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服务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乙方:_________
鉴于:乙方开通并运营着_________网(_________),并通过该网站向用户提供有关_________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服务;甲方同意依据本协议,接受乙方向其提供的专业有偿信息资源订购服务。为此,甲、乙双方订立本协议如下:
第一条 信息资源订购服务
1.1 甲方要求乙方提供以下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服务费为_________元/年。
1.2 本协议第1.1条所述的信息资源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1)免费加入企业大全;
(2)查询_________网_________公司库、企业大全及其它需收费查看的内容;
(3)将配件供应信息到_________网供求信息栏目;
(4)_________网一级栏目首页精美图标广告宣传。宣传时间为_________年,具体内容由甲方拟定;具体栏目由甲方指定并与乙方协商;
(5)定期收到_________网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含:_________行业新闻;最新的_________信息;最新的_________信息;最新的_________信息。
1.3 乙方承诺:根据本协议,自乙方收到甲方支付的信息服务费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起,登录_________网,并享受为期壹年的有关服务,其服务内容详见本协议第一条的规定。
第二条 信息服务费
2.1 根据第1.1条的选择,甲方在合同签定后两日内一次性向乙方支付服务费。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3.1 甲方依据本协议享有如下权利:在其如数支付了信息服务费后,要求乙方在_________网上向其提供依据本协议其所订购的信息资源;
3.2 甲方根据本协议应承担如下义务:
(1)未经乙方事先书面同意,甲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散布、出售、出版、广播、转播其自乙方得到的信息资源。
(2)在_________网上有关信息时,甲方不得恶意的、不真实的、欺诈性的或易引起他人歧义的信息,且甲方应对其所的所有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一切责任。
第四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4.1 乙方根据本协议享受如下权利:根据本协议第二条的规定,向甲方收取信息服务费。
4.2 乙方根据本协议应承担如下义务:对甲方根据本协议第1.1条所指定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编辑。
第五条 协议的终止及争议的解决
5.1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__年。
5.2 在执行本协议中发生的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协商解决,甲乙双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仲裁结果对双方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篇2
_________(以下称“甲方”);
_________(以下称“乙方”)。
鉴于:
乙方开通并运营着_________网(_________),并通过该网站向用户提供有关液压商贸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服务;
甲方同意依据本协议,接受乙方向其提供的专业有偿信息资源订购服务。
为此,甲、乙双方订立本协议如下:
第一条 信息资源订购服务
1.1 甲方要求乙方提供下a类信息资源,a类信息资源服务费为_________元/年。
1.2 本协议第1.1条所述的a类信息资源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1)免费加入企业大全;
(2)查询_________网及其它需收费查看的内容;
(3)将配件供应信息到_________网“供求信息”栏目;
(4)_________网一级栏目首页精美图标广告宣传。宣传时间为壹年,具体内容由甲方拟定;具体栏目由甲方指定并与乙方协商;
(5)定期收到_________网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含:液压行业新闻;最新的液压求购供求信息;最新的液压求租信息;最新的液压整机招标信息;
1.3 乙方承诺:根据本协议,自乙方收到甲方支付的信息服务费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起,登录_________网”,并享受为期壹年的有关服务,其服务内容详见本协议第一条的规定。
第二条 信息服务费
2.1 根据第1.1条的选择,甲方在合同签定后两日内一次性向乙方支付服务费。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3.1 甲方依据本协议享有如下权利:
(1)在其如数支付了信息服务费后,要求乙方在_________网上向其提供依据本协议其所订购的a类信息资源;
3.2 甲方根据本协议应承担如下义务:
(1)未经乙方事先书面同意,甲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散布、出售、出版、广播、转播其自乙方得到的信息资源。
(2)在_________网上有关信息时,甲方不得恶意的、不真实的、欺诈性的或易引起他人歧义的信息,且甲方应对其所的所有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一切责任。
第四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4.1 乙方根据本协议享受如下权利:
(1)根据本协议第二条的规定,向甲方收取信息服务费。
4.2 乙方根据本协议应承担如下义务:
(1)对甲方根据本协议第1.1条所指定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编辑;
第五条 协议的终止及争议的解决
5.1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壹年。
5.2 在执行本协议中发生的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协商解决,甲乙双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仲裁结果对双方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篇3
关键字:服务质量 云计算 信息资源云 信息资源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012-041 引言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1-2]。IT界的一些著名厂商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云服务。如,Amazon公司推出了EC2服务和S3服务;Google推出了Google Doc和Google App engine等云计算服务;微软推出了Azure云计算服务;IBM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蓝云”。
可以看出,云计算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各大商家都纷纷推出自己的云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如计算、存储、带宽等。Stefan Tai等人提出了云服务工程(Cloud Service Engineering)的概念,将云服务工程定义为一门在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利用系统的方法创造出价值增值服务的学科,并认为由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所组成的系统可以使云服务形成一个面向服务的商业网络[3]。
而信息资源云正是在云计算这个大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服务方式,它是结合云计算思想而形成的一种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模式。信息资源云的目标是结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思想,不需要改变现有互联网资源的分布,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组织、优化和配置,从而构建一个具有虚拟化、弹性、可扩展性、大规模等特点的信息资源云平台,并且能够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知识层面的组织、构建,提高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按需服务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呢?服务质量是服务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4]。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服务提供商不断改善和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得到有质量保证的知识服务。
由于信息资源云是将云计算运用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而形成的新服务,因此关于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评价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学者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图书馆等领域的信息服务质量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中构建评价指标的相关方法,以信息资源云的目标为导向,结合云计算所具有的诸如虚拟化、大规模、弹性、动态可扩展等特点,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2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与设计原则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针对涉及多指标评价问题时常用的评价方法,应用面比较广泛。而信息资源云具有目标的导向性、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等特征,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云服务即知识服务,是以构建的信息资源云平台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云体现了云计算的根本特点,因此,在对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许多相关因素,即是一个多指标问题。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复杂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5]。AHP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6]。
2.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1)导向性原则。信息资源云服务的目标导向性,决定了指标体系应具有导向性。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采集那些最能反映信息资源云体系的指标构成因素。
