,如讲到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当代国际竞争等内容时,应融入科技道德的教育。

2.2 创新教育的对策

1、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追求进取、创新的性格特征、精神状态和心理取向。创新意识不完全是主观想法,还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人文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高校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如建立实践中心、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经常请专家、学者介绍前沿学科的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等。 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运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运用思维功能,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高级思维过程。高校应开设有关创新思维方法的课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习惯性的收敛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求异性,使学生由学习兴趣向科学研究转化。

3、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表现为实践动手能力,为此应加强实践动手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思维发散、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明创造,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既有社会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成果。

2.3 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

1、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抛弃以人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观点。

2、构建环境道德的新观念,在学生中进行“良知自律”的教育,使人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潜能,节约资源,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一定的资源力。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界有序性的责任感,教育学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如植树造林、固土治沙等。教学中,如讲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间题,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要点时,可渗透环境道德的教育。

2.4 合作精神的培养

1、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应看到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所需攻克的难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而个体力量是微乎其微,甚至是局部的、不彻底的。为此,一定要有合作意识,把个人发展与献身祖国、服务人民融为一体。

2、要认识到团结协作的价值高于竞争,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3、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有自觉参与竞争的意识,又要在竞争中善于合作。不仅能与志同道合者合作,还要能容忍持不同意见者,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可结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渗透团结合作精神内容的教育。

总之,我们要时刻掌握大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思想和新动向,有的放矢、灵活多样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在分析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变革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阐述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1、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影响

1. 1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必然会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观念变革包括2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大量信息之中分析、挑选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

1.2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巨大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从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

1.3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的内容。管理内容的丰富性、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信息质和量的变动性等,要求教育管理变得更具有专业性、灵敏性和技术性。另外,由于信息的流动性急剧增强,使得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来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这也必然要求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改变自己的管理态度与管理方式。

2、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2. 1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不再只单方面强调如何教,而是更关注学习者如何学习。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现代教育观念追求学习者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是社会型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对急剧发展的社会作出的必然反应,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 2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偏重实践中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师来讲,终身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地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 3信息技术环境下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着更加广泛而新鲜的内涵。首先,从设计的观念和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它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只重视“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其次,从设计的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各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整体的把握。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强调设计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其三,从设计的方法上,强调对学习者的分析,强调师生间的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强调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结合,强调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4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以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多媒体素养。信息时代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

3)网络素养。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该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开展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同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

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 5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因而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求教师要非常明确地意识到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对相关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资源(如设计撰写课件脚本、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建设专题学习网站)以应用于教学,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即使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或传统媒体,也能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3、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3.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主要是培训在校师范生,具体方法是开设选修课、指导毕业论文和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等。

1)开设选修课。开设实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结合兴趣自由选择。课上师生一起分析、讨论课程内容及其反映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探索。

2)指导毕业生论文。这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机会,在指导他们的过程中,注意将毕业论文与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科研题目结合起来,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3)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都是对此有兴趣的自愿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专业的创作;课下组织学生到外面参观,了解专业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3.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终身教育中备受推崇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教师队伍中所有成员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3种方式。

1)学位进修。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篇3

“哥特式”是12世纪中叶到15世纪末盛行整个欧洲(除地中海古典文化)的一种艺术风格,这段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全新、独创的艺术时代。

一、生活的忧郁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在一个分散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当时,欧洲大部分还极不稳定、阴云笼罩,人类整体上毫无外部世界的知识。正如1860年一位研究中世纪的历史家所说:人类的意识那时处于梦寐或半睡半醒状态,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缺乏独创精神,愚昧无知的教士控制着社会。这个时期人们精神运作的特征是力图给每个概念以特定的形式,满脑子的系统安排的图像和形态――所有这些都在艺术中的到重视。喜欢表现线条相互交织、混合,点、线、面,后来发展的曲线、圆环形、旋涡形、曲折形、S形等装饰。