(2)主客体相结合、以客体为中心原则。在信息资源云服务体系中,信息资源云体系是服务主体,用户是服务客体,评估指标是评估服务的标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是让用户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应以用户为中心,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要做到主客体相结合,以客体为中心,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全面地反映主客体的基本情况[7]。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枉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尽量选择信息量大、切实可行、易于被专家理解和掌握的指标。
(4)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明确地反映目标与指标间的一致关系。指标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8]。
3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信息服务质量时,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四个方面[9]。因此,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信息资源云自身的特点,并结合云计算的相关特征,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篇4
1.1关联数据概述
互联网创始人TimBerners-Lee首次提出了关联数据的理念,目的在于在不同资源之间建立计算机可理解的关联信息,最终建立全球性大数据空间[1]。2006年他在《关联数据的设计问题》报告中指出互联网不仅是把数据搬到网上,更是创建这些数据间的链接,以使人和机器能够浏览网络上的数据并可搜索和浏览相关数据和链接。同时他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关联数据的创建和四原则:(1)使用URI(通用统一资源标志符)标识事物;(2)使用HTTPURI(超文本传输协议)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定位并查找对应资源;(3)当有人访问到标识时,提供与该资源相关的有用信息;(4)尽可能提供关联的URI,帮助人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事物[1]。这组原则及其实现要求奠定了关联数据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
1.2关联数据核心技术
要实现关联数据的创建和,需要运用URI、HTTP以及RDF(资源描述框架)、SPARQL(SimpleProtocolandRDFQueryLanguage)等核心WEB技术。URI解决资源命名和定位问题,HTTP则提供了一种网上链接架构文件的方式。RDF是一种用于表达WEB网络中信息资源的标记语言,将对象描述成为数据模型。RDF以“资源,属性,属性值”三元组形式描述对象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含的语义(例如一项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技术领域、使用说明等),这个描述的深度取决于对象本身的内容深度和所依据元数据格式的丰富程度。RDFS(词汇描述语言模式)和OWL(网络本体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示词汇表中术语的意义及其词汇之间的关系,增强数据之间的语义关联性,使其更易被计算机自动发现和理解。关联数据浏览和检索需要采用标准方法对RDF信息进行解析。SPARQL是为RDF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和数据获取协议,能够挖掘和检索RDF描述中丰富的结构与关系信息。通过上述基于WEB核心技术的方式能够描述和链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现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之间建立计算机可理解的互联关系[1-2]。
1.3关联数据应用现状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有大量的关联数据成功应用案例,最早涉及关联数据领域实体应用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其后纽约时报、BBC等大型媒体公司,谷歌、百思买等商业巨头都纷纷试水关联数据,将大量传统网页上的数据自动或者半自动地转换成关联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12月提出倡议,把叙词表为关联数据,并建设了AGRIS2.0平台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以关联数据的方式汇集起来方便关联数据和消费,至2014年2月,FAO的关联开放数据云已经包含了65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个机构,超过七百万的术语,涵盖食物、营养、农业、渔业、林业和环境等领域[3]。国会图书、纽约时报、BBC、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大型服务机构进军关联数据领域,无疑会扩大关联数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推动基于关联数据的应用快速发展。在科技信息资源应用方面,马费成等[4]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并设计和实现了以“武汉大学”基本单位的免费网络学术资源集成实验系统。沈志宏等[5]选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通量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联数据的技术框架,将其描述为关联数据,同时研究了关联数据过程中可参考的标准化流程,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张宁[6]针对农业信息空间下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资源组织方式和机制原理,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资源应用模式和资源服务方式。
1.4关联数据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中应用优势
与传统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相比,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更具开放性,比从任何一个现有的数据源中获取的数据更能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将不同的来源数据整合集成,通过资源标准化描述和表达,拓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深度。这不仅降低服务器的负载,还提高信息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关联数据通过链接机制可以将农业领域不同系统、不同结构、不同数据库的科技信息资源之间建立互链,共享数据和信息,为农业领域知识发现提供帮助,进而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优化配置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2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根据关联数据的概念和内涵,本文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架构在逻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用户服务层、集成处理层、信息资源层、基础支撑层四个层次。
2.1基础支撑层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全的运行环境,基础支撑层主要包括软硬件设施、网络资源和服务机构、技术支撑和管理机制等,是保障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其中硬件是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传输等设施,软件则是指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设施。网络资源是指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相关的机构知识库、WEB站点资源等。技术支撑是指通过数据库技术、语义网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机制是指为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所配套的思想观念、保障措施和制度安排等。
2.2信息资源层
资源组织者收集的机构内外丰富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包括科学数据、农产品价格信息、政府网站资源、农业科研信息等的各类数据库资源、WEB站点资源、各类文档资源,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实体层,为数据集成处理层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资源来源各异,结构不一。因此,采集资源后需要用统一的资源描述框架来描述,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成RDF模式,并存储在服务器中。例如对于传统数据库系统中的关系型数据,可以采用D2RServe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映射成RDF模型,成基于RDF数据模型的语义网数据库,对于WEB站点资源等非关系数据型数据则可采用微格式等工具转化成RDF三元组。
2.3集成处理层
集成处理层由数据访问、本体映射、实体识别、知识集成等模块组成[7],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关联数据组织加工,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内部存在的语义关联关系通过RDF链接连接起来。数据访问即通过统一的规范访问,对关联数据集中数据进行提取解析HT-TPURI,获取RDF模型描述的对象信息。由于不同数据集经常使用不同的本体来描述同一领域信息,造成一定差异问题,需要通过本体映射,将不同的关联数据集的信息资源有效集成融合。本体映射借助关联模型方法,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在相关概念之间建立关联。例如,Silk框架方法是根据两个数据集中数据的属性相似度计算它们之间的互联关系[8]。经过本体映射后,相同的概念一定拥有相似的实例,进一步通过实体识别解决具体哪些实例描述的是同一个实体的问题,为每个实例产生一个唯一的标识,从而在不同的数据集中指向同一实体的实例数据之间建立关联,既实现本地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整合,也与外部其他机构的关联数据集关联,达到基于WEB的知识集成目标。
2.4用户服务层