二、神学的梦魇

当时欧洲虽然在政治和领土上没有统一可言,各种矛盾也十分激化,但以宗教为基础的联合体却把整个欧洲联系了起来,人类注定不得不面对宗教重新组成的一个更为广大的宗教神学世界。整个中世纪欧洲大教堂充满各阶层的男女群众,在那里人们能够见到骚动与恶臭、希望与痛苦、它是人世纷扰的一个横切面。12世纪起,中世纪心灵的宗教开始倾向基督受难的悲惨一面。魂灵,魔鬼和吸血鬼等都被打上毒害无穷的精神实体的烙印。还有古代绘画中那些奇特的动物、植物和原始人物等不易察觉的形象源泉被遗传下来,逼真的宗教人物形象与可怕而狰狞的巨兽或怪异的植物就这样混合了在一起,成为艺术家取之不尽的题材,使那些异样病态压抑的直觉感受发展出难以言喻的艺术永恒。从丢勒创作的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可以看到一个注定受死亡咒语永无安宁日的逃亡者,主题沉默晦暗。

三.死亡的阴影

12世纪,哥特式绘画艺术开始正式大胆地表现死亡的主题。从未有哪个时代有这样如此看重死亡,这种对死亡的可惧情感是经历了漫长的心理历史的演化过程: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几乎都不超过40岁或更短,暴死的危险,病态的刑法,大规模的瘟疫,黑死病周期性的发作,夺去上百万人的生命,幸存下来的人也陷入精神颓废状态。过分压抑的情感和统治者的残暴控制,在人们对基督教提出质疑后意志开始松懈,取而代之的是恐慌不安和行为的异常。一旦这种心理找到发泄的对象,撒旦、死神和地狱就会趁虚而入,完成整个妄想的创造过程。那一时期,这一原初的恐慌一次次的爆发,愈演愈烈,淹没了整个理性的尝试,死亡的忧虑紧紧揪着活人的心。

四.的幻想

从12世纪起,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慰藉,欧洲开始流行情人的风尚。中世纪的青年,16岁就有了充足的性经验,而且关于性的观念,基督教会采取三缄其口的政策,即不说、不听、不问。由此造成婚外通奸的盛行,包括国王也很难抵御这种的诱惑,现实中的情感生活粗暴得令人惊讶。13世纪,骑士理想普遍流行,对的骚动在艺术中成为实现优雅爱情和伦理愿望,并贯穿整个时期。借助这个传统的幻念,幻想不断涌现,激情的灵魂迷醉了充满憧憬的心灵,性的主题总是隐藏在图像主题背后。

篇4

一、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进一步深刻理解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内涵,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创设良好的高职教育环境,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需要。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适应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在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是高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途径。“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它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教育观念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突出职业性、实用性、生活性、发展性为基本特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不同教育环境与资源,通过校企双方的联合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深刻领会“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

1.素质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一般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条件下,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化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从事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道德操守与专业技能的集合。职业素质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职业性。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职业素质,不同的人从事相同的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有时也不相同,这是由基本职业素质与个体职业素质的区别导致的。二是应用性。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来获得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内在性。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职业人员通过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经验积累等,逐渐将职业需求有意识地内化为职业素质。四是综合性。职业素质不仅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还包括职业业务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身体素质等。五是发展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动态的更新,职业人员为了适应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推动本身职业素质的发展。

坚持素质基础的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坚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根本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形成学生的健全性格,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生动、主动发展。

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

1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1.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是一种“信息经济”和“高科技经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目前通行的知识经济的定义是: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配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各种高新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和内核,以继续教育与素质教育为本源的一种经济。

1.2知识经济的特征

(1)人或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没有人才就无所谓知识,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也无从谈起。一个国家、民族只有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最基本条件。(2)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富含知识的软产品比例大大增加。在企业总资产中,包括商誉、专利、商标权等在内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传统的制造业也由于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的投入增多而更加“软化”。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3)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的经济。其中,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主导和灵魂。

1.3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关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蒋立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将逐步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部分。目前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主要应用于财务管理核算。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数据体系与财务管理基本相同,但由于其目的更侧重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其处理方法与财务管理有所不同。与财务管理相比,管理会计使用了更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手段和工具的局限,传统会计在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时,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更多的注重可操作性。如债券摊销方法,虽然实际利率法比直线法更科学,便后者更为简便,因而实务中一般选择直线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4)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便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职责之所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提供。(5)会计组织的弱化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加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目前由会计人员输入的大量的经济数据将改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并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这将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节省核算时间,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舞弊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隐蔽。