用户服务层是指将经过挖掘、重组、关联和集成后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关联数据提供给用户使用,为用户提供知识管理、信息传递、资源发现等具体服务,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9]。农业信息资源服务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软件应用服务、用户交互接口、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等入口就能无缝访问到集成后的各种关联数据,获取SPARQL检索、关联数据浏览、信息资源定位等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满足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搜寻、调用和集成的需要。
3结论
篇5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建设规划管理、决策、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从而真正实现“阳光规划”。
[ABSTRACT]
The paper is about how to develop a programming management, decision, service information platform, realize the city plann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e with serve, end establish an united information platform which is served for programs manager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real realize "sunlight programming".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Keywords: city planning,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communion, service
前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形势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先进的生产力。
信息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也给规划行业带来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弊端”正逐渐展露出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将规划部门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间。如何帮助规划部门冲出孤岛?在现有的环境中,采用集成的技术及产品,将数据、系统或应用整合,是一种正在被重视的解决之道,它可以帮助规划部门摆脱现处的困境:庞大的系统、低效的运行、决策的困难……,为此,一些行业人士正在大力提倡冲出孤岛的“治本”之策——进行“规划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目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领导、信息中心负责人(CIO)和信息化建设骨干们,都已经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总体规划。但是,有些单位的总体规划从调研到讨论制订、到项目审批通过,再到最终实施,常常几年过去了,需求发生变化,技术设备也已更新换代,规划显然已经“过时”,没有充分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乌鲁木齐规划管理局的信息代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已经在全局实现了规划管理、审批的信息化。但是因为每一个系统都是自成体系,各个系统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工作,各系统之间都需要数据共享,没有实现真正的“阳光规划”,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服务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局认为很有必通过建设乌鲁木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以上各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健全和完善的机制,最终实现在统一的平台上互通互联,保证信息上传下达,实现城市规划部门的快速响应,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使它能够为规划部门提供更具体、更科学、更有时效的决策支持,为全面实现规划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建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解决
乌鲁木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实用先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以规划实施管理业务为主体,以规划管理业务所包含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数据资源,形成一套以综合数据库和GIS平台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支持工具的图文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规划局内部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创建良好的数据环境、分析环境、评价环境和管理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机制,形成全局(包括七个分局和联办大厅)联网和高效、协同运作体系。
为实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在行政上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由信息中心作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全部信息收集、管理、的机构,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时,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管理局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机制、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为主要的工作出发点,查漏补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二大平台”、“四大库”的建设,具体体现为“二大平台”指规划管理、决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和“三网一库”(内网、专网、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的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四大库”指1.地下管线数据库;2.规划历史蓝、红线审批库;3.全市道路建筑控制线图形库;4.影像、声像数据库。
一.为了配合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完成并投入使用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行政办公和理信息系统以及公众服务系统。
1.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数量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下管线的资料不清、不全、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及时准确为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准确依据,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数字化的管线信息在制定切实可行、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局在经过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使用AutocadMap作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物探技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管理技术建设而成,改变了传统的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方式。实现了GIS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线设计(CAD),集数据采集、监理、建库、动态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于一体。借助三维建模与视觉仿真等高新技术手段,将城市现状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者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并为有关领导做出最终决策提供帮助。
2.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为规划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的网络应用平台,它协助用户构建信息化的支撑环境,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的信息平台。用户可以轻松、快捷、高效地完成各类公文办理及其他行政工作,能满足日常行政办公的所有内容和实现网络及远程行政管理。
3,公众服务系统
目前提供的公众服务系统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①
电话语音查询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使用户通过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项目的办理指南、咨询方式和办理的进度等信息,支持语音呼入功能、语音呼出功能及文字传真和手机短信业务。
②
IC卡及触摸查询系统:通过电子媒介IC卡及触摸屏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服务,可以IC卡机读取或通过触摸屏输入IC卡号查询项目的办理进度。
③
规划新时空网站:除一般网站的特点外还包括:基本城市规划公示、查询、信息、远程报建、网络交互办公、规划法律法规规范查询、基于三维仿真的网络模型等功能。从而建立了社会公众反馈信息的网上途径,加强服务和监管力度。转贴于 二.“三网一库”网络安全平台建设
“三网一库”主要由内网、专网、外网、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组成,为保证每一部分网络、数据安全,同时不同用户又能访问到需要的内容。我们建立了由涉及网络安全的软硬件:防火墙、分析机、动态防护系统和RSA双因素安全认证系统紧密结合构成。规划网络动态防护系统秉承“战场体系对抗”的攻防战略思想,提出了“智能型积极防护”的网络安全理念,保护关键性网络信息资产。为每个用户发放RSA双因素认证令牌该令牌密码每分钟变化一次,令牌密码是用户登录不同网络、系统认证密码,不同用户根据令牌设置权限来访问不同的网络、系统。
该网络安全系统的运行,保证用户的应用系统数据安全,保证只有本系统合法的用户才能使用访问网络和使用应用系统。在该网络和基础和安全保证上,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全规划局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规划局七个分局实现了与规划局机关的网络互联,各规划分局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案卷办理和审批及资料的查询、借阅。同时与城建档案馆就及时掌握信息与建设单位签定《档案报送责任书》,城建档案馆及时对建设单位进行档案指导。在建设单位完成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后,规划局可通过网络查看建设单位的档案移交情况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竣工认可书》。
三.四大信息库及工程地质数据库
1.
地下管线数据库
地下管线数据库有二部分的数据组成1.地下管线普查数据 2.地下管线竣工验收数据 3.工程地质数据。
地下管线普查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去年我局受政府委托全面开始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同时,我局的城建档案馆在2003年正式成立地下管线竣工验收办公室,主要进行2003年1月以来所有完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竣工验收工作。该竣工验收数据库保证了在进行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后地下管线数据的现势性。使用竣工验收数据库的内容直接更新现状管线数据库,为今后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检修、事故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2.
规划历史红、蓝线审批库:
该审批信息库包括了1992年以来规划局所有审批完成的所有建筑蓝、红线的图形数据库和其对应的属性信息数据库及编制完成的各项规划编制成果(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区规划、市政管线规划等)。这类数据是规划局审批业务地的主体,对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有关直接的实用性和现势性。除了被查询利用和快速跟踪更新外,它们所起的作用更深层次的在于规范规划审批流程,避免同一地块重复审批与错漏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领导掌握全局。
3.
建筑控制线图形库
道路建筑控制线图形库主要包括全市所有巷道以上道路的道路控制线、规划建筑线和现状道路断面和规划道路断面图。该图形库的建设为规划设计起到了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4.
影像、声像多媒体数据库
影像、声像多媒体数据库主要包括我市所有重要工程、大型工程的照片、录像资料。所有道路改扩建、新建的前后对照的录像资料和照片,以及重要的全市城建规划建设会议的录像资料。以上资料在辅助规划决策中起到了参考、借鉴、警示作用。
四.前景展望
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辅助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规划成果,为今后各阶段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不仅能提供现状数据与图纸资料,还能输出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及相关资料,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使城市规划的编制在系统、全面、详细的基础上展开,大大减轻了以往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繁重的资料搜集的工作量。
利用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查询统计功能,在完备的数据库基础上,使城市规划走向多方案比较与方案优化的科学途径。就目前而言,规划设计利用CAD大多还处于单纯的辅助绘图的层次上,如果利用GIS软件的功能,规划方案有关的数据、指标提取统计分析等均可自动完成,从而使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与成果水平均产生质的飞跃。
完善乌鲁木齐市规划信息系统,应向大小两个尺度方向进行。一是建立城市设计可视化信息系统,开展规划人员在五维(X Y Z T(时间) I(属性))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与决策,从而提高分格能力和准确性。这对于保证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及提长城市品位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利用现有的地形图库、规划图库、制约因素图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城建档案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科学分类,变独享资料为共享资料。为公众企业或其他部门提供有偿服务,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并监督城市规划实施,使城市规划部门从过去单独的资源消耗部门向资源生产服务部门转变,从过去只重管理向既重管理又重服务转变,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即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由单一的行政审批逐渐转向由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法制管理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设计)》,2002,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篇6
关健词 党校 图书馆 信息资源 职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图书馆的事业也面临着挑战。地区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是党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条件。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地区党校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一、党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意义
第一,从图书收藏到信息开发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服务职能的提出,首先取决于时代潮流的推动力。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要发生一种深刻的变革,才能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找回自己的位置。第二,信息开发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模式的要求。党校信息服务职能的提出,同时也取决于社会改革浪潮的推动力。传统模式的党校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发展的要求在优势与挑战面前,党校图书馆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从优越的文献资源中开发出党校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是党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第三信息开发大大丰富了党校图书馆工作内容和方式,与普通的阅览外借服务不同,这就要求采用更多样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日臻完善,大大丰富了党校图书馆工作的内容方式。
二、地区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愈加多样化。图书馆必须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图快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电子化与网络化发展,处在新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中地区党校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信息资源需求的及时性
当今社会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文献的增长和老化速度也在逐步加快。过去,图书馆是利用印刷型的正式出版物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旧的模式不能满足读者对最新信息的需求,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为处在当今读者用户带来了全球范围的通信空间、信息查询空间和信息空间。
2.信息资源需求方式的先进性
随着文献信息资源的不断膨胀变化,日益成为人们快速准确检索到所需用信息资源的障碍,读者迫切需要图书馆采用最先进的手段迅速、准确的信息资源服务。目前,部分各地区党校图书馆也购置了光盘数据库,并开始连接全国各省市党校,并与国际互联网及中央党校相接,从而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方式和信息资源的社会形态方式。
3.调整信息需求的一次性
现如今读者查找信息资源,既要查找国产信息数据库,又要查找国外信息数据库,还要查找网上信息资源。但是有的地区目前数据库在采用的通用格式、国际和国内标准、主题词与目录索引上尚未规范化,这势必造成使用一种数据库就要学会同一种使用方法,因此,用户期待能够统一使用用户检索界面,或在多种用户界面之间做整理和连接,更加便捷提供查找信息资源方便的手段和工具,从而使用户一次性获取所需信息资源。
4.需要更加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党校图书馆读者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大部分都是领导干部其阅读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对党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要想满足这种专业化深入化的需求,则必须加强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对策
1.增强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
文献信息开发的根本原则是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出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党校图书馆信息工作的认识不足往往领导重视不够,而且缺少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很多过去开展的许多工作,都属于信息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只不过不很自觉,或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不足而己。