3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3.1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创新

知识经济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有计算机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有综合的职业判断与分析能力。只有掌握充分的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根据实际单位的特点,利用知识经济的特点,为单位的控制管理、预测和决策作好工作服务。因此,各个单位应该知识经济时代注意培养好具有会计、管理、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3.2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创新

必须将会计电算化纳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提高会计软件的功能,增加其管理学功能。完善和规范好会计软件功能这样不但可以强化会计电算化程序及会计数据的存储功能和使其得到安全保障,另外还需要强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功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维护控制、安全控制等。

3.3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措施

各级管理层首先应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如果发现错误、舞弊等异常情况,不仅要就事论事的加以处理,还必须考虑其中是否隐含了内部控制出现漏洞的信号,亡羊补牢,惩前毖后。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知识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时代财务管理的不同,以及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根据我国的实际的情况,说明了当前我国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蒋立峰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财会研究.2012(,14):20-31.

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的特征营销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含义

所谓的知识经济也叫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运营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已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目前的知识经济本质是知识产业,以联合国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为,对以知识为对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作了较系统的阐述,把知识经济学纳入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只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增加了知识这一要,或突出了知识这一要素的地位与作,在观点和方法上未超出传统经济学范畴。

目前,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逐渐的兴起。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动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它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是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消耗反而会增加。2.知识对企业非常重要,它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3.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地域对知识经济的影响逐渐缩小,生产方式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分散性生产。4.知识创造的价值大小与其存在的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人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在商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本世纪,如何最大限度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将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已成为决定企业甚至是整个经济体兴衰的关键。

三、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革命,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营销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对消费者的影响: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其次、对产品的影响:一方面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此,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另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所以要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最后是对价格的影响。

目前,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动的经济组织形,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而营销人才要对经济动态去改革和促进。

四、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培养一般采用下列三种培养模式

第一种是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第二种是配业务/管理型专才培养模式: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进行深度培养。公司采取线交叉培养模,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第三种是2+0.5+0.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就是直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将逐步向“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在校前两年接受通识教育尊定宽厚的基础;最后一年的前六个月是在学校进行实训项目的培训,后六个月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实训。

结束语

总之从长远来看,知识经济的成功需要创新能力,那些寻求培育这种创新能力的国家因而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更能成功。当我们步入全球经济时代,竞争的议题就提升到全球的水平上,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展望2016年中国营销,将更加理性和健康,企业的营销人才的培训将更多的从全局考虑。

参考文献

[1]胡恩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

[2]周慧琴,王颖.知识经济时代与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财专学报,2001(05)

[3]崔文溢.简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型员工、创新过程、问题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呢?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点:

     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和经济的迅速飞跃。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是科学技术之源,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知识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2.重视人力资本的因素和教育的发展。知识经济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双重意义上的知识社会,而知识和技术受社会体制的影响极大,并通过人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社会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特别是教育。  

    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世界银行对5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60—1985年期间GDP增长的因素进行一项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数每增加一年,就可能使GDP提高3%。目前,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积极发展国民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  

    3.信息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从全球的角度看,知识经济的到来已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而是目前存在的客观事实。在信息社会里,劳动力的主体是职员和专业人员,其中信息工作者将占据主要地位,包括律师、教师、工程师、医生、会计人员新闻记者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一是优化市场机制;二是财富的集中体现;三是创造财富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有效需求,而信息能浓缩需求时间、拓展需求空间、调整需求结构、增加需求总量,从而卓越地创造着社会有效需求。

     4.由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社会环境对人类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市场、制度环境三个方面:首先,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现代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生产要素也由土地、资金发展成为知识和信息,于是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主题,人才市场日趋繁荣;其次,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着强大的杠杆作用,市场中的产品极大丰富,产品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新产品开发频率加快,顾客对产品的要求日趋个性化;再次,制度环境正发生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的民主建设也日趋完善,人权状况日益改善,人的各项基本权利得到社会的尊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主流,同时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日趋健全,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企业用工形式;企业在获得利润时理应承担社会责任。 

    三、员工管理模式的演进 

篇8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特征的逐渐显现,全球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抓住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无限机遇,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快贸易法律建设与国际经贸关系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经济良性循环。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特征的逐渐显现,全球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经济增长更多的取决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创新外贸体制和对外贸易战略,强化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机构升级,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从六个方面应对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即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期对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如今,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了所在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贸易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上。知识经济已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新特点与发展趋势无不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纵观我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是继美国、德国后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要真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还需要很大一段路要走。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无不显露出我国国际贸易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贸易摩擦升级成为过去几年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很好的履行了加入世贸的各项约定条款,按约定逐步开放各行业。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低或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或升级的态势。贸易结构单一化,主要出口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技术门槛低,技术含量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同样,对于我国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电器类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这又从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弱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成为知识时代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息息相关。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开始建立并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当前,国内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屡见报端。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强化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及学术研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除此之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将会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提升。

国际贸易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外,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促进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认清我国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发展本国的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同时,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导向力,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树立广大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建立发掘、培养、保护高级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科研院校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合作经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制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和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贸易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是未来几年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应加强对网络贸易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引导网络贸易的转型。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加速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有序引导“产、学、研”向进出口企业的倾斜,促使基于网络贸易的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次,应加快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及适应为网络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最后,还应制定适合未来网络时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促使网络贸易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我们应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另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应注重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这要求我们应从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入手。从本质上来说,决定一国服务贸易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属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必要的环境来推进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跨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的重组和优化,培育和组建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而实现分享国际分工利益,带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趋势的加剧,国际竞争也主要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因而,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实际主要体现在该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的强弱上。通过营造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节能型跨国公司经营,组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及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通过营造环境,鼓励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直至成立跨国公司,也可通过采取合资、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开发、即时经济合作及贸易加工等跨国经营。

(五)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日益激烈,由此而来的纠纷与矛盾也将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法规,但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有些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凸显出落后、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差甚至欠缺等弊端。加快外贸法律的建设速度,加大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立法,强化现有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应是当前当务之急。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当然,在解决与纠纷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如经济参与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完善。

(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是知识的内化,高素质人力资本是贸易发展的重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求得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资料显示,知识的扩展速度和影响领域已明显影响到国际贸易的速度和成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及资金投入力度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深思熟虑的关键性问题。

结论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交易对象趋于高技术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无限机遇,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贸易法律建设与国际经贸关系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经济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南天文.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09(1)

2.粟珍.知识经济与我国国际贸易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3.崔士民.知识经济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新变化研究[J].理论探讨,2008(4)

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竞争行为 技术创新

一、知识经济理论

知识经济的含义: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按照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透过全球化经济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1.对企业内涵的影响

首先,决定创办企业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人力和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力量而不再是驱动力,而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地位迅速上升,举足轻重。

最后,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内技术人才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这一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2.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将从对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经验、技术和经营规模以及开发、加工、营销产品的能力等方面转变为以下几个方面:觅集、创造和更新智力资产的能力;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有效配合能力;通过智力资本出现的资源最佳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等。从地理上看,跨国经营和国际经济区域优势的最佳结合,将取代以本国为主的研究开发,并通过国际投资,推动创新的知识迅速扩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

3.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服务将替代控制和管理,成为新的生产点。企业以提供包含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应用先进的服务手段为目标来进行企业专业化管理。是占据市场份额的优势。新的管理方式将寻找更加明显的差异化,专业化。

其次,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将更注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三、我国企业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1.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开发研究,提高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

知识的创新、传播和使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以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而知识资源的传播与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在运用过程中又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来。企业必须提高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更成为一个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首要武器,甚至可以说已成为一个企业生产的源泉。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瞄准国内国际网络创造出来的信息市场,把企业自身具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又生产出新的知识资源,促进技术开发研究。

2.明确企业所处的具体的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当今时代,众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上做出了好成绩,相对外资企业我们显得非常被动。在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中,除了微软、洛基亚等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小公司的表现。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他们规模很小,在整个市场中所占份额微不足道,但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内取得绝对优势。明确本企业所处的具体的阶段,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对于一个大企业或一个意在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在企业的营销和科研的高层结合处增加专业化战略研究职能是非常必要的。