2.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不仅强调党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还要求加强党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党校图书馆仅凭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办及维护电子阅览室恐怕有困难。建设电子阅览室需要各方面、各行业如计算机界、通信网络业、出版界以及图书馆界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
3.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充分而合理的预算
一方面图书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可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信息和接受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本身也必须参与全球信息资源竞争,提供服务。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急速变迁的环境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必然发生变化和扩充。
4.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开展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必须的赖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基础,离开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也就难于很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发展党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必须紧紧结合地方馆藏、用户需求特点、努力开发、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多种类型数据库如地方报刊文摘目录数据库、专题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为网络用户获取这些特色资源提供方便,努力建立内容丰富而又适合党校图书馆用户群方便使用上导航工具,为未来建立“虚拟图书馆”或“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打下基础。
5.努力开拓基于网络下的新的信息服务内容
图书馆必须积极参与开拓网上信息服务,使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网络化世纪里占有一席之地。不断改进和完善网上馆藏书目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检索界面和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充分利用自己的网页,为读者办理预约借书、续借图书手续,甚至借还书手续,同时相继建立跨区域的或国家级的联机书目数据库系统,极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询以及顺利实现馆际互借、联机合作编目的。
6.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朝网络化方向发展,必然对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图书馆必须培养一支即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应用技能和通信知识,同时还具有较强读者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篇7
1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1.1 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建立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备的资源整合体系作后盾,无缝的、贴切的、高效的、主动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则是无法实现的。
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由于目前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没有将其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商用数据资源和非商用数据资源连接到机构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给用户提供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既相当复杂又不考虑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公共用户界面。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并需要对路径及其它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麻烦。[1]
目前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各种数字化资源的非整体化状态,致使其用户界面复杂单一,检索方式迥然不同。即使专业检索人员要查检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也是一件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事情,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各种检索技术、各种数字化资源的结构特点,且信息需求各异。所以,把信息资源组织体系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一般用户在一个简单、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上,利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能得到面向主题的“一步到位”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用户服务模式,是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信息需求,改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2]
1.2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种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整合是连接现代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的桥梁。传统信息机构已建立起大量的电子化、网络化的书目数据库系统,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最著名的书目数据库是OCLC的WorldCat数据库[3],该数据库集合了全世界3万多个图书馆的4000万条书目记录。这些用MARC格式保存的书目记录自然应该成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化信息只是人类信息的一部分,传统方式组织的书目信息也将日益增长。所以要将数字化信息与非数字化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广泛的、有序的和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由于传统书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怎样建立起这两种信息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课题。[4]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档中的信息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面前。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应用系统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即应用服务器的服务之一)集成在一起,能够获取其他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消息,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事件、消息和数据的相关性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分布、异构的信息系统将是数字信息环境的主流形态,因此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迫切要求。目前虽有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互操作性又涉及系统的、语法的、结构的和语义的4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接口标准化,实现跨主题信息网关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5]
信息资源整合应立足于信息资源系统结构性优化整合。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系,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相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整合。横向结构指的是信息资源专业学科上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整合即对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纵向结构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纵向整合即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具有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要发挥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合理地整合结构,构建有效发挥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6]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优势有:首先,能够整合多种渠道多种媒体的数字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介质的数字信息。其次,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次(一次和二次)资源间的链接,建立其图书、期刊、会议、机构、人物等科学研究所需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间的整合与链接关系。第三,能够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状化,沟通相互隔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发挥科学知识的整体功能。第四,能够形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系统。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形成一个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7]
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0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科技技术和管理理念来支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工具,对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促进政府职能成功转变
政府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必然促使政府其服务理念的转变,而采用更加方便、快捷和公平的服务方式。为更好支持这种方式的变化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政务流程进行整合梳理,遵循组织结构网状化、扁平化发展方向,明确行政职能合理进行权限设定,从而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并丰富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增强对政府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就是通过数据信息便捷使用,促使政府强化“以民为本”服务理念。政府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利用社会资源、民众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改变政府和社会民众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2 扩大政府的群众基础
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机关的服务态度较差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各种特权意识作风使得群众反映政府机关行政效率低。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办理相关政务,从而打破传统的政务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大幅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政府网站、领导电子信箱、网络热线等途径可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政议政,搭建交流的平台拉近公务人员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增强政府行政的群众基础。
1.3 促使政务公开
政府机关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需要密切联系群众,通过政务信息公开,使民众能快速了解相关政府政策,同时也需要得到民众的及时反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推动政务公开和在线行政审批的进程,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各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使普通百姓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政府相关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以及办事规则,让民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1.4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
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需要适时公正的对公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可以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政府各单位的工作都呈现在公众面前,透明化,可以为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2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策略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进行平台研发的时候要贯彻基本目标、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采取以下策略,可以有效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1 贯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思想理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大众,要是之前“以政府为中心”理念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就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朝着人民满意的政府职能发展,深刻关系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吻合新时代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工作的时候,需要立足于创建服务型政府,端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以公众为本位、注重绩效,平台构建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时性,重视利用现有政府的信息资源,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网络建设,制定健全的资源共享战略,通过推进政务信息数据化的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政务信息的能力。
2.2 明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目标
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目标是要建立起覆盖全国各政府机构的统一服务网络,打破之前各地政府机构之间信息相互独立的局面,以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实现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安全控制和组织管理,以及数据资料的交换传输和查询应用,规范不同共享主体的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共享机制,最终最大化的优化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益,并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给社会相关使用主体,从而促使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
2.3 坚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系统性原则。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系统分析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参与主体和信息内容,既要考虑可行性,也要考虑时效性,既要考虑信息资源使用安全性,也要考虑使用便捷性;既要满足当前政务信息的使用需要,也要考虑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其次,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指政务信息资源的构成要满足共享模式的基本要求,比如数据格式、通讯协议、标引语言、数据管理等都应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等数据处理。再次,服务为民原则。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群众的使用需求。因此,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公众网络进行搭建并采用B/S结构方便使用,实现政府服务民众的职能。最后,双赢性原则。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为实现政府服务职能服务的,政府的职能从以前的行政管制转变为服务民众,社会民众从以前的被管理者转变为服务需求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要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实现双赢的桥梁,即是政府通过提供优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质量,社会公众通过接受服务不断提高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4 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政府平台,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强有力的行政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完整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此,要求制定“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推动政府流程简化,统筹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首先,需要构建统一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避免各地政府重复建设造成浪费,降低信息的利用率;其次,需要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因为法律法规对引导民众进行信息使用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电子信息资源共享主要依托于信息网络互联网技术,为防止黑客入侵和感染电脑病毒而造成的泄密、篡改、系统弹簧等问题,我们需要从多角度采取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共享平台的安全。
3 结束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对推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服务型政府以其以民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鼓励民主参与政务,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促进政府不断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资源平台的开发和构建。面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层次和水平瓶颈,我们应该从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和平台的建设进行探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祥荣.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1(10):25.