3.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企业家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

知识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重要的是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育、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主要应该培育企业家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精神。具体来说,企业家要对社会的变革有深刻的洞察力、对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要有独到冷静的分析力、判断力和驾驭力,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敏锐的预见力,即信息的掌握要快、要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不断变动的因素中滚动前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经济核心是人才,人是创造价值的根本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必然要求人力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大。而一个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结构调整、面向经济的全球化,能主动应变的、能响应创新潮流的培训网络体系,是提供合格劳动者的必要条件。

4.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并占领市场

全面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变开发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是中国企业适应新知识经济形式的必然渠道。追求技术的尖端性、特有性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企业的高科技产品不被市场接受,将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只有那些得到市场认可,受市场欢迎的高科技产品,才是企业追求的专业化产品。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作为中国初期工业经济模式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造了汽车企业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神话。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品牌、技术、资本全面拓展,上海大众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和挤压;十年内从50%的市场份额下滑到到10%。面对挑战,上海大众从理念上重新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企业运行模式。上海大众一路重振雄风,到2008年底重新牢牢地坐上中国汽车企业的头把交椅。

篇10

一、识经济的理论诠释与发展现状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1 、知识经济的理论诠释

OECD 在世界上 1996 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OECD 的另一份报告中把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类形态:事实知识( know-what ),原理知识( know-why ),技能知识( know-how )和人力知识( know-who ),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再直接受制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它的内核或者内在精神、制度的精神都将更加体现人对精神的需要与物质财富的需要的真正统一。目前,尽管对于知识经济定义本身仍有不少争议,但知识经济被用于描述世界未来经济形态的名词得到了各国经济界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2 、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在全球的 GDP 中,有约 70% 的产业与信息有关。 1982 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定 2370 亿美元, 1985 年为 4000 亿美元, 1995 年达 6400 亿美,而 2000 年则将超过 18000 亿美元。在美国,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 以上,使美国享受到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经济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我国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设计的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体系,若把美国现有发展标准用 1 来衡量,视为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我国仅有 0.26 ,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但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样迅猛之势, 1990 年我国计算机工业产值才 500 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 50% .而到 2000 年,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产值将达 1700 亿元。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美国继 90 年代初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决策后,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主线,实施包括“因特网 II 计划”等多项跨世纪计划;欧盟提出了建设“知识经济”的计划,并在今后 10 年内投资 900 亿法郎建设“欧洲电子高速公路”;日本明确了“科学创新立国”政策;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新加坡推出了“信息岛计划”;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经合组织 OECD 成员国中,工商业研究与发展( R&D )经费的近 2/3 用于高技术产业。对迅猛而来的全球性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则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 211 工程”、“信息产业工程”等政策和措施。

二、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界认为知识已成为一种无形的“第一生产要素”具有了第一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根源,具有配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能力,拥有知识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力。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要产业等等。

1 、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式下,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结构升级的一种表现。

( 1 )需求结构变化快,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知识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不仅使增长高质量,人均收入水平也稳定快速提高,从而导致了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更。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影响生产和供给。对生产的直接作用就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变化,在总产值来源的产业分布上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的份额相对上升,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份额相对下降。可见,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 2 )科技发展迅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研究与开发、在职培训的投资不断增加。由于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提高了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因而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由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活跃,经费也充足,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正相关,科技进步越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就越快。

( 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很紧密。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加快各类要素、商品在国际间的速度,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国外消费示范作用的冲击和带动下,必然引起国内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一国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不仅推动了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由于国际贸易活跃,引起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生产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 、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表现,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下,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来解决,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资源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 1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起先导作用,而且将成为第一支柱。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据 1993 年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在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50% 以上;在制造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的产值已占到达 25% ,比 20 年前增长了解 1 倍;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有 65% 与微电子技术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成为发展最快的带头羊,全球 GDP 中,已有 1/3 的产值与信息产业有关。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微软为代表的 5000 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市场价值现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美国的经济增长有 27% 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使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披上了“知识”的新装,并延伸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知识的生产是无穷无尽的,非消耗的,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 2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成为主体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