[2]徐晓林.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服务型政府[J].计算机世界,2012(09):12.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205-02
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其实这就是目前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本质,一个是网络化,一个是信息化。就目前看来,我国教学资源普遍存在于高等学校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由于先天的优势,有着丰富文献信息和教学资源。而数字化图书馆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大量的教学资源数字化保存在服务器内,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资源。因此,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教学信息资源要参与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加工到网络上去,使得广大的师生能够得到更多更专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简单方便的获取知识,这就对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建设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意义
图书馆就一般来说是辅助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但是我们国家开办高等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素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图书馆对高等院校非常重要,而在目前来看,传统的图书馆已经跟不上现代高等学校的需求。我们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能够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的图书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特别是最近几年某些高校的扩招,普通的图书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现代网络的发展迅速,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那么我们建设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就可以把已有的资源和未来将可能出现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分享,让教育资源实现开放性,并且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已经意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并且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被文字资源局限,它可以看视频、音频、图片等,也不被地理位置所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查阅资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2.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采购和质量问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资源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资源是否可以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毫无止境的,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本是为了方便读者,我们不能够单单只是追求资源的数量而对质量毫不关心,没有合理的分类体系、编目控制如果资源的质量不好或者是信息资源是假的那么就会给资源的使用者带来麻烦,质量的劣质的教学资源会给利用者带来困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采购也非常的重要,因为数字信息资源有他的不稳定性和多样性,我们在购买的过程中应该需要什么就采购什么,传统的文献采购是一次性付款买断作者的版权,而数字信息资源的采购无法一次性买断作者的版权,而是采用连续性付款,所以在买版权的过程中要注意数字信息资源的连续性以及价格是否合理。
2.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复问题
就目前来说各个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不统一的,缺乏组织性和协调性,各学校都是自己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样就会出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复问题这样就会浪费存储空间,如果要避免这个问题各个高等学校就要有组织有协调的进行统一化,通过互联网实现联机编目和建库,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复。
2.3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技术问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技术问题有两个,一个来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个来源于软件的应用,目前来说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信息非常的庞大,一般的收集分类是不能满足的,要有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方法对网络上的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鉴别筛选,然后把真实的信息严格的分类组织并且设计检索,方便读者的查询使用。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数字化加工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检索存储技术可以说是较为成熟,许多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软件系统已经成型并且能够通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是共通的,只要在一个高等院校做的成功就可以向其他高等学校推广,所以说各个图书馆应该多进行交流和沟通。
2.4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色问题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注意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里的特色指的是学生对某类型书的需求量,例如某个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以管理类的书出名,这就是特色,有特色就会有优势并且我们要保证在建设的过程中保证教学资源的专业性、权威性,这样就能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大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目前走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非常的成功,我们也可以学习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只有有特色才会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库有强大的生命力,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他高校模仿不了,可以充分满足个性化和专业性非常强的使用者,这样就给教学提供了高层次的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服务
3.1 信息检索服务
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中,有传统的藏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检索,有了这种信息检索平台就可以让使用者在哪里都可以查到所需信息的存储地址以及所需信息的借阅情况,让使用者找书借书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3.2 远程共享服务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快速的得到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用户想要阅读数字化文献可以不用亲自去图书馆,而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方式向该图书馆发出阅读请求那么图书馆即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请求以数字化的形式发给用户的邮箱以及其他阅读设备,这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远程共享,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方便了读者。
3.3 数字信息咨询服务
数字信息咨询服务的原理其实是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引导读者、联机帮助和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参考咨询服务,就是帮助读者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时候碰到的问题,例如读者不能够准确的查找和利用信息,读者不会使用数据库,不了解数据库的检索,数字信息咨询服务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读者准确的查找利用信息,帮助读者使用数据库了解数据库。
3.4 电子阅览室服务
电子阅览室是服务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场所,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内部联网为在图书馆里阅读的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例如:电子报刊、电子书、网络数据库、电子邮件等等,但是这些信息服务大部分是收费的,只有少部分是免费的,利用电子阅览室服务可以为读者提供休息的地方,这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服务中使得读者更加的舒适。
4 总结
总的来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利用虚拟网络建立起来的能够管理信息并且共享信息的一种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规模,加大学生的阅读广度,以提高起阅读深度。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纳入现行的信息网络中,建立起强大的信息资源,做到真正的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付宁. 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D].山西大学,2009.
[2] 胡献芳,史兆申,.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浅析[J]. 图书馆杂志,2003(10):56-58.
[3] 韩冰,顾京.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4-16.
篇10
首先是艺术信息资源受技术条件影响起步较晚。除文字外,艺术信息大量的信息属视频、图像、声音等占用存储空间较大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滞后于文字和数字处理技术。其次是信息资源管理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对艺术信息资源重视不够。受技术条件所限,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处理技术最初的服务对象仅仅数字,后来发展至能够处理文字。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图像、图形、声音、视频信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造成在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应用已经很成熟、很普遍的情况下,虽然处理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但作为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还没有将信息处理的视线转移到艺术信息上来。第三,构建艺术信息资源库的技术人员对艺术信息资源的属性、特征等认识不足。众所周知,目前对包括艺术信息资源在内的几乎所有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基本上是理学或工学出身,他们所受到的艺术方面的教育实在有限。他们虽然在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及网络技术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但就他们所掌握和了解的艺术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于信息资源中各种艺术类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等方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难于应对规范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作为艺术和艺术设计方面的从业者,深深地感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强艺术信息的管理,规范艺术信息处理对艺术方面的从业人员是多么的重要。为此,撰写本文,对艺术信息化提出一些见解。
一、艺术设计信息资源在网络服务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艺术信息资源,但从用户的角度看,艺术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并不令人满意,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如下:
1、信息不规范、不准确。对艺术信息而言,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作品的认知或对一个概念的解释有差别是非常正常的。但作为艺术作品的命名、概念的名称,以及人物的名字等还是需要统一起来,并形成规范。遗憾的是:在网络中常常出现同一个作品、艺术领域的概念等在不同的网站中名称、解释等各不相同。不仅如此,在用户公认的一些比较著名的网站中,用户经常发现不该出现的错误。这种问题,在比较成熟的商业网站、科技网站中已经很少出现了。
2、信息资源分类零乱。在网络中,关于艺术信息所存在的问题中,最令访问者头疼的就是网络中的信息零乱。其具体表现在:类别划分不科学,不规范,类别重复,例如在同一个频道下同时设置平面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宣传画设计、装帧设计等。作为访问者进入到类似的网页中,不知如何操作为好。因为类别不规范,从而造成栏目中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零乱不堪。访问者要检索的招贴作品在招贴栏目中不一定能够检索到,却有可能在平面设计栏目或广告栏目中,甚至是装帧设计栏目中检索到。因此,一个简单的检索可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够完成,甚至没有结果。在对艺术信息访问过程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3、信息资源不充分。目前,互联网中艺术方面的网站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从访问者的角度来看,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内容是各网站间转来转去。网络中连一些大众普遍关心的内容都找不到,而且存在内容不详实、不充分,不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缺陷。
4、信息资源更新问题。目前,网络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类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因此系统对信息资源进行维护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并且量大。通过访问发现相当一部分艺术网站在对信息进行维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新旧资源的维护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对新旧信息资源的处理不合理。通常情况下,网站内的信息资源,不论是原有信息还是新增信息,在访问者访问时都应该能够访问到。而目前是当新增出现后,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再也访问不到了。
5、网站架构不合理。网站架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访问者的访问,也影响着网站声誉。就网站架构来说,如果要架构好网站首先是对网站的内容、主题,网站拥有者的理念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艺术网站的设计更是如此。如果对艺术方面的内容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很难构造出比较合理的,用户访问方便的网站架构。从对当前众多的艺术资源网站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艺术资源网站架构不合理是较普遍的问题。从艺术的角度看,网站频道的划分不合理,层次不清,从而导致上述资源混乱问题。
6、缺少权威的艺术信息资源中心。互联网发展至今,各个领域几乎都建立起来了自身领域中的权威网站,这些具有权威性的网站,对访问者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其所属的领域中发挥着其他网站不乏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艺术领域中还鲜有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网站。这就意味着缺少艺术信息中心,而上述各种问题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
二、关于艺术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思考
作为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等各领域都在发展之中的国家来说,艺术信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解决好其管理与应用的问题对国家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对承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网络技术和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情况下,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提升的环境下,建设好艺术信息资源网络,提高艺术资源的效用是应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
1、提高艺术信息资源网站建设的质量。艺术信息资源网络不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站建设技术,通信技术,艺术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还涉及到艺术领域的诸多内容。提高艺术信息资源网建设质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艺术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准确定位艺术信息资源网站建设模式;加快完善艺术信息资源网站建设进程;提升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服务与应用方式。其中,准确定位艺术信息资源网站建设模式是指立足艺术信息的特色优势,对艺术信息资源网站进行合理的、有效的、长期的建设规划,制定符合大众需求的网站运营及管理模式;加快完善艺术信息资源网站建设进程是指对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建设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提升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指从多方面出发,结合网站拥有者以及访问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实用性的管理;强化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服务与应用方式是指在艺术信息资源网站建设中不断增强其服务功能, 为访问者对信息资源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便利。
2、提高技术人员的艺术修养。技术人员是整个艺术信息资源服务与应用的重要部分,其技能和素质的水平是保证整个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要解决艺术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问题,规范信息资源就必须解决好如何提高技术人员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等问题,提高对艺术处理的技术问题,使技术人员对艺术信息资源中各种艺术类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等方面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3、构建合理的信息网站架构。网站架构对访问者能否便捷地访问网站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构造出合理的,符合艺术特征的,同时还要有助于访问者访问的网站结构,还是与技术人员对艺术的理解有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技术人员的艺术修养也是必要的。
4、进行有效的信息分类,规范信息内容。规范信息分类是提高网站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对艺术信息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要以公认的艺术分类规范进行,对一些比较特殊的信息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对那些具有交叉性特征的信息要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合理的链接,尽量避免数据冗余,数据遗漏等问题的出现。
5、加强信息维护。进一步加强艺术信息资源的新旧更迭、日常存储管理等信息维护工作,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由于信息追加新信息而使原有的有价值的信息丢失的现象出现。
6、建立权威的艺术信息资源中心。权威的艺术信息资源中心能够规范、引导整个艺术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权威的艺术信息资源中心的建立,应该依据一定的政策法规,并拥有专业的机构来组织运营,在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制定和出台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艺术信息资源标准或规范,以保证广大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
7、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艺术信息资源网站的建设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建设艺术信息资源网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建网规划、实施等过程中,技术人员和艺术人员必须密切合作,切忌各行其是。
另外,在建设艺术信息资源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杜绝打着人体艺术、健美等幌子从事不法活动的行为。这是艺术资源创建者、管理者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
总之,加强现有艺术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对社会的发展,对提高全民艺术素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全社会,以及网站拥有者的高度重视。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艺术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探讨使人们关注艺术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来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艺术信息资源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快艺术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程世杰、孙博文、林学伟:《艺术设计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科技与管理》2007年第5期.
- 上一篇:国民经济的根基
- 下一篇:口腔护理与口腔医学的区别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